比赛规范及要求

2024-05-10

比赛规范及要求(精选9篇)

篇1:比赛规范及要求

质量管理制度

1、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制度

工程质量验收工作主要包括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单位工程质量验收7个部分:

1)工程管理流程层层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

2)验收:必须经项目专业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报监理验收。

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项目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工程、技术、质量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报监理组织进行验收;

4)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由项目总工组织项目工程、技术、质量人员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进行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应有勘察、设计单位参加)。

5)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由项目总工组织项目工程技术质量人员验收合格后,报公司质量、技术部进行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单位进行预验收,预验合格后,由我单位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组织设计、勘察、监理、施工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6)实行“三检制”所有工程必须自检合格后,在再报监理等单位进行验收,资料与进度同步,经联合验收合格后三方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对于隐蔽工程,监理需要全程旁站,按照规范要求监督工程质量,现场有问题现场整改。甲方施工员与监理共同验收并留取影像资料。

8)因项目自检不认真,造成甲方与监理验收不能一次通过的,重新返工。

9)因资料报验不及时或未经监理签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停工整改并现金罚款5000元起步。

10)甲方与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施工企业不进行返工处理的,停工整改并罚款5000元,如有顶撞甲方施工员与监理的情况出现,直接清退出场并停工整顿罚款5000元起步。

2、质量例会制度

1)例会时间:每周三下午16:30; 2)地点:项目会议室

3)例会主持人:总监理工程师; 4)记录人:监理员

5)参加会议人员:甲方项目负责人、甲方技术负责人、施工企业经理、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

6)会议内容: ①总结上周工程质量情况;

②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奖、罚处理。③制定整改措施;

④确定下周质量控制重点和标准。7)会议议程:

①各施工企业汇报上周质量目标、标准的完成情况; ②各施工企业对上周未完成的质量目标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计划整改办法和需配合解决的问题。项目各专业技术、质检员、工长补充施工队未总结到的问题。

③根据各方提出的问题,施工企业各专业负责人制定处理措施、质量标准、指定负责人、限定整改时间。

④会议主持人明确下周质量控制重点、质量标准以及达不到标准采取的处理办法。

8)会议制度:

①规定参加会议人员不得无故私自缺席,有事不能参加会议者,必须在会前向主持人请假,否则,一次扣当事人500元;

②参加会议人员有事不能按时参加会议或需早退者,需向会议主持人请假,无故不请假迟到、早退10-15分钟者,罚当事人500-1000元,15分钟以上者,按无故不参加会议处理。

③因有事会议不能按期召开时,在会前至少1小时通知参加会议人员,并明确更改时间。

④在每次会议前,施工企业必须提前做好总结,采取口头说明和图像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总结真实、客观,不得在会议上出现扯皮、争执、推卸等现象。否则,根据具体情况对当事人处以1000-5000元的罚款,严重者,调离本工地或项目。

⑤会议不但要总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外,而且要总结、宣传做得好的方面,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经济奖励,以便于其他施工队学习、改进。

⑥会议后由会议纪录人形成会议纪要,一式四份,备案存档。

3、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一、质量事故的确定:

1)凡发生经济损失费满10000元的质量问题,均为质量事故。

2)质量事故的特征:

A、经技术鉴定,确认其影响工程质量 B、影响下一道工序在一周内不能继续施工。C、凡发生倒塌、基础严重下沉现象,均为重大质量事故。

D、凡是施工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工程,必须进行全部拆除或做修补,全部损失由施工企业承担。

E、工程的质量发生问题如系操作和管理原因造成,由施工企业承担全部责任。

3)凡质量事故都不准隐瞒不报,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必须遵循合同和有关法规及时书面上报质量事故并在事故处理后予以总结。

二、质量事故处理:

1)凡发生质量事故,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重大质量事故,项目经理应配合公司质量部门认真调查妥善处理,做到事故处理不留隐患。

A、工程的结构质量发生问题,如因设计原因造成,则

由设计单位负责解决;

B、工程人员造成的质量问题,均由施工企业负责; C、监理监督不到位的,发生质量问题,与施工方共同承担经济损失并承担法律责任。

2)对质量事故的整改方案均需得到甲方、设计单位和监理审查批准

3)对于造成质量事故的人,罚款并承担法律责任。

4)由施工企业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施工企业承担事故的全部经济赔偿及法律责任。

施工进度管理制度

项目进度控制以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为最终目标,并对总目标进行分解。按单项工程分解为单位分目标,按承包的专业或施工阶段分解为阶段分目标,按年、月、周 6

计划分解为时间目标。项目进度控制建立在以施工企业为责任主体,由各个专业项目组成进度控制体系。

施工方经理按下列程序进行项目进度控制:

1、根据施工合同确定的开工日期、总工期和竣工日期确定施工进度总目标。

2、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应根据工艺关系、组织关系、搭接关系、起止时间、劳动力计划、材料计划、机械计划及其他保证性计划等因素综合确定。

3、施工企业向监理工程师上报开工申请报告,并按监理工程下达的开工令指定日期开工。

4、实施施工进度计划。当出现进度偏差(不必要的提前或延误)时,及时进行调整。

5、全部任务完成后应进行进度控制总结并编写进度控制报告。

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制度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单位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月份施工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阶段性施工进度计划。

1)在开工前,施工企业负责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总进度计划的规定,编制主要物资采购、主要分包单位选择、样板间制作、大型机具、设备进场等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的时间安排。

2)每月25日前,各专业工程师进行编制月份进度计划,报项目总工审核,项目经理审批。工程经理根据月份进度计划编制周进度计划,做为安排日常施工的依据。

3)编制综合施工计划:

⑴项目总工组织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和针对基础、结构、装修的分阶段施工进度计划。

⑵各专业分包单位,根据工程类别分别制定出专业施工计划。

⑶将各分包单位的配合计划按工艺顺序和要求并入土建施工计划而组成综合施工进度计划。

4)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检查控制:

⑴从施工组织保证系统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项目经理要以工程总进度网络计划为依据,善于利于召开项目定期协调会的方式,协调各种关系和矛盾,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强调计划的严肃性。

⑵建立完善的报表信息反馈系统,使计划在执行过程得到不断调整:在编制过程中,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计划安排应对各项工作提出明确的进度要求,对责任单位和个人有明确的“责、权、利”规定。

2、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制度

1)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检查应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实施记录进行。

2)施工进度计划检查应采取日检或定期检查的方式进

行,应检查下列内容:

⑴检查期内实际完成和累计完成工程量。⑵实际参加施工的人力、机械数量及生产效率。⑶窝工人数、窝工机械台班数及其原因分析。⑷进度偏差况。⑸进度管理情况。

⑹影响进度的特殊原因及分析。

3)实施检查后,向建设方提供月度施工进度报告,月度施工进度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⑴进度执行情况的综合描述。⑵实际施工进度图。

⑶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及工程款收支情况。⑷进度偏差的状况和导致偏差的原因分析 ⑸解决问题的措施。⑹计划调整意见。

4)施工进度计划在实施中的调整必须依据施工进度计划检查结果进行。施工进度计划调整应包括下列内容:

⑴施工内容。⑵工程量。⑶起止时间。⑷持续时间。⑸资源供应。

5)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应采用科学的调整方法,编制调整后的施工进度计划。

6)在施工进度计划完成后,项目经理部应及时进行进度控制总结。总结时应依据下列资料:

⑴施工进度计划。

⑵施工进度计划执行的实际记录。⑶施工进度计划检查结果。⑷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资料。

7)施工进度控制总结应包括下列内容: ⑴合同工期目标及计划工期目标完成情况 ⑵施工进度控制经验。

⑶施工进度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⑷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方法的应用情况。⑸施工进度控制的改进意见。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施工现场实施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施工现场管理体现了项目员工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企业的形象。

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包括:现场布置和场容场貌管理两大内容。项目经理组织制定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和各种保障措 10

施。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管理制度

1、项目总工负责现场平面图的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施工平面图应布局紧凑、规划周密、使用管理方便、合理。

2)在布置机械安放和材料堆码布置时,应考虑避免不必要的场内运输,减少二次搬运,提高劳动生产率。

3)符合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4)施工平面图在拟订过程中,要充分听取项目各专业人员和施工队的意见,力求科学、周密、完善。

5)施工平面图一经确定,即做为现场管理的依据。如果有变化,现场布置要与平面图相符。

6)根据施工的不同节段随时调整平面布置图。

2、项目现场系统标志管理:

1)“八牌二图”包括施工平面图;安全布置平面图;在建工程工程概况牌;文明施工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三清六好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牌及安民告示牌。

2)消防、安全图板、机械管理制度牌的设置,执行集团公司的统一规定。

3)现场堆放的砂石料、构配件、钢筋、设备及其他材料,应挂牌,予以明确标识。具体做法执行《程序文件》的

相关规定。

4)现场标牌字迹应工整,应采用公司标准色——艳蓝色,以采用即时贴粘贴为易。现场标牌要采取防雨、防晒措施,要保持整洁,损坏的要及时更新。

5)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和各类操作人员所戴的安全帽和袖章标志执行集团公司的统一规定。

6)项目施工系统管理图表要求: 1)施工进度计划表要上墙

2)各岗位的责任制、管理制度、标准、规定要上墙。3)施工计划与实物量完成情况对比表要上墙。

3、项目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搭设:

1)项目施工现场划进行搭设。临时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的搭建必须按现场平面图的规

2)配电间、危险品仓库屋面要采用防火材料,地面为水泥地面,门要牢固。

3)项目施工现场临时便道的一般要求:

(1)临时施工道路应尽量直线布置,并形成环路,以提高车辆通过能力,达到消防要求。

(2)临时道路有适当转弯半径,道路素土夯实,砼硬化。

4)现场临时水、电敷设的一般要求:

⑴施工现场的临时供水管的进水管径,根据工程施工需

要通过计算确定,一般不宜小于50mm,水管埋入地面以下80~110cm,安装水表。

⑵施工现场主要用水区域应将主管采用环形管网布置,砼、砂浆搅拌机可采用从主管上接出支管布置,以保证供水可靠。

⑶施工用电线路以敷设地下电缆为主,但必须做到:电缆应埋入地面以下不少于50cm;铺黄砂用红砖覆盖,设有良好的绝缘护套;跨越临时道路时加设钢管护套,并沿走向打好红、白色标志桩

2、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文明安全生产小组 1)安全小组的责任

⑴紧紧围绕项目文明安全生产的措施,实施既定目标。⑵建立健全施工现场以及班组的文明安全施工的组织管理。

⑶广泛宣传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⑷搞好语言美,心灵美的知识竞赛活动。

⑸建立卫生责任区,分配到人。⑹做好施工现场操作工人的教育工作。⑺做好施工现场的消防保卫工作。

⑻每半月现场检查一次,督促治理脏、乱、差工作。2)监督员的职责

⑴监督员每天检查现场道路、场区的环竟卫生、食堂、宿舍及厕所卫生。

⑵发现脏、乱、差的问题,立即限令整改。

⑶出现违章问题,经教育不及时整改,视情节轻重给予停工或罚款处理。

2、宣传教育

1)搞好现场文明施工标语、板报宣传工作。2)加强职工、外用工进场教育及新标准的学习培训工作。

3)搞好个人清洁卫生及宿舍卫生。

3、现场制度

1)不违章指挥,不违章冒险操作,遵章守纪。2)建立开水站,搞好食堂、宿舍、厕所卫生以及急救工作。

3)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防尘、防毒、预防职业病的发生。4)搞好现场清洁工作,废料及杂物及时清运。5)材料堆放整齐,仓库物资码放规矩。

6)无证不准启动机器,乱接电线。

篇2:比赛规范及要求

庆六一歌咏比赛活动要求及评分标准

一、歌咏比赛活动要求

1、各班必须要有一名指挥,指挥手势要到位、节拍感强。

2、各班着装尽量要求统一、整洁、美观、大方。

3、队形整体,每班队形不超过4排。

4、各班上下场必须整体有序。(从东面入场从西面退场)

5、要求各班全员参加。

6、各班在比赛前提前到入场区做好准备。

二、歌咏比赛评分标准

1、吐字清楚,发音正确;音质美,音色富有变化;声音统一整体和谐。(2分)

2、能大胆、自信地歌唱,投入感情、有适当的表情,动作自然、适宜。有(领、齐、轮、声部)唱等其他各种演唱形式(2分)

3、演出服装相对整齐,统一,伴奏清楚。(1分)

4、节奏准确,演唱与指挥配合默契;(2分)

5、精神饱满,仪态大方,上下场安静有序;(2分)

6、整体效果良好,富有感染力。(1分)

7、指挥节奏正确,与伴奏音乐的速度一致,动作大方、到位,具有带动力。(10分)

注:评分最后结果以10分制进行计算。去掉评委打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算出平均分。奖励办法

1、评出歌咏比赛初中段总分第一名、小学段总分第一名、第二名予以奖励。班级按名次进行积分(初中段第一名5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1分。小学段一至五名积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篇3:来稿要求及一般技术格式规范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 文责自负。一版字数在2200字左右 (含字符) , 2版4500字左右 (含字符) , 以此类推。来稿严格按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附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

2、署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 多名作者排列应在投搞时确定。来文随附作者单位、邮编、手机、电话、电子信箱等个人信息。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 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

4、来稿一律采取电子档, 投稿邮箱为:xxtxbjb@163.com, 电子档一律为作者姓名, 以便查询。电话:027-88615253。

5、本刊常年征稿, 来稿不退;严禁抄袭, 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来稿必复, 如采用, 将在一周内通知作者。6、本刊所发论文将为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收录。若有异议, 来稿时请予以注明。

一般技术格式规范:

1、篇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且黑体 (副题除外) , 一般用小二以上字号。

2、作者、单位篇名下署作者姓名、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如:李丽 (武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

5、文内标题简洁、明确, 层次不宜过多, 序号为:1、1.1、1.1.1。第一层次一般为黑体, 不加任何标点符号;同一层次的格式须统一。

6、数字用法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建国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 并以圆括号加注公元纪年。

7、表格采用三线表, 表内序号一律为阿拉伯数字, 表序与表题居中置于表格上方。

8、注释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 其序号为: (1) (2) (3) …。注释置于正文尾部、“参考文献”上面。

9、参考文献对文章所参考的文献的作者、出处、版本等详细情况注明。

篇4:比赛规范及要求

关键词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学科特性 规范性 语码转换的适度性 语体示范性

教师课堂话语(teacher discourse)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对于非语言学科而言,教师课堂话语在很大程度上仅是一种工具,主要用来阐释学科的理论,其本身并不是教学目的。而外语教师课堂话语既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核心媒介,还是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需要模仿的目的语。目前,我国教师课堂话语研究大多集中于师生交互的方式、课堂提问及反馈方式等方面,对外语教师话语的特殊性即学科特性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我们认为,对教师话语学科特性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外语教师提升语言使用的意识,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课堂话语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提高其作为可理解性目标语输入的质量。为此,本文借鉴英语语言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教学实践来探讨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学科特性。

一、教师话语输入的规范性

从二语习得的视角来看,教师的课堂话语汇聚着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语言各个层面的内容,也能很好地反映构词、句子、篇章、人际等结构特征,最能完美体现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因此,教师话语本身就应该成为学习者语言信息的最理想输入。这就意味着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必须是规范的,这种规范主要体现在语言学层面的三个要素中:即语音规范、语法规范、语义规范。

教师语音的规范性在基础教育阶段有特殊意义,因为这一阶段是儿童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也是儿童语音学习最有优势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发音器官和肌肉都没有定型,因而对语言极具敏感性,辨音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也敢于尝试,因此,教师的语音语调准确地道,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就准确地道。如果教师自身发音错误、语调不自然,学生也就习得了这种错误的发音和语调,不仅影响日后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将对单词拼写、识记、听力水平、阅读能力产生很大的阻挠。

英语教师的语音规范首先体现为单词发音的准确。单词的准确发音依赖于对音素的准确把握,这对大多数英语教师而言,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大都接受过良好的音素训练。但即使这样,许多教师说出来的英语听起来仍然不够自然、流畅,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使用诸如连读、同化、失去爆破、省略等词汇衔接技巧,而倾向于发清楚每一个单词的音,说出来的英语也就生硬、不自然了。还有一些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会故意放慢语速,避免使用词际衔接技巧,这样的语音调整确实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教师话语,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他们习得地道规范的语音。因此,教师应该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调整、循序渐进地展示地道、流畅、自然的发音,为学习者做好语音示范。

除了词汇发音的正确流畅,教师语音的规范性还包括能够正确利用词语的强调(重音)和语调变化来传递不同的思想情感。一句话用不同的重音模式和语调反映着说话人信息传递的重点和思想情感的不同。通常而言,说话人用升调表示疑问、不确定和意思未了,而用降调能表示确定、明确;一句话中的实词应该重读,虚词不重读。但这仅仅是句子重音和语调使用的一般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并非绝对。就拿句子的重音来说,说话者根据信息传递的需要重读某些虚词并不罕见。例如这句“My father is a worker.”正常应该重读的是“father”和“worker”这两个单词。但说话者如果重读了“my”,强调的是我爸爸是工人,不是别人的爸爸。如果重读“father”,说明的是我爸爸是工人,不是我妈妈。语调的使用更加复杂微妙:语调的变化可以显示说话者诸多不同的情感和态度:兴奋、烦躁、愤怒、冷漠、保留、惊奇、恳求、礼貌等。以人们日常交往经常挂在嘴边的“Thank you.”为例,如果使用降调表示的是真心的感谢,如果用升调,可能仅仅是客套。语音语调的复杂性需要学习者长期地观察、模仿和操练才能逐渐接近自然,教师课堂话语作为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理应成为最好的范例。

外语教学中,词汇语法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作为学习内容本身应力求用词准确、句法规范。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话语中存在着相当多的词汇错用、句法结构不正确的现象,像“Is your father have the same hobby with you?”这类词汇错用、句法不规范的语言错误在教师的话语中并不罕见。当然,我们应该承认,依据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师话语从性质上而言依然是中介语,属于成长中的语言,要求外语教师的语言达到像本族语者那样准确、地道是不现实的,有些无心之错或口误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教师话语中经常出现错误的用词、病句,不仅影响信息的正确性,而且还影响说话者的形象与身份,损害教师的权威性,其话语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或模仿的范例也就乏善可陈了。

二、语码转换的适度性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课堂的语码转换主要是指教师或学生用目的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第二语言或外语教与学的现象。针对“教师是否应该在语言课堂使用学生的母语”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反对语码转换的研究者强调纯目的语课堂环境对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及目标语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认为母语的使用会造成学习者的母语依赖,减少了学生可以获取目标语的有效输入,不利于其语言习得。相比起反对者的声音,提倡母语使用的声音似乎更有力一些,因为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发现,在二语或外语课堂回避母语的使用是不现实的。首先,多数语言教师发现用目的语解释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或语言知识不仅难度很大,而且解释出来的东西学习者并不能准确理解,反而不如一句简单的母语翻译更加便捷有效。其次,二语习得的研究者也发现,仅仅让学习者置身于目标语言输入环境并不能完全保证目标语言的习得和内化,而教师适当使用母语可以提高可理解输入的质和量,弥补学习者因语言能力不足造成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1]。Atkinson就认为,母语使用作为一种巨大的学习资源有很多好处,例如节约时间,有效检验学生理解及管理课堂[2]。最后,不少学者认为,教师对母语的适度使用给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提供了较为平等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所有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和吸收[3]。

随着语码转换在语言课堂中的普遍应用,须深入思考外语课堂母语使用的度及教师如何借助于母语来实现即时的教学目标。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综合相关成果并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首先,在我国英语课堂上教师适度使用汉语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教师母语使用的量受制于教师英语口语能力、授课类型、教学内容、学生水平等因素,但在任何情境下都应该遵循适度、节制的原则。所谓适度,就是母语的使用不随意,不盲目,要根据现实需要来决定用还是不用。所谓节制,就是在必须使用汉语的时候也要言简意赅,确保课堂英语语境的连续性和真实性[1]。其次,教师课堂上的母语使用量应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在不损害教学效果的情况下追求目标语使用的最大化应成为英语教学应该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最后,英语课堂上的母语辅助功能应主要体现在教学功能(下达教学指令、教学反馈及评价、实施课堂管理)、元语言功能(语言知识讲解)及翻译功能等三个方面。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实施三种功能中的哪一种功能,母语的作用都应该是辅助性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的话语应用都应尽可能遵守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原则。

三、教师话语语体的示范性

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根据使用场合及交际对象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言语行为的体式,即语体。按照英美等国语言学家的观点,语体可以依据说话人的社会身份与使用场合的变化将语体划分为严肃、正式、普通、非正式、随便等变体,也可以因语言媒介的差异而分为口语体和书面体。语言使用者,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或外语,都要具备根据语境选择与之相对应语体的能力。一般说来,我们在使用母语交际的时候,由于长期浸染在母语的氛围中,能在不同程度上根据不同的语境自由转换语体。但作为外语学习者,由于缺乏使用的机会和语境,语体的自如转换则是难点。而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和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语法,缺乏培养学习者语体能力的意识和自觉性。研究证实,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有书面语倾向,而书面语却又具有口语化倾向,这与学习者的英语学习阶段有关,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4],也与课堂中教师话语缺乏语体区分度的示范有关。下面是一位英语教师谈论她早上的一段经历,目的是复习过去时:

I got up at six this morning.After having my breakfast,I rushed towards the bus stop to catch the bus to our school.However,on my way to the bus stop,I met a man who stopped me to ask for some money.

这段话在语法、时态上都没有问题,语义表达也很清晰,但作为一段口语叙述,第二句中的分词短语“After having my breakfast”以及第三句中的定语从句“who stopped me to ask for some money”并非口语语体,而是常见的书面语体。教师在课堂上对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使用的持续混乱对学生语体意识培养非常不利,势必造成学生语体使用的随意性。

作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并关注英语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差异,并根据课堂语境灵活选择适合的语体。口语体与书面语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也没有优劣之分,但因为应用语境的不同,二者在词汇、句型结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教师应该在课堂话语中根据说话的目的及场合灵活选择相应的词汇及句式。从词汇选择来看,口语用词简单,且多用俗词、俚语、时髦语(sweet talk,classy)、短语动词( stand for,put up with)、缩略词(wanna=want to,gonna=going to)、填补词(you see,you know)等,具有生动性、跳跃性、通俗易懂等特征;书面语并非即时产生,写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字斟句酌,因此,在用词方面经常用“大词”,以传递高雅、庄严、严肃等语体特征。在句式结构上,口语体比较松散、语序自由灵活甚至残缺不全,常用简单句、短句、省略句。书面语追求表达的严密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句子的语序比较固定,常使用复合句、短语状语(如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独立主格结构等)。

当然,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即使具备了语体意识,也不得不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现有的水平对话语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在语音和语速方面的调整仅仅改变了话语的清晰度,但教师在词汇及句型上的调整却改变了语体风格。一些研究发现,教师课堂上使用的词汇范围很窄,多为基本词汇,较少使用缩略词,在句型上的偏好却是完整、结构严谨的陈述句或祈使句,而很少使用从句。教师这种既非口语又非书面语的语体使用提高了其话语的可理解性,但也造成了学习者语体意识的淡薄。因此,教师的课堂话语应注意把握简化的程度与方法。例如在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可对话语作更多程度的调整以增强可理解性。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在师生问候、日常交流、互动反馈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口语语体的示范。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时,都倾向用结构完整的句子,如“You are very good.”“Your answer is right.”“You are not right.”等,这样的表述过于书面化,不仅削弱了反馈语的力量,而且拉远了师生关系。在与学生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彼此已经非常熟悉,教师完全可以使用口语色彩浓厚的省略句或短句“Good!”“Well done!”“Almost right!”等简洁有力的话语来增强反馈的力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更好地进行了语体示范。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话语不仅仅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还是英语语言知识再现的本体,它的学科特性是由外语教学的性质和我国英语教学的目标所决定的。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做到遵循话语规律,增强话语修养,合理、熟练地驾驭课堂话语,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科特性,是所有外语教师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外语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应该持续追求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秀.小学英语课堂教师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6).

[2] 1.Atkinson,D.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A neglected resource[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1987(4).

[3] Harbord,J.The use of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J].EFL Journal,1992(6).

[4] 文秋芳,丁言仁.中国大学生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7).

[作者:李秀(1972-),女,江苏赣榆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

篇5:报销单要求及规范

一、报销单据要求

1、费用发生真实性:指费用支出真实、合理,报销票据的金额和实际支出金额一致;

2、费用票据合法性:指取得的费用票据是由税务机关监制的发枉法裁判或同税务机关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票面上套印税务机关的红色监制章);

3、费用票据有效性:基本要素包括,票据上要求加盖开票单位的发票专用章或者财务专用章;手写发票没有涂改,大小写金额一致;发票各项内容填写完整、准确;公司名称要填全称。

4、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 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

5、统一格式:费用报销单、审批单、备案表使用公司统一格式,费用报销单主根涉及二种:通用费用报销单、差旅费报销单

二、费用单据填制要求

1、填写费用报销单据,就使用钢笔或碳素笔,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禁止使用圆珠笔或铅笔;按规定需要书写;

2、金额数字,应用汉字正楷或行书体书写,字体力求工整、清晰。不要自造简化字,也不要滥用繁笔字,禁止使用连笔字。

3、如金额数字书写错误,应重新填写,严禁用刮擦涂抹或用药水消除字迹方法改错。

三、费用报销单据粘贴要求

(一)日常单据

1、票据粘贴在报销底单左上角

2、长方形票据统一横向粘贴,票据要求正面朝上,便于审核和查阅;

3、票据分类别、按时间、纸张大小粘贴(纸张大小、金额相同的票据贴在一起);

4、用胶水或固体胶固定,禁用钉书针;

5、报销单上沿、下沿和左沿保持整齐,票据不外露在报销单外,大小张票据根折叠,一张一叠,不能厚薄不匀;

6、一份报销单对应票据过多时,过窄过短或过多的票据,应将票据先粘贴在空白单子上,再附在单据封面后,先区分类别、摊薄粘贴在多张单子上,再将单子叠粘在一起;

7、票据金额、票据说明保留在粘贴区域之外,不得遮掩,不得涂改。

(二)差旅费

1、报销单据使用“差旅费报销单”格式。差旅费票据分类别,按时间顺序粘贴。报销单上必须详细注明每天的行程,地名具体到县一级。长时间连续出差,票据量大的,根求每两三天的票扰就整理成一份报销单,票据数据控制在25份以内,便于各环节审核和粘贴。

2、员工出差前填制“出差申请单”,差旅费按人考核,各人分开填报。出差人员填报信息内容:出差目的、出差时间、地区,报销时粘贴在报销单后。

篇6:建筑制图的要求及规范

(1)图幅即图面的大小,分为横式和立式两种,

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按图面的长和宽大小确定图幅的等级。

建筑常用的图幅有A0、A1、A2、A3、A4等,

A0 : 1189*841

A1 : 841*594

A2 : 594*420

A3 : 420*297

A4 : 297*210

(2)标题栏

标题栏包括设计单位名称、工程名称区、签字区、图名区及图号区等内容。

注:现在不少设计单位采用自己个性化的标题栏格式,但是仍必须包括这几项内容。

(3)会签标

会签标是为各工种负责人审核后签名用的表格,它包括专业、

姓名、日期等内容。(对于不需要会签的图纸,可以不设此栏。)

二:线型要求

建筑图纸主要由各种线条构成,不同的线型表示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部位,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为了图面能够清晰、准确、美观地表达设计思想,工程实践中采用了一套常用的线型,并规范了它们的使用范围。

三: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的一般原则如下所述:

1:尺寸标注应力求准确、清晰、美观大方。同一张图纸中,标注风格应保持一致。

2:尺寸线应尽量标注在图样轮廓线以外,从内到外依次标注从小到大的尺寸,不能将大尺寸标在内,小尺寸标在外。

3:最大的尺寸线与图样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两条尺寸线之间的距离一般为7—10mm.

4: 尺寸界线朝向图样的端头距图样轮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mm,不易直接与之相连。

5:在图线拥挤的地方,应合理安排尺寸线的位置,但不易与图线、文字及符号相交;可以考虑将轮廓线作为尺寸界线,但不能作为

尺寸线。

6:室内设计图中连续重复的构配件等,当不易标明定位尺寸时,可以在总尺寸的控制下,不用数值而用“均分”或“EQ”字样表示定位尺寸,

四:文字说明

在一幅完整的图纸中用图线方式表现的不充分或无法用图线表

示的地方,就需要进行文字的说明。文字说明是图纸内容的重要组成

部分,制图规范对文字标注中的字体、字号、字体与字号搭配等方面

做了一些具体规定。

1:一般原则:字体端正、排列整齐、清晰准确、美观大方、避免过于个性化的文字标注。

2:字体:一般标注推荐采用仿宋体,大标题、图册封面、地形图等的汉字,也可以书写成其他字体,但应易于辨认。

3:字号:标注的文字高度要适中。同一类型的文字采用同一字号。较大的字用于概括性的说明内容,较小的字用于细致的说明内容。

五:常用图示标志

1:详图索引符号及详图符号。

“详图索引符号”:平、立、剖面图中,在需要另设详图表示的部位标注一个索引符号,以表明该详图的位置,这个索引符号即详图索引符号。

“详图符号”即详图的编号,用粗实线绘制。

2: 引出线。

由图样引出一条或多条线段指向文字说明,该线段就是引出线。

3:内视符号。

内视符号标注在平面图中,用于表示室内立面图的位置及编号,建立平面图和室内立面图之间的联系。

六:常用材料符号

建筑图中常用建筑材料图表示材料,在无法用图例表示的地方,也可以采用文字说明。

七:常用绘图比例。

下面列出常用绘图比例,读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1:总图:1:500,1:1000,1:;

2:平面图:1:50,1:100,1:150,1:200,1:300;

3:立面图:1:50,1:100,1:150,1:200,1:300;

4:剖面图:1:50,1:100,1:150,1:200,1:300;

5:局部放大图:1:10,1:20,1:25,1:30,1:50;

6:配件及构造详图:1:1,1:2,1:5,1:10,1:15,1:20,1:25,

篇7:编辑兼职稿件要求及规范

请按以下规范进行编辑与加工:

1.处理好版权问题,各级标题、正文内容(包括注释)参考中英文资料逐句修改;

2.忠实于原文,既不能随意增加原文中没有的意思,也不能随意删减。重点把握平实与通顺两个标准,晦涩不通会影响整个稿件的质量。

3.文稿格式应与原文格式相一致,该空格的空格,该分段的分段,该空行的空行。在文档中不应随意增加原文中没有的符号和线条。

4.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应以括号形式标注英文,例:科尔森(Colson);文稿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

5.对文稿的标点、符号、数字、公式、图表、计量单位、外文字母加以审订、校正。

6.避免出现知识性、技术性错误。

7.节内内容如果出现层次序号,一般采用“分层排序法”,即按

一、(一)、1、(1)顺序逐级标明,以示区别。段落内接排的序号可采用(1)系列或者①系列。

8.注释要完整,不要有缺失。在原书基础上,对书中另一些较为晦涩的名词和冷僻的书籍做一下注释。

9.要求编者根据译著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以及理论精要撰写该书的前言。

10.文稿以03版WORD文档形式提交,建议使用文档结构图区分各级标题,文档最终要提取目录。

文档结构图的生成:格式里的下拉菜单有样式和格式一项,右边出现“请选择要应用的格式”栏目,出现“标题

1、标题

篇8:比赛规范及要求

一、薯类机械化收获质量要求

薯类机械化收获质量要求是在一定作业条件下确定的, 薯类收获机在额定工作速度且满足土壤条件下, 土壤含水率在适耕期内, 薯类适收期内 (红薯适收期为霜降前, 气温15℃以下红薯停止生长即可适时收获) 作业。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 薯类机械化收获的作业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二、薯类机械化收获作业规范

1. 薯类收获机技术状态要求

(1) 薯类收获机的一般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10395.1的要求;特殊安全技术要求, 应根据具体机型的特点予以规定, 安全标志应符合GB10396的规定。

(2) 整机零部件齐全, 安装正确, 不损坏, 不变形。

(3) 外露传动件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4) 紧固件无松动, 无损坏, 连接牢固可靠。

(5) 传动系统工作可靠, 转动灵活, 无卡滞现象。空运转时应转动平衡, 无异常响声。

2. 薯类收获机安全规则

(1) 机组每班次配一名机手, 1名辅助人员。

(2) 机手应证照齐全, 上岗前应进行技术培训。

(3) 机手必须详细阅读, 充分理解机具使用说明书, 掌握使用方法后方可操作机器作业。

(4) 严禁机手酒后或疲劳驾驶。

(5) 机手应具有一定机具保养、调整、维修能力。

3. 操作规程

(1) 在启动发动机前要仔细观察, 确保周围无危险因素, 辅助操作者和旁观者处于安全位置。

(2) 机具在前进作业过程中, 严禁进行各种调整, 辅助者不得站或蹲在行驶中的收获机上。

(3) 机具下降时, 严禁人员靠近。工作时不得打开和拆下安全防护装置。

(4) 机具发生故障后, 必须切断动力方可进行排除。

(5) 定期对机具进行检查, 及时拧紧松动的螺栓、螺母。

4. 作业要求

(1) 收获机作业前先使机器空运转5分钟, 待机器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作业。

(2) 作业前要检查地块, 排除地面较大石块砖头等硬物。

(3) 人工提前将地边收获1-2行, 地头收获2-3行, 以避免机具在首行收获或地头下铲时造成大量伤薯和漏挖。

(4) 准备工作完毕后, 即可进行试收作业, 试收1至2个行程, 观察机器负荷, 检查作业质量, 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5) 确认机组作业正常, 符合作业质量要求, 即可开始正常收获作业。

(6) 作业中, 辅助人员应随时观察作业质量, 注意机具作业状态, 如有不妥及时停车检查调整。

(7) 地头转弯时应先切断收获机动力, 方可提升机具;机具提升不能过高, 转弯不能过猛。严禁在运转情况下提升、转弯。收获机落地要平稳, 落地后严禁倒退。

5. 作业质量的检查与验收

每班次均应检查作业质量。作业后, 选定验收区, 在验收区内从对角线等距取5点, 选取点应避开地边地头, 每点取长2m、宽为一个作业幅宽为一小区, 在小区内进行检测, 检查收获情况, 作业质量应符合上表的要求。

6. 机具保管

篇9:比赛规范及要求

关键词:纸质档案 数字化技术 规范要求

1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现状

随着我国档案管理技术的发展,对于数字档案管理的认识的也逐渐得到重视和提高,虽然当前数字档案管理技术规范和归档要求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档案数字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的管理力度。纸质档案数字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不能一步到位,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才能稳步推进这一进程。纸质档案数字化应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和归档要求,以确保物理文件安全为前提,比如属于永久或长期保存的档案文件,大多是以纸张为载体,包括文件,档案,会计记录,业务记录等,针对这些纸质档案材料可以通过扫描仪进行字符识别,然后根据具体的档案内容扫入计算机转换成图形文件。

当前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针对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是相关数字化标准的缺失。目前,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标准技术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数字转化技术的发展为纸质档案数字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但数字档案管理规范建立配套不完善,缺乏一些详细说明,比如在文件和表格的使用过程中,现有的标准和工作流程相对不够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档案数字化进程,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纸质档案,相应的收集储存条件以及技术水平是不同的,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由于受到时代条件发展的影响,相应的档案保护和转化国家标准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甚至在数字档案馆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比如针对档案文件的扫描,如果图像要求更加清晰,扫描仪的分辨率就需要越高,转化后的文件就需要更多的图像空间。因此,在扫描图像中,既要考虑图像控制能力,也应该考虑图像的清晰度,才能确保数字档案符合技术要求和标准。

二是相关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档案数字化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所以在档案部门分工明确的实际现状中会出现协调难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标准自身的局限性,在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档案经常需要与大学或专业技术单位合作,也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彼此的协调。同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还可能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数据格式不兼容,无法读取文件数据。为了解决长期访问和网络使用等数字档案共享的问题,以确保及时的软件升级,也需要涉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所以为了促进数字档案实施有效的转换,需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三是数字化工艺存在安全隐患。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针对档案原始文件的信息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文件的安全性,需要优化工作流程,根据档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文件接收和存储系统。但由于纸质档案数量庞大,参与数字档案工作的人员较多,无法找到相关档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针对文件的数据安全,由于数据编程人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数字档案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档案的进展。

2 提高纸质档案数字化水平的建议措施

2.1 完善档案数字化相关标准和制度

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加强现有档案数字化标准和数字档案馆标准建设,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从微观层面上而言,在数字档案化工作进程中,需要基于统一的国家标准,结合自身情况,共同制定统一的法规,使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工作符合具体的工作规则。同时,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相关标准制度的宣传,并严格执行,确保档案数字化处理,保证具体工作的质量和规格。在档案文件管理过程中,合理加强标准化建设,才能确保对文件档案进行合理的数字化处理,同时也应建立严格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和质量规范,以确保处理的标准化和数字化档案质量。加强档案技术标准管理体系的建设,确保数字档案的顺利发展,不断加强数字档案的质量标准建设和完善。

2.2 优化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

结合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工作的具体现状,合理对该工作进行准确定位,优化档案数字化流程。从合理使用档案,加强档案保护的角度考虑,充分考虑档案建设成本效益等因素,充分体现档案材料的经济,文化,科学和技术价值,当然这也是数字档案信息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按照相关档案管理理念和过程管理方法,对档案数字化管理各环节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流程管理概念,运行科学的数字化转化技术和方法,有效地控制档案数字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要正确把握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扫描范围和深度,应详细了解档案分类和使用状况,从本单位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分类依据,确保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科学合理。

2.3 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技术保障

纸质档案数字化可以发挥数字产品的作用,提高纸质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水平,当然这需要相应的技术保障来推动这一进程的开展,要尽可能消除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带来的数字档案发展进程的障碍。技术档案应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运行规则和数字结果共享,合理加强数字信息系统的选择,使用合理的存储介质和设备,运用成熟的技术和存储设备确保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可靠,确保数字档案共享的有效性,同时要做好跟踪和存储设备的定期检查更新,并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升级,防止载体老化现象的发生,并及时进行数据迁移和向量更新,避免数据的丢失。另外,要着重重视数字化档案的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做好数字处理档案,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不仅要保证数字档案扫描内容完整和画面清晰,而且要确保它具有法律效力。尽量确保原始档案的安全,在档案数字化工作进程中,必须保证原始档案的安全,防止文件被损坏,丢失,泄漏等现象发生,进而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技术保障。

2.4 加强档案人才的培养

专业的档案数字化人才在数字档案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快速有效的数字化工作开展的关键。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引进档案管理人才,鼓励所有的档案工作人员加强知识,技能和技术提高,重视和加大对现有档案人才的培训。同时,完善档案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创新水平。为了使数字处理纸质档案工作更加高效,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技术等相关的知识技能,所以这就要求从事数字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现代学习和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才能使自身具有数字处理的基本技能,进而适应数字档案建设的需要,进而推动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整体进程。

3 结语

数字档案管理是一项涉及内容广泛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归档工作,相关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认识,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数字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也需要提高数字文件扫描质量,以提高数字档案的质量,才能使我国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红.纸质档案数字化重点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2(05).

[2]姜琳.纸质档案数字化应注意把握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档案,2013(06).

[3]胡原林.对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档案,2013(06).

上一篇:科级后备干部报告下一篇:文明集镇创建工作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