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2024-05-02

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通用10篇)

篇1: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之时态、状态及能量小知识

一、危险源辨识包括3种时态:

1.过去时态(评价对残余风险的可承受度)、2.现在时态(评价现有控制措施情况下的风险)、3.将来时态(组织活动中或计划中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

二、3种状态:

1.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情况)、2.异常状态(指机器、设备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时)、3.紧急状态(指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可能带来重大危险的状况,如地震、火灾、爆炸等)

三、7种能量类型

1)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划伤人体等后果的2)电能:可造成人体触电、产生静电、雷击等

3)热能:可以发生灼伤、高温等事故的4)化学能:可产生有腐蚀、中毒等后果的5)放射能:发生电离辐射等后果的;

6)生物因素:可引起传染、瘟疫等后果的病毒、细菌生物等

7)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设施、工具等设计不良,长期或特殊时间可造成人体伤害、慢性疾病等后果的;

篇2: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编制: 复核: 审批:

厦门市xx项目经理部 2016年6月3日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辨识管理目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该工程危险源进行辨识、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项目安质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实施登记和管理。

二.工作程序

1、过程流程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危险源更新

2、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管理缺陷。2.1辨识范围:

(1)所有人员:包括内部人员,分包商和访问者;(2)所有活动: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3)所有设施:包括建筑物(自有的和租用的)、生产用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

(4)管辖范围内的作业场所:包括从事生产施工场所及影响从

事生产活动的周边环境;

(5)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2.2危险源识别方法:

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询问交谈、检查现场、查阅记录、安全检查表等方法。实际操作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几种方法合理组合使用。

3、风险评价

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后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长及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4、重大危险源管理

(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路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3)项目总工程师马骏是本要素全面负责人,组织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并负责组织制定相应重大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入重大危险源进

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项目部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账并每月更新施工风险登记册。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6)项目部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前必须经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进行现场公示。

(7)项目部必须设置专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检查,并留有监控检查记录。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留有检查记录。

篇3:脚手架事故危险源辨识及预防

近年来, 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 但各种安全事故时常见诸报端, 其中施工过程中脚手架安全事故发生较为频繁。通过对近几年重大脚手架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 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是事故常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且我国大部分操作人员都是农民工, 未接受过工程施工方面的系统培训, 对脚手架施工只是依靠经验, 但是建筑物结构设计复杂, 导致他们的经验往往受到局限, 既缺乏安全意识, 对脚手架作业过程中危险源认识不足, 又缺乏有力的现场监管和提高脚手架施工技术措施, 使得脚手架工程事故时常发生。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1 脚手架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职业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直接经验法在施工现场应用较多, 评价人员通过对照有关标准、规范、检查表, 依靠经验和观察分析能力, 进行危险源辨识。

脚手架危险源是在脚手架领域可能导致职业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下面是脚手架危险源具体表现。

1.1 架体倾倒、垮塌类危险源

1) 连墙件未按规定搭设, 搭设位置及搭设的结构杆件不符合要求。

2) 随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连墙件等。

3) 基础发生严重破坏或不均匀沉降。

4) 脚手架设计承载能力不足或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超载。

1.2 脚手架作业人员高处坠落类危险源

1) 围挡防护结构搭设不符合要求。

2) 脚手架作业层没有满铺脚手板, 架体边缘与墙体间距不符合要求 (时常间距过大) 。

3) 杆件和脚手板因搭接不牢固发生倾覆、断裂等。

4) 架子工操作不当发生碰撞失稳等。

1.3 脚手架上落物伤人类危险源

1) 作业人员高空抛掷构配件, 造成人员伤亡。

2) 脚手架上物品随意堆放, 被意外碰落, 造成人员伤亡。

3) 架体发生倾倒、垮塌, 造成人员伤亡。

1.4 脚手架作业人员不当操作 (闪失、碰撞等) 类危险源

1) 工人违反规定, 在架面上拉车退着行走。

2) 工人作业时用力过猛, 致使身体失稳。

3) 在脚手架工作层存有冰雪, 没有及时地进行清除, 就继续施工作业。

1.5 单、双排脚手架主要危险源

1) 脚手架与结构拉结不足导致脚手架事故。

2) 拆除脚手架时随意拆除连墙件导致脚手架事故。

3) 脚手架受冲击荷载作用, 严重超载导致脚手架事故。

4) 脚手架操作平台严重超载导致脚手架事故。

5) 脚手架高宽比较大 (无抛撑) 导致脚手架坍塌。

6) 脚手架与结构拉结, 没能承受风荷载作用导致脚手架事故。

7) 脚手架触碰高压线导致死伤事故。

8) 脚手架 (防护棚) 超载导致防护棚坍塌。

9) 脚手架上焊接引燃可燃材料 (防护网、竹笆板、外墙保温材料聚氨酯泡沫) 导致火灾事故。

1.6 其他危险源

1) 脚手架边缘与电线线路的边线之间没有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 触碰高压线。

2) 在无人看守和缺乏防火措施的情况下, 进行明火作业。

3) 长期搁置的工具、器械, 未经检查和维修就投入使用。

4) 在遭遇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等不安全天气条件下进行施工。

5) 脚手架受到冲击荷载作用。

2 脚手架施工风险评估

根据脚手架施工可能导致职业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进行脚手架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 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一般情况下, 脚手架危险源风险评估如下:

1) 识别脚手架危险因素及分析其原因。

2) 依次评估已识别的各种脚手架危险因素事件发生的概率。

3) 对脚手架危险事件的后果做评估。

4) 对脚手架危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进行完整评估。

5) 把上述评估的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 对于不达标的风险项, 必须进一步地采取措施, 降低危险水平, 完善脚手架风险控制。

根据脚手架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严重性, 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财产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的严重性, 可将脚手架施工危险等级划分为很严重、严重、不严重。

3 脚手架施工监控

对脚手架施工进行全程监控, 是对脚手架事故危险源的有效防御措施。实际证明, 做好对脚手架施工的监控能有效防止脚手架工程事故的发生。

脚手架施工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及拆除环节进行监控, 坚决禁止乱改和乱用情况的发生。

2) 对脚手架的构配件的材质及使用的工具、机械进行监控, 严禁使用材质不达标的构配件。

3) 对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和防护设施的承载性能、使用安全进行监控, 严禁违规操作和超载。

4) 加强安全管理, 对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进行监控。特别是满堂支撑架 (含模板支架) 在搭设使用过程中, 应配有专人监护施工,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应有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监测, 发现有松动、变形情况, 必须立即停止浇筑, 撤离作业人员, 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支撑架架体基础沉降进行监控。

施工方安全检查部门须配备必要的检查、测试仪器, 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应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组织整改, 并做到跟踪复查直至整改完毕。

监测报警值应符合临时支撑结构设计的限值、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以及监测对象的控制要求。

4 脚手架安全技术措施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脚手架安全工作做到真正有人管, 层层有人专职, 全面加强企业的脚手架安全防范工作, 及时消除脚手架安全隐患, 实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目的, 保证脚手架安全施工, 必须制定并落实脚手架安全技术措施。

4.1 架子工要求

建筑架子工是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 (如登高作业人员) 必须经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持证上岗。非架子工不得单独进行作业。

架子工作业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岗位安全技术培训。对于初次上岗人员要在技工带领指导下操作。其次, 对架子工身体也须做要求, 不得允许患有恐高症、癫痫病、贫血、心脏病等禁忌症人员上岗。架子工的服装穿戴要符合工作要求, 工作服要整洁无破损, 着装得体灵便, 穿防滑鞋, 严禁赤脚、穿拖鞋作业, 架子工要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 严禁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就上岗作业的行为。作业时集中精力, 严禁架子工酒后作业。

作业中严格执行施工设计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 班组接受任务后, 必须组织全体人员认真领会脚手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交底, 研讨方法, 明确分工, 由一名技术好、有经验的人员负责搭、拆技术指导和监护, 保证各项作业操作符合规定要求, 做到明确分工, 统一指挥, 协调配合。

架子工在作业时要做到文明施工, 严禁在脚手架上打闹、睡觉, 不得跳跃架子, 时刻防范从架子上掉落工具、物品;不得随意向下、向外抛掷工具及其他物品, 不得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装置。配备专业人员对脚手架进行定期检查和保修, 发现问题和隐患, 及时维修加固, 确保施工安全。

4.2 搭设、使用阶段要求

脚手架的构配件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产品, 并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脚手架搭设, 严禁随意拆除杆件的违规行为, 应严格控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符合设计要求, 不得将模板支架、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特殊设备固定在脚手架架体上, 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严防超载;在使用过程中, 严禁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设施, 严禁任何破坏脚手架重要构配件的行为。当遭遇不安全天气条件时应停止脚手架相关作业, 下次作业时应配备防滑措施, 及时清除雨雪。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应放在白天进行。在脚手架使用期间, 应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定时安全检查与维护, 严禁随意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扫地杆, 纵、横向水平杆, 连墙件, 栏杆, 挡脚板。

4.3 拆除阶段要求

在进行脚手架拆除作业时, 在地面须设警戒标志, 并派专人看守。临街搭设脚手架为高空作业, 有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的可能。脚手架外侧必须有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拆除顺序, 坚持由上而下, 先加固后拆的原则, 不能上下同时作业, 脚手架从最上一层开始逐层向下拆除。

4.4 防火要求

脚手架专项方案应包括防火措施, 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内容, 在脚手架上进行明火作业时, 须有配套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不得冒险作业。并且, 周围应无可燃材料。安全平 (立) 网、密目式安全立网应是阻燃的, 续燃、阴燃时间均不应大于4 s, 应有检测报告并现场检验。脚手架施工防火要求必须符合GB 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5 结语

脚手架在建筑过程中为临时结构, 与建设项目的安全、效率紧密相连。脚手架安全事故是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中最为普遍的, 安全意识必须实际存在于生产生活中, 才能做到不被伤害、不伤害他人;在脚手架事故案例中, 总结经验、切实提高、调动每个人脚手架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才能有效预防可以避免的脚手架事故隐患, 科学、合理使用脚手架安全技术, 把脚手架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做到全面落实, 才能逐步的减少或避免脚手架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红波.弦支穹顶结构施工控制理论与温度效应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11.

[2]Liu Hongbo, Zhao Qiuhong, Wang Xiaodun, et al.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ies on the stability of structural steel tube and coupler scaffolds without X-bracing[J].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0, 32 (4) :1003-1015.

[3]郭太生.安全事故对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4]齐美杰.监理工作的实践、问题及理解[J].工程与建设, 2009, 23 (2) :281-292.

[5]张佳.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06.

[6]张军.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的方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2007.

[7]董大旻.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7.

篇4: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应急预案

1.前言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隧道工程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较大危险性的一个环节,因此做好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辨识并确认隧道施工中的危险因素是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前提,这样可以制定有的放矢的安全措施,可做为评价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依据。结合目前公路隧道的施工实际,基于辨识危险源与分析统计事故,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对于施工安全具有指导性作用。

2.辨识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与分析统计事故

2.1辨识公路隧道施工危险的特征

公路隧道施工危险主要有三方面特征:一是涉及较广并具有复杂因素。公路隧道施工涉及支护、凿岩爆破、供气、衬砌、供水、通风、供电、排水等多个子系统,在施工中,不仅需要了解各子系统施工地质状况对安全的影响因素以及影響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还要对影响施工管理安全的因素进行考虑。

二是动态性。随着向前不断推进的隧洞工作面,隧道所需施工条件也随之不断变化,因作业复杂的实际情况决定危险因素也相对较为复杂。尽管每次都具有相同的作业任务,但因参与作业的人员、地质条件、采用的工具及作业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容易产生不同的危险因素。而在不同作业中也可能存在相同的危险因素,因此危险因素的治理工作任务很艰巨。

三是针对性。辨识公路隧道施工危险需要构建相对独立的危险辨识体系,且针对性要较强,为提高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2公路隧道建设中辨识施工危险

对公路隧道施工危险开展全面辨识,主要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基于此根据国家颁布的法规推出危害,是科学有效的危险辨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同时结合几种方法以充分开展科学可靠的危险辨识,主要在隧道施工及采用施工机械进行公路隧道施工危险因素辨识。

一是对场地采用压路机、推土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进行平整以建设施工便道;二是修建高位水池,对风管、空压机、发电机或变压器、拌和站等设备进行安装;三是对边坡开挖、仰坡打眼、爆破、采取防护打锚杆、搭设脚手架等;四是主要采用的进洞施工方案有,导管、管棚施工、打眼、锚杆注浆、爆破等,开挖竖斜井,道施工电梯铺设或安装提升架等。五是制作安装钢筋、钢拱架、电焊机、氧气割等;六是进洞后打眼爆破、排险、通风、支护、挖掘机上料或装碴机装碴等;七是开挖仰拱进行施工、仰拱砼浇筑、施工边墙砼、立模拆模、铺轨道等;八是施工具有复杂地质情况的隧道安全性;九是辨识装饰、洞门及隧道施工中的具体情况,对隧道施工中产生的危险因素发展规律与表现形态尽可能进行全面剖析,以获得较为完善的解决办法,研究有关法规及隧道施工安全防范措施,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提高隧道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与隧道施工辨识的危险因素产生位置相结合,制定重点安全防护措施;结合隧道施工中的常见事故类型重点开展综合评价分析,在寻找安全本质方面问题时,对现场施工人员开展危险因素认识及防范教育,对于关系到危害的有关人员,充分认识实际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害,以便于对危害进行更好地控制,从而使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2.3分析统计隧道施工事故

2.3.1统计隧道施工事故

据国家有关隧道施工事故的统计数据显示,发生的隧道施工事故大部分是因复杂多样的地质条件,相对于岩土工程具有更高更严重的发生率,尤其是一些影响较大的事故,对于隧道施工人员身心产生十分不利的危害。

2.3.2分析隧道施工事故

在隧道施工中,因地质状况引发的坍塌事故占各类发生事故的一半以上,其它事故发生率依次为物体打击,透水和冒顶等,上述事故是常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因隧道工程施工与其它生产形式不同,同时具有建设工程施工、矿山生产及独特安全生产特点,诸如隧洞围岩具有不确定的稳定性;较低的施工机械化程度;恶劣的施工环境条件;施工人员较低的素质等。隧道施工中引起伤亡事故的因素很多,除上述伤亡事故外,还容易发生车辆、起重伤害、触电、爆炸等其它类型事故。因存在不同的地质类型与性质,公路隧道具有千差万别的施工技术条件,施工模式无法固定统一,而随施工环境与机械等客观条件发生相应变化,在隧道施工中还将不断产生新情况,进而可能对隧道施工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3.制定公路隧道施工事故应急预案

3.1编制目的

提前对可能发生的隧道施工突发事故类型做好准备,应急职责应明确,针对事故类型在应急预案中采取措施对紧急需求进行识别,使危害程度尽可能减小。

3.2应急救援协调与指挥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提前制定相应预案,做好应急救援协调与指挥。

3.4应急资源

项目经营及材料设备部门负责应急资源,编制详细地物资计划,对物资储备进行监督检查及落实。起到应急预案后,做好各项工作部署,将应急响应物资组织好并送至施工现场。

3.5建立应急队伍

由安全生产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共同编制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预案中,针对事故不同类型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并制定预案,采用一般事故与重大事故两级应急响应机制。组建事故应急救援队,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程序与技能,在发生事故时,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作用。

3.6应急救治

应在隧道施工图中标明医疗及急救设备所在位置、状态及数量。定期对应急抢救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及时联系就近医院,转移救治有关受伤人员。

4.结语

综上所述,辨识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源是评价安全管理及安全措施制定的一个重要依据,与施工辨识的相关工作,可有效避免发生透水、坍塌、火灾等重大突发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使事故后果明显降低,对于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性作用。基于逐渐完善的国家应急救援机制,应尽快组织构建隧道施工事故应急救援机制,以提高公路隧道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文宣.客运专线隧道应急预案的策划及演练组织[J].铁道标准设计,2010.9

[2]林国,石景惕.加氢装置丙烯罐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7

[3]周荣义,黎忠文.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危险辨识与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6

[4]宋建平,李国良,谷柏森等.乌鞘岭特长隧道救援防灾预案及防塌技术措施[J].隧道建设,2011.21

作者简介

篇5: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组织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审查。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

(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死亡以上事故负责。

3、分公司有关科室职责(1)了解本单位危险源分布情况,参加A、B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与控制管理。

(2)负责对科室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对车间无力整改的危险源隐患或缺陷,接到报告及时安排处理。

篇6: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充分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特制定本制度。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3 职责 3.1总经理

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3.2辨识与评估小组

对公司生产现场和储存设施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3.3安全科

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3.4设备科

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日常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4 工作内容及要求

4.1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流程

4.1.1公司成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 组员:各科室负责人

4.1.2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小组对公司危险源按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和《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的要求进行辨识;

4.1.3依据辨识与评估小组的辨识,无重大危险源,由安全科出具书面评估报告。4.1.4如发现重大危险源,由设备科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4.1.5设备科根据重大危险源特性,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制定防范工作计划; 4.1.6安委会根据防范工作计划每周进行一次专项综合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 4.1.7安全科负责开展应急演练,并详细记录演练情况;

4.1.8设备科对重大危险源配备设施、监视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填写《日常巡检记录》; 4.1.9设备科根据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编制《日常管理工作汇报》;

4.1.10重大危险源小组对日常管理工作汇报进行审议,并由安全科出具《书面评估报告》; 4.1.11设备科根据评估报告,进行回顾总结,并制定《改进计划》; 4.1.12重大危险源小组审定改进计划,进行持续改进。4.2重大危险源工作要求

4.2.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4.2.2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谁签字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

4.2.3重大危险源档案内容应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特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价报告、检测报告等。

4.2.4公司重大危险源回顾、总结、持续改进工作每年组织一次。4.2.5设备科要将重大危险源在市安监局备案。5 相关记录

篇7: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1、重大危险源识别

1)由于局部失稳引起整体失稳或由于砼浇筑方法不对引起整体失稳,一般情况是钢管严重变形,扣件多数爆裂,模板倾斜等。

2)模板、扣件、钢管等造成的物体打击。

3)

高处坠落。

4)机械伤害。

5)触电事故。

2、预防措施

1)模板支撑体系按本专项方案施工,材质符合要求。

2)加强工人的安全教育及项目部的日常检查力度。

3)加强工人安全用电教育、班前安全活动;用电设备专人专用;电线电缆架空设置。

4)机械设备专人专用;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械不带病运转等。

3、应急预案

3.1支撑体系失稳、模板坍塌倾覆应急处置

砼浇筑过程中应急领导小组人员进入紧急状态。做好防治突发事故的准备。模板支撑体系一旦失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总指挥立刻安排警戒指挥、疏散指挥、施救指挥进入工作状态,分别负责警戒、疏散、施救指挥工作。指挥协调各方面抢救工作,同时向公司安全部门及领导汇报;

(2)警戒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和施工现场警戒指挥工作,成员为保卫班组。除必要的抢救人员外,其余人员不得进入事故现场,外界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

(3)疏散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及施工现场的疏散、抢救,指挥后勤管理人员运送应急物资;

(4)事故发生后,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立刻疏散到事故现场外安全的地方并及时拨打“120“救护电话。

3.2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应急处置

(1)迅速移走周围可能继续产生危险的坠落物、障碍物,为急救医生留出通道,使其可以最快到达伤员处;

(2)高空坠落会产生内、外伤,所以不可急速移动或摇动伤员身体。需多人平托住伤员身体,缓慢将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

(3)当发现伤员呼吸障碍,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4)发现出血,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在伤口近心端结扎,每半小时松开一次,避免坏死,动脉出血用指压动脉止血。

3.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由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组成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指挥部设在项目部办公室。

事故现场指挥:Z

13XXX0

伤员营救组:Z

15XX8

物资抢救组:Z

13XX0

消防灭火组:Z

1XX5

后勤供给组:Z

18XX9

现场临时医疗组:

外援:火警:119

急救:120

篇8: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从炼厂重大事故调查中得知,火灾和爆炸往往相互引发,共同存在。相比来讲。因为爆炸能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所以更具危险性和不可控性,炼厂中发生的爆炸类型多为以下两种:(1) 蒸汽云爆炸(VAPORCLOUDEXPLOSION,VCE),一般起因于轻烃或其它可燃物质的泄漏。在设备紧凑布置的拥挤空间内,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蒸汽云,遭遇明火后由爆燃(火焰阵面以亚音速推进)发展为爆轰(火焰阵面以超音速推进),爆轰中心可产生1.5~2.0MPa的超压,超压冲击波对周围的设备和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而爆燃产生的超压要小很多,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据统计,在石油化工行业中,蒸气云爆炸约占事故总数的46 %[1],是发生频率较高的爆炸事故。(2)沸溢性爆炸(BOILING-LIQUID EXPANDING-VPOR EXPLOSION,BLEVE),通常BLEVE是由火灾 引起,在火的烘烤下,容器内液体温度急剧升高,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容器内压力增大,直到容器不能抵御内部压力时,容器破裂,器内高温可燃气液混合物以及容器碎片以极大的速度喷出,同时可燃物被静电或外部明火点燃,形成爆炸性火球。因为BLEVE爆炸一般是火灾事故引发的次生灾害,以下重点讨论蒸汽云爆炸的预防措施。

1 爆炸危险源辨识

炼厂中危险品的爆炸危险性大小可从两个方面说明。

(1)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一种物质是否能爆炸、是否容易爆炸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特性,其中一个主要特性参数就是物质的爆炸上下限,通常爆炸上下限范围越大,尤其是爆炸下限较低时说明该物质不仅有一个较宽的爆炸浓度范围,而且在空气中浓度较低时即可发生爆炸,有较大的危险性。炼厂中常见物质的爆炸限值见表1。

(2)爆炸时释放的能量,与蒸气云爆炸释放的能量和云团的体积、易燃物的浓度、爆炸物质的燃烧热有关,用下面公式表示:

undefined

式中: LH——化学爆炸时的爆炸力,Kg·m ;

V——参与反应的可燃气体的体积(标准状态下),m3;

H——可燃气体的燃烧热值,kal/m3;

427——转换常数,1 kal热相当于427 kg·m功。

燃烧热是物质固有的特性,炼厂中常见物质的燃烧热数据见表1。

爆炸是很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影响爆炸过程的因素很多,比如说,氢气、甲烷虽然有很宽的爆炸范围,但氢气比空气轻,在露天情况下很快散去很难形成稳定的爆炸性蒸汽云;较重的油品比如柴油,在空气中挥发性低,较难达到爆炸下限,因此炼厂中最具爆炸危险的物质是碳3到碳5的轻烃类物质。这些轻烃组分多存在于轻烃回收装置、气体分离装置、吸收稳定装置、以及各其它装置的分馏塔顶产品中。

2 设计中的防爆措施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一般炼厂中爆炸的发展过程是:易爆物质泄漏——形成爆炸性云团——遇明火发生爆燃(如果空间足够拥挤会发展为爆轰),因此,设计中炼油装置的防爆措施也是围绕这三个环节开展的。

(1)防泄漏:

密封设计是防泄漏的最关键措施。密封措施包括设备和管线(尤其是压力设备和管线)的采标、选型、选材、以及加工、制作、连接方式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设计;仪器仪表的自动控制、泄漏报警系统、安全仪表系统设计;以及物流切断、安全泄压、密闭放空、污油收集措施等;经过多年经验积累,目前已形成一整套密封设计的规范程序。

(2)通风:

避免形成爆炸性云团的主要措施是通风。设计中设备露天布置,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驱散易燃易爆物质的积聚,对必需布置在室内的设备,采取机械通风手段。目前操作平台采用格栅板铺设也是有效的防治易爆气体积聚的措施;

(3)防明火:

炼厂设计中防明火的措施主要有电气防爆。按照防爆区域的划分类别,选择电气的防爆等级;为防雷击、静电引起的火花,设计中普遍采用了消除静电和雷电的共用接地网;对炼厂中产生明火的设备,比如加热炉、火炬,平面布置时应布置在当地最小风向的上风侧,与其它设备的距离有严格要求。

3 减少爆炸损失的措施

近年来,安全生产的设计理念不断提升,除设计中采取的防爆措施外,还应备有以防万一的手段,尽可能减少爆炸造成的损失。炼厂中,爆炸的破坏力主要体现在超压冲击波、高温辐射热、以及高速飞出的容器碎片,其中以超压冲击波破坏性最强。为尽量减少冲击波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加大设备之间、单元之间的空间,一方面可以减少拥挤度,阻止火焰由爆燃发展为爆轰,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爆炸冲击波影响的设备数量,减少损失。

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如果发生爆炸,最重要的是要确保人的安全,在工厂操作中除少数人员巡检外,多数人员都在控制室、办公室等建筑物内。目前在新建炼厂设计中,有人的建筑物均集中在厂前区,厂前区与装置区之间有较大的安全距离,能保证人员免受爆炸冲击波影响。但在老厂改造项目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遇到较复杂的情况,为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必要时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建筑物受到的爆炸力,以便采取相应的抗爆结构或加大爆炸源与建筑物的距离。下面介绍一个实例。

某炼油厂需要在新建的一套PX装置内设一座控制室,控制室内24 h内均有人工作。根据设备平面布置,设备区距该建筑物30 m,最近的设备中有换热器、塔器、容器,其中以芳烃抽提放空罐最具危险性。

用国际通用的DNV安全分析软件,对放空罐爆炸产生的超压冲击波进行分析,以作为设备平面布置以及控制室建筑抗爆设计的参考资料。

3.1 计算结果

根据工艺提供的放空罐内介质组成、物料量,以及DNV软件的使用经验,计算结果给出了超压冲击波随距离的衰减速度。从图1中得知,控制室在距爆炸源放空罐约30 m的位置,如放空罐发生爆炸,控制室会受到约0.50 bar的超压冲击力破坏。

3.2 爆炸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

爆炸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见表2。

4 结 语

(1)因为实际中爆炸事故影响原因复杂,爆炸模型难于准确描述实际过程,爆炸力定量计算的结果在设计中仅供参考。

(2)计算假定泄漏的物料全部参与爆炸并释放全部能量,但根据事故调查统计数据,对于敞开蒸气云爆炸,能量释放率大约只有百分之几[1]。计算的超压结果较为保守。

(3)本实例中的控制室在设计中采用的是抗爆结构(能抵御0.21 bar的超压冲击波),在装置一侧不设门窗。根据国内外炼厂平面布置经验和相关国内外标准规定,本实例中的控制室距装置设备的距离控制在30 m,能保证控制室人员的安全。

摘要:基于对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爆炸机理分析以及炼油厂危险物质和危险装置的辨识,归纳出炼油厂设计中通常采取的防爆措施。结合具体事例,利用DNV定量危险分析软件,计算一个放空罐爆炸产生的超压冲击波,提出装置内建筑物的安全防爆措施。

关键词:爆炸危险源辨识,防爆措施,超压冲击波计算

参考文献

[1]崔克清主编.安全工程燃烧爆炸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11.

篇9: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及评估研究

【关键词】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评估

引言

地铁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地铁更加方便、快捷、准时、舒适,在城市交通中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地铁建设施工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施工方法也在不断创新。然而,由于地铁的建设一般是在国际化大都市或者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加之地铁本身的建设施工运行位于地下,其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一旦出现事故将会是很严重的灾难,这就对地铁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路线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尽量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出行需要而又避开地质水文等地下环境复杂不宜施工的地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中,我们对当前地铁施工的危险点半辨识方法、评估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展进行预测、提出建议。

一、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方法研究现状

对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危险点源辨识研究起源于英国,欧盟目前也是相关风险预防法规最完善、发展最充分的地区,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在自己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认识并完善危险源辨识方面的研究,同时由于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对危险评估事故预防的方法研究给予了重视。

我国对于危险点源辨识的研究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这也是与我国的经济工业建设发展水平相关联的。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关的研究才逐渐展开,其中,由原劳动部组织的国家“八五”科技公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危险源管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并由此提出安全管理模式。此外,我国针对危险源辨识标准提出国家标准规定,明确了危险源的内容,采用限定规定物质及其数量、以临界量为标准的方法进行辨识,这也与当前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方法一致,但是无论从危险源划分还是临界量确定上目前都没有一个标准。在辨识过程中,主要采取直观经验法、系统分析法、半经验方法等具体方法。

二、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评估简介

地铁施工危险源的评估作为风险衡量的拓展、安全评价的一部分,评估技术和衡量标准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在危险源评估方面,不同国家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半定量评估和指数评估几个大类,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各有优劣。系统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与数学概率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开发出了不少计算机软件包,例如危险辨识、事故后果模型、事故频率分析、综合危险定量分析等较为适用的危险评估软件,这些软件的使用也很好的减少施工风险、提升了经济效益。

我国的危险源评价伤害模型库是经过充分研究之后建立的,此外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用于风险评价,在多个领域采用。其中,使用最广泛的还是概率风险评价技术,其中的可靠性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都是经典的实用算法,为危险点源的控制评估、施工安全等提供了可靠的手段。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缺乏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从检测辨识到预警到应急预案等整个系统的建立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危险源的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估及处置,针对这些环节,很多学者分别从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管理学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总体来说,我国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评估研究一般为定性分析或者半定量分析,实现了对隧道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决策以及风险跟踪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1]。

三、地铁施工危险点源研究探讨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源是指施工过程中危险外界条件的影响,主要包括周围环境、地质条件、水温条件、施工运行设备及技术管理、施工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等因素。这些危险点源有的是直接存在的,有的是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转变为危险源的,情况复杂,需要严谨认真的辨识和评估确定,并根据危险点源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案,避免引发事故,给民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地铁施工中的危险点源一般是可以检测的,这也就使得这些危险本身可以预防,只要正确辨识评估,在施工中和实际运行中合理处置,就可以避免这些危险。例如北京地铁的军事博物馆段建设时,由于复杂的地下水系统和独特的岩层,使得建设施工和维护都复杂而艰难,然而路线的规划又难以避开这段工程段。由于辨识早,针对这段路线的施工方案经历了多次讨论完善和勘测确定,最终顺利通车,只要确保按照设计规定维护相关设施,就可以顺利使用。再如地铁安检措施,就是为了避免运行中的不安全行为、危险物质造成的事故。

目前,我国在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和评估方面的完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危险源因素库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分析和总结地铁事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探索辨识原则,同时与城市水文地质研究相结合,对风险源进行分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危险源的因素库。其次是危险辨识-评估-处置体系和准则的确立,相关组织管理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健全,采取责任制,从而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化危险源内容和评估方法,尤其要注意应急预案的建立完善,使得整个研究成为一个体系,不仅方便施工,也为后续研究搭建了一个框架。

结束语

地铁是城市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在环保方面表现良好。地铁施工中,危险点源的辨识和评估工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为保证施工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当前地铁施工中危险点源的辨识和评估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结合有关实例,探讨了在危险点源辨识和评估中可以采取的方法和发展方向。希望地铁设计、施工方面对有关危险点源辨识评估和处置方面的研究处理可以更加细致,使地铁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贺爱群.地铁施工重大危险源评估与识别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张斌,黄羽燕.城市地铁工程项目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J].建筑与文化,2013(5).

[3]黄德华.关于地铁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4]周荣义,黎忠文.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危险辨识与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5(12):93-96.

作者简介

篇10: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牡丹江首控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2017年7月 第一条 目的及范围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评价与控制。

第二条 职责

1、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安全评价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2、安全处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及巨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安全处应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进行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4、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第三条 危险因素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

(一)I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II级:近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III级:将来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IV级: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二)风险评价的组织和管理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在安全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各部门应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在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同时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3、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使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成员接受必要的培训,使其具备熟悉工艺技术、安全健康管理知识、法律法规要求知识、常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和技巧能力。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2、作业场所内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供方、合同方)

3、作业场所内所有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和产品(包括外部提供的设备和材料等)

4、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5、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6、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臵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应考虑

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1)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时状态(2)异常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下的危险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状态

(3)紧急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出现意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状态

3、六种危险危害因素: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五)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

1、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危害识别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先危害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5。

2、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 ——活动或操作性质;

——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危害分析的目的;

——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潜在风险度大小;

——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 ——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 ——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3、各部门应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在此基础上,对于关键装臵、重点部位,特别是以前经常发生事故的或其他类似装臵、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则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进行危害分析。各单位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其他的识别方法。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5。

4、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 按岗位划分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臵、作业任务、生产阶段划分,或者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开车、停车、设备检修、突然断电、断水、机泵跳闸、正常操作、物料搬运、药剂配制、取样分析、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吊装、动火、承包商现场作业等。

识别设备设施的危害可按下列顺序;厂址:地质、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

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臵、安全距离等; 建构筑物;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设备、装臵、化工、机械、电气、特种设备等; 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 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管理设施、急救设施、辅助设施等。

识别危害之前可先列出拟分析的设备设施清单。

(六)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

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谁(什么)会受到危害 ——伤害怎样发生

2、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

(1)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臵的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错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环境与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管理。

3、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1)火灾和爆炸;(2)冲击和撞击;

(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4)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臵的适宜度、重复性工作等);

(6)设备的腐蚀、缺陷;(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4、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失、废弃与处理活动等。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泄露、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

(七)评价风险和影响

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公司形象的影响(参考附录1),如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以高分为准;

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附录2);

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可以容忍的风险(参考附录3),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L×S=1~3)——可容忍的(R=4~8)——中等的(R=9~12)——重大风险(R=15~16)——巨大风险(R=20~25)

注:R=L×S—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4、各部门对本部门的生产过程中所识别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对中等以上的风险进行汇总,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处。

5、安全处组织公司评价小组对各部门上交的危险源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公司范围内的重大及巨大的风险,编制重大风险清单下发至各部门。

6、各部门建立各部门的风险清单。

(八)风险控制

1、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重大或巨大的风险是公司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的基础及依据,安全部应组织制定控制目标和制定控制计划,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3、各部门对评价的中等及以下的风险进行讨论并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并检查落实。

4、风险控制措施,一般采取以下四种对策: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个体防护。

(九)重大及巨大的风险作为制定公司安全目标的基础和依据。

(十)常规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每年一次,在每年底前进行;非常规活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如拆除、新改扩建项目、建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公益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

(十一)安全处每年一次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应用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审。

(十二)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十三)当产生下列情况时各部门应及时进行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结果及风险清单报安全处。

1、新工艺、新设备技改、技措项目

2、法律、法规更新

3、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4、相关方要求

上一篇: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下一篇: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传达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