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024-05-02

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共6篇)

篇1: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自治区编办 2010年3月4日

2010年1月24日一25日,中央编办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编办王东明主任,黄文平、吴知论、王峰副主任,各司局负责同志,中央组织部、审计署、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有关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副省级市编办负责同志等共约130人。会上,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传达了中央编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并作了重要讲话,组织了分组讨论,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河南、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市作了经验交流,吴知论副主任作了会议总结。

中央编委领导的指示精神

中央编委领导对机构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去年上半年,中央编办向中央编委汇报工作时,五位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编办是个综合性的管理机构,是负责推进改革的机构,不仅关系上层建筑,还关系经济基础,编办的同志既要熟悉党委、政府的职责,熟悉党委、政府的运作,又要熟悉党委、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还要熟悉各项重大改革的进程、熟悉各项重大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中央编委领导近日又分别在中央编办《关于报送(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批示:“中编办紧紧围绕政府机构改革、体制创新和职能转变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管理和控制机构编制,为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而努力。”习近平同志批示:“过去的一年,中编办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新成绩。新的一年,要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再创工作佳绩。”令计划同志批示:“过去的一年,中央编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的领导下,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着力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努力把中央

编办工作做得更好。”马凯同志批示:“过去的一年,中编办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都取得新进展。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按照中央的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着力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机构编制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进程,取得更大成绩。” 会议的主要精神

会议的主要精神

集中体现在王东明主任的重要讲话中。王东明主任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2009年工作,部署了2010年工作。

一、关于2009年机构编制工作

(一)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下放、转移出微观管理、行政审批和评比表彰等事项70余项,加强了宏观调控、能源管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140余项政府职责,集中解决和理顺了80余项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明确和强化了260多项部门责任。

(二)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评估有序开展。在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一段时间后,组织开展了“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主要是评估规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是否得到严格执行,职能转变和部门责任的要求是否落实到位,重在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扎实进行。截至目前,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和部门“三定”工作基本完成。全国共减少副厅级以上机构80多个,中央规定的各级政府机构限额和行政编制总额没有突破。

(四)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去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截至去年底,已经完成改革或正在改革的乡镇合计20644个,占总数的60.2%。

(五)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个试点省市积极推进分类改革试点。中央编办向中央编委提交了《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文件起草组,抓紧研究起草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文件。同时,中央编

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牵头起草有关配套文件。

(六)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加强。从科学配置执政资源的高度出发,严格管理,创新办法。一是加强总量管理。继续对各级政府行政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不突破。二是进一步优化结构,动态调整。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精神,积极探索编制动态调整的办法。三是严格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实行有减有增,保证重点。四是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手段创新和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机构编制管理目标考核、机构编制责任审计、探索实行机构编制信息公开。研究制定了《机构编制法制建设中长期规划》,有关立法工作和机构编制标准制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七)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配合中央纪委制定印发了《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加大对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办力度。中央编办会同中央纪委对湖南省溆浦县机构编制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实地核查和督办,责令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八)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全国的编办体制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部门的领导班子和人员得到充实,同时也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职责。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加大工作力度,较好地完成了改革管理的各项任务,得到党委、政府和编委的肯定。

二、关于2010年机构编制工作

新的一年,机构编制工作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力度,加快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一)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要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当前的重点,一是要着力转变政府履行经济调节职能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二是要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三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2.要进一步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逐步加大机构综合设置的力度,优化政府组织构架,规范机构的名称、规格和序列。在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同时,对各部门内设机构也要逐步实行综合设置。

3.要开展依法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4.要稳妥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5.要切实抓好改革的评估工作。各地要适时对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落实情况和部门执行“三定”规定等情况进行评估,重点是看部门间职能划转是否到位,转变政府职能和强化部门责任的要求是否落实,部门职责关系是否理顺,规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二)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一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 进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而不简单地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负担。改革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公益事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其要让农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服务需求得到保障。

二要把握好改革的原则。事业单位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社会功能为依据,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实施不同的改革和管理,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坚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和提供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把握公益事业发展规律,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做好相关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方面的衔接。

三要明确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要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革,逐步建立起职责明晰、运转高效、监管有力、充满活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益

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在改革的任务上,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分类推进改革。对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逐步转为行政机构。对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原则上逐步转为企业。对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强化公益属性,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探索管办分离的实现形式,深化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

四要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

(三)着眼于优化执政资源配置,管好管住机构编制。

机构编制是重要的执政资源。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思路和办法,进一步做到既管住又管好,在管住的基础上实现管好,在追求管好的过程中实现更高层次的管住。

1.要切实管住机构编制。一是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确保中央规定的各级政府机构限额和各级行政编制总额不突破。按计划做好消化地方党政机关超编人员工作。二是要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精简撤并职能交叉、任务不饱满的事业单位。三是着力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2.要切实管好机构编制。进一步研究完善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调整的机制和办法,有减有增,着力解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机构编制问题。一是继续做好中央国家机关行政编制总量内的结构调整。二是探索进行地方各级行政编制总量内的动态调整。对需要加强的工作,首先在部门间进行调剂,确有必要时可以跨层级、跨地区调剂,调剂时要严格报批程序,重在充实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的领域,重在充实基层和一线。三是研究建立与事业单位改革相适应的新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四是进一步完善有关机构编制标准。

3.要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配合约束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教育工作,推

进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查处的相互衔接。

(四)着眼于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加快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

1.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健全组织法制,有序推进部门组织立法。二是完善机构编制专项法律和行政法规。三是推进地方机构编制立法。

2.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加大执行和监督力度。

三、着力提高机构编制部门整体工作水平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服务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要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总体布局中谋划,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中考虑。

1.要做好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参谋助手。着力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强综合协调,为党委、政府和编委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意见,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

2.要更加注重服务基层和部门。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形成改革、管理、法制化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要把改革、管理、法制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系统谋划、协调推进。改革是重中之重,是出路,管理方面的很多难题需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管理是基本功,是老本行,是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职能管理,加大职责协调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促进机构编制效益的最大化,满足事业发展需求。法制化是保障,是治本之策,要不断健全机构编制制度规则,成熟的逐步上升为法律法规,同时强化执法和违法违规责任的追究,加快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等的法定化。

(三)提高素质,夯实基础,大力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要加强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机关文化。

篇2: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1月17日至18日,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回顾了2010年机构编制工作,对“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统筹规划,安排部署了2011年工作。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央编办副主任黄文平传达了中央编委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并对学习贯彻好中央编委领导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央编办副主任吴知论、王峰出席会议。中组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有关同志应邀出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市编办负责同志及中央编办各司级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山东、重庆、江苏、吉林、黑龙江、安徽、山西、甘肃等8省、市编办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王东明同志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机构编制部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科学发展”,协调推进改革、管理、法制化建设各项工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机构编制管理探索了新路子,机构编制法制化迈出了新步伐,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新贡献。一是国务院机构改革继续深化。顺利完成了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62个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对评估中查找出来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完善。二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扎实进行。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结束后,认真开展改革评估工作。同时,继续深入

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三是乡镇机构改革全面推开。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积极推进改革,下大力气转变乡镇职能、整合党政机构设置、改革事业站所、创新工作机制,乡镇政权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四是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国务院部署,继续抓好改革试点,积极组织其他省份开展试点,在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五是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强化。立足于破解满足事业发展需要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之间的矛盾,继续探索实行“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办法。六是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进程加快。各地积极推动地方机构编制立法,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权威性。七是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得到有力加强。

王东明同志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是引领“十二五”时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前机构编制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好“十二五”时期的机构编制工作。

王东明同志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对“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2011年机构编制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篇3: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12月18日至19日,省委、省政府在贵阳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2010年全省经济工作,回顾总结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

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栗战书书记、赵克志省长和王晓东常务副省长的讲话中。现将主要精神传达如下:

一、栗战书书记讲话的主要精神

栗战书书记的讲话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栗战书书记讲了三个层次的意见。

(一)我省10年开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莫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把突破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发展科技教育、加强人才培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扶贫开发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富民兴黔步伐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和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办成、办好、办妥了一系列大事、喜事、难事,书写了一部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史,实现了我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目标,总体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基础条件加快改善、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的新时期。可以说,10年西部大开发,是我省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质量好、社会进步显著、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主要体现在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发展环境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0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启示我们: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贵州省情、体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做大经济总量中提高发展质量,在推进跨越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不失时机地抢抓机遇,扎实抓好作风、环境和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积极争取中央支持,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进一步增创发展新优势。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坚持把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提升加快发展的保障能力。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鼓励大胆试、大胆闯、敢为人先,在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中推进发展。五是必须注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有利于发挥微观主体内在动力和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二)深刻认识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形势,运用成功经验,把握好大局。

贵州未来10年的发展,必须充分把握发展的形势、机遇和条件,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来谋划和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是必须把加速发展、实现跨越作为根本任务,统筹谋划、科学定位,努力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谱写贵州跨越发展新篇章。二是必须把加快推进“两化”进程作为关键举措,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次产业提速,促进城乡协调加快发展。三是必须把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要支撑,始终抓好科技创新、人才开发和生态环境三件事。四是必须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为加速发展、实现跨越提供强大动力。五是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毫不动摇地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实施好重大民生工程,解决好事关生存性、发展性和安全性民生问题。

(三)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

未来十年要突出重点、下决心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使贵州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一是大力加强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发展条件。二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开发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尤其是特色工业。三是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口素质。四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加快贵州特色城镇化进程。五是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到发展与转型并重。六是大力打胜脱贫攻坚战,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二部分,关于明年经济工作

栗战书书记强调了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今年为明年的发展打下一定基础,我们要乘势而上。

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克服百年不遇的特大重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克服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克服资金和土地等要素的供需矛盾,全省经济社会保持了平衡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入下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进行部署,提出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全省上下谋发展、盼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总体势头向好。明年我们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

(二)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增强信心,增强责任意识,百倍努力地去抓、去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对于贵州这样的欠发达省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努力做好工作,进一步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推动全省基础类、产业类、民生类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和推动转型发展。信贷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针对贵州等西部地区的特殊情况,实行差异化的货币信贷政策。同时,要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加强与央企对接、推动培育优势企业上市等措施,多渠道扩大投资,支撑发展。

(三)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努力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速发展相互促进。

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和发展方式粗放、经济质量不高,是我省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我们面临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另一方面,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好”这篇文章做好。尤其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搞好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四)明年我省经济发展不但要好,而且不能慢,要切实做到“好中求快、快中保好”。

明年全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而“十二五”期间,20多个省区市提出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如果我们的发展速度慢了,五年下来,还在全国垫底、挂末,就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所以,还是要加快发展。我省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在13%,已经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经过周密分析和测算,要齐心协力,确保实现。

(五)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力求实效,力求突破。

明年经济社会工作,总的要集中体现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防通胀,惠民生、维稳定。具体讲,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大战略”的实施。二是坚定不移地上项目、增投资。明年投资预期目标增长30%以上,工作中要确保完成4500亿元。三是坚定不移地强“三农”、增收入。“三农”工作,仍是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紧紧围绕扶贫脱贫、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来安排好明年的“三农”工作。要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度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农业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大力支持专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加工企业和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确保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四是坚定不移地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不断巩固发展贵州良好的发展形势。

(六)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以“创先争优”和“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十大民生工程”为重要抓手,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坚强保证。一要统筹全局、系统部署。二要配强班子、提高素质。三要转变作风、“四帮四促”。四要创新机制、确保落实。

栗战书书记突出强调了“管理好通胀预期,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问题。我省今年市场价格运行总体上基本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前8个月呈小幅逐渐上涨态势,9月份以后涨幅回落。推动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过快。明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因此,要继续加强市场保障和物价稳定工作,切实防控通胀。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抓好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和流通;搞好煤电油运协调,保障重要物资供应;稳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着力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调控,使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二、赵克志省长讲话主要精神

赵克志省长讲话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

今年全省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4550亿元,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936亿元和520亿元,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180元和3400元左右,实际增长7%和9%。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增加值增长4.1,粮食产量1111.7万吨,蔬菜、茶园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109.6万亩和50万亩,畜牧业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贵广快速铁路建设进展顺利,贵阳至长沙、昆明客运专线开工建设,贵阳至成都、重庆两条高速铁路获准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1507公里,在建里程近2600公里。龙洞堡机场和遵义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黔中水利枢纽一期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146.4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3%,在27个县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做好明年的工作,对“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需要我们围绕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是要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欠发达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是当前我省面临的主要矛盾。必须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一主基调上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通过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转型,确保到2020年我们能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二是要在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支撑,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两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两个轮子”。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上来,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是加速发展的基础,以工业化带动促进经济发展是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服务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三是要在通过扩大投资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对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扩大投资、增加总量,才能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和后劲,才能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才能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要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担待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要发扬敢于负责、敢于担待的精神,学会对上做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做好灵活变通的文章。只有在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担待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主动有所作为,才能增强工作活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部分,明年经济工作的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明年我省经济工作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方位招商引资;着力加强交通建设,促进发展条件根本改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为了坚持和落实好主基调,明年的经济工作实行双重目标管理,即预期目标和工作目标。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3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按国家下达任务落实。主要工作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城镇化率达到33%。预期目标是留有余地的,工作目标要作为确保目标。

主要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第一,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一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实施带动投资增加。切实加强项目储备和项目库建设,抓好项目前期研究和规划设计,各级财政要适当增加投入,保证前期工作经费。加强对重大项目的领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加快项目实施。二是增加政府性投资,继续突破交通瓶颈制约。明年全省政府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完成1400亿元、完成农村投资650亿元。加快铁路项目建设,新增铁路通车里程110公里,在建2300公里。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新增通车里程494公里,全省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开工建设六盘水和毕节机场。开工一批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治理病险水库275座,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1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0万亩。三是扩大工业投资,带动各类产业加快发展。四是鼓励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抓紧研究制定鼓励民间投资和扶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筹备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第二,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扶贫开发步伐。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开发扶贫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一是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当前,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为了稳定供求关系,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确保杂交水稻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保证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种养结构。蔬菜是我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大宗农产品,要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明年达到1200万亩。同时,新建茶园50万亩,达到333万亩;新增果园70万亩,达到450万亩。加快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新增种草面积100万亩,达到640万亩;新增牛、羊存栏数24万头和80万只,达到610万头和480万只,逐步实现从种粮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要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和“大扶贫”格局,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在抓好整村推进的同时,开展整县推进,实施连片开发,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进行脱贫攻坚,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完善扶贫开发激励机制,研究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明年要确保减少贫困人口60万人。同时重点抓好改善农村民生的三件大事,即:农村危房改造投入60亿元,完成40万户改造任务,省里集中抓30个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投入33亿元,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555个建制村通公路,为2012年实现乡镇通油路和建制村通公路两个100%打下基础;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投入16.4亿元,新增解决325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四是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五是启动实施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中央即将出台水利改革发展重大政策性文件,要认真研究提出我省的实施意见,抓紧与水利部沟通衔接,尽早签订部省合作协议,争取将我省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纳入国家规划。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农村股份合作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第三,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开发培育主导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工业。要立足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壮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增强电力、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等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旅游大省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四,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加快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二是以规划引领城镇化发展。三是加快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四是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第五,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意见》、《贵州省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的考核及奖惩办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要坚持一手抓央企招商,一手抓引进民营企业,力争明年全省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500亿元以上。要以“三个建设年”为抓手,大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省外民营企业到贵州投资发展。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明年在贵阳举办一次全省性的招商引资活动,在香港策划和组织一次大型招商引资活动。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效率和命中率。要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招商引资,明确工作责任。

第六,加强财政金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金融工作:一是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深化政银合作、银企合作,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支持,对我省信贷规模给予倾斜。通过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二是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机构。三是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财政工作: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点加大对“三农”、贫困地区、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压缩一般性开支,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预算原则上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所有财政支出都要纳入预算,并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

第七,扎实抓好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加强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坏境恢复治理工作。

第八,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省委、省政府对明年“十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已经作出了全面部署,每个牵头部门都要制定好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年度目标、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认真抓好落实。要把促进就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确保完成明年新增25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要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争取国家支持将我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纳入新农保试点范围。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稳步提高职工工资,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明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实现“双降”。切实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深入细致地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第三部分,狠抓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

第一,要确保明年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一是抓早,就是对明年特别是一季度需要开工的项目、需要出台的政策措施、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提前考虑、提前谋划、提前部署、提前准备,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在前面。二是抓实,就是要把对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具有决定意义的重点工作做实做细,特别是要做大投资,既要开工一批新项目,又要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尽可能多地完成实物工作量。三是抓到位,就是要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工作进度和工作责任,量化到地方,量化到部门,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要加强督促检查,旬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做到一刻也不懈怠,一天也不耽误。

第二,要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统领规划编制工作,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体现到规划中去。要突出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使规划更加具体实在、可行管用。要搞好“十二五”规划与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下级规划与上级规划的衔接,既要体现各项规划在发展思路等方面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又要在内容安排上各有侧重。特别是要积极主动地对接国家“十二五”规划,争取将我省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第三,要安排好“两节”期间困难群众的生活。元旦、春节即将到来,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四帮四促”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灾区、贫困地区和困难企业中去,带着真挚的感情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及时足额将各类救灾救济资金、补贴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使他们能够提前安排好节日期间的生活。

第四,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解决政府职能越位、错位或缺位的问题。在改进和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一是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清理和精简现有行政审批项目,把更多权力下放给地方。二是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深化政务公开,依法扩大公开范围和层次,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让群众知情。三是要提高政府机关效能,做到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服务。四是要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对政府公务人员的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教育,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管理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创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三、王晓东常务副省长讲话主要精神

王晓东常务副省长在总结讲话中,从统一思想、抓住关键、统筹安排、强化责任四个方面,就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信心。

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明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新思路、新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上来。

(二)抓住关键,确保明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重点要在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扩大招商引进项目、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上下功夫。

(三)统筹安排,扎实抓好岁末年初的工作。

一要抓好经济运行调节。二要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认真检查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各项补贴及时足额兑现到户。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搞好物资储备,确保价格合理、供应充足、质量安全。三要抓好价格监管和民生保障。四要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四)强化责任,奋发有为把这次会议的各项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篇4: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

一、扩大会一致决定改变黎平会议以黔北为中心来创造苏区根据地的决议,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这个决定的理由是:由于四川在政治上、军事上(与四方面军的更好的配合,背靠西康一个空无敌人的区域)、经济上都比黔北好。

(如果今天来观察这个决定,我们应该批评这个决议只在一些比较抽象的条件上来决定根据地,没有具体的了解与估计敌情与可能,没有讲求达到这个目的的具体步骤。而且个别同志对于四川敌人的兵力是过低的估计的,后来由威信回兵黔北而没有达到渡江入川的目的,亦正在此。)

二、检阅反对敌人五次“围剿”中与西征中的错误。

(A)扩大会议认为四次“围剿”粉碎以后,中央政治局所作的决议——粉碎帝国主义国民党五次“围剿”的决议是正确的。政治局扩大会反对博古同志的报告,这个报告客观上是在说明不能胜利的保卫苏区来粉碎五次“围剿”的原因是偏重于客观的——帝国主义对于国民党的帮助,白区反帝与革命运动不能与红军战斗配合,苏区周围的游击战争与白区工作的极端薄弱等等——,沒有显著的把我们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提到这些原因中的应有的高度。(当然在博古同志的报告中也说了主观的指挥上的错误,当然也不曾明显的把这个问题放在次要的地位。)这在客观上是右倾机会主义的,是企图掩盖指挥上的错误的,是不能得到教训的。

扩大会议认为我们没有胜利的保卫中区来粉碎五次“围剿”的原因,除了许多客观的而且重要的原因以外,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我们在军事指挥上战略战术上基本上是错误的。

扩大会议认为当时党的总的政治路线一般的是正确的,一切在苏区内部的后方工作是模范的,必须奖励的。但是正因为国内战争中军事指挥是党的总的政治路线的一个主要的部分,我们党正是由于军事指挥上在这个时期以及西征中是基本上错误的,因此在保卫苏区与顺利的粉碎五次“围剿”的意义上来说,以及达到西征军预定的湘西目的地来说,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

扩大会议认为蒋介石在五次“围剿”中没有完全成功,主力红军非但冲出重围,而且在川黔滇湘活跃着发展着。相反的在军事的力量上来说,经过五次“围剿”的一年半的血战,蒋介石的军事力量是削弱了。

扩大会议认为中国苏维埃运动决不是低落,相反的依然是发展的。几个苏区红军的胜利,中央红军的活跃,以及反帝运动的高涨与国民党统治下的全国经济的破产。中国苏维埃运动有着浓厚的历史的泉源,中国苏维埃运动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B)为什么说军事指挥上基本上是错误的?(把五次“围剿”起至西征到遵义分成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粉碎四次“围剿”以后到朋口战争及与19路军订定作战协定以前。

这个时期,首先在东黄陂战争胜利以后(粉碎了四次“围剿”),因为当时对于胜利的估计不足,把红军主力停留在北线上一个短时期,以后向着闽江活动来开辟东战场是对的,朋口战争胜利了,这都是对的。这个时期一般的是指挥正确的,但是极大的错误是没有集中主力,只有3军团与东线原有较弱的兵团与19路军决战。如果那个时期,集中更多的力量,我们在东方战线上的胜利,必然远过于当时所获得的。

第二个时期——从与19路军订立作战协定起,到19路军的失败与敌人占领军事要点——黎川。

这个时期党中央决定与19路军订立作战协定,是正确的。但是在当时军事指挥上并没适应政治上的要求。当时我们非但没有出建黎泰去侧击向延平前进的蒋军,反而把红军主力向着赣江活动,等到后来洛甫同志(他是军委的委员)知道而提出反对时,再把红军向东到永安、沙县时,福建的人民政府的局面已经改变了。而使蒋介石把东方战线在自己的掌握中组成积极的进攻苏区的战线。同时在个别指挥员的贻误之下失守黎川。

政治局扩大会认为这个时期,如果我们在军事上能够正确的指挥,那么我们完全有可能粉碎五次“围剿”,国内形势将成另外一个局面,而有利于革命运动苏维埃运动的发展。

第三个时期——从19路军失败以后的广昌战斗到主力红军出发西征时。

这一时期是五次“围剿”战争中最残酷的战斗的时期,敌人用最大兵力压迫我们于苏区内部。同时,我们严重的指挥上的错误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不去尽力寻求运动战与敌人翼侧的活动,而采取阵地式的与敌人堡垒对峙的战略技术,发明以“赤色堡垒”来抗阻敌人。在赤色堡垒与敌人堡垒对峙之下,用所谓有名的“短促突击”战术来作战。这个战术拒绝了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的战术,放弃了外翼侧的活动。结果苏区边界上到处造了宫殿式的堡垒(当然不是说个别的必要地区的堡垒是不要的),我们依靠这些堡垒和工事与敌人对抗。这个战术完全暴露我们的主力,完全在敌人面前暴露我们的弱点,使敌人的飞机大炮能够按照一定目标的配合步兵师团向我们进攻。结果,我们与敌人只是拚“消耗”(这对我们是不利的),许多赤色堡垒被毁于飞机大炮,一些被敌人占领来作为进攻苏区的军事据点。

“短促突击”的战术,使我们不能获得运动战中应能获得的胜利(龙岗战斗),使我们在敌人的强大的火力之下受到极大的损失。在敌人以几倍于我们力量向我进攻时依然不得不退出赤色堡垒地带(建泰广昌)。“短促突击”在广昌战斗、三溪圩战斗、太阳嶂战斗、石城战斗,以及退出苏区时的许多战斗中,红军的有生力量受到极大的损失。每次战役总是死伤二三千,3军团在一个短时期中全军团的老的连长完全死伤。即使在将要西征出发的前两天,军委依然命令13师在兴国城市死守。“短促突击”的结果,使1933年红5月直到1934年9月扩大来的15万以上(将近20万)的新战士,除去因为政治工作的薄弱、动员扩大红军时工作上的错误而使一部减员以外,都在这个战术之下损失了。

nlc202309081603

第四个时期——开始西征起到黎平为止。这个时期在指挥上组织上一般是错误的,已如前述,不再重复。

总括以上四个时期来看,当时我们在军事指挥上战略战术上是基本上错误的。

(C)右倾机会主义的单纯防御路线。

扩大会议认为当时军事指挥上所采取的战略是单纯防御路线。这个战略之政治来源,是由于对我们可以战胜敌人的堡垒主义,没有信心。

这种单纯防御路线实际就在:

(a)拒绝运动战与在敌人的翼侧的活动。

(b)企图以赤色堡垒的消耗战来保卫苏区。(把不失去一寸苏区土地的口号在战术上机械的运用)。

(c)敌人分六路进攻,我们也分兵抵御。这样就不仅居于被动地位,而且使我们主力不集中,各个战线上力量薄弱而处处受敌打击。

如果否认五次战争中敌人战略上的堡垒主义的特点,是错误的,但是诱敌深入的机会依然是有的,而且还不很少的。正因为我们采取的战术是敌人一出动——三里五里——即对敌进攻,这样使敌人更加小心而步步筑堡垒。在五次战争开始时敌人的堡垒还是10里一个15里一个,因为我们的“短促突击”的结果,使敌人懂得在一里路的距离中筑上三五个堡垒。譬如:龙岗战斗,敌人才伸出五里路,我们即出击,暴露了红军主力所在,使敌人立即迅速的退回堡垒的据点,结果可以大勝的战斗,只能俘获一营敌人。这种类似的战役不能胜数。所有军团首长在扩大会上举出许多战役的例子都是犯着这个错误。他们说:“在这个战役中得到的军委命令,在出发以前,已经明知是劳而无功,但是只有服从命令。”即在退出苏区以前不久之东方战线上打击李延年纵队之温坊战斗是极大的胜利(俘获人枪千余),但是这个胜利的获得,正是由于1军团首长不照军委命令——死守温坊来打击敌人——而自动的进行机动,从温坊退进苏区20里路(可是他们恐军委的责备而两天两晚睡不着觉),才能使敌人大胆前进,远离堡垒,而给以打击。至于后一时期只在分兵抵御,除了7军团之抗日先遣队北上外,其他在敌人翼侧后方的活动,完全没有。

至于以赤色堡垒来对抗敌人的堡垒主义,这种“拚消耗”的战斗,谁都明白在今天我们所处的地位,运用了的时候是极端不利的。

分兵抵御的办法,不仅使我们完全居于被动地位,常被某一战线上的敌人佯攻吸引红军力量,而在其他战线上进行强攻,不仅使红军部队疲于奔跑,而受到不应有的损失,而且不合目前国内战争红军处于内线作战,必须集中主力——集中优势兵力去打击敌人的弱点——来各个击破敌人的分进合击的原则的。因为分兵抵御而不能集中主力,所以许多战役不能得到应有的胜利。就是温坊战斗以后,敌人的两个师迅速的增援——继续冒险前进——因为我们的其他军团没有集中,不曾取得继续的可能的胜利。

这种错误的军事上的指挥,是经过了一个很长时期的。在这一时期中,党内军委内部不是没有争论的,毛张王曾经提出过许多意见,就是恩来同志也曾有些个别战役上的不同意见,但是没有胜利的克服这种错误。至于各军团——尤其是1、3军团的首长不知有多少次的建议和电报,以及每个战役的“战斗详报”,提出他们的作战意见,可惜完全没有被采纳。

扩大会议指出军事上领导错误的是A、博、周三同志,而A、博两同志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扩大会议指出党内对于军事领导上错误的纠正,不是党内的分歧,相反的更加团结,使军事领导走上正确的道路,使党与军委的威信更加提高。一切动摇、悲观、失望的分子,与前进的布尔什维克没有丝毫相同的地方。扩大会议指出反对军事领导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时,必须坚决的反对一切右倾机会主义的倾向。

(D)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扩大会中恩来同志及其他同志完全同意洛甫及毛王的提纲和意见,博古同志没有完全彻底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凯丰同志不同意毛张王的意见,A同志完全坚决的不同意对于他的批评。

扩大会完毕后中常委即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并决定决议到支部讨论时,指出华夫同志的名字(华夫即A名,常用此名在军委刊物《革命与战争》上发表许多文章,特别是“短促突击”的文章)。在团以上的干部会中才能宣布博古同志的名字。

决议发出以后常委各同志——毛张陈——均到各军团干部会中传布决议。在一切会议中对于政治局扩大会决议是积极的拥护的。

在由遵义出发到威信的行军中,常委分工上,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

(据中央档案馆所存手稿)

(这是陈云同志为传达遵义会议情况而写的提纲。提纲形成于遵义会议后不久从云南威信到贵州仁怀鸭溪镇的行军途中,时间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具体日期尚难确定。手稿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实,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原载《陈云文选》(1956—1985),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标题是原编者加的。)

篇5: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1月12日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于2010年12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回顾总结2010年发展改革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发展改革任务。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于2010年12月23至24日在¥¥¥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研究部署2011年的工作任务。市委常委、副市长申长友同志带领有关人员分别出席了会议。现将主要精神传达如下。

一、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会议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作了题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题报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和穆虹分别作了题为《关于“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加强管理,狠抓落实,确保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顺利实施》的专题报告。会议结束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李克强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一)李克强副总理讲话的主要精神

一是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形势判断和科学决策上来。2011年是发展环境极其复杂的一年,既要保发展,又要调结 构,还要管理通胀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对2011年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和任务目标都作了十分明确的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二是要稳定扩大需求规模,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立足点,抓好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尽快发挥效益,严格管理、控制新开工项目。要促进居民消费政策的连续性,不断提高标准、扩大规模。同时,要把城镇化进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加快推进。

三是要找准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在提高质量和效益方面还存在巨大空间,要把节能增效、生态环保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要加快国民收入分配调整,主要是在二次分配中,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医疗等问题。

四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通过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加强公共服务,推动各项改革。要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重点是积极推进阶梯式电价改革,推进天然气、水资源等价格改革。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要通过建立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推动社会投资。要通过结构性减税,激活市场,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着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五是要以创新求是精神,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从世界大变革、大调整的角度,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大局,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超越地域限制,以全球角度、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深入研究重大问题,扎实做好规划各项工作。

(二)张平主任讲话的主要精神 1.关于2010年主要指标预计情况

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异常严峻复杂。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共克时艰,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势头,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测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工业增长7.5%,服务业增长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8%,财政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7%,进出口下降17%,外商直接投资下降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继续呈较大幅度下降。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超过1100万人。

2.关于2010年发展改革工作

一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已安排四批中央投资合计3800亿元,核准发行企业债券4800亿元,提出了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安排意见。二是着力加强“三农”工作,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三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会同有关 部门编制实施了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相关实施细则。四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提出了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价格、投资、医药卫生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六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七是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八是积极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准备工作。着手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组织开展了41个重大课题的研究。召开了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3.关于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

按照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五个更加注重”,扎实做好2011年发展改革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是:国内生产总值35.65万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4万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73480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3万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2.3万亿美元,增长8%;外商直接投资910亿美元,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0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570元,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4.关于2011年着力做好的八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落实并不断完善应对危机、促进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在增强内需特别是消 费需求拉动方面,重点抓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空间三个关键环节;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投资重点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继续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加大投资项目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二是着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重大专项建设。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和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围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启动一批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重大专项工程。认真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实施细则,修订并组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组织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三是着力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提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加大农村水电路气房投入力度,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加强重点城镇交通、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是着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第二个10年开发规划。加快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支持 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落实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协调制定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鼓励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五是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强化目标责任和监督检查,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积极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全面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稳步推进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继续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六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快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落实和完善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

七是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和旅游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城市棚户区、工矿区棚户区及国有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

八是着力抓好“十二五”规划及相关重大问题的研究工作。重点是修改完善基本思路,2011年1月上报国务院;组织起草“十 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要配合《建议》的起草,形成纲要框架草案。《建议》通过后,要根据中央的精神,组织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并做好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和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准备工作;创新规划理念和编制方法。规划的编制要体现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强化衔接协调,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发展目标、项目布局、政策手段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同时继续做好全国、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三)两个专题报告的主要精神

徐宪平同志在专题报告中,全面总结了2010年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主要是先后完成了“十一五”中期评估,100多项重大问题研究,部署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重大领域专项规划编制方案。下一步,要按照“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坚持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四个原则,突出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民生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和提高开放水平五个导向,确保按时限要求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穆虹同志在专题报告中指出,2011年中央投资安排,将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中力量办一些惠民生、调结构的大事,将政府投资更多引导用于民生领域。在投资方向上,继续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继续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在安排原则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铺新摊子,严禁用于“两高”、产能过剩行业项目,把握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力度和节奏;要统筹财力,全力落实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2011年,中央投 资安排将与各地2010年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实绩挂钩,优先安排和下达干得好、干得快的地区,减少和暂缓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差的地区。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将继续作为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要强化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继续做好监督检查的整改落实工作。

二、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会议期间,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作了题为《立足本职抓落实,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好务》的报告,省发改委副主任薛克传达了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结束时,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一)王仁元副省长讲话的主要精神

王仁元副省长重点从六个方面就如何落实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

一是统一认识,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任务落到实处。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当前的形势判断上来,把握好对2011年经济社会目标的落实和要求,把握好工作的重点,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要下决心、下硬功夫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二是扩大内需,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努力扩大消费,加强消费市场细分和收入水平细分研究,将城镇消费和农村消费结合起来;要坚持投向、投量、投速、投效相统一,促进投资较快增长;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保住已有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三是转变方式,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转方式的目的就是把三次产业调整好,促进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一产要做优,要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二产要做强,要有核心竞争力,有自主创新的产品;服务业要大发展,通过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强对服务业的统计考核。

四是谋划长远,把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重点是抓好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区、¥¥¥都市圈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的落实。

五是深化改革,把促进改革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重点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民生领域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六是关注民生,把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在抓好就业、安居、社保、教育、医疗等问题的同时,要重视物价的管理问题,按照国家的物价政策,既要管好,又要管活,把握好物价改革和促进民生发展的关系。

(二)费云良主任讲话的主要精神 1.关于2010年主要指标预计情况

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在严峻挑战面前,省委省政府见事早、行动快、措施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坚决执行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回升向好。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 万亿元,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万亿元,增长14.5%;规模以上投资18980亿元,增长2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250亿元,增长18%以上;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50亿元,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8%以上。

2.关于2010年发展改革工作

主要在八个方面取得新成绩:一是加强经济形势的跟踪分析,在当好参谋助手上取得了新成绩。二是抓投资保增长,在扩大内需上取得了新成绩。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3907个、投资79.3亿元,居东部省市第一位;安排省级调控资金306.4亿元,开工建设农村住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5万户。三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了新成绩。编制实施了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和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52.8万千瓦,累计关停512万千瓦,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四是抓重点规划编制和实施,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取得了新成绩。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了蓝色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区、“十二五”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五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上取得了新成绩。六是真心实意支持社会民生建设,在促进共建共享上取得了新成绩。七是不断深化和丰富“四个服务”,在转变工作作风上取得了新成绩。八是开展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在宣传山东上取得了新成绩。

3.关于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到帐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全面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和SO2、COD减排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4.关于2011年的重点任务

一是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关系,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上下功夫。继续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和增速,集中力量保续建和收尾项目,严格控制铺新摊子。投资继续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和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领域倾斜。继续加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与管理,组织实施好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争取中央新增资金。积极扩大民间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全年本外币新增贷款5500亿元,争取资本市场融资250亿元。加快制定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努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化、集群化发展。推动重点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坚定不移地推进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二是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着力在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 用,完善政策扶持和投入体系,加强服务业绩效考核,确保服务业投资增幅比全部投资高10个百分点。要努力扩大最终消费,着力支持商贸服务、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社区服务、装饰装修、家政服务等行业发展,鼓励城市居民扩大汽车、住房、养老、培训、体育健身等消费,尽快把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培植成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农民扩大财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特别要鼓励农民新建住房和改造危房。坚持保市场、保份额、促平衡,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外需。

三是正确处理城市和农村的关系,着力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下功夫。以增加农业投入和农民收入为抓手,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粮食产量稳定在850亿斤。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扶持96个国家重点镇和252个省级中心镇建设。积极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青岛等中心城市和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要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动县域经济向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批新的财税增长点。扎实推进援建北川、对口支援西藏、新疆等工作。

四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着力在实现共建共享上下功夫。集中做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抓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等 政策的落实,逐步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继续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仪器更新配备“三大”工程,扩大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试点。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力争改造城市棚户区400万平方米;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4万套;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万户,新开工3.5万套。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全力办好上海世博会和第10届中国艺术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27所县级医院、57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3所重点中医院的规划建设,全面完成村卫生室规划建设任务。大力推进传染病防治、计划生育、体育等事业发展。

五是正确处理推动发展与深化改革的关系,着力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上下功夫。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落实国家各项税费改革,完善天然气和水价形成机制,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改革垃圾处理费收费方式。加快推动综合配套改革,争取在统筹城乡发展等7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5项重点改革实现分阶段目标任务。深化投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20个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适时启动扩权强镇试点,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做好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六是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着力在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切实抓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落实,加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探索建立高效生态经济 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一体化招商。抓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带、鲁南临港产业带等重点区域规划与建设,争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纲要纳入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国家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协调推进省会¥¥¥的规划建设,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提升省会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领域发展特点,扎实搞好“十二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

5.关于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问题

篇6: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供江苏省代表团代表传达时参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3月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合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会概况

这次大会有10项议程:一是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二是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是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8年中央预算;四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五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的议案;六是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报告;七是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

— 1 — 的报告;八是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九是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十是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35个代表团2970名人大代表,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扬民主,依法履职,集思广益,共商国是。大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央预算,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和组成人员,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大会闭幕前,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同志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

江苏省代表团实有149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代表团推选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同志为团长,吴政隆、蒋卓庆、王立科、陈震宁同志为副团长。代表们肩负着8000万江苏人民的重托,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参加大会各项活动,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积极踊跃发言,向大会提交了15件议案和351件建议、批评、意见,展现了江苏团代表强烈的责任感和较高的议政水平。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先后参加了内蒙古、广东、山东、重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 2 — 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主要讲了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双管齐下解决好债务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二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要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三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着重讲了四个问题。一是关于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防止经济脱实向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果断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

— 3 — 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三是关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四是关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坚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决反对和抑制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强力扫黑,铁腕惩恶,使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得到根本遏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着重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阐述。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一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二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形成人才、土地、资金、— 4 — 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三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四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五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六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主要就加强法治和德治讲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对宪法法律必须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原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二是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三是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 5 — 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四是要多积尺寸之功。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总书记强调,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总书记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军要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军地双方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关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在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江苏代表团及时进行了传达学习,一致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握大势、统揽全局,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化,对江苏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6 — 3月20日上午,总书记在大会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大国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扫除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

— 7 — 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总书记最后号召,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大气磅礴,掷地有声,给全体代表以强烈共鸣,给全国人民以无比信心和巨大力量。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参加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的审议,娄勤俭书记主持审议并首先发言,吴政隆省长等8位代表先后发言。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赵乐际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希望江苏再接再厉,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作出的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赵乐际同志的重要讲话,精辟深刻,内涵丰富,使代表们深受教育和鼓舞。

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作为江苏团代表全程参加本团审议、听取意见。根据大会秘书处统一安排,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同志,到江苏省代表团

— 8 — 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良好的会风是本次会议的突出亮点。总书记在会前对开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保持良好会风作出重要指示。大会秘书处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改进会风的21项具体措施,各代表团层层落实会风会纪监督责任。会议期间,代表们严格遵守会议纪律,集中精力参加会议,整个会议期间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本次大会吸引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3000多名中外记者前来采访,对大会作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报道。3月6日下午,江苏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向境内外媒体开放,90家媒体152名记者到场采访。审议结束后,代表们热情坦诚地回答了记者们的现场提问,展示了江苏文明开放的形象和人大代表的风采。特别是娄勤俭书记、吴政隆省长关于江苏高质量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回答,引起热烈反响。江苏团还围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好三大攻坚战等话题,组织代表集中采访活动,回答媒体提问。

二、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及其审议情况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全文共1.98万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工作回顾。报告首先从六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指出以习近平同志

— 9 — 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创新局面。接着,报告从九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稳中向好。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四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五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六是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动平衡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八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九是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报告强调,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不畏艰难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尽心竭力做好工作,使人民政府不负人民重托!

第二部分,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今

— 10 — 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报告明确了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强调要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各级政府仍要坚持过紧日子,执守简朴、力戒浮华,严控

— 11 — 一般性支出。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报告指出,做好今年工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注重三点:一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三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第三部分,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报告提出,今年要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报告从发展壮大新动能、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继续破除无效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六个方面作了阐述。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报告从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三个方面作了阐述。报告提出,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

(三)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开

— 12 — 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报告从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体制七个方面作了阐述。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报告指出,要围绕完成年度攻坚任务,明确各方责任,强化政策保障,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一是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今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二是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帮扶。三是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

(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要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报告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一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

— 13 — 性改革。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三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

(六)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报告指出,要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报告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其中,强调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二是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

(七)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报告指出,要顺应居民需求新变化扩大消费,着眼调结构增加投资,形成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适度扩大的良性循环。报告从两个方面作出阐述,一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报告提出,今年要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

(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报告从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四个方面作了阐述。报告提出,要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九)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报告指出,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报告从着力促进就业创业、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八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此外,报告还对政府自身建设,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等作了阐述。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代表们的强烈共鸣,赢得了60多次热烈掌声。

江苏省代表团在审议中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绩客观实在,分析形势深刻透彻,提出目标切实可行,部署工作精准到位,是一个高举旗帜、坚定自信、求实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代表们对过去五年党

— 15 — 和国家事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过去五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些辉煌成就来之不易,最根本的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代表们谈到,江苏发展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全省干部群众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发展质量效益实现新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新成绩。代表们表示,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本次人代会精神,坚决贯彻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强化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发展,用走在前列的发展成果为全国大局作出应有贡献。坚守实体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展现江苏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下大力气拉长补齐短板,确保攻坚之战打得准、打得实、打得好;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发挥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格局中的“交汇点”作用,推进重点功能区战略实施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16 — 为江苏发展打开空间、再造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关于宪法修正案及其审议情况

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是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向大会作了说明。

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2017年9月2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并决定成立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宪法修改小组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确定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深入研究、扎实工作,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形成了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1月29日至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这次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 17 —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这次宪法修改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对宪法修改的领导,二是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宪法修改,三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四是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

这次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21条修改,主要内容包括:1.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2.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3.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4.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5.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6.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7.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8.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9.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10.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11.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

江苏省代表团在审议中认为,宪法修改对于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以法治思维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

— 18 — 义。这次修宪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立起了思想航标,筑牢了法治根基,体现了时代要求,顺应了党意民心,必将成为引领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法治宣言。代表们表示,要坚决做宪法坚定信仰者、实践者、捍卫者,带头弘扬宪法精神,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用法治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四、关于监察法及其审议情况

本次会议把审议《监察法(草案)》列入重要议程。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向大会作了说明。

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闭幕后,中央纪委机关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共同组成国家监察立法工作专班,开展调研和起草工作,吸收改革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了监察法草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监察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其间征求了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的意见,并根据宪法修改精神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2018年1月29至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将监察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2月8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汇报,原则同意《关于<中华人民共

— 19 — 和国监察法(草案)>有关问题的请示》并作出重要指示。

制定监察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使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监察法立法工作遵循以下思路和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与宪法修改保持一致,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四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监察法分为9章69条。主要内容体现在七个方面,1.明确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领导体制,2.明确监察工作的原则和方针,3.明确监察委员会的产生和职责,4.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5.赋予监察机关必要的权限,6.严格规范监察程序,7.加强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江苏省代表团在审议中认为,制定监察法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宪法实施,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为推进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为监察机关规范行使监察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大家表示,要认真组织学习、广泛宣传监察法,为监察法全面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审议情况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张德江委员长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主要工作。过去五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五年来,制定法律25件,修改法律12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6件次,作出法律解释共9部,检查26部法律和1件决定的实施情况,听取审议83个工作报告,作出7件决议,开展15次专题询问和22项专题调研,决定批准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以及加入的国际公约43件,还决定和批准任免了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报告从七个方面总结了五年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着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着力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顺利实施;三是着力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和“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四是着力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五是着力推动人大制度完善发展,夯实国家政权建设和党长期执政基础;六是着力加强人大对外交往,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七是着力推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党的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

报告总结了五年工作的主要体会: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

— 21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最大优势,必须坚定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必须切实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四是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五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报告提出了今年工作的建议,强调要坚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报告提出,做好人大工作,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坚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报告提出了今年工作的三项重点任务:一是继续加强立法工作。研究编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公务员法等。完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法律制度,加快民法典编纂工作,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制定耕地占用

— 22 — 税法、车辆购置税法、资源税法等,研究制定房地产税法,修改税收征收管理法;制定外国投资法、电子商务法,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加强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立法,制定社区矫正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修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修改刑事诉讼法,继续做好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相关工作。二是继续加强监督工作。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就统计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防震减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华侨权益保护等专项报告,开展地方政府债务、脱贫攻坚等专题调研。继续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听取审议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人民检察院加强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等专项报告。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三是继续加强代表工作。健全代表工作各项制度,加强常委会同代表联系,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代表思想政治作风建设和履职管理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地方人大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等工作的指导。

江苏省代表团在审议中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旗帜鲜明讲政治、主动作为求实效,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 23 — 治国真正打通、有机统一起来。立法工作突出引领推动,分量重、质量高;监督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选题准、效果好;决定重大事项体现政治站位,显担当、见定力;代表工作扎根人民群众,重实际、接地气。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套有效保证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政治制度。报告阐述的五条宝贵经验,对人大事业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代表们表示,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高站位、把牢方向,把立法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供给上,把监督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拉长补齐全面小康建设短板、打好三大攻坚战上,把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着力点放在推动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上,奋力开创新时代江苏地方人大工作的新局面。

六、关于“两高”工作报告及其审议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代表“两高”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两高”报告都对过去五年工作作了回顾。五年来,“两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认真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决议,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两高”报告都提出了今年工作的主要安排。2018年,“两

— 24 — 高”将紧紧围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将从七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依法惩治犯罪,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依法审理经济领域各类案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四是坚持司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五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六是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快建设智慧法院;七是建设过硬队伍,确保公正廉洁司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将突出六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努力为新时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四是大力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五是坚定改革的政治定力,将改革进行到底;六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从严治检,建设一支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新时代检察队伍。

江苏省代表团在审议中指出,过去五年,“两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主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积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代表们希望各级审判、检察机关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水平、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增强司改综合效应、提升科技运用能力、锻

— 25 — 造过硬司法队伍,积极为新时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七、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及其审议情况

本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委员王勇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作了说明。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总的考虑是,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具体内容,一是关于国务院组成部

— 26 — 门调整,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司法部,优化水利部职责,优化审计署职责,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并入国家监察委员会;二是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隶属关系,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共设置26个。

江苏省代表团在审议中认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既立足当前也着眼长远,优化了国务院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理顺了职责关系。通过改革,国务院机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更有效率,必将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的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八、关于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和组

— 27 — 成人员的情况

选举和决定任命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和组成人员,是本次大会的重要任务,对党和国家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共中央对推荐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特别是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十分重视。在研究十九大人事安排时,就作了通盘考虑。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听取党内外意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协商,郑重提出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并经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在本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向大会主席团推荐了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选名单。

江苏省代表团在审议中一致认为,总书记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三位一体”领导体制的制度安排,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代表们认为,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和组成人员的人选,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班子,必将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筑牢坚实的政治根基、组织根基。

根据宪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大会通过的选举办法,代表们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

— 28 — 员会主席,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必将鼓舞和动员亿万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大会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栗战书同志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王岐山同志当选为国家副主席。根据习近平主席的提名,大会决定李克强同志为国务院总理,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根据李克强总理的提名,大会决定了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和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人。大会选举杨晓渡同志为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周强同志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同志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还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10个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十三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立有所变化,原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原内务司法委员会更名为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并新增设社会建设委员会。会上,作为江苏团代表的吉炳轩、蔡达峰同志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尹中卿、吕建、李学勇、杨震、冷溶、张勇、翁孟勇、曹鸿鸣、鲁培军、蔡昉10位同志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会上,根据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新当选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和组成人员分批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首次在全国

— 29 — 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特别是总书记作为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率先垂范进行宪法宣誓,并向国内外现场直播,充分展现了总书记作为党、国家、军队最高领导人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恪守宪法的高度政治自觉,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维护宪法权威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上一篇: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下一篇:深化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