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教案

2024-04-20

《陌上桑》教案(精选9篇)

篇1:《陌上桑》教案

陌上桑

教学要点:(1)朗读背诵(2)赏析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罗敷这一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侧面描写)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一、竞赛活动导入:(抢答)(用投影或幻灯):

1、《陌上桑》是一首()A、乐府诗 B、词 C、叙事诗 D、民歌(B、C、D)

2、《乐府诗集》是由()代()编的。

A、唐 B、宋 C、郭茂倩 D、白居易(B、C)

3、乐府原是古代朝廷中()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把()也叫做乐府。(管理音乐;乐府采集的诗歌)

师:〈〈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它是一首叙事诗。

检查预习(生字词、词语解释略)

二、朗读活动(欣赏乐府诗的音乐美、韵律美):

师:朗读要注意“三要”(一、要读出诗的韵脚,二、要读出诗的节奏(音乐美),三要读出诗的韵味(韵律美)。)

1、范读(或放录音),注意听清生字词读音、节奏的变化等。

2、给学生2--3分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个别朗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欣赏乐府诗的音乐美、韵律美。

三、口头表达活动: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的预习,那么,谁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要口语讲)

生上台,讲故事,大都是翻译,师点评重点词语和句子,及表达效果,并给个人记分。(既练表达,又掌握重点词句,为翻译作准备。)

四、赏析活动:(分析课文内容,把握罗敷这一人物形象)

问题一:第一段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刻画罗敷的美貌?

(第一段中,作者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不从罗敷本身去实写,而是从旁观者眼中、神态中虚摹,展示了罗敷惊人的美丽,吸引着读者,不仅营造了活活泼泼的喜剧气氛,同时在结构上也为那“五马立踟蹰”的“使君”的出场做了铺垫和导引。)

问题二:第一段描写罗敷的美貌,为什么要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

(作者描写罗敷的美貌,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环境是一种宣染、烘托,器物和服饰是陪衬、衬托,这些描绘都从侧面表现了罗敷的美,突出了人物形象。)

小结:文章第一段运用排比、夸张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以至于“来归相怨怒”,人物动作、神态刻画得细致,夸张运用合情合理,读来真实可信。

问题三: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罗敷怎样的品质?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使君的无耻要挟和罗敷的断然拒绝:“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种面对面的斗争更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君的荒淫无耻,罗敷的机智勇敢)

问题四:课文第三节中,罗敷为什么极力夸赞自己的“夫婿”呢?

(第三节罗敷夸说自己夫婿的丰功和美貌,又是一种机智的反击。这段夸说,表现了罗敷越说越高兴,而使君却越听越扫兴,表明了作者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问题五:纵观全诗叙写内容,可看出罗敷是怎样一个人?

(罗敷是一个采桑女,她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

问题一、二由师引生回答;问题三第一问生回答,二问师解答;

问题四、五分组(四人小组)解答

小结:本文通过叙述罗敷严辞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和反抗精神。

五、质疑、讨论活动(师预先准备,与生的质疑、讨论相结合,多向进行)

1、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

[这首诗灵活运用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的手法表现罗敷的美貌,侧面描写运用得极为成功。同时,在修辞上,由于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地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效果更好]

2、讨论活动:假如罗敷长得很丑,那么对情节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略)(学生只要合乎情理,言之成理即可,师加以引导)3,请模仿旁观者的动作、神态,并揣摩其中少年动作的意图。4,请评价诗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罗敷、使君 5,作者是如何表现罗敷的机智的?6,探讨诗歌主题。7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罗敷的自述有破绽吗?

六、背诵活动(略)(竞赛小组竞赛活动完成或艺术朗读活动)

七、作业:

1、默写《陌上桑》。

2、展开想像,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八、一文一诗活动: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叙事诗。刻画了罗敷这一人物形象:美丽、勤劳、勇敢、机智、坚贞的劳动妇女。在汉乐府中,也有抒情诗,曹操的《龟虽寿》就是一首代表作。表现了曹操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与豪迈气概。附(《龟虽寿》)

《龟虽寿 》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九、附板书:

陌上桑

1、罗敷美貌,众人倾慕。(侧面)美丽勤劳

2、使君凯觎,无耻要挟。(正面)机智勇敢

3、拒绝使君,盛夸丈夫。(正面)爱憎分明

竞赛抢答题:

1、《陌上桑》选自(),是由()代()编的。[《乐府诗集》;宋;郭茂倩]

2、“青丝为笼系”的“系”读音是(),“系鞋带”的“系”的读音是()。[x;j ]

3、“宁可共载不”的“不”的读音是(),通()[f u;否]

4、“秦氏有好女”的“好”意思是(),“敏而好学”的“好”的意思是()。[美好,美丽;喜欢、爱好]

5、“但坐观罗敷”的“坐”的意思是(),“坐中数千人”的“坐”的意思是()[因为;座位]

6、诗中表明诗歌主题的句子是()。[使君一何 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7、第一段中正面描写罗敷的句子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8、第一段中侧面描写罗敷之美的诗句是()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9、第一段中主要运用了()和()的修辞方法。[夸张、排比] 答案:

一、2人才出众 管理 擅长 养蚕采桑 美丽的女子 多么 请问 徘徊不前 举止从容舒缓 因为,由于 愿意 戴

二、汉朝的乐府诗

国家

音乐

搜集、整理民间诗歌

三、1、侧面描写;夸张,排比 的手法。借助他人瓜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像。2、官高位显,气派之盛,官运亨通,品貌出众。这是罗敷为免受侮辱而施用的脱身之计,意在压倒对方,充分表现了罗敷的沉着勇敢,机警智慧。

3、罗敷是一个采桑女,她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不慕富贵,不畏权势。

4、略

四、1、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2.略

3.这八句诗是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侧面烘托。因为正面描写如何美丽还不够表情达意,就需要用侧面描写的客观效果证明,于是就有了写“少年”,“耕者”,“锄者”的种种表现,他们是因欣赏罗敷的美貌而“脱帽著巾肖头”“忘其犁”“忘其锄”的。这就更突出了罗敷的美。4.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5.例如,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乃至“来归相怨”,其动作神态,刻画得很细致,而且夸张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篇2:《陌上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反复朗读这首诗歌并且背诵下来。

让学生掌握“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诗歌中重要的文言字词。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次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罗敷机智勇敢不畏权贵的人物的形象。

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学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三、教学难点:感悟文中罗敷与使君的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以前都学过哪些乐府诗歌啊?你们对乐府诗有什么了解啊?“乐府”是汉代掌管音乐的机构,职责就是搜集民间的俗曲和歌辞,后人就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叫做“乐府”或“乐府诗”。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了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包括先秦至唐末的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著名的乐府诗歌《陌上桑》。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掌握注意以下词的写法及其字音,之后让学生齐读这首诗歌。

倭堕髻

捋髭须

帩头

踟蹰 姝

(2)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找一两个同学说一下诗歌的大意。

诗歌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罗敷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

(3)由教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首先找一个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之后让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罗敷的外帽很美。

怎样描写外貌美的?写了她的哪些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住所之美---

2、器物之美

3、服饰之美

4、众人的反应

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4)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并回答问题。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勾画了使君什么形象?

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他提出无理要求。

勾画了他凭借权势觊觎美色,调戏诱骗罗敷的丑恶嘴脸。

(5)找一位学生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让其他同学注意生字词读音。

回答问题:主要内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自己的丈夫。

夸张。

回答问题: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

压倒使君,使他自行惭愧。

我们可以看出罗敷的什么性格?

勇敢机智并具,善于斗争不惧权贵。

(6)让学生自由朗读这篇诗歌并思考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它通过封建官吏试图霸占农家女罗敷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揭露了酷吏的罪恶行径,歌颂了劳动人民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精神和聪明才智。

(7)让学生自由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

篇3:《陌上桑》之四美

一、形象美

采桑女罗敷是作者塑造的典型的艺术形象, 这个形象是美的。作者描述罗敷的美貌时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首先用环境描写:“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 这是一种渲染, 一种烘托, 作者安排女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下出场, 给人留下美好的感受, 使人联想到这是一个优美愉悦的环境。接着作者夸赞罗敷的精美器物:“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 这是一种陪衬, 然后描绘了罗敷的美丽服饰:“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 此时, 读者可以想象出罗敷的发型是何等的时髦美观, 耳环是何等的耀眼珍贵, 衣着是何等的艳丽多姿。最后作者写出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看到了罗敷后的反应, 他们都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 竟然忘记了正在做的活计, 以致“来归相怨怒”, 表现了罗敷的巨大吸引力, 进一步烘托了罗敷的容貌之美。第二段写使君见了罗敷, 便按捺不住荒淫之心, 公然调戏罗敷, 这固然说明了使君是个好色之徒, 灵魂肮脏, 但也反衬出罗敷的惊人美貌, 是罗敷的美才使“五马”“立踟蹰”, 才让使君神魂颠倒。第三段又通过罗敷斥责使君, 夸耀丈夫, 表现了她的人格之美。至此, 一个外貌美、内心美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二、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的精练和含蓄是诗歌的主要特征。罗敷的非凡美丽, 劳动人民为她倾慕, 有的“下担捋髭须”, 有的“脱帽著峭头”, 有的“忘其犁”, 有的“忘其锄”, 这些语言多么精练, 多么含蓄, 多么清新活泼, 同时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喜剧气氛。当罗敷夸赞夫婿官运亨通、升迁神速时, 诗中写道:“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 这几句更是如此。另外, 这几句还运用了古代民歌常用的顺叙式铺陈法, 为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了渲染。

本诗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或夸张、或排比、或对偶, 也给语言平添了几分美。通篇用五言, 挥洒自如, 句式匀称, 韵律和谐, 朗朗上口, 富有节奏美。诗中还采用了对话的形式, 虽然对话次数不多, 仍给人一种活泼多姿的美。

三、结构美

首先表现在层次清晰上。如诗篇的第一段写罗敷的容貌之美, 它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描述的: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器物———人物的服饰———他人的反应。作者在此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逐层推进, 有条不紊。第三段的层次就更加分明了, 该段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第一层次写罗敷严词拒绝使君, 当面斥责使君:“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第二层次写罗敷盛夸夫婿, 使使君目瞪口呆、自惭形秽, 而这一层次格外清楚。罗敷先夸赞夫婿官高位显:“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可值千万余”。接着夸赞夫婿接连升迁, 前程远大:“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再盛夸夫婿堂堂仪表:“为人洁白晰, 鬑鬑颇有须”;官宦风度:“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趋”最后写众人的赞誉:“坐中数千人, 皆言夫婿殊。”

其次表现在结构完整上。《陌上桑》是一首叙事诗, 虽然语言十分精练, 但它的记叙要素具备, 结构完整。“日出东南隅”是故事发生的时间, “采桑城南隅”中的“城南隅”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中的“秦罗敷”是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 “使君从南来, 五马立踟蹰”是故事的起因, “使君遣吏往”以下是故事的经过。诗的结尾虽然在形式上没有直接写出故事的结局, 但已包含着结局。作者虽以罗敷的叙述作结, 但读者仍可以想象出, 罗敷盛赞夫婿, 以夫婿的官位、权势、富贵和气度, 全面压倒了使君, 使君自然是颓丧的、尴尬的, 最后一定会狼狈而去, 罗敷终于以自己的聪明机智挫败了使君。这样的结尾不但显得笔法格外经济, 而且使人回味无穷。

四、思想美

《陌上桑》写了罗敷拒绝使君调戏, 表现的思想是深刻的、多方面的。

其一, 表现了罗敷的美丽、聪明、机智、幽默和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在封建社会理, 妇女的地位相当低下, 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 特别是有姿色的年轻女人, 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采桑女罗敷不畏权势, 勇于斗争, 又善于斗争, 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因此, 罗敷成了古代人民心目中完美的、带有浓郁的理想色彩的妇女形象, 她在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占有重要地位。

篇4:乱弹陌上桑

两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我国位于北半球,春分经夏季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升东北,落西北;秋分经冬季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升东南,落西南。这样看来春分之前太阳出自东南应该没问题,但这日出时分主人公秦罗敷要去干什么呢?“采桑城南隅”,那么春分之前是采桑的季节吗?我国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中,三月篇有“摄桑、委杨、妾、子始蚕”,记载了夏末殷初长江淮河一代养蚕的情况,夏历三月,修剪桑树杂乱远扬的枝条,妇女开始养蚕。《诗经.豳风.七月》中也有“蚕月条桑(三月修剪桑枝),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分是什么时候呢?大约在夏历二月中旬,此时天气还较为寒冷,桑树尚未发芽,怎么能采桑?可能有人认为长江以南天气温暧,也许可以采桑了,这就有必要搞清秦罗敷是哪里人,崔豹《古今注》有:罗敷出采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据考罗敷是河北省邯郸县姜窖村人,也有人认为是陕西华阴敷水人,总之罗敷是北方人无疑。

那么如何理解“日出东南隅”呢?

猜想一:“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译为“太阳从东南角升起,照耀着我秦氏的小楼。”是误解,应当译为“太阳出升后,转到东南角,刚好照到了我秦氏的小楼。”这里很可能是省略了谓语动词“转到”,这种作法在古诗中并不少见。白居易《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一句并非“争”缠头而是争“送”缠头。杜甫《送远》中“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是故国犹“遭”兵马,他乡亦“闻”鼓鼙的省略。这样来解释“日出东南隅”似乎更加合理些。

猜想二:“东南”是古人的方位惯用词,并非实指。最早在《列子·汤问篇》有“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说法,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在之后的很多文学作品中,西北、东南也成了文人的惯用方位词。《乐府诗集》中所录于濆诗有“君为东南风,妾作西北枝”;《焦仲卿妻》中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梁简文帝诗《中妇织流黄》中有“浮云西北起,孔雀东南飞”;齐谢朓诗中有“西北骛环裘,东南尽龟象”等等。

《陌上桑》中的秦罗敷身上也存在着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笔者想先从她的姓名说起。秦罗敷到底姓秦还是姓罗,流行的说法是姓秦,笔者有点不同的看法。

要解释这一问题,笔者想先解决另一个问题,秦罗敷是少妇还是少女,“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据此有人认为她应该是待字闺中的少女,并认为后面的“夸夫”当作海市蜃楼观,而笔者认为罗敷应为少妇。

从妆扮上看她“头上倭堕髻”,亦名“堕马髻”,《后汉书·梁冀传》:“寿(梁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粧(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这种发式就是将头发拢结在头侧,在扎束后挽结成椎,用簪或钗贯住,可盘卷成一椎、二椎至三椎,使之耸竖于头之一侧。这种椎髻是已婚少妇的发式。自汉孙寿发明以来历朝历代流传甚广。从年龄上看罗敷已过法定适婚年龄,汉惠帝六年令:“女子年十五至三十不嫁,五算。”女子超过15岁不嫁是要负担5倍罚款的。实际上汉代早婚现象相当普遍,有的不到10岁就结了婚。而罗敷“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这样看罗敷应当是已婚少妇。

既然已婚她就不可能住在娘家,可她却住在“秦氏楼”,如此看秦氏当为婆家姓,秦罗敷很可能在娘家叫罗敷,出嫁后冠了夫姓。

关于妻冠夫姓,是在汉魏之际构成雏形,南朝末期蔚为成风。而普遍观点认为《陌上桑》的成诗时间约在建安前后,此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该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赵宋时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该诗收入《相和歌辞》,从时间上看具备妻寇夫姓的条件。从内容上看诗歌明显肯定了罗敷对爱情的忠贞,也从侧面颂扬了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秦罗敷并不姓秦,很可能姓罗冠了夫姓。另外我们注意到《陌上桑》脱化于左延年的作品《秦女休行》,《秦女休行》从题目上就很明确女休为“秦女休”。但《陌上桑》原题《艳歌罗敷行》,而不是“秦罗敷行”。《陌上桑》的故事源自崔豹《古今注》中“赵王置酒夺王仁妻”和《西京杂记》中“秋胡戏妻”的故事。石君宝在作品元杂剧《秋胡戏妻》中就将秋胡妻更名为罗梅英,大概他也是同意笔者这种观点的吧。

顺便提一下如果笔者的推断正确那么“秦氏有好女”就不能解释为“秦家有个好女儿(或秦家有个美丽的少女)。”而应当理解为“秦家有个好(或美丽的)女子。”

《陌上桑》中“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从这两句看夫妻二人年龄如此悬殊,不能不让读者怀疑罗敷的身份和言行。

就此笔者提出两种猜测,其一:罗敷后面的“夸夫”言辞,是吹大话,大概二人的年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只是罗敷为拒绝使君而杜撰的。如果是这样足见罗敷的智慧和机敏。萧涤非先生也认为“末段罗敷答词当作海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听得扫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文学作品,这样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显而易见。

世传王介甫咏菊,有“黄昏风雨过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之句。苏子瞻续云:“秋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因得罪介甫,谪子瞻黄州。菊惟黄落瓣。子瞻见之,始愧服。俗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笔者不知道自己的满篇考证,是不是也像苏轼一样无知,但搏一笑,自娱以娱人吧。

篇5:陌上桑教案

一、教材分析

《陌上桑》是一首汉代乐府诗,诗中歌吟了一个美丽女子坚拒太守调戏的故事。这首古老的民歌环境美、人性美、情感美,可采用朗读法,让学生美美地读,美美地背诵。同时,领略乐府诗质朴、生动、唯美的风格。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读懂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梗概。本文人物刻画很形 象,学生应该重点学习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审美、健康交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反复朗读背诵这首诗。

2、学习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反复品读,培养学生品味古诗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诗的诵读和内容探究,培养学生语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说话训练和对诗歌人物的分析,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通过诗歌语言的朗读、领会,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学的兴趣和美好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背诵能力、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二)教学难点:学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辩论导入:

课前小辩论:分男女两组,并请评审团点评并公布本课最佳辩手。女同学(正方):外表美和心灵美同样重要!男同学(反方):心灵的美才是永恒的美!【设计意图】辩论活动一方面为学生进入文本蓄势,并激发学生对学习本文的兴趣。另 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取向。从正方的辩论中,学生懂得了美要内外兼顾;从反 方的辩论中,学生明白了美丽还应该从“心”开始。

(二)自主学习

第一环节-----走进文本,书声琅琅

1.分男女两组竞读,学生互评:看谁读得节奏到位、读得感情充沛。读后学生进行读 法交流:五个字的诗句,一般说来,前两个字应稍慢,略带拖腔,后三个字应该稍快。

2.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3.在美读中掌握基础知识。

(1)学生写下对乐府诗的初步了解:《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是我 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 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读了本文,又了解了乐府诗叙事性强,内容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的特点。

(2)我认识了这些字和词: 敷、倭、髻、缃、绮、隅、驹。上襦:上身穿短袄。捋髭须:抚摩着胡须。著帩 头:戴着包头发的纱巾。谢罗敷:请问罗 敷。共载,一同坐车。居上头:在前列。专城居:独占一城做官。

(3)我读懂了本文的层次、内容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4.美美范读:让学生毛遂自荐进行范读。

【设计意图】掌握朗读的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的品质、评述 的能力、概括能力和汲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环节:探究文本 对话文本----美美地赏

1.本乐府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激发了读者的想象,请学生谈一谈从文中读出了哪些 美?想象出了哪些美? 学生一:我读出了色彩美:黄、紫、青、绿等; 学生二:我读出了色彩搭配之美:黄衬上紫色则一种高雅、艳丽之美; 学生三:我读出了智慧美:夸夫这段言辞,罗敷内鄙外嘲的淡定,闪耀着机锋的光芒,体现着智斗的光辉; 学生四:我读出了劳动人民的人性之美:行者、耕者、少年,面对罗敷的美貌都只是静 静地欣赏,毫无轻薄之语。

2.欣赏延伸:在学生挖掘文本深广的基础上,学生再谈欣赏罗敷的哪一方面,并说出 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领学生正确审美。

(三)合作交流

质疑空间:有人认为罗敷的丈夫确有其人,有人认为罗敷丈夫是虚构的人,从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来,小组合作讨论,小组长代表本组阐述观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的能力

(四)精讲点拨

精讲一: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罗敷的美可以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想象,就有一千个不同的罗敷形象,为什么会 有这么奇特的效果?引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概念。正面描写:从人或物的本身着笔进行描写的称为直接描写,直接描写着眼点是事物本身 的情、状、声、态、色、香等。侧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描写方法,又称为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学生活动:找出诗中的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并点评哪种描写方法好。

【设计意图】此环节巧妙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必需的描写方法—侧面烘托,比如行者、少 年、耕者都被罗敷的美貌惊呆了等,还有直接描写,比如穿着,发型,服饰等,通过比较学 生充分掌握并了解了侧面描写的妙处。

精讲

二、重难点翻译点拨。老师先给同学们示范翻译一段,再让学生尝试,方式是同桌两人,一个学生读,另一个学生翻译,老师发现译错之处,给予及时纠正、指导。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把翻译的权利交给学生,老师只起纠正和引领的作 用。训练学生自主翻译的能力。(五)检测反馈(10分)

1.解释加下字词:(2 分)

A.但坐()B.踟蹰()C.夫婿殊()D.宁可()共载不 2.下面各组诗句都是写罗敷的美貌的,其中属于直接描写的是:()A.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D.头上倭堕髻,耳中 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2 分)

3.以课文第一段为例说明侧面描写的作用。(2 分)

4.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法(2 分)A.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C.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D.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5.默写出对罗敷美貌的侧面描写(2 分)【设计意图】5 个小题涉及到了本诗的多个角度,目的就是提升间学生的学习品质,提 高课堂学习效率。

(六)迁移拓展

1.思维拓展:恩格斯曾说过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让学生能推测这个故事的结局。

2.如果时空可以穿越,让学生写出最想跟罗敷进行哪方面的交流? 设计一段对话:

3.有人认为爱美之心人皆之,使君的行为可谅解,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3个拓展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作业设计

猜猜她(他)是谁?运用夸张、排比等修辞,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 画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和同学。

【设计意图】创新作业形式,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得化为知识所用。

篇6:陌上桑初中三年级教案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二、思想内容

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

三、罗敷形象的简析

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四、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

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五、修辞方法

诗篇在采桑事件中运用排比、夸张修辞方法和侧面描写方法,描写出了罗敷的美丽的形象。先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和珍贵、衣着的美丽,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再写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罗敷都忘却了正做的事,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出罗敷的巨大吸引力量,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丽。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青年劳动女性的形象,鲜明地树立在读者面前了。

六、艺术特色

①构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

本诗写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故事以被侮辱者的胜利而结束,从而把一个在一般情况下本应是悲剧的故事,变为一个喜剧故事。

全诗三层。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走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效果。第三层写罗敷夸夫。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从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扫兴之态,就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

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第二、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非常生动有趣,把罗敷机智、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③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

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衬太守的丑恶。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美丽、乐观、机智和自信的品质,产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欢快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

七、《陌上桑》翻译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

3.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二、学法引导

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反复吟咏,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提供可靠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反复朗读,从朗读中欣赏罗敷的美,憎恨官吏的丑。

2.学生自学.老师质疑点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生掌握一定的汉乐府的常识。

2.反复诵读,课堂上能够背诵。

(二)整体感知

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善于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

争,且善于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三)教学过程

1.介绍“汉乐府”的文学常识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正音。

出示投影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yú 倭堕髻wō duò 襦rú 下担捊髭须lǚ zi 脱帽著峭头zhuó qiào

踟蹰chí chú 谁家姝shū 骊驹lí 缃绮qǐ 鬑lián

3.学生对照注释,弄懂课文意思。

4.分析课文。

全诗在内容上由三个部分组成。

篇7:《陌上桑》教学设计5-教学教案

一、读。

(一)个别诵读,读准字音。1.记住下列字的读音。隅 倭 堕 髻 缃 绮 襦 捋 髭 踟 蹰 姝 骊 帩2.记住下列字在诗中的读音。系(多音字)著 骑

(二)全班齐读。读懂词语。1.落实下列重点词。隅 我 好女 善 著 踟蹰 姝 尚 一何 居 何用 专 盈盈 冉冉 殊 2.理解下列多义词。为:自名为罗敷 青丝为笼系 缃绮为下裙系:青丝为笼系 青丝系马尾 居:夫媚居上头 四十专城居 3.区别下列词语的古今义。几何 宁可 但 坐 立 骑 谢 不

(三)分组演读。读出层次。第三节重点写“罗敷夸婿”的情节。罗敷夸婿完全是有针对性的,有三个层次。分三组试读这个片断,每组读出一个层次,教师通过停顿检验学生对层次的把握是否正确。学生每读一层,教师进行讲解: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势,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势(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骑马出门,后面跟着上千人的僚属、差役;他骑一匹大白马,随人都骑黑色小马,更显得出众超群;他的剑,他的马匹,全都装饰得华贵无比。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权位(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官运亨通,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就入朝作大夫,三十岁成了天子的亲随侍中郎,如今四十岁,已经做到专权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虽然是同等官职位,将来的前程,恐怕是难以相提并论了!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风采——这是表现男子美的名句(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皮肤洁白,长着稀稀的美髯,走起路来气度非凡,用这些来反衬使君的委琐丑陋。这么一层层下来,罗敷越说越神气,越说越得意,使君却是越听越晦气,终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读者自然也跟着高兴,直到故事结束。需要说明的是,罗敷的这位丈夫,也是童话中白马王子式的人物,不可拿生活的逻辑去查考。

(四)分组齐读。读好节奏,读出韵味。分男女生读。

篇8:《陌上桑》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但也有很多值得探讨学习的地方。今天, 我们除了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还要来探讨一种常见常用的描写方法。

二、自读课文, 疏通文意

1、生难字词注音

东南隅 (yú) 倭 (wǒ) 堕髻上襦 (rú)

捋髭须 (lǚ) 踟蹰 (chíchú) 帩头 (qiào)

2、重点字词翻译

(1) 但坐观罗敷但:只是坐:因为

(2) 罗敷年几何几何:多少

(3) 使君谢罗敷谢:请问

(4) 宁可共载不不:通“否”, 吗

(5) 皆言夫婿殊殊:不一般, 这里指人才出众

3、翻译全文 (小组代表按段落依次翻译)

4、朗读全文

三、研读课文

1、罗敷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美

2、罗敷的美, 美在哪?请根据原文进行分析。

3、齐读“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与“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两段文字都在刻画罗敷的美,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明确:前面是正面描写, 后面是侧面描写。

过渡:对于直接描写, 同学们很熟悉, 而对于侧面描写, 有些同学还有些陌生, 接下来我们具体讲讲什么叫侧面描写。 (板书:侧面描写)

四、鉴赏侧面描写

1、再读“行者见罗敷……但坐观罗敷”, 具体分析烘托罗敷美貌的方法。

明确: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来烘托罗敷的美。

(板书:罗敷———行者、少年、耕者、锄者)

2、文段鉴赏:请看下面几段文字, 想一想, 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

语段一: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

……当她出现的时候, 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 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 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小仲马《茶花女》

(板书:茶花女———观众、演员)

语段二:春秋战国时期, 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 是个浣纱的女子, 五官端正, 粉面桃花, 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 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 使他显得更加美丽, 这时, 鱼儿看见她的倒影, 忘记了游水, 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 西施这个“沉鱼”的别号, 在附近流传开来。

(板书:西施———沉鱼)

语段三:唐朝开元年间, 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 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 思念家乡。一天, 她到花园赏花散心, 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 想到自己被关在宫内, 虚度青春, 不胜叹息, 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 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 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 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 绿叶卷起低下。这时, 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 杨玉环和花比美, 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由此得来。

(板书:贵妃———羞花)

明确:侧面描写

3、这几个语段, 都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美, 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

明确: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手法通常有以下两种:一是以人衬人, 即通过旁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来描绘人物。二是以物衬人, 即通过描绘事物的情态来展现人物特点。

所以, 侧面描写就是指对描写的对象, 不做正面的刻画, 而是通过其他人物、事物的刻画、渲染, 烘托描写的对象, 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五、回归课本

本文通过正面描写已经表现了罗敷的美, 为何还要用侧面描写? (学生相互讨论)

明确:侧面描写的作用:

1、对正面描写的补充

2、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3、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 希望同学们能明白:刻画人物形象, 除直接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 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人或具体的某种事物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多加留意这样的手法, 在写作时能有意识的加强训练。

篇9:《陌上桑》之四美

一、形象美

采桑女罗敷是作者塑造的典型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是美的。作者描述罗敷的美貌时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首先用环境描写:“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这是一种渲染,一种烘托,作者安排女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下出场,给人留下美好的感受,使人联想到这是一个优美愉悦的环境。接着作者夸赞罗敷的精美器物:“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这是一种陪衬,然后描绘了罗敷的美丽服饰:“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此时,读者可以想象出罗敷的发型是何等的时髦美观,耳环是何等的耀眼珍贵,衣着是何等的艳丽多姿。最后作者写出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看到了罗敷后的反应,他们都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竟然忘记了正在做的活计,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了罗敷的巨大吸引力,进一步烘托了罗敷的容貌之美。第二段写使君见了罗敷,便按捺不住荒淫之心,公然调戏罗敷,这固然说明了使君是个好色之徒,灵魂肮脏,但也反衬出罗敷的惊人美貌,是罗敷的美才使“五马”“立踟蹰”,才让使君神魂颠倒。第三段又通过罗敷斥责使君,夸耀丈夫,表现了她的人格之美。至此,一个外貌美、内心美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二、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精练和含蓄是诗歌的主要特征。罗敷的非凡美丽,劳动人民为她倾慕,有的“下担捋髭须”,有的“脱帽著峭头”,有的“忘其犁”,有的“忘其锄”,这些语言多么精练,多么含蓄,多么清新活泼,同时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喜剧气氛。当罗敷夸赞夫婿官运亨通、升迁神速时,诗中写道:“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这几句更是如此。另外,这几句还运用了古代民歌常用的顺叙式铺陈法,为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了渲染。

本诗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或夸张、或排比、或对偶,也给语言平添了几分美。通篇用五言,挥洒自如,句式匀称,韵律和谐,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诗中还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虽然对话次数不多,仍给人一种活泼多姿的美。

三、结构美

首先表现在层次清晰上。如诗篇的第一段写罗敷的容貌之美,它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描述的: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器物——人物的服饰——他人的反应。作者在此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进,有条不紊。第三段的层次就更加分明了,该段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第一层次写罗敷严词拒绝使君,当面斥责使君:“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第二层次写罗敷盛夸夫婿,使使君目瞪口呆、自惭形秽,而这一层次格外清楚。罗敷先夸赞夫婿官高位显:“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可值千万余”。接着夸赞夫婿接连升迁,前程远大:“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再盛夸夫婿堂堂仪表:“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官宦风度:“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最后写众人的赞誉:“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其次表现在结构完整上。《陌上桑》是一首叙事诗,虽然语言十分精练,但它的记叙要素具备,结构完整。“日出东南隅”是故事发生的时间,“采桑城南隅”中的“城南隅”是故事发生的地点,“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中的“秦罗敷”是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是故事的起因,“使君遣吏往”以下是故事的经过。诗的结尾虽然在形式上没有直接写出故事的结局,但已包含着结局。作者虽以罗敷的叙述作结,但读者仍可以想象出,罗敷盛赞夫婿,以夫婿的官位、权势、富贵和气度,全面压倒了使君,使君自然是颓丧的、尴尬的,最后一定会狼狈而去,罗敷终于以自己的聪明机智挫败了使君。这样的结尾不但显得笔法格外经济,而且使人回味无穷。

四、思想美

《陌上桑》写了罗敷拒绝使君调戏,表现的思想是深刻的、多方面的。

其一,表现了罗敷的美丽、聪明、机智、幽默和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在封建社会理,妇女的地位相当低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年轻女人,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采桑女罗敷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因此,罗敷成了古代人民心目中完美的、带有浓郁的理想色彩的妇女形象,她在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二,表现了使君这个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腐朽、丑恶的灵魂,他们这些身为高官奴役人民的寄生虫,为了满足其糜烂的生活欲望,到处霸占民间女子,干尽坏事。使君与罗敷陌路相逢,便垂涎三尺,踟蹰不前,先遣吏往,后又自请“共载”。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封建官吏的荒淫无耻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中考素材之佳句摘抄下一篇:毕业班老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