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部精品工作计划

2024-05-13

质量部精品工作计划(精选9篇)

篇1:质量部精品工作计划

完美质量,铸造精品

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完美质量,铸造精品”。

众所周知,质量是个名词,但是何为质量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特地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里面解释到,质量就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这个解释也许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但是在我心中却有另外的看法。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美国空军与降落伞制造方的真实故事。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制造厂家努力改善,降落伞良品率也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现在很多企业也难以企及,但是美国空军仍然对该公司说no,他们要求所有的降落伞良品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这使得降落伞生产商觉得很为难,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良品率已经很难再提升了。当初我听到这里很吃惊,觉得99.9%的良品率怎么可能再提升?什么产品能够没有坏品呢?美国军方真是太为难人了,降落伞生产厂家肯定无法再提升良品率了。然而,后面的故事却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质量的理解。美国空军要求生产厂家交货前先随机挑出一个降落伞,让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降落伞不良率立刻变为零。这个故事告诉我,追求质量是永无止境的,产品也许可以打折扣,但是质量只能是“零缺陷”,百分之百的完美!企业发展犹如水上行舟,产品就是船身,坚固的船身可以使船日行千里,抵御飓风大浪,跨洋过海,直抵辉煌的彼岸。相反,船身哪怕有一个指甲盖那么大的小窟窿,都有可能让船被风暴撕裂,永沉海底。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则寓言故事,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伟大的英雄阿里吉斯,他天生神力并且身体刀枪不入,在激烈的特洛伊之战中无往不胜,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就在阿里吉斯攻占特洛伊城最关键的时刻,在敌对一方的太阳神阿波罗却悄悄射中了英勇的阿里吉斯,在一声悲凉的哀叹中,强大的阿里吉斯竟然倒下去了。原来这支箭射中了阿里吉斯的脚后跟,这是他身上唯一的弱点,知道这个秘密的只有他的父母和天上的神。在阿里吉斯还是婴儿的时候,他母亲,也就是海洋女神忒提斯,曾今捏着他的右脚脚后跟,把他浸在神奇的冥河之中,被冥河浸过的身体变得刀枪不入,近乎于神。可是那个被母亲捏着的脚后跟由于没有浸到冥河水,成了阿里吉斯全身唯一的弱点。然而,正是这个唯一的弱点,却让这位英雄葬送了性命。市场如战场,不论你企业再强再大,任何一个局部的,细微的质量问题,都可能会被对手作为攻击的突破口,从而导致全局的崩溃。因此,我们必须追求产品质量的百分之百完美,达到产品零缺陷,才能然让别人无懈可击!

质量问题说一百遍一千遍都不为过,我们得时时刻刻牢记心中,要做到“责任在肩上,产品在手中,质量在脑里”。质量的责任重如泰山,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质量工作负责,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己做起。记得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的小外甥女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到桌子上,大哭,她奶奶连忙跑过来,第一个动作就是打桌子,诚然,奶奶的做法是哄孩子的好方法,但是却在无形之中告诉孩子,是桌子撞了孩子,不是孩子的错,责任在别人。而她妈妈却走过来,把她带到桌子旁边,让她再走一次,并教育她,是自己跑太快才撞到桌子,走路要小心。她妈妈的做法则是告诉她,桌子是没有生命的,不能把撞到的责任归咎于桌子,推卸责任是不可取的。也许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奶奶式的教育,但是无论如何,当我们工作了就应该意识到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拿破仑曾今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我想说,不想追求完美质量的员工就不是一个好员工!

俗话说得好,企业想要发展好,产品质量就得把关好。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就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最后我想说,产品易做,质量难保,让我们且做且珍惜!

谢谢大家!

篇2:质量部精品工作计划

通过本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使我受益非浅。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理解质量管理标准方面的差距,参加这样的培训很有必要,作为一个车间设备管理人员,不但要对质量体系文件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带领我车间员工贯彻执行。

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彻标准是质量的保障。如今,贯彻标准已被我公司所看重,成为公司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护照。贯彻标准为我车间完善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了科学指南。经过此次培训使我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是自己的学习认识,并结合工作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本次培训的重点是统计技术,统计学知识就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了解目前的现状,确立项目,测量,并加以分析、纠正,合理改进和优化方案,并组织实施或预防,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在本次培训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对统计技术了解的不是很深,但经过七车间胡主任的讲解,使我感觉到统计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统计技术,更是一种管理好车间设备的一种手段。通过业余时间的理解消化,我对我车间的离心泵维修方面应用了统计技术中的排列图法。由于我车间离心泵总量大、型号多样、涉及到的厂家也较多。说以对我车间离心泵故障进行分析很有必要。我们知道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只是个别因素起到决定性影响,而绝大多数的影响因素都是可以忽略的,所以离心泵频繁维修

导致的原因是可以用此分析法来进行分析的。通过收集历次的离心泵检修记录,我们发现导致设备维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离心泵机封频繁漏液;

2.机封等备件有质量问题;

3.维修工的维修质量有待提高;

4.由于操作不当引起设备损坏;

5.工艺介质有腐蚀性将设备腐蚀;

6.设备备件质量有问题;

7.离心泵的工作环境差日常维护不到位。

通过排列图法分析发现引起离心泵频繁损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离心泵的日常维护不到位及维修工维修质量上有问题两个方面约占重量的75﹪。以后我会根据以上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导致离心泵频繁损坏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统计学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深知统计学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刚刚涉足此领域的我不仅理论知识比较匮乏,在实践中不能应用自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作为一名设备管理人员,我相信我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步,与车间领导及其他全体员工携手共济,做好我车间的全面管理工作。

篇3:质量部精品工作计划

一、强化组织, 全员参与

提高认识。明确“为什么要写”, 深刻领会信息工作在宣传、协调、交流、参谋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明确“写什么”, 确定信息采写范围, 围绕中心工作, 突出本单位亮点。明确“写给谁看”, 分清信息层次和等级, 区分是上报信息, 还是本单位内部信息。

健全网络。定期组织对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写作的专项培训, 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 通过基层单位组织上报、机关定期下采等方法及时收集各项重点工作动态, 形成以办公室为龙头, 专职信息工作员为主体, 机关政工科室和下属单位办公室为依托的联系紧密、点面结合的信息工作网络。

畅通渠道。建立信息报送专用网络系统, 丰富、拓宽、畅通信息报送渠道, 力求做到“上行”畅通, 及时了解信息需求;“平行”贴近, 扩大信息来源;“横向”联网, 融汇方方面面的信息;“越级”设点, 把信息触角伸向企业的基层部门。

科学奖惩。制定信息稿酬奖励制度, 规定不同级别的信息均有不同的奖励标准;定期对本单位信息工作进行总结, 评选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予以表彰, 同时对信息工作落后的单位进行通报。

二、把握关键, 深入挖掘

信息写作要提高针对性、讲究层次性、增强可读性、注重可用性, 紧跟当前中心工作, 抓住事件 (活动) 本质, 画龙点睛拟出标题, 开门见山直说情况, 语言明快不罗嗦, 事实 (数据) 准确规范有序, 抓紧时间 (时效) 尽快上报。

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取材环节, 要学会14种取材方法:文件堆里挖、翻阅材料筛、讲话稿中捡、领导口中理、联系上下摸、会议之中捕、参与活动追、重大事件抢、深入基层拾、关注新闻抓、掌握规律掏、情况反馈传、跟踪问效知、利用网络选。信息就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 只要我们勤奋加刻苦, 敏锐而深入, 还会拓展出更多的渠道来, 也一定会发现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第二个是拟题环节, 信息标题的主语决定了信息的层次, 例如《某某单位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比《某某单位机关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层次要高, 信息标题的补语可以增加标题的信息容量, 让读者即使不看文章也能对内容有大致了解, 例如《某某单位生产能力突破100亿》。

确定一个主题。信息主题就是信息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我们写任何一条信息, 总有一个目的, 就是通过反映问题, 说明观点, 提出建议, 达到一定的目的。确定主题的基本要求:一是正确, 正确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内在性质。二是鲜明, 基本思想清楚明确, 毫不含糊。三是深刻, 要把情况写明、写透。四是集中, 说明一个问题要突出重点, 引用的材料要集中到一个中心思想上来。确定主题的关键就是提炼主题。主题的提炼要从全部材料的筛选出发, 从事物本质出发, 从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出发, 从实践需要出发。日常工作中应着重把握那些有新意、有特色、有借鉴、有启发、有探讨性、有共性的事项和问题。

精心安排结构。结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和框架,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那么结构就是骨架, 是用来表现主题的。主题确定以后, 如何表现就是结构的问题了。与文学作品、公文材料、新闻报道等相比, 信息要短小得多, 但往往“短文章”更不容易把握。信息一般采取简短明快的表达方式, 按照“语言明快不罗嗦”的原则, 能省则省, 通篇给人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的感觉, 但不能因短而粗, 虽短但“五脏俱全”, 事实 (数据) 要准确规范有序, 要防止散文式写法、新闻写法、突击性报送动态等倾向。信息结构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文章开头, 要简洁易懂, 少写琐事, 画龙点睛, 开门见山直说情况, 用有限的篇幅让读者知晓发生了什么事情, 要避免“为了……, 做了……”的写法。

把握五个度。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 它所产生的效果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决策方面, 所以撰写信息一定要把握好五个度。一是高度, 撰写信息应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反映本单位开展的工作, 站的高度越高写出来的信息层次就会越高, 要避免“我们、我公司、我厂、我单位”等用语。二是广度, 要围绕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抓大问题, 抓有碍全局的实际问题, 抓政策性问题, 抓基层员工关心的问题, 而不是摄取小镜头, 捕捉小花絮。三是深度, 要延长信息的触角, 擅于深入基层调研, 随时发现捕捉新信息的状态, 不仅要抓住新事物, 而且还要从中挖掘出价值、深度。只观察不思考尽管有时能抓到新信息, 但难免肤浅, 只思考不观察又易出现空洞与脱离实际, 只有观察加思考才能收到珠联璧合的功效。四是速度, 跟踪反馈性信息、宣传报道性信息等时效性较强的信息, 速度是信息的生命力之所在。撰写信息应该反应迅速, 提前着手, 及时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物, 向读者提供多方面新鲜的信息, 如果反映不迅速, 不讲求时效, 信息就失去应有的价值了。五是适度, 编撰信息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文风, 不做“假大空”的文章。不乱提诸如“战略、战役、战术、方略”等过高的口号。语言要求准确、朴实、精练、明快、提神, 避免客套话和空话。

三、增强能力, 开创新局面

提高认识, 增强“眼力”。只要围绕工作中的重点, 挖掘工作中的亮点, 聚焦工作中的热点, 跟踪工作中的难点, 采集工作中的疑点, 查找工作中的盲点, 信息工作就能源头活水滚滚来。

加强协调, 形成“合力”。信息工作不能搞“单打”, 要实行“团体作战”, 由办公室组织, 具体责任落实到业务科室和下属单位, 任务落实在个人身上, 扩大参与面。

篇4:质量部精品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营造学习氛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营造人人学习文件,时时领会文件,处处落实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室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健全了工作网络,制定了落实文件责任制,明确了行政领导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拓宽宣传领域。为了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学校将文件张贴到校园的橱窗中,并将重点内容、关键语段运用红色笔水画出来或标上重点符号。还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告家长书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其精神。三是组织学习培训 。学校将文件复印教师人手一份,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外,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自学,让教师及时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同时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讨论交流,开展专题培训,并通过交流心得体会,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四是制定实施方案 。为了扎实、有序的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做好相关工作,根据文件精神及要求,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二、完善制定,依法管理,建立规范管理机制

文件的贯彻与执行,都离不开相应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规范的制定是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支柱,也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学校围绕文件精神及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定,坚持做到依法管理。一是树立正确观念。学校始终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优质高效教学推进活动为载体,深入探索教学增效的策略。逐步建立和完善减负增效的有效机制,推进教育内涵发展。二是确立正确目标。在落实文件过程中,学校树立正确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全面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学积极性,全面推进优质教学;尊重学生主体,调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学效能;三是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制定了《余娟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评制度》、《余娟实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余娟实验小学教科研奖励制度》等多项制度。并充分发挥这些制度的激励性、规范性、约束性,是广大教师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四是明确工作要求。根据文件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提出明确要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反思、科研活动也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出台了相应的检查与考核措措施。

三、立足实际,狠抓内涵,精心打造品牌校园

学校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始终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工作是一所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一所学校不断提升自身内涵的巨大源泉;是一所学校不断扩大影响、提高品位的中流砥柱。提高教师自身内涵,是提高科研水平的基础。一是创设科研氛围。余娟实验小学 不仅以“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立校”为目标,而且鼓励教师人人参加课题研究。同时引导教师把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学校还为广大教师订阅了多种教育教学报刊,进一步丰富教学的课余生活,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二是提升师德修养。 明确要求提升教师素质 ,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根据要求,学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余娟实验小学第二届“我爱教师这一行”教师演讲比赛;余娟实验小学师德标兵评选;余娟实验小学“我骄傲,我是一名教师”教师征文比赛;余娟实验小“红烛杯”教师诗歌朗诵等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修养水平和素养内涵,增强了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工作意识,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深化课程改革。学校以“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为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和群体力量,积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根据教师任课情况,将所有教师分为17个备课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形成写研讨稿——讨论交流——定主备人——领定案稿——实施调整——教后札记的良性循环。同时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四是搭建活动平台。学校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举办青年教师风采展示说课比赛、教师集体备课交流会、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数学教师解题大赛、教学预案设计大赛、教师美文诵读大赛等,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校本培训效果,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四、深入落实,扎实推进,取得丰硕教学成果

文件出台后,本校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文件精神,深入细致加以贯彻落实,扎实、高效的加以推进。经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的过程中,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殷切关怀下余娟实验小学的校园管理和办学水平,特别是教学质量必将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篇5:质量部精品工作计划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用演讲的方式来学习精细化管理这门学问。说道精细化大家并不陌生,那么长话短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精心、精细、精品、精质量》

大家都知道精细化管理是管理学上的一个分支,那么什么是精细化管理呢?要弄清楚这个课题,首先要从他的背景开始说起。

早在19世纪80年代,25岁的泰勒在钢铁厂工作期间,通过对工人操作动作的研究和分析,消除不必要的动作,改正错误的动作,确定合理的操作方法,选定合适的工具等等,总结出来一套合理的操作方法来培训工人,是大多数人都能打到超过定额的工作任务。二十世纪初,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细化管理著作。二战后,企业规模开始扩大,生产级数日趋复杂,产品更新加快,生产协作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经营这的管理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于是,诸多理论被引入管理领域。这些理论和方法一决策过程为着眼点,特别注重系统结构与整体协调。后来,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精益生产思想对精细化的形成和发展又起到了推速作用,从而影响到了整个世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西,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精细化的时代已然到来。对于煤企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首先,先从字面上理解。“精”,是体现在质量上的,其中包括了生产、安全和服务,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细”,体现在细节上,包含所有岗位、职能和制度,以及每一项具体工作的环节落实。精细化管理是讲管理责任化、明确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定量化,定量化的事情信息化。也就是说,精细化管理本质上强调的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其次,回归到人文角度。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无处不在,然而想练好“内功”,就需要每一名四台员工把工作做精、做细。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培养员工有精益求精的意识,就是要打造精益求精的团队,就是要打到精益求精的生产工序和流程。精心,精细,才能出精品工程。

给大家举个例子,煮鸡蛋。鸡蛋不用说,谁都会煮,但是如何煮就是个问题了。咱们平时煮鸡蛋,一贯的做法,找锅,倒水,开火,放水和鸡蛋,煮十来分钟,拿出来放到冷水里凉一下。那么用精细化管理如何做呢?在日本,鸡蛋出售时都附一份说明书,上面写着煮鸡蛋的流程:

1、找一个长宽高各4厘米的容器,2、加水50毫升左右,3、1分钟水开,4、再过3分钟关火,5、利用余热煮3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不但生熟适度,并且能节约五分之四的谁和三分之二的热能。

前不久,在矿领导组织下,观摩了行政科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我想大家从中应该学到了很多,他们在高科长的带领下,以“激情不断,创意无限”的敬业精神,用“时时有新意,件件有惊喜”的精细管理,打造除了全矿员工一致认可的精细化管理品牌。从员工公寓房间内所有物品的摆放,到食堂厨具、食材等都固定位置和摆放规格标准,一个简单的拖布架解决了拖布晾晒不干发霉发臭的问题,几块废旧的瓦砾拼接成梅花状的花盆,这些事例完全体现了“精巧实用有功能”的精细化管理精髓。

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精细化管理不是一种过场,而是一种精益的工作流程,一种节能高效的工作方式。众所周知,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的工作就是将这种能源从无人知道的地下搬运到地上,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就要做到不浪费,不丢弃,我们的思想要紧紧团结在矿党委提出的“扛起一面旗帜、亮出一把尺子、促成一种管理生态”为目标,当好“大自然的搬运工”。

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的时代已然到来。在集团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今天,如果我们生产管理的每一步都做到精心,每一环节都达到精细,那么我们的员工就是精品,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会是精品工程。这也正如一位名人所说那样:什么不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最后我更想说的是,作为四台矿的一名员工,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推动精细化管理,让精细化管理给我们一个和谐的学习、工作和发展环境。我坚信有了和谐的土壤加上我们不懈的努力,一定能让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工程,四台矿的未来也必然会成为同煤集团的一颗闪耀新星。

篇6:抓精品课程建设 促教学质量提高

------------------

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郭广生

教育部即将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每个高等学校非常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水平的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课程。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通过机制创新激活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进行课程建设。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

课程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拥有一批学生欢迎的高水平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已成为学校建成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九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经历了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专业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等一系列从宏观、介观到微观的改革和发展历程,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进程,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又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其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人们普遍认为高等学校是否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反映学科前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主干课程,是衡量学校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我校历来非常重视课程建设工作,早在8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校级优秀课程建设工作,覆盖了17门类的校级重点课程,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优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优质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之后又进行了专业课群的建设,理顺了专业课群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课程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于1999年启动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申报立项的方式确定了确定物理化学等11门课程为首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校不但投入大量课程建设经费还制定了相关政策与机制吸引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潜心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同时组织专家围绕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制定了科学的、系统的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精品课程

建设已初见成效。通过课程自评、学校展评、师生测评、专家评估等方式决定物理化学等7门课程为首批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无论是在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体规划、措施,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承担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方面,还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它们正在为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而奋发努力。学校始终重视课程建设的方针体现了很好的延续性,其建设成果为今天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奠定了牢固基础,使我校的课程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十多年的课程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始终贯穿于我校的整个办学宗旨中。

二、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源精品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流

从早期的优秀课程建设,到系列课群建设再到精品课程建设,乃至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是一项长期的奋斗任务,是创建一流大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基于这些考虑,学校提出了在“十五”期间重点建设100门课程,使之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其建设目标是课程体系要反映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反映学科前沿成果并不断更新,特色鲜明、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立体化先进教材,形成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保障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基本条件。为此学校继续投入100万元用于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以推进我校本科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初步建成具有研究型大学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的前提下,重点加强课程内涵的建设和授课方式的改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的导向重在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体现教学理念的变化;同时带动一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1、建设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双高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

着力加强课程建设反映了我校办学思想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本科教育教学始终是学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是决定一所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又是师资、生源和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本科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任务之一。

由于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分明,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在课程建设中取得突出成果的课程,学校给予重大奖励;评定职称时,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可在全校公开招聘。这些措施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越来越扎实。青年教师的授课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授课教师梯队。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评估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课程负责人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和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学校通过设立教学重点岗等措施吸引高水平的教授(包括长江学者)来参加本科教学及其改革,收到良好的效果。

2、建设一批精品教材是课程建设一项重要内容

持续、深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带动了我校的教材建设,推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首批精品课程建设基本完成了建设目标,建设成果引起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其显著成果是形成了一系列的精品教材。我校的教材建设以立项为手段,主抓重点教材的建设,出版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的高水平教材,使教材建设上了一个新水平。

三、持续深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课程建设与改革首先体现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其次教学内容必须反映学科前沿成果并不断更新,经过的多年的实践最终能形成一套有完整的、体现自身学术思想、风格、水平的教材,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要求有辅助的建设条件,即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和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基本条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涉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决定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而在一定的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思想。

1、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深入促进了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极大地带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成果。在四年一次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与其它院校合作),国家级二等奖2项。市级教学成果14项。我校学生在连续几年获得“数学建模”佳绩的基础上,2002年再创辉煌,获国家级一等奖3个,国家级二等奖1个,北京市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在全国参赛的4448个队中,名列第一,捧得首届“高教社”杯。另外在电子

设计、物理、数学、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竞赛活动中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2、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深入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在学校启动的新世纪第一批以课程建设为主体的教改工程中,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3.2%;其中教授占教授总数的78.2%,副教授占副教授总数的94.5%。承担了国家级教改项目13项,省、市级教改项目10项,校级教改立项120项。他们从课程建设、专业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3、持续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教材和CAI课件

积极开展校级优秀教材编写与评选活动,两年来共出版新教材40余部,其中国家级面向21世纪教材10部;申请到北京市精品教材8部,国家“十五”规划教材6部;我校《高分子物理》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同时,积极组织开发和评选优秀CAI课件活动,开发出大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版了若干特色明显的高水平教学软件。

4、有效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使教学管理机制更趋于科学规范

为了加强和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出台了《课堂教学质量认定实施细则》及《免检教师制度》。同时对实践教学和毕业环节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稳步推进教学质量。

5、有效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我校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估中,除了强调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规划、措施,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承担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教材的编写和优秀教材的选用等因素外,特别突出了教学效果,这是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将一贯坚持的教

学质量认定结果作为主要观测点。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在开展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深受学生的欢迎。

篇7:质量部精品工作计划

——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我是***,很荣幸与各位交流关于质量的看法,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深化对质量的认识。

**车间上半年在全员的努力下,解决了一系列质量顽疾,其中以***和**最为棘手。近两年因**问题造成恶劣影响,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项攻关小组,誓要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不知道在哪形成的,我们就把***拆开验证;***有风险,我们就***;***不行,我们就换***;没法看见***效果,我们就用***。最终,****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等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源于对质量的敬畏之心,也体现了质量意识有所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差距,居安思危,警惕奥凯事件就在身边。要把这份忧患意识连同责任和使命放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和每一个产品中,浇灌出工匠精神,打造出精品。

做质量合格的产品是***公司持之以恒的立场。作为一线生产人员,要有主人翁意识,合规生产,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责,不能麻痹大意、心存侥幸。不然就会让整个工艺流程造成大面积质量滑坡!因此要用心、用脑、用行动做好每一份产品。在日本昭和的员工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怀有强烈的荣辱感,如果生产出不合格品,会觉得是一种耻辱,辜负了企业对他的信任。所以他们在产前认真做好每一项产前点检确认,生产过程中严格的按照工艺管控,生产之后主动对生产参数进行总结。重要的是,出现质量问题后不等、不靠、不隐瞒,积极地从生产角度先分析问题的原因,再配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分析。我想这也是我们客观存在的差距,如果我们的质量意识达到这样的提升,那么我们***公司的质量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对我而言,我的角色是车间工艺质量措施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监督者。作为制定者,就是要通过跟踪生产,固化能够切实指导生产的工艺标准。以制造精品为结果导向,细化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从管结果转变到管过程,形成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时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技能等级水平和质量意识。作为监督者,就是要捍卫工艺纪律的严肃性,保证生产符合技术协议要求。在质量管控工作中勇于追责,敢于考核,因为严是爱、松是害。对违规行为放任不管、视而不见,那就是渎职,就是对个人、企业、甚至社会的不负责。

***人深知:保质量就是保发展,保质量就是保饭碗。所以***车间会一直秉承着“感动客户、精品制造”的品质管理方针。以品质会议为平台推进质量管理改善,强化已发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和实施的PCDA循环;持续开展质量隐患排查活动,建立班组自主4M管理体系,强化3H品管理,增强现场人员“现场力”培养。努力提高**产品制造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构建“合理姿态”的制造体系。让我们携手: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产品以客户要求为底线,使****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

篇8:强化质量意识筑造精品工程

本工程坐落于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内, 工程为建筑面积为51904m2, 建筑物长139.20m, 总宽度114.70m, 高53.40m, 地下一层, 地上12层, 局部13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项目经理苗起瑞, 曾多次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 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并多次被评为“天津市优秀项目经理”。本工程被评为金牌“海河杯”, 凝聚着苗起瑞和他带领的项目的辛劳和心血。

工期紧质量要求更紧

这个工程于2006年10月29日开工, 由于急需投入使用, 建设单位要求2007年12月底竣工。一个50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项目, 一般工期在两年以上, 而这个项目要求的工期只有14个月。其他的不用说, 如何保证按期完工、及时投入使用就是一个难题, 在保证工期的情况下追求卓越、干出精品更是难上加难。

作为多年的老牌施工企业, 天津二建一向秉承的质量方针是创建优质工程、赢得业主满意。苗起瑞项目部充分发挥技术精、管理严、善打硬仗的优势, 依靠企业优秀的管理人员, 向着质量目标发起了进攻。

首先是计划好工期。项目人员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和现代化科技手段, 利用电脑软件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做出进度计划网络图。合理安排好流水段的施工, 仅仅咬住关键工序不放松, 非关键工序紧密配合, 确保工期目标的实施。除了工程整体进度计划, 苗起瑞还要求项目人员将工期计划精确到月、周、日, 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在保证工期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用苗起瑞的话说, 就是工期紧质量要求要更紧, 过程控制不是一句空话, 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 一招一式都不能含糊。地下室的防水卷材, 项目人员趴在地上一片一片的检查;地下室浇筑基础混凝土, 项目人员全体上阵, 盯着振捣棒一下一下的振捣;每一层的柱子, 都用经纬仪一根一根地校正;大梁、楼板和墙体的钢筋一根一根地检查, 确保正确无误;模板的牢固性和和混凝土构建的截面尺寸逐一地检查, 关键部位反复地进行受力计算和验算。保证一次成优, 不返工。

就是凭着这样的严格要求和项目员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在施工完成后, 经过监督单位多方面的考察, 经过建筑业协会多方面仪器测评, 阶段施工中就获得了主体工程的“海河杯”。

在装修过程中, 苗起瑞坚持每项作业必须方案在先, 样板引路。大到外檐干挂石材墙面、室内墙面、地面、吊顶, 小到每一个窗台、每一片踢脚、每一个门过口、每一个变形缝的做法, 都要有详细的实施方案。而且要做到统一做法、统一工具、统一施工人员。在施工时, 先做样板, 经过甲方、监理和项目部确认后再大面积展开施工。样板质量要高于合格的要求, 达不到样板要求的, 要坚决返工, 毫不留情。

先进工艺确保质量成优

在工程的施工中, 苗起瑞特别重视施工工艺的先进性, 只有采用先进工艺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达到质量和技术目标。在施工中采用了填充墙过渡缝专利技术、复合防水技术、门窗后塞口施工技术、混凝土界面剂技术、墙体超薄抹灰技术、快拆支撑体系技术、干粉脱模剂工艺、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混凝土楼面施工一次抹光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等十余项新技术。

由于本工程是超长工程, 施工图纸设计了后浇带, 这样一来就使工程无法整体浇筑, 不能保证按期完工。在这种情况下, 公司和项目部员工积极研究对策, 并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 决定采用加强膨胀带混凝土代替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工艺在实施过程中, 项目人员对每道工序都做了细化, 确定了浇筑路线, 提前预制钢筋支架, 封双层钢板网, 将加强膨胀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隔开, 以防止混凝土跑漏, 达到了混凝土无缝施工, 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也保证了楼板混凝土的质量。

篇9:质量第一 多出精品

[关键词] 刘杲 图书质量观 质量第一 精品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1-0012-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publishing practices, the author studied the book quality conception of Liu Gao, and probed on how to ensure and improve book quality from four aspects.

[Key words] Liu Gao Conception of book quality Quality first Excellent books

刘杲同志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出版界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之一,是我的师长。我们看到他从新闻出版署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不仅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为出版业建言献策,推进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而且在担任中国编辑学会首任会长的15年里,高度重视编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编辑学会设立研究课题,组织专题研讨。有关图书质量问题一直是研究讨论的重要主题。1998年7月15日他在中国编辑学会第4届年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编辑工作的最高追求是出版传世之作”,“要提高图书质量,多出精品”。 2005年8月,针对某些出版单位在出版改革中,见利忘义或重利轻义,不顾图书质量的现象,他在中国编辑学会第10届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出版改革莫忘图书质量第一》的文章,在出版界有重要影响,我也获益匪浅。在出版改革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重新学习这些讲话和刘杲同志的《在全国总编辑研讨会上的讲话》(1991年1月26日)、《我对提高图书质量的看法》(1994年2月18日)、《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建立、发展和主要经验》(1996年4月12日)、《关于制定出版业“十一五”规划的思考》(2006年3月14日)等文章中有关图书质量问题的论述,联系出版编辑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事。

1 多出书的好与不好

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品种数一直在增长,2010年已达22 万余种。在其他相关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数量的增长,往往带来质量的下滑,这不能不让人们担心,有的甚至否定出版业的成就。刘杲同志对出书品种数量的高速增长现象的看法是“又好又不好”。“出版繁荣要依靠相当的数量。图书品种增长的结果,读者选择余地比过去大为扩展。由于种数多,基数大,即使从严选择,百里挑一,好书也还是颇为可观的。这是好的一面”[1]。的确,除了这些,我们也理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发展,经济增长,文化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版物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图书品种的适度增长也就很正常,是好事。“说不好,是因为这些书质量参差不齐,在出了许多好书的同时,也出了不少平庸的书、质量低下的书以至坏书”,“这是不好的一面”[2]。

我体会刘杲同志的这些看法是实事求是的,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赞成。我国出版业要做强、做大,大靠规模,强在质量,缺一不可。多出书要着眼于出好书,不出坏书。在此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分析、解决图书质量下滑的问题,也较易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2 文化为目的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刘杲同志多次谈到,出版工作“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出版的根本要求是什么?是文化建设。一个时代,一个地区,出版能够载入史册的贡献是什么?是文化建设”。“文化是出版的魂,是出版的命”[3]。图书出版以文化为目的,就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保证以文化为目的的基础是优秀的图书质量。如果不能保证图书质量,那么,文化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无从谈起。优质高效,先有优质,后有高效,优质是前提。只有优秀的图书质量才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事实上,不肯定和坚持文化是目的,只讲两个效益的结合,往往导致只要经济,不要文化,社会效益第一原则也就成了一句空话[4]。

这些年出版改革,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一方面成绩显著;另一方面也使得利益驱动的力量空前强大。实践中,过分强调数量、规模和经济效益,质量第一的要求实际上被忽略的现象很普遍。“广种薄收”,“萝卜快了不洗泥”成为一些出版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捷径。这是图书质量大面积滑坡的基本原因。在《关于制定出版业“十一五”规划的思考》中,刘杲同志批评“人人都追求数量,销售额越大越好,利润额越大越好。甚至于以为追求数量可以不顾质量”的现象。他指出质量低下的后果不仅是质量问题,也是数量问题;不仅是文化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刘杲同志让我们看一组统计数字:新闻出版总署做了“2005年全国少年儿童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公布了86种不合格少儿图书的名单。此次检查共抽查了30个省市区和中央部委的185家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少儿图书721册,合格的图书有635册,总体合格率为88.1%。这就是说,质量不合格的占11.9%,超过一成。同属2004年,全国少年儿童图书出版发行,与上年相比,种数增长5.28%,总印数下降9.57%,总印张下降3.95%,总定价下降2.45%;销售册数下降46.57%,销售金额下降29.47% 。2004年少年儿童图书质量不合格的占11.9%,同时销售册数和销售金额分别下降46.57%和29.47%[5]。这些数字充分说明质量和销售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质量和销售量双双下滑的事实,值得高度重视。当年参加检查图书质量的专家们认为,“一些少儿图书出现粗制滥造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单纯追求出版利润、盲目加大编辑人员的工作量”。这些数字还告诉我们,出版改革,出版单位转制,使得利益驱动的力量相当强大,追求做多、做大的欲望空前强烈。在缺乏优质出版资源的情况下,做大途径只能是扩大品种、发展规模。数量要求被高度强调,质量要求却很少强调,两者明显失衡。这种出版指导思想上的偏离,导致粗制滥造现象相当严重,这是图书质量大面积滑坡的基本原因。

在深化出版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出版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出版生产力,同时不断提高图书质量。质量和数量的关系,质量必须位居第一。质量优秀,数量增长带来的是正面效应。质量低劣,数量增长带来的是负面效应。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质量,所以必须优先重视质量,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3 提高图书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是编辑工作到位

刘杲同志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我们更要认识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来自优秀的图书质量,出版改革要推动图书质量上升和遏制图书质量下滑。认识提高图书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是编辑工作到位,包括编辑选择和编辑加工的到位。在对编辑、总编辑的考核中,特别在对社长的考核中,都必须强调提高图书质量的要求,从而建立提高图书质量的长效机制。现在比较普遍存在重经济、轻文化,重策划、轻加工,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据统计,2004年与2000年比较,一方面,图书种数从14万种增至20万种;另一方面,零售总额从376亿元降至364亿元[6]。这个强烈反差值得我们深思!

nlc202309011257

回想刘杲同志1996年在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主要经验和工作思路时,前三条就是: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是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出版工作的中心是多出好书;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体会,这三条若合成一句话,就是出版工作要为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多出好书,多出精品。这是我们出版工作者的基本共识,是我们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是我们在工作中始终要坚守的。要多出好书、多出精品,就要坚持图书质量第一。在出版工作的全过程、在出版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质量合格,并不断努力提高质量,争取达到优秀水平。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图书质量第一,就要像刘杲同志那样,真正认识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认识坚持图书质量第一,就是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第一,就是坚持图书出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认识坚持图书质量第一是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基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质量第一,这两句话可以说是密切相关的,近乎是同义语。一个是首位,一个是第一,社会效益、图书质量同是强调的重点,是我们要坚持和注重的。反之,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就是以牺牲图书质量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这是出版活动中的见利忘义,是我们要反对的。总之,靠提高图书质量赚钱,是生财有道。靠牺牲图书质量赚钱,是不义之财。因此,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关系,只能以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为基础,必须将编辑工作做到位。

要做到编辑工作到位,出版单位就要建立系统完整的图书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刘杲同志领导中国编辑学会时,十分重视编辑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规范的建设,把编写《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工作委托给湖北省编辑学会蔡学俭同志。这一规程的诞生对促进编辑工作的规范化、避免编辑工作的随意性、保证图书质量是一大贡献。该规程1998年2月经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发文,成为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规范。我1998年6月起担任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获得此规程时如获至宝,依据此规程和本社实际修订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和图书质量管理制度,坚持三审责任制和质量检查制度,保证了清华版图书质量的基本稳定并逐年有所提高。我们在制定出版社的发展目标时,首先考虑图书质量的发展目标,在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的基础上,谋改革,促发展。我们强调所有有关编辑工作、出版流程的改革措施都要符合质量第一的要求,都要有利于实现质量第一的目标。当时清华版图书、特别是计算机类图书在读者中的口碑较好,这要归功于我们尊重编辑出版规律,坚持图书质量第一。

当然,图书质量的提高是没有上限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图书承载文明进步,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永远没有止境。编辑出版工作者以出版精品佳作造福人类为荣,以出版传世珍宝光耀千秋而乐。这是图书出版的崇高理想,也是出版改革的最终追求。刘杲同志提醒我们,在实现这些追求的目标当中,编辑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决定意义。2003年初,我负责中国编辑学会科技编辑专业委员会(筹)的工作,组织委员会的同志们编写一本供作者、编辑使用的实用性手册,我向刘杲会长作了汇报,并请他为手册写序言。刘杲同志很支持我们的这项工作并写了序。他在序中写道:“为什么强调编辑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主要有两条理由。一是准确,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有利于作品内容的准确表达,提高作品的科学水平。二是交流,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有利于作品采用公认的共同语言,以便进行广泛的传播和交流。”“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说到底,反映编辑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客观规律是不能违背的。”[7]违背了编辑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出版物就不可能有好的质量。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强精品力作的生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提出要大力推动内容创新,重点抓好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重点学术期刊等精品工程,组织出版更多具有时代精神与特点的精品力作,推出更多代表中华民族永久记忆乃至世界永久记忆的各类出版物,创造出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要求出版单位不断提升新闻出版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这些工作任务的落实,无一不靠编辑责任制度的贯彻实施,无一不靠编辑专业功能的充分发挥。刘杲同志还强调不仅要有管理生产的制度,还要有管理分配的制度,包括改革工资、福利和奖励制度。分配制度的倾向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人们看你是以质量论高低,还是以赚钱论高低。由于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有什么样的政策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你奖励质量第一,人们就会精益求精。你奖励赚钱第一,人们就会唯利是图。因果关系清楚,没有多大奥秘。所以,出版改革的制度创新,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刘杲同志在工作中也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模范。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编辑学会承担了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的编写和考试试题的命题工作。他和邵益文、巢峰、蔡学俭等老同志亲自参加审稿、审题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带出了一批承担考试工作任务的骨干。考试工作至今已历10年,没有出过什么失误,受到了主管部门的表扬。这与刘杲同志和桂晓风同志两任会长的领导和模范作用是分不开的。

4 坚持图书质量第一的关键在领导

从前面所述可以看出,坚持图书质量第一的关键在于领导。只有出版企业的领导,特别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真正认识到: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不仅是文化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企业靠不断提高图书质量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领导要带领全体员工高度重视出版品牌的建设,认识出版品牌的生命就在于保持图书的优秀质量。刘杲同志提醒出版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出版社社长是出版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当然是图书质量的第一责任者。这项制度对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至关重要。提高出版企业的竞争能力涉及很多方面,比如,优化结构,树立品牌,降低价格,扩大销售,宣传推广,优良服务,等等。其中首要的举足轻重的是图书质量。图书质量是核心。图书质量优秀,其他方方面面的文章可以做得有声有色。图书质量低劣,其他方方面面的文章再使劲也做不好。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基本规律。一个出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首先要大力抓好图书质量。紧紧依靠提高图书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这是市场经营的阳关大道。刘杲同志批评有的媒体宣传肯定某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后,有位编辑积极性高涨一年出了60多种书。严肃指出“这不是公开鼓励粗制滥造吗?大力提高图书质量的要求应当贯穿改革和发展的始终”。刘杲同志希望“经过出版改革做到:牢固树立图书质量第一的意识;建立健全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的长效机制;图书总体质量明显地逐步上升;陆续出版一批堪称时代标志的优秀图书;质量平庸的和质量低劣的图书明显地逐步减少。如果实现了这些希望,那肯定是出版改革的成功。如果还没有实现这些希望,那就仍需继续努力。如果一个出版社转制改企的结果是图书质量严重下滑,甚至跌破图书质量的底线,那只能说明这个出版社的改革还不行”[8]。我想这也是每一个编辑,每一个出版工作者的希望。

注 释

[1][2]刘杲.刘杲出版论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127

[3][4]刘杲.经营文化的人[M]//俞晓群.人书情未了.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5][6]刘杲.关于制定出版业“十一五”规划的思考[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3810001000264.html

[7]刘杲.作者编辑实用手册·序[M]蔡鸿程.作者编辑实用手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刘杲.出版改革莫忘质量第一[J].中国编辑,2005(6)

(收稿日期:2011-11-28)

上一篇:电子商务学术论文心得下一篇:好家风好家训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