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个人实训总结

2024-05-21

人力资源个人实训总结(共8篇)

篇1:人力资源个人实训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个人总结

为期一周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专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在我们积极、忙碌的一周的实训状态下结束了。在这一周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不光是忙碌,更多的是收获。这次主要是实验,主要是让我们自己亲自去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来得出我们对实验的认知和感悟。

本次心理仪器测试共有七个,下面一一介绍:

一、错觉试验仪

实验步骤:

1、仪器有三种不同箭羽线夹角的线段,试验时选择中间一种做实验,其余的两种用挡板挡住。

2、仪器直立于桌面,我位于一米远处,平视仪器的测试面。主试移动仪器上方的拨杆,让我感觉到中间箭羽线左右两端的线段长度相等为止。可以验证箭头线与箭尾线的长度错觉现象,并读出错觉量值。

3、记录下自己的错觉量值。

实验结果:5mm

二、注意力分配试验仪

在一分钟内同时按下听到的低、中、高音与另一边所亮的灯,看自己在一分钟内同时按压正确与错误的次数。

实验结果:正确59次,错误10次。

三、空间位置顺序试验仪

在整个过程中辨别仪器所亮的灯的先后位置,首先要记忆灯亮的先后位置,再按照那个顺寻按一遍,正确则继续,错误则停止。

实验结果:4分钟

四、时间知觉测试仪

每次测试我们是进行的5次,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就进行测试。在开始后会先听到一段声音,这时就要求被试在心里数节拍,等声音停后,被试根据之前数的节拍来按键,确定声音的长短,然后看两次声音的相差秒数,这样共计5次。

实验结果:0.59,—0.16,1.20,0.14,0.32

五、瞬间记忆试验仪

被试在2秒钟内瞬间记忆的强弱。共有5次,每次有3组数据,要在两秒钟内记住3组数据,然后在每次结束后根据所要求填写的进行数据的填写,这样反复5次。

实验结果:10.00

六、注意力集中试验仪

在给定的时间内用铁棍放在仪器上面,保证铁棍在一起上的白色部位,看其在上面的时间与失败次数。

实验结果:成功时间,20.14;失败次数,103

七、深度知觉仪

被试坐在一定的位置使用手中的遥控器将一根铁棍前后移动,使其与仪器内的三根铁棍分3次对齐,然后测试其相差距离。

实验结果:0.5mm,3mm,1.0mm

以上就是本次心理仪器测试的所有过程与结果。在这次实验中,我让自己从最直接的判断来完成这些实验,以来检测出最真实的状态和水平,在这些测试中

不仅了解了自己的客观事实,也体会了很多乐趣!

篇2:人力资源个人实训总结

实 验 报 告

实训主题: 人力资源软件模拟 学生姓名: 黄同川 学 号: 7040212048 专业班级: 工商管理122班 实训地点: 实验楼109

实验时间: 201

5年6月22日-6月27日

一、实训目的

1、通过对人力资源用人之道软件的模拟应用,构建公司,模拟对公司的人员招聘与运用操作来深入加强对已有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的了解并学习巩固自身薄弱的人力资源相关的知识。

2、通过在实验室运用用人之道软件来模拟实践公司的运行,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实践能力,提高素养,加强未来就业实践的基础。

3、通过对人力资源模拟运用,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沟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对人力资源用人之道软件的运用,总结实验经验,概括实验成果,分析实验当中能够的不足,整理模拟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提高自身的模拟研究水平。

二、实训内容

用人之道软件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四大职能,即规划、获取与配置、员工发展和员工保障与维护,设计和组织案例,提供了共19个模拟实验供我们练习,分别是:编写招聘广告、找出招聘广告中的问题、选择招聘渠道、简历筛选、人才测评、面试、背景调查、人事资料管理、新员工报到、离职访谈、办理离职手续、绩效管理、人事考核、绩效访谈、社会福利保障、员工的薪资、培训、设计考核指标、人力资源供给计划,在实验里,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让我们有机会实际演练了分析、决策、操作的全过程,帮助我们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实际运作,极大地发挥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模拟实践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

在这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模拟的课程中,让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模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这个实践课程,让我有了实践的机会,把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这使我认识到我们所学知识的浅薄,真可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要在日后的日子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更要在实践中学习,改进。

通过这次的学习实践,我对绩效管理的印象较为深刻,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做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按管理主题来划分,绩效管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激励型绩效管理,侧重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较适用于成长期的企业;另一类是管控型绩效管理,侧重于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比较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考核方式,其核心都应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而不应在指标的得分上斤斤计较。

其中,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员工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我们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内部条件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改变内部条件的制约;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是主观因素。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首先组织的绩效目标是由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和组织目标决定的,绩效目标要体现公司发展战略导向,组织结构和管理控制是部门绩效管理的基础,岗位工作分析是个人绩效管理的基础;其次,绩效考核结果在人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绩效考核缺乏公平公正性,上述各个环节工作都会受到影响,而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将对上述各个环节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绩效管理和招聘选拔工作也有密切联系,个人的能力、水平和素质对绩效管理影响很大,人员招聘选拔要根据岗位对任职者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进行;通过薪酬激励激发组织和个人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培训开发提高组织和个人的技能水平能带来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组织和个人绩效水平,将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和价值创造,因此,衡量和提高组织、部门以及员工个人的绩效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而构建和完善绩效管理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这个课程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个实践课程对于我们日后真正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实训心得

通过本次试训,我身为我们小组的一员,参与了人力资源的方案的讨论以及对电脑进行操作。我们小组全身心的投入到公司的运营中,就像真实的经营招聘一样。积极的讨论,以团队的力量来解决各种问题的出现,同时加深了我们队对人力资源相关的了解以及实际的操作性的了解!增加了以前对这方面知识的空白,收获非常的大,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工作、创业都有极大的帮助!希望我们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运用到这些知识。人力资源用人之道软件模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明白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篇3:人力资源个人实训总结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技能。学生仅仅通过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 要想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HRM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很困难的。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 企业需要的是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又具备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只有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 平衡发展, 才能培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兼备的、适合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该专业发展中十分紧迫的课题, 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发展现状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 从2009年底开始至今已经相继开设了三门实训课程, 分别是:招聘与录用模拟演练、薪酬管理方案设计、绩效考核方案设计。涉及的学生至今已有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经过几年的实施, 仍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之中。

1、实训教学的实施形式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主要采用是“项目模块化教学方式”, 即:内容模块化、形式项目化。首先由教师把教学内容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 选择若干个教学模块形成实训的内容, 并通过案例使各个模块组合成一个整体、一个项目。让学生浸入在“案例的情景环境”中, 通过参加项目讨论、方案设计、实施和管理, 来完成整个项目, 以达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模块化项目实训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 将一门或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 并指导学生以完成项目。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过程中, 为了提高实训效果, 我们还设计了角色模拟, 如:招聘与录用模拟演练中设计了招聘现场的角色模拟;绩效考核方案设计中设计了绩效反馈面谈的角色模拟, 力求使学生通过这种模拟的情景环境来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2、实训教学的内容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实际操作程序的掌握, 以及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 学生在实训课的过程中, 无论在分析案例、决策确定、还是方案设计, 都需要建立在对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其次, 实训课的内容主要就是要对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程序进行提前认知和学习。在模块选择上也是按照实际工作中展开的形式和过程来选择, 如:薪酬管理方案设计的实训教学中, 就选择了方案背景分析、薪酬策略确定、职位评价、薪酬结构设计、薪酬方案确定几块内容。再者, 实训教学的展开, 还要对学生将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需的能力进行培养, 为此, 我校人力的实训教学的内容形式多样, 如: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实训课中, 除了要不熟学生要求学生分析安全的基础上完成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外, 还设计了方案思路陈述、绩效制度撰写、绩效面谈角色模拟;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该实训课。这样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除了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还对人际沟通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等都进行了培养和提高。

3、实训教学的教材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 都是由本专业的教师自编。自编教材的原因一是由“项目模块化”实训教学方式所决定, 这种方式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 选择实训的模块内容。因而选用的教材应和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状况相吻合, 内容选择过难可能造成学生无法完成任务, 选择内容过易可能达不到实训的目的。二是目前还没有相对比较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课专门出版的教材。

4、实训教学的效果

项目模块化实训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同时既满足了要求学生必需掌握的操作内容、要点, 又是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选择实训的模块内容。其目的是使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研讨、组织、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基本能力;又使学生对专业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得到掌握和锻炼。项目模块教学法, 能凸显技能培养目标,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是将理论与实践整合为一、多渠道为学生开辟专业学习的新模式。但在此过程中, 对于指导教师则需要具有有指导项目完成的专业综合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 才能使实训课达到预期的目的。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开展项目模块实训课以来, 每一届都进行了学生满意度调查, 用以了解实训教学的实施效果。从几届的调查问卷分析来看, 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如:在模块内容的选择上, 学生选择满意及很满意的达到了94%;在“实训课提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上, 学生选择满意及很满意的达到了95%;在“通过实训课加深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 学生选择满意及很满意的达到了95%以上;在“实训课对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上, 学生的选择依次是:团队协作、协调沟通、表达、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

二、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整个实训教学体系中,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无论在理论探讨方而, 还是实践应用方而, 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校内外实训基地匮乏

首先, 校内的实验室资源不足。我校的实验室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经常是不同的专业学生为了实训课、实验课而争夺实验室。实验室内的设备陈旧也是需要改进的。其次, 校处实训基地企业欠缺, 作为实训项目的载体, 实训企业的寻找甚为关键。在校学生由于与企业联系相对较少, 这限制了学生寻找实训企业的机会, 学生难以寻找管理实践的前沿与热点问, 并顺利完成实训项目。

2、实训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首先我校的人力专业实训教学项目, 目前只开设了三门,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说还很不够。至少还需要开设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关系管理、职业发展规划等几门。同时实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如何才能适合三本院校的学生还有待探讨。其次实训教学的教材、实施方式方法有待完善。

3、实训的师资欠缺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师资的欠缺包括质和量的匮乏。一方面, 面对逐年增加的学生, 指导教师队伍人员的欠缺越来越明显, 学生多教师少, 在实训中对学生的指导难免不足。另一方面, 实训指导教师质的欠缺。一名合格的实训教师, 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 应该是能把讲授、示范、训练能同步进行的“双师型”教师。这就对我校在实训教师的培养上提出了要求, 要注重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给予教师机会到企业实地学习和锻炼。也可以通过聘请企业的经理人到学校从事实训的指导, 或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实训课展开。

4、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导向

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 导致学生重视知识结果而不重视探索过程、重视考试分数而忽视思维训练、重识知识记忆而忽视能力训练, 这种学习导向与项目实训教学重视过程的学习导向相违背, 严重影响实训模式的效果。由传统的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的学习。

三、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思路

面对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状况、市场及企业的需求, 实训教学目前正在不断的探索以求改革, 主要的改革方向有:

1、构建基于就业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劳工组织 (ILO, 2000) 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劳动者获得和保持职业机会, 并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提升以及应对职业变化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毕业生能够获得就业机会以及在工作岗位取得成功的一系列能力的集合。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可以达到改善就业质量,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潜在问题。

目前企事业需要的是高层次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更要具备较强的素质能力及健全的人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作为三本院校,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 紧密结合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根据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 在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基础上, 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2、构建“以专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突出职业性、可测性和应用性”的实训项目模块内容

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 提高企业对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认可度, 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应关注企业的需求, 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 制定科学的实训内容, 提升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际操作技能。通过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招聘广告、雇主调查等各种途径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 并且将这种需要传递给学生。表1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组成, 在实训教学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如:在实训教学小组活动中, 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小组活动对提高他们人际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作用, 利用各种机会, 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内容模块的选择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实践。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在理论课程学习完成后, 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利用3~5周时间寻找企业实战, 设计完成某一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常态化的知识加能力”的多种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1) 实训教学的考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我校人力专业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价, 考评主体由人力专业的教师组成, 对学生完成的设计方案给予评价。由于教师对学生很了解, 这种方式利于评价出学生真实的状况。但是与企业实践有一定差距。为了解、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考评主体除了教师外, 还可以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高层实践人士组成答辩成员, 对实训小组所设计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行评审。

(2) 构建毕业生持续追踪的评价体系。实训教学的效果通过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表现状况可直观表现出来。通过对毕业生持续追踪来改善实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毕业生实训教学效果调查, 调查内容项目可涉及专业知识的完整性、能力的适应性、职业生涯发展等评价活动以企事业评价为主, 可淡化教育部门的行政评价。最重要的是, 可以将评价数据库的统计分析结果应用于实训教学的修订调整工作中, 体现反馈对计划的作用。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教学是我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在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企业认可度, 实训教学仍在不断探索新的变革模式, 本文提出“基于就业能力的实训教学体系”, 探究如何在我校人力资源管理类实训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琰邹兴邦.天河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探析[J].高校管理.

[2]魏耀武.就业能力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 (CCE2012) , 2012, 5.

[3]明建权.增强实训效果提高技能水平[J].西北职教, 2009, (06) .

[4]王爱武.项目教学法在物流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2) .

[5]彭飞龙.关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农业职业教育, 2002, (10) .

[6]蒋建武刘军.基于问题导向的项目实训教学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类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管理, 2012, (19) .

[7]张旭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2.

篇4:人力资源个人实训总结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88-03

我国是人口大国,如何将众多人口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是各级政府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高职教育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在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职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因此,探索高职实训基地开发人力资源模式,大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试以自治区级示范实训基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为例,分析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并提出校企联动模式、工学一体模式、学研互动模式、技能竞赛模式和社会服务模式等五种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对利用高校实训基地开展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指导思想

高职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承担着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社会服务等四项任务。因此,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指导思想可概括以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为基础,以职业技能训练、科技开发和新技术应用推广能力开发为重点,为以提高受训者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二、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原则

为了形象直观地描绘制订的原则,作出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原则模式图。如图1所示。

三、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一)校企联动模式。紧紧围绕行业发展需求,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为切入点,以订单式培养为载体,积极探索与实践基于校企联动过程中的人才共育新模式的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主要做法有:

1.构建“两平台、三环节、四合一”人力资源开发实训模式。围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紧密校企合作的“两平台、三环节、四合一”人力资源开发实训模式,即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采取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的人才培养方式,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基本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实训环节中去。学校先后与桂林、深圳等地的企业签订了实训基地共建协议书或校企合作协议书,基于企业和校园内的实训基地联合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共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2.构建“双师素质型”结构的师资队伍。一是通过“校企互聘”,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担任专业课兼职教师,2013年以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太阳能光电子技术方向)已聘请桂林吉阳光伏应用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的4名企业工程师为学校专业课兼职教师,他们每年根据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到校兼课和指导实验室建设及其实训基地建设。这两家企业则各聘请学校2名专业课教师担任企业的兼职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企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还参与企业项目开发。二是通过“校企互培”,学校为桂林市3家大型企业27名技术骨干进行了技术培训,并为企业237名职工进行了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为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相关企业的好评。企业则为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指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指导。三是校企共同打造“双师素质型”教学团队,目前实训基地团队有20名成员,团队中正高职称有3人、副高有10人,他们中既有教师也有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培育人才,联动人力资源开发之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各个过程。

(二)工学一体模式。多年来,学校物理与工程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及其方向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以能力为本位”,始终注重在高职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围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线,并把实训基地打造成“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课堂,积累了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之“工学一体开发模式”。

所谓“工学一体”课堂,就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将企业要完成的生产“项目”作为实验和实训的项目,即把实验和实训课堂营造成企业 “车间”的氛围,把实验和实训的教学环境设计成如同到企业“车间”生产或作业环境,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教学设备如同企业生产设备,参加实验的学生如同企业的“职工”,教学的环境置身于职业的环境中,把工作和学习融成了一体。

自2010年来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太阳能光电子技术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等专业的实验、实训项目依托“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工学一体”课堂有序地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桂林长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吉阳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等七家企业和高校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基地共育人才。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已投入600多万元。传感器技术实验(实训)室、单片机EDA实验室、风光互补发电实训室、太阳能材料综合实训室、材料加工实验室和材料检测实验室等倾注了校企人员的心血,成为名副其实的“工学一体”课堂,也成为展示学校专业办学特色的窗口。陈列在“工学一体”课堂的仪器设备都是企业正在使用的,也是市场上最流行的。学生利用“工学一体”课堂并操作这些仪器设备进行学习和实训,企业的员工及社会人员也能来基地培训。实训基地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群体就有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等。同时学校还与企业紧密合作,在6个校外实训基地也开设了“工学一体”课堂,通过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能手作为专业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随着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之“工学一体”模式的推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工学一体”开发模式的改革带来了高就业率,2010年以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及方向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5%以上。

(三)学研互动模式。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之学研互动模式包括以教师为主体的的学研互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研互动。

1.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研互动模式有下列几种方式。一是教师为了提高学历实施的学研互动。有3名教师为了提高学历报考了硕士研究生,他们结合硕士研究的方向依托实训基地申报项目立项,在开展项目中一边学习、一边研究,既完成了研究生学习,也完成项目研究的任务。二是教师为晋升职称开展的学研互动。几年来,有2名教师结合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企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展教学专题和项目专题立项研究,并在项目的学习和研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总结和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和学术研究论文在有关杂志上发表。三是结合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开展学研互动。利用实训基地搭建的平台,在教学中教师们实施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中的项目中的学研互动、完成任务的学研互动、合作学习的学研互动。四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间的学研互动。共同讨论专业设置、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互相切磋、共育人才。五是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联合申报项目的学研互动。如以企业委托的技术攻关项目、新产品的开发,或教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或自拟研究的项目为载体,依托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的平台,结合教学过程、生产实际和科技发展开展项目的学研互动,研究成果回馈教学、生产实际和企业生产应用中,既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研互动模式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结合课程学习和实验实训开展学研互动。根据学习的课程和实验实训内容,利用实训基地搭建的平台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以项目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合作学习开展课程和实验实训中的项目学研互动、任务学研互动、合作学研互动。二是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教学中开展学研互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题目可由教师或者企业技术骨干拟题,也可由学生自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整理、论文开题、论文撰写和修改、论文陈述和答辩等,这些工作需要自我学习和实验,需要与同学探讨交流,需要向老师请教。三是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的学研互动。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毕业时拿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前必须参加考核前的培训和职业资格的模拟考核,培训和模拟考核的内容本身就是学习和实践,师生间探讨和同学间探讨本身就是学研互动的活动。四是开展技能竞赛的学研互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要求3人组成1队参赛,赛前训练和参加竞赛,就是队员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学研互动过程。五是学生参与教师立项项目。通过参与项目研究,学生在选题立项、方法设计、外业调查、内业资料整理、项目结题等方面得到了学习,也得到了锻炼,拓展了知识,培养了科研素质。

学研互动模式是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的具体表现,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协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技能竞赛模式。技能竞赛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方式。技能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2009年以来,依托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活动,取得好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一是成立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竞赛活动的指导工作,负责人由专业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由专业骨干教师和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二是制订竞赛活动计划。竞赛活动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在制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电子设计竞赛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和训练指导教师。竞赛工作小组与电子技术教研室教师一起讨论制定竞赛活动计划,以技能竞赛成绩作为课程学习成绩,构建并不断完善技能竞赛教学体系。三是合理安排竞赛活动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结合课程学习组织全体学生参与技能训练活动,通过技能竞赛完成课程学习。按照竞赛结果选拔和推荐参加校内、校外电子设计竞赛人选。四是校内竞赛活动采取以“自由探索、自主设计、自己动手”的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五是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从2009年以来依托实训基地每年暑期由竞赛工作小组组织“电子设计竞赛活动”,组织训练和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和竞赛采取以“合作探索、合并设计、合力动手”的形式,在训练和竞赛活动中拧成一股绳,调动集体力量积聚集体智慧。六是对每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成果进行宣传,展示竞赛成绩和作品,起到示范和辐射的作用。2009—2014年,共组织了19队(每队3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专科组比赛,共有5队获一等奖,12队获二等奖,2队获三等奖;有15人次学生获一等奖奖状,36人次学生获二等奖奖状,6人次学生获三等奖奖状;有38人次获指导教师奖。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教师、学生齐上阵,有利于增强学习气氛,促进良好的学风;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的热情和对创新的渴望,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相互学习、相得益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实训基地构建了技能竞赛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建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社会服务开发模式。社会服务是高校四大功能之一。近几年来,学校物理与工程技术系立足行业、地方特点,着眼社会需求,与政府、其他院校、行(企)业等积极互动,构建社会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形成了以材料物理研究所为龙头、基础工业材料制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的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之社会服务模式。几年来,依托“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与桂林市科技局、烟台南山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平果百合铝棒有限公司等政府、高校、研究所和企业8家单位共建“基础工业材料制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以研究产业或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为使命,主要采取高校教师与企业研究人员一道针对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共同确定研究的项目并联合申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合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方经济发展或企业转型升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与平果百合铝棒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获资助立项区级千亿元产业科技攻关项目1项,制备了一种基于6061-T6高约16%高强铝合金,经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行业实验室检测,抗拉强度达342Pa,比国际6061-T6高约16%,延伸率仍达13%,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2012年依托实训基地,与桂林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两家光伏企业联合申报并获资助立项的省级科技攻关项目1项;2013年联合进行横向攻关项目3项,在联合攻关中发明了两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材料,经多次实验证明,使用这种电子材料可使同等硅太阳能电池热稳定性更好密切电转换效率提高1.5%-2.0%。2010年至今,依托实训基地,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获授权4项,与企业签订了发明专利技术产业化1项,企业已利用该项专利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之社会服务模式在实践中效果明显,促进了科研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发挥了教师的科研与行(企)业和地方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作用,促进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使实训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基地。

高职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基地,也是高职宝贵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阵地。推进高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不仅是高职的重要职责,更是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所面临的新使命和新课题。高职院校作为社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需要有创新的意识、用创新的精神进行创新的探索,不断地创造新方法、开拓新模式、总结新经验。

【参考文献】

[1]温志强.21世纪教师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创新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5(10)

[2]程望斌,张国云,吴健辉.基于学科竞赛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2)

篇5:人力资源实训总结

为期一周的人力资源实训结束了,让我们对人力资源了解了更多。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形态之一,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人力资本、高成长性的特点,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性。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欧美国家已经迅速的发展,对本国的经济起到了极强的带动作用,对本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对欧美国家而言,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人力资源产业空间无限,我们人力资源管理产业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国家在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中,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支持有很多。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明确了优先扶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思路。

对于学校组织的这次实训,我觉得很有必要,这个不光是锻炼我们学习能力的平台,也是锻炼我们与别人相处的平台,更是为我们增长知识的平台。在这之前我都不知道什么叫人力资源管理,只是在电视上或者听别人说到过,总认为这个离我很远,或许我一辈子都接触不到这个。但是,通过这次实训让我知道了人力资源管理,也让我意识到这个离我并不遥远。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算是比较新兴额一个产业,但是在欧美国家早就出现了,让我意识到中国与别国的差距,而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正是加快中国经济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也为我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我同样也知道,人力资源管理其实是一个队各方面都很严格的一个产业。人力资源行业就业需求的人才

奥具有更加细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背景。

篇6:实训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

本次实训的指导老师是钟老师和魏老师。在实训拉开帷幕时,指导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一下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任务安排。实训开始后,我们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由大家自愿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大家的工作习惯和相互了解情况,同时我们几个一直是一个小组,所以我们的小组很快便诞生了。我是这个小组的组长我们团队共有8位成员组成(和我)。组成小组后,我们小组成员开始认真阅读实训指导书的内容。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踊跃,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最终形成了此次实训工作的我们小组内部的相关工作安排。为了便于开展实训工作,同时也能够使团队成员准确界定个人实训任务。使小组成员在每个阶段工作时都能够各司其职,才尽其用,为自己的工作任务负责。最后我们决定这次我们小组主要对实训指导书中八个案例中的案例6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在案例6中我们找到了许多有关经济学原理的知识。例如,供求弹性,限产,卡特尔模型,寡头垄断市场等。另外,我们也例举了我们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篇7:实训个人总结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实践课了,经过前两次的实训,一个多月的锻炼,我觉得的个人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还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协作能力等。所以在做最后一次小组作业时,觉得没有像以前那么困难了,整体的思路都比较清晰,做的比较顺利。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研究我们该往哪个方面进行创业。因为考虑到我们还都是学生,所以从操作的可行性上出发,我们最终决定以大学生创业的方式成立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以树大为基础。有了方向后,我们开始考虑我们该经营产品,刚开始我们想了很多,有旅游的、网店的、设计类的……但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手机这样的电子、通讯产品作为我们的主营业务,因为这些东西和我们学生的关系最为紧密、最为实在。我们确定了最终的方案,我们将成立一个高校电子产品售后服务公司,我们的定位是在五大国产品牌手机生产商和消费者中间充当独立第三方售后服务的信息流管理,评价和手机评估的公司。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后,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分工,具体实施我们的方案,将它形成一份具体的、完善的创业计划书。由于有了前几次的实践基础,所以对完成这次的计划书,我们做起来游刃有余,框架都比较清楚,每个人的分工明确。我主要负责的是后期的整改和汇总工作,完成的都比较顺利,因为小组成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做起来相对比较轻松。最后,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终于完稿了。在这个过程中,组长所承担的任务比较繁重,在此,对她表示感谢!

篇8: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教学研究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 准备 实施过程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项目的提出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性学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在我国的历史不长,至今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实训教学通过提供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实训教学是摆脱高校教育困境,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项目实施的准备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教学的准备:第一,实现教育观念转变。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逐步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综合性转变。第二,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系统地设计实训教学大纲、计划、日历、实务教材、模拟教学模式、实训报告写作规范等。尤其在实训系列讲座和指导书,的建设方面,必须通过现场调研,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编写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大纲和操作指导书,以改变现有实训教材缺乏的弊病。第三,改革教学方法。在模拟实训中,各组学生要注册公司且扮演公司的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助理、销售经理、生产经理等角色,强调仿真性和互动性。第四,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教学与实验室的建设结合起来,在人员招聘、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可能的教学资源,改善情景模拟教学的效果;同时,改革实验室管理的方法,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机制,从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模式,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来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际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得學生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购买KJ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构建实训教学平台。KJ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教学,是借鉴欧美先进教学方法,并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及我国企业的特点研发而成,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近现实的教学实践模拟平台,为教师提供多种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投入社会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础,争取更大的就业机会。

三、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项目实施过程

我院已经积极购买KJ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且正式安装调试并试启用,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正在探索进行中。

首先,明确了KJ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实训教学目的。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环节的模拟实训,使学生在提供虚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中了解、熟悉人力资源工作的全貌;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战略意义;让学生熟悉人力资源工作的主要流程;掌握选人、用人、留人的技巧;训练学生薪资设计、培训计划、职位分析、绩效管理等技能;体会业务部门经理在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作用;强化市场竞争意识。

其次,KJ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实训教学活动。①多次开展系和教研室活动,探讨大纲、计划和指导书等编写的相关问题。②根据不同实训环节的特点,结合教师本人的专业背景和研究领域配备了相关的实践指导教师。③编写的实训教学大纲、指导书和培训教材反映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对实训课具有指导意义。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尽可能体现考查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一年来,我们配合学院的迎评工作一直注意引进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培训的新方法、新手段。针对课程的特点,重点开发了富有特色“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⑤积极探索KJ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实训教学的内在价值。一方面,教师利用双休日、暑假多次与教学软件公司接洽、考察、积极收集信息,为开出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实训课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另一方面,在目前实训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设8个学时KJ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开放性实训课进行教学尝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大纲和指导书要求进行,确保教学质量。⑥项目特色。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四步循环教学模式,即讲解、操作、思考和改进。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我院的办学特色,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了包含必修和选修的不同的教学培养目标。在学时上,30%以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教学目标,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偏重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70%侧重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模块,包括工作分析、绩效考评、薪酬设计与劳动关系管理等模块的教学。

四、人力资源模拟实训项目实施的初步效果

对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使其更深刻、更具体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以及协同工作的能力。

第一,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场景体验。在模拟训练中,将出现产品市场、人才市场等多种环境变化,虚拟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成败取决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员工管理等环节的有效管理。

第二,创造对抗性的竞赛形式,模拟现实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实训过程中,学生分成多组,每组一人或多人组建一个虚拟公司。模拟现实中的企业竞争状况,虚拟公司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对抗关系,彼此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人力资源等等。让学生体验到现实中对人才的激烈争夺,对人才的培养、薪酬制定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三,贴近现实的动态学习环境。系统中的虚拟产品市场、人才市场状况,随着企业各期不断的决策执行而瞬息万变,学生置身其中,在实训带来的趣味性同时体验到真实的、动态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第四,快速展现学习成果。通过软件系统的后台运算,企业的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值,在几秒钟之内转化成企业的经营报告、财务报告。学员对照经营报告,总结反省自己的经营行为并运用到下一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中。

第五,模拟训练结果可衡量性。系统引入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对学员的模拟训练结果作出科学的评价。

第六,营造团队协作促进的氛围(协作性)。模拟竞赛中,各组学生扮演公司的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助理、销售经理、生产经理等职务,需要团结协作,共同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学习,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树立全局观的理念。

对教师而言,实训教学的研究能够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铺设一条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路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自身的素养。

第一,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实际运作,使学生不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条目。

第二,教学方式得到改进。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亲自去尝试,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会主动去思索和辨析理论上含混、模糊的内容。

第三,教学手段更丰富,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更多的体验而不仅是简单的讨论。

第四,可以很快地得到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课堂上的理论教学。

五、尚需加强的环节

1.目前能够反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训正在建设中。

2.正在为申报院、省级以上研究项目作准备。

上一篇: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综合练习下一篇:大学生暑假提前离校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