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作文下雨

2024-04-09

一年级语文作文下雨(共14篇)

篇1:一年级语文作文下雨

今天下午,下了一场倾盆大雨。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天上乌云密布,地面上时不时有几只蚂蚁爬过。行人匆匆忙忙的走过,有的拿着雨伞、有的穿着雨衣、还有的穿着雨鞋,好像迎接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突然,一场倾盆大雨如同装满水的脸盆一样倒了下来。地面上溅起了许多水花,店铺的旁边也站满了许多避雨的人。树叶也被雨水冲洗掉了它的灰尘。变绿了很多。

过了一会儿,雨便停了。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街上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下雨真有趣。

篇2:一年级语文作文下雨

下雨不好,因为只能在家里画画、写字,可我不想画,只能发呆。打球、跑步、逛公园、踏青等等平时在室外的活动都不能去了。

但下雨有时也很好,因为这样就不用上累人的体育课了,我们可以在班级自由活动作文Www.zUoWEn8.coM/,有时老师还会打开电脑让我们看看电影,这让我很开心。

篇3:一年级语文“课堂活动”初探

笔者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 对课堂活动进行了初步探索。我的体会是:对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活动”, 教师要注意发挥好引导作用。做到乐而不散, 活而不乱, 动而不滥, 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现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以求共同提高。

一、激发兴趣, 乐而不散

“课堂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乐”学。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 只有兴趣, 才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 因此, 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常的做法是:

1. 放下负担, 畅所欲言。

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 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 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放下架子, 亲近学生, 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例如我在辅导学生学汉语拼音a、o、e时, 我利用学前班优秀生的特点, 先向学生提问相关的拼音教学儿歌, 学生们纷纷举手, 学生甲:圆圆脸蛋扎小辫, 张大嘴巴aaa;学生乙:太阳出来红彤彤, 公鸡一叫ooo;学生丙:清清池塘一只鹅, 水中倒影eee。老师给予鼓励后, 开始认真辅导发音标准和矫正学生发音中的问题, 带领学生迈入课堂常规的教学,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实践证明, 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 学生的兴趣浓, 主动性高, 后进生对优秀生羡慕的同时, 提高了求知和发挥的欲望, 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表扬为主, 鼓励当先。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 爱听好话, 只要教师一表扬, 便劲头十足, 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 则萎靡不振, 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 “要学会‘哄’孩子”, “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 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教师在教学中, 应以表扬为主。随着汉语拼音的深入, 学生们先后答出的拼音教学儿歌有:一个门洞n、n、n, 小棍赶猪l、l、l, 今天学习了n和l, 小伙伴们真快乐。三拼音节拼读方法, 声轻介快韵母响, 三音连续很顺当。小ü小ü有礼貌, 见了j q x就脱帽! (配上手的动作, 夸奖地树大拇指, 脱下帽子) 。左上半圆qqq, 右上半圆ppp, 左下半圆ddd, 右下半圆bbb (让孩子跟着做动作, 用身体语言摆出q p d b的样子) 。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 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 学生说得好, 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 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强了。

二、注重调控, 活而不乱

有这样一个“课堂活动”案例:老师辅导学生玩“认字”的游戏:黑板上面画有一棵苹果树, 树上有许多苹果, 每个苹果上写有一个字。老师说, 同学们想一想都是什么字?读对的同学可得到一个苹果的奖励。小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结果得到奖励苹果的小学生摸着苹果沾沾自喜;没有受到奖励的小学生, 眼睛也羡慕地看着苹果无可奈何;有个别小学生还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零食吃了起来。学生们的注意力都分散了, 也不注意老师还在要求他们下一项学习活动———念儿歌。

此种案例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1. 尊重学生, 防止滑偏。

学生有活生生的思想, 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规范的同时,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尊重学生,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 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 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

2. 善用幽默, 巧妙转换。

对于偶发事件, 教师应采取“宽容的策略、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如案例中发生学生吃零食的事件, 教师可以幽默地说:“啊, 你的零食好香啊, 可是老师这里还有比零食更香的东西, 那就是———比一比, 谁能把儿歌读得好!”。也可以转换学生的注意力:“刚才有5个小同学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苹果, 接下去, 我们要看看哪个小同学能更好地朗读儿歌, 得到知识的金苹果。”而不能严厉地去呵斥学生。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如案例中老师可以采用下面的评价, 让学生投入到下一轮学习中。夸张评价法———“你们看, 这位小同学多爱学习, 他已经把自己的奖品放到脑中, 投入学习儿歌中去了, 老师相信他还能得到更多的金苹果。”赞美评价法——“这位小同学的做法与众不同, 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位小同学真懂事, 做得真好, 希望其他小同学也能像他那样。”假设评价法——“如果你把零食放到下课再吃, 那多好啊!你能改正吗?”等, 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改正不足之处。

三、规范有序, 动而不乱

“课堂活动”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语文课上, 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后, 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 老师让学生做游戏, 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 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 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 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大家晃来晃去, 一片嘈杂, 有的小朋友很快找到能和自己拼的字, 就拉着手在玩;有的小朋友马上离开座位去找自己平时喜欢一起玩的朋友去聊天了;有的小朋友有点莫名其妙的在座位上, 看着别人, 也许不知怎样干……过了几分钟, 在老师声嘶力竭中, 学生安静下来, 老师拉出几对朋友, 让学生拼读。

此种案例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1. 训练有素, 要领规范。

上课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 在游戏中老师要强调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例如:一是在课堂上不能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二是学生发言时, 其他学生要注意尊重他人, 要求他们学会用眼睛关注说话的老师或同学。对那些别人说话时, 只顾自己, 不善于倾听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鼓励, 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听的行列中来。三是注意听别人发言, 听清楚说话的内容, 能记在心中或听出差异进行补充。四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 学生应该注意轻轻讨论, 遇到问题相互议论, 评议, 不能大声争论, 分配任务时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等。

2.“活动”有度, 放管自如。

比如课堂游戏前, 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安排1~3个小组, 安排的小组多, 可能会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 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活”得有度, “活”得有效。

让学生在每个小组活动圈内找朋友, 找到朋友后站在“光荣圈”内。那么学生开始活动就不会满教室跑, 到处漫无目标地晃动。学生找到各自可以组成词语的朋友后, 就手拉手站在“光荣圈”内, 学生就不会找到后两个人就自顾自玩, 站在“光荣圈”内的学生会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 这样剩下的学生少了, 他们也会尽快地去找朋友, 老师也用不着声嘶力竭地去组织了, 一目了然就看清了哪些学生已经找到了朋友。

四、动静结合, 放收有度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教师实施“课堂活动”必须清楚这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做好引导, 才能避免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 避免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 教师不能把握, 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 虽然场面很“活”, 但是离开了教学目标, 就完不成教学任务。

1. 方法灵活, 目标明确。

听、看、说、读、思、写, 唱、跳、演, 画、做、玩, 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要求, 应有不同的“动”法, 使课堂“活”起来。“动”是一种学习形式, 而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 不能为“动”而动。课堂上应动、静结合, 放收有度。就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 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自主学习, 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合作学习, 教师要精心设计, 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活动状态, 使学生整堂课的精神处于亢奋之中, 要合理安排, 使之恰到好处。

2. 注重常规, 培养习惯。

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活动”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 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 教师也要有正确的认识, “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 它不是指“乱哄哄”的表面上的“热闹”, 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 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 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 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 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 学生的“活”应体现在这里。

篇4:一年级语文:“学”二年级数学?

说着李老师让面前的七八个孩子读背“方位”儿歌,并轻轻地对我说:“一年级的孩子读读背背儿歌还行,可是要他们根据提供的相关的图填方位。还真难为了他们。这不,今天上午才给他们讲过,下午他们又不清楚了,即使今天过关,明天可能又有一些学生弄不清了。”李老师讲的话,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因为就是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方位”,也有一些学生有困难。听我一说,李老师轻声问我:“那。我是讲还是不讲呢?”“这……”我也被李老师问住了,只好含糊其辞:“少数学生有困难可以暂时放一放。对于方位问题,既然教材上有,就尽量耐心地给学生‘磨一磨’吧。”

离开一(2)班教室,我直接回到办公室,打开苏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第97页,(图1)同时打开苏教版国标教材二年级数学课本(上)第58页(图2)。经比较,发现语文和数学中的“方位”问题十分相近,而且,感觉二年级数学中的学习要求,比一年级语文课上的要求还要简单一些。“方位问题”让孩子在一年级学习好,还是在二年级学好呢?我为难了。

第二天,我召集任教一年级的5位语文老师、4位数学老师和任教二年级的6位老师。开了一次小型“实话实说”座谈会,就“认识方位”的教学问题,听听大家的意见。结果老师们的一致意见是:把它安排在二年级数学中学习要好一些(当然二年级学生学习方位也不容易)。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学习这样的内容容易产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一年级语文中可保持“方位”儿歌的学习,把“方向的练习”取消。

篇5:一年级语文作文《下雨》

下雨啦,大雨倾盆,雨水噼哩啪啦往下落,打在人身上都有点痛。小明撑着伞,背着书包,哼着欢乐的歌曲走在回家的路上。

突然,小明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个小男孩顶着书本,背着书包,飞快地在雨中奔跑。小明想:下这么大的雨,又没地方躲,他一定会淋湿的。他急忙跑过去叫住小男孩把伞遮在他头上,关切地说:“小弟弟,这么大雨,你会淋感冒的,我送你回家吧。”小男孩点点头。他们撑着伞在雨中走啊走,终于找到了小男孩的家。小男孩的妈妈感激地说:“谢谢你小朋友,你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小明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回家的路上,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小明感觉天格外的蓝;阳光格外灿烂;小明的心情也格外愉快。

篇6: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对话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雨通常是有征兆的,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天气闷热、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与“要下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始,播放反映大雨前自然景象的课件,教师伴随朗诵儿歌:“天空变脸阴沉沉,乌云密布天气闷,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公公吼声一阵阵。”同学们,你看到和听到的这些自然现象暗示着什么?(要下雨了。)读一读课文,看看小白兔、小燕子、小鱼在下雨前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设计旨意: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始,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儿歌解说,再现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紧扣课文主题,激发学生阅读课文和学习语言的兴趣,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识记生字,读通课文。要求学生轻声自读课文,遇到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要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1)订正以下字的读音:割(ɡē)闷(mēn)捉(zhuō)

(2)认识两个多音字:空(kōnɡ)气,有空(kònɡ);淋着(zháo),忙着(zhe)。

(3)读准轻声字:呀(yɑ)呢(ne)吗(mɑ)了(le)得(de)吧(bɑ)

(4)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山坡割草伸腰潮湿搬家

2.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1)在课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小白兔、小燕子、小鱼和小蚂蚁。)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小白兔和小燕子、小鱼、小蚂蚁之间分别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旨意:通过以上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词,大体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第2~7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这部分结构基本相似,都是先写小白兔看见一件什么难理解的奇怪事,后写对方如何解开这个谜。教学时,可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白兔看到小燕子时,它对什么事感到很奇怪?(平常小燕子飞得很高,现在为什么飞得很低。)小燕子为什么要低飞?(因为下雨前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以燕子只有低飞才能捕食。)

2.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说说小白兔和小鱼,小白兔和小蚂蚁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3.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雨真的下起来了”来结束课文。(证明小燕子、小鱼、小蚂蚁说的话是真的。)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读好小燕子与其他小动物的对话,注意读好标有问号和感叹号的语气。

(设计旨意: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原则,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安排有目的、有层次、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体现以读为主,以讲助读,读中感悟,读议结合的阅读教学理念。)

四、拓展思维,延伸课堂

1.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先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完成下面填空题。)

在夏天,如果我们感到,或者看到燕子(),鱼(),蚂蚁(),就说明()。

2.除了课文里讲的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等现象预示要下雨外,你还知道大雨前有哪些预兆?(蜻蜓低飞要下雨。水缸“流泪”将下雨。青蛙叫,大雨到。知了静息,大雨就到。)

篇7: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卡纸做成)、爱心(红纸剪成)、磁带等。

2、学生准备:

课前观察下雨前动物的活动,并做好记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观看动画。

(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

2、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3、揭示课题:

⑴ 刚才看到的这些情景说明了什么?

(说明天要下雨了。)

⑵ 板书课题,读题。

(16、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生欣赏。

2、学生自由读文:

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3、同桌对读:

互相正音,并标出自然段。

4、全班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自由读课文。

(生边读边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2、小组内合作识字:

⑴ 认读生字: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

⑵ 交流:

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的长像?(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编顺口溜等)

3、全班交流,汇报识字情况:

⑴ 游戏识字:

遍地开花:

课件演示:

教师随意点击草地上的生字,生读对了,生字上出现一朵花。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多。

⑵ 游戏:

摘苹果:

苹果树上结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如果你读准了苹果上的生字,这个苹果就送给你。比一比,谁得到的苹果多。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主学习第1~3自然段:

⑴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自己读、同桌对读等)

⑵ 同桌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 指导朗读:

① 课件演示小白兔与小燕子对话的情景。

② 生自由练读,用 画出小白兔的话,用○○画出小燕子的话。

③ 指名读,并评议。

④ 小组分角色赛读。

⑤ 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赛读。

(读出小白兔疑问的语气,小燕子温和的语气。重点指导读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一句话。)

2、小组合作学习第4~7自然段:

⑴ 学生总结上3个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⑵ 学生自由合作读:

同桌对读,找朋友读等。

⑶ 小组合作练说:

小白兔又碰到了谁,问了什么?小动物是怎么答的?

⑷ 课件演示小白兔与小鱼、蚂蚁对话的.场景。

⑸ 分角色表演读:

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读,再从中分别推出一个代表,带头饰在全班表演读。评一评谁是最佳演员。

五、扩展活动

(阅读练习册第61~62页的材料)

今天小朋友表现真棒!老师现在带你们到聚宝盆游乐园这两个地方游玩,好吗?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巩固识字

1、出示卡片,全班开火车多种形式认读。

2、让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

3、识字游戏:

送爱心:

老师从爱心小屋里请来好多爱心小宝宝,如果你读准了上面的生字,这个爱心就送给你。

二、演一演

指名戴上头饰边读边演第1~7自然段的内容,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三、合作学习第8、9自然段

1、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自由读、同桌对读。

2、启发学生思考:

⑴ 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

⑵ 天真的要下雨了吗?

3、指导朗读:

(读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语气)

⑴ 师范读。

⑵ 指名读。

⑶ 男、女声赛读。

⑷ 开火车读。

4、引导学生小结下雨前的征兆:

小燕子、小鱼、蚂蚁的活动。

四、指导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课文: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要求边背边表演。

2、指名到台上背诵:

比一比谁是勇敢之星。

五、仔细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⑴ 认读生字:

观察,说说怎样把字写得漂亮。

⑵ 交流:

说说你的发现。

2、根据学生的实况,重点指导:

吗吧都是口字旁,口应写在左上半格,要写小些。

往得很者是彳,重点指导写好彳。

3、老师范写学生认为最难写的字。

4、学生描红、书写。

5、展示、点评:

选最漂亮的生字展示出来,并奖励小红花。

六、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册中聪明屋的习题:

你想变得越来越聪明吗?那就快来聪明屋考考自己吧!

七、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结合练习册或课前的观察所得来说)

1、学生谈谈还知道哪些动物下雨前的活动。

篇8:一年级语文课堂朗读的指导

一、抑扬顿挫变换节奏

词语必须经过多读、多记才能牢固掌握, 在指导孩子读词语的时候, 为了避免一遍一遍朗读带来的枯燥, 我采用了抑扬顿挫, 变换节奏的方法。比如有一组词语: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我是这样指导孩子朗读的, 也许孩子们天生对音乐比较敏感, 对于节奏感强的节拍表现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说:“下面, 请同学们仔细听, 看看老师是用怎样的节奏来读这些词语的?老师看看谁模仿的最像, 跟老师读的节奏一样。”一听这话, 孩子们劲头可大了, 谁都跃跃欲试, 不甘落后, 竖起小耳朵认真的听了起来, 于是, 我不时地变换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的节奏读着词语, 孩子们也聚精会神地模仿着。过一会我又说:“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 老师慢读, 你也慢读, 老师快读, 你也快读, 可要仔细听好了。”读一会之后, 再增加难度, 与老师相反读:老师快读, 学生就慢读;老师慢读, 学生就快读;老师大声读, 学生就小声读, 等等以此类推, 在不断地高低快慢的变换朗读下, 同学们轻松地记住了这些词语。

二、巧妙引读加深记忆

一年级的课文, 短小精炼、结构整齐, 因此要求背诵的篇目也比较多。怎样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上就把书上的内容掌握了, 而不至于在课外再增加孩子的负担, 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指导孩子学习《阳光》一课时, 我在指导孩子读熟课文的基础上, 采用了拆句引读的方法。老师读:“阳光像———”学生读:“金子。”老师读:“洒遍———。”学生读:“田野、高山和小河。”老师读:“田里的禾苗, 因为有了阳光, ———。”学生读:“更绿了。”老师读:“山上的小河, 因为有了阳光, ———。”学生读:“更高了。”等等, 就这样, 老师想让孩子记住哪些关键性的句子, 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到哪里, 也可以男女生互相引读, 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 很快地就会记住了这些句子。

三、随性表演提高兴趣

鉴于一年级课文, 动作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 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 随意做动作, 只要能够帮助你记忆就行。在教《影子》一课时, 孩子们在记忆“影子常常跟着我”一句时, 有的同学摆动小胳膊做出小跑的姿势, 有的手脚并用一蹦一蹦地跟在其他同学后面, 通过动作理解并记住了“跟”字, 在记忆“影子常常陪着我”一句时, 同学们有的双手交叉放在胸前, 表示“陪着我”, 有的跟相邻的小朋友搂着肩膀表示“影子就像好朋友一样, 陪着自己”。通过做动作, 不但记住了句子, 还理解了“跟”和“陪”的不同, 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以上是我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朗读指导方法, 其实还有很多方法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那么我们就会为孩子们创设出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

篇9:爱上语文,从一年级起航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多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知识系统的建立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小学语文内容以识字为主,是一门为日后学習和工作打下基础的课程,其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在一年级就激发学习兴趣,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要面对的一项首要任务。

一、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实用性极强,可以说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实践机会。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还是占据比较大的比例,教师仅局限于读、写、背等机械式传统教学法,教学枯燥乏味,令人厌倦。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年级语文教师可以多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方面的能力。

小学生习语文的现状包括:第一,对语文认识存在偏差。受年龄的限制且小学生刚刚开启学生时代,还没有意识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体会不到语文的功能性。第二,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于刚进入校门,许多阅读习惯、学习习惯都还没有养成。第三,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由于语文作为考试科目,教师和家长还是以考试为目的敦促学生学习,并没有提高学习兴趣。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

目前,语文课程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一年级语文课程除了基础识字外,还有古诗、简短课文等内容,其涉及内容广泛,资源丰富。一年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由于入学不久还保留爱玩的天性,良好的课程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们爱上看似枯燥无味的语文课程,并且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一年级语文教师要在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1.走入生活,走出课本,在生活中增加阅历。

语文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走入生活,走出课本,在生活中增加阅历。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一课为例。《春雨的色彩》一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春雨的色彩、春天的气候变化和植物生长规律描述得淋漓尽致,在一年级中属于较长篇幅的文章。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季节,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该堂课的教学设计上,把这堂课带到室外。室外课上,学生们面对校园中比较常见的比如杜鹃花、月季花、梧桐树、松柏等植物,加之教师们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讲解,其收获定会比学生们坐在教室里多。当讲到“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这部分时,若坐在讲堂里,学生则可能一时理解不了春雨为何是红色的,当学生面对雨过天晴的校园时,看到某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或者已经盛开的花朵,加之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便不言而喻。如此,一堂课的时间,教师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课后的时间不管是对文章的理解背诵还是文中生词生字的学习,都是信手拈来[1]。

教师带领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走进生活,走出课本,实际观察一些有趣的东西,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很多美好的事物,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的笔头功夫。

2.创设符合课堂内容的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阳光》一课为例,由于阳光较好的时间通常出现在10:00——14:00,因此一般在学校的时间很难组织学生观察阳光,以及阳光给生活带来的美好[2]。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布置作业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要求学生和家长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观赏天边美好的阳光,包括日出、日落等各个时间节点的阳光变化,如有条件可以用相机记录美好瞬间,由此,通过观察,学生不仅对阳光的特点熟记于心,美好的景色也会使学生提高对该课的兴趣,在观察和欣赏美景中将文章熟记于心。

3.引入综合性学习模式,增添教学的新颖性。

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应该培养学生开拓研究新事物的精神。语文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无味,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很难长时间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3]。在学生看来,语文学习无非就是读写、背诵,大部分学生已经完全把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分开,导致丧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要改变这种观念,培养学生研究新事物的精神。语文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让学生在研究新事物的过程中发现自然之美、语文之美。

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为例,该课属于科学类的文章。小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的内容感兴趣,文章通过“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描述了荷叶颜色、形状和生长环境,并加入小蜻蜓、小青蛙等拟人化的元素描写了荷叶与其他动植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该课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PPT教学模式,把教室桌椅改变布阵格局,将教室变成一个“小型表演舞台”,提前准备一些蜻蜓、青蛙等动物和荷叶、小草等植物的有关图片标志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别装扮模拟成为荷叶、小草、鲜花、露珠、蜻蜓、青蛙等形象,根据课文内容分配给每位学生台词,以小舞台剧的形式完成此课教学。该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的新颖性,还让学生充分了解了“拟人化”这一写作手法,寓教于乐。接下来教师通过图文并茂地为学生讲解多媒体内容,将课文中的知识点同时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本文内容并背诵,整个课程计划基本完成。笔者认为,引入综合性学习模式,增强教学的新颖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语文教师作为各个学科的引路人,其学习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其他学科,但是多数语文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教师应该逐渐接受综合性内容的学习,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模式。

4.看图写话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看图写话是语文习作的起点,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让一年级学生爱上看图写话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在学习看图写话之前,语文教师要清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喜好,为他们推荐相关读物,例如绘本是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籍,先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阅读,学生们搭起一座从图画通向文字的桥梁,大大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渐渐地学生会逐渐接受并成功完成看图写话。看图写话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如在下面的图片中,一年级学生可以明确指出两位学生在干什么,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图片中太阳和画面中的背景,帮助学生完成时间、地点等要素。由此,学生逐渐掌握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规律和写作手法。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实施,传统文化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而言,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跳跃,并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保护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寓教于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这样既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可以收获语文知识,并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J].语文建设,2002(04).

[2]龙梅.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难与实施策略——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为研究个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

篇10: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知识点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篇11:一年级语文作文下雨

《要下雨了》是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内容。《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篇童话故事通过描写蚂蚁、蜻蜓、鱼在下雨之前的表现,告诉幼儿通过观察大自然也能预测天气变化。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不仅便与幼儿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引导幼儿在欣赏、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语言,发展想象力,丰富其生活经验。

《纲要》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依据总目标和大班幼儿的特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故事情节、内容,初步了解蚂蚁、蜻蜓、鱼在下雨之前的表现;

2.能力目标:通过表演活动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我将活动的重点设定为了解故事情节,难点是理解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游出水面与下雨的关系。

二、说学情

虽然教材的分析是活动设计的基础,但对幼儿具体情况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大班幼儿好奇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刚刚萌芽,还不能完全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表演活动有助于幼儿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活动方法

为了体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的观念,我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探究活动,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升华情感。为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游戏法、情景法、视听讲结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更好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说活动准备

在本次活动中,我遵循幼儿的认知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准备:视频《要下雨了》;小鸡、蚂蚁、蜻蜓、小鱼、小燕子头饰各一个。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观看下雨的体验。

五、说活动过程

充足的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为整个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活动设计又是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开展的保障。以下便是我的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引入主题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将会为幼儿创设以下情景: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可是老师忘记看天气预报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看看今天会下雨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出观察自然现象也能观测天气的主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发挥想象,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欣赏故事,初步感知

《纲要》中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此过程中,我会采用绘声绘色讲述故事的方式向为幼儿讲述《要下雨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有意注意能力。

(三)播放视频,加深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借助视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引导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自然规律。在播放完视频《要下雨了》之后,鼓励幼儿自己说说小动物在下雨之前都会做什么,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四)表演游戏,迁移内化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我将邀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鸡、蚂蚁、蜻蜓、鱼、小燕子。其中前四个角色是故事中出现的,当幼儿能够依据故事顺利表演后,再请小燕子表演,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联系小蜻蜓和小燕子在下雨之前的表现是一样的,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表演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活动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必不可少。因此,我采用家园共育的方式进行延伸,请幼儿与家长一起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其他动物下雨前的表现,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增进亲子关系。

篇12:一年级语文看图写话下雨天

一天放学后,我和同学小美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雷声大作,接着刮起了一阵阵大风,大风过后就下起倾盆大雨,我和小美赶紧从书包里拿出雨具,小美穿上她的雨衣,我也打开了我的雨伞。正当我们俩急冲冲的往家赶的时候,前方有一位阿姨手里没有任何雨具淋着雨往前走着。我和小美赶紧走上前去叫住阿姨:“阿姨,你没带伞吗?”阿姨笑着对我们说:“我不知道今天有雨,所以没有带伞。”我和小美相视一笑对阿姨说:“你用我的伞吧,我们俩合用一个雨衣就行了。”阿姨接过雨伞高兴的对我们说:“谢谢你们,好孩子。”

篇13: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效率

一、新颖巧妙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可以借助挂图、录音、多媒体等来设置某种情景, 营造某种氛围, 使学生进入角色, 他们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那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可喜的开端。如教学yw时, 可以这样设计导入:“小朋友, 瞧!今天喜羊羊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 想邀请我们一起出去玩, 你们愿意吗?可是, 喜羊羊有个条件, 前些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那么多拼音朋友, 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喜羊羊说要小朋友教他几个读音才行。你们愿意吗?”然后引导学生复习声母、韵母卡片。“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 喜羊羊可高兴了, 现在咱们一起去跟他玩吧。瞧, 他带我们来到了这儿 (出示情境图) ,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如教学《识字3》时, 采用带学生参观公园的形式导入。“小朋友,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公园参观, 想去吗?那就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 我们乘上汽车一会儿就到, 滴滴——大家快看, 公园到了。” (出示公园图) 接着以逛公园的形式, 把课文的词串一一找出来, 进行课文的学习。再如学习新课之前, 关于大海方面的词串, 用录音播放海浪的声音, 把学生的思绪引到大海上, 在这样的情境中走进新课, 学生兴趣盎然, 注意力很快就集中起来了, 为全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生动亲切的教学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一年级孩子不同于高年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 他们自制力差,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做事凭兴趣。作为他们的老师, 每一句教学语言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多用通俗易懂的词语、活泼简短的句式, 使用儿童化语言。这样, 既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比如称拼音、词语为拼音朋友、词语宝宝, 做连线题, 如果教师说让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 教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 教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 在课堂上还要多使用一些赞美的语言, 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我相信你一定行的”等等。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根据课文的特点, 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 才能更好地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 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 教师要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 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 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情景教学。如在教学《东方明珠》一课时, 由于盐城离上海较远, 学生对“东方明珠”一无所知, 更谈不上体会东方明珠夜景的美丽了。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可以在课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制作相关课件, 让学生一睹为快。这样不仅能融会贯通地掌握本课知识, 而且学生对东方明珠美丽的夜景有较为深刻的体会。

新课标要求, 语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切合学生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 让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读文品字, 掌握知识。一年级学生的模仿性强, 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学《北风和小鱼》时, 在学生品评文本之后, 我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表演北风和小鱼的故事, 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表演, 结果学生把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样子和小鱼不服气的样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 学生不仅对学习课文的兴趣大增, 而且对故事的寓意也有了深刻理解。所以说, 引入表演, 可以增添课堂情趣。

在教学中除了创设情景、引入表演之外、还可以运用编故事、儿歌、顺口溜、找朋友、送回家、摘苹果等教学形式,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难易适度的课堂练习

课堂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 必须和教学内容有关, 必须难易适度, 量还要适中。小学一年级课后一般不留书面作业, 但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课外练习, 让学生在闲暇和玩耍中自主地学, 愉快地学。如在拼音教学阶段,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练习: (1) 每天回家听读十分钟拼音磁带。拼音朗读磁带, 发音准确规范, 经常听, 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读准拼音, 培养语感。 (2) 自录拼音磁带。让学生用录音机把自己读的拼音录下来, 带到课堂放给同学听, 互相欣赏交流。 (3) 布置学生背诵或者自录儿歌、故事和课文, 参加全班比赛活动。这样, 学生既养成了在家自觉朗读的习惯, 又丰富了学习体验。

篇14:一年级语文插图的应用

一、化难为易,帮助理解

教材的编者(尤其是插图作者)花费大量精力,给一年级语文教材的每一课都配备了插图,是为了帮助一年级小朋友更好地读懂课文、理解文本。那么,教师们就不要辜负插图作者的一番“美意”,好好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化难为易,加深理解。

如一年级上册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讲的是一群小动物在雪地上踩出了各种各样的脚印,像一幅幅漂亮的画。如果没有插图,光看课文,有些学生可能不知道“枫叶”、“竹叶”、“月牙”等是什么样的?学生对“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很难一下理解。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阻碍时,我就让插图及时登场,把知识的坡度放缓,学生通过看图,就一目了然了。立刻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免去了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并且效果立竿见影。

二、唤醒情感,陶冶情操

语文教材是一个“美”的宝库,而对于美的体悟需要一定的载体,除文字外,对插图的恰当使用,有助于生成体验。观察插图要善于把好情感的“脉”,唤醒儿童冬眠的情感,获得美的熏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了“落脚点”。

下册的《夏夜多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美在夏夜的景色,更美在夜色下的爱心。“心灵的美”儿童很难体悟。怎么办呢?我是这样利用插图突破难点的:①先让学生观察两幅插图,问美在哪里?孩子们说到荷叶、荷花(睡莲)、绿树、花坛里的花等景物美极了。我肯定:确实很美。②继续引导:漂亮的荷花边上有只小蚂蚁,他们好像在说话呢!说什么呢?咱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引入课文美美地读。③读完最后一句“啊,多美的夏夜啊!”后,要抓住情感的“牛鼻子”,找准切入“点”。我说:老师突然有一个新发现,图片好像比刚才“更美”了,你们仔细看看插图,是不是?特别是睡莲。学生有点没明白,我知道这时候孩子们的思维线路还未被接通,就趁热打铁,因势利导,进一步撞击情感,我又说: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睡莲不是在和小蚂蚁聊天,她在……有几个孩子恍然大悟:她在帮助小蚂蚁。我更进一步催化情感,趁机小结:是啊,睡莲不光外表长得漂亮,她还帮助别人,她的……没等我说完,更多的小朋友立刻喊起来:她很善良;她的心灵很美。④我又顺藤摸瓜,扩大成果:请大家仔细看图,只有她的心灵很美吗?所有的小朋友的情感闸门一下子都被撞开了,情感的波涛倾泻而出:不是,图上还有小蜻蜓、萤火虫,他们都在帮助小蚂蚁。他们的心灵都很美。是啊,插图让爱的花儿悄悄地绽放在孩子们的心田,吐露芬芳。⑤夏夜的景色很美,夏夜里助人为乐的精神最感人、最美!

三、用心观察,明察秋毫

引导学生要做学习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插图。逐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文字没有注音,课文的篇幅又长,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看课文,小朋友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一重点费时费力,我适时引导孩子们观察、比较插图,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子?后来呢?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发现小蝌蚪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外形特点,特别是“腿”和“尾巴”的变化,是一步步慢慢地变成青蛙的。根据儿童的观察结果板书:

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长两条后腿→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通过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插图,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孩子掌握文本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轻而易举地突破本文重点。没有教师繁复的讲解,也无须小朋友费力想,观察插图,一目了然,课文马上变得浅显易懂。而正确地指导儿童认真观察插图,不仅仅是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更是培养观察能力的过程。

四、激活想象,勇于创新

课文中的插图是静态、无声的,有时甚至点到即止,让孩子用想象补白添精彩。如果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就能“激活”插图上的人物、景观,让插图上的东西都栩栩如生,生机勃勃。

第二册157页的《捞皮球》这个看图说话训练,第一、二幅图是说小猴子在玩皮球时,皮球掉进了水里。第四幅图是说小猴子们捞上皮球后继续玩皮球。到底皮球是怎样捞上来的呢?第三幅图的空白,就激起了学生想的火花。在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尽管有的办法不是最好的,但是由此引发的创造性话题却是值得肯定的。

上一篇:正数与负数的教案下一篇:借房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