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如何取名?10招商标取名技巧助你成功取名

2024-05-07

商标如何取名?10招商标取名技巧助你成功取名(共4篇)

篇1:商标如何取名?10招商标取名技巧助你成功取名

取名的方法与技巧

万 献 初

取名,是给人一个社会代码,方便指称,也就是把所指称的人转换成为代用的社会符号,使之成为社会集体记忆的一种形式,然后通过联想功能把某个姓名与某个人对应起来,提高社会交际效力,扩大社会交际范围,整合个体力量而成为强大的社会力量。文化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而富于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社会文化要素的姓名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个体人的社会意识而言,儿童的自我意识普遍都很强,非常珍视自己的名字,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关注和关爱。这是因为,名字是他们与社会接触的第一媒介,名字意义的好坏直接涉及他们的被关注度,由此影响到他们对人生的认识与评价,名字好而备受积极的关注,会给予他们充满阳光的自信心态,如果名字的意义不佳或有缺陷,就会因关注度的不佳而带给他们茫然若失的低迷感觉,对身心的健康成长是有负面影响的。

取好的名字就会给被命名者一个好的心态,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良的名字总给人不良的心理暗示,伴随的是偏激、自卑、压抑、颓废等消极的人生态度。父母给孩子取名字,总是祈望他(她)一生平安、幸福吉祥、身健志坚、富于理想、努力进取、自强自立、崇德广业、为国栋梁等等。所以,佳名总是有美好而积极的意蕴和寄托的,言志、托意、寄兴、抒情、尚贤、寓理、祝福、祈愿、舒心、遣怀等等,都是佳名美好的蕴含。

由于人的名字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取名的方法也就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因素。

取名的方法很早就有人论及,《左传·桓公六年》“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生命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这就是春秋时的五大取名方法与六条限制。

“取名五法”是“信、义、象、假、类”:以出生情况命名就是“信”,即以诚信报答上天的垂示,强调正统性,如鲁国的季友刚生下来时手掌纹象个“友”字,取名“友”。以品德命名就是“义”,即名实相应的“宜(谊)”,多以祥瑞之德为名,如周文王出生时有圣瑞显示,太王度其品德必将使周得以昌盛,故取名“昌”;隋初唐国公李渊的二儿子被一书生预言“必能济世安民”,遂取名“世民”。据出生时身体某特征与自然界某事物相像来命名就是“象”,据说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低而四周高,象其家乡的尼丘山之形,故取名“丘”。借万物之名来命名就是“假”,假、借古同义,如孔子之子名“鲤”是因有重要的人送鲤鱼就借以命名。用新生儿与父亲相关的内容来命名是“类”,如鲁庄公与其父桓公出生之日相同,就命名“同”。“取名六限”是不以“国、官、山川、隐疾、畜牲、器币”命名,如宋国为了武公名“司空”而废掉了司空的官名等,所以不可用特别重大的事物来作人的名字。

根据出生、美德、特征以及借万物来命名,直到今天还是行之有效的常用命名方法。而“中国(国)、主席(官)、泰山(山川)、脚疼(隐疾)、猪(畜牲)、纸钱(器币)”等,今天也多被禁忌作名字用的。可见“五法六限”至今仍具有影响力。

参考完颜绍元《中国姓名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等书和文章有关取名方法的章节,对海量的姓名素材作整理、归类、补充,本篇归纳出11种古今较常用的取名方法与技巧,列出以便今天的命名者参考使用。下列1-7种是基于立意选字的方法,8-11则是因字变通的技巧。

1、表德、纪德、仰贤等取名法

表德,就是《左传》申繻“取名五法”中以祥瑞美德为名的“义”法,通过起名的方式来表达对美好道德情操的向往和实行之意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记王昶强调谦逊美德,为家中子弟取名“默、静、深”等,并作文戒之曰:“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该类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恩、慧、聪、颖、贞、淑、洁、厚、敦、宽……”等表示传统美德的字,在当今取名用字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纪德,是取名以纪念有恩德之人。如东汉贾彪初任新息地方官,民众极其贫困,多溺婴不养,贾彪采取严格措施救下数以千计的婴儿,这些婴儿多以“贾”字取名以纪其德。《东观汉记》载廉范为蜀郡太守时施德政于民,“时生子皆以„廉‟为名者千数”。清人林宾日的儿子出生时,恰好德望甚高的巡抚徐嗣曾来访,遂取名“林则徐”以纪之。

仰贤,是通过取名表达对先哲前贤的仰慕和效法之情。如“孔宗尼、颜羡渊、周今旦、萧望何、张希良、李慕白、杜敬甫、王仰维”等,是在圣贤姓名中直接加仰慕字眼来表达仰慕之情。有的则是在自己姓氏后直接以所慕之名为名,如南朝何尚之三子皆以孔子弟子“偃(子游)、求(冉有)、点(曾皙)”为名。

2、卜筮、应兆、应象、应梦、应念等取名法

卜筮,《宋书·后废帝》“太宗诸子在孕,皆以《周易》筮之,即以所得之卦为小字”(小字即名),故刘昱小名“慧震”,卜的该是震卦。茶圣陆羽本是唐开元间竟陵某寺和尚在河边拾得的弃婴,在寺庙中长大后逃出山门流落市井,因不知姓名,乃取《周易》自筮一卦为“蹇之渐”,系词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就以“陆”为氏,以“羽”为名,表字“鸿渐”。应兆,东晋名将桓豁攻打后秦,秦国君名苻坚,国中有民谣“谁谓尔坚石打破”,桓豁就用“石”为他的20个儿子命名,以应兆象,其中“桓石虔、桓石秀、桓石民、桓石生”等后来果然建功立业,见称于晋史。《红楼梦》中“宝玉、宝钗”也是为应生来含玉、钗之天兆而取的名字。

应象,古人认为婴儿出生时相貌、体态上的某些特征是上天垂象以示人的,故取名以应天垂之象。先秦的《左传》《国语》《庄子》《列子》等书有“黑背、黑肩、黑臀、黑肱、黑卵、重耳”等应象之名。还有如上述春秋时鲁国公子友出生时手纹象“友”字行就取名“友”,孔子出生时头顶中洼陷四边高而象家乡小丘“尼丘”形,就取名“丘”等,也是应象的一种。

应梦,古来为应父母所梦而取名的例子很多,新旧《唐书》都载李白降生时,其母梦长庚入怀,故取名“白”而字“太白”,太白即金星,又叫明星,黎明东现叫启明,黄昏西现叫长庚,因仰慕李白者多,后人直名“太白、启明、长庚、金星、明星”者很多。陆游母亲分娩前梦见北宋词人秦少游,遂取名“游”。据说岳飞出生前母亲梦见大鹏飞来,遂取名“飞”字“鹏举”。文天祥出生前其祖父梦见一小儿驾紫云冉冉而下,故取名“天祥”以应梦。

应念,即应出生时长辈的感念而取名。如春秋时晋穆侯伐条国无功而反,适逢夫人生子,便取名“仇”以应将报仇之心。东汉贾逵晚年才得夫人临盆生子,慨叹“后有充闾之庆”,遂取名“贾充”。

3、以星象、五行等命名之法

以星宿为名,主要是以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和黄道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等直接作取名用字,较为雅致且有较高的文化蕴含。清徐珂《清稗类抄》载:“光绪中叶,鄂人有张翼轸者”,是直接以星宿命名中的嘉名,鄂属古楚地,楚国分野正是翼轸,又连姓取名刚好是南方朱雀后三宿“张、翼、轸”,堪称奇绝。

依五行命名,传统星相论者称“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五行”,认为五行相生相克,取名时应该注意。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从字形结构上能够大致划分出五行用字的范围,如从“木、艹”等偏旁的植物类字归木类,从“灬(火)、光、日”等偏旁的生火发光发热类字归火类,从“土、山、石、王(斜玉)”等偏旁的土石类字归土类,从“金”偏旁的金属类字归金类,从“氵(水)、雨、鱼”等偏旁的雨水类字归水类。十个数字配五行,“

一、六”属水、“

二、七”属火、“

三、八”属木、“

四、九”属金、“

五、十”属土。从季节时间上分,一年四季是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十天干与五行、方位、阴阳、四季相配,“甲、乙”属东方木配春季,甲阳乙阴;“丙、丁”属南方火配夏季,丙阳丁阴;“戊、己”属中央土配四季,戊阳己阴;“庚、辛”属西方金配秋季,庚阳辛阴;“壬、癸”属北方水配冬季,壬阳癸阴。十二地支与五行等诸项相配:十二地支分“阳”支六“子、寅、辰、午、申、戌”与“阴”支六“丑、卯、辰、巳、未、酉、亥”;十二地支与生肖年相配,子属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地支依次与阴历(夏历)十二个月相配,子正月、丑二月、寅三月、卯四月、辰五月、巳六月、午七月、未八月、申九月、酉十月、戌冬月、亥腊月;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一天24小时,1时辰等于2小时)相配,子23点至1点、丑1-

3、寅3-

5、卯5-

7、辰7-

9、巳9-

11、午11-

13、未13-

15、申15-

17、酉17-

19、戌19-

21、亥21-23;十二地支与方位相配,寅卯属东方、巳午属南方、申酉属西方、亥子属北方,辰戌丑未属四方;十二地支与四季相配,寅卯辰配春,巳午未配夏,申酉戌配秋,亥子丑配冬;十二地支与五行相配,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同属土。

阴阳五行本来只是古人天文、历法、象数之学中的系列对应性代号,有其规约性和系统性,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后来被算命先生们神秘化、复杂化了。一般人取名时,弄不懂也没有必要过多去考虑星相问题,那会陷入迷途而难以自拔的。当然,也可以适度注意照顾这类形成定势的传统观念,不然会因别人的批评而形成心理压力。比如按照阴历出生的“年(生肖)、月、日、时”推算你所占五行的状况,如果“金木水火土”五种有缺,可以不用五行类字形取名,也可以用所缺的字形来作命名用字,即“缺什么补什么”。如有直接取名“金克木、金生、木生、水生、火生、土生”的,容易理解。有取名“水金、火金、闰土、得水、加木”的,就是不同的补五行之缺,如“加木”是五行缺一(木)的,“水金”是五行缺二(水、金)的。又如五行缺水缺火,还可取“烁渊、炎飚、江焘、浩淼”这样含“水、火”偏旁的字来补充,余可类推。

前人依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取名,更多是在家族相延续的辈分之间来体现的。如韩愈《王屋县尉毕坰墓志》载:毕坰父炕(火)生坰(土),坰生四字名镐、鐶、銶、锐(金),为火生土,土生金。宋代秦桧之字名熺(火),孙名埙、堪(土),曾孙名鉅(金),元孙名浚(水);朱熹父朱松(木)生熹(火),熹之子名塾、埜、在(土),孙名鉅、钧、鉴、铎、铨(金),曾孙名渊、洽、潜、济、浚、澄(水),都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明太祖朱元璋子孙繁众,太祖虑名字重复,就为太子及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备二十世之用,《明史·诸王世表》载:“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依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如周王府朱瑢为太祖嫡五子,所拟世系二十字为“有子同安睦、勤朝字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故朱瑢之子双名为“有爝、有烜”等,孙双名为“子埅、子场”等,曾孙双名为“同镳、同”等,所以朱元璋的世孙被封王者1170多人,延续了11代,没有一个双名是重复的。所以,朱元璋是第一个注意用“字辈+五行”的方法解决重名问题的人,后来各姓宗族先定“字辈(派)”后加字成为双名,就是这种方法的延展。

今人已经很难理清这样复杂的星象、五行命名组合关系了,且一般只生一个孩子,也不需要如此复杂的命名谱系。但需要照顾一下的是传统五行意识,譬如父亲的名字含“火”,儿子的名字最好含“土”,不含五行也行,但碰巧或无意含“木”就不对了,有“犯上”之嫌,被知者看破说破就不美。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因命名不当而产生心理负担。

4、借物、冀望、言志等命名法

借物,假借万物之名为名字,就是《左传》“取名五法”中的“象”法,也是今人命名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此法古如《孔子家语》:“伯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赐孔子,荣君之貺,故名鲤字伯鱼”,孔子的大儿子出生,国君送来鲤鱼,孔子以之为荣耀,就借物为儿子取名鲤,因是老大,故字伯鱼。《西京杂记》卷四:“卫将军青生子,或有献騧马者,乃命其子曰騧,字叔马”,卫青也是借客人送的马来给自己刚出生的三儿子命名。

冀望,是父辈通过取名来寄托对孩子的种种希望,如“承嗣、隆基、继业、传家、旺财;光宗、耀祖、显嗣、兴族;延寿、去病、达生、舒畅”等等。冀望的内容很多很广,比如希望“吉祥如意”就是古今常用的取名冀望意向之一,据统计,《宋史》“列传”中含“吉”字者众多,有“袁逢吉、孙逢吉、梁从吉、张从吉、奕崇吉、冯吉、张维吉、曾昭吉、石保吉、薛准吉”等。

言志,是通过命名来寄予孩子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如“安邦、定国、广汉、兴霸、泽民、康家、振军、大志、伟业、图强、鹏举、壮飞”等,很多见,不必大量列举。

冀望、言志也都是今人最常用的取名方法,单字名也可,二字名意蕴更佳。

5、以时间、地点取名之法

时间,依据出生的年份、季节、月令、日期、时辰等取名。如秦始皇正月元日(初一)生,正、政古义通,故取名“政”。《红楼梦》中贾政的大女儿正月初一生,取名“元春”,三个妹妹也随她用“春”字为名。作家老舍姓舒,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生,正是立春第一天,取名“庆春”。唐代兰陵主簿杨遗直四个儿子正好出生在四个季节,依次取名“发、假、收、严”以含四季的时令义,“春发、秋收、严冬”义较显明,“夏-假”见《释名·释天》“夏,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生于不好的时间则设法取相关的名字来消灾,如东汉服虔《风俗通义》谓“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南朝宋代王家五月五日生子,便取名“王镇恶”以消之。不过,太常见的时间命名容易重名,如“国庆、新春、春生、秋生(声)、冬梅”等重名率极高,不要随便取这类名字。

地点,根据出生地点取名的也多见。古人如南朝梁代张稷的夫人在其夫赴任途中的嵊亭分娩生子,就取名“张嵊”。今人如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其地大渡河古名沫水,雅砻江古名若水,遂合而名“沫若”。今较多见的是用父母籍贯地命名或组合命名,如“京生、沪扬、鲁生、汉生;粤汉、京沪、鲁豫、鲁湘、湘鄂、粤闽”等,也容易重名,不可多用。

6、袭用古人、前人名字之法

司马相如少名犬子,因仰慕战国赵相蔺相如而取大名相如。战国有司马食其、汉初有郦食其和审食其、后来又有赵食其。春秋有韩无极(公族穆子)、晋有王无忌(字公寿)、唐有赵无忌和长孙无极、今人柳亚子和蔡元培之子都名无忌。近人章炳麟仰慕明末遗老顾炎武(初名绛),曾改名章绛,号太炎。完全袭用古人名会显得呆滞,可以变通,即在所仰慕的先贤姓名间加仰慕类字眼,如孔宗尼、颜羡渊、李慕白等。

有袭用前人姓氏为名者,《晋书·桓温传》谓桓温生后得太原温峤称赞,遂名之曰“温”。《元史·叶李传》载杭州李姓人名李,字太白,名、字合成“李太白”,较为巧妙。

据研究者统计,《左传》有人名4千多个,不重复的用字在3千左右,用否定词“无、不、弗、毋”作取名用字的数量不少,“臣、鉏、夷、嘉、克、忌、师、偃、朝、成、生、黑”等100来字占总用量的35%。且可以看到,楚国人取名爱用“罢”字,吴越人爱用“句”字,晋人爱用“谷”字,鲁人爱用“纥”字等。说明一定的时代,一定的地域,取名用字会呈现一定的特点和偏好,可见袭用前人已有名字的取名方法在古代较为常用。

据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统计,五代至宋初“以彦名的大小人物见于史册者约145人”。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晋、宋间人命名,往往数世同用之字,而惟王氏为独多。人皆知王羲之、献之、靖之、悦之四世以之字命名,不知有六世相同者,如王廙之、胡之、茂之、裕之、瓒之、秀之,及彪之、临之、纳之、准之、舆之、进之,其名皆载史册。”道教的“五斗米道”在魏晋勃兴,“之”字一度成为五斗米道的标帜,魏晋六朝的显族代代相承用“之”字命名,打上很深的尚玄崇道的时代烙印。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五代多以彦为名”条统计唐末至宋初正史中人名含“彦”字者多至 147 人:“统计五代至宋时,名彦章者七人,彦超者十一人,彦威者七人,彦卿者七人,彦进者四人,彦温、彦韬者各三人。竞相仿效。各以彦为名。„„彦本美名,故人多以之为名,然未有如五代时之多者,„„亦一时风尚也”。

有时用某种独到的方式持续形成一种特有的取名风格,也是一种雅致,但只袭用而不知多方化用,就会形成过高的重名率。因而,袭用、承用也属于应当慎用的命名法。

7、化用典故的命名法

化用典故,即从古代的诗文词章所凝聚下来的成语典故中选字取意变化而成名字。如元代经学家“熊朋来”,是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一语化用而成。明末的“钱谦益”,从古训“满受损,谦受益”化用而来。美学家“王朝闻”本名王昭文,取《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意化用改名“朝闻”。“朱自清”原名朱自华,报考北大本科时,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改名“自清”。目录学家“余嘉锡”,典出《楚辞·离骚》“肇锡余以嘉名”,且连姓取名。“梅兰芳”字“婉华”,名出《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字出“余既滋兰之九婉兮”。“戴望舒”原名“朝宗”,取《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诗意,改名“望舒”。“方志敏”名出《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于省吾”名出《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王若飞”名出《木兰辞》“关山度若飞”。等等。

化用成语为姓名,古今有较多成功的例子,连姓取名的如“金石开”化用“金石为开”,“马识途”化用“老马识途”,“周而复”化用“周而复始”,“方未艾”化用“方兴未艾”,“华而实”化用“华而不实”;不连姓的如“易了然”化用“一目了然”,“向不凡”化用“不同凡响”,“王任重”化用“任重道远”,“刘海粟”化用“沧海一粟”,“于立群”化用“鹤立鸡群”,“黄火青”化用“炉火纯青”等。

化用,可以有多方技巧,比如“破”就是一巧,若取名“吴情”就与“无情”谐音而不雅,加一字破之成“吴含情”就化用了成语“脉脉含情”,再改一同音字成“吴含晴”,就显得意境更佳更雅。此类巧名古今甚多,文化蕴含最浓,最显精雅别致,是读书人喜爱的命名法。中华文化五千年绵绵不绝,成语典故浩如烟海,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故此法应该是很有发展前景的雅致命名法,值得大大推广。

8、连姓取名表达完整意思的命名法

郑逸梅(1895-1992)《艺林散叶续编》记:“取名而与姓连系者,如白云、黄河、胡蝶、乔木、田汉、洪荒、汪洋、王者香、王佐才、王谢燕、关山月、梅兰芳、黑白龙、金粟香、凌万顷、吴江冷、戴天仇、李成蹊、何其愚、蔡大龟、江梦花、钱万寿、黄菊迟、戚饭牛”。这类姓名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贯通的意思或典故,取名方法巧妙而意味深长,是文化意味较浓的雅致取名法。上引姓名大多容易明白,有拐弯多一点的需要略加说明,如“王谢燕”取“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诗意,“金粟香”取“金粟香生清磬远,芙蓉锦抹秋江上”词意;“蔡大龟”出《论语、公冶长》“臧文仲居蔡”朱熹注“蔡,大龟也”,高诱注《淮南子·说山训》“大蔡,元龟之所出地名,因名其龟为大蔡”。又如“何其芳、何许人、易水寒、白如雪、马如龙、凌云志、罗衣轻、云霞蔚”等,都较为巧妙。

这类雅名古今还有很多,如唐“孟浩然”取孟子“吾善养我浩然之气”语,今台湾诗人“郑愁予”取辛弃疾“向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意(“余、予”古都表第一人称“我”,“郑”谐音“正”),再如“黄河清”出“黄河清,圣人生”的古谚语,“张问行”出《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语等。这些名字语感流畅而意义完整,颇有文化底蕴,算得上雅名。

还有重姓为名者,使姓名用字在形式上取得一致。萧遥天在《中国人名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中说他一个女友的父亲姓俞叫“俞俞俞”,母亲姓苏叫“苏苏苏”。明代有以姓为名者姓沈叫“沈沈”(著有《酒概》),清徐珂《清稗类抄》记吴江人姓叶叫“叶叶”,光绪中有姓孙叫“孙孙”者因人嘲笑“孙子之孙乃玄孙”而改叫“孙逊”,再有前述叫“乐乐乐”的。“俞俞俞、苏苏苏、沈沈沈、孙孙孙、乐乐乐”,姓名相连相应,别致倒也别致,只是一般人都不知如何念才好,容易造成混乱,这类别致姓名还是以慎用为宜。

9、拆字、增字、减字命名法

拆字,拆开姓、名的字形再组合,使姓名二

(三)字在字形体结构上有观感的直接联系。此法古已有之,如远古有“伊尹”,宋人有“陈东”,清人有“阮元”等,以姓字的谐声偏旁做名字。采诗《起名有学问》(盲文出版社2003)收列此类名字较多,选一些,也添补一些,供喜欢用此法取名者参考。

拆姓字取其部分为名的,如“舒舍予、李木子、张长弓、许言午、杨木易、雷雨田、冯二马、江水工”等。有只拆用姓字表意偏旁为名的,如“李木、谭言、张长、张弓”等。有更复杂一些的,如“董千里”拆下半“重”为“千里”,而“曹禺”则是由其本姓“萬”字拆为“艹禺”再音变为“曹禺”的。

在姓字的形体上加减笔画、偏旁为名的,如“万方、于吁、王玉、王汪、李季、吴昊、栗粟;车轩、谷峪、孙逊、林彬、皇煌、黄磺、郭廓;刘刈、季李、童里、董重;何可、沈冘、翁羽”等。《镜花缘》中“王主、王玉、王

三、王丰、王

五、王壬、王毛、王金”八兄弟名字,就是增、减笔画取名的典型例子。

姓名共用偏旁的,如“高亨、何仁、张弛、江河、沈海、赵越、崔嵬、谭谈;吕品、石磊、牛犇、林木、林森;何荷、聂耳、赫赤、翁翼”等。有些拆分较复杂,如为报父仇而刺死大军阀孙传芳的女杰施剑翘生二子,一名“佥刃”(剑亦作劎),一名“羽尧”,乃拆并其名“剑翘”的偏旁而得。又如作家叶兆言,母亲姓“姚”而父亲名“至诚”,由“姚、诚”各拆半字成“兆言”。

这些都是带有文字游戏意味的取名法,选择合适字形的限制很大,能产性低,构思精巧也不失为佳名,但生成佳名的几率不是很高,多数易犯重复呆滞的毛病,故不可多用。

10、合姓与四字命名法

复姓加二字名,就形成区别性好而重名率低的四字名。古时复姓本来很多,后来逐渐减少。据汪泽树《姓氏·名号·别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统计:东汉末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收录姓氏500个,其中有复姓160多个,占33%;到北宋《百家姓》(编者佚名)所收500多个姓氏中,复姓只有60个,占12%;今天汉族常用姓氏3000多个,复姓只有250个,仅占8.1%。这是古复姓分化、简化为单姓的结果,如“司马”分化为“司、马”两姓、“孟孙”分化为“孟、孙”两姓、“左丘”分化为“左、丘”两姓、“谷梁”分化为“谷、梁”两姓;“咸丘”简化为“丘”姓、“可单”简化为“单”姓、“卢蒲”简化为“卢”姓、“东郭”简化为“郭”姓、“赫连”简化为“赫”姓、“钟离”简化为“钟”姓等。如今,要多取四字名而减少重名率,扩展单姓为新的复姓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合姓,即合父母姓氏为双姓。四字名,即连姓带名共用四字。传统的复姓(双姓)可以加一字名为三字姓名,如“诸葛亮”,也可加二字名为四字姓名,如“司马相如”等。传统姓氏中的复姓今仍有少数保留下来,今通用的蒙学课本《百家姓》中就列了59个,较耳熟的如“上官、司马、司徒、司空、夏侯、尉迟、诸葛、端木、欧阳、皇甫、慕容、百里、东方、东郭、闾丘、公孙、长孙、令狐、巫马”等还在使用,这些复姓古今已有的四字名既雅致又顺口易记,说明四字名是优化的命名法。

中国人口众多,重名率高的问题越来越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取四字名是解决高重名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由十多年的姓名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四字名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大,这是一个好现象。从排列组合上看,如果用3000常用字(3500常用字除去不雅的)来组合四字名,3000×2999×2998×2997,约有8万亿个不同组合,选择余地巨大,哪怕只有小一半的新生中国人取四字名,重名率问题就可望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参考张述任《起名—姓名设计学》(新华出版社2006)等有关四字名的设计,经广泛的观察、收集、分析、综合,可选用来取四字名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

在复姓后加二字名、合父母单姓再加二字名。在复姓后加二字名,古今自然如此,佳名甚多,不赘述。合父母单姓再加二字名的四字取名方法好处很多,独生子女兼用父姓、母姓,传递了双方的姓氏,合乎传统文化“传宗接代”的思想,增进婚姻关系多方的和谐,字数(四音节)加长就充分拓展了托名寄愿的空间,既可新颖独特地表达深远的含蕴,又可极大程度地避免重名。象“郑张尚方、冯陈素珍、赵钱方奇、杨林佳树、刘向远方”等,都是美雅动听的“父姓+母姓+二字名”的好名字。这类四字名变通创新的方法有很多,如:“东方文心”,为“父复姓东方+母单姓文+单字名”。“陈恩凯明”,为“父姓陈+二字名+母姓明”;“梅艳李香”,为“父姓梅+名+母姓李+名”。“唐诗悠然”,为“父姓唐+母姓史(谐音诗)+二字名”;等等。

在单姓(父姓或母姓)后加三字名。其中的变化很多,可以姓为一个单位而名(三字)为另一单位,如:“宋水清清”,为“姓宋+名水清清”;“徐徐清风”,为“姓徐+重复徐字+名清风”;“张思聪敏”,为“姓张+名思聪敏”。把姓的含义与名贯穿起来,如“马到成功”,为“姓马,马到+成功”(用成语);“文心悦然”,为“姓文,文心+悦然”;“秦汉双英”,为“姓秦,秦汉+双英”;“王家秋铃”,为“父姓王+家族 +名秋+母名铃”。在姓与双名中加虚词衬字,如:“童唯秀姑”,为“姓童+衬字唯+名秀姑”;“叶乃知秋”,为“姓叶+衬字乃+名知秋”(成语:一叶知秋)。姓以谐音含义与名贯通,如“刘水清明”,为“姓刘,流(刘)水+清明”;“毛午秋歌”,为“姓毛,茅屋(毛午)+秋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章先泽后”,为“姓章+先 +名泽后”(谐音:业彰先祖,恩泽后人)等等。

变通前辈的姓名。如四川成都有茶艺表演家叫“金刚石”,生了对龙凤胎,男孩取四字名“金刚小石”,女孩名“金刚玉石”,从小双双学茶艺,现已成为成都市的旅游形象大使。这与“仰贤法”在所慕先贤名字中加“慕、羡、仰、思、敬、宗、希、望”等,是一样的,也与“六龄童、小六龄童、六小龄童”的艺名代代相传是同一个道理,化用的技巧颇佳。

四字名拓展空间非常大,创新变化的思路可以有无数种,虽然只比二字姓名多两个字,但它的变数是几何级增长的。上面只是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可以类推,可以生发出更多新奇典雅的想象,可以说它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可供驰骋拓新。

有人担心,取四字名会有仿照日本名字之嫌,会让国人不快。日本的姓氏成十万之多,以山川地点为最多见,而名字量少而重复多。中国的姓氏与日本大相径庭,五千年文化可供取名的素材浩如烟海,只要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切入,取出来的就一定不会象日本名字,上列众多四字名一听就是“中国制造”,一点都不像日本名字。大众文化心理是不可强违的,一定不要仿效日本的取名法,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雅名在所即是,用不着躁心旁骛。

11、吸收化用欧美元素的命名法

我们不主张模仿日本名字,但建议吸收一些欧美的命名元素。现代社会强调“全球一体化”,中国的日益强大,吸引了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生活,外国人很乐意取中国名字。那么,新一代中国人取上一些洋化的名字,应该是可以的,既降低了重名率,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利于与国际接轨,出国可以直接写成欧美文字的姓名,在国内用时仍然是汉字,利多弊少,何乐而不为呢。但吸收欧美命名元素应把握好尺度,重在化用而不单纯模仿。

有些化用西洋命名元素的佳名是较为巧妙的,如蒋介石的笔杆子“陈布雷”之名源于英文,李敖在《蒋介石研究》中说他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在浙江高等学校读书时,同学因他脸蛋胖嘟嘟的,戏呼他“面包孩儿”,由英文Bread译音为步雷,后出洋留学改为布雷成为正名。唐德刚《胡适杂记》说,胡适为其独生女取名“素菲”,即Sophia,本是陈衡哲女士的英文名,胡适留美期间与陈衡哲曾有过一段特殊的感情,故用心良苦地为女儿取这个洋名以纪念旧情。张爱玲小名张煐,母亲觉得念起来不响亮,入学时从英文Eileen中译出一个名字来,就成了“爱玲”。

化用英文命名元素,可以取出既照顾汉人姓氏又可直译为英文的好名字来,如“马丽莎、马礼逊、马吉尔、白梅拉、肖安妮、莫海伦、艾诗雅、艾菲儿、夏威夷、朱莉安、史蒂文、丁洁丽、丁保罗、万福特、林切尔、梅兰妮、胡罗拉、罗伯特、戴维诗、金高登、欧德瑞、柯利亚、何兰特、沙曼逊、汪尔德、王布朗、王加斯、刘亚历、刘乔治、李蒙特、李洛佳、张密西、肖乌兰、孟哥伦、周多吉、纪因斯、韩尼斯”等三字名都很不错,熟悉英美文化的人很容易由此类推化用出更多更好的佳名来。而象“普鲁登斯、贾拉尔德、史蒂芬妮、安琪丽卡”等四字名,就显得过火了一些。好在汉语自身四字名资源极为丰富,可以不用该类译音味过浓的四字名。

利用欧美元素取洋化一些的名字,利于出国直接写成外文,但要注意与西方文化的接轨,可能中文名字的含义很好,译写为西文,就范了文化忌讳。如女学生中文名“蝶”是雅的,用汉语拼音写成是“Die”,英文词义是“死”,当然很犯忌讳。同类的很多,如常用作男性名的“列”字拼音是“Lie”,英语词义是“谎言”,不能用。“鹤”的拼音是“He”,英语是“他”;“佘、舍”的拼音是“She”,英语是“她”;“友、由、幽、攸”的拼音是“You”,英语是“你”,用人称代词“他、她、你”作名字,指称极易混乱,哪个民族都会不用的。

此外,叠字命名法(包括双声、叠韵法),将在“姓名的韵律”一节中讨论。还有生肖法(依出生的十二生肖取名)、顺序法(按一、二、三……顺序命名)、体重法(按新生儿体重的斤两命名)、随缘法(翻字典碰字、抓阄定字)、名人高人赐名法等,可列出很多种,简单易用,但可用面不很宽,故不专门展开讨论。

篇2:商标如何取名?10招商标取名技巧助你成功取名

万 献 初

姓氏是宗族、家族血统关系的外在标志,是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客观规约性符号,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也就不能选择自己的“姓”。姓名中的“名”则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性代表符号,一般是由父母给取定的,是可以主观选择的。姓名只有二、三或四个字,“姓”是先天定下不能改的,占了姓名的一半,剩下“名”这一半可以主动选取,但选取的限制和忌讳实际上又是很多的。

取名字的忌讳、限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取名所用字(一至三个)本身形、音、义的制约,尤其是几千年文化、习俗积淀在这些字的构形表意中,形成多种复杂的涵义与色彩,也就形成了程度不同的禁忌、规避、限制,人们多能心知意会,但要说清其规律则非易事。二是取名所选用的字与既定的姓氏用字之间的合理搭配,这种看似简单实则极为复杂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既有形音义多层面的组合关系,又有政治、文化、习俗、心理等多方面的制约关系。总体说来,取名应选用形音义兼美、意向积极的字,避忌用纤弱、忧伤、灰暗等消极意象的字,更不能用那些给人颓丧、羞恶、压抑感的恶劣字词。

列举、讨论取名用字忌讳方面的文字较多,个案的、举例的、列条目的、具体名字分析的,网络上能搜索到不少零散的文章。这里要对该类忌讳、限制作全面的系统梳理与归类,力图揭示现象背后所隐含的规律,并力争对一些变通性的例外作合理的解释,以便应用者类推使用。

姓名的解释权也是人类隐私的一部分,应予以保护。本文列举例证尽量避免使用已知的见在的真人姓名。但中国人口众多,十多亿姓名无所不有,虚拟的例举姓名如与今某人偶合,绝非有意为之,先深表歉意,敬请谅解。有些例名选自网络,未知虚实,难以一一标明出处,一并对网传者致以谢意。在此并作交代,以下不再一一说明。

1、忌用难避字、异形字、异读字

取名忌用难避字。汉字数量浩繁,适用于取名的用字并不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9353字(公元2世纪),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6世纪),北宋《广韵》收26194字(11世纪),明初《洪武正韵》收32200余字(14世纪),清代《康熙字典》收49888字(18世纪),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56000余字,《中华字海》收85000余字。今电脑微软自带的“超大字符集”汉字字库有7万多字,而“汉字文化圈”(中日韩等)通用的大字库收字已超过10万。

《汉语大字典》最简单的字只有一画,如“

一、丨、乙”等。繁的如“”(miè)37画,粥的一种,下部“鬲”是带三只空足的陶锅,上部中间是“米、蔑”,锅熬米成末(蔑),两旁的“弓”是腾腾上升的热气;“䲜”(уè)44画,多鱼的样子,从四“鱼”;最繁的一个汉字是“”(zhé)68画,唠叨不绝的样子,从四“龍”。数万汉字中,大多数都是难认难写而极少用到的冷僻字,不宜用作名字。

经统计,一般人认2500汉字就可以读报纸和小说了,认5000字就是较好的中学语文老师了。《新华字典》收1万来字,其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异体字和繁体字。据《十三经集字》统计,儒家经典从《诗经》《尚书》到《论语》《孟子》的“十三经”,原文也总共只用了不计重复的单字6544个。可见汉字累积的总数虽多,古今常用的其实并不很多。国家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审定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2500字,“次常用字”1000字,总共3500常用字。

名字是供社会大众使用的,大家都认识的3500常用字就是取名字首先应遵守的选字范围,我们将另撰文专门分类解析3500常用字在取名中不同的取舍等次。超越3500常用字范围的就是非常用的难避字了,要有选择性的使用。非常用字中也有一些形音义都很好的字可以作为取名专用字,如从斜玉旁的“珞、璐、珈……”、从日旁的“昱、旻、晗……”等,后面将有专文类举分析。

取名用难避字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尴尬,孩子上幼儿园、小学,老师因名字难认就不敢或本能地不愿点到繁难的名字,总是不点,弄明白了以后也就惯性地不点或很少点了,孩子不知道,以为自己在班上最差,老师总是不喜欢而不点自己,因此越来越自悲,对其成长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国学大师章太炎有三个女儿,他喜欢用《说文解字》中的本字,故选《说文》中四构件叠体的会意字作为三个女儿的名字:“章㸚、章叕、章㠭”,并把认识这几个名字作为男孩娶他女儿的最基本条件,结果女儿老大了还没有人来上门提亲,太炎先生着急,只好在亲友大集会上专门解释自己女儿的名字,这才有人来提亲,女儿们才嫁出去,女婿中就有后来国学功底很好的得意门生龚宝铨。㠭,四个“工”会意,读zhǎn,《说文》“极巧视之也”,本是展开布之意,后来上加尸下加衣成为“㞡”,楷化作“展”,《玉篇》“㠭,今作展”,“㠭-展(㞡)”古今字。叕,四个“又”会意,读zhuó,《说文》训“缀联”,本为网类的绳丝联缀之状,后加绞丝旁作“缀”,“叕-缀”古今字。㸚,四个“乂”会意,读lǐ,《说文》训“二爻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㸚字象窗牖交文之形”,《集韵》“㸚,希明也”,是窗户斜木条交叉联属透光而稀疏亮爽的样子,《说文》“爽,明也,从㸚从大”。名字是要便利公众使用的,易懂易认的大众化(popular)是其基本属性,如果像太炎先生女儿们的名字这样需要专门讲析,就令人望而生畏了。

取名忌用形体不美的异形字。笔画过多的难避字不利于做取名用字,笔画过少、形体不美的字也不适于做取名用字,要用也须注意构成姓名的几个字之间的和谐搭配。“

一、二、乙、七、卜、己、已、巳、小、子、干、于、卡、门、口……”等三画以下的字,形体单薄瘦弱,视觉欠美,不宜多用作名字,与其他形体美观的字配合使用还可以,只用它们相互组成名字就难看了,如“丁一干、门乙口、卜小巳”等名字就很不美观。“人、入、儿、大、飞、女、兴、长、也、企、亢、犬、夕、戈、矛、气、衣……”等字,即便笔画较多,也是形体结构欠稳而不美,相互组成名字也就更欠美观,如“马人飞、戈夕衣、矛长入”等名字立意并不差,但观感不美。“圆、囤、团、国、围……,闭、间、闲、闺、阁……”之类的字形过于方正而呆滞,如相互组成“国团圆、门闺阁”之类的名字,就显得过于死板而无生气,余可类推。姓名只有二到四个字,要注意避免用不美的异形字,注意字形结构的美观性搭配。

取名须慎用一形多音的异读字。汉语字少词多,要用四、五千个常用汉字表达数万个常用词,而且古代汉语又是以单节音词为主体的,多数情况是一个词只用一个字来表示,字总是显得不够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不断快速扩充,而汉字体系形成后是很难大量增加新字形的,于是就在改变部分读音的基础上,一字形兼表两个或多个词,形成了“异读字”,如:“分”读平声fēn是动词“分开”,读去声fèn是名词、量词“部分”(或作“份”),我们称之为“单字音变构词”。这类构词产生于周秦,兴盛于汉魏六朝,曾是汉语构词史上很长时期很能产的构词法,最多时,这种“一字形多音多义”的异读高达千例以上,唐初陆德明《经典释文》、宋代官修《广韵》和贾昌朝《群经音辨》等都辨析了千余例,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念孙在其《音义异同》中辨析“辟”有11个不同的音义,“敦”有15个不同的音义,可见其音义派生十分复杂。唐宋以后,这种“单字音变构词法”逐渐被“双音合成构词法”所取代,演变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了词汇的绝大多数,一字多词的“异读字”中的常用“异读”保留得不多。这保留不多的“异读”在取名中常常造成麻烦,一字形多音多义,在文章中有上下文语境意义限定而容易确定,取名字只用一两个字,语境义的限定或提示往往很微弱,使用者初次接触是不知该选何音何义的。如:朝,读zhāo为“早晨”,读cháo为“朝向、朝廷(代)”,取双名“朝南”有语境提示“朝向南方”当读cháo,若取单名“朝”,别人就不知该读哪一音了,取双名“朝阳”则有“早晨的太阳”与“朝向太阳”两读两义,也会令别人无所适从。留存到今天的异读字,最常用的有“分、行、为、朝、中、间、长、好、难、乐、相、将、藏、兴……”等,最好不要用这类字做单名用字,用于双名中也一定要有语境的限定与提示,不要让人去斟酌该取哪一音义。

2、避忌各种重复

避忌直接重复祖先、圣贤及伟人的名字。西方人、中国的某些民族的姓名结构成分多,有以家族姓、祖父祖母姓名、父亲母亲姓名等多项为姓的,故与祖父、父亲同名是可以的。汉族姓名首先是直接继承历代相传的父姓(家族姓氏),如果再重复父辈、祖父辈及更远祖先的名字,就成了完全的重名,在习俗上大不敬,在技术上也该避忌。中国千年的传统是避讳先人名字(名、字、号、谥号)的,平常使用先人名字中的字及同音字都被视为大不敬,如南朝范晔因父亲名“泰”而必须辞掉“太子詹事”(太谐音泰)一职;唐太宗叫李世民,唐人就避忌“民”字而改用“人”;杜甫的母亲名海棠,他从不写海棠诗,父亲名闲,写诗从不用“闲”字;李贺因父亲叫李晋肃该避讳“晋”(谐音进)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一生抑郁不得志。北宋刘翁叟因其父名岳,避“乐、岳”,一生不听音乐不游高山。清康熙皇帝名玄烨,清代避用“玄”字,连引用汉代经学大家郑玄也得改为“郑元”;孔子名丘,清人避讳“丘”字,少写一竖作“”以示敬讳。我们今天不必如此避讳,但直接重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名字,完全重复圣贤、伟人的姓名,还是不妥的。试想,如果孙子与祖父的姓名一样或写来不同而念起来一样,如何区分?如果有人直接叫“屈原、孟轲、杜甫、赵匡胤”当然不好,即便取名“孔旨”(孔子)、“李四铭”(李世民)、“历大钊”(李大钊)、“马客诗”(马克思)等,也会使大家觉得不自在的。

避忌姓名用字在字形、字音上的简单重复。汉语有两个音节重复形成叠音词的传统,因此两字名的重复、单姓与单字名形成重复是可以的,如“李晶晶”(双字名叠音重复)、“丁叮”(姓与名叠音重复),但姓与双字名重复就不好了(姓名的韵律问题将有专文讨论),如“金菁菁、佟童童、冉再苒、鲁橹橹、骆洛洛”等就太犯重而不美了。姓名中各字的字形笔画应该和谐搭配,以观感舒适为宜,6-12画的汉字是使用率高且观感好(视觉效果好)的,姓名用字之间笔画数差别过大,如“丁灨、万鑨

一、马”之类,因比例失调而观感失重,当然不好,所以“戴山、魏丁”不如“戴露、魏韬”的观感和谐。反过来,字形过于相近或完全重复,因区别性差而会失去变化多姿的美感:象“木禾末、林木森、丰夆奉、高暠皜”之类显得很呆板重复;“何佑估、江河汉、扬扮护”虽念来有别但视觉上因同偏旁而显得过于呆滞。网络上说有人取名“乐乐乐”,虽然读音上姓读yuè名读lè而有区别,但姓名三字同形造成视觉上的僵硬感,一般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念才对,所以不是好名字。

避忌过高的重名率。古代已出现重名现象,如《战国策·秦策二》记载孔门弟子“曾参”的同名者杀人,别人两次来告“曾参杀人”而曾母都不信,第三次来告,曾母也吓得投杼逾墙而逃。史籍上不同时代有五个“公孙弘”、三个“朱买臣”。晋朝“李密”以《陈情表》著名,后魏“李密”以医术知名,隋末“李密”以聚兵瓦岗寨出名。明代嘉靖年间会试发榜三次有“王三锡”、四次有“王之臣”。南朝梁元帝萧绎著有《古今同姓名录》,已经开始关注重名问题。据张书岩、王保福《起名指南》(群众出版社1991)统计,明代余寅撰《同姓名录》13卷,收录同姓名1608个,涉及2750人;清人汪祖辉撰《九史同姓名略》,收录从《旧唐书》到《明史》的同姓名者10812个,涉及3万余人;近人彭作桢撰《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收403姓16000个同名,涉及56700多人。当今中国有十多亿人,重名率过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语委据人口普查资料对百万以下的人名作抽样统计,结果重名率(名同,不计姓)都达 25%以上。如果就全国十三亿人进行统计,单字名的重名率会高达90%以上。根据采诗《起名有学问》(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引用2003年的统计数据,上海有“王小妹”13000多个;北京有几万个“淑珍”,其中王淑珍14000多人,刘淑珍13000多人,张淑珍11000多人。全国最高的重名是以十万记的,试想几万个同一姓名的人汇聚到一起,该造成何等的混乱。有的新班级有3个“张洁”,有的新兵连有5个“王涛”,点名时或一起答应或都不敢答应,只好用“大、小、男、女、黑、白某某……”来强作区分,实在艰难。避免过多重名的途径有很多,首先是大姓不能取单名,“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目前李姓超过8700万人,王姓超过8000万人,张姓超过7800万人,刘姓超过6000万人,陈姓超过5000万人,五姓共计超过3亿5千多万人。而“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19大姓就占全部人口总数的55.6%。大姓取单名的选择余地太小而最易重名,若只用常用字取单名,理论上3500人就出现一次重名,所以大姓避免取单字名应是起码的常识。姓名用字的长度是避免重名率高的重要因素,姓名加长一个字,区别率就会几何级增长。现在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把合适的父姓、母姓加起来成为双姓,再取双字名,重名率会降至最低,所以四字姓名应该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向。不要赶潮流取时髦的名字,穿衣可以赶时髦,过时了就换掉赶买新的,名字伴随人一生,上了学号、身份证就改不动了,不可不慎重行事。各个社会历史阶段都会涌现一些时髦的字眼,随意的父母们顺便用为孩子的名字,就造成高重名率。如上世纪初辛亥革命时期的“汉民、天仇、右任……”等勃发很强的民族意识,50年代初的“解放、建国、援朝、建桥……”反映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兴盛,60年代的“卫东、向东、卫红、卫兵……”等表现了文革的狂热且因赶时髦而形成超高重名率。当今信息社会的资讯检索极为便利,父母给婴儿取名字,不妨先上网多方搜索一下,显示的信息越少,表示重名率越低,然后放心去用,这是当前避免高重名率最直接最便用的方法。经统计,男性取名用字最频繁的是“明、国、文、华、德、建、志、永、林、成、军、平、福、荣、生、海、金、忠、伟、玉、兴、祥、强、清、春、庆、宝、新、东、光……”等字,女性取名用字是“英、秀、玉、华、珍、兰、芳、丽、淑、桂、凤、素、梅、美、玲、红、春、云、琴、惠、霞、金、萍、荣、清、燕、小、艳、文、娟……”等字,尽量避免用这样的高频字取名,稍大一点的姓氏无论如何也不要用前100个高频取名用字作单名,这样重名率才可能降低。日本1.2亿人口有近12万个姓氏,名字多些相重的也不会出现多少姓名全同的情况。当今中国13亿人口只有3500多个姓氏,古今姓氏总数约有22000多个,历代有增有减,总趋势是逐渐萎缩,明代的《姓觿》、《万姓统谱》收3700个姓氏,今天还略有减少。因此,汉族的姓名主要靠取名用字来区别,除了3500常用字之间的巧妙搭配外,为避免过高的重名率,还应该尽可能选择意义好、笔画不太多、不太冷僻而相对易认易写的非常用字作取名用字,数量在3-4万之间为宜。这一点,要与“忌用难避字”结合起来考虑,方能找到合适的度。

3、避忌用不祥、不洁、不雅、不美的字 人们普遍的心理是:赞许真善美,希望福寿安康,喜欢高洁雅致,亲近大自然,追求富贵舒适,看重名誉地位,力争志向高远,等等,凡是与这些相违背的字眼,都不适合用作名字。具有消极含义的汉字数量不少,虽然避忌的程度有不同,避忌的理由是一样的,人们多能够下意识地忌用,但未必明白其中复杂的细微区别,故需集中地举例说明。

避忌灾祸疾病类字。首先,“杀、毙、死、亡、尸、丧、埋、葬、坟、墓、祭、奠、鬼、魅、魂、魄……”之类字最违犯人类忌死趋生的心理,是绝对不能用于取名字的。其次,是“灾、祸、患、殃、害、难……”等字不能用。再是“病、疾、恙、痛、痒、疮、伤、残、羸、弱……”等字也是忌用的。我们的古人有取名避灾的习俗,用否定字配不祥字眼以化凶险求吉祥,如:先秦有“徐无鬼、申不害”,汉代有“曹无伤、霍去病”,唐代有“李百药”,宋代有“辛弃疾”等,这样一破,反倒显出几分文雅之气,是大手笔,今人很少能取出这样破凶为吉、反拙为雅的名字来。

避忌不正不快之感的字。“歪、斜、邪、恶、歹、毒、凶、狠、坏、匪、盗、贼、偷、乱……”等邪恶坏毒类字不能用于名字,“哭、啼、泣、泪、涕、厌、烦、躁、闷、恼、冻、僵、硬、烫、烤、煎、熬、堵、塞、酸、辣、涩、短、萎、缩……”等令人感觉不快的字也不用于名字。当然,象“苦、辛、凉、冷”等字有艰苦励志的意味,激发人奋发向上,可以用来取名字。

避忌颓废孤弱之类的字。“迂、腐、痴、呆、孤、寡、悲、扭、捏、恍、惚、羸、颓、废、崩、溃、缺、漏、陋、卑、鄙、混、沌、晕、浑、眩、沮……”等字不宜用作名字,至于“愚、拙”等字有化用为佳名的,是因为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古训在。

避忌不洁的字。“屎、尿、粪、痰、污、秽、脏、臭、腐、烂、霉、膻、腥、臊、骚、屁、糟……”等明显不洁净的字,不用于名字。儒家文化认为人的身体是不洁净不雅的,故身体器官字多不用于名字,“肝、胆、肺、肠、胃、脾、臀、血、肉”等显然不用作名字,“脑、脸、颊、鼻、眼、睛、脚、趾”等也不用,而“心”可用是因为古人认为心能思考且有情爱,“手、身”能用是因为有好的功用,“头、脸、眼、脚”少用而相应的“首、面、目、耳、足”可用是因为后者古朴且又生出器官之外的新词义来了,如春秋晋文公名“重耳”,战国楚怀王名“熊心”,汉有赵王“张耳”等。生殖器官字最该忌讳,如同是鸟类共名的“雀、隹”可用作名字而“鸟”不可用,是因为男性生殖器象鸟形,且“鸟”与“吊”音近义通,古人用“鸟”指生殖器并作骂人语,《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缘没横罗鸟灾”蒋礼鸿通释:“鸟,骂人的话,和《水浒传》里的„鸟人‟„鸟男女‟的„鸟‟相同”。还有一个古代指女性生殖器的字更不能用于名字,今人因不知而可能误用,《说文》“也,女阴也,象形”段玉裁注:“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本无可疑者”,是说“也”本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后来才借表语气词的。传统文化轻视女性,“奸(姦)、妨、妒、妬、姘、奴、妓、婊、妖、嫌”等字都含不好的意思,多不用作名字。连类而及,表性别的“牡-牝、雄-雌”,雄性的“牡、雄”义好能作名字,雌性的“牝、雌”就不能作名字。文化是历史积淀并承传下来的,前人的禁忌形成传统的文化意识,我们必须遵循,否则就不舒服了。

避忌不雅的字。雅,是指合乎正统规范且高尚美好;俗,是指大众通行习惯且平庸土气。趋雅避俗是提高人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是人们必然向往的。就动物类字来看,平庸低俗的“虫、蛇、蠖、蚝、蛙、蚌、蚊、蝇、蚤、鼠、猪、狗、猫、鸡、鸭、鹅”等多不用于名字,“豺、狼、狈、罴、狍、猴、獾、狸”等性不好或无能的也多不用作名字,想象中高贵的“龙、凤、麒、麟”是高雅的取名用字,矫健勤劳的“牛、马”与温良的“羊”及用它们作偏旁构成的“半、告、物、特、犇;骄、骏、骐、骥、骅、骝、驰、骋、驾、驯、驹;美、善、祥、鲜、羕、群、羚、羡、羔、羹”等是很好的取名用字,威猛而高贵的“虎、豹、狮、熊”能作名字,高飞而美丽的“鹰、雁、鹤、鹊、莺、燕”等也是上好的取名用字。日常生活用品“缸、罐、碗、筷、锯、铲、钳、锹”是俗字,而带高雅英雄气的“刀、枪、剑、戟”等武器则常用作名字。“菜、葱、蒜、韭”等人吃的俗物不入名字,而“松、竹、梅、兰、菊、花、卉、草”等大量的植物被赋予浪漫优美的寓意而成为上好的取名用字。比较来看,“吃”俗“食”雅,“喝”俗“饮”雅,“球”俗“珠”雅,“泥”俗“塗”雅,“跑”俗“奔”雅,“洗”俗“沐”雅,“睡”俗“眠”雅,等等,前者多不用作名字而后者多用。取名字的求雅避俗是可以不断提升的递进过程,比如要想以“志向高远”之意为名字,一般取“志高”也不算俗了,但诗人取名“徐志摩”,“摩”本是用手摩擦,引申有砥砺而迫近义,曹植《野田黄雀行》有“飞飞摩苍天”句,形成“摩天”一词表示高远,且“摩”常用于佛家词语的翻译而更具哲理意味,所以“志摩”比起“志高”来就高雅得多了。同样的,诗人“戴望舒”原名“梦鸥”,后者因直白而显然比前者俗气些;“林徽因”本名“徽音”,“徽”是系琴弦的绳子,“徽音”是较直白的“琴音”义,改为因果之“因”,就涵义深广得多也雅化得多了;“董必武”原来号“壁伍”,改名后也显得雅致了许多。

避忌过度夸赞的字。给孩子取生猛威烈的名字如“豪、强、猛、刚、烈、闯、彪”等,虽刚强有力,但显得愣拧不羁而略嫌过火,若再进一步取“伟大、独步、天尊、胜天、柱天、雄才、超人、超群、主众、国权、豪杰、豪强、超杰、万富、霸主、无敌”之类的名字,就太浅露而过火,易引起反感。谦虚谨慎是国人的传统美德,无知的狂妄自大和粗俗的过度夸赞,都会遭人鄙视的。

清代以前,乃至建国以前,生下孩子取名字,至少请个私塾先生先取名后取字,普遍趋雅避俗。建国以后,知识分子工农化而地位大降,全国人民取名趋于直白刚硬以显“革命性、大众化”,非“军、兵”即“工、农”且不离“战斗”,真是俗到家了。这种影响是巨大的,至今还会使人明显感觉到当代人的名字远没有建国前人的名字好听,更比不上古人有韵味。如“富强、福贵、有财、连升、金宝、来发、光明、兰英、翠花、香草、美丽”等直白粗俗的名字随处可见,而“前进、胜利、奋斗、革命、成功、学军、继红、红旗、健康”这类粗糙生硬的名字根本就与优雅的姓名文化格格不入。

雅化的丢失容易,雅化程度的提高很难,需要整体国民文化修养的普遍提高,在当今这样一个金钱至上、娱乐趋俗的时代,国人整体名字的雅化恐怕不是短期的努力就能够办到的,得一点一滴地慢慢教化、陶冶与提升。

4、避忌姓名谐音所隐含的不雅

谐音,是指字、词的读音相同或极为相近,《说文》“諧,詥也,从言从皆”,皆、合都是相合之意,故“谐”本是指言语(语音)的相合。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书》、《礼》、《易》、《春秋》”,诗是排在“五经”之首的。诗首先讲究韵脚字的和谐押韵,故古代诗文十分重视语音协和的“谐音”。具体应用,除了诗文押韵、平仄交错谐和外,避讳也主要用谐音,李贺就因父名之“晋”谐音“进”而终身不能考进士。借谐音字祈求福寿富贵,古今中国人都乐此不疲。以“鹿”谐音“禄”,以“枣”谐“早”,以“桂”谐“贵”,以“鱼”谐“馀”……,不一而足。至于数字“四”谐“死”、“八”谐“发”等,更是无所不在的心理禁忌与祈愿。

名字上的这种谐音祈愿与避忌的故事古今有很多,好的名字谐音会给人带来愉悦与好运,不好的名字谐音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扰或隐患。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时一定要反复考虑,不能犯这类隐含不雅甚至很糟糕的谐音忌讳,那会给儿女造成永久的心理压抑和负担,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

好的名字谐音故事是很有幸的,如: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有洁癖,选女婿时挑了个名“拂”字“去尘”的青年,认为他肯定非常爱干净。唐玄宗登基之年钦点“常无名”为状元,因《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笃信道教的皇帝喜欢“常无名”这充满玄机的名字。明世宗朱厚熜宣称点状元前夜梦中听见雷声,硬要钦点一个名次落后而叫“秦梦雷”的考生为状元。清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已七十九岁高龄,在审阅科考试卷时把名次较后的一个叫“胡长龄”的考生钦点为状元,因为这位高龄皇帝出生“胡”地的满族,又正希望长寿。同理,老年蒋介石在台湾庆寿,见一低级军官名“王多年”,就不断越级提拔,使他晋升到最高层的军阶。

因名字谐音得祸的故事是很不幸的,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七记:宋徽宗政和年间,下圣旨对以“君、皇、圣”三字为名者革职处罚并责令改名,又依奏不准用“龙、天、帝、上”等字为名字。江西平乐县有人叫“孙权”、浮梁县有人叫“刘项”,县丞上书说他们“取霸者之迹以寓其名”,即有图谋不轨之意,应当处罚。明代永乐二十二年举人“孙日恭”殿试第一名该点状元,榜眼是邢宽,但发榜时邢宽成了状元,孙日恭降为第三名探花,因为皇帝认为“日恭”组合是**、暴君之“暴”字,而“邢宽”则含“行政宽和”之意。清朝大兴文字狱,举子“范鸣琼”、“王国钧”科考成绩优秀,却被人告发姓名分别谐音“万民穷”和“亡国君”而受到贬抑。雍正朝礼部侍郎查嗣庭任江西考官,选《诗经·商颂》中的句子“维民所止”作试题,被告发“维止”是“雍正”二字去掉头顶上的笔画而成,寓意“砍去雍正头”,酿成杀戮无数的大文字狱。乾隆间广西学政胡中藻用《周易》象辞“以乾三爻不象龙”为试题,被人告发“龙”谐音“隆”,题中“乾与隆(龙)分开”且“不象龙(隆)”,暗示乾隆皇帝分尸断首,于是胡家被满门抄斩。有的名字谐音祸患是莫名其妙的,如顺治十二年科考拟定状元是太仓人王揆,正迷恋戏曲的少年皇帝福临听唱名时,由“王揆”谐音想到的是《王魁负桂英》中的“王魁”,顺口问:“是负心王魁耶?”于是王揆立马被降入第三甲。光绪二十九年特科一甲一名是广东人“梁士诒”,有人告发这名字是“梁头康尾”,因康有为字“祖诒”,慈禧太后最恨梁启超、康有为,就认定这梁士诒是康、梁同党,下令追查,梁士诒闻风吓得连夜逃出北京城。近人有精于账目者名“龙柏材”,商家都不敢用他,怕他太“能破财”了;还有会经营者名“全培光”,还没有经营就“全赔光”了,还敢用他么!

这类隐含不雅谐音的名字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不点破时相安无事,一旦点破,尴尬难堪,会成为挥之不去的压抑烦恼的精神负担。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隐私难以得到很好的保护,网络闲人及好事者很多,有专门盯着这类名字而以揭其隐含的不雅谐音为快事者,防不胜防。因此,今后取名字的父母尤其需要耐心细致地反复斟酌,不可疏忽大意,一旦这类不雅隐含公开成了孩子的绰号或笑柄,他(她)会非常难受的,届时悔之晚矣。网络转帖这类谐音名字很多,乐此不疲者亦不少。为给后来者提供借鉴,选录一些如下。因资料从网络上来,属于已经公开过的非一手信息,且未知真假虚实,如有涉及今人真姓名者,实属转述,并非有意:

宫岸菊(公安局)、尤咏慈(游泳池)、蔡仕长(菜市场)、马铃淑(马铃薯)、包糜华(苞米花)、吴嫣梅(无烟煤)、吴安全(无安全)、胡理经(狐狸精)、白俨郎(白眼狼)、梁良枪(娘娘腔)、范统(饭桶)、范建[剑](犯贱)、夏建(下贱)、夏建仁(下贱人)、董阁遒(懂个逑)、秦寿生(禽兽生)、傅部详(父不祥)、范坚强(倒过来念:强奸犯)、牛[朱、马、郎]逸群(牛、猪、马、狼一群)、杨宜知(羊一只)、朱史(猪屎)、朱长智(猪肠子)、韩渊(喊冤、含冤)。

陶华韵(桃花运)、陆珊典(露三点)、庞光(膀胱)、杜绮燕(肚脐眼)、高玩(睾丸)、殷敬(阴茎)、扬伟(阳痿)、韦歌(伟哥)、经烨(精液)、殷稻(阴道)、焦佩(交配)、吕运赋(女孕妇)、刘铲(流产)、吴乐晶(吴月经)、赖玥金(来月经)、魏生津(卫生巾)、魏笙梓(卫生纸)、魏笙绵(卫生棉)、吕彤智(女同志)、蓝桐智(男同志)、麦吟(卖淫)、吕昌富(女娼妇)、姬从良(妓从良)、秦馥(情妇)、卞泰(变态)。

丁会师(定会死)、史诗(死尸)、李使(你死)、倪曲寺(你去死)、史健仁(死贱人)、沙际天(杀祭天)、宋忠(送终)、魏严(胃炎)、常研(肠炎)、费严(肺炎)、盛颜(肾炎)、甘沿(肝炎)、杜子腾(肚子疼)、乔厚根(脚后跟)、史珍香(屎真香)、吴仁燿(无人要)、陶仁贤(讨人嫌)、樊诗仁(烦死人)、曾桃妍(真讨厌)、贾歌民(假革命)、吴琴(无情)、栾皋(乱搞)、胡笃(糊涂)、庞煌(彷徨)、游豫(犹豫)、韦彰(违章)、舒久(酗酒)、舒光(输光)、陈规(陋习)、古哲(骨折)、谢鼎(谢顶)。

这还只是网络流传材料中的一小部分,已经够触目惊心、令人警醒的了。本来很好的名字,拿来与姓搭配,一不小心就出了问题。“史、朱、吴、范、胡、殷、贾……”等姓特别容易谐意义不好的字音,尤其要注意与后面名字的搭配。

“珍香”名很好,又珍贵又香,俗是俗一点,但好用。“花珍香”、“李珍香”等都不错,若叫“楚珍香”(臭真香)、“朱珍香”(猪真香)就差点,再叫“史珍香”(屎真香)就啼笑皆非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词汇特点和流行语汇,古人没有“炎症”这样的概念,三国“魏延”的名字就挺好,现代有了炎症,就谐音“胃炎”而不雅不适了,连带很多姓都不好与“炎、严、延、颜、研、沿”等字组合了。清代的经学家“廖平”的名字本不俗,今天到处有的“尿频、尿急”广告语把他害惨了。再比如“伟哥”是最近才广被人知的外来词,害得原来很雅致的“韦歌”成了可笑的名字。又如“同志”原来是非常正规而亲切的词语,近来词义悄然转移指“同性恋”,就使相关的很多词语变得有忌讳而不能作起名用字了。

篇3:微信公众平台取名技巧

所谓直呼其名法你可以理解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比如天猫微信名就叫天猫,以此类推。微 信 名 微 信 号 亮

点 天猫 tmall01 个性化微信营销 杜蕾斯 youlovedurex 拟人化品牌营销 范晓萱 Mavis-Fan 微信点歌

百道网 bookdao 输入书名、作者名或主题词,将搜索到相关图书信息 壹读 yiduiread 定位于轻松聊实事,轻幽默,有情趣 technews tn1273813292 提供当前最新、最潮的科技资讯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cmb4008205555 查看常用的信用卡操作 南方航空 CS95539 到自助值机柜台打印纸质登机牌 和讯网 hexunofficial 交易行情查询;菜单功能选择 九点杂志 jiudianzazhi 好看、有趣的掌上杂志 NBA nba_big NBA信息分类推荐

名车志Daily CAD-Daily 汽车信息分类推荐 索尼音乐娱乐 sonymusic_china 免费点歌 大众点评网 loveindp 寻找附近美食

(2)功能实用法

你可以将其理解为用途或者功能,比如对于酒店助手,用途就是订酒店。好了,就起这个名字。下表中你可以参考其他名字。微 信 名 微 信 号 亮

酒店助手——订酒店 innteam 推送附近的快捷酒店 欣欣旅游 cncncom 旅游推荐

微生活会员卡 qqicard 商家会员卡一站式平台 QQ网购充值中心 chong_qq_2012 微信支付 艺龙旅行网 elongguanfang 旅游专题 股票哥 istocknews 提供全球及国内股票资讯

桌游助手 zhuoyouzhushou 用微信与朋友、网友玩“谁是卧底”、“杀人游戏”和“狼人杀” 我的印象笔记 myyxbj 让微信变身随身笔记本 大学助手 dxhand 查看校花校草、树洞吐槽

秋叶PPT PPT100 专注各种职场技能学习的自媒体平台 罗辑思维 luojisw 思维独特

(3)形象取名法

是指利用形象化的手法,把具体的事情抽象化或者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以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实现。类似于拇指阅读之类的。微 信 名 微 信 号 亮

拇指阅读 muzhiyuedu 微书摘+微八卦+微书评 不止读书 buzhidushu 不止读书,读书不止 对爱 dui-ai 交友对象用地理位置推送 财经悦读 hexunbook 享受一段安静的阅读时光

新闻看点 kdnews 最新、最有趣的资讯,最独特、最深刻的评论 财经有问必答 hexuncaijingwenda 财经知识问答

篮球公园 lanqiuwx 最新的NBA、国内篮球资讯,明星新闻,篮球爱好者的家园 汽车标志大全 qcbzdq 每天一图,轻松了解汽车标志

经典短篇阅读 yuedudp 名家名篇、最经典的诗歌、散文、小说 经典微小说 wxs360 最短小精悍、最出乎意料的故事 一起记单词 yiqijidanci 学单词神器

电影工厂 dianyingfactory 帮你最快发现想看的电影 她生活 Wchatherstyle 年轻女性在微信上的闺蜜

(4)垂直行业领域取名法

通常的取名方法就是行业名加用途。微 信 名 微 信 号 亮

电影商学院 movieBS 以独特的视角剖析社会经济热点 和讯汽车 autohexun 聊汽车企业资本运营和行业前景 微法律 weifalv001 咨询法律问题不必等

微杂志 weixinzazhi 每日和你分享关于【书、影、音】 微精选 wejingxuan 每天梳理微博上最热门、最好玩、最有价值的内容,帮读者节省阅读时间 百度电影 baidu_movie 借个性化问答推荐电影 豆瓣同城 douban-event 同城近期热门活动查看

优惠券精选 youhuiwx 麦当劳、肯德基、小肥羊最新优惠券

(5)提问式取名法

这个你可以理解为你问我答,比如什么能赚钱,答案就是关注我的微信号就知道了。而名字则取决于问的问题。

微 信 名 微 信 号 亮

今晚看啥 jinwankansha 帮你发现喜欢的电影

什么能赚钱 hexun_money 低风险、无风险产品即时推介,省去大量时间 赚钱的那点事儿 zqdndse 推荐给网友能够赚钱的投资品种和技巧

什么值得买 smzdm.com 每天发送经过精选的当天发布的网友投稿、消费提示或精品促销信息

(6)另类取名法

新鲜、好玩、有趣,只要是这些,你都可以考虑。微 信 名 微 信 号 亮

appsolution appsolution 最新鲜的应用推荐 槽边往事 Bitsea 和菜头 琢磨先生 zhuomoweixin 语音段子

稀奇古怪的产品 xiqiguguai2012 最奇怪的玩意展示 小道消息 WebNotes 与别人聊天是听到的“小道消息” 深夜谈吃 foodtonight 每天告诉你一种美食 一些事一些情 loveqloveqloveq 谈话类电台节目 Mac技巧 sagacity-mac 一天一条Mac的使用技巧

穿衣搭配小助手 chuanyi110 穿衣、搭配,让你走在时尚最前沿 美容减肥和养生 meirong110 爱美丽,学养生,您身边的美丽助手 化妆很简单 huazhuang110 零起步学化妆,让自己漂亮一点

全球奇闻趣事 quanqiuqiwenqushi 每日搜寻全球各个角落的奇闻趣事,锁定奇趣频道 全球热门排行榜 remen110 分享全球最新鲜、时尚、有趣的话题 笑话英语 xhyy365 既可以看笑话,又可以学英语 乐活铺子 lhpz365 每天陪您乐呵乐呵 可乐一刻 klyk365 给您带来深度快乐 冷笑话精选 legiii 每日奉送冷笑话

(7)百科取名法

百科这个范围比较广,也为人熟悉,所以不少微信取名总会跟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看下面的名字就知道了。

微 信 号 微 信 名 亮

超级实用小百科 baike12580 健康小知识、生活小常识、实用小百科 时尚生活小百科 baike110 最实用、最及时的生活小百科 糗事百科 qiusbk 最新、最真实的糗事大全

健康生活百科 wzz931214 发掘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您的健康 长征小百科 czxybk 新闻咨询、外卖号码、天气预报都能查询

热门生活百科知识 emay100 收集健康养生小常识,介绍各种养生馆,日常养生守则

实用小百科 sbaike 专门搜集生活中的实用小常识、健康小知识、精品语录、趣味时尚、实用窍门 囧笑百科 china-joke 囧人囧事

萌娘百科 moegirlpedia 推送一些条目,并提供查询功能

(8)其他取名方法

建议从生活、地域入手,下面的几个微信或许会给你灵感。微 信 名 微 信 号 亮

北京活动资讯 bjevent 北京活动介绍,宅男宅女必备

热刺88 HotSpur88 网罗足坛信息百态,第一时间掌控英超所有信息 健康生活常识 jkshcs 分享健康小知识,生活小知识 天气妹 hitianqi 知晓天气,不怕刮风下雨 职场实用心理学 Zhichang365 最具深度的职场分享 搞笑集中营 weigaoxiao 微信搞笑中心,欢乐无限

56音乐下午茶 hitea56 治愈心情的视频节目,并且有每日一歌 健康与养生 everybodyok 分享健康与养生知识 全球时尚圈 qqssq0 全球时尚资讯,时尚潮人精彩搭配 经典语录 yulu2008 每天与你分享最新奇闻趣事、经典语录 爱情语录 aiqingyl 唯美爱情语录

除此之外,企业微信取名还可以采用区域加产业的方式,如杭州房产、郑州吃货等。或者根据阅读类、体育类、电影类细分入手,或者从最酷、最好玩、最时尚的为切入点入手,或者从最新资讯、娱乐时尚、轻松笑话、读书学习、实用小工具等入手,或者从健康、天气、职场、音乐、热门等入手。总之,就是要有趣,好记,接地气,生活化。

篇4:鸡年女宝宝取名技巧与算法

闺中之物最能代表女性的特征,女性用名比较多见。这类字包括女性的首饰、珍宝服饰、化妆品、女红什物等。如:

(1)首饰:有钗、环、钏、簪等。如宝钗、玉环、银钏、秀簪等;

(2)珍宝:有珠、玉、珍、宝、金、银、琼、瑶等。如宝珠、碧玉、秀珍、金环、卿银、雅琼、琼瑶等。

(3)服饰:有裳、裙、袖、绣等。如丽裳、红袖、秀裙、玉绣等。

(4)化妆品:有粉、香、妆、黛等。如金粉、兰香、美妆、黛玉等。

(5)女红什物:有针、线、瓶、台等。如银针、红线、金瓶、英台等。

2、用形容女性神态字起名

用形容女性神态字更能表现女性神态优雅妙曼。常用的字有:媚、婉、娴、妩、娇、娜等字。如:翠媚、婉如、淑娴、妩玉、凤娇、丽娜等。

3、表现女性品德的字

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品性和道德的要求,也是女性用名的一个特色。常用的字有:贞、淑、贤、端、庄、娴、静、洁、慧、巧、雅等。如:贞茵、淑芬、芳贤、巧端、兰庄、月娴、文静、莹洁、晓慧、巧云、秀雅等。

4、宝宝起名要好看

(1)总体上说,尽量选择笔画简单的字。

(2)如果你采用的字笔画较多,可以考虑那些结构比较平稳、布局相对均衡一点的字,这样书写起来也会比较容易,外形会比较好看。

(3)慎用难检字。跟前面的情况类似,生僻字除了读音有难度外,可能在电脑输入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麻烦。要是你给孩子起名用字相对比较少见,可先在电脑上用几种常用的输入法试打一下,看看是否存在此类问题。

(4)姓和名用字的整体协调性。你为孩子选了名字后,可以和姓氏连起来写一写,看看是否流畅均衡。你选的名字如果写起来感觉是高山流水,错落有致,那就应该不错了吧。

鸡年女宝宝取名宜用字【2】

一、结合生肖喜用神

宜用“禾”、“豆”、“米”等字。鸡是吃五谷杂粮的,名字里加入这些字,寓意着粮食丰盛,不缺吃穿,福寿无边。

宜用带“山”的字。鸡在山头上,升格为凤凰,代表着具有智慧、事业有成。

宜用带有“乡”、“采”、“纟”偏旁的字。鸡的羽毛漂亮,披锦戴冠,传统认为可以增加运势,前途广阔,名利双收。

宜用有“金鸡独立”字形的字。“金鸡独立代表鸡很健康,有活力。起名时用上这些字,寓意着智勇双全,有所作为。比如:中、华、率、节、本。

宜用抬头的字形。鸡昂首阔步代表健康,名字中能加入抬头的字,寓意着增加福气,健康顺利。比如:有、右、存、白。

属鸡宝宝起名宜用带宝盖头的字。带宝盖头的字,寓意着有屋有宅,福禄双全。

二、根据命理学的三合、三会原理

三合:巳酉丑三合(蛇、鸡、牛)因此属鸡者名字中适合有巳、酉、丑等字根的字士举例:

巳:凯、运、通、达、键、繨、等有(蛇)字形与部首。

酉:莺、燕、雀、雁、兆、非、翡、飞、等有(鸡)字形与部首。

丑:牛、牢、妞、纽、钮、生、牲、特、等有(牛)字形与部首。

根据命理学的三会原理,申酉戌三会(金会),因此属鸡者名字中适合有巳等的字

申:绅、呻、砷、妽、眒、伸、等有(猴)字形与部首。

酉:金、西、秋、翁、酋、配、等有(鸡)字形与部首。

鸡年女孩取名推荐用字【3】

雨: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欣:快乐、喜欢、高兴、茂盛。

子:儿,儿或女;意为有学问、有德行的人。

诗:多才贤能,如诗如画。意为美好。

金:金字的本义指黄金或金属,后也被当作五行之一,指西部的方位,认为金在西方,像金黄色的秋季一样。作人名用时,多用本义,寓指高贵和财运兴旺。

嘉:嘉字的.含义较多,主要有善、美、赞许、表扬、吉庆、幸福、欢乐等。由于嘉的含义都非常好的,因此多用在人名中。

涵:意为包容,包含,也指潜入水中,此外还用于水名。

慧:慧字的原义是指聪明、有才智,现代最常用的词语智慧就是此义。慧字表示聪明,灵秀,有才智。

婷:婷字主要指人的美丽漂亮或美女,也用于形容优美、雅致,如婷婷袅袅、婷娉。

佳:佳字的含义是美好。意为美好、美丽、出众。

思:意为怀念、考虑、想念。

雪:雪字的意思是指冬天天空中以落的雪花,此外也指雪农历24节气中的大雪、小雪两个节气。由于雪花飘落下来时洁白无理,人们也习惯把雪作为纯洁的象征并用一以表示人的操守坚贞、纯正。作人名时,除一部分使用原义外,大多采用它的象征意义。

梦:梦字的原义是指睡眠中所产生的一种幻象,后又引申指想象等。

怡:恰字的原义是安适愉快,常见成语“心旷神怡”即有此义。

雅:文雅、不俗气、美好、标准。象征文雅、正直。

海:海字原指大洋靠近陆地的广阔水城,因其面积宏大,所以又引申有广大、博深、博大之义。人名用海字,主要是用引申义,表示能量大,办法多,见多识广,非同常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商标如何取名?10招商标取名技巧助你成功取名】相关文章:

商标取名技巧范文05-31

药品商标取名技巧07-25

商标起名大全免费取名02-14

女孩如何取名内涵诗意名字05-22

如何给女孩取名字07-13

如何助你成功通过考研面试的技巧05-13

商标如何起名范文05-31

如何打击商标侵权07-13

如何注册英国商标07-13

如何进行商标网上申请02-09

上一篇:酒店管理人员行为规则下一篇:天津市教育2011年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