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本

2024-04-18

公司资本(通用6篇)

篇1:公司资本

一、公司资本概念

由股东出资构成的公司资本在公司存在及营运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公司而言,它既是公司获取独立人格的必备要件,又是公司得以营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股东而言,它既是股东出资和享有相应权益的体现,又是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物质基础;对债权人而言,它是公司债务的总担保,是债权人实现其债权的重要保障。所以研究公司资本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研究公司资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公司资本的概念。对于公司资本,迄今为止,人们仍缺乏统一的认识。它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从经济学角度看,公司资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公司资本仅指股东对公司的出资和由此形成的收益,在会计学上,它主要体现为企业的资本金、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也就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为股东权益的部分,或者说是企业的净资产,即总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代表着企业的真正偿贷能力。广义上的公司资本,除股本外,还包括借贷资本,即凡可供公司长期支配或使用的资产均可视为公司的资本,而不管其真正所有人为谁,它相当于公司资金的概念。可见在经济学中,资本是一个随着企业的运营而在不断波动的动态范畴,它强调的是资本的经济价值或者说资本的增值性,至于其来源及权利归属则非其所问。法学意义上的公司资本,主要出现在信托法、财政法和公司法中。公司法上的资本,通常指公司的注册资本,即由章程所确定的、股东认缴的出资总额,又称股本。其特征是:第一,它是股东对于公司的投资。公司资本这一特征,使它与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概念相区别。它既不包括经济学上所称“借贷资本”的公司债、贷款等,又不包括“自有资本”中的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第二,它是股东对于公司的永久性投资。公司负债到期必须偿还,而股东一旦投资于公司形成公司资本,只要公司处于存续状态,就不能退还股金。第三,它是公司法人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财产担保。公司如果资不抵债,股东不承担大于公司资本的清偿责任。因此,公司资本于公司对外交往的信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理解公司资本的含义,首先应将其与经济学上的公司资本区分开。公司资本既不包含经济学上的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也不包括借贷资本。它仅相当于经济学上的业主资本或资本金,即股本。公司法上的资本是一个静态的范畴,它是股东出资的货币体现,并不随公司经营而不时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而与经济学上的动态资本概念不同。这是因为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而言,由于股东仅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成为公司对外承担责任的唯一担保,鉴于此,法律就必须将公司的资产与股东个人财产作出严格区分,并尽可能保持公司资本的相对充实和稳定,以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交易安全,为此公司便需确立了一系列有关资本筹集和维持的原则和制度。此时公司资本就“不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动荡不定的企业净资产的符号,而演变成一个确定公司净资产最小价值的刚性尺码,这个最小的净资产价值必须在公司成立之初形成并在经营过程中尽可能地加以维持”。其次,必须搞清公司资本与公司资金的关系。公司的资金,是指可供公司支配的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公司资产的价值,它主要包括公司股东对公司的永久性投资、公司发行的债券、向银行的贷款等。尽管发行公司债和贷款等方式所筹的资金可供公司支配,但这些资金实质上是公司的债务,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是以债来表示的,只有公司股东的出资,才是公司的自有资本。由此可见,公司资金是一个外延比公司资本更加宽泛的概念,公司资本只是公司资金的组成部分。区分资本与资金,在公司设立承保人阶段尤为重要,因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公司法,都要求资合公司的成立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本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金,更不允许以贷款和公司债充作公司的资本。再次,要正确认识公司资本的含义,还必须把它放到特定的公司资本制度中加以考察,迄今为止,西方国家的公司立法已经确认了相对独立的三种公司资本制度,即法定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和折衷资本制。在不同的公司资本制度中,公司资本的具体含义迥然有别。一般而言,在法定资本制下公司资本指注册资本,而在授权资本制下,公司资本的内容复杂化,并呈现出四种不同的具体形态:即注册资本或授权资本、发行资本、实收资本和储备资本。应指出的是,授权资本制下的注册资本与法定资本制下的注册资本名同实则不同:授权资本制下的注册资本,由于其并不要求发起人或股东全部认足,因而实际上它本身还不是公司的真正资本,只不过是公司预计的发展规模和政府允许公司发行资本的最高限额,故又称名义资本。而在折衷资本制下,有的国家对公司资本的含义则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特别限定。如日本1950年修正商法后,将公司资本规定为:“公司的资本,除本法有特别规定外,是指已发行面额股份的股款总额和已发行无面额股份的发行价格的总额。”日本的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将公司资本限定为发行资本,而非注册资本。从而避免了因实行纯粹的授权资本制易使相对人对公司资本产生误解的弊端。正研究公司资本的意义。

二、公司资本的形成

(一)、股东出资。公司资本是指在章程中登记的由股东认缴的出资总额。因而股东出资是公司资本形成的最基本的途径。公司资本虽在章程中均应货币化,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额,但就股东的具体出资方式而言,并不以货币或现金为限,它还可以其他非现金财产出资,也称现物出资。但是由于现物出资的特殊性,各国公司立法往往对之加以特别规定,尤其是对现物出资的范围加以必要的限定。以下主要介绍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的两种立法模式,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德国:德国1884年的第二股份修正法开始对现物出资进行全面的严格限制,目前德国关于此的主要规定有:(1)明确实物出资有关事项的记载和事前公告措施。它不仅要求在章程中对实物出资相关作出规定,而且还要求发起人应在调查之前向法院提交设立报告。(2)实行严格的实物出资检查制度。实行董事、监事与审计员的双重检查,规定了第三人机关的介入,即由法院根据工商大会的建议所任命的审计(检察员)进行审查。(3)严格禁止能够代替实物出资的各种手段,包括财产承受、事后设立及以劳务出资等。所谓财产承受,主要指公司在成立之际有偿接受他人财产的情形,德国法又称实物承受。德国股份法规定:如果公司接收现有的或要生产的设备或其他财物,那么章程必须对接受的实物、公司购得实物的人员,因接收实物而提供的赔偿金等作出规定,否则,实物接受的合同和法律行为无效。同时还规定,在实物接受的情况下,应设立监事和审计员,对实物接受情况进行审查。设立报告要说明实物接收所依据的主要情况,如果实物接受的价值明显低于为此而保证支付的价值,法院可以拒绝登记;如果发起人通过实物故意或由于严重过失而使公司受到损失,那么发起人应作为总债务人负责赔偿损失。概言之,关于实物出资的所有规则全部适用于财产承受。所谓事后设立,德国称追加实物设立,指在公司成立后的一定时期内,公司从股东及其有关联的他人手中取得营业所需财产的情形。德国公司法规定,自公司在商业登记簿中登记注册后最初两年内订立的合同,(此类合同主要指根据这些合同,公司应获得现有的或要生产的设备,或者价值超过基本资本百分之十的赔偿金的其他财物)只有经过股东大会同意并且在商业登记簿登记注册后才有效,在股东大会作出决议之前,监事会应审查合同,并作出书面报告(追加实物设立的报告),此外还应由一名或几名公司设立审计员进行审查。股东大会同意后,董事会要将合同在商业登记簿中登记注册。如果由于设立审计员声明或者追加设立报告明显不正确或不完整,或不合法律规定,法院可以拒绝登记。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对公司负赔偿责任。对于劳务,德国法明确规定,劳务不能算作实物出资或实物接受。(4)强化现物出资人及设立参与人对公司的损害赔偿及差额填补责任。

2、美国。美国的公司法对非现金财产出资没有很严格的限制,而且没有直接的监督规定。但在实践中,基于资本真实性的要求,其强调公司股份发行过程中以现物出资的对价的适当性,从而形成了两个著名的原则:真实价值规则和善意规则。真实价值规则要求股份的对价(真实价值)不得低于其发行价格;善意规则则规定,除非董事是依据善意的商业判断标准来确定对价,股份的承受人即应对差额部分负责。据此,当公司收到的出资财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发行价格时,其发行的股份即被形象地称为掺水股。此时公司可以取消该股份,也可要求股东另外支付所需的对价以“挤出水分”。而公司的债权人也可依据信托资金理论、错误陈述理论或法定义务理论来追究持有掺水股的股东的责任,以使自己没能实现的权益得以救济。所以,尽管美国没有像大陆法系国家那样建立一套相对严格现物出资限制制度,但其通过其发达的判例法确立了一系列司法原则,从而保证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不因股东实物出资的高估而受损,因而也能收到异工同曲之效。

3、中国。我国公司立法对现物出资也作了较充分的规定:一是规定了出资的基本范围,即包括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及土地使用权(公司法第24条);二是规定了一系列限制制度。包括:规定现物出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25条第一款);股东出资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公司法第26条);规定了股东以现物出资出资不实时所应承担的差额填补责任和股东的连带缴付责任(28条)。但是应该看到,上述规定仍是不完善的。表现在:首先在出资范围上,以列举性条款加以规定的方式(第24条)不具有灵活性,难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在上述规定情况下,是否能以对公司的债权作为出资,即债作股问题。严格来说是不允许的,但在我国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债转股已在实践中采纳。此外对采矿权、地役权甚至承包租赁权等用益物权能否作为出资,也是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在我国大部分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情况下,以国有资源的经营权如采矿权,勘探权等出资是有现实依据的,而目前我国公司法只规定土地使用权一种,显然也难以适应现实需要。所以我国公司法对现物出资范围加以一定的兜底性条款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是对现物出资的限制方面,我国缺乏象德国那样的财产承受和事后设立制度。但公司股东规避法律,先用现金出资,然后再以公司的名义反购股东的现物,这样的例子在我国也不鲜见。而我国又非判例法国家,不能以判例来加以弥补,所以采纳德国法的上述规定是切实可行的。

(二)、股东和发起人的出资责任及其救济。出资是股东对公司的基本义务,也是形成公司资本的基本途径。为了保证公司资本的充实,维护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各国立法对股东和公司的发起人规定了严格的出资责任。纵观各国立法,主要有两大类:

1、出资违约责任。股东的出资违约责任是指股东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其出资义务时对公司和其他已足额出资股东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各国公司法一般在规定股东出资违约责任的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救济手段。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行使失权程序。失权程序相当于立法赋予公司或发起人的一种单方面的认股契约解除权。它是指公司立法规定,对于怠于履行出资义务的认股人,公司或发起人可以催告其在一定期限内缴纳,逾期仍不缴纳者即丧失其认股人权利,所认股份可另行募集。如日本商法後179条规定:“股份认购人不按该法第177条之规定缴纳时,发起人可规定日期,到期仍未进行缴纳时,可向股份认购人通知其权利的丧失。”“发起人发出前项的通知后,股份认购人仍未进行缴纳时,其权利丧失,在此场合,发起人可对该认购人认购的股份,重新募集股东。”第二种是行使追缴出资权。在股东出资违约的情况下,公司也可以不行使失权手续,而要求有履行可能的股东继续履行其出资义务,这就是公司对出资违约股东的追缴出资权。经公司追缴,股东仍不履行出资义务的,公司完全可依契约之债的性质,请求法院强制契约之履行,即强制认股人缴款。此种救济手段在股东以非现金出资的情形下更为常用。不过,不少国家对公司追缴出资权行使的时效作出规定,如德国规定公司请求权的时效为5年,自公司登记人为商业登记时起算。第三种是损害赔偿。损害赔偿是可以和其他救济手段并用的一种救济方式,当其他救济手段不足以弥补其所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公司仍可主张违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四种是利息罚则。如德国法规定“没有及时支付所要求款项的股东,应自期满之日起支付应交款的5的年息。

2、发起人的资本充实责任。所谓资本充实责任就是指为贯彻资本充实原则,由公司发起人承担的相互担保出资义务履行、确保公司实收资本与所定资本相一致的民事责任。资本充实责任是公司法上的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制度,其目的是在公司发起人之间建立一种相互督促、相互约束的出资担保关系,以确保资本充实,维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并提高公司设立的效率,防止社会资源的浪费。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责任,其特点为:其一,它是公司法上的法定责任,不以当事人的约定为必要,也不能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来免除。其二,它是违反出资义务股东以外的其他公司发起人的责任,其内容与出资违约责任不同。其三,它因公司设立行为而产生,故承担者仅限于公司发起人(日本还扩充到公司成立时的董事)。其四,资本充实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只要存在资本不足的事实即可构成,公司发起人是否有过错,在所不问。其五,它是一种连带责任,全体发起人中的任何一人对资本不足的事实均负有全部充实责任。先行承担资本充实责任的公司发起人,可向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求偿,也可要求其他公司发起人分担。发起人的资本充实责任的一般内容包括认购担保责任、缴纳担保责任、价格填补责任以及由于资本不实而给公司或第三人造成损失的损害赔偿责任等内容。其一,认购担保责任,即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而发行股份时,其发行股份未被认购或认购后又取消的,由发起人共同认购,在此情形下,履行认购担保责任的公司的发起人可以自然取得认购部分的股权。其二,缴纳担保责任。股东虽认购股份但未缴纳股款或交付现物的,由发起人承担连带缴纳股款或交付未给付财产价额的义务,缴纳担保责任也称出资担保责任。与认购担保责任不同,履行缴纳担保责任的发起人只是代行出资义务,他并不能因此而当然全部或部分取得履行责任部分的股权,而只能向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行使求偿权。三是差额填补责任,也称价格补足责任。在公司成立时,如果出资现物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所定价额时,发起人对不足的差额部分承担连带填补责任。履行差额填补责任的发起人可向出资不实的股东行使求偿权。其四,损害赔偿。发起人不仅要对股份认购、股款缴纳承担保证责任,而且还要对因出资不实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这种损害赔偿责任同样是基于资本充实原则实行的无过错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代为赔偿责任,在发起人对公司实际损失进行后,同样拥有向违约股东求偿的权利。由于履行后三种责任的公司发起人并不能因此而当然取得履行责任部分的股权,而只能事后向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行使求偿权,为避免代行出资者的求偿权不能实现,有的国家如日本赋予代行出资者如选择权:要求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偿付所代交的出资;或者要求其按章程所定价额或股票发行价格转让股权,但该项选择权应在一定期间行使。应该说颇具借鉴意义。

(三)、我国公司法关于股东出资责任的规定。我国公司法在“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组织机构设置”一节中对股东的出资违约责任和差额填补责任作了规定,但与其它国家相应规定相比,我国上述法律规定显然过于简单,缺乏操作性,在体系上也存在着较大的漏洞。表现在:首先,在适用范围方面,它仅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场合,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是否也适用,则无明确的规定。其次,在股东出资违约责任方面,它只规定了对股东承担的违约责任,而未规定有对公司承担的违约责任。而这两种责任是有所区分的,一般而言,在公司成立或存续的场合,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只能是直接向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是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任一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只有因出资义务不履行而导致公司不成立、解散或被撤销等场合,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才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责任。再次是在资本充实责任方面,从公司法第28条的规定看,只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差额填补责任,并且只适用于现物出资场合,对于现金出资则没有相应的规定。

三、公司资本的结构。

1、出资构成。是指公司资本中各类出资所占的比例。前述谈到,股东可以现金,也可以以非现金财产(包括有体物和无形财产)出资,对各类出资在公司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各国往往根据自己的实践需要而在立法上作出规定。一般而言,对现金出资比例和无形财产的出资比例作出限定,为各国立法所经常采纳。由于现金是公司得以正常营运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因而许多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大都对现金应占资本的比例作了明确的规定。例如,法国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现金出资应占公司总资本的25的;意大利规定现金出资为公司资本的30,瑞士、卢森堡规定为20.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注册成本构成要求来看,现金出资仍为注册资本之大部。毫无疑问,对现金出资应占公司资本的比例加限定是完全必要的,但如对现金出资的比例要求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增加公司设立的难度,造成公司资金的积压或沉淀。因此,对现金出资数额的限制,原则上应以是否达到了启动公司经营为准。同时,规定过高的货币出资比例,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因为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其资本结构中,货币资本所占比例偏低,如果公司法规定较高的现金出资比例,必将使许多国有企业因不符合现金比例要求而难以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此,我国公司法没有采取不少国家所采取的上限控制法,而是采取下限控制法,即规定某种非现金出资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一定比例。如我国公司法第24条第2款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公司法第80条第2款要求,发起人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20.2、借贷资本的法律控制。公司通过举债方式所筹集的可供公司长期支配和使用的资金,借贷资本或债务资本。借贷资本并非真正意义上公司资本,相反,它是公司的债务,无论公司经营情况如何,公司都负有定期还本付息的义务。但它又与公司资本密切联关。首先,借贷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率通常与债权的安全系数成反比:比率越高,公司的净资产就越少,债权人的风险就越大,公司的稳定性就越差;反之,比率越低,公司的净资产比重就越高,公司的稳定性就越强,债权人的风险就越小。其次,债权较股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尤其在公司清算时,作为债权人的股东比单纯的股东在公司破产时会享有更多的权利,债权往往优先于股权得到清偿。从而,股东在特定情况下更倾向于以债权人身份出现,通过公司借贷而不是向公司注入股本的方式来作为来弥补公司资金的不足。进而极易导致借贷资本与权益资本的过分悬殊,因此,为限制股东出资债权化此,出于保证公司的正常经营、保护债权人利益和交易安全的需要,各国都对借贷资本的规模作出一定的限制。通常的作法是:一是限定借贷资本与股本的最高比例,通常为3:1或4:1;二是对股东向公司借贷作出限制。如德国1980修订后的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公司需要增加自有资本时向公司提供的借贷资本,在所有的破产程序中,都将被视为是公司的自有资本,如果第三人向公司提供这种借贷时,是由某个股东提供担保,那么该第三人将不会被视为普通的债权人。在破产程序中,他向有限公司提出债权主张之前,必须向该第三人偿还贷款后的12个月内开始了破产程序,提供了担保的股东就必须就公司向该第三人偿还的任何款项对公司负责。(有限责任公司法第32条)。英美法系国家虽然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却通过大量的司法判例,确立一系列司法规则来加以保护。主要有:一是揭开法人面纱原则。依该项原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官可以不考虑公司的独立人格而直接追究股东的个人责任。该原则经常被适用于公司资本严重不足的场合,这里资本不足,通常指公司资本总额与公司经营事业及其隐含的风险相比所存在的明显不足的情形。同时,资本不足应以公司设立时为准,若公司成立时已有足额资本,只是在竞争中因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而导致资本亏损时,则不能认为是资本不足。据此,当公司成立时若自有资本与其负债相关悬殊,与其经营风险无法适应,即原始资本未充分化时,股东应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二是深石理论。为在泰勒诉标准石油公司及电子公司一案中确立。意为:子公司如存在资本不足,又为母公司的利益而不按正常方式经营业务,则子公司破产或重组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权地位应次于优先股东的权益。三是以破产为目的对公司的贷款视为公司资本规则。这是在破产诉讼和税务诉讼中经常被援引的一项规则。美国最高法院在对约翰。凯利一案中所作的判决中宣布负债对权益比率为4:1或更高时,将自动导致负债重新归入权益(资本),从而使那些本作为公司原始资本一部分的所谓股东贷款的求偿权在公司破产程序中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其立论依据是,依据公平和诚信原则,事实上的资本应被作为资本看待,这样,那些以破产为目的而向公司提供关联的所谓优势也随着这一规则的确立而消失。当然,上述对股东债权的此种处理只适用于公司资本不足的场合。如果公司成立时的资本是充足的,即不是以破产为目的,而是公司其他业务需要而向公司提供的贷款通常仍被视为真正的贷款。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定主要见于公司法第161条第二项即:公司发行公司债券时累计的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除此外再难发现类似规定。而我们知道,发行公司债券只是股份公司或极少数符合条件的国有有限责任公司向社会举债的一种方式,仅限定公司债券与公司净资产的比例,尚不能解决其他类型公司以及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其他融资方式所形成的超额负债问题,更无法防范股东基于破产目的以虚假的债务关系掩盖其真实投资行为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国此我们认为,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和英美法国家的一些判例学说和规则值得我们借鉴。

3、法定最低资本限额。最低资本限额制是公司资本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国立法都给予充分关注,但各国国情和法律文化的不同,对最低资本额限制的宽严程度也各不相同。

1、欧洲国家。欧洲大陆国家一般多以法律明文的形式对公司最低资本额作出规定。因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特点及其多为中小组织形态的现实,一般对有限责任公司最低资本额的要求不高,而对具有资合性特点并可能成为大企业形态的股份有限公司,则规定较高的最低资本额。如下表所示:

--------------------||公司最低资本额| |国别|---------[1][2][3]下一页

篇2:公司资本

一、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产生背景及依据

近年来,我国民间融资快速发展。根据中金公司的报告,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民间借贷余额3.8万亿,占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民间融资已成为企业(个人)解决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但在我国民间融资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公开、不规范等问题,从而引发了非法集资欺诈、高利贷、借贷纠纷等多种社会问题。如2011年以来,浙江、河南等地接连发生民间融资信用危机,屡屡出现债务人出逃、中小企业倒闭、债权人冲击政府机关、群体上访等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后果。

众所周知,缺乏法律保障的民间融资具有高风险的特征。但明知如此,我国民间融资仍十分繁荣,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国民间闲置资金多、投资渠道又非常缺乏、保值增值能力差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股权、证券交易平台、产权交易平台、期货交易平台、工业产品等交易平台,但资金来源充裕的民间资本投融资平台仍一直非常缺乏。近几年,我国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等专业性强的投资产品风险高、投机性强、收益低下,而闲置资金存入银行,又面临通货膨胀带来的大幅贬值风险。因此,急需搭建起一个稳定的民间融资与民间资本投资等多种形式的民间融资平台,走出一条民间资本规范化阳光化之路,而通过组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则是规范引导民间投融资的具体体现。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此举被认为是中国启动金融改革的破冰之旅,让温州民间资本“阳光化”成为可能,也让我国民间融资正规化梦想开启了序幕。

长期以来,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主要通过地下形式非法集资吸储完成。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这一新业态的产生,可以把部分民间资本由从“地下”引上“地面”,纠正其虚拟化、泡沫化的缺点,促使民间资本投身实体经济。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温州市首创民间资本管理公司。2012年2月底,首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通民资公司”)正式试营业。

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优势

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是传统小额贷款、私募等多个金融服务体的综合体。与同样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相比,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资金来源显得更加灵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担保方式多样,业务发展迅速

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探索创新多种担保方式。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可以与典当行合作,这样,能有效地解决土地、房产抵押难的问题,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根据客户类型,采取多种担保方式。对于企业类贷款,需要有两个企业担保;对于个人类贷款,采取土地、房产抵押或公职人员担保,并根据担保人工作年限设置不同的担保额度;对于农户类贷款,采取三户联保或者村支书担保的方式。

(二)建立评审机制,加强风险管控

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应该设置评审委员会,由公司高管、全体股东和法律顾问组成,严格实行贷前审查和贷后追踪制,制定规范的投资合同和担保协议,每投放一笔资金,都要经过考查客户、评价评审和集体决议等环节,经评审委员会全体通过后生效,在业务源头上加强风险管控。对已贷款客户定期问询,及时落实贷款用途,确保资金安全,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三)自身优势突出,市场定位准确

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主要针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尤其是银行不支持的、有发展前景中小微企业和农户,与银行形成互补,错位发展。投放资金以短期为主,坚持“小额、快捷”的原则。

三、自治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开展情况

目前自治区尚无设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先例。多有打着“民间资本运作”旗号的私募公司,但往往有传销和非法集资之嫌。

四、外地开展情况

自2012年2月28日,温州成立全国首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瓯海信通”以来,已相继有德州、南昌、威海、青岛、杭州、莱芜、菏泽等地成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而近几月各地开展民间资本管理试点尤为密集,其中温州、青岛均已有10多家民资管理公司开业。总的来看,国内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开设依然处于尝鲜阶段,试点地区不多,且是最近刚有向全国推广的趋势,因此,可供参考的该类公司运营管理经验并不多。

五、公司运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风险

篇3:上市公司“资本季”

2010年5月21日,一篇《铁道部体制改革加速?将部分资产转至上市公司》的报道在各大财经媒体上疯狂转载,并在短短的几天内引发了行业内的高度关注。

事情原委大致如下:某财经媒体的记者在上述文章中称“铁道部将部分资产转移至中铁集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铁龙物流”。由于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铁龙物流)认为报道有误,故其在随后发表声明称:如该报道中所指的资产转移事项为公司2006年以前铁道部注入的沙鲅铁路支线和铁路特种集装箱资产及业务,则该报道除资产转移时间表述不明确容易引起误解外,其内容无误。但自上述资产及业务注入之后至目前,不存在铁道部将资产转移至公司的事项。

虽然这次事件很快得到平息,且并未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但透过事件本身可以发现,业内对物流上市公司的关注正在扶摇直上,尽管在资本市场,物流板块的人气还处培育期。

据记者了解, 截至目前, 我国沪深股市现有物流类上市公司几十家, 从这些上市公司从事的物流活动内容看来, 几乎涵盖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物流全过程。

时值初夏, 正是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全部浮出水面之际, 记者特意对物流上市公司进行了一次深度扫描, 而通过调查发现, 随着经融危机影响的渐退, 物流上市公司已经进入“资本季”。

喜忧参半

按照物流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营业额, 记者对A股市场中排名靠前的物流或主营业务中包括物流的企业进行了筛选, 并选定了十家营业额靠前、且在各细分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是:中国远洋 (601919) 、中储发展 (600787) 、外高桥 (600648) 、渤海物流 (0 0 0 8 8 9) 、中远航运 (600428) 、长航油运 (600087) 、铁龙物流 (600125) 、江西长运 (600561) 、宁波海运 (6 0 0 7 9 8) 、中海海盛 (600896) 。

对于航运板块中的中国远洋来说, 由于受航运业不景气的影响, 其在过去一年里的表现也是较为惨淡。根据中国远洋2009年年报显示, 2009年, 中远集团所属集装箱航运及相关业务货运量达523.43万标准箱, 较上年同期减少约9.6%;在干散货方面, 中远集团干散货航运业务完成货运量27154万吨, 同比下降7.36%, 货运周转量1.4万亿吨海里, 同比下降6.67%。其中, 煤炭承运量为8513万吨, 同比下降4.72%;金属矿石承运量12243万吨, 同比下降0.73%, 其它货物承运量为6398万吨, 同比下降20.44%。实现营业收入273.79亿元, 同比下降61.8%。

对于中国远洋的表现,中信证券分析师纪云涛告诉记者,“从年报上看,2009年中远所属集装箱航运及相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8.3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0.5%。中国远洋的表现基本上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在风险因素上,经济的复苏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且运费水平也低于预期,而且还包含了燃油价格上涨的因素。但我们预计中国远洋在2 0 1 0年1季度将扭亏为盈,而在2季度的话将进一步环比复苏。”

而对于同属航运板块的中远航运、长航油运、宁波海运、中海海盛来说,过去一年的整体表现也是差强人意。据了解,2009年中远航运经营业绩大幅下滑,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43.46%,利润下降95.27%,同时面对巨量的新船订单,公司在船舶融资上的困难也较大;对于长航油运来说,2009年,国际油运市场跌入近几年来的最低点且持续低迷,这让公司的国际航行船舶受到严重冲击。2009年,该公司共完成货运量4190万吨,货运周转量1682亿吨千米,实现营业收入33.59亿元,同比增长5.22%,利润总额5537万元,但利润下降高达97.36%;对于宁波海运来说,报告期内,该公司也是遭受到航运市场深度调整的严峻影响,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严重下滑。200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 8.9 6%。实现净利润2 9 7 0.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0.22%;而对于中海海盛来说,受运输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该公司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28.14%,大幅高于营业成本的下降幅度,而受对广东海电船务有限公司的投资收益减少及参股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未进行分红的影响,该公司投资收益比去年同期下降74.15%。而在报告期内,该公司完成货运量720万吨,货运周转量102亿吨海里,实现营业收入84217万元,营业利润6251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40万元。

在中国远洋等航运企业遭受创伤的同时,仓储板块中的中储股份也经历了市场变化的严峻考验。2009年,该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0.04亿元,同比减少20.76亿元,减幅12.91%;发生营业成本131.42亿元,同比减少19.76亿元,实现营业利润19905.21万元,同比减少1 6 3.3 7万元,减幅0.81%;利润总额26669.11万元,同比增加3 6 2 1.7 4万元,增长15.71%;净利润19796.95万元,同比增加2800.46万元,增长16.48%;货物吞吐量累计达到6019万吨,同比增长2.8%。

针对公司过去一年的表现,中储股份一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有待提高;体制机制不适应企业发展,造成企业网络化协同运营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人才流动困难等问题;基础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物流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信息化应用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而对于铁路货运板块的铁龙物流来说,报告期内,该公司的铁路特种集装箱业务也受到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据记者了解,受国内木材需求骤减、俄罗斯出口关税上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折叠箱(木材箱)的发送量同比减少了8.2万TEU,降幅达41%,对整体运量造成巨大影响。此外,过去一年市场的低迷也表现在了公司货源的减少上。

对于这种情况,申银万国一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毛利率最高的木材箱的发送量大幅下降,是导致铁龙物流特种箱整体业务量不理想、单箱收入和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他同时表示,在国家调整磷肥出口政策以后,磷硫对流业务开始得以恢复,干散货箱的发送量约同比增加15%以上,且2010年还有可能恢复云天化到防城港的“五定”班列。此外,在2010年,铁龙物流将继续加大在冷藏箱、化工品箱和干散货箱上的投入,使箱型结构更加多元化发展、降低单一箱型带来的经营风险。

机遇?挑战?

从上述上市公司的2009年度报告来看,在航运板块,中国远洋无论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的增幅上最具代表性;在仓储板块,中储发展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也处领先地位;而在铁路货运板块,铁龙物流同样是该细分板块的领头羊。

对于航运板块,由于2009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受到了欧美需求不振的影响,导致量价齐跌,市场持续低迷。然而,各国政府救市计划的作用在逐渐显现,且班轮公司普遍采取了退租、退役、封存运力等控制措施,从年中开始,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改善,运费也在持续回升,并在年底的时候站到了自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在干散货方面,2009年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的走势呈现出了前低后高的特点,此外,在总体需求上,基本上与2008年持平。相对于干散货、集装箱运输,特种杂货运输具有市场相对独立以及走势相对滞后等特点。然而,由于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特种杂货运输市场也受到很大冲击,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且多用途船和杂货船市场多条航线量价齐跌。

随着全球经济基本面情况日趋明朗,2010年全球干散货海运需求将出现较大程度的改观。据德鲁里公司预测,2010年国际干散货海运需求将迎来大约5.6%的增幅,比2009年7月份发布的1.8%预测调高了3.5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石、炼焦煤和动力煤分别为10.17亿吨、2.055亿吨和5.42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0.1%、1.5%和6.6%。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炼焦煤海运需求方面,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国内煤炭工业的调整步伐远远超过人们预计。因此,随着中国政府对国内煤炭工业的兼并整合力度加大,2010年中国从过去的炼焦煤出口国转型为炼焦煤净进口国,将使全球炼焦煤海运需求量海运周转量以及需求量与周转量的增幅明显改观。不过,这样的预期能否实现,还要看中国的煤炭、铁矿石进口增长势头能否延续。

而对于2010年的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机构认为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虽较2009年会有一定的缓解,但不会有实质性改变,因此,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仍将较为疲软,班轮公司业绩难有大的起色。据克拉克森预计,2009年和2010年,集装箱海运量分别增长-10%和4%,而集装箱船队运力规模均增长6%。

在航运板块逐步复苏之际,仓储板块也将走出泥潭。对于2009年仓储业的发展特点,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的调查统计,2009年会员单位实现主营业务收1 8 5亿元,比上年下降11%,实现利润3.4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完成货物吞吐量8458万吨,比上年增长0.4%,基本持平;期末社会库存457万吨,比上年增加30.2%;货运增长速度9.25次/年。”他同时表示,目前协会比较担心的是社会平均库存, 它意味着社会商品有一部分没有卖出去,其主要原因是钢材的积压量太大。

展望仓储业2010年的发展趋势,姜超峰认为主要指标将会增长10%以上,不过由于仓储业易受经济环境、仓储设施供需变化的影响,因此是否能实现10%的预期也存在一定变数。

另外,对于铁路货运板块,根据数据统计,2009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3.20亿吨,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1.9%;总换算周转量完成33118.06亿吨公里,同比增加233.17亿吨公里,增长0.7%;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7000亿元,同比增长近70%。可以说,虽然仍然受宏观环境的影响,铁路货运还是实现了持续增长。

篇4:公司资本

【关键词】 公司资本制度;硬资本;软资本;定期股权;制度创新

一、软硬资本的涵义及特征

(一)软硬资本的涵义

韦德洪(1996)提出了“软硬资本” 和“软硬资本理论”的概念 。当时对“软资本”和“硬资本”的定义非常简单明了:所谓‘软资本’,是指既可转让亦可定期折价抽回的资本;所谓“硬资本”,是指只能转让、不能抽回的资本。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规范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股金制度。在随后的研究中,韦德洪(1997)继续就“软硬资本理论”在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进一步将“软硬资本理论”的研究延伸至更加广泛的公司层面 (2005、2006)。

在“软硬资本理论”下,公司的股权被设定为永久股权和定期股权。其中,永久股权属于硬资本,不赋予投资者退股或赎回或转换为另一种资本工具的选择权,投资者一旦购买这种股权后就不能选择退股或赎回或转换为另一种资本工具,而只能采取转让或等待发行人回购的方式收回投资,需要全额承担经营风险;定期股权属于软资本,赋予投资者退股或赎回或转换为另一种资本工具的选择权,投资者在购买这种股权后,可以在不想继续持有时,选择退股或赎回或转换为另一种资本工具(转换为永久股权),以达到收回投资或转换投资形式、控制投资风险或获取更大投资收益的目的,需要差额承担经营风险。永久股权和定期股权分别享有不同的责权利。

(二)软硬资本的特征

1. 硬资本的特征。

硬资本的特征是其不赋予投资者退股或赎回或转换为另一种资本工具的选择权,投资者一旦投资于这种硬资本后就不能选择退股或赎回或转换为另一种资本工具,而只能采取转让或等待发行人回购的方式收回投资。

硬资本工具的典型代表就是普通股,它是股份公司资本构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股份。普通股股票持有者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参与公司经营的表决权、参与股息红利的分配权、增发股票时优先认购新股权、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权利、公司破产后依法分配剩余财产权”五项基本权利。股东如果不满意管理层的经营决策、不满足公司的经营业绩或者发现更好的投资项目而拟收回投资,只能采取股权转让的方式来实现退出公司,而不能选择直接退股或赎回或转换为另一种资本工具。由于股权转让依赖于市场的效率,对股东利益的保护功能大大弱化,股东一般很难通过此种渠道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更好的投资工具作为硬资本工具的有效补充。

2. 软资本的特征。

软资本的最大特征是对投资者赋予退股或赎回或转换为另一种资本工具的选择权,从而使发行者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可以克服硬资本工具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的先天不足,使投资者和发行人双方的利益得以协调,从而实现“双赢”。

软资本工具的典型代表是定期股权,它是指由融资公司发行、投资人可以在购入后的某一个事先约定的时间按照事先约定的抽回条件主动抽回的股权。其基本特征是:投资者可以在事先约定的未来某一个时间主动地、有条件地从被投资公司抽回自己的投资。所谓主动,是指抽回投资的选择权完全在于投资者,而不是在于公司管理当局,这是定期股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股回购和优先股赎回的重要标志。所谓有条件,是指投资者抽回投资时要对公司的剩余股权给予经济补偿,这种补偿具体表现为所抽回的金额小于赎回投资时该项投资的原始价值或账面价值或市场价值。

定期股权是相对于永久股权——普通股而提出来的,它具有传统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某些特性,但又区别于传统的普通股和优先股。它与普通股的异同表现在:两者都是股权资金,都可转让;但定期股权可折价退股,且退股的主动权在于持股者而不在于公司管理当局,普通股则不能退股(股票回购不属于退股性质)。两者都享有股权的应有权益,比如表决权、股利分配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但定期股权的权益比重小于1,而普通股的权益比重等于1,即1股定期股权所享有的权益要小于1股普通股所享有的权益。另外,它与优先股的异同表现在:两者都是股权资金,都可转让;但定期股权可折价退股,且退股的主动权在于持股者而不在于公司管理当局,优先股则不能退股(优先股赎回不属于退股性质)。两者都享有股权的应有权益,但优先股具有优先分配权,而且其股息率是固定的;而定期股权则没有优先分配权,其股息率也不固定,视发行方当年的股利政策而定。此外,优先股没有表决权,而定期股权则有与其权益比重相适应的表决权。

二、“软硬资本制度”的涵义及特征

将资本划分为软硬资本后,软硬资本在公司资本结构中的合理比例、软硬资本工具的持有者在公司中的责权利关系都要重新界定,因此有必要在“软硬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软硬资本制度”,为软硬资本的运作提供法律保障。

(一)“软硬资本制度”的涵义

“软硬资本制度”是指对于软硬资本的筹集、运作以及公司与股东之间由于股东向公司出资而产生的财产法律关系进行规制的一系列规则体系。其核心是界定软硬资本工具的权责利关系,做到权责对等、责利匹配。

在“软硬资本制度”下,各种不同的软硬资本工具在融资企业中所享有的权力、所承担的风险和所享有的利益都应该有所不同,对这些权、责、利的界定是“软硬资本制度”的重中之重。权,是指软硬资本工具在融资公司中所享有的权力,比如参与经营决策权、优先索偿权、赎回权、转换权等;责,是指软硬资本工具在融资公司中所承担的风险,比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索偿风险、赎回风险、转换风险、利得风险、亏损风险、破产风险等;利,是指软硬资本工具在融资公司中所享有的利益,比如分红所得、股权增值所得、赎回和转换所得、清偿所得等。

(二)“软硬资本制度”的特征

与传统的公司资本制度相比,“软硬资本制度”有以下特征:

1. 资本被划分为硬资本和软资本。

硬资本即永久股权,一旦投入即形成公司永久性资产,归公司永久性所有,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投资者均不得抽回投资。合理比例的硬资本能够满足公司运营的需要,并起到某种意义上的信用保证。软资本如定期股权,赋予投资者在未来某一时间有条件地抽回的权力,其比例及抽回期限由公司根据运营需要来设计,能够起到资金优化配置的作用,并能为投资者提供顺畅的退出渠道。软资本的引入,使得公司资本制度不再僵硬,能够实现融资公司和投资者的“双赢”。

2. 资本所有者责权利关系复杂。

软资本的引入,使得公司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相应地引起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软资本和硬资本的出资者由于资本工具的不同,面临着责权利关系的重新分配;软资本工具持有者到期行权时,面临着行权股东和其他股东利益的协调;行权后,公司资本发生变化,股权结构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因此,在“软硬资本制度”下,资本所有者的责权利关系将更为复杂,协调好所有出资者的利益、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充分发挥“软硬资本制度”在提高公司融资效率、优化资本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方面的优势,是该制度的核心。

三、建立“软硬资本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从完善资本市场角度分析

1.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结构单一、投资品种单一、诚信体系缺失等问题。

(1)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目前只有主板市场,虽然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但离真正的二板市场还有相当的距离,三板市场还远未形成气候,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性,不能满足投资者和筹资者多样性投融资的要求,产权交易体系尚未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发展不完善。

(2)我国资本市场投资品种十分有限,不仅使投资者投资渠道狭窄,而且还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受到扭曲,特别是由于缺乏风险对冲机制,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释放,导致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同时,阻碍了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入市的步伐,难以大规模地吸引国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也将受到影响。

(3)我国资本市场诚信体系缺失,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匮乏,造成证券市场缺乏活力。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中小投资者为主的格局。由于中小投资者在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资金实力、投资运作的知识、经验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天然的劣势,是市场中的弱势群体,需要法律法规来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各国(尤其是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都十分重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如国际证券监管组织就把保护投资者利益列为证券市场监管的两大目标之一。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造成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2. “软硬资本制度”的建立,可以弥补传统资本制度的不足。

(1)“定期股权”这一软资本工具的推出,将会有助于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的品种结构,给股票市场增加一种可供调节的“杠杆股票”,促进股票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为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由于定期股权具有“可抽回性”,投资风险相对降低,能够吸引风险规避型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比如养老基金等进入市场,不仅能够方便公司筹资,还能完善投资者结构,使资本市场整体趋于理性操作,有助于资本市场的良性运作。

(3)“定期股权”等软资本工具的出现,使得中小投资者这一弱势群体可以通过到期行使抽回权的方式抽回投资来维护自身利益,这将直接导致企业管理当局实际控制的资产缩水,无形中给控股股东或者公司高层管理者施加了压力,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对于改善公司经营业绩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因此,“软硬资本制度”的建立对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资本市场繁荣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角度分析

1. 我国公司的治理效率低下。

(1)股权治理效率低下。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股东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且股权高度集中,非流通股占绝对控股比例。这种股权结构直接造成了两种严重的后果:一是国有股“一股独大”、“一枝独秀”,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小股东约束机制软化,无力抗衡董事会的决议,难以对公司决策施加有效影响,而监事会成员大多来自企业,受董事会控制程度较大,监管不到位。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主体不强大,流通股持股主体过于分散,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因此,上市公司往往以大股东的利益为主导,而忽视中小股东的利益。二是国有股东的缺位使得经营者实际上掌握着控制权,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高级管理者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都非常小,也就是说,由于缺少对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几乎是完全的代理者。因此,股权融资并没有起到改善企业控制权、安排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只是一种技术性“圈钱”的工具。这样就导致控制权市场基本上失效,难以发挥其资源优化配置及制约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的作用。

(2)债权治理效率低下。由于债券融资很少,债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无从发挥,使得代理成本很高,导致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同时由于银行债务的软约束与破产机制的软化,也使得债权融资对公司治理的效应相当微弱,债权约束软化。

(3)整个社会信用的缺乏也导致经理市场和信用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导致外部治理效率低下。因此,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一直都是我国资本市场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

2. “软硬资本制度”的建立,可以强化股权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

(1)软资本工具——定期股权的推出,赋予投资者“定期抽回权”,大大增加了控股股东通过侵害中小股东利益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成本。在传统资本制度下,投资者不得主动抽回其出资,因此当其对管理层不满时,只能用脚投票抛售股票,但这并没有减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的资产,因此控股股东感受到的侵害成本压力并不大。而在软硬资本制度下,由于新的软资本工具——定期股权具备“定期抽回权”,使得投资者一旦购买了定期股权,就被赋予了在未来某一个事先约定的时间主动地选择是否抽回股份的权利。抽回行动将直接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的资产缩水。而且面对定期股权股东的抽回要求,控股股东还需准备大量的现金用于支付。因此当多数定期股权股东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时,会出现集体大规模抽回的情况,一旦公司现金准备不足,就会面临破产清算的危机。这是控股股东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上市公司一旦破产,也就彻底断了他们的财路。而对于公司高层管理者来说,如果公司业绩滑坡,经营困难,很可能面临被接管的危机,管理者也有可能失去为其带来控制权收益的职位和声誉。所以,在建立“软硬资本制度”,引入定期股权之后,将对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产生间接的约束力,有效促进控股股东监督管理层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工作,对控制和约束控股股东为谋求私利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更加直接、有效。

(2)软资本工具的推出会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他们有能力也有动机主动去监管管理层的经营运作,在公司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从满足投融资双方利益需求角度分析

1. “软硬资本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形成投资者结构多元化的局面。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完善,投资者结构单一。其中个人投资者居多,且因专业知识不够或者长线投资意识不强,往往盲目跟风投资,缺乏必要的理性,更多地扮演着资本市场上的投机者角色。由于投机者只关注有价资产的现行价格,以及那些能够影响这些有价资产短期供求变化的信息,例如利率调整、政策变动或内部交易等等,而对那些具有长期影响的信息(例如预期增长率或产品研发等等)通常是忽略的,因为这些信息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显示出作用,这意味着在那些由投机者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本市场中,非生产性的短线操作可以导致资产价格上升至很高,亦可使资产价格暴跌——虽然这些短线操作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实际价值。而过度的投机行为势必会严重伤害资本市场的资金分配功能。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具有“专家理财、可以把大量闲散的资金聚集到投资活动中去、市场影响力较大、行为比较规范和注重诚信”等特点。因此,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 是改善投资结构、提高市场活动水平、使资本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重要措施。而由于我国风险对冲型金融工具的缺乏,机构投资者一直发展缓慢。

软资本工具的提出赋予投资者顺畅的资本退出机制,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外,良好的资本退出机制也会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从而促进投资者结构多元化局面的形成。

2. “软硬资本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满足公司对资本的弹性需求,提高资本管理效率。

我国现行公司资本制度强调国家对公司资本制度的单方面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弊的作用,但却严重忽视了市场规律、投资者自主安排和公司自治的功能。比如,立法者假定投资者能够事先预估公司设立后对公司运营资金的需求,因而在公司设立及运营过程中,确立了诸多影响公司资本制度的重要规则,包括最低注册资本规则、资本变动规则等等。事实上,这些制度无疑对公司资本的灵活运作起到了严重的限制作用。因为在公司设立之时对资本的预估可能与公司运作过程中对资本的实际需求严重背离,如果资本的预估超过了资本的需求,势必造成过多资本闲置,资本效率降低;如果资本的预估低于资本的实际需求,资本将出现严重不足,这时如增发新股,会出现对原有股东权益的稀释,势必面临重重困难,增加了资本的成本。这里面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资本变动受限过多。

“软硬资本制度”的建立无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1)软硬资本相结合能够满足公司对资金的弹性需求。公司在设立之时除了发行普通股外,还可以根据资本的长期计划和短期使用目标,配套发行适当数量的定期股权。在公司运作的过程中,根据公司发展情况对资本的需求进行变动。如满足退股的相关条件,股东可以选择到期抽回股权或者续期,这样资本的变动就能够很好地满足资本的弹性需求,降低资本变动带来的成本,提高公司运作效率。

(2)“软硬资本制度”的建立还有助于公司提高资本管理效率。对于公司来说,资本管理日益成为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资本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满足资本总量充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本效率。其中有三个关键的环节:一是资本总量必须满足公司资本制度对于资本的最低限额要求,能够对债权人的利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二是资本的构成必须合理,要在充分考虑风险、成本、收益的情况下确定比较合适的筹资工具及资本比例;三是资本的投向必须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和股东的利益,使股东的回报能够合适地补偿风险。在实践中,公司往往为了满足法定的最低资本限额的要求而盲目筹资,不考虑风险和成本等因素,致使公司在日后运营过程中出现难以操控的局面,甚至因风险不当或者利益不均衡致使公司陷入危机。而“软硬资本制度”的建立能够使公司在筹资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软资本和硬资本的比例组合,提高资本管理效率,从而达到资本管理的目标。

(四)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角度分析

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过度集中、内部人控制严重和小股东的弱势地位等问题,控股股东通过侵害中小股东利益获取私人收益的现象频频发生。作为经济人的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是否进行侵害,取决于侵害产生的收益与成本的权衡,即侵害的收益大于成本时控股股东趋向于采取多种隐蔽手段(如项目选择、关联交易、扩张冲动和控制权转移等)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反之,则不进行侵害。因此,我国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成本太低。

对于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而言,公司内部没有别的股东可以与控股股东的权力相制衡,加之外部法律监督不力,中小投资者无法抗衡只能向其妥协。此时,控股股东需要承担的最大侵害成本就是万一被证监会查处,需要承担罚款与刑事责任的机会成本。但只要上市公司不破产,他们还是控股股东,还有机会在日后继续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增加他们的私人收益。因此若不被查处,侵害成本就低到接近于零。

2. “软硬资本制度”的建立,可以大大增加控股股东的侵害成本。

由于具备 “定期抽回权”,投资者一旦购买了定期股权,就被赋予了在未来某一个事先约定的时间主动地选择是否抽回股份的权利。抽回行动将直接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的资产缩水。而且面对定期股权股东的抽回要求,控股股东还需准备大量的现金用于支付。此时,控股股东需要承担的最大的侵害成本将重新界定为:当多数定期股权股东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时,会出现集体大规模抽回的情况,一旦公司现金准备不足,就会面临破产清算的危机。这是控股股东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上市公司一旦破产,也就彻底断了他们的财路。所以,在上市公司引入定期股权之后,控股股东若还想随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就要慎重衡量这一举动能给他们带来的私人收益和其引发的到期抽回可能导致破产带来的损失,这种约束力将促使控股股东实施有效监督,减少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行为。

(五)从规范约束民间融资行为角度分析

1. 民间融资行为因缺乏法律规范而存在很多问题。

民间融资也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大量资本游存于民间。由于居民进行投资理财的渠道并不宽泛,目前只限于银行存款、购买股票、基金、债券等几种投资方式。与此并存的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融资显得供需两旺,形成了与正规金融的互补效应。

从目前所观察到的情况看,集资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李丹红(2000) 认为集资涉及生产性、公益性、互助合作办福利等集资,集资方式有以劳带资、入股投资、专项集资、联营集资和临时集资等。根据郁光华(2004) 的研究,温州企业民间融资的期限普遍较短,大部分约期归还,期限一般为1-3年,临时性集资多数采用“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办法。股息、红利普遍较高,大部分接近民间自由借贷利率,一般为月息2-3%,超过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一倍以上。多数农村企业集资由正常的融资需求所驱动,而非出于投机和诈骗动机。因集资而出现兑付危机的事例在许多农村地区都存在,但占少数。

2. “软硬资本制度” 的建立,可以使民间融资行为走上法律规范之路。

企业经营的资金需求采取集资形式来满足,一方面可能与企业的业务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正式金融的抑制严重有关。当前对企业集资的限定性规定过多,严重影响到企业融资机会,大量的民间融资供需两旺,也与企业业务需要和市场机会有很大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市场主体充分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让市场主体自身来权衡成本和收益;国家则提供市场准入和市场开放的便利和秩序空间,这是一种最有效率的国家经济发展途经。但由于缺少法律规范,民间融资长期难以摆脱“灰色金融”身份,容易造成非法集资,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因此,应通过立法的方式为民间融资构筑一个法律平台,规范、保护正常的民间融资行为,打击借民间融资非法敛财的活动。 而“软硬资本制度” 的建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极佳途径,它可以为企业的灵活性融资创造条件,使得民间企业“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融资行为逐渐走上法律规范之路。

(六)从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角度分析

1. 资本充足率不高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大问题。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反映一个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程度,是衡量金融机构资本与资产风险预防程度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是现阶段银行取得从事跨国金融业务公认资格的必要条件。由于资本充足率对于银行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巴塞尔委员会把最低资本要求作为新协议的第一支柱,鼓励商业银行在坚持审慎性原则和具备充分数据的条件下,使用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和风险度量工具,更精确、更灵敏地区分风险大小,促进银行业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

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二是减少风险资产的数量。我国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问题一直存在,自1998年以来,国家采取了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允许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等一系列措施来充实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和资本充足率。但随着商业银行资产的扩张,其资本金不足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又随之突显出现。

2. “软硬资本制度”的建立,可以解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的问题

“软硬资本制度”的建立可以为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供崭新的思路,软资本工具可以成为其补充资本的重要来源。发行定期股权与设立开放式基金相比,可以有效分流储蓄,开辟投资型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正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两者都设立有随时抽回机制,赋予投资者选择权。但定期股权与开放式基金也有不同,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对投资者来说,定期股权属于一种直接的投资方式,投资收益要看银行的业绩及分红情况;而开放式基金属于间接投资方式,投资收益不看银行的业绩而是看基金投资组合的业绩。此外,商业银行发行定期股权可以增加银行资本金,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而发行开放式基金则不能。因此,发行定期股权对商业银行乃至整个资本市场来说,其意义将更为重大。

【主要参考文献】

[1]韦德洪.按照“软硬资本”理论来管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资本金.中国农业会计,1996,(7).

[2]韦德洪.推行“软硬资本”理论,规范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股金制度.经济与管理研究,1997,(5).

[3]韦德洪.按照“软硬资本”理论来筹集和管理农村信用社的股权.金融理论与实践,1997,(11).

[4]韦德洪,覃予.软硬资本理论下的定期股权设计.美中经济评论,2005,(1).

[5]韦德洪,覃予.关于构建软硬资本理论的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国经济评论,2005,(9).

[6]韦德洪,覃予.定期股权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会计之友,2006,(7).

[7]李丹红.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与重点改革政策.金融研究,2000,(5).

篇5:公司资本预算会计职责

2、配合公司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的完成,协助组织并完善公司中长期预算、年度预算及滚动预测的管理体系;

3、向公司相关预算编制人员说明预算表格的填制方法,向各预算责任部门收集预算资料并下达预算指标;

4、 对预算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和分析,通过预算跟踪、监督、控制公司日常的预算执行情况,形成预算分析报告并上报公司领导;

5、负责年度全面预算调整工作;

6、根据公司中长期规划,编制公司中长期预算;

篇6:公司资本与投资情况

一.出资

备注:

1.以办公住所、办公用品和设备出资的股东xxx、xxx和xxx,在公司成立前应一次性足额缴纳出资;

2.以货币出资的股东xxx和xxx,在公司成立前应缴纳其认缴出资的20%,其余部分自公司成立之日起每季度缴纳其认缴出资的20%,有特殊情况可以向股东会申请延迟,但要在两年内缴足;

3.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要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出资证明书样本

三.公司资本的增加与减少

(一)增资

程序:

公司增资应当董事会制定增加注册资本的方案,然后提交股东会决议,并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增资方式:

1.外部增资,此方式要慎重采用;

2.内部增资:一般采用同比增资,按股东原实际出资比例相应增加各股东的出资,但是,获赠公司股份的董事长所持的股份增资后所占比例不得超过5%。如果,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可采取不同比出资。

3.分配性增资:公司在用当年税后利润弥补完亏损,并再提取10%纳入法定公积金(若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5% 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后,还有盈余的,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股息、红利。

(二)减资

适用情形:

1.公司资本的实际需求量小于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而减少公司资本。

2.公司严重亏损时,公司的注册资本数额与公司实有资产严重不符,或者公司派生分立情形下,原公司主体地位不变,但公司资产减少,将公司注册资本减少以与实际资产相符。

程序:

1.由董事会通过决议,制定公司减少资本方案。

2.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在减资前,首先应清理资产,明确公司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现状,为制定减资方案提供依据。

3.召开股东会,对减资方案进行审议并表决。减少资本决议须由代表公司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4.通知及公告债权人。公司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5.处理公司债务。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45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如果对于债权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的要求,公司不予满足的,则不得进行减资。

6.办理变更登记及公告。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应当自减少注册资本决议或者决定做出之日起45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公告的有关证明和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7.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

四.公司转投资的限制

限制:

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公司要向其他企业投资或为他人提供担保,由经过董事会和股东会决议;

公司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不得超过25万,对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不得超过5万,董事会和股东会的决议不得超过其规定的限额。

程序:

1.公司要对投资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发展潜力及未来前景;对担保对象也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摸清信用状况及还债能力;

2.董事会以2/3多数通过决议后,提交详细的调查报告及风险评估报告给股东会;

上一篇:拉练心得体会下一篇:王浩楠 知校爱校荣校兴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