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试讲教案《学会聆听》

2024-05-23

音乐试讲教案《学会聆听》(共9篇)

篇1:音乐试讲教案《学会聆听》

高中音乐鉴赏《学会聆听》教案

城东中学

柯江鸿

教学地点:城东中学艺术楼一楼多媒体(3)班

级:高一年(12)

间: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下午第7节 课

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课

时: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产生兴趣,并能够主动思考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及音乐对人产生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音乐与人生的分析和讲授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人生相结合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的能力。二 教学重点 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2 掌握部分音乐形式要素发挥的作用。三

教学难点

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基本作用。四

教学方法

设疑法、聆听法、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

讨论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热爱生活,学习音乐的热情。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

A、集体读导言。B 请一位学生解释孔子的格言。3 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回忆所学的知识,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探究心理。

4、聆听《草原放牧》——完整聆听 A 提问:(1)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

(2)独奏乐器是什么?什么是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像到了什么?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5 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6 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中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六、课堂总结

音乐是人的精神食粮,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

篇2:音乐试讲教案《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是很有必要的。《音乐与人生》将用两课时完成。【课

题】: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草原牧歌》。【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小散文、《草原小姐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 :鉴赏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让学生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朗诵散文:“你可知道高尚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

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三、鉴赏《草原牧歌》 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

题】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新课: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二:《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3)复听歌曲 聆听之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1、初步对感受与理解作品。

2、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三:拓展与探究

篇3:让幼儿在音乐课堂学会有效聆听

一、聆听音色———游戏教学, 激发兴趣

音色的表情作用多姿多彩、形象万千, 各种乐器发出的音响, 常常使人与某些情感信号相联系。在实践中我发现, 根据音乐中不同音色的特点, 开展一些角色表演和音乐游戏可以很好地提高聆听的效果, 激发幼儿的聆听兴趣。研究表明:幼儿的认识活动更多地依赖于自身对事物的兴趣, 而且年龄越小越需要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动机。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 正是处于音乐兴趣的第一个阶段———“有趣”的最初阶段。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从聆听感受中获得的, 教师应通过音色聆听培养小班幼儿的音乐兴趣。幼儿在自己的音乐实践中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时, 才能真心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并继续保持下去。

如小班幼儿音乐活动《小兔乖乖》的教学中, 笔者利用“音色”这一音乐要素来有效地指导聆听, 把注意力集中指向这个切入点, 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 在活动前给幼儿讲述故事《小兔乖乖》, 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聆听故事中“兔妈妈”与“小兔”对唱的歌曲《小兔乖乖》。其次, 教师随意模仿大灰狼、兔妈妈和小兔的不同音色, 引导幼儿分辨是谁在唱歌, 再饶有兴致地跟着老师一起模仿角色的形象:听到兔妈妈的歌声就把手指贴在头的两边, 模仿兔妈妈的耳朵;听到小兔唱歌就把手高高举过头顶, 模仿比妈妈更长的耳朵;听到大灰狼叫就把手用力往前伸做爪子的动作, 同时张大嘴巴模仿凶狠的样子。再次, 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 自由选择自己愿意扮演的角色, 戴头饰分组就座, 再一次激发幼儿聆听音乐的兴趣。在聆听时, 教师还可以用夸张的动作提示幼儿自己表演的是哪一个角色, 并能用不同的音色模仿这个角色的声音, 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一边聆听音乐, 一边表演唱。

正如苏联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巴列夫斯基所说:“只要音乐是形象的, 即使是不同的体裁, 都能使孩子接受。”只有把聆听和游戏结合起来, 才能让幼儿走进音乐, 让音乐走进幼儿心理。从选材入手, 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形象生动的乐曲, 再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如情景表演、游戏等等, 最终目的都是让孩子学会用心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

二、聆听节奏———情境教学, 化难为易

情境是重要的资源, 教师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幼儿提供有音乐节奏的情境, 使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步培养音乐的节奏感。幼儿生活在音乐的世界中, 节奏可以说无处不在, 他们常随着韵律摇动身体来表达对于韵律的感受, 由于韵律动作的配合, 能在内心得到满足感。特别是音乐故事的教学, 可以通过创设合情合境的氛围, 引导幼儿聆听节奏、发现节奏, 萌发探寻节奏奥妙的欲望, 从而入情地、正确地理解音乐作品。日常教学中让幼儿完全靠自身的体会和自身的调节去感受节奏的快慢,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快快国与慢慢国》的教学设计中, 让幼儿配合音乐想象快节奏和慢节奏生活的差别。先请幼儿仔细聆听笔者用小鼓敲出的两种节奏: (1) ×—|×—| (2) ××××|××××|, 通过游戏让他们对比感受, 并说出“快”、“慢”不同;然后想象两种节奏的生活, 体验说话、走路等各种生活情节: (1) 你—|好—| (2) 你好○○○;最后引导幼儿尝试边聆听音乐的节奏, 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故事的情节, 引发幼儿对生活节奏的感受和把握。活动重点不一定要放在故事上, 而应通过聆听音乐的节奏来配合活动, 引导幼儿想象不同的情境, 促进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使教学化难为易。

三、聆听力度———乐器教学, 表达快乐

力度是音乐中音响的强弱程度与变化, 是音乐作品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一种富有“魔力”的音乐要素。每个幼儿都喜欢敲敲打打, 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 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们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教师根据“喜欢演奏打击乐”这一活动目标, 通过打击乐器的音效让幼儿自己辨别声音的不同, 帮助幼儿感受、体验音的强弱。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思考, 支持幼儿学习, 再次运用已有经验的积累,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敢于表现自我, 在生活中找寻与音乐相关的声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把握住这点, 让幼儿真正理解音乐中力度变化对音乐情感变化所起到的作用, 这种乐器教学的实践就能让幼儿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如教学小班幼儿歌曲《大雨小雨》, 活动前鼓励幼儿自由地玩一玩大鼓和碰铃, 组织幼儿听一听两种乐器发出的强弱声音, 让幼儿辨别。通过倾听教师用这两种乐器给音乐伴奏, 让幼儿听音效用身体做出下雨时的肢体动作, 如大雨———整个身体大幅度摇摆, 小雨———手指不停抖动, 来区分声音的大小变化, 发现大鼓发出的“咚咚咚”的声音很像下大雨的声音, 碰铃发出的细碎的“叮叮叮”声可以表现小雨的声音。最后在游戏板块, 当幼儿和教师分别扮演大雨和小雨角色持乐器演奏时, 大多数幼儿能开心地听着音乐的力度, 创造性地边演奏乐器边表现大雨的强和小雨的弱。让幼儿接触不同的打击乐器, 聆听它们所发出的声音来辨别声音的强弱, 让幼儿更加理解歌词, 熟悉歌曲的旋律, 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通过感受力度的变化, 学会控制自己, 并体验到越来越热烈、欢快的情绪。

四、聆听旋律———律动教学, 体验情感

在构成音乐的诸多要素中, 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旋律体现了人的内心情感, 是作曲家与听众进行心灵沟通的主要手段。斯特拉文斯基说:“离开动作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律动和舞蹈本来就与音乐的情感密不可分, 可以说它们是音乐的自然反应。通过用身体动作表现旋律, 也就是幼儿在聆听音乐时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 可以加深幼儿对音乐旋律的感知、理解, 使幼儿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促进他们已有生活经验与音乐旋律的沟通, 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境。让幼儿个性化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空间, 动作应由幼儿根据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 比较灵活、自由, 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 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解释音乐, 表达对音乐的情感。

如教学大班下册《摇篮曲》, 对歌曲的初步聆听由旋律入手。教师播放歌曲《摇篮曲》, 引导幼儿静静地听, 回忆: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你有什么感觉?试图让幼儿在恬静如水的氛围中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浓厚爱意。幼儿再次聆听歌曲, 让他们用自己的动作, 如摇摇篮、哄小宝宝睡觉的一些律动表现音乐的旋律, 也可以通过画旋律线, 加深幼儿对旋律的感知和理解。幼儿听范唱时, 教师用优美的、能体现乐曲情感的歌声及肢体动作再次加深幼儿对歌曲主题的理解。然后, 鼓励幼儿尝试在音乐声中表演, 优美的律动是对歌曲的最好诠释。那么在接下来的歌唱教学中, 幼儿就能很好地用自己的歌声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真正体现了“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这句话的根本含义。

篇4:让幼儿在音乐课堂学会有效聆听

一、 聆听音色——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音色的表情作用多姿多彩、形象万千,各种乐器发出的音响,常常使人与某些情感信号相联系。在实践中我发现,根据音乐中不同音色的特点,开展一些角色表演和音乐游戏可以很好地提高聆听的效果,激发幼儿的聆听兴趣。研究表明:幼儿的认识活动更多地依赖于自身对事物的兴趣,而且年龄越小越需要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动机。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正是处于音乐兴趣的第一个阶段——“有趣”的最初阶段。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从聆听感受中获得的,教师应通过音色聆听培养小班幼儿的音乐兴趣。幼儿在自己的音乐实践中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时,才能真心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继续保持下去。

如小班幼儿音乐活动《小兔乖乖》的教学中,笔者利用“音色”这一音乐要素来有效地指导聆听,把注意力集中指向这个切入点,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在活动前给幼儿讲述故事《小兔乖乖》,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聆听故事中“兔妈妈”与“小兔”对唱的歌曲《小兔乖乖》。其次,教师随意模仿大灰狼、兔妈妈和小兔的不同音色,引导幼儿分辨是谁在唱歌,再饶有兴致地跟着老师一起模仿角色的形象:听到兔妈妈的歌声就把手指贴在头的两边,模仿兔妈妈的耳朵;听到小兔唱歌就把手高高举过头顶,模仿比妈妈更长的耳朵;听到大灰狼叫就把手用力往前伸做爪子的动作,同时张大嘴巴模仿凶狠的样子。再次,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自由选择自己愿意扮演的角色,戴头饰分组就座,再一次激发幼儿聆听音乐的兴趣。在聆听时,教师还可以用夸张的动作提示幼儿自己表演的是哪一个角色,并能用不同的音色模仿这个角色的声音,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表演唱。

正如苏联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巴列夫斯基所说:“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只有把聆听和游戏结合起来,才能让幼儿走进音乐,让音乐走进幼儿心理。从选材入手,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形象生动的乐曲,再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如情景表演、游戏等等,最终目的都是让孩子学会用心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

二、 聆听节奏——情境教学,化难为易

情境是重要的资源,教师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有音乐节奏的情境,使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步培养音乐的节奏感。幼儿生活在音乐的世界中,节奏可以说无处不在,他们常随着韵律摇动身体来表达对于韵律的感受,由于韵律动作的配合,能在内心得到满足感。特别是音乐故事的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合情合境的氛围,引导幼儿聆听节奏、发现节奏,萌发探寻节奏奥妙的欲望,从而入情地、正确地理解音乐作品。日常教学中让幼儿完全靠自身的体会和自身的调节去感受节奏的快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快快国与慢慢国》的教学设计中,让幼儿配合音乐想象快节奏和慢节奏生活的差别。先请幼儿仔细聆听笔者用小鼓敲出的两种节奏:(1)× — | × — | (2) ×× ×× | ×× ×× |,通过游戏让他们对比感受,并说出“快”、“慢”不同;然后想象两种节奏的生活,体验说话、走路等各种生活情节:(1) 你 — | 好 — | (2) 你好 ○ ○ ○;最后引导幼儿尝试边聆听音乐的节奏,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故事的情节,引发幼儿对生活节奏的感受和把握。活动重点不一定要放在故事上,而应通过聆听音乐的节奏来配合活动,引导幼儿想象不同的情境,促进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使教学化难为易。

三、 聆听力度——乐器教学,表达快乐

力度是音乐中音响的强弱程度与变化,是音乐作品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富有“魔力”的音乐要素。每个幼儿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们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教师根据“喜欢演奏打击乐”这一活动目标,通过打击乐器的音效让幼儿自己辨别声音的不同,帮助幼儿感受、体验音的强弱。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思考,支持幼儿学习,再次运用已有经验的积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敢于表现自我,在生活中找寻与音乐相关的声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把握住这点,让幼儿真正理解音乐中力度变化对音乐情感变化所起到的作用,这种乐器教学的实践就能让幼儿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如教学小班幼儿歌曲《大雨小雨》,活动前鼓励幼儿自由地玩一玩大鼓和碰铃,组织幼儿听一听两种乐器发出的强弱声音,让幼儿辨别。通过倾听教师用这两种乐器给音乐伴奏,让幼儿听音效用身体做出下雨时的肢体动作,如大雨——整个身体大幅度摇摆,小雨——手指不停抖动,来区分声音的大小变化,发现大鼓发出的“咚咚咚”的声音很像下大雨的声音,碰铃发出的细碎的“叮叮叮”声可以表现小雨的声音。最后在游戏板块,当幼儿和教师分别扮演大雨和小雨角色持乐器演奏时,大多数幼儿能开心地听着音乐的力度,创造性地边演奏乐器边表现大雨的强和小雨的弱。让幼儿接触不同的打击乐器,聆听它们所发出的声音来辨别声音的强弱,让幼儿更加理解歌词,熟悉歌曲的旋律,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通过感受力度的变化,学会控制自己,并体验到越来越热烈、欢快的情绪。

四、 聆听旋律——律动教学,体验情感

在构成音乐的诸多要素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旋律体现了人的内心情感,是作曲家与听众进行心灵沟通的主要手段。斯特拉文斯基说:“离开动作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律动和舞蹈本来就与音乐的情感密不可分,可以说它们是音乐的自然反应。通过用身体动作表现旋律,也就是幼儿在聆听音乐时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可以加深幼儿对音乐旋律的感知、理解,使幼儿融入到音乐活动中,促进他们已有生活经验与音乐旋律的沟通,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境。让幼儿个性化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空间,动作应由幼儿根据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灵活、自由,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解释音乐,表达对音乐的情感。

如教学大班下册《摇篮曲》,对歌曲的初步聆听由旋律入手。教师播放歌曲《摇篮曲》,引导幼儿静静地听,回忆: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你有什么感觉?试图让幼儿在恬静如水的氛围中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浓厚爱意。幼儿再次聆听歌曲,让他们用自己的动作,如摇摇篮、哄小宝宝睡觉的一些律动表现音乐的旋律,也可以通过画旋律线,加深幼儿对旋律的感知和理解。幼儿听范唱时,教师用优美的、能体现乐曲情感的歌声及肢体动作再次加深幼儿对歌曲主题的理解。然后,鼓励幼儿尝试在音乐声中表演,优美的律动是对歌曲的最好诠释。那么在接下来的歌唱教学中,幼儿就能很好地用自己的歌声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真正体现了“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这句话的根本含义。

总之,有效聆听伴随教学活动始终,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幼儿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还能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幼儿的情感,为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浙江省龙游县兰塘小学 324400)

篇5:《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的:

1、使学困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帮助学困生总结有效倾听的方法,即:精神集中,静心倾听;倾听同时,边记边想;听清听懂,再听完整。

3、通过本次活动,使学困生感受到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艺术,更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有效渠道,从而自觉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二、活动过程:

(一)生活引入:

以“你听见了吗”,引入本次活动主题——学会倾听。

小结:在日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我们注意倾听,那么如何倾听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这节活动的主题我们就定为“学会倾听”。

(二)第一环节:学会倾听。

1、情景剧表演。

请欣赏情景剧《倾听》,并思考:假如你是其中的说话者或者倾听者,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想对其中的哪个同学说些什么?

(剧情内容:在课堂上,老师正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一个同学在发言,有一个同学不断的插嘴,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让对方把话说完;有一个同学,面无表情,看起来好象很认真,其实却没有任何反应;有一个同学手里转着钢笔,东张西望;有一个学生认真倾听,面部表情有一系列的变化,并有“噢,这样”,“继续说”鼓励性言语。)

2、倾听故事:《小猫的倾听》。

思考并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又有什么想要说的?

小结:通过刚才的情景剧和故事,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倾听的重要性。

3、出示课件:倾听的重要性:良好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倾听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获得信息和智慧。

齐读。

(三)第二环节:倾听方法。

过渡语:那么,在他人向我们倾诉的时候,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咱们一起从游戏中体验倾听方法吧。

1、游戏:心算体验——上上下下。

请问:大家算出来了吗?

这次我再读一遍题,我一定读得慢一些!看谁能第一个说出答案!

请问:这次大家算出来了吗?(算出来了,16个人)

嗯,现在车上的确还有16个人,但是我并没有问你们这个问题

呀,哈哈,我想问的是“这辆车共有几站没有人下车?”谁算出来了?

好吧,我来读第三遍,是最后一遍了,希望大家认真听,迅速说

出答案!(指名说,共2站)

同学们,我们都来想一想,这次为什么能又快又准地说出答案?

小组讨论,将你组的建议填写在倾听提示卡上。

同学交流(念出自己写的`内容)

小结:看来,我们在倾听的时候,不光耳朵有任务,心和脑也要一起行动。

2、出示课件:有效倾听的方法:精神集中,静心倾听;倾听同时,边记边想;听清听懂,再听完整。

齐读。

3、自我剖析。说说自己原来在倾听方面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可举例说明。

(四)第三环节:倾听训练。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倾听”的方法,现在该是让同学们大显“神耳”的时候了。

游戏:(1)请你来听。 (2)我说你画。 (3)我说你做。

(五)倾听欣赏:《学会倾听》

(六)总结。

篇6:7课 学会聆听 教案 M

复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宇宙的万物中都蕴涵着音乐”,明白音乐要用心来感受。

复习重点难点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声音和可以听见的声音。

2、学会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复习过程

一、自学巩固

1、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七课----学会聆听。(板书)本文的作者是(美)国的(海勒波格)。

2、学生完成基础训练1、2、3

1、题1、2、3小题。(指明黑板展示同学和课堂评价同学)。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3、小老师评讲,教师适时点拨。

4、师小结:同学们这些字词已经掌握的非常牢固。本课中,除了这些字词之外,还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和重点段落,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根据提示回顾课文重点内容。

3、课件出示复习导纲:(1)母亲教“我”听了哪些歌?

(2)为什么说宇宙的万物中都蕴藏着音乐?

(3)读“召唤内心美好的东西”这句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学生自学

二、评价精讲

1、组内交流,个别学生展示:导纲1、2、3

2、口头汇报:

6、组内交流

7、全班展示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三、训练提升:综合训练:4、5、6、这节课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做一下综合训练题。

4、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括号内.平淡无奇

有声有色

旁征博引

文不对题 有血有肉

惟妙惟肖

别具一格

短小精悍

(1)形容文章简短有力

()

(2)形容文章内容充实

()(3)形容文章风格独特

()

(4)形容文章引证广泛

()(5)形容文章描绘生动

()

(6)形容文章刻画逼真

()(7)形容文章平平常常

()

(8)形容文章文题不符

()

5、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好雨_____________,当春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3.海上________________,天涯__________________.4.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我五六岁那年,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母亲教我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母亲又教我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我对“召唤内心没好的东西”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重点语段

(1)、第2-9段(课课清第6页)(2)、第13段(课课清第7页)

四、归纳总结

篇7:音乐试讲教案《学会聆听》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音乐学科教案]

[示例一]

小学音乐《剪羊毛》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知道音乐与生活、劳动密不可分,感受劳动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尝试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获得音乐的创造力、感受力和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热情、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用热情、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常规发声练习,烘托课堂气氛。

(我们用最明亮的声音开始我们今天的课堂吧!)

2.教师以启发式提问的形式展开课堂,病体问同学们:“有谁会在家里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呢?”通过学生的回答,联系热爱劳动的主题,同时播放大草原上的风声,模拟草原场景创设情境,并顺势引入新课《剪羊毛》。

(二)欣赏歌曲

1.播放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感受歌曲表现了什么音乐情绪。(欢快活泼)2.再次欣赏,感受歌曲的内容。

(师:这是一首澳大利亚的民歌《剪羊毛》,歌曲中的小朋友剪下了许许多多的羊毛,你们看这些羊毛像什么?白云、雪堆、丝绵等)(三)学唱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师:牧场里小朋友都唱起来了,他们的歌声都感染了老师,我也想用歌声表达愉快的心情。你最喜欢老师唱的哪一句?试着唱一唱。)2.老师弹琴,学生用“la”轻声模唱旋律,注意强弱拍和换气。3.把“la”改成唱名学唱乐谱,注意乐句的连贯。

4.教师结合课本,讲解前八后十六的附点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唱法。(解决节奏问题)5.出示节奏,练习附点音符和四分休止符。(教师示范节奏)

6.轻声填词,咬准字音,跟上节奏。

7.教师指导学生模唱带色块的旋律,说说这句与其他句的旋律有什么不同?(整篇歌曲的旋律是呈现欢快活泼地,节奏较紧凑,带色块的句子旋律节奏变宽,时值变长,唱出了羊毛的洁白。)

8.用热情、饱满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就让我们用热情、饱满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通过歌声以及你的表情,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好吗?)9.演唱后,试着说一说你体会到剪羊毛时怎样的快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丰收的喜悦)(四)扩展延伸,表现歌曲

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第二段旋律自由编配器乐伴奏。

(1)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展示。(2)师生评价。(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受到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到了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2.课下把《剪羊毛》歌曲中的描写的画面画下来。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

初中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美,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弘扬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聆听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辨不同的音乐主题,并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听辨不同音乐主题、分析演唱形式,感受情绪变化,完整欣赏歌曲。【难点】

理解领唱与合唱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并尝试哼唱歌的主旋律,理解乐曲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为同学们展示彝族的服饰和生活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介绍彝族的基本概况,顺势导入本课。(二)感知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音频,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非常著名的一首创作歌曲,谁来说一说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它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呢?欢快、抒情的情绪;速度稍快。)教师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中你都听到了哪些演唱形式呢?(领唱与合唱相结

合)再次聆听歌曲,并请同学们感受彝族人民的心情。(热烈、欢庆的心情)(三)探究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请同学们根据旋律特点划分乐段,并请同学们用字母将每个乐段标记出来。(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两个部分。)2.请同学们将三段歌曲分别标记为A、B,引领学生分段对不同乐段展开赏析。

(1)播放乐段A,并分析其音乐主题、情绪、基本音乐要素以及主奏乐器。①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欢快的)②请结合谱例,尝试说一说这样欢快的感受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速度较快、附点节奏、前倚音的使用。)③这段音乐讲述了什么内容呢?(上下对偶的两句歌词,展现了日常生活和丰收的场景)④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2)播放并引领同学们分析乐段B。

①请同学们以说一说乐段B在情绪上和乐段A有什么不同?(情绪更舒缓了一些)②从哪里可以听出来这样的情绪变化呢?(出现了长时值节奏、音区跨度变大、演唱也更加抒情。)③这段音乐讲述了什么内容呢?(热情的挽留客人)④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领唱与合唱相结合,两个声部。)(3)请同学们利用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回顾少数民族音乐中衬词的作用。(带有地方方言色彩,祈祷烘托气氛、表现情感的作用。)3.教师提完整播放歌曲,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传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情感?(热情好客、友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四)扩展延伸,表现歌曲

请同学们一起听赏《彝族舞曲》,并谈一谈你对彝族音乐的印象。(1)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2)师生共同总结。(旋律上装饰音较多、音域跨度比较大;歌词中会频繁出现衬词;演唱形式多样。)(五)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彝族音乐作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认识了勤劳、热情的彝族人民,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用歌声传递着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更多有关彝族生活、习俗方面的人文知识,下节课带来与同学们一起制作一个“走进彝族”的音乐手抄报。

同学们,下课!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三]

高中音乐《金蛇狂舞》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金蛇狂舞》,感受、体验其热闹、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江南人民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

在感受、体验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及其创作特点,掌握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

【知识与技能】

带感情哼唱作品,认识作品的创作手法,体会作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反复听赏音乐作品,体会作者表达的音乐情感,认识了解聂耳及其音乐创作。【难点】

理解并掌握螺蛳结顶的传统作曲技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教师为学生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剪辑视频,并请同学们仔细留意:“视频中出现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听过?”

学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2.教师总结并追问:“这样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现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效果呢?”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欢腾的情绪;营造了节日氛围,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2.请同学们通过以往的历史常识结合课前的预习,简单介绍聂耳生平,教师做适当总结。(聂耳,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作曲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创作之中,也被称为是“人民音乐家”。它的创作领域包括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若干电影音乐作品以及民间器乐合奏曲,代表作品《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晓》等等。)3.乐曲的体裁形式是什么?(民乐合奏曲)(三)探究学习

1.再次聆听《金蛇狂舞》,通过欣赏和观察乐谱,学生划分乐段,教师做总结。(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复交替

组成循环结构,乐谱上已经标注了分段记号。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2.分段听赏音乐作品。(1)分析第一段

①聆听第一段,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2)分析第二段

①聆听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在情绪上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情绪更加热烈,节奏更加紧凑、力度加强、速度变快。)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3)分析第三段。

听赏第三段音乐,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是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3.探寻音乐的创作手法。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作品,并结合第三段的乐谱,教师弹琴,学生通过分组对唱、接龙的方式仔细展开思考:在这段旋律中你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是一种什么创作手法?(乐句之间上下呼应、呈现出逐渐紧缩的形式,最终以简洁的单音结束全曲。这是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作曲手法,叫做“螺蛳(si)结顶”。)4.思考为什么运用“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手法?怎样演奏才能更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螺蛳结顶”可以很形象呈现问答句式;演奏时,一问一答要体现出一强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鲜明的力度对比。整体速度稍快些,这样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体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得到了哪些启发?(三)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同学们了解施光南的声乐作品——请同学们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祝酒歌》,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两个人,为什么在音乐创作上有着不同的风格呢?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2.师生共同总结。(两位作曲家生活于完全不同点历史时期——解放前和解放后,因此,艺术家的创作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四)小结作业

1.师生用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结合时代背景欣赏音乐作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音乐文化)2.下节课我们以“人民革命音乐家”为主题召开一次音乐赏听会,同学们在课下整理文本及音响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略

篇8:音乐试讲教案《学会聆听》

一、聆听教学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朵, 刺激大脑中枢神经, 从而达到净化心灵, 陶冶性情的作用。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纵观国内外有关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研究, 已将聆听置于读谱、演唱、记忆、表现等其它几个教学过程之首。作为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这说明了聆听与演唱歌曲、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欣赏音乐作品都同属于学习音乐的范畴。而聆听更是乐理、欣赏、演唱技巧的基础。聆听是音乐欣赏教学这种听觉艺术教学中最直接的教学手段, 如果聆听能力不强将直接影响演唱教学的音准、技巧和表现。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的要求。因此, 人类的本能——聆听便成了音乐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

二、学会聆听, 培养音乐的耳朵, 聆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古人云“七弦为益友, 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 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

“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 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 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 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 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 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同一首作品, 不同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三、反复聆听, 充分发挥联想作用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首先, 对同一首作品要反复地听, 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音乐作品, 只有在多聆听之后才可能为我们的听觉所把握.我们要领略一部音乐作品的美, 基本前提就是去熟悉它.虽然有些好的作品在第一次被听到的时候就能够深深打动听众的心灵, 但越是好的作品就越需要人们去多听几遍, 因为每一次聆听都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并让他们体会到一些新东西, 听得越多, 就越觉得它有开掘不尽的美.这是音乐艺术的特征, 我们若要领略音乐的美, 就必须使自己的听觉适应音乐艺术的这种特性。在每一首音乐作品听多少次就能把它留在记忆之中, 这也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因为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听者对音乐音响关注的程度和听音乐的环境、心境等, 都会对记忆音乐作品的音响产生影响但可以说, 同条件听者对音乐注意程度又相同的情况下, 听的次数与记忆音乐的程度是成正比的。音乐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 就是转瞬即逝, 一部音乐作品只听一两次学生很难记下来, 必须多次重复, 才能记住。联想指感知某一事物时, 连带想起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 仿佛闻到了花香, 听到了鸟叫, 在听赏一首抒情曲时, 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联想在起的作用。在欣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各个器官, 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 如拍手、点头、跺脚、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 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密切地结合,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尽情地表现, 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 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合理讲解, 优化聆听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许多时候需要讲解。采用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进行讲解, 能优化教学效果。根据作品的内容, 可合理地采用先听后讲和先讲后听两种不同的方式, 使这两种不同的听讲结合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 达到良好的效果。许多音乐作品往往是多义的, 在讲解前先让学生聆听, 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人们对音乐的想象虽各不相同, 但对音乐的情绪有相同的认知。

教学中针对无标题性的器乐作品, 可让学生先聆听并发表过个人见解后再讲解分析。教师应尊重并鼓励答案的多样化, 而不要随意否定。另外, 对一些标题性的、故事性的音乐作品, 可对音乐的内容或情节作适当的说明, 引起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和注意。欣赏外国声乐曲、歌剧选曲等作品也一样, 在聆听前对标题、歌词、剧情、背景、场面等加以解释, 可以促进学生聆听的愿望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当然, 如果一首三四分钟的乐曲听前却作了15—20分钟的讲解, 把学生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间全都占用了, 则又会把聆听音乐的兴趣抹杀掉。因此, 不管是先听后讲还是先讲后听, 都应把握讲解的适度。

五、活动表演, 深化聆听

将聆听和分析、评论、演唱、演奏、表演、创造描写等活动有机结合, 可进一步促进聆听的效果。音乐是由音乐要素构成的。充分挖掘作品的音乐要素, 在聆听中分析有关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曲式等音乐要素, 对于理解作品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针对音乐要素展开思维, 理解作品是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表现情感的目的的, 并阐述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在聆听中结合演唱、背唱或演奏音乐的主题旋律等活动, 能使学生加深对主题的印象, 从中发展和积累音乐语汇, 达到理解并喜爱音乐的目的。将聆听和表演活动相结合, 更能调节课堂气氛,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更为全面和完整, 并从中培养其创造性。

六、聆听多样化的音乐

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即听古典音乐的耳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对于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可以说, 音乐欣赏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它与其它艺术门类、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的音乐作品可以涉及到诸如历史、地理、自然和风土人情等许多方面, 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总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 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最重要的环节莫过于聆听, 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 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丰富审美经验。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高职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高职的音乐教育应从音乐欣赏抓起, 而音乐欣赏课则是关键。

关键词:音乐欣赏,聆听

参考文献

[1]李明.开展音乐欣赏调动学生兴趣[J].新课程, 2008, (04) .

[2]庞燕鸿.师生共同享受音乐欣赏课的魅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03) .

[3]杨辉.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静听和辨听[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06) .

篇9:最新小学音乐试讲模版

1.课堂开场篇(2分钟)

(1)进门问好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现在我可以开始了。

(2)开始上课

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好的,请坐)。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和老师一起,听一段音乐。(“在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我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等形式引出讲课主题)

(3)课程导入

①播放音乐,直接导入;

②讲述与音乐主题有关的故事;

讲述一段与音乐或作曲家相关的故事,可以是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音乐创作时作曲家发生的故事,作曲家的生活背景等等。

③朗诵一段与音乐意境相关的诗歌或散文;

这个方法在音乐鉴赏课中经常用到。旨在通过与所要讲述的夤夜已经相符的诗歌或散文表达,让学生通过诗歌或散文,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深刻内涵。

④问题导入法也称提问式导入;

通过问同学们相关的问题,引出课程主题。如:你们有听过这首歌乐曲吗?有去过歌曲里面唱到的什么地方吗?等等。

⑤悬念导入法

有些歌曲的歌词是以叙事的手法呈现的,可以先在课前留个疑问,课堂上慢慢揭秘。

⑥播放相关电影(电影情节、电影音乐)、纪录片等形式导入。

2.课程主题篇(5分钟)

教唱、教奏(乐器)课程

(1)示范演唱、演奏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唱……歌曲,现在,老师先为大家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或者先播放一段授课音乐的音频等。

(2)分小节、分段讲解

这里切忌专业术语,要把深奥的乐理知识尽量讲到通俗易懂。

(3)设置提问,邀请学生进行试唱或试奏

不用一下子唱很多,不真实,可以一句句的来,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唱,营造鲜活逼真的音乐课堂。

提问学生时,切记分情况:

学生演唱(奏)正确时,嗯,很好啊,短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唱的那么好,非常棒!请坐。

学生演唱(奏)的不太熟练时,非常好啊,唱得不错,但是中间还有一些小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再次针对个别小节为学生做示范。

请同学站起来演唱(奏)时,如何称呼学生:提问学生定语分类。(可以不用称呼学生名字)

衣服颜色:穿红色衣服的同学。

课堂表现:刚才演唱的最投入,声音最大的那位同学。

地理位置:最后一排靠窗的那位同学。

学生职位:文艺委员、班长等。

(4)设置互动

可设置领唱、轮唱、重唱、齐唱、男女生分开唱、对唱或问答唱、分组唱等形式。

提问互动4至6次,课堂主题约为6分钟。

3.课堂总结篇(1分钟)

(1)通过所学歌曲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2)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一起回忆。

4.课堂收尾篇(1分钟)

(1)作业布置

演唱作业、时间观察作业、课外搜集资料作业、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作业。

(2)结束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先上到这儿。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积极,希望下节课继续保持。好,同学们,下课!

通过所学歌曲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2)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一起回忆。

4.课堂收尾篇(1分钟)

(1)作业布置

演唱作业、时间观察作业、课外搜集资料作业、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作业。

(2)结束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先上到这儿。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积极,希望下节课继续保持。好,同学们,下课!

通过所学歌曲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2)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一起回忆。

4.课堂收尾篇(1分钟)

(1)作业布置

演唱作业、时间观察作业、课外搜集资料作业、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作业。

(2)结束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先上到这儿。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积极,希望下节课继续保持。好,同学们,下课!

通过所学歌曲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2)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一起回忆。

4.课堂收尾篇(1分钟)

(1)作业布置

演唱作业、时间观察作业、课外搜集资料作业、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作业。

(2)结束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先上到这儿。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积极,希望下节课继续保持。好,同学们,下课!

通过所学歌曲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2)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一起回忆。

4.课堂收尾篇(1分钟)

(1)作业布置

演唱作业、时间观察作业、课外搜集资料作业、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作业。

(2)结束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先上到这儿。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积极,希望下节课继续保持。好,同学们,下课!

通过所学歌曲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2)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一起回忆。

4.课堂收尾篇(1分钟)

(1)作业布置

演唱作业、时间观察作业、课外搜集资料作业、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作业。

(2)结束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先上到这儿。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积极,希望下节课继续保持。好,同学们,下课!

通过所学歌曲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2)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一起回忆。

4.课堂收尾篇(1分钟)

(1)作业布置

演唱作业、时间观察作业、课外搜集资料作业、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作业。

(2)结束下课

上一篇:学校中学生绿色环保主题演讲稿下一篇:自我介绍个人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