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汇报材料

2024-05-12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汇报材料(精选6篇)

篇1: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汇报材料

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台城煤矿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您们好!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在百忙之中,莅临我矿检查指导工作,我代表台城煤矿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将台城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台城煤矿基本概况

台城煤矿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理位置位于古交市镇城底镇台盘村南,行政隶属古交市镇城底镇管辖。批准建设规模45万t/a。设计服务年限7.5年。批采2、3、4、8、9#煤层,面积为1.1739km,矿井保有储量1068万t,可采储量470万吨。井田内2、3、8、9煤层为肥煤,4煤层为焦煤。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32m³/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09m³/min,等级为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自燃倾向性为Ⅱ级,矿井正常涌水量12.5m³/t,最大涌水量18.5m³/t,水文地质类型中等。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采用抽出式,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主井进风量1200m/min,副井进风量1598m/min,风井回风量2866m/min,风量满足井下各地点需要;矿井供电实现了双回路供电;排水系统为临时排水系统,井下变电所、水泵房、水仓工程正在施工中;六大系统建设除紧急避险系统正在完善之外,其他各系统均已安装并正常运行。

二、矿井建设情况

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型号KJ160N,现正常 运行;

2、人员定位系统:型号KJ301,现正常运行;

3、通讯系统:地面

2014.11.30。目前矿井长期采矿许可证正在办理中。

2、营业执照:***,经营期限:2013.01.24-2014.11.30。

3、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有效期至2017.03.31。

五、施工单位及监理资质情况

1、施工单位:

单位名称:大同煤矿建井工程公司;备案机关:太原市煤炭工业局;备案文号:X201315;备案时间:2013年4月2日。

2、监理单位:

单位名称:山西省煤碳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备案机关:山西省煤碳工业局基本建设厅备案文号:基煤件备字11-002号;备案时间:2011年2月10日。

六、隐患自查情况

在接到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的《全国集中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后,我矿矿长吴保森立即召开会议,组织各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安排安全科组织相关单位按照文件要求开展隐患自查。本次自查情况如下:

1、建设项目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不按设计施工等问题;自查情况:我矿严格按照《关于古交市台城焦煤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变更的批复》进行施工,加强井下现场管理,严格按照煤矿三大规程管理和作业。

2、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安全责任是否落实,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转包分包、以包代管等问题;

自查情况:我矿井下瓦斯治理到位,瓦斯监控系统运行正常。

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是否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局部防突措施代替区域防突措施,是否按规定进行效果检验等;自查情况:我矿不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9、是否落实探放水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重点检查是否开采防隔水煤柱、是否查明老窑水、采空区积水及承压水导水通道、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排水系统是否完善等;自查情况:我矿现已成立了探放水组织机构,配齐了地质防治水副总和18名探放水队员。现已有三台探放水钻机,各种探放水制度齐全,已编写探放水设计方案、并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进行探放水。

10、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是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自查情况:我矿不属于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11、有自然发火倾向的矿井,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采空区和封闭火区管理是否符合规定;自查情况:我矿已制定了防灭火设计、措施和预案;采空区管理符合规定,我矿无封闭火区。

12、煤矿是否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急救援队伍,或与救护队签订救援服务协议、配备应急救援装(设)备,预案管理、演练、应急培训是否符合要求;

篇2: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汇报材料

根据《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集中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阳政办发[20xx]119号),从20xx年11月至20xx年6月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对全市所有地方煤矿进行了全覆盖、全过程的隐患排查。经过企业自查和全面排查、整改复查、回头再查等阶段检查,发现我市煤矿存在依法治矿意识不强、违规违法生产建设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巩固隐患排查治理成果,确保隐患整治彻底到位,现将集中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开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隐患排查情况

1、煤矿企业自查自整情况。煤矿企业在20xx年11月组织开展了全面彻底的隐患自排自查工作,共计排查出隐患1121条,无重大安全隐患。

2、全面排查情况。第一轮全面排查工作在煤矿企业自查自改的基础上,检查了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各采掘工作面、主要硐室、井上井下设施设备及地面相关资料。郊区所属煤矿排查出隐患206条;平定县所属煤矿排查出隐患299条;盂县所属煤矿排查出隐患364条;市直监管煤矿排查出隐患414条,其中重大安全隐患4条(见表一),共计排查出隐患1283条。

3、整改复查情况。第二轮整改复查工作重点围绕第一轮全面排查后煤矿隐患整改情况、煤矿企业自查自改情况、节后复工复产验收情况、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情况、重组整合煤矿“三真”落实情况等重点内容进行了检查。郊区所属煤矿排查出隐患28条;平定县所属煤矿排查出隐患58条;盂县所属煤矿排查出隐患65条;市直监管煤矿排查出隐患176条,共计排查出隐患327条,无重大安全隐患。

4、回头再查情况。第三轮回头再查工作主要检查前两轮煤矿隐患的整改情况、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要求的开展情况、质量标准化建设等情况,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隐患再排查。为了减少检查频次,减轻煤矿企业负担,将回头再查工作与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上半年质量标准化评级验收工作一并开展。郊区所属煤矿排查出隐患136条;平定县所属煤矿排查出隐患128条;盂县所属煤矿排查出隐患187条;市直监管煤矿排查出隐患151条,共计排查出隐患602条,无重大安全隐患。

二、隐患整改情况

通过隐患排查组第二轮整改复查和第三轮回头再查检查,煤矿企业自查的1121条隐患已全部整改,隐患排查组排查出的2212条隐患,已整改1490条,未整改722条(见表二),4条重大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各排查组已将未整改隐患全部移交县区局及煤运公司,由其进行整改复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建设煤矿擅自组织规划区外施工作业,首采面未经批准验收擅自进行回采作业。

2、部分煤矿副总工程师以上管理人员学历、职称不达标;特种作业人员无证或证件过期上岗作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配备不足。

3、部分煤矿大型设备检验检测报告过期或检验不及时,日常安全设备检验检修不到位且无相关记录。

4、部分煤矿重生产轻安全,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不到位。

5、应急预案修定更新不及时,未能全部覆盖重大危险源,应急演练未能全覆盖各专项演练。

6、避险系统管理不到位,多数矿井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设施安装数量不足或未处于待用状态。

7、部分煤矿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有所滑坡、重视度不够,建设积极性不高。

8、采掘工程、水文地质等图纸填图不及时,内容不全面,图例不规范。

9、部分煤矿未能严格执行有采必探、有掘必探的探放水制度,探放水设备和排水设备备用数量不足。

10、部分建设煤矿抽采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未按规定在进入三期工程前投入运行;个别煤矿抽采达标评判报告中参数不全,报告不准确、不全面。

四、工作要求

1、各煤矿企业要在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将隐患排查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隐患排查电子台账,健立建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形成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2、各县区局要跟踪落实未整改隐患,督促各煤矿企业严格按照“五落实”要求及时整改,所有隐患整改完成后,及时进行整改复查,并形成整改报告上报市局,形成闭合管理;

篇3: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汇报材料

一、建立三项隐患查处奖惩制度

针对以往出现的“现场隐患无人查、隐患查出后不及时治理、治理后隐患重复出现”的问题, 加大隐患排查治理与奖罚力度, 出台“制造隐患有代价、举报隐患有奖励, 治理隐患有报酬”管理制度。

(1) 隐患漏查“问责”制度。对于上级监管部门或本矿业务科室在下井检查或下现场检查过程中, 查出区队存在隐患而区队自身没有查出或查出以后没有按规定落实整改, 按隐患性质实行“问责”追究, 责任者包括区队岗位工、班组长、带班队长、队长和分管机关科室责任区域负责人、分管机关科室负责人及区队分管领导, 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

(2) 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对在井下作业现场能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并及时汇报矿调度室、采取措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少财产损失的人员由矿给予专项安全奖励。

(3) 隐患治理“限时”制度。对所有排查出的隐患, 根据整改难易程度明确具体的隐患整改完成时间, 同时明确整改需要配合的支持条件, 凡是不能按时完成或治理不彻底, 或重复出现的, 一律给予经济处罚。

二、建立五个层次隐患整治体系

将隐患排查治理拓展到每一个岗位员工,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 建立完善岗位级隐患排查、班组级隐患排查、区队级隐患排查、专业级隐患排查、矿井级隐患排查五个层次的隐患整治体系。

(1) 岗位级隐患排查。岗位工负责现场一线具体工作, 其工作过程中就能发现许多安全隐患, 因此要抓住岗位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作用, 通过各类岗位作业人员的全程参与,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复查、考核等环节要素管理, 全面实施岗位隐患排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明显隐患和潜在隐患, 从根本上解决岗位工只是隐患治理者而不是排查者的问题, 发挥他们隐患排查的积极主动性,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2) 班组级隐患排查。由班组长具体负责, 每班对本队责任区域所辖范围内的安全状况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全面排查, 第一时间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班组隐患排查充分发挥班组安全管理的作用, 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班组长在落实自身岗位和区域隐患排查的基础上, 对班组成员隐患排查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重要数据收集, 与带班队长沟通后, 现场落实整改或防范措施, 进行重点盯防。

(3) 区队级隐患排查。队长为本区队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由区队队长负责组织跟班队长和技术员每周对本队责任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认真填写《区队隐患排查记录台账》, 同时对上周排查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对重复性隐患进行重点分析并制定分类管控措施, 最后将隐患排查汇总表、分类管控措施、整改负责人等分别报专业科室和安全办监督、备案。队长要对每日带班队长录入《区队隐患排查记录台账》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落实整改措施, 限期整改, 对需相关部门协助解决的, 要在第一时间上报相关科室和安全办。

(4) 专业科室级隐患排查。专业科室实行旬排查、旬验收、月考核的方式, 覆盖所有分管业务, 认真填写《专业隐患排查记录台账》, 对排查出的隐患由专业科室制定整改方案, 并组织相关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各专业科室要对井下分管业务进行科室内责任划分, 不留死角死面, 落实监管和排查责任。对区队自查、上报限期整改的安全隐患, 相关专业科室要按责任划分落实监管责任人, 监督按期整改;按期未整改的, 对队长进行加倍处罚。对区队自查、上报需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协调、安排。

(5) 矿领导级隐患排查。此类隐患排查应由安全副矿长组织, 召集各分管矿领导及各业务科室, 对全矿井范围分不同专业对矿内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分类进行排查, 执行旬排查、月汇总制度。矿井重大隐患排查后由主要领导召开会议, 对存在的问题按“五定”原则落实整改责任, 并制定安全措施, 隐患问题以督办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分管部门, 明确具体督办人员和督办矿领导, 同时要对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作为专业科室的月度绩效考核的重要部分。

三、抓好一个闭环管理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和隐患排查体系后, 安全隐患排查完成后, 要消除安全隐患带来的危害工作, 就要抓好安全隐患的整改, 目前应用普遍和较为成熟的机制就是闭环管理机制, 规范各级安全隐患的排查、登记、治理、监督、销号全过程管理。

根据建立起来的5个隐患整治体系, 实现分级闭环。各级排查隐患要在第一时间按“五定”原则制定整改方案, 明确完成时间、责任人和验收人。岗位隐患排查由班组长负责闭环管理, 凡因班组成员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而被罚款的, 负连带管理责任。班组隐患排查由跟班队干负责闭环管理, 凡因当班隐患排查整治而被罚款的, 负连带管理责任。以此类推, 区队隐患排查由队长负责闭环管理, 专业科室隐患排查由分管副总负责闭环管理, 矿领导隐患排查由矿长负责闭环管理。对没有做好闭环管理, 隐患整改不力和重复出现的隐患进行处罚, 追究相关联责任, 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摘要:《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等管理制度, 强调了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安全隐患排查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提出了煤矿企业如何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和隐患排查体系, 并对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制定了制度。

篇4: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汇报材料

1、隐患排查治理是有效预防控制风险的关键

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状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隐患排查治理,首先就是要全面、细致、认真地找出、发现隐患,从公司、矿井到区队直至班组,从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层层发动、着手,做到“三全”。“三全”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范围要覆盖煤矿生产的所有环节、所有过程和所有人员,避免出现安全管理的死角和盲点。

班组级的隐患排查。就是由班长组织的对本班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所在的工作面的不安全状态进行隐患排查,还包括工人自身安全行为及所处周围环境的自查。班前,班长在开班前会时,要对工人的思想状态进行隐患排查,精力不集中、没有休息好、安全意识不够,坚决不予入井作业,要确保当班每位职工都有较好的安全思想状态和安全意识;进入工作面作业之前。要对工作面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只有当工作面的隐患排除后方可带领工人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班中,要关注所在工作面的变化情况,出了隐患要及时处理;班后,要检查是否留下了安全隐患,若有,要及时处理完毕方可下班,来不及处理的要在现场向下一个班交接清楚。

区、队级的隐患排查,就是由区、队长组织的对本区、队范围内的工人不安全行为、工作面及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条件进行隐患排查。

矿井级的隐患排查,就是由矿长或井口主任组织的,更大范围的,对本矿范围内的职工不安全行为、作业场所及环境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和条件进行隐患排查。

公司级的隐患排查,就是由公司领导或公司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最大范围的,对公司范围内的所有职工不安全行为、作业场所及环境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和条件进行隐患排查。

2、隐患排查治理的落脚点和关键点是治理。

如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只停留在隐患排查阶段,不进行治理,那么所做的一切都等于零。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即隐患的治理。

一般隐患的治理。一般隐患就是指可能造成的危害很小,容易处理的隐患,一般在现场就能及时处理解决。当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或是安监员发现一般隐患时。应及时在现场予以处理解决,将隐患直接消灭在萌芽状态。

较大隐患的治理。较大隐患就是指可能造成的危害较大,不是很容易解决的隐患。发现该类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通知隐患所在班组或区队,指定责任人和责任跟班安全员,在责任时间内进行整改落实。

重大隐患的治理。重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隐患。加强对重大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严格按照《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国家局1 33号)进行认定,对该类隐患进行评估、组织管理和整改,按照“五定”制度处理,即定项目、定措施、定资金、定责任人、定时间限期治理。

为了避免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发生事故。应规定每一项安全隐患的治理要做到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强制执行措施和安全培训措施四到位,并且在治理过程要由管理人员和安全检查员跟班作业,从而保证安全隐患治理过程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过程。

3、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是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保障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做到环环相扣,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监督一级,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层层传递,层层落实。

首先,公司成立以安全副总经理为组长的隐患排查治理小组。副组长为公司安全监察室负责人,成员为公司各部室主要负责人;组长对全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副组长负责各矿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和安全隐患信息管理;各成员均有各自的职责,如生产部、技术部负责制定安全隐患认定标准以及安全隐患治理各项措施具体要求等。

其次,矿井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隐患排查治理小组。各矿矿长是本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各副矿长,成员为各股室负责人,各专业副矿长对本专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领导责任,安全副矿长对本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监督检查责任。小组对公司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落实治理,并及时反馈。

再次,区队成立以区队长为组长的隐患排查治理小组。各区队长是本区队作业范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分管安全的副区长,成员为各班组长。小组对矿井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落实治理,并及时反馈。

第四,各班长是本班安全隐患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和职工对本班组和岗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并对上级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落实治理。

4、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应规范化

为确保隐患排查工作取得实效,邵武煤业有限公司编制了一系列的有关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规定,明确了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工作程序,规范了安全隐患的认定标准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编写内容,基层管理人员人手一册,对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隐患的分类和认定:公司根据各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矿井《隐患分类和认定手册》,把隐患分为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防治水等6大类,各类隐患又再分成顶板、局部通风、爆破、粉尘防治、设备等若干项细的隐患,以便在隐患排查过程中予以认定;另外还把煤矿“三违”作为行为隐患纳入安全隐患排查的工作范围,研究分析“三违”分布规律,将“三违”分为一般“三违”和严重“三违”两类,并采不同措施进行治理,从而逐步消除煤矿“三违”现象。

隐患未落实整改的处罚,公司制定了《矿井隐患排查治理处罚办法》,对各管理层所查出的安全隐患,各安全管理部门均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任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的,按照公司制定的《矿井隐患排查治理处罚办法》(其中包括“三违”处罚),进行处理。

隐患排查及信息管理。煤矿各生产区队和班组每天坚持对本区队作业范围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每天把排查结果报告矿安监站,安监站要确保每班有一名安监员对各工作面进行巡查;煤矿组织安监部门每周对本矿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上报公司安监室;各专业副矿长每旬组织对本专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排查结果筛选后报告矿领导同时报告公司安监室;矿长每月组织1次重大安全隐患的专项排查,排查结果每季度由公司汇总并向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室和当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公司安监部每月组织1次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的专项检查,每旬对各矿上报安全隐患信息筛选统计分析并向公司有关领导报告。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规范化,调动了基层区队以及各级管理人员排查治理隐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煤矿“三违”明显减少,矿井作业环境大为改善,各类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实现了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理向超前防范的转变。

篇5:某市隐患排查治理汇报材料

我代表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市督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以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和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1957年建市,现辖2市(汝州、舞钢)4县(叶县、鲁山、宝丰、郏县)4区(新华、卫东、湛河、石龙),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其中市区面积459平方公里,人口92万。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平顶山已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机电、建材等门类齐全〃综合发展的工业体系〃平顶山又是一个高危行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城市,目前,全市共有大型骨干企业24家、煤矿184座、非煤矿山328座、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884家、各种运营车辆19052台、建筑施工企业巧3家、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经营单位7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单位8家、烟花爆竹长期经营网点148个、大型尾矿库13座。

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始终把安全生产尤其是煤矿安全生产作为生命工程,持之以恒,长抓不懈。通过两年的强力整顿、强制关闭和资源整合,全市地方煤矿由2004年底的411座减少到现在的184座,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和煤矿生产能力普遍得到提升,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事故多发的局面基本得到控制。全市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3055起,死亡321人;2004年2630起,死亡312人;2005年1453起,死亡266人;2006年1300起,死亡247人,事故起数年均下降22.7%,死亡人数年均下降7.6%。今年1-7月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62起,死亡149人(省定全年死亡指标315人)。自2003年起连续四年“五大指标”(事故死亡人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均控制在省定指标范围之内。

但是,进入今年3月份以来,煤炭领域接连发生了汝州“3”〃22“透水事故、宝丰”4〃16“瓦斯爆炸事故和”8〃31"火工品爆炸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深感痛心和愧疚。我们一定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痛下决心,硬起手腕,采取断然措施,迅速扭转我市安全生产被动局面。

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安全生产作为全市工作大局中的重点之一予以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邓永俭明确提出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生命工程,‚宁可牺牲发展速度,也要保证安全生产;宁可牺牲经济效益,也要保证社会效益‛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市长赵顷霖在上任之初就提出抓安全生产要‚严之又严,细之再细,实之更实‛和‚严格执法,宁严勿宽‛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1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07]98号)下发后,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制订措施,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截止目前,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32600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1300家,查出各类事故隐患16800余处,现已整改15000余处,隐患整改率90%以上。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一是市长赵顷霖先后两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全市重点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深化排查治理、隐患整改、加强监管、加大督查执法力度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分管副市长郑茂杰两次召开市政府安委会扩大会议,对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并经常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县(市)区、重点矿区和重点企业,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现场督查指导。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先后三次召开联席会议,对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行动员,督促、协调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二是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郑茂杰为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平顶山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各行业和领域也都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迅速开展排查工作。三是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人负责制,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细化,任务分解,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

(二)制订实施方案,健全工作制度

市政府制订下发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通知的紧急通知》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任务、步骤、程序、标准、时间及目标。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了隐患排查、登记、整改和监控制度声重大隐患挂牌公示制度,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和协调沟通制度,相关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制度、为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督查制度,为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强化‚六个结合‛,推进排查治理

各县(市)区、各相关单位按照全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制订了具体行动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突出做到‚六个结合‛:一是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和领域内的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二是隐患排查治理与整改相结合,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按照边排查边整改的原则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制订方案,明确责任人,落实资金,限期整改。三是隐患排查治理与督查相结合,在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排查整改的基础上,市政府安委会组成9个督查组,对全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四是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生产月‛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的积极性,认真排查隐患,切实治理隐患。五是隐患排查治理与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相结合,通过隐患排查,建立生产经营单位隐患台帐和市、县、乡三级重大危险源台帐,在落实一般隐患治理整改的基础上,重点排查消除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对限期整改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在明确整改计划、资金和责任人基础上,制订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治本之策。六是隐患排查治理与‚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相结合,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确保收到实效。

(四)开展分类排查,积极治理整改

为了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我们根据行业和领域特点,制订措施分类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煤矿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查出各类隐患7314余处,整改率98.8%,落实整改资金2623万元;非煤矿山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排查在产企业251家(其中金属和非金属233家,尾矿库17座,有色金属.1家),发现重大隐患1处、一般隐患808’处,现已整改766处,整改率94%;人员密集场所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检查792家,责令‚三停‛398家,处罚166家,相关人员334人。其中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7家,现已整改3家,其余4家已进入整改收尾阶段;危化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查出隐患902处,现已整改772处,其中重大隐患10处,特别重大隐患1处。河南神马氯碱股份有限公司的液氯储罐作为特别重大隐患,已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神马氯碱公司于2009年12月31日前整体搬迁完毕。目前,搬迁规划已经确定,新厂建设正在施工中;交通运输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检查单位502家,查出各类事故隐患355处,已整改348处。豫公通“2007 3199号文件提及我市的6个危险路段和1处新建道路安全隐患段已制定出具体整治方案;烟花爆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共检查烟花爆竹经营单位8家、长期经营网点351个次,下达整改指令8个,暂扣长期经营许可证3个,查出各类隐患87处,现已全部整改到位;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检查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436家,特种设备1970台,下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91份,消除各类隐患2289处;燃气管道占压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查出燃气管道占压616处。其中,A类占压115处,B类占压80处,C类占压369处,D类占压52处,正在督促整改中。建设工程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查出吝类隐患234处,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87份,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7份,隐患整改率94%;教育系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查出隐患243处,现已整改186处;民用爆炸物品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查出隐患47处,现已全部整改到位;旅游行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检查重点旅游企业59家,查出隐患86处,现已全部整改到位;电力行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查出安全隐患10处,‘落实整改资金1800万元,现已整改7处。国土资源、水利工程、公用事业、环保、农机等领域也正在对查出的隐患督促整改。

(五)严格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6月份为企业自查阶段,为帮助企业搞好自查工作,我们制订了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自查标准,并采用一厂一表的形式下发各生产经营单位,定期召开安委会联络员会议通报情况,及时掌握整体进度。市政府安委会组织9个督查组犷于6月9日起对各县(市)区、各行业领域排查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指导。分管副市长亲自带队深入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办公,制订措施,认真处理。吝县(市)区、各行业主要领导对排查治理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排查,顺利完成各阶段排查工作任务。

(六)突出煤矿安全,实施两个‚攻坚‛

煤矿安全生产是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的重大举措。瓦斯治理攻坚战:一是严格落实煤矿企业瓦斯治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级瓦斯治理责任制,煤矿法人代表(矿长)是瓦斯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县(市)区煤炭局局长、主管安全副局长、总工程师按相应职责对本辖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负监管责任。二是严格执行‚以风定产,以风定人‛原则,严禁多头多面超通风能力和超定员组织生产。三是严格落实煤矿瓦斯监测制度。瓦斯自动监测、便携监测、人工监测做到三到位、三对照。加强‚一通三防‛特殊工种人员的管理,每个煤矿配备足够的检测和作业人员。四是重点做好瓦斯灾害威胁倾向性较严重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坚持瓦斯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制度,制订针对性措施,对受瓦斯威胁倾向性较严重的44座重点煤矿的‚一通三防‛工作实行重点监控,分矿综合治理。五是加快平顶山市地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信息网络系统中心站建设步伐。目前,市地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信息网络系统中心站正在进行紧张的安装调试,各县(市)区正在抓紧对现有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年底前可实现市、县、矿三.级联网。整顿关闭攻坚战:一是继续深化资源整合,强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按照国办发“2006)82号文件要求,对照应关闭煤矿的16种类型,逐一检查,逐矿核实,今年按标准又关闭了7座煤矿。二是加大对已关闭煤矿的动态巡查力度,严防死灰复燃。三是加强对采矿证即将到期煤矿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检查各类煤矿203座次,调查落实群众举报案件9起,下发行政执法文书21份,先后对21座违法违规煤矿进行了经济处罚。四是加快技改煤矿技改工程进度。全市128座技改煤矿,目前已完成投资12.5亿元,占设计投资的53.1%,有2座煤矿通过了质量认证。五是加大技改煤矿安全监管力度,确保技改煤矿按照批准的技改方案施工,严厉打击边技改边生产或只生产不技改等违法违规行为。

(七)抓住重点领域,深化专项整治在突出抓好煤矿‚两个攻坚战‛的同时,我们深入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深化、抓巩固、抓规范、抓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非煤矿山整治:共取缔关闭非法无证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107座,下发整改指令300余份,下发强制措施书25份;道路交通整治:市公安交警部门以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为重点,先后开展了‚春运‛专项检查、交通秩序‚铁腕整治月‛和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等活动,共出动警力3428人次、检查客运车辆2319台次,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6782次,查纠超员客车237辆;危化品整治:共检查加油站220家,检查化学品乙种经营单位30家,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3家,下发执、法文书251份;消防整治:市公安、消防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百日会战、天网百日行动、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产品专项治理和‚三合一‛场所专项整治等活动,共检查单位2596个次,发现和消除各类火灾隐患7000,余处,对7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实行政府挂牌督办;烟花爆竹整治:共审理、签发烟花爆竹临时经营许可证2600个,签订烟花爆竹安全经营责任书2600份,下达整改指令书38份;建筑施工整治:以预防施工坍塌、起重设备伤害和高处坠落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6次,共下发安全隐患整改单128份、责令暂停施工通知书7份、安全不良行为记录报告4份。同时,对城区燃气管道占压、中小学校园安全等都组织人员进行了检查,消除整改了大量事故隐患。

(八)严打‚三非‛行为,落实责任追究深入开展‚三非‛排查活动,重拳打击‚三非‛行为。全市共排查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的单位566个,其中非法建设单位255个,已取缔189个,正在关停取缔的66个;非法生产单位150个,已取缔118个,正在打击取缔的16个;非法经营单位161个,已取缔129个,正在打击32个。对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事故责任追究。2006年以来,我市共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安全事故10起,已处理完毕5起,其余5起,2起刚接到批复正在处理,2起调查建议未批复,1起正在调查处理中。已结案的5起事故共处理104人(139人次),受党纪处分35人,政纪处分55人,移送司法机关44人(46人次),其它处理3人。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安全生产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监机构不健全,安全投入不到位,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二是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自保能力和安全意识差,‚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一些基层监管部门作风不实、监管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问题仍然存在.行政执法水平有往进广步提高,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四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还没形成,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下一步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按照国办发明电[2007]16号、[2007]38号和豫政办明电[2007]98号、[2007]190号文件要求,我们将以国务院督查组来我,市督查指导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一是加大力度,进一步排查安全隐患,由排查静态隐患向动态隐患深入,重点加强重大隐患及无责任单位公共隐患的排查整改,消除不安全因素。

二是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制,实行隐患治理公示挂牌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在专项行动中的责任,在限期整改期间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责任人、有监控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制订应急预案。对不履行职责,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是健全安监专门机构和行业安全监管机构,完善应急预案,严格建设项目‚三同时‛,尽快形成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四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把隐患排查整改列入年度安全目标考核内容,长抓不懈,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篇6: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汇报材料

文澜江中心学校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

行动的汇报材料

根据教育局通知精神,3月11日下午,我校由校长办公室牵头组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针对县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文件的内容,严格按文件要求逐项进行认真的大排查。大家提高认识,在排查中决不漏过一个隐患,经过仔细认真地分析,形成统一意见,并把排查出来的隐患,逐条理清,寻找解决的办法,能解决马上解决,不能解决通过多渠道寻找解决的办法,以便切实消除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和隐患。现将此次进行排查情况及解决的办法汇报如下:

(1)消防安全条件。对学校的消防设施灭火器进行检查,发现个别灭火器药物由于放置时间过久已失效。

解决办法:对个别失效的灭火器,联系进行更换。

(2)学校重要设施、场所的安全状况。检查组检查了学校教学楼电器线路,教学楼电器线路规范、完整,无破损、老化现象;体育设备、设施使用正常,沙坑由于暑假较长时间没有使用,沙坑需要翻新,单双杠设置警示牌;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清扫,整理,消防设施齐全;旗台不锈钢护栏没有损坏。

解决办法:沙坑中的沙进行翻新。

(3)校园周边治安安全状况。校园周边无安全隐患,治安良好,无三厅二室;道路交通安全还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为校门口道路没有斑马线及缓冲带。

酒店预定 http://

解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有关单位,解决了校门口道路的斑马线和警示牌。

(4)教室安全状况。经过排查,学校教室无安全隐患。

(5)校舍安全问题。学生宿舍面积小,床位多,床位护栏有些损坏。无专职的管理人员,无校医室。

解决办法:组织教师对已损坏的护栏进行维修和加固,对于学生宿舍面积小、床位多和无专职的管理人员,无校医室的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等待解决。

(6)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开学时进行师生全面安全教育,并与家长、学生签订安全责任状;每班进行上学、放学安全教育,并进行记录;放假签订安全须知,学校安全教育有记录;有聘请法制副校长,并公示上墙;有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与自救逃生演练。

(7)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开展食品卫生、防治常见疾病的讲座,杜绝学生购买零食、加强对学校周边小卖部食品的控制。分层管理,责任到人,严防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8)图书室、实验室。建立图书室、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经常检查图书室、实验室的消防设施。

(9)食堂安全。建立学校食堂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对食堂卫生进行监督,对食堂人员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但学校食堂面积小,用餐学生多。

解决办法:对于学校食堂面积小,用餐学生多的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等待解决。

上一篇:珍惜?青春下一篇:博弈的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