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办法

2024-05-12

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办法(通用10篇)

篇1: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办法

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强对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申报与考核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修订了《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申报、考核、复查及管理。

二、申报范围

全国设市城市。

三、申报条件

申报国家节水型城市,须获得省级节水型城市称号满一年(含)以上。被撤销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的城市,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四、申报时间和考核年限

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考核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接受申报为双数年;复查自命名之日起每四年进行一次。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组织考核和复查评审当年的6月30日前受理申报与复查材料。

五、申报程序

(一)申报城市按照《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进行自审,达标后分别报所在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与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厅)进行初审。

(二)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与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厅)按照《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进行审核,提出初审意见,对初审总分达90 分以上的城市,可联合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

直辖市自审达标后,申报材料报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

六、申报材料

书面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并附电子版光盘两份。材料要全面、简洁,每套材料按申报书、基本条件、基础管理考核指标、技术考核指标分4 册装订。各项指标支撑材料的种类、出处及统计口径要明确、统一,有关资料和表格填写要规范。

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城市人民政府或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书;

(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和发展改革(经信、工信)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

(三)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组织与实施方案;

(四)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总结;

(五)《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各项指标汇总材料及说明、自评结果及有关依据资料;

(六)城市节水工作考核范围示意地图; 5

(七)城市概况,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城市水环境概况、产业结构特点、主要用水行业及单位等;

(八)考核的《城市统计年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等有关内容复印件;

(九)省级节水型城市、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居民小区称号的命名批复文件。

(十)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影像资料(15分钟内);

(十一)其他能够体现城市节水工作成效和特色的资料。

七、考核评审组织管理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组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专家委员会,其成员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

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专家委员会负责对申报城市进行创建工作技术指导、申报材料预审、现场考核及综合评审等具体工作。

参与申报城市所在省、自治区组织的省内初审工作,或为申报城市提供技术指导的专家,原则上不能参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对该申报城市的现场考核。

申报城市要实事求是准备申报材料,数据资料要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若发现造假行为,取消当年申报资格。申报城市要严格按照有关廉政规定协助完成考核工作。

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和复查的日常工作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负责。

八、考核评审程序

考核工作程序为:

申报材料预审.现场考核.综合评审.公示.通报命名。

(一)申报材料预审

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专家委员会负责完成材料预审,形成预审意见,并提出现场考核城市的建议名单,报两部委审核。

(二)现场考核

对通过预审的城市,两部委将组织现场考核组进行现场考核。申报城市至少应在考核组抵达前两天,在当地不少于两个主要媒体上向社会公布考核组工作时间、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便于考核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考核主要程序如下:

1、听取申报城市的创建工作汇报;

2、查阅申报材料及有关的原始资料;

3、现场随机抽查节水型企业及一般企业、单位和居民小区的节水措施落实情况,以及节水器具推广应用情况(抽查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各不少于5个);

4、考核组专家成员在独立提出考核意见和评分结果的基础上,经专家组集体讨论,形成专家组考核意见;

5、就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现场反馈;

6、现场考核组将书面考核意见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综合评审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综合评审,根据现场考核情况,审定通过考核的城市名单。

(四)公示及通报命名

综合评审审定通过的城市名单及其创建工作基本情况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0天。公示无异议的,由两部委正式通报命名。

九、动态管理及复查工作

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的城市,在非复查年份,需按要求每年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上一城市节水工作统计数据,每两年上报工作报告。材料上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6月30日。

在复查年份,需按规定上报被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或上一复查年)以后的节水工作总结,以及表明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有关要求的各项汇总材料和逐项说明材料,并附有计算依据的自查评分结果。复查程序如下:

(1)复查年的6月30日前,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厅)组织对本省的国家节水型城市进行复查,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委派1-2名专家委员会成员专家参加省内复查工作。各省于同年7月15日前将复查报告(附电子版)报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

(2)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省级复查情况进行抽查,也可视情况直接组织对城市进行复查。

(3)直辖市于6月30日前将自查材料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由两部委组织复查。

(4)对经复查不合格的城市,两部委将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撤销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对不按期申报复查、连续两次不上报节水统计数据或工作报8

告的城市,撤消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十、县城节水工作考核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会同发展改革(经信、工信)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

十一、本办法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篇2: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办法

建城[2006]1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海南省、北京市、上海市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以及《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改善水环境,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修订了《创建节水型城市考核工作程序和要求》以及《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现将修订后的《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对照新的《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申报城市要按照《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要求,认真准备有关材料,做好申报工作。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和发展改革经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的检查和指导,切实做好本地区节水型城市的初审、上报和复查工作。附件:

一、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

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六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一: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 为加强对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节水型城市的申报与考核管理,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要求,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对《创建节水型城市考核工作程序和要求》进行修订,形成了《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节水型城市的申报、考核和复查。

二、申报范围

全国设市城市均可申报节水型城市,节水型城市实行申报制。

三、申报条件

申报节水型城市的,须按照《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自审,达标后方可进行申报。

四、申报时间

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接受申报为双数年;复查每四年进行一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组织考核验收和复查评审的当年6月30日前受理申报材料。

五、申报程序

(一)节水型城市的申报材料分别报所在省、自治区建设厅(城市节水主管部门)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贸委、经委)节水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发展改革委节水主管部门”)。

(二)省、自治区建设厅(城市节水主管部门)与发展改革委节水主管部门按照《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进行初审,评定初审分数,提出初审意见,并对初审总分达90分以上的城市,联合上报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直辖市的申报材料直接报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六、申报材料

申报节水型城市通过书面和网上两种方式同时上报。书面材料一式五份,附电子版。申报材料包括:

(一)城市人民政府或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节水型城市申报书;

(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组织方案和实施方案;

(三)表明达到节水型城市有关要求的各项指标汇总材料和逐项说明材料;

(四)附有计算依据的自查评分结果;

(五)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总结;

(六)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影像资料(15分钟内);

(七)省级建设和发展改革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

七、考核评审程序

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组织节水型城市的考核工作。考核工作由专家考核组具体完成,考核工作程序为:

(一)审查申报材料,在基本达到考核标准后,到现场进行考核;

(二)现场听取申报城市的创建工作汇报;

(三)查阅申报材料及有关的原始资料;

(四)现场随机抽查节水型企业、单位和生活小区的节水措施落实情况,以及节水器具的安装使用情况(抽查企业、单位、生活小区各不少于5个);

(五)考核组成员提出独立的考核意见和评分结果;

(六)考核组汇总意见和评分结果,经集体讨论,形成考核意见;

(七)向申报城市通报考核意见;

(八)考核情况报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接受检查考核的城市要实事求是准备考核资料,不得弄虚作假,严格按照有关廉政规定接待考核组。

八、考核管理

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和复查的日常工作由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

建设部对通过考核验收的城市予以公示15天。公示结束后,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申报城市进行审定,对审定通过的城市进行命名,并表彰授牌。

九、复查管理

已经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的城市,需按规定上报被命名为节水型城市以后的创建工作总结,以及表明达到节水型城市有关要求的各项汇总材料和逐项说明材料,附有计算依据的自查评分结果。复查程序如下:

(一)节水型城市所在省、自治区建设厅(城市节水主管部门)与发展改革委节水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复查,提出复查意见,并连同节水型城市自查资料上报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辖市的复查材料直接报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可以直接进行复查。

(二)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于复查不符合节水型城市条件的城市,给予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撤消节水型城市称号。

(三)对不按期申报复查的城市,撤消节水型城市称号。

十、本办法和考核标准由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附件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

一、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共六条,是节水型城市所应具备的必备条件。如有任何一条不符合要求,不得申报节水型城市。考核范围为市区。

(一)法规制度健全 具有本级人大或政府颁发的有关供水、节水、地下水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具有健全的节水管理制度和节水奖惩制度。

(二)城市节水管理机构健全 有根据市编委文件专门设立的节水管理机构且职责明确;依法对用水单位进行全面的节水检查、指导和管理;有效组织节水科学研究、节水技术推广。

(三)重视节水投入 建有节水专项财政投入制度。

(四)建立节水统计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节水指标体系;实行规范的节水统计制度;定期报告本市节水统计报表。

(五)广泛开展节水宣传 利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等开展定期及日常节水宣传活动。

(六)全面开展创建活动 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等有关创建活动。

二、基础管理指标

(七)城市节水规划 有经政府或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其中包括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内容。

(八)地下水管理 地下水必须实行有计划地开采;公共供水服务范围内凡能满足用水需要的,不得新增自备井供水;有逐步关闭公共供水范围内自备井的计划。

(九)节水“三同时”管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十)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 在建立科学合理用水定额的基础上,对非居民用水单位实行定额计划用水管理,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

(十一)价格管理 取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应征收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要足以补偿运行成本,并达到保本微利;有政府关于再生水价格的指导意见或再生水价格标准,并且已在实施。

三、技术考核指标

(十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GDP)(单位:立方米/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50%或年降低率≥5%。

统计范围为市区。采用最近两年的数据。

(十三)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单位:立方米/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50%或年降低率≥5%。

统计范围为市区工业企业。采用最近两年的数据。

(十四)工业取水量指标 达到国家颁布的GB/T18916定额系列标准。即:GB/T18916.1-2002、GB/T18916.2-2002、GB/T18916.3-2002、GB/T18916.4-2002、GB/T18916.5-2002、GB/T18916.6-2004、GB/T18916.7-2004等。统计范围为市区。

(十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5%(不含电厂)。统计范围为市区工业企业。

(十六)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 ≥15%。统计范围为市区。

(十七)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 低于CJJ92-200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规定的修正值指标。考核范围为城市公共供水。

(十八)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单位:升/人.日)不高于GB/T50331-200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的指标。

(十九)节水器具普及率 100%。考核范围为城市建成区。

(二十)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20%。

(二十一)城市污水处理率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80%、地级市≥70%、县级市≥50%。

(二十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100%。考核范围为市区。

四、鼓励性指标(二十三)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 居民阶梯水价指居民用水在一定标准基础上,按不同梯次制定的不同用水价格。

(二十四)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 ≥5%。

(二十五)节水专项资金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1‰。

五、名词解释

1.市区 是指设市城市本级行政管辖的地域,不包括市辖县和市辖市。

2.城市建成区 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3.城市人口 以《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中的人口统计口径为准。

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GDP)是指年取水量与年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GDP)的比值。

5、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是指年工业取水量与年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是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

7、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是指省级及以上节水型企业(单位)年取水量之和与非居民取水量的比值。

8、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是指城市供水总量和有效供水总量之差与供水总量的比值,9.城市供水 指城市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筑提供用水。

10.有效供水量 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售水量和免费供水量。售水量指收费供应的水量。免费供水量指无偿供应的水量。

11.节水器具普及率 指在用用水器具中节水型器具数量与在用用水器具的比率。公共场所用水必须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居民家庭应当使用采取节水措施的用水器具。

12、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是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与污水排放量的比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包括达到相应水质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和建筑中水,包括用于农业灌溉、绿地浇灌、工业冷却、景观环境和城市杂用(洗涤、冲渣和生活冲厕、洗车等)等方面的水量。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的回用水。

13、城市污水处理率 是指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的城市污水处理量与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污水处理量包括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污水量之和。污水排放总量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包括从排水管道和排水沟(渠)排出的污水总量。

1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是指工业废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水量与工业废水总量的比率。

15、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 是指雨水、海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不含再生水)与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和城市总取水量之和的比率。用于直流冷却的海水利用量,按其用水量的10%纳入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

16、节水专项资金投入 包括节水宣传、节水奖励、节水科研、节水技术改造和节水技术推广、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和公共节水设施建设(不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等的投入。附表: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评分表

什么是节水型城市?

节水型城市指一个城市通过对用水和节水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调整用水结构,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水资源,形成科学的用水体系,使其社会、经济活动.所需用的水量控制在本地区自然界提供的或者当代科学技术水平能达到或可得到的水资源的量的范围内,并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创建节水型城市有助于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城市水资源,提高科学用水,合理用水水平,使有限的水资源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障城市经济和建设可持续发展。

篇3: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办法

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德炳主持会议并讲话。他要求,要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认真回顾我们党90年来的丰功伟绩,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任务;要继续抓好以“敬业、创新、奉献”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做到善始善终,认真搞好“回头看”,深入总结活动开展以来的经验和成绩;要以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扎实做好新型城镇化、保障性住房、城市管理等工作,以争创工作佳绩的实际行动为党的鲜艳旗帜增光添彩。

会上,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厅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欧永光宣读了《关于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对2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0名优秀共产党员、3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予以表彰。

篇4: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 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指导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实施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范围包括设市城市、区、镇。

第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 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是完成当地试点任务的责任主体,负责试点申报、组织实施、落实配套条件等工作。

二、申报

第五条 由申报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申报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第六条 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

(二)已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编制;

(三)已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保障渠道,如已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四)责任主体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组织管理。

第七条 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文件及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推荐意见(签章)。

(二)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应体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念,明确提出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控制指标和重点项目。

(三)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具体内容:

1 基本概况。包括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现状,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情况等。

2 可行性分析。包括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需求分析、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及风险分析等。

3 创建目标和任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照《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提出合理可行的创建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建设期限和工作计划。

4 技术方案。支撑创建目标的实现和服务功能的技术路线、措施和平台建设方案。

5 组织保障条件。包括组织管理机构、相关政策和资金筹措方式等。

6 相关附件。

三、评审

第八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组成国家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由城市规划、市政、公共服务、园林绿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成。

专家委员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审,并负责智慧城市创建的技术指导和验收评定。

第九条 评审程序包括材料审查、实地考查、综合评审等环节。评审专家组从专家委员会中抽取专家组成。

(一)材料审查。专家组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二)实地考查。专家组对通过材料审查的城市进行实地考查,考查内容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保障体系和建设基础等,并形成书面意见。

(三)综合评审。专家组通过查看申报材料、听取工作和试点实施方案汇报、听取实地考查意见和综合评议等程序,对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进行综合评审,并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第十条 综合评审意见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批准后的试点城市名单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上公布。

四、创建过程管理和验收

第十一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与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签订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明确创建目标、创建周期和建设任务等内容。

第十二条 承担试点任务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创建工作行政责任人,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试点工作实施管理力/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实施工作。

第十三条 试点城市在创建期内,每年12月31日前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提交年度自评价报告,说明预定目标的执行情况。根据年度自评价报告,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实地考查建设工作进展,并形成年度评价报告。

第十四条 创建期结束后,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创建任务书组织验收。对验收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未通过验收的允许进行一次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组织复验收。

第十五条 评定结果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领导小组核定后,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上公示,公示期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命名其相应等级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

五、附则

篇5: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办法

发文单位:江苏省建设厅 江苏省经贸委 江苏省环保厅

文号:苏建城(2006)339号

发布日期:2006-7-25

执行日期:2006-7-25

各市建设局(建委、市政公用局)、经贸委(经委)、环保局: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苏发[2006]10号)精神,加强对江苏省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增强全民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我们研究制订了《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用于指导全省节水型城市创建和规范节水型城市考核管理工作。现将办法和标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省建设厅、省经贸委、省环保厅

二○○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附件:

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

为加强对江苏省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的申报与考核管理,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苏发

[2005]31号)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苏发[2006]10号)要求,结合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的《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制订了《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的申报、调研、考核和复查。

二、申报范围

江苏省节水型城市实行申报制,全省设市城市、县城(以下称城市)均可申报江苏省节水型城市。

三、申报条件

申报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的,须按照《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自审,达标后方可进行申报。

四、申报时间

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复查每二年进行一次。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厅在组织考核验收和复查评审的当年4月30日前受理申报材料。

五、申报程序

各地按照《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进行自查,自评总分值达88分以上的城市,形成自查材料,由当地人民政府报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厅。

申报国家节水型城市的,需获得省级节水型城市称号,并按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和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执行。

六、申报材料

申报江苏省节水型城市通过书面方式上报。书面材料一式五份,附电子版。申报材料包

括:

(一)城市人民政府或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节水型城市申报书;

(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组织方案和实施方案;

(三)表明达到节水型城市有关要求的各项指标汇总材料和逐项说明材料;

(四)附有计算依据的自查评分结果;

(五)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总结;

(六)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影像资料(15分钟内)。

七、调研、考核评审程序

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厅共同组织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的调研、考核工作。调研、考核工作由专家考核组具体完成,调研、考核工作程序为:

(一)审查申报材料,在基本达到调研或考核标准后,到现场进行调研或考核;

(二)现场听取申报城市的创建工作汇报;

(三)查阅申报材料及有关的原始资料;

(四)现场随机抽查节水型企业、单位和生活小区的节水措施落实情况,以及节水器具的安装使用情况(抽查企业、单位、生活小区各不少于5个);

(五)调研或考核组成员提出独立的调研或考核意见和评分结果;

(六)调研或考核组汇总意见和评分结果,经集体讨论,形成调研或考核意见;

(七)向申报城市通报调研或考核意见;

(八)考核情况报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厅。

接受检查考核的城市要实事求是准备考核资料,不得弄虚作假,经查实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其申报资格,两年内不得再行申报,要严格按照有关廉政规定接待考核组。

八、考核管理

节水型城市调研、考核验收和复查的日常工作由省建设厅城市建设与管理处负责。省建设厅对通过考核验收的城市予以网上公示15天。公示结束后,省建设厅会同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厅对申报城市进行审定,对审定通过的城市进行命名,并表彰授牌。

九、复查管理

已经获得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称号的城市,需按规定上报被命名为江苏省节水型城市以后的创建工作总结,以及表明达到节水型城市有关要求的各项汇总材料和逐项说明材料,附有计算依据的自查评分结果。复查程序如下:

(一)节水型城市进行自查,提出复查意见,并连同节水型城市自查资料上报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厅审查。

(二)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厅对于复查不符合节水型城市条件的城市,给予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撤消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称号。

(三)对不按期申报复查的城市,撤消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称号。

十、本办法和考核标准由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厅负责解释。

附:

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

一、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共六条,是江苏省节水型城市所应具备的必备条件。如有任何一条不符合要求,不得申报节水型城市。考核范围为市区。

(一)法规制度健全 具有本级人大或政府颁发的有关供水、节水、地下水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具有健全的节水管理制度和节水奖惩制度。

(二)城市节水管理机构健全 有根据市编委文件专门设立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管理职责明确;依法对用水单位进行全面的节水检查、指导和管理;有效组织节水科学研究、节水技术推广。

(三)重视节水投入 建有节水专项财政投入制度,按照节水规划有计划开展节水技改。

(四)建立节水统计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节水指标体系;实行规范的节水统计制度;定期报告本市节水统计报表。

(五)广泛开展节水宣传 利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等开展定期及日常节水宣传活动。

(六)全面开展创建活动 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小区等有关创建活动。

二、基础管理指标

(七)城市节水规划 有经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经当地政府或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节水规划包括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内容。

(八)地下水管理 地下水必须实行有计划地开采;公共供水服务范围内凡能满足用水需要的,不得新增自备井供水;有逐步关闭公共供水范围内自备井的计划。

(九)节水“三同时”管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在城市新、改、扩建公共和民用建筑中,全部采用节水型器具。

(十)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 在建立科学合理用水定额的基础上,对年取水量在2万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单位全部实行定额计划用水管理,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

(十一)价格管理 取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应征收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要足以补偿运行成本,并达到保本微利;有政府关于再生水价格的指导意见或再生水价格标准,并且已在实施。

三、技术考核指标

(十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GDP)(单位:立方米/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40%或年降低率≥5%.统计范围为市区。采用最近两年的数据。

(十三)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单位:立方米/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40%或年降低率≥5%.统计范围为市区工业企业。采用最近两年的数据。

(十四)工业取水量指标 达到国家颁布的GB/T18916定额系列标准。即:GB/T18916.1-2002、GB/T18916.2-2002、GB/T18916.3-2002、GB/T18916.4-2002、GB/T18916.5-2002、GB/T18916.6-2004、GB/T18916.7-2004等。

统计范围为市区。

(十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0%(不含电厂)。

统计范围为市区工业企业。

(十六)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 100%

统计范围为市区取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企业。

(十七)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 ≥15%.统计范围为市区。

(十八)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

低于CJJ92-200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规定的修正值指标。考核范围为城市公共供水。

(十九)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单位:升/人·日)苏南及沿江地区地级市≤180,其他城市≤160;苏北地区县以上城市≤150.考核范围为城市公共供水。

(二十)节水器具普及率 100%.考核范围为城市建成区。

(二十一)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20%.考核范围为城市建成区。

(二十二)城市污水处理率 设市城市≥82%、县城≥72%.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设市城市≥55%、县城≥45%.考核范围为城市建成区。

(二十三)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100%.考核范围为市区。

四、鼓励性指标

(二十四)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

居民阶梯水价指居民用水在一定标准基础上,按不同梯次制定的不同用水价格。(二十五)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 ≥5%.(二十六)节水专项资金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1‰。

五、名词解释

1.市区 是指设市城市本级行政管辖的地域,地级市不包括市辖县和市辖市;县级市、区不含市辖镇和区辖镇。

2.城市建成区 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3.城市人口 以《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中的人口统计口径为准。

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GDP)是指年取水量与年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GDP)的比值。

5、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是指年工业取水量与年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是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

7、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是指省级及以上节水型企业(单位)年取水量之和与非居民取水量的比值。

8、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是指城市供水总量和有效供水总量之差与供水总量的比值。

9.城市供水 指城市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筑提供用水。

10.有效供水量 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售水量和免费供水量。售水量指收费供应的水量。免费供水量指无偿供应的水量。

11.节水器具普及率 指在用用水器具中节水型器具数量与在用用水器具的比率。公共场所用水必须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居民家庭应当使用采取节水措施的用水器具。

12、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是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与污水排放量的比率,城市污水再生

利用量包括达到相应水质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和建筑中水,包括用于农业灌溉、绿地浇灌、工业冷却、景观环境和城市杂用(洗涤、冲渣和生活冲厕、洗车等)等方面的水量。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的回用水。

13、城市污水处理率 是指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的城市污水处理量与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污水处理量包括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污水量之和。污水排放总量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包括从排水管道和排水沟(渠)排出的污水总量。

14、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是指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量与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量是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量。污水排放总量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包括从排水管道和排水沟(渠)排出的污水总量。

1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是指工业废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水量与工业废水总量的比率。

16、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 是指雨水、海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不含再生水)与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和城市总取水量之和的比率。用于直流冷却的海水利用量,按其用水量的10%纳入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

篇6: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办法

和监督管理办法(2011版)》的通知

全爱卫发„2010‟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爱卫会:

为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进一步推动创建工作在各地的广泛深入开展,全国爱卫办对现行《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管理办法同时作废。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

(2011版)

为确保国家卫生城市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报

国家卫生城市评审每3年为1个周期。其中,周期内每年第1季度为申报期,其他时间为评审期,第3年第4季度集中公示命名。

国家卫生城市申报遵循自愿的原则。申报资格为命名2年以上的省、自治区卫生城市,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申报城市需向省、自治区爱卫会提出申请,经其复核符合条件后向全国爱卫会推荐。申报及推荐材料包括:

(一)申报城市向省、自治区爱卫会提交的书面申请;

(二)申报城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及工作汇报;

(三)申报城市的相关本底资料(包括城市的基本情况,建成区所含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名单,建成区内集贸市场名单及地址,公共厕所的数量和地址,餐饮业名录,建成区规划图及城市交通旅游地图(最新版));

(四)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PI),鼠、蚊、蝇、蟑螂达标情况,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建成区烟草广告,近两年食品安全事故及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市民对卫生状况满意程度等10个必备条件的完成情况及相关资料;

(五)爱国卫生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情况;

(六)省、自治区爱卫会推荐报告、考核鉴定意见及省级卫生城市命名文件。

以上材料需提供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各1份。

二、评审

评审工作由全国爱卫会办公室组织。全国爱卫会办公室负责组建评审专家库,专家由爱国卫生、卫生、建设、环保等方面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每次评审由全国爱卫会办公室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

评审工作包括资料初审、受理、暗访、技术评估、综合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

(一)初审和暗访。

全国爱卫会办公室接到有关省、自治区爱卫会的推荐报告后,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于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城市予以受理,并将受理情况告知推荐单位。对于受理的申报城市,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原则上按照申报顺序适时派遣专家组进行暗访,并于暗访结束1个月内将书面意见和影像资料反馈给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及申报城市。申报城市根据暗访意见进行整改。暗访重点是抽查申报城市日常卫生管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听取当地群众意见。

(二)技术评估。

通过暗访的城市,由所在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根据暗访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复核验收后向全国爱卫会办公室提交申请对该市进行技术评估的报告,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在接到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的申请报告后适时派遣专家组对申报城市进行技术评估。技术评估组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有关文件、技术资料和现场随机抽查等方式,全面评估申报城市工作进展情况及结果。

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在技术评估完成后1个月内将书面意见反馈给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及申报城市。申报城市根据技术评估报告进行整改。所在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对技术评估报告中提出问题要认真进行复核,验收后向全国爱卫会办公室提交对该市下一步卫生创建工作意见、建议的报告。

(三)综合评审。全国爱卫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通过技术评估的申报城市适时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公示城市名单。

(四)社会公示。

对于通过专家组审定的申报城市名单及有关情况,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将在卫生部网站和当地主要报纸上进行为期2周的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对有争议的城市,由省、自治区爱卫会负责核实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全国爱卫会,必要时,全国爱卫会办公室派遣调查组进行核实。

三、命名

全国爱卫会办公室根据专家组综合评审意见和无重大分歧的公示结果,将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申报城市材料上报全国爱卫会,经批准后予以命名。

四、监督管理

国家卫生城市应当加强自身管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并在城市醒目位置设置“国家卫生城市”标识,接受社会监督。

对于未认真审查申报城市材料的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视情况进行批评;对没有通过全国爱卫会办公室组织的暗访或技术评估的城市,由所在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督促其整改并验收后,向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再次提交书面申请,经审核后,适时再次组织暗访或技术评估。对未通过再次暗访或技术评估的城市,取消其该周期申报资格并在下一周期内停止其所在省、自治区爱卫会申报资格。同一周期申报2个以上城市暗访有60%以上未通过的省、自治区爱卫会,停止其下一周期申报资格。

国家卫生城市每满3年复审一次。由所在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于当年组织复查,并于6月底前将复查意见报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全国爱卫会办公室于下半年组织复审,方式以暗访为主。根据复审结果,全国爱卫会对符合标准的城市予以重新确认;对未达标准的城市,暂缓确认,并限期1年进行整改;再次复审仍不合格者,撤销其命名。

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辖区内国家卫生城市的日常管理,并于每年12月底前向全国爱卫会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将派遣专家不定期对国家卫生城市进行抽查,并将结果予以通报,该结果和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的复查结果将作为复审意见参考。

全国爱卫会对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取得显著成绩和正在开展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城市,将大力宣传并推广其经验。

五、纪律要求

(一)对申报城市的要求。

1.为客观、公正地做好检查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自全国爱卫会办公室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至正式命名前,申报城市有关材料经由省、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报全国爱卫会办公室。整个评审期间,申报城市不得自行前往全国爱卫会办公室汇报工作。

2.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不阻碍群众反映问题,积极配合评审工作。

3.按照标准安排检查评审人员食宿,不安排与检查评审无关的活动。

4.每个检查小组中现场陪检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不得超过3人。

(二)对评审组成员的要求。

1.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检查和评审,不受外界干扰,独立作出结论,结论要实事求是。

2.严格遵守检查、评审纪律,不得擅自透露评审情况。3.搞好廉洁自律,不参加与检查、评审无关的活动。4.专家每次参加评审均需签订国家卫生城市(区)评审工作责任书。

违反上述规定的,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将取消其国家卫生城市评审专家资格并告知其所属单位。

篇7: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我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增强全民节约用水意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完善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整体水平,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实行最严格的城市节水管理制度,完善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总体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巩固和发展我区城市节水工作成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完善节水管理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发展节水型经济。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精神,按照“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的要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我局高度重视,成立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小组,由我局***局长任组长,***任副组长,各室、科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在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四、工作措施

我局创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工作实际,围绕工作重点,结合全区开展的“四创两申工作”内容,落实好如下具体工作。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整合我局宣传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宣传栏、门户信息公开网、“法律六进”活动、基层司法所的法制宣传活动等平台,采取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广泛宣传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活动,真正做到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认真总结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个人和先进经验,引导、激励大家积极参与到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活动中来。

(二)建立节水统计制度。完善我局节水统计指标体系,实行规范的节水统计制度,并按年完成各项量化考核指标的统计工作和公告。

(三)广泛开展节水宣传。通过开展日常节水宣传活动,结合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以及世界环境日的定期宣传,不断创新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良好氛围。

(四)做好日常节水工作。加大单位节约用水督查力度,对各种违反节水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查处,确保节水设施的配套建设和使用;水龙头用后及时关闭,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特别是卫生间用水、洗车用水、绿化用水、厨房用水等方面要严格管理和及时维护,提高节能效果;加强对单位供水管网排查工作,切实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大力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使节水器具在单位的使用率达到100%。

五、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深化对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抓紧抓好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顺利实施,按期创建达标。

篇8: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办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日前命名厦门等11个城市为第四批“节水型城市”,并予以通报表彰。

此次被命名的第四批“节水型城市”是按照《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要求,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进行初步考核的基础上,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进行材料评审和现场考核后确定的。第四批“节水型城市”包括福建省厦门市、辽宁省沈阳市、江苏省南京市、湖北省武汉市、江苏省无锡市、安徽省黄山市、四川省绵阳市、陕西省宝鸡市、江苏省吴江市、山东省胶南市、山东省寿光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要求,受到表彰的城市要继续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巩固和发展节水成果,切实发挥示范作用;其他城市要以受表彰的城市为榜样,对照《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积极开展“节水型城市”的创建工作,促进城市节水减排,提高城市合理用水水平,增强市民节水意识。各地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篇9: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办法

一、《办法》、《细则》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是首都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四个服务”的重要前提,也是展示首都文明进步形象的重要方面。

奥运会成功举办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庆典活动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后,市委、市政府根据北京市社会发展形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对城市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首都城市环境质量,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要求,同时把“全面推行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加强城市环境长效管理,做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首都环境建设办”)依据要求,研究建立了首都城市环境考核评价体系,编制了考评办法,制定了考评实施细则。从2011年第二季度起,全面推行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

开展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目的是通过考核评价引导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和投入的持续改善,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在信息化、精细化和社会化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调动区县、部门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办法》规定了考评的主体、主要内容和对象

考评的主体是首都环境建设委,具体工作由首都环境建设办实施。

考评主要内容是首都“四大环境”,即: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和秩序环境。重点考核评价各成员单位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和创新创优等方面的情况。

考评的对象是承担城市环境管理职能的单位、部门,并通过对区县政府城市环境建设工作的考评,发现职能部门在环境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块”的考评促进“条”的管理,提高环境建设专业队伍服务区县、服务公众的水平。

三、《办法》明确了考评的原则、制度和方式

原则: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区分类,循序渐进。

工作制度:综合检查、年度考评。考评的周期是年度,一年考评一次。

考评方式:采用综合考评(100分)和社会评价(100分)双百分制。其中综合考评的权重为70%,社会评价的权重为30%。通过双百分制考评,对考评对象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其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考评和社会评价。

分层实施:城区、郊区分层实施考核评价,城六区为一个层次,十个远郊区县为一个层次。

四、考评的组织与实施

依据《办法》的规定,首都环境委建立考评联系会制度,首都环境建设办负责组织综合考评和社会评价的实施。具体对重点任务及工作保障、综合检查、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环境卫生、城市容貌、环境秩序、园林绿化、大气环境、水环境、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城市环境热线统计、市政市容志愿服务团队信息反馈等12个项目进行考评。

重点任务及工作保障考评每季度或每年组织1次。综合检查根据环境建设重点任务、季节变化,每年组织1-2次。信息化城市管理考评每季度进行一次打分,并结合全年主观评价,年终进行汇总计入城市环境建设考评。环境卫生每季度或每年组织1次考核。城市容貌专项考评按季度组织实施。环境秩序包含城管执法重点工作任务和日常执法两项内容。城管执法重点工作任务每季度组织抽查,年度考评。日常执法实行月考核、季评价、年度汇总。

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是指对城市环境建设社会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项目按季节或季度组织实施。城市环境热线统计考评的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热线反映的环境卫生、城市容貌、环境秩序、井盖管理、线杆线缆、供热质量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和媒体反映的环境问题。该项目季度统计,年终打分。市政市容志愿服务团队信息反馈是将志愿者向市城市管理信息平台(12319)反馈的服务信息,计入对考评对象的评价,实行季度统计,年度评价。

五、考评结果及奖惩措施

《办法》规定,首都环境建设考评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个档次,年终根据环境建设综合考评结果,提出年度评比表彰的意见。考评的信息由首都环境建设办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上公布,并报市委组织部和市政府绩效办。同时,《办法》还设置了相应指标,因违纪违法、重大责任事故和责任不落实等情况发生将降低成绩档次。

篇10: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提高城市节约用水水平,逐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指标要求

通过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巩固和发展我市城市节水工作成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完善节水管理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发展节水型经济。目标分两个阶段。

2019年底前,做好节水管理体系、节水机制体制、计划用水指标考核等体系建设和节约用水多项制度建设,开展节水单元创建活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的40%或降低率≥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的50%或降低率≥5%,城市管网漏损率≤10%,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再生水利用、城市水环境质量等建设任务,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申报省级考核验收。

2020年底前,做到节水体系、节水制度比较完善,节水意识深入人心,节水器具、节水工艺广泛使用,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的40%或降低率≥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的50%或降低率≥5%,城市管网漏损率≤10%,形成社会各阶层广泛开展节约用水活动、积极参与投资建设节水工程的良好局面,全面达到国家级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

三、创建工作任务

(一)健全法规制度。

具有本级人大或政府颁发的有关城市节水管理方面的法规、规范性文件,具有健全的城市节水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有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全面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水资源管理、排水、用水管理、地下水保护、非常规水利用方面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建立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建立城市节水奖惩制度,并付诸实施。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

配合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二)强化城市节水机构依法履责力度。

城市节水管理机构职责明确,依法对城市供水用水单位进行全面的节水监督检查、指导管理,加强城市节水日常培训和管理,组织城市节水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

配合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三)建立城市节水统计制度。

按照国家节水统计要求,健全城市节水统计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节水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内容全面、详尽,符合要求,做好每年城市节水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水务局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林草局、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四)建立节水财政投入制度。

有稳定的政府节水财政投入,确保节水基础管理、节水技术推广、节水设施建设与改造、节水型器具普及、节水宣传教育等活动顺利开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五)全面开展创建活动。

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目标并实施创建工作计划;

全面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及节水型居民小区等创建活动;

通过省级节水型城市评估考核满一年(含)以上;

广泛开展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等节水宣传活动;

经常开展日常宣传。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工信局、市房管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雄关区、市镜铁区、市长城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六)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依据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上位规划,编制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规划期限为5-10年),内容应包含现状及节水潜力分析、规划目标、任务分解及措施保障等,并经市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强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确保城市节水规划执行并落实到位,统筹给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促进水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协调发展。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务局

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编制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出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相关制度,全市范围的新、改、扩建项目在“一书两证”、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均进行海绵城市专项审核,已建成海绵城市的区域内无易涝点。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八)加大城市节水财政投入力度。

城市节水财政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0.5‰,城市节水资金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1‰。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房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九)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

提高用水定额管理水平。在建立科学合理用水定额的基础上,对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计划用水率不低于90%。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有用水监控措施。制定全市用水量排名前10位的主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且不低于国家或省级标准,强化用水监控管理。制定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具体实施办法或细则并实施。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发改委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十)全面实行自备水计划管理。

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取水许可手续完备,自备水实行计划开采和取用;

严格自备水管理,自备水计划用水率不低于90%;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关停率达100%。在地下水超采区,禁止各类建设项目和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十一)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

使用公共供水和自备水源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均必须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和节水器具,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明确“三同时”制度的实施程序,在节水项目审核、施工图设计审查、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强化“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水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十二)完善水资源价格管理体系。

取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征收水资源费(税)、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税)征收率不低于95%,污水处理费(含自备水)收缴率不低于95%,收费标准不低于国家或地方标准;

出台限制特种行业用水、鼓励使用再生水的价格指导意见或标准;建立供水企业水价调整成本公开和定价成本监审公开制度;

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务局、市税务局、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十三)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单位:立方米/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的40%或年降低率≥5%。(统计范围为市区,不包括第一产业)。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务局

配合单位:市统计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十四)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再生水利用率≥20%。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林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十五)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2019年,控制在10%以内。

制定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计划,通过实施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推进老旧管网改造等措施控制管网漏损。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10%。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十六)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10%或以上。

责任单位:三区政府、市水务局、市民政局、市房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嘉恒公司

(十七)节水型单位覆盖率:达到10%或以上。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十八)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单位:升/(人·日)):不高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的指标。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统计局、市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十九)节水器具普及率: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定期开展用水器具检查,生活用水器具市场抽样覆盖率达80%以上,市场抽检在售用水器具中节水型器具占比100%;

公共建筑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鼓励居民家庭淘汰和更换非节水型器具。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二十)特种行业(洗浴、洗车等)用水计量收费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嘉恒公司

(二十一)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立方米/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的50%或年降低率≥5%(统计范围为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务局、市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酒钢(集团)公司

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

(二十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含电厂):达到83%或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水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酒钢(集团)公司

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

(二十三)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用水量:不大于国家发布的gb/t18916定额系列标准或省级部门制定的地方定额。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工信局、酒钢(集团)公司

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十四)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15%或以上。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工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住建局、酒钢(集团)公司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十五)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配合单位:市水务局、市住建局

四、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9年5月10日至2019年8月20日)。成立嘉峪关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节水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并下设市节水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嘉峪关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和考核指标,明确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与责任单位,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并收集整理支撑资料。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8月21日至2019年9月30日)。结合《嘉峪关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对照《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按照任务分工,各责任单位全面组织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各项任务和考核指标,认真收集完善考核资料,建立台账,并按规定整理汇总,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考核标准要求。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于每周一上午10点前报送前一周工作进展,每月28日前(节假日顺延)报送上月工作小结,相应材料均报至市节水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资料报送阶段(2019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由市节水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责任单位完成申报材料收集、整理、上报工作,申请省建设厅、省发改委进行审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嘉峪关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建设、水务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水务局、市住建局负责人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全市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制定创建目标和创建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嘉峪关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创建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侯金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赵建军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创建日常工作。

创建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成员单位接任工作的同志自行替补,并报创建小组办公室备案,不另行文。

(二)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将考核内容及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各责任部门对照目标抓好落实,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统筹指导,推动落实,确保各项任务指标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三)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群众参与创建的氛围,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动手的创建局面。市各媒体要持续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宣传,鼓励企业、单位、个人积极为创建献言献策,自觉进行节水技术、工艺、器具的推广应用。

上一篇:年会策划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一篇:变色龙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