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奥数和差倍问题

2024-05-15

小升初奥数和差倍问题(精选6篇)

篇1:小升初奥数和差倍问题

小升初数学和差倍问题的练习题

1. 四年级有4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人?

解答:用131+134=265,这是1个甲、丁和2个乙、丙的总和,因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所以用 265-1=264就刚好是3个乙、丙的和,264÷3=88,就是说乙丙的和是88,那么甲丁和是88+1=89,所以四个班的和是88+89=177 人.

2. 有四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那么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

解答:大家想想,我如果把4个数全加起来是什么?实际上是每个数都加了3遍!大家一定要记住这种思想!(45+46+49+52)÷3=64就是这四个数的和,题目要求最小的数,我就用64减去52(某三个数和最大的`)就是最小的数,等于12.

3. 在一个两位数之间插入一个数字,就变成一个三位数。例如:在72中间插入数字6,就变成了762。有些两位数中间插入数字后所得到的三位数是原来两位数的9倍,求出所有这样的两位数。

解答:对于这个题来说,首先要判断个位是多少,这个数的个位乘以9以后的个位还等于原来的个位,说明个位只能是0或5!先看0,很快发现不行,因为20×9=180,30×9=270,40×9=360等等,不管是几十乘以9,结果百位总比十位小,所以各位只能是5。略作计算,不难发现:15,25,35,45是满足要求的数

4. 某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那么,将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每人应付多少钱?

篇2:小升初奥数和差倍问题

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或差)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量。关键找出1倍数量(或说单位1),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练习:

1.甲乙的和是36,甲是乙的2倍。甲、乙各是多少?

2.妈妈比女儿大28岁,妈妈年龄是女儿的5倍,妈妈和女儿各有几岁?

3.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10元,椅子的单价是课桌的,课桌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篇3:透视“小升初”的“奥数”困境

“奥数”培训热的成因探析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是一项以数学为内容, 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国际性竞赛活动。在解决奥数问题这一创造性思维过程中, 能使学生看到数学的实际作用, 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力。现在奥数的重要程度和受关注程度远远超越了其他所有课程, 成为困扰大多数学生及其家长的枷锁。其成因主要在于:

1. 教育资源不均等

由于教学资源客观上存在着不均现象, 各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数学作为一个能够比较清楚地传递学习能力信号的学科, 成为各重点中学遴选优质生源的一个相对简单易行的手段。所以“奥数”培训就成为学生“择校”的基本途径。

2.“奥数”学校的推波助澜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奥数”学校发现了这个有着无限商机的市场后, 纷纷聘请各名校教师。出版商也纷纷出版和奥数相关的书籍、试卷、真题练习卷, 并大肆宣扬只有学习奥数, 才能有机会参加“×名校”招生考试, 才能拥有更好的前途等。而每年名校在奥数班遴选学生的事实也极大地影响到家长和学生的具体行动。

3.个别“名校”及其教师的“寻租”推动

在残酷的竞争之后, 只有部分具有相当背景的培训学校能够坚持笑到最后, 不是因为教学质量最高, 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学生拥有更多的考试机会, 而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和所谓的“名校”及其名师有比较密切的协作关系, 已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奥数”培训的消极影响

1. 极大地打击了多数学生的自信, 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奥数是用算术技能解决数学问题, 很多可以用代数、几何方法轻易解决的问题被拿来用于考核小学生的算术, 许多奥数题既难住了孩子, 也难住了家长。频繁受到打击的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不仅没能提高, 甚至越来越少。

2. 占用过多的资源和时间,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加各种“奥数”培训的五、六年级学生几乎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在完成学校作业之后, 频繁奔波于奥数学校之间 (为了获得更多的考试机会, 许多学生会参加2~3个奥数培训班) 。晚上还要做大量的奥数练习题, 很难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 奥数化身为“背题”, 反而僵化了学生的思维

每逢升学前夕, 奥数培训学校就会使出绝招———做题、背题。学生被要求拿着历年来各名校的考试题汇编反复做大量的练习, 无论理解与否也要强行记忆教师总结出的各种题型及其解决方法。如此“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 却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恶化教育环境, 影响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 但是奥数培训强化了“名校”遴选生源的行为, 事实上助长了“择校”现象。学生、家长把大量资金、精力和时间消耗在奥数培训之后, 即使如愿以偿考上心仪的学校也要给学校缴纳数万的“择校”费用。这个公开的秘密, 严重违背义务教育所提倡的“免费教育”、“公平教育”的理念。

“奥数”热降温的必要条件

1.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均衡是一项艰苦、长期的综合工程, 需要政府、社会、教育界等共同努力。可以尝试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的办法, 促进优质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合理流动。如上海已将中小学教师纳入区 (县) 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在区域内实行教师合理流动, 借以实现师资资源的配置均等。[1]

2.提高教育优质资源使用效率

共享是提高教育优质资源整体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中心、课程、教师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可减少重复投资, 大大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资金的增长, 使得通过建立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 实施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可能。

3.坚决取消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

必须按照《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和规定, 取消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重点高中 (示范性高中) 与初中彻底脱钩, 不存在重点初中, “择校”就会自然消失。

4. 改革“小升初”和中考制度, 减缓“小升初”的择校竞争

首先, 初中可主要参照小学阶段的表现招生, 建立义务教育的正常秩序。其次, 治本之策是加快改革中考制度。如陕西就将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下放至初中, 2009年规定优质高中招生面向薄弱初中的招生比例为15%, 2010年为20%, 2011年招生比例必须达到30%以上。使得学生在各个初中上学都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 此举将会有效地减缓“小升初”的择校竞争。[2]

结语

作为小升初重点考核手段的“奥数”训练, 目前已经基本失去了培养学生感受数学魅力, 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力的真正意义。因此只有在教育资源均等,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下, “奥数”才会摆脱恶名, 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摘要:奥数作为“小升初”的基本考核手段, 恶化了教育环境,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不利于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必须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理念下, 通过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改革“小升初”和中考制度等具体举措来消除其不利影响。

关键词:“小升初”,奥数,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均等

参考文献

[1]冯晓艳.美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9.

篇4:和差倍问题专项练习

例题1

学校图书馆有文艺书与科技书共605本,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3倍多50本,图书馆有文艺书和科技书各多少本?

练习

1、禽养场今年养鸡和鸭共4600只,养的鸡比鸭的4倍还多100只,禽养场今年的鸡鸭各多少只?

2、姐姐和妹妹共做了340朵小红花,后来姐姐把她做的红花送给了小明30朵,妹妹自己又做了20朵,这时姐姐做的小红花是妹妹的5倍。问原来姐姐,妹妹各做了多少朵红花?

例题2

一根电线长240米,把它截成三段,使第一段比第二段长20米,第三段长是

第一段的2倍。这三段电线各长多少米?

练习

3、A,B,C三个停车场,A停车场的汽车比B停车场的汽车2倍多1辆,C停车场的汽车比A停车场的汽车多2倍,已知A,B,C三个停车场共停汽车121辆,求A,B,C三个停车场各停汽车多少辆?

例题3

无线电一厂,上个月生产三种型号的收音机共1156台,A型比B型的2倍还多15台,B型比E型的2倍多21台,上个月生产A型、B型、E型收音机各多少台?

练习

4、一筐苹果,一筐梨和一筐橘子平均重40千克,已知苹果重量是梨的2倍,梨的重量是橘子的3倍。问苹果、梨、橘子各是多少千克?

例题4

小红和小明都爱画画,两人各有若干枝水彩笔。如果小红给小明8枝,小明的水彩笔是小红的3倍。如果小明给小红8枝,则两人的水彩笔一样多。小红和小明原来各有多少枝水彩笔?

练习

5、小花比爷爷小57岁,爷爷的年龄是小花的6倍少3岁,那么小花和爷爷各

是多少岁?

例题5

有大中小三筐苹果,小筐装的是中筐的一半,中筐比大筐少装16千克,大筐装的是小筐的4倍。大中小三筐共有苹果多少千克?

练习

6、如果鱼尾重4千克,鱼头重量等于鱼尾加上鱼身一半的重量,鱼身重量等

于鱼头加鱼尾的重量,这条鱼有几千克重?

例题6

王亮期中考试语文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时94分,数学没考好,语文比数学多8分。问王亮的语文数学各得了多少分?

综合练习

1、某车间共有工人77名,其中女工人数比徒工人数的2倍还多4人,男工人数比徒工和女工人数之和的2倍少7人,问:这个车间徒工,女工,男工各多

少人?

2、四年级甲班为筹办红领巾图书室号召同学捐送书籍,共收到科技书和故事书320笨,其中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四年级甲班同学捐送的科技书和故事

书各是多少本?

3、甲乙丙丁四个数之和为45,若将甲数加上2,乙数减去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则四个数恰好相等,求这四个数各是多少?

4、父亲今年47岁,徐红今年11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徐红年龄的5倍?

5、某保险公司为鼓励工作成绩好的职工,决定将4200元奖金分给三名优秀职工,已知第一名比第二名多得800元,第二名比第三名多得500元,三名优

秀职工各得多少元奖金?

综合练习题

学校:姓名:分数:

1、在书架上摆放着三层书共275本,第三层比第二层的书的3倍多2本,第一层比第二层的2倍少3本,三层上个摆放着多少本书?

2、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两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两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金实308元;如果凭一个一等奖,三个三等奖,两个二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

3、把一个减法算式里的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加,得数是592,已知减数比差的2倍还大2,问减数是多少?

4、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是42岁,若将甲的岁数增加7岁,已的岁数扩大2倍,丙的岁数缩小2倍,则三人岁数相等,那么丙的年龄为多少岁?

5、甲数减去878,就等于乙数;如果甲数加1142,就等于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6、某中学利用暑假进行军训,晴天每日行35千米,雨天每天行22千米,13天共行403千米。这期间雨天有多少天?

7、三只木筏运木板910块,第一只木筏比第二只木筏多运30块,第三只木筏比第二只木筏少运20块。三只木筏各运多少块?

8、1988年父亲得年龄师兄弟两人年龄之和的2倍,是兄弟两人年龄差得7倍,父子三人年龄和是84,那么,父亲出生是在()年,弟弟今年几岁?

9、小明三天读完一本74页的书,第一天比第二天少读5页,第二天比第三天少读7页。小明三天各读多少页?

篇5:三年级和差倍问题

优学教育三年级和差倍问题专题讲解

和、差、倍是两个数之间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这三个关系中只要知道任意两个,我们都可以求出相应的两个数。

知道“和”与“差”是和差问题,知道“和”与“倍”是和倍问题,知道“和”与“差”是和差问题,都有相应的公式。和差倍问题是三年级的难点和重点。

注:在很多题目中,往往不直接告诉我们和、差,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观察。

而在和差倍问题中,往往需要我们找到“一倍数”(或一倍量)。那如何找到一倍数呢?我们的方法是:“是”、“比”、“等于”后面的我们看作一倍数,如果在题目中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找到两个一倍数,那么一般把较小的看作一倍数。

一、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指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差”,要求这两个数。和差问题基本公式如下: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或者:小数=大数-差,小数=和-大数)

【例】:张明在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两门课的平均得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得8分,张明这两门功课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分析】:通过第一条条件“平均分是95分”可以算出“和”是95×2=190分,第二个条件又告诉了我们“差”是8,解答过程如下:

和:95×2=190(分)数学(大数):(190+8)÷2=99(分)语文(小数):(190-8)÷2=91(分)或者:99-8=91(分)

190-99=91(分)

【例】:甲、乙两筐苹果共重75千克,从甲筐取出5千克苹果放入乙筐里,甲筐苹果还比乙筐多7千克。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分析】:通过第一个条件可知“和”是75,那差是多少呢,题目中并没直接告诉我们,通过画图,示意图如下:

从图上可以看出,甲、乙两筐原来的差为5+7+5=17千克,差:5+7+5=17(千克)甲(大数):(75+17)÷2=46(千克)乙(小数):(75-17)÷2=29(千克)

或者:46-17=29(千克)75-46=29(千克)

二、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是指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倍”,要求这两个数,是常见的典型应用题。和倍问题基本公式如下:

小数=和÷(倍数+1)

大数=和-小数(或者:大数=小数×倍数)

在一些题目中,两者之间不是整倍数的关系,比如:第一个是第二个的2倍少10,3倍多20„„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例】:三年级2班共有58名学生,男生是女生的2倍少2人,三年级2班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分析】:本题是不标准的和倍问题,把女生当成1份,男生是2份还少2人

通过作图我们发现:58对应的并不是一个整份数,如果想要变成整份数,我们把男生人数加2,这时总人数为:60人,对应的是3份,那么一份(女生)很容易算出来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女生:(58+2)÷(2+1)=20(人)

男生:58-20=38(人)

或者20×2-2=38(人)答:三年级2班有男生38人,女生20人。

②再两条线段上分别截出一段表示卖出去的,标明甲是7千克,乙是19千克。

总结:对于不标准的和倍问题,要先计算倍数和,看到“几倍还少几”就在和上加几,看到“几倍还多几”就在和上减掉几,这就我们通过“少加多减”就把和凑成整倍。

【例】:红、黄、蓝三个纸盒里共有彩票56张,其中红盒里的彩票是黄盒的2倍,蓝盒里的彩票是红盒的2倍,三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张彩票?

【分析】:本题是涉及三个数的和倍问题,先找1倍数,此题中把黄盒看成一倍数,则红盒是2倍数,蓝盒是4倍数。

黄盒:56÷(1+2+4)=8(张)红盒:8×2=16(张)蓝盒:8×4=32(张)

答:黄盒里有彩票8张,红盒里有彩票16张,蓝盒里有彩票32张。

三、差倍问题

差倍问题是指知道两个数的“差”与“倍”,要求这两个数,也是常见的典型应用题。差倍问题基本公式如下:

小数=差÷(倍数-1)

大数=小数+差(或者:大数=小数×倍数)

要正确地解答差倍问题,最好的方法依然是画线段图分析。

【例6】:两筐苹果重要相等,甲筐卖出去7千克后,乙筐卖出去19千克后,甲筐剩下的苹果重要是乙筐的3倍,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分析】:本题涉及到“卖之前”和“卖之后”,“卖之前”是相等的,卖之后有倍数关系。第一步根据题目条件画线段图,画图方法如下:

①先画两条一样长的线段,表示两筐苹果原来重量相等。

第一步完成后,第二步到图上去找倍,找到后标清楚:

本题中乙剩下的是1倍,甲剩下的是3倍。接着第三步,通过线段图找两个倍之间的差,很容易看到,3倍跟1倍之间的差是19-7=12千克,接着用基本公式就能求出一倍数。

差:19-7=12(千克)乙剩下的(一倍数):12÷(3-1)=6(千克)原来:6+19=25(千克)(甲乙两筐原来一样重)答:甲乙两筐原来重25千克。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和差问题练习题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学校排球、篮球共62个,排球比篮球多12个,排球、篮球各有多少个?

2、甲、乙两车间共有工人260人,甲车间比乙车间少30人,甲、乙两车间各有工人多少人?

3、某校五、六年级共有324人,六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多46人,这个学校五、六年级各有多少人?

2、甲、乙两个书架共有书480本,如果从甲书架中取出40本放入乙书架,这时两个书架上书的本数正好相等。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

想一想:这一道题要先求什么?甲、乙两个书架原来相差多少本?为什么?(1)原来甲书架比乙书架多多少本?(2)乙书架原来有多少本?(3)甲书架原来有多少本? 试一试:

1、两个桶里共盛水30千克,如果把第一桶里的水倒6千克到第二个桶里,两个桶里的水就一样多。原来每桶各有水多少千克?

2、甲、乙两个仓库共存大米58吨,如果从甲仓调3吨大米到乙仓,两个仓库所存的大米正好相等。甲、乙两个仓库各存大米多少吨?

3、甲、乙两人共有150元钱,如果甲增加13元,而乙减少27元,那么两人的钱数就相等。甲、乙两人和有多少元? 画出线段图表示题意: 想一想:甲比乙少多少元?(1)甲比乙少多少元?(2)乙有多少元(3)甲有多少元? 试一试:

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共有工人735人,如果第一车间调出27人,第二车间调入36人,那么两个车间的人数就相等。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2、甲、乙两船共有乘客623人,如果甲船增加34人,乙船减少57人,那么两船的乘客同样多。乙船有多少乘客?

和倍问题练习题

和÷(倍+1)=小数 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64吨,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10倍。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2.甲、乙两辆汽车在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妹妹有书24本,哥哥有书53本。要使哥哥的书是妹妹的书的6倍,妹妹应给哥哥多少本书?

4.小敏与爸爸的年龄之和是64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敏的3倍。小敏和她爸爸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2.一肉店卖出猪肉和牛肉共560千克,卖出的猪肉是卖出的牛肉的4倍。猪、牛肉各卖了多少千克?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3.甲、乙两桶汽油共84千克。如果把乙桶中的油倒入甲桶15千克,那么这时甲桶中的汽油等于乙桶中的汽油的3倍。甲、乙两桶原有汽油各多少千克?

4.甲、乙两人共生产零件100个,其中甲有2个零件、乙有5个零件不合格。已知乙生产的合格零件是甲生产的合格零件的2倍。甲、乙各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5.团结村原有水田290公顷,旱田170公顷。要把多少公顷旱田改为水田,才能使水田的公顷数比旱田的公顷数多2倍?

6.红星小学图书馆内,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连环画书又是科技书的2倍。已知这三种书共有1600本,那么每种书各有多少本?

.差倍问题

差÷(倍—1)=小数

1.小丽和小荣集邮,小丽邮票的张数是小荣的5倍,如果小丽把自己的邮票给小荣100张,她俩邮票的张数正好相等.小丽和小荣各有 张、张.2.启东水泥厂有甲、乙两仓库,各有水泥若干袋,甲仓库存水泥的袋数是乙仓库的3倍,后来从甲仓库运出450袋,从乙仓库运出50袋.这时仓库剩余的袋数相等,甲仓库原有水泥 袋,乙仓库原有 袋.3.两筐桃的个数相等.如果第一筐卖出150个,第二筐卖出194个,那么剩下的桃第一筐是第二筐的3倍,第一筐有

个,第二筐有 个.4.甲、乙两人存款若干元,甲存款是乙存款的3倍,如果甲取出240元,乙取出40元,甲、乙存款数正好相等.问甲原有存款 元,乙原有存款 元.5.小勇和小英各有钱若干元,若小勇给小英24元,二人钱数相等.如果

小英给小勇27元,则小勇的钱数就是小英钱数的2倍.问小勇原有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元,小英原有 元.6.如果甲数加上152等于乙数,如果乙数加上480等于甲数的3倍,问原来甲数 ,乙数.7.有两根同样长的铅笔,第一根用去14厘米,第二根用去2厘米后,第二根的长度是第一根的3倍,问原有铅笔各 厘米.8.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用去31米,第二块用去19米,结果所余米数,3.姐妹两人买东西,姐姐带的钱数是妹妹的2倍,姐姐用去180元,妹妹用

去30元,这时二人剩下的钱数相等,问姐妹各带了多少元?

第二块是第一块的4倍,两块布原来各长 米.9.哥哥的图书数比弟弟多60本,哥哥的图书本数是弟弟的3倍,则哥哥有图书 本,弟弟有图书 本.10.父亲现年50岁,女儿现年14岁, 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5倍.差倍应用题

1.小丽和小荣集邮,小丽邮票的张数是小荣的5倍,如果小丽把自己的票给小荣100张,她俩邮票的张数正好相等.小丽和小荣各有多少张?

2.甲仓所存面粉是乙仓的3倍,从甲仓运走8500千克,从乙仓运走500千克后,两仓所剩的千克数相等,问两仓原有面粉多少千克?

4.有大小两个整千数,大数是小数的3倍,这两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的差

是6,问这两个整千数各是多少.5..用9辆汽车和18辆大车送一批货物,每辆汽车的载重量相当于大车的3倍,结果汽车比大车一共多运18吨,汽车和大车每辆各运多少吨?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优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奇绩!三年级 整合训练

篇6:小升初奥数和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其实,解和差问题,还有一段顺口溜:

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便是大的;

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便是小的。

和差问题的解题公式: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18+2)÷2=10(厘米)

宽=(18-2)÷2=8(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10×8=80(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弄清两种量彼此间的关系,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两种量间的这种关系,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

例1、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1)杏树有多少棵?248÷(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1)西库存粮数=480÷(1.4+1)=200(吨)

(2)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

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160÷(3+1)=40本乙

40×3=120本 甲

答:甲班120本,已班40本。

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再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然后求出另一个数,最后再写出验算和答题。

例1、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1)杏树有多少棵?124÷(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解(1)儿子年龄=27÷(4-1)=9(岁)

(2)爸爸年龄=9×4=36(岁)

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光明小学开展冬季体育比赛,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是踺子人数的3倍,比踢踺子的多36人。参加跳绳和踢踺子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解:36÷(3-1)=18人

18×3=54人。

答:参加跳绳的有54人,踢踺子的有18人。

专项练习

一、和倍问题

1、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共185千克,如果苹果再运15千克就相当于梨的3倍,这个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

2、汽车运输队第一运输队有20部汽车,第二运输队有10部汽车。要使第一队的汽车是第二队的4倍,第二队应当调几部汽车给第一队?

3、两数相除商和余数都是5,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29,求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多少?

4、兄弟俩各有一些钱,哥哥的钱比弟弟多4500元,国庆那天,他们都拿出2000元去合买了一台彩电。这时,哥哥的钱恰好是弟弟的4倍,哥弟俩原来各有多少钱?

5、四(3)班有学生50人,若女生增加14人,男生增加2人,女生的人数就是男生的2倍。求四(3)班男、女学生各有多少人?

6、三,四年级共有学生165人,三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人数的2倍少6人,三,四年级学生各有多少人?

7、三年级一班有学生48人,如果再转来3名男生,那么男生的人数就正好是女生的2倍,三年级一班有男生多少人?

8、两筐鸭梨共重154千克,其中第一筐比第二筐的2倍少14千克,求两筐鸭梨各有多少千克?

9、姐姐和妹妹共有人民币264元,姐姐的钱数的个位是0,如果姐姐把自己的钱数的个位上的0去掉,恰好和妹妹的钱数相等,姐姐妹妹各有人民币多少元?

10、把一个减法算式里的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加,得数是990,已知减数是差的2倍,减数是多少?

二、差倍问题

1、南街村种花生公顷数是玉米的8倍,花生比玉米多种63公顷。花生、玉米各种多少公顷?

2、甲、乙两个仓库存的水泥同样多,从甲仓运出65吨,从乙仓运出9吨水泥后,乙仓的水泥是甲仓的3倍。两仓原来共存水泥多少吨?

3、买3个文具盒的钱可买16本笔记本,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0.13元,一个文具盒和一本笔记本各是多少钱?

4、兄弟两人各有存款若干元,若哥哥给弟弟 45元,二人的钱数就同样多;若弟弟给哥哥45元,则哥哥的钱正好是弟弟的2倍。兄弟两人各有存款多少元?

5、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再过4年,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小明的4倍。今年小明多少岁?

6、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0米。长比宽的2倍多10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7、学校买来的足球比篮球多18个,足球的个数比篮球的2倍少4个,学校买来篮球和足球多少个?

8、有甲乙两个书架,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的3倍。如果从甲书架上取100本放到乙书架上,这时,甲乙两个书架上的书就一样多。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9、小红比小强多做180个零件,小红做的是小强的4倍多9个,两人各做多少个零件?

10、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2倍。如果从上层书架取出20本放到下层,这时上下层书架上的书同样多,原来书架的上下层各放书多少本?

三、和差问题

1、今年爸爸和小红两人的年龄和是46岁,5年前小红比爸爸小24岁,今年两人各几岁?

2、爷爷沿长宽相差20米的长方形花坛跑3圈共跑420米,长宽各几米?

3、两篮苹果共99各,如果从甲篮取出8各放进乙篮,则甲篮还比乙篮多3个,两篮中原来各有多少个?

4、小明语文和数学平均93分,数学比语文高6分,语文、数学各多少分?

5、甲乙两个仓库有大米共15吨,甲仓里新运进4吨,乙仓库里运出2吨。这时乙仓库甲仓库的大米还多1吨,甲乙两仓库原来各有大米多少吨?

6、某厂三个车间共有工人108人,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11人,第三车间比第二车间少5人,三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7、今年小勇和妈妈两人年龄的和是38岁,3年前,小勇比妈妈小26岁,问今年妈妈和小勇各多少岁?

上一篇:考研相关介绍下一篇:小学生作文:蓝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