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HR管理体系之我见

2024-05-08

科学HR管理体系之我见(通用14篇)

篇1:科学HR管理体系之我见

科学HR管理体系之我见

纵观国内外众多企业的HR管理实践,很多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规范的HR管理体系,尤其是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首的IT高科技企业、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新能源企业和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更是走在了HR先进管理理论与最佳实践的前列,其HR管理都能充分与企业整体发展紧密结合,并在实际上发挥良好的成效。

但就根本而言,笔者始终觉得国内企业类似实践尚不够科学和深入,缘于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实践中总有一些难以跨越的沟坎,使得HR管理无法实现彻底有效地跨越。

综合国内外管理学界的先进理论,很多理念或方法,其实很多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概念的更新,并未在实质上有所创新。以受人尊崇与敬仰的彼得.德鲁克大师为例,在其管理思想中,诸如“管理的实践”、“目标管理”、“教学相长”等,在中国前人的管理思想中早就有所体现,大师无非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用现代词汇和概念进行了转述和整合。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觉得中西方历史文献中蕴含了无比的管理智慧,是指导当下企业管理实践最有效的源泉和工具。譬如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儒、法、兵、道家思想以及众多的流派(如阴阳、纵横家),西方历史上的哲学思辩理论、社会学著作,融会贯通加以转化,就完全可以运用在企业HR管理实践中。

因此,笔者基于自己对该方面的学习感悟,结合自己的HR工作实践,谈一谈自己对科学HR管理体系的一点构思与见解,作一家之言,以期同HR诸位同仁共论提高。

笔者以为科学HR管理体系,综合国家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六大模块分类,结合HR选用育留的常论,应分成三大HR中心,即HR规划中心、HR供给中心和HR激励中心,在这三大中心下再细分HR管理职能。具体阐述如下:

一、HR规划中心:包括平台建设、资格认证和规划管控三大职能。定位于HR的战略管理位置,价值体现在将企业战略有效分解到HR部门,建立HR机制平台,从根本上把握选育用留人才的关键,整体统筹和审计各项HR工作。

1、平台建设职能:定位于HR战略分析、HR平台构建两项分职能。

1)HR战略分析:对企业HR战略分析是多层次、多角度的,首先应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包括对企业宗旨、价值定位、商业模式、组织流程、组织结构、战略规划、销售策略等进行综合、深入地调研与分析。目的是深入解剖企业内部构造与肌体,理清企业的脉络与关键节点,然后在企业战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HR战略的方向及政策、措施的制订,为HR管理规划提供最有效的方向指导与可行性保障。

2)HR平台构建:企业的HR平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是日后企业战略、人才落实生根的关键。没有好的机制平台,企业的团队效应就难以发挥。譬如海尔,人们常说它的平台可以产生放大效应,也就是说一个人才进入,可以产生200%甚至更高的能量;而平台建设不力的企业,可能只能产生80%甚至更低的能量。对此平台构建,通常包括组织平台、制度平台与信息平台三大方面,具体如下:

A、组织平台:包括组织架构调整、部门职能明晰、组织流程梳理、职岗体系构建及其价值评估等。

B、制度平台:包括企业制度建设、组织语言建立等。

C、信息平台:包括HR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保安系统等方面。

2、资格认证职能:包括任职资格构建和任职资格认证两部分。具体如下:

1)任职资格构建:具体包括职岗分析(建立岗位说明书)、胜任素质模型构建、KPI绩效指标确立三方面职能。

2)任职资格认证:对于待聘员工,均进行任职资格认证,通过认证取得岗位任职许可证书,方可授予实职。对于在职员工,定期进行任职资格稽查,通过认证的可予留任,未能通过的调整任职。

3、规划管理职能:包括HR战略规划、HR编制评审和HR统筹与审计三大内容。

1)HR战略规划:在平台建设职能中“HR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决策规划具体的HR战略,包括长期规划(一般为5-10年)、中期规划(一般为3-5年)、短期规划(一般为1-3年)和年度规划,主要对期限内的HR战略方向、政策方针及推进策略进行规划,以指导期限内各项HR工作的开展与评估。

2)HR编制评审:在平台建设职能中“组织平台”之“职岗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企业内具体人员及岗位进行细致地编制,包括标准编制和实际编制两部分,并定期组织评审,以有效控制人员变化,严格把控企业人力资源供需状况。

3)HR统筹审计:在以上各大职能工作的基础上,对各项HR具体工作的开展进行统筹协调,包括统筹供需和激励、流程和跨部门工作协调及HR各大模块的具体工作等,并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内HR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审计,以保障HR战略执行的切实有效和细节把控,二、HR供给中心:包括招聘配置和培训开发二大职能。定位于保障企业HR的及时供给。

1、招聘配置:包括招募、配置和测评三个部分。具体如下:

1)招募:侧重于外部招聘,立足于从外部渠道。包括猎头、人才中介、网络中介、校企定向招募等。

2)配置:侧重于内部调配,立足于内部渠道。包括内部人才库选人、定向轮岗等。

3)测评:侧重于选拔测评,主要是为招聘与配置功能提供基础性技术保障,包括笔试题库、面试技能、测评技术等方面,保障招募和配置HR的准确性,提高招聘适岗率。

2、培训开发:包括培训、开发二个部分。具体如下:

1)培训:侧重于员工的适岗性的现有素质方面的培训,保障在职员工高绩效的实现。包括专业技能类培训、通用知识类培训、企业文化类培训、校企联合办班等,2)开发:侧重于员工的储备性的潜在素质方面的培养,保障人才梯队的有效建设与补充。包括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内部人才梯队建设、管理/专业能力进阶培训等。

三、HR激励中心:包括绩效管控、薪酬福利、劳动关系、企业文化四个部分。具体如下:

1、绩效管控: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评价与管理,持续改进工作的效果,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实践中主要是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指导原则,建立企业战略地图,通过目标管理与KPI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周期进行绩效评估,促进绩效的持续改善。

2、薪酬福利:主要是在HR规划和绩效管控的基础上,通过薪酬与福利体系的辅助,激发员工士气,达到激励的作用,使得员工争先恐后,持续改善工作,实现高绩效。

3、劳动关系:目的是构建和谐、融洽的劳动关系。具体包括劳动合同签订与管理、劳动关系纠纷管理、员工奖惩管理和员工沟通管理四大部分。其中员工沟通管理,包括对员工全方位的关心与付出,如员工沟通例会、员工心理辅导、员工职业健康、员工生活关爱、节日问候与祝福等。

4、企业文化:包括企业文化定位、企业使用与宗旨、企业价值观、员工行为规范等,主要通过建立企业文化规划、建立文化大纲、规划企业文化软硬件建设、开展各类企业文化活动和培训等,将所有员工统一到企业文化中来,并使之形成约束力和张力,潜移默化地发生激励作用。

以上HR体系的构建,三大中心存取着不同的价值定位与作用。具体如下:

1、笔者将HR规划中心置于首位,因为它是基础性的、指导性的、整体性的模块,对其他两个中心起着支撑作用。同时,HR规划中心居于HR管理体系价值链中最具价值和技术性的环节,为此,一般而言,应于HR规划中心置最优质的资源配置,尤其是HR部门负责人应领衔,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实效。

2、HR供给中心最具实用性。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还不够充分认识到HR规划的重要性,同时对HR的价值认同不够,加上投入投入成本的限制,所以组织平台建设、信息建设等方面尤其不足,HR规划能发生的实际功效受企业管理水平和领导人境界的局限较大。而一般而言,越是低管理水平的企业,对HR供给却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因为没有足够的规划与激励,人员流失严重,只能走马灯似的不断招聘人员。

3、HR激励中心最具放大效应。高管理水平的企业,平台建设健全,激励中心能使员工产生能力放大效应。如同前文所提海尔的例子,在其激励平台上,一般员工可以发挥出200%甚至更高的超常水平。而低管理水平的企业,平台建设不足,激励措施不够,甚至出现反激励,员工的能力就难以发挥出正常水平,糟糕的甚至连50%都达不到。如此,两者的区别不言自喻。

建立起以上HR管理体系,相比当下国内企业的HR管理实践,笔者以为堪算全面且具良好的可行性。当然,具体施行起来,尚需依据企业的具体实际而进行组合调整。

作者简介:李钟铭先生,HR经理人,喜研读中国儒、法、兵、道家思想,擅长从历史和社会现象中洞察HR管理精髓。

篇2:科学HR管理体系之我见

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我们每天都要和许多的人接触。人类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物种,他有时可能会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而能了解他人,并能帮助他人开发出自己最大的价值,我认为已经很了不起了。HR,人力资源,如果人是一种资源的话,HR就是要充分的利用这种资源,来创造价值。HR们的知识应该是很全面的,对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涉猎。我心目中的HR是很厉害的人物,他能轻易的和人交谈,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能够有所作为。正是因为对HR感兴趣所以才成为了大家族的一员。我自认为还是很有毅力的,我也相信积累的力量。所以,以后一定会好好努力,加油,每天进步一点,学好理论知识。

[HR之我见]

篇3:科学HR管理体系之我见

一、细节造就习惯

“爱孩子, 就要为孩子的一生着想;爱孩子, 就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基。”我深信:行为日久成习惯, 习惯日久成性格, 性格日久成命运, 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命运, 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 这是培养习惯的着力点, 也是培养学生的落脚点。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品德习惯、团结友善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我们应先做要求, 再细心指导, 并长期坚持, 善始善终, 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教师要以身作则, 如要求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要捡起来, 自己就要带头捡;要求学生不迟到, 不早退, 自己每天就提前到校, 站在教室门口, 等学生到来;指导学生整理内务, 和学生一起早读。无形中, 学生就以教师为榜样, 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情,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学生就会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耐心捕捉契机

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如今的孩子太不懂事”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把握一切机会, 及时捕捉教育学生的契机, 对学生的一些行为, 坚持耐心细致的教育, 说了一遍没效果, 说两遍, 说了两遍不行再说一遍, 直到讲到每一位学生都心服口服为止。我曾教过一位男生, 头脑灵活, 接受能力强, 但成绩平平。我观察他一段时间后, 发现他每天到校早, 回家迟,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针对这种贪玩散漫的不良习惯, 多次教育, 但收效甚微。一次午间休息时, 我和本班几个学生闲谈人生理想, 该学生也在场, 就顺势问他有什么理想, 该学生语出惊人———长大想做科学家。这时我抓住时机, 拍了拍他的肩膀, 笑着说:“好, 有志气!但科学家可是个个有学问, 都是刻苦学习才得来的, 你呢?”接着耐心引导道:“如果你能充分利用时间特别是早中晚这些你经常玩的时间去学习, 你的成绩一定会上升的, 那样才有做科学家的底子!”该学生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头, 对我说:“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从此, 这位学生慢慢地改正了缺点, 学习用功了, 成绩也上升了, 还被光荣地评为学校“三好学生”。

三、爱心营造温馨

“要教好学生, 当好班主任, 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体贴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人, 从小事做起, 只有对学生的感情深, 工作才能细, 方法才能对头, 效果才能最佳。”

(一) “偏爱”学困生

有人说:爱优等生容易, 爱学困生难。诚然, 学困生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 给班主任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他们不仅容易犯错, 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要先摸清学困生的思想实际, 用宽容温暖学生的心灵, 然后督促其逐步改正。偏重表扬, 着眼进步, 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 不辞劳苦, 不言放弃, 给时间、给机会, 为学困生创造宽松的环境。我的班上有一位学生, 经常干扰教师上课, 他反应慢, 经常不完成作业, 学习差, 一上课就睡觉, 一下课就打闹, 科任教师上课都要处理他的事情, 同学们也不喜欢他。但我却说, 如果我的儿子是这样子, 我希望教师能耐心地帮助他。我和科任教师、班干部共同寻找该生的闪光点, 通过观察, 发现好多次该生都跟值日生在清洁区打扫卫生, 于是我在班上表扬他不怕脏、爱劳动, 让他当劳动委员, 协助教师管理班级卫生工作。从此, 该生不但认真负责, 而且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学习成绩逐步提高。除此之外, 班里还制定小组合作、手拉手同进步的制度, 让学困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努力向上。

(二) 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 谁都爱他们, 也正因为如此, 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 被原谅、袒护。对这类学生, 不迁就他们的缺点, 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 教育他们心胸要宽广, 心理要健康。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热情的人, 向上的人, 否则会对良好班风的形成造成恶劣影响。有一次升旗时我发现小哲、瑄瑄与美琪不停地嬉闹, 引得后面学生也蠢蠢欲动。回教室后过问此事, 小哲与瑄瑄极力推卸说是美琪转身与他们玩闹, 而美琪只是委屈地看了我一眼不再出声。问旁边一个平时很诚实的学生, 他吞吞吐吐地说不知道情况, 可又不经意地白了小哲与瑄瑄一眼, 至此我心中已有数, 知道问题在两个优等生身上。因此我先把俩学生批评了一顿:“美琪管不住自己, 你们也管不住自己, 你们作为班干部给同学们起什么带头作用?”之后摸摸美琪的头, 亲切地说:“给老师说说今天是什么原因让你转过身的?”结果是小哲与瑄瑄不停地揪她的辫子引起的。为此我在班里严肃地批评了他俩, 又在班干部会上让他俩做了反思, 使优等生尤其是班干部认识到不能因为“好”而高高在上无视规矩。

(三) 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既不像优等生那样产生优越感, 又不像后进生那样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主力军, 更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 他们希望教师重视他们, 但又害怕表现自己。对待这类学生, 我们要及时充分地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 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四、活动明理育人

我一直把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我的座右铭, 把他的教育理念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尽全力使我的学生都成为真实、诚实、朴实的人, 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 积极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所有教育活动和比赛

如科技周、艺术节、节日庆典、运动会等等。每次活动前先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主题、经过;接着认真组织精心指导;活动后及时总结, 使学生在每参加完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

(二) 努力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

根据班级特点指导班干部策划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查字典比赛, 成语接龙, 童话故事比赛等来益智身心, 鼓励学生为大家表演, 增强自信。又如“爸爸妈妈笑一笑”“环保连着你我他”“安全伴我行”“书韵飘香”等符合学生特点及班情需要的队会, 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而且在活动的策划、准备、分工、排练等环节中懂得了什么叫“合作”, 什么叫“团结”, 什么叫“友谊”。

(三) 在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如今年的“三八”妇女节, 我给学生布置“三个一”的活动, 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及妈妈的反应真实地记录下来, 并请妈妈也写写自己的感受, 然后进行展示交流。

五、书香浸润心灵

人生的道路上, 有书香做伴, 生活就会多一份情趣, 情感会多一份高尚, 成长会多一份睿智。“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班里的学生时时、处处、人人“沐浴”着书香, 让朗朗的读书声成为班级最动听的交响是我最大的愿望。为此, 我长期坚持带领学生们晨诵:读美文、诵经典, 在诵读中学生既丰富了学识, 又陶冶了情操。

篇4:学校体育器材科学管理之我见

【关键词】体育器材 科学管理

体育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是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体育器材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体育器材管理工作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如何科学的管理体育器材、提高体育器材的使用率,无疑是摆在体育器材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将极大地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体育器材的使用。体育器材管理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的管理和使用体育器材不但可以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够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为学校减少因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经费开支。体育器材管理者是体育器材管理工作的重要执行者。体育器材管理工作看似轻松,实际上工作复杂、繁琐。不仅要求管理者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定期对体育器材与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发现隐患要及时维修或解决,确保器械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还要足够细心清查每一件器材,小到每一个乒乓球,大到整个体育场馆的全部体育设施;更主要的是还要与教师、学生互助合作,以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方式管理学校的体育器材。因此体育器材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器材管理者息息相关。可以说“一个好的体育器材管理者,就是一个好当家,更是学校后勤的一个好助手。” [1]

目前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学生是体育器材使用者,学生对体育器材的爱护应当贯穿于使用器材的全过程中。目前学生缺乏对公物的爱护意识,使用时随意性很强,常常导致体育设施损坏,体育器材遗失现象严重。这种不爱护公共财产的现象,严重增加了学校体育经费的支出。一些管理员的责任心不强、使用不科学,也常常导致学校体育器材丢失、损坏、积压、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

其次,由于体育器材室条件有限,学校体育器材种类繁多,给保管和存放体育器材带来一定难度。一些不合理的摆放和陈列可能降低体育器材使用寿命,增加了体育经费的开支。

再次,体育器材管理制度已经制定,但在实际管理中其效果并不理想,制度往往成为摆设;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常常不能够使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体育器材管理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责任意识

对于体育器材的管理工作,学校通常制定相关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者是人,因此人是最关键和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器材管理工作要依靠人来完成。因此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教师、学生、器材管理者人人有责。管理者要在体育器材室附近增添一些宣传爱护体育器材的标语,培养师生爱护公共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的意识,督促他们自觉爱护器材。在器材室内张帖体育器材搬运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到轻拿轻放,培养他们对器材的重视程度,并要求用完器材后及时归还,自觉整齐地摆放在指定地点。体育器材管理工作不仅仅是针对器材管理者,还要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器材保护意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受到教育,从而自觉爱护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合理科學地使用器材。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借用习惯,选派专人负责及时取、送体育器材,防止体育器材的遗失。从而使教师、学生、器材管理者三方力量结合起来共同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2、科学系统管理体育器材

首先,要熟悉各种体育器材、设备的构造、性能和保管体育器材设备的常识。器材存放要分门别类,器材摆放要定位,在固定位置贴好标签方便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一些保护类的体育器材,如垫子等要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对于一些比赛类器材,如铅球、标枪、小铁旗等金属类器材,要保证其干燥,防止其受潮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而生锈,对于一些较重的器材应该放置于低处,易于拿到的地方。其他较轻的器材,应该放到离金属器材较远的地方,防止与金属器材发生碰撞而损坏。对于球类更要避免叠放,防止互相压挤发生变形。对于一些精密器材要单独妥善保管,保证其功能不受影响。在器材室里要严格控制水、电的使用,并备有灭火器材,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要经常整理器材以改善和增加器材库的使用面积;保持室内整洁无杂物,行道通畅。

其次,要熟知学校体育器材的存放量,不盲目购买,节约资金。在体育教师上课后、课余训练结束后或大型体育活动后,要及时清点器材,办理交接手续,以防遗失。要熟知体育教师的课表,熟悉各年级教学制度,课前对上课班级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准备,并做好记录与交接。课结束后,要清点器材数量,发现短缺或损坏及时处理。

再次,要定期维修体育器材与设施,定期检查篮球架、排球架等有无螺栓松动等现象,以保证练习和训练的正常进行。对于易损、易坏的体育器材教给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延长使用寿命及时间,确实损伤严重的,可请专业人员维修,切不可将就使用或盲目维修而造成最后的报废。每学期结束前要组织人员对全部设施进行检修,并作出补充、维修计划。凡是年久失修,不能维修而报废的器材,应及时上报学校,做到维修及时,补充到位。

3、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体育器材的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员要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严格按章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所有的体育设备、器材实行先集中后分类存放,统一保管,登记建帐,纠正随意乱放、损坏设施、器材的不良做法。

建立完整的体育器材帐目,出台体育器材的赔偿制度;器材的使用与归还要有严格的交接登记手续,体育器材私人不得外借等政策,以杜绝丢失、损坏的现象发生。做到购买有原则,借出有手续。严格执行借还制度,责任到人,并认真执行,层层负责,齐抓共管。

总之,我们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学校体育器材保护保养的管理。学校体育器材保护保养的管理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视学校体育器材的科学管理,对学校体育教学与活动的正常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化模式 学位论文网http://www.xwlunwen.com [1] 学校体育器材积极管理的四

[2]张晔 关于高职院校“体育器材管理与维修”的理性思考

[3]刘铁.高校体育后勤现代科学管理探微[J].湖北体育科技,2005,1

[4]边水强,梅凤喜,刘华,姬志刚.论学校体育器材保护保养技巧[J].科技资讯,2006,6

篇5:科学之我见

学习习惯是化学兴趣的保证持之以恒地预习、复习和阅读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十分重要,是化学兴趣的保证。因为复习能够使已经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预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大概的了解,上课时能轻松愉快地、有重点地听讲、思维积极主动、作业迅速完成、学习成绩好,形成良性循环。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生博览群书,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克服学生学业不良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大量阅读,“阅读叫他思考。”学生见识越广,思考得越多,接受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预习、复习和阅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实验是化学兴趣的生命教师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大量开放实验室,开设实验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实验,学生是非常乐意的,他们喜欢探索化学规律并从中享受乐趣。化学实验活动表面上可能获得知识慢,但它是让学生尝试感受,理解经历化学的必经阶段,对启迪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很有帮助。因为在实践中获得的创造性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求索精神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但有强烈的兴趣参加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教学活”,“活教学”,许多著名人物都很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篇6:科学精神之我见

居里夫人的故事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知有多少人是以居里夫人为榜样而进行着科学研究实验。这位女性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我们从她的身上能学到了什么呢,我想她的科学精神是其中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对于科学精神我们又有怎样的了解呢。

科学既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探索世界奥秘和追求真理的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科学是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是求真。科学是一切的基础,是立世之基,是求实.科学的整体架构,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构成。科学精神是本质和精髓,是始终贯穿存在于科学共同体之中,是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它蕴涵着深刻的内容,其中求真、质疑和创新是科学精神的内核轴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在导师的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过程,运用一种科学的精神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学术修养和个人修养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也只有如此才算是达到了研究生培养的目的。

科学精神是求真精神、求实精神,即追求真理。这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追求真理,强调为知识而知识,即“爱智”精神(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另一种是求得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造福于人类。科学的对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承认对象的客观实在性,避免主观任意性,是科学认识的前提。正是由于具有苛求和崇尚真理这一特质,科学精神导致了科学的昌盛,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从愚昧野蛮走向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的漫漫征程,始终贯穿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求辩证地思考一切。联系与发展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也必然具有辩证的性质。科学精神容不得片面性和思想僵化。

科学精神也是质疑精神,是一种理性的怀疑。批判精神首先源于质疑的勇气,因为世界乃至宇宙从来没有任何享有质疑豁免权的绝对权威。合理质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科学的质疑精神虽然也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相对的,都值得质疑。但它不是主观的相对主义,而是客观的相对主义。一部科学史就是科学通过它的质疑精神不断前进的历史。如果对什么事情都轻信盲从,如轻信盲从所谓的“世界末日”之类的荒诞不经之说,那就根本谈不上科学精神。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没有创新,科学将停滞不前。可以说,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延伸,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创新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正因为有了科学的创新精神,人类才得以不断进步,社会历史长河才得以生生不息。

在人类社会,科学精神属于人文精神,或者说,科学精神本身也有深刻的人文意义。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包含着人文价值观。在当代,科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主流,它广泛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领域之中。科学归根结底是和人类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息息相关的。

对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而言,科学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一)培养彻底的求真务实精神 要坚持科学精神,必须摒弃名利的诱惑,甘于淡泊,默默追求。现实生活中,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科学研究已不是一片净土。有的研究生为了名利,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编造实验和计算数据,弄虚作假。这样的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他们的学术是经不起科学的检验的。

(二)学会批判和适度质疑的精神

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是个体创新的生命和精髓,批判既包涵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底蕴,是个体知识、情感、意志、行为、风格等综合素质最集中的体现,因此在个体的成长中更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创新主体进行创造活动,首先应该具有批判的意识,一个善于获取知识、积累知识但缺乏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创新人才。个体要想使自身成为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新型人才,在获取和积累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中必须贯彻一种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学会从理性的角度对人类业已存在的成就进行反思、审视、考问与批判

(三)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能力

篇7:小学科学培训之我见

一、改变了教学理念

以前只需要教师讲讲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教师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非常欠缺,加上课程任务繁重,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再学习、去研究,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使科学探究教学很难落到实处,教学中往往为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有时有意无意会忽略一些不客观、不真实的情况,现在需要学生经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要求师生做到探究活动过程的严谨、实事求是,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

二、学习科学的主体是学生,平时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培养科学课中学生的课堂常规,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到“大胆尝试,小心实验”。

三、学习科学知识的核心是探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为此,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科学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补充知识储备,同时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技能,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教学质量才会更高。

篇8:现代图书馆科学管理之我见

一、开展优质服务

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 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离不开信息。可以说信息将成为知识、财富的来源。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 人类进步, 社会发展, 离不开信息。因此, 图书馆管理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 认真倾听读者心声, 力所能及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让读者尽兴而来, 满意而归。而提高优质服务, 不是挂在嘴上, 或贴在墙上, 而是在于馆员的行动。

高校图书馆要遵循《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规程》, 要从传统的服务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增加流通阅览方面, 打破死板管理方法, 开展创造性管理, 灵活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如通过书评、演讲、讲座等活动促进读者参与, 增强图书馆的读书气氛。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方面, 要积极尝试, 对学生思维培养, 光靠课堂是不够的, 学校图书馆要通过组织各种优秀读物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让学生真正在书库里增长知识, 得到启迪。

现代图书馆已进入全开架流通借阅时代, 传统的管理方法和老旧的管理思想, 远远适应不了现代图书馆管理的要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培养一些熟悉业务、敬岗爱业、勤勤恳恳、热心服务的管理人员。在提供服务中, 首先要满足读者需求, 增加开放时间;其次要完善排架方式, 更新导引标识。图书排架要实现严密规范, 合理分类, 一目了然, 方便读者。

二、提高馆员素质

高校图书馆管理者是信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文献资源也是图书馆系统的宝贵财富。欲想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 前提必须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的出现, 给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适应新时代图书管理的要求, 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 善于提出各种新的方法、新的思路, 解决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馆员要勇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管理模式, 在管理工作上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与此同时, 图书管理工作不仅要求馆员要熟悉业务的各个环节步骤, 而且要掌握各种载体的管理方法。为此, 图书管理人员要通过培训、钻研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 自如应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

三、科学制度管理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良好的管理制度, 可以促进人文和谐健康发展, 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 单纯死硬的老一套图书管理方法既不能服从大局, 又搞不好图书服务, 更不能让人在科学完善的图书管理中享受精神食粮。高校图书馆工作重点要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 明确图书馆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优化管理软环境, 要制定出《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发展规划》、《图书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 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 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做到“人人有责任, 事事有程序, 实行科学化、现代化手段管理”的工作标准。

实行科学管理, 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 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着眼长远, 深刻认识到图书馆是一种宝贵的信息文库, 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图书馆管理日趋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越来越走向现代化。因此, 高校图书馆科学制度管理势在必行。

篇9:科学价值之我见

【关键词】科学;价值;和谐社会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克莱姆克(E.D. Klemke)提出,在“科学与价值”这一词汇下面,所涉及到的方面是复杂的,包括理性、客观性、主观性、纯科学、应用科学等范畴,甚至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争也可看作是该问题的拓展。长期以来,科学价值的中立是许多人坚持的见解。他们认为:科学是追求纯粹真理的事业,是客观的。科学认识的活动是从无误的初始前提出發,达到对自然的真实认识,科学是自然之镜。价值是关乎目的的,是主观的、功利的、非理性的,是不能做逻辑分析的,价值是心灵之镜。科学与人的价值理念、判断无关,而“科技是把双刃剑”的效应,只是在转化为技术应用时,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所掌握和使用,才会出现善或恶的不同价值倾向。若按照此说法,只有纯粹的、绝对的、没有任何心理或人文成分干扰的精确知识,才能称之为科学。但科学的本质内涵要比上述说法丰富、复杂得多,这样实际上就根本否定了主体性的原则,使得科学知识与活生生的人及其个性完全割裂开来。

正如拉波拉特(Anatol Rapoport)所说,那些否认科学与价值存在关联的人容易一致,因为一旦宣布某物不存在,就不再进一步谈论它们了。但若某物存在,人们的观点很可能有更多的争论。科学价值的情况正是如此。纵观科技史,若把前科学时期的技术也归在科学范畴中,那么,自从人类文明以来,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便存在科学活动。若回溯这一时期的科学知识体系,可以发现它们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利益都密切相关,如几何学就是从丈量土地的方法和规则中演进而成的,天文学则是从农业、航海、占卜等实际需要中产生的。因此,前科学时期各门科学知识的创立,都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具有特定的时代烙印。

若说前科学时期的科学知识仅仅是出自直接观察与实践,只是与研究者的思辨最为相关,那么近代科学产生后,科学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注重的是严谨的实验,逻辑的分析、科学的归纳与演绎,以及技术的不断改进,因此科学研究不再是被动地认识和反映自然事物,而是主动地介入、干预自然;科学活动也由原来的个体的、自由的探索型活动转变为有建制、有组织的分工协作型活动,受各类集团或国家的掌控。这样的科学活动就很难摆脱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只能被主体的主观意愿所左右。

科学还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以知识体系来讨论科学,科学应该属于观念文化,若把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那么科学不仅是观念文化,还是器具文化。科学的特点就是把自然界、客观物质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内在规律,并且用技术手段、依照规律来重现自然现象或创造新事物。因此,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是有一定区别的。但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又是存在关联的,不说近代科学产生之前,科学曾臣服于宗教、从属于哲学,就是在科学从哲学分离后,它依然割不断与这些人文文化的关联。在当代,科学技术处于强烈需求和激烈竞争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速度加快,科技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方面促使高科技不断涌现并转化为应用,另一方面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己任,认为科学技术就能拯救人类的苦难,推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当代的科学文化,越来越主动地、自觉地服务于这一目的,显示出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

科学知识体系是科学研究活动在某一阶段中的认知结晶和精神产品;科学活动是科学探究、追寻真理、不断进步的历史进程;科学文化则是反映人类与自然的认知关系,尤其是近代历史条件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改造逐渐深化与扩展,科学文化成为日益影响和作用于人类社会进程的独立文化形态。这三者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科学的本质内涵,构成一个整体的科学概念。因此单纯的从科学知识体系去谈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就难免出现偏差。从科学的整体看,科学毫无疑问承载着价值。科学所涉及的价值是多样的,有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精神的价值,甚至包括研究者个体的价值取向。然而,科学本身还反映着不同的内在价值层面,这些不同的价值层面往往纠缠在一起,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并展示一定的价值取向。主要概括有三个层次:

1 科学的社会价值

科学的社会价值是指科学对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苏联学者N. T.弗罗洛夫认为:科学的社会价值在于科学与其他社会建制的相互关系方面,通过其履行的三类社会职能加以表现:首先是文化世界观方面的职能,其次是作为直接生产力的职能,再次是将科学日益广泛地用于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的职能。因此可把科学的社会价值概括为物质价值或精神价值两个方面。科学的物质价值问题一直被人们所称道,也是科学最鲜明的社会价值表现。科学被认为是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但是,不能把科学的物质价值看成是科学价值的全部。

2 科学价值与人类价值

在科学与价值的关系中,科学价值与人类价值的关系问题是最有吸引力的论题之一。巴伯、拉波拉特、布罗诺乌斯基等人均深入地考察过这一问题。他们的论述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科学的价值来源于人类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是维系科学价值的必备因素。另一方面,科学的规范和价值可以扩展到人类一般的价值准则。拉波拉特曾断言,“科学伦理学必须变成人类的伦理学”。虽然该观点有些极端,但是若我们依此来理解科学的价值,就意味着需要把科学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不能仅把科学当作手段,而把它当作我们追求的目的。

3 科学中的价值

上述两种科学与价值的关联都属于科学的外部价值,表现为科学与作为价值主体的相互作用。但是科学具有自身永恒有效的观念、追求真理性的精神等内在的价值。可能是科学内部负荷的物质价值较少,内在价值又隐藏在科学深层,因而这个领域往往被大多数学者忽略。

以上分析,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是完全“价值中立”的,而是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性,科学是负荷着价值、内在着价值因素的。今天的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各种现实因素的诱导,包括投资者、集团利益、国家等的各种影响,但它更应该重视人类的根本价值理念和人文关怀。因此,充分认识科学与价值的关系,把科学与价值重新统一起来,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发展科技,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E. D.Klemke,etaleds.,Introductory Read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1980,p223

[2]Iaim Cameron and David Edge,Scientific Image and their SocialUses,Butterworths, London,Boston,1979,Rapoport,Anato,ScientificApproach to Ethics,p17.p238

篇10:科学构建和谐机关之我见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日期:2009年4月1日共浏览463 次【字体:大 中 小】

科学构建和谐机关之我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白银市建设局展之荣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白银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新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人居环境品位、创建文明和谐城市”是市建设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通过参加前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活动,收获颇丰,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党员干部要适应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坚持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构建和谐机关,才能紧紧围绕全市转型工作大局,抓住良机,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钻研、系统学习,善于思考,善于联系实际,务求实效,才能真正达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目的。

一是认真钻研,系统学习。要以求真的精神,深入钻研原著,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满足于文件文章读过了,基本观点了解了,掌握得也差不多了,而不愿深钻细研,导致学得不深,学得不透,难以致用。必须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时时放在心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必须坚持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学、系统学,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满足于浅尝辄止,片面掌握,一知半解。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指导实践。

二是善于思考。学习科学发展相关理论,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寻理论之根,溯实践之源,在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中体悟其真谛,从而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深刻体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作出的正确选择,并为之而努力实践,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

三是坚持联系实际求实效。要以务实的态度,深入社会生活。不能满足于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必须从生动的实践中领悟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要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和实际能力。

二、加强协调,统筹兼顾,畅通构建和谐机关的渠道

创建和谐机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落实到本机关,重中之重就是要搞好综合协调工作,努力创造和谐奋进的工作环境。

一是提高自身协调能力。政治素质要高。政治合格、廉洁奉公既是政治素质的体现,也是搞好协调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思想觉悟高,原则性强,才能维护领导和单位的威信,保持机关的良好形象。工作思路要宽。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才能目光远大,思维灵活,思路宽广,才能及时对发展变化的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只有善于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尽量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变被动协调为主动协调。工作态度要好。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工作、创造成绩、促进和谐的先决条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进一步激发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主动地、认真地、创造性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处事方法要活。在协调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学会处理各种棘手和复杂问题的本领和方法,要能耐得住性子,利用各种途径和措施,灵活地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业务能力要强。业务能力是干事创业的核心能力,对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显得极为重要。必须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和务实的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更强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时时搞好内部协调。搞好机关内部协调,是建设和谐机关的必要前提。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赢得信任与尊敬,取得对人对事的协调权利和资格。必须人尽其才,合理调配,科学分工,责任到人。必须做到既能干事又能共事,强化机关团结一致、克难奋进的良好工作氛围,否则,就很难去协调其他机关和推进整个机关的和谐。必须从大局出发,在机关倡导讲团结、讲协作的风尚。日常工作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合理,突击性工作做到分工不分家,时时事事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增强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打造效能、和谐机关。

三是超前参与外部协调。外部协调是一门艺术,对一个单位、一个机关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协调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整个机关的工作和形象。要抓好外部协调工作,必须在超前预测、提前协调上下功夫,凡涉及到对外协调的事宜,要提前做好准备,及时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在主动联络、争取支持上下功夫,对一些工作中经常要协调和打交道的单位,平时要多加强联系,以建立良好的互信机制和沟通渠道,保证在关键时刻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在善动

脑筋、克服困难上下功夫,要勤动脑,多用心,以寻求解决和克服困难的最佳方法。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工作既要大胆,也要适度。

四是及时做好对上协调。对上主要指对本级领导和上级机关。既要协调好与直接领导的工作关系,又要处理好与间接领导的工作关系,还要注意协调好各位领导之间的工作关系。必须摆正位置,既要从属服务,又要积极主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实施、承办、落实必须从属于、服务于机关大局,须按照领导的指示或意见去进行。

五是用情做好对下协调。对下的协调,操作起来看似比较容易,但如果方法简单粗暴,以“命令”代替“协商”,也容易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抓好对下的协调,要坚持做到全面把握,摸清下情,积极给领导当好参谋,使领导的决策更加接近于实际,这样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协调才能有的放矢。坚持做到相互兼顾,科学协调,多体谅和关心下级,设身处地为下级着想,切实做到兼顾多方、科学协调。坚持做到重点把握,重点协调,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要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对时效强、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和领导布置并强调的工作要重点协调,否则就难以保证上下的一致和工作的整体推进,也直接影响到和谐机关的有效构建。

三、内强素质,以人为本,增强合谐机关的服务能力

要抓好本机关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发挥和谐机关在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必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一是提高学习能力。学无止境,学贵有恒。要孜孜以求,学而不倦,善于学习,提高效率,在学习内容上求“广”,在学习方法上求“活”,在学习态度上求“严”,加快知识更新和理念更新,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二是提高管理能力。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提高管理能力,首先要有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细心观察和发现问题,从细节处了解和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超前谋划、先行准备和提前介入打基础;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及时解决问题;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三是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取得成绩的有效途径。在工作中,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打破传统束缚,及时借鉴和运用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优化办事流程来提高行政效能。四是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始终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诱,真正做到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牢记责任与义务;要多做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好事、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际行动做自觉接受监督的模范,努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五是提高协作能力。合心才能合力,合力必须合心,同事之间要做到优点互相学习,经验互相借鉴,问题互相提醒,意见互相沟通,平时多关心,工作多商量,有事多通气,切实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

篇11:自然主义科学哲学之我见

自然主义科学哲学之我见

(1)科学哲学正在进行自然主义的转向;(2)奎因是自然化认识论的.首创者;(3)第二代采取了认知科学的进路;(4)进化认识论则是另一条进路;(5)笔者的自然主义,通过系统科学哲学和物理学哲学的研究体现出来.

作 者:桂起权 段文辉 GUI Qi-quan DUAN Wen-hui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刊 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ILIN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35(4)分类号:N02关键词:自然主义 自然化的认识论 认知科学与进化认识论进路 系统科学哲学 物理学哲学

篇12:科学人才观大家谈(之我见)

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事业的基础、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唯有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人才观,不拘一格选才、育才、用才,努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才能更好地让人才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更大贡献。

当今国家、区域、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今年是“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紧紧围绕省委“两加一推”主基调,实现市委“两个千亿”目标的关键之年。要实现这些目标,绝非易事,不仅要靠资金、项目、政策和环境,更要靠人才。在此,就人才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

各级主要领导要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负总责,把开发人才资源放在先于、重于开发其他资源的地位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统一认识,真正形成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宣传,让相关人才政策达到用人单位熟悉、组织人事干部精通、各类人才了解、全社会共同落实。树立系统开发人才观念,克服“重引进轻使用”、“重使用轻培养”的不良倾向;树立人人都可成才的人才观念,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敢于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树立广纳人才观念,既重视开发利用本地

人才,也积极吸引外地人才,克服选人、用人和留人上的不正之风。

二、请进来、送出去,壮大人才队伍

人才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人才的引进是最有价值的引进,要加大对人才的再教育再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才本领。除要营造良好的自学氛围、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外,还要积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措施,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送出去”主要是选派各类人才,特别是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有潜力的人才,有目的、有争对性地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种高层次培训班,不定期地到先进发达地区著名高校、各地干部学院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和个性化学习,定期到发达城市学习考察、交流挂职等;加快发展、加速转型需要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在短期内培养不出来,只能请进来,“请进来”主要是进一步放宽招考门槛、提高待遇水平,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从而壮大人才队伍,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模式,强化领导能力,形成更大的合力。

三、优服务、扩空间,留住人才促发展

在人才工作上,要为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才留得住人才。“优服务”不仅仅要做到周到、热情。比如,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办理相关手续时,能快则快、能特则特,甚至可以先上班、后完善手续。特别对带项目、来投资的人才,要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包括在户籍、住房、医疗、社保、配偶安

置、子女入学等方面,都要想到、办好。总之,就是要在原则范围内为人才大开方便之门,提高人才的归属感、认同感。“大空间”就是要为人才提高较大的发展空间。人才最看重的就是事业有无发展空间,自己有无用武之地,对高层次人才就应该做到“是猴子就给一棵大树、是老虎就给一座高山”,为其搭建好平台,真正用事业聚集人才,用发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人才推动地方各项事业发展。

四、打破旧观念,不拘一格用人才

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拘一格”的用好人才。对那些特别优秀、业绩出众的人才,要打破条条框框,采取优惠政策。一是不唯年龄,只要看准了是人才,年轻的要用,年长的也要用。二是不唯学历,既要重视学历,又不能搞学历崇拜,学历较高、能力强、能干事的人要用,学历较低、能力强、能干事的人也要用,但学历高、能力不行、干不成事的人则不能用。三是不论资排辈,讲资历无可厚非,但是不能过于绝对化,对于真正有才干、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不能受排位前后影响,冒出来了就要大胆启用。四是在录取上可采取多种形式,考试的方式可以用,考察的方式可以用,考试和考察结合起来也可以用,不仅看考才更要看干才,不仅要考得好更要干得好。总之,我们就要跳出旧的观念、大胆创新人才使用的方法、机制,做到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各建其功,让优秀人才能够走得出、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五、多关怀、重实绩,提升人才幸福感、归属感

我们对人才要讲感情、多关怀,但是,我们的感情和关怀,不是不讲原则、不论是非,也不是吃吃喝喝、封官许愿。在我看来,讲感情、多关怀就是严格要求,有成绩积极表扬,有问题及时指出,有缺点善意提醒,有错误严肃批评,有困难帮助解决。在人才的使用过程中要做到大公无私,不能暗箱操作、任人唯亲,要明确分工、相互协作、注重实绩,避免同一办公室有的同志忙得焦头难额、有的同志闲得无聊现象的发生,因为这种现象就如同瘟疫一样,会迅速传播,消磨大家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使整个队伍涣散,缺乏战斗力。要多关注、更重视“老黄牛”式的干部,让他们得到合理、公平、公正的对待,不让老实人吃亏。

篇13:践行科学发展之我见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我们只有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真正贯彻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才能把军队建设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使我军建设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通过学习可知,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落实到各个环节,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必须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等各方面下功夫、用气力,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在思想观念上有新的解放

党的每一次理论和实践创新, 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产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一次大的转变。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大胆学习借鉴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理念和规则, 切实把思想观念转变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战争上来, 转变到科学务实创新的要求上来。要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扶持新事物、鼓励新创造, 在推进军队建设创新发展实践中树立新的观念, 以观念更新推进部队建设创新发展。

二、在先进性上有新的进步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又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要认真贯彻胡主席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 紧紧围绕军队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 进一步推进军队党的先进性建设, 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党的组织,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 带头学习贯彻党章,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念者、忠实实践者和贯彻落实的有力推动者, 以过硬的素质能力和人格力量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三、在工作作风上有新的转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在行动, 必须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又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进一步端正工作指导,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按照有利于部队建设的发展进步、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利于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的标准作决策、搞建设、抓工作, 下大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使各项建设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自觉按部队建设规律办事, 讲实话, 道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敢于揭露矛盾, 勇于破解难题, 进一步把各项工作往实处做、往深里抓, 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

对于我们来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责任在肩头, 使命在岗位, 奉献在本职。我们要自觉把做好本职工作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 落实到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发展、全面过硬。

1) 要在认真学习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上下功夫。胡主席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深刻揭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深刻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紧密联系国家和军队改革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认真地学习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 做到“四个认清、四个明确”即:认清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 明确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认清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明确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认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明确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举措;认清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明确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

2) 要在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要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根植于人民、依靠于人民、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鲜明政治立场, 始终坚持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体现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宽广眼界, 切实使我们的思想和工作跟上时代步伐和实践的发展要求;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贯穿的尊重规律、认识规律、运用和把握规律的科学精神, 积极探索基层建设的特点规律等。

3) 要在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每一个同志都要进一步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观念, 坚定地听党的话、跟党走, 自觉为捍卫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贡献。要进一步强化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观念, 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坚定地拥护改革开放, 积极地参加国家建设。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始终做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充分发挥在部队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 等等。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革除我们头脑中陈旧、僵化的思想观念, 树立起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

4) 努力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本职岗位是我们履行职责、报效祖国的阵地,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平台。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明确自己的责任, 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埋头苦干, 扎实工作, 默默奉献。积极参加“争创先进连队”活动,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5) 努力促进和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立足本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贡献, 必须有过硬的素质作支撑。胡主席指出, 要努力促进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我们只有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真正贯彻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才能把军队建设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使我军建设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14:小学科学教材之我见

一、教材活动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综合了过去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于一身,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验知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去探究,在参与和探究中有所收获。让探究性、体验性、合作性相融合,造就了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合理化、健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发现、解释身边的科学,把生活中无感知的科学现象完整地统一起来。

二、教材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知识点具有灵活性和拓展性

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教材能充分考虑学生在生活环境,与之相结合的经验背景,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它摆脱了以往小学自然教材内容的固定性,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空间,具有相当程度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教师可依据本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特点进行调节,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于是,我觉得这一教材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三、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猜想活动,使老师、学生能够相互交流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这句格言对学生学习科学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正确的猜想对学生能够起到激励作用,学生会放飞心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莫名的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探索、去发现;还能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从中有所感悟,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仅靠猜想还远远不够,要勇于去探究,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教材能够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科学教材在编排上能够很好地将科学试验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并不是一味地把科学知识单一地展现给学生,而是多渠道、多角度、多元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单调的出现,众多之处与地方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科学的人文精神。

我对苏教版的这套教材情有独钟,本教材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应该掌握的科学知识恰到好处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能够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上一篇:工程投标策划书[YGX下一篇:高一英语教案非限制性定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