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论文

2024-05-03

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0篇)

篇1: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论文

当前,由于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对相应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基于此,播音专业教学中应勇于创新,进一步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符合新时代的媒体发展趋势,满足播音人才的岗位需求,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水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2]。对于从事播音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说,则应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培养目标的明确化,以保障融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融媒体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意义

1.1融媒体概念

所谓融媒体,主要是通过相关电视、广播、报纸等平台,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共同之处,能够优化相应资源,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达到相互融合以求共同发展的目标。一般来说,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融媒体被视为全新的媒介发展观念,这样不仅有利于相关媒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尽可能最大化发挥优势,以达到媒体企业的发展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融媒体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通过相应的多媒体技术融合的传播方式,具有良好的运行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媒体产业正在朝着多样化、全面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

1.2融媒体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媒体之间呈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主要涉及广播、电视、报纸和相关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智能设备等的相互融合发展,通过媒体融合体现了社会进步,对于社会的整体和谐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实现多层次、不同信息的阅读需求,便于人们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节目。另外,融媒体的发展,能够实现媒体之间的协作,进一步改善传统媒体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实现不同社会群体的相关需求。可以看出,通过融媒体,能有效实现媒体的创新发展,在结构和内容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时还有利于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实现媒体行业整体质量的提升[3]。

篇2: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论文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来说,实践性是最突出的特点。播音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并不存在难度,尽管理解相关专业知识,但难以牢固掌握。当前,随着快速更新的电视台、电台等的发展,人们所接触的节目内容也越来越多,存在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遇到了新挑战[4]。从我国当前的高校专业化教育来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的播音主持教学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当前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难以满足融媒体发展的要求,缺乏创新性。教师依旧则是教学主体,通过机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构建高效的播音专业教学课堂。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学生面临工作岗位的要求,由于基本功较差,难以达到脱稿“说”的要求,更别提多种类型的播音主持栏目了。二是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实际发展需求。随着快速发展的融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线教师应充分重视不断更新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内容,以满足时代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学内容和一线媒体岗位的需求偏离较多,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内容。大部分高校的教材存在理论性滞后、内容陈旧的问题,自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三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高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样就会聘请非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这样情况下,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自然难以开始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教学。另外,部分高校还从实践角度,聘请相关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课程教学,这些专业人员尽管有丰富的播音主持实践经验,但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在专业化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难以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教师对于教学活动质量的高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以及素质能力不过关,自然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四是部分高校还存在教学场地有限、资金不足以及相关教学设备仪器不够用等问题,难以落实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构建与一线媒体相似的教学情景,学生实践操作机会非常少,这样往往无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学生并不能有效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所以,从总体上看,在课堂教学、实践训练以及实际工作技术方面,三者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由此可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使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利于提升播音主持整体教学质量。所以,结合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特色,应重视深入开展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改革工作。

篇3: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论文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内容+服务”的模式将更多的植入传统媒体产品的生产环节当中,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也更加的多元化,他们既是“内容”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媒体为受众提供“服务”的主要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的主持人在风格上要以普通受众更加喜闻乐见的面貌呈现,要更“接地气”。笔者认为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虽然我们要摒弃书面化的“播音腔”,但播音主持用语的“生活化”不是随心所欲任意使用网络流行语和俗语方言,“口语化”的播音主持用语也不是啰里啰嗦加几个语气词,多用点“这样”、“那么”这么简单。当前,播音主持坚持用语规范、不媚俗不逢迎低俗煽情的视听需求,仍然是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坚持的职业操守。

1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任意大量不规范使用的危害

网络语言是产生应用于网络的流行语言,它通常因为语言形式简洁生动而被广大网民喜爱和广泛传播。但网络语言的创造和使用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传统的规范用语造成冲击和挑战。

网络语言大体上包括三类: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病毒、防火墙等;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等;网民们创造的、广泛传播的用词用语,如“粉丝”“草根”“PK”“秀”“打酱油”“山寨”“宅男(女)”“单身狗”“然并卵”“城会玩”,等等。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网络语言”是指的第三种,它们往往具有表达内容生动、表达方式新颖、言简意赅等特点,它们符合网民们喜欢彰显个性、追逐时尚、标新立异等心理需求,从而能够在网络环境中迅速传播普及。但是,这些网络用语通常都存在不符合现有语言规范的问题。

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语意、语法。网络用语不规范的情况,更多的集中在语意和语法使用上的混乱,如随心所欲的恶意创造(例如被广泛使用的“屌丝”),任意缩略(如“不明觉厉”、“喜大普奔”)、同音代替(如用“童鞋”代替“同学”、用“鸭梨”代表“压力”)等等,更有甚者词语随意混杂甚至粗鄙恶俗。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些不规范的用语习惯,常常被网民们带入现实生活中,对学习使用规范语言的生态空间造成冲击,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

例如:广汉市一位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的青年,在创业初期,他给餐饮店起名为“舌尖上的屌丝”。由于他经营有方,再加上各种媒体对其创业行为的宣传报道,使得餐饮店小有名气发展状况很不错。但是,就在他信心满满准备扩大规模展开连锁经营的时候,却因为店名的问题遇到了大麻烦,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因为“屌丝”这个词语属于不规范的网络词汇,不予工商登记。无奈的他只能对自己的餐饮品牌进行了更名,可以说因为用词不当,给他的创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急需规范语言文字的社会行为,但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时自主性很强,尤其近年来网络用语的大量使用,使得在推行语言文字的规范时面临很多的障碍和困难。比如“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网络成语”“然并卵”“日了狗”等“新三字经”,如果不经过“网络科普”,又有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人能理解其含义?这些网络词汇的大量使用,无疑是“对语言交际礼仪传承功能的挑战,是对社会化文明的冲击。”任由网络上的不规范语言大量的走进现实生活,有着很多的弊端。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而言,长期大量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会对其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造成影响,对其语言能力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对于更小的语言能力尚在养成阶段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不具备明辨对错的能力,如果长期处于一个任意使用不规范语言的社会环境中,对其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在进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使用和推广规范的语言,显得尤其重要。

2 在融媒体传播活动中坚持使用规范的语言,是主持人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我们知道,语言自产生起就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语言的规范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传承发展靠得是规范科学的语言文字做纽带,我们目前推广使用“普通话”,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首次确定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并明确规定了广播电视台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就在前文所说的大学生创业的事例中,我们广播电视等媒体在宣传报道活动中也曾多次使用“屌丝”这样的不规范网络词汇,也有语言运用上的失范行为。如果我们在对其创业之初的宣传报道中,在规范用语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及时发现其“用词不当”并予以指正,也许这位创客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关键时刻,就不会遇到更换名字的尴尬状况,就能避免因此造成的损失。

广播电视媒体对听众观众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媒体融合迅猛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的影响力跨越地域时空的限制,通过多种网络新媒体延伸到了各个角落。而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代表了他所在媒体的语言形象,在受众中起着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语言使用方式和习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明确指出主持人肩负着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语言的示范责任,如果主持人出现了过多的语音、词汇、语法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广播电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规范使用语言的榜样作用,同时会影响长期以来推广使用普通话取得的成果。

3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需要遵从语言发展的规律,对网络语言进行客观分析、区别对待

社会生活的发展直接导致了语言的不断创新发展,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网络新时代”,网民们对语言有着巨大的创造力,众多新生的网络语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教育部连续10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共提取年度新词5 264个,这些词语记录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有一大部分就属于“网络语言”。2012年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就收录了新词语上千条,其中包括很多网络用语如“宅男宅女、给力、雷人、团购、播客……”。虽然网络流行语大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中也不乏生动形象富有创造性的合乎语法规范、能在词义和用法上填补汉语词汇空缺的词语,笔者认为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规范使用语言不应该是教条的、简单的对所有网络语言进行排斥,我们应该理性科学的分析并区别对待,规范使用语言不等于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笔者认为面对“脑洞大开”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我们需要理性分析、积极引导。对那些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可以适当采用,相反低俗不健康的要坚决摒弃。对于千奇百怪的网络用语,作为主流媒体工作者的广播电视主持人,不能仅仅因为它是近期的热词,就简单的“拿来主义”无原则的加以使用。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去鉴别、去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情况进行使用,这是我们该做的工作,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当前的媒体融合发展,对我们播音主持用语提出了需要更加生活化、“接地气”、更有贴近性的要求,那些导向积极健康,幽默风趣、简洁生动、形象贴切的网络语言,正好符合目前受众对广播电视语言的喜好,我们在节目中可以适当的加以使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虽然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上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但毕竟主持人不是语文老师,广播电视节目也不等同于语文教材,播音主持用语需要随着社会、语言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所对于那些充满了生机活力内容导向积极向上的“新词”,是可以在适当的语境中加以采用的,但一定要根据节目类型的不同慎重使用。例如“给力”“点赞”等等,这部分词汇被各大主流媒体广泛使用后,实事证明其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有些在网络上风行一时的流行语,如曾经的“私奔体”“咆哮体”“蓝精灵体”,这些东西的流行更多的体现了网民逐新、调侃的心态,泛滥时虽来势汹汹但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广播电视主持人在节目用语中,不能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趣味,为了收视收听率而盲目追逐潮流,使本该严肃的话题变得戏谑搞笑。就如同今天回过头来看,在有些东西被网络潮流摒弃后,曾经的“非主流”看着自己用“火星文”写的东西也会“恨不得拍自己一板砖”。

而对于那些在导向性上有争议的网络用语,例如前文提及的“屌丝”,是网络文化中盛行的讽刺用语,衍生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自嘲现象,被教育部认定为“网络低俗语言”,因其含“不雅之词”英文版广告曾被美国禁播。再如“神马都是浮云”中,“神马”是“什么”的谐音,除了用词不规范,同时还表达了消极的人生态度。“打酱油”在网络语中代表的意味是:“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回帖而已”。如果广播电视主持人以“屌丝”自居,用“打酱油”的心态,从“神马都是浮云”的角度来做节目,媒体人的职业形象、职业操守、职业责任如何搁置?对于这类网络用语,笔者认为不宜在严肃认真的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

对于那些迎合低级趣味的、粗鄙恶俗的网络语言,在广播电视播音用语中是应该严格摒弃的。

4 结语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人数激增以及媒体融合工作的不断深化,大量涌现的网络语言给播音主持用语规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必须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而主持人在推行语言文字规范的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规范网络语言在播音主持用语中的使用已成不争的事实。主持人一定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能为了收视收听率,为了迎合受众追新逐奇的心理,肆意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于“网络语言”广播电视媒体人一定要自觉的加强学习,仔细分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紧随时代语言发展需要合理谨慎的筛选使用,要自觉维护现有语言文字规范体系,在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中尽到自己的责任。

摘要: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内容+服务”的模式将更多的植入传统媒体产品的生产环节当中,使得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也更加的多元化。主持人一定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能为了收视收听率,迎合受众追新逐奇的心理,肆意使用网络流行语。当前,播音主持坚持用语规范、不媚俗不逢迎低俗煽情的视听需求,仍然是主持人应该坚持的职业操守。对于“网络语言”广播电视媒体人一定要自觉的加强学习,仔细分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紧随时代语言发展需要,合理谨慎地筛选使用,要自觉维护现有语言文字规范体系,在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中尽到自己的责任。

关键词:网络语言,媒体融合,语言规范,播音主持

参考文献

篇4: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论文

一、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

(一)全民共同参与

在传统的媒体形式下,信息传播渠道基本包括电视、报纸和广播。话语权被牢牢掌握在媒体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相继出现,当今社会的传播媒介变得更加多样化,传统的“渠道霸权”逐渐转变为“渠道过剩”。这使得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的界限逐渐模糊,信息传播的平台也更加开放,传播形式更加多样,越来越多的平民大众成为信息发布者,他们运用更加便捷的传播方式行使自身的话语权。

(二)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移动传媒、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为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渠道。与之相对应的,全媒体时代随之到来,这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强烈冲击,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鲜明的多样化特点。传统模式下那种固定地点、固定时间、你播我看的单向传播形式逐渐被打破,人们在任意地点和时间都可以随意接收信息。显然,在全媒体背景下受众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权利,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逐渐减小。

(三)受众细分化

在全媒体背景下,传播不仅呈现出小众化特点,还逐渐形成分众化。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户逐渐攀升,媒体的不断变革,为受众的细分化提供了可能。同时,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也使得节目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受众的选择范围也逐渐加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节目的参与者、制作者,节目形态、内容都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二、全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的适配性思考

(一)加强媒介素养的培养

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在播音主持教学过程中组织关于“媒介素养”的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媒的了解与认知,增强媒介素养教育。在师资力量方面,既可以邀请校园外的媒体从业人员,也可以聘请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学人员。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信息解读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根据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这主要是指,指导学生透过新闻报道的表面信息,主动分析新闻事件背后隐含的内容,并对之进行深入思考。此外,高校还可以运用校园内的报社、广播、电视台等平台,让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相关的工作程序,进一步增强其对媒体的了解,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媒介素养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主体意识。

(二)革新考核方式

首先,应当考察学生对新闻时事、文学知识和社会常识的掌握情况。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坚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社会常识,当然,还应当及时关注国内外的新闻时事,只有这样,才能增添主持内容的丰富性。其次,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广度与深度。例如,可以采用即兴评述的方式,它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分析题目、确定主题、搜集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构思评述框架,进而展开条理化论述。当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评述表现出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尽量避免空洞或肤浅,应当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再次,还应当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这要求学生可以将思考到的内容系统化,逐步剔除与主旨无关的信息,并且将核心内容用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固然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能够将思考的内容得体、流畅地表述出来。因此,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即兴表述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还应当重视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知程度。教师可以将一种说法或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至于这种信息是否正确、是否正常,则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辨别能力来决定。这种考核形式可以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各种媒介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不断提升自身的判断能力。

(三)引入情景教学法

篇5:论融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专业

在大多数人看来,今天已经没有单纯的新媒体和旧媒体,不同的媒体融合在一起,难分难离。媒介融合意味着我们将摒弃单一的传播形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和动画集于一体,在视觉传达上打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的信息产品。媒介融合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我们可以更多更方便地根据信息内服传播的需要来选择和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媒介。

媒体在面对媒介融合时,高校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应当及时地进行专业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传媒业对人才的新要求。目前的播音与主持专业较之于传媒业界的需求往往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更要求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传授者的高校及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在不断变化的传媒业发展前面处于优势领先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提出在“融媒体”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新思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融媒体”。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融媒体时代即媒介融合形态的社会时代。“媒介融合”是国际媒体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传播平台传播给受众。它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平台的融合共享,还在于吸纳了各种媒体可以充分利用的元素,使这些元素的作用在网络和共享这一平台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也极大地满足了受众视觉和听觉上的需求,融媒体囊括了先前全部媒体的元素(音频、视频、文字、图片、动画),并且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把这些元素尽可能达到融合到一起为更好的传播信息服务。

媒介融合成为现今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它改变了传媒工作的环境,尤其是对一线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我国播音与主持院校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院校数量庞大,并且处于盲目扩张状态,培养的学生同质化严重。这些“批量生产”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不得不面对日常激烈的专业竞争和生存条件。虽然近年来主持人理论获得较大发展,但理论的步伐始终难以撵上媒体的脚步,多数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媒体对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完全认可。

此外,各个播音主持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和现实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部门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在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中,一些课程内容没有逻辑联系,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与当今融媒体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专业忠诚度不够。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内容与方式的变革,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媒介发展新的需求,造就新型人才,如何实现学科间的融合、知识技能的融合、理论实践的融合,都是我们要关注的课题。

播音主持一线工作要求从业者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所以要求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实行跨学科的交叉训练,借鉴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间的融合教学。将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融合在一起,加大新闻采访、新闻写作、音视频制作与新媒体相关课程的学习力度;根据学生选择规划内容的不同,分别和相关的学科进行有意识的融合教学,如:广告、法律、经济、艺术、体育等,甚至与营销等专业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利用语言传播方面的优势,来从事非广播电视方面的工作。有针对性地采用“自助餐”式的选修课形式或以双学位为其主要的辅修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心智,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以应对媒介融合状态下的人才需求。

其次,播音主持教育应将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应用融合在课程教学当中,加强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以适应播音员主持人参与栏目的策划、采访、编辑等各个环节的需求。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学生一进校就要从有声语言的基础训练开始,分不同的教学重点、不同的练习篇目,完成对学生吐字发音、语言表达、新闻播读、配音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传授。把教室、演播室、实验室和资料室融为一体,把知识性课程、分析性课程、技能性课程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单兵”作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知识和技能融合的含金量。

篇6: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论文

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是主持人与周围人良好沟通的媒介,而借助语言和声音的描绘,可增强内容的感染力,让节目效果更好。所以,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创新,需要从语言的规范与工作细节等方面选择内容[3]。3.1.1注重语言规范,准确表达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广播节目也在探索新的方式,特别是播音主持,不论是语言发音,还是意思、内容的表达,都需要用量化的标准考量,并进行各方面的考核。对此,要求主持人必须字正腔圆,使用规范的语言,确保听众清晰听到自己的表达,而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语言发音应更加标准,符合现代语法。同时,在不同的语境下,主持人可选择相应的技巧、音色,严格按照规范发音,并注重逻辑严密。对此,高校需在语言教学中,用相应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增加其文化积累,避免其表达中出现发音错误的情况,按照我国现有的语言结构造句。另外,在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基础上,可适当引用典故,在语言表述中加入多种风格,确保语言生动,但必须明确的是,不论使用哪种语言或风格,都必须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带给观众优质体验,发挥自身积极的导向作用。此外,主持人在表达时必须避免使用可能性词汇,如“假使”,或是使用书面口语表达,以免观众对信息产生错误理解,防止进入直播误区。3.1.2准确使用表达技巧,控制节奏对于语言技巧的选择与教学,是要求学习者学习后,可根据设定的情境选择某一技巧加以使用,从而引起观众兴趣,促进节目传播。对此,在技巧的创新中,教师需根据新媒体的特征,以及主持人与受众互动的方式,把节目中主持人和观众互动的技巧引入课堂,设置情境,展开教学。技巧的使用会受个人能力与个性的影响,选择的方法不一致,但在新媒体社会背景下,保证表达技巧使用准确,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能够帮助自身积累更多经验,把控场上节奏。因此,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选择表达技巧的内容时,需根据时代发展特征,以及传播媒体的改变,选择最佳内容。3.1.3注重生活细节,增强感染力教师重新定义并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时,为让内容引起受众共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加入生活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后,可从中得到生活化的感悟,强化自身情感表达。故教师可选择的内容有社会热点、人们关注的社会事实以及娱乐新闻等,这些内容在社会中有不同的受众,分布于多个年龄层,在这些内容的描述中加入情感,体现出生活细节,可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强化播报效果。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强化了对细节的处理与感悟,也就是说,用生活的内容表达,是让内容贴近受众,让语言走进受众的内心,引起内心与情感的共鸣。播音主持的任务是用语言把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从具体的话语中可得到信息,所以,主持人只有真正了解生活,才能在与受众的沟通中建立共鸣,被受众接受。

3.2副语言

播音主持人除需要具备规范的语言表达、熟练使用技巧外,还要锻炼自己的肢体动作、表情等,用这些为语言的传递提供辅助,所以,副语言是主持人通过动作、表情强化情感表达,传递信息。当下,受新媒体影响,观众对节目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对主持人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语言和个人风格,而是开始关注个人的业务能力与副语言展示,所以,主持人的业务能力与副语言的训练会成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而两者也成为主持节目中的主要工作。同时,播音主持专业会交叉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它与舞蹈课程的联系是,把握芭蕾舞与主持人身体动作之间的联系,避开芭蕾舞原有的舞蹈形式,根据主持人所在的环境,让身体动作自然、生活,确保与个人语速、节奏一致,所以,副语言的教学内容是《舞蹈与形体》,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以让主持人根据语言做出正确的动作与表情,烘托节目效果,拉近与观众的距离。3.2.1体态主持人在不同工作场所中有不同的体态,最常见的体态是站姿、坐姿与走姿,如果学生的腿型为X型或O型,教师在课上必须及时纠正,否则会影响未来工作时身体的姿态。对此,教师教授内容时,可用不同的舞蹈类型,如芭蕾舞,根据主持人日常的工作状态,让学生摆出相应姿势,纠正体态错误,比如,芭蕾舞的脚位变化,可以用于掩饰腿型的不足,像用丁字步站立,可让人忽略主持人的O型腿。练习走姿时,可用舞蹈训练中的开胯动作,让胯部适当外开,或是走小八字步,这些可以解决X型腿行走时出现的问题[4]。3.2.2表情主持人除舞台功力外,还要贴近镜头,在镜头前展示,把自己所要传递的内容准确传达给观众,建立共鸣,所以,在镜头展示前使用表情,会直接影响信息传递效果。但播音主持与表演不同的是,无需根据动作变化改变表情,只需自然流露即可,尤其是在某些信息的传递中,如果表情过于夸张,反而会给观众留下较差的印象。这一内容的训练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够自由转化自己的情感,在节目中恰当使用表情。另外,表情的核心是目光,因此,主持人在保持亲和力微笑的同时,还要保证面部表情放松,用眼睛与观众交流,向观众表示自己的尊重。3.2.3手势手势是主持人的上肢动作,也是体态最常用的表现方式,很多人上台后身体会变得僵硬,双手的手势不断变化,这在视觉上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手势的使用在主持中有特定要求,随着语言的描述,加入幅度大小不一的动作,这些是没有经过前期演练的,而是在播报中加入情感后的自然展示,所以,课上教师进行训练时,不要只按照书中给出的内容练习,而要设定具体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学生按照语言环境、内容等,随着语言的表达做出动作,使用合理的手势,这种方式与原有的方式相比,可得到更优效果。由此,播音主持可取得的效果是,展示主持人的个性,丰富语言信息。每位主持人均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掩盖自己的个性,主持效果就会变得常态化,不会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所以,主持人播音时为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会适当提高音调等,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过程中,副语言的使用是让人们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每个人的动作,形成基本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深。同时,不可忽略的是,主持人用语言传递信息时,有些信息如果只用语言表述,并不能把所有内容全部告知,用副语言辅助后,能够补充信息的不足。播音主持是用声音与观众沟通,但声音不是唯一的途径,加上体态、表情的使用,可让观众了解主持人的情绪变化,引发相似的情感波动。

3.3语言表达技巧

新媒体背景下,新出现的传播媒体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可以从多个渠道得到信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危机,所以,为增加传统媒体的生命力,主持人必须加强对使用技巧的磨炼,根据当下社会对新闻的需求,让传统媒体爆发出新活力[5]。因此,对于语言表达技巧的创新,是通过调整语气、语速以及对细节的处理,使电视直播取得良好效果。3.3.1提高细节的处理能力学生学习播音主持课程时,必须重视对细节的处理,提高对细节的处理能力。因为电视多以直播方式呈现,要求主持人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可妥善处理细节,所以,在技巧教学中,需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控节目现场的整体情况,根据出现的情况灵活应变,遇到突发事件后,可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气,组织语言救场。即教师选择技巧教学时,可给出既定的几个技巧,设置某个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灵活组织语言,并在语言表述中加入技巧,同时,也要注意时间的长短,如果时间较长,即便技巧得到优化,自身应变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教师用技巧教学时,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时间观念,根据现场直播时间的长短,对突发情况进行合理处理,调控现场的环节与节奏,做到随机应变。另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了解节目现场的特征,让其做到对现场情况做出准确把控,如此,可在实际进行现场直播时灵活处理所有情况,以丰富的经验加以应对,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保证现场节奏不被打乱。3.3.2注意重音和语调的变化语言表达中重音和语调的处理,对整句话意思的传递有直接影响,同时,声调变化也会影响表达效果,因此,电视直播与日常训练中,需注重重音、语调的处理。重音的作用除强调外,还包括对新闻传递效果的展示,多用于一篇报道中重要的位置,即核心内容,对内容所在的语句简单处理后,加入重音和情感,增加个人声音特色,增强新闻说服力。对于语调的调整,是根据各部分展示的内容,在适当位置升调,在某些位置降调,某些内容保持语气平稳。用这两种方式处理后,可以让主持人根据新媒体发展的变化,形成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持风格,优化电视节目效果。3.3.3突出语言的特点和内涵为解决语言表达的主要问题,需突出个人语言表达的内涵,让特征更加鲜明。教师进行语言表现力教学时,需要通过长期积累,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内涵,帮助学生吸收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并引导学生阅读文献,借助书的感染力提高自身修养。同时,教师可以播放国内外优秀的主持人的节目视频,学生观察视频中主持人说话的方式与技巧后,总结经验,分析其表现出语言表现力的方式,把自己的声音套入这一方式中进行尝试,尝试多种方法后,找到自身展示语言表现力的最佳方法,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教师应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质,提供不同风格的文章、场景,让其在读出文字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特点,展示内涵。只有如此,才能让声音引起观众共鸣,吸引观众。3.3.4增强语言表现力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播音员,在新媒体背景下若想继续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并增强语言表现力,所以,在重视语言表达技巧的同时,突出语言表现力教学,是高校顺应新媒体发展对教学内容的修改。一是丰富专业知识的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专业知识作为主要传递内容,增加学生专业知识储备,让其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用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顺畅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二是引导学生了解节目主题。主持人上台前必须充分了解节目的主题,以及节目的整个流程与环节,才可恰当使用技巧、语言、副语言,完成节目播报。为此,在课上教师应有目的地开展训练,为学生规定不同的主题,以及每个主题对应的流程,给出手稿,要求学生自主思考,用自己的理解模拟主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可以发现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形成意识,养成习惯。此外,学生自身在在日常练习中,要注重增加个人文化积淀,积极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向他人请教,提升自我[6],形成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表达方式,为以后在节目主持中熟练运用多种技巧与语言,突出节目主题,优化电视节目呈现效果奠定基础。

4结语

新媒体出现后,为同步促进传统媒体发展,高校需创新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和情感表达、技巧、副语言等,从而让学生在实际主持过程中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妥善处理现场突发情况,增强语言感染力,有效吸引观众。

参考文献:

[1]贺超.新媒体在推动播音主持艺术开放式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6):128-129.

[2]李侦侦.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改革思路[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172-173.

[3]周田.全媒体视角下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分析[J].时代教育,2017(11):149.

[4]罗幸.新媒体情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7):14-15.

[5]盛兰.全媒体视域下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视听,(10):184-185.

篇7: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论文

1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的现状

由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是公众人物,因此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形象素质、语言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政治素质,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播音主持人必须以正确的姿态去面向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然而在融媒体发展的今天,播音主持人却出现了不协调的声音,现状相对比较尴尬。

1.1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待提高

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在一些聊天平台涌现了大批的主播,这些主播挑战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权威,然而,目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仍然以正统自居,缺乏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看不起网络平台的媒体传播,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的适应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媒体主播平台不断的规范传播的内容,形成良性循环,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可网络媒体主播平台,随着人们逐渐的认可,网络媒体的主播平台已经占据了广播电视的半壁江山,因此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严重缺少,所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升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形象,提高自身竞争力。

1.2综合文化素养和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播音主持工作要求播音主持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即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较高的文化素养需要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拥有相对广泛的知识层面,不断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的知识系统及时的应对突发事件。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目前播音主持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有待增加,这为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阻力,因此播音主持人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不被淘汰。

2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播音主持人是电视广播节目的核心,主持人自身水平和基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关系到节目收视率是提高还是降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必须紧抓播音主持人的基本职业素养,使播音主持人在新媒体的挑战下,不断的发展,迎接未知的挑战,抓住眼前的机遇。

2.1要求对播音主持人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如果因循守旧,不能突破现状,提升专业技能,完成自身质的飞跃,那么必将会在融媒体的挑战中失去方向。播音主持人必须紧紧掌握自身所具有的基本技能——播音技巧,对播音技巧要多加练习,精益求精,保证自身的发声字正腔圆,特别是在运气吐气中做到应用自如,力度恰当,节奏匀速,从而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有魅力,更加充分的体现出语言所具有的生命力和渲染力。播音主持人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播音主持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顺应融媒体发展的需求,不断迎接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抓住新媒体给予的挑战。

2.2要求播音主持人跟随时代潮流,加强对全媒体知识的掌握

融媒体的背景下,新媒体种类日益增长,呈百花齐放的状态,给广播电视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这一时期,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须跟随时代的潮流,不断的掌握全媒体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紧紧把握融媒体带来的机遇,掌握新的媒体技术,并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平台中,提升广播电视平台的收视率、收听率。只有通过不断跟进时代的潮流,对全媒体知识不断的进行的学习和思考,并通过自身对媒体知识的了解,不断的把全媒体知识应用到传统的广播电视平台,不断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不断应对融媒体带来的挑战,紧紧把握新媒体技术所赋予的技能。

2.3要求播音主持人员必须拥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同样也是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灵魂,在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人在掌握全媒体知识的前提下不断的进行创新,将全媒体知识融入到播音主持行业中,培养自身的艺术风格,让节目更加的有魅力,不断的吸引收听(视)率,提升节目的影响价值,比如:《快乐大本营》,也就是一个正常的娱乐节目,但是通过主持人的不断创新,不仅在语言上,还有在形式上,给予观众美学上的冲击,使观众能够与主持人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收视率,提升了电视节目的影响价值。因此在播音主持行业,创新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不断的开发新的电视(广播)节目,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在媒体融合中不断的进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电视播音主持人的素质提升策略

在广播电视媒体中,播音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把播音主持人的素质提升作为重点工作,加大力度培养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不断进行对播音主持人基本技能的培养,挖掘他们的潜力,不断创作出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提高广播电视的收视(听)率,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3.1注重播音主持人素质全面训练

播音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前台执行人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广播电视团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播音主持人素质的全面训练尤为重要,首先,强化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播音主持中能够做到吐字清晰,使语言的魅力淋漓尽致的展现到听众面前,增加语言的渲染力。其次就是注重专业形象的设计和心理素质的训练,通过对播音主持人形象的设计和心理素质的强化,才能使播音主持人以正确的姿态和形象面向观众,能够及时有效的满足不同观众欣赏价值的需求。最后是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能力,扩大播音主持人的知识面,使其全面了解不同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通过对不同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能够及时应对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

3.2播音主持人积极参与到基层组织活动之中

基层组织活动是播音主持人能够接地气的重要手段,在广播电视行业,组织基层活动,让播音主持人走进城市基层生活,走进边远山区、走进农村,不断的感受基层群众的需求,通过基层群众的需求创作出更加接地气的作品,使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的播出更适合人民群众需求的作品,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增加节目的收视率,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收,实现广播电视平台的价值。总之,在广播电视领域内,播音主持人是整个行业的门面,只有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人的各项技能,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使广播电视的节目更加容易让观众接受,才能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价值。

4结论

在融媒体的背景下,媒体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节目的价值,实现节目制作中质的飞跃,做到节目质的飞跃,必须从播音主持人着手,加强对播音主持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加播音主持人对各种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播音主持人的文化底蕴,使播音主持人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深入基层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修养,在媒体融合的潮流中提升自己,迎接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抓住新媒体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宋付力.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1):112-113.

[2]李超.电视专题节目主持人专业素质对播音主持创作的影响[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3]李海璐.论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J].采写编,2017(3):123-124.

[4]央吉巴毛.试论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播音主持人职业素养的新要求[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0):129.

[5]凌御佼.大众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职业素养提升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2):159,165.

[6]王方.探索新时期播音主持的职业素质[J].西部广播电视,(20):92-93.

篇8: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

新媒体的出现同样影响着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传统的播音主持行业, 面对这新媒体、自媒体出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在电视新闻系统化的采制、传播过程中, 老旧的模式需要更新, 未知的领域需要拓展, 陈旧的思维需要突破。前段时间,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被称作“限娱令”的《广电总局将加强电视上星综合节目管理》文件,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一部分, 此项文件的出台必然会对播音主持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新媒体不断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 只有创新, 电视新闻才能继续胜任宣传任务, 电视节目主持人才能更好地发挥群众喉舌的功能。

一、彰显新闻价值, 加强新闻选题创新

选题是新闻报道首要环节, 其好坏与否决定了新闻价值的高低。具体而言, 对电视新闻选题进行创新, 必须改变传统的依内容为据进行选题的习惯, 改变新闻主持人传统的平白直叙的播报方式。

权威性结合广泛性。通过报道事实, 让观众及时了解欲知未知的信息;通过报道事实, 对观众的行为、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电视新闻拥有的两个主要功能, 要发挥这两个功能, 电视新闻选题就需要在广度与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追求权威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正面宣传结合批评报道。在日常工作中, 媒体从业者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不同群体之中寻找典型人物、事例, 要求其具备浓厚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 具有激励、鼓舞、示范以及引导作用;而对于批评性选题, 首先要表述正确立场, 遵循反映真理、坚持真理的播报原则。

贴近性结合喉舌性。强调贴近性, 是为了更好地接近受众, 争取观众;强调喉舌性, 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党政方针。在具体工作中, 对于硬新闻要将其摆在悠久的人文背景中加以解析, 充分发挥其深刻、生动的可视性。

二、提高职业素养, 加强新闻观念创新

1.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在道德修养上,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 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直面镜头的主持人、一线记者, 要坚持“四要四不要”:要道德高尚, 不要惟利是图;要政治坚定, 不要以偏概全;要作风扎实, 不要肤浅浮躁;要境界高尚, 不要趋炎附势。

2. 树立正确责任观

在新闻传播法中规定, 电视新闻媒介必须对其发表与传播的新闻信息、言论、广告及其他材料承担责任。就一名新闻工作者而言, 既要成为新闻信息的发掘者、传播者, 更要做好是党和人民的宣传员, 为社会主义事业鼓与呼, 这也是新闻记者、主持人最重要的责任。

3. 树立正确品牌观

作为扩大和提高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效能的有效途径, 品牌是电视台的形象代表。塑造品牌的重点是要正确定位品牌, 同时注重对节目形象的包装, 尤其是对主持人个性的展现, 充分发挥主持人自身优势, 才能更好地确保节目导向的正确性、内容的生动性以及与观众的贴近程度。同时, 电视台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于特色节目的自我宣传, 积极完善节目的营销机制和反馈机制, 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金牌主持人、当家花旦。

三、贴合受众需求, 积极创新表现形式

创新一档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 既可以有效增强新闻内容, 更可以加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 满足广大观众的心理期待, 做到更好地贴近观众。根据电视节目的传播特点和规律, 依节目主持人个人特色, 对于电视新闻表现形式的创新, 要以做好四个方面的要求为入手点。

1. 运用采制直播形式

运用采制直播的新闻形式, 既可以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 又能让在新闻现场的记者与主持人进行互动, 与观众见面, 大大提高报道的真实性与亲切感。

2. 运用组合编排形式

适当的电视新闻编排可以在提倡短新闻、加大信息量的同时, 对重要新闻聚集并做强势处理, 同时增加新闻互动、新闻访谈等方式。这种形式需要重点培养主持人在节目中把控全局的能力。

3. 采用口语拨报形式

口语播报, 即主持人用生活化的语言“说新闻”。口语式播报的重点是淡化播音作用, 进而突出新闻记者的作用, 其重点在于记者现场口播替代幕后配播, 记者型主持替代播音型主持, 这样一来, 新闻的时效性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4. 运用滚动播出形式

滚动播出, 即把重要新闻的实时事件、进展等情况同步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播出。这种形式能有效提高电视新闻消息的及时性, 在强化新闻时新性、时效性的同时, 可以弥补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 从而使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得到增加。

四、加强对新闻细节的突出, 充分发挥主角作用

提及新闻的故事化,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细节化和情节化。作为新闻的血肉, 多多采用细节描写既可以充分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更能直观的体现、深化主题;而让新闻情节跌宕起伏, 把新闻当做故事讲, 是主持人吸引受众的最有效直接的办法, 在实际节目中, 对此需要有“度”的限制, 这种娱乐化表达形式要以受众能够接受的最大限度为底线, 不能华而不实, 更不能哗众取宠, 这也对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篇9: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论文

关键词: 播音主持    全媒体背景    培养人才    能力要求    探究方略

科技进步的加快,站在时代前沿,各媒介更新换代加快,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给新时代的播音主持教学带来诸多困境,毫无疑问,一些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停滞在单纯注重基础教学方面,诸如普通话的发音与基本语体教学,忽视个性开发、心理素养及综合能力等高层次探究,没有形成一定系统、条理的教学体系,因此,学院培养出的播音主持人才站在新的全媒体时代下,语言教育能力差,应对处理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播音主持方面的职业素质要求,所以解决这类难题迫在眉睫。

一、浅析全媒体时代与全媒体背景下的播音主持情况

浅显来看,这样的“全媒体”时代所指的就是在时代潮流下,讯息传播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实现与音像图三者结合,以大众多媒体为媒介,诸如电视、广播传统方式及互联媒体一类,纷繁的传播方式涌入大众视线,因此,全媒体时代是一个有机联络起多媒体与人们生活的时代。许多多媒体出世,使传统意义上的播音主持行业面临瓶颈,不由地要求播音主持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工作面临诸多困窘现状。早在过往时代,播音主持是备受群众认可的,一定程度上是较为权威性的发言方,然而,全媒体背景之下各式各样媒体更新问世,不知不觉人们接收讯息的路径增多,同时在文化素养提升上是大众的个性化明显突出,与之俱来造成播音主持话语权渐渐失去效力,相应行业的竞争力愈发薄弱,一直以来,播音主持都处于独立环境下,未曾系统性研习其他媒体与行业,整体系统理念缺乏,没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继而面对冲击不堪重负。第二,相关播音主持的专业技能与全媒体的配合脱节。相关主持工作教学中,许多有关知识框架松散,而改进后的知识框架略显单一,仅注重专业方面的突进,未能付诸实践,只有全新地运用到全媒体背景下的各种技能技术才可以辅助播音主持工作步入正轨。第三,旧有模式根深蒂固,创新观念匮乏。创新是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表现在近年来电视综艺上的盲目抄袭,一味引进而不加革新,急功近利追求收视,从而忽略因循播音主持特点改造节目,便缺失长远性发展的可行性,主持特色上没有创新精神。

二、播音主持探究发展进步之路

1.培养播音人才既有模式。想要播音主持真正适应如今的全媒体背景,必须立足于培养播音主持教学的基础,眼下国内播音主持行业教育已经在持续改革与探索,处在全媒体潮流之中,相关院校更要站在时代前沿,自我要求革新,力求播音主持专业牢牢把握住时代脉搏,凭借着多媒体技术开创崭新局面,播音主持专业必须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引入全媒体先进理念,诸如在众多社交平台上宣传讯息,提升节目感召力,同时要摈弃过往传统局限性传播手段,多方位的声像画面结合打造新型媒体传播优势,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全面推进播音主持创新发展进程。

2.立足于多媒体媒介加强培训播音主持教学。鉴于如今是多重多媒体互相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时代,由此,在播音主持专业学员培训上,必须秉承崭新思路,积极利用起相关多媒体应用平台,结合对应的全媒体理念与知识技能,引导变革传统教学方式,进一步统一与新媒介的对接步伐,科学合理采用时下热门的微信、微博等平台,依靠多媒体技术将声音、画像及视频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风格,从而有效地进行播音主持方面工作。

3.竭力探索出新型播音主持系统,挖掘播音主持特色,进一步强化在创新上的突破。相对于观众而言,潜移默化之中对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接受颇深。这些主持上的特色不可避免地成为播音主持人员吸引关注的聚焦点,继而为实践中的教学工作所借鉴,有关教师适当引导播音主持学员注重个性特色的形成,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自身风格,从而在实际演练之时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助力学员们树立明确风格目标,不断努力,为之奋斗。

三、结语

播音主持工作想要在全媒体背景下继续有所进步,需要关注媒体时代的变化,更新自我,弥补不足,应对新时代播音主持要求,勉励播音主持提升自我素养,不定期开展培训,以跟上时代变化,并为播音主持行业教学革新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昕蕴.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2.

[2]毕一鸣.关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定位的思考[J].中国电视学刊,2014(10).

篇10: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论文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的交相发展,网络媒体平台化趋势越来越明确,网络媒体不仅成为媒体融合的支撑性平台,而且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平台。媒体融合的终极目标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和传播任何信息”,在此目标的驱使下,媒体融合在技术、内容和市场三个层面上不断演进。全媒体时代给很多媒体人员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高校,要针对全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特点,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进行教学创新,以满足时代需求的播音主持人才。

一、全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特点

信息传播离不开一定媒介,不同媒介会影响信息传播。同传统的大众媒体相比,全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公众高度参与与互动

网络媒体是全媒体时代的基础性媒体,所以媒体融合的本质就是传统媒体的网络化和网络媒体的普及化。交互性是网络媒体最主要的传播特征,其本质是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及其所引起的传播主题的泛众化。交互性特征使网络媒体由他媒体走向自媒体,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消亡,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网民实现了传播权利与传播义务的统一。在传统媒体占统治地位时期,媒体传播的单向性特征使得传播者与接受者分离,传播信息成为传播者的专业责任,而接受信息则是每个接受者的公民义务,传播权利与传播义务的主体呈现出对立化特征。网络媒体产生以后,传播权利与传播义务主体性走向统一,网民成为网络媒体的传播主体,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成为每个网民的权利与义务,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权也越来越大。媒介之间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具有鲜明的公众性。

(二)传播空间的全覆盖

媒介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媒介技术的传播特性决定了社会类型形成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如果说人体媒介、器物媒介等原态媒介是农业社会形成的前提,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大众媒介是工业社会形成的.基石,那么互联网则是信息社会形成的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普及,推动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进行转变;而互联网的全球化特征,则使信息能够覆盖全球,使传播具有国际性。媒体之间的空间竞争不仅表现在媒体的国际化空间,而且表现为媒体的全程化场域扩张。媒体的传播场分为私人空间、家庭空间、休闲空间、移动空间和工作空间等五种类型,传统媒体的重点覆盖场域是家庭空间和工作空间,随着 “生活圈媒体”等媒体概念和形式创新,私人空间、休闲空间和工作空间成为新兴媒体重点传播场域,因此,全媒体实现了无缝式全场域覆盖,甚至逐渐消失了私人空间、准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传统界限。

(三)传播时间的不间断

由于时间和空间对传统媒体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在传统媒体上展现出来。数字技术和播存技术所带来的网络媒体储存空间的无限性低成本拓展,使得网络媒体成为全时间媒体,既可以实时传播,也可以延时传播。因此,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时间与空间不再是限制其信息呈现的限制性因素,网络媒体真正实现了全时间传播。形成了即时性传播、延时性传播和共时性传播 “三位一体”的传播格局。即时性传播是指媒体与受众交互的即时性,延时性传播是指受众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共时性传播是指媒体内容传播的实时性。即时性传播、延时性传播和共时性传播使得受众由不“在场”向在“场”进行转变,这减少了媒体传播的环境信息损失,使得媒体传播更具现场气氛。

(四)传播主体的个性化

传播主体个性化是竞争的必然。当前,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呈现出细分化的趋势。具体说来,这种细分化就是以细分市场赢得受众,通过别具一格满足特定群体的受众,从而确定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也必然要有自己的 “杀手锏”,即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是媒体功能成熟化的表现,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传播主体个性化,也是媒体发展的必然。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传播者,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选取传播内容,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传播信息,在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同时,形成了富有个性的丰富的传播主体群体。

二、全媒体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能力要求

播音主持人才是主要的信息传播者之一,在具备播音主持所应具备的采、编、播等基本能力之外,在全媒体环境下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信息筛选评论能力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以往那种只会见字出声的播音员、主持人不再受到受众的青睐。能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富有特色的,有观点、有姿态的播音主持人才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欢迎。当今世界,缺的不是信息 ,而是观点。不论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这样的传统媒体,还是以网络、微博 、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都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平台。置身在这样大的信息世界中,受众只会感觉信息太杂,而不会觉得信息太少。因此,受众需要在信息世界中梳理一些重要的、适合他们的信息,或者是通过某些信息的传达来体现一种看法,最好的传播模式莫过于主持人或播音员担当评论者的角色,能在极短时间内快速组织语言,并表达出富有个性的见解。

(二)驾驭新媒体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共享性和免费性特征,使得受众成为传播主体,传统媒体的发展开始依赖于新媒体,而传统媒体的发展也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譬如,湖南、江苏等卫视的营运就是建立在新旧媒体的融合之上的,电视、网络、手机在互动中成为一体。而全国各电台也基本上都要借助新媒体的辅助作用,大部分的节目都有微博、微信等平台,一些电台还在网上同步直播。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媒体人员,不仅要会写作、会采访、会编辑,还要具有驾驭新媒体的能力。驾驭新媒体,就要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特点、新媒体的技术特点及传播规律。

(三)坚实的专业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网民成为传播市场的主体,那么在全时空传播时代,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分工和社会分工应该如何转变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曾提出了“时事顾问”、“信息管家”和 “意见领袖”的新职业观,他强调新闻传播人才的职能是由信息服务转向意见引导。但是随着网络应用形式的不断丰富,网民的媒体使用行为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网民成为网络传播的核心主体,由网民自身发现信息、验证信息和分享经验。与此相对应,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职能将向意“见领袖”进行转变,专业化的信息筛选能力、专业化的深度报道能力和专业化的时事分析能力将成为播音主持专业核心的专业能力。

三、全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人才的能力培养

(一)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这是一个求新、求异的时代,求创意、拼独特是这个社会的显著特征。贴近时代前沿的播音主持专业,也必然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今,广播电视频道、栏目的细分化,使频道、节目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专业特色。譬如,法制节目、体育节目、女性时尚类节目等层出不穷,这势必要求主持人也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不一样的播音主持风格。而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都只侧重本专业的课程教育,很少针对学生兴趣 、特长等进行分门别类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只能先尝试客串各种类型节目的主持,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媒介融合的形势使得传播者需要个性化,作为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高校,应该适应媒介融合的形势,更新教学观念,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区别于他人的典型特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是人性化的、有人文关怀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譬如,个性开朗、思维活跃、能言善辩但是语音面貌不佳的学生,在培养上可以偏向于现场报道、外景主持等;对于声音条件较好的同学,可以偏重于新闻播音训练。

(二)重视对新媒体的适应能力

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微电影”、“微电视剧”也占据着我们的视野。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这些新兴媒体,但作为从事信息传播的专业人才,必须从更高的层次上要求自己。因此要认识这些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规律,能担当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引领任务。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自己策划节目、采访新闻,制作微“节目”。教师可利用演播室条件让学生多模拟在镜头前的播音主持状态和现场报道能力。

(三)重视对学生评论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评论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重视课堂评论能力的训练,一是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重视课堂评论能力训练,在训练内容上要重视取材的新颖性,要和全媒体的时代环境相适应;在训练方法上,要提高效果。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就是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任何节目类型的主持人都应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在气质,在节目中才能迅速调动头脑中储存的各方面知识,做到“一语破的、入木三分”。在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教学中,即兴评述多为张口就说。但事实并非如此,能出口成章自然好,问题是目前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即兴说话是需要肚子里有货的,因此内在的文化素养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计划地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

在全媒体背景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媒体格局下,专门针对广播和电视培养的播音员与主持人队伍,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涌现的新媒体以及各媒体逐渐走向融合的新媒体环境的需要。适应全媒体的新形势,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充分认清全媒体的特点及要求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优秀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莫凡.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人才需求与教育 [J].理论导刊,(7):45-46

[2]李雪.全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J].新闻知识,(7):87-91

上一篇:有__陪伴的日子真好作文600字下一篇:应聘面试时应注意的礼仪培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