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

2024-05-15

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共11篇)

篇1: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

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第二阶段总结报告

2008年,我专业的服装市场营销课程被学校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建设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高度重视,在管理机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经过一年的建设,本课程已经完成阶段性课程建设项目中的各项考核指标。

一、本课程已建设完成的考核指标

1、重新制作服装市场营销课件

根据服装市场营销教学大纲和所用教材,重新制作了教学课件。其特点:一是内容体系完整,包含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二是图文并茂,将原来用语言表述的内容制作成图表,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而且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在课件中加入案例,例如,第七章服装目标市场营销,加入欧莱雅公司把中国女性分层的金字塔产品图,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细分的内涵。

2、补充完善服装市场营销题库

本课程编制了2000道题库,并通过专家组的验收。根据专家的建议,本课程建设人员分工协作,补充了简答题和国内外新鲜案例,一是使题型更加多样化;二是增加了实践性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补充完善服装市场营销教学材料

(1)编写市场营销作业练习和讨论题86题。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和学习质量,这些作业和讨论题包含教学大纲和教材的14章内容,每章平均3-4道作业。

(2)挑选权威和新鲜参考文献40本。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从众多的市场营销参考文献中用心挑选40本。特点:一是这些参考文献不是重复的市场营销原理,而是包括市场营销管理的体系文献。包括:营销观念、营销渠道、服务营销、消费者行为、全球营销、营销战略、品牌管理、营销前沿、客户关系管理、科特勒新思维:持续营销模型及亚洲案例,市场营销核心优秀杂志:《南开管理评论》杂志、《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商学院》杂志;二是所有参考文献都是2002年-2008年出版的,主要集中在人大、清华和中纺出版社等权威出版机构。

(3)完善和更新教学大纲。本课程教学大纲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内容严谨。其特征:一是体现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即为商科类学生奠定营销专业理论基础,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学会用全球视角解决现实营销问题;二是体现本课程的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服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娴熟的用外语阅读市场营销的书籍和进行案例分析。

(4)完成服装市场营销教学方案。按照学校对教案的要求,本课程组成员根据教学大纲,共同讨论和完成服装市场营销教案。

(5)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题组成员根据市场营销教学大纲和教学课时,设计和细化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

二、课程建设团队的教学研究成果

1、教材1本。由北京理工出版社出版、王鸿霖主编杨水华副主编的《服装市场营销》;

3.研究的教学和学术论文8篇。

研究内容广泛而有价值,例如:大学品牌的内涵;我国服装产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和路径;论顾客价值的理解与创造 ;基于利益细分的网上消费者研究等发表于核心期刊上的论文。

三、本课程建设中的主要特色

1、以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为主要特色。服装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和国际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两个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结合。在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题库、教学课件中充分体现这两个结合。例如,教学课件中加入雅戈尔、路易威登等资料和案例;教案设计中注重案例和实践部分的合理介入; 教学题库中注重国内外新鲜的案例。教授课方式根据专业划分,分别采用中文、双语、全英文授课和案例分析。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我专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无论在就业率还是就业后的能力显现上都受益非浅,受到市场的欢迎和好评。

2、本课程授课面广。面向全校所有专业,每年授课学生数达1500人。

四、教学条件建设情况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是我校专业基础课,面向全校开设,教材为服装市场营销。配备了教学大纲、题库、生动活泼的电子教学膜片。平均每一章的电子教学膜片达到30张,每章题库习题量达到140题。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考虑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差异,我专业收集编写了国内企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集,并且向全球第二大案例制作中心采购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案例,以及中国公司走向国际市场的案例。在收集编写这些案例时,本课程全体教师本着负责和认真的态度,对每个案例进行甄别、整理加工,出思考题。并根据教材的每一章内容配套相关案例,最后印刷成学校配套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一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理论;二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教学环境

一是结合所学内容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设计调查问卷,模拟推销产品,模拟推销的产品涉及快速消费品、服务产品。二是在最后一个学期,本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在我校学位后培训基地进行实践培训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本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和组织学生案例讨论结合的方法。

例如,在课堂上用了三个课时讲授第7章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STP)的理论和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应用STP理论,组织学生讨论雷诺公司的帕米亚香烟案例,这是一个真实案例。如果班级学生48人,那么分8个组,学生拿到案例后,课下分组讨论,制作小组讨论报告,然后用2课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讨论的过程中,小组间可能发生激烈争论或偏离主题,这时老师会引导和控制。经过争论、分歧、分析再讨论,达成基本一致的观点,老师总结。案例分析讨论后,学生会有一个共同的结论:案例分析非常必要,对所学理论消化、理解和应用。

2、本课程教学手段:

授课老师全部使用PPT课件。课件根据不同专业和培养需要,内容全面,制作精致,除文字外,大量使用图表、动画直接演示所要讲授的内容,给学生以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

3、作业情况

本课程编制了2000道题库,86道作业和讨论题。题型多样,使教师可以随时、全面的考查学生学习效果。

(1)每章内容讲授完,都会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授课教师定期检查批阅。

(2)授课教师会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抽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考试举措

通过题库的建设,合理设计考试题型和考题的内容,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借此不仅检验教师的授课效果,而且考核学生掌握和应用该学科的能力。

本着科学、严谨、全面的考试原则。本课程在考试制度上采取的举措:

(1)课程序号相同的授课班级,统一命题,流水阅卷,以保证对授课老师和学生的评价公平。

(2)命题采取题库随机抽题,课程负责人和专业主任把关审核试卷的质量。

(3)题型多样化,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客观和主观题的比重为6:4。

(4)试题难度分为: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四个档次,四个档次试题的分数比例为20:30:30:20。

(5)阅卷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对每个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试卷分析,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学生是否达到学科培养目标,以检验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情况;二是通过分析学生成绩分布是否符合正态曲线这一较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检验试卷的质量。

(6)试卷分析后,整理归档。

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案

再先进的教材,再完整的课程体系材料,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里,体现在教学效果上。目前本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课堂上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如何把课程设计的思想、内容、安排,有效的、不

折扣的落实到每个授课老师的课堂上,在课堂上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如何将理论和案例针对性的结合,如何减少教学的随意性。

2、如何组织学生案例讨论。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如何控制课堂讨论范围和幅度,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3、解决方案:

1、组织本课程教师了解、领会课程建设的目标、思路。

2、消化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内容、体系。

3、互相观摩教学,课后交流讨论。

4、设立科学、严格的教师评价体系,要求教师不折扣的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2010年5月

篇2: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

一、市场调研计划

1调研目的:了解年轻时尚女性(包括在校大学生和青年白领阶层)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及商业街的经营状况等

2调研时间:2013年11月10日-11月20日

3调研方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行为记录法等

4调研对象:专卖店、在校学生、闹市区流动目标年龄段人员

5调研形式:以访谈为主,观察为辅

1)街头访问

到街头搜寻时尚达人,探寻她们的穿衣之道。她们是时尚的紧随者,潮流的风向标,访问她们对品牌的看法以及建议。

2)售点访问

专卖店调查:访问品牌的销售对象、成绩;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品牌的认知态度等。

6调研地点:滨江道商业区及大学城

二、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主要的调研内容有:

(1)目标市场的容量及发展潜力;

(2)行业的营销特点及行业竞争状况;

(3)政策、法律、经济、技术、地理、文化等市场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1、全国女装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服装出口贸易在国际服装贸易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女装市场一直是我国服装市场的大头,引导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2、全国女装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欧美品牌女装市场至今大约有百年历史,日本品牌女装市场也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起步的,而中国女装品牌经营之路则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才刚刚开始。所谓“后来者居上”,中国品牌女装市场正如中国经济一样,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迅猛。日本及欧美品牌女装所走过每十年的路,中国女装可能只需要三年五年就走完了。任何事物都有着它的发展规律,中国品牌女装之路也正是沿着日韩及欧美女装市场一路走过来的,而目前中国女装市场的差距,则将是中国品牌女装市场的发展趋势。

(1)、女装品牌定位两极分化;中国女装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将出现价格上的两极分化,高价的越来越高,低价的则越来越低。(2)、女装流行趋向欧美风格;中国女装市场正经历着从波西米亚风、到韩流、到俄罗斯风情、维多利亚风之后的又一流行趋势--欧美风。(3)、老年装市场需求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老年人对服装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老年装市场将逐渐提高并不断年轻化,特别是中国农村老年人服装市场的转变,将成为中国女装市场的一大商机。(4)、女装品牌数量减少、单品牌质量提高;中国男装、童装、休闲装和内衣品牌前十名的消费集中度都在70%以上,而中国本土女装品牌前十名的消费集中度仅仅达到15.06%,这说明目前中国女装单品牌的质量相对较差。(5)、批发市场由低端向中高端专业集散中心发展;批发市场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经由低端的纯批发性质的市场向中高端专业集散中心发展。早些年的纯批发性的市场,现在已经有一小部分的展厅不批发,也不零售,而只是作为一个品牌宣传和招商的窗口。(6)、国外女装品牌大量涌进中国;各个国际大牌看中中国这块潜在的巨大消费群体,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外女装品牌大量的涌进中国。(7)、复合型产品多层店铺逐渐增多;在未来几年时间里,中国女装将出现品牌数量减少、单品牌质量提高并会出现一批非常优质的品牌的趋势。而在终端市场上,品牌商直接与强势百货商场联姻、品牌商直接与优秀终端加盟商合作、品牌商全部直营或大部分直营模式的“直接掌控终端”战略将逐渐增多,省代理将向分公司和“品牌管理机构”的形式靠拢。

3、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

(1)季节因素

根据季节的不同服装波动的情况也会有所变化,尤其是夏季的服装最为丰富多彩,无论是款式还是色彩在市场上都是琳琅满目,在服装市场上也会出现反季节的现象,销售形势还不错。盛夏季节,厚厚的冬装也出来凑热闹,而且还很受欢迎。在人民商场,商家推出了羽绒服反季促销活动,除了价格促销外,商家还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请模特夏天穿着羽绒服走“猫”步,请顾客上台互动,一元起价搞拍卖等,把一个本应冷冷清清的冬装市场搞得火热。

(2)地域因素 在北京和上海,消费者大多冷眼看市场,追求内涵、追求自我。正是如此,在购买服装时,她们也就更加挑剔。加之女装的品牌繁多,如国产品牌、洋品牌、中外结合品牌等,这些都为消费者提供了较大选择余地,从全国大城市服装的消费水平来看,市场的销售实际是:地区或地域的不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也不同。另外,同类服装市场销售价格相差甚远,但普遍水平仍以中低档价格为主。

(3)政策因素

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出台以来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近日发布分析报告称,加工贸易限制商品调整对服装出口影响有限,下一步服装出口是否会被列入到限制类产品中值得关注。

今年可谓是纺织服装行业多灾多难的一年。国内外各种贸易政策的出台不停地挑战纺织服装企业原本脆弱的神经。从出口退税下调,到欧盟贸易新政出台;从REACH法案到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利润本就微薄的纺织服装企业被推到了一个独木桥上,面对即将丧失的欧盟市场,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出路:或转移进军中亚市场

三、目标市场总体分析

1、目标市场大小及潜力评估

总体消费人群所占比例较大,消费群体数量不断上升,发展潜力日益增大,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居市场前沿,通过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相信以后的市场开阔道路会更宽敞。

2、目标市场主要销售渠道

服装行业销售渠道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广告、传单、电视、网络、媒介等主要销售渠道

3、目标市场细分

(1)年龄段细分

国内成年服装年龄段分类基本为:18-30,30-45,45-65,65-。

18-30: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最主要的群体,是消费群体中服装购买频率最多,总体购买金额较多的群体,该年龄段人口在1.8亿左右,其中女性人口略多于男性,与中国总体人口男女比例相反。该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购买欲望,时尚,追求流行、个性,敢于尝试新事物,容易接受各种新品牌。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容易冲动购物。是目前服装品牌最多,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

30-45: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主要群体,是消费群体中购买单件服装价值最高的群体,该年龄段人口在3.3亿左右。该群体是消费群体种经济基础最为雄厚的群体,有较强的购买欲望。但该群体大多数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相对成熟,因此对风格、对时尚有自己的喜好,其中相当部分人已有自己喜好的品牌,对新品牌的接受程度较低,购物理性居多。有相当部分品牌定位于此细分市场。

45-65:该年龄段的人口在2.7亿左右。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事业有成,服装购买欲望一般,但对服装有一定的高阶需求(即品牌需求)。

65-:该年龄段人口在1亿左右,购买欲望较低,对服装的需求不是很强。对于该年龄段的服装品牌基本为空缺。

(2)产品属类细分

我们将现有市场中主要服装产品的属类进行划分,他们包括:商务正装系列、高级时装系列、周末休闲系列、“新正装”系列

随着“知识精英族群”日益成为都市社会的主流人群,品味休闲、人本与自然的双重追求成为时尚,大量生活化正装、休闲化正装、时尚化正装、商务休闲装的出现,跳脱了传统正装或休闲装的领域,这些都可以统成为“新正装”系列。正装休闲化已经成为了近年国际服装市场的一大流行趋势,“新正装”概念正是近年来在这一潮流趋势下应运而生,其定位于“知识精英族群”的社会主流人群,着力营造出一种品位休闲、人本与自然的双重追求时尚,为男/女士提供了一种8小时以外同样可以展示自己魅力的选择。尤其是商务休闲系列是近几年国际消费市场中越来越推崇的着装方式,即能够在一般的商务场合进行着装,也可以在八小时外着装,可以更加放松的享受工作和生活,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多数白领和成功人士的喜爱。由于“新正装”继承了正装和休闲装的双重元素,已经成长为一种独立的衣着文化,“新正装”的主导消费群体都是各行业的青年才俊,包括技术型、知识型艺术型等知识精英族群,而且这个消费群体正在迅速的扩大。

四、市场调查报告总结

篇3: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

关键词:课程,教学,探索,改革

《服装市场营销》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本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服装市场营销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 即, 在特定的服装市场营销环境中, 企业以市场调研分析为基础, 为满足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所实施的以产品 (Product) 、定价 (Price) 、地点 (Place) 、促销 (Promotion) 为主要决策内容的服装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服装市场营销的研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

结合学科建设, 我们对《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对于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文, 并针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目前《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师资队伍不完备

目前讲授《服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师偏少, 且部分教师是毕业后直接到高校当老师,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 但缺乏实践经验。与实际的市场营销业务脱节, 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教学。甚至有的教师讲了多年实务课程却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营销业务环节。这种纯理论的教授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服装企业实践的需要。

2. 重理论, 轻实践, 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 轻实践的问题, 学生缺少体验服装产品营销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 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服装市场营销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由于很多服装企业一般只是对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安排工作, 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只是安排一些简单的打杂的工作, 实习效果不理想, 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3. 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缺乏创新

当前许多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多以课堂授课的方式, 更多地强调知识点, 案例教学、启发性教学方式应用较少。这样使得学生的掌握水平很可能只会停留在简单的服装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层面上, 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不够合理。

《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是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较高基础上的考核, 如果将对学生的考核集中在某一次考试上, 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投机行为, 阻碍了知识的传达和技能的培养。

二、《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我们一直把“人才强系”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长远大计, 将“大服装”的人才理念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全过程, 以全新的视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鼓励年轻教师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组织教师外出进修, 多与同行切磋技艺, 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 参与课题研究,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可以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鼓励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于服装企业兼职, 直接参与服装企业业务实际操作的方法, 既可使专业教师有机会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又锻炼了自身的业务能力;聘请服装企业的有关专家进行信息交流, 不断吸取最新的服装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 案例的课堂展示

教师设计两次案例的课堂分析。一次是教师给定背景材料回答问题, 另一次, 教师给出近期营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 同学自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 重点是长处和不足。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营销界的现状有一定认识。让同学自行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案例讨论通常要收集各种不同的资料, 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这既利于分工协作, 又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教师应在每节案例讨论课中留出一定时间对案例和同学发言进行点评。通过点评环节, 指出同学分析问题的差错面, 并补充分析不够之处。这往往也是同学较为关心和期待的环节, 否则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不知道自己分析讨论的结果到底是否正确, 是否全面。

(2) 市场营销的模拟实习

模拟实习环节分两部分组成。一是课外实际服装企业的模拟实习, 可以安排在假期进行。学校组织或同学自行联系服装企业的营销部门进行实习, 由教师布置或同学自行确定主题, 教师进行指导;二是利用营销实践模拟平台的软件, 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际, 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积极组织和鼓励同学参加二课堂活动, 组织服装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大赛以服装市场营销知识为基础, 以服装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为中心, 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形式。竞赛的计划、组织和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 教师的作用是动员、策划, 指导学生收集、分析、整合资料以及营销策划方案的制作。同时为学生做针对比赛的讲座。由教师初评并给出入围作品的修改意见, 学生修改后组织决赛答辩。组成由教师和企业营销专家组成的评委进行评议, 最终产生冠军。学生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 提高营销企划方案的设计能力, 锻炼增强组织管理的能力。

3. 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针对课程性质, 在教学模式上, 我们积极探索教学模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如课堂讨论法、及时接轨法、案例教学法等。

课堂讨论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 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 设计一系列课堂讨论题目, 将讨论题目提前一两个星期下发给学生, 同时告诉他们需要哪些知识储备, 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献。课堂讨论宜分组进行, 一般以8人~10人为一组。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既需要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 也要对学生的知识认知作适时适度的点评。实践证明, 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相互交流意见的习惯, 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接轨法:是指教师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要求, 授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 及时将最新的服装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进行介绍讲解。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 收集中国及其他国家市场营销方面的最新信息, 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除了对新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概括之外, 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授时应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 使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完成教材配套的练习题外, 还要提供一些有实际应用背景的案例进行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 为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的有利条件, 可通过引入优秀成熟或专业教师自我研发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开展案例教学, 能达到加深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提高学习兴趣, 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作用。

4. 建立合理高效的考核体系

因为服装市场营销课程的特殊性, 所以考试时不应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 更多应该采用灵活方式, 主要有两种:

(1) 实际情景训练

教师可以给一个规定产品给学生, 让其在规定的对象中推销, 谁的推销业绩好, 成绩也就比较高, 当然在这过程中要完善的监督机制。如果考虑到学生安全情况, 我们也可以采用模拟的方式, 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 找一些社会人员, 然后学生利用所学推销技巧向这些人员推销, 老师在旁边打分。

(2) 专题策划

对于市场调查、公共关系、广告、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等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在课程一开始就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 然后结合课程的进度进行跟进, 在期末课程结束时递交上做好的策划案。

参考文献

[1]赵广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方式新探[J].教育研究, 2006, 6:86~89

[2]袁慎祥赵艳丽:加强实践环节调整课程结构培养新型市场营销 (本科) 专业人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109~112

篇4: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要求,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对服装设计与营销(高技)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准绳、以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根据岗位职业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课程主线,以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并列式与递进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典型工作任务中的不同子任务,达到从事该岗位所需的必备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特色

1.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传统的服装教学是典型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先前国内服装企业招收的工人大多传统意义上的缝工。但随着我国加入WTO,服装企业从原有的来料加工向自我研发、自创品牌、自重营销的综合性企业过渡;服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制作、管理、策划营销等综合性的服装人才。因此,在开发课程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要确保学生在校期间除懂得基本的服装设计、服装纸样及缝制工艺设计以外,还需掌握面料学、QC跟单、质检、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掌握工业化生产流程管理知识,及在工业化生产中关键岗位技术要领。

2.体现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

传统的服装类课程设置时,各门学科之间分类比较明确。例如,教师在讲工艺时,由于服装设计、纸样、材料等学科的教学进度或教学内容有所偏差,往往无法按计划开展。另外,传统教学计划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又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为此,在新课程教学计划设置时,我校结合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并根据学期顺序由易到难编排学习任务。例如,针对时装裙款式的学习的过程时先安排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市场调研、确定主题、风格选择面、辅料、绘制款式图、看图出样放码、服装缝制工艺设计、QC跟单、营销策划与市场广告、服装产品推广、售后服务等。这种计划、内容的设置能很好地将各个任务街接与融合。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某一任务时,其他的老师都会根据后面的教学内容要求积极配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全面,特长也得到充分发挥。

3.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服务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有教学子项目的关系,通过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具体内容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地强化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综合能力。例如,看图出样放码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将学习领域设置为:看图出样放码。学习情境设置为:男女下装类看单出样放码,男女上装类看单出样放,婴童装看单出样放码。学习内容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上都有变化,由易到难、由点到面,不断递进的内容使学生持续保持兴趣,在学习的层次和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4.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有所改进

我校设计的考核评价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采取具体的项目化的过程考核方式,即每完成一个具体的小任务就进行一次考核评价,而职业素质的考核则可以采取调研报告、方案设计等多种形式。以过程评价为主,根据下达的任务,由各小组按照任务实施、小组汇报、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学生改进这一过程来评价。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能够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实施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触动学生的兴趣,体验在“做中学习,学习中做”的过程。

5.工作页的编写服务于课堂教学

在开发课程时,我校采用工作页编排科学和系统组织的学习材料。工作页的编写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它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工作页的编写中更多地结合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要素,这对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三、应用效果

1.学生转变明显

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服装专业的学生在诸多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改变,突出表现在:

(1)学习热情明显提高。课程改革之前,学生总喜欢把自己与“缝工”划等号,因此学习没有积极性和进取心。通过改革,我们帮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服装专业”“我校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职业素养的内涵是什么”等问题,使学生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们更能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研讨,学习积极性较高,整个课堂能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学习方法明显好转。之前,在学生头脑印象中,学习的整个过程应该是在学校由老师传授完成的,而课改后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是工作的过程,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市场调研、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的机会大大增多,学习方法明显更加科学和有效。

2.各方评价积极

本课程体系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课程专家的指导。课改组长共代表本专业组公开汇报阶段性成果4次,课程专家组在听完汇报后认为:“课题组选择工作过程系统化路径是正确的,课改方向没有偏差,所采取的技术路径和操作过程比较规范,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实施。但专业组还是要不断的完善成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来自企业的专家组也一致认为,学校按此套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受企业的欢迎,因为它非常接近企业。此外,这种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课改班级同学反映,课程实施后,85%-90%以上的学生很有兴趣以这样的方式去学习,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都很高。师生之间的配合也更加协调了。特别是在成果展示、评价方面,学生的个人表达及投入度都有很棒的表现。这证明了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完全是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所以学生深入市场调研的机会大大增多,其人身、财产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教师数量不足在师生配置上,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应该按照1∶20来配置教师,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尚未达到,所以教师在实践指导的过程中非常吃力,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教师工作强度增大。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学生外出调研跟班、课堂控制、课后工作页的批改、辅导等均比传统教学的工作量大了许多。

2.持续改进建议

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持续改进的措施:第一,在深入市场调研时,至少要配置3名或以上的教师进行跟踪辅导与监督;第二,要尽快从企业引进即懂理论,又懂实操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三,要深入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我校的教师,使之快速成长为一体化教师。

篇5: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

广州市第七中学物理科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在我省从2004年开始,已进行了一个循环,2007年6月7-9日,首届新课程实验毕业的50万高中毕业生考生顺利地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下的第一次“新高考”,意味着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一个阶段的结束。

七中物理科的全体教师,也跟广大的老师一起,在这三年里投身到这场大变革当中为课程实验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一.认真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投入改革

2004年4月,正值高三一摸结束不久,科组长周兆棠就受市教研室派遣,赴京参加了国家教委在北京主办的四省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国家级培训学习班。除了认真学习有关的文件外,还自拍了不少专家大会专题发言的录象带,为回来后进一步理解新课标做好准备。

2004年7月,科组组织了刘贻嫦、谢传耀老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广州市新课程标准学习班。周兆棠老师在学习班内担任主讲。

从2004年到2006年,科组内高中教师共11人全部参加了各年的物理、通用技术两门课的培训班,全部及格,领到了上岗证,实现了“全员学习,持证上岗”的要求。

三年来,科组一直组织老师坚持各种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各级老师积极参加市教研会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发言,讨论。周兆棠老师在2004年市高一教研活动上分别做了《必修1教材与试验本教材的对比》、《实验探究在必修1的体现》的发言,宋丽蝉老师在2005年上学期在市高一教研活动中做了《关于高一必修课程复习的意见》的发言。2006年3月,周兆棠老师又代表广州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在“广州、韶关、东莞、清远四市新教材研讨会”上做了“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的发言,汇报了科组、教研会在两年实施过程中的体会。二.运用邓小平理论,谨慎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在三年的新课程实施工作中,我们始终以课程标准为指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摸着石头过河”,小心、谨慎地进行新课程的改革。

1.充分重视,敢于创新:

2004年9月新课程改革开始在我省实施,科组组织了足够的力量担任本届的高一任课老师,除了科组长从高一一直跟踪到高三进行一个循环的试验,取得经验外,其余两位老师都是教龄20年和10年以上的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他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就为后来进行的一系列把教改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的行为形成了坚强的后盾。

新课程改革一开始,我们高一备课组就应教研室的要求,推出了公开课“位移与路程——如何实现探究”并制成光碟,发至各区,由各区教研室教研员组织老师进行研讨、取得共识。在市教研活动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2004学年段,我们还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必修1 ”的教学中,进行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的研讨课分别由任教的三位老师讲授,科组全体高中老师进行研讨,探讨在执行新课标过程中应怎样联系实际进行“探究与猜想 ”的教学。随后,又在2004年11月份开放日由周兆棠老师推出了探究课“牛顿第三定律”供前来老师研讨。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中所提到的“探究与猜想”的意义和可操作性,在2006学,我们又以“共点力平衡条件”这一课题,尝试让学生从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条件”及高一刚掌握的“合力”知识,自己去上好这节课。两位老师肖哲君和翁华分别设计并实践了这一教学过程,全科组的老师通过对这节课的讨论明确了“探究”的深层意义,并且体验到了“师生互动”“温故知新”在这种实验课中的作用。

在2005学年,由陆文玲老师主讲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桂湘贤老师主讲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开课,在2006年5月,由翁华老师在区主讲了“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公开课。2.善于总结,不断改进

对于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组都及时总结,并在科组内不同备课组之间进行交流,以防冒进或避免后来人再走弯路.2005学年一开始,我们就在高

一、高二备课组内召开了经验交流会,让备课组长把在上一学年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比如教材的处理,教辅资料的使用等向新高一老师介绍,在三年的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下面的一些工作:

(1)强调了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统一对课标的认识,发挥集体力量。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对教材,甚至对不同教材之间的研究显得很重要,我们要求每个备课组每周至少有一个小时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材与教案,讨论每节课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体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对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筛选和精练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新课标的精神,为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在2005年学就开始在“必修1”“必修2”和“选修3系列”授课的顺序、内容都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比如在“必修2”机械能一章教学中,把“功率”安排的教学顺序放在前面;2006有把“选修3-5”中,“量子物理初步”的教学与后面内容也做了调整,使其系统性与新教材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更靠近。

(3)积极改进评价方法

2004年,我们曾想按照专家们的想法,搞一套比较完整的“发展性评价系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的制定标准比较难以界定,于是还是沿用老一套方法,从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去进行衡量。2005年,我们结合第一年的经验,采取了“个人自评,小组评议”的方法,在一些重要的环节上进行了实验,比如:对某个重要概念的见解、课堂提问、实验问题的讨论,慢慢地学生也习惯了在这些场合的评价活动。从宏观上开始改变了教师们脑海中“一卷定终生”的观念。

(4)把实验课与探究问题有机的结合

通过三年的摸索,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标准方面有了一些进步,特别是在实验探究方面,做到了如何灵活地把分组实验与授课内容结合,提高效率,比如: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关系的问题,教材上是把它与授课结合在一节,考虑到这是学生第一个实验,我们还是果断地把它与课文内容分开,以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 充分领略这个实验的意义,初步体验“猜想-实践-探究-评价”这个过程。

3.重视学生的反馈,结合实际,不断调整课改的重心

科组十分重视学生在课改中的信息反馈,由于课标新,教材新。且由于“削枝保干”的新理念是新教材编写的基调,教材的系统性明显降低,学生大部分不适应。因此每年都定时召开科代表会议,听取对教法、进度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对模块讲授的深浅度,比如对选修3-4中相对论的讲授,我们在第一年高二授课后,学生反映比较抽象,我们在05级的教学工作中,就把它改在3-5教学之后,在学生有了量子理论的初步知识,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进步,才以讲座的形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学生的成绩、交谈以及对比中敏锐地发现,在“必修”课程的授课中,学生对“必修2”的内容掌握存在较大的问题,而“必修2”无论是在知识系统或各类考试中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2006级的教学中,经过两年的经验积累,我们决定把这部分的教学定为必修课程的重点模块,减慢授课进度,降低难度,让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充分的时间,在此期间,尽管出现了教师因各种情况缺员的意外,但科组还是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调动高

二、高三老师支援,力保高一年级在这关键时刻的教学任务能按质、按量完成。三.积极参加各级的教育科研活动

课改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教师在其中除了实践外,必须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科组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除了落实学校规定的每个老师的听课任务外,集体备课、讨论教案成了科组的常规工作。

此外,科组的老师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发起的“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以陆国新老师为主的三位老师开展的课题为“物理活动课发展性评价”在“广州市教育局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中获得二等奖。陈鹏等老师参加了“原认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主要成员)在“第6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上获二等奖。周兆棠老师参加了省级课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研究”历时三年,现正进入结题阶段。另外陆国新、周兆棠、陈鹏、桂湘贤、张菊、肖哲君、韩郡老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把专家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市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相关的符合课标要求的教辅资料,科组老师谢传耀主编了“选修3-1”指导书、周兆棠老师主编了“必修1”指导书和“必修2”指导书的编写以及2007年《高考备考指南》的编写。为教改的护航工作出一分力。

四.在教改中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教改工作的三年,科组的青年教师始终在教育的第一线。

由于本科组的特殊性,教师年龄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在2004年教改的第一年就遇上了实际的问题,意识到这个问题,科组组织了青年教师工作小组,在听课、实验各方面全面对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进行落实,以适应教改的需要,如2005年让陆文玲老师担任了公开课《力的合成》,2006年肖哲君和翁华分别采用了不同授课形式讲授“共点力平衡条件”一课,在科组和北大附中实验学校的老师中共同研讨。让陆国新老师担任课题组的负责人。这些措施,大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翁华老师在广州市第一届青年教师解题比赛中获奖,陈鹏、陆国新、桂湘贤在广州市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初赛中获二、三等奖。

五.始终把物理实验摆在教学媒体的第一位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非常强调“过程与方法”,其中的“探究与猜想”的大部分目标都与教学的主要媒体——物理实验有关,除了千方百计保证课标的常规实验、演示实验要100%上课堂外,科组还大力开展相关的物理小实验和活动课、环保教育课,在实验基础上强调环保的重要性,介绍光污染、电磁污染等现代环保教育理论。科组的噪声监测小组就是把实验与理论结合的一个活动,组织教师学生参加这个小组,并写出相关的文章。

此外,科组还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主要工作,科组长每年了解仪器的配备情况和实验员的工作。对每个老师要求能做好本年级的每一个实验。把它列入考核范围。

篇6:服装项目化教学阶段总结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周秋明

我于1999年步入服装教师行业至今已有近十个春秋,每每同行问我服装学校的毕业生系统学习了几年可进入社会都无法独立工作是为何时我都十分茫然,为什么?经常的思考也不得其果。后来有机会接触了企业并且在企业中也兼任了工作,更幸运的是由于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我开始开始担任服装专业的负责人,今天的我慢慢的找到了一些答案。当然观点不是十分完美,却是我近十年来服装教学和管理的切肤体会。我的答案是探索针对职业教育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来解决职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达到毕业生与市场的零距离交接。初探如下:

服装专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改革初探

一、分析服装专业素质的社会需求:

为了探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我多次深入企业、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如下观点:

(1.)一方面服装企业现有的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多样,但特定岗位能力较差。如目前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行业的人员较多,但是服装设计、服装制版的针对性不强,比如说专攻某类服装的制版人员或专攻某类服装的设计人员。

(2.)服装企业特别重视行业素质,重视培养行业习惯与行业细节。比如说缝制中科学的手势对服装的制作就可提高缝制的速度。

(3).虽然设计与制版在服装行业中的地位很高,但是同样需要服装工艺的支撑,想要学好设计与制版必须要过工艺关。

(4).传统的制作理念与现代技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如手工制版与服装CAD制版需同时具备。

二、培养目标的定位的改革

高职生的定位是-----高不成低不就,准确的定位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技术工还是设计人才?按照学历层次应该是居于中间的一种状态!国家定位是(五年制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的高职学校的现状是按照综合设计人才的层次来培养,本人一直觉得有所偏差。所以培养目标的定位的改革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我的设想是从服装专业中的细分专业入手培养具有特长的服装人才。具体做法是先从女装、男装、童装、或牛仔装、针织装等等服装细分行业中找到一个适合本地域发展的行业,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制版、工艺、后 整理、营销等知识的培养,在专一知识的同时再进行其它知识拓展,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切合职校毕业生的一专多能!

三、课程结构的改革:

服装专业的课程结构应以培训目标为依据,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来设计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模块化设置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法,不再呆板的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更注重知识的行业性、实用性和各种知识的联系性,并要较好解决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之间的关系及专业理论知识为技能培训服务的问题。

服装专业的课程较多,就是服装的细分专业也同样如此,所以将它加以精简、整合,穿插于整个服装生产流程中是服装专业模块化的一个设计重点。参照当前先进的“项目教学法”,同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服装专业模块化可按照基础、专业、提升三个层面进行划分:(1)、服装基础模块设置

在基础模块中分设绘画基础、服装制图基础和服装工艺基础三大单元模块,每个单元模块下设基础理论课题和基础技能课题。

1.绘画基础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图案基础。

2.工艺模块中的基础理论包括缝纫常用工具及缝纫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基础技能包括常用手针工艺、平缝车上机、基础缝型的缝纫方法等。

3.制图模块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包括人体知识、服装号型、常规款制图等。通过上述的教学,力图使学生形成服装的基本概念以及掌握一些基础技能。4.基础模块的改革重点:

①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服务:按照课程学习发展规律,科学的安排课程的开课次序,由浅入深。例如:低年级以基本工艺为主,制版为工艺服务,再辅以服装史、材料学等课程。美术基础课是为设计服务的,考虑在设计课开始之前再开设。如:绘画素描---绘画色彩---设计基础---设计

;工艺---制版---设计。

②把握课程之间的关系,整合基础模块:素描(速写)+ 色彩 +服装画 ;服装画+图形处理软件 ;构成与服装图案 ;纺织材料与染整基础。(2)、专业课题模块设置

1.专业课题模块是服装教学的中心所在。在这个专业模块中,我们按照服装款式进行单元模块的设置,如可分为下装、上装、针织三大体系。下装中设有裙和裤课题;上装中设有衬衫、两用衫、西服、棉袄、大衣等课题。设置针织服装是因为该门类是市场需求的一个新的课题,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针织服装的工艺方法和生产流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模拟服装企业生产运作,每一个课题都进行以下教学流程:款式图构思、设计— —订单制作——制图——工业样板制作(包括服装CAD与立体裁剪)——生产准备——裁剪工程——缝制工艺——成品检验——整理、包装、储运——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以期更贴近企业大生产流程。经过同种形式的循环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了缝制技能及专业理论,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应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好初、中、高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引导。并且重点抓好服装缝制考级与服装CAD考证工作。

2.专业课题模块改革重点:

①整合工艺、制版、设计三门主干专业课程,以(工艺、制版、);(工艺、制版、设计)为两大模块开展针对性练习,每学期以若干个项目来引领课程的实施。

②在各阶段模块课程中各有重点,并且在每学年都有专业课程上的重点。如(黑体字为重点课程):第一年重点目标:工艺 制版;第二年重点目标:工艺 制版:第三年目标:设计

制版工艺;第四年目标:设计

制版工艺 :第五年目标:实训

(三)、提升关键能力模块

提升关键能力模块应该说是一个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说是岗位能力的培养。两个思路:

1.学生人数少可以整体的定岗为某一细分专业的设计师助理岗位,加强某一细分专业的生产流程掌握和设计师助理岗位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保证特长专一能力的培养。2.学生人数多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面:30%左右的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强)可定岗为某一细分专业的设计师助理岗位,加强某一细分专业的生产流程掌握和设计师助理岗位能力的培养。30%左右的学生(专业能力强)继续深化专业模块,并加强各个生产环节的综合能力,培养技术管理人才;40%左右的学生可以选择专业模块中生产流程的某一项有兴趣的环节进行研究、深化,培养操作人才。同时请服装企业中资深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学指导,以达到最佳效果。

当然这些理念只是我的项目化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管理的一些体会,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和后续的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个非常漫长、曲折的过程,需要我们所有服装院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一定会有收获!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周秋明

篇7: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

实习人:xxx

实习单位:xxx

实习店铺:xxx

实习岗位:领班

带教责任人:xxx

实习时间:2012.2.20~2012.2.26(第三周)

一、所学知识

1.收银操作:现金和刷卡的熟练操作、售后服装的洗涤和保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相关话术的运用。

2.FAB的运用:对A、B区春款进行FAB运用。

3.卖场氛围的调动:包括欢快灵动的音乐节奏,员工整洁的着装和她们的积极表现,店铺陈列布置上充满活力。

二、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

1.对店长的工作职责了解的还不是特别清楚。(下周继续学习,2月29日之前

了解清楚。)

2.对配装技巧还需要掌握的更加熟练。(下周继续学习,2月29日之前对A、B

区春款配装掌握的更加熟练。)

三、店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问题:收银工作的辅助销售职责容易被忽略。2月24日下午,有一位女性顾客在为刚刚挑好的外套和鞋子买单的时候,忽然说鞋子不要了,嫌太贵,还说中都广场这样的鞋子打完折要便宜好几百块,正当导购员感到为难的时候,负责收银的店长说,这个卡积分达到了3000,刚好可以减200元,这样鞋子价格就低了一些,比商场的鞋子价格稍微高一点,但是跟商场那些打完折的鞋子是不一样/

2的,XX鞋子的档次和质量都是有保障的,再说您外套都买好了,免得再跑一趟去逛鞋子吧,这时顾客也觉得对,就把鞋子也买单了。如果收银员不是店长,就很容易忽略掉这些细节,让顾客在买单的时候跑单。

解决方法:对收银工作进行规范化,将辅助销售职责列为其中一项。

2.问题:导购员的互帮互助非常重要。2月26日下午的时候,进来4位穿着打 扮比较考究,年纪中年的男士。经过询问其中一位需要配一套休闲西装。小兰姐帮他配好后,顾客说还需要一双皮鞋,小兰姐拿出一双休闲皮鞋,顾客说鞋子看起来不够亮,有些暗淡,而且鞋型不喜欢,这个时候顾客把鞋脱下来,去试裤子去了。我想起之前有销售过一套西装加皮鞋,那双皮鞋很适合搭配西装,而且够亮,鞋型也是今年比较流行的款式。而且这双鞋没有摆放在鞋区,是穿在一个模特脚上的,于是我赶紧跑过去把模特脚上的鞋脱下来,并取过来询问小兰姐需不需要给顾客试一下,小兰姐说好的,于是我将鞋拿给顾客,顾客和他的三位朋友看过之后都非常喜欢,都问我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的款式的,试过之后就要了西装、裤子和这双鞋。

解决方法:导购员配装的时候,精力有限,可能会分身乏术,这个时候如果其他导购员有空的话帮忙协助,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下一周的计划

1.对店长的工作职责了解的更加清楚: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三种情况下分别对人、财、物的管理及工作。

篇8: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和财经战略研究院14日联合在北京发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报告2012》,指出今后五至十年,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报告指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自我演进的经济制度。其标志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定型,微观基础充满活力;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具有完备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形成;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晰,服务型政府形成。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职责范围;利益分配格局和社会福利制度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建成和谐的公民社会。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创造力;改革和开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形成。通过一套既坚持对外开放,又保护国家利益的平衡机制,确保对外开放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并确保改革与开放互动渠道的畅通。

报告指出,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所

篇9:服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人群:孕妇和拥有六岁儿童的父母

调查品牌:今生宝贝,产地:广州,主要生产孕妇装,童装

地点:万象城三楼儿童乐园天才宝贝早教班对面店

经调查,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略胖,肚子鼓起,小腿较粗,不能一直劳累着,而一到六岁儿童的父母是儿童服装消费购买欲望的体现,由于目前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中的核心人物,每一位父母都想让孩子穿着舒适,漂亮的服装,他们成为不可轻视的力量,影响着父母的购买行为和消费。

经调查,孕妇一辈子大多数只生一个孩子了,所以及其珍贵,坚持把最好的给孩子,因此,在怀孕期间,一般用的日常用品都是最好的,服装上必须采用舒适度强的,宽松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饮食更是及其细微,均衡善事,足以体现母爱的伟大,和孩子在一个家庭的重要性,而拥有一到六岁儿童的父母,每日都在记录着宝宝的成长,全心全意为孩子,再努力也是为了孩子能吃好,用好。

经调查,孕妇是属于新婚阶段,没有孩子的负担,所以,在同等收入的情况下,属于较高收入阶层,购买服装时,既讲究时尚,又讲究实用,对价格有一定的敏感,并不是所有的服装都追求品牌,高档专卖店,高档精品点会光顾,而一到六岁的儿童父母则属于满巢期1,孩子较小,家庭经济薄弱,负担较重,家庭开支主要用于吃穿,日用品及儿童日用品等消费上,青年夫妇对崇尚时装和追求仪表的势头有所下降,而把对时装的向往往往体现在孩子身上,通过打扮孩子来弥补这一缺憾。

经调查,对于孕妇而言,相关商品为今生宝贝~KISSBB准妈咪孕妇装和今生宝贝~好孕世界孕妇装,该商品的质量在中等之上,价格在200~1000元之间,并且该商品在特殊节日会搞促销活动打折,并且只要购买今生宝贝孕妇装超过一定金额便可获得妇幼中心免费体检卡,还有送婴儿服装,对于童装而言,相关商品为今生宝贝上品婴,其质量在中等之上,并且在特殊节日里也采用促销打折活动,在活动期间,通常采用买一送一营销方案并且额外赠送礼品,或者是孩子用的小毛毯。

篇10: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共同致力于课题的开发与研究,目前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并获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进度的完成情况

1、各位课题组成员,根据以往的班会实践,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齐聚一堂,各抒己见,讨论并制定了《风景区高级中学班会活动设计调查问卷》。在问卷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形成了问卷分析报告。

2、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以两周一次的间隔设定班会主题。不同的年段,不同的主题。改变了以往在班会开展中的随意化,缺少针对性的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班会形式的改变。

3、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制定了《风景区高级中学班会制度》和《班会评分标准》。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多种文艺形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班会开展中的死板、沉闷、说教的情况。

二、活动开展情况

1、按总课题组要求上传《高中主题班会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上传阶段性研究计划、调查问卷以及暑假德育活动的设计方案。

3、在校内举办《高中主题班会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成果展示

4、开展以“庆祝十八大”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5、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利用中午时间,参加总课题组召开的视频会。

三、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1、初步确定了《风景区高级中学班会制度》和《班会评分标准》,对班会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2、初步确立了班会方案和班会题目,形成了班会提前上报制度,加强了对班会的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班会形式得以改变,促进了班会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增强了实效性。

3、完成了调查问卷,形成了分卷分析报告。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建议

1、问题

①班会主题、班会评价机制可能不够科学合理,还需完善。

②有些班会在开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切合主题,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不能深入地挖掘其内涵。存在唱高调、喊口号的情况。

③有些班会形式单

一、气氛沉闷,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

2、建议

①课题组成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②继续完善相关评价制度,规范班会课的开展

③按照《方案》的要求,科学地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对每一节班会都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精心指导,要体现《方案》的要求。

《高中主题班会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篇11: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

区住宅局执行力建设第三阶段工作总结报告

区住宅局执行力办(2007年7月31日)

在执行力建设的第三阶段,按照区执行力办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在第一阶段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第二阶段整改提高的基础上,以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完善优化程序规则,明确个人岗位责任,提高工作能力,加强执行力建设的长效机制为重点,共修订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94项,细化了全局现有的67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作督导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使尽职尽责、敢抓敢管成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队伍的各方面都有新的起色和提高。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局对执行力建设第三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视,局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这一工作强调和部署,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深对执行力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深刻领会市委和区委对执行力年度制度建设的要求。局班子在执行力建设中强调要抓好一个“实”字,动真格,求实效。局里制订了计划表,对执行力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落实的责任单位 1 和责任人,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认真梳理,完善制度和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局长任庆文经常强调,规范管理应先从明确个人职位职责,规范内部制度开始。局班子要求,对于我局所有的程序、规定、工作职责,都要认真地梳理一遍,该制订要制订,该要完善的要完善,过时没用的,要废除,要通过规范的制度来管理人,来制约人。同时,进一步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保证全局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人做,有人管,有人买单,在各个科室之间,在内部工作人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责任明晰,权责分明,责任落实。为了使全体工作人员在对个人工作职责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形成真正的共识,执行力建设的第二、第三阶段,我局任何一项规章制度的出台和修订,均由各科室进行讨论,再由局长组织有各科室副职以上干部参加的局务会,继续听取修改意见,最后由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出台。对于窗口单位的办事程序还在一定的范围内听取办事群众的意见建议。如为期两个月的“各科室职能及工作人员职责大讨论”先后组织了6次。在讨论中,各科室和工作人员自己该干什么,该干到什么程度清晰了,相互间的权责明确了,以往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职能、职责重叠、交叉的问题也解决了。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由于过去人事管理工作不规范,在用人、进人上把关不严,局内存不在编工作人员问题,这些编外人员没有签订工作合同,没有明确的责任岗位,通过参加“各科室职能及工作人员职责大讨论”,所有人员都提高了认识,做到了定人定岗定责,全局17位不在编工作人员现都与局里签订 正式的工作合同,按照区聘用人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目前,我局修订的各项管理制订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流程也按要求在政府工作网站上公开。

三、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办事和管事能力。

在全局干部职工执行力建设工作大会上,任庆文局长强调每一位工作人员要发挥好四大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执行力:一是发挥参谋的作用。要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向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特别是要了解街道在推进社区物业管理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广大市民对政策性住房建设的要求和期望,真正做到情况熟悉,在行懂行。二是发挥执行者的作用。要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不折不扣完成好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真正让上级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三是发挥开拓者的作用。要敢干敢创,多一点开拓创新精神,立足本职,走出更快更好做好工作的新路。对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公配设施清理移交模式等在全市都起到示范作用的工作,进一步总结,争取更大的工作成效。四是发挥服务员的作用。多听听服务对象和基层有关部门的呼声、要求和期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强化调处功能,进一步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更好发挥基层部门的作用。为了发挥好这四项作用,我局加强了人员的内部培训,制订了详细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计划,每周明确一天为学习日,每月由局里组织的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系统地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加强督导,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在执行力建设中,住宅局建立起了工作督导制度和工作目标责任制,抓落实,促管理,提效益,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上档次上台阶。由分管副局长叶茂春牵头,局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督导工作,今年来,局办公室督导工作150多项,每一项工作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在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工作中,我局的工作督导制度也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市国房局发文要求全市各区推广借鉴宝安工作经验。我们的作法是:一是建立相关的工作机构,由局领导牵头,下属科室为责任单位,抽调25人,成立了5个督导组;二是明确督导组的职责任务是对各街道的推进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帮助和检查,全区各街道年内计划推进社区物业管理的88个社区的167个住宅小区分别由各督导组包干负责,以确保年内全区社区物业管理覆盖提高20%的工作任务完成;三是举行培训班,加强督导组成员的素质培训,培训班结束后组织笔试考核,不能通过的要求补课补考;四是规定各督导组每周到街道办和基层社区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个工作日,工作组组长每周至少到试点社区巡查1次,工作时间上予以保证,局办公室负责对相关情况进行抽查;五是实行督导组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由局主要领导主持会议,就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摸索的新方法和举措进行探讨和交流,并形成会议纪要;六是建立考核机制,各督导组所负责督导的小区推进物业管理的情况与督导组的工作挂钩考核,进行奖惩。

4月初,区住宅局在系统内印发了《关于落实单位(科室)年度工作目标的通知》,以一览表的形式对8个机关科室及直属 单位的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指标等进行分解细化,对完成时间、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等进行逐一明确,强化责任层级管理。同时,该局安排专人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每月定期公布各单位(科室)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及本月工作任务。对于进展缓慢的,提出整改意见,整改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非特殊因素影响未完成年度目标的单位(科室)和个人,将取消年内评定优秀的资格。7月初,我局对年度工作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盘点,盘点的情况看,督导制度和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使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升,工作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执行力建设中,我局按照区执行力办的要求,扎扎实实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工作中,我们也看到了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局将主要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将在落实制度上下功夫,确保令行禁止;二是针对制订执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查漏补缺,规范管理;三是进一步加强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系统地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四是继续加强督导工作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内外部监督工作,促管理,提效益,推动队伍上档次、上台阶。

上一篇:大学生做外贸业务员的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有趣的田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