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田野作文

2024-05-15

有趣的田野作文(精选6篇)

篇1:有趣的田野作文

有趣的田野作文

昨天,外婆带我和表弟到田野里玩。

来到田野了,我们就听见乐抽水机“轰隆轰隆”的声音,走近一看,一台大炮模样的抽水机在喷着一条长长的水柱,水柱是绿色的,妈妈说那是春水的颜色。一格一格的禾田,已经冒出了手指般长的秧苗,绿油油的。

我们玩抛石头。我拿了块泥块,狠狠地朝小河沟扔下去,顿时溅起了很大很大的水花,我和表弟嘻嘻哈哈地连忙转身躲过去。表弟也不示弱,挑了块大大的泥块,学着我的样子扔了下去,只泛起了一朵小水花。“哈哈,你的力气也太小了吧?”我打趣他。他又挑了块更大的泥块,狠狠地扔下去,没想到的.是泥块飞得老远老远的。哈哈,原来力气过大了,真有趣!第三次,表弟又找来了一块比刚才两次都大的泥块,用力一扔,冷不胜防,那个大水花溅得我和表弟满脸都是,裤管差点也湿透了!我俩又嘻嘻哈哈地笑一通。……

我们还玩了“毒药”制作。“毒药”是什么?是河水、沙子、草根等,全塞进瓶子里,然后把瓶子盖上盖子拼命地摇动,哈哈,一瓶黑乎乎的东西就出来了。妈妈皱皱眉头说:“怎么像毒药一样了?”才不是毒药呢,是田野里的“宝贝儿”,外婆说禾苗的成长靠的就是它们了!

田野真好玩,充满了乐趣。

篇2:有趣的田野作文

走在通向田野的路上,路旁树上枯黄的叶子像飞舞的黄蝴蝶一样,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铺满了大地,踩上去软绵绵的,还会发出“莎莎”的响声。远远望去一片黄澄澄稻谷已经成熟,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微风中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一株株一人多高的玉米,都迫不及待地脱下了它们的绿衣裳,换上了黄黄的衣服,有的还露出了金黄的脸蛋,好像在向人民展示着秋天特有的姿色,放眼望去是一片硕果累累的气息。田埂上种着一排排的黄豆,豆荚长得弯弯的鼓鼓的,里面全是成熟的黄豆,手摸上去毛茸茸的。

看来,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了,农民伯伯的脸上肯定笑得比秋日的阳光更灿烂!

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田野。

作者|山东省 三年级 刁若兰

篇3:有趣的田野作文

关键词:田野考察,田野目的,考察区域,考察反思

一、何处是田野?

“到农村、草原或荒野等地方去,总之是更为接近‘自然’之处”,这便是关于“田野”的传统认知。从人类学诞生之初到发展至今,作为其方法论的“田野考察”便始终隐藏着具有价值取向的“田野与家乡”的二元对立,这其中必定隐含着对差异性文化猎奇的狂热之情。然而“只要存在差异,存在与自己的不同,哪里就有人类学的田野”打破了这条不言自明的人类学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曾醉心于异文化研究的人类学家逐步将目光转向对“家乡”的关注,从对异文化猎奇以及殖民思想的狂热到对人类学的功能性思考,正如费孝通对江村的人类学考察,是对“家乡”的回归,与此同时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考察。

就像费先生说的那样,“人文世界,无处不是田野”。话虽如此,“田野”究竟在何处?

具有“难以抑制的地点感”的人类学家,力求通过小地点,追求大问题。这一点无论是从人类学建立之初对异文化的关注还是发展至今的对家乡的认知,都是毋庸置疑的。正如中国社会史界多年从事历史人类学调查的陈春声指出的那样,“这种在较深层次上对复杂社会关系的总体把握,也只有在小社区的研究中才有可能。”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认为,Community是建立在有关人员的本能的中意,或者习惯制约的适应,或者与思想有关的共同的记忆之上的。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及精神共同体等作为共同体的基本形式,它们不仅仅是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加起来的总和,也是有机地浑然生长在一起的整体,共同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芝加哥学派的派克则认为“社区”则包含着地域因素,具有共同的认同感和共同命运,同时强调人们参与共同生活,参与到社区的分工体系中,承担一定角色。一个个体的人属于一个社区,并不是因为他居住在这个社区内,而是由于他参与这个社区的公共生活。

所以,笔者认为,“社区”是暗含着地域概念的一立体半封闭式的“共同体”概念。在一定时间内,有其相对独立稳定的内部结构,更有与之相交换的外部环境。它是建立在“地域”基础之上的,包括着指定地域上的物,以及其所承载着的关联着的人,这种关联或是因为血缘,或是因为业缘。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全部内容。对任一社区的考察都必须是完整的,全面的,既包含了纵向的历时,更包括了横向的共时。而关注的目的便在于“通过小地点,追求大问题”和一种应用性的探索。

基于对田野以及人类学所关注的小社会——社区的粗浅认知,为了进行人类学学习的初探,笔者将拥有相对共同文化基础却又有绝对差异的小型社区——当代景德镇的雕塑瓷厂作为田野考察的对象。而将其置身于“当代”的维度之下,是基于在该时段内,其内部、外部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考虑。

二、田野的目的

笔者认为,田野的目的在于对考察区域的结构,关系的系统性认知与把握,正如方李莉所说得那样:“一般来说,只有经过对一个微型社区的深入细致的具体个案研究,我们才能比较容易的从中了解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社会系统中是由什么样的人群集合体所组成的,而且社会运动的每一过程都是在和其它过程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它们是怎样互相作用?在这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一套借着反思的相互作用模式而连接起来的地位关系和社会?通过这些我们便可了解到其文化观念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什么总的来说,我们只能了解到了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的深层建构,才能把握事物形成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追求大问题”和进行应用性探索的目的。

笔者虽然本着“通过小地点,追求大问题”的精神,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区域间地域历史文化上的差异,即便同处于“中国”这一“家乡”的维度,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此次考察仅是以人类学“成人礼”——田野考察的方法在特定小社会的探索性尝试,力求对该区域做到尽量客观的描述;另一方面还是为那些即将研究具有类似区域特征的其他学者提供真实的比较性素材,并试图能基于该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发展以及改革建议。

笔者选择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当代雕塑瓷厂进行考察。从空间的角度出发,“解剖麻雀”。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讲的那样,“如果我们能对一个具体的社区,解剖清楚它社会结构里各方面的联系,再查清楚产生这个结构的条件,可以说犹如解剖一只‘麻雀’的五脏六腑和生理循环运作,有了具体的标本。然后再去观察条件相同和条件不同的其他社区,和已有的这个标本做比较……”据笔者对景德镇的考察得知,景德镇有各种不同类型产品或生产类型的集散地,如樊家井是仿古瓷器集散地,老厂是瓷坯行业集散地,老鸦滩是瓷板行业的集散地,联社北路是景德镇高档艺术瓷的集散地,陶瓷一条街是年青学生和老师的聚集场所之一。笔者所关注的雕塑瓷厂与这些地区相比有着它的独特性,它是多元化人群的集散地,在其中有着做坯,做模具的作坊,有着销售传统雕塑瓷的商家,也有销售创意瓷器的陶艺机构,还有着本地学生,亦有着国外的艺术家。从各方面来说,该地是特殊而复杂的集合体,所以笔者旨在通过对这只“麻雀”的解剖,来获得对该地区认识。因此笔者假设景德镇的制瓷技术为该地区结构与社会组织模式产生的条件,将其作为此次考察的切入点,说明由该技术如何将不同人群之间,人群与地域之间串连成线,以此来获得对雕塑瓷厂内不同人群与地域间,不同人群间融合与互动关系,结构与制度的认识。

从时间的角度出发,笔者关注“当代”。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方法都是类似于历史学的方法,从对历史发展的研究中来衡量和评价当今社会的各个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从将“现状作为活的历史,来追溯过去”的研究并不多见。对当代的关注实则是对历史的关注,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认为的那样“因为一切都是历史:昨天所讲的是历史,一分钟之前所讲的也是历史。”所以对雕塑瓷厂现在情况准确的认识,记录和把握,其实是对将来历史的记录。另如马林诺夫斯基讲到的一样:“研究历史可以把过去的考古遗迹和最早的记载作为起点,推向后世,同样也可以把现状作为活的历史,来追溯过去。这两种方法互为补充……”这样的方法在方李莉对景德镇现状的考察和对樊家井地区的深入细致的记录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如同她所说的那样“通过过去来理解现实,通过现实来理解过去,这正是我在自己研究中试图寻找的一条路径。”这也是笔者想要探索的路径。

笔者考察下的“雕塑瓷厂”,其生长并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而于改革开放后走向衰微,却又于新纪元初期拉开了新的发展篇章,其性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转变,从集体所有制工厂到“名存实亡”的各种承包体共存的创业产业园区,从实质上的社区到习惯性的概念上的社区。这一转变过程,表面上看来是内部结构实现了从解构到重构的过程,深层次的则是外部大系统与微观区域间实现了交换,这样的交换借助于“市场”的手段,而交换的内容却是全方位的,究其原因,部分地根源社会无意识对个体意识的塑造与影响,以及个体意识对客观现实的反作用力上。

三、田野后的反思

此次田野考察从2013年7月持续到了次年7月,中途由于诸多的原因而导致了真正的田野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在此次田野之前笔者做了大量的文案准备,但由于进入田野后主题的变更,致使之前的文案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付诸东流。在田野考察的过程中,笔者一度困扰于以下两大问题:

第一,田野实践与理论建构的先后问题。笔者曾一度困扰与先有理论,即先有一种基于文献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假设性判断,以及用理论指导田野,并在田野的过程中证明,检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发展理论;还是先有田野,在大量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并结合已有理论体系,从感性的认知中抽离与提炼出理性,客观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结论。笔者更倾向与第一种方法,且需要考察者在已有文献系统性的了解,归纳的基础上,在多样的学科化理论体系中提出某种假设,并制定较完整的田野方案,随后进入田野,在田野考察的过程中不仅要围绕该假设进行系统的资料搜集,还要完成扎实的田野笔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与完善田野方案。田野考察的时间设置上应根据考察社区的具体生产周期,以及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在完成一个阶段的田野作业后需从中抽离,梳理整理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后再次进入田野进行完善,或许一次不够,需要多次,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结论的相对有效性。

第二,在此次田野的过程中,笔者还关注了另外一个问题——进入田野的方法。在田野考察过程中,笔者曾采用了直接访谈与参与式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各有其利弊。直接访谈的方法,其优势在于考察者可以直击自己所关注的重点,但受访对象会针对采访问题与自身利弊关系,会进行一定的主观加工与选择,极有可能屏蔽掉一些对考察者有益的信息。而且受访对象易对事实进行夸大或者缩小,并且由于时间的长度而造成受访对象记忆的模糊和混乱,这便为考察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造成了阻碍。另外如何与陌生的受访对象建立起合作以及信任关系,特别是在没有联络人的基础上,这也是值得从心理学方面进行思索的问题。笔者在田野作业起家曾一度践行参与式的考察方法,不仅在取得受访人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了跟踪考察,还深入其生活,与其同此,参与到了他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之中,这样的方法使得笔者能对受访对象的方方面面都有较清晰的完整的认知,而且还能从其细微处对其行事“法则”的背后心理动机有所直观的了解,然而从认识到熟悉,再到信任的建立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田野考察中将这样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是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在此次田野考察过程中,笔者曾以一种特殊的身份进入到对考察区域之中,是基于最大限度弱化“考察对象”对自己的主观认识的考虑,与他们进行交流,记录和考察,因为笔者认为这样的“考察对象”才能做到“真情流露”,却不想这样的方式为后来造成一定的麻烦,因此如何做到真正的“参与”,真正的“融入”,而不仅仅是一旁的观察者,这是笔者在此次田野考察中最想进行反思的地方。

篇4:有趣的音响作文

元旦那天,老天爷还真是挺善解人意的,是个晴天,太阳也跟大家一样高兴,始终是乐呵呵的。爷爷是我的作文顾问,我自然是要邀请他跟我一起去的。

我们坐上去公园的公交车,一路上爷爷就给我讲起了“听”的要领:“听声音,不能漫不经心,要倾听。什么叫倾听?就是要用心来听,跟饮茶一样也要‘品’,比如,这声音有什么特点,妙处在哪里,该选用哪个象声词……”

我按照爷爷说的去侧耳倾听,还真听到了不少平时充耳不闻的音响。

这天天气虽然很好,但还是可以感觉到耳边有冷风“嗖嗖”地吹着。公园里的树木大都是光秃秃的。高大的法国梧桐,叶子早已枯黄,还有一些可怜巴巴地挂在树枝上摇摇欲坠。一阵风吹来,便有一两片枯叶飘落下来,跌落在地,随风“沙沙”地翻滚着。时而可以听到林子里的长尾巴喜鹊“喳喳喳喳”地叫上几声,挺悦耳的;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鸟儿“嘟噜噜

……嘟噜噜……”地叫个不停,就像是唱歌,真好听!

我们沿着小路走过一座小桥,小桥下面的溪水潺潺流过。转过小桥就看到峭壁上悬挂着一条人工瀑布,虽然冬天水少了,但还是显得颇有气势。

爷爷指着瀑布对我说:“瀑布跟小溪都是水流,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却又不一样,你觉得各自该选用什么样的象声词呢?”

我想了一想说:“形容小溪就用‘哗啦哗啦’,形容瀑布就用‘轰轰轰’,行不行?”

爷爷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湖心的大喷泉突然喷了出来,而且越喷越高,简直要超过附近的电视塔的塔尖了。“你听,喷泉该怎么形容?”

“就用‘哗哗哗’,成不成?”

“差不多吧。”爷爷点了点头。

从公园里出来,我对爷爷说:“不听不知道,一听真奇妙!正像林老师说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妙的音响,而是缺乏发现美的耳朵。要写好这么一篇音响作文,我现在是信心满满了。”

爷爷说:“不过,我还要给你提个醒,运用象声词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该用就用,不该用就不用,用得多了就滥了,不仅让人感到啰嗦,还会让人感到油滑、做作,这就应了我国古代的那个成语——”

“是不是画蛇添足?”

“对呀!”

篇5:童年的田野作文

童年时,在老家田野里,在自己家的田地上,有几棵杨梅树,等到五月,便结果成熟。爸爸就带着我们去老家摘杨梅,拿着剪刀,拎着篮子,我们几个小孩子,便去田里摘杨梅了。杨梅红通通的,颜色或黑或红,看起来十分可口。我看到一颗,便用剪刀一剪,杨梅便落入篮子里了,心中有一丝成就感。我们几个你争我抢,摘不到的杨梅,我们便踩在树枝上,把它摘下来,不一会儿,树上的杨梅几乎没了,于是,我们便拎着篮子高兴地回去洗杨梅,吃杨梅。

还是在老家,还是在自己家的田地上,奶奶种的一排的青菜,让我们带回家自己吃。一排绿色的青菜,让人眼前十分清新。摘青菜不是那么简单的,大白菜厚厚的叶子一层又一层,大又新鲜,但不是好弄的。爸爸用锄刀把青菜下面的根割掉,才能把白菜拿出来。弟弟去拔萝卜,我也去帮忙,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拔出来,结果,我和弟弟都坐在地上,裤子都弄脏了,我和弟弟却坐在地上大笑。

篇6:田野的秋色作文

秋,你悄悄地走来,走到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菊花开了。有红色、有白色、有紫色、有黄色,真是美丽极了!

秋!你悄悄地走来,走到田间,田间的庄稼熟了,一株株一人多高的玉米,结出一尺来长的玉米棒子,插在粗壮的树干上,露出金黄色的牙齿。一株株高粱,它们就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挺立在那儿,手里拿着一根根火把。

秋!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果园里的果实成熟了。苹果上结满了又圆又大又红的苹果,微风一吹,它们就像是在对我点头。还有那黄澄澄的梨、紫盈盈的葡萄,红彤彤的柿子,它们好像都有嘴似的,紧紧地咬着树枝。

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上一篇: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报告下一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