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才初中教学教研工作标准

2024-04-10

楚才初中教学教研工作标准(通用3篇)

篇1:楚才初中教学教研工作标准

楚才初中教学教研工作标准

一工作思路:加强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流教师。二工作目标:中考重点高中上线率居城区前三名,七、八年级期末考试及格率达90%以上,优秀率达60%以上,拔尖率达30%以上。

三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提高。

四课堂教学模式

(1)自学:通过做自学指导题,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达成认知目标。

(2)交流:以学生与学生交流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所有学生达成认知目标。

(3)运用:重在巩固新知、夯实基础,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达成技能目标。

(4)反思: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存在哪些不足?学生养成自查、自纠的习惯。

(5)反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有学生分层达成技能目标。五训练:强化训练、层层落实、重复纠错

训练体系:当堂训练→反馈检测→针对性训练

}→单元过关→针对性训练

教辅资料→针对性训练

→月考→针对性训练

要求:

精心选题:大量查阅资料,准确把握阶段训练目标。

合理密度:大容量、快节奏。

有做必改:除当堂训练外,其它全批全改。

有错必纠:学生有错题记录本,改正训练中的所有错误,教师批改。善于重复:做好易错题记录,并经常重复。

六分层教学

表现在问题的设计和有目的的交流上。大部分问题保证所有学生“吃的了”,少部分问题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吃的好”,反馈问题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类;交流过程有很强的针对性,基础问题让中下等学生解决,以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优生帮助订正,较难的问题小组讨论,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点拨。

七教学研究:(1)围绕“课堂教学模式”写教学感悟,内容实在,篇幅短而精,每大周交流一次。

(2)各组每大周进行一次听、评课活动,讲课前各组教师先集中研讨教学思路和学案的制作。

(3)初中部每月底进行一次校级公开课,分组评课、集中总结。

(4)教务处在电脑上分类汇总教学感悟和学案,并定期装订成册存档。八教学管理

制订科学的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教研工作制度,根据检查情况每月严格按制度落实奖惩。

说明:对于课堂教学模式和训练体系,各组可在不改变基本思想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襄樊楚才义务教育部

2008-12-29

篇2:基于标准的教学与教研

整个研究过程注重实践, 从2012 年初步形成框架, 到2014 年解决关键性问题, 各学科选择全区不同特点、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学校开展实验, 主要从区域、学校、教师三个角度加以检验与实践。坚持“边研究边实验、边实验边改进”的基本原则, 逐步完善标准。参与实验的学校占到全区学校总数的60% 以上, 较好地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一、基于标准的教学

调研过程中, 教研员们发现, 不少教师对于自己教学中的某一环节甚至是整节课, 经常出现目标不清晰的情况。通过交流, 我们了解到教师们其实很想落实课程标准, 但课程标准提供的是基本标准, 多是原则性的, 把握起来比较模糊;要将标准中的每项核心内容、学科核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相应的目标细化, 落实到每个年级以及每节课的教学中难度较大。因此, 教学中难以准确、全面、具体地确定教学目标, 学段之间的衔接与递进更是难以形成体系, 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面对教师们的困惑, 教研员引领他们对《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 (以下简称“标准”) 进行关联性研读, 使他们借助其中的“课程标准解析”以及“学段与学年标准”明确“教什么”, 借助“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以及“教学案例”解决“怎么教”, 建立板块之间的关联, 切实转变了教师的研究理念, 提高了教学实效。

例如, 教师们常态下确定教学目标时, 多是“关注教多, 思考学少;研究教的内容多, 关注能力发展少;聚焦学习结果多, 指向学习过程少”, 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多停留在“了解、懂得、知道”等指向事实性知识获取的层次上, 导致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通过研读标准, 教师们发现标准将课标里隐含的能力结构显现了出来, 并进行了具体的梳理与说明;再进一步研读这些核心能力, 他们又抽离出将知识转化为关键能力的核心动词, 如“辨别、把握、想象、推想”等, 并发现这些水平标准指向能力、聚焦思维。于是, 教师们尝试将能力与实际教学建立关联, 对教学目标的制订进行了再思考, 由原来更多地关注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转向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例如, 一位教师设计《学弈》一课, 原来的目标为“了解弈秋教两个学生下棋, 学生学习结果却不一样的故事;懂得做事必须专心致志, 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依据标准修改为“通过反复品读语句、揣摩‘专心致志’‘惟’‘一心’‘思’等关键字词, 逐层理解‘非智弗若’的原因, 懂得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并读出节奏和韵味”;原来的目标为“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依据标准修改为“感知本文先叙事后说理的结构, 体会结尾含而不露的说理技巧, 并通过补充一则古文, 引导学生批判思维、迁移运用”。这样, 教学目标从关注知识转向了注重能力与思维的发展, 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向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依据标准对教学目标进行修改, 让教师们意识到, 知识虽然是能力的基础, 但能力才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学的关键并不是教给学生知识本身, 而应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策略以及经验。教师们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切实发生了改变, 从而促使教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同时, 教师们也借助标准设计了指向关键能力的评价目标与评价形式, 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关系, 实现了有效对接, 深化了对课程标准与教学内涵的理解。

二、基于标准的教研

在校本教研与区域教研中, 教研员与学校领导、教师也能够依据标准进行有效研究、大胆创新, 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实效。

1. 依据标准指导校本教研

在学校运用标准层面, 校本研修借力学业标准,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切实解决了课堂结构不合理、架构不清晰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优化了课程结构。

以语文学科的质疑能力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 第一学段对“质疑”没有要求, 但是“学贵有疑, 疑以促思”, 质疑能力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标准根据海淀区的区情以及学情, 创新了这部分内容。在低学段, 依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较感性等特点, 提出“敢问”的基本原则, 并围绕一年级“敢于大胆提问”、二年级“如何围绕题目提问”给出了具体的提问方法与策略, 让低学段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据可依, 有法可循。同时, 围绕质疑能力的形成, 在中年级、高年级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 也提出了“会问”“深问”的基本原则, 并强调让学生在中年级能够做到“主动提问, 有目的地问”, 在高年级能够做到“深入理解, 系统提问”, 并在每个年级提出不同的策略与方法, 并配有相应的教学案例指导教师进行具体实践。

学校依据标准中几个学段间“能力发展进阶清晰”的特点, 开展了基于质疑能力培养的跨学段联合教研以及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对比教研。例如, 一年级的教师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提问, 鼓励他们问出真问题;三年级注重渗透提问的方法, 引导学生会提问;高年级则通过设计核心的系统活动, 鼓励学生在几个回合中不断发问, 并反观提问的过程, 实现思维的逐层发展, 从而提升学生系统提问的能力。

这样, 几个年段围绕一个主题, 进行几分钟的片段教学点评或基于策略的“微课”录制或几次深入持续的研讨, 一方面较好地呈现了三个学段之间的衔接, 体现了能力的进阶, 保证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序列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帮助教师有效地将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师的自身实践整体结合起来。同时, 这样的序列化指导也便于教师从系统的角度设计教学, 培养系统思维能力以及整体建构课程的能力, 有效提升了校本教研的深度与宽度。

2. 依据标准指导区域教研

在区域教研中, 各学科教研员也根据教研中发现的问题, 如“如何引导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如何提高教师设计核心活动及核心问题的能力”等, 基于标准, 一方面, 以内容为载体, 进行专题讲座, 帮助教师们纵向梳理, 层层落实, 保证标准内化于心;另一方面, 把标准中相关的内容作为研究素材进行专项细研, 跟踪辅导。更可贵的是, 教研员们还特别注重引领教师们对标准进行有效迁移与再创造, 很好地丰富了标准的内涵。

以数学学科的“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为例, 以往教师们习惯就小数讲小数, 内容比较单一。教研员引领教师们认真解读学业标准, 根据标准中提出的“把整数、小数和分数放在一个系统中整体考量, 理解意义”的建议, 教师们尝试对小数教学进行改进, 将整数教学中常用的“用图形表示数”这一策略应用到小数教学中, 从而让学生们在辨析、理解同伴不同的表现形式中体会小数的含义, 感受数学的魅力。这种基于标准的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使学生进行了方法的迁移创造, 形式活泼新颖, 问题聚焦核心, 直指思维发展。

在区域教研中, 学业标准用静态的方式指导了整个教研动态的过程。教师由“被”教研转变为“要”教研, 由“接受”到“创造”, 研究意识和系统思考的习惯得到了培养, 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兼顾了教师理性实施标准与创造性实施标准的问题。

整个标准实践的过程, 帮助教师明确了学习活动的指向性和落脚点, 提高了准确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深化了学习活动设计。同时, 也使教师明确了评价标准, 便于开展持续性评价与精准诊断。教师的变化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度发展, 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变革。

同时, 标准也帮助学校形成了基本的校本教研的程序与机制, 深化了区域教研,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丰富并创新了教研的形式与内涵。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再修订

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 小学教研室各学科还将围绕标准进行使用方面的深入指导与内容上的再度完善。

在指导使用方面, 各学科围绕“解读、实践、交流、改进、完善”几个层面制订了科学、详尽的整体规划, 并依据学科特点, 从不同学段、不同培训主体对全区教师进行了标准的再培训、再解读, 便于教师对标准的深入理解, 为“用好”标准奠定理论准备。

同时, 各学科借助区域教研, 计划或已经采取了案例分享、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和课例展示等多元形式开展教研, 帮助教师实现对标准的“知行合一”。我们拟尝试通过聚焦关键问题的“微课”展示与录制、跟进式课例研究、聚焦关键问题解决的案例展示等多种形式, 引导教师在备课、上课、观课、评课、改课中使用并丰富标准, 保证教师将理论知识实践化, 将实践知识理论化, 并力求在使用过程中探索出区域教研运用标准的机制与模式, 形成一些经典的案例。

当然, 我们还会借力学业标准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科学评价。一方面, 借助标准进一步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与促进作用, 通过评价为教学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帮助教师形成“以评价为依据”的教学理念, 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另一方面, 拟创建区域评价工作坊, 通过标准设立准确、多元的评价目标, 丰富评价形式, 力求形成一种全面、长远、综合、开放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 整体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最后, 在后期对标准进行修订的过程中, 各学科将对“学业标准”部分进行细微调整, 基于核心素养对“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部分和“教学案例”部分进行再修订、再调整, 进一步提升学业标准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篇3:如何进行初中英语教研工作

关键词: 建设实践;初中英语

一、教研组在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工作、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学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阵地。教研组教研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可以延伸个人视野,提高个人能力。无论是一份教案、课件、某种新的导入法、新教具,还是重难点的突破法,都是全体备课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教师的团结协作,特别是对教法的探讨,对学法的安排,教后小结与反馈,就变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这种协作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而教研组是实现这一协作的重要平台之一。

二、叙事研究

研究者既是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一记述者。如果叙述的内容是叙述者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那么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就可以被看作是叙事行动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旨在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者只是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者,而事件的记述者由其他教师或教育研究者承担。这种研究方式常被专职的教育研究者所采用,通常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從教师的叙述中,或从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如备课或工作日志)中分析和归纳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解释或揭示教育教学的规律。

三、挖掘探索素材,诱导学生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过去的教育学讲,学生并不负有发现新的规律的任务,仅仅掌握“科学稳固可靠的财富”就够了。我认为这一认识是片面的,学生当然不全然负有发现新规律的任务,但是学生负有学习科学家发现规律的途径和方法的任务,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探索的关键是“自主”。在实践初期的“自主”需要教师挖掘素材,提出若干问题,以增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What do you think of TV shows?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多种TV shows的画面,让学生根据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电影的种类,再导入该课时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 TV shows?”,然后让学生逐一评论并掌握该单元所学电视剧的英文名称。这样教师就留给了学生们“自由”天地。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加以肯定,并鼓励他们再探索。让学生们在谈论中不断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以求得思维发展的灵活性。

四、抓好教研组组织建设是关键

教研组是学校的业务重心层面,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灵魂,因此,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堪此重任。英语教研组长要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有很高的教学水平,是本学科领域内的业务骨干,确保业务的权威性。二是要有较高的领导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实现对全组的强势领导。三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研组长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帮助、指导其他教师进步,要具有勇挑重担的意识和高尚的奉献精神。四是要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能为新手教师答疑解惑,实现对全组的学术引领。

五、执教者充分体现高效课堂新理念

高效课堂其核心就是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课堂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课堂,探究式的课堂,教师扮演了一个导演和导师的角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活跃的表现,他们完全脱离了被动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大部分老师都采取了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2~4个小组,课堂上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老师问题刚提出,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尤其在习水第五中学杨朝平老师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展示学习成果。当老师和学生共同设问、纠错时,课堂异常的活跃。

六、视导调研,服务基层

我积极参加中学各学校的英语教学视导活动,尤其关注偏远落后学校的课改进程,注重先进学校、先进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发现了优秀教师,就在该校搞教研活动,结合省农村英语教学工作特点,让全市老师学习这些优秀教师的宝贵品质和优秀经验。在视导过程中,围绕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工作,及时给学校提供教育信息,把视导工作落到实处。并且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做到“三个贴近,四个过程”,即贴近教师的教学思想,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贴近教师的教学困惑,不断丰富教学视导的内涵;四个过程:一是会诊号脉,二是质疑对话,三是案例解剖,四是引领导航。通过走进课堂,更多的接触教师与学生,了解了他们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和一线教师积极寻求对策,探索规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总结并推广教师们的先进经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当好新课程改革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在信息高度发达、教育高度快速发展的今天,要使我们的英语教研组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具有兼收并蓄的意识和海纳百川的胸怀。经过英语教研组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本组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懈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团结、友爱、互助、互谅、进取、创新的同组教师的精神家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如果以上策略与行为可以改变其中的困窘,那么听说教学也应该是被撩开了其神秘面纱的一角。

参考文献

[1] 王永和.教研组建设简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下一篇:信和大金融:新金融推动乡村振兴 聚焦农业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