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二课时

2024-05-07

《桥》第二课时(共6篇)

篇1:《桥》第二课时

16《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文理解“咆哮,狞笑”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前文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读读说出这些词,并发现两组词是描写什么的? 2.课文围绕洪水和老火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本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在表达上有很多特色。首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把目光聚焦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上。

2.学生交流:

3.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默读,找句子画线。

(2)朗读,体会。

(3)汇报交流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水位在不断上升,情势越来越危急。(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范读,请学生评价;师生一起再读。)

③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到洪水的“势不可当、凶猛可怕、突如其来、步步逼近的特点。而且再让学生学习到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④其中作者在短句的运用上非常有特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三、再读再悟,体会人物形象

1.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 2.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大家共同评议。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老汉“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父爱如山”的高尚品质。

4.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老汉说的话。(学生谈到哪,就读到哪。)①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②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③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④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通过反复的引读,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四、感情升华

最后课件出示课文的21—23自然段,体会出老汉如山般的父爱,老党员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那此时还是窄窄的木桥吗?学生体会并说出这到底是什么桥。

五、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1.作者就是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老汉“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父爱如山”的高尚品质和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作者就是这样直接描写老汉的,回过头再次和描写洪水的句子对照,作者描写洪水也是为了突出老汉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2.为什么我们读到了最后才知道老汉揪出的是自己的儿子,学校作者在运用表达上的特色,是为了设计悬念。并让学生体会出这样写的好处,是为了更加对老汉的敬佩之情。

六、课后练笔

展开想象,请你把人们祭奠老汉和儿子的场景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突如其来 沉着冷静

洪水 凶猛可怕 步步逼近短句 比喻 拟人 侧面描写 设计悬念老汉 神态舍己为人 父爱如山 动作 语言直接描写

篇2:《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表达特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课文特色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和“桥”的深刻含义。

3、情感和态度:感受老汉(村支书)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就学生熟知的、就近发生的一个在灾情中救死扶伤的事迹和学生交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去感受一位农村老支书的高大形象。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课件演示情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中相关片段(1—6自然段)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学生交流)

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引导。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如魔

3.师生合作朗读,再次感受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山洪暴发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我们来合作朗读,老师读描写环境的段落,同学们读描写人物的段落。注意接。

(配乐)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生(齐):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师: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跌跌撞撞是什么样子的?辛子瑶

生:形容人们走路很不稳当。

师:没错,你的理解非常的准确。文章我们刚才读的部分还有两个句子也写到了人们跌跌撞撞的样子,读一读,找一找,发现了,划下来。

师:请你。

生:文章还有形容人们走路很不稳当的句子是“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这个“你拥我挤”形容人们当时走得很不稳当。

师:说得可真完整啊!而且读的书真好听!所以,看中你!还有一个,谁来补充?来,请你。

生:“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从“疯了似的”可以看出人们跌跌撞撞。

师:没错。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们这样跌跌撞撞的样子?就在我们刚才读的部分,不下三处写到。快速默读,找一找。

师:好。Xxx同学,你来。

生:我从“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因为山洪来了,所以山洪来了,所以他们这么慌张。

师:洪水的凶猛。没错。还有。来,请你。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师:

师:雨势的凶猛。两个。还有吗?请你。

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我从这句可以看出洪水很高、很深了。所以人们——

师:我想问你:这里当中的“跳舞”本来是个很好、美妙的词,对吧?可是,这里跳舞是谁在跳舞?

生:洪水。

师:洪水在跳舞却让人们感到——

生:感到惊慌,恐吓,恐慌。

师:恐慌。还有需要补充的吗?来,请你。

生:“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从这可以看出人们走得很慌张。

师:是的,慌张。有没有出路?金逸同学。

生:有出路。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仅仅是东面、西面没有出路吗?还有一个方向。

生:南面。

师:好,加上去,叙述。

生:东面、西面、南面没有出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是呀,那此刻窄窄的木桥在人们心中变成了什么?

生:变成了生命桥。

师:生命桥。还有呢?请你。

生:救命的桥。

生:唯一的道路。

生:唯一能活着出去的一条道路。

师:也就是给人们带来的什么?

生:给人们带来生命的一条道路。

师:生命的道路。正因为这一座窄窄的木桥此刻在人们心中变成了生命桥,因此当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时——读——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洪水在狞笑,死亡在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在这万分危急时刻,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13自然段,体会老汉是如何扭转当时的危险形势的。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课件出示:

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仿佛看到老汉。

(反馈交流)

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如山)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如果学生讲到“盯”,引导,看看有没有比它更能表现一座山的动作)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怎样地站着)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段话。我们全班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两段话。②是啊,老汉像一座山盯着这群惊恐不安的村民,这是一群怎样的村民啊,让我们再来回顾,一起读。课件出示: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

3.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课件)背景音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3.同学们,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尾。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分组写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全文,升华精神

1、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的老汉!(指课件读)

2、(指着学生的板书)同学们,你们给了老汉这么多美丽的光环,其实这些美丽的光环可以归为两个大光环,这些(指学生的板书)就像是这两个大光环中一颗颗美丽的明珠。请刚才上来板书的同学再上台来把你手中的这些明珠(词语)分别送入这两个光环中。/你们可注意看第一个同学他手上的明珠放在哪个光环中。

(沉着冷静、威严、临危不惧、果断)(无私无畏、舍己为人、心系群众、无私奉献、)

3、正因为老汉有这么多美丽的光环,所以他受到了人们的——拥戴。(板书:拥戴)

4、让我们来赞一赞这位了不起的老汉。

他沉着冷静、无私无畏,是一位受人拥戴的老汉。师:你会学着老师赞美一下老汉吗? 师:你还能换种说法吗?

感叹句:---------------------!

反问句:---------------------?

如:他不徇私情、沉着冷静,真是一位受人拥戴的老汉!

他舍己为公、临危不惧,难道不是一位受人拥戴的老汉? 师小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桥上发生的可歌可泣故事,记住这位了不起的老汉!

六、课后延拓,引发后续读写

1、洪水无情,人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了不起的老汉,决定在河边为老汉立一块碑,请同学们课后帮助村民们写一篇碑文。

2、收集像老汉一样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勇于献身的人的故事。板书设计:

桥 洪水

如魔 老汉

篇3:《桥》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桥》。现在, 我先给大家提供三个数字。 (板书:25种25万1000万)

师:你们知道吗?这三个数字与本文有很大关系。据我统计, 约有25种杂志刊登过这篇课文, 约25万个网站以及个人的博客转载过这篇文章, 约有1000万读者读过这篇文章。同学们, 你们还想接着读吗?这篇文章中的桥的确与众不同。可是, 第一课时我们只找到五句描写桥的句子, 一起来读读这五句话。

【评析:一开篇出示三个数字, 看似平常, 其实耐人寻味, 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阅读是否深入。教师巧引数字, 目的就在于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让他们更有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读“桥”

(生齐读第一句: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你觉得这座桥怎么样?

生:非常窄。

生:很狭小。

师:还是窄, 联系上下文再想想。

生:这是通向生存之门的唯一小道。

师:为什么?

生:因为只有一座窄窄的小桥。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 真会读书!“只有”说明这是乡亲们唯一的通道, 因此, 这桥就是乡亲们的——

生:生命之桥。

师:是啊, 它也是乡亲们的希望之桥。请大家再读这句, 读出它的重要性。

(生齐读第一句)

师:再读第二句。

(生齐读第二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同学们, 从这句话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人们的慌乱。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慌乱?

生:拥、跌跌撞撞。

师:一起读第二句。

(生齐读)

师:接下来的第三句找到了吗?这两组来读。

(一、二组学生齐读第三句: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 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师:这时候还慌乱吗?

生 (齐) :不慌乱了。

师: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 (齐) :依次。

师:这个词说明老汉这时候在干吗呢?

生:站在桥边指挥。

师:乡亲们有希望了, 可是桥也越来越危险了。请这两组读第四句。

(三、四组学生齐读第四句:木桥开始发抖, 开始痛苦地呻吟。)

师:我发现同学们会抓重音, 会抓住关键词读。如果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它的意思, 就在上面作上记号。

(生做记号)

师:这时候你感觉桥怎么样?

生:危险。

师:越来越危险。请读出危机感, 让人感觉危险就在眼前。

(生齐读第四句)

师:第五句, 也就是最后一句描写桥的句子。请读一读。

(生齐读第五句:突然, 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师: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整篇课文描写桥的句子只不过就这五句, 但从这五句话当中,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这座桥在这场危难当中显得多么的重要。读书就是这样要联系起来读, 而且要读出句子背后的意思。

【评析:从“桥”切入, 单项突破, 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桥”的重要性, 为理解课文主人公的行为、品质打下基础。另外, 从学生“抓关键词”“做记号”等习惯, 从老师强调“联系起来读”“读出句子背后的意思”等方面, 都足以看出教师对“自主学习”中方法指导的重视程度。】

三、诵读体验——悟“人”

1. 由“桥”及人, 初步感悟。

师:比这桥更重要的是桥边站着的一个人。他是谁?

生 (齐) :老汉。

师:这个老汉的身份是——

生 (齐) :党支部书记。

师:是中国共产党——

生 (齐) :党员。

(板书:中国共产党党员——写成“山”状)

师:知道为什么陈老师这样写吗?因为文中有一句描写它的句子, 只有五个字。你们找到了吗?它在哪儿?

生 (大声地读) :他像一座山。

【评析:把“中国共产党党员”与“他像一座山”有机联系起来, 并板书写成“山”之形状, 为突破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埋下很好的伏笔。这个设计蕴藏深意, 独具匠心。】

师:这是直接描写支部书记的语句, 描写支部书记的语句在文中还有不少, 请大家拿出笔,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这位支部书记的语句。如果哪些地方特别打动了你, 请你在重要的词语下作上记号。

(生找句子, 做记号。)

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找了几句?

生:我找了七句。

师:还有吗?

生:我找了八句。

师:谁先来说说第一句?

生:木桥前, 没腿深的水里, 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 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师:这句话说明老汉有着特殊的——

生:地位。

师:是地位吗?

生:身份。

师:接下来, 请读第二句。

生: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这一整段都是描写老汉的语句。老师觉得这里最关键的就是五个字, 是什么?

生:他像一座山。

师:第三句。

生:老汉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这是文章的第15自然段, 好像在前面还有一句, 你说。

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还有吗?已经有四句了, 还有三句。

生:老汉吼道:“少废话, 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是啊, 老汉这一推, 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待会儿我们来体会体会。还有吗?

生: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猛然间, 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师:看得出这是事情的结局, 还有一句是——

生: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 到我这儿报名。”

师:大家都找出来了。前面主要是介绍老汉的特殊身份, 后面几句重点写了老汉说的话。老汉让我们感受到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生:受人拥戴的人。

【评析:首先来了个梳理, 明确哪些句子在写老汉, 并让学生初步理解意思, 感受老汉受人拥戴的形象。然后, 再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体验。这样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课堂教学就显得很有层次感。】

师:谁愿意来读第一句。

生:木桥前, 没腿深的水里, 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 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师:读了这句话, 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全村人会拥戴这个老汉?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 还有吗?

生:他怎么不怕被水吞没?

师:对啊, 他怎么不怕呢?还有吗?你有什么问题?

生:他为什么不像人们一样慌乱地逃走?

师:呦, 问题还不少。看来, 大家已经学会提问题了, 这是一个好习惯。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课文。这个老汉为什么会受全村人的拥戴呢?我们继续读读, 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板书:群众拥戴)

师: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

生:山。

师:这座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这座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逶迤, 高大。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这句话说明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生:永远立在一个地方, 很坚毅。

师:在危急的时候, 树被洪水冲掉了, 房子也被吞没了。他是保护全村人的——

生 (齐) :靠山。

师:这是沉稳的山——

生 (齐) :他像一座山。

师:这是镇定的山——

生 (齐) :他像一座山。

【评析:阅读教学中, 善于捕捉语言形象的聚焦点, 再顺势引导, 诵读体验, 学生所感受的语言情感就一定丰富多彩、自然真切, 学生所感悟的人物形象也一定具体实在、立体多维。你看, 紧扣“他像一座山”这个聚焦点, 稍加点拨, 辅以引读, 人物形象不就在学生面前鲜活起来了吗?】

2. 抓语言形式品味, 深入感悟。

师:它是一座受人拥戴的山。而这座山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员。课文中描写老汉的每句话都有一个重要的提示语, 告诉人们老汉是怎么说的。请在提示语下作上记号, 想想为什么他会受乡亲们的拥戴。

师:找到了吗, 谁来?

生:沙哑地喊。

师:还有吗? (板书:沙哑喊)

生:冷冷地说。

师:谁还有? (板书:冷冷说)

生:吼道。

师:这些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谁来喊一下?当然那沙哑的声音我们无法再现, 但我们可以喊出他的气势。

生: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XX, 你很少发言, 请你来。

生 (声音低而沙哑地) :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连用三个感叹号, 所表达的感情应该一次比一次强, 全班一起喊。

生 (齐喊) :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党员排在后边, 让谁满意?

生 (齐) :群众。

师:让谁放心?

生 (齐) :群众。

师:这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员, 因为只有这样的党员在危急时想到别人, 才能临危不惧, 先人后己。老汉沙哑地喊话——

生 (齐) :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他这时候一定要让谁听到他的命令?

生 (齐) :党员。

师:再来一次, 让所有的党员听清楚。

生 (齐) :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评析:语言的形式与内容关系密切。抓住语言形式, 有助于理解语言内容, 并为写作累积知识。在这里, 教师顺语言之藤, 摸内容之瓜, 抓住“提示语”与三个感叹号, 引导学生诵读、演示, 化抽象为具体, 化语言为形象, 老汉感人的形象也就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师:在关键的时刻, 一个平凡的党支部书记就是这样凭着山一样的毅力, 山一样的胸怀, 得到人们的拥戴。但是, 他又为什么冷冷地说“可以退党, 到我这儿报名”?

生:因为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师: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就是说, 党员也是人, 党员也要活命。

师:听到这样的话, 老汉冷冷地说——

生 (齐) :可以退党, 到我这儿报名。

师:“冷冷地说”, 我想有三种意思, 一是讽刺的话, 二是原谅的话, 三是回应的话。你觉得这里的“冷冷”应该是什么话?

生:我觉得应该是“回应的话”。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听到有人讲“党员也是人”。

师:所以他才冷冷地说。你读读这句话。

生: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 到我这儿报名。”

师: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认为是“讽刺的话”。

师:为什么?

生:既然是党员, 就应该让着群众呗!

师:你说话很有条理, 而且用上了关联词。所以老汉觉得那个人配作党员吗?

生 (齐) :不配。

师:请你读一读。

生: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 到我这儿报名。”

……

【评析:一个“冷冷”蕴涵着多少情韵!它既是回应, 又含有“讽刺”, 也表示了“原谅”, 这就是汉语的独特魅力, 这就是多元理解的客观存在。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 自己体味, 没有强求一致, 没有统一答案, 体现了课堂的教学民主, 展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师:再看黑板上重复的这两个字——“吼”。讨论一下, 这两个“吼”一样吗?第一个“吼”是怎样的吼?第二个“吼”是怎样的吼?讨论一下, 不急着回答。可以在“吼”的前面加上一个你认为合适的词。【板书: () 地吼 () 地吼】

生:第一个“吼”是生气地吼。

师:为什么?

生:因为自己的儿子跑到了群众前面。

师:他儿子是不是党员?

生 (齐) :是。

师:所以, 老汉把他——

生 (齐) :揪出来。

师:揪出来。所以第一个“吼”是——

生 (齐) :生气地吼。

师:你们想想, 他这么一揪, 让谁满意了?

生 (齐) :群众。

师:你觉得吼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感情?

生:内心充满矛盾。一边是群众, 一边是自己的儿子。

师:是啊, 一方面想救群众, 一方面又想救儿子。但这一“揪”, 揪得那样果断有力。揪的背后是什么?

生:揪心。

师:因为他把危险留给了——

生 (齐) :儿子。

师:不让孩子受到伤害, 这是普天下父母共有的心愿。可是这时候, 老汉却吼出来了, “排到后面”。那么, 第二个“吼”你觉得又是怎样的吼?他真的是那么铁石心肠吗?他真的跟其他父母不一样吗?

生:不是的, 他对儿子也是很爱, 很关心的。

师:你怎么知道?

生 (齐) :少废话, 快走。

师:这是语言描写。还有吗?

生: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这是动作刻画。原来是“揪”, 现在是“推”, 你觉得仅仅是关心吗?

生:还有焦急。

师:还有吗?

生:还有迫切。

师:为什么?

生:想让桥再多坚持一会儿, 让儿子过桥活命, 哪怕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师:带着这样的心情读。

生 (齐) :老汉吼道:“少废话, 快走。”

师:快点, 再迟就没命了。

生 (齐) :老汉吼道:“少废话, 快走。”

师:再快一点, 千钧一发, 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了。

生 (齐) :老汉吼道:“少废话, 快走。”

师 (范读) :突然, 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猛然间, 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师:就在这时候, 他想喊些什么?

生:儿子, 请记住我永远爱你。

师:喊出了这位父亲的心声。他还会喊什么?

生:没有一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子, 我是为了全村群众才这么做的。

师:千言万语都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和歉意。他还可能会喊什么?

生:对不起, 儿子。

【评析:两个“吼”字, 别样深情。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抓住“似乎要喊什么”这个细节, 展开想象, 剖析、感悟人物内心的矛盾世界。此时, 已无须更多的讲述, 也无须更多的渲染, 情之所至, 催人泪下。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形象已如丰碑矗立在学生的眼前, 矗立在学生的心中。】

四、扩展联系——升华

师:这是一座山, 充满了爱的山。现在能理解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读者阅读这篇文章。因为在灾难面前, 人是那么的脆弱, 却又是那么坚强而伟大。当灾难来临时, 有多少人宁愿牺牲自己, 挽救别人, 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激励着所有活着的人。所以读到这儿, 你觉得这篇文章还是在写桥吗?

生 (齐) :不是。

师:在写谁?

生:那位老汉。

师:只是在写一个人吗?

生:所有舍己为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师:对, 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构筑了一个大写的“人”。 (板书:人)

师:正是这个“人”形成了一座桥,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共产党员, 共产党才会受人拥戴。再读课文, 体会这座桥。

(师生齐读全文。)

【评析:首尾呼应, 再一次体现开篇时所列三个数字的作用。教者设计之精巧, 可见一斑。从“桥”到“人”, 再到“共产党员”, 既升华了情感, 也突破了难点, 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总评:

篇4:《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精神。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蕴含的深意。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激发阅读欲望,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情节,充分与文本对话,入情入境地读,层层深入地读,体会文本内涵,走进人物内心,设身处地地想,感受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1.PPT课件。2.《为了谁》、洪水来临场景等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情境导入

1.播放《为了谁》。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画面就是98年抗洪救灾的感人场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洪水有关的课文《桥》。2.大屏幕出示词语,指名读,其他同学观察这两组词有什么规律。(这两级词语分别是描写洪水和老汉的)

咆哮 发疯 狞笑 流淌 放肆 没腿深

揪出 拥戴 清瘦 沙哑 豹子 胸 膛

读后板书(洪水、老汉)。3.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又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呢?本节课的任务就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进一步感受洪水之可怕、感悟老汉之伟大、领悟作者写作之精妙。

二、精读品味

(一)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势不可当

1.让我们亲眼目睹这场洪水:出山洪课件。2.说说你的感受。(势不可当、破坏力强、可怕无情等)。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场怎样可怕的洪水的呢?请画出描写洪水的语句,多读几遍,感受洪水的来势凶猛、势不可当。4.用你的朗读再现出洪水的可怕和势不可当。

出示重点句:【生自由练读,然后采用指名读、分组读、表演诵读,读出山洪的无情、可怕和势不可挡的气势。】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5.读后评议,再次齐读,读出洪水的气势。

(二)认识老人——感受老人崇高的人格魅力

1.同学们,一般说来,这样可怕的洪水,往往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但是,文中的这场凶猛的洪水结果怎样?(农田被淹,房屋冲毁。人员伤亡惨重。但这次洪水中只有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2.在此是谁起了关键的作用?板书:老汉。3.请再次品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老汉的语句,画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动。4.交流: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你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教师预设:(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体会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他像一座山。屹立如山、责任如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说话简单有力,节奏快,指导读的干脆、有力。】(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从“推”字体会老汉在最危险的时候,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有可能将自己推向死亡的边缘。】5.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看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师配乐朗读最后一段)6.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那一幕,把文中的老汉换成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体会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7.对照板书小结:就是这样一位老汉,做为党员,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沉着镇定、动作果断,不容置疑、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的人性光辉, 不愧为一个共产党员。

三、体会题目的蕴含的深意

1.课文中是一座——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还要用“桥”为题目?(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板书:死、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在这可怕的山洪面前,老汉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四、领悟写法

1.同学们,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很鲜明的特色,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2.师生总结、归纳。(巧妙的设置悬念,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多用简短的句、段,语言简练,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五、课后小练笔

请学习本文的写法,把你听到看到的令你感动的人或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生命桥 连心桥 希望桥

篇5:《影子桥》第二课时教案

《影子桥》第二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借助文插图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受文洋溢的童真童趣。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借助文插图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受文洋溢的童真童趣。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细读感悟:

出示丁丁图片,学生打招呼

师:昨天丁丁带我们远远的欣赏了一座与众不同的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

追随着丁丁的脚步,走进那神奇美丽的影子桥吧!(多媒体文背影图片)

生齐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配乐)

师: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们。能用一个字说说你对这影子桥的感受吗?

生:美

师:影子桥究竟美在哪里呢?请孩子们用心去读文,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影子桥美的句子,勾画完毕后,小声地读一读。

师:好东西要与同伴分享。请同桌的宝宝贝贝们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对方听听。如果读得有感情的,就请你夸夸她。如果有困难,就请你帮帮她。

同桌学习

师:得到同桌夸奖的和我招招手,帮助了同学的也和我招招手。我喜欢帮助人的孩子。

师:谁愿意来汇报你的收获呢?

生汇报

生:我喜欢“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子,还有好多好多的小鱼游来游去。”

师:你从哪里找到这句话的呢?

生:我从第二段找到的这句话。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读

师引读

生有感情齐读

同上

生汇报

师指导朗读

师: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喜欢这美丽的影子桥,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他也会坐在桥边欣赏那美丽的风光。

他都看见了什么呢?六人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一切听从组长指挥。

2、别人发言的时候认真仔细的倾听。

3、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勾画自己觉得这段用得好的词语,并思考: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分组汇报

智慧组汇报员:我们小组认为‘你追我逐’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说明了鱼儿很快乐。

师:你能把鱼儿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读

师:我们在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你追我逐’?

生:我们在平时在做游戏时会‘你追我逐’。

师:这就是我们的操场,谁愿意来“你追我逐’?

请生表演,并采访他们表演后的心情

师:那就让我们把鱼儿的快乐告诉给大家吧!

生齐读这句

开心组汇报员:我们这组觉得‘一忽儿’这个词语用得好,因为我们组的文润洲说‘一忽儿’可以换成‘一会儿’。

师:你们真聪明,会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一忽儿’的意思,我真佩服你们这组的学习能力。那这个词语好在哪里?

生:它说明鱼游的很快,很调皮,师: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小组一起读。生评

师:和他们小组想的一样的孩子们就站起来读。

聪明组汇报员:我们觉得‘快乐’这个词语用得好,因为它说明了鱼儿很快乐。

师:那4条小鱼儿,我们一起把快乐的心情与别人分享吧!

运动组汇报员:我们组觉得‘藏猫猫’这个词语用得好,因为‘藏猫猫’是人做的,而这里把小鱼写成了人,说明它很快乐。

师:你们小组真是团结合作的小组。那你们喜欢藏猫猫这个游戏吗?

生:喜欢。

师:做这个游戏时快乐吗?

生:快乐。

师:是啊,小鱼也和你们一样,在水里做着藏猫猫的游戏。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跳进水里。多么快乐啊!就让我感受你们的快乐吧!

生齐读

师:读得太好了,我真为你们喝彩!在文中也有一个用‘喝’字组的词是?

生:吆喝。

师:谁在吆喝?

生:丁丁在吆喝。

师:丁丁在吆喝什么?插上想想的翅膀想想,丁丁在吆喝什么?

生:小鱼快跑,有人来抓你们了。

师:你好像在和别人说话了,能用吆喝的语气说说吗?

生再试。

师:你吆喝的很好,还有谁想吆喝吆喝?

指明生汇报

师:丁丁为什么要吆喝呢?

生:因为丁丁要保护影子桥,不想人家破坏它。

生:因为丁丁爱桥,所以他要吆喝,吓走那些破坏影子桥的人。

生汇报

师:是啊,丁丁爱这美丽的影子桥,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这美丽的影子桥,你们愿意像丁丁那样做一个爱桥、护桥的好学生吗?

生:愿意。

师:愿意的孩子,你们知道吗?白天的影子桥很美丽,晚上的影子桥更美丽,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去看看这座晚上的影子桥。

配乐:夜幕降临。四周静悄悄的,青蛙在田地里呱呱地叫着,小虫子在草丛你低声唱着歌,一轮圆月慢慢地升上了天空,在月光的照映下,河水像穿上了一层薄薄的纱,水里的鱼儿也安静地睡着了,这时,一群萤火虫提着灯笼远远地飞过来了„„

师:你们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看到什么了呢?

生汇报

师:还看到什么?

生汇报

师:带着这些美景,让我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再去欣赏那美丽迷人的风光吧!(配乐读)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像影子桥那样有着迷人风光的景色,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保护他们呢?

生:我们应该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不去破坏它。

生: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

篇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导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桥,谁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们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师:是啊!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让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事中的主人公也让我们无比崇敬!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谈歌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学生读题)

4.交代目标。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说起这个故事,我认为离不开几个关键词,其中一个就是这个故事的罪魁祸首——洪水(板书),另外的另个便是这个故事的受害者——(人们与老汉)首先我们从洪水谈起,同学们看见过洪水吗?听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2.学生交流:凶猛、咆哮、可怕等„„

3.那么课文中描写的这场洪水又是怎样的呢?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指生读文,学生画句子。(2)朗读你画的句子,体会体会。

1(3)汇报交流感受。(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板书:势不可当、威胁生命)

(4)指导感情朗读。

4.想象体验,感受人们惊慌:

(1)老师激情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睡得正香呢。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当时他们会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样子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们表现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句子和感受。

(板书:惊慌失措、你拥我挤。)

三、再读再悟,体会人物形象

1.师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2.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

3.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学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大家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不循私情”的高尚品质。(板书:临危不惧、先人后己。)

5.其实老支书和所有父母一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桥塌了,老支书似乎 2 要喊什么,你猜想他想喊什么?

6.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位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

7、再次朗读描写老汉的语句。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来看一看这让人敬仰、爱戴的老支书!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再读课题,探究课题深意。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想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然后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是谁?(老汉)那么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是老汉为人们架起了一座生命桥)你认为还可以给文章换个什么题目?(同桌交流)

2.学生交流。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 如:(1)“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

(2)“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五、启发想象,寄托无限哀思。

1.师:课文说,老支书是山,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伟大的父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24-27自然段。

2.生齐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3.读完了,你通过朗读,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4.总结:是啊,简短的几句话,简单的几个词,却更加突出了这样一时刻的悲壮。为了人们的生,这位老党员和自己的儿子却离人们而去了,但,此刻,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那就是:生命桥、爱心桥、责任桥!(板书:生命桥)

5.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座座为我们架起生命桥的英雄,让我们再次饱含深 3 情地朗读一下课文的题目吧!

六、课堂总结

1、总结收获,谈感受: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能谈谈你的感受与收获吗?

2、总结写法:在课文的表达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呢?(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简短语句、段落来渲染气氛;设置悬念。)

七、作业

1.摘抄文中环境描写的词句。

2、收集具有崇高精神的共产党员的名字和事迹。

八、板书设计:

16、桥

生命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桥》第二课时】相关文章:

《桥》第二课时说课稿05-13

《虹》第二课时04-16

雪第二课时04-16

鲸 第二课时04-20

《秋游》(第二课时)05-04

第二课时泉城05-12

9《麻雀》第二课时04-07

第二节 日本2课时04-08

雾凇第二课时06-20

第二课时整体识字06-26

上一篇:毕业季唯美留言下一篇:服务合同通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