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分析

2024-05-23

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分析(精选6篇)

篇1: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创意产业”这一新术语的出现当然有其自身的背景和语境。新术语、新行业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对旧术语旧行业的反思与批评。反映了对旧行业的理论范式、现有机制、政策趋向和实际运作的调整或反拨。创意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是对现有产业的机制、政策和运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缺乏创造性的批评。而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是过去时代的基本的物质性必需产品,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心理性的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种精神性的产品的需求在总体上日益提升,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发展现状

1、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9.5万人,占全市GDP的10.3%,比2005年增长15.9%。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达90万。截至2007年9月,北京市2006年12月挂牌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4687家,其中,挂牌后新入驻企业1101家。有需求才有市场,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的文化创意的需求十分巨大,还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企业和从业来说还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国内各大城市的重视,划拨专项资金扶持。

例如。北京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文化创意企业办理减免税收,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建设,和银行合做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又如。南京市首开江苏知识产权贷款先例,日前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从南京银行获得了200万元贷款,这项贷款在江苏的文化创意产业界和科技界引起了广受关注,因为这笔商业贷款没有担保,也没有土地、产权等抵押物,贷款获得认可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无形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著作权。再如。广州市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设立广州市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扶持游戏动漫产业的发展等等。可以看出很多大城市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纷纷拿出实际措施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地区的文化影响。正是由于政府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大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

3、全国各大城市提出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

例如。上海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技术发展和无形人才创意力量的发挥相结合。南京市提出了“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传承六朝古都的历史文脉”,“使每一个人的创意都受到鼓励,使每一个好的创意都有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机会,使每一个创业者都得到有力的制度保护和良好的政策扶持”的发展模式,着眼于培育创意、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法律保障和文化氛围。例如。广州市提出了“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深圳市提出了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等等。各个城市都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了发展目标,并建立了各种创意产业的基地和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4、动漫、网游率先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倍受青睐的主导领域。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天津、重庆等城市都把发展动漫业和网游作为重点,一时间全国各地“群雄纷起”,纷纷建产起动漫网游基地,国内动漫产业和网游产业一片热火朝天。

从以上四个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在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二、发展前景

无论从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从未来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来看,创意产业都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从世界范围看,文化创意产业有着极佳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世界的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增长速度更快,如美国达到14%,英国达到12%。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预测,我国的文化产业的结构变化将可能由技术和资本唱主角,新兴文化产业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局面。将迅速产生一批跨行业、跨媒体、具有品牌竞争力和战略投资力的产业集团,大大提高我国文化市场的集中度,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浮出水面。

创意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说,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后,在市场竞争中,任何一种技术、工艺、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知晓和模仿,要想始终领先于对手,必须不断创新,因为“只有创造力是无法模仿的”。

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加紧文化创意市场规则的形成从国内各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利润逐年提高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态势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尚不充分,文化创意市场规则正在形成。

市场竞争的不充分就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个产业的行业的发展尚不规范,只有在充分的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规范的行业规范。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现在就应该着手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相应的结构调整,以使得在以后的发展中和竞争充分后就可以尽快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用以保证能尽快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产业持续和健康的发展。现在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快速增长,要从“又快又好”转变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来。

2、加大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体系的建设

产业的发展和资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处于起步阶段,而一个创意项目回报周期长、价值难以评估、投资风险较大,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难点。政府应当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像北京市和南京市那样对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解决文化创意企业因资金短缺而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

3、政府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与定位

国内各大城市虽然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建立大量的基地、园区,但由于缺乏指导和规划,以至于出现了规划和园区的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对本地区产业的指导和定位。

园区的建设是应该搞,但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多为跟风上马,并无结合本地实际的文化创意产业长远战略规划,很快就会出现一批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园区。政府应该根据本地的特点,以及市场的容量和产业的发展规划来指导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盲目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4、加快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建立

从国内各大城市都对动漫和游戏情有独钟,可以看出动漫和游戏产业的虚热以及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目前很多城市都投资建设动漫园区,百余所高校开设动漫游戏专业,近五十万在校生学习动漫专业,全国各地都在搞动漫游戏比赛,动漫游戏展。尽管目前国内动漫游戏产业一片热火朝天,但是我国动漫游戏产业总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经营模式亟须创新。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优秀的创意产品之所以能创造上百亿的市场价值,都是依赖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从小说、游戏到电影,再到主题公园、卡通玩具,不断挖掘创意的影响力,然后生成财富。政府应当引导创意产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整个产业的整合度,对产业的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篇2: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分析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前瞻

当人们初级的、物质层面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目前,我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人均GDP均超过5000美元。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城市人均GDP达到这一水平后,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我国城市结构升级功能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提出迫切需求。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功能提升的任务非常艰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已刻不容缓。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定位不强,与城市资源特点联系不够密切;缺乏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等等。

针对这些可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对策一:加强文化传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O)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及群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但特色还不明显。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

对策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打造优势品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受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好相对较弱。加之我国文化创产业发展中,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威胁。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我国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避免出现由跨国公司引领、控制甚至垄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局面。

篇3: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分析

(一) 文化旅游简介

文化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前往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景观所在地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主要由文化旅游行为、文化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品组成。主要依托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通过具体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强调通过旅游主体在旅游经历中的文化体验, 使游客对当地的文化、历史、艺术、风俗、语言、宗教等进行学习探索、获取知识。

(二) 西充县概述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 幅员面积1108平方公里, 辖44个乡镇, 总人口68万。南临重庆、西接成都, 北出广元, 距离南充市区30余公里, 位于成渝经济区2小时辐射圈的重要节点, 境内广南、巴南、成德南、遂巴、南绵5条高速交汇, 兰渝铁路穿境而过, 212国道纵贯南北, 日益成为南 (充) 西 (充) 一体化、顺 (庆) 西 (充) 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板块。

西充于公元621年 (唐武德四年) 建县, 至今已有1390余年历史, 是古巴国故地, 自古崇教尚学,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历代人才辈出。先后孕育了诳楚存汉的大将军纪信, 三国硕儒谯周、唐代高僧何炯、“保路运动”先锋罗伦, 无产阶级革命家于江震、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创始人张澜等先贤志士。1958年被命名为“四川省文化名县”。有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 县内馆藏文物居全省前列。西充千年古县的历史积淀, 彰显出“文化大县”、“文物大县”、“中国 (纪信) 忠义文化之乡”的独特魅力, 忠义文化、红色文化、宗密文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与“诚信、包容、奋进”的新时代西充精神交相辉映。不仅如此, 西充还拥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剪纸、“祥龙嫁歌”、“板凳龙”舞, 无不彰显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二) 西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述

近年来, 西充秉承“生态经济化, 经济生态化”理念, 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高端突破。目前已开发建设了多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中国最美乡村”的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 以“三山 (化凤山、凤凰山、百福山) 、两湖 (青龙湖、九龙湖) 、两村 (古楼桃园新村、中国生态有机循环第一村) 、一故居 (张澜故居) ”为重点的乡村旅游魅力彰显。并有多个在建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如名为“多福古镇”的多扶文化产业园、化凤山规划建设45平方公里影视文化产业园“中国国际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其中, 张澜故居国家4A级景区是我县加快打造“中国西部绿谷”和"中国西部最美乡村"品牌的重要载体。近年来, 随着张澜故居的开发建设和景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张澜故居已经成为了西充县“三山两湖一村一故居”的重点旅游景区。

二、仍需完善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目前西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开发出了多个具有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景区及产品, 但是不能否认, 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 仍需完善的问题

1.旅游商品地地域特色不足。游客选择到某个旅游景点旅游, 或多或少都希望带回一些旅游地特色商品, 而结合本地特有的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商品更能吸引游客注意, 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促进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经营。而目前, 西充的旅游商品品种较多, 但是多为其他旅游景点常见的品种, 或是保存时间有限的农副产品, 而彰显西充地域特色化商品为数不多, 不能更好的吸引游客的注意, 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

2.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度不够。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 西充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产品, 比如祥龙乡板凳龙, 西充剪纸等等。但长久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场化的程度不够, 这些带有厚重文化历史感的产品, 与西充文化旅游市场的结合度不高, 欠缺一定的市场开发力度, 所发挥的旅游市场效应远未达到规模。

3.旅游市场定位不够明确。由于人们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 他们对所需旅游产品都带有一定的选择性, 即前来旅游的人群对旅游市场的选择, 比如年轻人比较喜欢具有新颖刺激、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项目, 而年纪大的游客往往偏好自然风景优美, 人文色彩浓厚的景区。因此, 对于旅游市场的准确定位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西充文化旅游项目多, 但是定位较模糊还不够明确。

4.旅游市场的创新参与度不够。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旅游市场要发展, 必须依靠加大创新力度。西充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力度大, 微电影基地、多扶古镇、张澜故居等也已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是创新程度不高, 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区别度不高, 仍然停留在初级景区建设方面。

5.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营销渠道上针对性不强, 与其他县市区旅游景点的合作意识不突出。目前西充的游客来源以西充周边地区为主, 旅游线路多为短途旅游以及家庭休闲度假游, 宣传营销范围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 西充与全国大多数景区一样, 还存在着与周边省市县区相关旅游景区的合作意识不强的缺陷。

(二) 对策

1.完善旅游商品的地域化特色。西充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众多充满特色的地方产品, 因此在旅游特色商品开发上具有极大的可开发性。对此可以借鉴国内其他特色旅游地区的方法, 比如湘西凤凰古城的旅游纪念品中, 通过民间艺人的剪纸艺术、在一块块小石头上雕刻图像、文字等形式, 很好地吸引了游客注意力, 既提升了湘西文化品位, 又使游客对湘西文明有了深层次了解。

2.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开发的结合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专属于某地的特色产品, 是旅游开发中的无价之宝, 因此要在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意义与珍贵价值的基础上, 明确各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的既得利益与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开发时也应该注意, 不能一味盲目的复制模仿, 而是要找准品味, 特色定位, 不然就会失去这些特色的原汁原味, 也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

3.加大旅游特色创意开发与大众参与度。可以通过设立旅游商品研发推广展示中心、开展旅游商品设计大奖赛等形式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经营力度, 吸引公众对当地创意旅游的了解, 增加旅游地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比如成都市在旅游创意开发中选用知名度较高的熊猫概念, 推出一系列相关产品, 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增长。因此西充也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 选择能带动整个城市、整个地区的增长的创意, 不仅让人们分享价值创新的成果, 而且实现文化创意的价值最大化。

4.准确定位旅游市场。在继续建设张澜故居、微电影基地等游客认知程度较高景区的同时, 还要进一步要整合县内其他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好百福寺、大佛寺等景区, 连点成片, 相互补充, 形成组合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供旅游者选择。一方面, 针对家庭休闲为主的旅游者行为特征、消费特点, 在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的开发、定价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尽量与其需求保持一致。另一方面, 针对青年、青少年市场, 通过开展市场调查和研究分析, 将动态的展示融入静态的文化旅游景区, 比如可将板凳龙表演融入微电影基地以及多福古镇中, 动静结合来吸引这类游客目光。

5.在选择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营销渠道上要有针对性, 在进一步保持西充周边短途旅游以及家庭休闲度假游的基础上, 加强在全国各重要城市宣传营销, 增加旅游者西充的旅游次数。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同全国其他省市县的旅游合作, 尤其是南充市其他兄弟县市的合作交流, 比如西充张澜故居可以与南充市张澜故居合作, 使游客全面了解张澜在南充的生活面貌;另外也可以与朱德故居纪念馆合作, 开发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线路, 通过互送客源等合作形式, 达到共赢的目的。

三、前景展望

通过以上措辞, 以及继续大力建设与文化旅游线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意识;改善景区旅游接待条件, 提升硬件设施的规格档次;在购物、娱乐等环节, 加强旅游商品、娱乐项目的创新, 强化行业管理,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等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细节的精准把握与完善, 相信将不断提升西充文化旅游的品位档次, 西充的文化旅游产业将会更加充满创新与活力, 吸引更多各地不同层次的游客, 打造出更多的文化旅游品牌产品, 从而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充县志编纂委员会.西充县志 (1986-2005) [M].2010.

[2]李培军.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发展探索[J].社科纵横, 2008, 8.

篇4: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分析

摘要:“芳香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其特点是低碳、高效和无污染。本文在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细述和概括了“芳香旅游”的本质和特点,在整合云南省“芳香旅游”资源的框架下,分析和探讨了在云南开发和发展“芳香旅游”产业的前景和意义。

关键词:“芳香旅游” 旅游发展方式 云南省

一、“芳香旅游”产业的内涵

“芳香旅游”产业是指从“芳香植物”种植到观光旅游、特色餐饮、休闲养生,再到将“芳香植物”萃取加工提炼成香料、香精、精油等,并将香料、香精、精油等应用于医疗、美容、保健、日用化工、心理治疗的一个涉及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它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生态旅游发展形式,不仅能形成庞大的就业市场、培训市场,甚至还能催生一些新的行业[1,2]。“芳香旅游”是通过“芳香植物”的特殊功用使人达到五感愉悦的一种旅游形式。它与其它旅游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可以更多的享受原始植物给人类带来的震撼,感受“芳香植物”给予人体感官的愉悦。而这种震撼和愉悦包括“芳香植物”给予的视觉上的美感,“芳香产品”(香料、精油等)带来的嗅觉上的刺激、触觉上的舒适和味觉上的体验以及旅游者在消遣时触及到的相关文化的传达[2,3]“芳香旅游”及产业都是建立在“芳香植物”资源这一桥梁之上的。

二、云南“芳香旅游”产业的支撑背景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云南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更是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经济总量和规模的排名一直处于全国前几位。其中,国际入境旅游的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一直排名全国前10强。2005年至2010年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外旅游人数保持着1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2010年云南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430.1亿元增长到1006.83亿元,突破了千亿元大关。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激烈竞争,云南旅游业所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发展速度快但质量不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不如人意,经济产业化发展的理念和认知不足,产业内、外部结构不合理且存有明显矛盾等[4]。因此,2006年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实施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要求的旅游“二次创业”战略决策。“芳香旅游”及产业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绿色的旅游方式和产业,将它们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推动剂将会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三、云南发展“芳香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政府政策环境

根据云南省“十一五”旅游规划,云南省旅游产品开发的目标是:在进一步发挥观光旅游产品优势和丰富游览内容和文化内涵下,提高产品的娱乐性、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做强观光旅游产品系列;提高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针对性和开发层次,丰富适应大众休闲度假需求的产品,做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系列;提高特色专项旅游产品的创意水平和规范化、专业化程度,做精特色专项旅游产品系列;构建适合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做响六条个性化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云南“芳香旅游”及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正是顺应云南省“十一五”旅游产品开发的目标而阔步前行的。它的开发和发展势必将会得到云南省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护航。

(二)自然环境

云南省气候类型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同时还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和山原气候特点,这些气候特点为“芳香植物”的种植和培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尤其是在热带、亚热带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及河谷地带,那里气温较高,雨量充足,是众多芳香植物的适宜林地。据统计,云南境内具有开发价值的香料植物360多种,常见野生食用香料植物资源20余种,野生观赏性植物2500多种[5,6]。可根据这些“芳香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性,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相适应的“芳香旅游”线路。

(三)文化环境

云南省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之一。“芳香植物”及产品的应用早已深入当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传统习俗,甚至是宗教信仰层面[7,8,9,10]。云南各民族在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出香料在食用、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价值,进而创立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云南民族用香文化。

(四)旅游资源环境

云南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也包括相当规模的“芳香旅游”资源。本文试着将“芳香旅游”资源融合到云南“六大旅游区”中,谋求发展相适应的“芳香旅游”产品(见表1)。

四、云南省“芳香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前景

(一)开发

云南省的“芳香旅游”及其产业在旅游业“二次创业”的背景下正处于起步阶段。“芳香旅游”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低,现阶段尚不能从事其高端产业链的开发。但可以凭借云南丰富的“芳香旅游”资源,一方面将“芳香植物”作为景观植物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另一方面将“芳香植物”应用于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为目的的生态旅游。此外,还可以进行“芳香植物”的初级产品加工和开发。最后,还可以发展以“芳香”饮食和“芳香”文化体验为目的的“芳香旅游”。

台湾的“芳香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很好的启示。台湾民众爱好休闲,尤其是田园之乐。因此,台湾将“芳香植物”与休闲农业有效的结合,创建了药用保健植物试验研究园区、休闲药用保健植物种园示范圃、香草科技园区、生态教育农园等。将“芳香保健植物”融入休闲农业中,既保存了本土的珍贵自然植物资源,又创造了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台湾的一些县、镇还建立了集休闲、餐饮、保健、养殖、购物于一体的香草园区。由于采取了多元化农业经营模式,台湾的休闲农场和香草园不但有良好的园林规划和休闲设施,而且还种植了具有观赏、药用和保健作用的特色“芳香植物”。游客在游憩、参观的同时,不仅可享受药草浴、药草水疗、药膳,还能购买到保健植物农特产品。[11]这样,不仅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该地区农业的发展也找到了新的契机。此外在欧美发达国家,“芳香旅游”及其产业的开发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现在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链。如法国的普罗旺斯、日本的北海道,仅因为薰衣草就成功地使经济发展了一大步。endprint

所以,在拥有得天独厚丰富资源的云南发展“芳香旅游”及其产业是非常必要和合适的,把它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和产业势在必行。

(二)发展前景

中国的“芳香旅游”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并增势强劲,主要集中在“芳香植物”的种植、加工方面。将“芳香植物”加工提炼成“芳香产品”(主要是香料、香精和精油等)以及将加工好的产品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芳香”保健、理疗方面,每年消费额已达数百亿元,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5]。2006—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8%,利润总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7.5%。其中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达到了357亿元,实现了30%的快速增长,利润总额为44.4亿元,同比增长32%。云南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香料宝库。全国香料植物还不到600种,云南就占到了近400种,可利用的100余种。云南的多种香料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它的桉叶油占到世界贸易的95%,香叶油和香茅油的天然香料产量占到了全球市场的50%多。[12]然而,云南天然香料产业的发展却仍处于初级原料加工、供应这个全球香料产业链的最低端位置。以上仅是“芳香旅游”及其产业的一个支脉,云南“芳香旅游”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并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葛国保,李鹏(2010)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2002年云南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云南省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云南旅游业对云南各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和推动作用[13]。据统计,旅游业总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将带来7.308个单位GDP的增加,这就意味着旅游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14]。“芳香旅游”及产业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新的发展方式,它不仅产业链长,兼顾第一、二、三产业,而且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见图1)。因此,发展“芳香旅游”及产业对云南省各产业以及云南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五、结论

以“芳香植物”资源为依托,结合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低碳、高效、无污染的“芳香旅游”产业,并将其作为云南旅游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的发展方式,将使云南旅游业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对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云南发展“芳香旅游”产业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细炉,朱强,田英.芳香植物研究与芳香产业现状[J].农业科技通讯,2011(4):18—21

[2]刘鹏,姚一林,陈立人.浙江省芳香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利用[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1—56

[3]曹诗图,郑宇飞,黄蓉.旅游概念的哲学辨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4):71—74

[4]牛蓉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86—91

[5]柴东方,裴凌鹏.浅谈云南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6):26—27

[6]杨敏杰,张丽琴,李锡香等.云南野生食用香料植物资源[J].中国蔬菜,2005(4):32—33

[7]方铁. 论云南饮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7(3):160—168

[8]黄继元.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1):28—32

[9]杨丽.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餐饮业发展浅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2(12):116—119

[10]杨丽.论云南宗教文化的旅游开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129—134

[11]冯兰香,杜永臣,刘广树.蓬勃发展中的台湾芳香植物产业[J].中国蔬菜,2004(2):40—42

[12]邹贺文.我国香精香料产业发展概述[J].经济管理者,2013(4):258

[13]葛国保,李鹏.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关联度对比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7—12

[14]胡声浩,孙云帆,罗艳蓓.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从现实旅游经济格局出发[J].经济师,2009(12):195—196

〔黄琳,1972年生,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旅游学院实验员,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休闲旅游。邹敏(通讯作者),1987年生,湖南省祁阳县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区域产业发展〕endprint

所以,在拥有得天独厚丰富资源的云南发展“芳香旅游”及其产业是非常必要和合适的,把它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和产业势在必行。

(二)发展前景

中国的“芳香旅游”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并增势强劲,主要集中在“芳香植物”的种植、加工方面。将“芳香植物”加工提炼成“芳香产品”(主要是香料、香精和精油等)以及将加工好的产品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芳香”保健、理疗方面,每年消费额已达数百亿元,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5]。2006—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8%,利润总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7.5%。其中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达到了357亿元,实现了30%的快速增长,利润总额为44.4亿元,同比增长32%。云南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香料宝库。全国香料植物还不到600种,云南就占到了近400种,可利用的100余种。云南的多种香料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它的桉叶油占到世界贸易的95%,香叶油和香茅油的天然香料产量占到了全球市场的50%多。[12]然而,云南天然香料产业的发展却仍处于初级原料加工、供应这个全球香料产业链的最低端位置。以上仅是“芳香旅游”及其产业的一个支脉,云南“芳香旅游”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并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葛国保,李鹏(2010)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2002年云南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云南省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云南旅游业对云南各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和推动作用[13]。据统计,旅游业总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将带来7.308个单位GDP的增加,这就意味着旅游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14]。“芳香旅游”及产业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新的发展方式,它不仅产业链长,兼顾第一、二、三产业,而且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见图1)。因此,发展“芳香旅游”及产业对云南省各产业以及云南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五、结论

以“芳香植物”资源为依托,结合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低碳、高效、无污染的“芳香旅游”产业,并将其作为云南旅游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的发展方式,将使云南旅游业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对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云南发展“芳香旅游”产业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细炉,朱强,田英.芳香植物研究与芳香产业现状[J].农业科技通讯,2011(4):18—21

[2]刘鹏,姚一林,陈立人.浙江省芳香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利用[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1—56

[3]曹诗图,郑宇飞,黄蓉.旅游概念的哲学辨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4):71—74

[4]牛蓉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86—91

[5]柴东方,裴凌鹏.浅谈云南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6):26—27

[6]杨敏杰,张丽琴,李锡香等.云南野生食用香料植物资源[J].中国蔬菜,2005(4):32—33

[7]方铁. 论云南饮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7(3):160—168

[8]黄继元.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1):28—32

[9]杨丽.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餐饮业发展浅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2(12):116—119

[10]杨丽.论云南宗教文化的旅游开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129—134

[11]冯兰香,杜永臣,刘广树.蓬勃发展中的台湾芳香植物产业[J].中国蔬菜,2004(2):40—42

[12]邹贺文.我国香精香料产业发展概述[J].经济管理者,2013(4):258

[13]葛国保,李鹏.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关联度对比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7—12

[14]胡声浩,孙云帆,罗艳蓓.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从现实旅游经济格局出发[J].经济师,2009(12):195—196

〔黄琳,1972年生,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旅游学院实验员,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休闲旅游。邹敏(通讯作者),1987年生,湖南省祁阳县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区域产业发展〕endprint

所以,在拥有得天独厚丰富资源的云南发展“芳香旅游”及其产业是非常必要和合适的,把它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和产业势在必行。

(二)发展前景

中国的“芳香旅游”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并增势强劲,主要集中在“芳香植物”的种植、加工方面。将“芳香植物”加工提炼成“芳香产品”(主要是香料、香精和精油等)以及将加工好的产品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芳香”保健、理疗方面,每年消费额已达数百亿元,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5]。2006—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8%,利润总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7.5%。其中2010年,国内香料、香精产业收入达到了357亿元,实现了30%的快速增长,利润总额为44.4亿元,同比增长32%。云南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香料宝库。全国香料植物还不到600种,云南就占到了近400种,可利用的100余种。云南的多种香料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它的桉叶油占到世界贸易的95%,香叶油和香茅油的天然香料产量占到了全球市场的50%多。[12]然而,云南天然香料产业的发展却仍处于初级原料加工、供应这个全球香料产业链的最低端位置。以上仅是“芳香旅游”及其产业的一个支脉,云南“芳香旅游”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并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葛国保,李鹏(2010)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2002年云南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云南省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云南旅游业对云南各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和推动作用[13]。据统计,旅游业总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将带来7.308个单位GDP的增加,这就意味着旅游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14]。“芳香旅游”及产业作为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新的发展方式,它不仅产业链长,兼顾第一、二、三产业,而且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见图1)。因此,发展“芳香旅游”及产业对云南省各产业以及云南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五、结论

以“芳香植物”资源为依托,结合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低碳、高效、无污染的“芳香旅游”产业,并将其作为云南旅游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的发展方式,将使云南旅游业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对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云南发展“芳香旅游”产业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细炉,朱强,田英.芳香植物研究与芳香产业现状[J].农业科技通讯,2011(4):18—21

[2]刘鹏,姚一林,陈立人.浙江省芳香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利用[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1—56

[3]曹诗图,郑宇飞,黄蓉.旅游概念的哲学辨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4):71—74

[4]牛蓉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86—91

[5]柴东方,裴凌鹏.浅谈云南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6):26—27

[6]杨敏杰,张丽琴,李锡香等.云南野生食用香料植物资源[J].中国蔬菜,2005(4):32—33

[7]方铁. 论云南饮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7(3):160—168

[8]黄继元.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1):28—32

[9]杨丽.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餐饮业发展浅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2(12):116—119

[10]杨丽.论云南宗教文化的旅游开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129—134

[11]冯兰香,杜永臣,刘广树.蓬勃发展中的台湾芳香植物产业[J].中国蔬菜,2004(2):40—42

[12]邹贺文.我国香精香料产业发展概述[J].经济管理者,2013(4):258

[13]葛国保,李鹏.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关联度对比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7—12

[14]胡声浩,孙云帆,罗艳蓓.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从现实旅游经济格局出发[J].经济师,2009(12):195—196

篇5: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分析

摘要:安阳市拥有丰富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远不适应,安阳市旅

游文化产业运行模式也不适应当前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文章围绕安阳市三“阳”开泰旅游文化和旅游开发背景,对当前安阳

市旅游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建议:通过转换政府管理职能优化旅游产业环境。组建旅游景区优秀旅游管

理企业集团,实行市场化运作,整合安阳旅游资源,形成优质旅游资源运行新模式,推动安阳市旅游产业的新发展

一、安阳市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

安阳是一个古老且充满朝气的城市,她拥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

旅游城市,甲骨文和易经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这里

有殷墟、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岳飞庙、菱里城等国家4A级旅

游景区;/Ix南海古人类洞穴遗址、灵泉寺、天宁寺文峰塔、宋

富寺等佛教文化遗址;二帝陵、瓦岗寨、城隍庙、袁林等历史名

人祭祀、纪念场所;马氏庄园、仓巷街明清民居等古代建筑群。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所说“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

年前是帝都;中华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现状

(一)旅游文化对外宣传影响力小,品牌效应没有形成虽然安阳市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山水生态、耀眼的历史名人,但是安阳市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安

阳旅游文化宣传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安阳旅游资源宣传领域

主要局限在安阳旅游资讯网、安阳旅游之声等地市级媒体,力

量薄弱、影响有限;同时文化宣传机制尚未建立,宣传分散性

大,例如安阳市对外宣传中,宣传部门和商务、旅游、文化、外事

等部门处于各自为战、零打碎敲阶段,没有形成宣传合力。

(二)安阳市旅游景点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硬”、“软”件差

安阳市绝大多数旅游景点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污水

处理设施、周边环境治理等存在严重问题。例如一些旅游景点

道路年久失修,没有完善的公共交通旅游线路。缺乏精品旅游

专线;一些旅游景点标志不全、重要建筑物保护不当,破坏严

重;~些景点工作人员素质低下,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满意度

低,景区环境破坏严重In。

(三)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链过短

安阳市绝大多数的旅游景点主要依靠门票收入,旅游文化

产业链没有建立,旅游相关产品开发有限。游客在参观时可以

参与的项目少,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之间的整

效益较差。例如殷墟等遗址由于流传下来的历史记载过少、人物故事简单、模糊,一般游客很难深入了解和欣赏;菱里城里的《周易》文化载体更少,景点规模小,内容单调,可观赏性不强。

(四)安阳市旅游产业自身的整合度低,管理体制不顺

整体来看,安阳市绝大多数景点规模小,过于分散,经营混

乱,没有形成上档次的旅游体系,多数景点缺少旅游核心品牌。

基于旅游景区的景点、星级宾馆分属于文化、水利、风景区管理

处等部门,协调能力差,缺乏整体包装,存在重复建设。

三、推进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旅游资源宣传,形成媒体影响合力

通过与国内外龙头传媒集团合作,利用电视媒体、网络、电

台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安阳旅游文化资源。做好重大事件的宦传

报道,加大举办的各种文化节的宣传;积极举办、承办各种公益

活动、体育赛事,并且扩大宣传;举办“中国文字节”、“中国世

文化遗产地开发保护论坛”、“中原民俗文化宣传周”,延伸殷商

文化的产业链条;与全国著名影视制作公司合作,邀请知名编

剧和导演,创作反映安阳文化和生活的纪录片.电视剧、公益宣

传片;通过与央视联办“同一首歌走进安阳”、“欢乐中国行走进

安阳”等大型演艺活动,集中宣传安阳良好形象回。

(二)培育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市场新主体

加快旅游业产权流动,实现旅游要素的有效整合。通过股

份制改革,采取拍卖、出售、产权置换、入股等方式,实现旅游景

区与企业管理之间的整合;组建一批有实力、管理健全的旅游

景区管理企业或者集团公司,成为旅游景区管理的主体;实现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

根据安阳市经济实际,选择一批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好的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资金注入、发行企

业债券、资助项目开发、相关资产转换等方式给以支持,最终培

育出一批优秀的旅游管理企业集团,实现安阳市旅游资源的市

场化优化组合。

(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人文景现的可视

性、欣赏性

加大对展厅内陈列物品文字修订,要求简介通俗、生动、有趣、醒目;对于展品中出现的生僻字加注汉语拼音,所有的名字

都要求双语(汉语、英语)标注,方便旅客欣赏;充分利用电子

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把殷墟、《周易》等人文景观、历史知识、人

故事制作成音像制品,使景观文化以生动可感、活泼有趣的方

式展示给游客,通过实物与图像视频资料的搭配,激发游客对

历史、人物的兴趣。

(四)务实旅游景区的“硬”、“软”件设施

首先,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系统,开辟通往各大旅游景区的优质“青年文明号”公交车辆,努力打造三条旅游精品线路

(一条是山水线路: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天平上、黄华山在内

林虑山风景区;一条是文化路线:中国文字博物馆、商文化、邺

文化、建安文化、北朝文化、易经文化;一条是历史古迹线路:

墟、邺都、二帝陵、三杨庄遗址、岳飞庙、袁林)131。

其次,重视景区环境、卫生维护,通过制定严格的旅游景区

环境保护条例,加大对景区公共环境、卫生的保护力度;统一规

划各个景区的标志识别系统,使得更加醒目、便于识别;

第三,加强对景区所有下作人员和导游的专业培训,提高

服务质量,加强人文修养;

第四,规范景区购物设施,设立专门的购物场所,统一管

理、规范经营、市场化运作。

(五)理顺政府旅游管理行政部门与景区管理企业的关系.

建立规范的旅游协调机构

进一步删I顷旅游产业各个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调

所属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中介机构、旅游景区管理企业的关

系;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真正转到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创造环

境、制定旅游规划战略、指导旅游产业发展上来,进一步理清政

府与企业的关系。基于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部

门。应该建立旅游协调委员会,建立和健全各类行业协调委员

会,强化行业自律,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进行相关的调整。

(六)以景区特有的文化为铱托推出大型演艺节目,增加游

客参与度

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可以利用殷商文化、周易文化、瓦岗

寨文化、岳飞精忠报国文化、红旗渠创业文化为题材,进行相关

文艺节目的排练,使游客在参观的同时,通过相关节目的参与,获得更深层次的感受。

(七)举全市之力,打造“三阳开泰”旅游优质品牌

挖掘殷商文化内涵,发掘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中国书法名城的独tref尤势,打造“文化安阳名牌”;放大古都人文效应

一女将军一妇好,古代名将—

历史人物典故,打造“历史安阳名牌”;大力宣传林虑山风光,造“山水安阳名牌”141。精心策划整个安阳市旅游文化宣传

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报道活动,邀请著名演员明星做安阳市的城市代言人,制作宣传安阳的精美i画册、广告片、主体招牌等

四、推进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运行的相关保障

(一)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营造优良的市场环境

安阳市政府各部门切实转到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的轨道上

来,实现相关部门在旅游文化产业营销新模式中的行为转变;

积极做好旅游大环境营造,旅游产业相关政策的指导;重视和

发挥企业在旅游产业运作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旅游企业实力的增强,实现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二)加大旅游产业经费投入,形成产业投资新合力

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不仅仅需要旅游企业集中宣传,还

需要安阳市政府和全市各职能部门加大旅游宣传投资,政府部

门应该从安阳市整体形象寅传人手,体现安阳市综合优质旅游

资源;各景点旅游企业从本景点细节进行重点宣传;加快旅游

产业的外包和升级,包括基础设施的改造,市政府要把景区改

造纳入市政规划,全盘人手;安阳市市民素质提升,需要市政各

部门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相关角度入手。

(三)建立和健全旅游产业运行新模式监督机制

府 通过完善旅游企业管理相关法律、制度,规范旅游企业行

为;加强对旅游企业行为监督,保障广大旅游企业职员和游客的合法权益,国家旅游资产保值增值,合理调整整个旅游产业

各部门的相关利益。

参考文献:

【II蒋冰华.安阳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fJ】.中州大学学报,20 17-18.

【2】郭卫兵.浅谈安阳市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叨.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7):46-48.

【3】王贵生.太行大峡谷,殷墟甲骨文,红旗渠——安阳市十一届二次会 0):03-05.

议一、二号议案办理纪实们.人大建设,2001,(1

篇6: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分析

近年来,江苏文化产业总量不断扩增,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均居全国前列。目前,江苏动漫游戏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影视业等优势门类依靠科技创新和重点扶持优势彰显,发展加快。2010年,江苏动漫游戏产业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江苏广电集团收入跃居全国省级台第一、江苏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约占全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十分之一。2011年江苏影视产业新作频出,传统的电影和电视正在更新换代。江苏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其中一批骨干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行业标杆。2011年5月深圳文博会上,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省广电集团、江苏省广电网络公司和江苏省演艺集团均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企业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进程中最活跃的生力军。

江苏省文化产业推进会于2012年4月28日在苏州举行,会议研究部署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提出,江苏省将从6个方面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到“十二五”末,全省文化产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其中新兴文化业态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达60%。打造国家数字出版、新型显示技术两个千亿级产业群、5个以上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江苏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前瞻网《2013-2017年江苏省文化产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分析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文化产业的定义、分类、构成及特征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文化产业和江苏省文化产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江苏省广播影视业、出版业、动漫产业的发展。随后,报告对江苏省文化产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基地建设分析、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江苏省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上一篇:怎么和女孩搭讪,搭讪开场白如何说下一篇:经典真题解析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