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收藏价值的经典对联

2024-04-29

有收藏价值的经典对联(精选6篇)

篇1:有收藏价值的经典对联

有收藏价值的经典对联

白云峰,峰上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青丝路,路边鹭,路打鹭飞路未飞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证疏,诗不成家聊自误

尼姑沽酒,酒美价廉,尼姑宜沽

和尚上楼,楼高梯短,和尚何上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云间雁,风前燕,篱边鹑,物类相同

有立柜平柜高低柜,爱情才可贵

无春衣夏衣秋冬衣,姑娘就不依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鹦鹉洲,洲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风吹豆角,豆角与豆角斗角

水冲石头,石头跟石头实头

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

和尚过河,手扯荷花何处插

姑娘栽谷,谷秧掉姑娘脚前

指挥烧纸,纸灰飞指挥头上

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脸墨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去

泥泞尼鞋,尼洗泥,泥尽尼归

水陆洲,洲停洲,舟行洲不行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红荷花,白荷花,何荷花更好

紫椹子,靑椹子,甚椹子最甜

丫头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秀才做绣栽,绣裁难,秀才能

湖水涟漪,满怀情意,怎不生莲

秋波含笑,一双秀目,何可无眉

和尚法正,提汤上塔,大意失手,汤淌烫塔

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搂眼,妻起弃棋

树上铜子,树下童子,童子打铜子,铜子落,童子乐

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篇2:有收藏价值的经典对联

1、请记住,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不会被痛苦所左右。人生难免会和痛苦不期而遇,其实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背叛自己。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忘记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听听音乐,弹弹钢琴,看看风景,说能说的话,做个单纯的人,走幸福的路。带上微笑,和快乐一起出发吧。

2、我们珍惜一个人,定是感动过;我们放弃一个人,定是失望过。人在落魄时才能看清,谁泼的是盆盆冷水,谁捧的是颗颗担心。陪你的人,因暖心而情义交换,才离不开;懂你的人因疼惜而无可取代,才不离开。其实幸福的人不是拿到了世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手上已经拥有的人。

3、怕黑就开灯,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自己尽力了就好,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何必用一颗不平的心看待人和事,作践了自己,辜负了岁月。

4、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面容,却记得那所有的感觉。

5、时间会带来惊喜,如果你相信的话。如果我们错过的是曾经爱我们的人,遗憾,会来得很深,很沉。亦舒说:我们爱着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指的或许就是这样一些无奈。人生会有很多种选择,也免不了遗憾。即使错过了一次,只要有心,爱就还在,我们依旧有机会去珍惜下一次。

6、美好的东西,拥有的时候,熟视无睹,在某一瞬间,感觉自己快要抓不住的时候,遗憾、愧疚、悔恨才会慢慢占据你的心灵。比如时间,我们一直在荒废,偶尔的一根白发,才知道青春易逝;比如爱情,遇到了不珍惜,错过了方明白现实是如此残忍。有些东西失去了,比拥有更让我们刻骨铭心。

7、生命的本质就是迎来送往,接纳静临的人与物,惜别远走的是与非。世间道有万千,每人只选一条。同行的,要珍视,没谁陪你到尽头;离去的,当坦荡,有些时候莫强求。人生大半旅途,原本孤寂苍凉,浮华外须独守,喧嚣里亦沉默。来的俱是风景,去的也成回忆,不若安享过程,看一路花开花落。

8、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太在乎别人的感受,等于为别人活着。你照顾不了所有人的感受,你只会让自己不好受。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是为了自己。其实,人生最值得欣慰的事莫过于父母健全、知己两三、盗不走的爱人,其他都是假象,别太在乎。

9、人和人相遇,靠的是缘分;人和人相处,靠的是诚意。知遇着,便是幸福;相惜着,便是温暖。这世间,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相遇最美,今生若能遇见,就是难得的缘份和幸福。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自然而然留在身边的,才是最真的,最长久的。遇见,只是一个开始;珍惜,才能相伴一生。

篇3:经济危机与有价值的收藏

谷泉(以下简称谷):请您谈谈价格收藏与价值收藏的辨证关系。

杨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以下简称杨):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价格主要是在交换价值中体现的,所以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简单地说,就是需要的人多了,价格就上扬。现在很多人投入到收藏领域,收藏品的价格就被提高,但是当价格提升到一定阶段时,收藏行为反而被抑制。在收藏盛世,需要通过价格来调控这种不断上扬的价格态势,就是市场越强调收藏,事实却越抑制收藏。这看似矛盾的逻辑,实际上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目前的收藏行为完全是经济活动,参与其中的人大多数只注重交换价值,漠视使用价值,原本强调的文化价值或者精神力量,也就是收藏品作为常态的使用价值,已经微乎其微。所以当金融海啸来临,对如此的收藏行为肯定是有消极的影响。

谷:我记得您以前提到过“反收藏”这个概念。

杨:其实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对收藏现状的反思。现在的收藏先是据为己有,然后设法增值,收藏的门槛很高,在加上少数人操盘坐庄,更是小众挤压大众。只有大众收藏的兴起,才能使收藏不单单受制于价格。不过,这也是一个矛盾的状态。单一作为经济活动的收藏,把收藏的本义淡化和扭曲了,以至于人们的收藏行为就只是经济活动。成熟、健康的流通市场对收藏行为非常重要,如果完全受制于价格因素,到后来只能是一片混乱。通常情况,一个物件流通越快,其价格变化就越快,人们对这一门类的收藏品就越发偏重,紧接着价格就越高,就更加远离收藏价值本身。这种跟风收藏很多,比如瓷器就是一类。但是也不是没有好处,因为投入市场的资金总量是有限的,比如瓷器价格上去了,其他价格就受到抑制,形成冷门,就有了新的收藏空间。

谷:国家应该是什么态度?

杨: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国家的宏观调控非常重要,只要失去国家的调控,任何经济活动都可能走向极端。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收藏行为历来为国家所提倡。国家宏观调控的参与,对收藏不是抑制,而是促进,可以让收藏品流通起来,使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谷:那您觉得收藏品流通的速度应该如何为好?

杨:还是快点好。通过收藏品不断与世人见面,比如展览,或者不断变更所有者,这样其文化价值会得到充分体现。现在的情况是必须要动起来,在动中趋向平衡。收藏者不是一开始就是成熟的,要给他们调整和更新换代的平台。

谷:过去的情况与此不同,比如翁同和家族就有连绵六代的收藏行为。

杨:是的。过去强调私人收藏,是秘藏,而现在收藏行为有社会化的趋势,社会差异非常明显。现在大多数是普通人在搞收藏,社会阶层越来越细化和均质化,这应该鼓励,而不应反对。但是,我也强调,收藏只是形式,不是目的。在过去,收藏品可能交换或者赠送,其中包含充分的感情因素,已经远远超越价格的束缚,是收藏的理想境界。应该说,收藏脱离价格的时候,才有真正实现其价值的可能。

谷: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激活市场,价格需要重新洗牌,让价格低下来,让更多人进入。经济海啸的爆发,收藏行为在走下坡路,这和以获利为目的的收藏本身也有关系。人们信心不足,担心经济徒然下降,银根紧缩,不肯轻易投入收藏,对艺术品基金不抱乐观态度,流通变得缓慢,有价无市,表明市场已经疲软。但也有有益的一面。现状让投资必须有理性判断,不受经济利益的短视趋势影响。同时,投机客也在退出收藏,仍然坚持收藏的一定是对收藏有强烈愿望的人。

谷:新创作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成为近几年备受收藏界关注的对象,对此您有什么评价?

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以下简称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收藏品价值的认识非常模糊,缺乏独立自主的价值判断,往往一味追逐价格。大量的资本进入收藏领域固然是好事,但价值认识上的这种偏差使得一些投资取向显得比较盲目。眼下,收藏者开始关注传统工艺美术品了,这表明人们在收藏方面加强了价值判断的自主性,对收藏品价值的认识有了更多的自觉。应该说,这是大势所趋,是有充分合理性的收藏选择。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重视收藏工艺美术品,加大对这方面的投资,可见主流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我想,人们的这种收藏选择是明智的,有几方面原因可以说明收藏工艺美术品物有所值。首先,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类型和样式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的艺术才情和审美理想,具有深厚的历史积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而一些耍弄噱头、哗众取宠的“当代艺术”,虽然一时光彩眩目、价位奇高,但根本缺乏审美认同的社会基础,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和保值性。其次,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既讲究材美又讲究工巧,其材料不仅本身具有值得珍重的可贵自然品质,而且经千百年的选择、利用已涵化了中国人的文化认知,这种“文化”了的物质性与工艺精湛的人工性的交融,使工艺美术品经得起无论经济尺度还是文化尺度的衡量,具有经久耐品的可持续价值。再则,几乎所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都有非常好的“口采”,都有体现一般社会生活理想的吉祥题材和美好寓意,而这些超越现实的精神蕴涵是大家普遍接受、普遍欣赏以至具有最大流通性的审美价值。还有,传统工艺美术品还十分符合中国人欣赏艺术的习惯方式,即把玩。

谷:是啊,我们会把玩大漆,却不会去把玩化学漆;我们会把玩玉石,却不会去把玩不锈钢。虽然看着好像是材料的不同,但手感后面所联系的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由手及心,是很重要的审美方式。我注意到,随着机器文明的急剧扩张,在艺术创造上,存在着从“手的解放”到“手的缺失”这样一种转变。现在的工艺品往往只注重视觉效果,而忽视手的触觉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吕:是的。视觉固然重要,但一味的视觉还不足以全面地把握艺术价值。把审美认识视觉化或把视觉的审美价值绝对化是偏颇的,因为视觉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对艺术的感知应该是全身心的,而不应该局限于视觉,好的艺术往往能够调动或激发人的全部感觉来参与欣赏活动。中国人喜欢把玩,喜欢活动状态的欣赏。通过目视体触、周顾环抚,人们充分地感受审美对象形、色、质的丰富魅力,全息地体味艺术作品知、情、意的深厚蕴涵。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有很多被称作“文玩”或“案头清供”的把玩品,这是合乎传统审美观的民族文化特色。艺术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在“把玩”中增进的全面审美感受能力反过来也促进艺术的发展。

谷: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艺品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吕:大量的工艺品是外销的,外国人对中国工艺品有较广泛的认知,华人华侨更因为乡土情结而钟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工艺品的国际市场不免会有所萎缩。早在民国时期就有过这种情况,当时的世界经济危机曾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工艺品的出口生产。针对今天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拉动内需来解决经济循环问题。中国工艺品的生产和消费从来有其独立性,可以不依赖国际经济链。应该说,业已提高的国内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可以维护工艺美术生产和消费的内循环。当然,对一些已习惯于出口生产的工艺美术家们,就需要调整思路了,要针对国人的需求拓展多层次的市场。国内收藏家也应该把握这个时机,回购一些以前大量出口的好作品。

谷:针对工艺美术新作收藏,国家应有怎样的态度?

吕:国家的价值态度会对工艺美术的价值认知和创作倾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家应该采取市场化方式予工艺美术事业以切实而明确的支持,譬如出资收购优秀的工艺美术新作,这种收藏行为有利于造就尊重中国传统技艺的社会氛围、提升国民对传统工艺美术价值的认识,从而拉动国内工艺美术品市场。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蔽障于狭隘的艺术观,轻视工艺美术的审美文化价值,甚至将其排除在美术事业或文化事业之外。现在情况虽有好转,但程度还是不够。因此,今天特别需要通过收藏这种市场方式来表达有广泛引导作用的国家价值态度,予传统工艺美术以积极的支持。而且,国家价值态度还应该向社会传达一种宽阔的工艺美术认识视野,让人们既重视那些高、精、尖的传统工艺美术形态,也重视那些具有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工艺美术形态。后者质朴的手工品格和深厚的民俗文化蕴涵,使之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别有一种人文情致,是有生机和前景的传统工艺美术。

谷:您可以举几个具体的适合收藏的例证吗?

吕:太多了。比如河南浚县的泥咕咕,其传统样式中包含了大量深得学者重视的原始文化信息。河南的民间滑石雕刻也很有个性,工匠紧紧扣方形石料进行雕刻,最大程度地利用材料,其直方形造型颇有形式感,极富艺术匠心。许多民间织造,如土家锦、黎锦等,以及流布民间的绣品,其实技艺也都很精湛,很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如今因为信仰习俗淡化,像布画、纸马等民间绘画几乎已成了文物,但收藏者关注不多。

谷:您可以用简单几句话,概括收藏的核心价值吗?

吕:收藏,既是珍藏昨天,也是珍藏今天,还是珍藏明天。昨天的价值在于共识的凝结,今天的价值在于共鸣的交织,明天的价值在于共同的期待。

谷:什么是有价值的收藏?

王亚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以下简称王):我觉得有价值的收藏,就是能够放得住、在生活中可以用得上的、有意思并且对现在创作有借鉴的物件。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收藏家,要有能力发现那些别人没有发现的价值。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残砖、破瓦、烂陶、碎瓷,人舍我取,只要很好地利用起来,都可以成为好的创造性收藏。

谷:由于文化环境的改变,过去的收藏和现在的收藏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王:是的。过去的收藏家基本都是世家,像朱桂辛、张伯驹、朱翼庵、周叔弢、张葱玉这样的收藏大家,都非常注重收藏行为中的文化价值。他们不仅非常享受收藏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与古人交流,还有一个固定知己的圈子,与今人交流,文化气氛比较足。现在是全民收藏,人人都是收藏家。大家都比较注意价格,比较俗气。

我刚开始关注收藏的时候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侯市场流通不足,东西有限,但基本上都是真东西。现在东西太多了,却假货泛滥,比较考验大家的眼力。现在人比较注意敛财,特别有些有钱人,即使买到一些好东西,也都锁在柜子里,不让人看,不参与交流,这就是死收藏。而那些没有足够资金,又特别想学习的人,由于没有机会,造成遗憾。当然,现在中国博物馆的收藏也有功能上的缺陷,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应该说现在还没有收藏家能够与上面几个大家相比。过去收藏家可能会予知己赠送藏品,情谊很重,讲究的是纯粹藏品意义上的价值,现在这种情况就比较少见了。

谷:您觉得对于初级收藏者,应该注意什么?

王:我想有三点。首先是不能用收藏来做投资。现在是商品社会,大家一窝风搞起来的收藏热,实际上只是看到里面的经济效益,没有其他的价值取向。当人人都有明确的经济目的时候,做到不投资,不冒险,实际上也是挺难的。但初学就想着投资,偏了。第二,收藏要量力而行,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不要勉为其难。现在有些人不吃不喝,贷款搞收藏,也偏了。收藏应该是享受型的,要享受其中的文化慰寄,要开心,不要为物所累。第三,对于初级收藏者,定位要好,不要跟风。别人都在玩的,可以不要碰;别人不玩的,要去研究,要学习,要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建立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谷:可以举例说明吗?

王:日用品的收藏就比较适合初级收藏。比如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现在使用的日用品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收藏日用品,实际上是对于不可替代的生活记忆的收藏;比如现在大工业化的生产,制造了大量价格低廉的日用消费品,过去的日用品已经不可能再有生产;还比如日用品的门类众多,档次各异,非常适合不同的收藏者收藏。

谷:那么高级的收藏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王:收藏由收和藏两部分组成。收要讲究稳、准、狠。这里面包括素养、眼力、经济状况等等各种能力,还要不断的学习,当然机缘和锲而不舍的毅力也很重要。藏,要精,要上档次。好的藏家不以量取胜,像刚才的几个大藏家,我们可能记不住他们有多少东西,但只要记住的,都是能够代表中国的档次。王世襄就说过,与张伯驹相比,他就是收破烂的,那我们就更是收破烂的破烂了。严格地说,收藏家是仓库保管员,好的东西,好的文化,要有足够好的人去呵护。当然现在收藏传两代就很困难了,翁同和家族六代收藏太罕见了。

谷:您对收藏的未来有何预期?

王:收藏也无所谓早晚,好东西还是有的。在中国这么讲究文化记忆的国度里,收藏行为是不会中断的。但我想强调文化传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非常重要的,收藏的知识肯定比收藏更需要普及。另外国家要对制假造假的行为要有约束力,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好的、有意义的收藏。我有个良好的祝愿,就是有缘人得到好东西,就是物归“缘”主。

谷:您怎样评价最近几年的收藏热?

周若愚(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以下简称周):这几年的收藏热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全民收藏,虽然收藏在中国历史上没有间断过,但一直是少数人的行为,现在是全民参与收藏,人数之众,过去无法想象。第二是在充分市场环境中开展收藏,东西多、渠道广、资金量大、信息量大,与收藏相关的展览、展销、拍卖、出版,从不间断,此起彼伏。第三是产生一些新兴的收藏门类,像当代艺术,这也是以往没有的。收藏热不是坏事,至少说明老百姓得到生活改善,手上有点闲钱,也开始关注文化了。

谷:这次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已经开始对收藏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利的信号吗?

周:肯定会有一些影响,但也不全是坏事。冲击的原因主要是泡沫过大,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有挤压泡沫的功能。中国的艺术品收藏这块有华而不实的部分,适度地削减对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有益。我们已经看到很多艺术品在降价,但我相信那些都是原本被价值高估的东西。投机的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会感受强烈,当然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总的看,收藏的好日子还远远未到。在充分的市场环境中的收藏,现在只是初期的初期,离成熟的收藏状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现在普遍的文化认识没有到位,收藏整体没有达到一个高水平的状态,可以拓展的空间巨大。

谷:收藏家应该秉承什么样的价值观?

周:收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虽然其中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但那绝对不是第一位的,我想这一点非常清楚。收藏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与艺术创造非常相似,没有学习就没有创造,没有学习也就没有收藏。收藏家应该秉承创造的价值观,就是通过收藏行为,去发现未被察觉的文化价值,而不是一味追高,制造价格奇迹。现在有些人不下苦功学习,只是想着捡漏,等着天上掉大馅饼,这就是守株待兔和痴人说梦。媒体和宣传也有问题,聊价格过了,论价值少了,大家只是盯着这玩意能换来多少钱,没有形成对知识的尊重。过去的大收藏家,无一例外都是文化大家,现在这块是个缺儿。

谷:您觉得目前这样的状况,什么适合收藏?

周:因为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过去很多东西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对于这些价值被低估,并且适合你财力、学养、品位和环境的东西,就可以收藏。当然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源于爱好、搞学术研究、赶时髦、投资、投机等等,目的不同,收藏对象也会不同。

谷:您觉得收藏的境界是什么?

篇4:什么样的摄影作品有收藏价值?

其中,在上海著名摄影理论家、复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主持的摄影论坛上,来自纽约、巴黎、上海等地的名家、学者,纵论摄影学术问题以及城市发展引发的摄影话题。此论坛与摄影节各档展出,同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一时间,摄影成为了一个相当热的艺术门类。论坛上,有藏家咨询道:“什么样的摄影作品有收藏价值?”记者了解到,姑且不论摄影作品的创作者本身的艺术修养,其摄影创作的水平如何,单纯从技术的角度看,同样一名作者同一个快门下的产物,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而产生价值的巨大区分。藏家不得不小心验看。

必须有作者印鉴吗?

在顾铮主持的摄影论坛之前,同样作为摄影节组成部分,恒隆广场举行的“创意·光路”摄影展上,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光路创意摄影社社长管一明告诉记者,本次展览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艺术家的签名印鉴。

记者仔细查看,发现确实如此。比如管一明、周祖尧、王振宇等人的几幅作品,在之前的爱普生影艺坊展览上,也有呈现,可之前的展览,作者署名没有手写签在作品上,而只是用标签纸贴在展板下方。欧洲艺术策展人扎娜女士在恒隆告诉记者,油画作品的展出品和拿去拍卖的作品,很可能就是同一幅,只要认清作品上作者的签名,还是比较好辨识的。“可是,摄影作品就不同了。在展出时,未必有作者签名,可一般上拍卖行的作品,都必须有作者的签名。”法国波尔日高等艺术学院原院长保罗则认为,即使是油画作品,也存在不同尺幅的草稿、临摹以及正品,往往正品上有作者的认证。保罗说:“恒隆的‘创意·光路’摄影展,是我近年见过制作水平较高的摄影展,外加作品有作者本人的签名,所以是可以拿去拍卖的收藏品!”

给摄影作品签名,以保证作品的稀缺性,其实是国内摄影界的一贯做法。除了艺术摄影以外,纪实类作品的公开发售,更多地采用此种方法。比如毛泽东生前的专职摄影师侯波女士的《毛泽东在北戴河》,2009年在北京拍卖时,拍品的照片背后有署名。

在复旦视觉艺术学院讲师郑菀蓁看来,印鉴是作者诚信的表现。郑菀蓁告诉记者:“最近的一场该院学生联展上,我要求同学们像真正的艺术大师一样,在成品的作品上,签上自己的大名。”

看来,一幅完整的,值得收藏的当代摄影作品,无论其尺幅多大多小,假若有作者的印鉴、亲笔签名,则身价必定要高于没有落款的。

展出品和拍卖品的区别

“摄影作品是否值得收藏?从制作工艺来说,我们要考虑许多因素。”顾铮教授告诉记者,“以从前的银盐照片举例,一幅值得收藏的作品,必须做到水洗到位,制作精良。”顾铮认为,用于展览的摄影作品,和买家、藏家收藏的摄影作品,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许多摄影展,考虑到展出时间比较仓促,或者作品尺幅较大,而展览方没有较好的洗印特别是放大加工设备,这就造成了展览所用照片,做工粗糙了些,甚至白的地方不够白,黑的地方不够黑,黑白照片的渐变做不出来,彩色照片的色彩还原也不尽如人意。

顾铮说:“最近我知道一件事,不便透露当事人的具体姓名,但却是真实的事——有藏家在展览上看到一幅作品,一时热血沸腾,冲动之下购买了该幅摄影作品,直到回到家里,发现工艺上许多地方没有做到位,感觉不值,于是反悔,吵上门来,要求退货。”

按照管一明的看法,这就是展览方当时只顾办展,而没有意识到有人看中作品,想要收藏。

顾铮说:“一般的展览,比如原相纸发黄一点,并不是大问题,可如果用于收藏,毕竟要放许多年,如果一开始相纸就泛黄,必然导致收藏价值大大下降。”当然,顾铮同时表示,如果是近代摄影作品、孤品等等,考虑到物以稀为贵的因素,当然还是有极大的收藏价值的。所谓从制作工艺上衡量摄影作品的价值,这与作品本身的人文价值、艺术表现力等,并非永远相辅相成。比如沙飞当年在八路军华北战场拍摄的许多作品,其原件拥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其收藏价值与作品的艺术性、表现力等,关系不大。至于郎静山的作品,则充分体现了早期摄影作品的制作工艺、艺术手法等,可从人文的角度去衡量,其文物价值、人文价值,要比沙飞作品小。

当然,即使是历史遗留的旧照片,其收藏价值之大小,与作品本身的制作工艺,也有一定关系。同济大学出版社《民间影像》责任编辑陈立群先生告诉记者:“我致力于民间影像的开掘,比如朱亚新提供的圣玛利亚女校等照片,制作工艺良好,就显得很有收藏价值。而有些题材很不错的照片,苦于尺幅过小,加上岁月的痕迹,导致连制版印刷都困难,何况作为艺术品收藏呢?”陈立群认为,不管是当代摄影作品,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谈不上是艺术摄影作品的影像资料,其收藏价值都与制作工艺有关。

期待真正的传世之作

众所周知,油画诞生以来,有着无数的艺术精品。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作品。而13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至今八百余年,许多用蜂蜜调制的油画颜料,至今仍在画布上熠熠生辉。而摄影术,自1839年诞生以来,相比油画,不过区区近二百年的历史。

在这样短的时期内,摄影术经历了金属版摄影时代、黑白胶片时代、彩色胶卷时代,乃至如今进入了数码摄影的全新时代。相比油画作品仍以画笔、颜料、画布作为创作工具,摄影的创作器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当年最早的黑白作品,通过长时间的曝光,将影像记录在干板上。可如今的数码设备,只需将影像的电子信息记录在电脑硬盘里。当年记录在干板、胶片上的影像,随着岁月的变迁,而发生物理、化学的变化,图片造影走样是必然的。一般来说,即使制作精良的黑白照片,能保存百年已属不易。至于精印精放的银盐彩色照片,即使保存良好,能保证60年不褪色,已属上乘。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爱克发才使得彩色相纸普及,及至后来的柯达、富士以及中国的乐凯,能够生产彩色相纸。如今,数码摄影时代,彩色输出,特别是大画幅的彩色输出,主要已经使用喷墨打印设备。某知名喷墨打印设备的技术人员、摄影作品专业制作者陈于澜女士告诉记者:“目前的照片制作,其实打印质量已经优于银盐放大工艺。只是人们一般认为,通过放大机放大的银盐照片,才是真正好的摄影作品。这样的观念可以更新了。”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专业用于摄影作品的打印耗材,有着独立的认证体系。比如一幅作品,是否采用无酸纯棉美术纸打印照片,是否使用纯正的爱普生墨水等。按照模拟测试的结果,可以推算出,一幅作品的色彩,能保证70年不变、100年不变。“当然,这都是通过科学计算,得出的推测结论。毕竟照片打印还是个新兴事物,而你我可能也活不到100年以后,无从证实。”陈于澜说。

陈于澜还告诉记者:“通过肉眼和人的嗅觉,有时候能看出照片质量的好坏。比如装裱工艺是否精良?照片是否有异味?其细腻度是否达到要求等。还有黏合剂、作品是否采用无酸木头装裱等。”可顾铮同时也告诉记者:“首先,这些判断手法比较专业,非一般藏家能够立即掌握。另一方面,比如异味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这又给鉴定带来不小的麻烦。”

顾铮和陈于澜都认为,好的摄影作品,在制作工艺上,不能采用增白剂。陈于澜透露,这几年,德国摄影师哈雷·穆勒的展品,就因为使用了增白剂,造成作品不久后反而泛黄。穆勒先生懊丧不已。

至于作品的保存,由于上海地处亚热带,又多梅雨季节,使得作品一旦保存不当,就会返潮。陈于澜说:“保持作品在恒温、无污染的室内,包装稳妥,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照片不像油画。油画还有重新上光上色的补救机会,而照片,坏了就坏了。”

篇5:青藏铁路邮票有收藏价值吗

青藏铁路邮票有收藏价值吗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座高原,同时我们国家花费了很多年的时候为这座高原上人们开辟了一条青藏铁路,相信大家都有在新闻联播里看到过相关的新闻,那些铁路工人非常的辛苦,所作所为也非常的令我们感到感动,因为国家特别发行了青藏铁路邮票来纪念这些人与这件事。

青藏铁路邮票其实分为好几种类型,例如开工的纪念邮票,还有通车的纪念邮票,但是这些都可以统称为跟青藏铁路相关的纪念邮票,是可以作为同一大类进行收藏归类的,在未来有意向售出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套一起出售,这样比起单枚的价格会高出很多。同时我们国家有发行过关于青藏铁路的纪念册,全套售价在三百多元,内容包括了之前所发行过的单只邮票,但是这款纪念册当时已出版发行就被抢售一空,因为大家都很清楚青藏铁路对于我们国家的特殊意义,不仅在未来的升值空间上会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带动价格上涨,也可以作为一份纪念值得长久保存,或者是送给别人当做礼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这类铁路类型的邮票其实并不多见,因此像青藏铁路邮票这种含有特殊意义的邮票就更为少见了。这款邮票在邮票市场上的名声还比较大,想要入手的话应该比较容易,但入手容易并不代表着价格就会便宜,因此在选购的时候就要注意辨别真伪,不要因为价格便宜就贪图小便宜被骗了,要知道有时候假邮票的价格也并不比真邮票的价格低呢。

篇6:景泰蓝制品也有收藏价值

景泰蓝制品也有收藏价值

景泰蓝是许多国人都熟悉的`北京特有的美术工艺品,也是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发明创造、曾大量制作的一种工艺品.但实际上这种工艺品的制作并不是始于景泰年间,因此“景泰蓝”的名称并不能包括景泰以前的制品,称它为“景泰蓝”是不大妥当的.

作 者:许文舟 作者单位:刊 名:时代金融英文刊名:TIMES FINANCE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上一篇:佳通轮胎公司实习报告下一篇: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