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心得

2024-04-15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心得(精选11篇)

篇1: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心得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心得体会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村党组织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参与,划分块区组成团队,走家串户了解民情,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来活动的开展,确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的几点工作体会:

一是要找准工作出发点

要做好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首先要找准工作的出发点,我认为就是要以从群众角度出发。在走访过程,尽管许多服务群众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往往一些事情却并非群众所想,反而会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因此服务群众一定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想问题。从群众角度出发,哪怕是小事,群众也会从心里感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应当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例如我村发生的,水表因使用年限过长,导致表盘不清晰、走时有偏差,造成水费收缴有误的问题,我村团队充分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经过研究讨论,最终决定为全村农户免费更换水表的决定,就是从群众角度出发,解决了村民实际需求的问题。

二是服务群众做到“四心”

热心、耐心、细心、真心,首先对工作抱着热情负责的态度,在开展服务工作时,精神状态是饱满的,群众才愿意将难事向你述说。再则是耐心和细心,在基层工作,碰到很多都是琐碎繁杂的事情,因此必须要耐心和细心才能将工作做好。还有就是真心,只有真心实意为村民着想,才能将联系服务工作做好。三是要建立工作反馈机制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不能只是一时片刻的热情,不是“一阵风”、“走过场”,而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因此开展这项工作必须是长久性的群众的困难很多是一时不能解决,那么必须做好后续的反馈,做好安抚、解释工作,直到解决问题,使联系服务更加有效用。同时开展此项工作也不能等着群众上门,应当主动走访联系询问,对工作的开展进行反馈答复等,掌握工作的主动性,才能使群众满意。

篇2: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心得

大团镇金石村:“四颗心”全力确保组团工作得实效

为深入推进“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大团镇金石村党总支于2011年11月底召开了“组团式服务”专题会议,向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组长党小组长以及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等组成的组团工作人员通报了组团式工作的有关内容和工作要求。从12月初开始到2012年春节,该村各组团成员纷纷走家串户了解民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实践中,该村组团人员始终牢记着“四项基本要求”,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普遍走访了一遍,体会到要把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好,必须要有热心、耐心、细心和真心。

始终怀着一颗勇往直前的热心。该村组团成员通过走访,实现了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沟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如当来到18组张海波家、25组周斌家、17组顾杰家时,走访人员会热心地告诉他们一声之前来村里办理的独生子女保险计划已经办理好了,有空了便可以到村里来拿独生子女保险卡。每一位走访者都清楚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走访工作中,观察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在第一时间整合力量,努力做好大量服务工作,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

始终怀着一颗坚持不懈的耐心。因为村民的诉求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如当走访人员吴建春、陈洪生、宋翠萍等来到15组王引旭家中时,王引旭因纠纷矛盾心情不好,在交流时言语情绪过于激动,村组团成员便让他冷静下来,将事情慢慢地说清楚,原来他与邻田农户发生了矛盾,因为邻田农户在排水沟中去种植,这使得田地排水出现了问题,对农作物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他在和邻田农户沟通下情绪激动了些,使彼此的通沟不能有效地进行。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村组团成员多次地与双方进行沟通,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彼此都退一步,在对方的立场上着想一下。经过走访人员耐心的疏导后,最后大家都同意在排水沟中,埋设地下渠道并建好相应设施。可见在解决村民间、邻里间的问题时,经常会碰到大吵大闹、蛮不讲理的村民,面对此种情境,身为走访人员一定要学会沉下心、屏住气,即使最开始“热脸贴冷屁股”,也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坚持不懈,为村民办好事。

始终怀着一颗一丝不苟的细心。走访过程中,群众难免会在反映问题时会几个问题混在一起说,或者不分主次地说,又或者专门挑对自己有利的情况说,等等。每当这个时候,走访人员都充满细心,让村民慢慢讲、细细说,认真做好现场记录,迅速将反映的问题一一进行梳理、归类。就像去年有关独生子女奖励费的情况一直是个重大的工作。由于去年政府新规定的政策,独生子女费为30元/月,并规定有工作单位的必须由等单位发放,无工作单位的由村里发放。走访中,有很多人都会问到关于独生子女奖励费的情况。村组团成员便让村民一个一个问题地问。首先会为他们解释清楚政策的要求,在回答他们的问题,当村民不清楚自己的单位或子女的单位情况时,村组团成员便会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帮他们去社保中心查查,再告诉村民他是否有单位或者是几时进的单位,是否是单位支付的。或遇到换单位等情况时走访人便会仔细地告诉他们应怎么办。又或者像25组的王长银要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村组团成员将需要办证的所需材料告诉她后,又会细心地再写在纸上给她,怕村民忘记了或记得模模糊糊。尽可能在为村民办好事时多一份细心去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始终怀着一颗真诚实意的真心。该村走访人员切实为群众着想,心中的所思所想时刻围绕着群众的需求,学会换位思考,从村民的立场出发,以村民的角度思考,时刻保持卓一颗为民请命的真心,从而更好地为村民服务,解决村民问题。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里,该村组团成员将以热心换理解、以耐心换支持、以细心换成效、以真心换信任,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他们相信,只要时时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实事,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帮助群众,就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取得群众的信任,就能把事情办好。

篇3: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心得

1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群众办事, 有时却得不到理解, 甚至还引起误解, 是一些基层干部共同的苦恼。而据基层群众反映, 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 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 服务始终“停在嘴上”, 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这就是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 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餐桌经历很多程序, 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 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 如何解决好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诸如此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看似小问题, 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 则身体有病, 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 且不“通瘀”, 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如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1 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领导带头, 万事不愁。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全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责任明, 方向正、作用显, 特别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责任落实和一把手的作用发挥上。各级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自始至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1.2 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

聚焦“四风”问题, 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 必须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 始终突出问题导向, 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1.3 要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严防“最后一公里”问题再滋生, 需要加强党建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尤其要配优配强党组织书记, 要加强基层便民办事大厅建设, 让便民利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 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 建立长效机制, 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 披上“马甲”以新面目出现。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 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2 坚持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就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 联系服务群众, 要做到“零距离”。要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 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和民生实事一件一件落实好, 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两年, 许多农村建起了老年服务中心, 一处院几栋房, 十分气派, 可就是空无一人、冷冷清清, 刚刚建成就沦为“空置房”。原因简单:位置没选好, 不是老年人日常习惯活动的地方;设施没配好, 简单地搞标准化配置, 缺乏农村老人喜好的项目。为老年人建设服务中心本是好事, 结果却没有得到群众认同。群众不仅没法理解干部的“好心”好在哪里, 还因为服务中心占地多、花费不菲, 心生怨气, 民生工程反而成了群众数落干部的“导火索”。好心办了坏事,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联系群众不紧密, 缺乏事前调研, 不充分了解实际情况, 不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导致难以作出符合群众意愿的决策。服务群众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绝不是一句空口号, 而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要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 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勤勤恳恳为群众工作, 想群众之所想, 解群众之所困, 办群众之所需。

2.1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意识, 注重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对群众真心实意、真情付出, 时时刻刻想着群众。主动深入基层,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积极顺应群众期盼, 总结经验、改进作风, 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得到更多实惠。

2.2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就要主动为群众提供方面、贴心服务

不搞空对空, 避免形成“两张皮”在服务群众中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一件一件做扎实、做具体。把各项民生政策宣传好、落实好, 让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政策的“阳光”。

2.3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

积极开展大走访、大排查, 认真调解矛盾, 化解纠纷, 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3 确保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 就是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因此, 我们要认识到,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地, 不是办公室, 也不是会议室, 而是群众的家门口。活动是否解决了自身的“四风”问题, 是否解决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不在各种汇报材料和笔记本上, 也不在上级部门的评比评价中, 而是在老百姓的口碑中、胸膛间。

走进群众的家门口, 真心倾听群众的呼声;与群众面对面,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 真诚为群众服务。做到以上三点, 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换位思考, 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要像关心自己孩子上学那样, 关心老百姓“学有所教”问题;像关心自己亲人找工作、自己涨工资那样, 关心老百姓“劳有所得”问题;像关心自己家人就医那样, 关心老百姓“病有所医”问题;像关心自家老人养老那样, 关心老百姓“老有所养”问题;像关心自己改善住房条件那样, 关心老百姓“住有所居”问题。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办好一批群众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的事情。同时要通过深入调研走访, 集中推出一系列惠民富民措施, 扎扎实实、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给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真正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去检验活动效果。

4 总结

意莫高于爱民, 行莫厚于乐民。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唯有这样,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摘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总目标。本文聚焦于“两个着力”即“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分析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达到群众路线教育的任务要求, 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关键词: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两个着力”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学习读本[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1, 5.

[2]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M].学习出版社, 2011, 4.

篇4: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心得

一、“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产生的背景

(一)“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是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现实要求。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人户分离日趋严重,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基层群众的诉求日益多元,及时有效了解和解决群众诉求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一大难题。组团式联系服务是新时期整合资源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的重要形式,其理念是通过组团整体提升服务群众的力度,实践中要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必须找到一个依托制度的有效方法,防止组团式工作出现碎片化、形式化。洞泾镇党委在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就采用了会议推进的方式,把问题收集、协调、解决和总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有效的组织推动保证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效。

(二)“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是提高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不同部门协调和对相关资源的整合,基层群众迫切希望所反映的困难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相互推诿扯皮拖延的处理是群众最为反感的行为。而“四会双满意”把问题涉及的相关方请到一起来,搭建一个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与解决问题的平台,集体会诊解决这些难题。“四会双满意”从问题收集开始到经验总结,实现了服务群众中不同责任主体、不同利益相关方,以及各种要素资源汇聚和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速度。

(三)“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是建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存在,不仅是解决一时之需,群众也希望有一个长效的解决群众难题的机制。洞泾镇党委的“四会双满意”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流程制度化、程序化,在这样成熟的工作流程平台上可以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也正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法探索的意义所在。

二、“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流程与要求

(一)开好“通气会”,抓住回应群众诉求的黄金时间。“通气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首要环节,是组团块区负责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汇总分析的会议,以求区块负责人对基层群众反映问题保持最快的反应。具体操作中,基层党组织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由组团块区块长参加的“通气会”,回顾一周来的走访情况,将收集到的群众建议和问题作汇总交流,将块区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会议讨论,集众人之智慧,在“一星期”的黄金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与此同时,镇组团办定期举办由基层党组织委员参加的镇级层面通气会,及时了解各基层单位组团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沟通交流,指导、理顺工作思路。

(二)开好“协调会”,落实“三级联动”切实解决问题。“协调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第二个环节,它要求发挥组织整合资源的优势,快速解决问题。洞泾镇镇党委把组团式工作与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居民家庭等工作结合起来,相关职能部门党员干部直接参与,各组团块区扎实工作,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形成了“三级联动”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每3个月召开一次协调会,以解决在块区、居民区层面无法解决、需要镇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协调会由组团办召集,邀请分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将基层党组织接转的需要镇级层面解决的问题进行对接,直接在会议上明确处理问题的主要职能部门及负责人,并由分管领导帮助工作督促,使群众诉求能够找对部门找对人,缩短层层转接的时间,扎实推动群众合理诉求的及时有效解决。

(三)开好“议事会”,实现居民群众自我管理长效化。“议事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第三个环节,它体现为社区居民自治的一种重要形式。议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居民区党组织召集,出席对象为各块区骨干力量以及机关干部、群众代表等参与社区建设的各个层面的人员。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讨组团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踊跃建言献策,满足居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有效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同时,许多真知灼见还为镇党委、政府更好地开展各项社区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海琴花园的停车难问题,经过海欣居民区党支部召开的居民议事会多次协商,居委会人员、居民区党员、居民代表和机关干部等多方参与,最终确定了停车位改造方案,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四)开好“交流会”,总结组团服务经验并培训骨干。“交流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后续环节,是发挥组团式服务中规律性的经验和普遍需要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创新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过程。为更好地交流工作、分享收获、共同进步,洞泾镇党委每年召开一次组团工作交流会,由基层党组织和镇级两个层面分别召开。基层交流会由党组织书记召集,块区负责人、组团骨干力量、协同力量、群众代表等共同参加,总结工作成果,挖掘典型案例,提炼工作方法,总结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镇级层面的交流会由镇组团办负责召集,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共同探讨交流值得推广、具有特色的组团式工作方法和案例,找准改进工作的切入点,提升组团服务的工作水平。同时,把交流会开成培训会,以会代训,通过培训骨干力量队伍,为持续开展“四会双满意”工作提供干部队伍保障。

三、“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成效与价值

(一)群众“双满意”,工作显实效。群众满意是衡量和检验群众工作的唯一标准,“四会双满意”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基层群众的评价。截至2013年底,洞泾镇对9个居民区、1个工业区和1个砖桥贸易城市场开展了普遍走访,共走访居民群众25325户,走访覆盖率为100%;收集群众建议581条、问题432个,解决问题412个,问题解决率为95%。正是通过“四会双满意”推动组团服务,各基层党支部及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争创群众最满意的基层党组织、争做群众最满意的共产党员”的承诺,对解决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了显著作用。

一是初步形成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流程与方法。通过近三年三轮组团走访,洞泾镇党委对于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按照“及时回应、妥善处理、逐级解决”的原则不断完善问题解决和诉求回应机制,形成了及时掌握民情诉求、快速协商、及时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为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打通了工作制度通道。

二是实现了“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目标。洞泾镇党委对于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按照“及时回应、妥善处理、逐级解决”的原则,不断完善“块区—居民区—镇级层面”三级联动的问题解决和诉求回应机制,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发现、化解在最基层。同时,镇机关党员干部分别直接联系一户群众家庭,使党员干部真正走到了群众身边,畅通了党员与群众的交流渠道。

三是有效解决了农村社会中拆迁等难题。自组团式工作开展以来,洞泾镇党委创新动拆迁模式,以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带头意识为重点,发挥党员队伍表率作用,让党员成为宣传员、调解员、监督员,变“让我拆”为“我要拆”,有力地促进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组团服务上门走访的契机,一方面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做到拆迁户人人懂政策、用政策,在行动上配合拆迁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党员骨干参与组团走访,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尤其是发挥老党员见多识广、办事稳重、受群众拥护的优势,协助做好与拆迁户的思想沟通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协议动迁工作得到了居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二)“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价值意蕴。一是再造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中制度流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落到实处需要借助必要的制度载体,“四会”作为一种制度流程设计,作为一个制度体系,从民情诉求及时反映开始,到协调整合资源,发扬民主大家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并且有回头总结提升的环节,从制度设计的整体性上保持组团式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形成一条有效推进工作的“制度链”,实现了有规范、有组织、有效率的组团服务。

二是激活了基层社会参与治理的民主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要凸显党员的主体地位。“四会双满意”中的议事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党员群众参与到基层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在提建议中体现主体地位。通过此凝聚了一批“热心人”,实现了参与有激情、工作有感情的组团服务。

三是实现了党组织与社会治理资源的优化整合。政务公开是民主建设的基石,只有打破基层事务决策管理中的神秘感,才能最终在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之间建立信任。议事会就是这样的平台,是信息公开、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四会双满意”搭建的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就是一个基层社会的群英会,是服务居民群众各种资源的整合会,为各种力量提供了服务社会的通道和舞台。

四是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居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四会双满意”中体现为,党组织提供组团式服务,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并给与监督和评价,实现了信息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服务群众的具体细节都呈现在群众面前。

四、不断完善“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思考

“四会双满意”是洞泾镇党委整合资源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基层社会治理日益复杂,主要表现为:一是“邻避主义”。要么不参与、要么过度参与,对业委会每一项事情都是怀疑、质疑,导致业委会很难选举产生。二是“公地悲剧”。只关注和维护自身的权益,公共区域的环境、绿化没人管理,基本的文明素养缺乏。三是“沉默大多数”。大多数人不参与,不发言。个别人的参与成了大多数人的意见,甚至左右结果。四是法律困境。规则不认同、执法不到位、法律成本过高。由于“四会双满意”主要是在党和政府推动下开展,社会自治参与范围有限,因此从深化和完善组团式服务群众的要求来看,在制度设计、资源整合以及基层自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明确责任主体,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推动功能。基层党组织是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困难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启动“四会双满意”的关键所在。“四会双满意”的有效开展必须在环节上精心设计,在制度上给予明确规定。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启动通气会,在通气会召开之前社情民意如何收集反应,责任要明确到人,防止出现对民意诉求反应迟钝和人为过滤。至于重大民情如何及时上报上级党组织,一般民情诉求如何上通气会,通气会上形成的会议答复以什么形式反馈给群众等,这些具体问题都需要在“四会双满意”的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让责任主体落实到人,让民情诉求不至落空。

(二)强化服务群众,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资源整合功能。服务群众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依托行政资源,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各类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以“四会双满意”工作为平台,在议事会环节,让一些共建单位的相关组织部门人员参加,组建联系服务群众的动态队伍,把议事会开成党组织牵头的服务群众的联席会,既可以有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以发挥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解决问题。

(三)注重制度协同,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四会双满意”体现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中的政府主导推动,而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创新,要坚持的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同样“四会双满意”作为党组织组团服务的机制创新,其发挥作用也需要与其他基层组织之间良性互动。尤其是涉及到基层民主自治内容的,要进行有效梳理对接整合。在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就要支持通过业委会、居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注重制度之间协同,而不是简单地代替基层社会组织的自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四会双满意”的制度协同功能。

(四)完善评价体系,发挥群众的民主评价监督功能。加大对“四会双满意”的考核与激励,是这项工作机制长期坚持的关键。可进一步完善交流会的功能,增加群众对问题解决的评价,通过党务公开的形式增强“四会双满意”的透明度。在交流会环节,增加对有效解决群众问题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设立服务群众明星和群众双满意的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榜样的正面激励和引导功能,既可以有效总结宣传好的经验,又可以带动更多党员投身于“四会双满意”工作中去。

社区党建研究第二小组,组长:李桂宝,成员:张红秋、卢杰、张娟、成诚、李鸿渊,执笔人李鸿渊

篇5: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心得

根据镇党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2011年9月在进一步深化“一二三四”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工作。我村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资源整合,通过完善原有的服务群众机制,确保组团式服务机制的有效落实。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奉城镇南端,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设有23个村民小组和1个洋房小区,共计1051户2446人,党员107人,两委班子成员7人。根据本村区域实际分布,划分组团块区7个,建立组团服务团队39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联络本村的有9人,同时本村组织服务力量达30人。

二:主要工作

根据党委要求,我村在2011年10月8日组织召开了由班子成员、党员及村民组长参加的专题会议,并在村周围醒目的地方张贴了宣传横幅,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宣传的浓厚氛围。在本组团式服务推进落实过程中,我村重点抓好了以下三点工作:

1、划分区域组建好团队建立起档案

我村以100—150户为基础共划分为7个服务块区,主要有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村两委班子人员共同负责,党小组长、党员及村民组长作为块区服务的骨干力量,利用宅基课堂为宣传阵地、挂上服务公示牌,便于村民及时了解;在服务过程中,要求每个块区团队,结合三卡制度,及时记录完整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及群众需求,并写好民情档案表,做到“一户一表”。

2、定职责 勤走访明确服务群众工作

我村对块区服务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发放好干群联系服务卡,便于群众及时联系,同时还建立了“普遍走访制度”和“必访制度”,开展了“三必访”活动,即:独居老人必访、残疾人家庭必访、困难家庭必访,要求每个块区服务人员详细了解各自块区内群众的生活状况,及时掌握动态,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3、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及时为民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块区服务团队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群众的所需也不同,我村就采取了镇、村、块区三级联动机制,碰到问题对口解决,这样就能更好更快地解决群众需求。在12月份工作过程中,发现觉民833号孤寡老人—刘金英,现年76岁,已整有8年没装自来水、喝上一口自来水,于是村党支部及时向奉城供水管理所取得了联系,所领导知情后为民所想、为民所急,发动党员纷纷捐款、及时派人到实地观看、买管子、挖土排设,接上了自来水,使老人高高兴兴用上了自来水,喝上了“爱心水”,同时村党支部还联系供电部门单独安装了电表,解决了刘老的实际困难。在10中旬的走访中,觉民1003号石佳良,现年17岁,自从娘胎出世以来未见过妈妈一面,老天爷又没长准眼,向来非常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爷爷因生病没钱治疗而离开了人世,父亲靠零碎打工谋生,小佳良一直由奶奶抚养长大,家庭越陷越困,对小佳良的上学带来了特大的困难,得知此事后,村党支部村委

会及时探讨,发动党员积极捐款在2012年2月27日开学提前三天送去了2000元现金,解决了小佳良的学费,同时又联系了镇、区民政部门和慈善基金会开设的“梦圆古华、慈善爱心”活动小组,很快小佳良欣喜地收到了上级相关部门为他送来的一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为他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小佳良的认真学习的兴趣。

三: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近半年来,我村共走访村民613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9条,受理群众需求61件,办理效率上达100%,受理矛盾纠纷9起并基本都成功解决。自从开展组团式服务后,进一步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群众的需求得到了有效解决,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老百姓有事有难也愿意对干部讲找干部解决。虽然工作效果明显,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譬如:团队的服务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人员的素质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等。

四:下一步打算

“一二三四”和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开展,确实为群众解决了许多问题,今后我村还需在机制措施和方法上进一步加以完善,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有效发挥作用,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多做实事。

奉城镇永民村党支部村委会

篇6: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的三个感受

我大学毕业后就走上了社区居委干部岗位,但在实际工作中,我的工作方法还显稚嫩,特别是解决群众诉求的办法还不多。这次,社区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我搭建了一个走近社区居民的平台,让我能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所思所想,让社区群众能更加了解并逐步接受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居委会干部。

感受一: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是做群众工作的敲门砖

首先,我们都是年轻的大学生,常以会电脑、能接受新事物而沾沾自喜,孰不知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短处。当我们用普通话和社区老年人交流时,他们却更习惯于使用本地话;当我们习惯于使用电脑打印文稿时,社区的有些老年人会拿着皱巴巴的纸让我们写;当我们踌躇满志要做好社区工作时,却总发现自己的某些想法或工作方法会脱离工作实际,需要向老社工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让我们与社区居民的交流更多了,我每天去社区走两遍,看看、听听社区的居民有什么诉求。同时,我端正态度、摆正位置,虚心向身边的同事、社区志愿者学习,学习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努力使自己开展工作能更得心应手。

感受二: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是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的试金石

居委工作的目标是服务居民,管理好小区,我们作为居委干部就是要服务好居民,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排忧解难。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让居民们的心与社区党组织更贴近了,居民们更愿意说出真实的想法和困难,同时也更能体谅社区工作的难处。我目前主要负责居委会的物业卫生、红十字等方面工作,我对自己负责的块区内每户居民都上门走访,与他们拉拉家常,听他们发发牢骚,了解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我们小区是属于老式小区,很多房屋设施都有所老化,居民们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漏水、违章搭建等方面。不久前就遇到一起邻里纠纷调解案例,因为楼上的水管爆裂,导致楼下居民家中水漫金山,楼下居民抱怨连连,屡次找到居委会要求调解。社区党总支书记鼓励我,由我尝试着独立进行调解,我运用所学到的调解知识为他们开展耐心、细致的调解,把理说透,让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鼓励他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体谅对方的难处,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一场矛盾烟消云散。走进办公室时怒气冲冲的当事人,在离开办公室时留下了一声声“谢谢”。

感受三: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是加强自身锻炼的能量块

篇7:组团式服务群众心得

服务群众 做群众的知心人 帖心人

“组团共建同心园” 联系服务群众是一项下情上达的亲民举措,只有知民情、解民意才能聚民心,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更好的为村民服务,更好的促进我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11年8月,我村党总支积极响应上级各级领导部门的号召,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组团共建同心园” 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目前,此项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几个月的工作与走访,使我有了一些切身的心得体会。首先,村党总支高度重视“组团共建同心园”联系服务群众工作,2011年8月,根据工业区领导下达这项工作指示后,村党总支立即着手安排此项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村党总支书记张书记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立即召开两委班子会议,随之又召开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传达了嘉定工业区关于开展“组团共建同心园” 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要求党员以身作则,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张书记还在会议上说,这次大范围的组团式服务群众是一次很好的听取老百姓意见,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契机,可以通过这一活动更好的想百姓所想,为老百姓办实事。由此同时安排村民小组长、外口综合协管员的骨干等参与组团式服务群众活动,可谓是将这项工作布置的井井有条。

其次,这次普遍走访让我对我村党总支务实、创新、联动、合力解决问题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是做实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原有的党员联系户,划分块区,要求每个党员走访5-8户村民及相应的来沪人员家庭,找准不同村民的走访切入点,为“组团共建同心园” 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走访方式的创新。根据先前对不同村民的特点,积极尝试不同的走访形式,形成几种典型务实的走访形式:各党员可联系村民代表、志愿者一起进行上门攀谈法,对购置商品房居住在外的村民进行电话预约或电话沟通法,碰面聊天随访法等有效载体,并继续深化村干部双休日走访村民,争取群众支持和参与,顺利完成引导、宣传、听取民情民意的工作目的。

三是联动、合力解决在走访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我村充分发挥了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的作用。对于在走访中能够解决的问题,依靠自身力量自助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通过村党组织出面解决。如果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提交嘉定工业区层面协商解决。通过以上协同工作的方法,我村较为出色的完成了首次走访的任务。

同时,在这次普遍走访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需要在今后进一步解决。一是有一小部分来沪人员有抵触情绪,需要进一步创新走访方式,做好沟通联系,实现全覆盖;二是以往长期积压的问题与矛盾一时难以在短期内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大联动工作力度,也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办事效率。

通过此次活动,确实使我听到了平时听不到的村民真实的心声,同时也充分感受到村民群众对我们走访工作的充分理解和热情支持,于是面对群众的呼声,我尽我所能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村民。深感到要真正为群众办实事,排烦恼,一定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想问题。哪怕是小事,群众也会从心里感激。又感到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不能只是一时片刻的热情,必须是长久的联系和服务。不能等着村民上门,应当主动走访联系询问。群众的困难可能一时能解决,但是服务群众必须是长久的,注重后续的回访和意见收拢,使以后的联系服务能更贴近群众,更加有实效。另外,服务群众重物质更重精神。在解决困难群众时,物质帮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同时,精神和心理也是十分重要。从精神上给予安慰和疏导,让群众能从心里上感受到关怀和温暖,群众心理感激了,信任度也会就增加了。

篇8: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心得

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结合街道实际, 大港街制定了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街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启动了这项工作, 召开专题会议研讨, 进一步统一思想、 明确责任、 精心部署、 务求实效,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让老百姓得实惠。 街道领导班子组成专项工作组, 深入一线, 先后联系社区居委会进行现场走访、 调研, 认真听取社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并把大家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记录、梳理、 归类。 同时, 将这些情况及时汇总给联系单位。 组织召开联系单位与联系社区见面会, 安排联系单位负责同志与社区工作者、 居民代表共同讨论社区开展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的具体内容, 联系单位表示, 要在职责范围内发挥好服务群众的作用, 力求妥善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有效办理和处置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扎实推进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 大港街进行了详细调研走访, 充分争取了联系单位和联系社区的意见建议, 指导联系社区工作组制定了联系社区工作年度计划和四年规划。 工作计划重点突出如何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 如何深化社区管理、 如何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如何优化社区文化环境、如何培育社会组织等几个方面。 多年来, 大港街在社区网格化管理、 基层党组织建设、 十大员俱乐部、 社会组织联合会、 文明楼门创建等工作方面卓有成效, 联系单位走进社区更加增进了社区建设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 大港街通过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 推动联系社区单位与社区逐步建立了人员交流、 协作互动的长期共建关系, 打造一批了群众满意、 管理规范、 服务完善、 平安稳定的美丽社区, 提升了大港街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统筹协调, 督促落实

在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中, 大港街积极协调物业、 企业、 业委会等各部门, 积极为联系单位进社区创造便利条件, 搭建服务平台。 在街道和联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社区建设发生重大变化, 人民群众普遍受益。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 建立和完善了重阳里多功能活动室, 解决了硬件设施难题, 为社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一个加强学习, 广泛交流的场所, 同时也为社区居委会提供一个组织活动、 开展学习、 召开会议的场所。 二是为兴盛里、 兴安里社区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 联系单位同有关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协调, 紧密配合街道文明楼门创建工作, 粉刷社区楼道, 美化居住环境。三是国税局、 规国局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困难群众, 为他们送去真情与温暖, 同时征求他们对社区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社区工作水平。

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篇9: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心得

[关键词]组团式;“1+X”:“X+1”;现状调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2-0035-02

2014年来,青浦区赵巷镇在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联系服务新途径,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新机制。结合“赵巷三项整治”工作,在全镇探索建立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1+X”和“X+1”工作机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X”和“X+1”工作是以联系服务群众为宗旨,通过开展小范围、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1+X”工作机制是基于“赵巷三项整治”(整治违法建筑、整治无证经营、整治市容环境)的基础上,全镇镇管干部、公务员、机关干部、编制人员、后备干部与各村(居)的违建户进行结对,利用每周半天下乡时间、每天下班时间、双休日等,主动上门进行政策宣传,促使结对对象转变思想观念,促使结对对象尽快拆违完成整治任务。其中的“1”是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村(居)干部、“两代表”、村居党小组长、楼组长(村民小组长)、大学生村官、群众活动团队负责人、结对共建单位党员骨干和退休党员等各类人群共同参与组成走访团队,“X”是指按照30—50户村(居)民家庭和3—5户企业为一个块区的原则,合理划分各走访团队的服务块区,做到责任明确,结对到人。

“X+1”工作机制中的“X”,指多个职能部门、多名党员干部联合集中,对接一名群众或化解一个问题的措施,实现各单位、各部门资源整合,及时发现因职能限制、政策时滞等原因而客观存在的漏洞,实实在在分析问题化解矛盾。同时,“X”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面向社会组织、经济主体延伸,实现更好地服务群众。

自2013年11月25日活动开展以来,全镇37个单位和部门的党员干部结对人数为290名,应结对户数为565户,实际结对户数为629户,户数结对率为111.3%,涉及违建面积49200平方米。截至2015年6月30日,已有601户完成签约,签约率106.4%,面积达48818.6平方米,其中:591户完成拆除并验收合格,整治面积48193.9平米。

(一)落实“三个坚持”,确保走访具体化、经常化和精细化。一是坚持规范走访。实行“1+10”的联系模式,将以往按照职级的高低分配结对数量的模式改为每1名团队成员确定10户以上家庭作为民情联系户。同时,在走访过程中详细了解居民的家庭情况,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积极帮助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详细记载群众的诉求。

二是坚持分类走访。对有诉求的家庭,带着问题走,找准出发点,主动协商解决办法;对困难家庭,带着帮扶项目走;对上班族和私密性要求较高的小区家庭,带着服务走,积极主动提供各类服务;对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等家庭,则带着政策走,侧重宣传相关政策,主动征求其意见和建议。

三是坚持全面走访。赵巷镇党委对全镇村居户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合理设置了相应的访问频率和办法。对于一般家庭坚持普访,一年走访不少于1次;重点家庭坚持必访,一季度走访不少于1次;特殊家庭坚持重访,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另外,在工作取得成效后,也要由牵头部门负责跟踪回访,确保工作成效持久。

(二)坚持“三个注重”,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民情民意。一是注重方式刚柔并济。实行走访要预约、会议要商量、联系方式要多种多样的走访机制,坚决杜绝走访一阵风。注重刚劲与柔力相结合,坚持主次有别、男女有别。一边讲和气,讲究方法。通过拉家常,认真听取群众对三项整治的看法,找准工作突破口,多做思想解释工作,缓和气氛,防止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发生;一边有底气,讲究原则。大胆讲出拆除违法建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面对面和群众开展思想交锋,不轻易表态,但要讲清利弊,使他们从内心理解和认同“赵巷三项整治”工作,减少矛盾对抗,促进“1+X”自主结对工作的良性开展。

二是注重节奏张弛有度。对“1+X”工作,不能一味的放松或一味的紧绷,要合理安排工作,确保每周至少半天下基层,了解工作进展,推进结对工作,把握工作节奏,做到张弛有度。走访中,要求由团队成员实行“一条龙”包干制度,即1.锁定并上报结对对象;2.每周至少一次下乡开展思想工作;3.做通思想工作后,联系村居“三项整治”办主任,协助结对对象签订相关协议(房屋腾空才能签订帮拆协议);4.跟进拆违情况,确保整治到位。通过“一条龙”包干的方法实现对民情民意的全角度了解。

三是注重民情分层收集。建立三级民情收集制度,即团队服务人员为一级民情收集员,全方位收集群众的基本情况、诉求和意见建议;各村(居)党务干部为二级民情收集员,负责向服务团队负责人收集情况,分类梳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办公室落实专人为三级民情收集员,负责汇总、分类、归纳各村(居)反馈的各类情况,逐步形成“民情台账”。

(三)实行问题“四分类”,逐层解决问题,增加服务实效。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赵巷镇党委把走访中收集到的各类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进行了“四分类”,逐层给予解决。

一是当场解决类。在联系走访过程中,对于群众提出的各类诉求,如果能够依托块区组团力量自助、互助解决的,就当场给予解决。如新镇居委会新光小区的一位女士无法及时获知招工信息,服务人员当场帮助登记了个人就业信息,解决了问题。

二是协商解决类。对有些块区组团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X+1“工作机制作用,使村居和机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如中步村村民反映治安不好、常有偷盗现象发生。块区工作人员及时与镇“大联勤”指挥中心、所在村的村支部专职分管稳定的支部成员进行了协调,进一步加强白天巡逻,还组织平安志愿者和护村队加强晚间巡逻。目前,该块区村民此类反映明显减少。

三是逐步解决类。对于群众提出的有些问题,村(居)或镇职能部门不能立即解决,如进一步整体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一步整体提高对来沪人员管理服务水平等问题,则列入今后镇或村(居)工作重点,详细制定工作计划,逐步予以解决。

四是寻求解决类。针对群众反映的有些问题,镇级层面无法给予解决,如增加农民建房土地指标、延伸“村村通”交通线路等问题,则耐心向群众做好解释,争取群众理解。同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寻求解决的途径;并通过市、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解决问题,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诉求回应、解决机制。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赵巷镇组团式联系走访服务群众的模式,一方面是通过“1+X”联系群众,在全镇形成浓厚的整治氛围,另一方面是通过“X+1”模式,直接对接群众,解决他们关心的急难愁问题,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活动开展以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违建体量过大、镇域面积较大导致走访没有达到全覆盖;二是部分结对人员签订拆违协议后没有进一步走访追踪问题的解决,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三是工作方法上欠妥当,部分结对人员没有与属地村(居)有效对接,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了走访的效果;四是部分能够解决的问题存在拖沓的现象,突出的问题没有科学的机制来解决,缺乏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赵巷镇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发挥好“1+X”和“X+1”工作机制作用,建立健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拓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群众工作、为社会组织融入农村社区建设、为百姓群众反映诉求和参与社区事务搭建有效平台。

篇10:联系服务群众心得体会

我精彩

--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学习体会

在肥城智慧党务平台的党员培训学习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细心学习、用心领会,并在此次集中学习中认真思考,有了自己的深刻体会。

(一)专业素养方面:

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角度看,我收获了丰富精彩的党史知识,开阔了眼界。

历史教材由于编写的局限,不可能有很大的知识量,但是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人文科学,历史教师应具备更大的知识储备。此次群众工作视频的学习,让我痴迷了,打通了许多历史节点,一定会为我今后的历史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营养。

例如:关于民办教师现象的历史由来:

由于我党善于通过各种形式把群众组织起来,在延安充分发展合作社形式,随着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开始办文化合作社,延安南区教育合作社在公益基金、百姓入股的形式下,办起了老百姓自己的学校——民办学校产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民办小学、民办中学很普遍,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民办教师大量存在的原因。就在几年前,我党针对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进行了普遍落实,按教龄每年20元发放补贴,我的母亲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逢人就说:自己又有工资了,党和政府没有忘了我们呀!可见我党的群众工作真正做到了扎实有效!

关于协商民主: 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十大原理中协商民主原理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不仅了解到与群众沟通应用的语调和人称,更明白了爱的意念才是最大的正能量!Love爱,拆开来看的话就是l--listen 倾听群众观点;o--obey 尊重群众人格;v--value 重视群众想法; e--excuse 包容群众不对之处。这是多么智慧的解读啊,历史教学中不乏有协商民主的身影,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中,在辛亥革命的结果中,在周总理"求同存异"的外交中,都在阐释着政治妥协的重要性!协商民主原理用得好,社会才能和谐稳定,这才是睿智的安邦之道!

关于古代封建社会统治文化的思考:

在做群众工作的十条小方法的学习中,"心律"大于"法律"和思想政治工作"成像"效果的方法介绍,让我对古代封建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查内容的科举制是对官员的心律训练方式,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是对老百姓的心律训练方式,总之,重视人的内心约束力对当前党员干部的选用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封建统治者的精英历史观,主张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符号和印象,正如墨子《修身》所说:"慧者心辩而不繁说......";我们共产党人坚持群众历史观,对古代统治者"成像"统治策略的精髓应保留,但是"成像"的方式应与时俱进,这是我党对历史智慧的吸收发展,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读史使人明智,看来的确是条真理!

(二)理论修养方面:

通过观看《跟老马学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艺术与方法创新》、《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专题培训片,让我在党员理论修养方面有了较大提升。毛泽东同志谈党员做群众工作“既要跟着走,也要带着走,不能犯民粹主义错误”;邓小平同志认为:群众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不搞运动,搞活动,开门整党是一场人民运动,开门整风就是一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一种痛定思痛后的认知;我们要保留历史好传统,多开群众大会,群众工作没有继承就没有生命力;当今社会,我党应用血缘、地缘、亲缘、法源、制源这五源建中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种情绪管理“弹道”原理,给一整个时代带来了希望和愿景,这应是共产党员基本的政治素养;十八大指出:要准备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多发报、少发火,但并不是放弃冲锋枪;......(三)实践方法方面:

我在学习中了解到老马“一见如故”式的群众工作方法——起立迎接、请坐倒水、倾听记录、交流引导、解决问题、出门相送,着实令人叹服,是啊,只有干部甘当“出气筒”,乐当“受气包”,才能在群众工作中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反客为主!

对于用“看不见的手”做好群众工作的小方法印象深刻:由于银行家最看重社会稳定,新加坡让银行家办报,凸显了资本的杠杆作用,也是新加坡新闻工作、宣传工作成功的秘密。

完善居家服务;给群众讲故事;记录“民情日记”;多注意发挥“小报”的作用,这样党的群众工作才会接地气;抓两头、带中间、调结构、探方法......形象生动又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让我对今后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有了较清晰的思路,对于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篇11: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心得

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王学军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省政府党组班子要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加强党性锤炼,坚定自觉地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

中央督导组副组长张成寅到会指导,省政府党组成员詹夏来、陈树隆、花建慧、梁卫国、杨振超、方春明、邵国荷、李建中参会,副省长谢广祥列席。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政府党组成员认真学习党的精神、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定学习内容,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对照检查。通过走访调研、书面征询、上门听取、专项调查、网上征集等多种渠道,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554条,经过梳理汇总,涉及省政府党组及成员“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共63条。在此基础上,王学军主持起草省政府党组对照检查材料,党组成员自己动手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和中央督导组对党组和个人对照检查材料认真审核把关。党组成员深入开展思想交流,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了充分准备。会上,王学军代表省政府党组进行对照检查,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组成员逐一作了自我剖析并进行了相互批评。大家本着对党、对事业、对同志、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自我批评态度端正、剖析深刻,相互批评开门见山、坦诚相见,交流交心,共振共勉,达到了心相通、志同向、力合一的目标。

省政府党组班子认真检查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有关规定的情况,深入查摆了“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形式主义方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够有力,政策落实没有完全到位,控制“三多”抓得不严,学风上存在学用脱节现象;在官僚主义方面,工作作风不够深入,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成效有待提高,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不大,坚持依法行政有不小差距;在享乐主义方面,艰苦创业的意识不够强,攻坚克难的勇气不够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强;在奢靡之风方面,公务活动中存在铺张浪费现象,勤俭办事业的意识不够强,对奢靡之风监管不够有力。每位党组成员也深入查找了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调查研究缺乏深入具体,文风会风质量有待提高,抓落实上突破难点不够,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力度不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有所弱化,改革创新的锐气不足,过紧日子的思想树得不牢等。

大家一致认为,“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究其根源还是党性修养不够坚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存在不足,宗旨意识和群众立场还不牢固,务实勤政和廉洁从政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在下一步整改中,要坚持全面整改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解决具体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升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健全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

王学军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在指导河北省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四风”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深刻理解抓好突出问题整改的基本要求,深刻理解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深刻理解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巩固和扩大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持续深入推进省政府党组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

王学军强调,“四风”问题的存在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联系,重要的思想根源就是“三观”改造不彻底,把好“总开关”是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的关键。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解决认识问题、改进思想作风,着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辨证思维能力。要不断强化群众观点,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绩于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不断强化党性锻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党性,在严格自律中升华党性。要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始终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强化制度建设,努力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不断提升政府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和公信力。

上一篇:注射模拆装实验心得下一篇:百度竞价质量度优化实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