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描述根据不同分类方法的评估类型

2024-04-25

请描述根据不同分类方法的评估类型(共3篇)

篇1:请描述根据不同分类方法的评估类型

三、请描述根据不同分类方法的评估类型。

公共政策评估可以按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从评估的实际出发可以对公共政策评估分成三类: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对象评估,自我评估,专业评估;方案评估,执行评估和终结评估等。

这类评估是从评估活动的方式来划分的。

正式评估是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方案,由专门的机构与人员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所进行的政策评估。这种评估由于评估机构与人员具有专门的知识与素养,评估的资料详尽真实,评估方法手段先进,因而评估的结果比较客观、可信。非正式评估是指那种对评估者、评估程序、评估方法、评估资料都未作严格要求而进行的局部的、分散的政策评估。非正式评估虽然结论不一定非常可靠、完整,但其形式灵活、简单易行,有广泛的适用性。

这两种评估活动方式可以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以正式评估为主,将非正式评估作为正式评估的事先准备和必要的补充。对象评估、社会评估、自我评估这类评估是以不同的评估者来划分的。对象评估是指由政策目标集团成员进行的评估。由于政策目标集团成员是政策的承受者,他们对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利弊得失有最真切的感受,对政策的成果最有发言权。因此,这种政策评估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可以对政策的成效有真实的估计,其结论具体、真切。但这种评估也有不足之处,目标集团成员只是社会的一部分,提供的资料虽然真实,但有较大的局限性。社会评估是指在政策系统之外所进行的评估。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政府等公共部门委托的专业评估;一类是社会成员自行组织的评估。对象评估与社会评估可以统称为外部评估。政府委托评估是政府部门委托专业性的咨询公司、盈利或非盈利性的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所进行的政策评估。这种评估的优点在于评估者在一定程度上能置身于政策系统之外,从而使评估具有较大的客观性;实施评估的机构与人员一般都具有专门的评估理论与知识、方法与手段、实践与经验,从而使评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这种评估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评估机构与人员容易受委托者在经费和资料两方面的限制,从而有可能削弱评估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自我评估是由政策系统内部进行的评估。这种评估的优点在于,评估者中有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对整个政策过程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评估的结论较为可靠。另外,从评估的实用性来看,政策系统内部评估的结论可以直接被用于政策调整,容易产生效用。但这种评估也有其缺点,由于评估者是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可能会因为顾及政绩而夸大成绩、回避失误;可能会从部门的局部利益考虑而产生片面性;可能会受到机构内部利益和人际关系影响而失去公正性。

方案评估、执行评估、终结评估这类评估是以评估实施的阶段来划分的。方案评估是在政策实施前进行的评估,因此又称预评估。执行评估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估。虽然这时的政策执行还未结束,但政策推行的效果、效率、效益已经表现出来,特别是政策方案中存在的缺陷、政策资源配置中的问题、政策环境中某些条件的改变等,已经暴露出来。终结评估是指政策执行完成后的评估,这是对一项政策的最终评估。由于政策已经执行完毕;政策的最终效果、效率、效益已经成为客观存在,评估的结论是对政策全过程的总结。

篇2:请描述根据不同分类方法的评估类型

摘 要:古代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的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意蕴丰富,可谓是字字珠玑。中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这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通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褒贬是非的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诗歌;鉴赏;中考;复习;类型;意向;情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52-2

一、明确考点,找准方法

“诗言志”,每首诗歌都蕴含着作者的“志”,所谓“志”,即“作者的情感、思想、心境、人生态度或阐发某一感悟、哲理、政治理想等。”我们在鉴赏诗歌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运用各类诗歌鉴赏的方法去品味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志”。如2015年淮安市中考题的诗歌鉴赏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

其中第五题考查的诗歌中的“炼字”,就是抓住诗歌的字眼、词眼、诗眼对诗歌进行赏析。第六题则是考查关键语句提炼作者情感,即品悟作者情志的能力。《淮安市中考复习指南中》也对中考诗歌的考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备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诗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文体。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是诗歌表情达意最重要的手段。抓住意象和意境是欣赏诗歌的关键。诗歌欣赏应该从语言入手,循着“言——象——境——意(情、志)”的路线进行。”“人们根据意象、意境以及表达情志的不同,按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将诗歌分为许多类型,了解这些类型及各类诗歌的表现技巧,才能比较准确地欣赏诗歌。”

但是,我们知道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辨类型、抓意象,品风格、读注释,找“题眼”“诗眼”“词眼”,抓关键语句等。这其中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因篇幅和实际教学的需要,现选择其中的“辨类型、抓意象”来谈一谈,在中考复习中如何结合这两种方法来品悟作者的“情志”。(以苏教版教材中的诗歌为例)

二、辨类型,抓意象

(一)诗歌类型与情志

1.山水田园诗:表达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闲适恬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厌恶官场黑暗等。

2.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战士们戍守边关的军旅生活。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或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等。

3.咏史怀古诗:怀古伤今伤己;借古讽今;忧国伤时(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未酬等)。

4.送别诗: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别离的思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5.写景抒情诗:多抒发凄凉伤感之情或感时伤世之叹、孤独落寞之感;表达思乡怀人,离愁别绪;也表达热爱自然、热爱春光的美好情怀。

6.咏物抒怀诗:多用以表达人的品行志节等。

……

(二)诗歌意象与情志

所谓意象,即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特定“意象”表达特定的内涵:如人们常借月亮来表达“思乡、思亲;人生的圆满、缺憾;幽静、美好”等情感,常借杨柳表达“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等情感。

结合中考的答题要求,我们可以指导学生: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一)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

山水田园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空山、清泉、溪水、竹林、竹篱、古寺、茅屋、柴门、桑麻、炊烟、菊花、暮钟、酒、蛙、鸡犬、蓑衣、黄鹂等。它们一般表现诗人对山水美景,悠闲安逸的田园生活的喜爱。表现隐士的生活,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表达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闲适恬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厌恶官场黑暗等。

举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陶渊明的《饮酒》,表现他归隐后心境恬静,不与权贵交往,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通过描写明月、鹊、清风、鸣蝉、稻香等意象,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二)边塞诗中的意象

边塞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大漠、孤烟、黄沙、长河、燕山、玉门关、楼兰、羌笛、鼓角、吴钩、金柝、剑、《折杨柳》等。一般描写边塞风光和战士们戍守边关的军旅生活。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或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等。

举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的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长河落日”的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李白的《塞下曲》:天山、雪、金鼓、剑、折杨柳等意象强调了边塞的艰难,也突出边塞将士们生活的单调。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表现自己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三)咏史怀古诗中的意象

咏史怀古诗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长城、峰峦、山河、柳营、潼关、古地、吴钩、秦汉、咸阳、长安、金陵、赤壁、乌衣巷等。多表达怀古伤今伤己;借古讽今;忧国伤时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未酬等。

举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杜牧的《赤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通过写峰峦、波涛、山河、潼关、秦汉、宫阙等意象,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表现了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表达了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四)送别诗中的意象

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杨柳、杨花或柳絮、春草、潭水、江水、孤帆、骑马、飞雪、长亭、古道、登楼、远望等。多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别离的思念、情深意长的勉励等。

举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借登楼把酒,远望长空,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借助塞外风雪和雪上的马蹄印,营造了一种旷远、忧伤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因友人归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的无限惆怅之情。

(五)写景抒情诗中的意象

写景抒情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月、霜、鸿雁、鹧鸪、梧桐、落花、流水、老树、夕阳、东风、西风、杜鹃(子规)、燕子、丝、云、风雨等。多抒发凄凉伤感之情或感时伤世之叹、孤独落寞之感;表达思乡怀人,离愁别绪;也表达热爱自然、热爱春光的美好情怀。

举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悲痛。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借助对水面、云脚、黄莺、新燕等意象的描写,生动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早春西湖美景的赞美。

(六)咏物抒怀诗中的意象

咏物抒怀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松、竹、梅、菊、兰、荷、莲、蝉等。多用以表达人的品行志节(如坚挺、刚直、傲岸、坚韧、隐逸、脱俗、高洁、不同流合污等)。或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抒发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感伤。

举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借以来表达自己坚韧、高洁的意志品质。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虞世南的《蝉》,诗人借助蝉的意象,来表达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

篇3:请描述根据不同分类方法的评估类型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不同农户;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21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27

宅基地退出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短缺与农村宅基地规模不减反增矛盾的重要出路。而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农户分化也越发激烈,农民的职业趋于多样化,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只是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户分化下农民的角色向非农职业的转移并且在农村或城镇形成了多种职业并存的一种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就业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农民在农村居住时间、思想观念、恋土恋乡情结存在不同,宅基地退出对分化后的农民影响存在不同。总的来说,宅基地的退出对农户既有正的影响也有负的影响,而且对不同类型的农户来说,这种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本文将从理论上对宅基地退出后对各类型农户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

1宅基地退出对农户正影响分析

宅基地的退出对于不同农户的影响都有正效应,且正效应的影响都是一致的,本文就不按照农户类型分开阐述。宅基地退出后农民的收益就是用拆迁补偿款购置到集中安置区内的公寓套房,实现房屋资产价值的显化。一方面宅基地退出后的搬迁补偿以及由此产生的承包地流转所带来的的收入,根据江苏省实际情况,户均可得按规定时间内搬迁奖励费用2000~3000元,一般承包地流转每年将获得600~1000元/亩的流转费用及国家的种粮补贴这些都使农户收入增加;另一方面,搬入城镇生活后,新居的区位变好,住房价值提升及农民以承包经营权换取社会保障,可享受到与被征地农民同等的基本生活保障,即劳动力就业培训、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虽然不能定量计算,但对于农户来说也是一种正效应影响。

总的来说,宅基地退出给农民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房产价值增值上面,是潜在的收益,以及退出后居住到城镇享受到更便利更完善的公共设施,居住条件变好都是属于福利方面的效应影响。

2宅基地退出对农户的负效应分析

2.1宅基地退出对纯农户的负效应分析

民以食为天,而土地是承载粮食的载体,自然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生存生活保障,纯农户是指那些仅仅依靠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没有其他非农技能,脱离了土地就失去了收入的来源,而且纯农户一般都是文化水平有限,缺乏在城镇生活的就业本领而长期在城镇处于边缘化状态,纯农户又不能退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所以会非常担心未来生存的出路,政府所给的补偿金却无法保障一辈子的生活,而以前因有土地就没有后顾之忧。但现在因退出宅基地退出農村,在城镇生活再也不能自给自足的生活,尽管在城镇中,生活便利度、公共基础设施、交通便利度相比之前在农村的肯定得到了很大改善,而与此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即搬入城镇生活,农民无法自给自足生活,一切东西都得花钱购买,粮食、蔬菜还有水费、物业费等增加的生活成本,而失去了土地等于失去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无法保障基本的生活。即使有的农民还愿意在退出宅基地后不愿失去农地,还想继续耕作农地,但也存在一问题,耕作成本的增加,农地的劳作是属于需要随时大量琐碎的时间花费在上面的,现在由于住到城镇,再回到田地里耕作极其不方便,成本也剧增。所以基于成本收益原则,农民一般都会选择放弃农地耕作,即宅基地的退出也意味着放弃农地耕作权。

纯农户失去土地等同于失去了生存保障,因无其他谋生技能,因此在退出宅基地后对于非农就业的信心很低且会非常担忧未来生活,所以他们往往是宅基地退出的反对者。

综上所述,宅基地退出对于纯农户的负影响大于正影响。获得的搬迁补偿及流转收入无法弥补纯农户退出农村后的未来生活保障,搬到城镇一切的生活用品都得用钱购买,生活成本增大,而纯农户离开土地因非农技能欠缺,只能从事一些临时工作而没稳定合适的非农工作,收入来源得不到保障,且对于绝大多数农户来说,城镇的住房虽然资产价值比之前显化提高了,但是基本都是用来自住的,而无法真正改善到生活水平,有的甚至会导致生活陷入更贫穷。

2.2宅基地退出对兼业户负效应分析

兼业农户是指那些既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也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他们是农户分化不彻底的产物,兼业农户家庭收入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而且他们一般都有一定的非农工作经验以及非农技能。但是兼业农户还是不会全部离开土地,因为缺乏资金或者稳定的城镇就业机会、或家庭等种种原因。还是视土地为最后的生存保障。当宅基地退出后对兼业户生产方面影响是减少了他们那部分虽然占比不多的农业收入,但是土地是他们最后的生存保障,因非农就业不稳定,兼业户对未来生存保障难免会有所担忧。在生活方面,因搬入城镇集中居住,也不能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粮食、蔬菜、瓜果类都得用钱购买,还加上水费、垃圾管理费、物业费等之前在农村根本没有的支出,增加了在城镇居住的生活成本,一方面家庭收入的减少,而另一方面生活成本又在提高,对于他们来说,生存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但相对于纯农户来说,他们对于城镇生活的压力要小的多,因为他们有非农的技能,可以从事一些非农职业获取收入。而在财产权利保障方面,对于大部分的农户来说,他们所获得的安置房基本上都是用来自住,所以也无法实现资产价值化,宅基地的退出只是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及条件,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生活水平,反而有的生活水平降低了,增加了生活压力,这要求政府在农村实施工作时必须考虑到农民未来生活保障,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必须从保障农民长远生计出发,真正做到让利于民。

2.3宅基地退出对非农户负效应分析

非农户已经放弃农业生产并主要依赖务工收入,常年在外居住半年以上,但户口还是农业户籍的农户。虽然已经不再从事农业,但身份还是农民,还是集体的一份子,并拥有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宅基地退出对他们的影响应该是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在生产方面,他们本来就已经不再从事农业了,所以土地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没有影响。在生活方面,搬入城镇生活所需的一切成本跟之前的无差,以前在外生活一样的需要负担,所以对他们来说不但生活无坏影响,有可能还有正影响,因常年在外居住,老家的宅基地房子空置却一直由于法律限制无法进行处置,实现资产价值,而如今可以进行宅基地退出获得一笔资金补偿,就能支持他们进城的信心,可以真正的做到在城镇安居下来,融入于城市中。在财产权利保障方面,宅基地的退出实现了宅基地的资产属性,显化了资产价值,虽然补偿的标准是由政府决定的,但在对比无法处置的闲置宅基地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农民的财产权利进行了一定的保障,因此这部分农户将是宅基地退出的最重要参与者、支持者。

3结语

从宅基地退出后对不同类型农户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宅基地退出后對不同的农户在生产、生活、财产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农村宅基地退出是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中一个必然的趋势,因宅基地是农民在农村的一笔重要财产,所以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考虑农民的差异性,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

参考文献

[1]李勇,杨卫忠.农户农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研究———以浙江省嘉兴市“两分两换”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3,(5):53-60.

[2]杨玉珍.农户宅基地利用状况、腾退意愿及利益诉求———对河南省110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J].现代经济探讨,2013,(4):65-69.

[3]夏松洁.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以攸县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实地调查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4-78.

[4]屠世超.农村宅基地限制流转制度的困境与改革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3,(4):386-390.

[5]陆心月,李兰英,万超伟,等.嘉兴市农户参与“两分两换”政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5):734-739.

[6]徐忠国.嘉兴市农村宅基地退出障碍因素调研与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3,(6):749-753.

[7]蔡国立,徐小峰.地方宅基地退出与补偿典型模式梳理与评价[J].国土资源情报,2012,(7):37-41.

[8]田甜,胡银根,田莹莹,等.基于农户视角的宅基地置换动力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5):81-83+60.

[9]刘守英.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土地制度改革及其实施[J].法商研究,2014,(2):3-10.

[10]杨亚楠,陈利根,龙开胜.中西部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甘肃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2):84-88.

[11]上官彩霞,冯淑怡,吕沛璐,等.交易费用视角下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4):107-115.

[12]刘同山,牛立腾.农户分化———土地退出意愿与农民的选择偏好[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6):114-120.

上一篇:东联镇中心学校校本培训方案下一篇:兔宝宝送萝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