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形象型题

2024-05-04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型题(精选6篇)

篇1:高考诗歌鉴赏形象型题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第一课时

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

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课时安排:4课时 明辨题型: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第一课时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示例

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

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思妇、游子、英雄、隐士、诗人等)

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步骤三:名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答题模板:

诗歌描写了一个XX(特征)的XX(身份)形象。诗句用了XX手法写出了XX。作者通过XX形象表达了XX感情。

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征)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示例

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人物形象。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

示例2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示例3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示例4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第二课时 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一、导入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示例1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二、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2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鉴赏提示: “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

理解景物诗的方法: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示例1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二)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示例2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示例3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问:“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第三课时、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路: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比喻性意象: 读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 读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

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意象之情感 示例1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示例2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由露重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秋季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处境。

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

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示例5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 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⑵ 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医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第四课时、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1、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2、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3、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0、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11、梅子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竹

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

13、长亭

送别之意。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4、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5、鸳鸯

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16、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示例1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2分)。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2分)

示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

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 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特征。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示例3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示例4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示例5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示例5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____的特点 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①、高洁、淡雅、朴素。

②、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示例6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

2、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①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

②这首诗以“松”写人,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示例7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示例8

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

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病牛”心有不平而无怨尤。

“老牛”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与淡泊的生活情趣。“牛”朝暮耕耘全是为了人们的利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决不索取。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篇2:高考诗歌鉴赏形象型题

鉴赏古典诗词中的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

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

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教学难点:形成对诗歌形象化鉴赏的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读懂诗歌)教学工具:黑板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诗歌的语言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比如,想念不直接说,却要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来表达,可见中国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塑造各式各样的形象来隐藏他们的感情,所以,破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也是解读诗歌主旨的关键,也就成为了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歌的形象世界,进而走进诗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PPT幻灯片

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和他人,景物形象在高中我们常称之为意象,这些景物形象经常交织成一个富有感情的画面空间,我们叫它意境。这节课我们集中时间来赏析诗歌形象中人物形象。诗歌篇幅大多非常短小,大家想一下,作者在这么有限的诗歌篇幅中塑造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传达思想感情。所以,诗歌形象的鉴赏是由形象分析到主旨的过程。

3、PPT幻灯片

①今天我们主要集中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 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 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见到心上人来了很慌张,害羞地逃走,同时又非常想看看心上人的样子,所以还故作聪明地假装嗅青梅,一系列动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害羞的闺阁女子,也表现了李清照早年少女情怀中对爱情的追求。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而且要抓关键的词。描写手法是细节描写。②

江雪(唐〃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无比空旷荒凉的环境里,那渔翁却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在这样环境衬托下,形体虽然孤独,但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而执著。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不仅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还要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因为环境往往能起到衬托人物形象或烘托任务心情的作用。环境衬托

③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和前两首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这首诗歌塑造的就是作者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想到的是第四句直接抒发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直抒胸臆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除了动作、环境,还要要抓住人物的心理和神态。④《长干曲》(唐〃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是一首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的诗歌。问话直接,而且不待对方回答,自己就连忙自报家门把电话号码和住址给人家了,说明船家女非常直率淳朴。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说明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该有些许寂寞。船家女的话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热情直率、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除了动作、环境、心理和神态之外,也要抓住语言。

而在一篇作品当中,对于人物的描写往往不是单一出现,而常常是在一起相互作用。这些描写中,因为诗歌篇幅短小,所以语言描写相对要少见。当然也离不开表现手法,比如第一首中的动作描写,其实就是细节描写,第二首用了衬托手法,第三首有衬托和直抒胸臆。手法和人物描写手段是融合的。

由上面四首诗歌的答题步骤来看,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分析形象(包括人物和意象)题型的解题步骤 提问方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提问变体:„形象有什么特点?试对„形象进行分析。请鉴赏„„形象。答题步骤: ①概括形象特点

②结合诗句分析特点(有手法必须指出手法)③指出这个形象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10清华自招)寻陆鸿渐不遇(唐〃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示:抓住关键词——“菊花”“归”)

(1)对照分析,自己的答题问题出现在哪。

以上是集中在人物本身的描写,而人物形象塑造是可以通过别的手段达到的,比如 ⑤《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能不能看到人的形象,能看到一个怎样的人的形象呢?

我表面上看写的是石灰,也暗含作者自己的形象,你们同意么?作者先用夸张拟人手法描写石灰历经的锻炼过程和石灰不惧艰难的品质,又用双关写出了清白是唯一的意义,其实就是把自己比作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所以有时候作者塑造的事物形象中可能隐藏这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人可以通过事物形象来塑造自我形象,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塑造了诗人形象,比如咏鹅(唐〃骆宾王)“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所以,作为主体形象如果是他人形象或者是物象,其中可能隐藏着作者形象,这时你要透过其他形象还原这个作者形象再分析出主旨,在答题步骤中有时候要加这样一个步骤;有时候可能没有隐藏作者鲜明形象,那你就直接透过其他形象分析出主旨就可。

⑥有时候多个形象出现在同一首诗词里,但他们之间往往是有关系的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和诗人自己的形象,两者关系是,通过对比衬托出苏轼的年华老大、功业无成、处处不得意,进而在对比后表现更深沉的感慨。杜甫在《戏为六绝句》则通过尔曹这些身与名俱灭的次要形象对比反衬了“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王杨卢骆的伟大。苏轼在《江城子》中则通过虚实结合描写妻子和自己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悼念的哀痛。也有用作者形象来表现他人形象,进而表达自己感情的,比如李白的《赠汪伦》,元缜《遣悲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包括利用典故“塞上长城”

总结一下,①要想全面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形象,我们要抓住和人物相关的描写,如特定环境、动作、外貌、心理,也要抓住诗文中出现的其他的形象,切记结合表现手法,综合在一起分析,然后得到形象特点,自然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缪斯女人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相信,经过今天的学习,不仅给同学们以诗歌阅读和鉴赏解题技术上的指导,而且大家也会明白,以前我们看诗,都是在看文字,今后我们看诗歌则要有一种捕捉形象和升华形象的眼光,加以时日会形成一种形象的思维,那么,就能真正走入诗歌的世界,因为古今中外所有的诗歌都是一个形象而有内涵的艺术世界,从想象的世界走入精神的世界是真正领悟诗歌特质的必由之路。好,下课。作业:(2010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篇3:高考诗歌鉴赏形象型题

一、案例剖析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工,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1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1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解题步骤】诗歌的形象解题思路包括三方面要点:1找出相关诗句并描摹诗中形象。2点出诗中形象的特点或形象塑造手法。3诗中塑造的形象表现诗人的情感、志向或特殊用意。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形象的特点)。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相关诗句)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相关诗句)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增分策略】诗歌形象可分为:(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即诗人自己。(3)景物形象,“一切景语 皆情语”。(4)意象,即融入了诗 人情思的 形象。对于 叙事诗,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 诗,诗中的抒 情主人公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如果考查人物形象方面,考生可根据注释等 相关信息 关注创作 背景,做到知人 论世,从诗文本身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描 写等,关注关键词语特别是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如果考查景和物的形象,要注意景、意象和物的特点。另外,考生要关注写景、意象和物 等形象的手法(如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特别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 比、反衬等),做到用词 准确、简练,答案要点全。通过上述几个方面来分 析诗中形象,能做到不漏点,条理清晰,达到增分的目的。

二、实战演练

例1(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 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1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1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 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妙法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 能力。首先要明白本诗中的人物形象为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其次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并且抓住诗人的心理和动作描写,不难看出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从中可以看到诗中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例2(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1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2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1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2政:通“正”。

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妙法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物的形象的把握情况。这首诗中野菊具有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特点。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志向。考生抓住诗文中野菊的特点及所用手法,答出此题比较容易。

篇4:高考诗歌鉴赏:形象(意象)类

(2011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名师精析】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分析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还要判断其社会意义。考查时通常设置这些问题:诗歌中描写了什么景物(事物、人物)?它有什么特点?此形象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本题考查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实际上与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分不开。解题时应结合全诗的内容、情感、态度等来归纳诗人形象特点。诗的首联说:今年二月一到,冰雪就开始融化了,那入冬以来水位低落的苕溪,已是满溪绿水,悠悠东流。诗人面对着这万象更新的景色,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也想起了友人。颔联写自己吟诗赏花的生活,表明自己情趣的高雅。颈联照应题目写怀友人:智老多病,天经安于贫困,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尾联回忆过去访友的情景,既照应题目,暗写今日之访,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飘逸的诗人形象。总之,诗人客居外地,观赏杏花,以诗自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这里,“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分析至此,我们不难归纳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要点:刻画了一位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的诗人形象。

【解题方略】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主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1. 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星可传恨,水喻愁多;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归纳起来,常见的传统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类:⑴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⑵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捣衣、双鲤、莼羹鲈脍等。⑶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夕阳、落日)等。⑷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子、草木、冰雪、黍离等。⑸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莲子、比翼鸟、连理枝等。⑹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投笔、请缨、长城、楼兰、关山、柳营、羌笛等。

常见意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主要有:⑴登高(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伤春悲秋(或“见秋思乡”)。如“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流露的是伤春、惜春之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4)折柳送别,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为此,考生必须掌握常见的诗歌意象。

2. 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又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写诗,常用缘景生情、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情写景这些“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读者读诗,也应从景、情的关系上探寻体味,即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

当然,“情景交融”的方式很多,除上面说的几种情况外,还可分为:以乐景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前者为正衬,后者为反衬。

此外,具体叙述、描写过程中,诗人还会用到虚与实、动与静、远与近、上与下、点与面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详见“高考诗歌鉴赏:技巧类”),甚至从形、声、色多种角度综合描写。这就需要我们总体把握诗歌意象,全面领会诗歌主旨,不能断章取义,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 明确解答诗歌形象鉴赏题的基本要求。

①把定其表。对诗歌中的景与物,我们要抓住形、声、色等作具体分析(特别注意能体现喜怒哀乐等情感的景物),从而把握景与物的特点;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应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感知。

②深入其里。对诗歌中反复出现的表达特定情趣和意味的意象,要熟悉其特殊的内涵;把景、物与人联系起来理解,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全面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在的思想感情。

③知人论世。掌握作家的生平遭际(如考取功名则“一日看尽长安花”,羁旅在外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壮志难酬则“闲抛闲置野藤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和诗歌的风格特点(如清新自然、俊彩飘逸、沉郁顿挫、瑰丽雄奇……详见“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类”),理解作家所处时代的整体风貌(如盛唐的豪迈、晚唐的哀婉、南宋的忧伤,等等)。

④运用术语。意象类(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意境类(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误区警示】

⑴不能只注意形象的局部,而应结合全诗整体把握形象,能整合出关键词语。

⑵不应该只看表层意象,还要把握其深层意义。

⑶诗歌传统意象表意比较固定,但具体诗歌有变数,有的意象表意可能与传统意象相反。

⑷不应将某诗人的整体艺术风格套用到其所有的诗歌作品上,鉴赏时要注意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如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也写过婉约词,婉约派代表柳永也写过豪放词作。

例如:(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解析]在古代诗歌中,鸥鸟常常代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闲适生活情怀,如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两句诗写尽了作者生活的隐逸色彩。又如杜甫《江村》:“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表现出作者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鸥鸟也有表示毫无机心的意思,如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海客”(作者自指)与白鸥相亲无猜并不是有意追求无机巧之心,而是在忘却机巧之心的情况下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的。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荣辱穷通还在话下吗?当然,海鸥作为自然界的水鸟,在古代诗词中有时并不与《列子》的记载相关,也不是作为原型意象来使用的。如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作者是说,自己要隐退江湖,象白鸥那样飘飘远逝于万里波涛之间。此乃老杜愤激之语。

基于以上对海鸥意象的了解,我们再来分析重庆卷的这首诗。全诗即景抒怀,集中表达了诗人的“客愁”:几回经由扬子江头,风波依旧,而旅人又添新愁;诗人他乡奔波,故园之思频频入梦,孤枕难眠;诗人由己及人,推想自己的朋友星散各地,作客天涯;悲怀难抑,诗人见鸥鸟而起意,末句以沙鸥象征自己孤单漂泊,无所着落。

[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篇5:高考诗歌鉴赏形象型题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示例

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臵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臵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征)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示例

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人物形象。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

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示例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示例2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示例3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示例4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示例5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示例1

谒金门

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问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情景交融,请简析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环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

示例2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示例3

南乡子

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1)离愁别绪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2)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示例4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鉴赏提示:

‚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示例1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二)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示例2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在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

示例3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

1、抓画面

2、激起联想与想象

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示例4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问:‚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三、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比喻性意象

读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烘托性意象

读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象征性意象

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意象之情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遥夜:漫漫长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还寝:回卧室再睡。

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示例1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

示例2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由露重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秋季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处境。

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

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

示例3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幽独凄清的 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作者自己。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和虚实结合(或类比)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的思想感情。

示例4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闻雁

(韦应物)

寒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五言绝句。(考查诗体常识)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思乡之情(或‚秋思‛)(考查思想内容)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思乡情。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考查形象)

示例5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⑵ 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医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1、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2、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3、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0、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11、梅子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竹

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

13、长亭

送别之意。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4、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5、鸳鸯

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16、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

意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示例1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2分)。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2分)

示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

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

秀美的特征。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示例3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

2、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①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

②这首诗以‚松‛写人,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示例4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示例5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示例5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____的特点 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①、高洁、淡雅、朴素。

②、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示例6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示例7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示例8

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禾熟 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

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病牛‛心有不平而无怨尤。

‚老牛‛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与淡泊的生活情趣。‚牛‛朝暮耕耘全是为了人们的利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决不索取。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篇6:高考诗歌鉴赏形象型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十五、2013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参考答案】

12.(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4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赏析】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在山林深居,衣衫单薄简朴。就住在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寓意说他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欲指人,没有贪污腐败,人为清廉)是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话是引自一个古典“《嘉靖宁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此从《全唐诗》本”。就跟我们说成语一样,应该并不是说他真的穷的连剑都卖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仅有学赋诗书满车。也只有学赋诗书满车!(不知道算不算说他胸怀大志,不过有点牵强。)边雪就可以让你找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他所处的地方比较偏僻,徐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他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天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说明他还是住在灵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里面),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向往宁静以致远,不理凡尘俗世,清远脱俗!

(江苏卷)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宋】杨万里

①②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解析】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上一篇:西藏山南导游词下一篇:幼儿园装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