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心灵读后感

2024-05-21

重塑心灵读后感(精选6篇)

篇1:重塑心灵读后感

读《重塑心灵》,又恰巧,读到了关于压力,关于时间线,关于选择、焦虑、风险和时间的处理技巧,读到这些,我不禁微笑了,自己的问题有解了,真是及时雨!

内感官,是第一次接触的概念,就是人的外部感觉器官接收到信息后传入脑内,由内部对应的部位进行处理,称为内感官,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感受型三种,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侧重的内感官,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外部表情特征、行为模式及语言特征等加以判断。

经验元素是所有记忆神经元所储存的数据,并且经过内感官让我们能够意识到。所有的经验元素,都可以由本人随意改变,而所有经验记忆带来的情绪感受,都因此可以凭改变经验元素而改善。我对于此的理解是有点类似于ABC理论,即通过对事情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情绪。

事情在脑里的位置即时间线,右利手的人,一般过去在左边,未来在右边。那么通过调节事情在脑海里的不同位置,远近,高低,颜色,大小等,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缓解压力或者增强推动力。

想到之前自己一直在用的手账,我立马拿出手账,开始计划,首先是把事情分类,工作,家庭,个人成长等,然后再按照重要及紧急程度,把每一类事情排序,不仅是在脑海里,而且是落实到笔头和纸上,再接下来,给每一类事情分配时间,哪些是需要马上做的,哪些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时间计划,可用资源等。仅仅是如此,计划了当天的事情,已经让我感到心轻目明,压力和紧迫感随之消失。然后,翻翻自己以前的计划,一周的,一月的,一年的……这些是年初写下的,原本走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迷失了呢?看来,再怎么忙碌,也不要忘记时时检视自己才行!

做完这些,不仅感叹一句:啊,我的世界终于清静了!哈哈――

感谢《重塑心灵》这本书,感谢李中莹老师,更感谢炎风团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好的书籍!书的内容很多,方法也很多,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吸收和运用,但就仅只是这一点皮毛,却让我找回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受益匪浅!其中,关于与潜意识沟通,系统与理解层次,关于目标,关于人生计划,更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高屋建瓴,让我们在追求成功快乐的道路上可以事半功倍。 本文编辑晨曦老师

炎风风信子月芽,女,七零后,出生在东北松花江上,闯荡在祖国大江南北。家有萌宝一枚,从此与娃一起阅读,玩乐,喜好研究娃的吃喝拉撒,发展,教育,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豪爽大气,敏感细腻,陪伴新的生命,孕育新的自己,愿在炎风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快乐,成长的喜悦!

篇2:重塑心灵读后感

如果让我推荐一门一定要学习的学问,我一定会说,如果您想更快乐,请学习NLP吧;如果问要学多长时间,我一定会说,如果你想一生都快乐,那就学习一生吧;如果让我推荐一位中文NLP导师,我一定会说,如果你有机会,那就找李中莹老师;如果让我推荐NLP中文读物,我一定会说,请看看《重塑心灵》和《NLP简快心理疗法》!

我是NLP的初学者,但我也感觉到,如果把NLP当做是一种方法,那么我们就会陷于各种技巧不可自拔,当有些技巧起来运用没有效果时,当我们在生活上遇到各种问题时,那时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并不NLP,或者会说,NLP没用。其实NLP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我们只有把NLP融入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生活才能“NLP”。如果说李中莹老师的《NLP简快疗法》是比较系统讲述NLP技巧的话,那么《重塑心灵》就是比较系统讲述NLP精神,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NLP的书了。

书中自序中,李老师讲述的很客观,NLP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能使人更成功快乐。书中由最底层的“信念系统“讲起,由此而上,到“理解层次”和“内感官与经验元素”,再往上就讲“沟通”、“检定语言模式”和“情绪”,最后讲如何 “缔造成功快乐的人生”。

篇3:滋养心灵,重塑能量

我顿时心里暖暖的, 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绿色的草坪, 草坪上开满了黄色的花朵, 我知道那是希望……

从进入初中的那天开始, 王某某就频频出状况, 逃学、翻墙、抽烟、打架, 甚至还夜不归宿、聚众闹事, 砸了商店的玻璃……层出不穷, 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他做不到”。当为这些事情受批评的时候, 他一句话也不会说, 眼神里充满了敌意。他不在乎校规、班规, 他不怕批评、惩罚, 他也不怕请家长、写检讨, 他好像什么也不在乎……

我深知他的这些行为, 绝对不是偶然。多数的问题行为, 是源于孩子内心力量的不足, 需要通过这些破坏性的事件吸引老师和家长的目光, 或者是向别人证明自己是有力量的, 但是这种证明也恰恰说明了孩子内心是缺乏力量的, 正是因为缺少才往往需要刻意地证明自己拥有。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建立起充分的自我价值的人, 例如, 内心只有30 分, 那么他会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内心只有30 分而不惜一切地去维持“我不止80 分”的假象, 故意去做炫耀力量的事, 故意与他人作对, 或者故意违反规定, 任意妄为等。面对这些孩子, 过多的批评说教甚至惩罚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自卑, 越来越无助, 结果就是他们将会以更多的过激行为和问题行为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和无助, 换来的将是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如此一来将会陷入一个怪圈, 一个恶性循环。

俗话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代言人。一个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问题家长。”我决定从他的家庭着手, 先通过他的好朋友了解他家的基本情况:父母离异, 但是离婚不离家, 爸爸开货车, 经常在外面, 妈妈在家照顾他。虽然妈妈还住在家里, 但是和爸爸的关系很差。我和孩子的爸爸妈妈分别交流过, 爸爸对孩子不太关注, 妈妈照顾孩子的生活, 但是对家庭、对孩子父亲、对孩子更多的是抱怨、指责甚至打骂。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 孩子怎么可能有自信, 怎么可能有力量!

当务之急并不是改变他的行为, 或者说仅仅依靠老师的这个身份是很难使他的行为发生改变的, 如果老师的说教和命令有作用的话, 他也不会是这种状况, 他需要的不是道理, 不是说教, 更不是命令和惩罚, 而是心理能量。给孩子关心和爱, 给孩子自信, 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 一个内心充满力量的孩子就不再需要那些越界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他所欠缺的心理能量又岂是一两天可以填补的, 我做好了长期的准备。从哪里开始呢?一次偶然的机会, 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发现他没有英语书, 我说:“上课带书是最起码的。”他什么也没说, 但是他旁边的英语课代表说:“老师, 是我没有英语书, 我看的英语书是他的。”我想机会来了, 于是我在班里大肆表扬了他的“义气”, 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当时我看到同学们看他的眼神变了, 老师的舆论导向起了作用。之后, 他曾经因为担心妈妈一夜没睡在楼下守着妈妈, 成为我们班“孝顺”的榜样;他的体育天赋为我们班的运动会成绩增光添彩, 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篇4:重塑心灵读后感字

自我价值的三项素质是自信,自爱,自尊。自我价值是一个人内心的素质,是一个人与身外的世界相处互动的方式,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具体运作的,包括思想、情绪和行为上的能力模式。有了这些能力模式,一个人就会取得所追求的价值,并且不断累积直至感到人生成功快乐。这样的人会受到其他人的爱护和尊重,也同时会爱护和尊重其他人,并且对社会、对世界有一份积极的影响。

自信,指的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自信的人首先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其次,他信赖自己的能力。他对待事物的方式是积极的态度,不惧怕事物的不稳定和变迁,表现的是一种平静和淡定。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充满自信的人,比如侃侃而谈,面对数千人的会场,面不改色,从容浅笑的演讲家;经过艰苦的训练,在比赛的赛场上,从容不迫的运动员,等等,这些在不平凡的处境中彰显出来的从容和淡定,正是内心充满自信的体现。平凡的环境和处境中也有很多自信的表现,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会有很多很多真实的场景和例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动作,一次握手等等都可以传递自信的信息。

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自爱就是“爱护自己”。事物能够带给你的价值直接决定了你对事物的爱护程度。同样是衣服,一件是正装,穿上她,你的形体优势被充分展示出来,衣服的颜色与肤色很搭配,衣服的款式比较能够衬托你的迷人气质,穿上这件衣服,招来的羡慕的目光和赞美的声音;而另外一款休闲装,颜色,款式都很大众化,穿上去没有任何特点,甚至会显得体态臃肿,年龄显老等,这两件衣服作比较,你一定比较钟爱第一款,因为她带给你更多的自信和快乐的价值。一个人首先必须爱护自己,才能爱别人,而别人也才能爱护他。如果一个人,已经明白了不吃早餐的危害性,但是仍然改不掉自己因为贪睡而不吃早餐的习惯,从心理上讲,这也是一个人不懂得爱惜自己的一个表现。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是爱自己,同样你一定不懂得如何去正确爱别人的方式,或者说,别人不容易理解和接受你对他们的爱的方式,用爱自己的感觉去对待别人,才能真正打动和走进别人的心。所以爱自己实际上是一切的基础和出发点。一个受别人尊重和爱护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懂得爱自己的人。

篇5:重塑心灵读后感1500字

1、人生的目标与意义。

一幅画:一个人、出生、身份、期望、信仰、人生轨迹、人生终点。

一个人出生伴随着一个身份,长大懂事,有了期望、信仰,各种经历交织在一起,走到人生的终点,在临别前,回首自己的整个人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这是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生命的意义。如此伟大的事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去做的。我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李老师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在于系统,做对系统向好发展有意义的事。具体由小到大,则是:对个人有益,对家庭有益,对家族有益,对公司有益,对社会有益,对人类有益,全赢才是好。这样,整个人生的价值就取决于如何去实现这些方面的全赢。

2、人生需要开放的态度,而改变态度有方法。

态度决定一切,打鸡血的书如是说。可是怎么才能有各种好态度面对眼前的一切去达到

未来的一切呢?不知道大家尝试过改变态度没有,是不是改变对待某事的态度不是轻而易举的呢?

《重塑心灵》提到态度包括:信念、价值观、规条。态度不容易改变,一定是这三个里面的一个或几个出了问题,我们不断挖掘,才能找出其中的问题。

暂不究其信念、价值观、规条三者含义,以态度为例进行说明。

初高中学习的时候,语文成绩平平,久而久之,对待语文的态度就是,老师讲课,我就学习,课后基本不怎么在语文上面花时间。若干次考试下来,对语文我产生了挫败感,变得无助(习得性无助)。又听到父母对此事的评论,产生了一个限定性的信念,我数学好,语文不好是天生的,是遗传。哈哈,我解放了,不再背负语文不好是自己责任的罪名了。从此,学习语文不再努力,成绩自然也提高不上去。现在看来,只是当时不肯努力多花时间在语文上,没有正确的处理此事罢了。

人生有了目标、意义,能有开放的态度,及时找到方法调节自己,那么要完成目标,剩下的也只有努力了。如果用旅行和旅游作比,那么人生是拿着地图的旅行而不是跟导游走的旅游,人生中该有对自己的苛刻,也有对自己满意的赞赏。

我欣赏奋斗的人生历程,人生,加油……

篇6:重塑心灵有感

你曾经为了学习的枯燥而烦恼吗?你曾经在生活的难题面前迟疑过吗?你是否觉得生活过得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说实话,我也曾经有过上述的感受,但是如果你读过读完《重塑心灵》这本书你就不会如此困惑。

《重塑心灵》是一本心理方面的书,由著名的心理学家李中莹所著。这本书主要写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带来怎样全新的改变。

这本书中一个实用的观点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这一观点主要应用与人际关系的改善,但我认为同样也适用于亲子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经常唠叨自己孩子的一些不良生活或者学习的习惯,可是日复一日的唠叨,孩子的表现并未见好转,而且孩子对此还非常抗拒,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每天重复同样的说教当然会给孩子带来同样的结果。所以建议广大的父母对于这种情况尽早改变方法。对此,书中有些建议,对于沟通之前的父母首先要做好准备,就是调整自己的情绪。当一个孩子处于被训斥氛围中,他能感受的只是父母对自己的不认可,不论你说的话多么的正确,多么的有道理,在这种沟通的氛围里孩子会本能地抗拒,他会找到各种理由来支持他的行为以换取父母对他的认可。所以如果您当时的情绪状态不好,不论你在公司里发生了什么让你窝火的事情,还是你孩子的表现多么让你难以接受,你都得先暂时把你的不良情绪剔除出去,做到心平气柔地去跟孩子沟通。当孩子处于一个快乐愉悦的状态时,他才会可能认真的思考你所说的话,这样的沟通才有效果。

上一篇:党支部交流会的感想下一篇:事业单位名称的起源及最初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