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小书架》课件

2024-05-23

一年级语文《小书架》课件(精选14篇)

篇1:一年级语文《小书架》课件

书架,是家具的一种,也是人们生活中的普遍用具,由一些可以放置东西的架子组成,一般为垂直或水平的,可以用来储存书籍。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一年级语文《小书架》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自读《小书架》,继续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2.通过复习单韵母明确学习拼音对识字的意义。利用认识的字复习学过的韵母,并练习给汉字标声调。

3.渗透性识字10个,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5个,学写笔画“、”。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听读识字法、拼音识字法、上下文猜字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加强自学。

教学难点:

讨论“书”笔画、笔顺。

教具准备:

生字卡、贝壳图片生字卡、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他是谁?你们听丁丁说什么呢?

听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丁丁,还记得我送给你们的第三把金钥匙吗?“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小朋友们,你们家中有这样的好习惯吗?

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参观我家的书房。不过先要猜个谜语,猜出来就欢迎大家来参观。

一座小楼房,没门又没窗。

图书一本本,全在里边藏。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课件为新教材的配套课件)板书:小书架

二、听儿歌、读儿歌、背儿歌

1.听儿歌:现在就请你们参观丁丁家的小书架吧?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与课文。

听读《小书架》课文。

2.读儿歌

(1)丁丁的习惯真好,每天放学都看它。你呢?是否也有这样的好习惯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指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板书学生标出最多的字,提示学生。如:架、摆、层、间

(2)哪个小朋友会读,站起来当“小老师”来教我们好吗?学生带读,注意词连读两遍或三遍。

(3)老师带读了几遍不认识的字是否少了呢?现在我想请小组内会读的同学来教不会的同学,希望你们能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看读。

(4)通过合作学习你不认识的字是不是更少了呢?请同桌帮你检查一下,读得好就给自己画一朵小彩花。互相朗读

(5)可以让老师看看你的小彩花吗?请你们起立,让大家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起立齐声朗读。

3.背儿歌:试着背出来好吗?看课件背诵:小书架图片,并随鼠标移动认识“上中下”的位置。

三、学习生词,巩固单韵母

1.刚才小朋友们听得认真,读得仔细,背得很棒。如果老师把课文中的词单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词卡读两遍。

2.游戏:悄悄话悄悄告诉同桌,对了点点头,错了悄悄告诉他。

3.复习单韵母

(1)还记得本课书学了什么单韵母吗?练练它们的四声吧。

(2)出示生词卡:读四声,确定声调。说明没有声调的读轻声。

————课中休息————

四、学习生字,加强自学

1.词读得好,韵母认得准,声调找得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但如果老师让生字离开生词,你们还能认得准吗?抢读生字卡。

2.增加难度有信心吗?“说字摆卡”不会可以问问小老师,看看会的同学。(加粗字为出示字卡的内容)

上层的上中间在下面:用手势表示——上中下。(检查理解情况)

在、我、用、给、每、放:练习组词。

要:多音字,一讲而过。

3.边收卡边读卡——放好。

五、学写字,学笔画

1.看桌上还有什么卡,念出来。(书)

2.学写:“、”书字里有一个新笔画相信你们早认识了?

(1)观察书写,念出来。

(2)端正书写姿势,写“、”的字头。

3.学习“书”

(1)出示“书”的字卡,讨论笔顺。

(2)学生说,教师板书,学生观察书写。

(3)书空笔顺

(4)端正书写姿势,写“书”的字头。

4.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上、中、下、用”。

六、检查学习情况

1.捡贝壳

(1)书是知识的海洋,哪个小朋友愿意到这里捡贝壳?(贝壳后面有生字)

(2)带读。如:上——上层的上。

2.齐读课文:让我们在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喜欢小书架吗?为什么?(提高学生与书交朋友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每日看书的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

1.读或背课文给家长听。

2.“、”和5个生字各写一行。

附:板书设计

小书架

一排贝壳图片背面有生字

篇2:一年级语文《小书架》课件

《小书架》是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儿歌。儿歌安排在学习了六个单韵母之后,意在复习单韵母,同时继续练习随文识字,理解儿歌内容。

本课主要讲了“我”家的小书架上,爸爸、妈妈和我的书摆放的位置,并在最后说明每天放学都要看它。一方面说明这是一个爱读书、爱整洁的家庭,另一方面也告诉小朋友们要逐步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与前面的“金钥匙”相呼应。

这首儿歌朗朗上口,易读易背。文中的生字比较简单,易认易写,本文是初学是自的好教材。文中有注音,便于学生根据熟字练习拼读,也有利于学生巩固刚刚学过的单韵母。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熟、读懂《小书架》,知道摆放物品要整洁有序,并逐步培养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2.通过复习单韵母明确学习拼音对识字的意义。利用认识的字复习学过的韵母,并练习给汉字标声调。

3.渗透性识字10个,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4个。

4.认识“上、中、下”的位置。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听读识字法、拼音识字法、上下文猜字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加强自学。

教学难点:

重点指导“书、用”的笔画、笔顺。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今天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还有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看,他是谁?(丁丁)看,丁丁在向你们问好呢!你们也跟丁丁问声好吧!

2、丁丁家里有许多书,他可喜欢读书了,他曾送给我们一把金钥匙,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金钥匙的内容,好吗?

出示: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

3、小朋友们,你们家中有这样的好习惯吗?(有)代老师想问问,你们的书都是放在哪儿的呢?(书柜,书架……)很好,看来小朋友们平时也跟丁丁一样,是爱看书的好孩子。丁丁家跟你们一样,他们的书是放在小书架里的。

4、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小书架。纠正读音。

二、听儿歌、读儿歌

1、今天,丁丁想请小朋友们和他一起去参观参观他家的小书架,你们想去吗? (想)丁丁也非常欢迎你们呢!

2、首先,请孩子们听老师读儿歌,你们仔细听,好吗?

3、好听吗?(好听)想跟我一起读吗?好,老师读一句,孩子们跟着读一句,注意,把字音读准。

4、孩子们,你们还想读吗?这次,老师和你们一起读,只不过老师大声读,你们小声读,还不太会读的孩子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好吗?

5、孩子们读得真认真,你们想自己读一读吗?现在请孩子们轻轻把书翻到40页,儿歌就在上面,同桌互相读一读,如果同桌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如果同桌有不会认的字,你就帮帮他。

6、现在,丁丁想听你们读给他听,你们愿意吗?谁最想读给丁丁听,用你的行动告诉我。(点名表扬坐得好的孩子)齐读课文。

7、丁丁很喜欢你们的朗读,他觉得“给”这个字最难读,再读读。他要送颗星星给你们。

8、刚才小朋友们听得认真,读得仔细。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单韵母吗?练练它们的四声吧。

儿歌中就藏着我们学过的韵母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词读得好,韵母认得准,声调找得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9、这首儿歌一共几句话?(3句)女孩子读第一句,男孩子读第二句,全班一起读第三句。

三、学习课文

1、丁丁很喜欢自己的小书架,一提起他的小书架,他就骄傲地说:“一个小书架,摆在我的家”。你们喜欢他的小书架吗?请你们也像我一样,骄傲地读一读这句话。(读出骄傲的语气)

2、丁丁家的书可多了,这是爸爸的书(点击出示爸爸的书)有(读书名)。我有一个问题,爸爸有点高,你们觉得爸爸的书适合放在哪一层呢?(上层)

那丁丁和你们想得一样吗?你从儿歌中的哪一句知道的?(用文中的句子)

真聪明,孩子们,你们和丁丁想的是一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这一句话告诉我们爸爸的书放在上层。(点击PPT)

哪一层爸爸用?(上层爸爸用)上层谁用?(上层爸爸用)

3、丁丁家的人都是爱读书的,看,这是妈妈的书(点击出示),妈妈的书又放在哪一层呢?(中间)。哪一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文中哪一句告诉我们妈妈的书放在哪一层?

你们太聪明了,又和丁丁想到一块儿去了。(点击PPT)

哪一层给妈妈?(中间给妈妈)中间给谁?(中间给妈妈)

4、爸爸妈妈的书我们都参观完了,最后该参观谁的书了?(丁丁)

对呀,哪一句儿歌告诉我们丁丁的书在哪儿?这么多小朋友都知道啊,那我们一起读,好吗?(我的书,在下面,每天放学要看它。)

丁丁的书在哪儿?(在下面)(点击PPT)

5、孩子们,你们真能干,参观了丁丁家的书架,你们知道丁丁,还有爸爸妈妈的书都放在哪儿了吗?现在,我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6、通过你们的朗读,我发现丁丁有一个好习惯,谁眼睛最亮,发现了丁丁的好习惯?(它:指的是丁丁的书)丁丁和他家的书交上了好朋友,我希望咱们1·2班的孩子也能和丁丁一样,每天放学回家后多看看书,跟你们的书交上好朋友,好吗?

7、丁丁为了管理好书架,还准备了三张标签,我们来读读这三张标签。(上层、中间、下面)丁丁想请咱们1·2班的孩子帮帮忙,告诉丁丁这三张标签分别对应的地方,用你的手指指给代老师看,如果你指对了,标签就会自动贴上去。

真了不起,经过你们的帮忙,丁丁以后就不会放错地方了。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四、认字游戏

1、参观完了丁丁的书架,现在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要和你们做游戏了,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好不好?

2、请出了生字宝宝,生字宝宝很高兴,它说谁愿意来玩猜字游戏呀?

3、猜字游戏。

五、学写字,学笔画

1、和字宝宝做完了游戏,还有几个字宝宝特别喜欢你们,要让大家来写一写,我们先读读这几个字。(书、用、中、下)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带孩子们写这几个字。

六、拓展升华

学完了儿歌,现在代老师想看看我们班哪些孩子认的字最多,请小朋友们看看小书架上的书,你认识哪些书的名字?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和丁丁一起去他家参观了小书架,认识了许多字宝宝,还学写了几个字,同时也明白了上中下的位置。丁丁很喜欢你们,他欢迎你们再去他家,你们愿意吗?

希望以后每节课我们都能和丁丁一起快乐地学习!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小书架》;2、在作业本上书写“书、用、中、下”;3、回家认真读故事书。

九、板书设计

小书架

一个小书架,

摆在我的家。

上层爸爸用,

中间给妈妈。

我的书,

在下面,

篇3:一年级语文《小书架》课件

教法一:

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 听老师读课文, 请你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答略)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

师:从第一自然段中, 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

师: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该怎么办呢? (生:借尾巴)

师:下面请大家朗读课文, 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壁虎借尾巴的? (生答略)

师: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是怎么借的?借到了没有?为什么?

生:小壁虎向燕子、黄牛、小鱼借尾巴。

生: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

生:小鱼的尾巴是拨水的, 借给小壁虎就不能在水里游了。

生:老牛的尾巴是赶蝇子的, 如果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借!请再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体会体会。 (生朗读课文)

师: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 很难过, 它又怎么办呢?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略)

教法二:

师: (出示壁虎图) 你们认识这种小动物吗? (师介绍壁虎的知识)

师: (课件演示) 有一天, 一只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 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 小壁虎使劲一挣, 挣断了尾巴逃走了。这时小壁虎会怎么想呢?

生:没有尾巴多难看呀!

师:是呀!那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 (板书课题, 学生读) 读了课题后, 你想知道什么?

生:小壁虎要向谁借尾巴?

生:小壁虎是怎样借尾巴的?

生:小壁虎有没有借到尾巴?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老师也很想知道答案, 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壁虎向小燕子借尾巴。

生:我知道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还向黄牛和小鱼借尾巴。

生:我知道小壁虎后来又长出新尾巴了!

……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精彩!看来你们读得很认真, 你们谁能读出小壁虎向别人借尾巴时的语气?

生:牛伯伯, 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读得真好!这只小壁虎向别人借东西真有礼貌。还有谁能读? (学生争相朗读)

师:谁来当老黄牛?

生: (压低声音, 粗声粗气) 不行啊, 我还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师: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小壁虎借尾巴的部分。 (小组合作读, 全班交流读)

师:老牛、燕子、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

生:燕子的尾巴要用来掌握方向。

生:没有尾巴多难看呀!

生: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蝇子, 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

生:他们的尾巴都有用。

师: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 很难过, 它又怎么办呢?结果怎样呢? (生答略)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略)

教法三:

(前部分与教法二基本一样, 但在朗读完课文后, 没有就此鸣金收兵, 而是安排了以下环节)

师:想一想, 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尾巴呢?能不能像课文那样编一编?

生:小壁虎爬呀爬, 爬到草地上, 他看见孔雀拖着美丽的尾巴走来走去, 就说:“孔雀哥哥, 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孔雀说:“不行啊, 我还要用尾巴和别人比美呢!”

……

师:同学们编的故事真精彩。请大家再开动脑筋想一想, 课文中只写了小壁虎向燕子、黄牛、小鱼借尾巴的过程, 为什么不多写几种呢?

生:多写了, 读起来有些重复、罗嗦。

生:老牛是在地上走的, 燕子是在空中飞的, 小鱼是在水里游的, 它们就代表了很多有尾巴的小动物, 多写了就不太好了。

师:对, 大家真棒!以后我们说话写话时, 不一定要多说, 只要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内容就可以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它只好爬回去找妈妈, 结果怎么样呢? (学生答略)

师:小壁虎的尾巴断了, 还能自己长出来, 这种能力叫再生, 人的头发、指甲等也有再生功能。学习了这篇后, 大家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

生:我知道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生:我知道了说话写话时, 说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就行了, 不要太罗嗦。

……

思考:

“涉深水者观蛟龙, 涉浅水者得鱼虾。”一篇课文正如一片海洋, 既有“浅水湾”, 也有“深水区”。教师若仅仅带领学生在“浅水湾”转悠, 看见“鱼虾”便止步, 抑或误把“鱼虾”当“蛟龙”, 那么,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及运用, 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就很难真正做到扎实有效。

细细推究, 不难发现, “教法一”忽视了语文课姓“语”的特性, 是一堂乏善可陈的阅读课。尽管看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似乎丝丝入扣、无懈可击, 但却是浮光掠影, 学生是匆匆到课文的“浅水湾”一游, 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就“船到码头”了。既看不到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与运用, 也看不见孩子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更看不到创新能力的培植, 学生所得的仅仅是对情节的理解、记忆及故事所告诉的知识。这些所得, 充其量不过只是“小鱼小虾”。如此教学, 实在有误人子弟之嫌。

“教法二”开篇巧妙地用课件和问题“断了尾巴后, 小壁虎会怎么想”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急壁虎之所急, 忧壁虎之所忧,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再学从问起, 让学生带着自己所提的问题, 自主地读书、积极地探究, 学习变成了自己内在的需求了, 不再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被动地接受。同时通过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 进一步感悟文本, 内化文本, 积累语言, 形成能力。应该说, 与教法一相比, 这位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成功的, 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 语言与思维得到了不同发展。但遗憾的是, 教法二的教者是在带领学生向文本深处“潜游”, 但还未真正到达深水区就停止了, 学生所得最多也只能算是“大鱼大虾”。

“教法三”紧紧抓住语言这根语文课的命脉, 大胆引发学生的求异、求同思维, 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潜能, 设计了“像课文那样编一编故事: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尾巴呢?”这个巧妙的环节。学生要能模仿课文说一说, 就必须理解课文每次是怎样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再结合生活实际, 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 话锋一转, 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多写几种借尾巴的过程”, 以此来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话、写话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这样, 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过程就层次清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得益彰, 学生也从文本的“浅水湾”来到了“深水区”, 其所得乃“蛟龙”也!

篇4:一年级语文《小书架》课件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件; 妙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96-001

下面我就所从事的一年级小学语文课来谈谈自己是如何合理运用课件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的。

一、妙用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进了教室,但注意力却还没有从课间的嬉戏中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老师眼神威严的扫射能让较乖的孩子安定,但一部分孩子仍无法快速地集中注意力。而且师生间的关系显得有些紧张。因此,铃声一响,我就运用课件,一段轻快活泼的音乐,伴着朗朗的古诗诵读,孩子看着课件上古诗画面变幻,跟着古诗课件一起诵读,学生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课堂上了。

二、妙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特别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妙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寓教于乐”落到实处。在教学《春天》这识字课文时,我使用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先播放春雨沙沙下的课件。“春雨一下”立刻吸引了学生,学生望着这飘落的春雨静静思索:春雨给大地带来哪些变化呢?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小组互相讨论等方法,纷纷说出了春雨具有:点红桃花、染绿柳芽、滋润庄稼的本领。再结合学生的答案播放春暖花开的课件:伴随着音乐,桃花姐姐花瓣一片一片地张开,小芽娃娃微笑着从泥土中慢慢长出来。刚出土的小芽儿和刚张开瓣儿的桃花,轻柔地在春风中舞蹈,青蛙从泥土里钻出来了,燕子在屋檐下做窝,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生机勃勃的春天感染了学生,整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春意盎然的情境中,保持着饱满的学习情绪,使枯燥的识字课因而充满诗意。一个个词与一幅幅画面不停地闪烁,带给他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回忆,美感便油然而生,学生放飞想象,由文本又联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情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美好的意境,和谐的音韵,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由衷地喜爱春天、喜爱生活、喜爱语文课。识字课如诗一般美好,语文课充满了诗意。

三、妙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能化难为易、化隐为显、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因此,用多媒体课件能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画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学《雨点》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后,都找到了雨点落在哪儿、在哪儿干什么的答案。但他们却不明白:同样是雨点,为什么落到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也正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老师便展示课件,依次出现下列四幅动画让学生观察。第一幅:美丽的田野间有个明镜般的池塘,雨点儿落下来,水面荡起一点儿涟漪,马上又平静如镜了。可爱的小雨点安详地在水中睡觉。第二幅:一条小溪伴着柔和的音乐,在山间慢慢向前流淌。几滴雨点儿落下来,随着水流的速度缓缓地向前散步。第三幅:山间一条宽阔的大河,大河里的水正哗哗向东流去,雨点儿一落到河里,就在水流冲击下奔跑起来。第四幅: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雨点儿落下来,被波浪冲得一会儿飞上半空,一会儿跌入浪谷,一会儿又冲上浪尖。波涛的声音像惊雷滚动。通过声、像的渲染,学生人人都找到了答案,而且形象深刻地记住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种自然事物的不同特征,对课文内容全都心神领会了。这样,通过课件,把日常见不到的现象直接地展示出来,学生很快一目了然,入情入境,巧妙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四、妙用课件,优化识字教学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而且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课件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了。例如,教学象形字“鸟”字时,可由图慢慢地演变成“鸟”字,并用鲜红的色彩突出鸟字的点,一边讲解;小鸟不能没有眼睛,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也记得牢。如“奶”字的笔顺和第四笔“ㄋ”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奶”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画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ㄋ”这个笔画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蹈、摔、鹰”等字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刺激。

五、妙用课件,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所以借助课件创设一个个生动的情境,这样进行训练,学生的潜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又实现了语文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课堂也因此而美丽起来。如教完《雨点》一课后,动画出示:调皮的小雨点开心蹦跳的样子。落到了柳条上,花瓣上,屋檐上,树叶上,玻璃上……老师引导,我是可爱的小雨点,我喜欢落在柳条上,在柳条上荡秋千。然后问学生,你是可爱的小雨点,你还想落到哪儿去?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纷纷举手说话。“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打鼓。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跳舞。……”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大胆发挥想象,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在科学信息教育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直接对学生形象、逼真地传授知识,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但能使语文课堂个性飞扬,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更加美丽,有效。

篇5:一年级小书架教学设计

《小书架》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

1、复习学过的六个单韵母。

2、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图画认识上、中、下的位置。并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二)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导课部分

结合第四单元金钥匙的教学内容,以小伙伴丁丁导入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回顾丁丁家爱读 书的好习惯,将前后教学内容融汇贯通,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

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指导课题中“书”字的发音,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汉语拼音能帮助我们 说好普通话,发挥拼音帮助正音的功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听读识字

听读识字是适合新教材特点的一种识字方法,是由长期从事小学教学与研究的天津教育研究 院谷锦屏老师首创,是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的一项创造性研究。它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汉字 环境,通过反复接触,儿童自然产生学习汉字的动机,使儿童在自然接触和学习汉语汉字的 同时,身心获得自然和谐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由文到词,再由词到字的过渡。

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通过自己试着读一读初步感知 课文内容。对能正确朗读课文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 主人翁精神。

由于本课内容易读易背,学生往往在熟知课文内容后,不愿意看书。为了把听读识字落到实 处,使学生切实在读中认识生字的读音,我在听录音读、跟录音读两个环节中都设计了用手 指读,旨在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文中的每一个字上,从而达到听、读、认的和谐统一。

熟字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动学生自己找,再读一读、认一认。并在复习熟字的 同时,巩固六个单韵母,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学习生 字。充分运用学具,通过同位互相认读生字卡片,将本课十个生字从词语中单独提出来,再 通过对口令、摘葡萄游戏加深印象,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生字读音。

识字过程穿插了比较“用”和“月”的异同以及“在”的说话训练这两个环节,主要是引导 学生在听读识字的基础上,联系比较形近字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及想象力。

3、最后,结合丁丁及学生自己读书的情况,引导学生坚持每天读书,养成天天读书的好习惯

篇6:一年级语文《小书架》课件

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

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城区小学

作者:曾琳琳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认知目标: 让学生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提前认识本课生字,并在网络教学的辅助下会认生字11个,会写生字3个。能力发展目标: 在学习交流有关动物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听、乐于与同伴交流展现自我的 能力,突现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的愿望;以及培养学生通过多媒体平台 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依据文字展开想象,感受冬天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在学习本课的同时,要求学生充分联系生活的经验和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关的知识学习,相关的歌曲与图片、视频资源则进一步与多媒体资源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升华本课的思想教育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带

有好奇而且渴望与之亲近的心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与动物接触,所 以有关冬天的动物的知识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在本课中注意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不仅把学生的积

极性调动起来,而且更能引导学生重新关注身边的动物。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被提高;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

三.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类型(1)课件(√)⑵工具(√)(动物卡片)⑶专题学习网站()

⑷多媒体资源库(√)⑸案例库()⑹题库(√)

⑺网络课程()⑻其它(√)

2.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本课时运用了多媒体资源和动物投影进行教学,把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带到 课堂上来,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了学生喜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把品 德文本和动物动画、有趣声音视频合二为一,从视觉、听觉、触觉调动了学 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体现课堂学习的快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媒 体情景导入,认知交流学习,体现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学习情景创设

1.学习情景类型

⑴真实情景(√)⑵问题性情景(√)

⑶虚拟情景(√)⑷其他()

2.学习情景设计

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对与学习生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教者结合网络和真 实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环境巨大反差,从而明确本课题的学习内容,提 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在学习完本课的内容基础上,还要求学生 浏览相关的网站,学习本课的课外知识,实现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五.学习活动组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趣引题。

1、创设情境(课件播放雪地景色):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

2、板书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生字。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各自大声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

2、播放课文录音,听朗读,初识不认识的字音。

3、同桌互读。(互教互学)

(三)学习生字

1、认字。(出示生字卡片)带音读(多种形式读)

2、脱音读。(出示课件)

3、读生词。(出示课件)

4、玩识字游戏,给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5、指导写字。

(四)品读课文,引导探究。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边读边用“——”画出雪地里来了哪些画家?他们分别画了什么?(板书:贴画)

2、引导探究:

(1)质疑:你喜欢哪个小画家?(2)教师范读句子。(3)学生自渎(4)品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句子。

(5)质疑:我们平时画画是用什么来画的?而这些小画家又用什么来画的呢?

【通过质疑,贯通上下文,让学生借助图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的美好情境与优美语言。】(6)教师小结。(其实不同的动物的脚的形状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画出来的画也是多种多样的。)

(7)小练习。(课后习题)

3、迁移拓展:

A、有一种小动物没参加,他是谁呢?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了解什么是冬眠)

B、教师小结:除了青蛙要冬眠之外,还有熊啊,蛇啊,乌龟啊等的动物都是需要冬眠的,如果你们想知道更多冬眠的动物,就得要多看课外书。

(五)总结全文,齐读课文。

1、启发情感,指导朗读:

(这首小诗歌很有趣,让我们美美地把这首读出来。)(1)齐读诗歌,相机指导“下雪啦,下雪啦!”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2)全班配乐读。(出示课件)

2、试背课文。

3、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鸭、小鸡、小狗、小马这四位小画家,他们用自己的小脚丫在雪地了画了美丽的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他们真是了不起的小画家。老师相信,你们也是了不起的小画家。请你们回去后,可以光着脚丫到沙滩上去踩踩,看看你们的小脚丫能画出什么画。好吗?

4、欢唱歌曲,结束课文。(出示多课件)

2、学习设计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抛锚式

学习生字的方法 专题学习网站 自主学习示范引导

支架式

课文的学习,雪地里 有什么小动物 专题学习网站 自主学习与小组 合作学习交流 示范引导 答疑解难

随机通达教 雪地里的小动物 如何当画家 专题学习网站 自主学习与小组 合作学习交流 示范引导

⑷其他

上相关网站,学习课外知识 专题学习网站 多媒体资源库

指导监控点评

2.协作学习设计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分组情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分角色扮演 小动物

专题学习网站 多媒体资源库 单独完成与 五人小组 同小组交流 监控评价

⑵伙伴 网络知 识认知

专题学习网站 多媒体资源库

自由组合 人机交流与 同组交流 示范引导

协同 分析课文 专题学习网站 五人小组 人机交流与 同组交流 示范引导

竞争 说一说

专题学习网站 单独完成 人机交流 指导点评

其他 完成练习专题学习网站

单独完成 三人小组 人机交流 同组交流 指导点评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

⑴堂上提问()⑵书面练习()

⑶合作完成作品(√)

⑷作业测试()

⑸学生自主网上测试()⑹其它(√)

七.学生反馈:

课堂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增强学生学的愿望,同时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是生活中的体验者,这也是语文科学习所强调的以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去。因此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我们应从学生身上找到评价的答案。在课教授完毕以后,我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行为上看到了学生在本堂课中获益良多。

很多同学在以前可能懒于阅读,自从这节有趣的课后,学生不少都喜欢上了《十万个为什么》以增长课外知识,并喜欢上阅读有关动物的文章。

八.教学反思

本人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中,在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重组和拓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本人有以下几点感悟:

1.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突出语文特色。在教材中安排了故事范例,联系学生实际,从而构建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热爱生活的美好!

2.围绕课题目标,针对网络资源的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我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中每位学生都是主体参与者,给予学生许多说话交流和与计算机交流学习的机会,体验活动带着任务进行,防止了流于形式。了解生活中常见植物,不仅引导学生课前调查采访,而且自主运用专题网站学习时,也让学生主动观察、交流思考,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纵观全课,学生始终在积极地参与着,活动着,感动着。

4.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新课程提倡开放的课堂,提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课前,初步了解生活,在课堂上心灵的交流与碰撞,从课堂到生活的延伸,是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情感培育到行为实践的过程。

篇7:语文 -小书架 -

一排贝壳图片 背面有生字

语文教案-小书架 - 北师大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8:一年级语文《小书架》课件

一巧妙释题, 整体感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是从整体感知再到具体品味。解释课题就是一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而靳老师的释题方法更富有新意———

(师板书课题:《有一个小村庄》)

师:我把课题写好了, 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生:您少写了“这样”两个字。

(师向提出“错误”的学生表示感谢并补全课题, 生齐读。)

师:读了这个题目, 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读了课题《有这样一个小村庄》, 看到“这样”两个字, 我就很想知道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

师: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课文题目来推想课文内容。“这样”究竟是“怎样”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 请打开书认真读课文, 然后说说有“怎样”的一个小村庄。

(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师巡视并辅导, 纠正“咆哮”“屏障”的读音。之后, 师范读课文, 向生提问。)

师:究竟有“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谁来说说?

生:这个小村庄原来是“很像样”的, 村后山坡上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可是, 由于村里的各家各户都用锋利的斧子砍树造房、造犁、烧火, 后来一场洪水把村子吞没了, 所有的东西都被卷走了。

师:你说得很好。这个村庄过去是“很像样”的, 很美丽, 很富庶, 可是, 后来一场洪水把村子里的一切都卷走了。此时, 你们在想什么?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个小村庄原来是“很像样”的, 可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了。

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 这节课我们就要集中精力解决这个“大问号”。现在我们再回头看课文, 大家先朗读第一自然段。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 靳老师先采用填空式板题法, 让学生加深对“这样”的识记, 然后再由“这样”形成悬念———究竟是“怎样”的。由无疑促使学生生疑, 由课文题目推想课文内容, 再带着这样的推想去读课文, 得知课文的基本内容。这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第一步。在学生反复读以及教师示范读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们说“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 这又进一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在“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流程中, 靳老师对前一“整体”和“部分”的衔接做了巧妙的处理。为什么原来是“很像样”的村庄到头来却“什么也没有了”呢?靳老师有意识地板书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样做使“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很自然。这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就为后面“部分”语言的品味和具体内容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二据文作图, 据图品文

依据文意适当画图再现文句情境, 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图示法”, 而靳老师的“图示法”却有与众不同之处———

(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

师:这个小村庄在什么地方呀?

生:在一片河坡上。 (师随手画一河边坡地)

师:河坡上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这是村子里的房子。 (师画房屋) 这个村子里有多少人家呀?

生:几十户人家。

师:谁愿意在黑板上画好多间“很像样”的房子呢? (生上台前画房子, 师提示要画出房子远近大小的区别。画完后, 师让生齐读表现图意的语句:在一片河坡上, 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师:作者写了“河坡上有个很像样的小村庄”后, 接下来写了什么?

生:写“村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

师:谁能在村前画一条小河?

(生画小河)

师:河水非常清澈。 (师在“小河”旁板书“清澈”) 你想想, 在河里画些什么才可以显示出河水的清澈呢?

生:在水中画些鱼。

师:还可以再画些什么?

(师提示, 生画上了树木及房屋在水中的倒影。)

师:大家把表现这个图意的句子读出来。

生: (齐) 清澈的河水从村前流过。

(师引导生理解“清澈”一词的形、义。)

师:接下来, 又写了什么?

生:写村后的山坡上, 郁郁葱葱的树林, 像一道巨大的屏障。

师:你们说, 下面该画些什么呢? (教师让10位学生上台画山坡的树木, 每人画一两棵, 教师也参与其中。)

师:画得不错。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片树林?

生:“郁郁葱葱”。

(教师在“树林”旁板书“郁郁葱葱”并解析词义, 继而又解析“屏障”一词的词义。之后, 指导学生齐读表现这一图意的句子。)

师:接下来还写了什么呢?

生:写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

(教师在“天空”处板书“清新”, 并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师:谁会画清新的空气? (生默思)

师:空气无形无色怎么能画出来呢?可以通过画什么来表示?

(学生有所悟, 相继画出白云、小鸟、蜜蜂、蝴蝶等。画完后, 教师让学生齐读这一句子。)

师:庄稼长得怎样?

生:很好。

师:在这个村子旁边, 有很多长得非常好的绿油油的庄稼。 (师画村前的田地、庄稼) 现在我们从整体上看一下黑板上的这幅图, 然后再来读课文的这一自然段, 看看是怎样具体描写“很像样”的小村庄的。

(生齐读课文)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可知, 靳老师运用的“图示法”有如下的特点: (1) 教师先适当示范性地画图, 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文意画图。先后共有近20位学生上台画图, 充分突显了全员参与、合作学习、亲历过程的教育新理念。 (2) 在图画上板书关键词语, 如“清澈”“清新”“郁郁葱葱”等词语与图境有机结合, 突显了画图的指向性———品味理解词语, 使画图较好地为品味语言服务。 (3) 每画完一处图后, 朗读表现该图意的句子, 把图示与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较好地突出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要求。概言之, 靳老师运用“图示法”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 而是把图示与品词、品句、品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品词品句, 多式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 语文课应主要引导学生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上下工夫, 语文课应是咬文嚼字课、品词练句课。靳老师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所进行的咬文嚼字、品词品句既扎实到位, 又形式多样———

【片段1】

师:“郁郁葱葱”是什么意思?

生1:形容树木非常茂盛。

师:这个词中哪些字是说茂盛的?

生1:“葱葱”是说茂盛的。

师:“葱葱”是说茂盛吗?

生2:“郁郁”是说茂盛的。

师:“浓”和“郁”组成一个词叫———

生:“浓郁”。

师:从“浓郁”这个词可推知“郁郁”就是很稠密、很茂盛的意思。“葱”可以和“绿”组成一个词叫———

生:“葱绿”。

师:由“葱绿”这个词可推知“葱葱”就是———

生:颜色很绿。

师:好极了。那么“郁郁葱葱”就是指树木长得非常———

生:茂密。

师:茂密和什么?

生:翠绿。

师:对了, “郁郁葱葱”就是指树木长得非常茂密和翠绿。

在这一片段中, 靳老师对“郁郁葱葱”一词的教学采用了“语素”分析法:先分别解释“郁郁”和“葱葱”的词义, 再合起来解释“郁郁葱葱”的词义。靳老师对文中的“清澈”“屏障”“清新”等多个词语的教学均采用“语素”分析法。这样做,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 学生对词语的记忆是意义识记而非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才能让学生对词语的记忆更深刻, 进而对词语融会贯通。

【片段2】

生:“一年年一代代,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裸露”的词义, 之后让学生从句子中找出“减少”的反义词“扩大”。)

师:如果我们不是用斧头滥砍乱伐树木, 而是全民植树、护树, 那么我们山上的树木就会逐年怎样?

(学生先说“扩大”, 自我否定后又说“增加”。教师板书“增”。)

师:我没有写“加”, 再想想, 该写什么?

(学生讨论, 在教师的点拨下, 最后确认为“增多”。因为“减”与“增”相反, “少”与“多”相反,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义词。)

从这一片段可以看出, 靳老师引导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是非常准确的。学生由此迁移寻找“扩大”的反义词时, 便能迅速而准确地找出“缩小”一词, 继而在教师的引导下, 能扩句为:“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不断增多, 裸露的土地不断缩小。”这样的语言训练不仅是准确的, 而且是精确的。

【片段3】

教例1:“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在靳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把上面的语句变为了排比句式: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 谁家想做家具, 谁家想烧柴,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教例2:靳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 让学生认识到小村庄由原来的“很像样”到最后的“什么都没有了”, 主要是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差导致的结果。于是, 靳老师让学生以“保护环境”为话题进行说话训练:

生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生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大自然。

生3: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保护”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破坏”。

师:那么, 破坏环境就是破坏什么呢?

生1: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的家园。

生2:破坏环境就是破坏大自然。

生3: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人类自己。

(教师指出“破坏”与“人类”搭配不当, 学生又提出把“破坏”改为“伤害”, 教师指出这里应该用比“伤害”程度更严重的词语。最后, 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提出了“毁灭”这个词。)

生3:破坏环境就是毁灭我们人类自己。

师:说得真好!能不能把用“保护”和“破坏”这一对反义词造的两个句子合在一起?

生: (齐)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破坏环境就是毁灭我们人类自己。

在教例1中, 靳老师引导学生把“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扩展变为“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 谁家想做家具, 谁家想烧柴”的排比句式, 这种把散句组合成整句, 使语气由弱变强的训练,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在教例2中, 训练的形式也是很有创意的。靳老师引导学生由“保护环境就是……”扩展变为“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就是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做法很有创意:在形式上一句多式, 在语意上层层推进;在正意说的基础上又进行反意变说, 即“破坏环境就是毁灭我们人类自己”;在正反分说后又把二者合在一起来说。如此的“一意多说”“正意反说”“正反合说”的多变训练, 足见靳老师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设计上的颇具匠心。

四以读为本, 多读精背

以读代讲, 以读悟情, 这是感悟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这节课中, 靳老师采用的“读法”形式多样———

1.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教例1:

师:题目是《有这样一个小村庄》, 这里的“这样”究竟是“怎样”的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大声地读课文, 反复地读课文。

教例2:

师:这个村庄过去是“很像样”的, 可是, 最后却什么也没有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板书大“?”) 带着这个问号你们再认真地读一遍课文。

教例3:

师:最后村里什么都没有了, 罪魁祸首是谁呢?

生:斧头是罪魁祸首。

师:没有人使用斧头, 它自己会砍树吗?究竟谁是罪魁祸首呢?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找答案吧, 仔细读课文的第2、3、4自然段。

从上述的三个教例可以看出, 靳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或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引导其读书, 把读与思、思与读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2.教师示范读课文。

师:你们读了几遍课文了? (生普遍已读了两三遍课文) 究竟有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下面你们看课本, 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我读到哪儿, 你们眼睛就盯到哪儿, 思考到哪儿。 (师深情地范读课文)

从这一教例可以看出, 学生诵读了两三遍课文, 已初步感知课文, 在此基础上再听教师范读, 这样的读书效果是极佳的。这样做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先自由练读, 然后再听教师范读, 这能充分发挥学生读书时的想象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范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仿读, 则不易发挥学生读书时的自主性。再者, 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逐渐减少, 而“以机代口” (课文朗读录音) 的现象日渐增多。在课堂上, 我们应像靳老师一样, 亲自范读。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形象地从视觉、听觉上感知课文, 才能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密切。

3.读———画———读。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 靳老师让学生们逐句朗读逐句分析。如靳老师先让学生读句子“清澈的河水从村前流过, 村后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好像一道巨大的屏障”, 之后引导学生在黑板上作画, 先画出房子、小河, 再画出小河中的鱼儿和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最后画村后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木。画完后, 靳老师让学生找出表示图意的句子认真品读。

在这一教例中, 靳老师先让学生读句子, 初步感知句意, 再让学生动手作画, 扩展其想象的空间。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画完后, 靳老师又让学生回读句子, 此时, 学生朗读的时候, 眼前就不仅仅是一个简短的句子了, 脑海里会浮现出丰富的内心视像。“先读———作画———回读”这种教学方法, 对于品读写景状物的语段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 靳老师先让学生看自己画的“山村图”, 并熟读课文, 然后他又引导学生采用逻辑引读的方式背诵这一自然段。如靳老师分别抓住方位词“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村后”“这里”引读, 在有关方位词的提示下, 学生很快能背诵这一精美的语段。

这一教学片段给我们的启示是: (1) 要把背诵引进课堂教学中。因为只有“胸藏万汇”, 才会“笔下生花”。 (2) 要善于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如靳老师在以上教例中就采用了看图指导背诵法和引读指导背诵法。

篇9:我的小书架

这个小书架是我上一年级时妈妈特意为我准备的,使我心爱的书籍有了自己的家园。

小书架身穿一件雪白雪白的外衣,浑身上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像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玻璃做的小门上面有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它们好像在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我的小书架不但外形美观,里面更是丰富多彩。书架分四层,我把书依次分了类,为了方便查找资料,我把“学习助手”——工具书放在了第一层,能让我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知识,找到答案。第二层放着作文书,我每天都阅读课外书,按时写笔记,这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第三层放着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去年暑假里我读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经常欺负动物的男孩儿被小精灵变成了只有拇指这么大,它骑到鹅背上,跟随大雁旅行,到了许多地方,经历了许多危险,后来,他变成了一个关心动物和帮助他人的好孩子,于是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第四层放着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国历史故事》等,书中的大英雄个个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每当我翻开这些书籍,就好像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篇10:三年级上册《小露珠》语文课件

2.请一学生扮演小露珠上来说一说。

3.还记得吗,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小露珠是怎么来的,现在又知道小露珠是怎么走的,能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说吗?

4.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个科学知识的小秘密呢。小露珠伴着星星而来,随着太阳而去。小露珠变化的这一段也写得很生动呢,一起朗读。

5.小露珠要走了,花草树木看见了,多么舍不得呀。它们会和小露珠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小露珠又会怎么向他们告别呢?大家再一起细细读读后半部分。

6.大家在小组中分好角色把送别的情景表演出来。

7.指名表演。

8.这深情的告别场面真令人感动。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把我们再一次带入这深情的一幕。

五、总结:这篇童话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小露珠的美丽和可爱。老师这儿也有一首赞美小露珠的诗,自己读读。全体起立,一起朗读。

篇11:一年级语文秋天课件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等3个偏旁;会写“了”字和笔画“横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好“一”字 的不同读音。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

2、读好“一”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师:出示一片枯黄的树叶,引导学生谈话:“叶子为什么会变黄?”引入课题:秋天

2、认识生字“秋”师用字卡演示“禾与火”组成“秋”。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认识自然段

2、学生标出自然段。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读课文圈画生字,认读生字。

5、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随机点拨:

找出平翘舌音的字。

气:组词:天气、空气、生气

了:数笔画的方法。观察田字格,写一写。

树:认识偏旁“木” 演示  木做偏旁的变化。

叶: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口字旁”

大、飞、片:象形字,结合古文字讲解字理,识记生字。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一片(   )    一片(   )   一片(    )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演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个:认识“人字头”加一加,组词识记。

6、巩固识字:@带拼音领读、擦掉拼音领读、打乱顺序读

@摘苹果游戏。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一片片”和“一片”的区别。指导朗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变化。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出示“一”字 的读音不同变化。教学生读。

3、引读第三自然段:师:秋天可真美呀!

四、总结全文

篇12:一年级语文免费课件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 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激趣切入

(出示挂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 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 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 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 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 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 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朗读

1、 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2、 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 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 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 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第二课时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感悟

1、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 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一年级语文《画》原创教案设计

(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拓展

1、 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 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写字

1、 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 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 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 评议展示。

篇13:一年级语文《小书架》课件

基于我校学前专业的特点, PowerPoint课件制作主要培养学生制作幼儿园课件的能力。在PowerPoint的学习进入中后期时, 刚好遇到学生的教育实习, 实习期间, 笔者多次接到学生类似这样的“求救”电话:“老师, 幼儿园让我制作一个课件, 其中有个××效果怎么也做不出来, 您知道怎么做吗?”学生焦急的语气始终在笔者耳边回荡。笔者想:为什么不在实习结束之后来一次“忆苦总结”呢?让学生回顾一下实习期间遇到的困难, 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从实践中汲取的知识一定是学生非常渴望得到的。于是, 就有了下面的这堂课。

案例描述

课前准备:笔者已经告知学生将实习期间遇到的关于课件制作方面的问题记录下来, 作为这堂课讨论的内容;也可以把自己制作的课件带来, 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上课铃响了, 笔者刚走进教室, 学生们就开始诉苦:“老师, 我们都愁死了!”“哎呀, 老师, 我们上课学的东西太少了, 好多都不会做!”笔者举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好了, 大家别着急!这节课干脆就作为‘忆苦总结’课, 让大家都倒倒苦水, 看看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拦路虎。不信还有我们解决不了的困难!”学生们听了这话, 忍不住都笑了, 气氛顿时轻松了起来。

接下来, 笔者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将实习期间遇到的困难归纳一下, 作为之后讨论的重点。经过讨论, 在小组内部消化掉一些问题, 剩下的问题则列在黑板上, 集思广益, 寻找解决的方法。以下选取两个片段:

片段一:如何围绕课堂主题设计简单的小动画

不少学生在课前就反映, 拿到幼儿园教材后, 想做一个小动画在课堂上使用, 可是不知该如何下手。现在, 这个问题又被提了出来:“老师, 我觉得自定义动画挺简单, 操作都会, 可是设置完后, 效果却与自己想的不一样, 想修改吧, 却越改越乱……”, 根据课前的了解和现场的反馈, 笔者发觉问题主要是动画设计思路不清晰。

动画设计思路混乱是初学者经常遇到的问题, 对此笔者的观点是: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笔者强调在动手制作小动画之前应该先有一个设计方案, 就像写作文一样, 一定要列出提纲, 理清思路再动手做。边做边改只能是越改越乱!此处, 笔者以学生提供的幼儿园课件《我的一天》为例, 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笔者先画出基本框架 (如表1) 。

然后请学生思考, 在每个时间段会出现什么场景?需要什么动画效果? 有什么样的顺序?这个环节学生表现很踊跃, “早晨”的设计很快就有了 (如表2) 。

以此类推, 其他时间段的动画设计也很快就完成了。有了清晰的思路, 按照类别找到需要的动画效果, 把动画参数作相应的设置就行了。

片段二:课件在课堂使用的效果不好

这也是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老师, 我刚开始上课小朋友就走神, 导致整堂课效果都不好!”一位学生这样说。她上课的内容是《年》, 在课堂导入的时候, 为了吸引小朋友, 准备了一个关于“年”的故事, 并把这个故事全文敲在了课件的第一页, 上课时念给小朋友听。结果念故事的时候, 好多小朋友都走神了, 后面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听完描述, 笔者把问题抛给班里其他学生:“你们认为问题出在哪里?一起来想想办法!”大家七嘴八舌, 说什么的都有:

“是不是她讲故事语气不够生动?”

“应该配上背景音乐, 这样就有气氛了!”

“文字太多了, 密密麻麻的, 显得乱, 最好删掉一些。”

“要不在文字旁边加上点图片, 小动画什么的, 小朋友一定喜欢!”

……

这里实际上涉及课件素材合理使用的问题。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课件多数是课堂上各科教师使用的教学课件, 文字比较多, 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把这种风格延续到幼儿园课件上来, 上述这位学生遇到的情况就比较典型。正好有学生建议减少文字, 笔者决定顺水推舟, 抓住这个机会让大家对幼儿园课件中文字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于是问到:“刚才听到有同学建议减少文字, 理由是感觉整个画面太乱了, 那问一下, 文字减少到什么程度合适呢? 有什么标准或者原则吗?”停了一下有学生说到:“老师, 这哪有什么标准啊? 减到看着舒服就行了!”“是啊, 字少点不太乱就行了!”看来, 学生的思路还停在“看着舒服”的层面上, 笔者于是决定下一剂猛药:“那这样吧, 干脆把所有的文字都删掉!”话音刚落, 教室里顿时一片议论, 学生们脸上都露出“那怎么可以”的表情。一位学生忍不住说:“老师, 没有字了, 这课还怎么上啊?”笔者意味深长地问到:“不可以吗?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吧!”笔者转身问那位学生:“这个故事上课前你准备得怎么样?”她说:“我备了好几遍课, 这故事都会背了!”笔者接着问到:“那为什么还要打出来呢?”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怕忘记了。打出来可以看一看, 提醒自己。”“哦, 也就是说, 准备充分的话, 没有这些文字你也可以把故事讲出来的!”她很肯定地点点头。于是, 笔者对学生们说:“看来只要备课充分, 没有文字对老师没什么影响, 再来看看学生吧!幼儿园里, 我们的学生都是小朋友, 他们……”说到这里, 笔者故意停下来, 看看学生的反应。没人说话, 看来大家一时还转不过弯来, 于是笔者接着又说:“……还没有接受义务教育……”再次停下, 这一次, 终于有反应了。“我知道了, 他们还不认识多少字呢!”一个学生大声说到!话音一落, 其他学生也都反应过来, “那这么说, 文字对小朋友也没什么作用, 看来可以不要啊!”

“那么, 没有了文字, 课件的这一页怎么处理呢?”笔者继续追问。这问题难不倒学生, 他们一致认为应该使用与故事内容相符的图片来代替文字。甚至还有学生建议放一些小动画在课件上, 理由也很充分:“小朋友们都喜欢动画,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幼儿园课件中, 的确有很多学生非常喜欢在课件里添加一些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小动画。以至于形成这样一种定式:没有小动画和卡通图片就不是幼儿园课件。这样就真的好吗?笔者曾经也听过有学生抱怨:“我的课件做得很吸引人呀, 可是为什么小朋友们都不听讲呢?”究其原因, 就是由于过度使用动画、图片等素材, 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 影响了课堂的效果。因此, 经过讨论, 学生们对动画、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的使用归纳了两条意见:①必须与上课内容密切相关;②必须是必要的, 宁缺毋滥。

经过一节课的交流和讨论, 学生们已不是刚上课时愁云满面的样子了, 对于如何使用PowerPoint制作幼儿园课件, 大家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在最后总结的环节中, 学生们的发言也非常踊跃, 有的说:“我发现做课件不光是操作的问题, 还要考虑上课的需要才行!”还有的说:“经过这堂课的梳理, 感觉原来杂乱的知识变得有条理了, 学会了很多做课件的思路和方法,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学生的话语是朴素的, 但是从这朴素的语言中笔者已经感受到这堂课带给他们的触动和思考。

案例反思

1.借助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性很强,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也是目前教学中的“软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去用。在反复的探索过程中, 笔者发现体验式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的具体体验中, 发现了问题, 引起他们的观察和反思,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帮助他们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和归纳, 使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形成新的概念, 而这些新知识新技能又会被学生应用到新的教育实习环境中去检验。这就完成了一次体验式学习, 但并非彻底完成学习过程。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 学习活动始终贯穿在“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感悟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实践环节除了教育实习外, 现场及远程观摩活动, 模拟课堂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形式。反思环节也可以有多种形式:个体、小组、课堂……

2.重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信息素养

师范生具有双重身份, 他们既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 除了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外, 他们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信息素养, 如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作用更偏向于帮助学生去寻找、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 不应出现“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更多的是在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下, 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情景。在这里, 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是在向师范生潜移默化地展示如何进行信息化的教学, 就是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信息素养。

3.突出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核心, 也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研究的热点。信息技术在整合过程中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在这方面, 中小学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但是在学前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经过长期实践, 笔者认为幼师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想达到较好效果,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学内容以幼儿园教材为依托, 突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②密切联系学前教育专业课, 引导学生以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 营造恰当的信息化教学环境。③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关于教学设计的内容, 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同时, 也为后续的教育技术课程做一定的铺垫。

结语

篇14:搬个小书架上飞机

飞机上如何逃生也好、阅读什么书也好,这两种事情并不矛盾:人在空中,所有的空间和时间都指向自我,远离尘嚣,该如何让身体和灵魂自由?

有关“飞机上阅读”这样一个文化味道十足的讨论,在南航训练营里的后工业时代场景包围之下,显得颇具现场感和亲和力。一群文化人身临其境,还原飞机上的阅读心态的同时,甚至猜测,假如飞机失事当时,自己该手捧一本什么样的书安息……

阅读游戏

飞机上不能接打电话和进行任何形式的社会活动。这一段相对封闭的空闲时间长则十几个小时,短也几十分钟—读书似乎变成了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飞机阅读体会和特殊的阅读习惯。

慕容雪村:中国当代成年人经历过“书荒”的时期,我记忆中,从初中到高中几乎看到书就读,根本不存在阅读习惯和偏好。那时候读书选择只有两类:一是中国古典名著,二是西方经典名著。

而到了现在,大众阅读越来越往简易和通俗化发展。郭敬明的书为什么长期占据机场书店最前排,不是因为写得最好,而是在某种意义上迎合了如今的读书习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跟真正的明史比较起来,浅显了很多。大家带上飞机的书就像这一类大众普及本,越来越往轻松简单的方向发展。加上现在读图时代,漫画作品汗牛充栋,更是助长了这样的阅读习惯,包括在飞机上。

当然,这些都不是坏事,也有艰深的、专业的书在生产——有选择总比书荒来得好。

赤松子:消费社会是个仿真的社会,它的特点必定反映到阅读上来。阅读亦不再是求真为纲,求知为本,有一种超越实用的东西覆盖在阅读之上,用罗兰.巴特的话来说就是快感。身体占据阅读的主要位置使阅读像水漫河堤一样激情四溢,阅读获得了狂欢节的仪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书籍的出版呈几何级的增长,书展亦是遍地开花。交通工具上的阅读几乎是和消费社会同时成长起来的,读书不是劳动,而是休闲。

徐琼:虽然不是文艺女青年,但我很喜欢买书,尤其是小说和散文随笔。通常我会一次性买很多书,尤其是在机场书店,每次有长途旅行和长时间坐飞机的时候就很开心,终于有时间看书了。

而且在飞机上看书确实会比较专注,会感觉读书将旅行时间大大缩短了,投入就会迅速消费时间。

孙冕:我喜欢旅行,也就避免不了经常性地乘坐飞机。在飞机上阅读是重要的时间段,一是为了打发时间;二是避免浪费时间。毕竟人在天空离开各种社会性事务的打扰,头脑会变得特别专注,很容易钻进书本当中去。

但我在飞机上的阅读通常是片断性的。我会带很大很重的行李包上飞机,里面装了很多书,方便东抓一本、西抓一本,跳跃性的寻找阅读快感,并且随时可以放下书睡觉。

这样的阅读方式让我感觉很自在,就像是把自己的书架一小部分搬上了飞机。

当然,也有很多书是临上飞机在机场买的,只要这书让我有感觉。但有一点,我从来不看旅游书,也很讨厌通过书本来介绍某个地方的形式——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定要听身边去过的人说,和亲身的体验,不要让书本先入为主。

周艳:其实我对飞机很有感情:我父亲是飞行员,母亲也在民航工作,从小就在飞行的氛围中长大,经常跟着大人坐飞机。但是我真的不会在飞机上读书——你叫我们80后静下心来研究一本书太难了,大家都是比较喜欢玩新鲜的东西:要么是杂志,要么是漫画书或者电子书,最好随时可以超链接到另外的主题阅读之中,不要线性阅读。

当然,这种习惯跟我从事的时尚节目主持人工作也有关系。我平时宁可听别人复述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作为主持节目的谈资,也没有时间认真地阅读一本书。只有在单位党员活动要提交读后感的时候,才会看书。

陈锐军:我做出版行业,认真地研究过这个问题。现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几个特点:从深阅读到浅阅读;从线性阅读到链接性阅读;从纸质阅读向屏幕阅读。每年国家公布的阅读率不断下降,其实不是整体下降,而是不断地分流。

我发现在中国,飞行过程中看书的人其实并不多,大概只有10%不到,更多的人在看杂志或者听音乐。而在国外的航班上这一比例比国内高出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的阅读更具功利性。比如,我们在法兰克福考察期间包了一辆大巴车,司机经常在等我们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本极厚的小说在看——他们的心态比我们安静。

我在想,中国开始庆祝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但是目前更集中在政府层面和学术界的宣传推广,反而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不是占重要的部分。

何志毛:我倒觉得读书是很私人的事情。你会带什么书上飞机可能是基于一种坏习惯,那就是把书买回去后放在书架上不看。书是一个不会说话的朋友,可以欺负它让它孤独地躺在书架上;但当我们旅行的时候,因为有孤独的飞机旅程,会想起来带着这个朋友。

带飞机书还基于一种假设:我有我的精神世界,我拒绝搭讪。因为飞机上的乘客自我假定的层次通常比较高,交流障碍更多——飞机书就像奶酪,陌生人会被气味熏走,朋友却会闻着这个臭味走过来。

飞行书架

在书房里读书可以有成千上万种选择和随时更换的任意性,而带上飞机的只能是一本或者几本——这本书的选择便与你这一次的飞行体验挂了钩:会不会读不知味、还是有更加舒服的阅读快感;是否一定在200页之内、还是对印刷质量和厚度有必需的要求;它会与旅行目的地有关、还是有可能帮你完成一项工作……飞机书自有它的气质。

陈锐军:上飞机前当然要精心挑选一本伴侣书,不然会在座位上如坐针毡吧?我一般会带正好需要看的书:比如正准备写东西,写到这个人了,就会带上有关他的书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但也不会带太厚的书,一来便于携带;二来可以随时翻看或收在座位前。

孙冕:我不怕书重。因为我带的衣物和杂物特别少——连内裤也不洗的旅行是常事。

因为习惯在飞机上间歇性地看书,所以我会带诗歌和散文集等,不需要连惯性思维来读的题材来安慰和刺激自己麻木的神经。最近喜欢读带注解的古文书,好奇现代人是怎么解释以前的思维方式的。读这类书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在飞机上你的心态更为平静,能够在读的过程中和古人对话。比如他在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是这么表达情绪的,假如是我,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理解……所以我随身带着本子,常常会和着古人的诗来写自己的诗。

常常看到邻座的书,哇,又是企业管理?又是人生感悟?这样的书有快感吗?

慕容雪村:我的书房藏书12000本左右,其中有8000本没读过——人生最大的享受是买书,每次去书店都会买到提不动为止,然后当天晚上全部打开,抓起这本看看,那本看看,那种心情和女人买了很多衣服一样亢奋。

所以我在飞机书方面有很多选择,出差前会精心挑选。首先要根据旅途时间的长短选择2本到5本不等。其次选择的种类大多数集中于畅销书,主要是为了研究别人的书为什么卖得好。

最近出差带了《本杰明的奇怪旅程》,也就是电影《返老还童》的原作。我觉得名字翻译得不好,应该改为《本杰明·巴顿的奇异人生》。还有一本冉云飞的《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作者是我的好朋友,他是我见过的活人中读书最多的,他的藏书超过2万册,无书不读。所以看他写的书特别能帮人开阔视野。

飞机书一定是从家里带出来的,我从不在机场的书店买书。就像梁文道说的,“中国的北京机场是全世界最可耻的机场,你永远找不到适合自己读的书在卖。”那里只有励志书、求医书和大量的插图本,特别难看。

徐琼:之前几年书店在卖的文学类图书和畅销书蛮多的,算是非常适合女性阅读的飞机书。现在机场在卖的书确实集中于那几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读者的低俗化带动了机场书的走向。

周艳:我也很少从机场买书,大多数是在网上订了送到单位,等到上飞机前会带着。最近我在飞机上读的书是情感类书《耐得住寂寞》,薄薄一本,好读也好玩。

赤松子:书只有好和坏的区别,没有厚和薄之分。我上飞机前会带上正在看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刚好落到这里的书;另外是和目的地有关的书,比如城市旅游指南。

飞机上还是以放松精神为主,不一定必须有个题材和厚薄上的限定。我不主张普遍性带入我们的阅读中。我相信每本书都有带上飞机的理由和价值。有个作家打过比喻,说比如橱柜里面放着文物茶杯,餐桌上放着每天用的茶杯,它们都是有用的——书就是这样,品尝和投资全看你的用途。

何志毛:我的飞机书,一种是平时轻易不读的,正好在飞机上完成与作者之间智力的较量;还有一种是彻底地放弃思考,只需要接受就好的,比如旅游书、美食书。

空中艳遇

陌生的人共处于飞机上的封闭空间,往往存在互相设置的隔冰层。在破冰话题方面,一个重要的道具就是飞机书:可以咨询手捧好书的芳邻,也可以期待邻座对你的好奇与挑战。良好的沟通体验常常成为旅途新鲜记忆点,甚至艳遇的起点,令人颊齿留香。

徐琼:上个月出差,在飞机上读《三联生活周刊》,那期刚好介绍葡萄酒。在我翻的时候邻座的男士问我是不是了解葡萄酒,他是一个酷爱葡萄酒文化的人,我们针对酒的种类沟通了一路,还约好以后一起品酒。

赤松子:我很喜欢在飞机上和看书的人搭讪,而且我相信好读书的人也喜欢有关读书的交流。

这种沟通跟性别无关。去年3月我去马达加斯加,身边坐着广州日报的记者,他在看《后汉书》,我们两个从后汉说到前汉,旅途非常愉快。

孙冕:我比较害羞,通常是没有人理我我也不理别人。不过偶尔的理一次还是会记忆深刻。有一次我跟叶永清(画家)一起坐头等舱去昆明,中转机到印度去。突然飞机有问题途中降落,这样一来我们的转机时间就不够了。我只好找来空姐商量,能不能跟地面沟通,为我们开通特别通道直接转机。

空姐走过来,看到我拿着一本仓央嘉措的《诗传》,微笑着破冰,“先生,您喜欢诗歌吗?”

为了达到特别服务的目的,我只好施展读书人的讨好手段,回答她说,“我喜欢诗歌,而且我觉得你很美,想为你写一首诗。”

你们猜怎么着,空姐读完激动万分,即刻带我去见机长,我又给机长写了一首诗,结果他们真的为我们申请了特别通道。那首诗大概是赞美他们的职业,就像是插上孔雀的羽毛,不用身份证就可以到处飞。

脸皮厚和胆子大,加上我手里的《诗传》,让我没误飞机!

陈锐军:这真是文化人泡妞的优势呢!我也曾因为飞机书偶遇十年前的采访和拍摄对象。雪灾前后的一次旅行中,飞机延误了半夜才起飞。在一群昏睡的旅客当中,我发现隔了几个座位有一位俄罗斯姑娘,手捧厚厚的书在读,不由地多看了几眼。本来是出于对她半夜在读什么书的好奇,后来竟然发现,她是我十几年前采访过的芭蕾舞演员!大家言谈甚欢,我回家还特地翻出当年为她拍摄的照片,跑到她下飞机后演出的地方去看她——可惜没有发展出一段异国恋。

何志毛:我不喜欢在飞机上和人搭讪,对我来说,飞机书也是一道屏障,意味着:对不起,我有我的世界,请不要打扰我。

周艳:可是我觉得在飞机上讨论飞机书很正常。对于我来说,因为平时比较少读书,在飞机上看到别人读书的时候会感兴趣,问他大概是讲什么的。职业关系,我接受声音比接受文字要来得快。

慕容雪村:是这样,我也遇到过被别人询问。有一次我在看安德烈的《伪币制造者》,旁边坐的小姑娘问,你怎么会看这种书?看得下去吗?可能她觉得这本书很难读不应该是飞机读物,由此我们开始聊天。

上一篇:十一月的文案下一篇:《诗经·秦风·蒹葭》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