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

2024-05-24

一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通用8篇)

篇1:一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

一年级上册的课件语文

一年级上册的课件语文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这首儿歌,着重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提高阅读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发展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坐在月亮上,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猜字谜复习生字:

师:小弟站在大哥的肩上。

生:尖。

师:八张嘴

生:只。

……

师:小朋友猜谜的本领真高。

(环节评价:猜谜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复习生字。)

(二)创设情景,观察想象。

1、师:小朋友表现这么好,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课件,晴朗的夜空图,满天星星在闪烁,播放音乐《闪烁的小星星》)

2、师:可以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们来到了天空,看到星星。

师:星星是怎样的?

生:星星一闪一闪的。

生:星星亮晶晶

生:星星很可爱。

师:天空中小星星很美丽,可是太孤单了,如果你是画家,还会再画什么?

生:我会再画个卫星。

生:我会再画只飞船。

生:我会再画个月亮。

……

3、师:小朋友真是个想象丰富的画家,现在老师先给这画加上月亮。

(在夜空图中出示一弯新月)这是怎样的月亮?

生:弯弯的月亮。

生:两头尖尖的月亮。

师:你觉得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生:弯弯的月儿就像小船。

生:弯弯的月儿像香蕉。

生:弯弯的月儿像把刀。

生:弯弯的月儿像眉毛。

……

4、师:有一位小女孩也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在观赏着这美丽的夜空,(出示一位小女孩遥望着星空)她说:天空这么美,这么有趣,要是能飞上去那该多好啊!说着说着,她就睡着了,她梦见自己真的飞上天空了,坐在月亮上。(慢慢移动小女孩飞上了天空,坐在月亮上,)

师:这位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看见了什么?

生:小女孩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有位诗人把我们小朋友刚才看到的、想到的写成一首诗,我们打开来读一读。

(环节评价:优美的画面把儿歌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初步体会到夜空的美。为读懂儿歌和有感情朗读作了铺垫。)

(三) 读儿歌,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练读,或者你认为自己能读好的,就按自己的.方式读,在小组中准备“朗读明星”比赛。

3、学生分小组练读课文。

4、“朗读明星”比赛。

(1)师:准备好了吗?谁有信心把第一句读好。

生1读: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生2评:我认为他没把月儿的美读出。我会比他读得好。(此生读)

生3评:我觉得他把月儿读得很弯很弯,把船儿读得很小很小,

师:小朋友有没注意到他是怎么读的。

生4评:我听他把“弯弯的”、“小小的”、读得很慢。

师:你听得认真,还有谁也能把第一句读好。

……

(2)师:谁来读读第二句。

生1读: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生2评:她的语气太平淡了。

师:小姑娘坐到了弯弯的月儿上,会有什么感觉?

生:她会很快乐。

生:她会很觉得在月亮上很好玩、很有趣。

师:那我们就带着快乐的、有趣的语气来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着自己上了天,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划着双桨,荡漾在星星闪烁的蓝天中,是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地有趣、愉快。

生练读再指名读。

(3)赛读全文,评出“朗读明星”。

5、背诵。

师:小朋友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歌。(放《小小的船》的音乐,学生背唱。)

(环节评价: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反复地朗读训练,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当学生朗读有困难时,师恰当地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喜悦的心情,激起学生的共鸣。当在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后,就把诗的意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充分表达出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1、师:这么美丽的夜空,小朋友想不想到月亮上去?

生:想!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轻轻地摆动身子,(放音乐),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到月亮上旅行。

说话训练:

(1)坐在月亮上,我看见( )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白云。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嫦娥姐姐。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玉兔。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长城,

……

(2)坐在月亮上,我看见( ),还看见( )。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流星,还看见卫星。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太空人,还看见飞碟。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飞机,还看见火箭。

……

2、创作想象画(课外)

师:请你把自己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想到的画下来。请你用手中的画笔画出21世纪的太空美景!

3、布置图画专栏(课外)

(环节评价:说话训练,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小小的船,知道了这首儿歌的意思,还进行了一次愉快地夜空之旅,看见了美丽的夜空。希望小朋友学好了本领长大后,也到宇宙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四、教学反思评价:

(一)注重阅读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本案例中,教师创设 自然情境,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诵读。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二)体现人文性

本案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本案例中,学生主体充分参与,教师适度引导,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三)延伸发展,启发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里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知识,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创设情境,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坐在月亮上,我看见什么”的说话训练中,学生的想象力就像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四)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

本案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听音乐,背唱《小小的船》歌曲,创作想像画等活动,使语文课与艺术课交叉、渗透、整合,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同时还注重课内外结合,学生把自己在课内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想到的有关太空的景,在课外画下来,并举办图画专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篇2:一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这首儿歌,着重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提高阅读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发展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坐在月亮上,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三、教学过程:

(一)猜字谜复习生字:

师:小弟站在大哥的肩上。

生:尖。

师:八张嘴

生:只。

……

师:小朋友猜谜的本领真高。

(环节评价:猜谜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复习生字。)

(二)创设情景,观察想象。

1、师:小朋友表现这么好,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课件,晴朗的夜空图,满天星星在闪烁,播放音乐《闪烁的小星星》)

2、师:可以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们来到了天空,看到星星。

师:星星是怎样的?

生:星星一闪一闪的。

生:星星亮晶晶

生:星星很可爱。

师:天空中小星星很美丽,可是太孤单了,如果你是画家,还会再画什么?

生:我会再画个卫星。

生:我会再画只飞船。

生:我会再画个月亮。

……

3、师:小朋友真是个想象丰富的画家,现在老师先给这画加上月亮。

(在夜空图中出示一弯新月)这是怎样的月亮?

生:弯弯的月亮。

生:两头尖尖的月亮。

师:你觉得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生:弯弯的月儿就像小船。

生:弯弯的月儿像香蕉。

生:弯弯的月儿像把刀。

生:弯弯的月儿像眉毛。

……

4、师:有一位小女孩也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在观赏着这美丽的夜空,(出示一位小女孩遥望着星空)她说:天空这么美,这么有趣,要是能飞上去那该多好啊!说着说着,她就睡着了,她梦见自己真的飞上天空了,坐在月亮上。(慢慢移动小女孩飞上了天空,坐在月亮上,)

师:这位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看见了什么?

生:小女孩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有位诗人把我们小朋友刚才看到的、想到的写成一首诗,我们打开来读一读。

(环节评价:优美的画面把儿歌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初步体会到夜空的美。为读懂儿歌和有感情朗读作了铺垫。)

(三)读儿歌,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练读,或者你认为自己能读好的,就按自己的方式读,在小组中准备“朗读明星”比赛。

3、学生分小组练读课文。

4、“朗读明星”比赛。

(1)师:准备好了吗?谁有信心把第一句读好。

生1读: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生2评:我认为他没把月儿的美读出。我会比他读得好。(此生读)

生3评:我觉得他把月儿读得很弯很弯,把船儿读得很小很小,师:小朋友有没注意到他是怎么读的。

生4评:我听他把“弯弯的”、“小小的”、读得很慢。

师:你听得认真,还有谁也能把第一句读好。

……

(2)师:谁来读读第二句。

生1读: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生2评:她的语气太平淡了。

师:小姑娘坐到了弯弯的月儿上,会有什么感觉?

生:她会很快乐。

生:她会很觉得在月亮上很好玩、很有趣。

师:那我们就带着快乐的、有趣的语气来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着自己上了天,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划着双桨,荡漾在星星闪烁的蓝天中,是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地有趣、愉快。

生练读再指名读。

(3)赛读全文,评出“朗读明星”。

5、背诵。

师:小朋友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歌。(放《小小的船》的音乐,学生背唱。)

(环节评价: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反复地朗读训练,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当学生朗读有困难时,师恰当地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喜悦的心情,激起学生的共鸣。当在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后,就把诗的意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充分表达出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1、师:这么美丽的夜空,小朋友想不想到月亮上去?

生:想!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轻轻地摆动身子,(放音乐),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到月亮上旅行。

说话训练:

(1)坐在月亮上,我看见()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白云。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嫦娥姐姐。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玉兔。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长城,……

(2)坐在月亮上,我看见(),还看见()。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流星,还看见卫星。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太空人,还看见飞碟。

生:坐在月亮上,我看见飞机,还看见火箭。

……

2、创作想象画(课外)

师:请你把自己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想到的画下来。请你用手中的画笔画出21世纪的太空美景!

3、布置图画专栏(课外)

(环节评价:说话训练,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小小的船,知道了这首儿歌的意思,还进行了一次愉快地夜空之旅,看见了美丽的夜空。希望小朋友学好了本领长大后,也到宇宙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四、教学反思评价:

(一)注重阅读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本案例中,教师创设 自然情境,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诵读。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二)体现人文性

本案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本案例中,学生主体充分参与,教师适度引导,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三)延伸发展,启发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里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知识,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创设情境,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坐在月亮上,我看见什么”的说话训练中,学生的想象力就像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四)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

篇3:一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和“小兔运南瓜”。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部编本”语文教材以“学习提示”的方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使教学的方向更为清晰和突出。第一单元“我说你做”的学习提示是“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第四单元“我们做朋友”的学习提示是“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第六单元“用多大的声音”的学习提示是“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第八单元“小兔运南瓜”的学习提示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第六单元“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是在第一单元“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初步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部编本”语文教材非常好地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二、教学目标新取向:交际能力·兴趣·习惯

口语交际“多大的声音”,教材先用“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两个问句,激发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再用三幅插图“图书馆问话”“交给老师橡皮”“给同学讲故事”,创设三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出现学习提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明确指出说话声音要适中的表达要求。我们从教材编写中可以发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取向,除了要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外,还要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口语交际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并在情境感悟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文明礼仪,浸润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鉴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用多大的声音”的话题讨论与情境演练,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并使其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场合,确定说话声音的大小,用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文明的小学生。

三、教学过程新设计:情境创设·演练·互动

(一)运用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1.录像导入:今天上课,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先看一段录像。

故事情境描述: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很认真地做着作业,教室里格外安静。突然,一声大叫传来:“老师,老师!”同学们吓了一跳,教室里顿时闹腾起来。原来是小东同学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个字不会写,就大声叫老师……

2.引导评论:你们觉得小东这样做好不好?(大家都在安静地做作业,不能大声说话,否则会影响别的同学做作业,这是不礼貌的)

3.教师小结:说话是一种礼仪的表现,说话声音大小很重要。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板书:“用多大的声音”)

(设计意图:开课用录像小故事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且故事又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熟悉而亲切。通过故事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对主人公的评论中,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产生到底该如何把握音量的疑问,从而在自然地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的同时,将学生一颗颗充满疑惑的心也瞬间激活,并顺利地将其引向对真知的探究。)

(二)借助插图创设情境,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插图引入:今天,小东的生活可丰富了。请大家再仔细看这三幅图,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

2.问题悬疑探究:在上面这三件事情中,小东说了哪些话?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告诉他。

(1)说说插图一

(1)出示插图一:你看懂小东说了什么话?(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小女孩在看书,小东想坐小女孩边上的位置,所以就指着那个位置问小女孩:“请问,这里有人吗?”)

(2)小东应该怎样说话?出示选项,举手选择:A.大声说()B.小声说()

(3)统计学生选择结果,采访明理:小东为什么要小声说话?

(要点预设:因为这是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要安静阅读,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阅读者。更何况墙壁上还贴着一个“静”字,我们更加要自觉保持安静了)

(4)教师总结:像图书馆、阅览室、影院、医院等公共场所,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们要小声说话,保持安静。

(5)表演练习:如果你是小东,你会怎么问话?小女孩又会怎样回答呢?(同桌两人互相演一演,练一练)

(6)展示评价:先请一对同桌表演,评价他们说得怎样,再请两对同桌表演,评价。

(2)议议插图二和插图三

(1)那么,剩下的两幅图里,小东又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选择一幅图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2)交流反馈。

图2:小东捡到橡皮要交给老师,如果是到老师办公室里,为了不影响别的老师办公,说话声音应该小一点;如果是在教室里,而且是课间,声音嘈杂怕老师听不清楚,说话声音可以大一点。

图3:小东在教室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为了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听得到,声音要尽量大一点。

(3)选择一幅图来表演,大家评价:小东说得好吗?为什么?

3.总结提升:小东真能干!你们真能干!我们都做到了说话要看场合,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文交际情境现场化、故事化,借第一幅图进行交际规范的指导,用第二、三两幅图进行巩固迁移、练习提升,教学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梯度递升。并且在说清事理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说练表演,让同桌高效互动;在尊重自主选择的交际情境中,充分实践,在保证交际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激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延伸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声音,有的时候要大声说话,有的时候要小声说话。那么,你们觉得哪些时候,说话要大声些?哪些时候,说话要小声些呢?同桌讨论。

2.同桌表演:老师提供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图,请选择一个场景,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同桌两人表演,特别要注意说话声音的大小。(请三对同桌上台表演)

3.互动评价:你觉得哪一对同桌说话的声音大小正合适?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平台,做到学以致用。用表演的方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反复演练说话的合适音量,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地落实和提高。这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4.课堂总结:这节口语交际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和别人说话用适合的音量是一种礼仪和修养,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出示儿歌:说话有学问,声音有大小。有时候要大,有时候要小。掌握好音量,人人把我夸!

教师范读儿歌(故意把声音放得很轻很轻),评价: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的声音怎么样?(要大声点)教师再大声地朗读一遍,问学生:这样行吗?

齐读儿歌,下课。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晰的收获感会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将口语交际的要求浓缩成通俗的儿歌,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把说话声音的要领记在心里,并时时成为生活交际的指南。有意思的是,最后让学生将评价的视角投向教师,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也是再一次用教师正反两次朗读为学生把握说话时的声音大小作了鲜活的示范。)

篇4:一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件; 妙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96-001

下面我就所从事的一年级小学语文课来谈谈自己是如何合理运用课件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的。

一、妙用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进了教室,但注意力却还没有从课间的嬉戏中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老师眼神威严的扫射能让较乖的孩子安定,但一部分孩子仍无法快速地集中注意力。而且师生间的关系显得有些紧张。因此,铃声一响,我就运用课件,一段轻快活泼的音乐,伴着朗朗的古诗诵读,孩子看着课件上古诗画面变幻,跟着古诗课件一起诵读,学生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课堂上了。

二、妙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特别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妙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寓教于乐”落到实处。在教学《春天》这识字课文时,我使用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先播放春雨沙沙下的课件。“春雨一下”立刻吸引了学生,学生望着这飘落的春雨静静思索:春雨给大地带来哪些变化呢?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小组互相讨论等方法,纷纷说出了春雨具有:点红桃花、染绿柳芽、滋润庄稼的本领。再结合学生的答案播放春暖花开的课件:伴随着音乐,桃花姐姐花瓣一片一片地张开,小芽娃娃微笑着从泥土中慢慢长出来。刚出土的小芽儿和刚张开瓣儿的桃花,轻柔地在春风中舞蹈,青蛙从泥土里钻出来了,燕子在屋檐下做窝,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生机勃勃的春天感染了学生,整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春意盎然的情境中,保持着饱满的学习情绪,使枯燥的识字课因而充满诗意。一个个词与一幅幅画面不停地闪烁,带给他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回忆,美感便油然而生,学生放飞想象,由文本又联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情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美好的意境,和谐的音韵,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由衷地喜爱春天、喜爱生活、喜爱语文课。识字课如诗一般美好,语文课充满了诗意。

三、妙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能化难为易、化隐为显、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因此,用多媒体课件能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画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学《雨点》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后,都找到了雨点落在哪儿、在哪儿干什么的答案。但他们却不明白:同样是雨点,为什么落到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也正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老师便展示课件,依次出现下列四幅动画让学生观察。第一幅:美丽的田野间有个明镜般的池塘,雨点儿落下来,水面荡起一点儿涟漪,马上又平静如镜了。可爱的小雨点安详地在水中睡觉。第二幅:一条小溪伴着柔和的音乐,在山间慢慢向前流淌。几滴雨点儿落下来,随着水流的速度缓缓地向前散步。第三幅:山间一条宽阔的大河,大河里的水正哗哗向东流去,雨点儿一落到河里,就在水流冲击下奔跑起来。第四幅: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雨点儿落下来,被波浪冲得一会儿飞上半空,一会儿跌入浪谷,一会儿又冲上浪尖。波涛的声音像惊雷滚动。通过声、像的渲染,学生人人都找到了答案,而且形象深刻地记住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种自然事物的不同特征,对课文内容全都心神领会了。这样,通过课件,把日常见不到的现象直接地展示出来,学生很快一目了然,入情入境,巧妙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四、妙用课件,优化识字教学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而且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课件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了。例如,教学象形字“鸟”字时,可由图慢慢地演变成“鸟”字,并用鲜红的色彩突出鸟字的点,一边讲解;小鸟不能没有眼睛,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也记得牢。如“奶”字的笔顺和第四笔“ㄋ”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奶”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画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ㄋ”这个笔画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蹈、摔、鹰”等字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刺激。

五、妙用课件,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所以借助课件创设一个个生动的情境,这样进行训练,学生的潜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又实现了语文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课堂也因此而美丽起来。如教完《雨点》一课后,动画出示:调皮的小雨点开心蹦跳的样子。落到了柳条上,花瓣上,屋檐上,树叶上,玻璃上……老师引导,我是可爱的小雨点,我喜欢落在柳条上,在柳条上荡秋千。然后问学生,你是可爱的小雨点,你还想落到哪儿去?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纷纷举手说话。“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打鼓。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跳舞。……”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大胆发挥想象,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在科学信息教育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直接对学生形象、逼真地传授知识,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但能使语文课堂个性飞扬,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更加美丽,有效。

篇5:新一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1、熟读ang eng ing ng和他们的`四声调

2、拼读带有ang eng ing ng的拼音

3、会书写ang eng ing ng

4、熟读小儿歌,认识“车、羊”等生字

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aebp等拼音,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好了基础

三、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ang eng ing ng和他们的四声调,拼读带有ang eng ing ng的拼音

难点:会书写ang eng ing ng熟读小儿歌,认识“车、羊”等生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ang eng ing ng和他们的四声调

2、拼读带有ang eng ing ng的拼音

3、会书写ang eng ing ng

二、教学重点

1、熟读ang eng ing ng和他们的四声调

2、拼读带有ang eng ing ng的拼音

三、学时难点

会书写ang eng ing ng

四、教学活动

1、复习旧知

在投影屏幕上用PPT放映出之前学过的拼音字母如an en in等,让学生齐声说出字母的读音,放映带声调的拼音字母如ān、án、ǎn、àn等,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复习。

2、课前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复习了之前学过的几个拼音字母,但是在拼音王国里,我们还有许多不认识的拼音宝宝,今天,老师就带领着大家,继续探索拼音王国。

3、学习ang

(1)让学生看着羊的图片,试着让他们拼一下羊这个字的拼音。学生回答出后,在黑板上出示答案,ang,从而让学生认识ang这个拼音。

(2)展示ang的四个声调,先教师带领读,学生跟读。然后教师挑选读的优秀的同学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读。

(3)试着拼读。在黑板上展示带ang的拼音如qiáng等,让学生先和同桌试着拼一拼,最后由教师评价得出正确答案。

4、学习eng

(1)让学生看着灯的图片,试着让他们拼一下灯这个字的拼音。同学举手回答答案,教师纠正评论,并在在黑板上出示答案,deng,从而让学生认识eng这个拼音。

(2)展示eng的四个声调,让学生模仿刚才ang的四声调读。

(3)试着拼读。在黑板上展示带eng的拼音如fēng等,让学生举手拼读,并由其他同学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是否正确。

5、学习ing

(1)让学生看着鹰的图片,试着让他们想一想鹰这个字的拼音。同学举手回答,教师纠正评论,并在在黑板上出示答案,ing,从而让学生认识ing这个拼音。

(2)配合老鹰的图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念ing的四个声调,一组念一个声调,看那组念得由齐又好。

(3)试着拼读。在黑板上展示带ing的拼音如bing等,让学生举手拼读,并请同学说一说你由这个拼音想到了什么。如bing想到饼等

(4)在黑板上出示ing,让学生联想之前的整体认读音节,从而学习ing

6、学习ng

(1)让学生看着钟的图片,试着让他们拼一下钟这个字的拼音。Zhng,从而让学生认识ng这个拼音。

(2)展示ng的四个声调,并把四声调读给同桌听。教师请读的最好的一组同桌上台来带全班同学读

(3)试着拼读。在黑板上展示带ng的拼音如hng等,让学生举手拼读,教师纠正答案后带领学生再读。

7、书写ang eng ing ng

(1)教师请学生观察者这个拼音的结构,提示注意的地方

(2))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一个,学生小手书空,跟老师一起写

(3)学生在书上描红

(4)学生在书上书写一个。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教师走下讲台进行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8、课下任务

试着写一写今天所学的拼音

篇6: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课件

指导朗读古诗。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看图导入,教学部分生字词。

1.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教师贴挂图。)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力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引述边贴生字卡片。让我们细细地欣赏一下。(教师手指着图。)瞧,婷婷的荷花开放在茂盛鲜亮的荷叶间,(贴生字卡片:莲叶间。)鱼儿(贴生字卡片: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欢快地游玩,秀美的水乡女子正在划着小船采摘莲子。(贴生字卡片:采莲。)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板书:江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教学贴在图旁的生字词。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看图说说,莲叶间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莲是什么意思?

6.欣赏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让我们来读读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你三分钟时间,尽力把这首民歌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上面的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字音读准了吗?课文读通了吗?)

第一组:戏东西南北。

(1)自古以来,江南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你们瞧,(指图。)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戏。(出示卡片:聂。)这些鱼儿,一会儿游到东,(出示卡片:东。)一会儿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会儿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会儿游到北。(出示卡片:北)

(2)指名读生字。齐读。

(3)小黑板出示:譬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指名读。小组读。

第二组:可田。

(1)(看图。)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欣赏江南美景,这婷婷的荷花有的已结出了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莲蓬已经成熟,这可是采莲的好时机。(出示卡片:可。)这荷叶是多么的鲜亮嫩绿,古时候就用“田田’’这个词说出了荷叶的鲜亮嫩绿。(出示卡片:田。)

(2)谁能把描写荷花和荷叶的那句话读准确?(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l.现在你能把整首民歌读准确吗?小朋友们打开书自己再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三个生字:“江、可、叶”。

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该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左窄右宽。可:横要稍长一些。叶: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篇7: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全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年级(上册)课件,师库网免费多媒体课件,新课标新课程课时全配套,情境创设、新知学习、知识应用、拓展探究教学过程全支撑,体现新课标三维度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资源素材(动画、视频、图片等)丰富,PowerPoint集成,方便教师二次开发。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全适用。

识字

(一)《一去二三里》课件

《口耳目》课件《口耳目》flash课件

《在家里》课件《在家里》flash课件《操场上》课件

有趣的游戏(口语交际)

课文

(一)《画》课件 《四季》课件《四季》flash课件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件《小小竹排画中游》flash课件

《哪座房子最漂亮》课件《爷爷和小树》课件

语文园地二

我们的画(口语交际)

课文

(二)《静夜思》课件

《静夜思》flash课件

《小小的船》课件

《阳光》课件

《影子》课件《影子》flash课件

《比尾巴》课件1

《语文园地三》课件

这样做不好(口语交际)

识字

(二)《比一比》课件《自选商场》课件

《菜园里》课件《菜园里》flash课件

《日月明》课件

《日月明》flash课件

语文园地四

我会拼图(口语交际)

课文

(三)《我多想去看看》课件

[精品]《雨点儿》课件《雨点儿》flash课件

《平平搭积木》课件 《自己去吧》课件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课件《一次比一次有进步》flash课件

语文园地五

课文

(四)《小松鼠找花生果》课件[精品] 《小松鼠找花生》课件《小松鼠找花生》flash课件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件 《借生日》课件 《雪孩子》课件 《小熊住山洞》课件

篇8:一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课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__,真的像__说的,那么__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有很多创新之处,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科书编者的编写意图,才能用好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上一篇:大学学院学生会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优质免费试用申请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