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数学教案渗透德育

2024-05-20

七上数学教案渗透德育(精选6篇)

篇1:七上数学教案渗透德育

数学课上期渗透德育学科教案

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

郑敏

第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教学设计

(一)创设动画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1.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2.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

3.师提问: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4.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5.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二)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有几个人?”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明明、浩浩、丁丁领奖照片(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在课本上写出结果。2.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3.出示练习四的第1、2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了三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几个”的感知和认识,同时感受取得胜利的不易,以及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四)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在左右的条件限制下的相对性。[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在左右的条件限制下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五)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各是第几个,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各是第几个。

3.引导学生明白: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六)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数学课下期渗透德育学科教案

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

郑敏

前后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设计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有几个人?”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前后”的感知和认识,同时感受家庭的温暖]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

引导学生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前后”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前后”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3.引导学生明白: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篇2:七上数学教案渗透德育

嘉安小学:何少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2、认识非整时、半时时间,做到会读会写(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3、教育学生要从小学会珍惜时间,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思想感情同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学重点:

1、学生知道1时=60分。

2、认识非整时、半时时间,做到会读会写。

教学难点:认识非整时、半时时间,做到会读会写(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教具:课件、教具钟表、学生自带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你们还记得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时针、分针、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学会看懂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那老师考考你们好吗? 复习:

1看看小明的一天(课件演示,说出时间,并说出是怎么看的)

2给出3个时间,让学生用手里的小闹钟拨一拨,看谁拨的又快又准:4时30分、8时、5:30(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拨一个时间,拨完出一个代表到前面展示(实物投影),说说是怎么拨的,时针、分针的指向,为新课铺垫。)总结: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你们知道吗,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好要好学习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时分的认识”(板书课题)。二新课

1 请同学观察课件中的代表(课件),观察后回答问题: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

(2)每个大格分为()个小格。

(3)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重点提问钟面上有60个小格是怎么得出来的。(1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有12个大格,也就是有12个5个小格,等于60个小格。)2 感受1分钟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分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那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听1分钟音乐。

1分钟能写几个生字(对学生进行教育,写的太快不一定写的好)课件演示1分钟还能做什么,让学生体会1分钟 体会后学生说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同学们,1分钟能做很多事,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钟。

3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那么分针从12走到1是多长时间呢?(5分钟)从12走到3呢?从12走到6?从12走到9?从12走回12? 分针走一圈,时针怎么动呢?(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是60分(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板书)所以他们之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板书=)学生读1时=60分,反之,60分=1时。4 例1(课件)

读时间,学习写时间的两种方法: 1、用汉字“时、分”来表示。

2、像电子表一样用中间有“:”的方法来表示。5 例2(课件)

出示非整时、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出来的。教师总结看时间的方法: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分针走到几就是几个5分。

时间的写法。注意6:05的写法,两点后不够两位就补零。三 巩固练习1 练习1(课件)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2书110页“练一练”

连线(实物投影题目)提示学生先读出时间在连。说出每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并写出来。画一画 四 总结

篇3:数学教师的德育渗透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 我就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和我们长沙近几年来的财政收入等数据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这样, 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 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教学圆周率时, 我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数字的人, 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这样做还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材中, 还有许多象“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 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 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第八册教学小数的意义时, 就有一段小知识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 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 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 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 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这个小知识既让学生学到了有关小数的有关知识, 又可以培养学生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并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二、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 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是直接的。首先, 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带领学生做大扫除时, 我与学生一道做公共区卫生, 重活我领头做, 有危险的工作我单独干, 学生看到了, 大大提高了积极性。升国旗时要求学生站正行礼, 我自己首先严肃认真, 学生自然也就守纪律了。记得有一次, 预备铃声响了, 我象往常一样, 拿着书往教室走去, 走到教室门口, 原来喧闹的教室一下就安静了。看得出这里刚发生过一场“战争”, 教室门边到处都是纸屑。我没有批评他们, 也没问是谁扔的, 弯下腰就开始捡起来。孩子们慢慢聚拢来, 一个、两个、三个, 大家一起动手, 教室很快就干净了。我什么话都没说就接着上课了。整节课上, 同学们都很认真, 教学效果很好。下课后, 两个坐在门口的学生主动跟着我进了办公室, 承认了错误, 表示了改错的决心。 (原来, 他们为了一点小事闹起了矛盾, 互相撕了对方的本子, 并赌气地扔了一地) 。

另外,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 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 老师做好了大量的准备,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 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 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只有教师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 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 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 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 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篇4: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 途径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德育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联系实际,在学习目标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时,我先把学生分组,让他们各小组分别举出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着回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然后我提出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必要性,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我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注重数学发展史教育

数学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为数学学科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了解我国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尊心、鼓励学生献身科学。我国首创十进制记数法、勾股定理、祖率、剩余定理、正切函数表等,当时领先于其它国家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陈景润、熊庆来、陈建功、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居于世界前列。

数学史可以教给学生应有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欧拉临终时还在石板上演算刚被天文学赫舍尔发现的天王星轨道。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希帕索斯因发现无理数,违反学派信条,竟被处死。华罗庚28岁时,穷得连买米都困难,却完成了60万字的"堆垒数论"。新中国刚成立,他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诺贝尔将获得者约翰o纳什在2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22岁创建了"纳什均衡"理论――今天被数学和经济学大量采用。但是,在当时这一理论遭到博弈论前辈冯o诺依曼的断然否定,也曾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冷遇。目前,担任着剑桥大学最崇高的教授职务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史蒂芬o霍金只能用微弱的变形语言交谈,不能写字。他看书时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这位科学巨匠的科学成就是这样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而完成的。

三、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及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應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四、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这样才能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第六章第四节《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收集了这样一道例题在课堂上讲解,首先,出示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中每10万人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数扇形统计图时,让学生读懂这个扇形统计图;然后,我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延伸学生的思路;最后,问我国的受教育程度为什么越来越高,具有大学文化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进而谈到现在的社会情况,"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知识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那么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用我们的知识来振兴祖国,科技兴国。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五、在数学课外活动和其他形式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课堂的德育,还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所以教师应开展一些数学主题活动。在教学中,我常常配合所教的内容,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讲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我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回家做个小调查,调查家里每天使用的垃圾袋数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我们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甚至一年内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让学生们谈谈我们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环保教育。此外我还开展"当一回小管家"的活动,要求同学们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当天的开支情况,用一个表格把每天开支的各个项目、金额记录下来。记完一个星期后,让大家计算一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钱,一周花多少钱,照这样算一个月要花多少钱,爸爸妈妈一个月有多少收入,通过计算、比较、谈谈你的想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策略性,德育教育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必须注意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长期熏陶,必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七上数学教案渗透德育

出自《礼记 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编辑本段

译文

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或翻译: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翻译:孤寡浅陋,视野不开阔);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另一种解释: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编辑本段

寓意

篇6: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中小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因此,作为数学课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数学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数学课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数学课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数学课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数学课教学的规律。

新编小学先锋数学课教科书是一套故事内容精练、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渗及的题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一﹚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渗透

1、组织学生合作

在数学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

2、创设情境活动

上一篇:省级安全社区申报评定办法下一篇:申请去法国留学签证条件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