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辩论赛

2024-05-07

如何开展辩论赛(通用8篇)

篇1:如何开展辩论赛

如何开展辩论赛

辩论会的细则:

主持人先说本次辩论的题目,

第一个环节是陈词阶段。正反双方的一辩陈述本方观点。

第二个环节是盘问阶段。正反双方可相互提问。

第三个环节是自由辩论。正反双方可自由辩论,表达各自的.见解。

最后,双方四辩作总结,再次强调本方观点。 最后专家评判,票数最多的为获胜者。

辩论赛细则

1、时间提示 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的铃声提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

攻辩小结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1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的铃声提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其它阶段,每方队员在用时尚剩3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铃声提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终止钟声响时,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2、陈词 提倡即兴陈词,引经据典恰当。

3、开篇立论 由于本次比赛辩题大都富于生活化色彩,所以开篇立论无须在理论的层面上过多纠缠。立论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4、攻辩

(1) 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

(2) 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正反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作为攻方;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本轮攻辩,不得中途更替。

篇2:如何开展辩论赛

(2011-10-20 15:15:10)转载▼

标签:

分类: 教育项目培训 辩论赛

小学生

思维

心理

素质教育

教育

开展小学生辩论赛已经将近3年的时间了,3年中组织了很多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混龄辩论。100%的孩子都告诉我他们喜欢辩论赛,甚至喜欢到兴奋的状态。心理学中我们知道,一个人喜欢某种事物那是因为他内心的需要,而达致兴奋的是在这种需要中他发现与发展了蓬勃的自我。人格不是因为任何的物质基础,而是区别于所有动物,唯人类独有的----具有表达的诉求。辩论让孩子在自由表达的诉求实现中,实现了人格的发展,思维与能力的迅速提升。所以开展小学生辩论赛是非常有益于儿童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平台。如何开展小学生辩论赛呢?组织这些尚处于基础语文学习,社会与生活经验很浅,甚至顽皮的孩子开展辩论赛,是对老师的组织、引导、启发能力的极大考验。在此和大家分享作简要的分享,希望为真诚教育的老师提供到参考的实践建议。

一、辩论赛中老师的角色

把握好辩论赛中老师所处的角色是首要的,角色把握不住,就成了一般课堂教学的教师角色,限制了孩子的思考,和思维心灵发展的空间。那么在辩论赛中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1、组织者

在辩论赛中,是孩子的天下,他们可以自由地抒发表达。而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这个天下还就猴子的花果山,大家想怎样就怎样。因为辩论就是观点的对立,孩子们甚至可能吵闹起来,好事成了坏事。所以组织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A、组织好辩论赛的命题。

命题是关键,要选取孩子们生活中、学习中触手可及,但往往又忽视了的价值理念,比如“小学生是否该拥有手机”、|“小学生是否该拥有零用钱”、“看电视是否有益于儿童的发展”等等。辩论要由浅入深,不要一下子选择宏观抽象的命题,而是鼓励孩子们首先通过生活里的小事进行探讨。平凡的生活就是老师,平凡的生活就是一切的源泉,不要架空了生活空洞地探讨,对于孩子来说更应如此。

B、组织好辩论赛的规程 对于每一期孩子的辩论赛,我从一开始就告诉他们什么是辩论,辩论带给他们的是怎样有益的发展,他们要遵守的规则,要在遵守规则和尊重对手、裁判的前提下进行比赛。不要小看这些小学生,平时调皮捣蛋,但一旦在辩论赛中,在老师严密的思维带领下,全都进入了联想思考,极少出现不尊重对手、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所以纪律不是限制人的自由,正因为纪律给予了孩子更多精神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他们更知道如何遵守纪律。

2、导师的角色

辩论赛中老师是一个导师的角色,而非一个单纯的教导者,重视启发引导,会让儿童有更充分的联想与思考空间,他们会在激烈的讨论中激发出内在的意想不到的潜能能量,发展出严密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哲理性的表达。如果老师过份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在儿童表达前作了充分价值理念、是非黑白观点的分析的话,儿童是极容易受暗示的,反而让他们失去了思考的空间。

我一般在儿童团体思路打不开的时候才参与进去,就如一湖平静的湖水,投入一块大石激起的浪花,他们很容易受启迪,马上又进入了激励的辩论。比如在儿童法庭,担任控辩律师的孩子一下子找不到思路,我会参与进去分别做一次控诉律师与辩护律师,鼓励孩子与我辩论然后抽离。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感觉,整个儿童团体自发自动进入了关于生命与道德的探讨。这群以四五年级为主体的儿童团体所探索的深度,是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的。儿童法庭要辩论的是两个穷孩子因饥饿,父亲亡故,母亲病重而不得已偷面包最终被送上儿童法庭,辩论赛让孩子在道德两难中进行辩论。让我惊喜的是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在激励的争辩中、在与老师的对辩中,最终把辩论引向了新的高度与高潮----还有比道德两难更重要的,那就是对每个生命的关爱。

我们每场辩论赛都是精彩的,孩子们每一次都会激越出智慧之花与心灵的美好灿烂。把握好作为导师的角色,孩子会让我们看到精彩、看到人性最深处的善与美。

孩子们在辩论赛中的风采

二、赛程中的适时介入与启迪

由于儿童生活经验不足,思路与联想往往容易受到限制,作为导师在赛程中的适时介入,与不偏不倚、能起到思路启发的点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以高中以上的孩子开展的辩论赛规则那样进行,小学生辩论赛不是以胜负为目的,而是以参与、以启迪为目的。所以导师在开展辩论赛前要做好资料搜集和充分思考,在赛场上才能有敏锐迅速的视听讲反应能力,不但做到控场,引领团体思路,同时能给予到每个小辩手启迪。

埋怨学生的老师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老师他的能力、他的启发是足够的,儿童团体会蓬勃起来;如果一个老师的人格是完整的、完善,他最终会以人格征服他的学生。辩论赛是对老师能力与人格的考验。我这段文字很简短,却是一个老师长久的修为----能力的、人格的。

三、善于对每场辩论赛作总结

没有总结的辩论赛,就像画了一条形体精神抖擞的龙,却忘了画眼睛,灵魂所在没有了。作为辩论赛的引领者、启发者,要为每场辩论赛作总结,也即是辩论赛的精髓所在。

1、总结胜负的队伍,以及胜负的关键所在。

不要小看辩论赛胜负总结,总结得好,孩子除了激烈赛程体验外,又获得了认知上的飞跃。实力悬殊的队伍,胜负是明显的,但通常我会平衡好每支队伍的实力水平的,他们都会在旗鼓相当的水平中进行辩论。所以往往,胜负是要探讨的。

我一般不做一言堂,我鼓励参与观摩的孩子发表意见,评选胜出的队伍,并说出理由。一般观摩的孩子是尚未敢于发言的孩子,我会让他们做评委观众,从中也是儿童观察、聆听、分析能力的培养。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只要我们善于组织,每个孩子都有他可发展的位置和空间。在这里我们更加知道了尊重是什么,对儿童的尊重不是一种刻意的表达,而是我们有一颗懂得尊重的心时候,尊重无处不在。

孩子们的意见我进行汇总,也提出我自己中肯的看法,最终选出优胜队伍,并让大家清楚知道优胜队获胜的根本所在,比如团体合作精神、比如资料搜集工作完整等等。孩子们在分析中学习到很多的。

2、点评每个小辩手的表现,尤其是突出的小辩手。

这对于老师来说,这种即时性的点评的确是一种考验,要对儿童的思维反应有一个即时性的认识和把握。当我们夸奖一个孩子,也同时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不偏不倚,既鼓励又不会令其骄傲,既让大家找到学习的榜样,又让整个团体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儿童带领下整体前进。总之,辩论赛教学是即时性的,辩论最终赢的是人格力量,对于组织辩论赛的老师来说,引领儿童在辩论赛中发展的同样是自身的人格。

3、总结主题

虽然辩论赛总是有输赢,但对真理的探索才是永无止境,鼓励儿童开展辩论赛也是旨在鼓励孩子们从小培养对生命真理的探索,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与人格,这些都是在开展辩论赛时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的信念。对辩论主题的总结,也是让孩子们通过正反两面的认识,让他们更懂得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如何充分发展事物的正面,避免负面。每个主题都会通过孩子们的探讨辩论而获得新的认知。

篇3:如何开展辩论赛

在英语教学中, 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设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教师而言, 应设计一些基于真实语言环境的、有助于互动合作的多元文化语境, 供学生讨论、反思、批判和建构。辩论教学则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辩论的辩题通常都是具有争议性的, 辩论的过程实际就是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的碰撞。学生在参与辩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思维的强烈对抗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同时锻炼了专注、倾听、敏捷等特质, 在辩论中积极地探索与评价信息, 在建构自己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思维的严密性并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方法。

一、辩论教学的设计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将英语辩论融入课堂教学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口语能力与英语基础。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已通过了三个学期的英语学习, 已经历了贯穿学期始终的各项任务, 如:小组风采展示、角色扮演、主题探究、演讲等活动, 语言应用能力已有稳步提升, 合作学习的理念得到加强。但学生的评判、决策、辩驳等高级思维能力仍然欠缺。英语辩论的教学形式就是指导学生用英语来说明自己对论题的观点, 揭露对方的谬误, 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因此, 在第四学期的听说课中加入辩论是顺应学习主体需要的必要举措。

辩论教学计划总共安排9周。其中前5周为辩论准备阶段, 3周为现场辩论阶段, 1周为效果评估及反思阶段。在前5周的辩论准备阶段中, 其中2周用来训练学生如何询问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利用网络、电视、书刊杂志等贴近学生实际及贴近时代的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针对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 学习如何询问及表达自己的观点、谈论看法及深化主题。实践得知, 学生对这些贴近生活的主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充分地激发了发表言论的愿望。在接下来3周的辩论准备阶段中,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模拟辩论, 并让学生观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视频, 使学生在领略辩手风采的同时学习一些辩论技巧。同时, 布置辩题为现场辩论作准备。这时, 学生在课下已开始着手资料查找工作, 如寻找论据、小组合作分析论据、决定论证要点、预测对方的表述以及如何作出回应等。

经过5周的准备, 有两组同学终于走向辩论实战。每个小组由4位辩手组成, 各辩手分别陈述自己的论点及论据然后进行自由辩论, 之后三组学生评委发言, 教师再作简短评述, 整个过程在20~25分钟左右。在辩论过程中, 学生必须努力用英语思维, 同时特别注意倾听和把握对方的语言信息, 进行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和输出。

二、辩论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辩论结束后, 结合辩论全程及通过访谈, 针对辩论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并总结如下。 (1) 思维能力:“英语思维在我们的脑海中很活跃, 英语学习经历前所未有的飞跃”;“这场辩论锻炼了我们的英语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辩论是很大的挑战, 因为它考验的是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辩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口语水平和英语水平的局限”。“辩论过程中, 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论点, 还要不断思考, 然后用有感染力的语调表达自己的观点, 是对英语思维的一种训练”;“通过这次辩论, 我充分调动所学过的知识, 不仅锻炼了口语同时还让我的思维更加严谨”。 (2) 合作互动:“我们不仅获得了辩论话题的信息, 而且还提高了小组的凝聚力”;“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 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收集了资料, 然后在一起讨论, 筛选出较好的论点。在讨论的过程中, 不仅促进了大家的相互了解, 而且轻松地完成了讨论, 大家合作非常愉快”;“这次辩论让我对我们小组刮目相看, 其实每次小组活动时是作好准备站起来的, 可就是克服不了内心的拘谨。这次辩论, 让我真的很感动, 虽然每次课外活动我们都积极准备, 但这次我们的积极性很高, 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3) 成功体验:“领略到英语的美妙。感觉辩论赛是一个有机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诠释自己的活动”;“辩论让我进步, 锻炼了我的胆量和口语能力并且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通过参与辩论的过程, 我觉得听清对方的表达非常重要。平时在与他人交流时, 仔细听懂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才能够有效地沟通”;“通过这次辩论赛让我对英语辩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后可能会积极参加类似的英语活动”。 (4) 课外学习:“在这次辩论中, 我作了很多准备, 上网查资料、汇总、整理, 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自由辩论环节, 我特意为对方辩友设计了问题, 在辩论中争取主动”;“每个人在场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渗透着他们在场下精心的准备, 我们组也不例外”;“准备材料的过程能学到很多”;“这次辩论, 我课下查找了大量资料以及和论题相关的观点, 不仅扩大了我的认知, 也增强了我的阅读能力。这个活动让我们从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存在的问题:“辩论过程陈述观点时间过长, 导致自由辩论时间太少”;“对同一个问题争执时间过长, 使得辩论内容太局限”;“准备不充分, 论据缺乏, 表达不流利, 观点缺乏说服力, 对对方的问题理解不到位, 而且在辩论的语言气势上不足”;“对方同学听不清楚我说的, 我表示很愧疚”;“准备不充分, 在辩论时没能脱稿, 因为只是找了出来而不是去理解它”;“有些辩手在自由辩论环节并没有针对对方提出的观点给予辩驳, 而只是一味地陈述自己所支持的观点, 使得整个环节不够严谨”;“辩论的程序并不十分正规, 规则处于摸索阶段”。

三、辩论过程的反思

通过9周的辩论教学实践, 学生对辩论这一教学活动很感兴趣并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师给学生布置辩题是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学生准备辩论与进行辩论的过程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信息为背景, 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个人体验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 语言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得到发挥, 信息处理能力及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辩论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让学生在课下去查找并阅读大量资料, 经过筛选找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在辩论过程中, 学习者通过互动与合作创造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语言产出, 并增加语言储备。学生参与的是有意义的交际, 获得了对目的语的真实体验, 口语表达的条理性与逻辑性得到锻炼, 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因此, 英语辩论教学是集沟通合作、真实性、关注过程、重视学生学习体验为一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对于辩论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应对并找出解决的对策, 如:辩论程序应更加正规化;辩论评分标准应不断修订;应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使辩论过程更加明晰化。问题有时会比成功的体验更加宝贵, 因为只有从问题中进行学习并探究, 消除不利因素, 下一次才能做得更好。

如何改变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努力方向。英语辩论作为一种教学活动, 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应对真实生活中交际问题的能力、评判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互动机会, 这种互动的课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实践, 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次研究英语辩论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的初步尝试, 但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意识是一项长远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及现有的语言运用能力, 发挥好计划、引导以及监控作用, 有效并有序地开展辩论活动。

参考文献

[1]缪四平.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启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 (6) .

[2]http://en.wikipedia.org/wiki/Critical_thinking, 2011.

[3]Ennis, R.H., “Critical Thinking Assessment”in Fasko,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asoning:Current 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2003.

[4]John Dewey.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09.

篇4:辩论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形式;辩论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7-0038-03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辩论”板块由三年级下册的“辨析角”延伸而来,所占比较虽小,但在实际操作中处理难度却很大,往往令许多教师望而生畏。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方式多样,每一种活动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价值。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加以选择,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种教学活动的效用,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笔者将教材中“金点子”“小讨论”“交流厅”等板块整合,以辩论的形式展开教学。通过有效辩论,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汇报展示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同时,以辩论为契机,为学生的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小组学习搭建平台。

一、明确教学主旨,适度拓展辩论主题

在确定辩题时,教师要明确,辩论作为教学活动形式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以此为基点,可根据学习内容适度拓展,确定辩论主题。

例如,在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笔者增加了这样一个辩题:“因为长征困难重重,所以红军没有必要走长征路”对“即使长征困难重重,红军也得走长征”。借此引导学生经过辩论了解两方面内容,一是红军长征为什么被称为人类史诗,二是长征的伟大意义。而《西部大开发》一课的“活动角”同样适合采取辩论形式:“西部神秘,我会到西部创业”对“西部神秘,我不会到西部创业”。通过这一主题辩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西部资源丰富但是经济条件落后,国家重视西部开发,但是那里生活条件艰苦。如何选择,正是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简单思考。

源自生活的教育才是富有生命的,有价值的;源自生活的教学活动才是多彩的,有启示的。同样,辩论主题要源自生活,更要引领生活。

例如,《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发展的巨变,知道常见的交通工具特点,学会看交通图,感受家乡交通的巨大变化。教材在“小讨论”部分提问:五年内你家乡所在的省城是否有可能发展地铁,你的家乡还可能发展哪些新的交通工具?显然,这一话题的设计是为了促进学生寻求更多的生活资源。同时,对于生活在小县城的学生,“省城”与他们的空间距离较远,获取相关信息自然比较困难。但是,学生们对于生活其中的小县城正在不断改造的交通情况却深有体会。于是,笔者设计了如下辩题:“五年内县城马路保持不变”对“五年内县城马路大变样”。借此引领学生关注以公路发展为主的小县城,在城市道路方面的发展变化,从而感受家乡的巨变。

选择符合学生能力,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辩题是成功实施辩论活动的前提。只有方向正确,行动才会有收获。

二、设计预备卡,指导学生准备素材

辩论要求学生拥有丰富的主题素材,这样才能厘清思路,逐步表达对问题的看法。辩论素材需要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而小学生独立思考与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有限。因此,笔者设计了“预备卡”进行指导。

确定辩论主题后,笔者组织学生分组,并讨论推选组长,之后下发内容不同的“预备卡”。同样以《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的辩题“五年内县城马路保持不变”对“五年内县城马路大变样”为例,预备卡内容如图1所示:

每一张小卡片都配以背景图画,营造温馨的氛围,期盼学生的学习会轻松而美好。

品德课教学中的辩论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并不需要严格遵循辩论的规则。一般地,学生分组后,正方、反方各4人,且辩论过程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因此,在准备素材时,人人都是主辩手,每位同学也都会得到相应的预备卡。

例如,在《圆明园在哭泣》一课的辩论话题是:“圆明园应该重建”对“圆明园不应该重建”。对此,笔者设计了如下预备卡(见图2)。

发下预备卡后,由学生自己选择正、反方观点。之后,学生根据“预备卡”上的指导各显神通,搜集辩论素材;再由大组推选四位辩手,整合大家搜集到的资源准备上场辩论。

三、审时度势,适度开放辩论形式

追求轻量高质是实施辩论活动的基点。辩论活动如若频繁开展,容易增加师生的负担。为此,教师要审时度势,采取多种辩论形式,提高辩论活动效果。

1.规范现场辩论

规范的辩论会有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包括立论、驳论、质辩等环节,有主持人,有观众……对于学生素材准备充足,兴趣比较浓厚的辩论主题,可模拟现场辩论,让学生展开规范的辩论活动。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题材的教学,由于远离学生生活而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辩论主题“圆明园应该重建”对“圆明园不应该重建”,准备卡中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搜集相关资料,各司其职;辩论过程“紧张而又刺激”(这是班级同学的原话)。“一辩”同学阐述观点头头是道,“圆明园是不应该重建的,一是因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遭受屈辱的证明,二是重建圆明园花费过大……”

2.自由形式辩论

自由形式辩论,简单来说,即鼓励每一位同学都认真准备,辩论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成为辩手。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就“红军是否有必要走长征路”这一辩题,在准备阶段,正反方各选出两位同学为代表,分别作开篇陈述和总结陈词。在辩论过程中,双方队员则展开自由辩论,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例证明各自的观点。

四、整理反思,提升辩论效果

一次辩论就是一次成长的体验,一次思维的碰撞。辩论不应因活动结束而终结,而要引导学生整理反思,进一步提高活动效果。

例如,在“圆明园该不该重建”辩论结束后,笔者让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和所听到的内容,分别依正方和反方罗列出来,由此重新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提名口齿最清晰、表达最明白的辩手,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并以优秀辩手为学习榜样,提高自己的辩论能力。

整理反思的形式要因地制宜,或以口头交流为主,如辩论会后“说一说”;或以表格记录为主,在辩论过程中记录正反方观点;或是在辩论后,再次小组集合整理资料,得出观点……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整理形式。

找准辩题,精心指导,个性组织,这小小的举措使我们的品德课堂实现了开放、平等而又有效。

篇5:关于开展英语辩论赛通知

英语辩论赛的通知》的通知

2012032701 各市直高校团委:

现将《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根据通知要求,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参加活动。根据组委会秘书处安排,高校官方报名截止时间推迟至4月15日。

团市委学少部 2012年3月28日

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

英语辩论赛的通知

各高校团委: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强化学习意识、培养国际眼光,提高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北京外国语大学将于近期联合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北京外国语大学

承办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教育电视台

二、比赛名称

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三、参赛对象

本次比赛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全日制大学中国籍本科在校生,专业、年级不限(注:在往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及‚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出国奖项的选手,不能再次参赛)。

四、比赛时间

3月至4月:各高校校园选拔赛 5月:各赛区复赛 7月:全国总决赛

校园选拔赛具体事宜参见附件2。

复赛、总决赛具体事宜组委会秘书处将另行通知相关高校。

五、有关注意事项

1.请各高校将参与此次比赛作为活跃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和载体,积极配合和支持承办单位做好宣传动员、场地安排、观众组织等工作。

2.校园选拔赛统一冠名为‚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大学选拔赛‛,各高校参赛不须缴纳报名费。

3.全国总决赛的食宿费用由承办单位负责解决。4.比赛有关具体事宜请到比赛官方网站查阅()或咨询比赛组委会秘书处。

组委会秘书处

联 系 人:屈凌云 李娟娟

联系电话:(010)88819785 88819820 *** *** 电子邮箱:chinadebate2012@sina.com 3

附件:1.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

生英语辩论赛组委会名单

2.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

生英语辩论赛校园选拔赛章程

团中央学校部 全国学联秘书处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2年3月12日

附件1

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

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组委会名单

主 任

陈光浩 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全国学联秘书长 杨学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副主任

黄百炼 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

杜汇良 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全国学联副秘书长 曹文泽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蔡剑峰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社长 委 员

胡文仲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文秋芳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孙有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英语学院院长 王 良 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主任 金利民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 陈洪兵 北京外国语大学团委书记 谢文辉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

附件2

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

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校园选拔赛章程

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创办于1997年,是国内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全国性英语辩论赛事。全国已有累计超过1000所大学直接参加过比赛。

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将分三个阶段进行:校园选拔赛(3-4月)、各赛区复赛(5月)、全国总决赛(7月)。

凡是校园选拔赛的获奖选手,都可获得获奖证书和奖品、进入辩论赛人才库,并有机会获得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实习和面试机会。

各赛区复赛获奖选手可获得由组委会提供的获奖证书和奖金、奖品。

全国总决赛的获奖选手由组委会全额资助,选择参加世界大学生英文辩论赛、澳亚大学生英文辩论赛、全亚大学生英文辩论赛以及赴韩国等地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一、参赛对象

本次比赛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全日制大学中国籍本科在校生,专业、年级不限(注:在往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及‚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出国奖项的选手,不能再次参赛)。

比赛不收取报名费、参赛费等任何费用。

二、报名方式

本次大赛共分两个阶段接受报名,均需在比赛官方网站()上进行报名,细则如下。

(一)高校官方报名(截至2012年3月26日)1.凡参加大赛的高校,请务必于3月26日前在比赛官方网站上进行学校报名。只有在官网报名的高校才可获得由组委会提供的证书和奖品。

2.为保证报名信息的真实性,学校须在大赛官网上下载‚学校报名表‛,填写后加盖学校团委公章后发至组委会秘书处邮箱(chinadebate2012@sina.com)。

说明:高校官方报名的信息一经认证,所填写的用户名和密码即作为登录比赛网络报名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并自行负责本校参赛队伍的网上报名统计与管理。

(二)参赛团队报名(截至2012年4月25日)1.校园选拔赛采取自由报名形式,以团队为单位报名,每队由同一学校的2名学生和1名指导老师组成;原则上不接受跨学校报名。

2.参赛团队在网站中选择所在高校后,继续完成下一步报名程序,即填写详细准确的报名信息。内容包括:

(1)队名(要求:文明、富有朝气、能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控制在10个字符之内,中英文不限),队名将作为该队的唯一有效标识出现在选拔赛对阵表中;

(2)2名辩手的姓名、所在院系及年级、手机号、常用邮箱;

(3)1名指导老师的姓名、所在院系。

每所参赛高校的选拔赛报名队伍应不少于15支(每支队伍由2名学生和1名指导老师组成,同一指导老师可辅导多支队伍)。

三、比赛时间

各高校校园选拔赛须在2012年4月25日之前举行。请参加比赛的高校与组委会秘书处联系,共同协商确定校园选拔赛的举办时间,以便组委会提供获奖证书和奖品,并派出指导教师具体帮助开展工作。

需要赛前培训的高校请与组委会秘书处联系,将为其提供免费培训。

四、比赛流程

1.具体流程如下,供组织比赛时参考借鉴。方案一:(针对已有英语辩论比赛基础的高校,以报名数量为20支队伍为例)

(1)参赛队伍通过抽签决定辩论场地以及正方、反方;每场辩论由正、反双方的4名辩手轮流发言;每名辩手发言时间为5-7分钟。

(2)20支队伍经过2—3轮循环赛后,(每轮循环赛均采用评委直接分出胜负队的方法),最终共有2支队伍晋级校园选拔决赛。

(3)决赛中由评委直接给出2支队伍的胜负评判并进行口头评述,冠军队伍将代表该校参加赛区复赛;

方案二:(针对没有英语辩论比赛基础的高校)(1)在校园选拔赛的第一轮中,可按即兴英语演讲的方式进行,发动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演讲方式、题材均不限。通过此方式选拔出具有一定潜力的选手。

(2)第二轮校园选拔赛流程可参考方案一执行。说明:校选赛每场比赛由1—3名老师担任评委;决赛阶段由3—5名老师担任评委。评委数宜为奇数。

2.评分标准(可在比赛官方网站下载供参考使用)3.参考辩论题目(可在比赛官方网站下载供参考使用)

五、校园选拔赛奖项设置

冠军队1支、亚军队1支、季军队2支;最佳辩手1名、最佳语音奖1名、最佳台风奖1名、最具表现力奖1名(获奖团队及个人将获得组委会提供的证书和奖品)。

六、优秀组织奖

1.评选标准

(1)校园选拔赛组织规模达20支队伍以上(以在比赛官方网站报名生效为准)

(2)积极进行宣传发动,广泛组织学生参与(3)比赛观众数量累计不少于300人

(4)通过校内各种媒体进行赛事报道在10篇以上 2.评选流程

(1)将校园选拔赛方案传至组委会秘书处备案(2)及时将比赛精彩图片和新闻稿件传至组委会秘书处

(3)由组委会统一评选、确定获奖高校 3.奖励方式

篇6:如何开展辩论赛

为丰富我院学生的大学生活,促进全面发展,2013年12月15日晚19:00,我院在信息组团楼B座301室举行大学生辩论赛初赛第一轮,由此拉开辩论赛的序幕。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团及部分部长担任本次辩论赛评委。这是一次激情的碰撞,更是一场智慧与口才的比拼。

首先,由学习部部长纪留云宣布辩论赛正式开始并介绍了比赛规则。紧接着,由正方法律事务1331、反方行政管理1331班各四名同学组成的各自辩论团进行主题为“女性和男性谁更需要关心”的辩论。双方选手准备充分、思维活跃、神采飞扬,台下观众也踊跃进行提问,辩论十分精彩。辩论双方那年轻的话语和铿锵的字句让在场观众热血沸腾。经过正反方激烈的辩论,行政管理1331班以微弱优势战胜法律事务1331班。最后由主席朱倩男对此次辩论赛作了点评与总结并宣布结束。

篇7:学校开展辩论活动的情况总结

经过院辩论赛的选拔,选出了八位选手代表机电学院参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五届大学生辩论赛。辩题下来后,学生会积极备战,为大赛创造各种条件,同时积极宣传,辩手们团结在一起深入理解辩题,在指导老师的热忱指导以及各位辩手的努力下,我门学院与数理学院打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但是由于没有专业的培训,辩手们缺乏经验、对规则不够了解等原因,我院在此次辩论中败北,但是参赛的选手得到了评委老师的好评。同时由于学院运动会与辩论赛的冲突,导致很多人无法到场观战,这也是造成当场比赛观众气氛不活跃的原因。

此次辩论赛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本届院辩论赛由于时间比较紧凑,参赛辩手没有充分的时间做充足的准备,导致有些场次的水平不够,不能看到辩手真正的水平。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为主持人配备一个话筒,而场地的选择上面,由于所选场地过小,而同学们的热情较高,出现了很多同学没有座位而站着观赛的情况,这是我们部门此次活动中工作上的失误。其次,在比赛规则的制定上面未能严格按照校辩论赛的规则使得我院的选手在校辩论赛上表现得不太适应。

总之,这次活动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探索,为我们以后举行此等相关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这次活动也在同学们枯燥的课余学习生活中带来了一缕活跃的清风,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最重要的是这次活动极大的锻炼了同学们的自主思考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大多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递的专业课本知识,而这次的辩论赛,我们化被动为主动,进行自主的分析思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的能力。虽然我们这次的赛事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每一次的问题都是为下次的成功做铺垫,我相信下次的辩论赛,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我们会认真分析和总结此次比赛,吸取经验,扬长避短,积累经验,完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创佳绩,为同学们献上更多的精彩活动,让同学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而充实。

篇8:开展洋务运动辩论会的一次尝试

一、确定辩题

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得与失存在着不同见解, 适宜展开辩论

正方:对洋务运动应基本否定

反方:对洋务运动应基本肯定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次尝试, 探索辩论式探究学习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

2.通过本次探究,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辨析历史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和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历史环境中评价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写作、辩论等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能力。

三、准备过程

1. 分组分工, 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反方两大组, 每组设1名大组长。各大组分材料收集小组、辩词撰写小组、辩论表达小组, 各小组设小组长1名。正式展开辩论时再由双方各抽出4名同学和任课老师组成评论组。

2. 教师进行资料搜集与辩论方法的指导, 要求辩论时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反驳时要有理有力, 切中要害。

3. 各组制订计划及完成时限, 按计划进行探究。教师随时调度各组完成情况, 随时给予指导。

四、辩论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的经过, 引出辩题。

正反双方展开辩论。

正方一辩:我方认为对洋务运动应基本否定。第一, 从社会历史进步的角度看,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 其阶级属性是封建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腐朽清朝的统治, 并没有推动中国历史的前进。第二, 洋务运动不是中国近代化的真正发端。所谓近代化, 在欧美各国就是资产阶级通过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 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而洋务运动恰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大潮的冲击下, 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作出的垂死挣扎。它的性质是封建的, 客观上虽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迹象, 也只是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前身。第三、从结果来看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最终以失败告终。“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及其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达到强化封建制度, 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布新不除旧决定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反方一辩:我方观点认为应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第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启动。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发展科学技术, 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大机器生产, 为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教育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客观上顺应了中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第二、正方同学以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为由否定它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这是不公允的。列宁说:“评价历史的功绩, 不是根据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 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洋务运动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而此前的中国社会, 从未出现过近代化运动的实践活动。第三、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实已是一革命性的态度”。他们以这种思维模式将西学内容合法化, 等于承认中学有所不足, 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绝对、唯一的权威地位。因此, 洋务思想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

正方二辩:我方一辩已从理论层面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应基本否定, 我再加以补充强调。首先,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 也只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列强表面支持清政府搞洋务, 并不是要清政府真正发展资本主义, 而是隐藏着险恶的用心, 是要把清朝改造为与西方资本主义相协调的半殖民地政权。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 用曾国藩的话说是“剿发捻, 勤远略”, 可见镇压农民起义是第一要务, 勤远略只能退居其次。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也必然否定了“御外侮”。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 自信能取胜, 遇到外国进攻, “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 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 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 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 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李鸿章死后留下四千多万两白银的遗产, 致使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其次, 洋务运动不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启动。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其生产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 企业管理机构又是封建衙门式的, 为封建性质的企业。而民用企业虽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但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还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它们都山洋务官僚创办和操纵, 产品往往服从清政府的调配, 首先满足官方或军事工业的需要。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 这些民用企业往往好景不长, 有的瘫痪停办, 有的被帝国主义侵吞, 更不足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反方二辩:正方同学一再申明洋务运动不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启动, 可事实恰恰相反。首先, 洋务运动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创造了条件。这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封建大地上栽植了资本主义的幼苗, 它引进了西方大机器生产, 使用雇佣劳动力;使一批官僚、地主开始投资近代工业,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 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1879年据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估计, 轮船招商局开办六七年来, 收入运费约两千万两, 将中国航运业的利权收回了约3/5, 1877年还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 于1879年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 产量逐年激增, 至1889年已达247000吨, 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汉阳铁厂所生产的铁除了供应本国外, 还出口到美闩等国。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 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其次, 洋务运动为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和无产阶级的成长。据统计, 到1894年, 中国的产业工人约有近10万 (码头工人除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 洋务派虽“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但客观上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再次, 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洋务派大量购买、制造新式枪炮, 组建新式军队, 实行洋式练操, 筹建海防, 建立新式海军, 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最后, 洋务派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新型学校, 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 并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 开创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洋务派建立的新教育体制, 如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以及考试、升级等制度, 一直沿用至今。

正方三辩:请反方同学注意, 轮船招商局在外国轮船公司的排挤下, 海外航运屡受挫折, 1873-1879年驶往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美国的船只被迫终止, 正是由于除客运业务外, 还包揽清政府的漕运和其他官物运输, 才得以幸存呀。洋务派买船造炮, 建厂办矿, 鼓捣的煞是热闹, 是不是真的取得了成效呢?首先看买来的枪炮船舰, 多数是西方已过时的货色, 有的甚至是涂饰改装的破烂;引进的机器设备要么落后, 要么残缺不全;聘请的教习、技师, 有的是被西方剔除的蹩脚货, 有的是招摇撞骗的骗子。

再从筹划海军的结果来看, 中法战争前, 清政府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水师三支海军, 可在1883-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就短命而亡, 南洋水师损失惨重, 只有北洋水师置身战外, 不肯援救, 得以保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又全军覆没, 曾被李鸿章吹嘘为“深故不摇”的渤海门户, 让人惊呼原来是纸糊的。这纸糊的门户一捅烂, 全部“自强新政”的玩意就一齐破了产。

再看当时设立的学堂, 每所学堂以及每次派遣留学生都强调“以义理为体, 以格致为用”, “仍兼讲中学”“汉文经学, 原当始终不已”, 不还是以传统文化为重吗?

反方三辩:洋务运动硕果累累, 对此后中国近代化运动长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 自60年代至90年代, 洋务派在各地先后创办了大约20个现代军用企业, 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没有洋务运动, 就不会有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 收复新疆:就不会有冯子材的镇南关大捷;就不会有甲午黄海海战中重创日军的战绩。甲午战争可能要提前十年发生呢。

自70年代至90年代, 洋务派还创办了40个现代民用工矿企业。洋务派还修筑了津沽铁路、关东铁路、台湾铁路等共计477公里, 架设了沟通全国主要省份的电线数十条, 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的电讯网。至1896年为止, 开办的洋务学堂有34所, 有200多人被派遣出洋留学。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就是这些留学生中成长起来的佼佼者。大批新型知识分子也在办洋务的实践中成长起来, 如近代科学家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同时, 在洋务派所办军事、, 民用企业的近4万名工人中, 还锻炼出一大批掌握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技术工人, 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早期的技术力量。毫无疑问, 上述在洋务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 为现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正方四辩:用鲁迅的论述来剖析洋务活动是最恰当不过了。一则是说, “凡是人主, 也容易变成奴隶, 因为他一面既承认可做主人, 一面就当然承认可做奴隶, 所以威力一坠, 就死心塌地, 俯首帖耳于新主人之前了。”另一则说的是, 做了奴隶, 若还有些不平, 倒也没什么说的。“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 赞叹, 抚摩, 陶醉, 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种生活”。19世纪中叶, 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 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 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战败的清政府甘心拜倒在列强的石榴裙下, 为镇压农民起义, 勾结洋人, 中外和好, 打着自强求富的幌子师夷长技, 实则维护摇摇欲坠的清廷, 适应列强侵略需要而已。整个洋务运动, 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仅凭地方上几个私欲难填、钩心斗角的总督、巡抚难成大业。加上列强“朋友”的假惺惺、恶狠狠, 顽固派的阻挠迫坏, 洋务运动步履维艰。“中体西用”, 企图单纯依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曾被洋务派吹的天花乱坠, 实际却败絮其中。这种洋务运动, 不但没有把中国引向独立富强的道路, 反而招致日益严重的危机, 使国家日益陷入半殖民地的苦难境地。因此, 洋务运动根本不是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没有推动历史的前进。

反方四辩:列宁曾经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 就是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我们在评价洋务运动时, 也应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去考察。今天我们抨击洋务派没有进行社会改造而只是引进西方技术与生产方式, 但当时的情况下, 没有别的选择。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 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 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 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 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 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 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 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也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 还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又由于洋务派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 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 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 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综上所述, 洋务运动不仅顺应了世界近代化运动的历史潮流, 成为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因率先掀起了中国近代化的改革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自由辩论 (略)

评论组评论 (略)

五、反思

上一篇:南京公积金管理办法下一篇:安徽农商行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