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4-05-23

浅析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通用6篇)

篇1:浅析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临泽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红枣产业在临泽县有地域优势,发展红枣产业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分析临泽县红枣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临泽县红枣产业存在有经营管理粗放,枣园老化、融资困难、加工能力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待临泽县红枣产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字:临泽县;红枣;现状;对策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LinZeXian red jujub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Linze County cultivation-with a long history, red jujube industry in Linze County hav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red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inze County red jujube industry based on think, Linze County red jujube production management are extensive, aging, analyzed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red jujube processing capacity of low;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make Linze County red jujube industry better development.Keyword: Linze County;red jujube;status;countermeasures

前言

甘肃省地处我国内陆,是红枣起源地之一,境内土壤资源丰富,空气干燥,光热资源充沛,非常适合红枣生长。但由于传统的种植习惯,红枣生产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以零星种植为主,目前生产的枣树都有一定种植年限,新植园在经济林中所占比例很小,本文以临泽县红枣的现状问题展开讨论。

一、甘肃省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红枣栽培较集中的县有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景泰县,庆阳市庆城县等,其中临泽县和甘州区为主产区。借助于独特的地理条件,截止2010年底,甘肃省产枣五县枣树种植面积已达25.81万亩,五县种植面积、产量如表1所示。其中,临泽县10.34万亩,红枣产量118675吨,实现红枣产值6600万元,增加值5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红枣收入403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9%。

表1 2010年甘肃省五县红枣种植面积及产量表

市县名称 临泽县 甘州区 景泰县 民勤县 庆城县

红枣产量(吨)

111406 50656 15254.5 7400 4488.7

水果总产量(吨)

118675 119995 31238.6 21330 95392.4

枣树面积(万亩)

10.34 6.7 3.15 2.56 3.06

果园总面积(万亩)

15.43 18.93 4.66 5.26 30.91

数据来源:2011年甘肃农村年鉴

图1 2010年甘肃省五县红枣产量占水果总产量比例图

图2 2010年甘肃省五县枣树种植面积占果园总面积比例图

数据来源:《2011年甘肃农村年鉴》

结合表

1、图

1、图2可知,纵向来看,2010年临泽县枣树种植面积在整个甘肃省五县中位居第一,占临泽县果园总面积的67.01%;枣树种植面积占整个甘肃省五县枣树种植面积的40.06%,其他四县分别为25.96%、12.2%、9.92%、11.86%;以111406吨的产量在甘肃省五县中位居第二,占临泽县水果总产量的93.87%,占整个甘肃省五县红枣产量的58.88%,其他四县分别为26.77%、8.06%、3.91%、2.37%;由以上数据可得出,临泽县红枣产量位居甘肃省红枣主产区第一。临泽县的红枣产业化生产已初具规模,产品远销国内各地,但在生产上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临泽县红枣生产的基本情况

(一)临泽县概况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全县辖7个镇,总人口14.8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有12.25万人。全县总面积2727.29平方公里,2010年年末耕地总资源20736公顷,现有耕地面积 23.7万亩,有可开发利用的荒地82万亩,其中宜林荒地15.1万亩。全县海拔在1380—2278米,最低1380米(临泽县蓼泉镇),全年日照时数为3052.9小时,年总辐射量146.2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气温8.2℃,年降水量122.3毫米,年蒸发量2337.6毫米,无霜期128─203天,平均152天,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红枣的种植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临泽县红枣种植面积趋势分析

在临泽县,农家庭院内外几乎都种植着枣树,就连地埂、渠边、路旁也是。随着红枣特色产业综合开发进程的加快,枣树栽植范围由农民房前屋后向区域化布局扩展,栽植模式由零星栽植发展为枣粮间作、密植园布局、经济复合林网建设、庭院枣园栽培等多种模式。近几年来,红枣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如表2所示:

表2 临泽县2006年—2010年红枣种植面积

项目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枣树面积(万亩)8.51 9.68 13.21 9.31 10.43 果树种植总面积(万亩)15.36 19.06 20.97 17.88 15.43 红枣所占百分比(%)55.4 50.79 62.99 52.06 67.6

图3 临泽县2006年—2010年红枣种植面积趋势图

数据来源:临泽县统计局

结合表

2、图3可知,临泽县红枣种植面积在2006年到2010年5年间增幅不大,2008年枣树种植增长面积比2006年增加4.7万亩,增幅为55.23%,比2007年增加3.53万亩,增幅为36.88%。2008年成为近5年来枣树种植的高峰,随后出现下降趋势,但总体势态平稳。红枣种植面积占果树种植总面积的百分比均超过50%,可见红枣产业在临泽县整个果业中处于主导位置。

(三)临泽县红枣产区分布

临泽县境内有7个乡镇,即沙河镇、鸭暖镇、新华镇、倪家营镇、板桥镇、平川镇和蓼泉镇。2007年沙河镇累计种植红枣2.7万亩,占临泽县枣树种植面积的27.89%以上,年产值达2500多万元。鸭暖镇累计红枣种植面积1.8万亩,占临泽县枣树种植面积的18.59%,年产值达500多万元。临泽县各镇枣树种植面积及比例情况详见表

3、图4:

表3 2007年临泽县各镇枣树区域分布情况

项目 沙河镇

鸭暖镇

新华镇

倪家营镇

板桥镇

平川镇

蓼泉镇

枣树面积(万亩)2.7 1.8 1.32 1.26 1.17 0.9 0.53 数据来源:临泽县统计局

图4 2007年临泽县各镇枣树种植面积比例图

结合表

3、图4可知,临泽县枣树种植区域分布中,沙河镇、鸭暖镇分布范围较大,所占比例为全县种植面积的47%;新华镇、倪家营镇、板桥镇分布范围次之,所占比例为39%;相比之下,平川镇、蓼泉镇分布最少,只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4%。以上数据表明临泽县红枣生产的主要区域为沙河镇和鸭暖镇。

(四)临泽县红枣主栽品种及主要加工品

临泽县红枣品种有临泽小枣、临泽大枣、美人指枣、梨枣、双辨枣、骏枣、金丝小枣等11个品种,主栽品种为临泽小枣。该枣树树体中等偏上,枣头红褐色,托刺较发达,枣股较小,抽吊力较强,枣吊中等偏上。叶片较大、果重6克左右、最大9.5克,果型大小均一,果皮较厚、光滑,果色为紫红色,果肉较厚,质地致密,较脆,味甘甜微酸,汁液较多,品质上等,9月中旬成熟。

临泽小枣除生食外,可晒制干枣,也可加工成各种枣产品,主要有真空保鲜枣、真空包装枣、太子枣、公主枣、皇珠枣、蜜枣、熏枣、脆枣、酒枣、乌枣等干枣制品和红枣饮料(红枣枸杞汁)、红枣保健醋、枣酒、枣蜜等20多个品种。日常生活中用红枣所制的甜粘食品也琳琅满目、各具风味,如粽子、粘糕、发糕、八宝饭等。

(五)临泽县红枣销售情况

临泽红枣主要以产地销售为主。据统计,全县现有运销大户约100多户,仅沙河、鸭暖、新华、倪家营4个镇现有红枣运销大户90多户,年购销干鲜红枣1100多万公斤,大部分主要向兰州、新疆、宁夏、上海、深圳等地销售,初步形成了以沙河镇兰家堡为中心的长年经销红枣的初级市场。2007年红枣面积为9.68万亩,全县红枣产量达1381万公斤,比1997年增加890.6万公斤,按2007年收购价每公斤2.2元计算,全县产值达3040万元左右,年均增加收入196万元。因此,快速上涨的红枣产量与市场的开拓不足形成矛盾,势必会制约枣业的发展。

(六)临泽县红枣产业建设现况

1、“临泽小枣”商标注册成功

2007年在张掖市工商局、临泽县工商局和临泽县沙河镇红枣协会的努力下,“临泽小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商标局在第109期以4104938号初审公告,标志着“临泽小枣”走上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快车道,实现了临泽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临泽小枣”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必将促进临泽县红枣产业的发展。

2、加工能力逐步提升 临泽县已有具规模的5家以加工干枣、枣饮品为主的企业。主要有以研制红枣系列饮料和红枣制品如九九宝、太子枣、公主枣为经营特色的西域食品公司;以生产红枣熏醋、红枣保健醋为主攻方向的京沙酿造厂;以开发临泽小枣蜜、花粉枣蜜枣泥、枣酒等系列产品为主的昭武食品有限公司;以精选分级、真空保鲜包装经销的荣鑫枣业公司;以加工皇珠枣、蜜枣、熏枣、脆枣、乌枣的临泽红红枣业公司。开创了红枣加工转化、真空保鲜包装、批量流通外销的先河,使地方名优特产优势正在向商品经济优势转化。据统计,2007年临泽县企业总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际加工红枣系列产品2080吨,实现产值710万元,全县红枣加工企业实际年消耗红枣原料500吨。2008年企业年加工红枣能力达6500吨,创产值1600万元,创利税804.6万元,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目标。

三、临泽红枣的产品优势

(一)红枣种植历史悠久

枣为我国原产,它与桃、李、梅、杏并称“中国五果”。《诗经》有“园有枣,其实可食”和“八月剥枣”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枣树在我国已有广泛栽培。到周代,红枣在我国的食用已很广泛。据史料记载,临泽县的枣树栽植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兼备的优良树种。

(二)品牌优势 申请注册的“临泽小枣”证明商标和“临泽小枣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成为临泽县枣业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临泽小枣曾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获“甘肃省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全国名、优、特、新特产品博览会银奖”、1995年被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产品,红枣枸杞汁、枣蜜获“96香港国际名优特新产品技术博览会最高金奖”和“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红枣保健醋被卫生部命名为“绿色保健食品”。“临泽小枣”这一无形资产,是临泽县红枣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独特品牌优势。

(三)交通运输方便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黄金地段,兰新铁路、312国道穿境而过,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枣产品外运快捷便利, 具有良好的运输条件。

(四)营养丰富且品质好

临泽红枣具有果实红艳、皮薄肉厚、核小等特点。维生素C含量高,一般为662.7mg/100g,含糖分72.80%,活枣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多70倍—100倍,干枣含糖量亦很高。据测定,临泽县的沙河枣,含糖量为72.2%,含酸量为1.78%。鸭暖枣含糖量比沙河枣高1.5%,而含酸量比沙河枣低0.31%。鲜枣可食率为95%左右,平均果重3.87克,可食部分占95%左右,肉核比例为10:1,晒干率达64%,果皮韧性强,极耐贮藏运输。抗旱、耐盐碱,粘土,沙土皆可栽植,抗风力较强,成熟后不易裂果,适宜制干,制干率达50%以上,品质较好。

四、临泽红枣产业现存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粗放,部分枣园老化

临泽县红枣栽培管理粗放,在枣树栽培上,农户对枣树整形修剪、科学施肥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不重视,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枣区抗裂、抗虫、抗病能力下降,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大部分种植户在采收红枣时,质量意识淡薄,提前突击采摘、棒打棍敲、露天晾晒、不分等级的采收,直接导致干果烂、残、次、劣品严重,价格低廉;截止2010年,全县共有红枣面积10.34万亩,标准示范园不足30 %,红枣老园面积约为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近77.4%,亩产量为294公斤/亩,远远低于标准枣园800公斤/亩的标准。

(二)融资困难制约红枣加工企业发展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银行可以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资产抵押担保贷款。但临泽县各银行对于红枣加工龙头企业以资产抵押贷款始终尚未给予兑现。昭武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出现贷款、资金周转、发展再生产难等系列问题。此外,政府对红枣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扶持资金总额偏小,加上红枣加工企业自身积累有限,资产总规模小,大多没有有效抵押物,贷款存在困难。红枣加工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所必须的厂房扩建、设备更新、技术引进等方面也都受到资金的制约。

(三)红枣加工企业的发展规模小,产业链不长

现有的5家红枣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能力有限,产品多属初级加工,产品品种雷同、单

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较低。企业受自然因素、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农民缺乏足够吸引力,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形成规模优势,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据统计,由于加工企业年加工原枣量占全县总产量的71.8%,一直以来全县接近30%的红枣均以干果和鲜果方式直接进入市场,外观色泽较差,价格低,企业和农户效益都不明显。

(四)渠道组织功能不健全,流通市场管理混乱

临泽县红枣生产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式的小规模生产,基本是手工操作,而红枣在外销市场又有集中性的特点。已建立的批发市场在市场设施、交易方式上存在问题,大部分红枣主要通过收购运销大户采用编织袋、纸箱等包装向外整批销售,收购中压级压价、掺杂使假、优劣不分等现象经常发生,有些还采用外地包装销售临泽小枣,收购运销市场呈无序经营状态,没有形成“农民+基地+企业”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之路。

(五)科学技术落后

红枣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科研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种植技术不科学,导致病虫害蔓延趋势不断加剧。自2000年以来,沙河、鸭暖、新华等镇红枣主产区相继发生红枣食心虫、枣蝇蚊等病虫害;红枣保鲜加工和包装技术也是有限的,这使得临泽红枣在市场竞争和增加红枣系列产品,扩大产品市场都存在很大的威胁,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撞裂果问题、鲜枣的贮藏保鲜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六)品牌宣传滞后

近年来,临泽县在宣传培育“临泽小枣”品牌上效果不明显,保护品牌措施不力,品牌管理没有统一的要求,使用泛滥。种植农户、加工企业、运销大户品牌意识差,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上不能从发展品牌、保护品牌上做起,甚至有意无意的破坏品牌。现有临泽红枣主要消费地也只把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普通果品进入消费市场,而外地商贩又打着“临泽小枣”的品牌销售各种红枣,使临泽小枣逐步失去品牌效应,严重影响了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推进品种更新换代,减修老枣园

为提高红枣质量及产量,首先应进行品种选优,从临泽红枣、临泽大枣、美人指枣、梨枣、双辨枣、骏枣、金丝小枣等11个种群中选育出若干个品种,形成品系,每个品种都要有突出的优势,对新建枣园,选用良种一步到位;其次,对品种落后的老枣园进行品种改良,分年实行品种更换、新旧交替,逐步达到优质枣园标准;最后,加大发展标准化密植枣园,推广枣园专一化生产,提高单产能力。对原有老枣园,通过进行大树高接换头的办法,加快品种改造,重点发展临泽红枣、早熟梨枣、早脆王等名优品种以适应不同的消费需求,从而增强红枣及其加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应适当把扶贫资金、科技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资助倾斜到红枣产业上,通过协调各级金融部门(银行、农村信用社)、吸引社会团体或在其它行业先富起来的人投资红枣建设,建立股份制合作果园,建设红枣产业流通体系。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将资金用于发展枣产品加工业、市场体系、营销组织等龙头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建设。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枣业协会向枣农筹集资金,用于红枣产业建设。

(三)做强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扩大红枣产品加工增值空间,重点发展和壮大红枣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红枣产业发展。红枣加工要由“外销拉动”向以“龙头带动”为主转变,由销售原料为主向销售精深加工产品为主转变。首先,引进新技术,在设施、产品科技含量、竞争性方面强化的红枣生产加工、贮藏龙头企业,通过大力发展仓贮业, 延长企流通周期,使红枣产品均衡上市,进而调控市价,提高效应;其次,要积极改造一批红枣产品加工项目。在引导现有加工企业不断挖掘生产潜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有计划地更新设备,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第三,县政府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建设集收购、贮藏、贩运、烘干、优选加工、集中外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支持本地运销大户就地投资建设小型初级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真正把临泽小枣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四)完善市场体系,健全营销网络

第一,红枣产业协会组织做到一头连接加工企业,一头连接市场,形成“企业+枣业协会(枣业合作社)+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克服无序竞争,减少内耗,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增强行业的国内竞争力;第二,政府协助协会利用品牌商标保护效应,依法引导企业、种植户统一栽培方式、采摘时间、晾晒分级,统一产品质量、销售价格、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标准化生产活动;第三,延伸红枣产品批发市场经营链条,在国内各主要终端市场建设直销网点,通过建立产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建设枣产品采购和物流中心等方式,建立起产品进人城市市场的快捷流通渠道,加强乡镇集市建设,使其成为枣产品市场的有效延伸。

(五)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红枣品质

首先,积极与省市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临泽小枣选优繁育与推广综合配套增产技术等课题研究,针对病虫害采取统一防治经费、药物器械、防治方法、防治时间、技术指导工作等,组织动员人力物力资源,共同做好病虫害防治,提高红枣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加强红枣加工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提高红枣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最后,引进烘干、清洗包装等先进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晾晒、包装工艺、降低烂枣率、提高红枣产品等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无公害丰产栽培、标准化采收加工、储藏保鲜及产品包装等技术为临泽小枣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奠定基础。

(六)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品牌优势

鼓励现有企业之间的联合或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在组织管理、技术培训、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带动其他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就“临泽小枣”品牌投入专项资金,采取媒体广告、参加国际国内食品展览、展销会,以及在县内举办红枣文化节、红枣系列产品经贸洽谈会、红枣品种展示会、红枣风情园旅游观光等多种措施,大力宣传展示临泽小枣的优良品质和种植环境,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按照龙头企业特色深加工“一企一品”的原则,集中力量进行品牌整合,也可为同一类型产品打造统一品牌,如红枣枸杞汁等制订统一的生产标准,严格保证产品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品牌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建,窦长保.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R].现代农业科技,2009(17):2-3.[2] 严青秀,张德志,樊喜平.红枣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2):21-23. [3] 冀果信.我国鲜枣出口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北京农业,2002(7):4-6. [4] 高颖.阴雨天枣果腐烂问题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07(8):12-14.[5] 陈锦屏.编著红枣烘干技术[M].3版.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7-59.[6] 任东植,白莉,曲运琴,李峰.发展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甘肃科技,1998(5):23-24.[7] 刘孟军.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N].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78-82.[8] 梁鸿.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6:72-73.[9] 甘肃农村年鉴[M].2011(11):367-380.[10] 临泽县志[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37-45.[11] 李岩,傅泽田,刘雪.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2008(3):39-41.[12] 中国统计年鉴[M].2010(10):276-285.[13] 马秀岚.绥德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Z].榆林.2005.

[14] 薛维堂,霍建强.吴堡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果树,2009,(6):44. [15] 王希军.临泽县统计局,临泽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R].2011.11 [16] 张书俭,胡光明,杨振营.沧州红枣滞销原因与解决对策[J].北方果树,2003,18(3):76-77.[17] 管芩澜,新疆红枣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10:1-13.[18] David S.Levi.Philip K.and Edith S.L.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Concepts,strategies, and Case Studies[R].Irwin McGrawHiel,2000 [19] Anne T.Coughlan Erin Anderson Louis W.Stern Adel I.El-Ansary,《Marketing Channels》,tsinghua university,2001

致谢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郭艳俊,在论文选题、总体方案制定、方案确定、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均得到了郭艳俊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她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郭艳俊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论文撰写以及调查过程中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再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的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篇2:浅析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2009年06月12日 18:22:38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红枣产业作为贫困山区临县的一项经济林果品产业,是立足当地有力的山区条件,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和品质优势发展起来的农民增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红枣产业已发展成为临县的特色主导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临县红枣产业正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抓好红枣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县红枣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了“100万亩红枣林覆盖临县”的目标,按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思路,每年以 6万亩的速度发展密植优质枣园,不断扩大红枣栽植面积,举全县之力建设“全国红枣第一县”。目前全县红枣林面积已突破80万亩,覆盖16个乡镇、400余个村和30万农业人口;年产量达2.5亿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规模之首;产值突破3亿元,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红枣收入占枣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红枣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一是注重实施标准化管理。采用高标准水保整地、优良品种栽植、病虫害统一防治等措施建成了高家塔、开阳、庞家庄、雷家沟等一批红枣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实施“三集”水保整地、科学栽培、生态防虫、红枣气象信息预报、枣园放蜂等标准化管理措施,保证了园区红枣的正常生长。

二是注重发展优质化品种。在每年发展6万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对老枣园采取嫁接改良,每年完成品种改良2万亩,发展了赞皇、虎枣、木枣、金昌一号等20余个优质品种。2004年,山西木枣精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克虎镇3万亩有机红枣林通过国家70多项质量指标严格检验,全国首家通过中国认证中心红枣质量认证,获得了打入国际市场的第一张门票,树立了临县红枣在全国的品牌形象。

三是注重采取系列化加工。为实现红枣系列化生产,最大限度地挖掘红枣的增收潜力,组建了天渊、鸿潮、碛口红、奥华等20余家红枣加工龙头企业和200余个红枣加工户,依托建设的2000余座红枣烘干房,进行红枣的初精细加工,全县的红枣加工转化能力达20%。尤其是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通过积极争取,选定了天渊枣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牛奶伴侣、碛口红工贸有限公司年产80吨红枣香精和鸿潮食品有限公司年产3900吨红枣系列产品的等3个红枣产业项目,纳入了市“双百双千”项目,这些项目产业链条长,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能够带动周边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

四是注重加快市场化营销。全县扶持了1000余名红枣经纪人常年从事红枣的营销,建立起了林家坪、克虎、三交、正觉寺4个红枣批发市场,目前正在建设大型红枣加工产地批发市场。通过发展天渊、鸿潮、碛口红等20余家红枣加工企业、建设红枣批发市场,推动了红枣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形成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龙头,销售有网络”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目前我县生产的真空油炸枣、贡枣、酒枣、黄河枣等二十余种产品已占领了东北、西北市场,并出口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五是注重搞好宣传。2008年以来,我们充分挖掘枣文化,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把枣树确定为“县树”。开展了红枣文化体系建设,组建了红枣网站,搭建了临县红枣与市场连接平台,宣传临县的红枣优势,展示临县的红枣产品。编写了《湫虹》红枣专刊,《红枣与健康》、《有机红枣管理知识读本》等丛书,为加快全县红枣产业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二、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地建设规模不大,管理方式粗放。临县每年栽植的枣林面积在6万亩以上,但由于苗木的品种、质量不高,农民整地标准、栽植密度不统一,加之技术水平低和后期管理粗放,造成幼苗成活率低和长势差的局面,导致红枣产量低而不稳。同时,主产区级别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产地分散、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园林化红枣基地少,产业化和规模化效益难以发挥。

二是品质结构不合理,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侵袭。临县红枣优质品种较少,以木枣为主,颗粒较小,含糖量低,肉薄核大,市场竞争力弱。虽然近年来先后引进嫁接了部分赞皇大枣、俊枣、虎枣等,但较为零散,不成规模达不到优质目的,难以形成强势的吸引力。由于品种单

一、品质低下,枣树老化,产量下降,以至于面对突然来临的自然袭击难以承受。一种是裂果,表现为成熟期遇雨后果实开裂、霉烂;另一种是落果,表现为开花期受病虫害影响果实提前脱落。近两年来,临县红枣连续遭受了较为强大的春季红枣病虫害和秋雨裂果袭击,这两年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受灾面积越来越大,受害程度越来越高,农民缺乏有效预防手段,致使临县80万亩红枣2007年几乎全部绝收,2008年又有30%绝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元,农民损失惨重,纷纷对红枣产业失去栽植的信心,整个红枣产业发展正面临毁灭性威胁。

三是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县内红枣协会和合作组织少,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枣农管理枣园的能力弱。各职能部门对枣农和加工企业技术培训、信贷支持、市场销售等环节服务力度不够,受红枣生产加工季节性强,加工企业难以筹集大量周转资金来贮备加工原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枣加工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四是产品深加工不够,产业档次不高。临县80万亩栽植面积,正常年景产量1亿公斤以上,全县没有一户成规模的红枣加工企业,仅有20余户小型红枣加工企业、加工量不达总产量的20%,从种植到采摘包装、储存到保鲜等生产全过程技术落后,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粗放的手段。受资金短缺、销售渠道不畅的影响,加工企业标准化技术的组装配套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发展集约经营,提高产业效益,严重制约着红枣加工业的发展。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红枣生产无法进入有序市场指引下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致使近80%的红枣停留在出卖干果和鲜果初级阶段,价格由九十年代初期每斤原枣3元以上跌落为近年1元左右。作为临县农业发展的支撑产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五是品牌宣传滞后,营销手段落后。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广告社会。营销手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化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等思维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巴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对于一户企业或者一个地域来说,要想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产品质量是关键,但是无孔不入的宣传战略才是迈向品牌的生命之门。由于现有的贮藏与营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大都采用传统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流通需要。加之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身品牌宣传培育工作滞后,培育地方自主品牌的意识不强,加之职能部门帮助枣农和企业打品牌树形象的力度不够、投大不到位,“临县红枣”品牌效应没有显现出来,以至于出现临县红枣企业挂靠外地红枣品牌闯市场的现状。

三、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临县红枣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建成100万亩红枣产业基地。不光是量的目标,更是品质、管理、营销等生产环节的提挡升级。今后红枣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建设全国最优红枣基地,提高红枣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把临县红枣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继续巩固红枣产业在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支柱地位,推动临县红枣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壮大基地规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规模才有市场,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竞争力,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纽带,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要重点发展和壮大加工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内联外拓功能,实现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红枣与统一市场的对接,把基地、农户、企业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解决生产与流通、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加快推行“加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动红枣产业做大做强。要充分发挥县内自然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形成连片种植,迅速扩大红枣生产规模,3-5年内全县新栽植优质红枣林20万亩,实现八堡、克虎、曲峪、丛罗峪、兔坂、碛口、刘家会等7个乡镇的红枣林全覆盖,确保我县红枣面积达到100万亩,年产量达到3.1亿斤,年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枣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从而奠定我县红枣生产在全省、全市的主导地位。

二是加快品种改良和中低产枣园的改造,提高红枣质量。要协调组合科研力量,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组装配套实用技术,解决制约红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培育地方优势特色品牌和红枣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在重点红枣产区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把先进技术传授给农民,切实提高农民栽植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调动生产积极性,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全面推行红枣标准化管理,着力打造临县红枣品牌。全面推行无公害红枣标准化有机生产技术,实行枣园放峰、引水浇灌、枣园养鸡等生物防治病虫害措施,用有机肥取代化肥、激素,扩大有机红枣生产基地。推行红枣园标准化生产挂牌制度,通过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红枣园统一挂牌;健全红枣质量检测体系,按国际标准建立红枣质量检查中心,配备各种检测设备,规范红枣质量检测手段和规程;实行无公害市场准入制度,县内建立无公害红枣批发市场,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不能打无公害的牌子,达不到有机红枣标准的,不准冒充有机红枣销售。

四是创优发展环境,增加红枣产业投入。加快发展红枣专业合作社,以红枣生产合作社为龙头,以各乡镇红枣协会为依托,加快对全县枣农的红枣无公害综合丰产技术的系列培训活动。同时,要为红枣产业化开发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快规划建设红枣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交易加工、信息、储藏等区,使枣农和商家取得双赢。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临县进行红枣精加工、深加工,致力于培养一批红枣加工的技术人才、加工企业,开发红枣系列产品。要组建临县红枣销售集团,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红枣销售点,通过经纪人队伍把临县红枣销到国内外。建议上级部门建立直接投资机制,注入资金扶持贫困地区红枣产业开发。同时,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建立红枣产业开发绿色通道,在红枣产业开发用地、扶贫开发、技术、信贷、销售等各个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理顺各部门关系,从农民增收大局出发,给予支持。

五是强化服务,逐步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一是支持和引导红枣主产区建立红枣协会和合作组织,发挥他们在组织生产和流通方面的作用。二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逐步完善流通体系的建设,积极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红枣产业流通体系建设,推动红枣产业整体效益提高。三要建立红枣病虫害联防机制。建议上级政府出资建立枣区病虫测报网,投资购置大型防虫器械,组织农民防治病虫害,保证红枣产品质量。四要建立红枣与农作物病虫害生物体系。通过引进既能增收又能制约红枣林地病虫害的农作物,在红枣林间空地种植,来实现生物互制,降低防虫成本。

篇3:浅析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前, 按照市场需求, 根据各乡〈镇〉不同的区位优势, 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水果会泽宝珠梨、盐水石榴, 加大市场畅销的鲜食草莓, 猕猴桃、黄金梨、日本甜柿、葡萄等发展稀有水果新品种的引进开发速度。在果品的提质增效上, 大力推广了果实套袋、高接换种、疏花、疏果、配方施肥、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矮化密植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 培育了一批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典型示范户。

2 水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水平低, 果品总体质量不高, 经济效益不显著

会泽2012年有水果种植面积4200hm2, 据调查分析, 会泽优质水果不到总产量的32%, 高档优质率不足10%, 其主要原因:一是果农水果精品意识、品牌意识也有待加强。部分果农思想观念没有转变, 商品意识不强, 对科技措施不重视, 果园投入不足, 管理粗放, 忽视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害防治、有少数果农由于面积少, 存在有果收, 无果丢的思想。二是商品化低, 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滞后;三是随着水果产量的不断提高, 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 现行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 果农的栽植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加之,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生产出的果品未经过清洗、打腊、分级、包装等产后处理就销售, 大多数果实混级搬运, 自产自销;四是果实品质差异较大, 只有样品, 缺乏商品, 丰产不丰收, 难以适应果品市场的竞争需求, 经济效益不高。产业化水平低下是目前会泽果品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2.2 贮藏加工、流通组织化程度低

水果产后贮藏加工滞后, 我县生产的水果主要以鲜果销售为主, 采后分级、包装、保鲜、加工等技术滞后。特别是保鲜与加工技术, 目前全县没有一家以果品深加工为主业的龙头企业。至今没有一个单独的水果批发市场, 水果下市时, 无固定市场销售, 造成每年水果淡季11月下旬至次年4月底的5个月, 会泽市场销售的水果85~90%是从省内外市场进入。

3 水果产业发展对策

3.1 发展思路

水果是会泽的主要园艺作物之一, 又是会泽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也是会泽农民增收致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应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带来的机遇, 充分发挥会泽资源和区位优势, 坚持以县、市、省内, 国际 (特别是东南亚) 四个市场为导向, 以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机遇创新为动力, 以信息为纽带、科技为支撑, 以发展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有机果品为方向, 以提高果品科技含量的产业综合效益为核心, 以促进农民增收、增效为目的, 按照“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 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为手段, 提高果品品质, 创品牌、建基地、调结构, 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推动会泽水果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形成产业化格局。同时, 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水果种植专业户来会泽投资兴建精品水果基地, 坚持示范作用, 加强管理, 切实改变粗放型种植, 引导果农科学种果。

3.2 加强果业指导, 提高果业调整意识

一是县级要成立果业领导小组, 各项目乡〈镇〉业应成立相应的机构, 负责水果生产的目标责任制管理, 对水果产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协调和督促;二是要提高果业调整意识, 从上到下转变观念:转变零星、分散、杂乱的小农经济栽培为规范化栽培、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商品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3.3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果农、科技人员的管理水平

水果生产要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除有一定数量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外, 还要有一大批懂育苗、栽培、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后处理清洗、打腊、分级包装等技术的果农。在加大培训力度上,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采用“请进来, 送出去”的方法培训水果专业技术人员, 使水果科技人员掌握更多的国际、国内新技术、新成果, 更好地为果农服务。

3.4 做好品种结构调整, 促进果品产业发展

在果品调整中, 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充分发挥资源、树种和品种等优势, 加强新品种的引进, 试验示范推广, 对不适应的品种进行更新改造, 依托会泽宝珠梨、盐水石榴的品牌优势和享有知名度的有利条件, 通过参加研讨会、展销会等,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推行标准化生产, 按照国家“无公害”食品计划和曲靖市政府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总体要求, 强化质量监督。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 扩大会泽水果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抓紧完成会泽宝珠梨、盐水石榴商标注册, 力争每个主栽品种取得一项“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认证;打造知名品牌, 精选分级处理, 统一商标、统一品牌, 统一包装。

3.5 建龙头企业, 走果品产业化的路子

应采取多种形式, 把果农组织起来, 走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路子, 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建龙头企业, 扶持发展一批种果大户和营销大户, 应用现代化营销手段, 加强市场预测、信息收集和发布, 为生产者、经营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6 开拓贮藏加工增值

篇4:浅析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南疆地区;红枣;现状;装备配置;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1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434-04

收稿日期:2013-12-12

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软科学研究计划(编号:2012BB031)。

作者简介:金新文(1970—),男,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研究。E-mail:njs701022@163.com。

通信作者:高振江,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及农业工程、畜牧机械及畜牧工程、食品机械及食品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zjgao@cau.edu.cn。红枣(Ziziphus)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素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是优质的营养滋补品,除含有比一般水果高的糖分以及较多的蛋白质、脂肪、铁、磷、钙等多种物质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具有养胃健脾、补血益气、保护肝脏和增强肌力等功效。

新疆南疆地区红枣种植历史较早,但规模化种植从2008年才开始起步,在2009—2011年迅猛发展,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达到最高点。近来年,随着红枣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南疆各地区的红枣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已经成为南疆地区又一支柱性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1]。但就目前来看,南疆地区红枣产业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红枣的品质和销量。如何使红枣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保证红枣的质量,使南疆地区红枣能够销往内地和出口,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南疆地区红枣种植发展现状

1.1种植面积与品种

红枣是目前非常被看好的经济林树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兵团规划红枣栽培规模达到120万亩(即80 000 hm2);到2012年全面完成低产园改造,高产高效标准化红枣园将达到200万亩(13 333 hm2),红枣总产80万t以上”[2]。到目前为止,被调研的各师红枣种植面积为:农一师约4.3万hm2,农二师约2万hm2,农三师约2.8万hm2,农十四师约1.3万hm2。

目前,从新疆南疆地区栽培的红枣品种构成看:当地品种主要有长枣、圆枣和喀什喀尔小枣3种;引入的外来品种主要有骏枣、灰枣、赞皇大枣、壶瓶枣、灵宝枣、新郑灰枣、金丝小枣等7个品种;为了发展鲜食枣的市场,近年来新引进的品种有:金昌一号、冬枣、梨枣等[3];在生产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主要为骏枣、灰枣、赞皇大枣,特别是骏枣,因其产量高、品质好而受到红枣种植者的青睐。这些品种主要用于制干销售,只有小部分鲜枣在当地或新疆地区销售(表1)。

1.2建园方式及种植模式

南疆地区红枣建园方式分为移栽建园与直播建园2种[4]。

种植时间较长的一些老枣园多为从内地购苗,然后以移栽的方式建园;此外,也有一些枣园是通过移栽直播枣园间出的枣树(已生长3~4年)建成。由于移栽建园成活率较低,

表1目前南疆地区主要红枣品种的资源情况

品种名称用途品种来源主要分布区域骏枣制干、鲜食、加工山西第一、二、十四师灰枣制干、鲜食河南第一、二、三师赞皇大枣制干、鲜食、加工河北第一、二师哈密大枣鲜食新疆第十三师金吕一号制干、鲜食河南第三师

因此南疆地区大多采用直播方式建园。直播建园方式为:第1年3—4月播种野生酸枣砧木,第2年在野生酸枣砧木上进行嫁接,嫁接当年10—11月即可收获红枣。直播建园的野生酸枣种子与接穗均购自新疆外部地区,主要来源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采用直播建园方式的枣园一般需 6~7年达到盛果期。

由于土壤、气候、环境等差异,使得南疆各师、团并没有统一的种植模式。不同地域的枣园其行株距也不同,即使在同一块枣园中,随着红枣生长年限的增长,其行株距也在不断变化着,直至成长为盛果期枣园。建园初期大都采用矮化密植的栽培方式以保证较高的产量。例如直播建园时行株距为 2 m×05 m,随着树体的增大,行株距可逐步调整为2 m×1 m、2 m×2 m、4 m×2 m。一般常见的行距有1.5、2.0、3.0、40、4.5 m等,直播酸枣砧木时的株距一般为10~50 cm,分为临时株与永久株配合种植,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间伐临时株以扩大株距,最后保留永久株,形成盛果期枣园[5]。

如图1所示,调研过程中发现3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红枣种植模式,图1-a为单行种植模式,图1-b为双行种植模式,图 1-c 为宽窄行高矮间错模式。

1.3枣园的田间管理

通过调研发现,南疆地区各师、团随红枣种植面积与职工人数的不同,每户职工管理的面积也不同,一般在 10~4.3 hm2 之间。如农一师12团约为1.3 hm2/户,农二师31团为 1.0~1.3 hm2/户,农三师44团为1.3~3.0 hm2/户,农十四师224团为3.0~4.3 hm2/户。

1.3.1灌溉南疆地区农一、二、三和十四师属于暖温带干旱区气候,地表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如农一师垦区年降水量40.1~82.5 mm;农二师垦区年降水量23.3~75.1 mm;农三师年降水量38.3 mm;农十四师年降水量35.0~48.5 mm[6]。干旱少雨多风的气候条件使得南疆各师团大部分枣园均采用滴灌的灌溉方式,仅少数不具备滴灌条件的地区或特殊农艺栽培需求的枣园才会采用漫灌方式灌溉。

nlc202309032306

调研发现,干旱荒漠地区种植红枣,若仅是使枣树成活,需水量不大,种植红枣可起到节水、防风固沙的作用;若须保证红枣产量与品质,由于枣园用水量与棉花种植相同,种植红枣并不节水。

1.3.2施肥在枣园施肥上,不同地域、不同年份枣园施肥量与施肥类型也有所不同。如农二师31团砧木酸枣园施肥采用随水滴灌方式,6月以后不施氮肥(防止氮肥过量造成砧木木质化程度低而难于越冬),施225 kg/hm2钾肥,300 kg/hm2 磷肥;农一师12团24连的4年骏枣攻关园采用开沟机施肥,施肥以采后施用肥效长的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三师44团的4年骏枣园施用有机肥(羊粪)52.5 t/hm2,之后施用氮肥、磷肥、钾肥3.75~4.5 t/hm2,最后施用红枣专用肥3.75~4.5 t/hm2,全年采用3次施肥,前2次采用开沟施肥,后1次采用地表施肥,最后漫灌;农十四师224团的3年结构调整示范园施肥一般采用随水滴灌方式,有机肥则采用人工开沟的方式施用,全年施肥8次(4—7月每月2次),后期不施用氮肥。

1.3.3植保为防治各种枣树病虫害,南疆各师团在病虫害防治时主要采用拖拉机驱动机械在地头固定式打药,作业时拖拉机停在地头为打药机械提供动力。

1.3.4枣树修剪在枣树修剪上,机械化程度较低,大多采用人工修剪方式,主要分为冬剪和夏剪。不同地域枣树修剪技术也不同,如农二师31团采用“3个10”和“3个7”的修剪技术(灰枣为10个分枝、10个枣吊、10张叶,骏枣为7个分枝、7个枣吊、7张叶);农一师12团骏枣修剪主要采用“359”的修剪农艺(3个2次枝,5个枣拐,9张叶)。上述修剪技术一般在嫁接后第2年开始采用,而达到盛果期的枣园一般采用“弱剪”的修剪技术,做好摘芯工作即可。

1.3.5红枣挂果风干与收获在正常年份下,红枣成熟后含水率较高,须在枣树上进行挂果风干。一般打霜后红枣即可收获,此时含水率约为30%~40%,形成干枣或半干枣。挂果风干期间,会有15%~20%的红枣自行脱落,剩余的红枣在树上的果实虽然不再膨大,但仍然保持糖分的积累,因此挂干红枣的品质要明显高于自行脱落或提前采收的红枣[7]。在挂果风干是否会影响枣树次年产量的问题上,较多农艺师认为红枣在当年即可完成从花芽分化、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因此只要水肥管理得当,红枣收获的早晚(即是否在树上挂干)不会影响到次年产量。但挂果风干受气候条件影响极大,如在2010年,南疆地区在红枣收获期遭受严重雨害,大量红枣霉烂、裂果,产量仅为正常年份的一半,严重影响了红枣种植户的经济收益[8]。此外,由于雨害使得所收获的红枣含水率偏高(约为40%~50%),在红枣加工和储藏上,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与压力。

当前,新疆南疆地区各师团在红枣收获上绝大部分采用人工采收方式,效率较低,收获红枣时枣农需雇工捡拾从树上敲下的红枣。红枣采收后一般不分拣、不分级,实行统卖统购方式,由收购者自行运输和储藏。

1.4枣园收益分配

为减轻农户负担,大多数枣园建设主要由团场负责。直播用种子、嫁接苗以及嫁接费用等都由团场承担,2年内免除职工五保三费,农户只负责管理。建园初期种植作物所得收益全归农户所有,以保障农户收益,实现红枣种植的平稳过渡和稳步发展。

收获红枣时,在枣园收益分配方面大体分为开放式与集约式2种管理方式。

如农三师44团在红枣收获后,采用上缴红枣实物的方式结算枣园承包费。正常年份下,嫁接第1年的枣园上缴干枣375 kg/hm2,第2年为750 kg/hm2,第3年为1 200 kg/hm2,剩余产品由农户自由处置。这种方式即为开放式管理模式。

与农三师44团不同,农十四师224团采取集约式管理模式。红枣收获时,所有红枣由团场统一销售,团场会根据收成设定红枣收购最低保护价,外地收购商收购红枣时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配枣园,收购前需向团场递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此外还要向团场额外递交2元/kg的资源管理费。销售红枣所得收益,团场会扣除枣园产量20%的一级枣作为农户承包费,其余部分返还农户。

2南疆地区红枣加工现状

南疆地区的红枣,绝大部分是由专业加工红枣的企业加工完成,一小部分由枣农或者小作坊进行加工。红枣的加工工艺大体由以下10道工序构成:采购半干枣、自然晾晒、一次分级、拣选除杂、清洗、加工、冷却杀菌及回潮、二次分级、检测和包装[9]。上述红枣加工技术和工艺的形成,是红枣企业和枣农多年摸索的结果。目前的红枣加工工序已经相对成熟,在实践应用环节上,基本可以解决红枣加工的问题。采用以上加工工艺的主要原因及工艺分析如下。

2.1红枣挂干处理

新鲜红枣含水率很高,一般在70%左右,呼吸强度较大,鲜枣直接收获后极易腐烂、酸败,即使在冷库中也不能完全保证质量[10]。因此红枣加工企业都不收购鲜枣,而是直接从农户或农场收购半干枣,以缩短企业大批量冷冻保存和干燥鲜枣的加工周期,同时减少相应成本。红枣含水率必须低于50%,企业才会收购,所以红枣需要有一个在树上挂干的过程。除此之外,树上挂干也是红枣进一步成熟的过程,此过程中红枣内部的糖分会逐渐积累,对于干枣含糖量的积累有很大作用。

2.2利用太阳能进行自然晾晒

半干枣从树上摘下来后,还是容易腐烂、酸败。因此红枣必须进行快速干燥以便保存。企业收购的半干红枣受时间、天气影响,含水率差异很大,经过自然晾晒后可以使红枣的含水率趋于一致,大概在30%左右。

2.3烘房加工技术分析

南疆地区通常采用烘房干燥的方式干制红枣。每年的红枣都是集中在短期收获,由于烘房的加工能力有限,因此红枣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完成加工,实际情况是红枣一边晾晒一边加工。烘房的加工时间随红枣初始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少,刚刚采购来的半干枣含水率在50%左右,甚至需要烘制将近20 h;稍干一些的红枣需要12 h左右;近干枣的烘制需要6~8 h,这部分红枣占比在80%以上,占绝大多数。

nlc202309032306

红枣在烘房内进行加工,主要有3个作用:(1)还原糖的转化过程,俗称熟化,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0~45 min,而且需要相应的温度和湿度才可以完成;(2)脱水的过程,红枣的含水率由30%左右降低至23%~26%;(3)促使经过晾晒后过硬的红枣软化,改善红枣的口感和风味。

2.4微波加工技术分析

南疆部分红枣企业目前采用微波加工技术干制红枣。微波干燥是利用物料中极性分子在高频电场的交变作用下因强烈振动摩擦而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将物料中的水分迅速气化的一种干燥技术[11]。微波干燥由于能量直接与物料中的水分耦合,水分受热后迅速气化形成较高的压力梯度,物料的温度梯度和水分的压力梯度均是从物料内部向外部递减,干燥速度很快。

目前加工红枣的微波功率一般在50~150 kW,温度为 55~65 ℃,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一般为3~5 m/min;根据近干枣的含水率不同,加工时间约为5~8 min。经过微波加工的红枣,可以保持鲜枣的清香,口感好于烘房干制的红枣。

3南疆地区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

3.1红枣种植管理粗放,未实现标准化生产

新疆南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枣园管理粗放,投入不足,不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红枣标准化生产知识匮乏。南疆地区多以单个家庭为主体,缺少集中成片、统一管理的规模化现代红枣生产基地,使得红枣种植规模与产业化水平极不相符,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红枣单产较低,造成红枣综合效益不高。

3.2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低

红枣经烘房加工后,由于烘房内部温度和湿度不一致,会导致加工后干枣的含水率不一致。部分红枣过软,而部分红枣过硬。同时单个红枣内部含水率也不一致,这就导致红枣一半软一半硬,影响食用时的口感。

红枣经烘房加工后,红枣内部的色泽变化也不一致[2]。部分加工后的红枣会产生褐变,绝大多数褐变红枣,其褐变均产生在远离红枣果柄一侧,而靠近果柄一侧褐变不严重。这可能是由于枣果两侧的成熟度不一致,进而造成了含糖量不一致。在褐变侧,红枣成熟度和含糖量较高,糖分发生了转化,出现了焦糖化反应。

企业现有的传统烘房在加工过程中,各环节均由人工控制。在控制过程中温、湿度等工作参数控制精度低,控制参数滞后非常严重;仍使用干、湿球温度法来换算相对湿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此外,烘房内仅在回风处设置一处温、湿度监测点,无法准确反映整个烘房内温、湿度的变化状况,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现有烘房的上述缺陷使得干燥后红枣的均匀性较差,品质参差不齐,极大地制约了红枣加工品质的提升。

3.3运输贮藏过程中红枣损失率较高

目前南疆的红枣加工产业并没有真正解决红枣损失的关键问题,红枣的损失依然十分严重。正常情况下,红枣出品率在50%~60%,特殊年份只有30%成品率。例如农一师大漠枣业2009年红枣出品率为55%,而2010年仅为28%。整体看来,红枣损失问题非常严重[12]。

采收下来的半干枣在进入烘房或者进行微波加工之前,由于需要经过运输、贮藏、晾晒等步骤,导致了大量红枣腐烂、损伤和酸败。经调研,红枣经过运输和贮藏后约有10%左右的损失,经过自然晾晒、分级拣选之后,损失率已经达到 20%~30%。因此,红枣的出品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导致成品价格居高不下。

3.4红枣精深加工产品相对较少

近几年来,新疆南疆地区红枣加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红枣粗加工产品较多,重复现象严重,难以形成品牌效益。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拥有红枣龙头企业十几家,小型加工企业几十家,但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以粗加工为主,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红枣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的20%,80%的红枣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销售[13]。大部分红枣加工企业仍采用传统技术处理采后枣果,高新技术几乎没有,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对于红枣中营养成分以及高药用价值成分的提取还没有深入研发。红枣深加工产品开发滞后,造成品牌名优产品少的不良局面。同时,新产品的研发工作薄弱,影响了红枣加工的纵深发展。

4南疆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加强红枣产业的标准化生产

各地区在进行扩大红枣业规模时,一定要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选准品种进行定植。要在红枣生产及加工过程中大力实行“良好农业规范”“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产品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投入品使用,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时,坚决杜绝使用高残留的农药,在红枣产品加工时严格防止各种污染[14]。要建立红枣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红枣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意识,逐渐建立与国际林果产品发展相符合的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

4.2现有烘房基础上的现代化改造

将传统烘房进行现代化改造,实现其自动化控制。改造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现状,搭建加工过程中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提升原有烘房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红枣加工品质的提升。烘房实现自动化控制后,既要能够保证红枣干制的均匀性,又要能够控制红枣中糖分的合理转化问题,才能获得较好品质的红枣。

4.3采收后快速处理技术和装备的研究

红枣在采收下来以后,需要经过运输、贮藏、晾晒等过程才能加工,这些过程中损失严重。尤其是收获时遇到阴雨天,枣果极易开裂,非常容易感染霉菌,造成大量的腐烂。红枣采摘后往往不经过任何的灭酶杀菌处理就直接晾晒,酶活性和菌落总数较高,而且红枣中的糖分和有机物在干燥过程中也会被高强度的呼吸作用消耗,晾晒时间越长,固形物损失越大,红枣干制所得成品率就越低。因此,需要研制一种可以快速处理采后红枣的技术和装备,来解决红枣在采收以后,经运输、贮藏、晾晒等过程而造成大量损失的问题。这种技术和装备的使用,应保证红枣在采收后,经短时间的快速处理,迅速去除红枣中的各种酶和虫卵,防止红枣在贮藏过程中大量腐烂,同时减少红枣呼吸过程中固形物的损失。

nlc202309032306

4.4研发高附加值的红枣产品

新疆地处内陆,距离东部沿海地区路途遥远。新疆生产的产品运输成本过高,这就要求其产品必须要走中高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降低运输成本的边际效益。目前红枣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进行的都是干制红枣的加工,属于初级产品。只有少数企业进行了红枣的深加工。因此,需要开展红枣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新疆到东部地区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而且可以解决等外枣、腐烂枣等不合格红枣的处理问题,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林,张文新,苏柳芸. 南疆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J]. 北方果树,2008(1):35-37.

[2]邹燕. 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6):42-45.

[3]白瑞甫. 兵团红枣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1.

[4]史彦江,宋锋惠. 红枣在新疆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 新疆农业科学,2005,42(6):418-422.

[5]刘孟军. 中国枣产业发展报告1949—2007[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6] 余国新,王凯. 新疆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79-182..

[7]刘孟军.中国红枣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 果农之友,2008(3):3-4,26.

[8]王 建,窦长保. 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27-128.

[9]曹有福,李树君,赵凤敏,等. 我国红枣开发加工现状、问题及对策[J]. 包装与食品机械,2009(4):46-49,63.

[10]薛录堂. 红枣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J]. 榆林科技,2006(1):24-26.

[11]Duan Z H,Zhang M,Hu Q G,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wave drying of bighead carp[J]. Drying Technology,2005,23(3):637-643.

[12]孙芝梅.新疆南疆红枣主产区如何防治枣裂果[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1(9):10-11.

[13]邓建钦,周沛云,刘志勇. 发展红枣产业应注意解决的问题[J]. 河南林业,2001(2):23-24.

[14]钟凌风. 兵团农一师红枣产业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篇5:浅析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岳西县石关乡茭白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本文介绍了岳西县石关乡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作 者:储昭政 Chu Zhaozheng 作者单位:岳西县石关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岳西,246631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年,卷(期):15(14)分类号:S645.2关键词:茭白 产业化 调查 思考

篇6:光泽县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光泽县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光泽是福建省重点竹区县之一,竹类资源丰富,竹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目前仍存在竹业经营水平低,加工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本文通过时光泽竹产业现状调研分析后就如何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快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作 者:施管城 作者单位:光泽县林业局,福建,光泽,354100刊 名: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英文刊名: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09(3)分类号:S727.15关键词:光泽 竹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上一篇:小学毕业班语文测试卷下一篇:安全十大警示教育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