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兴山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12-22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 为胡核科植物, 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和人体必需的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 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坚果类食品之一, 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 其核桃的医食用价值和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均取得很大进步, 对核桃产业的发展更加拓宽了广阔的前景。

湖北省兴山县种植核桃历史悠久, 曾在兴山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在兴山县核桃产业发展中却存在着引进品种混杂、初植密度过大、管理技术跟不上、品种的适应性有待于观察、适用性和适应性的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不够的问题。为此, 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本地核桃优质资源优势,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 以科技为支撑, 充分保障兴山县核桃产业的良性发展。

1 兴山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 长江西陵峡以北, 地处秦巴大山区, 经纬度在东经110°25′~111°06′, 北纬31°04′~31°34′。总面积2327 km2, 总体构造为“八分半山一分田, 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的格局, 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人均耕地面积为0.072 hm2。境内山峦起伏, 最高海拔为2426.9 m, 最低海拔为109.5 m。地势垂直高差2317.4 m, 形成低山、半高山、高山三种地貌类型, 小气候较为明显, 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3℃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 mm, 年平均日照时数1682.8 h, 年平均无霜期低山272 d、半高山215 d、高山163 d。

兴山县特有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形成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种类, 也为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兴山县种植核桃历史悠久, 明末清初兴山县志中记载“邑产颇多, 核米可以远贸”。核桃种植曾在兴山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过重要贡献, 其生产方式以四旁种植为主, 连片种植面积较少, 但覆盖面积大, 全县8个乡镇都有核桃生产史, 主要集中在海拔400~1200 m的半高山, 虽然单株产量高、品质好, 但面积小而分散, 总产量不高, 没能形成产业。

2008年, 兴山县出台《中共兴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 (兴发[2008]11号) , 提出用5~8年时间, 建2万hm2核桃基地, 把核桃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建设“中国核桃之乡”的目标。截止2014年, 兴山县共栽植核桃约250万株, 发展面积7060 hm2 (不含老园面积0.27万hm2) , 主要集中在峡口、古夫、黄粮、水月寺4个乡镇, 其株数和面积分别占兴山县总面积的64.4%和64.0%;连片万亩核桃基地2个, 涉及界牌哑、水磨溪、店子哑、金家坝和清华4个村。其中, 辽核系列品种183万株, 定植面积5370 hm2;清香品种62万株, 定植面积1570 hm2;本地楚兴品种4.7万株, 定植面积120 hm2。

兴山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全县有8个乡镇98个村 (社区、居委会) , 1.7万户农户参与建设, 也吸引了境外投资建加工企业的热情, 例如湖北智慧果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兴山县建立了年产5000 t的核桃综合加工企业。

2 兴山县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较为混杂

在《兴山县核桃产业发展规划》中, 兴山核桃产业发展首选引进品种为‘辽核1号’和‘清香’, 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 其引进品种较为混杂, 尤以‘辽核1号’定植区域较为明显, 在同一块地有3~4个品种, 既有“辽系”其他品种, 又有非辽系品种, 有嫁接的, 也有实生的。主要原因有3个: (1) 盲目调进苗木直接用于生产; (2) 育苗户在育苗时不注重核桃良种的选育, 使用成熟度不一致, 混杂商品果作种子和引进混杂的商品结穗枝条; (3) 对核桃种子苗木和枝条的鉴定、检疫技术不过关, 对种源区所引进的品种苗木、接穗的纯度等无权威认定, 导致混杂品种、带病虫苗木及接穗流入境内用于生产和育苗。

2.2 初植密度过大

建设初期核桃初植密度为5 m×10 m, 每667 m2定植14株;后期初植密度为4 m×5 m, 每667 m2定植33株。随着树势的增长, 造成园地通风不畅, 光照条件差, 加之农户的套种, 影响了树体发育和园地卫生, 从而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

2.3 栽培管理技术滞后

(1) 主观上种植农户受传统思维影响, “重造轻管”、“靠天收”思想根深蒂固, 对整形、修剪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任其树体徒长;对病虫害的预防意识不足, 时机把握不好, 往往是病虫危害后才灭杀, 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冬培冬管, 冬季清园意识淡化。 (2) 客观上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 劳力缺乏, 对科学丰产栽培技术领悟不到位;同时专业队伍和实体合作组织又未有效形成, 管理滞后于发展。

2.4 品种引进试验待加强

兴山县核桃产业发展中的品种和育苗枝条98%的是从北方引进, 除‘清香’品种在邻县夷陵区进行过栽培观察试验外, 其辽系和其他品种尚未在兴山县进行引进试验。兴山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小面积栽培试验基本上是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从目前情况来看, 无论是基地还是试验区, 主要表现为黑斑病菌严重, 为害枝、叶及果实, 落果现象严重;果实的果仁不饱满, 口感差,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受南北气候差异的影响。兴山县虽然靠北, 但小气候明显, 相比北方而言春季雨量充沛、雨季时间长、湿度大, 夏季气温高, 冬季时间短、且平均温度高于北方, 年总日照时数不及北方。由此, 高温高湿易诱发病菌和虫害, 短冬暖温不利树体的休眠, 日照时数短影响果实的成熟度。对其大量引进北方品种应遵循科学, 做好前期试验。

2.5 本地良种推广应用不够

兴山县的核桃产业发展催生了一批科研成果, 仅在核桃领域林业科研人员立足本地资源先后进行了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培育优选出3个本地核桃良种, 即‘楚兴’、‘楚兴1号’、‘楚兴2号’等, 其良种的选育成果获得了湖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 系在湖北省核桃适宜区推广品种, 也是兴山“薄壳核桃”中的优中之优, 但在声势浩大的核桃产业建设中没有大量推广、运用。

3 兴山县核桃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强技术培训, 提升管理能力

有针对性地加强核桃丰产栽培和管理技术的培训, 扭转核桃种植农户“轻管”意识和“盲从”行为, 逐步走向管理科学性和专业化。以兴山县职业教育中心为阵地, 对种植大户重点村进行技术培训, 利用信息网络建立核桃技术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核桃技术推广中心的作用, 开展技术帮扶。

3.2 整合多方力量, 发挥三个作用

(1) 主管部门要整合技术力量,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开展科研会诊和合作, 用科技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例如座果率低、病虫害重等) 。 (2) 以2个万亩基地为阵地建好产业示范园, 发挥示范作用;突出管理出成果的示范作用, 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翔实的物候记载。 (3) 要培植实体专业合作组织, 发挥专业合作作用, 形成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解决主客观存在的矛盾。

3.3 利用本地优质资源以改促建

以兴山县林业科学研究所为阵地培育楚兴系列优质良种、苗木和接穗, 适时开展低效园改造。主要是针对品种混杂、品质差和不挂果的核桃园地进行苗木更换、实施高接换优。

摘要:湖北省兴山县种植核桃历史悠久, 曾在兴山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在兴山县核桃产业发展中却存在着引进品种混杂、初植密度过大、管理技术跟不上、品种的适应性有待于观察、适用性和适应性的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不够的问题。为此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本地核桃优质资源优势,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 以科技为支撑, 充分保障核桃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核桃,产业发展,湖北省兴山县

上一篇:工业涂料水性化大势已定下一篇:关于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