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楼处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标准

2024-05-26

售楼处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标准(通用5篇)

篇1:售楼处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标准

《售楼处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标准》

一、建筑要求

1.用作售楼处功能的总建筑面积不应超过3000 m2且单层不应超过1500 m2;

2.建筑面积大于300m2 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开窗面积不小于房间或走道面积的2%;

二、室外消火栓设置要求

1.优先考虑利用市政消火栓作为售楼处的室外消火栓;

2.若市政消火栓无法满足时,利用市政水源设地下式消火栓,布置间距100-120m;

3.若无市政水源,则不设置室外消火栓;

三、室内消火栓设置要求

1.售楼处体积不大于5000m3时,设置消防卷盘;大于5000 m3时,设置SG16D65Z-J型消火栓;

2.有市政供水,市政压力大于16+ΔH(ΔH:售楼处顶层地面标高)米时,消火栓由市政管网供水;

若市政压力不满足或无市政供水时,需设置V1=108m3的临时储水设备及消火栓给水泵一台(Q=15L/s;H=16+ΔH米);

四、室内喷淋设置要求

1.售楼处任一楼层面积不大于1500 m2,且总面积不大于3000 m2时,不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2.若设置喷淋系统,则需设置V2=76m3的临时储水设备及喷淋给水泵一台(Q=21L/s;H=40+ΔH米);

五、建筑灭火器设置要求

设置MF/ABC3型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保护半径20m/具;

六、室外水泵接合器设置要求

若设置有喷淋系统时,仅对该系统设置一组地下式水泵接合器(2个);

七、防排烟设置要求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优先考虑采取自然排烟措施;

2.建筑面积大于300m2 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应设置排烟设施,优先考虑采取自然排烟措施;如果无法满足自然排烟条件,应采取机械排烟措施,具体技术要求参见相关规范。

3.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 3.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m2;

3.3 其他场所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 4.通风、空调风管管材采用镀锌钢板;

5.风管、水管和设备的保温材料应采用防火性能不低于难燃B1的保温材料;

八、火灾自动报警设置要求

1.任一楼层面积大于3000 m2,或总面积大于6000 m2时,或设置有喷淋系统时,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

2.采用区域报警系统(消防控制盘),设置于售楼处前台处或常有人值班的地方;预留接入小区中控室的接口; 3.总线制布线原则;

4.独立房间探测区域面积不宜超过500 m2,但从主入口能看清内部,且面积不超过1000 m2,也可以划分为一个区域;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独立探测区域;

5.采用普通感烟探测器、手报等多种手自动报警装置;

6.联动控制消防强切(非消防用电)、强启(消防设备、消防广播、声光报警、应急照明等)。

篇2:售楼处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标准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基础设施建设 及装备配备参考标准配置说明

一、基本说明

1、乡镇是安全生产监管的第一防线,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开展了乡镇安全生产委托执法,故设定了乡级(包括乡、镇、街道)标准。

2、安全监管各级执法队伍承担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参照同级安监部门标准进行建设。

3、主要现场执法设备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现场执法人员数(应至少2人)确定配备标准。

二、基础设施

(一)办公用房

依据原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筑设计标准的通知》(计投资„1999‟2250号)规定,按编制人数核定。标准分别为: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办公用房24m/人,市级18m/人,县级12m/人(建筑面积,以下同)。

(二)业务用房

1、事故鉴定与分析用房:用于事故物证鉴定与分析。省、市、县级分别按300㎡、180㎡、90㎡。

2、执法专用设备保管用房:包括设备存放用房、充电室和

222设备维护室等,省、市、县、乡级面积分别为240㎡、210㎡、120㎡和60㎡。

3、执法文书和行政许可档案室:用于存放执法安全监管执法档案、事故调查档案和安全行政许可档案。省级面积为360 m2、市级210 m2、县级150 m2,乡级30 m2。

4、政务公开办事大厅:用于行政审批受理和政务信息公开。省级240 m2、市级120 m2、县级90 m2。

5、安全生产投诉举报受理业务用房:用于投诉与举报工作人员办公、值班和信访接待。省级150 m2、市级90 m2、县级60 m2。

6、听证室(复议室):用于行政行为听证和复议。省级、市级和县级听证室标准分别为180m2、150 m2和120 m2。

7、应急救援指挥业务用房:用于应急指挥、视频会议和专家应急会商、事故推演和应急值守。省级应急指挥和视频会议模块300m2、音视频设备控制用房40m2、专家应急会商120m2、事故推演180m2和应急值守办公室60m2;市级应急指挥和视频会议模块180m2、音视频设备控制用房30m2、专家应急会商90m2、事故推演90m2和应急值守办公室60m2;县级视频会议模块120m2、音视频设备控制用房20m2和应急值守办公室60m2。

8、政府门户网站业务用房:用于政府门户网站制作、维护、值班和控制。省级为90 m2、市级60 m2、县级30 m2。

9、专用车库:用于停放监管业务车辆及应急抢险指挥车。省级为420 m2、市级210 m2、县级90 m2、乡级30 m2。

(三)保障服务用房

1、执法人员交流用房:为异地交流的执法人员提供日常生活保障基础。省级为300 m2、市级200 m2、县级100 m2。

2、老干部活动用房:省级和市级建设。根据离退休老干部活动需要,建设如桌球、乒乓球、棋盘室等活动室内活动场所。省级和市级各200 m2。由于不同地区安全监管部门离退休人员数量和编制人员数量有较大差异,为满足使用要求,超过20位离退休老干部的,每增加1位离退休干部,用房面积可增加3 m2;每增加20位,用房面积增加100m2(可增设多功能厅、音乐室、理疗室等)。

3、执法人员素质拓展用房:建设期刊及图书资料阅览室和简单室内健身房。省级为300 m2、市级200 m2、县级90 m2。

4、信息化建设等其它保障服务用房:用于信息化、食堂、独立配电室等安全监管部门业务开展和日常办公保障服务。省级为700 m2、市级500 m2、县级120 m2。

三、装备配备

(一)交通工具

1、监管业务用车:省、市、县级安全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承担监管执法业务的内设机构配备,分别按2辆/内设监管业务机构、2辆/内设监管业务机构、1辆/内设监管业务机构配备。编制人数超过6人的内设监管业务机构,每增加2人增配1辆。具体车型可根据当地经济及地理条件确定。

2、应急抢险指挥车: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部门分别配备1辆应急抢险指挥车,配备车载移动应急平台终端。市级还应配备卫星通讯系统、短波超短波通讯系统、单兵图传系统等车载通讯设备,传真机和扫描仪等车载办公设备,发电机、UPS和电源管理等车载电源系统以及车载中控、音视频系统。执法队伍不配备。

(二)现场监督检测设备

1、通用设备

(1)通用监督检测设备:包括常用量具(皮尺、卷尺等)、高精度电子万用表、数字温湿度计、数字风速仪、GPS定位仪、便捷式多功能气体检测报警仪、激光测距仪各1台和对讲机1对,其中便捷式多功能气体检测报警仪可根据实际需求配备相关传感器。省、市、县级根据执法人员编制人数按1套/2人配备。

(2)个体防护装备:用于监管执法人员人体防护,包括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鞋、手套、反光背心、呼救器、防爆手电筒、口罩、耳罩、眼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与设备,其中防护服可按春、夏、东三季服装配备。省、市、县、乡级四级均根据执法人员编制人数按1套/人配备。

2、专用监督检测设备

(1)非煤矿山监督检测设备:用于非煤矿山监管执法,原则上只在承担非煤矿山监管执法业务职能的部门配备。包括精 密光学经纬仪或地质罗盘仪、矿用红外测温计、钳型接地电阻测试仪、便捷式甲烷/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和矿用通风阻力测定系统。其中,各部门可根据当地监管业务实际需求选配精密光学经纬仪或地质罗盘仪,选配或同时配备便捷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和便捷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2)危化品与烟花爆竹监督检测设备:用于危化品与烟花爆竹监管执法,包括便携式超声流量探测仪(封闭管道)、地下管道超声泄漏测试仪、防爆型静电测试仪(带警报装置)、钳型接地电阻测试仪和远距离炸药检测仪(摩尔仪)。原则上只在承担危化品与烟花爆竹监管执法业务职能的部门配备。

(3)职业危害监督检测设备:用于职业危害监管执法,包括便携式数字式测尘仪、声级计、便携式数字测振仪、微波漏能检测仪、便携式辐射检测仪、辐射热计、紫外辐射计和放射性个人剂量报警仪。原则上只在承担职业危害监管执法业务职能的部门配备。

(4)开展乡镇安全生产委托执法的地区,乡镇安全监管部门可参照县级标准进行配备。

(三)应急救援指挥装备

1、固定卫星站:用于应急救援指挥通讯基础保障。包括卫星调制解调器、视频会议终端、天线、LNB、上变频器模块、馈源、IP电话网关等。省、市级各配备1套。

2、视频显示系统:根据应急救援指挥大厅的具体规模配备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省、市级各配备1套。

3、视频会议系统:用于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视频会议及图像传输等。省、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应配齐视频会议接入终端、视频会议专用高清摄像机、视频信号处理设备、集中智能控制主机、52寸液晶电视、MCU等设备;县级只配备视频会议接入终端。

4、音频系统:包括全频主音箱、低频音箱、效果器、激励器、数字录音设备、反馈抑制器等设备各1套。

5、计算机辅助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光端机、带VPN功能硬件防火墙、工作站等网络设备,光纤通道交换机、SATA硬盘、存储处理设备带管理软件等辅助设备和UPS电源及精密空调等设备各1套。

6、基础软件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系统、备份软件,网管软件,中间件,防病毒系统,GIS平台,数据库系统等基础软件各1套。

7、应急业务应用系统:包括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重大事故隐患监管系统、应急值守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应急救援协调指挥资源调度系统、应急模拟演练系统、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应急救援统计分析系统、应急救援队伍资质评估系统、应急公众信息发布系统等应用系统各1套。

8.执法队伍不配备。

(四)信息化装备 通过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支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业务开展、门户网站、局域网、电子政务、监管执法管理自动化系统和“金安工程”接入。

1、支撑设备

(1)服务器:省、市、县级分别为12台、7台、3台。(2)存储设备:省、市级分别配备3套、2套。(3)交换机:省、市、县级分别为14台、8台、4台。(4)路由器:省、市、县级分别为4台、2台、2台。(5)VPN网关:省、市级各1台。(6)UPS:省、市、县级各1台。

(7)IP电话:省、市级根据编制人数按1台/人配备,县级配2台。

(8)应用支撑环境:包括应用服务器、邮件系统、门户系统、GIS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备份软件、系统管理软件、网管软件、中间件等应用支撑环境。省、市级各1套。

(9)信息安全系统:包括防病毒系统、防火墙系统、安全管理中心,根据自身的网络拓扑结构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规定的防护要求进行配置。省、市、县级各1套。

2、业务应用

(1)行政执法系统、高危行业安全监管系统、高风险领域综合管理系统、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省、市、县级各1套,各系统应具备乡级安全 监管部门利用系统终端由外网接入的功能。

(2)中介机构管理系统:省级配备1套。

(3)CA数字身份认证系统:执法人员资格由省、市两级进行集中管理。故省、市级各配备1套。

(五)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分析设备

1、现场快速执法设备:包括便携式激光打印机、执法信息系统终端(PDA)、CA数字身份认证终端和特种作业操作证读卡器各1台。省、市、县级根据执法人员编制人数按1套/2人配备。

2、笔记本电脑:现场快速执法基本保障设备,省、市、县级根据执法人员编制人数按1台/人配备。

3、摄像机:用于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其配备像素不低于120万像素,录像时间不应小于60分钟,并可根据需要选购防爆型。省、市、县级分别配备2台、2台、1台。

4、照相机:用于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其配备像素不低于800万像素,光学变焦不小于4倍像素,并可根据需要选购防爆型或带红外功能。省、市、县级根据实际承担监管执法业务的内设机构分别按2台/内设监管业务机构、2台/内设监管业务机构、1台/内设监管业务机构配备。

5、录音设备:用于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其配备要求录音时间不得少于240分钟,并可根据需要选购防爆型。省、市、县级根据实际承担监管执法业务的内设机构分别按2台/内设监管业务机构、2台/内设监管业务机构、1台/内设监管业务机构 配备。

6、开展乡镇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地区的乡镇安全监管部门,“现场快速执法设备”和“笔记本电脑”可参照县级标准进行配备。

(六)办公设备

1、台式电脑:1台/人。

2、复印机:省、市、县级分别为3台、2台、1台。

3、打印机:1台/人。承担行政许可职责的内设机构可选配彩色激光打印机。

4、投影仪:省、市、县级分别为2台、1台、1台。

5、公文印装机:安监部门承担着组织相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等工作,需要印制大量的文件资料,配备公文印装机。省、市、县级分别为2套、1套、1套。

6、扫描仪:省、市、县级分别为4台、3台、2台。

7、绘图仪:非煤矿山监管执法需要绘制现场示意图。省、市、县级各配备1台。

8、传真机:省、市级安全监管部门根据部门内设机构数量按1台/内设机构配备;县级配备2台。

篇3:卷烟企业高架库消防设施配置研究

自动化物流系统是运用系统工程技术对物流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规划设计, 并通过计算机系统, 控制系统和物流设备, 实现对物流、信息流进行全面控制的系统。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工作有机结合, 形成企业内部完整的物流保障供应链, 满足企业物流自动化、专业化、系统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

然而, 自动化物流系统消防安全设施配置的核心在于仓储环节。卷烟企业仓储一般包括烟叶库、烟丝库、嘴棒库、材料库、成品库等高架库, 货架高度一般超过10米, 具有高度高、空间大、面积大、存储量大、存储密集, 货架间距小, 人员进入难度大等特点, 如烟丝库有的有8个货架, 4个巷道, 能储存三四天的烟丝用量, 而成品库容量一般超过20000多箱。如何确保各仓库本质化消防安全, 成为消防设施配置的关键。

一、高架库潜在火灾特点

高架库的本身结构决定了高架库的火灾具有如下特点:

1、火情发生后, 货位内货物之间相互遮挡, 跨货位灭火困难, 消防人员进入难度大, 很难及时、准确到达着火点实施灭火;

2、火情发生后烟雾难以及时排除, 对于物资疏散和人员抢救极易造成二次伤害;

3、由于各库穿插于各工序生产节点之内, 火情发生后, 人员撤离时间长, 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4、高架库内物资集中存放, 发生火灾后, 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大。

根据以上特点, 高架库必须从本质化消防安全出发, 配备适量、高效、可靠的消防设施。

二、高架库消防设施配置原则

1、及时性、自动控制原则。能第一时间发现火情, 启动灭火装置, 实施初期火灾扑救。

2、适宜性原则。要根据高架库存储的材料、高架库周围设备设施的性质进行选型。

3、合理性原则。即从高架库高度, 货位数量, 货架间距等参数出发, 在高架库上合理配置消防装置。

4、组合性原则。为将损失降到最低, 高架库消防设施的选型和配置应合理组合, 充分发挥充分灭火效果的最大化。

5、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条款的要求, 按照不低于规范实施配置。

三、高架库消防设施的选型和配置。

1、依据及时性、自动控制原则, 应配置火灾探测装置

由于这些部位空间均较大, 发生火灾事故时其烟雾到达探测器之前浓度会被空气稀释, 为达到火灾防范的目的, 火灾报警探测装置必须具有极高的探测灵敏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在高大空间中,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系统能保证极早期的火灾报警、并且监控面积广;探测不受环境影响, 能辨别真实火情, 抗干扰, 防误报;结合全新的激光探测技术和先进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系统可识别真实的火情和外部干扰, 即使在各种特殊、极端环境中, 也能保证无误报监控;探测系统应使用PVC或者ABS塑料管作为采样管, 这些塑料管不会被腐蚀, 空气采样探测系统只要遵循正确的安装方式, 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消防监控;应安装灵活、设备维护保养方便、使用寿命长。

火灾探测装置报警后, 消防报警系统启动灭火装置, 实现初期火灾扑救。

2、依据适宜性原则, 应配置自动干粉灭火装置

高架库主要防护为货架区, 此区域具有大空间, 超高度, 高密集度等特点。库存内烟草原辅材料、在制品、成品等, 多为易燃品, 码放成梯次形式, 在如此密集的空间内一旦发生火灾, 竖向蔓延速度极其迅速, 极易形成大面积立体火灾, 而且由于空间狭窄, 周围全封闭, 火灾扑救难度极大, 如不能及时扑救将造成巨大损失。针对以上情况, 要求对货架必须采取全方位立体防护, 应选用最先进的探测、控制、释放技术, 安装简便, 使用安全, 灭火威力大的自动干粉灭火装置, 做到早期发现, 快速灭火, 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3、依据合理性原则, 应根据高架库货架区容积合理计算干粉用量

根据“干粉自动灭火装置配置设计及安装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计算:M (用粉量) =V (体积) ×Q (kg/m3) ×K (调节系数) 。

例如, 高架库干粉灭火装置设计方案:高架库需保护货架区长56.35米, 宽17.6米, 高19.38米。

中间三排货架背靠背中间夹缝配置方案:货架高19.38米, 分六层安装;货架长56.35米, 分5列安装。每个背靠背货架夹缝安装30套, 相邻两行相反方向放置。高架库区共有3对背靠背货架, 共用90套自动灭火装置, 每装置内装10kg灭火干粉, 共用灭火干粉900kg。经测算中间巷道需配置自动灭火装置84套, 用灭火干粉840kg,

两侧靠墙巷道需配置42套, 用灭火干粉400kg。

综上所述, 整个高架库共用灭火干粉2140kg, 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4、依据组合性原则, 应实现多种消防设施的合理配置

高架库现场应配置火灾探测装置、自动干粉灭火装置、应急安全出口、排烟风机、消防水幕装置、防火卷帘、监控系统, 还应根据《建筑物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和《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6-98》的有关条款的规定, 在高架库库内根据高架库面积配备适宜的消防栓和手提式灭火器, 实现多种消防设施的联动, 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4: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标准化

0.前言

建筑消防设施是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及时灭火的重要工具。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标准化能够使得消防设施在特殊条件下及时的发挥它的作用,也能够有效地遏制重大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由于现在人们的“消防安全”越来越强烈,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来使得建筑消防设施越来越标准化,越来越精细。建筑消防设施的标准化可以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从而能够安定人们的心,进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消防部门要统一消防设施的标志、规范消防设施的管理内容和程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1.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目前状况

1.1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标准的统一

《公安部61号令》及相关技术规范规定,重点规定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七类场所的消防设施管理标准的统一。第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预案,以防发生火灾可以更好的疏散人群,这样可以减少人员伤害。第二,要不断的完善消防控制室应急操作规程和配电室应急操作规程,这样在发生特大火灾时,可以迅速的灭火。第三,要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和岗位员工的责任,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人各尽其责。第四,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消防控制室要实行值班“四班三运转”的方案,这样可以确保在发生特大灾害时,有充足的人力资源。第五,要不断强化人口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意识。

1.2建筑消防设施标志的统一

建筑消防设施标志的统一,可以使得人们更容易的学好消防安全知识。例如一些警示类、提示类等的标识的统一,这样可以使得消防设施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1.3消防设施管理内容和程序的规范

消防部门的责任人要明确消防设施的管理内容,从而使得消防设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消防设施管理内容要不断精确化和程序化,这样可以为特大火灾提供一个良好的设施环境,这样也可以减少特大灾害带来的损失。

2.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出现的问题

2.1缺乏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

消防部门缺乏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这样使得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的使用。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建筑消防设施的标准化。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明确消防部门人员的职责,确保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消防部门向着管理化、严格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可以使得消防人员能够及时、迅速的被整合起来,面对特大灾害使,能够充分调动集体的积极性。

2.2建筑消防设施的保养不够

一些消防设施不能被完好的保养,导致了建筑消防设施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性能。部分产品由于质量差或者使用寿命过短,导致了某些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的运行。消防部门的有关人员要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正确的保养,以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2.3消防控制室等一些重点部位人员流动大

消防控制室等重点部门,因工作需要而使得人员流动过于大,这使得消防安全室存在着安全隐患。在消防部门有些消防人员的素质太低,他们对消防知识存在严重的欠缺,这就使得消防部门的管理不能规范化。重点部门的人员了流动过于大,这样破坏了重点部门的安静,使得重点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3.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消防人员的素质

为了使得建筑消防设施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消防部门要不断提高消防人员的素质。只有提高了消防人员的素质,才能够保证消防人员很好的保养建筑消防设施。消防人员的素质提高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消防人员要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和全面掌握各个区域的情况,这样才能很好的对消防工作进行管理。

3.2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

消防部门要不断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消防部门要主动改善建筑消防设施,这样可以保证消防设施在特大火灾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消防工作是否能够正常的开展。消防部门要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在每隔一个时期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精细的检查和保养,从而使得建筑消防设施不是一个摆设,而是有巨大作用的设施。

3.3加大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

在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向标准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消防部门要加大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这样可以发现建筑消防设施中的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监督,可以明确的掌握建筑消防设施在哪些方面不到位,在哪些发面存在严重的弊端,从而可以帮助消防人员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严格、标准化的管理。消防部门要与建设。工商等部门协调起来,这样可以很好地监督建筑消防设施,从而保证了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的标准化。

4.结束语

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标准化要求消防部门人员不仅仅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而且要让他们熟悉消防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从而可以使得建筑消防管理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消防部门要深入分析当前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消防部门要不断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使得建筑消防设施能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部门要使得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逐渐统一化,慢慢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的意识。消防部门要及时发现建筑消防设施的问题,并且思考建筑消防设施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了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更加标准化。

【参考文献】

[1]于铁.关于加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几点看法[J].辽宁经济,2009,23(7):16-18.

[2]金玉祥.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7(12):145-147.

[3]曹旭东.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要点及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J].武警学院学报,2011,13(12):67-69.

篇5:建筑防火监督和消防设施配置探讨

1建筑消防设施监督价值

建筑消防设施以及火灾的报警控制系统对于建筑的防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 人口的高度集聚,城市火灾危险性和扑救的难度也逐渐的增大,虽然一些建筑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但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导致消防设施实效的现象,致使火灾发生后延误救援的时间, 造成较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消防设施的监督控制系统以及火灾的自动报警远程监控系统能够有效的保障对消防设施以及火灾的报警,避免资源的浪费,发挥消防设施的最大功能,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原则。

2建筑消防设施监督中空间数据库建模应用分析

2.1消防设施监督系统

建筑中的消防设施监督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消防工作中各个单位消防设施未充分被利用的问题,实现消防工作以预防为主的设计原则。消防设施的监督系统能够为公安消防部门提供实时的消防火警信息和设施的故障信息。该系统主要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通过社会公共网的传输和地方的计入技术,搭建虚拟的119平台。在消防管辖的辖区内都鞥能够实现对建设消防设施的远程监控。

本系统的设计以空间地理信息显示平台的实时监控系统为核心,总体构架为B/S+C/S,服务端为Web应用服务器,能够获得实时的火警以及故障信息。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客户端发送到服务器中。

2.2空间数据库建模分析

城市火灾的发生具有空间性,灾害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状态,紧急呼救和火灾的扑救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因此,研究城市建筑防火的空间特性对于火灾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系统空间建模的最关键特征在于具有动态性。要求在信息规划和防火预案的设计方面要具有动态的变化。GIS空间数据库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的更新速度,结合最新的数据和预测模型实现对火灾的动态管理。城市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需要进行许多数据的定量测量,在空间指标量以及匹配上具有很大的难度。运用GIS技术能够快速的获取空间指标,结合获取的空间指标设施消防设施。

消防信息系统中包含着的内容比较广,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国要结合实际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内防火单位的信息、消火栓的信息、阀门信息、供水管线信息、消防队信息、火灾方案信息等。 这些属性信息要协调在一起,共同组建成城市建筑消防监督系统空间数据结构,确保城市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数据库的建模中要从多种渠道获取数据信息,在GIS系统中,能够通过扫描地图,导入航空相片或者其他格式的数字地图等增加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对消防重点单位的档案资料进行统计。

2.3空间数据处理流程分析

消防设施监督系统能够实现空间数据信息的处理, 在系统的建模和实现的过程中,系统的核心为空间数据信息,在子模块的控制在各个消防单位主机与监控中心间的数据能够将消防监督信息存放在空间数据库中,该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库的输入时将图像文件输入到数据库中, 经过监控中心的数据库进行分析,添加图形元素,进行空间的分析和查询,最后将空间数据库上的数据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发布在网上。空间数据的输入主要表现形式为图形文件,能够以图形的形式将文件存放在系统中, 实现对区域空间内消防设施的监督和管理。

3建筑消防设施设置策略

3.1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配置

感烟、感温探测器是现代化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感烟、感温探测器就是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和温度的高低来实现火灾防范的,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消防报警系统中,性能远优于气敏电阻类的火灾报警器。

3.2火灾声光报警器的配置

火灾声光报警器应当设置在有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处,与楼层的走到相靠近,并设置在楼梯口处。针对不同的报警区域,选用带有不同语言警示的报警器,实现语音同步。建筑在设置多个火灾声光报警器时要能够同时停止和开启。在建筑内应当每个报警区域内设置一台区域显示器,一个区域报警,多个楼层鞥能够显示。在安装时与地面的高度相差为1.3m ~ 1.5m之间。

3.3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要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78的技术规定,对建筑内的火灾进行集中的报警。设施区域内的报警系统,适当给予分级保护措施。建筑物超过100m应当设置以及保护对象, 设置消防广播。

3.4水流指示器的设置

水流指示器能够及时的报告火灾的发生情况和部位,在建筑内必须设置喷淋的防火设施,在区域内要设置专门的水流指示器,一个报警阀控制一个防火分区或者一个喷头。按照技术规范每一个楼层都应当设置水流指示器。

3.5消火栓的设置

消火栓的合理配置关系到火灾扑救的效果。因此在建筑中必须设置消火栓。消火栓应当设置在显眼的地方,便于旧货,严禁一些伪消火栓。消火栓应当设置在消防电梯前。消火栓的设置应当保障2个相邻的消火栓之间的水柱能够达到室内的任何位置。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的长度应当依据建筑物的高度和水流压力来计算。消火栓应当配置减压阀装置,实现消防用水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安全把握水枪的操作,避免储存水在短时间内用完。

4结论

建筑防火监督和消防设施的配置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消防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提高对消防设施的监督力度,实现对消防设施的程序化监督,保障消防工作的顺利展开。在消防设施的配置上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确保建筑消防的安全性,从而在社会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消防氛围, 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延尚.关于我国建筑防火技术体系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4):263-263.

[2]北京蓝剑天亭建筑防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6):52-53.

[3]毛一焜.试论如何有效完善建筑防火体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2(13):65.

[4]齐鹏.新型建筑防火材料的使用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2(23):452-453.

上一篇:英文毕业论文封面格式下一篇:学雷锋活动月志愿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