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选择题测试

2024-05-01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选择题测试(通用6篇)

篇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选择题测试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训练题

一、单项题

1.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2.下面哪一项内容属于王位世袭()

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 C.禹传位于伯益

D.夏传子,家天下

3.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A.尧 B.舜

C.禹

D.启

4.下列制度在西周时实行的有:()①王位世袭制;②禅让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5.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中,首先成为霸主的诸侯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

B.商 C.周

D.秦

7.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8.秦统一后全国通用的字体是()

A.甲骨文 B.隶书

C.楷书

D.小篆

9.下列成语与其有关的历史人物连接不正确的是()

A.一鸣惊人——楚庄王

B.问鼎中原——齐桓公

C.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D.破釜沉舟——项羽

10、大约距今70—2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11、下列农作物中,哪些是我国最早种植的:①水稻②玉米③粟④花生⑤西瓜⑥西红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⑤⑥

12、商朝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800年 D、公元前1046年

13、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于()

A、奄 B、朝歌

C、殷 D、阳城)

14、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铜象尊 D、大盂鼎

15、战国时期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郑国渠 D、白渠

16、春秋五霸中,齐桓公称霸最根本的原因是()

A、齐国物产丰富 B、齐国当时是东方大国 C、齐桓公“尊王攘夷”旗号 D、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17、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是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18、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19、秦朝定都于()

A、殷 B、咸阳

C、长安 D、阳城 20、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 B、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C、地方设县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2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 元谋人 B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22.能够种植粟,居住在半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3.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过很大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国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 黄帝 B尧 C 舜 D 禹

24.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2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商鞅变法 B 水利工程修建 C 正确的外交策略 D 国王有为

26.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史料中“上从其计”后颁布的政令是()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实行修养生息政策 C 颁布“推恩令” D 颁布“焚书令” 27.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8.稻米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品尝到了香喷喷的大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29.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中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华人遍布界各地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0.下列关于大禹的表述,正确的是()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C.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B.自称为始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 D.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39.党的十七大倡导建立和谐社会,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中体现这种精神的是()

A.“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

C.“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40.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是()

A.诸候争霸

B.秦统一全国

C.焚书坑儒

D.楚汉之争

41.秦朝统一后,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是()

A.小篆

B.甲骨文

C.隶书

D.金文

42.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秦朝时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

A.显示秦朝强大

B.抵御匈奴

C.便于秦始皇巡游

D.征服越族 31.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而得名()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4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白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涉及的两个人物是()

A.晋文公

项羽

B.项羽

勾践

C.夫差

刘邦

D.周幽王

刘邦 3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下列青铜器不属于“三星堆”文化的是()...A.青铜神树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面具

44.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消除秦王朝的残余势力 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B.恢复发展生产 D.加强中央集权 33.一些成语和典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晋文公参与争霸有关的是()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围魏救赵

D.烽火戏诸侯

45.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34.汶川大地震对岷江流域的影响巨大,位于岷江中游的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大运河

46、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47.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掌握取火技术 D.享用熟食

48、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49、商周的一些青铜器上也铸刻有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 B.青铜文 C.金文 D.铜文

50、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有关历史()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51、西周众多诸候,是通过()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52、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处于()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3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D.建立县制 C.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36.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A.我国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于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D.是研究商朝历史唯一的资料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37.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A.黄帝 B.屈原

C.孔子

D.老子

38.“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A.儒家 B.道家

C.兵家

D.法家

53、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54、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55、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56、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秦统一后的文字是()

A.大篆 B.楷书 C.小篆 D.金文 57`、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墨家 D.道家和兵家

58、成语“破釜沉舟”来自下列哪个战争()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59、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60、你喜欢恐龙吗?2003年底,一条题为“元谋人故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群”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你知道元谋人故乡在()

A、四川省 B、陕西省 C、北京周口店 D、云南省 61、“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出自《史记》中的()

A、五帝本纪 B、夏本纪 C、殷本纪 D、周本纪 62、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原因是()

A、商朝建立成定都于殷 B、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D、“殷”字吉利 63、“烽火戏诸候”演绎了东方“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64、“一鸣惊人”的成语与下列哪位春秋霸主相关()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65、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首霸的第一功臣是()

A、姜子牙 B、管仲 C、孙武 D、商鞅 66、“战国七雄”中,邯郸是哪个国家的政治中心()

A、赵国 B、魏国 C、韩国 D、楚国 67、做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得名的说法之一是这一时期战争众多,争夺激烈。下列有关战国时期的战争介绍不准确的一项是()

A、铁兵器出现,青铜兵器也得以改进 B、车兵成为主要兵种,骑兵和步兵退居次要

C、各国组织起庞大军队,在边境和都城修筑坚固的城防工事D、人们更加注重研究军事,大批军事家涌现 68、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其主要标志是()

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 B、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C、诸候国数量大大减少 D、江南地区逐渐开发

69、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后代仍至当代都产生重要影响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7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于()

A、约前2070年 B、前230年 C、前221年 D、221年 71、秦始皇的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是()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2、秦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包括()

①沉重的赋税 ②漫长的兵役 ③无休的徭役 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③④

73、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 74、汉武帝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的名字是()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75、当今学位名称中在古代时为官名的是()

A、学士 B、硕士 C、博士 D、博士后

76、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货币国家统一铸造 B、盐铁国家垄断经营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休养生息

77.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嫘祖 78、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用使用弓箭 79、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80、通过分封制来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 C、西周 D、秦朝 81、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82、“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部的诸候国是()

A、楚国 B、齐国 C、燕国 D、秦国 83、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8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85、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 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 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 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 86、有关汉朝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朝有西汉和东汉之分 B、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C、汉景帝解决了“同姓王”对抗中央的问题 D、刘彻在位时,汉朝进行鼎盛时期 87、三星堆博物馆地处于四川()

A、成都 B、广汉 C、都江堰 D、九寨沟 88、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 D、郑国

89、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90.假如你回到了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会见到你情景最有可能的是()

A.元谋人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在捕鱼

D.黄帝大战蚩尤 91.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他们已经是人了,这是因为()

A.他们已直立行走 B.他们过着群居生活 C.他们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劳动 D.他们会使用天然火 92.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聚落的形成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学会建造房屋

93.“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意思是:天下属于大家,推选品质高尚和有才干的人为首领),这种现象出现在(A.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B.炎帝黄帝时期

C.尧舜时期

D.禹时期 9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早500年

B.晚500年

C.早5000年

D.晚5000年 95.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了“家天下”历史的国王是()

A.禹

B.启

C.桀

D.汤

96.下列有关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B.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取胜后,周文王建立周朝

C.夏桀、商纣王、周幽王都是昏君

D.夏朝、商朝的灭亡,告诉我们:统治者的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 97.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周王对诸侯“授民授疆土”

B.诸侯国必须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

C.受封者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保卫周王

D.诸侯国必须按受封的田亩数定期纳税、服役 98.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A.晋国

B.楚国

C.韩国

D.燕国

99.“合纵”与“连横”发生在()

A.商朝

B.西周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00.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是在()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01.“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开始出现是在()

A.商朝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02.下列文物中,为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的是()

A.大盂铜鼎

B.楚国王子午鼎

C.司母戊鼎

D.四羊方尊 103.小明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孔子的言论,应查找()

A.《大学》

B.《诗经》

C.《论语》

D.《道德经》

10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认为,对这句话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要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B.学习态度要端正C.学习时要独立思考D.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随波逐流 105.请根据以下描述判断他们属于哪一早期人类“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是()

A.蓝田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106.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①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发现了水稻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发现了纺轮,证明已会纺线、织布、制衣④发现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7.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磨制石器 ② 打制石器 ③ 铁制工具 ④青铜工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108.武王伐纣过程中发生的战役是())A.涿鹿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 109.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是()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文化遗址 110.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发展而来的

A.钟鼎铭文

B.大篆

C.甲骨文 D.隶书 111.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的()A.老子的学说 B.孔子的学说 C.墨子的学说 D.孙子的学说 112.今天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她形成的基础是()

12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A.《道德经》 B.《论语》 C.《孙子兵法》 D.《春秋》 129.能够典型反映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⑴北京人 ⑵河姆渡原始居民 ⑶山顶洞人 ⑷半坡原始居民 A.⑴⑵ B.⑵⑶ C.⑴ ⑶ D.⑵⑷

130.“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话反映了西周的()A.禅让制 B.世袭制 C.财产私有制 D.分封制

131.西周时期,在我国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文化,其实质是()A.黄帝、炎帝的部落联盟 B.黄帝、舜的部落联盟 C.炎帝、禹的部落联盟 D.禹、启的部落联盟

113.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逐鹿之战 D.长平之战

114.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至今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总结者是()

A.炎帝 B.鲁班 C.华佗 D.扁鹊 1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西周 B.秦朝 C.东周 D.秦国

116.战国时期,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韩非子 C.墨子 D.孔子

11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118.保存完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钟鼓乐器编钟出土于()A.河南安阳 B.湖南长沙 C.湖北随州 D.陕西西安

119.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秦朝时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

A.显示秦朝强大 B.抵御匈奴 C.便于秦始皇巡游 D.征服越族 120.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21.文景之治是谁统治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文帝、汉景帝 D.汉景帝 122.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其主要标志是()

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 B.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C.诸候国数量大大减少 D.江南地区逐渐开发 123.最早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人工运河开通于()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12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25.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行政的是()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126.下列对我国人民发明创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彩陶 B.商朝时期,就能烧制青瓷

C.战国时期,人们就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D.扁鹊总结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127.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朝统治建立西汉,其定都在()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阳城

A.农耕文化 B.青瓷文化 C.青铜文化 D.神巫文化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A.重视人才 B.训练军队 C.国富兵强 D.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商鞅变法诸项措施中促进封建经济发展,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奖励耕战 B.按军功授爵 C.建立县制 D.承认土地私有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这句话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有人说:“方块字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我国首先统一使用的方块字是:()小篆 B.大篆 C.甲骨文 D.金文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河套 D.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是()

公元前209年 陈 B.公元前210年,大泽乡 C.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D.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相同目的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中央集权 C.摧残文化 D.完善文化教育制度 .闻名中外的甲骨文发现于()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河南登封 D.陕西西安 .“伐无道,诛暴秦”,说明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A.秦的暴政 B.自然灾害 C.外族入侵 D.争夺统治权

.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①陈胜 ②吴广 ③项羽 ④刘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 .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甲骨文 D.铭文

.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5 136 A.137 A.138 A.***2143144***8.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149.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A.中国生产的瓷器最多 B.中国最早发明瓷器 C.中国的瓷器远销海外 D.中国的瓷器非常精美

163.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150.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早期原始人类。现代社会的我们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正确的方式你认为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151.小明家住的地方以发现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而闻名。五六千年前那里的居民以粟为主食,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小明家应是在()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余姚 152.氏族公社与原始人群的根本不同点是()

A.共同劳动 B.是否会制造工具 C.是否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 D.共同分配食物 153.在商和西周建立之初,都重用贤臣,促使国力逐步强大。这些贤臣分别是()

A.禹和汤 B.伊尹和姜尚 C.汤和文王 D.盘庚和武王 154.商、西周的手工业部门中,最突出的部门是()

A.玉器制造 B.纺织业 C.青铜器制造业 D.陶瓷业

155.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在我国已经齐备的时期是()

A.商朝 B.夏朝 C.商周时期 D.春秋时期

15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落 D.天子依附于诸侯 157.公元前221年,蒙恬被秦王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京城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的()

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D.允许土地买卖

158.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订丁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法出现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5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①秦统一全国 ②楚汉战争 ③焚书坑儒 ④秦末农民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0.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A.两人都是暴君 B.两人都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C.两人死后陪葬的物品都很多 D.一人坑儒,一人尊儒

161.原始农耕生活时代,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A.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162.英文“china”是瓷器的意思,“China”代表中国,外国人这样称呼中国的原因应是

①建房 ②造船 ③制衣 ④造车 A.① B.① 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可持续发展工程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战国时的都江堰 B.战国时的郑国渠 C.秦朝时的灵渠 D.两汉时的白渠

1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非攻”和“和为贵”等思想。春秋战国时主张“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宁有种乎”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A.陈胜、吴广起义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今天我们强调“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而西汉政府重视“以德化民”,这是在()

A.高祖时期 B.文帝时期 C.景帝时期 D.文景时期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水稻、小麦 B、水稻、C、水稻、玉米 D、、小麦、最早建立国家政权机构的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下列人物是无道之君的是:①启,②桀,③纣,④周平王,⑤周幽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灭亡西周的是:()

A、汤 B、周武王 C、周平王 D、犬戎、西周时实行的制度主要有: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等级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主要为:()

A、分封诸侯 B、让诸侯服从周天子 C、巩固国家政权 D、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下列人物不属于贵族的是:()

A、周天子 B、士 C、平民 D、诸侯、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君主是:()

164.166.167.168.169***3174175A、秦孝公 B、秦始皇 C、秦穆公 D、秦皇岛 176、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楷书 D、草书

177、提倡“仁”、“礼”和“为政以德”的人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商鞅 D、孔子 178、主张“刑罚”治理国家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79、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80、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主张“无为而治”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81.火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过程起了重大作用。从使用天然火到学会人工取火,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从下列哪个时期的原始人开始,我们的祖先已学会了人工取火?()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篇2: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选择题测试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作为我国最早所发现的直立人,如果你偶然穿越并遇见他,你不可能看见( )

A、他会用火烤肉 B、他的手比脚还长 C、他会狩猎 D、他会用打制石器

4、以下原始人类,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神农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人 ⑤、半坡人

A、②③④⑤① B、②③⑤④① C、③②④⑤① D、③②⑤④①

5、(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子:“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引自司马迁《史记》这一段文字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诸侯争霸 B问鼎中原 C.分封衰败 D.天子遭难

6、“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 )

A齐桓公 B.李冰 C.秦孝公 D.商鞅

7、在我国,被誉为是人文初祖的神话人物,他是( )

A、炎帝和黄帝 B、舜 C、大禹 D、蚩尤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远古时代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 B、远古时代的历史依靠神话和传说传播

C、神话和传说不可能有真实的历史 D、神话和传说中可能含有合理的历史

9、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周王室分封某位功臣为诸侯 B.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C.大量奴隶用“泥范铸造法”铸造青铜器 D.奴隶使用铁制农具进行劳动生产

10、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其最早诞生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11.之所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 )

A.商代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12、春秋时期,第一个被东周天子确立为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宋襄公 D、齐桓公

13、在古代,人们常用“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的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时期。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4、商鞅变法中对旧贵族的特权进行批判并加以削减,以下最能体现其思想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确立县制 C、按军功授爵 D、加强刑罚

15、《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了(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旧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大潮

C、太子继位后顺应民心把商鞅处死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需要付出沉重代价

16、改革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通过变法变成战国后期最富有的国家是( )

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赵国

17、小明的老爸看完了法制节目后,感叹道说:“加强法制是好事,但太常用法律去约束百姓也不行,应该更多地用爱感化他们,用仁慈唤醒他们人性。”他的.思想符合( )的思想。

A、孔子 B、韩非 C、墨子 D、庄子

18、“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句话体现了( )的思想主张。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9、这个都城是我国第一个帝都,她见证了秦始皇的威风凛凛,也见证了这个辉煌大国的沧桑衰亡。这个帝都是( )

A、长安 B、镐京 C、洛阳 D、咸阳

20、自统一之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但一度空缺,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削弱了中央的军事力量 B、增强了地方的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把持军政大权 D、丞相太尉二职合二为一

21、假如小明穿越到秦朝,他不可能看到( )

A、士兵策马在驰道上快速跑过 B、南海郡郡守死后,其子继位

C、官员用隶书书写法令 D、人民使用圆形方孔铜钱进行买卖

22、如果填写秦朝版图示意图,其中最南方应该填( )

A、南海 B、东海 C、南海郡 D、珠江

23、以下人物如果回到秦朝,最受秦始皇

欢迎的是( )

A、韩非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24、故事是学历史最重要的资料,以下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人暴X ②、卧薪尝胆 ③、孟姜女哭长城 ④、朝秦暮楚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25、秦朝的地方制度和西周的地方制度,从政治角度思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

A、官员安排和任命差异 B、管理地方的面积差异

C、两种制度的命名差异 D、地方人口的数量差异

二、综合题(共2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阅读材料并进行探究,回答问题。(8分)

中国的农业发展悠久而雄伟。

【原始社会】

(1)、上面两幅图,你可以在哪个流域的原始人博物馆看到?(1分)

(2)、如果你穿越到该原始人生活的时代,除了看到图一和图二,你还会看到什么,请列举三例?(3分)

【奴隶社会】

材料一:西周时期流行井田制,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诸侯。由于当时生产工具落后,经常出现大规模耕田的现象。而且在井田制下,诸侯的收入不多,并且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材料二:由于耕作工具的不断进步,诸侯开始变得有钱,而在此时,这个人主张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由此出现了“地主”一词。

(3)、材料二所说的“这个人”是谁?最终谁支持了他进行变法改革?(2分)

(4)、对比起材料一,材料二“这个人”的政策会得到支持吗?为什么?(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1分)

(2)“政由方伯(指诸侯)”,请你举出三个历史人物。(3分)

(3)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分)

28.阅读小明所写的穿越剧剧本,回到问题。(9分)

材料一:【西周朝堂一幕】

宋国国君:天子万岁!此为我国特产,请笑纳。

西周天子:特产尚好。本天子国库短缺,边疆敌军众多,请按时履行义务。

宋国国君:遵命!

材料二:【东周朝堂一幕】

楚庄王:敢问天子,天子九鼎为我大周最大的鼎,请问重多少?我欲造其一,置于朝堂。

东周大臣:大胆楚庄王,竟出言以下犯上!

(东周天子在旁一声不吭,脸色发青)

材料三:【秦朝朝堂一幕】

秦二世:现赵佗品德为佳,能力卓越,朕封其为南海郡郡守,即日启程到南海郡。

赵佗:微臣接旨。

(1)、材料一的对话结束后,宋国国君将要履行什么义务?他为什么要履行这些义务?(2分)

(2)、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3)、阅读材料三,说明秦朝时期,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2分)

(4)、如果你是最高统治者,你会选择材料一还是材料三的制度,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C

 

B

 

B

 

C

 

B

 

A

 

C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D

 

C

 

C

 

D

 

B

 

A

 

B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A

 

A

 

D

 

A

 

二、综合题(共2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题、(8分)

(1)长江流域(1分)

(2)① 可以看到河姆渡人用天然漆装饰骨器。

② 可以看到河姆渡人用火烧烤食物。

③ 可以看到河姆渡人从木结构水井中打水饮用。(3分)

(3)① 商鞅;② 秦孝公(2分)

(4)① 会得到地主的支持,但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② 因为商鞅变法在保障了地主的权益,维护了地主的权利的同时,他侵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会遭到旧贵族的反对。(2分)

27题、(8分)

(1)公元前770年(1分)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3分)

(3)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国被消灭,出现疆域较大的国家,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交融。(4分)

28题、(9分)

(1)①朝觐纳贡,派兵戍守边疆的职务。②因为周天子给予他土地、人口和管理地方的权力。(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的权利超过周天子,周天子势不如以前。(2分)

(3)①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②郡县制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加强皇帝对地方的管理。(2分)

(4)选择材料一的制度,理由:分封制会增强地方势力,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郡县制则虽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抑制了地方积极性的发挥。

篇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选择题测试

一是社会、家长、学生潜意识中给历史学科戴上“副科”“古板”“乏味”的帽子, 这一偏见导致历史学习效果不佳。二是部分历史教师的课堂预设不充分, 整堂课只是照本宣科, 形式呆板、僵化, 就像一台知识填鸭的机器, 致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提高兴趣离不开教学技巧的助推。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教学技巧, 供参考。

一、讲故事:为历史教材的学习推波助澜

在历史教学中, 教材中正规的知识往往犹如水滴, 飘落在学生脑海中激不起半点波澜, 甚至转瞬消失;倒是那些“野史故事”却像瓢泼大雨, 常常在学生的心里激起层层涟漪。以笔者所见, 是野史不乏人性、没有官腔的特质, 更能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这种共鸣, 恰恰是学习重要的推动力, 它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

(一) 导入历史名人的趣闻轶事以励志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 有待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人物带领群众拼搏进取的生平和品格, 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好恶感,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例如, 近几年来,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红极一时, 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对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虽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但这一讲史形式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其收视率非常高。据此, 笔者在历史课堂中尝试通过讲历史故事提炼人物品格的教学,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例如,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第43页讲扁鹊时, 说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于是, 笔者引入了以下一则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加深了学生对扁鹊人品的认识。

最高明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 都精于医术, 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 中兄次之, 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 :“我长兄治病, 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 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 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 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 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 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 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 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通过这个故事, 学生对扁鹊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人品有了深刻的印象, 并从扁鹊的话语中得到启发: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认到这一点, 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有时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二) 引进历史小故事体味深刻哲理

引进和诠释历史小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深入了解历史人物,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智慧。中国历史中的许多成语故事, 如“背水一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三顾茅庐”等, 短小精悍, 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能让学生悟出不少的道理。

例如, 在《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中, 对华佗的介绍寥寥一小段, 犹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于是, 笔者引进了下面一则故事。

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 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 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 一个叫李延, 一个叫倪寻, 都得了头痛发热病, 找过很多医生也没治好, 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 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 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 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 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 你们症状相同, 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 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 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虽然心存疑惑, 但仍按照华佗的药方服药, 病果然很快就好了。

通过笔者讲解成语“对症下药”, 学生懂得了故事中的“症”原指病症, 现在扩展了这则成语的用法, 不光指治病, 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 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不仅如此, 笔者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还有哪些四字短语有类似的意思。有的学生联想到了“有的放矢”:“的”指靶子, “矢”指箭, 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 强调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有的学生联想到了“因材施教”:“因”指根据, “材”指资质, “施”指施加, “教”指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及“言传身教”“尊师重教”……尽管其中一些与“对症下药”并不完全贴切, 但学生敞开了心扉、开阔了视野, 在相互学习和认真倾听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了解更宽广、更深入了。

二、角色扮演:充分展示学生历史学习的悟性

初中生活泼好动, 整节课让他们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课不现实。怎么办?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是个好办法。在教学历史相关内容时引进趣味野史后, 可以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进行角色扮演。如在教学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起 (二) ”中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时, 针对其“仁”的学说, 笔者引进了下面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三季还是四季?

有一天, 孔子的一个弟子在大门外扫地, 来了一个穿绿衬衫的客人, 问该弟子:“你是谁呀?”弟子很自豪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学生呀!”客人说:“那太好了, 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弟子很高兴地说:“可以呀!”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弟子心想, 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 一年只有三季。”“哎, 您搞错了, 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 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 客人向弟子磕 三个头, 如果是三季, 弟子向客 人磕三个头。

恰好孔子正 从屋里走 出来, 弟子向前问道:“老师, 一年有几季?”孔子看了一眼客人, 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弟子快吓昏了, 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 磕头!”弟子没法, 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 弟子迫不及待地问:“老师, 一年明明有四季, 您怎么说只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变的, 蚂蚱春天生, 秋天就死了, 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 你讲三季他会满意, 你讲四季他懂吗?就是吵到晚上和这样的人都讲不通。你吃点亏, 磕三个头, 无所谓。”

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悟性, 赢得了阵阵掌声。在此基础上,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各个小组自行选择一个人物, 进行讨论、总结, 并根据其行为, 寻找其性格品质。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及讨论总结, 学生品味了孔子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的风范, 对为什么“孔”文化能长久地占据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席位有了更多的理解。

篇4:七年级(下)期中测试

Ⅰ. 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 根据英文解释和例句,完成下列单词的拼写。(首字母已给出)

1.e____ (like; love)

Do you ____ watching TV?

2.c____ (not dirty)

Our classroom is nice and ____.

3.w____ (go on foot)

I usually ____ to school every day.

4.v____ (go to see sb. or a place)

We’ll ____ our English teacher this Sunday.

5.a____ (get to)

They will ____ at the airport at ten o’clock tomorrow morning.

B) 根据句子意思,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My mother goes ____(shop) on Sundays.

2.It’s a beautiful ____(sun) day. Why not go out for a walk?

3.The old man and his daughter are very ____(friend) to us.

4.Tigers are ____(danger) animals.

5. Our teacher often tells us ____(interest) stories in English.

Ⅱ.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There are two windows ____ this wall and one picture ____ it.

A. in; on B. in; in C. on; on D. on; in

2. The twins ____ brown jackets today. They look fine.

A. are wearing B. are putting onC. are wear D. put on

3. There are many textbooks on the teacher’s desk. The ____ are counting(数) ____.

A. child; it B. child; themC. children; them D. children; it

4. “____ is it ____?” “Oh, great!”

A. What; look B. How; going C. How; go D. What; going

5. Where ____ koala bears ____?

A. are; come fromB. do; come from C. /; comes fromD. /; from

6. “What do you do?” “I’m a shop assistant. But I want to be a bank clerk ____.”

A. some time B. sometime C. some times D. sometimes

7. Please come to see me ____ seven and eight.

A. at B. among C. aboutD. between

8. I hear there is a ____ panda in the zoo.

A. two years old B. two-year-old C. two years D. two-years-old

9. I like to play football ____ my classmates after school.

A. onB. at C. forD. with

10. Mother isn’t ____ a book. She’s ____ TV.

A. seeing; seeingB. watching; lookingC. reading; watchingD. looking at; watching

11. Look! Two ____ are talking happily under the apple tree.

A. man teacherB. man teachers C. men teachers D. men teacher

12. Uncle Tom is ____ on the bed and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

A. lyingB. sleeping C. standing D. lieing

13. I’m ____ Helen. Do you know where she is?

A. looking up B. looking after C. looking at D. looking for

14. Let me have a look at ____ photo.

A. Lily’s and LucyB. Lily’s and Lucy’s C. Lily and Lucy’sD. Lily and Lucy

15. I have two pen pals. ____ is from Canada, ____ is from the USA.

A. Some; othersB. Some; the otherC. One; another D. One; the other

Ⅲ.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The weather in desert(沙漠) is drier and drier. There is __1__ wind. You can’t walk up the wind. The desert is larger and larger. It is very __2__ to stop it from growing.

The weather __3__ the hills is worse than before. Many trees and other plants are cut down. When it __4__, the earth and stones will flow down. It will break __5__ and destroy the crops.

The weather in many towns isn’t __6__. More and more __7__ are built. They send out much air which is polluted(污染). They give out much waste __8__ which is polluted, too. The people around the towns sometimes have acid(酸的) rain.

The weather __9__ cities is disappointing. When they build buildings, they cut down trees, destroy the nature. So they __10__ sandstorm(沙尘暴) every year.

1. A. many B. much C. fewD. little

2. A. interestingB. dangerous C. friendlyD. important

3. A. aroundB. behind C. exceptD. under

4. A. rain B. to rain C. rains D. raining

5. A. hillsB. houses C. homesD. families

6. A. bad B. uglyC. goodD. old

7. A. factoriesB. parksC. zoos D. bridges

8. A. foodB. waterC. fruitD. vegetables

9. A. atB. on C. toD. in

10. A. have B. playC. meet D. make

Ⅳ.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Some countries never have snow, and some have only a little on the top of very high mountains. In the north of England, there is quite a lot of snow every winter, but in the south of England, there is usually little.

When a student from a warm country comes to England in autumn for the first time, he feels cool at first. There are often dark clouds, grey sky and cold rain in England in autumn, and most students from warm countries do not like these.

But snow is different. Though it is cold, it is beautiful. Perhaps, after several dark mornings, the student wakes up one day, and there is a lot of light in his room. He thinks “Is it so late?” and jumps out of the bed. But no, it is not very late. He looks out of the window and there is snow on the ground and on the houses and everywhere. The light of his room comes from the clean, beautiful snow.

1. In which part of England is there much snow in winter? ____.

A. In the eastB. In the south C. In the west D. In the north

2. In the autumn of England, we cannot often see ____.

A. strong windsB. dark cloudsC. grey sky D. cold rain

3. In England both snow and autumn rain are ____.

A. beautifulB. clean C. cold D. heavy

4. Why does the student ask himself “Is it so late?”? ____.

A. Because it’s really late B. Because he has some work to do

C. Because it is bright in the roomD. Because he usually gets up early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____.

A.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has snow in winter

B.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haven’t seen snow

C. It is often very warm in the autumn of England

D. Foreign students like the weather in England in autumn

(B)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nts(蚂蚁) in America. One kind is very strong. People are afraid of them and animals are afraid of them, too.

These ants are often in big groups. They eat all the animals on their way. They can kill and eat elephants. And they can eat horses. Sometimes they can kill people and eat them. When the ants come near, people leave their homes. But sometimes people are happy after the ants pass by. Because they can see no insects(昆虫) or snakes.

1. Some ants in America can be very ____.

A. uglyB. strong C. friendly D. shy

2. People and animals are afraid of ____.

A. a kind of ants B. all kinds of ants C. small ants D. big ants

3. People are afraid of the ants because ____.

A. they can eat and kill elephants B. they can eat horses

C. they are often in big groups D. they can kill people

4. Where are the insects or the snakes after the ants pass by? ____.

A. They are under the groundB. They go with the ants

C. Ants kill and eat themD. People kill and eat them

5.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story? ____.

A. Ants B. American AntsC. Big Ants D. Strong Ants

(C)

In history, people were interested in nature. They wanted to forecast(预测) the weather and control it. Ben Franklin used some simple tools to make some of the first weather forecasts. Like most of us, my friend, Mr Miller, knows the weather by watching TV.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A long time ago, people answered that question by looking outside. Today, you just watch television or listen to the radio. Weathermen tell people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 by using computers and satellites(卫星). At any time, people can know the weather.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omorrow? That question is a little difficult. During those old days, people didn’t know what the coming weather would be like. Today, people can get reliable weather forecasts through satellites.

Ben Franklin forecast the weather on horseback, but modern weathermen forecast it from weather centers.

1.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the ____.

A. TV programs B. computer classes C. natural historyD. weather forecast

2. Here the underlined word “it” means ____.

A. history B. natureC. weather D. science

3. A long time ago, people knew the weather by ____.

A. turning on the television B. watching the sky

C. using the computerD. listening to the radio

4.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reliable” mean in Chinese? ____.

A. 精确的 B. 可靠的C. 详细的D. 先进的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____.

A. Only weathermen are interested in nature

B. Ben Franklin made a contribution(作出贡献)

C. Everyone knows the weather by using satellites

D. Weathermen forecast the weather on horseback today

(D)

In England, people don’t often talk to each other when they travel. If you get on a bus, or in a train, you will sometimes see people sitting and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Other people will be reading books or newspapers. But Englishmen often talk about the weather because they can experience four seasons in one day. When you meet English people, they often start a conversation by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So when you meet somebody in England, you can say, “Nice weather for the time of year!”

“But it was a little cold yesterday,” somebody may answer.

“But it will get a bit warm later,” you can say.

Talk like this, and the Englishman will think, “How friendly you are!”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正(T)误(F)。

1. English people often talk about newspapers in a train or on a bus.

2. When you meet an Englishman, you can start a conversation by talking about weather.

3. Englishmen often talk about weather because it is changeable.

4. If you talk to people about the weather, they usually think you are friendly

5. In England, people don’t enjoy good weather.

Ⅴ. 按要求转换句型,每空一词。(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What is the English for this? (同义句转换)

What’s this ____ ____?

2. I think I like spring best. (改为否定句)

I ____ ____ I ____ spring best.

3. Tom speaks English.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om ____ English?

4. Is there a supermarket in front of the hotel? (作肯定回答)

____, ____ ____.

5. Bob likes elephants because they look very strong.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Bob like elephants?

Ⅵ.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我喜欢与那个婴儿玩。

I like ____ ____ the baby.

2. 你上周的旅行玩得高兴吗?

____ you ____ ____ ____ ____ last week?

3. 听!那些孩子正在谈论什么?

Listen! What are the children ____ ____?

4. 在交通灯处往左拐,你就会看到那个公用电话。

____ ____ at the traffic lights, and you can see the payphone.

5. 公园是在学校对面吗?

Is the park ____ ____ the school?

Ⅶ. 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句子补全对话。(共5空,每空2分,共10分)

A. Yes, the people are really very relaxed.

B. What are the others doing?

C. Where are you?

D. Really?

E. How’s the weather there?

Betty: Hi. Mum, can you hear me?

Mum: Yes, I can. __1__

Betty: I’m in Australia.

Mum: __2__

Betty: I’m joining CCTV’s Around the World show.

Mum: __3__

Betty: It’s sunny.

Mum: That’s great, Betty. __4__

Betty: Well, Tony is taking photos. Wang Hui is lying on the beach. And others are playing beach volleyball.

Mum: Sounds interesting.

Betty: __5__

Ⅷ. 书面表达。(15分)

请根据下表,写一份调查报告,然后告诉大家你自己的梦想及其原因。

篇5: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A.300万年 B.200万年 C.170万年 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会不会说话

B.能不能直立行走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工具 3.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顶洞人尚未进入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C.他们已懂得钻孔和磨制技术

D.妇女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4.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 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A.淮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5.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象尊 D.牛尊 6.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有名的暴君是()A.桀

B.汤

C.纣

D.厉王 7.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鲍叔牙 8.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9.西周“国人暴动”发生时,哪一个国王在位()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10.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商、西周C.夏朝

D.西周

11.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候国()A.燕、赵、魏

B.韩、赵、魏 C.楚、赵、魏

D.韩、赵、卫 12.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

A.葵丘会盟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13.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14.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15.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 B.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 C.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它出现于商朝

16.20世纪50年代,世纪和平理事会把我国的哪位著名的诗人定为世界文化名人()A.老子 B.孔子 C.屈原 D.孙子

17.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 18.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创办私学

B.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C.因材施教

D.提出“仁”的学说

19.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A.孔子 B.董仲舒 C.老子 D.韩非子 20.秦始皇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采纳了谁的建议()A.李斯 B.吕不韦 C.韩非 D.赵高 21.秦始皇的历史活动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A.修豪华的宫殿和陵墓

B.修筑万里长城 C.焚书坑儒

D.把全国划分为36郡 2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锐C.秦统治者的暴政 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23.最后推翻秦朝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24.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

B.法家和道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三、指点江山

28.历史上常常是“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能根据提示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1)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秦始皇

汉武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方面,秦始皇 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武帝的治国措施()A.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B.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C.出兵直接铲除了各诸侯国 D.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论从史出 2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2)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7.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1)商

齐桓公

周 晋文公

李冰

武王

(2)公元前2070年

秦孝公

公元前1046年

项羽

公元前356年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21年

武王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嬴政

牧野之战

尊王攘夷

城濮大捷

都江堰 秦统一六国

夏朝建立

大泽乡

巨鹿之战

商鞅变法

西周建立 汉武帝在政治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经济方面

(3)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秦始皇实行汉武帝实行(4)在军事方面,秦始皇汉武帝 29.(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有何意义?

(3)它为什么能够成功?

(4)你从商鞅身上学习到什么?

30.强大一时的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有功于民”

参考答案

一、1.C 2.C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B 18.B 19.D 20.A 21.C 22.C 23.D 24.D 25.C

二、26.(1)孔子。

(2)教师应“因材施教”;学生学习态度应谦虚、老实,学习还应经常复习。27.(1)反映了东汉末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流徙。(2)军阀混战。

三、28.(1)建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让地方定期向中央推荐人才

(2)实行郡县制 打击地方豪富,颁布“推恩令” 把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3)“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扩展疆域 征匈奴,解除对汉朝的威胁 29.(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2)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篇6: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选择题测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2.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夏 B.商 C.西周

D.秦

3.下列君主中,重视人才,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周武王

②周文王

③齐桓公

④晋文公。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请问该遗址的名称是()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蓝田遗址

5.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A.通过禅让方式,被大家所推荐 B.通过战争方式,打败其他部落 C.凭借家庭地位,自己继承父位 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

6.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他称霸的地点是在图中的哪里?

第1页(共13页)))

(A.A B.B C.C D.D

7.学完“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哪一位的最科学?()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B.并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C.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D.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有尧、舜、禹这些杰出的首领,那时的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

8.如果你去古城西安旅游,就近你还能()A.参观半坡遗址 B.参观河姆渡遗址 C.参观大汶口遗址 D.参观北京人遗址

9.小说《封神榜》中有“炮烙之刑”“干尸”“挖心”的描述反映了哪位统治者的残暴()A.夏桀 B.商纣

C.禹 D.周厉王

10.《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A.神权政治 B.皇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11.王亮向外国留学生介绍夏、商、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夏朝的建立者是禹 B.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D.公元前476年,东周开始 12.春秋时期指()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13.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正如下列句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描绘,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第2页(共13页)

A.齐桓公以管仲为相改革,召集诸侯会盟 B.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 C.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

D.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相互争霸,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14.出现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C.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B.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D.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

15.下列远古人类在同一地方发现的是()A.北京人、山顶洞人 B.元谋人、北京人 C.山顶洞人、半坡村人

D.半坡村人、河姆渡人

16.某遗址考古发现一枚针,针长82毫米,针身光滑,针尖圆锐,针眼窄小,经现代科技手段测定,此针不是木质,距今约二万年。据此推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此针可能为骨制

②这些居民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③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④居民已有追求美的思想意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主要吃鱼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或者他们走到很远的地方与别人年交换的

18.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①定居生活

②建造房屋

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

⑤使用打制石器

⑥用耒耜耕地。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⑥

19.你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个远古人遗址的考古过程中发现稻谷残迹()

第3页(共13页)

A.元谋人B.北京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0.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战争,是历史的倒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汤山猿人是江南迄今发现的惟一完整且和北京人属同一时期的古猿人,存放该猿人化石的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于2014年8月青奥会前向世人开放。该猿人()A.距今约170万年

B.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会用火烧烤食物 C.住在干栏式的屋子里 D.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2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3.黔东南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

第4页(共13页)

房屋时便能将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的是()A.元谋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

24.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时代不同

25.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参观的地点应是()A.云南省的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C.陕西西安半坡村 D.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3分)如图分别是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早建造这些房屋的分别是哪个地方的原始居民?(2)他们所建造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作为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之一,他们最早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德之人,讲信修睦,传位依次,此禅让也”。

﹣﹣《礼记》

第5页(共13页)

材料三 如图所示 请回答:

(1)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3)材料三纪念的是谁?请用一句话对他做一简单评价。

28.(7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9.(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白鹿洞书院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境内,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与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朱熹为书院制定了学规,其中规定:“右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百度•百科》

第6页(共13页)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此学派创始人是谁?

(2)这位创始人提出了什么治国主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故选B.

2.【分析】本题考查夏朝.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选A.

3.【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和春秋五霸.

【解答】①周武王在姜尚的辅佐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②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等人,国力逐步强大.③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力强大,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④晋文公任用赵衰.他们都重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 故选C.

4.【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解答】题干给出的三幅图片都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制作的,特别是鱼纹彩陶盆是

第7页(共13页)

半坡文化的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B.

5.【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解答】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家庭地位,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C.

6.【分析】本题考查了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图中最东方的政权齐国代号是A. 故选A.

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的相关史实.

【解答】虽然原始社会原始原始居民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共同分配食物,过着群居的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没有压迫.但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条件险恶,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个人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了氏族,面对的只有死亡.因此原始社会不是一个理想社会. 故选B.

8.【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答】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今天陕西西安附近,去古城西安旅游可以去参观半坡遗址. 故选A.

第8页(共13页)

9.【分析】本题以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为依托,考查的是商朝灭亡的知识. 【解答】据材料“小说《封神榜》中有“炮烙之刑”“干尸”“挖心”可知,《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写的一篇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故选B.

10.【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解答】据“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中关键信息“皆举亲也”可知,西周政治是族权政治. 故选C.

11.【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灭亡和东周建立的相关知识,把握东周建立的具体时间.

【解答】本题ABC都与史实相符合.D项与史实不符.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故选D.

12.【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

【解答】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故选B.

1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知识点.

【解答】描述是描写叙述,即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阐述.评价是对某个对象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评估,从而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选项ABC都是对历史史实的描述.D则是对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评价. 故选D.

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起源的知识点.

【解答】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的生存比较艰难,必须过“天下为公”的社会生活,才能生存下去. 故选C.

第9页(共13页)

15.【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重点掌握在同一地方发现的远古人类. 【解答】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万年,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故选A.

16.【分析】本题考查山顶洞人.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遗址是山顶洞人遗址,故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山顶洞人虽然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但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故选A.

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知识点.

【解答】由材料“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或者他们走到很远的地方与别人进行物品的交换. 故选D.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生活状况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解答】题干里的“原始农耕时代”是解题的关键,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使用打制石器属于原始人群时代,农耕时代已经使用磨制石器,排除⑤,①②③④⑥均符合题意. 故选C.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所以最有可能在河姆渡远古人遗址的考古过程中发现稻谷残迹. 故选C.

20.【分析】本题考查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启示.

第10页(共13页)

【解答】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战争,是推翻暴政统治属于历史的进步,不是倒退,据此可排除含④的ABD 三个选项. 故选C.

21.【分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和北京人属同一时期的古猿人”可知他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会用火烧烤食物.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

【解答】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解题,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会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故题目中的①③与河姆渡有关.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农耕的相关史实. 2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的农耕居民.

【解答】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距今约七千年的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上,发现那里的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玉器等. 故选C.

24.【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农耕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因为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所以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育、住房结构方面存在差异.河姆渡居民种植的是水稻,住干栏式房

第11页(共13页)

屋;半坡居民种植的是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故选B.

25.【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河姆渡(在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 故选D.

26.【分析】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因此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故答案为:

(1)陕西西安半坡村和浙江余姚.

(2)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或分别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3)粟、水稻.

27.【分析】本题以《饮冰室合集》《礼记》材料和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炎帝和黄帝、禅让制、大禹的相关知识.

【解答】(1)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又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顺黄帝,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的华夏族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由材料“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禅让制的有关知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一战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传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3)材料三纪念的是大禹.传说,上古时期,洪水肆虐,大禹带领人们治理洪

第12页(共13页)

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故答案为:(1)炎帝和黄帝.(2)禅让制.

(3)大禹;大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2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统治者所重视农业生产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根据材料“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粮食产量提高了或者农业生产获得发展;根据材料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各国实行变法,如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 故答案为:

说明:战国时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使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起来(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

29.【分析】(1)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仁”的学说的真实写照.

(2)本题考查孔子的治国主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解答】(1)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白鹿洞书院学规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仁”的学说的真实写照.

(2)孔子思想中影响深远的智慧思想就是“仁”和“礼”.历代封建王朝都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原因是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故答案为:

(1)学派:儒家;创始人:孔子.

(2)治国主张:为政以德或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

上一篇:路还很长天总会亮哲理美文下一篇:学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