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

2024-04-25

松毛虫(共14篇)

篇1:松毛虫

松毛虫迷路

松毛虫浑身长满了又客又长的.毒毛,许多鸟类想吃它,但看看它那副全身武装的样子,都不得不快快作罢. 造这射武装保护,松毛虫家族发展得很快.它们集体吐丝,在松树上结网筑巢.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冶金企业文化英文刊名:YEJIN QIYE WENHUA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

篇2:松毛虫

说起我的家族,唉,真是一言难尽啊!森林里那些该死的啄木鸟、杜鹃鸟和其它一些叫不出名的鸟儿,成天和我们作对。我打小就是一个孤儿,听亲人说,我的父母都是被这些鸟儿害死的,我发誓一定要报这个仇。可是,鸟儿在天上飞,怎么办呢,我只能将满腔仇恨化为对森林的猛烈攻击,但还是为了防着鸟儿整天东躲西藏的,日子可真难熬啊。

呵呵,我的机会终于来了!一位林务官到任后搞了个“新官上任三把火”,下令将我们居住的森林“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下好了,什么枯枝败叶呀,矮树丛呀,都被护林工人清除得无影无踪,那些鸟儿没地方住了,没东西吃了,只能垂头丧气地飞走了。我心里那个高兴啊,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林务官大人呀,我太感谢你了,你把我们的天敌赶走了,你就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从此以后,我的家族开始忙碌起来了,一部分松毛虫负责大量地繁殖后代,其它的松毛虫们每天成群结队地向树林进攻,肆无忌惮地啃咬树木,我们准备吃完树枝吃树根,吃完松树吃柏树,吃完柏树再吃其它的`树。“父母啊,我终于为你们报仇啦!”没有鸟儿的日子,我们每天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森林很快地成为了我们松毛虫的天堂。渐渐的,一个蜿蜒无尽的大森林被我们给吃得差不多了,而我们的家族却越来越庞大。为了我们松毛虫能够更好地生存,我们家族已经决定向周边的森林进军,不用多久,所有的森林将都成为我们松毛虫的天下。

篇3:松毛虫

关键词:松毛虫,治理,油松,辽宁凌源

油松是凌源市的主要树种, 现有面积7万hm2, 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58%以上, 20世纪70年代后松毛虫侵入凌源市, 对该市油松林生长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有效控制松毛虫的危害, 改善松林生态环境, 2005—2010年在凌源市开展了第2期松毛虫综合防治工程, 现介绍如下。

1 实践与效果

2005—2010年累计防治面积2.55万hm2, 虫源地改造达0.72万hm2, 疏林地补植阔叶树346.67 hm2, 封山育林0.35万hm2, 综合防治面积4.72万hm2, 防治率达到95%。通过5年的工程治理, 有效遏制了松毛虫的危害, 扭转了松毛虫虫口居高不下、不断扩散蔓延的趋势, 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转变, 提高了森林的自控能力, 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 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

1.1 控制了虫灾, 保护了松林

松毛虫平均有虫株率从综合防治前一年的65%降到工程结束后的20%以下, 平均虫口密度从18头/株降到3头/株。松毛虫发生严重地区的松林逐步恢复生机, 松毛虫危害中等及轻度发生区的松林生长趋于正常, 松林枯死现象逐步减少。

1.2 改造了林相, 改善了生态

松林长势逐步好转, 松树留枝盘数增加, 林木郁闭度和植被逐步提高, 林相大大改观, 林间资源增加, 森林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森林自控能力显著增强, 自然生态形成良性循环。

1.3 促进了经济, 挽回了损失

据对凌源市油松所做的树干解析, 正常松树年平均生长率14.5%~16.7%, 受到松毛虫严重危害后的松树年材积下降为5.13%。经过统计, 总防治面积4.72万hm2, 共挽救松材蓄积41 064 m3, 按180元/m3的市场价计算, 共挽回经济损失739万余元。

2 搞好松毛虫治理工程的思考和启示

2.1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辽西地区松毛虫持续控灾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涉及面广, 技术要求高, 时间跨度长, 管理难度大, 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在实施治过程中, 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 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 由于领导重视, 资金落实到位, 制定的计划和工作责任得到充分落实。5年来国家拨付专项资金150.8万元, 地方配套到位资金151万元, 为综防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2.2 认真开展虫情监测, 确保科学治理

虫情调查工作是搞好森防工作的基础工作, 是做好松毛虫管理的重要手段[1,2]。随着松毛虫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 大规模的除治工作已基本结束, 松毛虫发生情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松毛虫治理工作的重点由除治向监测方向发展。松毛虫具有一个科学、规律性的繁殖过程, 这个过程即为通常讲的周期, 从零星发生到扩散蔓延, 再到暴发成灾, 一般需3~5年或5~7年, 通过掌握虫情, 消除虫源,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控效果。牛河梁林区位于凌源市北部, 西与内蒙宁城县接壤, 其中凌源市辖有油松林2万hm2, 林区生态条件恶劣, 周边地区都是松毛虫发生的重灾区。多年来, 虫灾发生十分严重, 通常每3~4年大发生1次, 是凌源市松毛虫发生的常灾区, 每3~4年利用飞机大规模除治1次。使用化学药剂的成本为75元/hm2, 使用生物农药或仿生制剂的成本为120元/hm2, 即每3~4年内, 按0.67万hm2计, 直接防治成本为50.25万~80.40万元, 政府和群众不堪重负, 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近5年以来, 通过监测手段的实施, 改变思路, 认真掌握虫源, 进行生态治理, 该区域于2006年秋开展全面除治后, 认真掌握虫源, 进行生态治理, 一直到2010年最大的一次飞机防治面积仅0.17万hm2, 5年多累计投入成本不超过20万元。2005年以来, 先后建立了凌北生物农药、北炉油松纯林改造、大王杖子封山育林、三十家子毒绳区域控制4个生态防治示范区, 总面积1万hm2。示范区的巩固和发展, 对巩固松毛虫治理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监测。示范区建成后, 通过加大监测力度, 在牛河梁、三十家、北炉等地设立标准地, 严密监视虫情的发生与发展, 目前几个示范区松毛虫的管理较稳定。截至目前, 全县共设有松毛虫监测点50个, 固定观测点一个, 有60名专、兼职测报员, 均为中专以上学历, 从事虫情监测工作5年以上。每年森防站与他们签订虫情调查作业合同, 中间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提高整体监测水平, 在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约束下, 保证了虫情监测的及时、准确。50个监测点覆盖了全县7万hm2松林, 监测覆盖率100%, 基本形成了一个健全的测报网络。

2.3 合理规划, 分区施策

森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从生态学的观点重新认识, 树立新的思想, 把全县所有森林进行合理区划, 分区实策, 宜蜂则采取放蜂防治, 宜生防则进行生物防治[3]。

2.4 进行无公害防治, 减少环境污染

对森林害虫的防治, 要在分析每一种害虫成因的基础上, 从安全、有效、保护天敌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出发, 寻找积极有效的防治办法。在害虫的成虫期, 根据其趋光、趋化性的特点, 可采用灯诱及性诱等方法;在幼虫期主要采用对环境无污染、无公害的农药进行防治, 如仿生农药灭幼脲三号、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细菌性杀虫剂BT (苏云金杆菌) , 还可以利用害虫有上下树越冬、结网幕和顶针的特点, 抓住时机搂树盘, 人工摘茧、卵, 绑匝毒绳, 剪除网幕、顶针集中烧毁等办法, 达到防控减灾、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4]。

2.5 保护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自然界中, 任何一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动都会因其所在环境中天敌的控制作用而消长, 利用生物防治就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设法扩大天敌种群数量, 以实现控制害虫降低灾害的目的。如扑食性天敌有啄木鸟、异色飘虫等, 寄生天敌有赤眼蜂、周氏小蜂等。因此, 需要在防治策略的实施中, 协调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矛盾, 为保护利用天敌创造有利的条件。

2.6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森防队伍

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完成工程任务的保证, 综合防治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 需要森防人员不仅具有先进的技术, 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使用、爱护好这支队伍, 是贯彻持续控灾工程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建忠.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简介[J].安徽林业, 2010 (2) :52.

[2]林光明.应用化学药剂控制云南松毛虫危害的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 2001 (2) :70-74.

[3]叶景阳, 王存荣.松毛虫的危害与治理[J].国土绿化, 2010 (2) :45-46.

篇4:松毛虫防治技术

关键词:松毛虫;危害;防治技术

松毛虫,又叫毛虫,专食松叶与柏叶,是我国森林主要害虫,其灾害发生量大,发生面也比较广泛。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全镇林地面积21万亩,松树林面积大,占镇林地面积一半多,面积10.9万亩,主要是生态公益林。松毛虫在新铺镇是常发区,做好松毛虫防治工作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自己的绿色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1 松毛虫的生物特性

松毛虫由于种类以及气候不同,其每一年的发生世代是有一定的差异。南方的松毛虫的世代更多。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同的地区,松毛虫的每一年的发生世代数量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不过,所产生的1-2代、2-3代以及3-4代的代数所占的百分比是不一样的。究其原因,主要跟当地的气温、光照以及松树的生长情况等具有密切联系。松毛虫的种类、世代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基本差不多。

广东松毛虫的最高产卵量可以达1000多粒。幼虫一般是在上午6时至9时进行孵化,初孵的幼虫主要集中在3龄前,具有吐丝下垂的生长习性,借助风力进行传播,3龄只后就四处分散活动。一般而言,幼虫期大概有6-9龄,越冬幼虫为3-5龄。

2 松毛虫灾害发生规律

在大自然中,松毛虫的灾害发生规律一般具有周期性、比如,发生世代数目多的马尾松毛虫的间隔时间比较短,大概3-4年会爆发1次;一年只发生1世代的赤松毛虫大概10年会爆发1次;一年发生2-3代的油松毛虫大概在3-5年会爆发1次。

3 松毛虫的防治技术

3.1 营造混交林与封山育林

森林这个植物群落组成比较复杂,一般是由乔木与灌木、草木与地衣、苔类与菌类等多种植物组成。其实,森林就是自然界中大量昆虫繁衍生息、栖息的重要场所。大部分种群一般不存在激烈的变动,其分布的密度是保持比较稳定。偶然间某种昆虫比较猖獗,这也属于个别异常现象。森林本身是可以自然地控制住森林害虫的分布密度。随着我国人工纯林大幅度出现,森林的自然群落结构已经变得比较单一,让一些对人类有益的鸟兽丧失较好的栖息环境,从而处于难以生存甚至面临死亡的境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他虫害濒繁发生。笔者认为,混交林与封山育林如果能够大力提倡营造,则有益于森林生态稳定性的恢复,这也是防治松毛虫的一项基础工作。

3.2 生物防治

松毛虫的生物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运用质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可以采用围栏或者套笼集虫与集卵增殖病毒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人工饲养进行增殖病毒或者从高虫口区接毒进行增殖的方法,将病死虫收集并提取病死虫多角体病毒,然后将其制成油乳剂或者粉剂。在使用质型多角体病毒时可是适当加入诱发剂,比如0.06 %的硫酸铜,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率。使用方法是运用飞机或者地面低量进行喷雾或者喷粉作业。2)采用松毛虫的天敌来防治松毛虫。松毛虫的天敌大概300余种,有大杜鹃、暗灰鹃、黄鹂、灰喜鹊、大山雀、赤眼蜂、黑山蚁、双针蚁等。为此,可使用招引益鸟的方式对其防治。如果的林分的虫口密度比较低则可以采用人工巢箱的方式来招引益鸟。另外,可运用释放赤眼蜂的方式来对松毛虫进行防治。3)利用白僵菌进行防治。在各种各样的林区,都可采用白僵菌。广东蕉岭地区运用白僵菌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则要在越冬代的11月中、下旬或次年2-4月份放菌,其他世代(或时间)一般不适宜使用白僵菌防治。在北方可以在温度24 ℃以上的连雨天或露水较大的气候条件使用白僵菌。施用白僵菌的方法为使用飞机或地面进行喷粉或喷雾[1]。

3.3 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涂毒环。松树比较高大是不容易喷雾,因此可运用毒笔在松树的干胸径处涂上两道闭合的的毒环,环间距为10 cm,这样可以触杀掉上下树之松毛虫。这种毒笔是运用粉笔+化学药剂(比如澳氰菊醋等)阴干而成。只要松毛虫一接触毒环即会中毒死亡。毒笔的防治效果大概65%。在雨天不适合使用毒笔涂毒环的防治方法。因为雨水容易冲刷掉毒环而降低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2)扒树盘。在树干30 cm半径的范围之内,运用铁耙将落叶层与柴草等覆被物翻出来,松毛虫自然会裸露出来,这样低温就可以让松毛虫死亡。扒树盘的防治时间大概在每年气温最低的12月份以及1月份进行,这样的防治效果最好。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一些偏远的山区进行防治。3)地下施药。运用喷雾器在树干的基部半径30 cm范围之内进行喷洒药物。这类药物,一般选择触杀、熏蒸效果较强的药剂,比如:氧化乐果、杀虫净以及甲胺磷等药物。药物一旦渗透至覆被层下面,松毛虫就会触杀中毒以及熏蒸窒死。这种方法的防治效果比较好,可达90%。如果运用喷雾器进行喷洒这类药液,则杀虫的效果更加集中,效果也更加好,并且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2]。

4 结束语

总之,将营林当做松毛虫防治的基础,运用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等多种措施,结合林区的具体情况使用正确的防治技术,则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会更佳,发生的灾害会更小。

参考文献

[1] 龍琳.安微局部地区松毛虫可能暴发成灾[N].中国绿色时报,2011,(05).

篇5:松毛虫

1试验材料

1.1赤眼蜂种类

松毛虫赤眼蜂。

1.2赤眼蜂来源

由沈阳市辽中生防站提供。

2试验内容

2.1不同放蜂量试验

设2个用量,即30头/m2和45头/m2。各处理均放蜂3次,第1次放蜂在田间百株玉米螟落卵量达1.0~1.5块时进行,以后每隔5d放1次,小区面积6.67hm2(2个用量3次的放蜂量分别为:30头/m2,为6头/m2、15头/m2、9头/m2;45头/m2,为12头/m2、18头/m2、15头/m2);对照区设在放蜂田上风头1000m以外,其玉米品种、管理均与防蜂田相同。田间放蜂方法,放蜂75点/hm2,每20垄设1放蜂垄,每17步(约11m)设1放蜂点,将蜂卡别在玉米中部叶片背面,试验点在新城子区大辛二村、苏家屯区姚千户镇和沙河镇。

2.2不同放蜂次数试验

放蜂量均为30头/m2,分2次放蜂及3次放蜂2个处理。2次放蜂每次放蜂量分别为12头/m2和18头/m2,每次放蜂间隔7d;3次放蜂每次放蜂量分别为6头/m2、15头/m2、9头/m2,每次放蜂间隔5d。

2.3改进繁蜂技术试验

1991~1992年为滚式繁蜂,1993年起改为卵式繁蜂。

2.4研制长效蜂卡试验

即在蜂卡上粘有不同发育时期的蜂卵,在田间放蜂时可达到陆续出蜂的目的。

2.5大面积示范与推广

在上述各种小区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示范与推广,放蜂量均为30头/m2,采取2次放蜂的办法,1992年在东陵区示范面积195hm2;1994年东陵区、新民县、辽中县大面积推广。

3试验结果

3.1不同放蜂量试验结果

3个试验点的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放蜂,放蜂30头/m2与45头/m2的田块,赤眼蜂对玉米螟卵块寄生率无明显差异。

3.2不同放蜂次数试验结果

据东陵区祝家镇、辽中县长滩镇1991~1992年试验结果,放蜂2次的卵块寄生率为80.0%~88.9%,放蜂3次的为83.3%~87.5%,放蜂2次的卵粒寄生率为65.9%~77.8%,放蜂3次的为69.8%~79.4%。表明在放蜂量相同的情况下,放蜂2次与3次的效果基本一致。

3.3改进繁蜂技术试验结果

长期以来,扩繁赤眼蜂一直用滚式繁蜂法。这种方法,种蜂用量大,接蜂比为1∶6(即种蜂卵与寄生卵的比例),而且繁蜂效率偏低,在繁蜂中一直是采用先粘好卵卡,再向卡上接蜂,这种办法接蜂蜂卡上往往有20~30%的坏卵和不寄生卵无法去掉,对蜂卡质量影响较大。改为散卵接种后,接蜂比为1∶20~25,种蜂可节省3/4,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繁蜂效率可提高10倍以上。由于卵粒接蜂后可以精选,选后再粘蜂卡,坏卵、不寄生卵、质差的卵可被淘汰,蜂卡上卵的寄生率可达95%以上,蜂卡质量明显提高,同样也提高了放蜂的质量。

3.4长效蜂卡研究结果

普通蜂卡出蜂齐,放到田间后,蜂3d可出完,田间不能经常保持有蜂,而田间玉米螟落卵期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影响防治效果。长效蜂卡由于蜂卵发育时期不同,出蜂期不同,有早有晚,每张蜂卡出蜂期在5~8d,延长了田间有蜂天数,提高了对玉米螟的.寄生机会,可将3次放蜂改为2次放蜂,既做到了省工省事,降低成本,又提高了防治效果。此项技术为国内首创,颇受农民欢迎。

3.5大面积示范

在小区试验的同时,又开展了大面积示范和推广,1991~

1994年累计放蜂24.27hm2。放蜂30头/m2、放蜂2次的面积为4.2hm2。据各点调查,放蜂后对玉米螟卵块、卵粒寄生率、玉米螟蛀孔及活虫减退率,均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3.6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由于研制出实用性较强的高质量长效蜂卡,改造了由滚式繁蜂为卵式繁蜂的最新生产工艺,使生产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产品的质量始终保持国内的领先水平,自1995年以来,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这项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截止,在省内外推广面积已达97.8hm2,遍及3个省,45个市、县、区,226个乡镇。

4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1991~20累积应用面积97.8hm2,玉米平均单产为9423.8kg/hm2,按玉米螟一般发生年减产8%计算,增产玉米754kg/hm2,共计挽回玉米损失72862kg。平均价格按0.8元/kg计算,增加经济效益5.83万元。

社会效益: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其社会效益更为明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以虫治虫,它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不存在污染环境和农药残留,有利于保护和恢复自然界生态平衡。

5结论

(1)本研究成功地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玉米螟新技术。实践证明,对玉米螟的防治采用单一的传统技术,往往受环境条件等的限制,收不到理想效果。我们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为不同生态地理条件、不同地区的农民防治玉米螟提供了充分选择余地。>(2)对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各技术环节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新的突破。改变了多年来延用的滚式繁蜂技术为散卵接蜂,不仅可将繁蜂工效提高4倍以上,且可以精选好卵,将20%~30%的坏卵、青卵及不寄生卵淘汰,保证了蜂卡的质量。长效蜂卡的研究,解决了多年来普通蜂卡出蜂太集中(3d出完蜂),而田间玉米螟的产卵期又恰恰较长,造成赤眼蜂对部分玉米螟卵寄生不上的矛盾。提高了防治效果。此项技术为国内首创。

由于长效蜂卡的应用及繁蜂技术的改进,蜂卡质量明显提高。将生产上延用多年的3次放蜂改为2次放蜂,将放蜂45万头/hm2改为30万头/hm2,不仅做到了省工、省事、降低成本,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

(3)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大面积应用并获得成功,对传统的玉米螟防治技术有较大的突破。

摘要: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赤眼蜂的繁殖上由滚式繁蜂改为散卵繁蜂,改一般短效蜂卡为长效蜂卡,使放蜂次数由3次降为2次,减轻了劳动强度。1991~2003年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为97.8hm2,均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农民欢迎。

篇6:松毛虫

从前,在一片美丽的花丛中正飞舞着一只漂亮的花蝴蝶,在花儿的映衬下,她的翅膀像一条五彩裙,比花儿还美丽,童话故事:小毛毛虫历险记。

可是,后来由于人们的破坏和污染,美丽的花丛变成了垃圾站,肮脏的废品扔的到处都是,蝴蝶无处藏身,只好排完卵离开了。

过了不久,有两条毛毛虫小青和小绿早出生了,他们的身体碧绿碧绿的,特别可爱。但是垃圾场里的人们谁都不会注意到这两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

毛毛虫肚子饿的时候,需要吃草叶,可是这里的草都不新鲜,还有许多苍蝇嗡嗡地乱叫,毛毛虫实在忍受不住了,就准备离开这里。可是他们爬呀爬呀,爬得多慢呀,于是就在摘了两朵蒲公英的小伞,借着风力开始远途旅行。

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毛毛虫小青说:“看那里有片草地呢,那里的草既鲜又嫩,我们吃成蛹都没有问题”。

另一只毛毛虫小绿说:“行呀,我们就停在这儿吧”。

可风儿捣起鬼来了。毛毛虫刚停在草地上,风儿就把他们吹上了天空。

小绿说:“咱们又要找新家了,其实我们真舍不得这片碧绿的草地上啊!”小青说:“是啊,如果你不怕的.话咱们就跳下去吧?”

他们就鼓起勇气扔掉小伞向下跳去。但是没有跳在草地上,而是跳在了草地附近的一颗大树上,而且不偏不歪地压在了一只大知了的身上,大知了感到不舒服,于是嗡地一下飞了起来,把毛毛虫留在了原地。可是知了产下了一堆卵,小毛毛虫不喜欢吃知了的树叶,于是他们就爬下了树,爬到了草地上,它们就每天在这里吃呀吃呀,吃的又肥又大,吃成了大毛毛虫。

现在草地上有些枯黄了,秋天快要到来了,两条毛毛虫要在一起去吐丝化蛹了,他们来到了一处空地,挖了一个坑准备结蛹了,突然有一只奇奇怪怪的虫子,把它们的坑霸占了,毛毛虫们只好又挖了一个坑,这次没有什么虫子来霸占他们了。他们来到了洞里,把洞口填上吐出了一层一层的细丝,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那样子就像装满棉花的封口布袋。他们安安静静地睡着了……

篇7:《小毛虫》教学反思

活动有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谈话引出主题。毛毛虫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因此比较熟悉,所以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第二部分是学学毛毛虫,讨论毛毛虫是怎么走路的。通过讨论之后,再请幼儿学一学,慢慢爬,扭一扭。在这一环节里,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身体的哪一部分翘起来了,比如头,尾巴,肚子等等。第三个环节是玩一玩线,做一做毛毛虫。我准备了一些毛线,请幼儿利用这些线,摆出毛毛虫身体弯弯扭扭的样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第二个环节,也就是强调突出毛毛虫的动态特征。毛线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毛线可以随意弯曲,摆出各种不同的线条,曲线。摆好之后,再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毛毛虫是怎么扭的?那一部分翘起来了?最后我准备了一些原片,请幼儿粘粘贴贴,拼出一条弯弯曲曲的毛毛虫。整个活动我的重点是毛毛虫的动态特征,从第二个环节开始,我就把这个重点慢慢的输入幼儿的脑海里,让他们有意识的知道重点。这个粘粘贴贴的环节,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简单的。所以最后我还有一个延伸活动,就是听一个关于毛毛虫的故事,这个故事还是带点趣味和幽默的。在他们完成作品之后,一边欣赏自己的作品,一边来听听看毛毛虫的故事。

这个活动结束之后,我自己进行了反思,觉得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注意力也很集中,毛毛虫吸引力他们。但是整个活动的设计和目标好像不大符合,有点笼统,重点在活动中不够突出,在环节的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二个环节中,请幼儿学一学毛毛虫,慢慢爬,扭一扭,特别是请幼儿上来表演毛毛虫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幼儿都举手了,他们都很想学学,但是我只是请了几个小朋友,而且请上来的小朋友也只是做了毛毛虫的造型和动作,没有扭起来和爬起来。我想在这一环节中应该先是老师示范,然后再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慢慢爬,扭一扭,最后大家一起来学学毛毛虫。这里还可以有一个情景教学,毛毛虫在草地上玩耍,嬉戏等等,这样的话这个活动又增添了不少乐趣。在幼儿玩线这一环节中,好像显得没有重点,只是请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上摆出毛毛虫的动态,我觉得应该教师在黑板上用毛线表现出毛毛虫的线条,然后再请幼儿操作。

篇8:松毛虫

根据我国思茅松毛虫引起的病虫灾害的相关情况, 对各地区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 思茅松毛虫主要给幼中林思茅松、马尾松纯林带来的危害最大, 每株树苗的虫口密度最多可以高达600条左右, 基本上所有的松木都会有思茅松毛虫, 受害面积可达95%, 只有国外松的受害程度比较轻。一般情况下, 思茅松毛虫的成虫中, 雌蛾的体长是36mm和50mm之间, 翅展为80mm和113mm之间, 呈现棕黄色形态, 比雄蛾的颜色要浅一些;雄蛾的体长一般为30~45mm, 翅展是60~75mm, 呈现暗褐色形态。触角一般是双栉状, 呈现黑褐色形态, 而中肋呈现黄褐色形态;前翅翅基到亚外缘线之间分布有4条黑褐色的波状纹, 而亚外缘线是由9个与圆相似的淡黄色斑构成, 在他们中间都有1个黑点;中室有较多的白斑, 而雄蛾的中室白斑和翅基之间分布有1个淡黄色的肾形斑。

2 思茅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 思茅松毛虫每年可以繁殖2代, 较多是以4个月龄的幼虫形态在树干裂缝、针丛之间过冬, 少部分是以5个月龄的形态过冬。从每年的2月份开始, 幼虫专门取食松木针叶行为而使林木受到危害, 5月中旬时期会结茧化蛹, 一般蛹期为19~22天, 6月上中旬时期成虫会产卵, 第1次繁殖的幼虫会在6月底~7月之间危害松木, 在8月上旬时期会结茧成蛹;第2次生育的幼虫会在9月上旬破害树林, 到12月中旬时期过冬。

一般情况下, 思茅松毛虫的成虫大多数是在6~8点羽化, 在当天或者第2天凌晨时分交尾, 并呈现“1”字型, 在20个小时和23个小时之间分散后会在松针上产卵, 并且, 卵会聚集成块, 差不多有好几十粒到上百粒卵, 卵期一般是7~12天之间, 在孵化前会呈现暗黑发亮形态。思茅松毛虫的产卵量和幼虫活动取食的数量、质量有着直接联系, 一般是110~400粒之间。幼虫的孵化一般是在上午8~11点之间, 特别是9~10点, 孵化的数量最多, 并且, 孵化出的幼虫具有取食卵壳的特性, 在幼虫初期进行的活动一般是群体性。幼虫最开始危害松林时, 是取食松针的叶边缘处, 呈现缺刻并弯曲枯黄, 具有较强的活跃性, 在受到惊吓后会立即吐丝下垂或者弹跳到地上, 而老龄的思茅松毛虫会将头下弯, 并将胸部的毒毛竖起展现出抗御的特性。在幼虫为6个月龄后, 抗御整天取食长度为8.5cm左右的针叶, 7个月龄的可以取食长度为15cm的针叶, 并且基本是白天夜间都会取食。成虫雄虫的寿命一般是2天或者3天、雌虫的寿命是4天或者5天, 成虫在傍晚时分活动最频繁, 具有一定趋光性特点, 白天基本不出来活动。在温度不超过10℃的12月中旬或者上旬, 4个月的幼虫会在树皮裂缝、针叶丛之间越冬, 在温度稳定回升到10℃以上后, 它们会重新取食。老龄的幼虫一般是在松枝或杂灌上结茧成蛹, 基本不会在针叶丛之间结茧。

根据相关数据可知, 思茅松毛虫的蛹重一般是0.015kg和0.027kg之间, 蛹期19~22天。在虫卵期, 它的天敌主要包括黑卵蜂、松毛虫赤眼蜂、金小蜂和平胶小蜂等, 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其中, 寄生率达到了30%;在幼虫时期, 它的天敌主要是蚕饰追寄蝇、二色瘦姬蜂、松毛虫面麻蝇、黑胸姬蜂和伞群追寄蝇等, 寄生率15%~20%;蛹期阶段, 它的天敌主要包括广大腿小蜂、花胸姬蜂和松毛虫黑点瘤姬蜂等, 寄生率在10%。并且, 它的病菌天敌包括拟青菌和白僵菌、鸟类天敌主要包括四声杜鹃、黑枕黄鹂和大山雀等。

3 思茅松毛虫的防治技术

3.1 物理防治技术

充分利用成虫具有的趋光性, 用灯光引诱思茅松毛虫, 结合高压将他们除去;也可将信息素添加到一起使用, 能够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在减低虫口密度的同时, 可以对思茅松毛虫的情况进行有效检测;在思茅松毛虫下枝结茧的时候, 采用人工方法摘茧, 要避免中毒情况出现。

3.2 生物防治技术

在地面喷雾白僵菌, 1m2用量是1~5亿孢子;在地面喷粉的话, 在早春时候和带菌越冬时期进行防治, 可以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用量是每667m2内500g粉, 且每g为100亿孢子。其中, 第1代生育越冬时, 使用带菌越冬防治方式效果会更好。

3.3 化学防治技术

一般主要使用的化学药剂有50%的马拉硫磷乳剂、杀螟松乳剂, 其中, 杀螟松乳剂为八百倍液;90%的晶体敌百虫, 用量为800倍液;2.5%的敌百虫粉剂、溴氰菊酯, 20%的杀灭菊酯或者氯氰菊酯;在每年的4~6月, 使用浓度为20%的杀灭菊酯, 在大面积防治中比较适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 对思茅松毛虫的相关形态和防止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避免林区严重受灾情况出现, 对于促进林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彭琴君, 杨常忠, 克买义, 尹国绍, 周平阳.云南松毛虫在芒市思茅松林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林业调查规划, 2014 (5)

篇9:松毛虫的环形“长征”

昨天晚上,节目组接到了一个热线电话。胖胖猪在电话中告诉我们,有几十只松毛虫,一直围着一个花盆的边缘转圈圈,转了一天都没有停下来。

松毛虫是在进行耐力训练吗?带着疑问,我们节目组来到现场。天啊!松毛虫居然还在转圈圈。一直守在现场的胖胖猪说,他们已经转了整整一天一夜。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只见每一只松毛虫都用触须顶着前面那只的尾巴,还不断地把丝吐在走过的路上。让我们来问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

“嘿!请问,你们能停下来吗?”

“不可以的,我们要跟着部队前进。”终于,一只松毛虫抬头说话了,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绕圈的步子。

“那你这是要去哪里?”百灵鸟赶忙问。

“不知道,我只是跟着部队前进。”松毛虫说。

“你不累、不饿吗?只要你离开队伍,就可以去吃旁边苍翠欲滴的松叶。”

“不可以的,我必须踏着前面的丝前进。”松毛虫虚弱而又顽强地说。

“有办法啦!”只见胖胖猪把中间的一段丝弄断,然后把丝连到松叶上。

奇迹出现了,一只松毛虫沿着断裂开的丝来到了松叶上,大家也都紧跟着来到松叶上,吃起了美食。

他们吃饱喝足后,慢慢地给我们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松毛虫一般是夜间集体出来找吃的,它们走过的路弯弯曲曲,没有任何清晰的方向性。所以,为了中途不迷路,他们会选出一个领路人,领路人一边走一边吐丝,后面跟着的就踏着前面的丝走,并把自己的丝也吐在那条丝上。最前面的领路人不管是歪斜着走,还是转圈走,后面的都会紧紧跟着。

篇10:《小毛虫》评课稿

王老师所执教的《小毛虫》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的一篇极富童趣的课文。根据教材要求,二年级(下)的教学重心应从识字向阅读过渡。本单元阅读的主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本课时,王老师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下面我先来说一说王老师这节课的闪光点:

一、书声琅琅,品味童话之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很难对经典的童话有深刻的感悟。童话的语言是浅近、生动、简练、质朴的,教师只有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感悟文本,进入童话的世界。

王老师的这节课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比如在教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王老师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昆虫世界的多彩热闹及小毛虫的可怜;如在教授第四自然段“它织啊,织啊”时,王老师通过对标点逗号的间停顿应稍长,语速应较慢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小毛虫的努力及编织茧屋花了很长时间;在教授最后一个自然段时,王老师通过引读,配上恰当的音乐,把课文和音乐融为一体,学生读出了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惊喜,很容易就在脑海中浮现了蝴蝶轻盈欢快飞舞的画面。纵观王老师整节课,师范读、引读、师生合作读、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对比读,一节课书声琅琅,学生也在读中品味了童话的语言之美,体会到了小毛虫乐观的精神之美。

二、多种方法,学会理解词语。

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靠教师口头上的讲解来使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是很难达到目标的,同时也是学生很反感的一种形式。王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方法特别好。

在这节课中,王老师教会了孩子们好几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王老师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孩子们从“挪动一点点”“周游了整了世界”的动作对比中正确理解了“九牛二虎之力”的意思;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王老师通过对“它织啊,织啊,”的不断追问“你在什么时候织网?”“你还在什么时候织网?”,让学生在理解了“竭尽全力”的同时还知道了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学习小毛虫的内心独白时,王老师引导学生用拆分词的方法理解了“与世隔绝”的意思,感受了词语的温度。我相信,在王老师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理解词语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三、说话训练,引起思维碰撞。

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是课改一贯的指导思想,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及留白设计说话训练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办法。

在本课教学中,王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共安排了三次说话:

(1)学习第1、2自然段时:请你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小毛虫和蝴蝶?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练习说话,掌握阅读的技巧;

(2)理解“尽心竭力”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小毛虫都在什么时候织网,从白天织、晚上织、不停地织,很好地理解了“尽心竭力”;

(3)学习小毛虫内心独白后: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感受小毛虫乐观、积极的精神之美;

(4)从一条笨拙的小毛虫变成一只轻盈美丽的蝴蝶时,你有什么话要对小毛虫说?既激发了想象又揭示了道理。

通过这样的说话训练,孩子真正认识了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并从小毛虫身上学会了乐观、坚持、勇气。

篇11:毛毛虫作文

大家都知道,虫子是会被小鸡吃掉的,毛毛虫家族因此经常遭遇不幸,搞得毛毛虫家族经常成员“失踪”。

有一次,几条毛毛虫在草地上玩耍,其中,就有糖宝,由于玩得太开心,没有发现小鸡们正在“螳螂捕蝉”呢。

过了一会儿后,它们终于发现了小鸡们,它们意识到危险了,便四处逃窜,可是,它们又能跑多远呢?最终还是被吃掉了,只留下糖宝孤苦伶仃一个人。

糖宝很伤心,它抬头仰望天空,无意中看见一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心里想:我为什么不能像蝴蝶一样有翅膀呢?

这时一个声音回答它说:“你可以拥有一对翅膀,先爬上树枝,从嘴里吐出丝,把自己包起来,并且还要在黑暗中度过八十一天,在这八十一天里,你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你能做到吗?”

“我能!”糖宝坚定地答道。

于是,糖宝就按照那个声音说的去做,它把自己包起来后,经过了九九八十一天,它既没有吃,也没有喝。它看到别人在草地上玩耍时,它心里也痒痒了,但它最终忍住了。

篇12:毛毛虫

蜻蜓闪闪飞过来,讽刺地说:“你想要有那么漂亮的花纹?做梦去吧!”斑斑听了,高兴的心情一下子落到了谷底,眼巴巴的望着闪闪趾高气昂地往彩虹飞去。斑斑的好朋友蜗牛壳壳慢慢地爬过来安慰斑斑:”你别再伤心了,把烦恼抛开,快乐的过每一天吧。你看看我,虽然背了一个大壳,爬的没你快,但我并没有像你那么伤心,开心地度过每一天吧!“

斑斑听了,心里舒服多了,不过它还是下了决心,要有和彩虹一样美丽的花纹。于是它开始吐丝,渐渐地把自己围起来。斑斑透过缝隙看到的光越来越少。时不时还听到闪闪的嘲笑:“哟,这不是斑斑么,什么时候变成棉花糖了?”

斑斑非常痛苦,在想:“哎,为什么我要作茧自缚呢?早听壳壳的话现在生活多轻松!”但转头一想:“不行!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现在不痛,以后怎么会变漂亮呢?”

经过漫长的蜕变,斑斑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钻出了蛹。

“咦,这是谁呀?“壳壳问。”壳壳是我呀,斑斑“。

”斑斑?你变成蝴蝶啦!“

“真的吗?那实在太棒啦,我的付出果然没有白费!”

篇13:松毛虫

1.1 实验昆虫

实验中使用松毛虫赤眼蜂与拟澳洲赤眼蜂作为选择优势寄主的实验比较对象,目标寄主为苹果食心虫卵、甘蓝夜蛾卵、麦蛾卵。

1.2 调查方法

以数学模型建立本实验,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和实验室习惯使用的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ianni)进行生物学效果比较评价,在苹果园中进行苹果食心虫第一代产卵周期的调查。实验中计算两个因子:设定树冠中苹果食心虫卵的密度X1,寄生虫和寄主的比值X2,指定因子分为三个渐进过程进行观察。X1的设定值为100、150200粒,X2设定值为50∶1、100∶1、150∶1。释放赤眼蜂时期的天气条件是:凉爽多雨,昼夜的平均气温不高于16℃,并且规定最低的苹果食心虫卵的密度(Xi=100),释放两种赤眼蜂的实验结果与X2成正比,在寄生目标害虫卵X1因子要合乎实验规律,然后进行计算。

2 结果

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在树冠中寻找苹果食心虫卵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迁移的特点,评价它寻找寄主的能力和对各种寄主种的寄生选择能力,都是根据它嗅觉能力和触觉能力进行的。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的结果表明,在一棵树上释放雌蜂数量为5 000~15 000只,计算在最低寄主卵密度下(每棵树100粒卵),防治效果为63.5%~67.3%,实验结果很少发生变化。在增加了寄主卵的密度和释放赤眼蜂的数量时寄主卵被感染几率就有所增加,在树上寄主卵密度为150~200粒时能得到最高的生物防治效果。在寄生虫和卵比例是150∶1的条件下或者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雌虫数量22 500~30 000只个体时防治效果能达到85%~88%。

在有可供实验资料的基础上,释放赤眼蜂的预期效果与寄主卵的密度、寄生虫与寄主比例的关系为:Y=63-0.04X1-0.08333X2+0.002X1X2-0.000133X21-0.000333X22±8

Y-赤眼蜂的预期效果,X1-寄主卵的密度,X2-寄生虫和寄主卵密度的比。

样品分散分析指出,赤眼蜂有足够的高稳定性,高等防效为87.5%,中等防效为70.6%。实验样品雌蜂数在70%以上时,将得出可靠的使用松毛虫赤眼蜂的防治效果评价。

两种赤眼蜂的比较结果在于苹果食心虫卵最低密度(Xi=100),而其它实验条件相同。松毛虫赤眼蜂表现出中等防治效果水平,要比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ianni)防治效果的稳定性高1.4~2.1倍。

松毛虫赤眼蜂寄生苹果食心虫的最高实验结果,是在最高寄主卵的密度X1=200,寄生虫和寄主的比例X2为100∶1观察得到的,X1和X2因子的重要性是描述实验的最高标准。

根据得到的资料分析,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够保证无论在低或高的害虫卵密度的条件下都能有较好的效果。在实验中松毛虫赤眼蜂完成一个发育周期时的昼夜的平均温度是21℃。实验结果中测定,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食心虫卵具有明显的喜好,寻找寄主的指数和寄生指数方面所表现出的适应性要比对甘蓝夜蛾和麦蛾卵的高2.6~3.6倍,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寻找苹果食心虫卵的指数松毛虫赤眼蜂要比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ianni)高4.5倍,而寄生指数要高2.6倍。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能有效的防治苹果食心虫,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3 分析

在实验室中,当最低温度为15℃的条件下,赤眼蜂寄生的积极性和生殖能力都表现出不理想状态。除了在最低相对空气湿度35%条件下,蛹期的赤眼蜂的成活率明显提高外,成虫的成活率不高于58%。当空气湿度在75%时,成虫的成活率在94%左右[1]。对于赤眼蜂产卵和蛹期发育的最优条件是温度25~35℃,空气相对湿度75%。在指定的温度间隔中,雌蜂感染寄主卵的几率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却与空气湿度是相关的。在25℃时,空气相对湿度对雌蜂生殖能力没有本质上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最低的空气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35℃时[2],赤眼蜂的生殖能力最低。虽然雌蜂产卵能力在湿度75%条件下有所提高,但是生殖能力却降低1.6倍。

在空气的相对湿度充足的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树冠中的迁移,偏向于中心和树冠表面层。所以按照松毛虫赤眼蜂对非生物环境的要求,不只在果园中进行实验符合条件,还有其它的半森林半草原地区和林区也同样符合实验条件要求。

4 讨论

通过研究表明,在中等和高水平的苹果食心虫卵密度条件下,使用松毛虫赤眼蜂的生物防治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松毛虫赤眼蜂与其它的生物学方法组合能更好的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害虫的数量,保护生态环境[3]。

参考文献

[1]姜晓军,曲忠诚,王连霞.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关键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郭玉杰,王念英.农药对天敌安全性的测定方法[J].中国生物防治,1995,11(4):174-177.

篇14:祁连山区松毛虫防治技术

【关键词】祁连山;松毛虫;防治技术

青海云杉是甘肃省的优良乡土树种[1],组成大面积天然水源涵养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西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十分显要。同时青海云杉也是很重要的乡土用材林树种 ,预计将成为我国 21 世纪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松毛虫类是危害多种针、阔叶树,隶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害虫的总称。已知约有40多种,分为松毛虫、丫毛虫、杂毛虫及云毛虫四个层,危害青海云杉的松毛虫属于松毛虫属,是祁连山区常见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危害青海云杉。松毛虫的存在严重威胁到森林生长发育和效益的发挥,已成为祁连山森林保护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山丹马场自然保护站,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南以祁连山分水岭与青海门源、祁连两县交界,东邻永昌县、肃南县皇城区,西连民乐大河口林场,北与山丹县接壤。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01°30′、北纬38°10′。该试验地以天然青海云杉为主,中熟林占优势。冬季寒冷,夏季干旱,气温变化剧烈,雨量分配不均,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较差和日较差很大,最高气温29.4摄氏度,最低气温-28.8摄氏度;年降雨量260毫米~330毫米,集中在7月~9月份;年蒸发量为1651毫米;早霜9月上、中旬,晚霜5月中、下旬,无霜期90天~140天;冬季漫长、夏季短暂,降雨少,蒸发量大,干旱、冰雹、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繁。

2 生活习性观测

2.1 生活史

祁连山林区松毛虫每年发生两代。当年平均气温在4摄氏度,青海云杉受害严重或生长势衰弱时,幼虫发育迟缓;反之,幼虫就发育快。两代发生时期在祁连山林区相对稳定,每年的4月下旬为越冬代开始出蛰期,5 月中旬为结茧期,第一代 6 月上旬为孵化期,8 月上旬为结茧期,第二代 8 月下旬为孵化期,9 月下旬为结茧越冬。成虫一般在 1920小时羽化最盛,其中雄蛾羽化日期和盛期都比雌蛾为早,羽化的当晚就交配,迟则白天进行。大部分一生只交配一次,交尾后即可产卵,多产于生长良好的林椽松针上,常成串珠状或雌块状。每天雌蛾可产卵80760粒不等,各代平均产卵量300400粒,以越冬代最高。成虫有趋光性,但雌蛾产卵前趋光性较差,行动很迟钝。成虫飞迁是松毛虫扩散蔓延的主要方式,往往飞向健康森林,或受害较轻的森林产卵,飞翔距离一般500米左右,最远可达2千米,以致虫情不易掌握。

2.2 发生与危害

松毛虫的危害特点是[3]:只在幼虫阶段取食松针叶。经100条幼虫野外观察和笼中饲养,在幼虫阶段,一条松毛虫要取食400根~500根针叶,其平均食叶量为462根。其中,初孵幼虫至下树越冬前约为22根,越冬幼虫上树后至化蛹前为440根。按松针叶质量来说,一条松毛虫要取食45.2克~56.5克,平均为52.2克。据这两年的观察,6年~7年生青海云杉幼林,在每株有虫 3条,在天敌又少的情况下,即可吃光针叶,因此必须采取防治措施;10 年生左右的青海云杉,在越冬代和第一代时,当针叶损失 1/3,对青海云杉的高生长和直径生长无明显影响;当针叶损失 1/2 时,立木生长量显著下降 。

3 防治措施

3.1 物理机械防治

3.1.1 灯光诱杀和网扑

利用成虫趋光性,用黑光灯1天可最多诱杀成虫2560头;成虫早晨不活跃,在露水未干时,进行网捕,1小时内1人可以捕捉200头成虫。

3.1.2 人工砸卵

对越冬卵数量较大的树木,特别是幼树,用木工挤压卵块,消灭越冬卵。经调查,经机械清理破坏的发生区,发生期虫口密度下降73%~85%,基本可达到有虫不成灾。

3.1.3 人工清理

通过冬季采取人工措施清除树下枯枝残叶,破坏松毛虫越冬场所,使松毛虫数量大大减少。

3.2 生物防治

通过保护天敌昆虫、天敌鸟类进行生物防治[4]。赤眼蜂是防治松毛虫中应用较广泛的天敌之一 ,它是松毛虫卵寄生蜂,由于它容易人工繁殖,靠它来解决松毛虫问题,达95%以上的防治效果。在各代松毛虫的产卵期限、盛期和末期,分批在林间散放,以提高寄生率,达到抑制虫灾的目的。

3.3 化学防治

3.3.1 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时间上,要讲究生态选择性[5]

根据测报抓住2个最佳防治时机,即6月上旬第1代卵孵化高峰期和第2代成虫8月下旬孵化高峰期,喷施菊酯类乳油4000倍~5000倍液;成虫卵化高峰期,可用辛硫酸、杀螟松、敌杀死等药液喷雾或在林区用林丹烟剂、菊酯类杀虫烟剂、敌马烟剂等烟剂进行熏防,烟剂防治宜在早晨或傍晚有微风时进行,防止成虫交尾。一般应掌握在害虫幼虫大发生初期,局部高虫口林分施药,不仅可提高效果,而且对天敌的杀伤力也会减少,有利于生态平衡。

3.3.2 正确选择适当的施药方式

一般讲,喷粉飘流损失大,喷雾需用水,林区较困难;而超低容量喷雾工效高、成本低、杀虫效果好,应该推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其它微生物杀虫剂混合使用,千万不要在一块林地内长期使用一种农药,要注意轮换交替使用。

3.4 人工防治

3.4.1 修剪虫枝

冬季结合修枝,剪去被产卵枝,减少越冬卵基数;

3.4.2 人工捕捉

夏秋两季成虫羽化盛期,组织人员进行人工捕捉防治;

3.4.3 清除寄主

秋季,在松毛虫产卵前,清除杂草,消灭中间寄主。

3.5 检疫与处理

不从疫区调运寄主苗木,对必须调运的需严格检验。加强苗木调运检疫和调苗过程中对害虫的清理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远距离。

3.6 综合防治

根据松毛虫发生预测预报和防治调查情况,结合不同地类,在云杉松毛虫一个发生周期内,综合采用人工 、化学药剂 、机械防治方法,进行不间断的连续 、重复防治,是彻底消灭云杉松毛虫发生的途径之一。防治中注意选择重点区域,兼顾其他一般区域,注意区域防治的覆盖面,防止发生漏防。

4 结论

应该将造林、树种、保护三者协调起来加以考虑,从政策上加以调节落实,真正做到造林、经营、保护相结合,对现有林进行封山育林合理修枝提高现有青海云杉林抵抗松毛虫灾害的能力。松毛虫综合治理实际上是一个生态学问题,因此,要考慮生态平衡,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对虫灾的控制能力,尽可能协调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手段,把有害生物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上。利用已有的资料、经验,建立一个初步的系统模型,其中包括数量动态、迁移扩散、防治决策及效益反馈等,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工模拟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这样的模型,使之在松毛虫综合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松毛虫的防治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参考文献

[1]李耀阶. 青海木本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20

[2]山东省林业学校.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184-186

[3]姚乃忱,刘文华.根据虫口密度预测油松毛虫成灾指标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9: 101-102

[4]严静君.中国松毛虫研究与治理[J].昆虫知识,1992(03)

[5]马吉良.关于青海云杉松毛虫综合治理中几个问题探讨[J].农林科技2009(38):80-81

上一篇:近似数练习题下一篇: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注释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