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虫》教学反思

2024-04-22

《小毛虫》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一文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都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小毛虫的蜕变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

一、课前做足功课,让学生感悟文本。

课前,我做足了准备工作,让学生对生字和新词有了准确的理解,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很感兴趣,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二、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

首先,我创设情境,出示蝴蝶图片,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蝴蝶的美丽,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索文章内容。在学习小毛虫蜕变成蝴蝶这一情节中,用图片演示整个过程,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明白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懂得小毛虫是自信的、坚强的、乐观向上的。

三、要进一步加强朗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上,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比如“生机勃勃、笨拙、九牛二虎之力、轻盈”等词的理解。我通过比较朗读,激励性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

四、养成积累词语和短语的习惯。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用词巧妙。不仅用了许多生动的四字词,还有许多优美短语的运用,给文章增色不少。这些词语不仅要反复朗读还要会写会用,让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五、说话训练要有层次性,预设答案要多元化。

我设计的说话训练是“小毛虫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蝴蝶之后,同学们想说些什么?”我希望通过这个说话练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说话练习来理解文章寓意。

深入研读教材,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是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的方向,我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篇2:《小毛虫》教学反思

课文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角色形象。一开篇就将“趴”着的小毛虫和“唱、跳、跑、飞”的大小昆虫进行对比,表现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突出了小毛虫的笨拙。最后又用欣喜地笔调描写了小毛虫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与前面“笨拙”的小毛虫形象形成反差,突出了小毛虫的变化。这些鲜明的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生动。

处理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上两处对比理解小毛虫的形象,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能更鲜明地体会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如:第二段抓住“九牛二虎之力”,鼓励学生通过字面意思猜测词语意思,让学生试着用上该词语说一句话,加深理解,还抓住“挪动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小毛虫的“笨拙”,从未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在了解故事的顺序,理解故事内容后,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故事,多数同学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比较生动的讲故事。

一点小遗憾,品读课文时,教师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用书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回答,同学们找的比较凌乱,不能逐段寻找,抓关键词语,这是学生能力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课堂中教师需要加强的环节。

篇3:《小毛虫》教学反思

[课堂实录]

1. 欣赏音乐A段, 观看毛毛虫爬行影像资料, 让幼儿熟悉音乐故事内容, 了解毛毛虫爬行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来听一段发生在花园里的音乐故事,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是关于谁的故事, 它在干什么?

幼1:一只毛毛虫在花园里爬。幼2:它的身体是软绵绵的。幼3:毛毛虫会一伸一缩地爬。

2. 欣赏音乐B段, 引导幼儿学习用手腕动作“小波浪”表现“毛毛虫爬”的动作。

师1:谁能够把自己的手臂变成这只软绵绵的毛毛虫, 来学一学它是怎样爬的?

师2:我们一起向它学一学, 手臂变成一只软绵绵的小毛毛虫, 和我这只大毛毛虫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来爬一爬。

(幼儿伸出手臂, 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腕的上下起伏表现毛毛虫爬行的身体特征。)

师3:谁看出来我这只大毛毛虫爬起来的时候, 什么地方动得最厉害, 毛毛虫才会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伸一缩地爬?

幼1:毛毛虫的头动得最厉害。幼2:老师的手腕动得最厉害, 大毛毛虫才会一伸一缩地爬。

师:刚才大家在录像中看见这只毛毛虫吃饱了在什么地方散步?

幼1:草地上。幼2:树叶上。

师:那我们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地方当树叶让毛毛虫散步呢?

幼1:可以用手臂当树叶。幼2:可以用肚子当树叶。幼3:可以在大腿上爬。 (头上、脸上、腰上……) 幼4:可以在别人的背上爬。

师:为什么要在别人的背上爬?

幼:因为在自己的背上爬不方便。

师:现在请大家在自己或者别人的身体上, 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 让毛毛虫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去散步。听一听, 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纷纷在自己或别人的身体上找一处“树叶”, 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臂“小波浪”动作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

3. 欣赏“毛毛虫吐丝结茧变成花蝴蝶”的影像资料, 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故事中“毛毛虫不吃不喝不唱歌”的原因。

师:刚才大家听到散步时毛毛虫爬着爬着就怎么啦?

幼1:毛毛虫睡着了。幼2:毛毛虫不吃不喝不唱歌。

师:为什么?

幼:因为它很困了。 (很累了)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接下去把这个故事看完, 看看毛毛虫为什么不吃不喝不唱歌?

幼1:毛毛虫要吐丝把自己绑起来。幼2:毛毛虫要变蝴蝶。

4. 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C、D段, 创编“毛毛虫吐丝结茧”的动作。

师1: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了“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 现在我们要用耳朵完整地来听这个故事, 听一听哪句音乐中“毛毛虫开始吐丝结茧, 最后变成了蝴蝶”。它变成蝴蝶后又做了什么?

师2: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听到哪句音乐中“毛毛虫开始吐丝结茧”?

幼:有一句“呜……”的音乐毛毛虫开始吐丝。

师:哪只毛毛虫来表演一下, 你会用什么动作来吐丝结茧?

(幼儿纷纷用手臂往身体的上面、下面、旁边、前面等方位, 用站着、跪着、蹲着等姿态表现“吐丝”。)

师:毛毛虫吐丝做什么?

幼:用丝把自己的身体包起来。

师:毛毛虫会怎样把自己包起来?

(幼儿纷纷用手臂将自己的肩膀、腰部、双膝等部位抱紧, 表现“毛毛虫吐丝将自己包起来”。)

师:毛毛虫吐丝结茧后“叮”的一声, 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幼1:茧爆开了。幼2:毛毛虫变成蝴蝶从茧里钻出来。

师:小蝴蝶会怎样钻出来?谁来表演一下?

(幼儿用手臂表现“蝴蝶”的翅膀, 分别从前面、后面、上面等方位表现“蝴蝶从茧里钻出来”的过程。)

师:如果洞太小, 头先钻出来后身体要怎样?

幼:头先出来, 身体向下滑一下。

师:现在请毛毛虫们轻轻地站起来在花园里找一个空的位置, 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来吐丝结茧变蝴蝶。

(幼儿在创设的“花园”场景中自主选择手臂动作, 跟着音乐的节奏模仿毛毛虫吐丝结茧的姿态。)

师:我们刚才听到毛毛虫变成蝴蝶后做了什么?

幼1:飞起来了!幼2:在花丛里飞来飞去采蜜。

师:小蝴蝶会怎样飞?谁来表演一下?

(幼儿纷纷尝试用手臂表现“蝴蝶翅膀”, 在身体两侧上下、前后、两手交错地起伏舞动, 并用“小碎步”来移动自己的身体。)

师:最后“看看谁最美丽”, 请小蝴蝶摆一个最美的停在花上的动作来比一比。

(幼儿用站立、半蹲、后踏步、旁点步等身体姿态来造型。)

师:现在我来伴奏, 大家把小蝴蝶“从茧里钻出来、晒干翅膀、在花中飞舞、比美”连起来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

(幼儿自主选择喜爱的“飞舞”动作, 尝试跟着节奏来表现“蝴蝶飞”的姿态以及造型动作。)

5. 教师梳理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 集体表演《毛毛虫变蝴蝶》的音乐故事, 创编造型动作。

师:接下来我们要把《毛毛虫变蝴蝶》用身体动作来讲给老师们听。想一想刚才毛毛虫都喜欢在哪些树叶上散步, 想好的小朋友请你先在旁边的篮子里找一个触角头箍戴上, 打扮一下自己。然后在花园里找一个空的位置, 选一片最喜欢的树叶, 做好毛毛虫散步的准备。

(幼儿在创设的“花园”场景中自主选择自己或同伴的身体部位、“开花”的栏杆等, 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臂“小波浪”动作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 并自主选择喜爱的“吐丝结茧”“飞舞”动作, 尝试跟着节奏来表现“蝴蝶飞”的姿态以及造型动作。)

6. 自然结束: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飞”出活动室。

师:小蝴蝶们和大家再见, 我们要飞到更美的花丛中去采花蜜。

[活动反思]

在本次音乐教学活动中, 我采用了“高结构”的教学模式, 通过“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观看影像资料———理解故事情节———创编身体动作表现角色特征”的步骤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表现“毛毛虫散步———吐丝结茧———变成小蝴蝶飞舞”的故事情节。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努力倾听音乐的节奏, 积极参与故事表演, 并能迁移已有的经验来创编“吐丝结茧”和“蝴蝶飞”的动作。我在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 仔细观察幼儿的动作, 点评幼儿动作的优、缺点, 示范、提示幼儿该怎样将动作做得更好看, 有身体的韵律美。体现了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但由于是借班上课, 我总是担心“放”得太多幼儿会“乱”, 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预教在先”, 让幼儿按照我设计好的环节参与活动。在“教”与“放”的“度”上失衡, 没有充分地放手让幼儿自主表现。

[交流研讨心得]

篇4:倒霉的小毛虫

雀小姐答:“不必了,我正在减肥。”说罢便把毛虫一口吃掉。

老鼠聊天

有家老鼠吃完饭开始聊天,不知怎么就谈起了胆子的问题。小老鼠首先发言:“现在的人真坏,居然做出老鼠药想毒死我们,根本不管用,我吃那玩意儿跟吃饼干似的。”

老鼠妈妈说,“在旧社会,没有老鼠药。人们用老鼠夹子,我根本不怕,有时想锻炼身体了就把那玩意儿拿来当健身器玩儿。”

老鼠爸爸听完以后站起来就往门外走,老鼠妈妈问:“你干什么去?”

老鼠爸爸坏坏地一笑“和猫打牌去。”

神奇的小白兔

一天,袋鼠开着车在乡村小路上转悠,突然看到小白兔在路中央,耳朵及身体几乎完全趴在地上,似乎在听什么……

于是,袋鼠停下车很好奇地问“小白兔,请问一下你在听什么?”

“半小时前这里有辆大货车经过。”

“哇,这么神!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的脖子和腿就是这么断的。”

凤凰发怒

乡下人不识孔雀,偶然碰见,便喊道:“凤凰,凤凰!”

凤凰听了发怒道:“我是鸟中之王,谁敢冒充我?”便派彩鸾查访,察得实情,立刻召见孔雀,大声责骂道,“你怎敢冒充我,欺世盗名?”

孔雀说:“冤枉!我怎敢冒充您,乡下人不识我,错叫我‘凤凰’啊。”

凤凰说:“你即使不冒充我,也有冒充官吏之罪。”

孔雀说:“我何尝冒充官吏?”

篇5:《小毛虫》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昆虫世界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本课的积极性。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对认读生字词已经具备初步的能力。但是本课的生字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整个设计中我都会创设情境进行随文识字,在难读或难认的生字词上下功夫,做到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学过程呈现清晰的模块,追求简化环节,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再学习活动中学得扎实有效。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蝴蝶的美丽和灵巧,以及小毛虫所付出的努力和耐心。

在教学本课时,第一个环节是看拼音写词语。因为这是第二课时,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整”、“消”两个生字,所以我用看拼音写词语的形式导入,此环节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字词,而且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有助于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准备。)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逐步通过读——找——划——悟——读的方式,使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了有梯度的朗读,第一次整体读是让学生自由感受蝴蝶的美。第二次整体读是带着学习任务,让他们圈出描写蝴蝶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出示后,我先讲难读的“色彩斑斓”和“绒毛”,进行随文识字以及词语积累。为了达成朗读的教学目标,我从词到句再到段,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先出示几张绒毛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悟绒毛的样子,再问学生绒毛飘在空中的感觉,有了这样的体验后,我让学生读词组“如绒毛一般的蝴蝶”,读出“绒毛”的轻和美,再将“轻盈”、“飘然而起”代入到句子中读,在学生的朗读中我相机指导。重点句子的朗读指导到位后,第三次整体读是配上音乐,老师和学生合作读,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蝴蝶的美和轻盈之后,他们的脑海中就有了画面,朗读起来非常入情入境,在音乐的烘托下,整个画面就非常唯美。第四次采用挖空读,做到及时的内容理解与词语积累。

第三个环节我出示了一张茧屋图,同样创设了情境,采访小毛虫在茧屋的感受,让学生说说不能提早破茧而出的理由,这样的体悟是来自学生自己,而不是老师所给,有了这样的体悟后,“耐心等待”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还非常懵懂,这部分的相关词句比较深奥,所以最后我用简单的语言讲解这篇课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不必强求学生“透彻”理解。

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最后的写字是二年级的学习落实的重点。我让学生找出三个生字的规律,充分让他们说发现。接着重点讲解“纺”中“方”的笔顺,以及生字“编”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在字形、字义都解决后,我请出了魔法棒和魔法圈来帮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关注字的结构和书写要点,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童趣、直观的特点。

篇6:《小毛虫》教学反思

一、初读课文,了解变化;

二、细读课文,对比变化;

三、联系自己,感受变化。

第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小毛虫变成茧,变成蝴蝶的过程。这一个环节的答案就在文章中,即使只读了一遍课文,孩子们也能找到答案,并不是一个难点。

第二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利用两段文字的对比,感受小毛虫蜕变的惊喜:描写小毛虫的部分,描写小蝴蝶的部分。小毛虫的描写,抓住“笨拙,可怜”两个词。“笨拙”的理解,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整个世界”这些词语,通过理解词语含义,指导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小毛虫的笨拙。对“可怜”的理解,紧扣“既……又……更”这个句式,在造句中体会。孩子们对“可怜与笨拙”的理解越深入,当读到小毛虫变成蝴蝶时,越惊喜。描写“蝴蝶”的部分,抓住“轻盈、美丽”两个词,在朗读中感受蝴蝶蜕变后的喜悦。前两个环节的设计,集中在提取信息、积累语言上,学生的积极性也特别高。

第三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重点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抛出一个问题是:“小毛虫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个问题抛出的有点突然,学生一下子懵了,学习的积极性不见了。课后反思这个问题,发现难度的确太大了,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如果做一些铺垫性的问题,过度一下,效果会更好一些。

篇7:小毛虫教学反思

首先,在导入时,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张花蝴蝶的图片,目的在于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蝴蝶的美丽,与毛毛虫的丑陋形成对比,但由于课文读的不深刻,个别学生没有感受到这层意思。

其次,在导入蝴蝶与毛毛虫的对话时,方法有些不恰当,我是采用让学生填空的形式来引出的,然后在反复的练习朗读,如果先让学生整体的感知一下课文,如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出蝴蝶与毛毛虫的对话,也许效果会更好。

《小蝴蝶和毛毛虫》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课,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学童话。讲完这一课后,我感到授课过程中成功之处,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导入时,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张花蝴蝶的图片,目的在于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蝴蝶的美丽,与毛毛虫的丑陋形成对比,学生兴趣浓厚,对毛毛虫和小蝴蝶充满了兴趣,在后面读课文时就好像带着问题再学习一样。

其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生长发育过程,这也是一个难点,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一步一步地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即卵--毛毛虫--蛹--蝴蝶,这是蝴蝶妈妈告诉小蝴蝶的,教学这部分时,我找了一些蝴蝶生长过程的图片,学生在欣赏时既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课外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深刻地理解了这部分内容。

第三,在导入蝴蝶与毛毛虫的对话时,我先让学生整体的感知一下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出蝴蝶与毛毛虫的对话,再让学生反复的练习朗读,通过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再引入课堂交流读,学生读得津津有味,读得非常投入。

篇8:《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课。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 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 可是, 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 它可伤心了, 还是壁虎妈妈聪明, 让小壁虎发现自己的尾巴已经长出来了。通过这个故事, 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 从而也了解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本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 课文中没有注音, 连生字也没加注音, 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因为他们在幼儿园时都听过这个故事, 对于壁虎都看见过甚至观察过。这样熟悉的学习内容应该可以很容易吸引学生, 让他们有得说, 有得想, 有得讨论, 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对于如此熟悉的学习内容, 我打算采用课件以及书上的插图,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 使课内外的知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做到课外服务于课内。

[学习目标]

1.会认“壁、虎”等6个生字。

2.会写“姐”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4.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一些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语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我们了解到夏天里总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动物伙伴们在美丽的季节里开心的玩耍, 但有一只小动物却很伤心。它是谁呢?出示短尾的壁虎图, 喊它的名字:“小壁虎”。教师伺机板书:“小壁虎” (红色粉笔写课题) 。师:细心的同学看看教师手里的壁虎有什么特别吗?原来是一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没了尾巴, 小壁虎感到很伤心, 于是它要去借尾巴。随机补充课题:17.小壁虎借尾巴。认识“壁虎”“借”几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课件)

1. 同桌合作, 把课文读通顺。

2. 用铅笔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3. 边读边想, 课文中小壁虎先后向谁借过尾巴。

三、检查自学

1.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 你一定发现了许多生字, 愿意和他们见面吗?

(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组词, 交流识字方法, 游戏壁虎抓蚊子) 师:这么难的生字都记住了, 老师相信同学们课文也一定能读好。

2. 指名读课文。谁敢说我是班上朗读最好的?大胆站起来吧 (请小老师评价读课文情况) 。

3. 你能说说小壁虎向谁借过尾巴吗?

简略说课文内容, 用上“先、然后、最后”几个表示顺序的词语 (教师板书画图) 。

四、品读课文, 注重感悟

1. 展示头饰。

今天小壁虎想邀请小朋友和他一起表演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呢, 愿意吗?要表演好, 首先要记住他们的对话, 首先我们来看看小壁虎怎么向小鱼借尾巴。

教师语言描述情境:小壁虎爬呀爬, 爬到小河边, 看到了什么? (小鱼摇着尾巴。为什么摇尾巴?拨水。) 请你把“摇、拨水”两个词画下来。

你能学学小鱼的样子吗?

小壁虎怎么对小鱼说? (你认为用什么语气读?指名, 评价) 分角色读课文。

它借到尾巴没有?是它没礼貌吗?从哪些地方看出?

“姐姐, 您”这两个表示礼貌用语的词语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

2. 随课文识字。

大家经常和“姐”这个字打交道, 你怎么记住“姐”?写时该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姐”字, 学生练习“姐”字。

3. 说话练习。小鱼姐姐快活的游来游去, 而小壁虎只能爬来爬去, 你能用“ () 来 () 去”这样的句式说话吗?

练习:小鱼游来游去, 燕子 () 来 () 去, 老牛 () 来 () 去, () 来 () 去。

五、总结学法, 自学课文

刚才大家学得真好, 你能说说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吗?

1. 总结学习方法 (读一读, 画一画, 说一说) 。

2.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 他会怎样去跟老牛、燕子借呢?自学课文四、五自然段。

3. 检查自学成果, 展示自学成果。

4.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分角色读课文, 戴头饰创造性表演课文内容。

5.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 心情会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第六自然段。

6. 看见妈妈后, 小壁虎会怎么说?怎么做?课文里没有写,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吧。

表演课文:同学们, 可爱的小壁虎回家了, 找到了妈妈, 假如你是那只小壁虎, 你会怎么对妈妈说呢?谁愿意上来和老师妈妈一起演一演呢? (教师语言情景描述, 师生共同表演课文。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尾。)

六、总结课文, 渗透思想教育

小壁虎终于长出一条新尾巴了 (出示壁虎图) , 师语言:壁虎断尾是一种自卫的现象, 在美丽的地球上, 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我们只有用心去保护他们, 关爱他们, 他们才能和我们一起构成和谐的家园。

七、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吧。 (展示课前收集的动物尾巴作用的资料) 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心我们的生活环境, 多去亲近自然, 你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小鱼 (图) 拨水

小壁虎借老牛 (图) 赶蝇子小壁虎再生

(断尾) 燕子 (图) 掌握方向 (长尾)

[教学反思]

1. 以读为本, 渗透思想教育, 训练语感。

学生的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 也离不开朗读, 两者互为促进, 互为补充。因此, 教学一开始, 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 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随着教学深入, 采取不同方法, 以读促思, 以读释疑。如出示“小鱼姐姐, 您把尾巴借给我。”和“小鱼姐姐, 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教师扮演小壁虎分别说出这两句话, 让学生扮演小鱼。问:“小鱼喜欢小壁虎的哪种说话方式?为什么?”学生比较读、反复读后, 纷纷选择第二句, 觉得这句多了有文明礼貌用语, 说明小壁虎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还可以看出壁虎想借尾巴的着急心情。于是, 借读训练学生语感,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后在学生能流利朗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范读、齐读、分角色读, 层层深入, 突出体会“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吗”等礼貌用语, 道出壁虎委屈、难过、焦急的心情, 从中领悟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2. 表演进行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最容易进入情感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学生一旦进入角色, 情感就被激起, 情感与角色交融, 就开始了丰富的想象。如在小壁虎与小鱼、老牛、燕子对话时, 让学生分角色读, 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在这基础上, 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同伴看。这样, 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 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 为说话、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自学课文。

篇9:坚强的小毛虫

有一只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各种昆虫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而小毛虫呢,既不会跑,也不会飞,更不会唱优美的歌。于是,许多昆虫都把讥讽的目光投向它。

当小毛虫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觉得自己就像周游了整个世界。尽管如此,但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只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

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做着,临近期限的时候,它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子里。

坚强的小毛虫在茧子里耐心地等待着蜕变。时辰到了,它清醒过来,但它已经不再是以前那只笨手笨脚的小毛虫了。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了色彩斑斓的花纹。它高兴地舞动了一下双翅,自己竟像一团绒毛,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它飞呀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暮霭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就优秀的,就像小毛虫,它在生命之初是那样的弱小,然而,它并没有放弃努力,坚强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终,小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舞。

山西省朔州市实验小学三(6)班

篇10: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学反思

由于我们学校的生源因素,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上普遍欠缺主动性,那对于新课程的语文来说是相当不利的。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争对二年级教学要求的特点在学习表中设计了课前练习、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

《小毛虫》所在的单元要求学生能理解有关的词语在文中意思,读懂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的含义。在帮助学生思考、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本文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了学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

全文篇幅较长,在课前一定要求学生要做到充分的预习工作。我在课前练习这一板块设计了读准字音。两位老师细读了文本之后挑选出了“纤细、抛弃、尽心竭力、轻歌曼舞……”等难读词语。学生只有读准了字音后,全文才能朗读通畅。在课前明确地引导了学生解决文中的难字读音,那么学生就能轻松地把课文读好、读得更准确。二年级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这篇课文的词语量教大,又较难理解,因此在学习表中设计了“查带点的字”表格填空。特别是“笨拙”的“拙”、“雾霭”的“霭”,这些字又难读又难理解。表格不难,有查字典的,有选择的字义的,使学生能轻松地完成,不成为一种很大的负担。在课前,让学生把这些自己能解决的进行了预习以后,那样上课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好习惯。

语文教学尤为重视朗读,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我们这里的孩子回家读书的效果不是最理想,到课堂上来读得结结巴巴的孩子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更是需要老师去扶持。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轻歌曼舞”这一词语,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先让学生选择词义,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再让学生演一演昆虫轻歌曼舞的样子。本文篇幅较长,让学生弥补了回家朗读不够的缺陷,也通过朗读提高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争对小毛虫努力工作的精神,我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含义,学生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在课堂中,我还播放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视频,学生边看边演,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蝴蝶的美丽。

篇11:《小蝴蝶和毛毛虫》教学反思

《小蝴蝶和毛毛虫》教学反思

很多时候,事实总是打败美好的想象。遗憾的艺术?艺术,谈不上,在我这只能称之为遗憾的四十分钟!尽我的能力,只希望你们越来越好! 1、课堂的把握还不够好,有些语句表达不够准确,有些沉不住气。2、板书滞后,应该跟随课堂节奏,字写得不如平时美观。3、小蝴蝶和毛毛虫的对话部分用时过多,至使有些虎头蛇尾,课堂容量小。4、老师说的还是过多,有些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表达清楚,可以放手给学生。而学生课堂上不太敢于表达,平时要让学生多说、敢说,逐渐形成一种交流、分享的氛围,学会倾听,有所思,有所悟。5、课件制作不够精致,制作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蝴蝶成长过程的小视频应该有背景音乐,就能避免学生这一段的鸦雀无声,虽说内容很吸引孩子,却缺少了眼睛和耳朵形成共鸣的体验。6、思维导图只体现在了板书上,而且感觉有些牵强,思维导图的运用还是应该渗透给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绘制方法,并学会在学习中辅助自己的学习。7、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朗读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见教师引导什么孩子们就会学会什么。 为了不辜负孩子,也不辜负自己,继续努力吧!

篇12:《小毛虫》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毛毛虫与小蝴蝶

活动目的:

1、感受轻快、柔和的音乐,大胆地表现自己。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尝试用各种色彩表现蝴蝶。

3、培养对音乐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材料准备:

乐曲“毛毛虫”、“蝴蝶”、彩色卡纸、颜料、油画棒、毛根、棉签。

指导要点:

1、欣赏歌曲“毛毛虫”,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说说什么昆虫来了,引出毛毛虫。

2、鼓励幼儿跟着音乐学毛毛虫爬。重点引导幼儿模仿毛毛虫结成蛹,破蛹而出变成蝴蝶过程。

3、教师手持制作的蝴蝶表演引起幼儿兴趣。

4、教师示范蝴蝶的制作,重点强调蝴蝶翅膀的对称做法。鼓励幼儿用多种颜色表现蝴蝶的鲜艳。

5、幼儿在“蝴蝶”的音乐中分组制作毛毛虫和蝴蝶

A组提供彩色纸、报纸、油画棒、毛根制作毛毛虫

B组提供颜料、棉签、彩色纸、毛根制作蝴蝶。

6、幼儿拿着自制的毛毛虫和蝴蝶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篇13:《小毛虫》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一) 设计的理念

遵循《课标》理念, 追求“公开课”的常态化, 合理利用小足球开展多种学练活动, 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动作方法, 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旨在通过教学的有效推进, 使学生学有目标, 练有进步;实现“团结合作, 人人进步”的课堂理念。

(二) 教材的选择

季浏教授曾提出, 运动技能的选择主要有三个依据, 一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二是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联系, 三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脚内侧传球”作为小足球单元教学中的基础动作技能之一, 是区别于正规的足球脚内侧传球的。旨在创设轻松愉快、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 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 在“体验式”、“信任式”的学练中感受传球的快乐, 力求学会“脚内侧传球”动作, 能够学会合作, 找到自信。

(三) 学情的分析

我校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足球运动基础,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且活泼好动, 敢于挑战新的活动内容, 少数因体质单簿或肥胖, 基本活动能力较差, 但他们团队意识比较强烈, 有一定互助合作的观念, 对足球的教学兴趣深厚且充满期待, 有利于组织教学的实施。

(四) 过程的预设

1. 身体总动员——热身运动:

创设“信号球”、“照镜子”、“钟点球”、“找朋友”等游戏情景, 激发学生对小足球兴趣, 为主教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运动基础。

2. 快乐体验——合作学习:

以“快乐足球”为主线, 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 理解动作要领,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练, 基本掌握动作方法。尝试从“丁字步”法→踢定位球→两人一组练习→运球射门练习,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在课堂实践中还通过观察 (老师或他人的动作, 了解动作过程) →体验 (定位球、活动球, 挑战自我) →比较 (自己和同伴的动作差异) →领悟 (动作的要领) →超越 (争做小射手) , 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练习空间。游戏“争当小明星”, 既发展了学生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足球的魅力。

3. 快乐放松——恢复身心:

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拉伸肌肉, 放松心情, 通过大脑回放学练过程、游戏情景, 为自己在课中的表现亮分, 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反思

(一) 教学方法的反思

1. 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方法:“以生为本”不能空谈

2. 要依据教师特点选择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用受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个性特点影响。不同性格的教师, 呈现教学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是活泼的、内向的、沉稳的还是幽默的, 实践中我们应以自己独有的特性选择教学方法, 通过我们的自身形象、语言、肢体等来演绎好方法, 而且可以着重运用某些方法。如, 本节课就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动作, 在教学中还引入“红太狼”的角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课堂更加有趣生动。课中在熟悉球性这样描述:“看老师, 滚一滚这只球, 滚一滚, 好像球儿给你脚底做按摩对不对?”、“我是红太狼, 踢给我 (教师跳起来向学生招手) , 我要把你们的爱心带回家, 你们愿不愿意?好, 祝贺你们!大拇指奖给你们。”

3. 依据教学环境、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选择方法:

对于足球教材, 最根本的就是有球没球、有多少球、有什么样的场地等问题;但无论条件如何, 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 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如, 在学练过程中对“脚内侧”的认识, 通过“盘踢球”的练习, 将脚内侧“小标贴” (常态课中, 脚内侧“小标贴”可事先让学生用粉笔画个圆圈替代) 当作笑脸亲小足球, 踢球过程中能“用力亲到足球”等方法, 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动作, 体验动作。有人也许会说, 你这节课人手一球, 这样好的条件谁不会上, 可没有足球, 我们可以创造条件, 如:用纸球替代足球, 组织学生利用雨天室内课或在家动手制作, 给学生创造感受“足球”的机会, 这样, 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的足球梦有实现的可能。而面对不同的学生 (借班上课) , 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作出调节。如:游戏“找朋友”在本校做, 学生有一定的足球运动基础, 学生兴奋, 有自信, 带球活动范围大, 效果明显。借班上课的学生不一定有足球运动基础, 带球活动比较小心, 范围小。因此, 教师的语言把握、现场调控也要及时跟进, 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 教学特色的反思

1. 整体性的游戏运用:

充分利用小足球创设多种游戏, 体现人球合一的教学情境, 使学练更有趣、更实效。如, 在准备部分中创设“照镜子”小游戏, 替代了平时的徒手操。初次执教, 动作创编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 做到既简单易学, 又富有童趣, 效果较好。再次执教时, 主教材中“丁字步”等教学法的运用, 反过来对“照镜子”游戏有了新的启示,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在兴奋、紧张的过程中感受所要学的动作。于是, 笔者针对主教材重新设计了照镜子动作, 从上肢到下肢、从动作的快与慢、从标准的体操动作到模仿小动物的形象、从动作迁移 (为主教材学习所用的辅助动作如:钟摆动作、丁字步站位的芭蕾手位、踢毽子、站立式起跑动作等) 到腿部各关节的活动, 动作编排新颖、有趣, 学生学得投入、开心, 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准备活动。

2. 针对性的讲解与示范:

说到讲解与示范, 大家一定会想到两个词:精炼与规范。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并能学会“脚内侧传球”动作, 并不是容易之事。在组内研讨的过程中, 在和足球教练的交流中, 笔者通过口诀和“丁字步”法来解决认知的问题。如, 以右脚传球为例, 动作要领口诀的第一稿:左侧一球支撑点, 膝盖脚踝向外展, 脚尖向上稍稍翘, 脚腕绷紧击球中, 踢完髋腿向前送。第二稿:足球在地上, 左脚在旁边, 快速甩小腿, 脚尖向上翘, 瞄准球后部, 用力踢出去。第三稿:左脚-左脚来支撑, 膝盖稍弯曲, 脚尖对前方, 离球约一脚;右脚-右脚传球时, 大腿向外翻, 脚尖向上翘, 踢球于中部, 传球方向正。第三稿中, “对”原来用的是“向”, “于”原来用的是“踢”。不难看出, 口诀的数次修改, 都是向着小学生的认知点靠近, 靠近, 再靠近。“丁字步”法的运用降低了技术动作要求,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学生通过看示范动作→“丁字步”站位找传球方向→“丁字步”钟摆动作练习→固定球练习→传球练习→传球射门游戏, 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中, 教师结合形象的语言和示范, 使每一步都自然理成。

3. 互动性的激励语言:

教师就是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 针对课堂中因为学生走神、转换练习场景、纪律提示、队伍调动等, 恰到好处的运用互动性的语言, 比如, 说停——就停, 提问——回答等等, 这样就能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爱听表扬是孩子的天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 这些话我们不陌生。教师要舍得语言投资。笔者针对不同练习, 从集体到小组, 再从小组到个体,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肯定他们的进步。比如, “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大拇指。”——“谢谢老师大拇指!”、“顶呱呱送给你!”、红队的5号做得真棒!等等。课中, 互动声音响亮、师生精神饱满, 这就充分说明了有效运用互动性的激励语言的作用。

(三) 存在问题的反思

小足球教学和其它球类教学一样, 教学中可以看得出学生对球的喜爱, 但教学中我们有时很无奈或没有底。一是器材问题。球类器材不足是普遍现象, 前面我们说, 足球不够可以用纸球替代, 但纸球和真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水平一学生用纸球可以, 水平二、三的学生再用纸球就明显不过瘾, 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二是部分教师对怎样教好球类教材钻研得不够, 觉得自己学的东西足够教小学生了, 成人化的教学现象比较严重, 特别是球类运动还不擅长的老师, 如何教会、教好就更是个问题了。三是如何根据不同水平段的学生,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制定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 让一线教师能“用”得着, “用”得好。

作者简介:

俞向阳, 江苏省小学体育特级教师, 盐城市首批市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练员、盐城市党代表、盐城市优秀党员、盐城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篇14:《小毛虫》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已经学习了3以内的点数和1-3的字符,但是对数、量与数字符号的联系还是处于完全懵懂的状态。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能够巩固对1-3的点数同时能够将数量和数字符号表示的意义对应起来。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配对的形式增强对数、量与数字符号之间的联系。

能够手口一致的对3以内的数量进行点数

体验数活动游戏的乐趣。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手口一致的对3以内数量进行点数报数。

教学难点:

数字符号对应相应的数量。

教前准备:

PPT食物卡片数字卡片透明瓶子蝴蝶翅膀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兴趣

手指游戏:《一个毛毛虫》

有一只毛毛虫,它爬啊爬啊,它总是觉得自己长的丑丑的,只能在地上爬啊爬,它多想变得美美的在天上飞呀。

PPT蝴蝶

有一天它在花园里散步,看,它一抬头看到了什么?

2、复习1-2

PPT女孩和蝴蝶。

“有几只蝴蝶飞出来了?”

幼儿:“一只”

出示数字1“这是1,一只蝴蝶的1”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只小妹妹变成的蝴蝶有几只翅膀?”

幼儿:“两只”

出示数字2“这是2,两只翅膀的2”

3、毛毛虫吃什么

小毛虫见到了蝴蝶姐姐好羡慕啊,猜猜它会对蝴蝶姐姐说什么?

蝴蝶姐姐安慰小毛虫说:每一只蝴蝶在变成蝴蝶之前,都是一只小小的毛毛虫。(PPT毛毛虫)它和小朋友们一样,要吃好多好多的食物,才能长大,变漂亮。

看一看,毛毛虫都要吃哪些食物呢?(出示食物卡片)

毛毛虫要吃树叶、我们来数一数我们有几片树叶?

毛毛虫要吃水果、我们来数一数我们有几个水果?

毛毛虫要吃粮食、我们来数一数我们有几盘粮食?

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毛毛虫变成小蝴蝶。

4、喂养毛毛虫

我们来给毛毛虫喂饭吧。

请三位幼儿来抱毛毛虫罐子(由小到大的罐子上标有数字123)

(1)喂养1号毛毛虫1号毛毛虫饿了它说它想吃1片树叶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去拿一片树叶喂1号毛毛虫?

喂养2号毛毛虫2号毛毛虫饿了它说想吃2个水果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去拿两个水果喂2号毛毛虫?

喂养3号毛毛虫3号毛毛虫饿了它说想吃3盘粮食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去拿三盘粮食喂3号毛毛虫?

(2)毛毛虫还是没有吃饱,看,毛毛虫的肚子还没有被填满呢,我们继续喂毛毛虫好吗?

这一次我请宝宝抱着毛毛虫去找吃的1、号毛毛虫需要吃几片树叶?

2、号毛毛虫需要吃几个水果?

3、号毛毛虫需要吃几盘粮食?

(3)集体游戏

毛毛虫吃东西吃的真开心啊,我们每个人都领养一只毛虫帮助它变成蝴蝶好吗?

发给幼儿数字卡片,介绍游戏规则。

数字卡片1-3随机发放,谁拿到数字卡片几,谁就去拿几个食物给毛虫吃。

教师指导幼儿的活动。

5、结束活动:

幼儿将毛虫卷成蛹的样子。闭上眼睛等待奇迹出现。

毛毛虫,醒来吧,变成小蝴蝶。飞呀飞,飞去美丽的花丛里。(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跟着老师飞出活动室飞向布置好的植物园,观察各种蝴蝶的图片。)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调整如下:我将整个情境统一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情境,毛毛虫变蝴蝶,让幼儿变得更加有兴趣参与活动,也让幼儿能够通过这个完整的情境链体验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在这个情境中,幼儿能够很热心的帮助小毛虫从而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的环节省略掉,变得更加的简洁,也更加的直观。

上一篇:《骡子的10000米》观后感下一篇:优秀暑期三下乡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