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迎新生活》说课稿

2024-05-05

《笑迎新生活》说课稿(通用8篇)

篇1:《笑迎新生活》说课稿

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笑迎新生活》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一、说教材——对本单元教材的分析与理解

(一)本单元的地位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七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方式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表现在:就学生群体而言,升入初中,对于城市学生意味着一次同龄群体的重新组合;从学习内容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增加了,范围扩展了,学科的门类增多了,要求有更适合的方法与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由这些差异导致的一些适应问题,是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融人新环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教材设计了第一单元,并把单元名称定为“笑迎”新生活。以“笑迎”引导学生了解初中生活、学习的新特点,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掌握初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在新的环境、新的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开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单元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的主题探究活动和两课内容构成。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由“新学校、新同学”和“创建新集体”两框内容组成,在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崭新、陌生的.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热爱新集体、创建新集体的教育,激发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崭新的姿态迎接初中生活。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由“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组成,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掌握初中学习的新方法,珍惜学习机会和初中学习生活。两课内容从引导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和新集体的生活环境适应到掌握初中学习特点和方法的学习适应,教学设计由近及远、层层深人,易于学生接受。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尽快适应初中新生活,融入新集体;

(2)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能力;

(2)提高学生交往能力,能够在新的集体中建立新的友谊;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和收集、整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初中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

自己的心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初中新生活,自觉融入新集体;

(2)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初中新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地位、内容结构和教学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适应初中新生活,自觉融入新集体;了解初中学习新特点,做学习的管理者。

教学难点为:创建新集体;做学习的管理者。

二、说教法——本单元教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方法理念。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过去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培养者,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中学生大多虽属乡镇人,但是由于离县城和市区比较近从而社会接触面相对较广,思维较活跃,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敢于开口说。

鉴于以上观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情景教学法,故事启迪法,问题教学法等,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内容。有关具体教学方法及其实施的介绍将在第四部分的说教学程序中体现。

三、说学法——本单元学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我在学法指导上注意做好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课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查阅工具书的能力。

②课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我发现、相互合作交流、相互探究中获得和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品格。

③课后,重点引导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马克思说:“思考一切。”只有把学生的头脑还给学生,培养其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篇2:《笑迎新生活》说课稿

一、研究的问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二、课标解读:

1、新课程改革呼唤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

3、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 “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

4、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的建议部分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学前,教师应对学生的生活坏境、家庭背景有所了解,并通过观察、聊天等调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设置要以引导学生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他进行观察、体验、反思、提升为目标”。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不同程度地脱离生活,脱离社会,教师的教学“重说教,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的任课老师的我,也不得不发出了无奈的感慨――我们的教学应当如何回归学生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的不和谐音符似乎使品德教学在“回归生活”的旅途中陷入了两难境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品德课堂教学要生活化这一研究问题是很自然的,也是必须的。

三、课题:

今天我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辞旧岁 迎新春》为例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能力目标:

能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见解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春节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五、活动建议: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什么节日?为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节日,你仔细听,猜猜是什么节?(播放歌曲《欢欢喜喜过大年》)学生一听就猜出:春节

师: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学生谈:收压岁钱 吃好吃的 穿新衣服

师:同学们,你们能背出与春节有关的诗歌或故事吗? 学生背诵王安石的《元日》,讲年的来历。

【意图:以学生喜欢的节日和欢快的音乐导入新课,很快将孩子们的思绪带入到浓浓的节日意境中。】

二、了解春节的习俗

师: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按我们中国人的老规矩,春节从腊八就开始了。我们播放2012年春晚邓鸣贺小朋友的《开片童谣》,一起来感受过年的快乐。

师:那么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出示课件: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课前同学们也就这个问题和家长进行了交流,我想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大,先把你的收获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咱们分组来汇报。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第一小组:

我们小组了解的是年三十之前的习俗、活动

通过和家长交流,我们知道了:我们这里的春节,实际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腊月初八,人们要腌制腊八蒜、煮腊八粥,人们称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人们就开始忙着打扫尘、买年货、蒸年糕、写对联、做豆腐,开始为过年忙碌。

我们小组还了解到春节打扫尘的习俗是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来的。现在还流传着“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现在春节前家家户户也都打扫卫生,清洗家具,迎接春节的到来。

师:第二小组由补充吗? 第二小组: 需要补充的有:

腊月二十一是我们这儿的郭店集,家长要带领我们去赶集,买新衣服,置办年货。奶奶还要蒸年糕,寓意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一年比一年提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师:感谢前两个小组同学的精彩汇报,他们通过与家人、周围的老人们交流,主要了解的春节前人们的活动。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过春节的物品,街市上、商场里到处摆满了年货,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但是到了腊月三十,街上就开始清净了,人们这时在忙着做什么呢?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第三小组:我们小组了解的是腊月三十这天人们的活动,通过和家长交流,我们知道了:腊月三十这天全家人集聚在一起包饺子,边包饺子边说话,大人们说的通常是一年来家里的事情或工作,还有时候谈论孩子们的学习。我们通过查资料,知道了过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朝时已经非常盛行。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第四小组: 需要补充的有:

年三十晚上也叫除夕,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全家人要一起守岁,燃放烟花爆竹,通宵不睡。象征着把一切不好的东西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师:除夕夜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燃放烟花爆竹,守岁,这些庆祝活动都是有来历的,大家知道吗? 生……

师:由此可见,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真是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底蕴深厚。

大年初一有哪些习俗活动呢?我们来听后面两个小组同学汇报: 第五小组:我们小组了解的是大年初一及以后习俗活动

我们小组了解到,这一天人们通常是早早地起床,穿戴一新,吃过饺子后,放鞭炮,然后开始相互拜年,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然后左邻右舍之间就相互串门、拜年,相隔比较远的就用电话拜年。

第六小组: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长辈为什么要分给晚辈压岁钱,传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师:一说起压岁钱,我就看到很多同学特别兴奋。相信每个同学每年都会收到很多压岁钱,我想知道,你们的压岁钱是谁保管的?怎么使用的。

生1:我的压岁钱交给了爸爸妈妈,他们给我交学费、买书。生2:我的压岁钱自己保管,平时买学习用品,我就用压岁钱。师:除了买学习用品,还买什么? 生2:自己喜欢的物品,比如,玩具。……

师:压岁钱代表的是长辈对自己的爱护,寄托着长辈对自己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的期盼,我们在管好、用好压岁钱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不要让长辈为自己担心、操心。课前,我也找到一些过春节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过春节的图片)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看了老师找到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生:过春节真好、过春节真高兴、贴春联真有意思…… 师:所有的活动都表达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庆祝一年的收获,欢欢喜喜迎接新年的到来。板书课题:辞旧岁 迎新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最有传统特色的节日,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文化。你会读春联吗?——课件出示春联 引导学生按“上联”“下联”“横批”的顺序读。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师:课下同学们搜集了不少春联,现在谁能有感情的给大家读一幅。

春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雪里江山美 花间岁月新 横批:红梅报春

篇3:《生活中的负数》说课稿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的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情境初步地认识负数, 第二课时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正负数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次“数”的拓展, 也是以后在初中学习有理数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 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 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 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4) 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感悟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3) 教学关键:在实际生活情境中, 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 感悟正、负数的意义, 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人人都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挖掘正负数, 了解正负数, 感悟正负数, 运用正负数。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 是一段艰难的过程, 同时更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笔者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1. 感知生活中的负数。

学习本课的时候是11月份, 正是祖国南北温差变化明显的时节, 如此难得的学习资源怎能不好好地利用呢?刚开始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昨天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了任务, 请你对全国各地的气温进行一次调查。谁能把记录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呢, 并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收集到的?同学们抢着说各自的记录, 有的说是从电视上看到的, 有的说是从网络上收集到的……那么你能用上节课学到的正负数表示气温的高低吗?像这样的正负数在生活中到处都是,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找一找生活中的正负数, 这时引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活的亲身感受, 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负数。

2. 了解生活中的负数。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出示课件:课本第89页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获得了那些信息?这时学生很快会说出:我知道了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48米, 我也知道了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44米。教师接着又问:8848.48米和144米这两个海拔高度是以什么为标准说的?让学生继续观察情境图, 引导学生说出是以海平面为标准说的, 8848.48米是山顶到海平面的高度, 144米是海平面到吐鲁番盆地的高度。接着教师再向学生说明:我们把海平面的高度作为分界线, 规定为0, 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 在数字前面加“+”号, 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 在数字前面加“-”号。

3. 负数与0的关系。

(1) 零与负数的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出示课件:三个城市的天气预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张表, 从表中你都知道了什么?会用正负数表示这三个城市的气温吗?引出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从而得出“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建立负数的意义, 感悟负数与0的关系。同时告诉学生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 负数前面的负号不能省略。引导得出: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板书:负数<0<正数。 (2) 负数大小的比较。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此, 笔者特意设计了以下两个负数的比较。说一说:-8℃和-25℃哪个温度低。学生对这道题的解题视角真可谓丰富多彩, 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 也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后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出: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 负号后面的数越大, 温度反而越低。

4. 寻找生活中的负数。

(1) 了解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出示课件:上下运行的电梯、足球比赛的记录、银行账目收支表、饭店中的收入情况。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动画片段, 之后互相说一说哪些量可以用正数表示, 哪些量可以用负数表示?这时学生的情绪肯定十分高涨, 纷纷说出电梯上升的层数可以用正数表示, 下降的层数可以用负数表示;足球比赛中的得分用正数表示, 失分用负数表示;银行账目中的收入用正数表示, 支出用负数表示;饭店中的赢利部分用正数表示, 亏损用负数表示。趁热打铁继续追问,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正负数? (2) 游戏活动 (全班都参加) 。两人一组, 以某一点为中心, 向东走几步用“正几”表示, 向西走几步用“负几”表示。通过以上的活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了有效巩固, 视野得到了充分扩展。

六、说反思

本课的立意始终围绕着生活展开教学活动, 让数学知识紧密地贴近生活, 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成功体验。学习之初, 学生通过对“温度”的数据收集, 建立了负数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 通过与伙伴的交流、现象的观察、课本的阅读, 学生逐步地完善了对负数的理解, 形成了比较准确的理性认识;最后, 学生带着这些理性的思维去发掘生活, 对负数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想。整个学习的过程, 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从生活出发, 透过现象看本质, 最后回归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从而让学生会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会学数学, 会用数学, 会感悟数学。

摘要:正负数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次“数”的拓展, 也是以后在初中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从生活经验分析, 大部分学生可能已经从报纸、电视, 网络等各种媒体中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一些有关正负数的知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将会更直观化、简单化。

篇4:一“泵”解千愁 笑迎新生活

虽然家长和医生都尽力调整她的饮食和运动,同时还对用药作了一些调整(停用短效胰岛素,改用起效更快的速效胰岛素,每餐前使用一次;用长效胰岛素代替中效胰岛素,加强对血糖的控制等),但却出现了严重的“黎明现象”。尽管加大了夜间的胰岛素用量,她早晨4∶00~7∶00之间的血糖水平仍然很高。最后经过多方“会诊”,决定让她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后,戴胰岛素泵治疗。

戴胰岛素泵后,鉴于张静严重的“黎明现象”,调节胰岛素泵,使胰岛素在清晨4∶00~7∶00这段时间里释放多一些。每餐前也适当地“开小灶”,保证了餐后血糖的控制。

戴泵3个月后,张静全天的血糖水平都能稳定在6.2~9.5mmol/L之间,HbA1c值也下降到7.5%;6个月后,已经能够和同伴一起打羽毛球,还报名参加了舞蹈班、绘画班等。自此,她又找回了健康、快乐的童年生活。当记者见到她时,她连蹦带跳地说:“是胰岛素泵救了我,我要用亲身经历告诉更多像我一样的小朋友,我要让他们过得和我一样好!”

北京石景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仕林点评:

胰岛素泵用于治疗儿童糖尿病正在国内外逐渐推广,与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相比,胰岛素泵治疗既可以良好控制血糖,又可减少多次注射的痛苦,而且患儿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也明显减少。

美国学者最近完成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对患1型糖尿病的儿童而言,连续使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且携带胰岛素泵不会干扰儿童的活动。

该研究纳入了33例在改用胰岛素泵疗法之前,接受每天两次中性鱼精蛋白锌(中效)胰岛素加短效(速效)胰岛素注射(≥1年),并在过去两年内每年到糖尿病诊所接受4次随访的5~10岁1型糖尿病患儿,比较了他们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的HbA1c、空腹血糖、严重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作次数、血糖波动幅度及患病天数。结果显示,接受胰岛素泵治疗之后,参试患儿的HbA1c平均值显著降低,与胰岛素泵治疗前相比,胰岛素泵冶疗开始之后患儿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次数显著减少,血糖波动幅度也显著改善,参试患儿在胰岛素泵治疗后均未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另外,1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发生率高达89%(编者注: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清晨由于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升糖激素的生理性分泌增加导致清晨血糖升高的现象),使用胰岛素泵可增加此时段的基础率设定,使血糖不至于升得过高,从而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篇5:《燕子妈妈笑了》说课稿

第八单元以认真为主题,编选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意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燕子妈妈笑了》是其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个童话小故事,讲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三次,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小燕子妈妈很高兴。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还应该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真”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体验中自已去获取,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说中提升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虽然只是一年级,但是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就呈现出思维活跃,见解独特、个性体验丰富等特点,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好读、好问、好想、好说,再加上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这节课中,我既给学生创造单独读书、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实施一定方式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此外,根据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表演的特点,我决定在学习结束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依据自己的个性体悟,自由发挥进行表演。

三、教学目标的阐述、研究的依据与落实目标的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因此,依据课标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良好习惯。

根据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因此我设计了,在观察中了解冬瓜、茄子的外形特征,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一种事物;在阅读中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为主,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随文认识识字条中的14个字,并练习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也正处于培养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我确立的教学难点是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四、教材,学法评价手段确定的依据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改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游戏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并且运用观察、表演等多种形式,选择了以全体学生参与,教师适当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观察后读,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预案: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㈠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开放式教学,充分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方式、情感表现特点等)在教学伊始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利用实物,创设了形象、生动、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想学、要学、乐学的动机。上课时,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蔬菜,你们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呢?”这时,我拿出了冬瓜和茄子,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然后,适时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从而引出单元主题――认真。单元主题引出后,我这样问:同学们观察的这么仔细,那小燕子是怎么观察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燕子妈妈笑了》。(板书课题)这样充分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到课文内容中来。

㈡阅读课文,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创设识字学习的情境,直观、形象的图片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起其参与意识,游戏和竞争的学习方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运用多种游戏方式,让学生学习生字。我设计的游戏有:请学生当小老师组词读,开火车读,做猜字游戏,开展小竞赛:比一比谁的记字方法最好,(把自己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接着我又设计了收获游戏,把所有的背面带有生字的“冬瓜”、“茄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菜园”里。这时我说了句,“请我们班的‘小燕子们到‘菜园里采摘吧!要求读出后面的字或词(如果是字用这个字组个词,再说一句话。如果是词用这个词说句话)字、词有:大小躺挂细毛小刺青紫,并让学生把这些字、词分类,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为了理解“躺”和“挂”,使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到前面来摆一摆,这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收获游戏”的环节,我通过创设“丰收的菜园”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融入也巩固练习,学生的学习成了一种享受,这是本课教学中生生互动的一个兴奋点。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过关,如果全认会了请

用你们喜欢的方法互相奖励。这样通过生与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学习在交流中达到了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

㈢深入读书,深化明理

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要以读书为主,以读代讲。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

读书兴趣,以提高读书的效果。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分角色读。教学中我还进行句式训练(引导学生用:小燕子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这时我要求学生大胆说,我指导学生说完整、通顺的句子。)句式训练的内容,打通了课内和课外的联系,使文本和学生的经验沟通,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用自己的话说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㈣表演想象,学以致用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能使学生创造性地组织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同学生一起表演,师生互动,体现了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学生的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在班组中汇报表演,表演时我接受了学生的邀请,扮演了燕子妈妈。这样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十分兴奋,这时我抓住时机,问“小燕子三次到菜园观察冬瓜和茄子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这样就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为了让学生发散思维,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燕子妈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还有哪些?学生说得非常好,有的说:“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手摸。”、“可以用耳朵听。”“可以用鼻子闻。”还有的说:“可以用嘴尝。”等等。这时我总结,无论采取哪种方法观察事物都要认真、有耐心。

㈤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一种蔬菜或水果的大小、颜色和形状,注意要认真,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课堂中学生学得主动、快乐,课堂中的许多游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比较满意:

1.随文识字环节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设计了当小老师、猜字游戏、收获园等识字游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达到了学习的最佳境界。

2.阅读教学时,我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体验和积累。

3.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和表演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6:第一册笑迎新生活

一、内容分析

在学生的教育生活中,七年级上半学期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开始,初中的教育生活与小学有着很大的差异。

从学生群体而言,对农村的学生来说,升入初中,意味着他们开始走出村落,开始与更广泛范围内的同龄人接触,共同渡过初中的教育生活;对于城市的学生而言,同样也意味着一次同龄群体的重新组合。

从学习内容而言,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增加了,范围扩展了,学科的门类增加了,要求更适合的方法与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学习的时间。

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进入初中生活后马上面临的问题。依据课标“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增强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设计了第一单元,引导“笑迎新生活”,在这个新的环境与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和成长,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的环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是这一单元的核心设计意图。

本单元设计了两课以达成上述目标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从初中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开始,谈到新的同学关系,谈到如何创建新的集体,这是从面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重点是在于引导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以愉快的心情生活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并对新集体开始产生归属感与主人公意识。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是从点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这一课主要围绕着学习问题,设立了“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珍惜学习的机会。

二、设计依据

1、初中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转折点。

2、学生进入一个新的教育生活场所,面对一个新生活的起点。

3、学习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

4、课程标准

三、每节课具体内容分析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从小学到初中,意味着学生从一个小学生成为了一个初中生,是学生发展中的新阶段,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任务都有了变化;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将在这个阶段认识新的朋友,度过自己的青春期,为今后的`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新起点的重要意义,并进而珍惜这个新起点,是本课设计的意图所在。

第一框中,首先了解学生对新学校、新生活的感觉,共设三个目题,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目题:初中生活新体验

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身所见所闻的基础上体验崭新的初中生活。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的热爱,珍惜新起点。

3、教学设想:我们知道作为刚跨入中学校门的初一新生,对周围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非常关注又极其敏感,他们急于适应却又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而且有可能部分学生所就读的学校并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是理想中的学校,因此情绪上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种喜忧参半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加以引导,清除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孤单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新生活。为此可综合设计如下:

(1)开展“我爱新校园”的竞赛游戏,比一比哪组同学对新学校观察得仔细,了解得具体。

(2)“校园风情展示”:带学生走出教室,参观校园,让各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课余事先准备的校园一角资料,激发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

第二、三目题:珍惜新友谊,结伴成长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班上的新同学,并领会友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克服新生紧张、拘谨的心态,积极与同学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3、教学设想: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同学,没有以往熟悉的身影,难免会使我们的孩子感到孤独、失落,他们渴望交流、渴望表现、渴望认识新朋友,渴望建立新友谊,所以老师适当地创设一些活动,让孩子知道:只要交出真诚,献出热情,建立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我们会很快找到新朋友,在新集体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为此可综合设计如下:

(1)“大家来帮忙”:提供一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难题,让大家出谋划策。

(2)“找朋友”活动:每位同学设计制作一张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名片,不要写上姓名,集中起来,在班中以抽签的形式每人拿到一张名片,对名片上的同学进行介绍,其他同学可以猜一猜是谁,最后名片上的同学自报姓名,这就是你新交的朋友,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关系也会很融洽。或者按照教材第5页的方法开展活动。

第二框中,首先让学生共同生成一个集体的美好远景即集体建设的目标,在有了目标之后就要解决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问题。可把本框的三个目题分成两部分,第一、二目题为第一部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长;第三目题为第二部分,要求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有一定的认识。

第一部分(第一、二目题)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所长,共同建设我们的新班级。

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关系,乐意为建设优秀班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

3、教学设想:由于学生刚刚加入这个新集体,情感上比较生疏,很难马上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班级建设中去,针对此状况,通过“老班级的回顾――新班级的展望――我做小主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并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并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为此可综合设计如下:

(1)“夸夸我的班集体”: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的班级,讨论良好的集体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展望新班级”: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描述出心目中的班集体形象,概括出本班同学的共同期望,作为大家的奋斗目标。

(3)“我来露一手”;学生尽情展示各自特长优势,为班集体建设添砖加瓦。(可以在课前作好准备,如画、书法等,也可以当场即兴表演或介绍)。

(4)“小小设计师”:作为课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班级的班徽。

第二部分(第三目题)

1、教学重点: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相互间的团结协作至关重要。

2、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3、教学设想:鉴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在此阶段随着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很难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班级建设中也往往会夸大自己个人的作用,而忽略他人的力量。所以通过一些活动、情景设计安排,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并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感悟到班集体的建设需要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比如:

(1)“班徽展示”:在学生的自我创作和相互展示中激发对新集体的热爱,介绍班徽中各部分组成及所含的意义。

(2)“光彩背后的故事”:引导各小组分析班徽制作的成功原因――只有团结协作,才能获胜。

(3)“我该怎么办”:通过学生小品表演,展示两难情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组织大家讨论分析,寻求良好对策。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作为初中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特点与小学相比,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也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而学生能否在这个转折点上把握好自己的学习生活,这对他们的学习信心有很大的影响,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并给予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建议,让他们学会学习是很必要的。

“终身学习”是未来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学生才有可能不仅仅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而把它作为伴随自己一生的追求。因此,本课中对为什么要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怎样珍惜自己的学习权利等进行了探讨,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第一框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从学生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引入,即通过体会初中学习的一些新特点,然后针对这些新特点,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的建议,引导学生“做学习的管理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深入这个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方式,正确地看待教师的教学方式,增进对教师的工作的理解,从内外两个角度使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

第二框的主题是让学生认识学习、感受学习,从而领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能够喜欢学习。先从学生已有的学习感受出发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快乐,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享有学习的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从探索世界奥秘的角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学习的快乐和初中三年的学习对其一生发展的意义。

整合本课的两个框题内容,将它分为三课时学习,其中把第一框题中的“做学习的管理者”这一目题单列为一个课时。

第一课时:我的学习生活

1、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到初中的学习生活,并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学难点:帮助引导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3、教学设想:作为初中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特点与小学相比,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面对学习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困惑,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也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而学生能否在这个转折点把握自己的学习生活,这对他们的学习信心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并给予相应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节课将设置以下三个活动环节:

(1)“学习会诊室”:让学生对比初中和小学学习的不同处,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在生生互动中解决困惑。

(2)“我的学习方式我知道”:从第一环节引出学习个体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引导学生完成P14-P15的活动,并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式。

(3)“夸夸我的老师”:引导学生完成P16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写出来,然后列出一个优点清单。

第二课时:学会学习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有效方法和策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灵活运用上述有效方法、策略。

3、教学设想:伴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应从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就着手培养。一方面,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作为以后学习的基础。因此,给予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建议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课时的设计思路:

(1)进行一个关于学习能力的心理测量。

(2)“我的学习小窍门”: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验,相互进行交流。

(3)教师归纳引导: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记忆巧方法等);科学安排时间(让学生设计双休日的安排,制订学习计划等)。

第三课时:享受学习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从探索世界奥妙的角度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快乐”。

3、教学设想:随着初中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增大、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望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教师应该想方设法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现在的孩子大多知识面比较丰富,他们喜欢探究新奇的东西,喜欢对周围世界有趣的现象问个为什么。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引导他们在体验中自发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且相信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新的知识高峰,实现新的自我超越。本课时的综合设计思路:

(1)“小小辩论会”:可以进行“学习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的辩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表达自己学习中的快乐瞬间,其主旨就在于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习的快乐。

(2)“小小读书会”:让学生介绍一本印象最深的书籍,或者印象最深的一次学习体会,大家共同来体会读书的乐趣,如果出现冷场,老师可以先作引导,讲一次自己的体会。

或者通过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失学儿童对上学求知的渴望,进而体会到“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是多么地令人快乐”。

(3)“六大科学疑案”:展示世界六大科学疑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篇7:《笑》优秀说课稿范文

冰心

【说课稿】

各位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冰心的《笑》。【板书:题目】先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课文《笑》中展现了三幅笑影:从图画中安琪儿的笑,作者联想到五年前的田野道旁一个小孩子的笑,又联想到十年前在海边茅屋看见的一个老妇人的笑。三幅笑影都有花相伴,美丽而温柔,亲切而和善。作者通过这三幅笑影,体会了人世间的美好,将爱与美传递给了我们。

接下来,我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学生、说教学过程。(PPT)

第一、说教材:

首先介绍一下这篇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笑》是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冰心的《忆读书》,对冰心有了一定的熟悉。本篇内容是在开篇第一课,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中,作者把小孩子单纯的笑和老妇人质朴的笑与安琪儿圣洁的笑贯通,表明她认为这三个笑脸是有相通性的。其中就蕴含了冰心“爱的哲学”的三个部分:童真、母爱与大自然。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能够大致了解冰心对人生的看法。她早期受基督教的影响较大,接受了基督教所宣扬的泛爱思想,日后经过自己的反复感悟和理解,产生了所谓的“爱的哲学”。冰心笔下的母爱,自然之爱,童真之爱是三位一体的,一切都是在和谐状态之中。

第一单元的标题叫“爱在人间”,以爱开篇,可以给学生一个启发,要善于体会爱,感受生命中的温暖,学习好这篇课文可以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目标方面,我设计了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并掌握,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感受“冰心体”典雅、凝练的散文语言特点,初步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三幅微笑画面的品读,理解“笑”的内涵,并初步了解冰心“爱的哲学”。

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体会三幅“笑”的画面所传递的内涵,初步理解冰心“爱的哲学”。难点为:通过朗读品味“冰心体”散文语言的特点。

第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情景设置法和问题点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动作开始时,先把学生带入微笑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微笑的魔力,从而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新课的紧张感,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问题点拨法——就是在关键点,比如本文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三幅画面这点,提供思考角度,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把金钥匙。

第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会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促进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3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实践,巩固提高。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环节

一、图片导入

我会让同学观看各种有关“笑”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消除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接着让同学们交流前一晚预习时查找的关于冰心的资料,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我适当进行更正和补充。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环节

二、整体感知

接下来,我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我利用板书概括三幅画面。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

三、研读赏析

我会以多媒体出示两个主要问题,主问题

一、请同学朗读第2、4、6节,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三幅画面。在这道题上,我提供两个思考的角度,一)、这三幅画之间有什么关联?二)、三幅画的顺序安排有什么用意?在理解这两个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同学们再进行讨论就容易多了。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走下去听听他们的见解。

了解到这里同学们已经能够基本把握作者描写这三幅画面的意图,那么这是不是作者写作全文的意图呢?是不是还要再往里往文章深处走走呢?于是,我带同学们看文章结构,第2、4、6段是描绘三幅微笑画面的,第3、5段是过渡段,我们发现第1、7、8段,即开头、结尾还值得大家关注。于是引出第二个主问题:集体朗读1、7、8段,结合前面的分析,思考这里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开头、结尾段包含了一个前后变化,从“孤灯苦雨”到“这时心下光明澄净,如登仙界,如归故乡。” 可见,作者在“苦雨孤灯”后看到、想到的这三幅画面让她豁然开朗,心情舒畅,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这种“笑”是面对人生困境,不尽如人意时,时时处处能够感受到的温暖与鼓舞,它可以给人以精神力量,战胜一切。

问题

一、问题二的设置是一脉相承的,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可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笑”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

四、品味语言

三幅“笑”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传递出的“爱”温暖人心,冰心所营造的氛围更是把我们带入了诗般的意境。我将请同学们圈画文中营造了诗般意境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

在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会带领他们一起回忆冰心的《忆读书》,感受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语言方面的共同点。理解冰心散文的语言清新流利、典雅凝练的特点,了解人们所谓的“冰心体”。

此外,从这篇文章中,还可以得出写作的启示,比如①写事情不必面面俱到,要抓住关键,营造意境,描绘画面。②选择多个材料时,要注意材料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不要重复,最好层层深入,体现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这样上课可以帮助同学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积累写作方法,双管齐下,一起提高。

环节

五、作业布置 我会布置两个作业:

1、仿照本文营造意境,描绘画面的方法,自拟主题,写一个片段。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每个小组制作PPT或手抄报,进行交流。交流内容必须包含“冰心体”和“爱的哲学”。

布置作业的好处在于可以加深学生对冰心语言特色和“爱的哲学”理解,巩固上课所学的内容。

篇8:《笑迎新生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结构分析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 以“贴近生活”为基础, 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为突破点。本节课的教学正是这种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是《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这一单元的课题是《Shopping》, 根据课题可以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购物”。通过分析教材, 我设立本单元的学习总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英语说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名称, 能表述如何在商店中购物, 能读懂商品价格, 并将商品价格转化为文字信息, 能制作简单的购物单。本单元共四课, 第一课共三个环节, 分别是Look and listen, Listen and learn, Work with your friend。第一课创设一个商店购物的语境, 使学生能听懂对话, 读懂并会表述商品价格, 能进行购物活动的交流, 能表演课文内容。其中第一环节Look and listen是利用图片展现一个商店购物语境, 学生通过看图, 听对话, 在语言和图片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 从而了解对话所表达的意义, 再通过角色表演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小学英语学科特点、课本的教材结构的分析,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

(2)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Walkman、brand、prefer、hundred、test.

(3) 能运用“What can I do for you?”、“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练习和角色表演练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 增强其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游戏,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听懂对话, 能通过角色表演扩展对话内容。

2、难点:学生运用“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百位数英语的拼读。

二、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 依据

我面对的学生是11—12周岁的学生。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好奇心强, 形象思维占优势, 抽象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依据英语教学直观性、兴趣性、活动性和主体性原则, 这节课我将通过看、听、说、演、练、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采用多媒体、磁带、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 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 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

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演示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因材施教。借助一些直观教具,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通过倾听、观察、比较、讨论、积极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乐中学”, 又在“学中乐”。

2、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我将指导学生使用观察法、讨论法、模仿练习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让学生理解对话, 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培养学生敢于开口, 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

(一) 组织教学, 创设氛围

演唱上单元所教的英文歌曲:“Months and Seasons”。 (既复习了旧知, 又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唱唱做做中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复习旧知, 做好铺垫

提问:“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s the date today?”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今天是何平的生日, 妈妈和她一起去商店购买生日礼品, 并与售货员展开交谈。引出课题:Shopping。 (由于情境贴近生活, 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 结合生活, 学习新知。多种形式, 练习巩固

1、多媒体展示图片 (何平和妈妈走进一家商店, 与售货员进行交谈)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提问:“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对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又设置了悬念, 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播放磁带中的前四句对话, 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先学习几个生词:walkman、brand、prefer。只需听懂、学会发音和理解含义, 下一课时将专门学习。 (主次分明, 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3、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听懂每句话的意思。

这里, 可用苏格拉底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重点学习句型“Which…

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多媒体演示各种实物:水果、玩具、文具, 让学生练习说“你更喜欢什么?” (利用直观教具, 通过替换练习, 突破了教学难点。)

5、采用多种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读, 互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分小组读, 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习对话。

(在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保持振奋、饱满的学习情绪, 提高了合作意识, 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6、采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后四句对话。

展示图片, 听磁带, 多媒体展示对话, 学习生词“test、hundred”、理解句子含义, 多种形式练习巩固。

(五) 角色游戏, 巩固知识。运用句型, 扩展对话

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 即五个“商店”, 每组由一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它学生充当顾客。顾客可以到任何一家“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教师到各组去指导, 同时教师也当顾客, 购买物品。 (通过分组的角色游戏, 学生所学语言在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和扩展, 听说能力得到了锻炼, 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了展现,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小组分工合作,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上一篇:新学期初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政协今年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