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市场调查报告

2024-04-28

綦江市场调查报告(共6篇)

篇1:綦江市场调查报告

綦江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赵裕

【调查背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首要地位,这是符合“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总体思想,是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7年6月7日,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希望重庆能给中国开创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重庆就是一个大农村,虽然直辖十年来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城乡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重庆市綦江县全县辖19个镇,314个村,50个居委会,263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 9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全县发展结构复杂,随着统筹城乡的大旗,綦江县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统筹城乡,融入主城是綦江最近几年的发展目标。

【调查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綦江在统筹城乡方面做出的具体措施,了解綦江统筹城乡发展的状况,了解綦江人民在统筹城乡中得到的实惠,了解农民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发掘在统筹城乡中的问题所在为政府的管理发展建言献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发展自己的家乡我特做了这次调查。

【调查的方式】

在五一劳动节之际,我和我县另外一名学生在綦江的两个乡镇通过走访交谈的方式对20户农村村民以及綦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元清,綦江中学教师王利等进行了调查。走访了20户农村家庭(主要是自己的邻居),调查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綦江县石壕镇以及永新镇。两镇的经济实力在全县属于中等。

【数据分析】

乘着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好时机,綦江县依靠自身的实力以及政策的优惠,以“统筹城乡,融入主城”为总的思路,努力建设五个綦江(宜居綦江,畅通綦江,森林綦江,健康綦江,平安綦江)为具体的落脚点,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的举措,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不断紧跟改革的春风,积极行动,从07年至今,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实施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多项的惠民措施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在统筹城乡方面新农村建设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结合实际以及我们的实践调查,綦江县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浪潮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出采取了具体的措施,相应的群体也得到了实惠。

一、积极引导农民实施增收,鼓励农民灵活安排劳动力。

(由于某些关系,有幸在綦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元清的家里了解到了关于增收方面的情况)

我县是一个劳动力出国大县,在直辖以前,我们綦江县的劳动力主要是想沿海地方输出,据不完全统计,在2007每年我县约有30万人在外务工人员,随着今年来綦江引进了许多厂矿企业,綦江工业园区的建设,为我县的农民工就业带来了生机,解决了近20万人口的就业问题。綦江大部分是农村,土地闲置比较严重,我们努力引进了一个农业产品企业到綦江发展,在綦江石壕镇引进了糯米

种植,成功举办了两届糯米节,在赶

水大面积种植咯萝卜,在东溪种植花

椒,在打通打造木瓜种植基地,等措

施对农村人口进行就地就业,开展农

民土地入股,就地工作,并且年底分

红。以上措施实现了全面惠农,农民

收入至少没人每年提高2000元,为

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努力打造“巴渝新居”风景线,惠及更多的农民,实现宜居綦江。

高速公路沿线的农房

改造为载体,内外兼修,打造出

一条“百里文明长廊”,为沿线

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更多的农民住进了洋房,并且政府出

资开展农村改厕工程,沼气工

程,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方便,更

快捷。按照统一部署,近几年的巴渝新居建设将惠及到60%的农民。

三、均衡教育发展,实现教育振兴。

綦江的教育在07年以前一直走在了

全市的后面,教育质量不容乐观,学生成绩全市名列后矛,从2004年起,新任教

育局长高思成的到来,为綦江的教育发展

带来了希望,从2004年起,綦江启动了

基础教育改革工程,统一思想,对全县的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了统一的改造,让教

师,领导走出綦江县,去外面求经,直到今年,綦江的基础教育改革得到了教育部,市教委,以及全县人民的赞同,重庆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内大型报刊杂志报道了綦江的基础教育改革,“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綦江模式”如火如荼。以前我们走出去看别人怎么搞教育,如今风水轮流转,是别人来看我们怎么搞教育了。綦江中学的王利老师(我的高中老师)自豪的说道。

四、完善农村医疗合作,以及农村养老等社会福利保障。

直到四月底,我县的农村医疗合作参保率达到了80%,到年底基本实现全参保率。我县已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年满60岁的参保老人每月至少可领到80元的养老金,首发式将于2011年四月下旬举行。从此以后广大老年朋友,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将老有所养,衣食无忧。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达285567人,其中可按月领取养老金的老龄人员有10余万。

五、建设农村文化,让艺术走进田间地头。

搞好统筹城乡就是要老百姓的经济富裕起来,同时文化生活也不能落后,綦江版画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注重传承与创新,将綦江农民版画公司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版画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綦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了30多项,采取了很多有益的措施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是拓宽普查范

围;二是加大对濒临消

失的口述文学、民间舞

蹈、曲艺等10余种非物

质文化的挖掘整理;三

是建立政府主导、社会

参与、职责明确、运转

协调的工作机制;四是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五是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六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七是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城里的文化艺术团走街串巷,为老百姓带去了文化欣赏。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节,让田间院坝也歌声嘹亮。

六、不让綦江的交通毁于最后一公里

綦江的是一个多山的地方,海拔落

差大,交通不便,随着畅通綦江的建设,綦江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镇镇通柏油路的目标,近期开工的渝黔高速铁路的建设

更是方便了綦江的交通。老百姓的出行得

到了很大的改善。到2012年,实现“三

年大变样、五年大通畅”和“1133”目标,公路实现市内周边区县1小时通达、县内

1小时通达、重庆主城30分钟通达、相邻镇际30分钟通达。到2020年,公路实现周边区市县1小时通达、村委会到县级公路30分钟通达;铁路实现主城30分钟通达、周边区市县1小时通达、西南出海7小时通达。

【问题现状】

虽然綦江在统筹城乡方面做出的成就是老百姓看的见得,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百姓也有自己心中的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查结果非本人杜撰)。

第一,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同的乡镇,不执行情况不一样。虽然县里有很多政策都是很早就出来了,可是到了镇里就没有了动静,或者其他原因不执行,有些信息也不公开,在有些事情,比如低保,农村特困户,等方面有的存在弄虚作假。

第二,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有时候忽略了或者让底层的百姓利益受到损害,但是政府没有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比如石壕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镇,但是随着资源的开采,石壕镇严重缺水,政府虽然看展了饮水工程,但是在石壕镇得实施情况不同乐观。

第三,政府信息传递不畅通。虽然交通畅通了,但是对于民意的吸收,明主政治建设方面还不理想,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得力,很多基层组织很涣散,在此应该晚上信访制度,主动听取民意,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批评政府。

【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和走访我们基本得到了我们的预期结果,也是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綦江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具体措施,也更好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更是了解了农民心中的需求,了解了社会现实;知道了实践调查的一般步骤,基本思路,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打下了社会实践基础。所以说此次的调查是顺利的完成了。

此次的调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时间关系,调查的对象太少,分布也只有两个乡镇,在一些方面只是采访了领导,没有倾听百姓意见;通过调查反映的问题还不够细致,这有调查的问卷设置有关;在调查之前我们的预期结果没有首先提出来,以至于调查的时候方式单一,得到的结果也就是问卷的结果;由于时间仓促,制作调查问卷简单,但是这些调查的结果都是在交谈中村民的真实情况整合而来,;由于本文的写作方式不是直接把调查的数据结果用文字叙述一遍,而是采用整理的方式,难免会有个人观点在里面。

篇2:綦江市场调查报告

綦江县司法局代文鸿杨晓红

2009年4月20日

摘要:目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仍存在着流转规模小、无序化流转居多、流转纠纷逐渐增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经济发展。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此类纠纷,适应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县“一园三业一基地”(食品工业园区,蔬菜、木瓜、畜牧产业,火锅原料基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规范流转

引言:

为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路子,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我县于2008年2月出台了《綦江县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出台以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流转速度较前明显加快,但仍存在着流转规模小,无序化流转居多,流转纠纷逐渐增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经济发展。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此类纠纷,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日,司法局组织工作人员对我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研,侧重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就规范我县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1、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我县共314个村,21.3万农户,耕地面积73.56万亩。2008年底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8.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3%,涉及流转土地承包农户5.88万户,比上年同期流转面积9.57万亩,增加了流转面积8.83万亩。其中:转包面积9.8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83.5%,比上年同期转包面积7.6万亩,增加了2.25万亩;转让面积0.5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2.99%,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2万亩;出租面积2.83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5.38%,比上年同期出租面积0.33万亩,增加了2.5万亩;互换面积2.2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2.33%,比上年同期0.47万亩,增加了1.8万亩;入股面积0.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0.27%,比上年同期入股面积0.02万亩,增加了0.48万亩;其它流转面积1.13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14%,比上年同期面积0.93万亩,增加了0.2万亩。

在流转总耕地面积中,通过种养大户流转的3.93万亩,占21.4%;专业合作组织流转的1.38万亩,占7.5%;农业企业流转的1.26万亩,占6.8%;一般农户流转的10.7万亩,占58.2%;其它流转1.13万亩,占6.1%。

目前,全县农村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面积15.4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度达21.1%。其中:用于粮油生产的6.7万亩,占43.5%,用于蔬菜种植的2.5万亩,占16.2%,用于林果花椒种植的4.72万亩,占30.7%,用于其它生产项目或种植的1.48万亩,占9.6%。有44个农业企业规模经营面积1.26万亩,涉及土地流转农户4405户。有耕种土地2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670户,规模经营面积3.93万亩。有28个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1.38万亩。全县劳均耕种5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种植的农户1.02万户,适度规模种植面积8.83万亩。

2、全县土地流转纠纷情况

2006年至2008年,全县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1564件,纠纷调处率96.5%,其中县直接组织、参与调解106件,仲裁8件。

3、流转现状分析

一是,各种流转方式所占比例中,以转包为主,占流转面积的83.5%,转让占流转面积的2.99%,出租占流转面积的15.38%,互换占流转面积的12.33%,入股占流转面积的0.27%,其它流转方式占流转面积的6.14%。最适合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出租、入股仅仅占15.65%的比例,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方的70%比例。

二是,全县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面积15.4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度21.1%,有28个专业合作社。可见,目前的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中流转程度低。

三是,流转纠纷从2005年以来逐年增多,自2008年以来纠纷数量在剧增。

二、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农户之间自行流转导致纠纷增多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县土地流转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有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及其他一些形式。但由于缺乏大的农业企业、龙头企业的介入和带动,从总体来看,土地流转范围仍然较小,多是在本村农户之间进行,比如:打通镇全部是农户之间流转,其他街镇也是农户之间流转占绝大多数。而在流转方式上主要分为有偿或无偿,一次性或临时性转移。这些流转行为大多是自发的,缺乏规范性,因而导致纠纷增多。

一是有偿或无偿一次性转移承包地经营权导致纠纷增多。在农业税免征之前,承包地的经营成本高,收益相对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许多农民外出打工、经商或迁进城镇后纷纷将住房带承包地或将承包地经营权无偿流转给亲友或其他农户。2005年免征农业税并有种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后,许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要求收回土地,受流转方由于已在土地有了一定投入不愿让出土地,双方因而发生流转纠纷。

二是临时性转移承包地经营权导致纠纷增多。一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没有能力耕种承包地,临时有偿或无偿转移土地经营权,时间一年、两年不等。去年金融危机导致部分劳动力返乡,要求收回承包地,但现耕种的农户已经播种或者有了投入,不愿意让出土地而产生纠纷。

2、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土地流转矛盾增多

业主有偿承包是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都非常欢迎的一种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调查发现,很多地方政府和农民都希望有一个大业主在本地投入大笔资金,承租大片土地搞现代化农业开发。但是,这种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目前在我县,乃至在全国很多地方失败比例很高,有的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业主承租土地开发失败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业主资金少或完全没有资金,想借政府优惠政策或开发补贴赚取钱财,政府的钱到手后便溜之大吉;二是业主对项目风险预计不足,资金准备不充分,开发中途因资金不足或遇到市场风险不能抵御而毁约撤资;三是农民对承租土地要价太高,而项目效益低,开发商损失过大,业主无奈毁约退出。比如:2008年准备在打通镇投资的南方集团,由于当地42户村民不配合,导致南方集团认为村民漫天要价、投资环境不好,就撤出了在打通的投资将项目改到秀山县。由于在土地流转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有些农民在觉得效益好时认为政府做了好事,一旦遇到市场风险导致效益不太好时认为是政府的错。这样一来,政府与农户之间的矛盾就逐步增加。

另一方面,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农民加强了权利意识,但缺少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土地正常合法流转后,为了个人私利,说反悔就反悔,强行要回承包地或者提出加价。这类流转造成的业主与农户之间的纠纷也很突出。

3、部分农户经营权属不清,引发土地流转纠纷。

一是存在少数经营权证错发、漏发现象。由于部分村社干部工作方式简单粗糙,加之一些农户外出打工或矛盾纠纷未解决等原因,造成部分农户经营权证未到户,权属不清。二是退耕还林和征收土地后,在未收回或变更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情况下,林业、国土部门便向农户颁发了林权证和向用地单位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同一地块持有“林权证”和“承包经营权证”的农户17977户,征收土地后未变更承包经营权证的农户2067户。由于权属不清加上部分农民缺少法律意识,在利益的驱动下,也引发土地流转纠纷。

4、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造成土地流转纠纷增多。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明显,很多都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造成土地流转纠纷增多。一些农户外出务工不与村组联系,自行将土地流转给亲戚朋友;有的农民在不征得集体经济组织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以转让方式违法流转给企业业主;有的土地流转特别是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是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

土地流转农民普遍认为承包地是自己的,流转与村里无关,不必报村里批准或备案。因此,有的土地流转并没有按照《綦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进行,而是农民私下流转。报批和备案的少,申请变更登记的更少;约定不明的多,约定明确的少;协议内容规范的少,不规范的多等。有的签了合同,但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标的不明、流转期限不明、权利义务界定不明、没有违约补偿办法等,有的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一旦发生纠纷,调解时因约定不明而缺乏依据,导致纠纷扩大化。少数土地流转不签订书面合同,以口头协议的形式进行,口头合同或协议的稳定性差,权利义务不详细,双方利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不便于管理。一方面容易引起纠纷,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造成了

承包者的短期行为,因流转双方有的是一年一定,使得承包者没有长期保障,不肯对土地作较多投入和对水利设施进行妥善维护,怕投入的资金收不回来,造成浪费。同时,镇、村对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不够,对流转行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和管理还不到位,这些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

5、缺乏土地流转服务组织。

当前,土地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相当匮乏,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为数甚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村委会)的服务功能也发挥得不够,由于缺乏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信息得不到有效沟通,某些有意在我县投资经营现代农业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业开发公司等,无从与有意流转的农户联络和沟通,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6、个别非法流转行为客观存在。

一是违背群众意愿,强行推行土地流转。少数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强行让农民低价转出自己承包地;有的为了搞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化种植等,强行让农民互换土地或是反租倒包农户承包地,进行规模经营。二是非法改变土地农业用途。有的地方将土地流转出去用于取土挖沙、建砖厂、盖房等非农建设,使得部分耕地被非农用化。

三、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其中第32条对农村土地利用制度进行了规定。为适应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县“一园三业一基地”(食品工业园区,蔬菜、木瓜、畜牧产业,火锅原料基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将零星的、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向龙头企业流转。这样可使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由分散流转向集中流转转变,农户委托村委会与企业签订流转协议,以出租方式流转为主,从法律上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具体操作上不会引起诉讼争议。同时,围绕食品工业园区的原料供应,因地制宜的设立原料基地,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推进速度。比如:由各镇村组内流转向跨村组区域流转,集中连片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流转效益的最大化,引进外地的种养大户和大公司、大企业到本地,以点带面逐步展开。这样,农产品基地建设保证了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土地流转也会步入良性循环。

2、尽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

2009年2月,我县兴建了綦江县农业生产服务中心,建设起了全县农村商品流通体系。这是促进土地流转的一项重要举措。乡镇也应当立即设立由农经办、司法所、调解办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分工负责辖区内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如:农经办负责流转统计动员工作,司法所负责把握法律政策的落实和合同签订指导,调解办负责纠纷派查调处,加强信息沟通和中介服务,形成流转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在土地流转中的引导、组织、协调作用。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帮助办理流转手续,切实为承租者提供信贷、技术、物资等服务,妥善处理土地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好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土地流转与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双赢”。同时,要积极探索合作社的新路子,加快建设土地专业合作社或者土地入股公司,发挥合作社经济的种种优势,推动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优化土地流转方式。

国发[2009]3号规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承包经营权。规范承包方之间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开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验项目。结合《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来看,为了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中流转,应当优化土地流转方式。

一是因转包、转让、互换均限于本社农户之间,农户向本社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流转应当出租为主。

二是农户之间自愿合作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入股的方式设立专业合作社,大规模的种植,如:打通的木瓜、辣椒专业合作社。

三是,我县是山区为主,“四荒”地多(全县5万多亩),且大部分没有流转,鉴于当地农民不愿意投入开发,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种植大户、养植大户、农业开发公司来承包、承租,并为其抵押贷款、联合开发建立融资平台。

4、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减少流转纠纷的发生。

司法行政机关参与制订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作为示范文本,结合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对村民进行宣传法律。让每一位村干部都会指导农户正确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正确处理流转纠纷。利用村民自治,加强对流转行为的管理。各村进行排查,保证每家农户都有承包经营权证,查清是否需要变更、换、补发,建立完整的流转台帐,完善流转批准和备案手续,即使发生纠纷也有据可查。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一起违法流转行为就纠正一起。各村建立完整规范的土地流转情况台帐,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发挥村、镇两级调解组织的作用,保证其工作经费,及时化解流转纠纷,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5、及时有效调处矛盾纠纷。

调整充实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和各街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好“两会”作用,认真处理土地承包流转中的来信来访和纠纷调处,为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保障。

6、严厉制止非法流转行为。

由于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地方基层干部以土地所有人代表的身份与企业合谋,打着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幌子,违背农民意愿,强行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对此,政府要采取严厉措施,坚决制止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解除农民的疑虑,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确保土地流转行为的“依法自愿有偿”和土地流转价格的“公平合理”,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以工带农”、“工农联营”的利润果实。

7、认真做好土地流转纠纷的仲裁、诉讼工作。

篇3:綦江市场调查报告

一、基本作法

綦江区是重庆“南大门”,有人口9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1.2%,农业占GDP比重为15.3%,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是典型的“大农村”区县。近年来,为破解农村融资难问题,綦江区在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截止2013年末,全区共发放“三权”抵押贷款1850多笔、12.4亿元,贷款余额7.7亿元,呈现出每年递增30%的良好态势,在重庆市38个区县中走在了前列。

綦江的具体作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建立专门机构,提供组织保障。区政府成立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区金融办牵头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负责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为推进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在不突破现行金融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工作的意见,区金融办出台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试点方案,国土、农业、林业部门分别制定了抵押登记实施细则;区政府专门在过去直接补偿农业项目的资金中提取40%用于“三权”抵押贷款担保补贴;组建两家涉农担保公司,为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三是推行银政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区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与辖区内各金融机构通过对接金融政策,共商形成了产权确认、登记、评估和服务等相关流程和办法,减少了中间环节,优化了审批办理程序;建立起针对银行和街镇服务“三权”抵押工作的考核奖励机制,较好地调动了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四是开展涉农保险,共担融资风险。积极开展涉农政策性保险业务,近年来全区共开办涉农政策性保险6款,财政保费补贴近700万,累计提供保险责任57.9亿元,惠及农户45万户,分解了“三权”抵押的融资风险。五是延伸金融服务,满足群众需求。通过财政补贴,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建农村金融自助便民服务终端,现已累计建成农村便民服务终端31个,实现了全区58个乡场基本金融服务全覆盖;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农村便利店发放POS机450台,全部实现小额存取款功能,行政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已达100%。

二、存在问题

经深入调查发现,綦江区“三权”抵押贷款工作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贷款成本过高。

一是贷款利息高。目前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为6.15%,部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利率是在现行基准利率上浮30%,贷款利率达9%以上,农户和业主普遍感到压力大。二是评估机构收费较高。由于目前开展的抵押评估缺乏统一规范的收费标准,一般100万元以下按评估资产价值的1%收取评估费,较高额的评估成本给农户申请贷款带来较大负担。

(二)贷款政策操作性不强。

一是由于申请贷款需要社、村、街镇均签字认可,最后由抵押登记机构审批,程序复杂、耗时较长,需1个月以上。二是流转的土地和林权在抵押登记时要求一次性支付流转费,同时需原承包经营户每户面签,因外出务工人员回家不便,造成实际操作难以实现。三是贷款条件苛刻,如银行要求“土地经营权抵押要求连片经营”,对于地处丘陵地带的山区农村,因集中连片土地偏少而导致流转土地抵押相对困难。

(三)“三权”价值评估困难。

一是目前专业评估机构较少,目前,重庆市具有林权评估资质的公司仅有3家,且收费较高;宅基地、耕地使用权的评估基本没有专业评估机构。二是农村“三权”资产的价值确定存在较大难度,评估参照的标准随意性和主观判断成份较大,导致最终确定的价值难以让农户与银行同时接受,从而制约了贷款业务的开展。

(四)“三权”抵押风险性较大。

一是虽然建立了“三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帮助银行防范信贷风险,但由于对“三权”抵押物的处置没有政策依据,且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不良资产处置办法,一旦出现风险,抵押物处置变现十分困难。二是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一旦将承包地或房屋抵押,农民或面临失地失房风险,对农民后续生活保障将造成严重影响。

三、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激活尚在沉睡的农村“三权”资产,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构建“三大体系”夯基础。

一是优化权属登记和流转管理体系,保障双方权益。逐步完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管理体系,推进新建农房、森林工程、流转土地(林地)的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林地)流转登记管理办法,完善土地(林地)流转合同,推行在取得农户认可的前提下,为流转取得的土地(林地)等经营、使用、收益等权益提供抵押登记服务,并赋予流转经营权抵押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和规模经营者合法权益。二是健全农村资产评估体系,提供融资依据。加快建立农村资产评估服务机构,对50万元以上的抵押物,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分别制定可操作性的评估办法,并与金融机构充分对接,取得其承贷认可;通过设置相应条件,设定农村“三权”资产基础价值,并根据抵押物所在的区位、抵押物使用(经营)年限等具体情况设置参数,对抵押物进行相应的价值评估,为银行放贷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完善农村资产交易市场体系,活跃资产流转。依托并发挥现有区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用,整合农村土地流转、林权交易等要素市场,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回购市场。

(二)健全“三大机制”添活力。

一是建立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由借款主体、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共同承担贷款损失的风险分担机制,对发生的不良贷款本息,通过处置抵押资产和承包经营权,或将债权按照市场价格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予以偿还;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前农村“三权”贷款规模,设立相应的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贷款风险损失进行补偿。引导国有担保公司加大惠农支农力度,不断扩大农村“三权”抵押担保融资规模,探索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业务,鼓励银行和担保机构按比例分担不良资产损失。二是建立不良资产处置机制。尽快出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政策体系,明确国有融资公司作为处置不良资产的专门机构,对金融机构贷款逾期一年及以上,或担保机构代偿一年及以上的债权进行收购,并采取整合出租、挂牌转让或再流转方式合理处置抵押资产,逐步构建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良性处置机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后续处置难题。三是建立完善扶持激励机制。制定支持担保机构提供农村“三权”抵押融资担保的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各类涉农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类银行、融资担保和评估机构积极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融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并把金融机构对“三农”支持力度的大小,作为财政性存款资源匹配的要素;落实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贴息政策,在一定时限内对农户贷款进行贴息。

(三)落实“五项措施”强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联系会议制度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化解排除困难;乡镇是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责任主体,要积极帮助农户做好项目策划,引导农户做好产业发展,并配合银行做好贷后监督、不良贷款清收和不良资产处置等工作,区县要将这这项工作纳入对乡镇的目标绩效考核。二是注重联动协作。明确各部门和单位职责,落实金融管理部门牵头抓总、发展改革部门配套改革,以及财政、农业、农业、工商等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的职责,促进其既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又要协作配合、良性联动,共同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健康发展。三是规范工作流程。制定“抵押登记细则”和“贷款管理办法”,实行贷款审批、登记限时办结,探索“一站式”服务试点,缩简工作流程,具体在规范审批流程上,要制作规范的格式化、程式化文本,让农户只需提供相关资料和签字确认即可,实现批量处理,减少审贷时间;在规范抵押登记流程上,要制作抵押登记套表,简化操作流程,促进抵押登记与贷款受理同步推进,并下放抵押登记办理权限;在规范贷款支用流程上,承贷银行要在完成抵押登记后,立即按相应支付方式确保贷款及时到位。四是广泛宣传发动。坚持常年与定期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类载体和媒介,适度宣传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等方面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积极服务,帮助农户寻找合适项目,引导鼓励农户贷款,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率。五是严格监测考核。建立农村金融工作统计报表体系,健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推进情况,定期通报工作业绩,并将其纳入对金融机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要素。

篇4:綦江市场调查报告

【关键词】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白细胞;参考区间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88-02

全血细胞计数作为全身检查的基本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疾病的早期现象,特别对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造血功能具有特别的意义[1]。目前在重庆市綦江地区很多医院采用的全血细胞参考区间范围差异很大,他们对范围的采取方式有按厂家的试剂规定范围为准、厂家的仪器规定范围为准、医院自建立的范围稳准等。所有每个医院的范围区间很混乱。随着年代的发展,参考区间也发生了改变,有的参考区间不能反映精准的情况。且每家医院参考区间的范围不一致,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困惑,形成诊断差异。也因为地区差异和年龄的差异对疾病有着相关的影响。于是,我们随机分析了重庆市綦江地区健康体检人员2013-2014年3015位在不同年龄的血细胞参数,用得出的结果来作为适合本地的参考区间。文献报道各血细胞参数的参考区间不但因种族、人群、性别、年龄和地区等不同而有所变化,还会因不同实验室使用的血液分析仪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血液分析仪、不同的人群建立各自的参考区间。

一、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

随机选取重庆市綦江市2013年-2014年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15例,男性1617例、女性1398例,年龄18到60岁。从事各个事业单位、个人企业等。体检均合格(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阴道分泌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心电图、B超和X线胸片等),排除有药物史、女性在在月经期的体检人员。且均无明显疾病兆和感染症状。经过规范的校准,每天3次质控都在控时进行标本采集。

1.2检测方法

采用xn-1000仪器对14项血细胞参数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选择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淋巴细胞数(LYM)、单核细胞数(MONO)、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嗜碱性粒细胞数(BASO)、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14个检测项目。所有体检人员均是采取静脉血、坐位、空腹。(抗凝管子)2ml在常温下1小时内完成。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与excel表格结合得出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然后计算出均值和95%可信区间,组间比用t检验。

二、结果

2.1检测结果

经整理得3015份完整的全血细胞计数14项数据,男性1617人,女性1398人。经统计分析,男性组与女性组均成正态分布。

2.2 健康男性与女性14项全血细胞计数分析见表1

表1:健康男性,女性血细胞分析计数参考区间( 1.96s))

项目男性女性p

WBC(×10^9/L) 3.86-9.17 3.50-9.08P>0.05

NEU(×10^9/L) 1.70-6.14 1.81-6.26P>0.05

LYM(×10^9/L)0.81-3.650.72-3.63P>0.05

MONO(×10^9/L)0.10-0.960.13-0.98P>0.05

EOS(×10^9/L)0.02-0.510.02-0.50P>0.05

BASO(×10^9/L)0.00-0.080.00-0.09P>0.05

RBC(×10^12/L)4.01-5.823.70-5.14P>0.05

HGB(g/L)128-169106-147P>0.05

HCT0.35-0.510.32-0.46P>0.05

MCV(fl)86.0-96.781.7-98.8P>0.05

MCH(pg)27.2-34.026.0-32.1P>0.05

MCHC(g/L)321-359316-363P>0.05

RDW(fl)39.7-53.038.1-50.9P>0.05

PLT(×10^9/L)81-296108-327P<0.05

2.2. 男性不同年齡组14项全血细胞计数参考区间,见表2。

表2. 男性不同年龄组血细胞分析计数参考区间( 1.96s)

项目18-3031-4041-50 50-60

WBC(×10^9/L)3.73-8.943.87-9.183.77-8.883.75-9.28

NEU(×10^9/L)1.71-6.141.67-6.211.66-6.211.72-6.19

篇5:綦江市场调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綦江区第二届教师技能竞赛活动通知”,展示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促进教师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深入推进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我校教工委特于2014年3月5日——3月15日在全校组织教师技能竞赛。大赛分为实验操作、现场作业设计、艺体学科优质课竞赛三种类型。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校教师的主动参与下,这次大赛已圆满结束。现在对此次大赛的各项内容进行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一、大赛的准备阶段

2014年2月,我校开始策划、准备本次大赛。在这一阶段中,成立綦江实验中学教职工技能竞赛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竞赛相关事宜。

评审小组由教研组长和教研中心成员组成,大赛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参赛选手中选拔优胜者。

二、大赛的竞赛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充分准备后,按照比赛策划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3月5日下午17:00点开始实验操作竞赛,包括基础实验操作10分钟,创新实验操作及实验说明20分钟,共计30分钟。3月6日晚自习19:00-20:50开始现场作业设计竞赛。参赛教师针对相应学科的指定教学内容,在90分钟内完成作业设计。3月11日-13日由教学处统一调课进行艺体学科优质课竞赛。

三、大赛的总结阶段

经过这次比赛,不仅强化了教师自身的工作职能,还加强了其认识问题的长远性和全面性,大家的目光不再只停留在一次比赛所带来的经验教训上,而是通过比赛想到了自身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一)、大赛使选手明确了两个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要从基础做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先从基础做起,这个基础就是教师个体的从业技能。

2、教学技能的提高要反复练习。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常抓不懈、反复实践的训练课题,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从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大赛评比发现了一批人才

这次大赛发现了一批青年人才,发现的人才并非只是比赛中成绩突出的选手,也包括成绩一般而显露其它方面教学才能的教师。学校准备把这些教师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与指导,发挥他们的技能专长。

(三)大赛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加深对教学技能的理解。很多教师对教学技能方面的书籍接触很少,除教学中常用的技能外,有的技能未成听说。所以需要加强学习、培训,使之能科学、理性、有意识地应用某项技能,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研究大赛评比要求和得分标准。有些选手没认真研究大赛评比标准,出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现象。

3、还有的选手作业设计中,设计显得头重脚轻,空泛无力、牵强附会。以上的情况正说明了我们开展教学技能大赛的意义。

总体来说,本次技能大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不但激发了我校教师学习各项知识和提高教学技能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还为我校营造出了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校充满了和谐与文明的气息。

实验中学

赵妮

篇6:綦江市场调查报告

中文摘要:为带动重庆市綦江区永新镇的经济发展,区政府积极筹备每年一度的梨花节,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调动果农们的积极性,加大力度对当地经济作物的培植管理。梨花节不仅带动当时的旅游经济,紧接后续10月的采果节也是又一旅游热期。

关键字:梨花节、采果节、经济发展

一. 梨花节的由来

重庆被称为“山水之城”,是因为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整个重庆市层峦迭嶂,起伏不平。重庆主城和很多区县城市完全坐落在山上,是一座典型的“山城”。重庆除了山多,再就是水多。重庆境内江河纵横,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km,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入长江。重庆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暖,湿润多阴,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

重庆市区最突出的特点是山水连绵、起伏有致、立体感和层次感极强。群山环抱,三面环水,依山而建,临江而筑,层叠而上,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在朝天门汇合后滚滚。城在山中,山在水中,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因此,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

綦江属于重庆当然也有相似的地形特征,群山连绵绿水环绕。永新,是綦西北风貌特色小城镇,重庆綦江休闲生态后花园。永新镇历史文化悠久,是巴渝文化的发源地。

2002年1月10日,国务院确定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即在粮食库存较多的情况下实施退耕还林,不仅能促进生态建设,也可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鉴于新镇的特殊地理环境及土壤特征,区政府经过实地考察决定以石坪村试点种植梨树。

几年时间过去了,这个试点地给了区政府及人民意外的收获,初春的时候漫山的梨花真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真实写照。绵延的群山,翻腾的梨花,如波涛般荡漾开去。这样的美景当然不经意间就吸引了许多各处的人来踏青赏花,政府从中看到了别样的商机,于是经过商议既定于3月18

至3月23为梨花节。这便是梨花节由来的巧合。

二.区镇政府及人民的积极筹备及各种活动安排

由重庆市旅游局、綦江区人民政府、永新镇人民政府等组织联合举办的以“踏青梨花雪海,乐品凤凰鸡宴”为主题的2012年“重庆.綦江永新梨花节”开幕式于3月24在石坪村隆重举行。此前还有一系列政府组织的各种活动。

(一)花车巡游活动

1.时间:2012年3月17---19日

2.地点:綦江城区、万盛经开区、永新场镇

3.活动内容:结合“三·八”节,组织平安嫂并制作花车沿綦江城区、万盛经开区、永新场镇对“重庆·綦江永新梨花节”活动进行宣传。

(二)新闻发布会

1.时间:2012年3月20日上午

2.地点:綦江区委宣传部会议室

3.活动内容:邀请市内各大知名媒体以梨花节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

(三)千人凤凰鸡宴

1.时间:2013年3月24日上午11:30—12:30

2.地点:永新石坪梨花广场

3:活动内容凤凰鸡宴开始前,有镇政府领导介绍永新资源、文化等,并宣布千人凤凰鸡宴正式开始。

(四)关注留守儿童爱心活动

1.时间:2012年3月24日上午9:00—11:30

2.地点:永新石坪梨花广场

3.活动内容:在綦江区范围内挑选比分优秀文艺节目和手工艺品,将文艺节目的表演和手工艺品拍卖活动穿插进行;组织学生现场制作手工艺品;为留守儿童和车队孩子举办集体生日会(寻找当月生日的小孩相互对接);民政局的彩票义卖

(五)梨花杯篮球邀请赛

1.时间:2012年3月27日—29日

2.地点:永新场镇

3.活动内容: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各部门、街镇运动员参加。

(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

1.时间:2012年3月31日上午9:00

2.地点:区政府综合办公室一楼三会议室

3.活动内容:拟邀请专家学者、政府领导、企业家等,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和特色风貌小镇建设为主题开展演讲、讨论。

(七)系列农副产品展销活动

1.时间:整个梨花节期间

2.石坪梨花广场

3.在石坪梨花广场开设农产品展区,将綦江范围内有资质有商标的特色农产品在梨花节期间进行集中展示、销售。

三.该活动的一系列效应

1.带动旅游发展推动经济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每逢春来,梨花烂漫,在永新镇盛放了几十年,花开时节,万亩梨花漫天飞雪,这个时节,以梨花为媒举办的“梨花节”便拉开了该县每会节的帷幕。从2000年以来,綦江区以梨花、河鲜、自然风光等特色为名举办的会节,不仅给市民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好去处,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梨花山离綦江主城很近,景区内现有梨树多达万亩,每到花开时节,层林尽染,白茫茫一片,景象壮观,旷古悠远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山路蜿蜒,山势起伏,峰回路转之时,满眼如云似雪的洁白,能让人切身感受到“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美景,和着金黄的油菜花、青翠的麦苗、闪光的水塘和青堂瓦舍的农家,宛如世外桃源的梨花溪即现眼前。溪因花美,花因溪媚,梨枝疏影横斜,小溪水流清浅,若值花开烂漫之时,微风拂过,落英缤纷,花至溪中,满溪溢香。綦江区、县政府决定举办梨花节,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当踏青赏花把春天变成一种经济资源的时候,綦江区、县政府在2000年果断地办起了首届梨花节,以政府搭台的方式撬开利用自然资源为老百姓谋利的大门。到2011年,已经是第十二届梨花节了。近几年来,綦江区政府对梨花溪投

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从2000年开始,先后投入资金2000万元建成了29公里长的梨花溪风景旅游环线;投入400万元建成的微水工程,保证了景区内的农家乐能用上清洁的井水,并将1万亩退耕还林指标中的2000亩安排在梨花溪。因为游客越来越多,政府投入和改造仍在继续,梨花再造计划就让景区的梨花树增加了3万多株。投入获得的是更多的产出,去年前往梨花溪的游客已达130万人次,同比增长17%,带来的旅游综合收入达1.5亿元,同比增长20%。而在数据之外可以看见的是,梨花溪内的村民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目前,梨花节已经成为永新乡村旅游的一个品牌。春天是短暂的,梨花的花期更是短暂,如何克服季节的制约,让第三产业在“春天经济”的牵引下在四季中“弥漫”开来?新津县以梨花节为引子,积极倡导一种全新的梨花生活方式,带动全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打造重庆西面的旅游集散地。虽然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并不足以支撑“集散地”这个称谓,但是随着“花舞人间”二期、亚特兰蒂斯·黄金时代、津港湾河鲜美食广场等旅游项目的陆续投运,“集散地”必将名副其实;同时,该县已有数家三星级标准以上酒店落成,一座三星级酒店投运营业。通过新津县不断地打造,綦江正在成为一座来了就想留的城市,其在旅游业上所做的积极探索,将为这座城市留下一张诱人的名片

2.后续的采果节极其经济影响

“自从梨花节和采果节办起来,永新的梨树都变成了„摇钱树‟”。石坪村黄花梨种植户边回忆说,过去梨子由于销路不好价格偏低,有些农户甚至把梨子拿来喂猪,大部分村民都只是在自家屋前种几株让孩子解解馋。没想到梨花节一办起来,吸引了很多市民亲自来摘,不仅省掉了运输环节,价钱也翻了一番,种梨也有大市场了。村民回议过去一斤梨最高买几毛,今年却能卖到一块五到两块了,真是增产又增收!依托凤凰山万亩梨园基地,村民们又把眼光瞄向了经营农家乐。每年梨花盛开和果实丰收时节,到村里赏花摘果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天至少接待上百人,收入也翻了一番。永新镇党委书记介绍说,永新镇有多年种梨的历史,经过政府搭台推广,效益年年递增,以石坪村为主的果园有355

5亩,连接周边的长田村、罗汉村、建胜村共有梨子20000亩,已投产15000亩,年产鲜果达2250万公斤。

目前,除了梨子专业合作社跑市场找销路,梨农零售散卖之外,镇里已经瞄准了梨子深加工产业,投资39万元建成平滩沟梨子酒厂,注册了梨膏、梨子酒商标,欲深度挖掘梨子价值,凸显永新黄花金水梨品牌效益。

在永新采果节上,游客除了现场品尝鲜果美味之外,还能观看一场妙趣横生的农民趣味运动会,欣赏“梨”味十足的60米托梨跑、背夹梨障碍赛、抢收抢种、吃梨比赛、抛绣球和瞎子觅食等趣味活动,与农民朋友一起欢快健身。运动会是一场为广大梨农量身打造的乡村趣味竞技盛会,比赛项目“梨”味十足,所有比赛项目道具都是梨,而且规则简单,充满趣味,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参赛运动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虽说平时都是做惯了农活儿,可要在赛场上战胜对手拿到名次,也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四. 总结

綦江区梨花节影响逐年扩大,游客数量成倍增加,已经成为全区人民的一个重要节日,成为一个宣传推介晋州、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节日期间的每一项工作,都事关晋州的形象、声誉和环境。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以往梨花节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充分考虑景点设施、观赏路线、活动内容、交通安全、环境卫生、餐饮卫生等各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在改进提高上下功夫,全面做好节日期间活动安排和游客接待工作,让每一位游客都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面展示綦江的软、硬环境,展示綦江的良好形象,把本届梨花节办成一次做大做强“鸭梨之乡”品牌、扩大綦江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水平的盛会。

参考文献:綦江日报 2012年3月16日第A4版

上一篇: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报告下一篇:如何制定中小企业员工的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