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入学制度

2024-05-08

中小学入学制度(共8篇)

篇1:中小学入学制度

明星小学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制度

为了加强学生学籍管理,规范学生转学、休学、复学行为,根据上级相关部门政策,对我校的学籍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入学

1、凡满六周岁的学龄儿童,按照近入学的原则,凭实际常住户口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由中小报教育局统一办理学籍。

2、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要求,严格控制各班人数。

3、建立学籍档案,每学期由班主任负责记载学生德、智、体情况。

二、转学

1、外省、市、县的转学学生,需凭原校发给的转学证明书、户籍证明报中小登记办理手续,经同意后再到我校办理手续。原在本镇范围内,他校就读的学生,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办理插班手续。本校转出学生的办理手续,首先到本校提交申请,然后上报中小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转出即可。

2、对符合转入本校条件的学生应及时安排学习。

三、休学和复学

1、因病需要治疗、休养者经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学生家长提出申请,本校批准后可以休学。有其他正当理由需休学者,也要由学生家长申请,学校批准。

2、休学期限为一年。学生休学期间,本校保留学籍。

3、休学期满或休学期未满请求复学者,需经有关单位证明,学生家长申请,学校审核批准后,才可入学。

篇2:中小学入学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按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是进城务工子女要求入学,学校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文件要求,及时办理其入学手续,不得随意拒绝。

三、进城务工就读的子女,生活上要爱心、爱护,学习上要帮助,学校师生对他们不存在歧视、排斥、打骂等现象,要加强管理和教育,他们若违犯纪律,学校也不能随意开除,或者劝其退学、转学等。

四、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后,学校视为正式学生,要按要求编入学校学籍、学校有责任尽量保证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不辍学,顺利受完规定学业。

五、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后,因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变动或其它原因正当要求休学、转学的,学校要按照教育局规定的学籍管理办法及时办理。

六、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后,同样享受国家“两免一补”和其他相应的资助政策。

2012年3月20日

锦屏县大同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规定(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使我校外来务工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以及县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一、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大同乡户籍的外来务工子女,年龄在6.5周岁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乡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二、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且其父母或监护人在我乡已取得暂住证并暂住一年以上,同时又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执照的,可以申请就学。

三、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时应该提供以下材料:

1、家庭户籍原本;

2、在纳古镇的有效暂住证、房产证;

3、适龄儿童有计划免疫接种证;

4、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厂家证明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打零工的需有房屋租赁证明。

5、除新招一年级学生外,其他年级转入我校的学生必须持有转出学校开出的《转学证明》。

四、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1、均实行秋季招生、入学,其余时间不再招生、入学。

2、外来务工子女持第三条规定的材料到学校报名,报名结束后经学校校长室或教导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入学。(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报名)

3、凡具有我县小学学籍号的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毕业生,需继续在我县就读初中的,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相应初级中学就读。

五、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安排:

1、监护人对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2、监护人在当地居住并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以相关证明为据);

3、独生子女(以独生子女证为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以及县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校就读,凡持有第三条规定材料齐全者,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材料不齐全者,不予报名、接收。

六、外来务工子女转学以学年为期限:

1、转出: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其子女转出我校可实行灵活管理原则,但必需认真填写《小学生转学审批表》,报乡教育办审核,并交教育局教育服审批备案。

2、转入:学校教导处对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转入要严格把关,收齐、核查第三条所规定的材料并造册登记,并于9月15日前上报乡教育办审批,逾期不再办理。

3、各班主任必需按要求,真实地完成或协助学校学籍管理处完成各类学籍表册,每月按学校学籍管理处的规定按时、真实完成月上报。

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规定:

1、一年级新招学生按“一年级编班规定”执行。其余年级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均实行抽签制。在抽签过程中,年级组长可根据本年级班级人数差异,各班男女生人数差异等各种特殊情况,在本年级全体或三分之二以上教师认可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抽签。

2、为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绩较差或纪律较差同学的排挤,若原在我校就读,转学后又重回我校就读,且转出转入均按转学规定办理过正当手续的,实行“从那班出入那班”的原则,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与原先该生在我校就读时一样。

3、近年来,出现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回家和工作变动时,不跟学校、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打着呼,不办理相关的转学手续。特别有的在领取教科书和教辅学书后就走掉,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居于以上原因,经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对于不跟学校、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打着呼,不办理相关转学手续就走掉的学生,若再转回我校就读,一律不予接收。

八、我校各年级各班应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维护外来务工子女在校的正当权益。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活动、评优评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实行奖惩等方面与本乡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九、对外来务工子女应按照有关规定免收学杂费,科书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学校当时的实际情况可酌情给予补助,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十、本规定自制定之日起试行。

篇3:中小学入学制度

一、注册入学制度含义及其产生的背景条件

1. 什么是注册入学

注册入学制度是指在特定的教育领域或者特定的学校, 学生在申请入学时经过一定的程序直接注册学习的制度。学生注册学习且成绩合格者, 可以取得相应的学位或者证书。注册入学制度在一些发达国家是一项已经实行多年的入学制度, 而在我国仍然处于尝试阶段。与统一招生录取相比, 注册入学是高校招生的一种新的录取模式。注册入学, 考生根据院校提出的报考条件和录取要求, 结合自身条件, 向试点院校提交注册申请;院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职业中学对口单招成绩、专业技能要求) , 以及中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 在一定计划范围内, 根据院校招生章程, 择优确定拟录考生;考生在拟录院校中, 根据实际, 最终选择确定一所就读学校的录取模式。

2. 注册入学制度产生的背景

(1)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是贯彻我国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趋势。根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关于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为积极探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模式的精神, 为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探索高职 (专科) 院校自主录取办法, 江苏省决定从2011年起在省内部分高职院校中试行面向高级中等教育学校 (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 毕业生的注册入学录取模式。教育规划纲要中强调要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特别是高职招生自主权。注册入学的出现使高校拥有更多可以选择学生的权利, 同时, 也让学生有了更多可以选择高职院校的权利。

(2) 民办高校招生难、生存压力大的困境所致。高校不断扩招, 生源不断紧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在这一局面下, 很多高职院校尤其民办高职迎来了招生难、生存难的局面。作为经济和教育发展强省的江苏, 为了缓解这一困局, 率先提出试行“注册入学”。凡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且未被统一录取批次录取的文、理类考生;省内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的毕业生和参加对口招生考试的考生均可申请注册入学。注册入学对于扭转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萎缩的困局可以说是一剂良药。

由此可见, 注册入学制度的实行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至于能否在我国发展成功并进一步推广, 是需要探索和验证的。

二、我国高职入学制度的“多元化”与国外入学制度的比较

1. 日本

日本作为今日世界瞩目的技术大国和经济大国, 在职业教育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分为三块:学校教育体制下的职业技术教育, 在企业内的职业技术教育, 社会办的公共职业训练。学校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有以下几种教育制度:初中的技术、家政课教育, 高中的综合学科教育, 高中的职业技术教育, 专修学校教育, 高等专门学校教育和短期大学教育。日本的职业教育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是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都必须进行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求掌握科学知识, 而且要通过创造性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行学分制。学分制使学生可以根据志向和兴趣制定学习计划, 并有可能准备大学入学考试;三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要强调实践性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实际体验。高校招生实行统一入学考试选拔学生。大学招生考试每年举行两次。第一次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举行全国统考, 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合格者参加由各大学主办的第二次考试, 主要考察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 (以选修课为中心) 。这种制度使全国既有统一的录取新生的标准, 又充分发挥了各大学招生的自主性, 而且照顾到了学生的特长。此外, 日本职业教育另一特色体现在不断改革专业学校的传统课程以适应企业界的需要, 采取终身学习为职业教育的取向。很多学校聘请企业及相关行业的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课堂参与教学, 实行校企结合, 真正实现了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互动。

2. 美国

美国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高校采取不同的招生政策。

(1) 社区学院。开放招生政策。

(2) 一般州立大学。入学后实行筛选政策, 入学条件也较宽, 根据学生中学毕业考试成绩或最后两年的学习成绩来确定, 更重视入学后的不断筛选。

(3) 著名大学。实行选择性招生政策。根据学生参加两个全国性考试服务机构举办的学术性测验成绩及中学所学课程成绩、个人申请书和专家推荐信, 以及在班级里的名次择优录取。可见, 美国是多方面衡量并选拔合格新生, 录取标准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依据。对于一般的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则实行敞开招生, 学术水平高的学校从多方面来考查学生, 这就淡化了由于考试竞争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便于学校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相对入学而言, 他们更重视入学后的不断淘汰, 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政策, 通过严格的课程学习和种类繁多的考试来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

3. 德国

德国的高职教育主要由高等专科学校和以巴符腾州为代表的职业学院承担, 两类学院采用不同的高职入学模式。高等专科学校的入学资格是高级专科学校毕业生, 有专科大学的入学资格, 具有文理高中文化和职业经验, 或文理中学毕业生, 还必须补习一定的职业实践才能成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职业学院的入学资格则有所不同, 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升入高等学校的文凭, 即文理高中毕业生、专业高中毕业生或通过培训达到同等学历者;二是与某企业签定培训合同。这样的学生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 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这就是德国的高职教育所采取的“双元制”模式, 即办学主体由职业学院和相关企业“双元”组成,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一元, 在职业教育中担负着培训学生职业技能的责任。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既是中等职业教育 (培训) 学校与企业直接合作的办学设置形式, 也是全日制职业培训教育学校乃至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加强理论教育与初中锻炼紧密联系的基本模式和纽带。“双元制”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结合、企业与学校结合、社会需求与办学 (培训) 计划结合, 充分体现了雇员与雇主劳资双方之间的协调、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协调。

在接受“双元制”这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下的学生, 最后都必须要参加全国统一的结业考试。考题由考试委员会共同审批通过, 而考试的执行单位, 既不是用人单位, 也不是从事高职教育的企业或职业学校, 而是工商联合会。通过考试的学生, 由工商联合会统一发给合格证书。这种考核办法, 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事实证明, 德国的“双元制”高职教育方式是成功的, 不仅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实用性人才, 而且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德国的工人在全世界被公认为一流水平。

三、日、美、德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综上所述, 国外先进国家的高职教育模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形式多样化。“注册入学”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经开花结果, 我们可以很好地借鉴国外的“注册制度”, 国外的“注册制度”的精髓不在于“宽进”, 而在于“严出”, 入口放开, 出口则一定要关紧, 这样学生的培养质量才能得以保障。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注册入学制度, 应分析我国教育所面临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发展注册入学制度。

1. 入学考核方面

(1) 江苏省的注册入学制尽管没有对高考和对口考试提出具体要求, 仍作为衡量学生入学资格的主要参考依据。但根据人才类型与知识类型之间的关系, 学科考试明显不适合高职入学考试, 因此应改革目前仅有的一种高考形式, 降低学科考试成绩在入学资格内的比例。

(2) 在当前阶段, 各个院校制定自己的录取资格时, 应考虑学业学历和实践经历的双重资格, 实行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并重, 以能力考核为主的方式。

(3) 目前江苏省的注册入学制度, 是学生在网上进行注册, 根据国外的经验, 应增加院校对注册入学的学生咨询, 以体现录取的个性化和个别化。

(4) 将学生自己先“订单”作为录取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在录取工作中。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是先选择专业———就读固定专业———毕业再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工作, 这样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根据德国的职业学院入学资格的经验, 各院校应鼓励和优先招收带就业合同的学生, 这样既能考虑学生的需要, 实行个别化教学, 同时也能减轻院校的就业压力。

(5) 注重学生专门补习的教学。由于我国教育体系问题, 普通高中学生几乎都没有实践经验, 更谈不上与所申请专业的职业培训了, 中职教育在对口考试时也主要是考专业知识。为此, 根据上述三个国家的经验, 应对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进行至少三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而对中职生, 应增加高中知识的补习。

2. 高职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

(1)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学时制, 根据日、美、德三国的经验, 应尽量采用学分制, 这样可方便个性化教学, 体现以人文本的职业教育理念。

(2)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实践训练以智力技能为主, 以模仿性的操作技能为辅,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3) 加强教材建设。鉴于高职教育教材的缺乏, 必须有意识、有选择地引进一批国外的优秀高职专业教材, 并在此基础上, 组织编写一批有我国特色的高职专业教材。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有限时间的矛盾。

(4)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聘请兼职教师, 主要是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专家、资深技术员等, 以解决现有师资实际经验不足的问题。订单合作教学, 学习德国, 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培训技术人员, 既能保证学生的就业, 也能保证企业的员工素质, 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从长远角度讲, 注册入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具有积极的影响。“注册入学制”必会掀开我国高职教育入学模式的新篇章。在当前生源不断紧缩、高校不断扩招的形势下, “注册入学制度”的提出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 能够缓解高职院校招生难的境况, 给高职院校的生存带来了希望。但目前只是在江苏省试点实行, 还处于摸索阶段, 笔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业界人士来探讨这一改革, 以促进“注册入学制”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要:文章分析江苏省“注册入学制度”产生背景, 以比较的视角, 对江苏省多元化的入学制度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入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以期能为江苏省开展高职注册入学制度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多元化,高职,注册入学制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1年江苏省高职 (专科) 院校注册入学试点方案的通知[Z].苏教考〔2011〕2号.

[3]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1年江苏省高职 (专科) 院校注册入学试点工作的通知[Z].教考招〔2011〕10号)

[4]张健.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 2001, (12) .

[5]聂华.从德国职业学院看我国高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机械职业教育, 2008, (2) .

[6]孙锋.我国高职教育存在问题与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8, (1) .

篇4:注册入学制度下的高职教改思考

关键词:注册入学;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江苏省自2011年开始对部分高职院校试点注册入学招生制度,并逐年推广。注册入学是高职院校招生的一种全新模式,也对高职院校的教改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注册入学生源现状

注册入学制度下取消了对高考分数的要求。根据相关文件,注册入学的最低门槛有两个:一是身份要求“江苏省内生源”,二是成绩要求“取得毕业资格”。从现实来说,江苏省虽然是“教育大省”,总体生源质量较高。但是,仍然有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注册入学学生主要来自江苏省内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县城,生活环境、学习条件都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教师普遍认为注册入学学生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学习主动性差、文化基础差、文明行为差;特别是心理素质不高,有较为普遍的厌学情绪,部分学生甚至存在着自卑、偏执、焦虑、无法与人有效沟通等心理问题。

与此同时,这部分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从事技能型的工作,这就对高职教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培养目标及应对策略

我国的高职教育仅仅有20多年的历史,高职的办学定位很特殊,不仅区别于本科教育,也与中职教育不同。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这样的双重特性,培养目标上更加突出学生培养的应用性、实践性及技术性,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相对来说,这样的要求对注册入学的学生并不低。因此,需要在原先的课程设置上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合理的改革和调整。

1.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知识、能力水准,搭建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平台。注册入学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并不平均,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有必要的话,需要按知识基础能力分层、分类教学,用不同的进度、难度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2.围绕培养目标,建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体系。现有的高职高专教材往往脱胎于本科院校教材,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当前的高职教育必须要在明确办学方向的基础上,同时应对就业市场变化、教育对象变化,这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地需要对教材体系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整及更新。此外,可以根据注册入学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准,构建不同层次水准的教材体系,来适应分层和分类教学的需要。

3.根据注册入学学生动手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点,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通过更多地结合市场上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素养。

三、量體裁衣与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注册入学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重等特点,除了需要高职院校花更多的精力去重视注册入学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要成才,先成人”的思想教育之外,提高注册入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摆在首位。

相比较长期以来中小学应试压力下的枯燥无味的学习,在高职教育阶段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1.注重知识的延伸过渡。注册入学的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向基础方向延伸,使之能够和学生头脑中既有的知识进行连接,这样所授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纳。由此来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够相对容易地进入课程所要求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制作符合要求的多媒体课件,除了文字、图像,还要利用音频、动画、视频进行教学,带给学生更深的印象,提高其学习兴趣。这样,使教学生动直观,还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授更多的知识。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调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了。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分组竞争、团队报告、阶段性作业作品,等等,都可以纳入过程性考核范围,同时提高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比重。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生对期末考试的恐惧心理;还能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不仅仅培养“熟练工”,还承载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开发人力资源,提供一线高技能人才保障的重要职能,需要适时做出改革和调整。

参考文献:

[1]曾朝霞.全面“注册入学”假设下高职院校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12(16).

篇5:新生入学制度

(一)坚持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

凡年满6周岁(2003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应当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适龄儿童,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延缓入学。

(二)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全县小学入学工作由县教育局统筹、协调、综合指导,各小学具体负责组织和实施本区域内小学入学工作。

(三)坚持户口与实际居住地相一致的原则

小学新生入学,以适龄儿童实际居住地(房产证明)和户籍证明为依据。

(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按照政府公共信息公开的要求,各小学要建立和完善本区域内小学新生入学工作公示制度、告知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二、小学新生入学工作的总体要求

1、学校不得对小学新生入学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测查或变相考试、测查,确保适龄儿童依法免试入学。

2、各学校对服务范围内的适龄儿童要进行摸底统计,科学测算,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3、严格控制班额。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通知》(成办函〔2008〕165号)精神,妥善安排校舍、教室设施和师资,确保小学一年级班额人数不超过45人。

4、采取多种形式安排好残疾学生入学,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5、各小学应严格执行我县小学新生入学的有关规定,通过认真的登记工作,保证妥善安排好本校服务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每一个适龄儿童按时入学。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学校不得擅自扩大入学名额,严禁分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6、认真做好有关入学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本着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的原则,妥善处理并解决好适龄儿童入学工作中的人民群众来信和来访接待,不得相互推诿。

二、学校招生安排

(一)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6月3日—6月8日):摸底宣传。安排学校领导和教师逐户调查,对照乡(村)户口簿,把应入学学龄儿童(2002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一个不漏地登记。各校根据摸底登记情况进行招生宣传,宣传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公布招生通告。

第二阶段(6月9日——6月18日):新生报名。学校组织本学区学龄儿童家长带上户口簿和学龄儿童本人到指定地点报名登记,以便订购教材。

第三阶段(6月19日——6月20日):新生榜示。学校根据本乡镇规划向应招新生发榜。

第四阶段(6月21日——6月28日):造册上报。将新生分校分班花名册和新生统计表(附件)报县教育局教育科。

第五阶段(7月——8月):安排校舍设施。根据布局规划实际,抓紧校舍设施建设,作好新建、维修工作,以确保新生开学能顺利就读。

三、新生登记工作安排

(一)登记安排

1、登记时间:统一为6月27—28两天。

2、登记手续: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内,带领应入学的适龄儿童,持户籍证件及房产证件,到东街小学进行入学登记。

(二)具体登记材料

1、房产证件、证明材料包括:(1)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实名所属的房产证或购房合同(与户籍一致);(2)县房管局认可的或符合有关规定的房屋租赁合同(所租房屋应是适龄儿童的实际居住地);(3)父母无房产,适龄儿童与父母一起居住在祖辈房产处的,除要提供祖辈的房产证外,还需持有父母各自劳动人事主管部门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其无房产,与适龄儿童一起居住在祖辈房产处的公函证明。

2、户籍证件包括:(1)适龄儿童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同一户籍的本市居民户口簿;

(2)公安户籍部门回执。

(三)其他情况

1、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办法按我县《关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具体工作意见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执行。

大邑县东街小学

篇6: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制度

2014-9

长宁中学中学残疾少年儿童入学保障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残疾人保障法》,切实保障少年儿童平等受教育权,为残疾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重视残疾儿童入学教育工作,加强领导。

学校要把发展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切实纳入实施义务教育的轨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领导。学校成立残疾少年儿童入学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务处负责此工作的日常管理,切实加强对残疾少年儿童入学保障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此项工作认真落实并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动员,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

学校要在全体师生、社会中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促进全体师生和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少年儿童,切实保障残疾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同时学校要调查摸清底数,制订规划,认真统计本学区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对他们的家长做好宣传动员,保障他们及时入学。

三、建立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必备师资。

从学校接收的残疾少年儿童实际情况出发,盲、聋、弱智教育一起抓,以随班就读为主体,同时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积极选派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担任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教学任务,加强师资、教材和办学条件三项基础建设

四、加强对残疾少年儿童任课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要定期开展对残疾少年儿童任课教师的培训,督促他们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特殊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和业务水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

五、建立残疾少年儿童师生结对制度,促进残疾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篇7:学校新生入学教育制度

为使新生一入学就能适应学校的教育环境,自觉遵守纪律,勤奋学习,每学年要对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活动。

1、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周。

2、活动做法:

①大会教育1-2次,由教务处主抓。

②分班教育,每天一节课,由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课科任负责。

③分节教育,所有科任教师,在第一学月中,每节课开头都要安排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结。

④专题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针对普通性问题,也好善于抓典型,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⑤注意运用讲故事,课外活动等形式结合教育,掌握多表扬少批评原则。

⑥第二周,教务处要组织人力对各班教育情况进行检查、总结。班主任也要写好书面情况报告送教务处。

3、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①课堂常规:

A、课前:准备学习用具、书本、放在左上角。

B、预备钟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

C、上课:班长带领同学起立,迟到者要喊“报告”,老师同意后才进教室;上课专心听讲,发言必先举手;坐、立的姿势要端正。

D、下课:由班长喊“起立”,老师离开后才走出教室;课间玩正当游戏,不许追、跑、打、闹、大声喊叫。

②良好的学习习惯:

A、教会如何听课,眼、耳、口、手、脚如何用,都要作训练。

B、教会学生如何拿笔,写字的姿势,笔画,笔顺都要有要求。

C、书包里的书本顺序化,固定化。

D、规定铅笔盒里装的`东西。

E、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念书、心算、复习;如何动脑子完成作业;如何保护书本、作业本的工整。

③品德要求的常规训练:

A、团结友爱,必须养成习惯。

B、时时、处处、事事讲文明礼貌。

C、爱护一切公物,桌椅坏了及时报告。

D、在家里如何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任何做个好公民。

E、劳动习惯,值日生工作。

篇8:印度高中入学考试及招生制度探析

一、现行高中入学考试制度

印度中央级或邦级中等教育委员会举办10年级初中毕业考试, 考试成绩既是学生获得初中毕业证书的依据, 也是高中学校招生的基本依据。2010年, 印度共有1, 725万名学生参加10年级毕业考试, 全国平均通过率为74.3%, 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通过率存在较大差距。[1]

(一) 考试机构既有中央级也有邦级

印度共有2个中央级和32个邦级中等教育委员会, 它们是通过联邦政府特别决议、德里学校教育法、国家教育政策法或邦议会立法设立, 经人力资源开发部 (MHRD) 认可的公共考试机构。中等教育委员会依据国家课程框架为附属学校设定考试标准并举办10年级和12年级毕业考试, 所有经费来自年度考试费用、附属学校会费和出版物销售收入等, 没有任何政府财政性经费来源。附属于中央中等教育委员会 (CBSE) 和印度学校证书考试理事会 (CISCE) 两个中央级考试机构的初高中学校都是优质教育资源, 承担着精英人才培养任务。附属于邦级考试机构的初高中学校主要是本地区一般性学校, 着重承担大众化教育任务。中等教育委员会每年2~3月份举办考试, 8~9月份安排补考。印度还有6个开放教育委员会举办10年级及12年级毕业考试, 其中全印开放教育学会 (NIOS) 是全国性考试委员会。开放教育委员会每年组织两次考试, 学生可以参加1门或多门科目考试, 学分累计达标即可毕业。

(二) 考试科目既有必考也有选考

印度10年级毕业考试以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法 (NPE) 建议的普通教育课程为纲, 考试科目与初中课程基本一致:英语、印地语、数学、科学 (含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公民学、经济学、地理) 。此外, 还要从第三门语言 (英语和印地语以外的33种印度语言中选1门) 、商务原理、绘画、音乐、家庭科学、信息技术基础6个科目中选择1门附加考试科目。[2]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科目组合, 组合内科目单独计分。邦级委员会考试科目与中央级基本相同, 只是第三门语言选择性更小, 还会有地方课程。例如, 拉贾斯坦邦中等教育委员会 (BSER) 10年级毕业考试科目是印地语、英语、第三门语言 (从8种语言中选择) 、科学、社会科学、数学、拉贾斯坦邦研究、体育及卫生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艺术教育、SUPW (即社会公益活动) 或计算机科学等。[3]

(三) 考试成绩采用等第制或9分制

印度10年级毕业考试采用A1-E2等第制或9分制, 各科计分先用百分制, 再按分值区间折算为等级分 (参见表1) 。工作经历、艺术教育、体育卫生教育由学校自己评价, 以A-E五等级评分。考生成绩报告单上有A1-E2等级分、9分制分数和累计平均分 (CGPA) 等, 5门成绩A级以上的考生可以获得优秀等级证书 (Merit Certificate) , 成绩为D级以下的考生随后有1~5次补考机会。获得初中毕业证书的最低标准是:所有必考科目 (第6门附加科目除外) 单科成绩达到总分33%, 即单科成绩必须达到D级 (4分) 以上, 其他科目成绩满足教学计划的相关规定。对于包含实践操作的考试科目, 理论和实践考试都要获得33%的分数才算合格。

二、现行高中招生制度

(一) 高中学校拥有较大考试招生自主权

印度高中学校有权自设招生委员会, 制定录取标准, 规定招生程序, 选择是否增加面试、笔试等其他环节等。高中校长享有招生最终裁定权, 可以拒绝对录取结果进行解释。例如, 喀拉拉邦高中学校设有由4名资深高中教师、1名高中IT协调员 (HITC) 组成的招生委员会, 校长作为召集人对招生委员会有效运作, 以及对招生过程规范化负责。[4]圣泽维尔中学校长和学校董事会是录取结果的最后仲裁者, 要求理科班申请者的数学和科学科目得分高于75%且总分达到70%以上, 商科班申请者的答题正确率必须超过60%。[5]新时代学校高中部要求申请者参加道德评价和学术评价, 道德评价以一对一互动方式考查考生的道德价值观, 以及对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的理解, 学术评价以CB-SE 10年级毕业考试大纲为准。[6]

(二) 录取标准以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

印度高中招生以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 考生先前就读学校、先前表现 (如出勤率、学习态度) 、住家距离、家庭背景、监护人类别等也是重要依据。此外, 考生还要满足年龄、品行、资格等多方面要求。大多数情况下, 考生需要参加面试或学校规定的其他程序, 优质高中学校还会增加笔试。以喀拉拉邦为例, 加权平均分是高中招生最重要的学业依据。申请者必须通过指定中等教育委员会举办的10年级毕业考试, 且成绩必须为D+级以上;年龄不能超过20周岁 (表列种姓、表列部落、残疾生等可放宽) ;烈士、现役/退役军人子女等可以加分 (各种加分政策详见下页表2) ;参加过补考的, 按补考次数相应扣除等级分 (1次扣1分) 。

WGPA=加权平均分, TGP=等级分合计, GSW=加权科目等级分合计, BP=加分合计, MP=减分合计, TS=考试科目合计, TSW=加权科目合计 (高中课程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商业三类, 下设45个科目组合, 在每个科目组合中指定若干加权科目) 。WGPA保留小数点后7位数字, 如果考生WGPA等值, 将按以下优先顺序录取:志愿排序、等级分合计 (TGP) 、英语等级分、第一语言等级分、住家相关性 (按同校初中部、同一个地方机关、地方机关既没有公办学校也没有政府资助学校、同一税区、同一地区等优先顺序) 。如果仍然无法区分, 则进一步考虑国家选才考试、艺术和运动、邦级劳动经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IT竞赛等因素。[7]

(三) 为弱势群体等安排招生配额

2010~2011年度, 印度初中和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65.0%和39.3%, 每一个升学机会都面临激烈争夺。[8]但是, 政府依然为以表列种姓/表列部落为代表的所谓“不可接触者”考生安排了专门计划配额, 以便他们能够以较低标准升学。此外, 政府资助学校管理层有权保留管理配额, 开放招录计划还会为运动特长学生、残疾人学生安排配额。各类照顾性招生配额通常占公办学校招生计划40%以上, 私立学校等比例更高。表列种族和表列部落计划配额约为全校招生计划的20%, 部分落后社区配额约占公办学校3%, 运动配额约为开放招录计划的5%, 残疾人配额约为开放招录计划的3%, 私立高中管理配额约为招生计划的30%~40% (参见表3) 。

三、讨论与启示

印度高中入学考试及招生制度建构与本国基础教育发展阶段相适应, 也必然受到本国教育内外政策环境的制约, 具有自身独特性。

(一)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入学考试合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印度10年级毕业考试既是学生获得初中毕业证书的依据, 也是高中学校招生的基本依据, 从而减少了学生参加考试次数, 减轻了学生考试负担。一般而言, 初中毕业考试是以国家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为参照, 判定考生是否具备初中毕业所需知识能力水平的标准参照性考试;高中入学考试则是以区分好坏优劣为目的的选拔性常模参照考试, 二者性质、目的、功能不同。“两考合一”之所以在印度可行, 原因是获取毕业证书的合格标准同高中学校的招生标准并不一致, 前者采用等级制即5门必考科目达到D+级以上, 其他选考科目合格即可毕业;后者采取9分制, 通过公式算出加权平均分或累计平均分作为录取基本依据, 商科、理科、医科班等还会对部分科目成绩提出更高要求。竞争性更强的优质教育资源, 还可以增加难度更高、适切性更强的笔试, 弥补初中毕业考试选拔性偏弱的不足。此举同我国中考改革“两考合一” (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入学考试合一) 的主流思路不谋而合。选择“两考合一”, 试题结构需要适当整合, 以便同时满足毕业和升学两种需求, 使用时也要合理区分毕业和升学两个标准。

Ezhavas部落:起源于印度西南喀拉拉邦的落后社区, 主要职业是农业工人、自耕农、棕榈酒师、酒商、织师或印度传统草药师等。

(二) 全国性与区域性公共考试机构并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印度既有中央级 (全国性) 考试机构也有区域性 (邦级为主) 公共考试机构, 它们既提供初中毕业考试, 也提供高中毕业考试。作为全国性考试机构, 中央中等教育委员会 (CBSE) 和印度学校证书考试理事会 (CISCE) 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俱乐部和集散地, 承担着培养社会精英人才的特殊使命。区域性考试机构则更多吸引本地区一般性初高中学校, 主要满足大众化教育需求, 因此绝大多数邦级中等教育委员会初高中毕业考试通过率较低、高分段比例更低。究其原因, 管理体制以地方分权为主、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双轨制、中等教育发展很不均衡等都是决定因素。印度35个一级行政区 (邦) 高中教育毛入学率最低为12.6%, 最高为81.1%。[9]印度34个中等教育委员会中, 2010年12年级毕业考试通过率最高的为100%, 最低的只有53.5%。[10]2010年12年级毕业考试答题正确率为60%以上的考生比例, 拉贾斯坦邦最高为75.6%, 恰尔肯德邦只有3.9%。[11]即便同一中等教育委员会, 不同地区高中学校毕业考试通过率也有明显差距。全国性和区域性考试机构并存, 有利于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附属学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考试服务。

(三) 开放招录和计划配额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印度公办高中开放招录计划约占全校招生计划的60%以下, 私立高中的开放招录计划甚至不足40%, 其余招生计划被各种计划配额挤占。开放招录严格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 政府为招生安全设置道道防火墙:利用信息技术编辑发布中央招生信息库, 明令招生学校全程公开招生信息, 安排学校、税区、地区、邦不同层级社会参与通道等。例如, 2008年喀拉拉邦推出“单一窗口招生系统”, 所有开放招录计划必须通过“单一窗口招生系统”完成。[12]印度拥有几十个少数民族, 以表列种姓/表列部落为代表的所谓“不可接触者”在考试招生等方面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毕业考试通过率及升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印度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印度开放招录与计划配额相结合的招生制度, 让不同地区、不同种姓、不同特长、不同宗教背景的学生享有更加公平的升学机会。

参考文献

[1][10][11]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Results of High School and Higher Econdary Examinations2010[EB/OL].http://mhrd.gov.in/sites/upload_files/mhrd/files/Exam Results2010_0.pdf.2013-04-16.

[2]Central Board of Secondary Education.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2013[EB/OL].http://cbse.nic.in/currisyllabus/SECONDARY%20CURRICULUM-vol-1-2013.pdf.2013-04-16.

[3]Board of Secondary Education Rajasthan.EXaminations Conducted by the Board[EB/OL].http://rajeduboard.rajasthan.gov.in.2013-04-16.

[4][7][12]Government of Kerala.Higher Secondary Admission 2012~2013[EB/OL].http://www.hscap.kerala.gov.in/CMSControl/admin/uppdf/Prospev.pdf.2013-04-16.

[5]St.Xavier's Higher Secondary School.Admission Procedure[EB/OL].http://www.stxaviersbth.com/admission-procedure.aspx St.Xavier's Higher Secondary School.2013-04-16.

[6]New Era High School.Admission Policies[EB/OL].http://www.nehsindia.org/academic-moral-evaluation New Era High School.2013-04-16.

上一篇:员工观看生命重于泰山之心得体会下一篇:2016学生会文艺部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