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土地的约定作文

2024-04-12

与土地的约定作文(共10篇)

篇1:与土地的约定作文

与土地的约定作文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规则整齐的田地中,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看着那在黑土地的怀抱里酣睡的绿油油的庄稼,心里叹了句:“真好!”土地中的庄稼,播了种,种了收,四季在更替,朝起又暮落,暮落又朝起,我在一天天长大,。物是人非。可我不会忘记那时与土地的约定。

小小的人儿,小小的身影,在田间晃动,那小小的人儿,坐在田垄上,脚深深地埋进温暖而潮湿的土中,欢快地嬉笑着。这时,邻田的大婶看着这喜人的小娃娃,不禁想逗逗她:“木木,跟大婶说,长大了想做什么?”说着又拿出一把糖,诱着小女孩,小女孩盯着大婶手中的糖,不假思索地说:“长大了,我就守着这里的土地,哪也不去!”小女孩稚嫩的面容上不加一丝玩笑,那份天真与严肃惹得旁边的耕种的人都“呵呵”笑了。不知是笑小姑娘傻,还是笑她太天真。

“长大了,就守着家乡的土地。”这成了小姑娘与土地的约定,也成了她年少时心中的第一个梦想,虽然这并不算是一个多么远大的`梦想。

春来了又去,去了又来,那小小的人儿长大了,由一个幼稚可笑的傻丫头长成了一个文静秀气的中学生。或许,别人早已忘记小姑娘当年说过的玩笑般的话语,可她还在守候着这个约定——她的梦想。只因为,她知道,每个游子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辛酸与悲痛。

我就是那个固执的人儿,那年的我六岁。

大概是我还在襁褓中的时候,父母便带着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只为能寻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那时,土地是贫穷与落后的象征,很多人为了摆脱土地,摆脱这整日不辞劳作却不见成就的农村生活,依然背起行李,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谋生。好不容易找了份自营的工作,却不懂经营,几次亏本。那时,爸爸买了几只大闸蟹花了不少钱,惹得母亲一顿好骂:“前几天,我们给张老板打了三个月的工,最后,他拿着钱跑了,咱现在干着自营生意,需要钱进货,这都快揭不开锅了,还买这无用的东西干什么?”父亲低头不语,等母亲说完,才抬头看了看我怜悯地说:“咱走了多少城市,木木也没吃过什么新鲜东西,趁着还有点钱,让孩子尝尝鲜!”母亲动了动嘴唇,没说什么,可是眼角湿润了。小小的我看着这一幕,心里也很痛,却不知为什么?

朴实的庄稼人哪有多少心思,被城里的老板,包工头耍得团团转,辛苦工作却换不来一分钱。土地的儿女啊!我们有土地,有庄稼,只要我们付出了,他就不会亏待我们。我们为何还要受这流离之苦,家乡的土地在期盼着你们啊。

那散发着自然香,朴实肥沃的土地啊,我们会回来的。

,北京,非典袭来,人心惶惶,务工者纷纷逃回了家乡,父母也带着我逃离了北京。又是一阵颠簸,那时我再也不用跟着毫无目的的漂泊了。

从此,我倍加珍惜与土地的相逢,我又回到了她的怀抱,我感到从未有过的亲切。我想,那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是我危难中的避风港。因为,我不管怎么对待她,她总是宽容的接纳我。我想,我要守着土地,一辈子,

让我们用手中的土地,创造出财富,那时的人们就不用背井离乡,不用再忍受离别之苦,那时,在外漂泊的游子能回到家里。那该是多么幸福的啊。

看着这满眼的绿色,我知道,只要我不懈地努力,这一切便不再是梦想……

篇2:与土地的约定作文

房地产企业与国土部门签订的土地出让合同中,对政府给予的土地返还款的用途进行了不同的约定,根据“不同的合同约定决定不同的账务处理”,否则会有税收风险。有鉴于此,依据相关税收法规,结合我公司市政、道路、二期土地返还、4A配套等需求,把土地返还款穷尽归纳为六种情形(假设返还款均是3000万元,单位下同):

第一种情况:土地返还款就地建安置房

土地出让金返还用于建设购买安置回迁房,法律实质是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回迁房销售给政府,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返还的形式支付给房地产企业销售回迁房的销售款,然后政府无偿把回迁房移交给拆迁户。为此,土地返还款就地建安置房的账务处理如下:

收到返还款时: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预收账款

3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65(3000*5.5%)

贷:银行存款

165

完工结转收入时:

借:预收账款:

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确认收入要纳税)

第二种情况:土地返还款用于房地产企业代理拆迁和代理支付拆迁补偿费

土地出让金返还用于支付动迁户补偿款和拆迁费用时,企业应冲减往来和做其他业务收入处理。

收到土地返还款时: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其它应付款

3000

代理支付动迁补偿款和拆迁工程款业务时:

借:其它应付款 ——被拆迁户

1500

其它应付款——拆迁公司

1000

贷:银行存款

2500 同时,借:其它应付款

500

贷:其它业务收入

500

(确认收入要纳税)

第三种情况:土地返还款用于拆迁补偿支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5]6号)第七条的规定,在计算土地增值税增值额时,具体的扣除项目为: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是指纳税人房地产开发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其中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的项目范围具体为:包括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及有关地上、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的净支出,安置动迁用房支出等。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作为开发成本中的房地产企业拆迁补偿费用全部支出是“净支出”,也就是全部补偿支出减除拆迁过程中的各种收入后的实际净支出,因此,政府给予企业的拆迁补偿款应从企业实际发生的拆迁补偿支出中扣除,而且政府给予企业的拆迁补偿款不作为土地增值税征税收入,但是要冲减开发成本中的补偿支出,从而减少计算土地增值税时的扣除项目金额。

因此,土地返还款用于拆迁补偿支出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开发成本——拆迁补偿费

3000

(确认收入要纳税)

第四种情况:土地返还款用于项目外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防洪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即红线之外建基础设施)

收到返还款时: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专项应付款

3000 支付建筑企业工程款时:

借:专项应付款

3000(不涉及纳税问题)

贷:银行存款

3000

如果支付建筑工程款后还有剩余的“专项应付款”,则应把剩余的“专项应付款”结转到“营业外收入”。

第五种情况:土地返还款用于企业在项目内建造的会所、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即红线之内建基础设施)

所得税涉税处理的法律依据 国税发[2009]31号: 第十七条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会所、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一)属于非营利性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可将其视为公共配套设施,其建造费用按公共配套设施费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即开发费用允许计入开发成本)。

(二)属于营利性的,或产权归企业所有的,或未明确产权归属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应当单独核算其成本。

除企业自用应按建造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外,其他一律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应单独核算成本,其中,由企业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完工后有偿移交的,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抵扣后的差额应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土增税涉税处理的法律依据 国税发[2006]187号: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造的与清算项目配套的公共设施的扣除按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1.建成后根据销售合同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证明文件的约定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其成本、费用可以扣除;

2.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用于非营利性社会公共事业的,其成本、费用可以扣除(即开发费用允许计入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提供移交的相关证明文件或材料;

3.建成后有偿转让的,应计算收入,并准予扣除成本、费用;建成后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其关联企业自用的,其成本、费用不得扣除。

结合上述法规,又区分两种情形:(1)、开发项目内发生的,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公共配套设施

公共配套设施是开发项目内发生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公共配套设施。公共配套设施是企业立项时承诺建设的,其成本费用应由企业自行承担,而且开发商在制定房价时,已经包含了公共配套设施的内容。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财综〔2006〕68号)第十五条规定:“土地开发支出包括前期土地开发性支出以及财政部门规定的与前期土地开发相关的费用等,含因出让土地涉及的需要进行的相关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信、照明和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净地”出让。土地出让前,征地拆迁补偿工作由政府负责,纳入储备的土地应进行必要的前期开发,使之具备供应条件。土地出让时,土地出让金为总成交价款,严禁各种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后,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并规定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因此,房地产企业收到政府土地返还款,并用于项目内开发企业自行承担,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防洪、会所、物业管理场所等基础设施工程支出,既是土地出让前政府应支出的前期开发费用,相应形成土地出让成本,又属于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范围,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即将收到财政返还的土地出让金冲减“开发成本——土地征用费及拆迁补偿费”。

有些地方税务机关明确发文直接冲减开发成本,例如《大连市地税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的通知》(大地税函[2008]188号)规定:“纳税人应当凭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下发的《土地批件》、《土地出让金缴费证明》以及财政、土地管理等部门出具的土地出让金缴纳收据、土地使用权购置发票、政府或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等合法有效凭据,计算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凡取得票据或者其他资料,但未实际支付土地出让金或购置土地使用权价款或支付土地出让金、购置土地使用权价款后又返还的,不允许计入扣除项目”。

《青岛市地税局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增值税税款清算管理暂行办法》(青地税发[2008]100号)规定:“对于开发企业因从事拆迁安置、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原因,从政府部门取得的补偿以及财政补贴款项,抵减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的金额”。

根据以上规定分析,土地返还款用于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会所、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即红线之内建基础设施)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开发成本——土地征用费及拆迁补偿费

3000(补助冲减成本)

如果协议约定土地返还款用于项目内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派出所、学校和医院等,并要进行移交给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则视同为由政府出资购买全部或部分公共配套设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属于向政府销售全部或部分公共配套设施的行为。

(2)、开发项目内发生、企业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完工后有偿移交

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第十八条规定:“ 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应单独核算成本,其中,由企业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完工后有偿移交的,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抵扣后的差额应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基于此规定,如果协议约定土地返还款用于项目内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派出所、学校和医院等,并要进行移交给政府和有关单位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000(确认收入要纳税)

第六种情况:土地返还款用于乙企业招商引资奖励和生产经营财政补贴或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

在土地招拍挂制运作过程中,出于招商引资等各种考虑,在开发商交纳土地出让金后,政府部门对开发商进行返还,用于企业经营奖励、财政补贴等等,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营业外收入

3000(确认收入要纳税)二期土地返还款在我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除重视与政府等部门、企业的合同约定条款入手外,项目立项、报规、款项收付等需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业务、财务宜早做统筹安排,税务风险方才可控。

彭兴勇

篇3:与土地的约定作文

一、夫妻约定财产制的不足

(一) 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约定权限和内容不明确

夫妻对财产作出约定并不是只为可能发生离婚作准备的, 夫妻财产约定不应理解为是一种保险, 而应该是为婚姻的美满稳定服务的[1]。夫妻之间对其婚前或婚后财产的约定, 要遵循民法合同法的一般规定, 比如合同有效要件和无效条件的相关规定。但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因夫妻之间的特殊人身关系而有其特殊性。我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约定制只有个别条文进行了简单规定, 没有明确夫妻在存续期间对哪些财产可以约定以及如何约定, 能不能超越双方所享有的财产权利范围进行约定等。

(二) 缺乏财产约定的可变更、可撤销或终止的规定

合同生效后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不得随意变更和撤销, 夫妻财产协议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 夫妻的财产关系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由于夫妻之间的人身关系对于合同的变更和撤销毕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财产契约。对于能否变更各国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同意和否定。我国婚姻法回避了关于夫妻财产约定契约的变更与撤销的问题, 这也造成了夫妻财产约定后没有明确的依据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 缺乏财产约定的公示制度

为了平衡第三人和夫妻之间的权益,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 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司法解释补充规定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该条文虽然保护了第三人的利益, 但仍然避免不了夫妻为了逃避债务, 将财产以约定方式给予另一方, 而负债的一方却一无所有, 使债权人的债权无从实现。所以不能很好地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相反极大的削弱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法律价值和法律意义。同时在法律实践中还存在着夫或妻一方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另一方合法权益的事例, 通常另一方很难举证第三人知道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

二、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改善措施

(一) 明确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约定事项, 增补其具体内容

我国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制规定的过于简单, 夫妻双方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对约定财产的范围、权限等做出明确的限制, 并制定具体可行的程序, 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 且对约定的有效条件、无效处理等加以完善。

权利和义务是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实质内容。所以夫妻双方就要在协议中对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约定, 可以对财产约定为共同共有、部分共有部分私有和分别所有三种, 在这三种情况下双方的权利义务如下: (1) 在将财产约定为共同共有时, 双方对共有的财产都有平等的处理权, 对于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时, 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 取得一致意见。双方的义务是要如实将各自的财产纳入到共同财产中, 对因该共有财产所产生的债务承担责任。当然法律规定的个人特有财产不能纳入共同财产中, 否则该约定因为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 (2) 夫妻将财产一部分约定为共同财产一部分约定为个人财产时, 对于共有财产部分双方都具有平等的处理权, 做重大处理时都要平等协商。对于约定为个人所有的财产的, 由各自单独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另外一方要予以配合不得干涉。 (3) 对全部财产中能约定为各自所有时, 双方都独自对其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但该约定不得违反法律关于夫妻间所得财产必须为共同所有的规定, 否则该约定无效。同时夫妻双方均应对婚姻共同生活所负的财产或经济责任都有义务共同承担[2]。

(二) 规定夫妻约定财产制变更、撤销或终止的方式、原因和程序

对于夫妻约定的财产协议能否变更、撤销或终止, 各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立法选择。有些国家规定, 在夫妻订立财产契约以后, 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的都可以根据一定的条件和程序予以变更或撤销, 如法国民法典第1397条规定:不论夫妻财产制是约定还是法定, 在其实施二年之后, 夫妻双方得为家庭利益, 通过经夫妻所在地的法院认可的公证证书, 协议变更之, 甚至完全改变之[3]。相反, 有些国家的立法规定, 在夫妻财产约定以后, 不得变更或撤销, 如日本民法典第758条规定:夫妻对财产关系, 于婚姻申报后, 不得变更[4]。本人认为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夫妻财产关系也处于变动当中。由于夫妻关系的特殊性, 对于夫妻之间的原财产约定已经失去其存在的合理基础时, 当事人可以变更和撤销原财产协议。在变更或解除财产契约时, 双方应当履行与缔约财产协议相同的程序, 经充分协商后变更或解除原有协议。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但一方不同意的, 要求变更或解除的一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中撤销或因婚姻关系的消灭当然形成约定财产制的终止。

(三) 实行夫妻约定财产制登记制度

夫妻双方就财产约定生效后, 由于合同的相对性, 只能在合同当事人之间有效, 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从平衡第三人和夫妻一方的利益角度考虑, 我国婚姻法的规定过于简单, 不易于操作, 很难避免夫或妻一方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另一方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发挥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法律作用, 应建立对夫妻财产的约定进行登记公示制度, 规定夫妻财产契约依法登记的, 具有对外效力;而未登记但为第三人知晓的, 对第三人发生法律效力作为补充。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公示制度, 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机构进行公示, 《法国民法典》第1394条第1款规定“夫妻间的所有财产协议, 均应在公证人前, 有订立协议的诸当事人或他们的委托代理人到场, 并均表同意的情况下作成。”我国澳门特区的民法典也采用公证程序, 规定选择夫妻财产制的婚前协议必须以公证书形式订立, 才能发生法律效力。而德国采纳的措施是:此类公证可以由相应的公证机构统一管理, 然后由婚姻登记部门在婚姻登记时一并登记或变更, 并可供人们随时查询。

从以上各国例子可见, 登记的机构是婚姻登记机关和公证机关。本人认为公证机关只是依法证明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公证机关要保守当事人的秘密, 不具有对外公示的效力, 但可以设定为夫妻财产协议的有效要件;另外, 我国公证机关众多, 第三人很难找到夫妻财产协议公证的机构查询夫妻财产约定的信息, 这就不利于第三人利益的保护。而夫妻一方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却比较固定, 这就方便第三人迅速找到登记机关进行查询, 但是其缺点是登记机关在外地可能增加第三人的查询成本。查询时对于查询的范围和内容, 应区别对待。对于一般公众查询, 只能查到该夫妻是否有财产约定;对利害关系人的查询, 在提供相关证明后, 可以查询到具体的财产约定。

综上所述,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财产制度, 它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只有进一步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 使之规范化、法制化, 才能促进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

摘要:夫妻约定财产制是夫妻财产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我国现行婚姻法对其规定却不甚完善, 本文拟从考察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现状和不足, 提出今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约定财产制,法定财产制,公示

参考文献

[1]马忆南.婚姻法修改中几个争议问题的探讨.中国法学.2001, (1) .

[2]蒋月.夫妻的权利与义务[M].法律出版社, 2001.

[3]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 (下册) .法律出版社, 2005.

篇4:与爸爸的约定作文

放假时,爸爸带我去吃海鲜,而且还答应只有我和他。可是爸爸却一路都在笑,不知道他在笑什么。可这给我了一个强烈地预感—我被骗了!果然,到了那里不仅一起吃饭的有我和爸爸,还有姐姐、爷爷、大爸、大妈、爸爸的朋友……所以我就知道会这样。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问爸爸,说:“为什么骗我,为什么?”我反正就是不告诉你。好吧,总之你不算数。所以,以后我再也不相信你了!我一本正经地回答。我这样就是想让爸爸想一下,该如何弥补这个错误。这了一会儿,爸爸说:“那我哪天带你去吃甜点吧!”我答应了他一回,可是过了一个星期也没带我去吃。这回,我真不信他了。

我之所以想和爸爸两个人一起吃饭,是因为每次无论我想干什么姐姐总要来干扰我,向着姐姐,她还要发脾气、打人……而且姐姐又不是没有爸爸,爸爸出差给我买了礼物,没给她买就打我爸爸,我说,你凭什么打我爸爸,她竟然回了一句,管你屁事。我深深地感觉不公平,我只想和爸爸好好地在一起。

篇5:与爸爸的约定作文

今天就要去拿通知书了,弟弟从早上一起来就特别地激动。

到了9点多,弟弟该去领通知书了。我想了想,就和弟弟一去了学校。

一路上,弟弟总是对我说:“等会考好了就太爽了,一回家就能玩电脑。那总感觉真好啊!”

可是,我说:“如果考差了呢?整天除了写作业就是抄生字,然后就是吃和睡,那种感觉更爽呢?”

弟弟听了,心里打了一个寒颤,说:“哥哥,你莫说了,我现在心里好紧张。”

而我去幸灾乐祸地说:“活该反正我的成绩已经知道了,我一点儿也不怕……”

到了学校,弟弟他们的老师还没有来,我就和弟弟一起等了很久。

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学校有了反映――学校通知说情各班教师迅速到各班教室,安排有关事情。

不一会儿,弟弟的班主任来了,手上拿着一大叠奖状。我从弟弟班主任手上看到了成绩,弟弟考了第三名。

篇6:与阿太的约定五年级作文

阿太是妈妈的奶奶,前年六月底去世了。

阿太一个人住在东山头乡下的`老房子里,她又瘦又小,我估计只有六十多斤。妈妈告诉我,十一年前我刚出生的时候,阿太就买了两只鸡。从此,阿太一门心思地照顾着两只鸡。等到鸡蛋收集得差不多了,阿太就会把鸡蛋送到我家来。要知道,阿太可是一步一步从乡下走到镇里来的哟!

周末,我会和爸爸一起去看阿太。每次阿太看我来了,就会很高兴,拿出很多东西来给我吃,这都是她平时舍不得吃的。时间一长,有些食物都变质了,阿太也不知道。

篇7:与土地的约定作文

(1) "以身垂范"是社会体系精心建构的体现教师价值的约定方式

这从"以身垂范"这个词语含义的历史演变中能够看出端倪。"以身垂范"在历史语境中所指向的意义, 最初是从儒家而来[1], 并随着儒学的发展, 被逐渐建构出来的一个描述体系。如章太炎在《儒家》一文中所言:《汉书艺文志》谓儒家出于司徒之官, 大旨是也。《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六德、六行、六艺。又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曰:"至德以为道本, 敏德以为行本, 孝德以知逆恶"盖以六德、六行概括言之也"。又如, 胡适之先生对"濡"与"儒"之间关系的考据, 都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 "师"的定义具有多样性, 是通过对个体行为某种状态和行为特点的描述和强化, 从而逐渐具有了明确的现代意义上"教师"这种社会角色的内蕴。

这个描述体系包含几层意思。首先, 这种描述所指的状态都包含着"范"的意味--示范和典范, 充满着道德色彩--也就是善。其次, "以身"则规定了这种状态的演示不能借助它物, 只能通过自身来展现--也就是真。第三, 这种展现不仅仅是提前设计好的有固定模式的表演, 还要求是在知识的修习过程中, 随着涵养日深, 其修习效果通过本人外在形态 (包括仪态、举止、言语) 自然而"优雅"地流露出来 (也就是形式的美感) 。第四, 其他的求知者在接触到这种演示后会受到感染, 并对演示者所修炼的知识产生理解和认同 (即解决了对知识"信"的问题) 。

从这几层意思来看, "以身垂范"概念在历史的流变中, 核心要义--可供人学习的典范--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其适用性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整体性、包容性的特点。这也是它能够被提炼出来作为教师指认符号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 这种公开演示虽然没有刻意确定"垂范"者的身份, 但在儒学的发展过程中, "以身垂范"的所指和"师"的内涵是越来越重和了。"以身垂范"的概念所指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建立, 与社会系统对示范者的道德要求有密切的关系。在儒家看来, 社会系统中的"王"应该是社会理想的学习典范, 乃至一般官吏都应该做到知识与道德的统一, 以便人们以"吏"为师。孔子早期周游列国, 热心向不同的诸侯推行儒家主张。在理想不断碰壁之后, 才退而作了专业教师--有学者谓之"中国第一个民办教师"。在后世更是被封为"万事师表"、"至圣先师"等。这就形成了儒学的传统, 每一代宗师级的学者, 赋闲在野时都会开堂授课, 与门人弟子谈玄论道, 传播体悟到的知识。这也是把"以身垂范"作为教师指认符号的另外一个原因--师者, 是自觉地通过自身的作为来传播知识的践行者。

第三个原因, 是因为师者代表着自强不息的刚健天性。儒学以道为本, 对道的体悟要求修行者要有"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品质。儒者与师者的身份重叠后, 这自强不息也就成了为师者的本来之义了。《论语曾子》:"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儒士行事要"志于道, 据于道, 依于仁, 游于艺"。而"志于道"就是对人生价值与命运的担当者以及人类知识的坚守者。中国到汉代时所形成的师与儒士身份合一, (知) 识与德 (性) 内涵合一的情况就成为了为师者的显著特点。古代的"师"者,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只不过今天教师这个称谓, 更多的带有西学的色彩。

教师作为与知识为伍的人, 其存在意义的确立, 关乎社会体系对其价值做何种判定。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 每个人在社会体系中都扮演着相应的角色, 每种角色的价值是被社会系统赋予的。选择了何种角色, 即对应了相应的社会价值。而社会系统对不同社会角色固有的限定性, 将会塑造人不同的行为习惯。也可以说, 各种社会角色都是社会系统为了自身的存在和保持良性运转而形成的。其社会价值都有相应的默认形式得以向外界显示其存在的意义, 同时也是发挥在社会体系中作用的方式。

中国传统的教师, 是从吏史、儒、士一路演变至今, 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含义。按照金观涛教授的观点, 中国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 经过千年的发展, 通过自身的提升, 完成了文化上的突破和超越, 其存在的意义是可以依附于个体而存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也确实是把修身作为知识的基础来看待, 追求不拘于外物的价值独立性。但是从深一层来看, 这一价值内涵更多是社会设定的一种理想境界, 并没有完全实现过。儒学本身 (包括孔子) 是在社会体系赋予了明确的社会价值之后, 其自身的内在价值通过不断完善才得以确立。

虽然自19世纪末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全面的危机, 儒学更是遭到辛辣的批判--《儒林外史》中的教书先生往往成为酸儒的代名词, 但从社会习俗的认知上看, 教师的内涵特点还是基本延续了下来。也就是说教师这个符号所指的意义还是和自强不息、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这些认可相联系的。社会对知识的解释和对道德的认知标准, 通过教师这个角色还是可以传递给其他社会成员的。

从汉代独尊儒术, 到唐代辟佛尊儒、宋代文人治国, 再到明清以朱熹《四书集注》为考试核心的八股取仕, 正是社会系统不断调整, 并用明确的形式给予儒学正统、尊贵地位的结果, 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内在价值不断被丰富和固定下来, 并沉淀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核心之一。可见, 中国教师存在的意义--也即价值--虽有其特殊性, 也同样符合韦伯所揭示的"社会角色"的基本原理。

只是, 中国传统社会体系给予教师显示其社会角色价值的方式比较独特, 推崇个体把卓越的学识修养通过公开的形式, 彰显给其它社会成员观看, 以其达到成人论助教化的统治功能--这即是"以身垂范"的中国特色。

(2) 社会系统出于完善和稳定自身的需求促成了约定的形成

从以上可以看出, 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体系中的价值定位, 是超越了单纯的物质财富等于职业价值的一般规律的, 不能够用单纯的交换原则来衡量。在基本的物质待遇之外, 社会给它附加了许多隐性价值--即社会因为其专注于维护知识的持久性发展, 而给予的道德层面的尊荣。这种尊荣是全体成员以共同承认和遵守的方式, 有意识地在社会事务中, 将其彰显--如以前都要行见师礼, 以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意识培养等, 并通过转化为习俗的行为规范, 维持并不断加强教师在社会体系中的重要性。

这样, 教师的价值就由财富和道德优越性两部分构成, 其物质方面的欠缺, 由精神层面的尊荣感, 给予了补偿。社会与教师形成了某种默契的约定关系。社会给师以尊荣, 为师者通过公众可以感受到的方式, 展示符合社会主流需要的价值观念--社会主流推崇的知识本身就具有价值取向。这既是自我的内在需求, 也是社会监督的方式。大众受其感染, 会按照教师示范的样式标准来修正自身的行为习惯, 从而间接地实现了社会体系对于稳定的要求。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出于有意无意的不断修饰, 这个约定仪式表面的仪式性和道德性被凸显出来, 逐渐成为了教师的外在符号。而物质层面的交换性--传统社会认为"利"会影响道德的正当性--则隐藏到了幕后, 以致人们淡忘社会体系与教师个体还有这样的约定。

2 近代以来社会体系违反了与教师群体的古老价值约定

(1) 社会体系通过改造"以身垂范"的含义, 消解了教师角色原有的价值

教师角色的社会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一样, 到了近现代也遭遇了危机, 甚至社会系统把"以身垂范"演变成了公开示丑。从二十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 对中国传统文化局部的批判终于发展成为了毫不留情的全面扬弃。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 中国社会通过全面否定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从文化上用"新、旧"将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对立起来。带来的后果之一, 是社会全体对以教师为符号的知识份子阶层, 自身存在价值的怀疑乃至轻视。"教师 (先生) "作为特定符号和它所指向的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定程度上被扭曲或割裂。教师所代表的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丧失。

另外, 来自政治层面的压力, 使教师群体经历了"自我他者化"过程[2], 导致了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群体, 自我价值的失落。社会体系开始违反和教师之间的古老约定, 收回了它应该给予教师的尊荣。

六十年代以后的教师群体有个显著的特点, 即教师几乎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这是因为政府通过在乡村施行土地改革, 在城市施行公私合营政策, 并采用了新的户籍管理制度, 导致知识分子不再可能以超然的身份, 独立于主流社会系统之外, 纷纷被分配到了各高校做了教师。于是, 知识分子与教师的角色在当时几乎是完全重叠了。因此, 这以后在针对知识分子发动的各种改造活动中, 教师群体都首当其冲。出于政治需要, 当时的执政部门通过有组织的让教师检讨、揭发、改造自己的价值观, 同时, 有计划地在公开场合通过群众集会批斗的形式, 丑化其形象, 终于成功地摘除了教师群体头上的智慧和道德光环。并让教师群体开始把这种负面的看法变成了自己的主观意识--知识没有价值, "臭老九"是教师在社会系统的排序[3]。"臭老九"一说来自元代异族统治时期的说法:"一官二吏僧四道五夫六猎八猖九儒十丐", 可见当时对知识分子的蔑视到了什么程度。而没了私有财产, 知识分子也就断了"退而独善起身"的可能性。这导致知识分子无论怎样努力都已经无法坚守为人为学两个层面上的底线了。杨奎松先生在《忍不住的关怀》中, 用详实的资料, 给我们勾勒了当时知识分子被改造的情景。此后, 教师的社会价值进一步被整个社会习俗所否定。如果说文革时期教师价值的失落, 是因为权利部门出于政治目的从上而下造成的, 教师还可以被赋予殉道者的悲剧色彩的话, 那么在文革结束以后,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 平民阶层自发的 (由下而上的) 对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 再次发起了攻击, 只是这次换做了以辛辣讽刺为手段的再次解构。

王朔的小说充分地展示了当时的这种社会现象。他在多部小说中都塑造了有悖传统教师具有道德高度的角色形象, 如《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中"留校的教师", 在《顽主》中道貌岸然的"教授"等。这些具有高度写实性的文学人物在当时都赢得了社会的一片共鸣--。冯小刚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影片中扮演的教师, 其庸俗和粗鄙的角色设定也坐实了教师在当时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伪善、庸俗, 几乎跟俗世中的普通人没什么区别。这股民间涌动的对主流观念冷嘲热讽的习气, 形成了一股对教师以往权威不信任的社会潮流, 从根本上消解了教师价值存在的意义。到此时, 由政治需要开始, 社会系统在消解了教师角色的道德价值之后, 所形成的巨大破坏力才开始全面的显现出来--社会系统通过不再赋予教师以道德尊荣的方式, 结束了和教师之间几千年的古老价值约定。剩下的就只有赤裸裸的"物质"需求了。

(2) 教师群体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和误解

至此, 教师群体固有的师道尊严、授道解惑的传统意义在社会系统内被消解殆尽。它带来的后果是可怕的--教师不再是常识层面上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拥有的知识和自身道德相割裂。总之, 教师不再和智慧与道德划等号, 它已经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被尊敬的认知符号, 相反它被碎片化, 不再具有思辨性和系统性, 只能够被动地影射出外界的投射。经过三十多年物质投入和精神建设的今天, 高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教师群体对于自身的价值定位却并没有恢复自信。

教师群体因为价值观的失落, 导致错误的引用其他群体的价值观念来定位自身的社会价值--这是引起教师行为混乱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关教师的社会丑闻不断, 比如和商人比富, 乃至直接用掌握的教育资源交换财富;和平民比俗, 通过混淆不同阶层行为的道德标准从而逃避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等等, 其原因均在于教师群体对自我价值认定的缺失。高校通用的通过薪酬管理和行政管理作为教师团队建设手段范式, 并没能够解决自我价值认定的内在焦虑。这样, 在外在物质环境的不断刺激下, 即使规定了教师的职业操守等形式化的规章制度, 教师群体没有终极价值信仰, 心神不宁, 依然不能安其本分。

3 以身垂范在当下语境中的意义

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中, "以身垂范"的核心要义对教师群体的价值重建依然适用。教师角色所具有的泛道德性, 虽然被中国近代社会系统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甚至粗暴的破坏, 但近三十年的社会实践也证明了, 当教师群体降低乃至放弃了道德标准后, 带来的诸多后果对社会系统本身的损害有多么可怕。

这从反面也证实了, 道德性对于教师角色来讲不仅不可缺少, 而且应该高于一般的社会成员。当然, 这种道德性应该是恰如其分并与职业要求相匹配, 不再是泛滥的"道德至上主义"。在现代社会系统中, 只有首先确立教师道德的重要性, 教师固有的"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的追求知识、与时俱进的自律 (性优秀) 品性才会有立足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 教师才有可能通过自我完善, 有效继承优秀文化, 继而传递给学生和社会, 而不是沉沦为没有批评能力的流行趣味的追随者。在这个层面上, 对于教师职业来说, 道德性比知识性更能代表教师职业的内涵意义。

另一方面, 网络教学的普及、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 也挑战着教师的传统价值观念。还是否有必要把知识传授以外的道德属性, 更多的加在教师头上?毕竟, 现在获取信息是如此方便和直接, 视频授课的方式能感受到多少的道德性呢?对于这个问题, 陈仲甫先生有段话可以作为借鉴。在发表于1921年《青年的误会》一文中, 陈仲甫先生说道:"……教学者如扶醉人, 扶得东来西又倒。现代青年底误解, 也和醉人一般……你说婚姻要自由, 他就专门把写情书寻异性朋友做日常重要的功课……你说要脱离家庭的压制, 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你说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他就悍然以为大家朋友应该养活他。你说青年要有自尊的精神, 他就目空一切妄自尊大不受善言了。" (摘自周作人著《苦雨斋》) 这话是近百年前说的, 对我们理解传统与发展的关系, 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西方先进国家发明了视频教学, 但是他们并没有轻视和放弃严谨的学术传统。马克思韦伯在《学术作为一种致业》中所提出的学术生活的特殊要求, 包括其严肃性和自我选择的奉献性, 依然是现代大学重要的学术奠基之石。

《庄子杂篇》中对"有用"和"无用"的论述, 最后给出的结论也是"功利到极致则伤本"。就教师职业来讲, 道德上的要求就好比看似累赘的"无用", 但没了它, 知识将无从发生, 终将会损害知识本身的创造与延续。

教师的社会价值不能够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 教师个体也无法独立完成价值的重建, 重建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即需要教师个体的觉悟, 更需要社会系统主动而善意的合作。它还需要由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某种仪式化行为给予确认, 这需要社会系统在成员之间进行整体的协调和推动。

摘要:本文通过对"以身垂范"词语的分析, 切入"教师认同社会角色的心理机制的形成"这个领域。试图为新办高校的师资建设提供某种参照。提出如下观点:不同历史时期, 教师的社会角色定位与对应的社会价值体系是统一的整体, 两者之间有着古老而默契的约定,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一旦这种约定被打破, 就会出项诸多教师群体性行为失范的社会问题。目前媒体报导出来的诸多"教授乱象", 正是中国近代一系列社会动荡和人为因素, 打破了这个古老约定所带来的后果。由此, 可以通过尝试重建传统模式中该约定内涵的积极价值, 重塑现代社会中教师的社会角色。

关键词:以身垂范,社会角色,文化心理结构,儒学,碎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余英时著.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2]梁启超著,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夏晓虹等校, 商务印书馆, 2011.

[3][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 2010.

[4]余英时著.论戴震与章学诚[M].三联书店, 2012.

[5]余英时著.方以智晚节考[M].三联书店, 2012.

[6]刘梦溪著.大师与传统[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7][清]吴敬轩著.儒林外史[M].中华书局, 2009.

[8]章太炎著.章太炎讲国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8.

[9]胡适著.文化讲演集[M].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

[10]杨奎松著.忍不住的关怀[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11]金燕著.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篇8:与妈妈有个约定作文

过年时,吃了第一次酒后,我数了数大大小小的红包,再加上钱包里我原来攒的钱,总共有一万多元。这么多,快把我的钱包都撑破了。这么多钱放我的包里总觉得不放心,突然从我的脑子里跳出了一个想法:把钱存到妈妈那里,让妈妈每个月给我一些零花钱。我想妈妈应该会答应,我就问:“妈妈,我把一万块钱存到你那儿,你每个月给我225元零花,如何?”

“可以。”

妈妈答应了,我大吃一惊,她竟然这么爽快就答应了。

之后,我和妈妈的约定基本都执行了,就算落了几次,妈妈也会事后补起来。有时候是我向妈妈要,有时是妈妈主动给我,妈妈可能会迟几天给我,但不会说好的不会少。我把妈妈给我的钱积攒起来,做我喜欢的事。

篇9:与自己有个约定作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有的人做事喜欢拖到明天,可是,人的一生中有几个明天呢?今天的事今天完成,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想要明天更好,就必须比今天的自己更好。

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我初二一定要考全A。初一的期末考,总共七个科目,但其中一门科目我却没上A,而且这个科目只差1分啊!这是整个初一年我最大的遗憾。未来的初二年,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更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科目,争取期末考获得全A,来弥补初一年的遗憾。

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我的字一定要写得更好。小时候,我放弃了硬笔练习,结果我的字写得越来越丑,连最基本的拿笔姿势都是错的,写出来的字歪七扭八。不仅老师强调我要练字,连看过我作业的每个人都这么说。俗话说,“字如其人”,我终于下定决心,重新学好硬笔,争取写一手好字。

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我一定要增强体质。由于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导致我现在的体质和抵抗力越来越差,生的病越来越多。加上不喜欢运动,只要一运动,身体就承受不了,所以我初一年的体育课基本没上,老师也通知家长,要我多运动。所以从暑假开始,我决定早上游泳2个小时,晚上去体育场跑步。可惜我坚持不了,三天捕鱼,两天晒网。妈妈见我这样,只得强迫我去了。相信若我能够持之以恒,总有一天,我的体育成绩能达到优秀。

篇10:与自己有个约定作文

我想,与明天的自己约定,一起去看第一抹晨光划破天际,看着光明渐渐颠覆黑暗的统治,看着沉睡的城市慢慢的苏醒,然后,踏着清晨的露水,去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

我想,与明天的自己约定,在上学的路上不再匆匆忙忙,而是学着去观察,看看天上的月亮是不是还没有起床,路边的小树是不是已经冒出了新芽;去数数,学校有多少个台阶,我们每天走着台阶,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然后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那么,这一天是不是会格外愉悦呢!

我想,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上课的时候除了认真听讲外,看看老师专注的神情,青丝中的白发,想想为了这一节课,老师备课的情形,老师为了这一班学生如何呕心沥血;想着不能辜负老师的辛苦,要努力读书,好好学习,报答老师。

我想,与明天的自己约定,晚上回家的时候,不要抱怨父母还没有做好饭菜,而是亲手为父母烹饪一顿可口的便饭,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力所能及的为家做点什么。

我想,与明天的自己约定,睡觉前想想自己一天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再一个明天要干什么,怎么干好。

我想,与明天的自己约定,做一个美美的梦,梦里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学校。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都其乐融融的在一起,生活充满了美妙。

与自己的约定可不能失约哦!

上一篇:抗日战争的胜利公开课教案下一篇:内部租车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