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机车的论文

2024-05-20

关于电力机车的论文(共9篇)

篇1:关于电力机车的论文

关于电力机车驾驶安全行车的报告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安全是铁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铁路列车安全的好坏,是衡量铁路运输管理水平和各部门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铁路职工的神圣职者,对于安全行车,以下是我在现场六个月实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打牢安全行车的重要基础。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职工遵守铁路职业纪律的自觉性。铁路职业道德包含有服务行业活动的要求,又包含有工业企业所特有的要求。铁路是在流通领域进行生产,通过运输活动将货主的各种货物或是千千万万的旅客从出发点运送到目的地。因此,就要像服务部门一样,把“尊客爱货”优质服务等作为铁路职工道德中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规范,铁路职业道德和铁路职业纪律密不可分。铁路的职业纪律往往是通过规章、守则、条列、制度等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而铁路职业纪律的许多要求同时也是铁路职工道德的要求,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又反过来促进铁路职工遵守职业纪律。

2. 加强法律法规和铁路规章制度的学习,增强铁路职工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铁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对铁路运输安全客观规律的总结,是铁路运输多年来生产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和铁道部颁布的有关铁路安全的法律法规,以贯彻落实《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为重点,学习《安全生产法》、《铁路法》、《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其次,要认真学习铁道部、各铁路局及各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熟悉、领会、掌握规章制度,具有必备的安全知识,能熟练运用法规规章方面的“应知应会”。

第三,要加强一系列新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的学习。随着和谐铁路建设,铁路的管理体制和运输生产力布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铁路的技术装备现代化实现了重大跨越。铁路职工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及时掌握《技规》、《行规》等新规章对本工种、本岗位的要求,熟悉各工种的作业标准、作业流程。对必知必会的内容培训过关,遵循新的操作规律,提高技能,强化应急处理能力,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

二加强机车运行安全教育,增强乘务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机车是铁路运输的牵引动力,它担负着牵引旅客和货物列车以及站场上的调车工作,机车是完成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基本设施。

机车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全路运输安全生产,具有决定性和关键性。机车运行安全是在复杂多变的人、机、环境系统中形成的,其中,人是核心,是主体,设备是基础,环境是条件,而管理是重点、是关键。

铁路运输生产不改变运输对象的属性和形态,主要产品是旅客和

货物的位移,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劳动成果遭受损失,而且也使铁路运输各部门的劳动化为乌有。可以这样说,没有安全,就没有铁路企业的一切。一是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安全第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铁路的运能和运量矛盾更加突出,目前,铁路主要干线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仅能满足社会需求的70%左右,以运定产量,以运限产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如果发生行车中断,就会使本来紧急的运能更加紧张。二是铁路运输的现状决定了“安全第一”。现阶段我国铁路要承担繁重的运输任务,而铁路的现状很不适应,许多设备陈旧老化,线桥病害较多,为了提高运能,许多区段超负荷运输,降低了安全系数,存在许多事故隐患。铁路运输要24小时、全天候、连续地运行,需要多部门多工种协调精确地按图作业。铁路是一部巨大的联动机,环环相扣,紧密衔接,若有一“点”不畅,就会影响全线,一“线”不通,就会打乱一片。三是铁路运输“安全第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多种运输形式的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作为传统的铁路运输业面临航空、公路和航运的严重挑战,全路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时刻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落到实处,消灭事故,保证安全正点,取信于民,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方能提高效益,增强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机车运行安全,要根据时代的特点,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如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人得思想教育,千方百计调动人得主人翁

思想意识,以利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意培训生产技能,把思想工作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去,实行目标量化管理,根据上级下达的行车安全任务,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值,任务落实到车组、个人,并纳入奖惩,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大力推行安全系统控制,如车机联控、联防联控等安全管理方法,逐渐形成系统的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模式。同时应充分认识到,要实现铁路运输现代化,必须强化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要提高,性能要可靠。在保障机车行车安全方面,要逐步完善列车安全运行监控装置的安装,无线列调场强整治和统一区段频率、通用或兼容式机车信号的安装,列车无线报警设备的安装等。

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安全行车的技能和操作水平。

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具体化,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完成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它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处理业务能力,技术能力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等等。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所从事职业必须的技能,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为人民服务。

如何才能提高技能和操作水平呢?

首先,提高技能和操作水平必须要有勤学好问,刻苦专研的精神。任何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是劳动人民经验的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知识和技术也在不断的加深和拓宽。只有勤学好问,刻苦专研,才能把知识和技术弄懂学透,只有不断向有技术专长的人,向经验丰富的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的水平。

其次,提高技能和操作水平必须重视技能培训,按规范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应该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熟悉操作规范:另一方面,必须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做到熟练按规范作业。要把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具体的操作规范转化为技能技巧,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第三,提高技能和专业水平必须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断攀登技术高峰。当今的时代,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目前,大量新技术在铁路中的运用,带来了新技术、新装备,有要求我们每一个铁路员工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专业技能学习和掌握不是一劳永逸的,铁路职工应当不断学习专研,努力用现代科技武装自己,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标准化作业,是确保行车安全的根本保证。

机车乘务员是铁路运输的主要技术工种,运输任务完成质量的好坏,与机车乘务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乘务作业过程的规范关系很大。机车乘务员的基本任务是:正确操作,爱护机车,合理运用机车功率,安全正点,多快好省的完成客货运输及站段调车任务。

机车乘务员乘务作业过程标准化,是机务部门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正点,优质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历史的经验和血的教训证明:只有一丝不苟的执行一次乘务作业过程标准化程序,才能消灭行车事故,确保工作时的人身安全,才能有力的保证实现安全、正点、优质、低

耗。铁道部制定的《操规》是机车乘务员乘务作业的标准,是机车乘务员正确驾驶,精心保养机车和平稳操纵机车的依据,必须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本规程的规定。

在乘务作业的过程中,乘务人员必须注意防止以下几种危害安全的思想:一是麻痹思想。在总体上、较长时间内本人安全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忽视安全隐患的查找,忽视安全意识的强化,没有做到警钟长鸣。二是怕麻烦图省事的思想。把本应履行的程序减掉了,把正常的程序颠倒了,结果是图省事却酿大祸。三是侥幸心理。有的认为“出事故就像中大奖,机会不会到自己头上”,盲目轻信不会出事故,凭经验认为不会出事故,但经验和侥幸毕竟有极大的局限性。四是形式主义和麻木态度。在执行标准过程中,不注重质量,工作不细致,落实不到位,为安全行车埋下隐患。

篇2:关于电力机车的论文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老师:

关于电力机车的探究

一、机车的发展历史

早在180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能牵引5节车厢,它的时速为5至6公里。这台机车没有设计驾驶室,机车行驶时,驾驶员跟在车旁边走边驾驶。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引,于是一直沿用至今。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机械交通工具,早期称为蒸汽机车,也叫列车,有独立的轨道行驶。铁路列车按载荷物,可分为运货的货车和载客的客车,亦有两者一起的客货车。

在1781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森出生在一个英国矿工家庭。直到18岁,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学习。1810年,他开始制造蒸汽机车。1817年,当斯蒂芬森决定他主持修建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上完全用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任务。但是,保守的铁路拥有者却对蒸汽机车的能力表示怀疑。他们提出,在铁路边上固定的牵引机,用拖缆来牵引火车。斯蒂芬森为了让人们充分相信火车的性能,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号”机车。这种机车的卓越表现终于让怀疑者改变了态度,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

最早使用燃煤蒸汽动力的燃煤蒸汽机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必须在铁路沿线设置加煤、水的设施,还要在运营中耗用大量时间为机车添加煤和水,这些都很不经济。在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转向研究电力和燃煤蒸汽机车。

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驶的蒸汽火车是由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特里维西克所设计的。它的火车有四个动力轮,1840年2月22日试车,空车时,时速20公里,载重时,每小时8公里(相当于人快步行走的速度)。不幸,火车的重量压垮了铁轨。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重约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其时速达到200公里。

燃油机车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并将它应用于铁路运输,开创了内燃机车的新纪元。但这种机车烧汽油,耗费太高,不易推广。

1924年,德、美、法等国成功研制了柴油内燃机车,并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

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轮机车,以柴油为燃料。且结构简单、震动小、运行性能好,因而,在工业国家普遍采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发展高速列车,例如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车,时速到达260公里;日本东京至大阪的高速列车时这也达到200公里以上。

人们对这样的高速列车仍不满足。法国、日本等国率先开发了磁悬浮列车。我国也在上海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线,由地铁龙阳路站到浦东机场。这种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时速可达400-500公里。但我相信磁悬浮列车并不是人类研究火车的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高度上的新起点。

中国第一辆火车

古老火车

中国磁悬浮列车

中国磁悬浮——新湖明珠号

中国高速火车-动车组

中国子弹头动车组——和谐号

日本、法国、德国是当今世界高速火车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个国家。

法国高速火车

二、电力机车的动力原理

1879年出世的世界第一台电力机车,是利用两条铁轨之间的第三条轨将电力引进机车里的,但是这种供电方式适合于电压和功率都比较低的情况。随着电力机车的发展,要使它跑得快,运载量大,就得提高电力机车供电系统的电压和功率,因而需要使用高压输电线和变电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使用设在地面上的第三条轨供电的方式了,因为这既不安全,又给使用带来不便。

1881年,德国试验成功一种适合以高压输电线供电的电力机车新的供电系统,叫做“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也就是将电力机车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实际上,这种供电系统和现在城市中的有轨电车相似,在车顶上装着一条“长辫子”。它与以前使用蓄电池的电动机车的主要不同在于,它自身不带电源,由电厂供电,所以机车的结构比较简单,但需要一套供电设备。

这种装有“长辫子”的火车,依靠装在车顶上的受电弓子把电力从架在空中的电线上引到机车里。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是高达110千伏的三相交流电,必须经过牵引变电所变成25千伏的单相交流电,方能供机车使用。因此,在电力机车行驶的铁道沿线上,每隔50公里左右设一个牵引变电所。变电所的电又被送到邻近的沿线接触网上,通过机车上的受电弓

将交流电引到机车的整流器上,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使直流电动机旋转,再经过一套传动装置,带动车轮转动,机车就会跑动起来。

三、交流电力机车的结构

交流电力机车由电气系统和机械结构两大部分组成。电气系统包括受电弓、主断路器、一台大容量的牵引变压器、4~6台牵引电动机,两套司机控制设备、一套由晶闸管或可关断晶闸管构成的变流器,以及功率不等的辅助电动机和大量电器、电子器件等。此外,还有通讯设备、仪表,有些电力机车还装有电脑控制装置。牵引电动机装在轮轴和转向架上,通过齿轮传动驱动力。受电弓装在车顶,其余电工设备均在车体内。机械结构主要由车体、车架和转向架构成。车体通过车架安装在转向架上,转向架再通过弹性支承装置和轴箱,将机车重量均匀地分配到各个轮对上。中国电力机车的每轴载重量为23t。

四、交流电力的电气原理

交流电力机车所用电能从接触网获得, 再由装在车顶的受电弓导入车体,然后经过主断路器进入牵引变压器的原边,降压后输入特殊形式的整流器(变流器)和电抗器,使之成为电压可以平滑调节的直流电流,供给牵引电动机。通过调节整流器的直流输出电压,即电动机的端电压以及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实现机车的起动和调速。

交流电力机车的电气原理图

五、交流电力机车的特点

交流电力机车由于接触网供给的是交流电, 因此在牵引变电所中不需要整流装置,比直流电力机车供电设备简单、经济。交流接触网的电压高、电流小、所需的牵引变电所因距离加大而数量减少,故比直流供电系统更为经济,同时机车的功率也大为提高。因接触网电压高、电流小,接触点的用铜量和损耗都相对减小。牵引电动机的端电压由车内的变压器供给,不受接触网电压的限制,可以选择对电机最有利的电压定额,从而提高了牵引电动机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此外,交流牵引变电所还可以与其他供电网连接起来,统一供电,促进铁路沿线地区的电气化。因此用工频交流电的交流电力机车,在要求功率强大,运行地区宽广的铁路干线电力牵引中,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发展。由于交流电力机车采用单相交流接

触网,仅有一条架空导线(另一导线由铁路钢轨实现),对其沿线的导体产生不对称的电磁影响,故对沿线通信线路的干扰较大,通信电缆需要屏蔽,或者改用微波通信及光纤通信,因此增加了投资费用。此外,交流电力机车上的电器设备绝大多数为变流装置,这些装置(如常用的相控整流器)难免给电网带来较多的谐波分量污染和供电质量问题;因机车中整流器的相位控制,使电网电流滞后于网压,这种相位后移和谐波分量,又降低了电网的功率因数。

六、交流电力机车的发展前景

电力机车虽然问世较早,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大量普遍地使用起来,已成为铁路机车家族中的佼佼者。目前,有的国家已制成了具有万匹马力的电力机车,使火车的速度超过了每小时200公里。还有的在研制14000马力的大功率电力机车,将会使火车的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电力机车将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用鼠笼式感应电动机驱动的交流电力机车,因鼠笼式电动机简单、可靠、造价低、重量轻、体积小、易于维护检修、防潮和抗有害气体性能好、牵引特性硬等优点,可以防止机车轮对和钢轨间的打滑(空转),运行部分的牵引特性又可调节成恒功率性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机车上机电设备的功率。因此,这种电力机车具有重载、高速、可靠等特点,是电力机车的发展方向。

由于我每次从家里到学校都要坐火车,因此关于火车的未来我也有很多想法。大家都知道火车晚点是很正常的,但是每个人都希望火车能准时到站,我想晚点不仅仅是单辆火车的速度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与铁路系统的调度有关。这就需要更完善的调度制度和更合理的管理方案。还有火车硬座座位的设计接近九十度,这样的座位对长途旅客来说容易引起腰酸背疼和其他不适感,将来的火车设计必将会越来越人性化。

记得有一次回家,火车上播放广播讲到关于火车的科普小知识,里面说到现在的火车都安装了“黑匣子”,这种装置类似于飞机上的黑匣子,能够实时记录火车的运行速度、显示轨道状况和列车的运行细节,为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同时还安装了全球定时定位系统。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列车的运行将会越来越安全,运行速度也会的到很大的提高„„

篇3:关于电力机车驱动系统问题的分析

由上表数据分析发现:关于转向架运行的故障问题, 主要集中在转向架的齿轮箱、牵引电机等驱动系统方面。结合在段的实际学习, 总结出关于转向架的驱动系统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机轴抱死—电机轴承损坏, 导致电机输出轴无法转动, 出现“机破”事故。

(2) 电机异音—电机枢轴轴承或电机枢轴支架故障, 导致电机枢轴径向间隙不均。

(3) 齿轮啮合不良—齿轮啮合间隙发生变动, 导致大小齿轮啮合不良。

(4) 齿轮箱漏油—齿轮箱合口漏油;齿轮箱体渗油;齿轮箱油口处漏油。

分析以上驱动系统问题的最初原因都和电机枢轴轴承磨耗、损坏, 电机枢轴支架故障有关。

1 驱动系统问题在段检查手段

①齿轮箱漏油和油质检测:漏油检测主要通过目测、棉布擦拭来判断, 通过观察齿轮箱体外侧和齿轮箱上下箱体合口面及箱体与抱轴轴承外圈合口面, 观测齿轮箱漏油情况

②驱动系统运转故障检测:机车出段前, 都要经过“顶轮试验”, 判断机车各位的驱动系统能否正常运转, 提前排除故障。它的原理是通过液压千斤顶支撑于两侧轴箱, 将轮对顶离钢轨, 将传感器分别贴在电机、齿轮箱、两侧轴箱, 连接数据采集器和电脑, 控制机车开启相应位的轮对电机, 并依据试验规程划分几个速度段, 让轮对空转。通过传感器和采集软件获得相关数据并进行后续分析, 其原理如图1所示。

通过“顶轮试验”, 机车驱动系统运转发出轰鸣声, 段内师傅凭经验就能大体判断电机是否正常运转、大小齿轮啮合是否良好, 并给出后续的处理意见。

2 驱动系统问题主要现象及原因分析

2.1 齿轮箱漏油

齿轮箱漏油, 主要指合口处漏油、箱体渗油、齿轮箱油口处漏油。

①合口处漏油。

合口处漏油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造成:

1) 齿轮箱尺寸偏差较大。由于制造工艺等原因造成上下两箱体结合面不在同一平面内;齿轮箱合口领圈同抱轴承外圈不同心, 制造尺寸偏差较大。造成上下箱体合口面及箱体/抱轴承外圈合口处产生间隙而漏油。

2) 现场安装操作问题。安装过程中箱体合口面清理不彻底, 细小砂粒、毛刺、铝屑等杂志直接影响箱体密封效果, 现场脏乱差的环境也影响安装质量;不按照工艺要求安装。比如厌氧胶涂抹后超过15分钟后安装, 齿轮箱箱体合箱后螺栓未按顺序紧固, 造成螺栓受力不均。

②箱体渗油。

箱体渗油主要指随着箱体振动和承压后逐渐显露出来的铸造缺陷, 主要包括砂眼、裂纹, 沙眼随着振动逐渐演变为细小裂纹。在负压的作用下, 齿轮油沿着裂纹渗漏出来。

③齿轮箱油口处漏油。

齿轮箱油口处漏油, 表现为注油堵、放油堵、回油孔处渗油。主要是由于密封垫发生变形、损坏, 进而导致油堵松动而漏油。

2.2 齿轮箱油黑/脏

齿轮箱润滑油在正常运行下, 通常在15, 000~30, 000公里之间进行换油, 实际情况中, 很多齿轮箱换油里程数都小于规定里程。主要原因是齿轮箱在运行中随着振动和在润滑油的腐蚀下, 箱体内表面金属层脱落融在润滑油中, 导致油内杂质多, 表现为黑/脏。

2.3 驱动系统异音

驱动系统异音原因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电机本身问题, 电机枢轴轴承磨耗、损坏, 电机枢轴轴承支架问题, 大小齿轮啮合间隙大, 小齿轮下垂, 齿轮啮合齿面受力不均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大小齿轮啮合不良。

众多原因分析, 段内出现驱动系统问题的机车大部分集中于某一批生产的齿轮箱上, 这也从实际充分说明了驱动系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部件耦合问题。

同时当机车通过曲线时, 电机的摆动, 导致大小齿轮轴线不平行, 导致啮合应力不均衡, 造成小齿轮沿齿面线磨耗不均, 啮合应力又反过来作用于电机枢轴轴承和轴承支架, 造成轴承磨耗异常、轴承支架损坏。久之, 导致驱动系统异音现象。

3 驱动系统问题的常规解决手段

3.1 齿轮箱漏油

①合口处漏油:

齿轮箱合口处漏油分为轻微渗油、渗油较严重、严重漏油三个级别, 对于不同情况处理方式也不同。

1) 轻微渗油。

将渗油处清理干净, 观察一两趟, 确认渗油严重性。

2) 渗油较严重。

在不拆卸齿轮箱的情况下, 用专用清洁剂彻底清理齿轮箱合口缝处, 对渗油合口缝处补胶处理。

3) 严重漏油。

严重漏油就必须拆装齿轮箱, 其处理流程如下:拆卸下箱盖—>清理贴合面 (上箱/下箱, 下箱/抱轴箱) —>打胶处理—>安装下箱盖。

②箱体渗油:

轻微渗油时, 清理干净渗油处后, 用金属粘结剂修补, 渗油严重时, 必须更换齿轮箱。

③齿轮箱油口处渗油:

依据不同情况, 常用的措施有加螺纹胶紧固油堵、更换密封垫、更换油堵。

3.2 齿轮箱油黑/脏

通常更换齿轮箱润滑油, 若发现齿轮箱内箱体脱落严重, 需更换齿轮箱处理。

3.3 驱动系统异音

驱动系统异音是一个多部件运动过程耦合的复杂问题, 由于小齿轮采用齿轮轴形式, 与电机枢轴采用内锥式的过盈配合, 相对来讲小齿轮和电机是一个整体。因此无论小齿轮擦伤, 还是电机本身枢轴轴承损坏、枢轴径向间隙不均等问题, 在段内维修统一按照更换电机来处理。

4 改善措施及手段

针对段内机车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故障, 结合企业实际, 提出以下改善措施:

1) 加强外购/外协件的质量检测, 确保采购质量。

2) 齿轮箱装配严格参照装配工艺流程, 杜绝由装配过程导致的漏油事故。

3) 考虑到电机枢轴轴承的重要性, 改善轴承的运行环境, 可在小齿轮和电机之间加装润滑油过滤装置。

5 总结

初步分析了机车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有关转向架驱动系统方面问题, 结合在段的学习和机车公司实际状况, 给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和手段。为以后自己的工作增加了更多实践知识的积累。

摘要:本文就机车在段使用维修中有关转向架的故障描述和相应的处理情况等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及手段。

关键词:转向架,故障,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柳宇刚.牵引传动装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5.

篇4:关于电力机车的论文

关键词:电力检修;电力施工;变压器组装;变压器检修

电力检修和电力施工是供电公司的日常工作,是保证工农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的重要环节。随着近年来市场上对电力能源数量和质量需求的不断增加,供电公司在电力检修和电力施工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保证电力系统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供电公司在电力检修与施工技术方面不断加大了研发力度,有力地保证了供电系统运行状态的稳定,在支持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电力检修与电力施工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一)电力检修与电力施工的特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开始发生改变,再加之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结构的优化,使得电力供应市场供应呈现出了信息化、自动化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电力需求增大的意愿,但同时也让电力检修与电力施工工作呈现出了规模扩大、难度增加的特点。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着手调整市场结构的条件下,各种类型的电力检修及施工形式不断出现,电力部门在技术、管理及统筹协调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针对电力检修及电力施工技术的这些新特点,研究探讨新的检修及施工技术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电力检修与电力施工的主要内容。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让电力检修与施工技术成为电力行业开展检修及施工工作的必要手段,这也是电力系统在多年的运营和管理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有效应用。在电力检修与施工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检修及施工工作的顺利实施。电力检修与施工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设备的架设、日常运营的维护管理,定时的故障排查及安全隐患监测等等,如变压器的调试安装、线缆的敷设、变压器状态检修、开关设备检修等都属于该项工作的内容。

二、电力检修与电力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检修与施工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习惯的影响,一些技术要点常常会被忽视,使工作中出现漏洞和偏差。首先是在检修工作中,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工作,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忽略了对电力设备的运行质量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很少在电力设备性能范围进行全面的审核,导致电力系统中的相关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带病运行状态,从而容易出现供电中断等事故的发生。其次是在电力施工方面,施工现场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对施工技术新标准的规范化执行,甚至有人仍然沿用的是原有的习惯和技术,导致违章作业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检修及施工质量。第三是在电力检修和施工中对一些辅助性的工作重视不足,工作中常常走形式,相关的检修和维护工作不到位,这就容易引起电力系统的辅助设备及辅助功能出现安全隐患和技术故障。

三、电力施工技术分析

(一)变压器附件组装。在电力施工中,大部分的变压器设备主要都是采取散运的方式,将变压器运输至组装施工场地之后,再使用吊车在安装现场进行组装。因此,在变压器储油柜和散热器的组装过程中,应该保持变压器内部处于干燥状态。当安装散热器和储油柜时,若选择的是胶囊式储油柜,则需要对胶囊的裂缝和损伤等病害进行认真详细的检查,确保其能够满足储油功能。同时,在组装过程中还应该保证胶囊储油柜处于清洁状态,其中不得存在杂质、污物和锈蚀等。针对放气塞进行压力试验时,要拧紧密封塞,并保持其压力恒定,保证压力测试在半小时内。在安装油位表时,要检查连杆的伸缩情况,并确保油位报警位置的准确和指针灵活度的灵敏。在吊装储油柜时,必须认真检验,让储油柜与瓦斯机电装置同时安装。此外,还要检验变压器中的绝缘油,当补充绝缘油和变压器都运输至现场之后,应该采取色谱分析和简化分析方式对补充油进行抽样检验。若补充绝缘油与本体油属于同一个牌号,则可以进行后续的混油试验,以便保证与绝缘油的使用性能一致。

(二)电缆的连接和敷设。(1)电缆通道安装及连接。在安装电缆通道之前,必须对电缆敷设路径进行充分校核,若设计深度不足,则必须与设计单位协商处理。电缆支架必须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并按照设计要求对支吊架托架进行固定。在同一个水平面安装的支架横档高度误差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若直线段电缆桥架超过规定标准,则必须设置伸缩缝。最后,要保证所有的电缆支架都良好接地。通常,可以使用镀锌管材作为电缆的导管,并保证镀锌层的厚度和质量符合要求。(2)电缆的敷设。在电缆敷设过程中,必须以设计规范作为标准,尤其是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若没有明确说明,则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安装、敷设。若电缆使用穿管敷设,则必须使用润滑脂,以保证穿管时不会破坏电缆的绝缘层。当在支架或者桥架上敷设电缆时,应该采取分层敷设的方式尽量减少电缆之间的交叉,并严格根据电压等级分类使用尼龙绑带进行固定,保证电缆敷设整齐、美观。

(三)接地装置施工技术。首先,要按照工程设计标准进行接地装置的施工。其次,接地网中的各个接地体之间的最大距离、各个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以及与避雷针之间的间距都必须严格控制在施工标准要求的范围内。第三,在接地装置施工时,若需要使用焊接技术进行接地施工,则在焊接之前必须彻底清理焊接面,保证焊接物体表面的平整。在焊接完成之后,还应该将焊接残留物清理干净并涂抹沥青进行加固处理。最后,当焊接接地引线和干线时,要确保两者的搭接长度和相连部位符合标准,当使用管箍材料焊接接地极与接地干线时,要保证焊接角度的准确。

四、电力检修技术

(一)变压器的检修。通常,采用的检修方式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1)局部放电检查。当使用局部放电检修方式时,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光学、化学、声学以及电气测量等方法。若出现局部放电过量时,表明设备的绝缘系统出现老化,这是影响绝缘效果的主要因素。(2)频率响应分析。频率响应分析是检查变压器中绕组变形情况的主要方法。当变压器中的绕组发生较小的位移时,会改变其电容和电感,通过频率响应分析的方法则能够对这种小的变化进行检测。(3)气体分析方法。设备内部故障类型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气体,因此通过对变压器油中气体的含量、成分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诊断确定变压器的故障情况。

(二)开关设备的检修。在开关设备的检修中,首先要检修的是断路器,这是典型的电力开关设备,发生的故障主要包括这样几种:断路器异常声响、起火、爆炸、断路器误动作或者拒动、断路器分合闸中间态等。其中,断路器拒动是常见的故障之一,导致该故障的因素主要是直流电压异常、二次接线错误、合闸接触器线圈极性混乱等。另外,当销子脱落、机械结构出现破坏时同样会出现断路器拒动的情况。总的来讲,机械机构故障是导致断路器拒动的主要原因。断路器其他的绝缘故障、灭弧故障等出现的概率较小。其次要检修的是隔离开关,隔离开关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载流接触面过热的情况,这主要是一些开关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了给力开关的载流接触面面积较小而活动接触面却较大,因而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隔离开关载流接触面过热的情况较为常见,其中的发热部分主要集中在接线座和触头之间,需要在检修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

总之,电力检修与电力施工技术是保证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关于这方面的技术要领值得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春彦, 杨海燕. 电力检修与电力施工技术普及的探析[J]. 黑龙江科学, 2014(8).

篇5:关于电力机车的论文

(国家经贸委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为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落到实处,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农电体制改革和加强农电管理的必要性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电力事业迅速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农电管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农村电力体制不能适应农村电力发展需要;落后的农村电网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电管理事权不明、责任不清,农村电力市场混乱;农电职工队伍庞大,人员过多;农村电价奇高,农民不堪重负。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

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对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家电市场,推动城乡电力一体化管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实现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见。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规范管理、综合配套,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有序进行、分步实施。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围绕电力为农业、农民、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以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村电气化、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的,坚持政企分开,减少中间环节,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规范乡(镇)电管站和农村电力市场,整顿农村电价,使我国农村电力建设与管理上水平、上台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主要原则

1.农电改革与发展要与我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相适应,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深化农电体制改革与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相结合,整顿农村电价与规范农村用电秩序相结合,加强农电管理与改善服务相结合。

3.加大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监督管理农电(包括农村电价)工作的责任,加大各级电力公司经营管理农电的责任。

4.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电力企业的关系,中央电力企业与地方电力企业的利益关系,电力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

三、目标与措施

(一)目标

用三年左右时间,理顺并建立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电体制,完成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规范农村用电秩序,促进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

——在农电管理体制上,原则上一县一公司(企业实体)并实现县(市)乡(镇)电力一体化管理。

——在农村电网改造上,要使农村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上一个台阶,损耗降到合理水平,实现安全可靠供电。

——在农村电力营销管理上,逐步实现电力企业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的“四到户”管理。坚决杜绝“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的现象。

篇6:关于迁移电力杆塔的申请报告

武宣供电公司:

我公司开发的XXX开发区内(武宣县检察院旁)有一基35KV线路铁塔,影响了XXX开发区的整体开发建设,为配合武宣人民政府搞好县城建设、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现向贵公司申请将XXX开发区内(武宣县检察院旁)的35KV线路铁塔迁移出XXX开发区内,恳请贵公司予以批准。

XXXX公司

篇7:关于整改电力线路的申请报告

尊敬的上级领导: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隶属于文富市镇,与祁东县毗邻,建于1991年。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进行了全面装修,面貌焕然一新,在校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校内的电力线路(91年安装的)严重老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基于安全考虑,已将大部分线路拆除,教学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断电,全校只有几间房子有电。鉴于上述情况,恳请上级能拨款将学校内部供电配套设施进行安装。经测算大约需要资金3万元。望早日解决为谢!

此致 敬礼!

文富市镇塘完小

篇8:关于电力机车的论文

为了适应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变革及其作用的逐步深化, 我国电网事业不断适应形势需求, 努力强化建设力度并实现了迅猛、高速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 随着电网建设力度的逐步加强, 发现在一些个别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如某些地区手续难办理、工程施工状况不良, 导致不少供电产业部门为之头疼, 不仅造成了国家资产资金的浪费, 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电网建设所需的营运成本, 影响工程如期投运。因此, 为了保证当前电力建设事业工作的得力开展, 优化电力建设环境势在必行。

2 优化电力建设环境的必要准备

2.1 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

由于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科技等的迅猛提升, 现行法律所体现出的时势要求及具体规范、规定等, 与当前诸多产业及领域的发展需求已经逐步偏离。但是我国法律法规的政权意志体现、约束、规范作用的发挥仍然能为诸多行业、领域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因此, 要不断完善电力设施保护法的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对地方政府而言, 要能够结合具体惩治情况逐步赋予其行使处罚权, 以此提高执法质量与效率。此外, 应当细化损害电力法律有关损害、损坏基础电力设施的惩治机制, 明确具体行政处罚范畴及惩治力度。

2.2 政府要高度重视

由于供电企业的性质和权限, 对于在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仅仅靠供电部门难以处理,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是化解矛盾的最有效办法。因此, 当地政府可以组织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电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 负责解决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电网建设涉及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办的手续, 按照招商引资项目的办理限时完成, 各级计委、经贸委、财政、城建、国土资源、公安、重点办等部门要当好“配角”, 主动为电网建设服务。

2.3 建立的良好舆论环境

电力项目的建设工作在舆论效应一面, 也应当强化做好新闻媒体的舆论环境建设及推广, 即结合供电单位的具体情况做好宣传, 利用好新闻媒体舆论效应协助部门设施工作的建设及开展, 进而让广大百姓及社会其他组织机构认识到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及优化建设环境的重要性, 既利国利民, 又促进了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从而一旦在电力设施建设工作中发生损害公众利益的事件, 媒体能够第一时间向民众普及推广开来, 从而让社会群体的对电力设施的保障意识;对电力部门而言, 也应当强化自身的大局利益观, 重视大局、避免“小农思想“形成。

3 打造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加快电网职能建设、提供优良电力设施建设环境的实施举措

一方面, 我国经济正处于稳步上升发展阶段的供需格局当中, 需求电网建设工作能够快速发展, 提供优质电力, 为国民经济增长奠定产业基础, 同时也为民众及其他组织机构提供坚实的电力输配平台;另一方面, 国家国民服务经济的增长与当前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需相互协调并进发展, 这就要求电力产业及部门单位的工作任务重点要以提升综合效益为主, 兼顾产业经济及实现清洁环保、促进节能化的经济活动能顺利开展。因此, 当前为了强化电力产业在国家国民服务中的重要地位, 就要加强电网智能化建设, 为电力系统优化设施建设环境、资源配置所需提供必要基础保障。

3.1 为满足国民服务经济发展需求, 电力环境建设方向要考虑外延及内涵

总体来说, 我国电网及电力建设规模还相对滞后, 尤其是随着经济持续的增长, 为满足未来用电需求, 加快国家电网建设、优化电力建设环境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为了考虑国家电网建设走持续化发展道路, 就要考虑电力建设方向的内涵及外延两个层面。但是近期仍要以外延为主, 即优化电网建设结构构架, 以提供可靠、优质电力为主, 进而不断提升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建设效率。

3.2 满足区域化、范畴化的资源配置需求, 供电侧和用电侧并重

我国整体资源分布于地区的实际生产力发展很不协调, 另外一些国内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限制, 如土地、重要能源、环保需求、物流要求等因素的制约以及这些影响程度的提高, 使我国电力建设必须要重塑资源配置, 进而才能立足实际与根本, 逐步推进能源战略的高效实施。也就是说, 当前电力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及内容应当重视输配电能力的提升;不断强化城市与农村的配电需求及互通能力, 实现高效、方便、快捷的供需用电服务;此外, 还要根据建设力度及电力现有发展水准, 加强电力建设增值服务水平, 真正提高资源的整合及利用率。

3.3 满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和分散式发展的需要

我国与欧美国家风电光伏发电方式不同, 这是由于我国可再生能源人均划分开来就显得不足, 因此我国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应当考虑集中于分散的方式并重进行, 并以集中形式为主, 而对于风电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应当以电网为主要基础, 结合当前先进技术作为主要依托, 实现能源的集中接入与较大规模的远距离配送;同时还要透彻研究分布式再生能源的具体应用特点及结构条件, 采取因地制宜的配电接入方式协作电网建设所需, 实现电力产业及工业的长远化发展。

3.4 提升电能在终端能源的消耗比例, 促进节约型能源的和谐发展

我国煤矿产业所占能源比重较大, 因此我国在此种格局下主要依托工业化石能源、煤碳能源等的集中开发形式为主, 并着力发展和谐社会、生态社会, 以提高环保水准, 即电力产业能源开发与生态经济并重发展。所以加强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 推广节能型能源建设势在必行。为此电力产业为全面优化电力设施及建设环境, 应当大力推动智能电网建设, 以集中智能设备大规模应用为主、协调分布式电能源的发展, 加强电能在终端能源的消耗比例, 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节能减排, 为电力建设所需提供优质外部环境。

4 结束语

总之, 电力产业是提高国民服务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及扮演角色至关重要。时下, 电力能源的愈发严峻紧缺为电力建设工作带来了艰巨挑战。因此, 为了加强电力建设环境的优化, 实现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提高, 对地方政府及各级电力部门而言, 应当极力推崇电力建设的发展, 多为电网建设开绿灯, 为此才能逐步营造一个良好电力建设环境。

摘要:电力产业及电力建设工作是促进国家国民服务经济增长的必要组织结构之一。因此, 不论是满足当前时势所需, 还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都应当优化电力建设环境, 进而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电力设施建设的工作进程。

篇9:关于电力线路设计的探讨

关键词:输电线路;路径;杆塔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加大了对各地电网建设投资,2015年国家电网计划投资4202亿元建设电网,与2014年的3385亿元相比,同比增幅高达24%,投资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跨越式、多元化飞速发展,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特高压建设大规模、快速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将迈开第一步,发展的同时,内部及外部环境也日益复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线路路径选取困难重重,社会协调百姓矛盾日益激烈,在建设同时,施工停电时间加长,工程建设周期紧张,工程建设资金与社会实际缺口加大等新问题,都加重影响着工程设计,如何应对新问题,最优最简最廉成为了设计当前的新课题,本文从设计勘察前期工作围绕路径最优、施工最便、造价最廉、维护最便等方面,对线路设计进行了探讨。

1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路径选择

线路路径的选择熟称选线,在勘测设计工作中至关重要。选线的目的就是要在线路起、止点间选出一个全面符合国家项目建设的有关规范,解决所涉及与其他建设项目相互地理位置之间的协议关系,充分研究比较线路所经区域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选择线路符合规范、路径最优、施工方便、运行安全、利于维护的路径方案。路径选取和勘测设计在整个线路设计中至关重要,路径方案的合理性对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运行条件起着重要作用。为达到线路路径最优,最经济,线路运维最安全、施工最方便的要求,需要线路设计人员需携带勘测设备,徒步往返多条线路路径,在路径对比后选取最优方案,要求设计人员既对工作业务非常精通,又要有工作责任心和耐心。

在电力线路设计路径选取阶段,设计人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利用地质图、地形图或者航拍照片,走访林业、土地、地质、环保等相关部门,对线路沿线的各项情况、各类设施进行充分摸底和调研,多方位、多角度、多路径进行比较,尽可能选择长度短、转角少、交叉跨越少,地形条件较好的方案。综合考虑城镇、乡村规划区,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不良地质和地形复杂地带,安全运行、施工及维护、交通条件、转角和跨越以及线路长度等预留规划中其他线路路径走廊,协调民事工作,尽量避开林木、高速、铁路、河流、房屋和经济作物。

经过经济、技术、安全及环保等方面的综合比较确实一两个在各方面都比较优越的路径方案,召集相关领导、专家、技术人员选取一个最优、最简、最便的路径方案,勘测设计中做到兼顾杆位的经济合理性、关键杆位设立的可能性、线路交叉跨越最优性等特点,特别是对特殊地段更要反复测量比较,使杆塔位置尽量避开交通困难地区,为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1.2 杆塔选型

线路路径确定后,杆塔型号的选择在工程造价、杆塔施工、杆塔运输、线路运行安全等方面也尤为关键。

杆塔选择上,在线路投资最低、施工方便、运行安全等综合因素下,一般直线位置选用水泥电杆,跨越、耐张和转角位置选用角钢塔,对于不便于运输的高山区域直线位置可选用角钢塔;对于位于城市人行横道路边或者政府规划的线路通道上,同杆架设的多回线路杆塔一般采用占地少的杆管塔,对于较大的转角度数的位置采用钢管塔极易造成杆顶扭曲、变形,基础施工造价偏高等特点,直线塔采用钢管塔,转角塔采用角钢塔,能否满足各项要求。

对于交叉跨越出运行多年后会出现对地距离不够隐患的特点,在线路设计出适当选用较高的杆塔。勘测人员在经过路径选择阶段后可画出断面草图,根据断面图和耐张段长度以及平面位置,估列代表档距,选用相应的弧垂模板,在断面图上比拟出杆塔大约位置,看模板上导线对地的安全距离和对交叉跨越物的垂直距离是否满足技术规程的要求,选用适当的塔型和高度,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杆塔强度设置适当的档距,同时还要考虑施工、运行的便利和安全。在图上定位后,现场把图上的杆塔位置测设到线路中心线上,并进行实地检查验证。当发现塔位不合适时,可及时进行修正。再回到上述图上定位来重新排列杆塔位置,反复进行直到满足要求。图上定位和现场定位可分阶段进行,也可以在现场按次序同时进行。一般采用后者,将测断面、定位、交桩三项工作在一道工序上完成。

1.3 基础选用

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价、工期和施工难度等方面在整个线路施工中占很大比重。其施工工期约占整个工期一半及以上时间,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30%左右,基础选型、设计直接影响着线路工程的建设进度。

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土质大部分为松砂石、坚土和岩石,地基承载力可达120~150KPa,宜作为天然地基的持力层,根据塔型的使用情况和地质条件,自立式铁塔大部分采用现浇台阶式基础,山区岩石采用灌注桩基础。

根据逐基杆塔地质情况、受力情况等综合优化设计比较,特别对于影响造价较大的承力塔及砂质地质的基础,取经济合理的两拉、两压或三拉、一压铁塔基础。

2 结束语

上一篇:照金游览观后感下一篇:3月思想汇报:共谱中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