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排查总结

2024-05-08

动物疫病防控排查总结(共8篇)

篇1:动物疫病防控排查总结

20__年,包头市疫控中心在包头市农牧业局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强有力领导和科学指导下稳步前进,采取有力措施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圆满完成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生药物资调运、集中免疫、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监测、消毒、扑杀等各项工作,达到了“内疫不发生,外疫没传入”的目标。

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完成情况:

(一)生药物资管理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生药使用计划,与自治区疫控中心签定动物防疫疫苗、诊断试剂订购合同,并多次与自治区疫控中心、疫苗厂家和各旗县区联系疫苗、诊断试剂调拨事宜,保障了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保证疫苗质量,确保免疫效果,我们利用疫苗专用运输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疫苗全部发放到各旗县区,个别旗县区甚至直接送到乡级兽医站,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疫苗调拨下发工作。

20__年,我市共组织调拨16种疫苗及其诊断试剂,共调拨疫苗4025.4万头份(毫升);共储备发放消毒药35.8吨,大型喷雾器5台,游标卡尺50把,解剖器械20套。

(二)动物免疫

1、制定了免疫计划、监测方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布病防控4个实施方案,并对全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安排和部署。

2、组织召开春防、夏防、秋防工作会议。开展了春季、夏季、秋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20__年的集中免疫工作于11月30日全面结束。

3、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情况:禽流感免疫禽类(鸡、鸭、鹅、鸽子等)1452.99万只;牲畜口蹄疫共免疫923.41万头只,其中猪口蹄疫免疫58.69万头,牛口蹄疫免疫47.09万头,羊口蹄疫免疫817.63万只;猪瘟免疫59.65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90.65万头;新城疫免疫964.48万只;羊布病免疫333.67万只;牛布病免疫16.1万头;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羊349.71万只,累计补免羊49.91万只,共免疫羊399.62万只。

4、其它疫病免疫情况

羊三联免疫342.4万只;羊痘免疫353.3万只;狂犬病免疫3.757万只。

对达茂旗边境地区的动物进行了炭疽免疫,做到应免尽免。

(三)疫苗副反应

20__年疫苗副反应引起的流产、死亡现象十个旗县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我市及时、准确地将动物预防免疫注射中出现疫苗副反应的情况逐级上报。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期间共免疫畜禽4940.03万头只次,疫苗副反应引起的畜禽流产、死亡数量共计2622头只。主要涉及口蹄疫、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病种,我市本着一切为了养殖户、真心服务养殖户的理念,及时自治区疫控中心、疫苗生产厂家协调联系,及时给予了补偿,养殖户减少了经济损失,防疫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

(四)流调工作和疫情监测

我市制定了《20__年包头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认真组织和规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趋势,有效评估免疫效果和动物疫情,把握疫情动态,科学研判防控形势,开展预警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1、适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常规流行病学、紧急流行病学、专项流行病学、定点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我中心选定了10个旗县区的11个养殖场每月进行定点流调,流调的畜种包括猪、牛、羊、鸡,调查疫病的种类包括牛羊布病、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高致病性性猪蓝耳病、牛结核等9个病种,通过了解疫病发生、发展原因,分析防控效果。全年流行病学调查范围涉及10个旗县区,185个乡(镇)次,4800个村次,141482户散养户次,6425个规模场次,总共流调大小畜395.92万头(只、匹)次、禽469.69万只次、犬30429只次。

2、及时进行疫情监测

截止12月31日全市共监测(包括市疫控中心监测):血清学监测671181份,其中布病监测648410份,抗体效价监测22771份,非结构蛋白检测2414份,病原学RT-PCR4536份。不合格的病种所涉及的旗县区给予全市通报,并指导其进行了重免。

(五)小反刍兽疫

年初自巴盟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后,我市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

一是通过积极争取、协调自治区和疫苗厂家紧急调拨疫苗425万头份,用10天时间完成了全市350万只羊的紧急免疫工作,后又累计补免新生羔羊和补栏羊49.91万只。

二是开展了两次抗体监测,抗体阳性分别达到95%和97%。

三是开展了为期40天疫情排查,排查养殖场户6万多个,涉及牛羊175万只。

四是成立了小反刍兽疫疫情应急处理组,并对应急预备队成员全部进行了培训。

五是及时启动重大动物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

六是对反应举报、投诉事件进行了及时处理。

(六)边境地区动物疫情防控

加强边境地区达茂旗境内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疫情巡查和排查,对达茂旗全境的牛羊用口蹄疫O型、亚I型、A型三联苗、炭疽进行了重点免疫,构筑了坚强的免疫屏障。主要采取以下五方面措施:

一是加强达茂旗境内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疫情巡查和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疫情传入隐患。

二是强化免疫工作,沿达茂旗边境线建立纵深30公里以上的免疫保护带,构筑坚强的免疫屏障。去年全旗集中免疫涉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病、猪蓝耳病、猪瘟、禽流感鸡新城疫、炭疽、羊痘、羊三病10个病种,累计免疫牲畜423.67万头只次。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农牧业局积极协调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边防部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健全跨部门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形成防控工作合力,共同采取措施,严防境外动物及动物产品入境,把境外疫情传入风险降到了最低。

四是全力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作用,不断增强疫情早期诊断能力,提高疫情预警预报水平。

五是加强应急值守,及时发现和处置突发疫情。启动重大动物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联络畅通。

(七)布病防控

20__年,我市的畜间布病防控工作继续实行流行病学调查、溯源灭点、主动监测、灌服免疫、消毒、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一是我市先后召开布病防控专题会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二是在春季集中免疫期间,对辖区内的牛羊进行布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初步确定布病分布范围和流行程度。

三是开展了溯源灭点和主动监测。检测羊血清652438万份,检出阳性3371份,阳性率为0.52%,扑杀阳性羊3371只,拔除疫点337个。

四是及时分析、上报布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集中监测开始后,旗县区每周四上报监测、扑杀进展情况;我中心每月定时向自治区报告人间网报病例数、疫点数、监测、扑杀等情况,每季度对布病疫情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认真分析研究防控工作有关问题,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通过采取布病羊溯源灭点、主动监测和疫点规范处置等多种防控措施,防控效果日趋显现,全市羊布病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多数旗县区人间病例大幅下降,但个别地区疫情仍然有反复,畜间疫情存在范围广。

(八)马传贫考核验收

为实现包头市消灭马传染性贫血规划目标,我市及时制定下发了有关包头市马传染性贫血考核验收事宜的文件。20__年和20__年完成了2次疫情监测,共采集血样1360份,检测全部为阴性。10个申请马传贫清净区的验收旗县区档案资料整理等验收工作准备就绪,在6月10日之前市里已完成对旗县区的验收工作并发放了市级验收证书。并将市、旗县区两级所有材料汇编成册,上报至自治区兽医局,迎接国家、自治区消灭马传染性贫血考核验收工作。

(九)马鼻疽防控

通过查阅、收集包头市防控马鼻疽的历史资料,结合6个有马属动物的旗县区的防控情况,完成了《包头市马鼻疽 防控工作总结(1949年—20__年)》。主要内容有:基本情况(行政区划概况、防疫队伍建设情况、马属动物饲养情况),马鼻疽病防控及验收情况(防控情况、验收情况、成果巩固),检疫及调运监管情况。并附有各旗县区20__年、20__年牧业年度马属动物存栏数,各旗县区马属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情况,马鼻疽发病死亡情况(1954年—1985年),马鼻疽检疫情况(1949年—1985年)。现已将市级、旗县区级所有材料汇编成册上报自治区兽医局。

(十规模养殖场净化疫病申报工作。

我市完成了九原区茂盛种牛繁育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创建场,包头市草原百盈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九原区梅力更养殖有限公司申请示范场的申报上报工作。

(十一)包虫病驱治检测工作

我市按照自治区要求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包虫病监测驱治工作的通知》,对全市十个旗县区的34个办事处、50个乡镇、392个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重点对卫生部门提供的全国流行县达茂旗进行核实,采集犬粪20份,牛羊剖检肝肺250份,全部阴性。此外,其余九个旗县区采集犬粪180份,牛羊剖检肝肺1386份,也全部阴性。没有发现包虫病感染畜。

(十二)其它业务工作

1、承办包头市首届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9月份,市疫控中心承办了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包头预赛暨包头市首届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对竞赛中获前3名的选手由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后,晋升了高级工职业资格;获第4—6名的选手由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后,晋升了中级工职业资格。

另外,取得竞赛前3名的选手代表包头市参加了自治区的复赛,分别获得了第7名、第8名、第10名的成绩,我市也荣获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2、防疫督查

一是防疫期间采取循环重复的方式进行巡回检查,开展高密度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迅速提出整改意见,快速落实防控措施。

二是组织并参加了春季、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专项检查,并在规模养殖场、散养户采集样品进行免疫效果监测。专项检查结束后,及时向旗县区进行了通报。抽调了多名业务骨干在春防、秋防结束后参加市农牧业局组成的定点督查指导组,对各旗县区的兽医行政工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进行督查指导。

二、存在问题

1、春、夏防工作不能按时完成,部分旗县区拖拖拉拉,工作不紧凑,严重影响了其它工作的进展。

2、免疫工作不扎实,还存在漏洞,从监测结果看,部分旗县、部分病种抗体效价不合格,有的甚至是零,应引起高度重视。

3、补免、重免制度执行不好,上报结果不认真,好多都干脆不报,免疫档案和户口簿都没有补免、重免记录。

4、各类报表报送不及时、不认真、不准确,部分数据反复核对仍出现问题。

5、流调工作严重滞后,流调表填写不规范,流调结果分析水平非常低。

三、20工作安排

1、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制定年《包头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包头市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包头市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2、继续加大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力度,组织实施好春、夏、秋三次集中免疫和督查指导工作,确保应免尽免。

3、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物药品管理办法,严格规范疫苗、诊断液的计划、订购、发放、保存和使用。

一是建立生物药品使用管理报告制度。

二是建立生物药品管理工作会议和生物药品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4、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保证免疫质量。实行集中监测、定点监测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监测,集中监测时间为每一病种免疫21天后开始,对全市的所有畜种、所有病种的抗体效价进行监测。根据周边地区及我市的动物疫情形势,有重点的开展监测。对监测结果不合格或抗体滴度较低的进行重免。

5、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重点加强奶牛口蹄疫及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升疫情预警预报能力,开展疫情风险评估工作;采取集中流调和日常流调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春季防疫对全市所有牲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对羊布病进行流调,为布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6、继续开展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溯源灭点、主动监测、扑杀等工作,确保防控工作的顺利推进。

督促旗县区按照市政府印发的《包头市“十二五”布病防控实施方案》和2015年防控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防疫人员及从事养殖、屠宰、加工等重点人群的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培训,不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降低人间布病感染率;每季度开展全市布病疫情分析评估,及时调整防控对策。

7、继续做好消毒工作,除加强平时消毒外,在春秋两季开展两次集中消毒灭源工作,杀灭传染源,净化养殖环境。

8、做好动物疫情报告工作。根据相关要求,按照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动物疫情报告和网络传输工作,健全疫情报告的各项制度,做到专人负责、专机运行、专线上报,加咳嗽迸嘌担徊焦娣豆芾恚岩咔榧嗖狻⒄锒虾捅ǜ婀ぷ饔谢慕岷掀鹄矗啪幸卟槐ā⒊俦ā⒙┍ā⒙鞅ㄏ窒蟆J挂咔楸ǜ婀ぷ髯既贰⒖蒲А⒓笆薄3绦龊靡咔榭毂ā⒃卤ㄍ猓龊昧餍胁⊙У鞑楸怼⒁咔槟瓯ā⒁咔榉治龊突阕艿裙ぷ鳌

9、强化对市、县两级化验室人员和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免疫、消毒、监测化验等相关技术水平和个人防护能力。明年旗县区化验室人员仍采取轮训方式进行培训。

10、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继续实行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定点督查指导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动物防疫工作量化考评机制,对旗县区防疫工作部署、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流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1、加强业务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以禽流感、口蹄疫、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政策,增强广大群众依法防疫意识。

篇2:动物疫病防控排查总结

一、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科学防控、确保安全

我区秋季防疫工作按照省、市防控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于10月20日全面完成秋防任务。全区已防猪瘟34423头,猪口蹄疫32316头,猪蓝耳病32047头,牛口蹄疫1061头,羊口蹄疫1937只,羊痘1931只,禽流感48.42万羽,鸡新城疫43.47万羽,应防免疫密度均为100%;免疫证的发放,家畜耳标的佩戴率均达100%。截止11月底,全区累计消毒畜禽栏舍面积185万平方米。由于各项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全区控制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发生,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秋防会议后,区政府高度重视,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局秋防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区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区指挥部于9月6日召开了各办事处(园区)分管领导及兽医站站长参加的秋防会议,会上査正付局长按照市畜牧兽医局秋防会议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对秋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要求办事处(园区)高度重视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要加强领导,组织专班,落实经费,确保全区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在10月20日前完成,确保防疫密度达100%。为了切实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区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东政防办〔20__〕18号及东政防办〔20__〕19号文件,成立了四个秋防督查专班,对秋防督查实施责任到人,分片包干,确保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一是区政府、各办事处(园区)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实行指挥长负责制;二是年初,区政府与各街(办事处、园区)签订了《20__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区兽医站、区动检站与各街(办事处、园区)兽医站签订了动物防疫、检疫责任状,各办事处(园区)、大队(居委会)与基层防疫员也签订了责任状,从动物防疫、检疫、执法、监督等方面细化了责任要求。通过层层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既强化了责任,又充分调动了基层防检人员的积极性。

(三)落实经费、确保防控工作开展。为了切实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区、办事处(园区)狠抓防疫经费的落实,一是各办事处(园区)落实秋防工作经费20余万元;二是区指挥部落实秋防器械补贴经费9万元,免疫后抗体监测经费5万元,秋季畜禽栏舍消毒药品经费5万元,防疫过敏死亡补贴9万元,冬季疑似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扑杀准备金6万元;三是区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到市防控中心组织猪瘟疫苗14万头份,猪蓝耳病灭活苗2.4万毫升,猪蓝耳病弱毒苗4万头份,牲畜口蹄疫疫苗14.5万毫升,羊痘疫苗0.4万头份,新城疫疫苗50万羽份,禽流感疫苗30万毫升,新禽二联苗32万羽份,消毒药品2吨,并送到各办事处(园区)。

(四)精心组织、科学防控。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一是各街(办事处、园区)组织防疫专班40个,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存栏畜禽实行拉网式防疫,确保六种强制免疫疫病达到“四个百分百”,即免疫密度、免疫标识挂标率、免疫证的发放率和免疫档案填写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彻底清除防疫死角。二是规范免疫程序,严格按统一标准,建立畜禽免疫档案。防疫时,先免疫登记,再发证,一户一证,证随畜走。在疫苗使用上做到“苗不离冰,冰不离苗”。注射时,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一畜一针头,一畜一棉球,做到“部位准、剂量足”。

(五)加强监督、监测到位。一是区四个督办组在秋防期间每周到办事处(园区)时间不少于3天,深入到村、队、户检查防疫工作,一旦发现漏防、免疫档案填写不规范或耳标佩带不到位的,及时向办事处(园区)反馈,并要求立即补防到位。二是不断完善疫情报告制度。现已形成了以区兽医站为中心,以办事处(园区)为依托,以村级防检员为基础的三级畜禽防疫网络和疫情报告体系。一旦发现畜禽发病死亡现象,及时层层上报。三是不断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发布了《东西湖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健全专家组和应急预备队,进一步落实了防控物资储备。四是积极应对重大动物疫情。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了应急工作做到“早、快、严、小”。

(六)组织专班、交叉检查。秋防结束后,一是区指挥部办公室制定了秋防交叉检查方案,四个督查组于10月25日—26日进行了交叉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办事处(园区),并要求及时整改补防。二是区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制定了《东西湖区20__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评分标准》,12月上旬对各街(办事处、园区)动物防疫工作实行考核,考核细则从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检疫监管等方面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与标准。考核时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随机确定考核顺序,每个办事处(园区)随机抽取2个大队(居委会),每个大队(居委会)抽取10个以上农户,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四访”的形式进行逐项打分。指挥部拿出2万元对年终检查评比优胜单位分别给于奖励。

二、加强检疫监督工作,致力保障畜产品安全

(一)严把检疫关。一是严格产地检疫。全区现设有产地检疫报检点12个。畜禽出栏(笼)时,由产地检疫员临栏检疫,出具动物检疫证(动物B证),回收动物免疫证。通过严格操作,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区出栏生猪5万余头,家禽70余万羽,产地检疫覆盖率达100%,产地检疫率达95%以上。二是严格屠宰检疫。全区现有规模屠宰场两个,均由区动检站派人员实施驻场同步检疫,制订了屠宰检疫管理办法,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区共屠宰生猪77万余头,受检77万余头,查处病死猪2268余头,均作无害化处理,受检率、处理率、消毒率均达100%。三是严格市场检疫监管。派专人全天候对区内的超市、肉品专卖店、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进行巡查,对上市肉品严格检疫监督,并在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加大检查力度,全面杜绝病害肉上市销售。

(二)加强生猪“瘦肉精”检测。为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城乡居民食肉安全,根据市、区有关要求,加大了对生猪“瘦肉精”检测力度,做到“一样三检,检测项目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今年到目前为止共使用酶标法进行生猪“瘦肉精”检测29091头,其中屠宰环节双汇、长源共检测27611头(车车检),养殖环节检测780头,市场环节检测700头,超额完成计划监测任务。屠宰环节检出疑似阳性270个批次,共销毁内脏104批次,拒收137车,其他环节检测结果无一阳性。

三、加大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确保养殖业生产安全

(一)规范兽药市场管理。一是加大了兽药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了《东西湖区20__年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与兽药经营户签定了兽药经营企业不向社会销售违禁、劣质假药的承诺书,二是加大对兽药市场抽查力度,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1月到11月,共抽查兽药75个品种计1658件,未发生违禁、无批文、劣质过期药品销售现象和无证经营情况。三是加大对兽药经营企业法人法律法规的培训。今年4月对全区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法人进行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培训,参加人员达60余人。四是加强对兽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验收工作.全区已验收达标企业12家。争取12月份完成全区兽药经营企业GSP验收工作。

篇3:动物疫病防控排查总结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养殖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而动物疫情却变得复杂严峻,仅春秋两季计划免疫就有十多种疫苗,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苗及灭活苗两种),牛羊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狂犬病、鸡新城疫、羊布病、羊三联等疫苗,还不包括大场大户程序化免疫时自购的十几种疫苗。全国疫苗生产厂家也由原来的十几家增长到现在的上百家,而动物疫病却越来越多,越防越复杂,特别是近几年还出现了禽流感、口蹄疫、布病、羊小反刍兽疫、仔猪腹泻、狂犬病等区域性暴发流行,不但使畜牧产业损失巨大,更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挑战,不时打击着人们对国产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信心。笔者作为从事动物防疫工作三十多年的一名基层人员,对动物疫病防控有几点浅薄思考与同行探讨。

1 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不足

1.1 防控措施上结构失衡

从国家层面到基层个体都把主要精力投在了保护易感动物上,将次要精力投在了切断传播途径上,消灭传染源这个环节上投入的精力很少。从而导致了被动应对,疫病越防越多,动物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的局面。

1.2 责任主体上结构失衡

由于养殖结构已逐步从散养转变为规模养殖,所以防疫的责任主体必须由企业承担,而目前却是政府主导,政府监督,政府实施,企业只按政府要求被动操作,甚至有的企业不搞净化或不实施生物安全措施,政府却无强制办法且同样项目支持。

1.3 执法主体上结构失衡

养殖、运输、屠宰、加工企业是遵行《动物防疫法》的主体,但这些企业间的衔接却是动物疫病防控的薄弱环节。而这些环节却无法或者无部门监管,例如装卸活畜后的车辆未彻底消毒,却长途运输,活畜禽市场交易后畜禽长途跨省调运因漏检而引起疫病传播流行的责任谁来负责,乱抛动物尸体造成公共卫生安全及疫病流行如何杜绝等。

1.4 从业者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重畜牧发展,轻兽医保护,强调企业、行业、部门的利益,轻视全社会的整体责任,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业强调工作的可操作性,而之间如何衔接?如何堵漏则成为空白。例如:动物检疫实行报检,那么企业(个体户)不报检而传播了疫病就不好追究,加工企业将染疫产品流向市场很难得到几个执法部门的监管等。

1.5 资金投入上重视免疫,轻视流调监测

而扑杀染病动物只是几个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防疫工作机制没有从应急管理模式向危机管理模式彻底转变过来,发生一次疫情,投入一批资金,生产一大批疫苗,由于消灭不了传染源,更切断不了传播途径,就大面积免疫注射。2014年小反刍兽疫多点暴发就是典型。

2 对策

针对目前动物疫病防控现状,笔者认为消灭传染源,多层次开展疫病净化,加大疫病监测流调力度,加大染疫扑杀力度及投入,逐步退出免疫的病种和区域,才能真正净化动物养殖的大环境,从而提振消费信心,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在具体做法上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 把“疫病净化、监测灭源”放在与“强制免疫”同等的高度

各级政府都把疫病净化作为强制性手段,指导令性指标,畜牧项目扶持前提予以落实,先从人畜共患病开始,从小行政区域到大行政区域再到全国范围,把几年消灭一个病种的长期规划作为考核各级政府落实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项硬指标,把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从“应急管理”转变到“危机管理上,从“一人得病,全民预防”转变到“防微杜渐,精准施策”上。2.2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德诚信意识

强化所有养殖、加工、运输等涉牧企业及从业人员道德教育,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德诚信意识。种畜禽场及大型规模养殖均必须将疫病净化工作纳入到企业的设计、规划、生产、管理、考核各个流程,净化的病种按先易后难,先少后多,先控制后净化,先免疫无疫再非免疫无疫,先创建再维持,示范带动,集成推广,从市场准入上制定制度政策,逐步推开。

2.3 纳入法治轨道

在法律层面上,将疫病净化纳入法治轨道,完善动物疫病的监测、流调、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有利于净化的机制体制和项目经费支持。

2.4 改变“买活禽,吃现宰肉”传统

在流通环节上,由于全国高铁及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快捷便利的交通、物流网络,可以完全支撑起食品保鲜的需要,从而改变人们传统的“买活禽,吃现宰肉”等习惯,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商品猪就近定点屠宰,冷鲜肉长途运输,以便实行从饲养到屠宰的全链条监管和产品终端可追溯。饲养及种用畜禽调运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凡疫区调往非疫区,非净化区调往净化区都必须执行隔离观察制度,出入两地的检疫执法人员共同签字,全程监管。确保疫病不“倒流”。

2.5 从“预防为主”到“综合防控”

在技术层面上,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从“预防为主”到“综合防控”,把监测覆盖到涉牧各个环节,以监测支撑无害化处理、扑杀等措施落实;强化社会服务网络,发挥执业兽医及涉牧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共同参与疫病净化;提倡动物福利,加强动物营养保健;把疫病净化作为兽医行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6 建立动物卫生大数据平台

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建立强大宽广的动物疫病净化信息平台,将疫情诊断、疫情监测、检疫电子出证、养殖户防疫信息、畜禽屠宰信息、无害化处理信息等融合,建立动物卫生大数据平台,为动物疫病净化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黄秀梅.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畜牧兽医,2014(07):78-81.

篇4:动物疫病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动物疾病;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7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业日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由于一部分养殖户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给动物疾病的发生与蔓延创造了客观条件,增加了动物疾病的发病率,为广大畜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一些人畜共患的疾病也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与隐患。那么,如何科学的、有效的对动物疾病予以防止,尽量避免、减少由于动物疾病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我国整个畜牧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动物疫病带来的危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养殖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很多养殖农户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一部分农民也因此而脱贫致富。但是,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动物疾病的防疫工作,特别是那些较大规模养殖的企业甚至对动物疾病的防治要求根本不了解,不注意疾病的防疫工作,一旦发生动物疾病的就束手无策。动物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与扩散性,一旦发生大范围的蔓延与传播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给国家和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还有的牲畜、家禽在死亡后由于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很多饲养场就将死亡的动物随意丢弃在附近的公路旁边、河道旁边,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有可能造成病原的扩散,并对其他牲畜、家禽造成危害。

2 动物疾病防治的有效措施

动物疾病的防控主要是指针对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并有效的避免动物疾病的大范围蔓延与侵害。动物疾病的预防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保护人类的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面对目前的动物疾病预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的状况下,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已经成为养殖业的主要研究课题。

2.1 加强对动物饲养的管理

牲畜、家禽的饲养过程通常就是疾病传播的主要过程。因此,动物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必须加强对牲畜、家禽饲养过程的管理。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要对动物每天的饲料进行营养搭配,不仅要保证动物的饮水安全,还要对圈舍进行定期的杀菌消毒处理,保证圈舍的清洁与卫生。另外,还要在圈舍内安装性能良好的、稳定的通风设备,保证圈舍内的空气流通。广大养殖户还要注意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散养方式,努力向着动物饲养的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迈进。

2.2 切实抓好动物免疫接种工作的落实

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疾病的最有效方式。动物通过防疫部门或养殖户自己的疫苗注射,在动物体内产生一定的抗体,一旦病原体入侵动物体内,抗体就会对病原体产生攻击作用,并将病原体消灭。

2.3 加强对动物的检疫工作

动物的检疫工作主要分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两方面。对于产地检疫主要是由检疫人员对其产地进行认真、负责的检疫。检疫通过后的动物才能进行流通。而屠宰检疫主要是指在对动物进行屠宰前,对其进行来源产地、产地检验合格证明等的检查,只有确定牲畜、家禽没有传染病才能对其进行屠宰。对于那些不符合屠宰规定的动物一定要根据相关规定采取无公害处理或销毁。

篇5: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

一、组织和宣传发动工作

在春季和秋冬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前及其开展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多次在班子会议上进行了研究部署,并在乡政府全体干部职工、乡属部门负责人及村干部会议上做了安排和布置。乡动物防疫站召开了全体防疫人员会议,对全年的动物防疫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及其它工作等做了责任分工。乡政府在春防和秋冬防都出动了宣传车到各村进行动物防疫宣传。

二、签订动物防疫和打击“瘦肉精”等工作责任状,明确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

20XX年乡政府与各村委会、驻村干部、规模场(户)、市场、乡动物防疫站、动物防疫员都签订S动物防疫和打击“瘦肉精”等禁用药品责任状(书)。

为确保动物防疫免疫密和免疫质量,乡人民政府规定,各村驻村干部为其所驻村的动物防疫、打击“瘦肉精”工作的行政责任人(包括所在村的规模场、市集、饲料兽经营户等)。动物防疫技术责任人按动物防疫站站内人员分工:肖顺长负责芭蕉山村、新回村、官树下村、梓木溪村、孟公村、白莲村;胡晓雁负责严胜村、幸福村、洞塘村、龙洲村、上罗洪村、中罗洪村;叶庆生负责下罗洪村、光华村、江塘村、采莲村、塘湾村、石莲村、巴油村。规模场(户)、饲料兽药店的育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王小平、罗从新负责,检疫工作由罗从新同志负责。

三、根据本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工作方案

篇6: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与动物防疫工作队签订工作协议,与各村签订工作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二、加强宣传

我镇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墙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召开大型会议进行具体部署,让广大村干部和群众家喻户晓。

三、切实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

我镇建立健全春季免疫工作责任制、疫情报告与核查责任制、应急处置责任制、检疫监督责任制和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责任制,细化春防工作的各项指标和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人,做到职责到岗、责任到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格局,确保春防工作顺利进行。

四、落实经费

我镇在镇财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由镇财政拨出30000元专项经费,用于解决防疫工作人员的误工补贴,极大的调动了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防疫工作人员的必备防疫物品全由镇政府提供。

五、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开展春季防疫工作。

篇7: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

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养殖业几乎占据全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3.4%。全县现有农业人口40.2万人,养殖农户6.3万户(其中规模养殖为507户,牲猪规模养殖占存栏总数的33%以上),现存栏生猪13.42万头,存栏牛0.257万头,存栏羊0.726万只,存栏家禽156.4万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省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201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考核要求,按照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确保全年清静无疫为工作目标。全县动员,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各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全县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现将情况汇报综合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一是加强领导。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对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在县防指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政府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相应成立了由乡镇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副书记)为组长、动物防疫站等有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县委、县政府将动物防疫工作列入对各乡镇政府“农村工作”考核范畴。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畜牧水产局与和乡镇动物防疫站、各乡镇人民政府与所辖村及居委会都层层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状。县防指在年初和春秋两季及年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指示精神。二是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为了把秋冬季动物防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根据“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工作原则,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县长为县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各乡、镇长为本辖区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向县政府递交了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实行县、乡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和有关部门分工协作,蹲点干部、村支两委、动物防疫员联合包村包场(户)、群众积极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所有畜禽养殖大户都明确了动物防疫工作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猪常年存栏在20头、羊存栏20只、牛10头以上或家禽常年存笼1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为动物防疫工作行政责任人。动物防疫站站长为技术责任人,防疫员为直接责任人,各乡镇还将动物防疫工作列入了责任区和干部的目标管理考核。

二、齐抓共管,强化防控措施

一是层层召开专题会议。县防指在县政府会议室分别召开了春季和秋冬季动物防疫工作动员大会,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乡镇动物防疫站站长等参加动员大会。会上,县防指对我县春季和秋冬季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就春季和秋冬季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是动物防疫工作主体,强调了责任追究制。各乡镇也分别召开了村干部、动物防疫员等参加的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专题会议。二是精心制订动物防疫工作方案。为了搞好全县动物疫工作,县防指认真总结了2010动物防疫工作经验教训,深入农户,反复调研,根据省、市工作要求,精心拟制了切实可行的春季和秋冬季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以县防指名义下发。

三是认真做好物资准备。今年以来,县疾控中心采购储备了40万ml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250万ml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40万ml牲畜口蹄疫苗和40万头份的猪瘟疫苗及部分常规疫苗、免疫耳标等防疫物资。在财政非常拮据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争取县委政府重视,新建了一个小型冷库,为每个乡、村动物防疫员重新配备了疫苗冷藏箱、卡耳钳、免疫注射器、酒精、药棉等,共耗资4.7万元。同时,还储备了消毒药品2吨、消毒器10台、防护服100套、口罩500个、雨靴20双、手套1000副等防护物资,确保应急需要。并在今年春季和冬季分别对乡村动物防疫员进行了两期业务培训,编制了《XX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手册》。各乡镇在年初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签订了免疫劳务合同;县畜牧水产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乡、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和防疫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了村级动物防疫员信息库,落实了每个村级动物防疫员年人均免疫劳务补助3000元。四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横幅、标语、宣传车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要求、相关政策和措施。同时,我县自08年春创建动物防疫短信平台以来,在宣传和指导养殖农户的养殖业生产、动物防疫、市场导向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深受广大养殖农户欢迎,今年县防指继续通过信息平台在春秋两季大面积动物防疫工作中向辖区内各重点养殖小区、养殖规模户发送动物防疫短信息42806条。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动物防疫工作家喻户晓,众所周知,强化群众防疫意识,提高了养殖大户的综合防控能力,营造起良好的社会大防疫氛围。五是健康有序开展动物免疫工作。根据省市防指统一安排,我县有序开展了春秋两季突击免疫、冬季加强免疫和平时的常年免疫工作。对常年存栏猪20头、羊20只、牛10头以上、家禽100羽以上的养殖户由畜主自主实施免疫为主,乡镇动物防疫站监督其实施到位。同时发放统一的免疫证,做好防疫档案。散养畜禽免疫由村级动物防疫员实施。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实行以村支书、驻村干部,村级动物防疫员三结合方法,进行地毯式免疫,做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牲畜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应免尽免,确保防疫不留死角。根据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我们转变防疫理念,由过去单纯注重密度转向密度免疫质量并重,突出免疫效果,县疾控中心还抽调5名业务骨干分赴各乡镇开展防疫技术培训,指导村级防疫员严格按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确保免疫质量,力争减少疫苗应激反应,杜绝防疫事故发生,并督促养殖大户、防疫员按要求佩挂耳标,建立防疫档案,落实追朔体系建设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县政府动物防疫工作初见成效,全县共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28万头、猪瘟免疫20.25万头、牲畜口蹄疫猪免疫20.3万头、牛0.66万头、羊0.94万只、家禽禽流感免疫286.8万羽,应免密度都达到了100%,狂犬病免疫0.96万条,密度为86.4%。全县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到目前为止,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

三、严格督查,狠抓落实

为了确保春秋季两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县防指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督导组,深入动物防疫工作第一线,围绕“协调、督查、指导、反馈”八字方针开展春秋防疫两季督导工作。坚持每天有人在乡镇督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各乡镇在强化责任的同时,也采取了强有力的督查措施。主要领导亲自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第一线调查和督促工作,及时了解各村的免疫进展情况,现场解决工作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规范管理,加大兽医体制改革力度

我县兽医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自2005年以来,成立了乡镇动物防疫站,组建了专职动物防疫员队伍,2007年聘用了120名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在对乡、村两级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岗前和集中培训的同时,还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追究制度。县防检站也在2007年一分为二,通过县编办行文正式成立了XX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XX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并明确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县兽医局职能,管理乡镇动物防疫站,具有行政职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则行使兽医卫生、兽药、饲料监管等执法职能。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县财政每年用于动物防疫的各项经费(不含人员工资)不少于40万元。

五、狠抓落实,确保了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为了整合乡镇动物防疫站资源,提高乡镇站工作效率,提升动物防疫水准和服务质量,我县在去年合并东湖与马迹成立东湖联站、萱洲与贺家合并成立贺家联站的基础上,今年又将望峰与岭坡合并成立了岭坡联站,福田与沙泉合并成立沙泉联站,贯塘与新桥合并成立新桥联站,并将项目建设地点分别定在沙泉乡、岭坡乡和新桥镇。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与县财政联合下发了《XX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安排的通知》,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做到项目资金专户、专帐、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绝不挤占挪用。9个建设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了工程预算并通过了财政评审,现已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的建设项目有开云、江东、贺家等8个乡镇站。

六、积极开展监测工作,全面掌控免疫质量

根据市局统一安排,我局组成精干队伍,对全县猪、牛、羊、禽开展抗体水平抽样监测,共抽取猪血清样280个,羊血清样40个,禽血清样500个,送市集中检测,以便全面真实地掌握我县畜禽免疫质量状况。

七、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畜牧工作人员一年的不懈努力,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使县域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免疫工作中造成的副反应畜禽、死亡的经济补偿和诊疗的药品费用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长期下去,将对强制免疫工作造成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

二是乡、村两级动物防疫员在强制免疫工作中,被犬咬伤、摔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人员安全防护经费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是由于我县的财政状况紧张,免疫劳务补助目前无法兑现,使乡村两级动物防疫员的正常工作待遇和福利得不到有效保障。

八、当前工作安排:

1、严防麻痹松劲情绪,继续集中精力开展冬季加强免疫工作,重点突出禽流感免疫工作,并认真做好新填栏(笼)家畜和家禽的免疫工作,确保全县牲畜口蹄疫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消除防疫死角,堵死防疫漏洞,杜绝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2、进一步理顺动物防疫体制,加强对动物防疫站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考评,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经常化,同时要树立新的防疫工作理念,实现动物防疫工作由数量型向数量和质量并重型转变,加强抗体水平监测工作,提高科学防控水平,夯实防疫屏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九、2012年工作设想

指导思想:一个坚持,两个确保,达到三个“百分之百”。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县域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达到应免畜禽的免疫率、免疫挂标率、和入户率“三个百分之百”。

工作重点:以规模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免疫及疫情监控为主线,扎实做好城镇、居住密集区、交通沿线和老疫区的动物免疫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春防、秋防、冬季加强免疫及全年常规免疫,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夯实防疫屏障。

篇8:动物疫病防控创新策略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如防控意识、防控过程中的饲料价格、动物的居住饲养环境等, 都会对疫病的防控造成影响。虽然近年来在该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因此, 动物疫病防控的创新十分重要。

1 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

在现阶段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 养殖户自身的防疫意识不强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一些养殖户思想认识不足, 在具体的工作中不积极配合, 所以动物防疫的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在对动物疫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过程中, 一些散养户认为自己的养殖规模不大, 养殖数目较少, 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疫病的防治工作, 还有一些散养户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 养殖的水平不够, 科学化管理不到位等为题, 造成了重视养殖而不重视疫病防治的现象, 严重的, 一些散养户甚至会随意丢弃病死的动物, 这样不仅为疫病的防治带来了问题, 还对其他养殖户的正常养殖带来了麻烦。

1.2 饲料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饲料是动物养殖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现在的市场大环境下, 饲料的价格时有波动, 饲料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对食品的价格造成了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一些养殖户一味的注重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其他问题, 当饲料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时, 不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展开。

1.3 养殖环境不达标

一些养殖户不注重养殖环境, 这种现象在乡镇和农村最为严重。一些养殖户经济条件有限, 不能为动物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光照、通风等调价不达标, 因此阻碍了牲畜的养殖, 并且十分容易产生疫病,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动物的疫病产生。

2 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的创新策略

2.1 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工作

在疫病防治过程中, 要加强对口蹄疫和猪瘟等疾病的防治, 除此之外, 监测工作也要贯穿始终, 尤其是要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的检测, 一定要符合国家或者省份规定的合格指标, 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保驾护航。

2.2 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

(1) 对血清学监测。对布鲁氏菌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病O型、猪乙型脑炎、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衣原体病、猪弓形体病、血吸虫病、奶牛结核病等11个病种组织开展了实验室血清学监测, 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省级下达的监测任务数。

(2) 加强政府行政推动力度, 完善重大防疫措施、经费保障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力度, 把防疫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 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增加防疫投入, 建立动物疫病防控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将防疫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确保经费足额拨付到位, 专款专用。

(3) 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过程中, 要对所有流程进行严格管理, 按照规范进行, 同时还要认定相关的责任人, 明确责任制度, 当出现问题时要进行追责, 监督机制不要只着眼于一时, 要确保长时间内有效, 落实责任制管理。从养殖户的角度出发, 要提高自身的养殖意识, 配合相关机构进行建档立案, 把自己在养殖过程中的免疫环节积极反映给相关的机构或者是责任人, 及时检测出自己检疫工作中的不足, 对有疫病的动物进行积极处理, 使用科学的处理措施。

3 结束语

动物的疫病防治对于人们的日常饮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还能够保证动物的健康, 防止动物的疫病传播给人类, 带来诸如禽流感之类的引起重大死亡的疾病。因此, 我们要对这个领域不断的研究创新, 研究出符合我国发展的具体道路, 做好动物的疫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志君.发展规模养猪粪污处理的基本出路和办法[A].第十届 (2012) 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2.

[2]前言[A].第十届 (2012) 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2.

上一篇:临床研究论文7下一篇:后进生转化的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