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时间

2024-05-17

体会时间(共11篇)

篇1:体会时间

你回想了吗?你品味以前和现在了吗?

生活如此奇妙,一年一年在变化!

当我经历了18岁,当我品尝了成年的那一瞬光。是啊!有人会说:那是一年,你又何其称为瞬光?

因为我明白了,那一瞬光我真的明白他了——时间!

小时候我们经常把时间挂在嘴边,“哎呀!怎么还没下课啊!”“哎!这时间过得也太慢了吧!”“天哪!这一年时间真长!”……

少年时我们又把时间挂在嘴边,“我上初中了哦,可我怎么还是个孩子啊!”“请求时间让我长大吧,这样我就可以想大人一样做好多大事情!”“妈!时间还早来我在睡会!”……

虽然所有的孩子都理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如流水!……”可又有几人真心体会到他的速度呢?它真的如水般,不经意便不知道他真的有声音。他真的如箭般,不经意便不知道他是怎么从你手中出发的。还没为时间做什么,他就无声无息的溜走了。别怨恨他,责备下自己为什么不好好把握他!

一棵树被伐倒了,树桩上一圈大于一圈的是他的经历,正直的一生,忘我的一生,承受多少风风雨雨!艰难啊!在时间的土地上,每向前跨越一步,都用代价做铺垫,他走完了属于他的.那段时间路,树桩对时间不会没有你任何的怨言,因为他的桩轮上留下了有抹不掉的痕迹!

时间是生命的列车,一个节奏的向前运行,忍忍怎样恳求和诅咒都不能使他稍停片刻!

时间不以人的意念为转移。圣贤不能让在握的良辰逗留,权威无从喝令眼下的光阴缓行,如果说生命的价值以贡献为尺度,抓紧时间的人虽不能使时间延长,势必能把生命价值拉长;放松时间的人虽不会把时间缩短,但会把生命的价值减少。

时间的价值取决于利用。同样的一刻钟,利用了就有价值,浪费了就名文不值。时间之于实干者,就是走向成功的步履;就是源源不断的财窝!

可是时间有时不受欢迎,有时如同用宝石穿成的项链,没一点都具有闪光的意义。最需要最缺少时间的人,最能体会到时间的珍贵!时间充裕的时候,也就是最容易蹉跎的时候,松一松光阴腾云驾雾而去;紧一紧光阴流光溢彩而至。占有时间并不表明享有成果,就如拥有土地,并不意味着麦浪翻滚稻谷飘香。

钟停在那里时间却还在移动,随着钟摆而生存的,必定随着钟摆而消失。一切文明都离不开时间的恩赐。任何损失都无法与失去时间相比。对于值得献生的事业来说,时间是所有成功要素的首要一条。尽管拥有时间不一定拥有一切,反而失去时间却等于丧失一切。

时间是一位向导。他拥有两扇门,总有一些诗老掉了牙;总有一些歌越唱越亲,时间忙于匆匆,却未忘记珍存,时间忙于奔驰他不会因为有人止步而等待,时间在无私的行驶审判的权利,面对这一点,有些人不寒而栗,有些人付之一笑。

时间就是这样,等你体会到了他便是如此。

享有时间是每个人的权利,无论你以前浪费了他多少,就让你把剩下的时间赋予生命的价值。

 

篇2:体会时间

科学在哪里?

这个问题我从小就苦苦思索,十多年过去,这个词语似乎刻意的保存着自己的神秘感,让我始终无法解答。

我想,科学一定是一个庄重而有肃穆的词汇。就好像那实验室中科学家们捣鼓的瓶瓶罐罐,抑或是宇宙飞船升天时电脑显示器上一连串的数字,也有可能是当年比萨斜塔上抛下的一个小球……这些无疑都是科学,但又似乎不是科学本身。

越得不到的,就越让人想抓住。我开始翻《时间简史》,这本字里行间每个字我都认识但连成句段却让我丈二摸不着头脑的书,生生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我一页一页地浏览百科全书,想从中抓住科学的影子,可每次我一靠近,它又像个个小姑娘般跑远了……

都说喜欢源于好奇,在无数次的追问与探索中,我渐渐迷恋上了“科学”这个字眼,以及它背后无垠的浩瀚。我看科学,离我那么遥远,可有时又觉得,它离我好近。

夜晚,我常独自仰望星空,想象着亿万光年外,那一颗小小的寂寞的星球。它在我眼中那么小,正如地球在宇宙中那么小一样。众所周知,地球,以及火星、水星等等,都以一定的速度一定的路径围绕着太阳转动,日日,月月,年年,那些星球在宇宙中,不过沧海一粟,人类在宇宙中,不过尘埃一粒;众所周知,物质由无数个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着原子核高度转动。我想,那些星球,那些电子,是多么的相似!同样是渺小的,但都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连运动方式都那么相似。那么,我可不可以大胆的假设,整个宇宙,不过是一个原子的内部,那些星球,不过是类似电子的物质,而我们的社会,社会中的人类,不过是一些更小的单位;反过来讲,构成我们的世界,甚至我们身体的物质,是不是也包含了一个宇宙,其中有更小的生物在自由生活着,在写作业,上班,生老病死,或者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思考着与我一样的问题…也许真的,有宇宙中的宇宙,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套着一个,环环相扣,生生不息。好吧,这也许是异想天开,更可能是痴人说梦,但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吗,想象力也可如这宇宙一般浩大不是吗?很难想像,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着微小的物质,而我们自己,也如尘埃一样,是另一个世界研究的对象。希望有一天,我的想法能得到证实,或者推翻。

从一片星空,我便能联想许多,这样的思维过程是多么的酣畅淋漓!人类果然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科学是什么,也许就是一个思考,到验证,到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更了解科学,对其的热爱又添几分。

初三的时候,我学习了杠杆原理。一开始觉得很没意思,几根棒子翘来翘去,实在乏善可陈。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F越大,相应的力臂就越小,反之则越大。我一边啃着作业一边神游太虚,感叹着学习的趣味性与枯燥性。不知哪一刻灵光一现,我感到,学习与杠杆原理,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F好比学习时下的功夫,对应力臂便是完全掌握需要的时间。你越努力的学习,相对的,所花的时间也就越少,换而言之,完全掌握一个知识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若消极怠工,看似省力,花费的时间却更长。省力,便不省距离,只有费力,才能省距离,杠杆如此,学习亦如此。不管怎样,总是不能省功,心力时间的多少,端看你如何安排。

我想,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是哲学道理之间,总有一座桥梁。挖掘这座桥梁的过程,也是探索科学的过程吧。我越来越喜欢这样思考,将文理联系起来,将理性与感性结合,独自的,悠悠的思考。至此,我发现,我对科学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再后来,我总能时时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的笑靥。我再不用死啃公式概念,不用刻意翻阅名片著作,科学就在你我身边,等着你我发现。我读的,是世界社会这本大书,每时每刻点点滴滴的心得体会,或是一个小小的灵感,都是我的阅读体验。当然,这是一本深刻且复杂的书,我读了十多年,不过是它的扉页。

是的,我爱探索,爱思考,爱科学。

科学在哪里?不仅是验室中科学家们捣鼓的瓶瓶罐罐,不仅是宇宙飞船升天时电脑显示器上一连串的数字,不仅是是当年比萨斜塔上抛下的一个小球,而应该在…

篇3:糖尿病病人运用时间护理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分泌科2009年9月—2010年2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 (诊断标准按WHO1999标准) 266例, 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133例, 其中男74例, 女59例;平均年龄61岁。对照组133例, 其中男69例, 女64例;平均年龄63岁;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实验组中加用时间护理, 在用药、饮食、运动和病情观察、血糖监测中应用时间护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7 d内病人症状明显缓解或减轻;无效:7 d内症状无明显好转或更加严重。

2 结果

3 讨论

时间护理在糖尿病临床用药的应用就是应用药理知识, 掌握时间效应的节律变化, 将给药时间相应调整, 既能在病情的高危期达到药物的高峰浓度, 提高疗效, 又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时间护理在糖尿病饮食、运动、病情观察和血糖监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 药物治疗护理

进行药物治疗时, 要根据机体分泌胰岛素的特点及药物作用特点进行, 提高药物疗效,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护士应掌握糖尿病降糖药物的作用时间、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 并在药物作用的高峰时间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发生, 指导糖尿病病人和家属掌握最基本的低血糖防治知识及正确用药时间重要性, 以保证药效。同一种降糖药服药时间不同, 降糖效果也不同, 不同类别降糖药服药时间也各不相同, 所以时间护理在药物治疗糖尿病中更显重要。

①需要早晨空腹时服用的降糖药, 如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 可以增加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提高其对自身胰岛素的利用率。而且这类药物的作用时间长, 每天早餐前服用1次即可。②需要饭前服用的降糖药, 如格列本脲、瑞格列奈等, 这类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作用, 其作用时间较短, 起效较快, 应在餐前15 min~30 min服用为宜。③需要进食时与第一口饭同吃的降糖药, 如阿卡波糖等, 其机理主要是延迟和减少小肠内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从而使餐后血糖下降, 这类药物只有与进食第一口饭时同时嚼服, 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如在饭前过早服用或餐后服用, 其效果均受很大影响。④需要饭后服用的降糖药, 如二甲双胍等, 其作用机理是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降低糖尿病时高肝糖生成率。这类药对胃肠道有刺激, 应在饭后服用。

3.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 也是所有治疗中最基本的一环。时间护理在饮食治疗的过程中, 关键是在实行总热量控制的基础上, 安排好病人的就餐次数和时间, 教会病人及家属掌握每日总热量的计算方法, 熟悉食谱交换法, 指导病人了解用药量与饮食间的相互关系, 每餐进食量相对固定, 使饮食量和药物量保持平衡[3]。据资料统计, 40%糖尿病病人对饮食治疗知识了解较模糊, 50%病人虽能三餐但未能定时定量订餐, 对食物交换、饮食如何搭配以及量不是很清楚, 15%病人不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4]。因此, 护士要告知病人和家人定时定量订餐进食的重要性, 为病人提供合理的营养。

3.3 运动治疗护理

运动治疗是治疗糖尿病一个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 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控制血糖。进行运动时, 护士要指导病人制定运动计划, 包括运动时间、方式和强度以及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告知病人避免运动量过大, 时间过长, 并且要反复强调不空腹剧烈运动和避免药物作用高峰时运动, 运动时间相对因定, 一般在餐后1 h运动, 每次不超过1 h[3]。研究显示, 糖尿病病人每天至少30 min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如快走) , 每周不低于150 min, 体力活动时间坚持越长获益越大。

3.4 监测病情变化及血糖

糖尿病病人血糖除受饮食影响外, 还受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血糖监测时间除选择在餐前、餐后2 h、 睡前外, 部分病人清晨血糖增高, 还须监测02:00~03:00时血糖[4], 每位病人监测时间要固定, 便于掌握病人血糖变化规律,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时, 2 h监测血糖1次, 直到血糖下降至正常, 临床症状缓解后改为每天测3次~4次, 门诊对于血糖控制达标且稳定者, 指导病人2个月~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1次。

时间护理渗透于糖尿病整体治疗的过程中, 直接影响着护理的效果, 应得到护理界的高度重视。时间护理能帮助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能使药物在最佳时间发挥最佳作用[5,6,7,8], 病人在最佳状态接受治疗计划, 取得最佳护理效果。深入探讨和研究时间护理理论是当代科学和临床医学、循证医学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新要求, 也是提高科学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沈丽萍.时间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08, 7 (10) :742-746.

[2]胡红晓, 林云珍, 陈莉莉, 等.时间护理结合专职责任护士对变异型心绞痛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2) :30-31.

[3]陈晶莹.门诊糖尿病病人低血糖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5) :33-34.

[4]黎水莲, 苏飞群, 周翠屏, 等.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8) :750-751.

[5]李彩君, 王东虎.2型糖尿病病人出院后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0, 24 (7B) :1844-1845.

[6]宋子胜, 何莉.糖尿病足病人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10, 24 (suppl.1) :87-88.

[7]和兰萍.浅谈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控制[J].护理研究, 2010, 24 (sup-pl.1) :77.

篇4:体会时间

关键词 药物流产 出血 保守治疗

人工终止妊娠的方法包括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是一种非创性终止妊娠方法。人工流产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特别是流产后可能会出现继发不孕、生殖免疫损伤、子宫内膜的修复及再生障碍等,故更多患者选择药物流产,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流产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方法简便、精神负担小等优点已成为共识。近年来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的妇女比例远高于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却是当前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对此类患者采用药物性刮宫配伍缩宫素、益母草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避免清宫之痛,减少宫腔感染机会。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收治孕40~49天行药物流产患者100例,流产2周仍有少量阴道出血,超声证实宫腔有少量组织残留(残留面积<2.0cm2),尿孕试(-),无明显贫血。因惧怕行清宫术,自愿接受保守治疗100例。

方法:口服安宫黄体酮(醋酸甲羟孕酮片)10mg,1次/日,连服1周;同时缩宫素20U肌注,1次/日,连用1周,并口服益草软胶囊4粒,3次/日,连服1周。

观察及疗效判断标准:①阴道流血停止时间;②撤退性流血后复查超声子宫体积缩小、宫腔内异常回声(略强回声)消失;③治愈:阴道排出残留物、流血停止,复查超声宫腔内无残留物。宫腔排出物证实均为蜕膜组织;④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结 果

100例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达2周以上的患者,用黄体酮配益母草、缩宫素治疗1周。96例痊愈,治愈率高达96%,无效4例。

讨 论

近年来,作为非意愿性妊娠的补救措施,药物流产同手术流产一样在临床上被逐渐广泛应用。米非司酮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早孕药,其机制主要是与孕激素受体形成复合体进而抑制孕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引起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急剧下降,继而卵巢黄体溶解,蜕膜变性引起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进宫缩及软化宫颈,有利于妊娠物排出[1]。目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被认为安全、有效且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国外报道其安全流产率95%,流产失败率≤1%[2]。我国报道安全流产率达93%以上[3]。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绒膜蜕膜残留,其次是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内膜修复障碍、宫腔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种族和个体差异[4]。但药流术后宫腔内少量蜕膜残留,阴道淋漓流血时间长一直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问题[5]。以往均采用传统的清宫方法,而清宫术由于用宫腔内机械操作,极易伤及子宫内膜甚至肌层,同时在流血时间长的基础上再给予清宫术,更增加感染机会,易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甚至不孕,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痛苦。本文采用安宫黄体酮配伍缩宫素、益母草软胶囊,通过缩宫及子宫内膜撤退性出血,残留蜕膜随之排出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安宫黄体酮具有使子宫内膜转为分泌期,停药后子宫内膜脱落完全,可起到药物性刮宫的作用。缩宫素具有选择性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使子宫收缩,残留物排出加快。而益母草软胶囊具有强烈收缩子宫、祛瘀生新、软坚散结,有效地松解蜕膜与子宫的粘连,促使残留物短时间内迅速排出的作用,避免了清宫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黄体酮等作为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的保守治疗效果虽好,但不能完全取代清宫术,能否采用保守治疗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保守治疗的条件:①宫腔内组织残留面积不超过2.0cm2;②尿孕试(-);③机体状况良好,贫血不明显。中重度贫血慎用。

参考文献

1 spitz IM.Progesterone antagonists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moducators:an overview[J].steroids,2003,68(10-13):981-993.

2 sitruk-ware R Miferistone and misoprostol sequential regimen side effects complications and safetr[J].Contraception,2006,74:48-55.

3 chengl.medical abortion in early pregnancy:expericnce in China[J].contraception,2006,74:61-65.

4 朱慧玲,程利南.藥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分析和治疗现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31(9):569-571.

篇5:时间管理心得体会

记得当时还讲过一堂课,正好也应景关于“时间”的讨论,说的是业务员在销售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把每一次的拜访变为有效。作为经营者,始终会有一个成本的预算问题,提高收益的最简单方法,那就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但是我们往往习惯于关注自己的经济投入以及经济效益,很少想到计算时间的投入与产出,在公平有限的时间里尽快达成心中的目标获得收获。

比如,两个店家出售同样价值的一件商品,其经营成本取决于他的进货渠道和进货价格,时间成本就应该取决于进货时的路程远近还有出售掉这件商品的早晚时间。因此,时间上的浪费其实就是最大的浪费,因为时间总会在一呼一吸之间,在宽度与深度之间不知不觉匆忙而过的,它不会因为你的遗憾和惋惜而回过头再来一次,所以便有了时间无价一说。那么业务员在每一次的拜访过程中,就要学会如何进行成功面晤。拜访客户为了什么?希望获得什么?显而易见最终的结果是为了签约促成,那么是否考虑过假如签约促成失败的话,我们是否考虑还必须得收获一些其它什么?

最近,单位组织我们学习了周坤的书《第五代时间管理》,我也在属于我自己的时间里去再次认真研读关于“时间”的命题,发现原先的观点还是存在着不少误区的,诸如原本以为正确的时间观虽然不是一味去感叹“白驹过隙”或者努力去“只争朝夕”,但过多地强调了时间成本与成果利润的比例,说到了销售精英们的理念,原则是:今天销售不了渔船,我就学会销售渔网,销售不了渔网,我就试着销售鱼竿。然后捕不到大鱼,我就抓小鱼,抓不到小鱼,我就捞虾米,实在不行,那么我就拽几把水草回来喂猪。要不,每增加一次对同一个对象的拜访,就会多浪费一次宝贵的时间。

我们往往会进入这样的误区,所谓不浪费时间,就是在原先相同的时间内比以前做更多的事情。而事实上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充分利用好属于每一个时段的时间如何去收获最大的价值,在更加舒适的状态下用时间去提高效率产出效能。在时间面前,有的人活得很清晰,而有的人比较混乱。时间延长了历史缩短了生命,我们该做些什么才是真正具有意义的呢?于是,有的人躺在床上默数时间换得半日悠闲,还有的人行色匆匆为了追求而去争分夺秒,前者忽略了时间的价值而后者往往因疏于计划而导致失败。我们都知道,时间是世界上最为稀缺最为珍贵的资源,既然时间不能够被我们所管理,那么能够被管理的也就只能是我们自己和我们自己的选择!

篇6:有关时间管理的体会

这是这次关于时间的培训中,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时间如水,轻轻拂过脸庞,不知不觉间,就改变了你我的模样。

时间,是对每个人都公平的资源,时间无法节流、不可取代、不可再生、更无法开源。从高中毕业开始,我便觉得时间的发条仿佛被突然拧紧,然后以加倍的转速匆匆流逝。大学四年一晃而过,些许收获,却总还是觉得,那些本该被认真珍惜的时光,被我轻易浪费了太多。

毕业不到两年,工作经验却还少的可怜。同龄人有的开始创业,有的选择出国深造,有的开始组建家庭……在被小朋友突然唤作“阿姨”的时候,忽而惶恐。莫名的觉得,年轻的时光,所剩无几。

有首歌叫《趁你还年轻》,我很喜欢听。歌里面说:“也许你不相信,也许你没留意,有多少人羡慕你,羡慕你年轻。这世界属于你,只因为你年轻,你可得要抓点紧,回头不容易。你可知道什么原因有人羡慕你,只因为他们曾经也年轻,你可明白什么道理有人嫉妒你,只因为他们不能抓的紧……”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珍惜少年时。那如何才能更好的管理时间呢?

时间管理,说白了就是自我管理。晓燕讲到,管理时间,掌握命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远离懒!把内心的每一个想法付诸实践,我们的人生就会有不一样的改变。鲁迅先生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我们不需要向鲁迅先生一样争分夺秒,但我们可以抓住那些我们本可以抓住时间,每天早起一点,锻炼身体,学习新知识。在工作时间,如晓燕所讲,利用便签记事本等小工具,做好工作事项规划,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下班之后,少一些用在聚会、逛街、刷微博的时间,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我。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哈佛大学里有这样一条校训: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之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你回不去的曾经。或许,公司里如我这般的80、90后只占一小部分,但大部分同事在人生的路上,都还有一半以上的旅程。路还很长,所以,请不要担心,不要焦虑,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为时不晚!

篇7: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

?“黑洞”这一词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黑洞”呢?我想绝不会有很多。在《时间简史》这本书中当然也介绍了“黑洞”,时间简史用通俗的语言告诉了我们“黑洞”的定义:超强的引力以至于光都无法照射便被吸回的空洞就叫黑洞。连光都无法照射出来!我这才感受到了黑洞的力量。当我真正了解“黑洞”知道了“黑洞”的定义时,我不禁赞叹道:这就是科学啊!真厉害!

是啊!这就是科学 ,是它让我们知道深海底下有什么?是它让我们感知到宇宙!浩瀚无垠的宇宙!是科学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应该感谢科学,感谢那些为科学在奋斗的科学家们!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规定,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一切物体运动速度的上限。在我看来,就是一切有正质量的物质都只能无限接近于光速而不能到达,就更别提超越了。

篇8:体会时间

1穿刺前快速选择静脉血管

查阅相关教科书, 有关快速、准确选择穿刺血管的方法未见明确描述, 笔者总结相关经验做法如下。

1.1首先根据患儿年龄大小, 初步选择穿刺部位, 常规优选显现血管。一般0~3岁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 常用头皮正中、额浅、颞浅等静脉。4~12岁儿童选用四肢静脉[2]。

1.1.1当患儿高热伴四肢厥冷症状时, 说明肢端血管明显收缩, 即便对穿刺部位扎上止血带, 此处血管仍很难达充盈状态, 操作者在肢端较难寻到满意的穿刺血管;而高热状态下患儿头部温度高, 头皮静脉收缩不明显, 血管尚充盈, 故宜优选头皮静脉作为穿刺血管。

1.1.2当显现血管细小不便于作穿刺血管首选时, 应选粗大、充盈、弹性好的隐匿血管作为穿刺血管, 故隐匿血管较显现但细小的血管易将留置针软管送入血管,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临床观察发现, 隐匿血管的留置针保留时间较显现但细小的血管长。

1.2由于近年来肥胖儿日益增多, 患儿静脉血管多呈隐匿状态, 造成静脉穿刺“难”与“特难”的比例日趋上升。在此情况下, 要“拓展”新的静脉穿刺血管是非常困难的, 护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适宜的穿刺静脉血管。在临床上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法互相结合, 以快速找到最佳穿刺血管, 在对各种可能的穿刺点位置经过权衡后, 有目标性地快速选择穿刺点。

1.2.1对初选穿刺部位采用“看”与“摸”同步法来判断血管是否适宜穿刺。“看”即指对显现血管进行肉眼常规查找, “摸”以左手食指指腹轻压在皮肤上,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快速平行移动, 感觉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 判断血管的存在。“摸”的方法也实用于快速查找患儿头发中的血管。通过“摸”操作者能感知显现与隐匿血管的粗细、充盈、弹性等情况, 利于操作者对能否作为穿刺静脉做出快速判断。

1.2.2为使隐匿血管充分显现, 操作者可将左手掌心固定患儿头顶部, 拇指和食指在患儿前额静脉两侧向中心方向对挤一下, 使隐匿血管形成一道隆起以增加静脉血管的显露。还可通过消毒左手食指及穿刺部位皮肤, 以左手食指揉压血管10秒, 手指离开, 利用局部受压静脉血管两端压力高于中间形成静脉的压差, 受压静脉管壁张力减少, 而使静脉扩张, 这种扩张可使静脉横截面积显著增加[3], 使隐匿血管凸出, 便于操作者看到隐匿血管走行, 对穿刺部位做出定位。

1.2.3当隐匿血管模糊较难确定穿刺点时, 可用75%酒精湿擦穿刺部位皮肤。酒精能迅速刺激局部皮肤血管扩张, 增加静脉血管在皮肤上的“沟痕感”, 尤其对皮肤干燥患儿, 酒精湿擦能使穿刺局部皮肤湿滑, 降低操作者食指指腹与患儿皮肤之间的阻力, 利于操作者感觉静脉血管在皮肤上的“沟痕感”, 便于评估患儿血管走行深浅, 做出是否适宜穿刺的判断。

2留置针穿刺的方法

留置针穿刺的方法尤为重要, 方法不当易造成静脉留置穿刺的失败。

2.1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力集中, 动作连贯, 牢记所选穿刺静脉的位置及走行。无论是选择头皮静脉还是选择四肢静脉作为穿刺血管, 都要根据患儿血管深浅及皮下脂肪厚度, 尽可能采用直刺法进针。直刺法穿刺可缩短尖端斜面对皮内的刺激, 减少进针长度与对皮肤的机械性损伤面积, 使留置针最大限度地减少在皮下潜行时间, 节约了操作完成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同时可增加留置针软管送入血管中的长度, 减少软管全部滑出血管导致脱管现象发生的概率, 既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也延长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穿刺时操作者以左手拇指压住静脉使其固定, 右手持留置针进针以60°角将留置针瞬间直刺入皮肤后, 即将留置针角度调整到与皮肤呈30°角斜刺入血管。

2.2如选择四肢静脉穿刺时, 穿刺者给穿刺部位扎好止血带后让患儿手和脚自然放置, 将患儿手或脚固定成背隆掌空的形状, 这种形状可充分暴露手和脚的血管, 利于血管穿刺成功率的提高[4]。

3送管的技巧

操作过程中如遇送管阻力, 应排除留置针软管未套入血管或穿刺血管直行长度不足等因素。

3.1穿刺疼痛可导致穿刺部位血管痉挛, 此时切忌强行送管, 否则易将血管破坏, 导致穿刺失败。此时操作者以左手固定软管, 右手将针芯退出, 将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与软管针座连接, 先试行推注少量生理盐水, 如推注感觉通畅, 针尖前方无肿胀, 可判断软管在血管内, 此时再快速推注3~5 ml生理盐水以扩张穿刺部位血管, 并利用软管的硬度, 边推注生理盐水边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临床运用此法送管, 大大提高了送管的成功率。

3.2遇穿刺血管直行长度不足时,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留置针软管的送入长度。强行完全送管可能会导致留置针软管在血管中弯曲或损伤血管。

4胶布固定的技巧

4.1贴好胶布, 固定好套管针头的位置也是穿刺成功的关键步骤。大部分患儿因惧怕穿刺, 激烈反抗引起大汗淋漓, 皮肤湿滑, 使3 M透明敷贴无法与皮肤粘合。此时穿刺者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无菌纱布擦干穿刺点周围皮肤的汗渍, 使3 M透明敷贴能与皮肤粘合, 达到固定软管的作用, 防止套管针头固定时间长了以后, 软管滑出血管的意外事件发生。

4.2因患儿好动, 留置针使用过程中, 患儿容易抓掉软管。临床观察发现, 短胶布粘贴不紧, 软管易脱落。为延长保留时间, 根据需要在穿刺部位加贴一条长胶布带绕行于穿刺部位, 使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

4.3部分患儿因胶布粘贴时间过长, 引起局部皮肤红肿及水泡形成, 导致被迫拔出留置针套管。针对此情况, 可选用3 M绷带紧贴患儿皮肤, 以穿刺部位为中心先绕行一圈固定, 再用胶布于3 M绷带外加固一圈的方法来固定留置针。此改良固定法克服了3 M绷带弹性大, 易被抓脱的弊病, 同时在拨除留置针取下3 M绷带时, 患儿皮肤上无粘痕, 也无头发粘连, 减少了拔除留置针时带给患儿的疼痛与损伤, 从而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5小结

儿科护理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 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阐述了快速完成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经验及做法。此方法能明显缩短操作的完成时间, 使日常治疗与应急抢救方案得到及时准确的落实, 保障了患儿用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与最佳治疗效果的实现, 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孙艳平, 杨桂涛, 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7) :409~410.

[2] 杨明杰, 刁为英.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8) :993.

[3] Caro CG等著, 丁启明, 倪一伟译.血液循环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248~335.

篇9:体会时间

关键词:本科生 科研 课余时间 原则

在实施河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代码083123//批准号130)以及指导本科生参与河南大学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级项目(批准号10NA009)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经验体会,简述如下,以供读者交流参考。

一、利用课余时间,采取自愿参与原则

贯彻自愿原则,是平衡学生的学习负担的需要;贯彻自愿原则,是平衡学习兴趣的需要;贯彻自愿原则,是平衡师生的研究领域的需要;贯彻自愿原则,是平衡自主学习与指导型学习的需要。

鉴于目前本科生课程较多,课余时间较少,此外,不同的学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专业,其学习负担相差较大,采用自愿原则,可以挑选出课余时间相对宽松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科研,做到参与科研的同时,却不影响平时课程的学习。不同的学生,兴趣不甚相同,一旦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的兴趣差异立刻表现出来:有些学生擅长写作,有些学生擅长绘图,有些喜欢一些事务性工作。通过贯彻自愿原则,可使课题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执行者,也可以使学生在某个课题中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有些学生喜欢探索性题目,有些喜欢应用型题目。考虑到,总体上本科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还有所欠缺,初期应以应用型题目为主,后期可以逐渐加大探索性题目的比例。

二、控制学生数量,提高指导质量

控制学生数量,才能保证面对面的交流;控制学生数量,才能做到科研资源的高效利用;控制学生数量,便于组织和协调;控制学生数量,才能保证教学科研相互协调与促进。

在引导本科生课余参与科研工作的问题上,合理确定学生的参与人数非常关键。合理的学生人数体现在每个老师人均所能指导的学生数量上。人数过多,指导教师的任务过于繁重,不能做到对每个人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使每个学生“受指导”的比重不一,容易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学生过多,也会使指导教师的任务过于繁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成本也将大幅增加,将影响到其他科研工作。当然,过少也不可行,本科生本身知识基础和科研基础还不牢固,如果仅让一两位学生参与到课题中去,则人均科研负担过重,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并带来较大的压力;此外,人数过少,将无法组成一个规模合适的团队,不能发挥队员之间相互学习的功能,无法发挥出“协同”效应。

三、建立宽松环境,卸下学生思想包袱

科研环境是指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支撑和影响科研各个环节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建立宽松环境,是自愿原则在科研进程中的延续;建立宽松环境,是防止“揠苗助长”的有效途径;建立宽松环境,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必要前提。建立宽松环境的措施主要有两条:①贯彻“来去自由”的原则,这是自愿原则在科研进程中的延续;②放宽科研的进度和质量要求,防止“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物极必反”等现象的发生。

四、组织团体,建立协同机制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在新三论中有所谓“协同论”,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应用协同论方法,可以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类比拓宽于其他学科,为探索未知领域提供有效的手段,还可以用于找出影响系统变化的控制因素,进而发挥系统内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

通过把参与科研的本科生构建为一个团体,可以使各团体成员的力量相互配合,从而从整体上发挥“协同”效应,加速科研的进度,提高其质量,同时促成本科生自身素质的迅速提高。

利用进度差异,让先进帮助后进,发挥示范作用;利用性格差异,体现角色互补优势;畅通团体的沟通渠道,让团体成员相互间能自由畅通的沟通彼此的信息,交流各自心得;有了这三条,再加上导师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使一个团体“自动”运转起来。

五、建立衔接机制,实现成果的继承与共享

建立衔接机制是“宽松环境”和“自愿原则”的补充措施;建立衔接机制是使当期研究能够承上启下的关键措施;建立衔接机制也是使研究得以持续和升华的有效措施。

本科生的科研基础还较薄弱,科研能力有待强化,本科生的科研成果也多为应用性、技术性工作,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内容不多,但这不是否定其价值的理由。如果善加利用,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前所述,在自愿原则和宽松环境的前提下,尽管已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限于各学生的科研进度不一,水平不一,而且由于本科生课余能用于科研的时间有限,所以从时间上看,“一批”学生即便到其毕业时,其中某些人的成果还有可能是“半成品”“毛坯”,但是,如果能在上下届学生之间建立有机的过渡期,使上一届学生的科研心得与技术积累传给下一届,同时将其中的科研成果(无论毛坯、半成品、成品)在保护科研成果合法权利人相关权利的前提下,共享给下一届学生,使所研究课题以一种“接力”式的研究方式,持续进行,那么经过两轮甚至多轮的接力研究,上一届学生手中的毛坯和半成品必将成为下一届学生手中的成品,而上一届学生手中的成品必将成为下一届学生手中的精品。而且,半成品和毛坯的情况并不是所有成果的全部,总有一些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其科研成果不需“接力”研究,可以“一次成型”。

参考文献:

[1]陈健,何国祥.中国科研环境调查报告[J].科学观察,2006,(2).

[2]http://lib.gdou.edu.cn/ckjj/files/7at20061214942.htm,2011-01-03.

[3]哈利sf,百科ROBOT,韩幸hhon,等.陶行知[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6132.htm,2010-12-27/2011-01-03.

[4]sillion,SunWRong,QQ670420494,等.协同论[EB/OL].(2010-07-12).http://baike.baidu.com/view/290928.htm,2010-07-12/2011-01-03.

[5]xp84,百科ROBOT,Alice089,等.協同效应[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1326.htm,2010-12-27/2011-01-03.

篇10:时间管理心得体会

1、设立明确的目标。把自己的4-10个目标写出来,找出一个核心目标,并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后依照目标设定一些详细的计划,依照计划进行。

2、目标分解。列一张总清单,把今年所要做的重要事情都列出来,并进行目标切割。①将年度目标切割成季度目标,列出清单,每一季度要做哪一些事情;②将季度目标切割成月目标,并在每月初重新再列一遍,碰到有突发事件而更改目标的情形便及时调整过来;③每一个星期天,把下周要完成的每件事列出来;④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

3、20:80定律。用80%的时间来做20%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了解,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是最有生产力的。一般人都是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学会把重要的事情变得很紧急,就会立刻提高生产力。

4、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到1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假如能有一个小时完全不受任何人干扰,思考一些事情,或是做一些最重要的事情,这一个小时可以抵过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候这一小时会比三天工作的效率还要好。

5、每一分每一秒都做最有效率的事情。我们必须思考要做好一份工作,到底做好哪几件事情是最有效率的。列下来,分配时间把它做好。

6、同一类的事情一次把它做完。

7、做好时间日志。把每天花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来,做了哪些事,花了多少时间,这样会发现浪费了哪些时间。找到根源,才有办法改变。

篇11:时间管理心得体会

你想象的样子和子女看你的总是有差距,有时候差距真是太大了!

最近听了一系列儿童时间管理的书,就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分享一下,和大家一起学习和进步。

就我现在的情况而言,到目前小朋友上学到二年级,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有三件事情会让大人感觉小孩子是不是磨蹭了。一是早起穿衣,二是吃饭,三是刚上学写作业,或者就是写作业。

早起穿衣的问题, 一个是没有睡够,还想再睡一会儿,还有一个是考虑被叫醒的时候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可以考虑先弄醒了,过会儿再起来,最后一种情况是昨天在学校或者幼儿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第一种情况的方法是尽量让小朋友早点休息,然后再处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种情况,小宝目前的情况是放点音乐给她听听,让她清醒和精神起来。还有就小朋友特别喜欢穿的衣服也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总是免不了这些方法有不起作用的时候。最后一种情况,需要耐心点和小朋友沟通了解他们的问题是什么。

吃饭的问题,有时候要考虑是不是饭菜太单调了,天天都一样,是不是吃了零食或者是不是吃了水果。前者是要多花点心思,多尝试,找到小朋友喜欢吃的,后者则要让小朋友有饥饿感,饭前不给零食和水果吃,根据情况增加小朋友的运动量,吃饭的时候自然会吃得比较快。大宝在成长过程中,大约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她会在头天晚上告诉我们她想吃什么,然后我和她妈妈会帮她做,不过,很多时候大宝会指明让我做给她吃。小宝呢,很长时间,我们觉得姐姐已经吃得很随便了,没有特别关注她的需求,所以小宝吃早饭的问题又很让我们头疼,最近我们又花了些心思,开始满足小宝的需求,早餐也尽量满足她的口味,吃饭自然就快起来了。晚饭也是如此,适合她的口味和心思,吃饭是很快的。我的同事中,男女同事都有花费心思给小朋友做吃的的好模范,曾有男同事家中孩子希望每天早上吃到爸爸亲手做得早点,同事说也是坚持了好几年,直到没有这个要求为止。

做作业的问题,我认为做到两点就好了,信任和给小朋友自由支配的时间。信任,就是不要在做作业的时候你在边上指手画脚,大人最好不要玩手机。最好的激励是让小朋友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已经计划好了的练习之外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个可以保证小孩子不会拖拖拉拉的。同事中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抓住小孩子的爱好,读书,玩游戏等,让小朋友及时的完成作业,之后的时间可以由小朋友自己安排,但是单纯的玩游戏,玩玩具的时间应该先定好,而且家长不要食言。我家大宝自己安排的这学期的学习任务有一项是上学期间每天背诵一首诗, 周末不做背诵的学习。有一天,我回家的时候,看到大宝拿着书在哭,我问她怎么回事,她告诉我:“我今天已经背了一首古诗,妈妈还让我再背一首,我都没有时间看我的课外书了。” 我说:“好吧, 你背一下给我听听吧,背完了你就看课外书吧,我们就按照你这个学期制定的目标来完成就好,不增加任务。”她高兴地把古诗背了一遍,我和她妈妈说了一下,大宝就开心地去看自己的课外书去了。我觉得大人不要觉得自己如此的机智的加了一个任务,而挫伤了小孩子的积极性,看书和背诗并不是一个矛盾的问题,或者说你曾经答应了的事情也不可以临时增加限制来挫伤他的积极性。另外一点,不少朋友都认同,尽量让小朋友们在周六把作业做完,周日就是小朋友自己支配的时间。

上一篇:创业型企业融资策略下一篇:银行内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