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2024-04-13

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通用9篇)

篇1: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能力考试笔记:

教育教学:教书育人(通俗)

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具体能力:1.领会和把握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2.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Eg:处理和理解教材3.运用教学手段教一定的教学方法的能力4.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能力5.语言表达能力6.7.与学生交往的能力8.一种教育机制: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1)随即应变的能力(2)巧妙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育实习

测试的办法:

笔试(知识水平、运用教育学等理论来解决学生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45分钟内设计试讲的教案。设计课时(说明理由),可以是新课或者复习课。时间固定、独立完成、没有任何参考资料。

面试和试讲10-15分钟

面试(仪表仪态、行为举止、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试讲(考察申请人实现教学目的,组织课程实施,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实用普通话提问,板书和讲解的技巧。黑板左边是课堂主要内容,不会轻易擦掉。好的板书,就是主要内容。注意写字笔顺。副板书:右边,帮助学生理解、注意、提示,文字比较多,所以可能擦掉。但是,板书是必须的。)

采取虚拟手段:课件、材料、课堂讨论、教具、提问等

当专家提问多,说明不是很满意,在进一步给你展示的机会。请勿紧张。试讲完毕,别忘记擦黑板。

讲课/说课(注意提示):讲课。说课,要求把课的设计讲给他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为什么这样安排。

测试的流程:写教案、试讲

测试的要求:声音响亮。1.教学内容必须正确。2.教学设计要合理。3.教学步骤清晰有序。能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环节紧凑,衔接自然,能达到教学目的。

注意:1.准确地理解教材2.精心设计教案。3.讲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用词规范,声音响亮4.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参与

篇2: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

知识要点:

1.我国的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了起步、初期发展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

2.教育技术的概念

理解AECT94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较好地回答了有关教育技术的基本问题,即指出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与资源;运用的方法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系统科学方法;教育技术的性质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领域。理解在教育技术中,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不是相加关系而是相乘关系,这种相乘关系体现了教育技术是教育与技术的整合,二者之间是缺一不可的关系,即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应当指出,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技术条件。

3.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

教育技术研究的是教育与技术交叉部分的内容,它既不等同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也不是纯工艺的技术手段。在实践方面,主要是从分析教育需求出发,研究如何依据教育理论,合理利用技术手段与房发,优化教育过程与资源,从而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在理论方面,重点研究有关对教育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原理与模式。

4.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是为优化教育服务的,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作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教育理论包括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以及传播理论、系统科学方法和媒体理论等。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是指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包括教学系统、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与评价等内容。教育技术是为优化教学服务的,当然要依据教学的规律与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传播理论:传播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换过程。教育过程是一种传播过程,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教学过程的传播现象与规律。传播过程包含三个要素:传者、信息、受者,两种传播行为:发送、接收,还包括对传播媒体、传播效果以及传播过程中的编码、解码和反馈与干扰的研究等。

媒体理论:媒体是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能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是人类学与教的工具。教学媒体技术包含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系统科学方法: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系统科学的主要内容。系统科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直接促进了教育技术的深化发展。

5.教育信息的特征

信息时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条件。

教育信息是人类建立和改变只是结构的外在条件,具有如下特征:知识性。信息不全是知识,但是信息包含知识,获得了信息就能获得知识。共享性。信息是同物质、能源同样重要的资

源。但信息与物质、能源不同,信息可以共享,共享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多样性。信息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声音、图像、文字、实物、形体等。传播性。各种信息都是可以传播的,只是不同形态的信息传播途径与范围不同。

6.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以及信息社会对教师信息能力的要求。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快速增长为特征的知识社会。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教育信息化,简单说就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全面提供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中要掌握信息素养通常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与技能以及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等组成。

信息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

第三章 网络基础知识

要点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资源共享;2.信息交换;3.远程传输;4.集中管理;5.分布式处理.因特网:

因特网的概念;常用的因特网服务项目:WWW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

信息浏览

常用浏览器IE的使用:地址输入、页面跳转、主页设置、网址收藏。

搜索信息

搜索引擎的概念;使用关键词进行信息搜索。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

资源下载

用浏览器从网上下载网页、图片、文本和软件资源。使用专用工具进行下载。压缩软件的使用。电子邮件的使用;

网上交流

即时通讯软件(如QQ、MSN)的使用。论坛的使用(浏览、注册、发帖)。

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新的特点;网络病毒的危害与防范。

第四章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要点

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目的是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及其应用:电视机、DVD播放机的保养;DVD播放机的使用。教学光盘常用的教学策略。

卫星教学收视系统(模式二)及其应用:基于卫星教学收视系统的教学应用方式;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浏览和应用。

计算机教室(模式三)及其应用:带中控的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步骤;投影机使用注意事项;电子教室软件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教学资源库系统素材的分类、资源的检索和管理。

第五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教学重点

知道图形、图像的类型、格式,知道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制作工具和方法。

知道音频素材的简单处理。

了解视频的常见格式和简单处理。

能够简单处理视频和音频素材。

第六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教学重点

弄清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学特点是什么?基本类型有哪些?课件的教学设计应包含哪些基本工作?课件的系统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明白美术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其主要表现手段是什么?

多媒体课件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哪些?评价的意义是什么?多媒体课件的审查标准主要内容是什么?

能够简述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

第八章教学设计与应用

知识要点:

1.教学设计的含义及其特点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特点:教学设计的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教学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教学设计的具体性。

2.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掌握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并且了解教学设计的发展深受学习理论的影响。使得教学设计经历了第一代(ID1)和第二代(ID2)以及第三代(ID3),掌握每一代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ID1)涉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ID2)涉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ID1)、(ID2)均属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模式。(ID3)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理论模式,其主要标志是以建构主义为其理论基础。

3.掌握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了解三代教学设计的模式代表类型。着重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及其特征。其中了解教学设计一般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

4.掌握教学分析技术中包含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内容。

学习内容是指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分析学习内容旨在阐明学习者满足学习需要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行为经验,规定学习者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学习内容分析是整个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了解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大类。

掌握分析学内容的基本方法: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图解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

学习者分析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选用的教学外因条件、市和学习者的内因条件等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掌握学习者初始能力确定的方法。

5.了解学习目标的作用,掌握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

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提出中了ABCD编写方法。A:对象,B:行为,C:条件,D标准。

6.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及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是一个回答“如何教学”的问题。了解常用的教学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体选择和运用的原则方法等。

7.方案编写与成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既是教学设计工作的总结,也是实施教学的依据。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有文本式、表格式、流程图式等。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功能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主要从教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可实施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评价主要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等方面。

第九章信息环境下的教学

本章中点讨论了教学资源的类别、教学功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及评价等问题,要点如下:

1.教学资源依据教学功能可以分成素材、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课件三大类。

2.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把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运用超文本链接技术有机组合,并通过计算机运行的一种教学软件,具有多媒性、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接等特点。根据其用途又可以把多媒体课件分成课堂演示型、自主学习型、模拟实验型、训练复习型、教学游戏型、资料工具型、网络学习型、智能学习型等。

3.多媒体网络课件主要应用于计算机和网络教室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如:

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方式——问题探究模式

网络课件引领下的自主学习方式——任务驱动模式

4.多媒体课件主要应用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如: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5.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具有导向性、诊断性、激励性和研究性,目的是改进与调控。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对教学目标、课件、方法、教师、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一般方法是确定评价体系,制作评价量表,收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十章教育技术科学研究

本章主要研究了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中五个方面的问题

1.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的特点:问题即课题,课堂即研究室,教学即研究;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五类;新技术及其教育应用试点的研究,技术与教育结合的研究,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对教育系统影响的研究,技术支持新型学习环境研究,技术评价研究;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应具备的素质,应用技术改进教学的热情,终身学习的习惯、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掌握教育技术及研究的方法,独立的研究精神。

2.课题的选题原则:科学性、需要性、可行性、创新性;撰写研究方案的格式包括:课题题目、问题提出、课题设计、研究条件和保障措施。

3.教育技术研究的常用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是在真实活动中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研究环节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或历史状况材料,(是以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一种方法)。其实施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法按其收集资料的具体方式和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访问调查法、调查表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等。

3.实验研究法是通过控制自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而显示教育因素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

法。

4.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处理是教育技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为假说提供论据,一般的研究都要收集教师、学生、媒体等相关方面的资料,对收集到得资料无论是计数资料还是数量资料都应进行差异效度的检测,如T检测、X2 检测。X-S分析等。

篇3: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与高职听力教学

一、日常听力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们擅长的一般都是爱好的, 且爱好的一般都擅长。要使听力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和质的飞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日常教学应该立足“兴趣”来展开, 将兴趣贯穿到各个环节。

1. 语音训练

在高职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阶段学习过程中, 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国际音标的语音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 让学生背诵绕口令、阅读诗歌或学唱英文歌曲来进行练习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样不仅能避免单音节练习的乏味, 有效纠正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发音, 避免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产生误听单词的问题, 而且能扩充语言知识, 培养兴趣。

2. 扩充词汇量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 听力理解部分词汇限于《基本要求》的“词汇表”中3400词的范围, 其中包含大量中学时期积累的词汇。故学生只要在平时的读、写中加以记忆就能轻松应对听力理解中的词汇量不足的问题。

此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中对听力题材也进行了概括, 即介绍、问候、感谢、致歉、道别、指路、天气、学习、爱好、饮食、健康等日常交际。师生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各个题材进行词汇的归类。学生可通过了解词汇的构成规律、做填词游戏等方式, 来降低词汇记忆的枯燥程度。

3. 扩展文化背景知识

在听力教学中, 有些学生能听清甚至重复材料中的各个单词, 但就是无法理解其整体含义。这种情况归咎于有限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手段, 一国的文化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地理气候环境, 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反映在语言当中。学生适当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 认真梳理并熟悉在特定情景中的语言交际的场合与功能, 对所听的对话和短文会有一种熟悉感, 会更深刻地理解, 有时甚至能弥补语言上的一些不足。在日常授课时, 教师可增加和教材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如讲“Dining around the World”时, 就可以介绍西方就餐习惯及用语;鼓励学生观看英文影片或教学短片;还应要求学生适当阅读英文杂志报刊, 了解西方各个领域的情况。

4. 培养正确的听力练习方法

听的能力是在长期的听力训练中培养起来的, 因而学生平时必须加强听力训练, 但也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学生主要须掌握以下两点: (1)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与泛听在听力训练中是相辅相成的。精听, 就是不仅要听懂文章的主要意思, 而且要力求听懂每一句话, 甚至是每个单词。可以反复听, 用笔记。泛听, 则主要听懂大概内容, 不拘泥于细节, 培养良好的语感, 丰富学生的知识。泛听是精听的基础, 精听是泛听的深化, 应用泛听带动精听。 (2) 听说结合。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说能促进听, 听能带动说。在平时练习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听过的材料进行复述, 围绕所听材料展开说的活动。 (3) 听写结合。边听边记也是提高听力水平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记录过程中, 学生只有直接理解、直接记忆, 才能把所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 认真刻苦地学习, 熟练记录的基本技巧, 才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可行的记录方法, 加深对内容的正确理解, 建立起提高听力水平的信心。

二、考前听力教学

1. 熟悉题型

考前对考题的熟悉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部分历时15分钟, 总分15分。

2. 技术性指导 (1) 浏览+预测

在听音前适当预览听力选项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 预测所提问题, 有助于在听音过程中把握主动地位, 积极获取有用信息。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听力理解每个部分前播放的DIRECTION的时间都比较长,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浏览选型和需要填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这样不仅仅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还会使信心倍增。针对个别较长选项, 学生还要学会找出其间的不同之处, 用笔划出来, 这样听音时才能有的放矢。

(2) 合理运用时间

切记对于没有听清的试题 (尤其是Section A——shor conversation) 要采取及时放弃的原则, 即随便选择一个选项, 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一题, 一定要抢在下一题播放之前, 看完下一题的全部4个选项, 千万不可纠缠于已播放完的前一题。

3. 锻炼心理素质

由于听力考试难度高、速度快, 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 这就容易造成一种考生的心理紧张状态。心理过于紧张是听力考试的大敌, 它往往导致考生暂时性精神抑制大脑, 对声音信号反应滞顿, 主观判断能力下降, 从而使紧张、懊悔、焦虑的情绪更为加剧。所以, 考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尤其是排除与惧考有关的念头和想法, 努力做到心理放松, 静心聆听。在听力测试时, 情绪的好坏、思想是否集中将直接影响听力成绩的高低。所以教师平时就要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

4. 学会归纳

(1) 归纳提出的问题

通过研究大纲和历年真题, 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听力理解中经常提出的问题, 使学生在听音时, 甚至在浏览完选项后可以预测出问题。

(2) 归纳说话人身份和关系

如果考生可以通过关键词很快判断对话者的关系和身份, 将有助于考生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 并在脑海中搜索相关背景知识, 进一步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3) 归纳透露地点的关键词

考生如果善于捕捉听力材料中的关于地点或场合 (即语言环境) 的关键词, 也有助于他们判断听力材料的主题、说话人之间关系等。如若听到check in, check out, porter, luggage, book a room, double room等, 则可判断出对话发生在酒店, 等等。

三、结语

总之, 听力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 听力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 是英语的各种知识和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生必须在平时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各种技能的训练, 并且在考前加以针对性的强化。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顺利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范海霞.影响英语听力的因素及提高其理解能力的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 2004, (6) .

篇4: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一、激发兴趣,乐于自学

兴趣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 以疑激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如教《变色龙》时,我让学生设疑: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有学生说:善变;有学生说,人物尽管反复无常,但作为沙皇走狗的本性不变。于是,说“不变”的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和圆心,说人物善变的每一处刻画都是圆上的一个点,都是以奴才性格特征为圆心的。这种别出心裁的表述,是学生认真读书、反复推敲的结果。

2. 以境引趣

只有带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3. 以读生趣

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才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沁园春·雪》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树立信心,主动自学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就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的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并让他们独立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

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学生可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对学生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树立立起学生自信心。

三、授之以渔,善于自学

古人曰:“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故乡》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边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运用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明确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来抓住人物的特点。最后归纳出少年闰土是个说话干脆利落、爽朗而有生气、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热情纯真的农村少年。中年闰土说话则是欲言又止,吞吞吐吐、恭敬而又含糊、迟钝麻木、胆小怕事、无可奈何。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人文章时,应抓住人物的特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去读懂课文。

四、指导学法,培养习惯

教师要按照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

五、加强交流,展示自我

篇5: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理想信念的作用: #微观上: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宏观上: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答:①首先要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②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怎么样…在生活上怎么样…在工作上怎么样…*自己补充)

6.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现实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甚至有些人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中,理想是在对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想是现实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7.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16个字)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8.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24个字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的故土家园以及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9.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①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③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0.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对此的观念)①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②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该有差别 ③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④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⑤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11.如何做创新的实践者: ①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②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③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12.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

13.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的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人生目的的作用:

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14.端正的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否定的人生态度:拜金、享乐、个人主义。

15.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普遍标准):最重要的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16.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如何实现人生价值)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③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17.人生态度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需要认真、人生需要务实、人生需要乐观、人生需要进取。

18.正确的认识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19.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主要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等 社会作用:

①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③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④道德是提高人们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⑤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展开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0.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2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5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4.家庭美德:(5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5.个人品德的鲜明特点:

实践性:不是先天禀赋,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意识现象,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

综合性: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 稳定性

26.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兵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强制性);法律是规定权利与义务的行为规范

2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为指导。

二:善于借助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三: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28.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29.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

30.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①党的领导原则 ②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最高权利。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③人权保障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

31.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2.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4.民法商法:

3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七章:

加强宪法治国,落实依宪治国:

一:深刻认识宪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二: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三: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36.法律权力与义务的关系:(4点)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答:

①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如:……自己补充,书中也有的)。②同样,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法治社会中不存在没有权利根据的法律义务。(如:……自己补充,一个就行)

③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如:……书上也有,这个记一个例子就可以了。)

37.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和人格尊严权等

篇6: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基础理论部分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1.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既是一门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2.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3.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自学能力;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4.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重视感情因素,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和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综合教学原则;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和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用母语和汉语进行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和媒介语原则;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5. 对外汉语教学的四个环节: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其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6. 课堂教学的步骤(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作 7.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

语言知识:语音、字词、语法、功能、话题、语篇

言语能力: 听、说、读、写、译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国际 视野

策略:情感策略、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等

8. 对外汉语四大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9. 语言学的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源流

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

功能主义语言学—韩礼德

10.教育学流派(教学模式):传授式、活动式、发现式、发展式。11.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 认知主义:心理图式说

1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语法翻译法(重视语法和读写,忽视听说)、听说法(反复操练句型,口语第一位,忽视读写)、团体语言学习法(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挥学生主动性,忽视教师指导作用)全身反应法(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重视口语,忽视读写,忽视成人学习的特点)、暗示法(重视学习环境的营造和语言材料的输入量,忽视对语言知识的系统传授)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13.教学大纲的主要类型:语法大纲、功能—意念大纲、任务大纲、文化大纲

14.教材的分类: 1.结构型2.功能型3.结构-功能型4.功能-结构型5.课文型6.话题型7.文化型 8.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现在教材编写的标准

15.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 16.语言测试的种类:成绩测试 水平测试 诊断测试 学能测试

17.测试评价标准:信度(是否反映了被试的实际水平)、效度(是否能测出预定要测量的东西)、区分度

18.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语言教学研究所 19.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 20.对外汉语学科地位的确立:20世纪80年代初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习得&学习

习得 是一种下意识过程。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他们正在习得语言这一事实,但是能意识到他们正在用语言进行交际。

学习是指有意地学习识语言知识,能够明确地意识到所学的规则。2.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前者是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的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课堂学习的机会,而且可以利用自然习得的环境。而后者是在本国学习目的语的学生,他们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学习目的语的。3.语言习得机制:乔姆斯基提出的,分两部分:一是普遍语法,二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4.中介语:塞林克提出,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与。随着学习进展不断向目的语靠近的动态语言系统。

5.普遍语法:乔姆斯基提出,是指人类语言中普遍具有的语言规则。

6.迁移:指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其中起积极作用的影响叫正迁移,起消极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7.化石化:也称僵化。指存在于潜在的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机制。由于这种机制的存在,一些非目的语规则一直保留在中介语系统中,从而使他们的语言水平停滞不前。8.对比分析:

1)拉多提出。语言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

2)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3)强势说与弱势说:强势说主张事前对第一第二语言进行对比来预测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弱势说不主张预测,强调对学习着的错误进行分析解释。9.偏误分析:

1)科德最早提出。语言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理论。2)定义: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3)偏误和错误的区分在于是否具有规律性。偏误是由于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错误。

4)偏误分析的步骤:搜集语料,鉴别偏误,偏误分类,解释原因,偏误评估

5)偏误的来源: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6)对待偏误的态度:P91

10.克拉申语言习得假说:

习得与学习假说(交际用的语言都是习得来的,习得为主,学习为辅)、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有意识&潜意识)、输入假说(i+

1、沉默期)、情感过滤假说。11.文化适应假说:舒曼提出。越能融入一种社会文化,学习语言的效率越高。12.关键期假说:2-12岁是学习语言的黄金年龄。成人学习语言更困难。

13.个体差异:生理因素(年龄)、认知因素(智力、语言学能、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认知方式)、情感因素(动机、态度、性格)

14.语言学能:语言编码和解码的能力、语法敏感性、强记能力、归纳能力。15.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16.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交际活动而采取的方法技巧。如回避、简化、体势语、语言转换、造词、重复等。

17、认知风格(方式):场独立与场依存、审慎型与冲动型、歧义容忍度。

场独立与场依存:场独立性是易于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认知方式,善于剖析事物和问题,把部分与整体区别开来,能集中于某一部分而不受其他部分干扰。场依存性是易于感知事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这两种认知方式各有利弊。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场独立性的学习者由于分析能力强,能从一定的语境中将语言项目分离出来,长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形式;场依存性的学习者长于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潜意识地习得语言。

18、动机: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强烈愿望,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情感因素。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为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综合(融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19、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又叫言语技能)、社会语言能力(又叫言语交际技能)、话语能力、策略能力 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

言语技能包括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通过大量的操练获得;言语

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以保证言语的正确性,还受到语用规则的制约,以保证言语的得体性。20.教师角色定位:组织、激励、示范、引导

中国文化

1.文化分为: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2.中国文化的特点:农耕型文化、伦理型文化、三纲五常、宗法制、内圣外王 3.内圣外王: 4.天人合一: 5.中庸: 6.修身克己: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

1.跨文化交际: 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2.文化分类: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3.文化的特性:文化是人类独有的,后天习得的,不自觉的,动态的,行动的指南。4.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5.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6.交际八要素:信息源、编码、信息、渠道、接收者、解码、反应、反馈。

7.影响交际的因素:文化因素:文化定势、世界观、价值观、民族性格。心理因素:思维方式、民族中心主义

8.文化定势:stereotype 对现实中的某些人或社会群体的相对僵化、过分简单或带有偏见的认识。特点:过分简单化、不加鉴别、以偏概全、有影响力、有顽固性

9.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尊重不同文化,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10.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或群体所持有的一种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价值观的特点:稳定性、可变性、民族性

11.衡量价直观的尺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男性-女性

12.思维方式: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西方四种思维方式:归纳、演绎、直觉、辩证。中美思维方式比较:形象思维VS抽象思维,综合思维VS分析思维,注重同一VS注重对立

13.非语言交际:人体语、时间语、空间语、颜色语等。

14.时间语:过去现在将来,直线时间观VS环形时间观,单向时间习惯VS多向时间习惯。单向时间习惯强调日程、守时、提前预约、说话直截了当等,多向时间习惯则相反。15.文化冲突与适应的四个阶段:蜜月期、挫折期、调整期、适应期 16.对待不同文化应防止:文化偏见、文化定式、文化优越感

篇7: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一、“作为副职,在和主要领导研究问题时,你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提出后却不被采纳,面对这种情况,你如何处理?”

你在思考时,应明确以下思路:一要处以公心,冷静对待;二要再全面分析自己意见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三是如确认自己的意见切实可行,则可以向主要领导进一步反映陈述;四是经过反映陈述,仍得不到赞同和支持,可保留意见,若属重大问题可向上级反映。回答时,一步一步,将自己的观点逐层展开,使之环环相扣,从而增加答问陈述的逻辑性。

二、你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设想,你经过实际调查认为这个设想既科学又可行,但你的领导和同事们很固执,你采取什么办法说服他们与你合作?

答:第一,如果产生这种情况我会感到很遗憾,但要一片公心,不能心存怨恨觉得领导和同事不同意你的方案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二,认真查找自己方案的可行性,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不但会出现自己意料中的效果而且也不会出现不良的后果。第三,和领导和同事们进行沟通,问清楚因为是什么原因不同意你的方案,并虚心听取他们对你方案的意见,很多时候由于阅历不足等原因,方案并没有可行性。第四、如果方案没有问题,那么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说服工作,统一思想。如果是涉及到荣誉的问题,可以将你的想法公开当作大家讨论集体的结晶。

三、在完成某项工作时,你认为领导要求的方式不是最好的,自己还有更好的方法,你应该怎么做?

①.原则上我会尊重和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同时私底下找机会以请教的口吻,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看领导是否能改变想法;②如果领导没有采纳我的建议,我也同样会按领导的要求认真地去完成这项工作;③.还有一种情况,假如领导要求的方式违背原则,我会坚决提出反对意见;如领导仍固执己见,我会毫不犹豫地再向上级领导反映。

四、如果你有一位固执武断的领导,你会经常提合理化建议吗?

答:①在一般情况下,领导和同事是不能选择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和脾气,要学会适应和相处。②领导脾气直也好,悠也好,固执也好,只要是出自为公,为工作,应该尊重和原谅他,并且按他的安排去做。③适当的时候,可以用谈心、汇报思想等方式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但点到为止。④在有合理化的建议时,照提不误。因为那是对自己和工作负责。

五、假设你在某单位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得到领导的肯定。但同时你发现同事们越来越孤立你,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办?

答案:(1)、成绩比较突出,得到领导的肯定时间好事情,以后更加努力(2)、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对工作的热心超过度同事间交往的热心了,加强同事间的交往。共同的兴趣爱

好。(3)、工作中不作被人的工作,伤害别人的自尊心(4)、不再领导前拨弄是非(5)、乐于助人(6)、和领导私人间的接触不能太过分,造成马屁精的形象。

六、在单位,领导派给小李和小王的工作特别多,而你的工作却很少。你该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应该引起重视、认真反省了,是我的能力不够,不能胜任太多的工作?还是我工作不负责任,领导不放心把工作交给我做?或者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总之,我首先应该认真地自我检讨,在此基础上再与领导进行沟通,了解领导这样的做法究竟出于什么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果是我能力不够、水平有限,我就要加紧学习本岗位的业务知识。我可以主动与小李、小王进行对照、寻找差距,也可以向领导和同事取经,多看、多学、多做、多积累经验,争取尽快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如果是我工作责任心不强,我就必须彻底改掉坏毛病,端正工作态度,否则将无立身之地;如果是因为我不善于表现自己,领导对我的情况所知甚少,那我就应该在工作中坚持苦干加巧干,既要圆满地完成任务,又要适时地进行自我表现。比如我经过努力为公司赢得一位大客户后,我就可以写上一篇报道或简讯,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功。

七、如果你做的一项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但你主管领导却说是他做的,你该怎样?

篇8: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一、教案撰写规范及存在的问题

(一) 通用教案的规范格式和评价标准

1. 教案及其规范格式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一般是实施课堂教学前完成的。课堂实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的实际记录。前者是将来进行时, 后者是正在进行时, 甚至是过去进行时。而教学反思和教后记则是教案实施后的得失思考, 这些活动是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的。不应该在教案里同时呈现。

教案的撰写格式最基本的要求是要素完整, 一个完整规范的教案必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其他可根据不同学科酌情增加, 如理科教师可增“教学用具”项目, 因为理科课堂可能会运用到实验仪器和材料。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等项目。

教学目标一般要求按三维目标来写,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设定目标时要考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达成这些目标, 不要目标与过程油水分离。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要有充分的依据 (写教案时只需写出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依据是不必写出来的, 但要有所思考, 以备答辩之需) 。答辩时常会被要求阐述你确定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是什么。比如, 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点难易程度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教学方法不仅写出来, 要在过程中体现其运用。

教学过程要写好, 不建议写详案。一则时间不够, 二是评委看教案的时间有限, 最好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让评委对你的教案结构一目了然。一般教学过程分几个部分: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回顾、作业布置等。在讲授新课部分, 最好用序号和小标题列出各教学环节:比如, 第一, 演示实验;第二, ……每个部分尽可以空出一行, 帮助评委快速看懂你的教案结构。如有可能, 用表格形式呈现教学过程, 更可以简洁明了些。在应试的环境中, 为求保险一般不提倡太多的创新, 只求按规范格式撰写即可。若为了迎合评分指标的要求, 可以在目标陈述上引用新课程理念, 在教具使用上, 增加视频导入、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等现代化元素。如果自己对规范的教案格式不是太清楚, 则请教师们事先找相关的书或上网查看相关资源。做足功课方能提高考试成绩。

特别提醒的是:不要忘记写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不要把教案写成课堂实录, 尤其不可写成“师:……生:……”师生一问一答的类似剧本的格式, 切忌在教案后面擅自加上教学反思这一环节。

2. 教案评分标准

教案共100分, 按60%的权重计入教学能力测试综合总分。其中完整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其中包含的7个评价指标: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目标和重难点确定、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主要教学方法、资源与工具运用、练习或教学检查反馈、小结和板书设计) 占64分;余下的36分分别评价可实施性 (16分) 和创新性 (20分) 。这里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教材处理巧妙, 教学立意新颖、教学方法创新,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 体现新课程理念, 运用现代教育新技术等。

(二) 参评老师撰写教案存在的问题

1. 格式不规范: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案不写课题, 有尾无首;教学设计后附有教学反思, 教后记等, 考试只要求写出一节课的课时计划, 教学后思或教后记是教学计划实施之后的思考, 不应该在教案里出现, 如此画蛇添足只会增加扣分的理由;把教学设计写成教学实录或课堂剧本, 有师生的一问一答等, 教学未实施之前, 教师只能设计问题, 不能确知学生的答案, 把教案写成师生问答那只能叫课堂实录或课堂剧本。

2. 教学过程所设计的活动和内容太多, 没有考虑40分钟的时间容量可以完成多少任务。

比如, 有的教师一节课安排了6个活动, 又是辩论、又是表演、又是游戏等, 只顾花样繁多, 没有考虑是否可行, 是否为教学目标服务。

3. 教学方法多、杂且不落实。

有些教学方法只在开始陈述, 并未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一项就写了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游戏法、表演法等诸多方法。既不考虑时间是否允许又没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些方法的使用。

4. 教学目标没有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 或者与现有的新三维目标不相符;

目标未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目标大而空等。

5. 重难点的确定:面面俱到, 每个知识点都是重点难点则等于无重难点。目标的确定无依据。

6. 最离谱的是另立课题写教案, 把给定的课题搁置不理。

有的老师竟然不按给定的课题写教案而是自作主张, 另择课题自创一篇。这样的失误实在太令人匪夷所思, 就是评委想给点情面分都无从下手。

二、答辩的要求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 答辩的评价指标及要求

答辩也是以满分100分计, 按40%的权重计入教学能力测试综合总分。答辩考评的是教师的答辩水平和基本素质, 答辩内容主要围绕教案的设计及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其中答辩的评价指标包括观点正确, 科学规范, 专业扎实, 重点突出, 层次清楚, 答案完整 (60分) 。教师基本素质的评价指标有普通话水平, 语言流畅, 准确精炼, 仪态大方, 感染力强 (20分) ;演示操作熟练, 板书图示工整规范 (20分) 。

在实际的答辩中, 评委一般会要求参评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并简要介绍自己。然后就教案的设计环节和相关知识点提出2-3个问题, 请参评教师回答。

(二) 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过度紧张, 以至语无伦次、颤抖不已。

2. 太自以为是, 当评委提出疑问时, 不停地强调“我知道。”

3. 板书不工整、不规范 (包括书写与课题) 。

4. 答辩语言:声音太小, 语言不流畅、不清晰, 缺乏条理性。

5. 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和重点、难点的确定缺乏充分依据。

6. 不少学校缺乏对教师规范撰写教案的指导, 甚至有的学校对教案撰写的要求与标准教案的要求不符。

比如答辩过程中, 我们听到不少市县的教师说, 在教案里写教学反思是学校明确要求的。为了应付学校的教案检查, 我们只能在备课时把教学反思也写上。

综上所述, 要想在职称教育教学能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我给教师们的建议是:1.严格按教案的规范格式撰写教案。减少被扣分的可能。2.教案各要素和环节的设计要严谨, 做到前后一致, 注意避免前面提到的教案撰写中的各种失误, 尽可能不要给人扣分的理由。3.写教案与答辩要整体考虑。撰写教案时要备好答辩的功课。即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要有据可依且是可操作的。只有做足功课方能胸有成竹, 从容应对。4.答辩态度要平和淡定。当遭遇评委的面质时不必急于开解和自我辩白。更不要自以为是以强调和吹嘘自己, 你只要平静地就评委面质的问题陈述自己的看法或处理意见即可, 虚心聆听和愿意学习的态度更能打动评委。5.如遭遇的问题在准备之外, 没有十足的把握回答, 则可以凭经验自圆其说, 再恳请评委赐教指正。6.把教学能力水平考试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考前要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从考试中发现自己的优劣势力, 提高自我觉察方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 提高专业化水平。7.建议相关学校的教研室借着职称考试的春风, 对教师加强撰写教案的规范化指导。相信有职称考试这一个激励杠杆, 教师会认真学习, 如能加强后续的检查督促, 一定可以帮助教师养成规范写教案的好习惯。达成强化教学常规和老师业务技能的双重目标。

以上是本人对教师职称教育教学能力考试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参加类似考试有一定的帮助。

附:编写教案的一般格式 (仅供参考)

《×××》教案 (居中)

(课型:)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运用:

教学课时:

(预习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回顾

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篇9: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其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初中的学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其从懵懂逐渐建立起自身个性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当中学生会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变得非常敏感,因此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实践都起着无法估量的重要作用。

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当今初中的历史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尽全力去引领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并且激励学生凭借自身的认识主动分析讨论问题,教师在一旁观察并加以适当提醒暗示,从而保证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日常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多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去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由思考并加以深刻理解,总结出自己在课堂上所了解到的重要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找出弱点并主动出击,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相关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动力

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在学知旅途上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自主探索、积极思考。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而且还要注重设置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符合的历史情境,以此为了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做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追求探索以及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总而言之,创设历史情境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学习自信心的非常有效的路径,与此同时,这也是用以提升学生在整个初中历史课堂上能够拥有更高学习效率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

三、通过积极的评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与成功感

初中的学习阶段由于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广,知识内容更加复杂,所以导致了学生内部逐渐拉开了距离,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整个初中的历史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给予足够尊重,以此确保学生的心理不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状况,促使全部学生对于学习都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评价整个集体,应该将注意力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特别是对于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激励与引导,鼓励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树立一定的自信心。

在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当出现问题或者是对问题有了一定的看法与解答时要积极举手发言,努力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发挥机会。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运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一定检验,不管学生答案是否准确,都应该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能够在鼓励中接受自身的不足与学习上的失误。

四、对于教师自身的相关要求

现代化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教育方面的要求以及对于教师本身的要求,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来说都有了很大不同。现代化的教育方式需要教师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以及学生的发展动态进行相应改变,从而摸索出一个更符合当代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就目前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效率来讲还有很大的不足与弊端,这些不足之处使得学生不能进行有效学习与理解,从而导致了学生群体中不断有厌学状况的发生,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优化,不断完善教学的过程,尽最大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在整个初中历史方面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自主性是一个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培养与引导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教师大力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并在日常的授课当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育方式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新时代的教育当中让自身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学习的动力得到有效、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沐春美.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3(10).

[2]连家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3]王淑艳.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文房四宝,2013(05).

上一篇:事故应急处置桌面演练下一篇:回母校宣传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