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校本课程阶段性总结

2024-05-02

年校本课程阶段性总结(精选8篇)

篇1:年校本课程阶段性总结

校本课程花样跳绳阶段性总结

花样跳绳在我国已广泛流传了多年,经我国人民不断的发展和创造,全国各地的跳法有不同的风格,名称也不尽相同。我们学习领会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后,在理论上能理解新课改,但对在教学中具体如何去做,还很难把握。如: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身体发展、能力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的目标等等。在这次的体育校本资源开发,我们选择民俗体育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结合新教材开展了案例研讨,通过实践加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理解。进行这样的案例教学就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从中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可操作的、实用的东西。

教材分析这一教学内容,在编教材中没有,但学生对它比较感兴趣,因此学习热情较高涨。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上课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处于轻松、乐学的氛围之中,个个跃跃欲试,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为了增强对花样跳绳的了解,在前一节体育课上还和他们了解了花样跳绳。这是一节比较典型的尝试、合作、探索的课例,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学生分析所执教52个学生中,在家缺乏体育锻炼。而且多数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都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强的依赖性。学生在学习此内容前已经有过很多运动项目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遇到花样跳绳的环节时,采用自己独立完成还是与同学合作完成是教师教学策略的重点,当然,教师还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困难,在花样跳绳前做了必要的指导。学生多以一优二中一差进行分组搭配,便于合作学习。尽管孩子们平时思维较活跃,但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的机会却不多。学生究竟有没有合作意识呢?合作花样能够顺利完成吗?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正是如何在踢毽子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进行“花样”这一内容教学时,大多是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学习更多的花样,随后让学生计时跳、计数跳等,教师是按照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动作技能这一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则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学习。这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简单的模式显然是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与学的改变。

教师通过玩花样让学生的情意、个性尽情表现,在玩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玩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热爱,而在花样跳绳中,结合发展学生身体协调的能力,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体验实践,老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练习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花样跳绳,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是教师的教,因此,老师要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教法。

篇2:年校本课程阶段性总结

(2003——2004上学期)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旗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根据地方文化与经济状况,初步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以工艺制作突破口,以实物版画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取向。课程内容:

首先确立了以版画欣赏为基调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材质、分类等基础知识。

然后以毛线版画、纸版画、树叶版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线、面与肌理的单项锻炼。使学生在实践中一步步的掌握认识版画艺术、走近版画艺术、创作版画艺术的必要知识。让学生游戏、陶醉在版画实践中。当学生熟悉了版画的表现方式后,再进行综合与学生特色表现,形成学校特有的艺术氛围

课程历程:

在最初的课程设计里,学完版画的基础知识后,直接进入实物版画的大概念。但学生在接受方面出现了创作无从下手的受阻现象。所以,我们把实物版画这一课题拆开,化整为零。形成了毛线版画、纸版画和树叶版画。分别锻炼学生运用线、面、肌理的能力,鼓励创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的美术校本课程刚刚开始,各环节相对比较薄弱,还须加强课程理念、业务技能的学习。利用现有的条件,尽最大的努力作好校本课程,影响学校的校风校貌,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

丰水山镇中学

篇3:年校本课程阶段性总结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11所中职类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了解了不同学校开设化学课程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几所学校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设了化学课程, 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为刘尧主编的《化学》 (基础版) 第二版教材, 其他学校完全不开设化学课程。调查结果还表明, 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希望对部分专业开设化学课。化学在中职教学中被忽略, 主要原因是现在中职学校只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忽略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 使专业课教学处于被动状态;现有的教材脱离了专业实际,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 很有必要对化学校本课程进行开发, 以突出职业学校化学的工具性、文化性、应用性和基础性的功能, 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技能,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能力发挥作用。

1 五年一贯制中职阶段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1 为五年一贯制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五年一贯制教育培养的人才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 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 其培养的学生需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基本的科学素养、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但从现有中职化学课程的教材来看, 一般是针对普通中专生的, 不能与高职教材很好地衔接, 而且内容繁杂, 无法与专业知识贴近, 学生上完化学课后感觉学而无用。因此, 开发适合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化学校本课程很有必要。

1.2 为更好地完成中职教学目标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出当今及未来市场所需要的大量技术人才、创新人才、职业人才。要完成这个教学目标, 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如果没有基础学科知识, 培养拥有知识整合能力、能不断进行知识升级的技术人才及创新人才都是纸上谈兵[2]。

2 化学校本课程目标制订和内容选取原则

2.1 课程目标的制订

借助化学校本教材, 使五年一贯制专业开设的化学课能真正达到实用的目的。即通过基础化学部分的学习, 使学生建立基本的化学知识网络, 包括元素周期率、元素周期表、溶液酸碱理论、简单的有机物知识等内容;通过专业部分的学习, 使学生对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其他非金属材料和能源等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同时, 借助每一章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3]。

2.2 教材内容的选取原则

五年一贯制中职阶段化学校本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应该既符合学生的知识起点又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既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又能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应遵循学科知识适用性、职业导向性和内容重要性3个原则的要求。拟开发的化学校本教材由基础化学知识、专业化学知识和实践技能3个部分组成。

3 化学校本课程的专业化

从本地区各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来看, 理工类五年一贯制专业基本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等。这些专业都涉及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 通过化学课的教学, 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笔者就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简述化学校本课程的专业化问题。

3.1 基础化学知识与专业化学模块

3.1.1 化学与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建筑材料包含大量的化学知识。建筑材料里的无机材料如水泥及其外加剂等可与化学校本教材中的碳族元素、硅酸盐、金属氧化物知识对接, 金属材料可与金属及其合金的内容对接, 涂料、胶粘剂等有机材料可与烯烃及其反应内容对接。同时, 了解PVC、PRC等材料的制作过程及其优缺点, 可为学生今后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3.1.2 化学与建筑施工工艺

硅酸盐水泥水化[4]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其中应用到的知识可与校本教材中晶体的形成与结构知识衔接;其中用到的化学反应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离子反应等可在化学课程教学中重点讲解, 有助于学生对施工工艺的深入了解。

3.1.3 室内装修与化学

一般来说, 装修中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醛、总挥发性有机气体 (TVOC) 、氨、氡 (放射性气体) 等, 这些知识可在芳香烃这章中重点讲述, 教学生如何选择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

在化学课程与专业学习对接的同时, 教师应根据专业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处理。如对数控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可重点讲述金属的性质及热处理;对汽车检测专业可重点讲述金属的腐蚀、电解、电镀等化学知识[5];对计算机专业可重点讲述硅等半导体材料。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极为密切的内容, 教师应讲深讲透, 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大的内容, 可简述或删除。

3.2 实践技能模块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校本教材应开设3种实验:一是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二是开设一些与专业联系紧密的实验, 如胶水的制备、电池反应、电镀实验等;三是开设趣味性实验,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白酒中甲醇的测定、巧破密信、烧不坏的手帕等。学生通过这种不同要求的实验, 既锻炼了动手能力, 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4 化学校本课程实施手段

在化学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 应该尝试新的教学手段, 改变“书本+黑板”的陈旧模式。笔者认为, 校本课程的实施可尝试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用大量的音频、视频文件来充实课堂教学, 适当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二是尝试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6], 边学习边实践, 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精神。

五年一贯制中职阶段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编撰, 从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是很复杂的过程, 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这需要课程开发组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进一步研究化学校本课程与其他专业学科的联系, 使校本课程更能满足学生的发展、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艳.枣庄工业学校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8.

[2]农小玲.初探中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7) :146.

[3]王卫红.五年制高职化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 2007.

[4]胡如进.水泥水化热对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J].水泥, 2007 (4) :12-15.

[5]潘志军.中等职业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 2009.

篇4:现阶段教师如何应对校本课程开发

透彻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这一界定试图反映校本课程的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设的一个概念。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必须对学校的教育哲学、学生的需求、社区的资源、教师的现状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相关人员的普遍参与。但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责任人,他们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对于学生的需求、教师本人的情况都有深刻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只有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所以作为一个教师集体而言,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校本”还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即课程开发必须源于学校的教学实践,就是说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采集数据、明确课程开发的顺序和方法。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自然也就是问题的主要发现者、数据的主要采集者、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具体包括:

拓宽课程范围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或无意地使全班同学的学习范围超越国家课程规定的界限。

适应个别需要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努力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

发挥创新意识 “好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创新”的载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从一开始就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领会到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无论制定了多么严厉的实施条例,或者采取了多么严密的监控措施,都不可能扼杀或压制学校教师的创新意识。

课程开发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际的教育场所中发生的并可望能够使教师们积极地参与到广泛的相互作用和课程决策之中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这个定义所反映的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各方面人员参与并在特定现场展开的开放性的课程开发策略。主要流程是:确立校本教育宗旨,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等。

变革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界定为基于学校课程需要的自发的行动,促使地方和中央教育当局之间的权力和责任的重新分配,使得学校获得法律、行政和专业的自主权,进而得以从事自身的课程开发过程。

构建学校特色 学校要真正办出特色,就必须在课程开发上下工夫。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关键要把握好校本和课程开发。校本强调课程开发的全部活动,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设计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由学校发起,并在学校中实施,学校是真正的课程开发场所。课程开发是属于课程范畴的实践活动,它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实践过程。

上述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办学理念,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它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它包含三层涵义:一是就开发主体而言,可以分为教师个人、教师小组、教师全体以及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四个层次。二是就开发范围而言,可以分为完全校本课程开发和部分校本课程开发。三是就开发程度而言,可以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的程序

过去一些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可以说是为校本课程开发观念的生长准备了良好的土壤,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然而许多“拍脑袋决定”或者说没有学生需要决定的课外活动、活动课、选修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

确定方案: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即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通过这样一种理性的课程决策过程,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性的、不断改进的过程。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其狭义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所开发出来的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其广义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当前,大多数学校将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活动课和选修课。从活动方式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包括:

1.课程选择。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普遍的活动,是指在众多可能的课程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2.课程改编。指针对原有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一些学科上的修改。校本课程中的课程改编主要是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某些具体的改动以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3.课程整合。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方式一般有关联课程与跨学科课程两类。4.课程补充。指为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课程补充可以是矫正性和补救性练习,报纸、杂志、声像材料、图画、模型的摘选等。5.课程拓展。课程拓展的目标是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6.课程新编。校本课程开发也可以开发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例如,特色课程、乡土课程都属于这一类。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无论哪一个都与教师直接关联,或是由教师为主体进行的开发活动。教师都是课程开发的主要承担者、实际的操作者,在整个课程开发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从国际比较来看,在“校本课程开发”名义下的具体做法多种多样,然而它的基本理念是共同的,那就是:学校有条件的自主决策;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倡导旨在问题解决的合作、探究与共享的开发策略。然而,在不同的国家,将这种理念付诸行动的决策方式却是不同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分权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做法,国家或州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门类,学校按照教育法规自主决定内容;另一类是中央集权国家,如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国的做法,国家提供课程计划框架,并规定好大多数的课程内容,留出一小部分的空间给学校。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孰是孰非,只要是适合本国国情的、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决策就是合理的。考虑到我国的教育学理论背景和实践传统,在现阶段,第二类决策方式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课程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变革过程,因为课程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重建他们的知识观及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课程开发则意味着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协作阐述知识的方式所进行的不断的再组,同时对他们的教学进行思考。这样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个实验的主要参与者或者说是主持者。而且,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为了开发一系列的课程文本,而更加注重参与过程本身,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修养。于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形成这样一种理念: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只有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才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关注课程开发问题,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课程意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1.确立以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中心。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生活基础。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响应阶段层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3.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学校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篇5:年校本课程阶段性总结

赵庄小学

根据肥城市教育局教育教学改革有关精神,我校于近期对我校的校本开发与实施进行总结,现将做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课程目标: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强化办学特色,使校本课程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2、学生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突出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丰富学生的自然、社会常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目标: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人翁精神。

二、遵循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突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此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2、综合性、合作性原则。新课程强调课程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育人功能,因此校本课程在综合分析、筛选后形成的校本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从面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实践性原则。注重改变以前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的现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因此,开发和实验的课程要实现这一理念,让学生深入自然、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因地制宜,建立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从无意识到有明确目标,从单个走向多元,从片面到全面系统形成自己的体系的过程。根据现在条件及学校特点,因地制宜认真发掘,充分利用,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我们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开发实施。

1、人才资源方面的开发利用。我们学校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我们利用他们的特长,组织活动,直接实施有特色的校本教育。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才是校本与课程的富矿,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学生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其次通过组织活动,进行实地考察教育。

2、硬件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我们美丽的校园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组织学生建设校园、保护校园、欣赏校园、描写校园,让学生们爱校园,发展与母校的情感,培养责任心。充分利用图书馆进行阅读,利用校史展览管进行教育,利用升旗台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品质道德教育,利用校园展示栏、展示牌、标语等进行各项专题教育,充分利用这些固定的“硬件”永久性地对学生进行影响与教育。

3、加强校本培训。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要想使任何一个课程资源都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教师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的确定更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通过两个方面加强校本培训,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由学校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4、内容简介,学生选择。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否正式走向课堂,凡是开设校本课程要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5、认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两个方面:(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为主,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体会。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的新途径。

2、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基本素质日臻完善,精神和思想自由充分生长。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设计、实施、反思的过程中,必然会促进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精神境界的提升。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与建议

虽然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收到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并处理好与其他两类课程的关系?

2、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

3、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校也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经济上的投入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开发出更多的课本课程来完善课程体系,合理地利用课后的时间来完成校本课程的教学。

建议: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学校内部开发,更重要的是合作开发,包括校际合作、专家与学校合作、研究机构与学校合作、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领导与教师合作等。值得一提的是区域跨距小、资源互补的学校,大可不必学校本位开发校本课程。校际之间合作可以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力,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又节省了时间和物力。

安驾庄镇赵庄小学

2013年10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阶段总结

赵庄小学

篇6:校本课程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

校本科研课题的阶段总结

大连市第二十一中学

从12年5月申报市级课题以来,我校对“提高初中校本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校本科研课题的研究从准备阶段过渡到了实施阶段,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课程开发问题,为校本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成立以张颖老师为组长的校本课备课组,组建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库。

一、实施阶段以来所做的工作及成果

1、课程开发模式的转变

(1)继续深挖和完善教师资源,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对有专长的教师利用其专长开发校本课,比如:《心情坊》、《健美操》、《科技制作》等;对没有专长的教师,就把开发重点放在基于学科知识的拓展上,注重知识的应用,比如:《生活中的化学》、《趣味英语》、《历史的天空》。

(2)善于利用社区资源,使其成为开发校本课程的有益补充。我校对应的中山社区有很多热衷和关爱学生健康的居民,他们也愿意协助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本学期我们将社区实践课做为一门校本课程。

(3)利用家长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的内容更丰富,发展空间更广阔。本学期我们继续上学期的做法,深挖家长资源,对家长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问卷调查,聘请适合的家长作为客座教

师,开设了校本课程《行业热点》,让学生接触家长的行业知识,开拓视野。

2、成立校本课程备课组,注重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为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效性积累经验。开学初,我们成立了以张颖老师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备课组,每周三第八节课作为备课时间,将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汇集在一起,相互交流课程开发的经验和问题,相互协助,完善课程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注重收集和整理以往开发课程的文字、视频、道具、作品,不断完善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

1、家长开发的校本课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观念深受学生喜爱,但由于家长时间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往往课程持续时间较短,缺乏全面性和持续性。

2、由于学校目前处于特殊时期(借用临时校舍),硬件条件差,投入不足,很难对校本课程予以支持。

三、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1、注重收集和整理教师上课视频,让老师相互观摩学习开发经验。

2、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学期末进行校本课程成果展。

篇7:校本课程乒乓球第一阶段教学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和探索,在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在老师和同行的支持下,一学期来在教学中有成功和喜悦,现将自己本期在探索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课堂教学法作一个简要总结。(1)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知识。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第一步,观看乒乓球录象资料,接着在室外乒乓球课堂教学中,有步骤地分别学习乒乓球握拍——原地乒乓球颠球—对墙击——台上自发球——师生喂球——同学间的练习及家人练习。在此基础上开展自由练、计时颠、计数颠、接力颠、比谁击的准、台上比谁挡的多、乒乓球比赛简单规则、记分比赛等。总之,始终把学生放在问题情境中,让他们既能体会和掌握乒乓球动作要领,又能领略到在游戏、竞赛中的挑战成功和快乐感。以此达到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2)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为此,我在教学颠球时将学生分成4个合作小组,即三、一;

三、二;

四、一;

四、二;并注意引导学生间的观察、交流、合作学习机会。如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他比我颠得多?为什么小小乒乓球就听他的话呢?接着就请颠得多的同学示范和交流。而对起步较快的同学不断地给他们设计新目标。如学生获得“小老师”挂牌后,紧接着就开展“小老师”间的比赛,即比谁带的“小学生”进步多。一旦辅导的“小学生”有进步后,就可获得一面“小五星”。当这一奖励制度出台后,在乒乓球课堂教学中掀起了一场“兵教兵”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热浪。你看,课堂出现了“一对一”、手把手、头碰头、耐心细致地教与学的可喜局面„„。每当他们教的“小学生”有进步时,哇!可别提有多高兴啊,这时的“小老师”和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连蹦带跳、飞跃似地跑到老师的面前高喊到:“我又有进步啦!”、“我又可以多得一个小五星啦!”好象他们要向全世界宣布他们的骄傲、他们的成功!总之,在课堂上,我尽量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成功中得到了次次丰富情感的体验。(3)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适时的使用赞赏或鼓励性的语言。“你真棒!你聪明!你能行!真了不起„„” 总之,在三、四年级乒乓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即时评价。(4)关注每一个学生

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存在个体差异。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学生,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我是这样做的:老师个别指导与同伴帮助相结合,对他们每一次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相信他们最终都能先后达到终点。事实证明我所任的四个班级教学中,迟到到达终点的优秀学生不乏有人。

总之,通过校本课程乒乓球的学习使我深深懂得了要做一名好老师,就一定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使课堂教法不断地适应学生的学法,同时,还应善于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身上潜在的智能因素,从而开发他们的潜力,为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带来动力。

校本课程乒乓球第一阶段教学总结

篇8:年校本课程阶段性总结

关键词:英文经典,校本课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英语考试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国内英语教学被诟病的最大原因在于“学不致用”,语言的核心交际功能被长期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英语失去了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优美”与“灵动”。2001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次提出了校本课程的概念。基于武汉的地域特色和具体学情校情,武汉小学启动了“英文经典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其主要内容包括歌曲演唱、电影欣赏;了解著名演讲、经典广告和音乐舞台剧。自2005年至今,10年时间里,我们不断调整更新,尝试引进了100余首经典传唱的英文歌曲,50余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语言程度的英文电影,20余篇英文诗歌及演讲篇目(节选或片段),100余条经典英文广告,4部英语舞台剧(节选)。这些充满生命张力和富于表演魅力的英文经典一次次走进课堂、一步步走向学生。丰富了学生生活、拓宽了英语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形成了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发展了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了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创设“英文经典”校本课程的出发点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网络改变了整个世界。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力量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是一件聪明和幸福的事情。获取资讯变得异常便捷通畅,想听百老汇也无需舟车劳顿千里迢迢倒时差,轻点鼠标即可。我们所需要的英文歌曲、电影、广告视频、诗歌、音乐剧、舞台剧等资料大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随着地球村意识的日渐增强,语言交际的模式也越来越丰富。时代赋予英语教学更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作为教师,要在如何拓宽学生的学习及探究渠道、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提供便利条件等方面巧思践行,让学生多角度、多视野、多时空地接触英语、感受英语、体验英语,最终运用英语。

我们进行英文经典教育的初衷即在于通过这些立体生动形象的声音、影像、文字、旋律等,把英语国家的思维、文化和语言一起“泡”来吃。孩子们在欣赏、理解和演唱英语歌曲的过程中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兴奋,语言、思维共振的同时大脑的潜在智能被开发、挖掘,学习的快感随之产生。认知心理学以及二语习得理论都无一例外地证实了音乐对促进英语语言技能发展的有效性。

二、“英文经典”校本课程的着眼点与生长点

1.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主体和核心对象是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怎样让学生受益。填鸭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视其为机械被动的接受体,让学生在其中逐渐失去思考、辨析的能力,也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这其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调动缺失是很大的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引入和运用英文经典,不但让学生通过听唱、观影、表演和欣赏等活动来学习英语,而且这些变化多元的方式注入课堂有利于打破沉闷单一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欣赏中学习、在尝试中领悟、在娱乐中运用,教师与学生一起歌唱、一起感怀、共同投入,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英语语感

获得对某一门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即良好语感,最好的方法是将学生置身于这门语言的氛围之中。由于思维及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很多孩子尽管口语流利,但说的写的多是中式英语。“经典英文”恰好是语言学习者接触和了解西方人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有效途径。观赏英语电影、听唱英文歌曲,在情节和旋律中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可以有效地形成良好语感。教师可从运用演唱英文歌曲、给英文电影配音等多种手段强化学生的语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舞台展示学习成果,在形式上也尽可能多样化。如圣诞节、六一节、英语周等大型活动日,还有我们坚持多年的课前三分钟———以英语语言为载体进行歌曲、故事、朗诵、配音、广告、魔术、脱口秀表演。

3. 训练学生达成标准英语语音

“伦敦腔”“纽约调”让全世界英语学习者仰慕。纯正的语音一定来自本土,在教学当中适当选择一些英文歌曲、英语广告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长短元音、清浊辅音等的发音,辨析训练近似音、同化、缩合、重读、略读、连读等,模仿地道纯正的语调掌握发音节奏,并且搜集一些明快简洁的韵文诗歌来朗读、背诵以修正发音。由于连续、弱读等现象在英语歌曲中大量存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听唱某一首英文歌曲,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习得自然的英语语感。如在Westlife西城男孩的成名之作“I lay my love on you”中我们作这样的处理(注:以下“__”表连读,黑体字表重读)

这些细节的语音技巧往往被人忽略,但它们都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体现。长期坚持利用英文经典歌曲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能有效帮助学生练就地道、纯正、优美的英语发音。

4. 促进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提高

利用英文经典作为媒介来纠正学生的口语发音,同时清晰流利的语音又能够助推学生的听音辨析能力。传统陈旧的听力教学让孩子的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英语教学失去魅力与生机,让孩子产生畏惧,感觉乏味。我们将精心挑选的歌曲与电影等适时引入,效果就会很不一样。歌曲通常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电影更因为其或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或者妙趣横生、幽默滑稽的故事情节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即使时间较长也一样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关注点。歌曲作为文化的载体,具备良好的精神调节功效,教师依托鲜明往复的韵律和节奏,带着学生进入特定的歌曲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与之产生共鸣。当学生的感情和歌词传达的情绪相互融合时就会表现出成功的愉悦。歌曲之中还包含了数量众多的语言实践技巧和潜在口腔训练,通过实践,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感知、记忆、想象和创造力都能获得较大推进。

5. 增加学生英语词汇量

背单词一向被学生视为“洪水猛兽”,痛苦无比。孩子们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的词汇通常来自课本一些虚构情节之中,是强压给他们的。与现实生活中需要用到的词汇结构等往往脱节。通过看英文电影、唱英文歌曲了解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则是真实发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听后还能用得上的。经典的英文歌曲、电影中出现的大量词汇、俚语、口语、表达方式、精彩对白,广告词等都是鲜活的语言和最好的教材。英文歌曲里还有大量的地道口语,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的同时,还学习到大量口语,在Michael Jackson的摇滚歌曲Beat it中有这样的歌词:“You wanna be tough.”Eagles老鹰乐队的One of these nights中这样唱道:“We’re gonna find out pretty mama.”歌词中的“wanna”“gonna”是地道的英语口语词汇,等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want to”“going to”。这样的方式我们介绍了很多口语词汇。中国人学英语,口语词汇的欠缺是一大原因。这些西方人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口语交流能力,让表达更真实自然,也更贴近时代、富有魅力。

6. 完善学生英语语法与结构

课程改革之前中国学生常年奋斗在“语法战线”,以背诵大量的语法规则为己任。将原本应该令人神往充满想象的语言学习变成公式和条款的堆砌,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格调和品味。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日渐提升,语法教学成为必须。但在学生眼里语法通常是乏味枯燥的,老师讲的时候似乎都明白,一到具体运用就阵脚大乱;运用英语歌曲和电影对白引导语法学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在听唱英文歌曲和欣赏电影对白的过程中感性地接触和认识某些特定的语法现象,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其中的语法规则。如Boyzone男孩地带的畅销单曲No Matter What中有这样的结构:“no matter”“what”引导从句。歌中唱道:“No matter what they tell us,no matter what they do,no matter what they teach us,what we believe it’s true.”通过反复吟唱,学生对这样的结构非常熟悉。此时老师再教给学生“no matter”后除了可以接“what”之外,还能接“who”“where”,其含义就是“whatever”“whoever”“wherever”。当学生遇到这类表述需要时,这首歌在大脑中的储备能够迅速调配,帮助学生唤醒所学的语法知识。

7.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日渐增多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语法错误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却是大多数外国人无法接受甚至难以容忍的,往往会引起误解阻碍交际进行。因此,了解西方文化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歌曲被誉为一个民族的有形灵魂。不同时代的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其内容打上了时代和文化的烙印。学习、欣赏和演唱英文歌曲就仿佛徜徉在西方文化的长廊之中,了解不同的民族特点,品味其独特的民族观念。英语电影则通过提供模拟的生活场景和人物背景,让学生大量地接触和感受英语。经典的英文电影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如Forrest Gump阿甘正传中阿甘说“If I was going somewhere,I was running.(如果我想去哪里,我都是跑着去的)”以及Jenny的呼喊:“Run,Forrest,Run!”(跑起来福瑞斯特,跑!)讲述的励志精神等。

8. 促进学生地道的口语表达

语言的精髓在于拥有语音语调的丰富变化。语音不仅仅指的是单词的发音,还包括实际生活运用中所常用的表达以及习语的连续、失爆、弱化、重音等音变形式。语言的节奏被称为英语表达的润滑剂,与地道的英语人士对话,就能强烈地感受语音语调所带来的思想和心灵的冲击。作为文化的载体,用词和表达的准确体现一个人对异国文化的理解。观看英语电影是学习英语语言的有效途径。从影片中角色人物真实地道表达中模仿不同人物的发音,慢慢趋近标准地道。课堂上老师进行点评和强调,学生就能很快习得。在声像并茂的情境之中,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学习过程变得水到渠成。

9. 提高学生人文修养

经典的电影与广告,对白、用词都颇具意味富于美感。不同身份的人物语言各具特色,形象也各不相同,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电影或广告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无论是故事的讲述方法,情节的推进以及人物关系的变迁都有很多与中国式思维不尽相同之处,这些差异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电影将这些差异呈现,有益于进一步了解的孩子在课下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知差异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和背景,体味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异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这有助于让英语学习“活”起来。

三、“英文经典”校本课程的创新点

伴随着经典走进课堂的脚步,学生英语学习的链条就这样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语言文化双丰收是一种可以达成的美好憧憬,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发展。校本课程亦给予教师一块“教学三分地”。让教师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幸福教师”。我校(武汉市武汉小学)的英文经典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下产出的“课程精品”。作为课程的构想和实际操作者,笔者亲眼见证10年来学生的成长和变化。过程之中,教师自身也获得专业成长并且收获职业幸福。每当看到早已毕业离校的学生依然对他们当年在课堂上唱过的歌曲、演过的角色津津乐道;看到家长朋友们一封封言真意切的来信反馈;听到教育同行们由衷的认同和肯定。笔者就在想:这样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是真正让学生获益的。即使辛苦,即使遇到困难也值得坚持。校本课程的理念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照顾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和学习特点;让教师根据学校“童心教育”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兼顾教师和学生特点,由师生自己研发、自主管理,在内容及时间安排上具备很强的灵活性,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当然,长年的一线教育工作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理论指导,难以在宏观上对课程进行规划和提炼,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继续求索,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遗余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习题下一篇:几招教你轻松拍摄出精美的动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