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10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5-16

关于做好2010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选4篇)

篇1:关于做好2010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国家精品课程

一、申报条件

1.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本科课程要求

(1)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课程负责人只能是1名,已经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不能再申报同类课程。

(3)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5)。

(4)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

2.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详见《2010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6);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详见《2010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14)。

篇2:关于做好2010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闽教高〔2011〕46号

发布时间:2011-5-30 14:38:41字体显示:[大] [中] [小]点击:139

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推动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福建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闽教高〔2007〕48号)和《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与建设工程》(闽政办〔2008〕59号)实施工作,今年将继续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

2011年我省将开展省级第七批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等项目的推荐与遴选工作。各校应按照《福建省高等学校2011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的要求,切实做好建设规划,制定相关工作办法,高质量完成推荐和申报工作,并按时报送相关材料,逾期将不再受理。

二、申报原则

项目申报采取等额推荐和非等额推荐方式申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其中,9所省重点建设高校和11所国家级及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采取等额推荐方式申报省级项目,我厅予以审核确认,不再参加评审;非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和非国家级及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采取非等额推荐方式申报,划出单独指标,经过评审确定。

三、评审程序

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学校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公示和省教育厅审核后公布。

四、材料申报及时间

请各高校于2011年6月25日前将学校申报公文、项目申报表(推荐表)、汇总表一式五份寄送至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gdjyc2009@sina.com,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罗立仪、林金贵,联系电话:01458、87833265,87846780(传真)。591-8709

附件:福建省高等学校2011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篇3:关于做好2010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根据教育部和山东大学申报新增本科专业工作的安排,为做好我校2010年新增专业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1、新专业申报应符合教育部教高[1998]8号文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教高[1999]7号文件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等有关文件的要求;专业目录外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可查阅教育部近年公布的《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中所列目录外专业名称及代码。

2、专业(学科)建设应主动服务于国家经济结构战略目标及人才市场需求,遵循专业(学科)发展规律,坚持“加强优势基础学科、积极发展应用学科、努力创建特色学科、大力支持交叉学科”的方针。

3、增设新专业要充分考虑到申报新专业的报考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现有专业为依托,逐步拓展学科专业领域,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效益。

4、各单位对拟新增专业要从教学基本条件、师资队伍、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作全面落实和论证,明确专业开办后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需要学校解决的问题,客观合理地提出短期、中期的建设方案。

二、申报新专业的基本条件

1、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7]2号)以及《山东大学新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山大教字[2008]2号),凡申办新专业,均需经过两年的试办期。在具有与申办专业相近学科及专业的办学条件下,按照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的原则,通过试办专业方向的形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试点。

2、符合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规划,对专业人才有稳定的社会需求,招生规模原则上每年不低于60人(设计类、艺术类等特殊专业除外)。

3、应有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以及申报论证报告、办学条件、师资情况等必要文件。

4、必须具有相关的学科发展支撑,并具有一定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5、有支撑发展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

6、具备新设置专业必需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基本办学条件。

7、其他有关事项参照《山东大学新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山大教字[2008]2号)执行。

三、新专业申报的程序

1、调研论证。新专业申报前各单位要对人才需求、师资力量、软硬件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对国内及省内生源状况和毕业生就业形势作出充分论证,形成论证报告。

2、准备申报材料。申报新增专业必须填写《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用A4纸打印三套(左侧装订),并上报相应的电子文档。

3、教务处对新增专业申报材料汇总后,提交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

4、学校研究确定拟增设的新专业。

5、组织新增专业的申报材料,按要求报山东大学或教育部审批。

四、具体要求与时间安排

1、请各单位将申报新增本科专业所需材料(含电子文档)于5月18日前报送至教务处教研科。2、5月下旬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论证,将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有关单位现场答辩。3、6月上旬将有关材料上报山东大学教务处。

4、各单位提交的新增本科专业申报材料须按统一格式填写、打印、签字、盖章。

联系人:顾炜 联系电话:4091

附件: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见教务管理网站“常用下载”栏)

2、《山东大学新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山大教字[2008]2号)(按 ctrl点击链接)

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按 ctrl点击链接)

4、《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按 ctrl点击链接)

篇4:关于做好2010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根据市文明办《关于做好2010—2011年度荆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行业(系统)、文明单位申报推荐、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荆文明办文〔2011〕13号)的总体安排,经研究,现就市直党政群机关的文明单位申报推荐、考核验收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市直党政群机关各单位,具体名单附后。

二、申报类别

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直机关文明单位三种类别中,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类别进行申报。同时申报多个类别时,未被列入上一层级文明单位推荐范围的,自动列入下一层级文明单位参选对象。

根据《荆门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和《荆门市直机关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文明单位实行‘升级制’”的规定,原则上,申报市级文明单位的,必须是上届市级文明单位或市直机关文明单位。申报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的,必须是上届市级最佳文明单位,或连续两届市级文明单位。

对上届命名表彰的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市直机关文明单位,一律重新申报,经考核推荐后命名表彰。没有表彰的,不再享受文明单位荣誉。

三、申报方式

各申报参评单位对照《荆门市文明单位考评细则》,认真自查,形成书面自查报告。填写《申报表》和《考评细则》自查得分表各一式两份,与自查报告一并于10月20日前报市直机关工委宣传科,联系电话:2378381,***。

申报所需的《申报表》、《考评细则》自查表在“荆门机关党建网”

(http://)下载。

四、考核推荐办法

对于申报参评单位,市直机关工委将会同市文明办对照《考评细则》,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查看和座谈走访等形式进行考核。同时,根据近两年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和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加注重对紧贴中心,服务发展、关注民生、维护稳定以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的考核。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经局党支部认真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贴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和谐创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育文明风尚;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职能,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执法权力;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强化服务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努力,勤奋工作,全面开创我区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无为作出最大的努力。

二、工作任务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使十七大精神深入人心,成为机关干部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紧密结合无为改革开放和机关干部思想实际,充分调动机关干部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把一切影响和阻碍安全监管事业发展的问题找出来,把所有束缚安全监管事业发展的思想解放出来,开创安全监管新局面。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统一思想,推动我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2、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组织开展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宣传教育活动。

3、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紧围绕2010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以“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为主题,精心组织各种迎亚运群众性体育活动,展现安监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集中宣传近年来本行业涌现的各类先进典型,深入挖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

4、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充分发挥榜样力量,使学习和关爱道德模范、崇尚和争当道德模范在我局蔚然成风。深入开展“知荣辱、讲正气”道德实践活动,利用行业座谈会、道德评议会等形式,组织开展群众性道德评议活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弱助残、保护环境等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第六个“公民道德日”宣传活动。

5、认真做好道德模范的学习宣传工作。积极参加区委宣传部将要开展的“精神文明十佳人物”评选活动,继续做好公民道德“三做”典型评选工作,围绕“20字”、“三管好”,积极主动地做好道德模范的发现、培养和宣传工作。进一步发挥安全监管网络的作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安监人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模范。

6、继续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坚持“三个必须”和“十有”标准,广泛发动机关干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机关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紧贴安全监管工作,以文明股室、文明职工评选为载体,大力倡导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要以推行“服务承诺制”、“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当好人民的公仆”等为载体,强化政务诚信建设,推动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行政服务,丰富机关文化,文明执法行为,树立良好的安监形象,提高社会公信力。继续与严桥镇俞琳行政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组织开展创卫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实施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制定严格的卫生值日制,不定期地对各股室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单位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清洁整洁。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开展义务植树、送温暖等活动,关心帮助下岗职工、特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使困难群众切身感受社会和谐与温暖。

三、工作要求

1、建立领导责任制。各股室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和长期任务,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领导干部和党员在活动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学在前面、做在前面,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全体机关干部作出表率。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安全监管重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与安全监管网络建设结合起来,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安全监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3、加强舆论宣传和信息交流。各股室要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大力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鲜活经验。要注重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带动和影响广大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真正起到典型引路,典型带动的作用。

二0一0年六月三十日

在考核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市直机关工委将提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推荐名单,报市文明委审核,提请市委、市政府表彰。同时,市直机关工委将命名表彰一批市直机关文明单位。

申报2种以上类别文明单位的,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考核评分,优先推荐上一层级文明单位。

具体考核时间另行通知。

中共荆门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

上一篇:2009-2012年年吉洋村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 山中访友片段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