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

2024-04-09

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

篇1: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

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

三月的大别山,山上万木吐翠,桃红柳绿,山下红情绿意,百卉含英,无论远眺还是近观,初春的大别山都令人目酣神醉。很难想像这里曾经硝烟弥漫,无数的革命先烈长眠在大别山下。这里曾经革命发展的如火如荼,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这里留下了董必武、周恩来、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走出了徐向前、徐海东、陈赓、王树声、许世友等349位共和国开国将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6年3月17日,我们一行52人,参加了以“弘扬大别山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为主题的培训班,地点在信阳市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此次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音像教学、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把我们带入了当年的革命岁月。5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感触较深,收获颇丰。

一是惜福。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在艰难的革命岁月里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有近100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登记在册的烈士130351人,当时不足十万人的新县就牺牲55000人,登记在册的烈士11057人。涌现出沈泽民、吴焕先、蔡申熙、潘忠汝、戴克敏等著名英烈。“青山处处埋忠骨”,大别山的土地浸透了革命烈士的鲜血,正是他们的牺牲、奉献才有了革命的胜利,有了如今祥和幸福的生活。追忆当年的革命岁月,我们有的只能是感恩、惜福。二是弘扬大别山精神,薪火相传。大别山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自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始终红旗不倒,武装斗争不断。这一时期大别山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了民族解放、人民独立,在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对于当下我们,是一笔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高举旗帜、心无旁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必须坚守的信念;站位高远,胸怀全局,是继续发扬的风格,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根本保证;勇当前锋,克难攻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大别山精神,让胜利的旗帜永远飘扬,让革命的精神永铸!

三是一心一意跟党走。几近山穷水尽,一路枪林弹雨,革命的队伍就这样迎来柳暗花明,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正是有了党的正确领导,大别山英雄儿女有了革命的方向,革命的信念。无论是面对枪林弹雨,面对艰难险境,面对残酷迫害,面对流血牺牲,大别山的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始终信念如一,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当下,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近在咫尺。这就更需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篇2: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

医技支部

张建华

8月15日,在院党委书记王向良、纪委书记张丰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40余名党员干部来到革命老区新县,缅怀先烈遗志,体验那段光辉岁月的革命历程,深刻领会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讲话精髓,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虽然是短短的两天培训,但对每一位党员的触动非常大。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当我们看到那一幅幅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坚贞不屈,气壮山河,英勇就义的悲壮场面时,大家都流下了热泪。他们中间年龄最小的仅有十几岁,大部分人甚至没有看到新中国的解放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面对敌人的屠刀永不低头呢?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以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前赴后继,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在参观中,大家的心情是沉重的,更是充满着无比的敬意和豪迈的!我们在烈士碑前敬献花篮,我们在鲜红的火炬下重温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是何等的豪迈!

在当晚的激情教学中,教练把我们来自不同地市的学员分为三支红军队伍,三支队伍中的代表又分为两组,共同做一个丢爆破筒的游戏,两组队员相对站立,每人伸出一个手指,共同托起一根长长的不锈钢管(爆破筒),要在3秒钟的时间内把它放在地面上为胜利,否则将全军覆没,但是在放下“爆破筒”的过程中,谁的手指离开了“爆破筒”即意味着牺牲了。第一次,当教练喊开始的时候,“爆破筒”不降反而越升越高,因为谁的手指也不想离开“爆破筒”,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下降了一半又失败了,因为还有很多人为了“活着”依然托着“爆破筒”,耽误了下降的时间。最后,当教练说大家愿不愿意为胜利做出牺牲时,大家选择了“牺牲”,由最后两名队员托着爆破筒,随着教练的口令,爆破筒顺利地被放到了地面,大家齐声欢呼胜利!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我深刻领悟到,一支优秀的团队要想取得胜利,只有明确的目标还不够,还要具有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这个团队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英明指挥!团结一致,相互配合,不怕牺牲,才能无往不胜!

第二天的体验式教学是走“志仁小道”,三支红军队伍身着红军服,精神饱满地重走红军当年走过的道路,一路上,大家相互鼓励,互相帮助,开展了红色歌曲大家唱的比赛,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崇山峻岭中,增进了团结和友谊。

在课堂教学《三严三实》专题讲座中,大家认真聆听,深刻领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院党委和院领导的良苦用心,在当前反腐倡廉的严峻形势下,王书记带领广大党员干部重走红军路,缅怀革命先烈的遗志,认真学习和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我们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深刻把握“三严三实”的实质和内涵,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新医改和督促涉医领域落实主题责任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大潮中,不要迷失了方向!我倍感珍惜医院这个平台,由衷感谢院党委、院领导对我多年的教育和培养,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忠诚,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慎独慎微,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愧于漯河市中心医院这个优秀的团队中的一员,为医院的快速发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篇3: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

新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中心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落脚地。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为革命就献出了5万5千名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境内现存革命遗址遗迹360多处。山山埋忠骨、岭岭有雄魂,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是新县革命斗争史的真实写照。

壮烈的革命斗争史积淀了新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带来了无尚荣光,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

现场实地教学,我们一行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分为四个部分:即奋起斗争,鄂豫皖苏区初步形成;大放异彩,新集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重组红军,坚持大别山斗争;红旗不倒,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馆内专题陈列分为三部分:

一是《将军的摇篮》,共两个展厅。将军一厅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高厚良等43位新县籍授衔将军事迹陈列;将军二厅是吴焕先、高敬亭、张体学等5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人的生平事迹陈列;

二是《千里跃进大别山》展厅,介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历史意义以及新县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是《今日新县》,反映了新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艰苦创业,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专题展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主要陈展曾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7位开国将帅的丰功伟绩。馆内还陈列有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和全国保存展厅正门下来的当年书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等珍贵文物。

在纪念馆里,看到了一幅幅画、一张张照片,教学助理为我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听了烈士们的事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无限的感慨。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向先烈们敬献了花篮并致以崇高的敬礼,全体党员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厅为缅怀先烈,党员、重温了入党宣誓。当我们举起右手时,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展现在我们眼前,我的眼睛早已被激动的泪水浸湿了,心灵上的火花又重新燃起。党员们纷纷表示,一定将用英雄们的精神鞭策自己,在和平的年代中,做好本职工作,勇于奉献。

在许世友将军故里,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将军墓吊唁并敬献了花篮。在许世友将军的故居距离新县县城35公里,傍山而筑,门前有口水塘,水塘是正方形,水塘的对面是山坡,水塘边是乡村公路,四间低矮的平房,进门是客厅,客厅左侧是许母李氏的房间,许母房间的左侧是厨房、粮仓、农具等,客厅的右侧是许世友与前妻结婚用的房间。房屋东西墙上悬挂着许世友将军不同时期的照片,这些照片记载了将军不同时期的经历,反映了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心系劳苦大众、艰苦朴素的本色。展厅中三个用纪念章组成的“忠”字,反映出老将军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展厅中主席的谁能携枪见毛公,唯有许家大将军的对联,也充分体现出主席对老将军的欣赏与厚爱。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历经千辛万苦,没有这种“大忠”信仰,是无法实现的。对于母亲的孝是大孝,因为许世友的父亲去世较早,兄妹八人由母亲带大,将军在男孩中排行老三,对于母亲的慈祥、持家勤抓苦作,抚育儿女的艰辛历历在目,为了革命不能尽孝,死后要葬在母亲身边尽孝,将军陪在母亲旁天天尽孝,可谓是大孝。对于国家将军是大忠,对于母亲将军是大孝。许世友将军的大忠、大孝教育着每位参观者。

“穿红军服,走红军路”,让学员感受革命艰辛,体验革命先辈坚定信念的高尚品格,培养团队精神。走志仁小道,听英雄故事,承先烈遗志,强党性修养,让学员重走新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牺牲的首位县委书记——王志仁,当年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时所走的崎岖山路,将红色拓展训练与绿色生态体验有机结合,让学员在感受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坚持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的同时,领略大别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体验生态文明。

篇4:警察参加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

-----张瑞娟

3月22日―24日,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地方铁路公安局在信阳市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的第三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这次的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叠加,我实地感悟了党的革命传统,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增强了“四个意识”,深刻感悟到“坚守信念、胸怀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修身之道、成功之方。

大别山是红军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发源地,经历了四次辉煌、四次被反革命武装清洗,但始终能保持28年红旗不倒。大别山是一座革命之山、英雄之山,这里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陈赓、许世友等300多位开国元勋,走出了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三支主力红军。

学习期间,通过聆听林海平教授一堂生动精彩的学术报告,我对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我了解到许世友、李德生等多位新县籍授衔将军的英勇事迹。驻足于“红田”惨案遗址前,感受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1927年12月,黄麻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这块不足30平方米的稻田里杀害了300多名革命烈士,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整块稻田,故得名“红田”,我上前敬献白花,对革命先驱坚贞不屈、浴血奋战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坐在列宁小学旧址里,我内心对年仅16岁的`革命女烈士肖国清的英雄事迹为之动容、深感钦佩,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中,肖国清为掩护群众撤离,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残忍的活埋。穿红军服重走“志仁小道”,大家追随先烈足迹,追忆革命岁月,铭记红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这里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使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的壮举;有家家有红军,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上战场的感人事迹;有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以说是户户有烈士、岭岭埋忠骨。时光飞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大别山精神对于当下的我们,具有其鲜明的时代价值,是一笔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忘记如今和平、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无私奉献、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换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我们要始终牢记铸造灵魂、坚定理想、锤炼信念对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篇5:大别山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谢慧萍

2016年9月9日-9月12日,在院部的统一安排下,我院第二期基层管理人员一行四十七人,前往大别山干部学院进行为期四天的学习培训,感受红色文化,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们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开始了这次红色之旅。

9月9日下午到达进行了开班仪式后,第二天就进行了课堂教学,由赵明老师讲解了主题为:“大别山敢于担当的革命传统及其现实启迪”,通过赵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感知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革命先列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如吴焕先烈士勇于牺牲无私无畏的担当情怀,王树声烈士大义灭亲、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以及刘名榜的一个人的长征等.通过赵明老师生动及结合当前现状的讲解,使我们很受震撼。今天我们在安宁优越的环境中生活,回想战争年代先烈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我深深体会到,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胜利为我们今天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留下的英雄业绩永远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踏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下午进行现场教学,我们乘车到许世友将军故里,房屋东西墙上悬挂着许世友将军不同时期的照片,这些照片记载了将军不同时期的经历,反映了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心系劳苦大众、艰苦朴素的本色。展厅中三个用纪念章组成的“忠”字,反映出老将军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展厅中主席的“谁能携枪见毛公,唯有许家大将军”的对联,也充分体现出主席对老将军的欣赏与厚爱。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历经千辛万苦,没有这种“大忠”信仰,是无法实现的。对于母亲的孝也是大孝,因为许世友的父亲去世较早,兄妹八人由母亲带大,将军在男孩中排行老三,对于母亲的慈祥、持家勤抓苦作,抚育儿女的艰辛历历在目,为了革命不能尽孝,死后要葬在母亲身边尽孝,将军陪在母亲旁天天尽孝,可谓是“大孝”。对于国家将军是大忠,对于母亲将军是大孝。许世友将军的大忠、大孝教育着每位参观者。

9月11日进行了体验式教学,走"志仁小道"身穿红军服,重走红军路,全程约4.5公里,期间很多同志累的浑身被汗水浸透,但是没有叫苦叫累的,通过走这段小道使我们对革命前辈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也让我感到如今和平美好生活的可贵。

下午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缅怀先烈,党员、在烈士陵园纪念碑下重温了入党宣誓。还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堂、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厅,鄂豫皖苏区将帅馆,身在陵园内缅怀之情油然而生。烈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染着每个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在纪念馆里,看到了一幅幅画、一张张照片,导游为我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听了烈士们的事迹,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无限的感慨。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蝎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现在过的幸福生活正是靠这些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一定要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一定会记住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这四天的学习安排的紧凑得当,通过对大别山革命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历史为主线进行的红色之旅,不仅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我们来到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挟来的。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篇6:大别山干部学院培训学习心得

7月7日---7月9日,我参加了由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组织的大别山革命精神培训班,在大别山干部学院接受了一次红色的教育。

虽然只有短短三天时间,虽然近千公里的来回奔波,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虽然遇到了暴雨的袭击,但是这次学习培训很有必要,很有收获,我了解了大别山这个革命之地,也使我再次受到了革命教育,更加珍惜现今的美好生活。

大别山从19至新中国成立,28年红旗不倒,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土地革命时期的鄂豫皖根据地就在这里,这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抗战时期新四军五师的`根据地,也是刘邓大军战略跃进的落脚地和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转折地。通过老师课堂讲解,我了解到,大别山区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我领略到了大别山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了大别山儿女的英雄气概。通过对他们事迹的深入了解,使我们认识到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要求我们树立崇高理想,坚定革命信念,立足本职,踏实工作。

通过重走“志仁小道”,听英雄故事,使我对革命先烈们的党性修养和革命信念,钦佩不已。难以想象,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到处都是国民党内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之下,这些英勇的革命先烈们,依然不畏艰险,前仆后继的投身于革命中。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不断地去努力,去斗争,为实现共产主义,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

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馆和鄂豫皖苏区将帅馆,让我震惊、震撼,苏区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和做出的牺牲让我肃然起敬。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先后诞生了红4、红25、红28等主力红军,孕育了许士友、李德生等43位将军,他们横刀立马的英名,南征北战的伟绩和不为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一直为人们所传颂,他们是众多革命志士的杰出代表,也是大别山人民的骄傲。从1927年黄麻起义开始、鄂豫皖苏区,当时仅不足10万人口的新县,为革命牺牲即达5.5万人,出现了43位将军,50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无数的新县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很遗憾,因为天气问题最后的参观计划取消了,但是我觉得这次学习培训依然很好。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去珍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发扬大别山的革命传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医院的统一要求,坚持给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认真配合好医生的治疗,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就医环境,使我们医院能够取得良好社会效益,获得广大患者的认可。同时在工作生活上,我还要以身作则,为其他同志树立榜样,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不奢侈浪费,不盲目攀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着眼于医院的整体工作,要有大局观,与医院保持一致,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绍杰

篇7:大别山培训有感

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怀着无限敬仰之情,学习了党章的发展历史,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瞻仰了豫鄂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豫鄂皖苏区将帅馆、豫鄂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列宁小学等众多革命遗址,重走红军“志仁小道”。通过对先烈们英雄事迹的学习,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洗礼。对于我来说,能参加本次培训班是一次非常难得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机会,能够接触到很多历史教课书中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深刻体会党的伟大。本次培训班各项课程安排合理,内容丰富,既有聆听知名教授的精彩授课,又有外出体验式教学与实习。每天的行程紧密围绕教学主题,结合党性教育精神实质,通过现场讲解、默哀、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让我直观感受到革命先烈在艰苦卓越的战争年代抛头颅撒热血、为党和国家无私奉贤的先进事迹,思想与灵魂得到提升和净化。每到一个教学点,我都认真滴聆听讲解员的讲解,细致了解每件文物和展品背后的故事,惟恐遗漏一个细节,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党史,体会党在推动历史革的关键引领作用。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就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这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把人们利益放在首位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踏实工作,文明执法,展现新时期公安干警良好新形象。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美好生活,虽然今天的我们再也不用去闹革命,不用去面对硝烟战火,不用去经历枪林弹雨,但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所做的牺牲,不能忘记革命事业历经的艰难险阻,不能忘记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回顾起来,我有三点感受三点收获。

感受一:培训形式新颖。此次党务培训选择在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这里培训环境优越、培训经验丰富。培训课程采取专题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培训体验,一改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的形式,在培训中将“动”与“静”有机结合,在培训中走进历史,走进现实,走近心灵,让大家从培训中主动地汲取正能量,从而树牢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收到了入脑入心的效果。

感受二:培训内容丰富。培训以继承和发扬大别山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主题,以“两学一做”为重点,以现场教学为辅助,课程紧凑,内容丰富。使我们在培训中对大别山精神的理解更清晰具体。

感受三:学习氛围浓厚。高天新书记亲自带队学习,率先垂范,课堂上为全体学员树立了榜样。我们大家也都服从班组管理,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员意识,严格遵守纪律,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按照安排参加每个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中,我们做到学与思结合,认真做好随堂笔记;现场教学中,大家如临其境,捧着一颗真诚的心缅怀英烈;体验教学中,大家穿红军服、走红军路、唱红军歌,亲身感受昔日的峥嵘岁月。

第一个收获:个人受到了一次系统深刻的党性教育。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历史,蕴含了当年红军革命斗争的艰苦与残酷。在艰难的革命岁月里,为了新中国的诞生,革命先烈们为了追求理想、捍卫信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纪念馆、红田纪念场、列宁小学,受到了一次全面的党性教育,被为了正义自由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深深震撼,也坚定了学习、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个收获:准确把握了大别山敢于担当革命传统的具体内涵。培训中无数的革命英烈敢于担当的事迹印象深刻,吴焕先、王树声勇于牺牲、无私无畏的担当情怀,刘名榜、罗明榜坚韧执着、不胜不休的担当意志,刘伯承、邓小平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担当气魄,王近山领导带头、对下负责的担当品格向我们诠释了大别山敢于担当的革命传统,令我们深思,达成了敢于担当是对党员干部基本要求的一致共识,并为我如何立足本职岗位,做好现实工作理顺了思路,得到了启迪。

篇8:大别山心得体会

为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党性,深化全体党员同志对党的认识,在公司党委领导的带领下,7月10日,我们怀着万分憧憬之情驶向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大别山。

大别山之行的第一站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红安县,匆匆吃过晚饭后,我们身着红军服,在“红安文化”的传播者,王邵华教授的讲座中,我们了解了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诞生在这里,是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和223位将军的故乡。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在这里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26年革命斗争的史诗中,红安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奉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为抗击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正是由于红安人民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革命才能长期坚持并取得胜利,才能使这片热土人才辈出,将星闪耀。由此产生了“万众一心,为党为名,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

次日,在王邵华教授讲授的红安精神指引下,我们先后瞻仰了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及其故居,七里坪革命纪念地。在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一座座的墓碑代表着一份份的忠诚,展示了各位英烈的光辉事绩。他们当中,有一位年仅十三岁的英魂,我仿佛进入了充满血泪和硝烟的革命年代,看见战火中闪耀的光芒。这便是中国共产党执着的追求和勇敢的斗争,面对这一块块写满烈士英雄事迹的墓碑,我不禁肃然起敬。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在反动派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下,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人面对敌人酷刑与死亡,义无反顾、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坚贞不屈、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楷模。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巍然起立,碑前左右各有雕塑一座,左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着黄麻起义;右塑红军战士,高攀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根据地军民坚持武装斗争。侧面,碑上刻着“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首简单甚至粗糙的“黄安谣”,居然让当时的人民唱出了一系列革命先驱们的英勇乐章,如果没有红安精神的引导和支撑,这块土地上,怎么可能产生如此之多的英雄儿女,这里的土地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

在李先念故居,里面还原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场地的物件摆设,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他们时刻心系人民,用自己毕生的心血换来了革命成功后的幸福生活。参观过程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李先念小女儿李小林叙述的短片,她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如何将自己一生奉献给国家,奉献给党。李先念同志把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哪怕是当时遭到党的误解,他也依然对党忠心不二。

生动的红安精神,激励我们奋发进取。我们要学习“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本领;学习革命先烈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还的希望留给群众的英雄气概;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的无私奉献精神,结合实际,结合工作,充分继承和发扬红安精神。

接下来我们沿着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的路线体验挺进大别山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苦,并有幸接受了杨建新教授为我们讲授的《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教授的课讲的很是精彩,引人入胜,让人不愿错过每分每秒,从来没有感受过有人能把党课讲的如此生动。在课堂上让我体会到当年革命斗争的残酷与无情,让我重温了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历程,让看到苏区的人民群众的无私与伟大。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

四天的红色之旅时间虽短,但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精神受到了庄严的洗礼,党性得到高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来到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所处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懂得感恩和珍惜,要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以“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敢于担责、开拓创新、扎根群众、无私奉献”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精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将把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精神动力,立足本职、甘于奉献。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工作,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我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振奋革命精神,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篇9:学习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我从太行山来到大别山,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见证了艰苦的烽火岁月,看到的每一株草木都凝聚了先烈的鲜血生命,感受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一种革命精神”,来自市博物馆的郭乐如是说。

“走出来”是为了“带回去”,学习是为了传承,感悟是为了坚守,继承是为了发扬。在我们晋城,也同样孕育过许许多多优秀儿女,他们胸怀大志、以身报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立下不朽功劳。“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著名抗日歌曲《在太行山上》就是描绘了晋城人民英勇抗日的革命激情。

眼泪流下来

在大别山,有一节课给所有学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几次哽咽、几度落泪,这节课就是诵读红色经典家书。

13封家书时间上从1928年跨越到,既有革命战争年代,也有和平建设时期;既有革命者不惧死亡、勇往直前的请战书,也有老战士弥留之际向党告别的告白书;既有革命夫妻伉俪情深的浪漫爱情,也有普通父母舐犊情深的母女真情。市党史研究室的宋喜俊听完信后泪流满面,她说书信中看不到革命先辈作为将死之人的恐惧,只有一个共产主义者面对死亡的从容不迫和满腔真情流露,感天动地,榜样永存!

篇10:学习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歌声唱起来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是我们来到大别山后的第一堂课——激情教学“大别山,我来了”中合唱的歌曲。大家身穿红军服、头戴八角帽、斜挎红军包,分别被编入不同的“红军部队”,共同学习敬军礼、整军装,跟着老师同唱红歌,重回那战火纷争、浴血奋斗的难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了革命前途勇往直前、英勇就义的大无畏精神。短短一个小时,两支队伍你来我往、你争我夺,氛围浓厚热烈,团结向上,大家立刻就被“大别山”吸引住了。

篇11:大别山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大别山、将军县、大别山干部学院,是我们闻名已久、向往已久的地方,但一直无缘得会。这次,在崔静副院长的带领下,我们不远千里来到xx县,当我们看到大别山干部学院这几个字时,我们就与脚下这块英雄的土地结下了红色之缘,也就有了这几天的大别山之行。

五天来,当听着大别山红旗28年不倒、四度辉煌的革命历程时我们肃然起敬;看到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内那一颗颗璀璨的将星、如山的雕像时我们心潮澎湃;在苏区首府烈士纪念馆内、十三万烈士纪念墙前重温入党誓词我们的心情沉重而坚定;在郑维山故里将军石下,听着讲解员复述老将军临终致党中央之信时我们的眼泪夺眶而出;众人齐走红军路,美酒敬祭许将军;老两口的xx长征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领略了革命先辈们的高尚道德情操,感人至深……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震撼,一次次心灵受到洗涤和升华,这里无愧是英雄的土地,无愧是英勇的人民!

让我们难忘的还有这座年轻的学院,大别山干部培训学院的课程设置独具匠心,形式xx颖,润物无声,分体现了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这里的教师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独特的教学方法限度地发掘了每一名老师的潜能。老师们刚武俊美的面容、动情入心的解说、一丝不苟的态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短短五日,就让我们与脚下的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但世上无不散之筵席,我们终要离开,但在这里收获的一点感悟将伴随我们终身,使我们终身受益,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作为党的干部,就必须有一颗坚定的务实为民清廉之心!珍惜我们的岗位,服务我们的百姓,无愧我们的事业!

篇12:学习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优秀

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对中国革命必然成功信念的执着追求。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就开始在大别山区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11月,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在湖北黄冈成立了中共陈策楼小组,为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党小组,此后大别山区党组织不断发展,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成为我党重要的建党基地。在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高贵品质,“一根筋,不二心”,初心不改,不屈不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离开大别山,向西实行战略转移。红军主力转移后,留在根据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确立了独立坚持斗争的方针,重建红二十五军,创建红二十八军,进行坚持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在敌人重兵“围剿”,根据地人力、物力枯竭的情况下,省委奉命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向其他地方转移。留在根据地的红二十八军在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根据地屡遭敌人“围剿”“清剿”的情况下,独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先后经历4次主力部队转出,每一次主力离开后仍然有武装力量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他们靠着对理想的执着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愈挫愈勇,一次次从磨难中奋起,革命的红旗始终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人民坚持革命斗争,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牺牲。从1921年至1949年,大别山区为革命牺牲近百万人,仅在册革命烈士就有130351人,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大别山革命的播火者董必武在其90岁生日的诗作《九十初度》中写道:“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这是大别山人坚定理想信念、不屈不挠斗争的最好注解。

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

大别山的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对党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在革命斗争中始终能够以革命大局为重,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勇挑重担,牺牲小我,无私奉献。

1935年7月,为了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鄂豫陕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策应中央红军。在出征动员大会上,军首长吴焕先、徐海东对战士们讲:“这次的行动,我们这几千人就是牺牲完了,也要牵制住敌人,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省委率领下开始了第二阶段的长征。其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吸引和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入冬后,中央红军物资补给面临极大困难,毛泽东向徐海东借2500元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立即从部队仅剩的7000元中拿出5000元送给中央红军,并命令部队节衣缩食,从人员、物资上全面支援中央红军。徐海东说:“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也要支援党中央!”

1947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建立根据地,以破解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对这场关乎解放战争全局的战略任务,刘伯承、邓小平始终从战略全局出发,把是否对全局有利作为取舍的首要标准。邓小平向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在三个月内,陈粟、陈谢能大量歼敌,江汉、桐柏及豫陕鄂区、淮河以北地区能深入工作,对全局则极有利。”1989年,邓小平在会见编写二野战史的老同志时讲,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重担,最重的担子是挑挺进大别山这副担子。

大别山军民以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始终把全局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深刻诠释了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大别山精神。

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

大别山区党和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与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党群、军民关系,筑起了打不破、摧不垮的铜墙铁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党组织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在发动武装起义和创建根据地之初,即着手建立革命政权。在根据地逐渐形成了省、特区(道)、县、区、乡、村六级苏维埃政权,大别山广大穷苦人民第一次成为社会的主人。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制定了土地分配政策,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分得了土地。苏区的政治、经济、教育、卫生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老百姓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文化教育上得到解放。党一心为民,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人民一心向党,成为党的铁靠山。群众纷纷参军参战,为革命凝聚了巨大力量。“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黄安战役中,数万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送饭队、洗衣队,不分昼夜地支援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便衣队扎根于群众之中,打击恶霸土匪、救济贫苦百姓,被群众称为“流动的苏维埃”。在国民党实行“坚壁清野”的恶劣斗争环境下,群众依然想方设法掩护和支援便衣队。白天外出劳动时,老百姓自己饿着肚子,把饭藏在田边,让便衣队来取。他们把鞋脱下留给便衣队,自己光着脚回家。正是群众的无私支援,红二十八军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徐向前在回忆大别山革命斗争时说:“红军的力量在于民众之中。有了群众的支持,红军如鱼得水,任我驰骋,这是弱小的红军能够生存发展、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

大别山党和军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凝聚起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这是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关键所在。

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大别山党和军民面对艰难曲折的斗争形势,始终能够保持自立自强、求实创新的宝贵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与大别山斗争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黄麻起义后,由于国民党军疯狂反扑,起义部队决定转战木兰山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后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在长江北岸率先竖起了武装割据的旗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实践。

在游击战当中,徐向前等人总结出了“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等游击战术7条原则,与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异曲同工。红四方面军以“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为训词,在军事上进行了大量创新,比如围点打援,“反四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在大别山实行土地改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分巩固区和游击区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以及保护工商业等政策的建议。毛泽东指出:“小平所述大别山经验极为宝贵,望各地各军采纳应用。”“大别山经验”为党中央制定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

上一篇:干好办公室工作之我见下一篇:企业交房产税申请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