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教学反思

2024-04-24

《蒲公英》 教学反思(共11篇)

篇1:《蒲公英》 教学反思

教学《蒲公英》这一课时,我尝试着用自己对“先学后教”这一模式的理解进行了教学。在课堂上,我提出了三个学习目标:

1、读熟课文。

2、学会生字。

3、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结合这三个学习目标,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三次“先学后教”。第一次,读熟课文,要做到“三读”,即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第二次,学会生字,要做到“三会”,即会读、会写、会用。第三次,知道课文主要内容,要做到“三回答”,即课文主要写谁?干什么?结果怎样?就这样,一节课下来,我感觉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我组织课堂教学也条理清晰,但也有让我深思之处:这样的目标展示,好像缺了点儿什么。课下仔细想想,在看看“先学后教”的模式,才发现原来缺少了学法的指导,怪不得课上一部分后进生在学习时,除了反复读课文,就没做些什么了。我想今后的每次“先学后教”在组织时,不但要有目标,还不能没有方法的指导。

篇2:《蒲公英》 教学反思

赵 媛 媛

《蒲公英》采用童话的形式,寓常识道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朗读特点。所以我将教学重点落在了阅读上,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积累的目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语文、用语文。

执教时,我以心情作为教学的主线,首先引导学生在欣赏课件的同时转换了角色。假设自己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去感受小降落伞随风飘荡的愉悦心情,再引导学生体验并读出轻和柔缓的语气。多媒体的生动直观演示,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蒲公英自由飞翔的优美意境中。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发亮了,脸上露出了微笑,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们读出了味,读出了形。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课阅读的重点段落,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叙述了太阳公公地嘱咐和小种子们三种不同的选择。想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好对话,必须先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当时的心情。(如:亲切地嘱咐、大声地说、得意地说)在教学“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时,首先让学生听教师的范读,潜意识地感受了“亲切地嘱咐”。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亲切地嘱咐”,这时,学生很快说出“妈妈亲切地嘱咐我上课要认真听讲。”等诸如此类的话,这样,学生不仅准确的理解了“嘱咐”,还能用其造句,达到了积累的目的。我马上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来当一回太阳公公并进行赛读,学生读书的劲十分足,读出了慢且亲切的语气,体会到了太阳公公的语重心长。面对小种子们不同的回答,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勾画、去朗读、去感悟,志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稍后做了分析)我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语言训练的基地,让学生自由读、齐读、指明读、分角色朗读,做到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爱读,没有厌烦感。

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积累,朗读则是积累语言材料的一个有效途径。“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规定,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勤于积累,方能厚积而薄发。这个过程极其漫长,然而又是不可或缺的。在这节课上也有所体现,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我抓住“黑黝黝、金光闪闪、银花朵朵”这些形容词设问:“谁还能说一些这样类型的词语?”学生们踊跃地回答着:“红彤彤、绿油油、胖乎乎”,小手举得象小树林。但在说ABCC式的词语时回答的同学只有几个。随后我出示了三组“ABCC式”的词语让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虽然这个环节只用了两三分钟,却扩充了学生的词汇,做到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学习。

篇3:《蒲公英》 教学反思

《儿童文学词典》中这样描述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童话教学, 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采用童话方式, 凸显童话特质, 教出“童话味”, 使课堂“童味”盎然、“童真”勃勃, 让儿童获得童话带给他们的审美体验与阅读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创造性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和具体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演、拓展续编等形式学习童话, 明白做人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预设】

一、对话导入, 唤醒童话记忆

1.小朋友, 你们喜欢童话吗?读过哪些童话?

2.童话, 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花瓣上睡着可爱的玫瑰花精灵, 森林里住着挥舞魔棒的小天使, 海底沉睡着美人鱼, 草原上生活着百合姑娘……那一个个童话, 充满着无限的遐想。瞧, (出示:蒲公英种子的图片) 这儿有一群蒲公英种子, 它们离开了妈妈的怀抱, 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童话故事——《蒲公英》。 (板书课题, 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读过的童话, 并用熟悉的童话作引子, 唤醒学生的童话记忆, 激发他们学习童话的兴趣, 巧妙地把他们带入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导语, 点出童话神奇、充满遐想的特点, 同时给予学生最直白、感性的“童话”语言的浸润。

二、整体阅读, 感知童话内容

1.教师配乐讲述童话。

2.自读童话。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蒲公英种子”词卡, 上面有生字词) 指名读, 注意多音字“泊”以及“翁、粼、嘱咐”的读音。

(2) 理解“嘱咐”。

(1) “嘱咐”是什么意思?

(2) 什么情况下用“嘱咐”?用“嘱咐”造句。

(3) 指导书写“嘱咐”: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范写, 学生练写)

4.默读, 思考: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童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童话在表述上的特点之一就是故事结构完整, 而且大多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教学中, 教师饱含情感、充满情趣地配乐讲述, 渲染了“童话味”;范读、自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 促使学生整体感知童话内容;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 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又便于他们记住情节, 为复述故事做好铺垫。

三、品读入境, 感受童话魅力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

2. 洁白的小绒球长得怎么样? (指导把“可爱”放在不同位置造句)

3. 蒲公英的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多快乐呀!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颗, 你会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呢? (引导学生读出快乐、兴奋的心情)

4. 配乐引读。

(二)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现在, 你们就是一颗颗蒲公英种子了, 让我们在风婆婆的帮助下一起出发吧!

(播放音乐) 我们乘着风儿在蓝天白云下飞了起来…… (师生做快乐飞翔的动作) 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着, 飞呀飞呀, 越飞越远, 越飞越高, 飞过小河, 飞过森林, 飞过山岗……这时, 我们往下一看, 看到了什么呀? (出示:有湖泊、森林、田野、沙漠的画面)

2. 大地真美呀!

我们去找新的家了, 心里可高兴了!咦, 大家抬起头来看看, 谁呀? (出示:太阳公公卡通像) 一起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吧!

3. 小蒲公英种子们, 让我们静静地听, 太阳公公还在和我们说话呢!

(播放太阳公公的话)

4. 太阳公公的话里,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请读读, 画上横线, 打上问号。

5. 组内质疑、讨论、交流。

6. 集体交流。

(1) “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分别是什么样儿的?谁能从图上找出来? (请学生上台找, 在相应的画面旁出示词语, 并要求学生进行介绍)

(2) 追问:泥土黑黝黝的, 说明泥土怎样呢?

(3) 太阳公公为什么叫我们别落在金光闪闪的沙漠, 也不要落在银花朵朵的湖泊里, 而让我们落在黑黝黝的泥土上呢?

7. 指导用亲切的口吻读太阳公公的话。

8. 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 你们想到哪儿去安家呀?

9. 让我们回答—— (出示:

“放心吧, 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 这里的标点符号有些特殊。 (指导抓住两个感叹号读好坚定的语气)

1 0. 可是, 有两颗种子却不这么想, 它们准备到哪儿去呢?

请读读第三自然段, 把它们说的话找出来。

(1) 指名读第一颗种子的话。

(2) 这颗种子瞧不起这黑黑的泥巴, 它是怎么想的?

(3) 指名读, 指导抓住“一定”、“数不清”、“准会”、“百万富翁”等, 读出神气十足的语气。

(4) 指名读第二颗种子的话。

(5) 它想那波光粼粼的湖面能给它带来哪些欢乐呢?

(6) 指名读, 指导学生加上动作、神态, 读出得意洋洋的语气。

1 1. 小蒲公英种子们, 看到这两位小伙伴一颗

向沙漠飞去了, 一颗向湖泊飞去了, 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留住?赶快劝劝它们呀!

1 2. 可是, 这两颗种子不听我们的劝告, 还是朝着沙漠、湖泊飞去了。

它们会看到什么, 又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 展开想象的翅膀, 表演出来。自导自演, 先排练一下。

1 3. 指名上台表演。

1 4. 看来, 这两颗种子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后, 都后悔了。

(三)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你们记住太阳公公的话, 落在黑黝黝的泥

土里生根长叶,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你们茁壮成长起来。哟, 你开了, 他也开了, (教师引领学生做开放的手势) 大家争着开放, 一朵比一朵美丽, 这就叫——竞相开放 (出示:“竞相开放”的词语和画面, 齐读) 。瞧, 你们把大地装点得多美呀!

2. 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 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能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同时, 儿童的内心世界与童话的幻想世界距离甚小, 他们总会不自觉地将童话中的一切视为真实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 让学生全程担当“蒲公英种子”的角色, 并想象表演“两颗种子不听劝告, 朝着沙漠、湖泊飞去, 它们会看到什么, 又会怎么想、怎么说, 结果会怎样”等。角色担当、想象表演, 这种“游戏”把学生带入童话神奇的意境, 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进而有效地品读童话语言、理解童话内容、升华童话认识、感受童话魅力。

四、续编复述, 感悟童话意蕴

1.到了秋天, 你们也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你的孩子们即将出发时, 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呢?请你也来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 该怎么说, 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 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

2.学生交流。

3.是呀, 看事物, 不能被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有时, 还有必要听听长辈的正确指导。《蒲公英》这篇童话, 不但故事精彩, 还能使我们从中获得启示。你们想不想把它讲出来?

4.要想把童话讲生动, 除了可以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老师还有一个秘诀, 那就是可以进行适当的创造。童话故事往往会引发我们的想象, 例如:大家是怎样劝说那两颗蒲公英种子的?那两颗种子到了沙漠、湖泊后, 会看到什么, 会怎么想、怎么说, 结果怎样?都可以讲出来。

5.学生练习复述, 上台讲述, 师生评议。

篇4:《蒲公英》教学设计

关键词:朗读;《蒲公英》;语文教学;课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045-0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蒲公英》。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情境体验,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创设意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蒲公英》(引生齐读课题)。同学们还记得这些生字词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可爱的绒球 降落伞 随风飘荡 记住 亲切地 嘱咐 泥巴 迷惑 金灿灿 银花朵朵 竞相开放 黑黝黝

2.课件展示:许许多多蒲公英种子,伴随着轻柔优美的旋律,像一个个洁白可爱的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轻扬,好似无数的小精灵翩翩飞翔。自由读、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二、引领探究,体会感悟

1.课件展示:小降落伞们离开了妈妈的怀抱,自由地飞翔。它们飞到了(田野)飞到了(湖泊)飞到了(丛林)。那么这些小降落伞将在何处安家呢?别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随风飞翔的小降落伞们遇见了谁?(太阳公公)太阳公公他想和大家说些什么?是怎么说的?出示太阳公公的话。这里的哪个词表示说的?(嘱咐)那么谁能学着太阳公公的样子也来亲切地嘱咐一下小降落伞们?出示整段(指名读后评价)想一想,平时谁嘱咐过你?他们嘱咐过你什么,你能用上“嘱咐”说说吗?(指名说说)听了他们的嘱咐心里会觉得怎么样?(很关心我们)现在,我们来做一回太阳公公,来嘱咐嘱咐小降落伞们。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

3.从太阳公公的话里,你听懂了什么?(板书:沙漠、湖泊、泥土)

4.沙漠给你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幅图片,和你印象中的沙漠有什么不一样?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出示:金光闪闪的沙漠图片)

5.再看看这幅图,和你印象中的湖泊一样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出示:银花朵朵的图片)

6.出示句子:“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泥土黑黝黝的,是什么样子呢?(很黑很黑)出示图片。

7.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了小降落伞们,从这亲切的话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课件出示:别落在、也不要、只有 才)能不能省略掉?(指名填空)从这些词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8.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太阳公公的话。(分男女生齐读)。

三、自主探究,体验抒情。

师:小降落伞们会听从太阳公公的话吗?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写听从太阳公公嘱咐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没有听从太阳公公嘱咐句子。边读边想象,努力体会小降落伞们的心情。读后,学生交流汇报

1.绝大部分的小降落伞们都听从了太阳公公的告诫,那么它们是怎样答应太阳公公的呢?(出示:大声答道、放心吧、一定)从这几个词语中,你读懂什么了吗?学生交流:意见一致、态度坚决。谁能来做颗听话的蒲公英种子,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2.还有的小降落伞们去了哪里呢?(指名回答)为什么这颗种子要去沙漠呢?(指名回答)。什么是富翁?(就是有很多钱的人)从哪儿看出他去了沙漠一定会称为有钱人呢?这颗小蒲公英觉得沙漠里有数不尽的宝贝,数不尽就是(很多的意思)。这颗小种子对成为百万富翁充满期待,谁能学着它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

3.另一颗种子,也没有听太阳公公的话去泥土里,但也没有去沙漠里。它为什么要去湖泊,你知道吗?(学生交流)他说这话的语气什么样的呢?(得意)什么是得意?你什么时候会觉得很得意?(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小降落伞的得意是自以为是的得意。那谁能得意的读一读?指名读。

四、再创情景,升华主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读到这里,谁知道落在沙漠、湖泊里的两颗小种子他们实现梦想了吗?(没有)为什么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呢?(板书:早已干死早已淹死)学生讨论交流:种子生长发芽养分,金光闪闪的色彩只是沙漠的表面,这银花朵朵只是湖泊的表面,却没有小种子们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它们只看到了?(表面)

2.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小降落伞们,现在竞相开放了。(板書:竞相开放)你们读到这个词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我看到蒲公英开出了一朵朵金灿灿的小花。蒲公英的花朵娇艳迷人。我仿佛看到蒲公英花团锦簇。)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请带着你丰富的想象,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相信,通过听你们的朗读会身临其境。

篇5:蒲公英教学反思

《蒲公英》是一篇童话故事,以优美的语言叙述了一个道理,不要被事物美丽的表面所迷惑,同时也讲述了一个自然常识,像蒲公英这类植物在泥土里才能茁壮成长。

童话故事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学起来也最容易,只要把故事读透,故事内容便都能明确!只要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点播引导,学生们基本能明白其中的小哲理,所以在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想想、说说、读读来感悟这个哲理。

比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在通过各种形式朗读太阳公公嘱咐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想说说:蒲公英种子们,现在你们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想到哪儿去安家了?为什么?学生们结合太阳公公的嘱咐,有条有理地说出了自己的选择。我想,学生们在说的同时也已经初步明白了文中所要表达的蕴意。

在指导朗读完第三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小蒲公英种子们,看到这两位小伙伴一颗向沙漠飞去了,而另一颗向湖泊飞去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留住?你会怎样劝告他们呢?在劝告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前面太阳公公所说的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篇6:《蒲公英》教学反思

《蒲公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第八篇课文。本文借助蒲公英这一不起眼的植物,用拟人化手法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结局写了听从和不听从太阳公公话的蒲公英种子的不同命运,由此告诫人们,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悟,悟中读。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明白我们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

一、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复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创设情境,播放有关蒲公英种子去旅行的动画,伴随着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美。这时,我借机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去读这段中的句子,他们自然读的非常愉快、非常流畅和富于感情。

接下来,通过阅读第三自然段,学生了解到有两颗小种子没有和大家一起去泥土里生长,而是做了其他的选择。于是,我让他们在找到种子的选择后,联系图片,分别说说小种子为什么会飞向沙漠和湖泊,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两个“小家伙”。三年级的孩子富于想象力和表现力,只要读懂了,他们很愿意大家分享自己的理解,他们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各种想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乐于与人交流。

二、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语文学科的特点是通过对字词的挖掘来理解课文蕴含在字 里行间的深刻含义。但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很难用准确的语句说出他们对词语的理解。而新课标中也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要让繁琐的词语解释阻碍他们对优美语言的感受。如何让两者相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朗读在这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这并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读,教师的点拨仍是无处不在。

在这节课中,我采取了自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再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不同要求的读,读出层次,读出理解。在学生读后,理解仍不够到位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举其中一例: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得是太阳公公对“小降落伞”的嘱咐,这点学生很容易发现。但要他们通过对这一自然段的朗读,体会太阳公公嘱咐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为此,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个词,说说自己的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嘱咐”的含义,让他们知道每天上学前或者出去游玩前,父母说的“上课要认真听讲、出去玩要注意安全”等话都是嘱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一当太阳公公,读一读这些嘱咐,体会“老人家”的语重心长。第三自然段分两层写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嘱咐的态度和行为。第一层写“小降落伞”群体的态度,指导学生抓住“大声答到”“放心吧”“一定”等词语,体会他们的意见一致、态度坚决。抓住两个感叹号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第二层写两颗小种子不同的看法和行为。指导学生抓住“黑黑的泥巴”“金光闪闪”“波光粼粼的湖面”“宝贝”“百万富翁”“得意”“欢乐”等词语,领会两颗小种子脱离实际、想入非 非和自以为是的心态。通过朗读,指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蒲公英的种子,和他一起思想,一起说话,一起行动,从而实现语像同构,语情同构,语义同构,学生朗读兴致浓,学的也较深入。

课文学完后,我让学生再一次读读太阳公公的话,联系文中小种子的不同结果,借助多媒体演示的图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这时的学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读课文,而是边读边思考文章的深刻寓意。从而了解太阳公公其实是告诉小种子不要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而应该脚踏实地的做人。这样,学生既充分的读了课文,又通过不同要求的读一步步理解了蕴含在语句中的深层含义,可谓一举两得。

篇7:《蒲公英》教学反思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新课的导入力求具有趣味性

新课教学一开始的设计,我想参考备课书上直接出示蒲公英图的方法,由图直接揭题,详细介绍蒲公英这种植物来导入新课的。但思来想去,总觉这种方法不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愁眉苦脸间,手无意识翻到“练习3”,练习中的题目点燃了我的灵感。于是,我做了大胆的尝试: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方面的材料,把这个练习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教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搜集的材料比我更丰富,介绍的内容比我更生动。在此基础上,我设计出了实践课中的新课导入方案——先用简短的一句话说说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然后观察蒲公英的简笔画,初步了解蒲公英各部分的名称、颜色和形状,引导学生认识“降落伞”,并懂得它的作用;接着打开课本观察小女孩的动作,跟着一起吹一吹,体会当时愉快的心情。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让我更加坚信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更需要不断的尝试。

(2)生字的学习力求具有深刻性

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有了明显的改变。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掌握生字?成了我教学中新的困扰。翻阅教科研杂志,实践课观摩取经,耐心听取同事的建议……一个个方案孕育而生,又一次次地筛选,并逐步推敲完善。于是,生字教学环节的设计初步成型——以“嘱咐”为重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把握时机,层层递进,有坡度的质疑解疑;以读为主,在理解生字的过程中适时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几种解释词语的方法,让她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在以后的生字理解中有的放矢,做到学以致用。

(3)朗读的指导力求具有扎实性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悟,这是中年级语文教学尤其要遵循的教学规律。自始至终,我的整堂新课提供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由于学生朗读训练到位,教学的各环节才能在学生踊跃的举手氛围中顺利结束,一切都显得那么入情入理。

(4)内容的把握力求具有条理性

做任何事必须有条有理,才能获得圆满的结果,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在读每一个自然段的时候,我试着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让她们边读边思考,读完后用简洁的话说清楚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一举两得。所以,在后面理清课文“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层次的环节上,我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学生就很快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可谓顺理成章。

(5)写字的指导力求具有方法性

学生能写出一手好的钢笔字,离不开老师日积月累的谆谆教导。新课的教学不能遗漏了对写字教学的科学指导。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先和学生复习字的结构分类,然后让学生观察生字,找出自己觉得难写的笔顺,指导学生一起来写一写,再分析“生字中哪种结构的字居多?”“这些结构的字大小有什么特点?”“其它字的结构又有什么特点?”一步一个目的,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领悟了这些生字,为学生写好字提供了一定的导向辅助,也能提高学生写字的`实效性。

(6)板书的设计力求具有吸引性

我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了学生易于接受而又形象逼真的简笔画板书,那“慈祥可亲的太阳公公”、“金光闪闪的沙漠”、“波光粼粼的湖泊”、“黑黝黝的泥土”和三个言简意赅的词语,抽象而又完整地刻画出了文章的主旨,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欢迎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7)教学的语言力求具有激励性

教师的魅力来自于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修养最直接的表现。因为我爱教师这份事业,因为我更爱我的学生,所以我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最真心的告白。“生字宝宝”、“实事求是”“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长辈多关心你们呀!”……在我看来是那么的自然,加上我一向亲和力的微笑,我的课堂成了真善美的天地,我和学生在这个天地里同忧愁同欢笑,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

(8)思想的教育力求具有渗透性

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了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寓意,语文教学才算是获得了真正的成功。教学的每一时刻,教师都要抓住契机,随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长才智,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长大,明辨是非。教材是教育之本,思想是育人之本。我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仍继续探索着……

篇8:《蒲公英》 教学反思

《蒲公英不说一语》是语文版第十册中的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 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 通过视觉、触觉以及丰富的想象, 从不同角度和侧面, 生动描绘了孩子们与蒲公英亲密接触的场景, 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

本首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诗歌情感的体会。诵读, 是学习诗歌的一条重要途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最直接的感知, 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 可以品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 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 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特别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在《蒲公英不说一语》的教学中, 以读为本, 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想象、读中生情、读中拓展。通过诵读带领学生走进蒲公英的世界:由第一节的想象场景, 读出蒲公英的动态和柔美;再到第二节的品读感悟蒲公英的淘气和可爱;最后师生、生生一问一答, 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充分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美。

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 可使诗歌表现得形象、凝练, 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 能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高年级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恰恰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在教学第一小节时, 可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诵读文本, 来感悟诗歌语言的凝练与优美。

片段一:

1. 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预设:

(1) 学生读得较好, 要及时给予表扬, 如:我听出来了, 你已经走进那蒲公英的世界, 所以读得那么有滋有味, 谁也能像他一样想象着画面去读?

(2) 学生读得不好, 要给予指导:

(1) 好像蒲公英没有飘起来呀, “那远了又远了的”, 越飘越远, 越来越看不清, 越来越听不清, 这两个“远”用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大家都练习这句。

(2) 越飘越近, 两个“近”的声音应该是渐强的。

(3) “茸茸的”, 这小绒球怎么这么重啊?又轻又淘气, 茸茸的, 应读轻些。

2. (出示画面) 配乐读

指导学生放慢节奏, 边品味词义边想象着画面去读。

3.让学生复述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第一节展示的画面, 感悟蒲公英淘气、可爱的形象

4.感悟诗歌的语言特点

短短四句, 我们就看到了蒲公英那雪白的颜色、毛茸茸的一絮一絮的姿态, 这就是诗歌那凝练的语言带给我们的迷人的画面。

教学第二小节时, 我抓住了“染、碰、沾”这三个动词, 引导学生品味蒲公英的淘气和可爱, 试图通过换词练习和句式对比, 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为什么用“染、碰、沾”比“涂、刷、抚摸、撞、贴……”好呢?以此启发学生再次想象场景, 想象蒲公英满天满地飘舞和她那顽皮、淘气的样子, 引导学生感悟这些词语的精妙。

片段二:

1.指名读第二小节

预设:

(1) 学生读得好, 教师:“你不仅读得准确, 你还读出了那份淘气、顽皮的样子来。”

(2) 学生读得不好, 教师:“孩子, 这满天满地满怀的蒲公英淘气吗?可爱吗?喜欢吗?好, 就用这种心情来读。”

2. 大屏幕出示:

“染了你的睫毛碰了我的鼻翼还紧紧沾着我的裙子” (其中“染”“碰”“沾”分别用红色字体标出) 。让学生试着用别的字替代红色的字, 进行比较。

(1) 一个“染”字让你看到了怎样的蒲公英?

(2) 一个“碰”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3) 这个“沾”字又好在哪里呢?

通过这几个字就能让小蒲公英那顽皮、淘气的身影跃然纸上,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诗人的字斟句酌。

3. 再次品读诗的语言和画的梦境。

4. 想象小蒲公英们还可能怎样与孩子们嬉戏?

5. 向作者那样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大屏幕出示:

哦这是

蒲公英的花季

满天满地

落着她的行迹

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 也就能正确把握住诗歌的主题了。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 在最后总结全文及作业的设计中, 教师可借鉴本册书第一单元课文中的一些短句, 不仅能给课堂增添诗化的意境, 还拓展了学生审视文本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诗歌创作能力,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课外学习和积累诗歌的积极性。

片段三:

1.再读诗歌, 领悟诗情

(1) 学生配乐朗读全诗。

(2) 教师总结:从前, 我总会告诉孩子们要亲近自然;今天我才知道自然是与我们如此的亲昵, 尽管我们听不懂他们的谚语, 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就一定能发现在自然的怀抱中, 不仅只有蒲公英, 那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瓣瓣绽透的迎春、那漫天遍地的杨花……都在以他们特有的方式与我们亲昵!

2.作业

仿写诗歌: () 不说一语或自拟题目

诗歌将人们带到了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希望在诗歌的课堂教学中, 能有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在耳畔回荡, 能有学生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诗韵浓浓, 浓浓诗韵, 相信诗歌教学定能迎来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天。

摘要:让平平淡淡的生活释放光彩, 犹如和着歌、迈着步、跳着舞、追着风, 这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一直带给我的感受。诗歌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 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启迪, 深受学生的喜爱。如何凸显诗歌的情, 让学生品到诗歌的味儿?在教学《蒲公英不说一语》时, 我做了大胆的尝试。

篇9:《蒲公英》 教学反思

词语教学:重视预习,授人以“渔”

师:《蒲公英》这篇课文中有一些生字新词(出示词语),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会读、能理解吗?同桌之间先互相读一读,再讲讲你读懂的词语。

出示:可爱 记住 降落伞 竞相开放

亲切 嘱咐 金灿灿 茁壮成长

学生朗读,交流各自课前对生字词的预习。

师:谁来读?

指名朗读,对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指导并加强练习。

师:通过自己的自学,你重点弄懂了哪些词语呢?

生:我读懂了“竞相开放”,它的意思是很多花儿都争着开放。

师:你是怎么读懂的?

生:我是根据课文内容理解的。

师:是的,联系上下文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那你能描述一下很多花“竞相开放”的景象吗?

生:就是一朵一朵的花儿有黄的,有红的,有蓝的,都绽开了笑脸,非常好看。

师:讲得很好!还有谁读懂了别的词?

生:我理解了“嘱咐”,我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嘱咐”就是叮嘱、吩咐的意思。

师:看来你养成了很好的预习习惯。那么生活中谁“嘱咐”过你什么吗?

生:我们组的组长嘱咐我要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师:你们觉得这里的“嘱咐”用得恰当吗?

生:我觉得不恰当。“嘱咐”应该是家长、老师对我们说的,比如老师经常嘱咐我们要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师:你们看,联系生活实际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除了这些词语,课文中还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出示第二组词语),自己再练习练习。

出示:湖泊 富翁 黑黝黝 波光粼粼

指名朗读,教师补充:“泊”是个多音字;“黝”读第三声;“翁”是后鼻音;“粼”是前鼻音。

齐读两组词语。

生字学习中,音、形、义分步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或许受此影响,不少教师在词语教学中也会把读音和意思分开教学。其实,与古汉语以字为表达单位不同,在现代汉语中,词语成为基本的表达单位。虽然不少词语可以在阅读课文时加深理解,但绝大部分词语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时就是以完整、独立的意思出现的。所以,学习词语不仅要正确认读词语,还要读懂词语的意思,这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如果一味地把理解词意放在理解课文时教学,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特点,又加重了第二课时的负担。在学习本课词语时,我并没有从头开始,而是以交流的形式,先让学生把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学习收获在同桌间进行交流,再进行集体展示、汇报,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其中,我充分利用学生自学资源开展教学,通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梳理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等。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有效的指导。

朗读训练:重在“正确、流利”

学生充分自由朗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了课文,有的还读了两遍、三遍。课文中还有一些特别难读的句子,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读的时候不要添字、漏字,注意句子的停顿。

出示文中几个长句,学生练习朗读。

(1)一阵大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随风飘荡。

(2)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3)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师:谁给我们读一读这些句子,其他同学做小评委,看他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分别指名朗读,组织学生对字音、停顿等进行评价,教师对停顿易错的地方作标志。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话再读一遍。

集体齐读。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教师在教学第一课时,连学生最起码的读书时间都不给足,要么虚晃一枪走个过场,要么干脆以课前预习代替课堂朗读,好省出一点时间讲些“有用”的内容。其结果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在第二课时学习中,不少学生读得结结巴巴,错字不断。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能力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朗读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语文能力,是品味语言、提高语感的主要途径,《课标》指出“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正因如此,通常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也会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首要目标,而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正确、流利”地朗读则是教学的重点。要落实这样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充分的朗读练习和教师精当的指导两者必不可少。我在教学中,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保证每个学生通读全文两到三遍,这就保证了学生基本的朗读训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朗读就能达到“正确、流利”的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如易读错的字、经常出现的停顿错误等进行充分预设,课堂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在本课中出现的一些长句就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我把这些句子集中出示,让学生重点练习、展示、评价,不仅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还提高了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内容理解:从段落主要内容着手

师:刚才我们读了第三自然段,谁能告诉我们这一段讲了什么?

生:这一段讲了蒲公英的小种子们很听太阳公公的话,但有两个却不这样想,一个觉得沙漠金光闪闪,一定有很多宝贝,一个觉得湖面波光粼粼,能让他快乐,所以就去了沙漠和湖泊。

师:你讲得很全面,就是有的地方还比较罗嗦,谁能说得简洁一些?

生:这一段写了有两个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话,一个去了金光闪闪的沙漠,一个去了波光粼粼的湖泊。

师:简洁了很多,想想还可以怎么说?

生:主要讲了有两个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话,分别去了沙漠和湖泊。

师:这样说既简洁,又准确,说得真好!

当前,小学生的概括能力普遍较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小学毕业的孩子还不能比较准确、精练地归纳出课文或段落的主要内容,这与平时教学中训练不足、教学目标不能落实有着密切关系。其实,《课标》对各年段的概括能力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对中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蒲公英》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对于刚刚进入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归纳自然段意思入手,从说完整、到说准确,再到说精炼、说清楚,在此基础上慢慢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长此训练,对于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将有显著作用。

写字教学:先写后“交”,提高效率

出示生字:

托 绒 降 嘱 咐 记 表 惑 富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生字,看看哪个容易写错?你有什么要提醒的?

分别指名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教师相机补充。

师:打开《习字册》,把第一行的生字各写一个。

学生练习。

师:通过自己的书写,你觉得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左窄右宽。

生:这几个字中间不能分得太大,不然就会显得比较散。

生:我觉得左右两个部分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写出来的字比较好看。

师:再把第一行的字各写三个。

用类似方法再教学第二行生字。

篇10:《蒲公英》 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师: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生:大多数种子听从太阳公公的话落到泥土中安家,有两颗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非要到沙漠、湖泊中去安家。

师:我们不妨把这两种不同的态度、行为称为“听从型”和“叛逆型”。

(师板书:听从者叛逆者)

那么,你欣赏哪一类型的人呢?

生:我欣赏“听从者”,他们听长辈的话,所以能茁壮成长。

(这时,有两双举起的小手又放下了。)

师:(指着放下手的一位学生):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大胆说给同学们听。

生:我欣赏“叛逆者”,他们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那些“叛逆者”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自以为是,最后不是都死了吗?真是不听长辈话,吃亏在自己。

生:(急切地站起)我反对!我觉得他们(叛逆者)有主见,不随大流,敢于探索。

生:他们不是敢于探索,而是爱幻想。

生:(理直气壮)一个人有了幻想才能去不断探索!科学家不是都这样的吗?

生:我欣赏“听从者”,他们实事求是,做事脚踏实地,所以能获得成功。

生:我不欣赏听从者,他们听从别人的安排,没有自己的个性。“五小”公民中不是要让我们当自己的主人吗?

(部分学生鼓掌表示赞同)

生:我还是欣赏“叛逆者”,因为他们不盲从,自己去追求金钱和快乐,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

生:(急不可耐地、脸涨得通红)他们自己去追求幸福是好的,可他们最后得到金钱和快乐了吗?是死了!!(最后三个字语气重重的)

生:是的,这也是他们考虑不全的方面,但是,要探索、要有追求总要付出代价的。

师:同学们辩论得真精彩!你们的感受很独特,讲得都很有道理,你们都是胜利的一方。

师:现在,如果你们是两颗落在沙漠里和湖泊中的小蒲公英种子,在生命垂危时,你会怎么想?这时,有其他小种子飞来,他们又会怎样劝告?请你以“蒲公英的呼吸越来越弱了”为开头写一段话。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篇11:蒲公英的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新课改的理念:

一、培养学生

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因上此新课前,我让学生把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小组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资料与人共享,体现”大语文观“。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再读。

依据阅读教学特点和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这节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以读代讲,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文本读正确,把自己的感觉读出来。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创设朗读情境,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中去,也许要到天涯海角。如果你

们现在都是蒲公英种子,一阵阵风吹过,你们飞到了天空中,朵朵白云从你们身旁飘过,你感觉怎么样?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读进去――理解课文,读出来――表达情感)

三、以人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些蒲公英种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启迪,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

上一篇:有意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化学教材教学中的渗透下一篇:建省级示范高中汇报演出主持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