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小说强化训练

2024-05-09

诗歌、小说强化训练(精选6篇)

篇1:诗歌、小说强化训练

诗歌、小说强化训练

(五)水仙子·夜雨(元)徐再思

一.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8分)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此曲为作者漂泊在外,栖宿在旅店里逢夜雨时所作。

1、赏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两句。

2、此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桑吉奈尔的灯塔(法)都德

三年前的许多美妙的不眠之夜,我住在桑吉奈尔的灯塔上。在那里,在科西嘉的海岸边,阿雅克修海湾的入口处。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座荒野的红色岛屿,灯塔位于岛的一个尖角上,另一个尖角上有热那亚式古塔,古塔里住着一只鹰。海水边有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弃的检疫站;然后便是沟壑,丛林,高大的岩石,几只野山羊,鬃毛在风中摇曳的科西嘉小马;在岛的高处,是灯塔房,海鸟在它四周盘旋,塔上的多面体大灯光芒四射……这便是桑吉奈尔岛。

三个守塔人,都是矮个子,胡子满腮,面孔棕褐色,皮肤皱裂,都穿着厚羊毛上衣,但神态和性情却不同。他们都是善良、朴实、天真的人,对我这个客人殷勤备至!对他们来说,日子是那么漫长,回陆地时是那么快乐,在灯塔上三十天就可回陆地十天,这是规定;但到了冬天或气候恶劣时,就没规章可循了。刮风起浪了,桑吉奈尔白浪滔天,守塔人两三个月被困在灯塔上,有时还会陷入更可怕的境况。

‚先生,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吃晚饭时,老巴托利对我说道,‚五年前,就在我们现在坐的桌子上……那个冬天的晚上,灯塔上只有我和谢戈……我们吃着晚餐,非常平静,突然,我的伙伴停止吃东西,用奇怪的目光看了看我,然后‘扑通’一声倒在桌子上,手臂向前伸直,我摇着他:‘喂!谢戈,谢戈!’,他死了!我是多么震惊啊。我愣愣地,对着尸体发抖,过了一阵,我突然想到‘灯塔!’我登上灯塔,把灯点亮。夜幕降临……先生,那是怎样的夜晚啊!大海的声音跟平常不一样。我每时每刻都好像听见有人在楼梯上喊我的名字。天刚蒙蒙亮,我将死去的伙伴抱到他的床上,在他身上盖了一床被单,做完祈祷后,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可怜的老巴托利讲着,前额涌出冷汗,以后,我们常一边晚餐,一边交谈,灯塔,大海,海难,科西嘉海盗……之后,太阳平西,第一个值夜班人点亮小灯,带上烟斗,水壶,一部厚厚的红递的普鲁塔克写的岱列传》,前往塔的高处。片刻,整个灯塔就响起了哗哗啦啦的链条声,滑轮声和上了发条的大钟的钟摆声。

这时,我跑到房子外面,坐在阳台上。

夕阳落到很低的地方,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水里沉下去,把整个天边都拖在它身后。海风习习,海岛变成了紫色。天空中,一只大乌沉重地飞过,这是城堡的鹰回来了……渐渐地,雾霭从海面上升起来。……突然,1 我的头颁上空射出大量柔和的灯光,灯塔上的灯已经点燃。整个岛屿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但宽阔的海面上却闪着明亮的灯光,我也在黑夜里消失了,从刚才我头顶上一闪而过的强烈光线下消失了……

我摸索着上了小铁梯,铁梯在脚下颤动,我终于到了塔顶。这里,灯火明亮。一盏有六根灯芯的大型卡索灯,灯芯在多面内壁中慢慢转动。我也坐到灯下面,守塔人旁边,他正高声朗读《列传羚,以防睡着了……外面是茫茫黑夜,无底深渊。海风从小阳台上呼啸而过,像个疯子一样。灯塔嘎吱直响,大海狂呼怒吼,半夜时分,守塔人站起身,最后瞥了一眼灯芯,我们下去了。在楼梯上碰上第二位值班人揉着眼睛上楼;第一位守塔人把水壶和《列传》交给他。尔后,我们走进底层的那间屋子,里面塞满了链条、大钟摆、锡壶和缆绳。守塔人借助小灯的微弱灯光,在一大本总是开着的灯塔记事簿上,写着:‚午夜。海浪很高。暴风雨。海上有船。‛

(选自《磨坊书简>,有删改)1.概括小说第一段内容,并说明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第三段写老巴托利讲了一个故事,说明其叙述的特点。(4分)

3.赏析小说结尾处画线句的妙处。(4分)4.小说的题目为‚桑吉奈尔的灯塔‛,请结合全文探究题目的意蕴。(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史学家钱穆在一道观中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

钱穆好奇地问:‚挖掉之后要补种一棵什么树呢?‛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大为惊异:‚为什么不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老道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

钱穆先生听了,大为感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一.1、①以数字入曲,连用四个相同的数词‚一‛,夜雨一声声打在窗外的梧桐树叶上、芭蕉上,音调和谐却单调,而羁旅之愁便在这如同打在游子心头一般的无休无止的雨点声中一点点积聚。

②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 ‚梧桐‛、‚芭蕉‛、‚夜雨‛这些秋季的典型意象描绘秋夜萧瑟落寞的环境,渲染了伤感的情绪。

2、①羁旅客思之愁。秋夜,听一声声雨打‚梧桐‛、‚芭蕉‛,午夜梦回,再难入眠,只见得床头几上一盏残灯,一局残棋,残棋未收,灯花已落。而这一切都是在‚孤馆‛,表达出作者浓浓的羁旅客思之愁。

②思乡怀亲之意。十年羁旅的孤苦,故乡二老十年的牵挂担忧,一齐涌上心头!作者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思乡怀亲之情。

(或从‚枕上十年事‛揣测作者十年在外奔波,潦倒他乡却万事无成的失意惆怅)

本诗译文: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注释:①水仙子:曲牌名,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等。句式为七七、七五七、三三四。八句四韵。

②‚一声梧叶一声秋‛二句: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到来,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一点芭蕉:是指雨点打在芭蕉叶上。

③三更归梦三更后:夜半三更梦见回到了故乡,醒来时三更已过。归梦:梦归故乡。

④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⑤叹新丰孤馆人留:用唐代初期大臣马周的故事。新丰:在陕西新丰镇一带。马周年轻时,生活潦倒,外出时曾宿新丰旅舍,店主人见他贫穷,供应其他客商饭食,独不招待他,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⑥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传奇《枕中记》故事,抒发作者的辛酸遭遇。

⑦二老:指年老的双亲。白话译文

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灯花敲落棋子还未收,叹新丰孤馆文士羁留。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二、1.叙写故事发生的环境,表现桑吉奈尔导僻远、荒凉。(2分)为下文展开情节作铺垫。烘托守塔人的形象。(2分)与下文环境描写相呼应,展现人物活动场景。(2分)

【评分建议】‚环境‛1分;‚僻远、荒凉‛,1分;‚铺垫‛和‚烘托‛各1分;写出‚与下文环境描写呼应‛‚展现人物活动场景‛得2分。

2.老巴托利以第一人称叙述场景,真切自然。(2分)直接表现了老巴托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2分)【评分建议】写出‚以第一人称叙述‛得2分;直接表现心理变化和情感得2分。

3.记录守塔时间和海上情况,表现守塔人工作的认真严谨。(2分)记事簿所写内容,语言简洁有力,有震撼力。(1分)结尾饶有回味,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1分)

【评分建议】答出‚工作认真‛得2分,也可答‚负责‛,‚严谨‛,‚一丝不苟‛等。‚语言简洁有力‛1分。‚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1分。

4.灯塔照亮海面,引导船只安全航行,作用重大。(2分)守塔人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工作,精神像灯塔一样明亮。(2分)启迪感召人们要像‚灯塔‛一样,忠于职守,默默奉献。(2分)

不可鼠目寸光

只有计划长远,不顾眼下的小利才能走得更长远,可持续发展。

有一位年轻人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经常到敬老院陪老爷爷、老奶奶聊天。就像他去世的奶奶小时候逗他一样。过了半年,他的最要好的奶奶因心脏病过世了,令他惊讶的是这位老奶奶将她全部的财产都留给了他,因老奶奶没有子女,他一下子得到这么多钱有些不知所措。有人问他用这些钱干什么。他没有回答,别人劝他把工作辞了,买套大房子,天天去商场消费…他笑一笑走了。多年以后,全市最好的敬老院在一个慈善机构的帮助下落成了,落成典礼上该年轻人走上台说:‚感谢当年的老奶奶的信任和寄托‛,他将这些钱用在关爱老人,建福利院,老人免费看病,住房优等多项优惠的机构,这些年他过得很踏实,快乐地帮助那么多的老人,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

实践证明,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贪婪自私,应该乐善好施,积极向上,才能确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长久和谐与安定。

只顾及眼前小利,在巨大利益诱惑中迷失自我,终将走向灭亡。

在美国有一位很普通的工人默斯金,每天从早到晚的工作,自从在《太阳报》上出现了他中百万美元大奖,并配着照片,他被这样突如其来的惊喜震惊了,他立马辞掉了工作,搬出了原来破旧不堪的小房子,带着妻子儿女住进了高级洋房,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他不久就感到寂寞与空虚,以酗酒来度日,妻子离开了他,儿女也不愿接近他,他的性情越来越暴躁,他还放火烧了自己的家庭并放声大笑,就这样过了十几年。一天早晨,管家看早上送去的的饭菜没有动,便知道出事了,进去一看,默斯金躺在血泊里,右手握着他喜爱的手枪,《太阳报》上由出现了他的照片,上面赫然写着:‚如果想毁了一个人就给他百万美元吧‛

事实说明,上帝要你灭亡,就必先要你疯狂。在物质利益诱惑面前,很多人都不能自持,甚至忘乎所以,最后只能是毁灭性的打击接踵而至。

人在利益面前放长眼光不迷失自我,坚定做人的底线才能成功。

一代文豪钱钟书杨绛夫妇,一生淡泊名利,思想长远,将所有的积蓄和稿费,全部裸捐给清华大学贫困学子,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而备受人们仰慕。莫言在获得诺奖后,低调做人,渴望从闪光灯的聚焦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到写作的书桌,力求为人们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既便我们也有一双鼠目,但不可以寸光,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长远打算,留有余地。

事实告诉我们,风物长宜放眼量,勿迷自我防断肠。成功应需长远计,科学发展远名扬。以上来自网络。

应该对材料进行仔细地分析,分析得越深刻,作文就会写的越好。

这是一个事例性材料。审题一般使用关键词法,因果分析法、角度分析法等。这则材料有三个人物,显然就有三个角度。钱穆角度:

钱穆的感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 有两句话。第一句是材料的主旨,因为它揭示了故事包含的道理。也是材料的关键句。

其意思是: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又要有坚强的意志,因为肩负大的责任,所以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道士是没有远大抱负的人,责任感也比较差,是一个只想着到自己的人。

第二句是钱穆的疑问吗?不是,他已经回答了。其实主要是为了引发我们的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道士与祖师是不同的,这里具有对比性。种的植物不同,思想品格更是不同。道士角度:

道士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

这句话解释了钱穆的疑问,道出道士种夹竹桃而不种松柏的理由。短短的几个字,两次提到‚我‛,说明他是一个自私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人。

松柏树生长比较缓慢,夹竹桃‚明年‛就开花,它生长的比较快,‚我还看得到‛,既得利益者,往往只想到自己、看到眼前的事物,而不能看到长远、他人。道士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是立意的主要角度。祖师角度:

‚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

这句话回答了枯死的松柏是祖师种下的。同时又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呢?其实‚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已经给出答案。祖师是这样的人。

另外,与道士对比看看,道士口口声声是‚我‛,虽然祖师没有说话,但从他的种松柏的行动,也就告诉我们,祖师与道士思想境界是迥然不同的。祖师是心中有他人、为子孙后代着想的人。

【最佳立意】

1、有远见方能赢得永恒

2、远见铸就精彩人生

3、目光短浅只能赢得一时繁华

4、目光短浅难成大业

【名句段汇总】

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丛林的开山祖师,有种夹竹桃的吗?做学问的人,不要只种桃种李种春风,还应该种松种柏种永恒。

2、有一年,英国牛津大学发现,有着350年历史的学校大礼堂的横梁已经风干朽化,必须得更换。这二十根横梁由巨大的橡木制成,可到哪里去找长得一般粗壮的橡树,来保持这所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礼堂的原有风貌?学校园艺师向校方报告,当年的设计师已经预想到这种情况,所以早在校内一块土地上安排种植了大片橡树林。在一代代园艺师的守护下,现在,每棵橡树的尺寸都超过了横梁所需。大礼堂的横梁问题,可以圆满解决了。

3、有远见者,小则念及身后盖棺论定,顾及子孙福祉,大则寻求民族和解,探索人类持久和平。与远见相对的,就是短视。短视者,只在乎眼前利益,不在乎长远未来。他们或不顾后果攫取利益,或不顾外界感受只顾自我需求。

4、美国‚旅游大王‛希尔顿在美国的旅馆,因为全国的经济萧条而倒闭了80%时,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即使当时已负债50万美元。他充满信心的向全体员工呼吁:‚目前正是旅馆难过的时候,我请各位记住,千万不可把愁容摆在脸上!无论何时,无论旅馆遭遇怎样,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馆的阳光!‛后来,希尔顿的旅馆率先进入了新的黄金时期。

希尔顿因为有远见,所以在困难时期仍能发现微笑的力量,使自己在困境中保持微笑,给人们多一份温暖,也给自己多一份机会。

5、拿破仑刚到部队的时候,他的同伴正在用多余的时间追求女人和赌博。而他却决定读书,他并不是读没有意义的书,也不是专以读书来消遣自己的烦恼,而是为自己理想的将来做准备。他下定决心成为有才华的人。因此,在他选择图书时,也就是以这种决心为选择的范围。他住在一个既小又闷的房间里,不停地读书。他的长官看到他的学问很好,便派他在操练场上执行一些工作,这是需要极复杂的计算能力的。他的工作做得极好,于是他又获得了新的机会,开启了他的成功之路。

6、青岛的地下排水系统:不管下多大的雨,积水从不会没过脚脖子,青岛也因此被称为‚最不怕淹的城市‛。传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便是城市‚良心‛。在青岛城里,有一条100多年前德国人留下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也被称为‚最牛下水道‛。

专家指出,其未雨绸缪的规划和精益求精的细节设计,造就了‚不老的传说‛: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配件公司,5 后来一家德国的相关企业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这个提示,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篇2:诗歌、小说强化训练

类型二:分析人物形象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07湖北省)

日月行色

杨闻宇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

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11浙江,20分)

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

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高&考%资(源#网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有删改)【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1.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类型四:分析小说题目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1山东)。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

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再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搞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19.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

21.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类型五:探究评价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08江苏省)。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12.小说

类型六:分析情节、赏析语言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1安徽卷)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级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青岛屋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 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类型七:表现手法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10年江苏卷))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语文新高考博客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

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篇3:强化训练问责 推动训练发展

胡主席高度重视军事训练工作, 站在战略全局和时代发展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军事训练指明了方向。推行军事训练问责, 将人这个战斗力的主体与军事训练这个和平时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为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载体。推行训练问责是推行军事训练转变的重要保证。能够强化训练责任、激发训练动力, 做到促进训练落实、提高训练质量。推行训练问责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内在要求。部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部队战斗力, 而推行训练问责, 就是通过大抓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从这个意义上讲,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需要通过强化训练问责, 解决军事训练动力问题、方法问题和标准问题, 让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宽广。推行训练问责是改进创新训练中政治工作的紧迫课题。新形势下改进加强训练中政治工作,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政治工作服务中心、保证中心的光荣传统不动摇。对军事训练问责的研究探索, 以军事训练为依托, 加强职能意识、价值取向、练兵动力、战斗精神的培养, 丰富拓展了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体系, 更加贴近官兵的思想和工作实际, 更加符合官兵的思想行为特点, 必将进一步激发官兵当兵习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增强训练中政治工作的实效。推行训练问责是依法从严治军的具体实践。军事训练问责, 明确了各职各类人员在组织和开展军事训练中的职责, 完善了依法治训机制, 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军事训练的“一票否决”, 强化战斗力标准。同时, 推行军事训练问责的过程也是严明纪律的过程, 彰显了鼓舞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对于通过从严治训促进从严治军, 具有积极的影响。

2 积极开展军事训练问责的实践探索

任何新做法、新经验的推广普及都需要经过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积极开展军事训练问责的实践探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加强理论指导, 确保正确方向。理论的最大作用是能够牵引实践和推动实践。应该自觉把军事训练问责放在履行职能使命的大背景中来思考, 放在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大环境中来认识, 深刻理解军事训练转变的时代意义和精神实质, 为推行军事训练问责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打下扎实的理论根基。要系统学习现代管理知识, 准确把握问责对精细化管理、精确化实施的能动作用, 并认真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 严格按照各项标准执行, 确保军事训练的正确方向。二是突出重点环节, 搞好过程调控。检验军事训练是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能否真正的落实到军事训练中, 体现到部队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 军事训练问责既要辐射全员, 也要贯穿全程, 把训练问责落实到训练的每个环节, 使之成为成为经常性的工作。要兼顾全面, 既突出主体, 抓好作战部队的贯彻落实, 也注意总结不同类型单位的经验做法, 确保问责工作的覆盖面。要敢于较真, 从行政和经济两方面来保证训练问责的顺利实施, 做到奖罚分明。三是借助科技力量, 创新方式方法。军事训练领域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科技创新, 在训练的过程中既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大纲, 组织官兵系统学习信息化知识, 不断加快模拟训练、网络训练手段的改造升级, 积极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研练, 也要认真抓好训练监察、训练考核、训练评估等环节的落实, 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和科学方法, 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对训练质量的贡献率。四是完善制度机制, 保证健康发展。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 才能有效保证军事训练的健康发展。要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借鉴推行军事训练问责的成功做法, 着力在构建战斗精神培育长效机制、确立战斗力建设检验标准等方面, 加强研究攻关, 为战斗力建设打牢坚实的制度基础, 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

3 着力提高军事训练问责的综合效益

为了有效提高军事训练问责的综合效益,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坚持将军事训练问责纳入党委议训、纳入组织生活、纳入干部述职, 形成党委统揽、主官主抓、上下合力的良好局面。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 鼓励各级主管进入训练场, 以便及时的了解和解决军事训练过程中的问题。要统筹军事训练问责与表彰奖励工作, 综合运用奖励与惩戒两种手段, 严明奖惩, 适时问责, 坚决纠正重奖轻罚、以罚代奖现象, 做到奖必当功, 罚必当过。二是搞好结合渗透。要把推行军事训练问责作为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通过严明奖惩、严肃执纪、严格规范, 加强官兵品德修养, 抓好点滴养成, 立足岗位践行, 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要把推行军事训练问责落实到发扬军事民主实践之中, 创新发扬军事民主的实现形式, 充分调动起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推动军事训练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把推行军事训练问责落实到完成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任务中去, 在实践中检验军事训练问责的成效。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行军事训练问责最重要的两个目的就是推动部队建设和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所以在推行军事训练问责的过程中要注重调动积极因素, 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总结宣扬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贴近基层实际的军事训练典型, 树立正确的成才导向。要真正重视、真诚帮助、真心关爱广大官兵, 对受到责任追究的单位和个人,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搞好转化引导, 及时化解各种矛盾隐患, 使官兵的练兵积极性得到真正保护。

摘要:随着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入和军事训练转变不断深化, 提高军事训练水平越来越成为各级面临的紧迫任务和现实课题。因此, 以推行训练问责为切入点, 牵引和推动军事训练创新发展, 对于促进部队战斗力全面提升, 加强部队全面建设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首先指出应该深刻认识到推行军事训练问责的重大意义, 然后提出应该积极开展军事训练问责的实践探索及着力提高军事训练问责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军事,训练,问责

参考文献

[1]黄献中.以问责为载体促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0, 02.

[2]袁群宝.推行军事训练问责制[J].国防科技, 2010, 08.

篇4:小说阅读训练

输不掉的月亮

朱成玉

大刘好赌,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最惨的一次,输得只剩下一条内裤。从此,人送外号“刘一裤”。

“嘿!大刘,今个儿没多穿几条裤衩儿啊?”几个赌徒和他打趣道。

“用不着,咱今天带的货多。”大刘拍了拍自己的口袋,确实鼓鼓溜溜的,让那几个赌棍立时瞪圆了眼睛,对他口袋里的钱充满了渴望,恨不能一下子都赢过来。

大刘带的货,是他变卖了家里最后赖以生存的一块地得来的。

按说,大刘家的生活在村里算是上等的,大刘能干,夏天种地,冬天去货场给别人装货,日积月累,存了一些积蓄。可自从沾惹上赌博,没几年的工夫,就把家底败个精光。这还不打紧,从此,他活也不愿干了,成天想着怎么捞本,没了积蓄就不停地变卖家里值点钱的东西,结果越捞输得越惨,赌博成性的大刘,最后什么也没剩下。

他的手哆嗦着,额头上沁着大颗大颗的汗珠儿,几个赌徒不停地催促着,“到底押不押啊?”

他们玩的是一种叫“踢顺子”的扑克游戏,他手里已经发了四张牌,10、J、Q、K,并且全都是黑桃,只要再来一个9或者A,再或者来张黑桃,他都可以赢,如果运气绝佳,给他来个黑桃的9或者A,那就更是无敌的同花顺啦!应该说他的赢面非常大,赌桌上就剩下他和对面的一个人在跟牌,对方牌面上有一对K,已经全押了,此刻他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全押,把以前输的都捞回来,要么放弃,留下最后的这一点财产。

那个场景,让人想起一幅关于赌徒的油画,画中十分传神地描绘了赌徒们的表情:一个人流露出压抑不住的喜悦;另一个对他的对手疑虑重重;第三个带着阴郁的绝望;第四个显得好斗;剩下的那个人已经准备离开人世。

他掏出所有的钱,准备一次性押上的时候,他的女人忽然跑了进来,怀里抱着哭闹的孩子,绝望地看着他,哀求他别再赌了。

赌博的人都迷信,如果牌局被女人搅了,运气肯定会背到极点。他充满怨恨地训斥着她,同时也悄悄收回他的手,让那些不本分的跃跃欲试的钱没有从他口袋里蹦跶出去。他仍旧犹豫着,他的牌面实在让他不舍得放弃这最后一搏。

“这样吧。”大刘的女人看他犹豫不决的样子,终于愤怒地说道,“你不是舍不得你的牌吗?那这把就把我押上吧,你输了我就跟别人走。”女人的话很决绝,一副赴死般的悲壮模样。

女人那张惨白的脸,像极了天上的月亮。

他看着自己女人的举动,深深地内疚起来。这么多年,女人一直跟着自己吃苦受罪,却从没有半点怨言,就盼着他能早日戒了赌,好好回家过日子,可是他一次次地让她失望,她的心,该是冷凉成冰了吧。

他心疼起眼前的女人来。女人那张惨白的脸,像极了天上的月亮。他放弃了。

发牌的人拿起本应属于他的那张牌,诡异地笑了一下,但随即放回到牌里面,告诉他,那是一张方片3,如果他全押,那就真的什么都不剩了。“哈哈,那样你家这个美丽的月亮就恐怕就……”男人们肆无忌惮地开着玩笑。他倒吸了一口凉气,感激地看了看他的老婆,和他的老婆回家了。

大刘用这最后一笔没有下注的钱,买了个三轮车,给别人送货,慢慢地,日子重新走上了正轨。戒了赌之后,大刘变得轻松多了,一天夜里,他望着夜空,情不自禁地笑了,浑圆的月亮在天空闪烁,像一枚巨大的银币。

一日,当年那几个在一起赌博的人凑巧聚到一起,不再赌博,改成喝酒了。酒过三巡,聊起当年那场“生死局”,当时负责发牌的人酒后吐了真言,他告诉大家,其实发给大刘的最后一张牌,是A,无敌的黑桃A。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7期)

1.请选出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语言描写可以刻画人物的鲜明特征,本文作者多次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B.大刘是一个赌徒,可是在最后关头,是妻子救了他,不仅救了他一时,更救了他一辈子。

C.细节描写和外貌描写也是本文的两个特色,通过这些描写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特征。

D.这篇小说通过对大刘赌博一事的描述,目的就是赞美他妻子的伟大,能够挽回走上赌途的大刘。

E.文章标题是“输不掉的月亮”,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刘妻子就像月亮一样“照亮”了大刘,并使得他能够改邪归正。

2.请结合全文谈谈大刘是怎样的一个人,并作分析。

3.文章中间部分插叙了一段关于赌徒的油画,请谈谈这一环节有何作用?

篇5:小说阅读训练

一:

这人姓荆名元,五十多岁,在三山街开着一个裁缝铺。每日替人家做了生活,余下来工夫,就弹琴、写字,也极喜欢做诗。朋友们和他相与的问他道:“你既要做雅人,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人相与相与?”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和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得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朋友们听了他这一番话,也就不和他亲热。

一日,荆元吃过了饭,思量没事,一径踱到清凉山来。这清凉山,是城西极幽静的所在。他有一个老朋友姓于,住在山背后。那于老者也不读书,也不做生意,养了五个儿子,最长的四十多岁,小儿子也有二十多岁。老者督率着他五个儿子灌园。那园却有二三百亩大,中间空隙之地种了许多花卉,堆着几块石头。老者就在那旁边盖了几间茅草房,手植的几树梧桐长到三四十围大。老者看看儿子灌了园,也就到茅斋生起火来,煨好了茶吃着,看那园中的新绿。这日,荆元步了进来,于老者迎着道:“好些时不见老哥来,生意忙的紧?”荆元道:“正是。今日才打发清楚些,特来看看老爹。”于老者道:“恰好烹了一壶现成茶,请用杯!”斟了送过来。荆元接了,坐着吃,道:“这茶,色、香、味都好。老爹,却是那里取来的这样好水?”于老者道:“我们城西不比你城南,到处井泉,都是吃得的。”荆元道:“古人动说桃源避世,我想起来,那里要甚么桃源!只如老爹这样清闲自在,住在这样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现在的活神仙了。”于老者道:“只是我老拙,一样事也不会做,怎的如老哥会弹一曲琴,也觉得消遣些。近来想是一发弹的好了,可好几时请教一回?”荆元道:“这也容易。老爹不厌污耳,明日我把琴来请教。”说了一会,辞别回来。

次日,荆元自己抱了琴来到园里。于老者已焚下一炉好香,在那里等候。彼此见了,又说了几句话。于老者替荆元把琴安放在石凳上。荆元席地坐下,于老者也坐在旁边。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了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那些鸟雀闻之,都栖息枝间窃听。弹了一会,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宛转。于老者听到深微之处,不觉凄然泪下。自此他两人常常往来。当下也就别过了。

(选自《儒林外史》)

1.《儒林外史》结尾出现的市井四“奇人”,他们淡泊名利,自食其力,作者是称赞他们的。荆元就是四“奇人”之一,作者写了荆元哪些方面的“奇”? 2.作者如何让表现荆元的“奇”,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选择一二种加以分析。

3.结尾的弹琴场景表现了荆元的“奇”,也是他和于老者二人交往的高峰,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场景的?

4.作者写荆元从事裁缝职业的目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夏威夷黑珍珠(刘心武)

姚老师每周三下午来教老伴弹钢琴。她虽然上过音乐学院,但主修的是声乐,毕业后分配在乐团合唱队,一唱几十年,60岁以后,在合唱队排练时兼任钢琴伴奏。老伴弹琴只为自娱,姚老师指导她非常得法,两个人很合得来,两年多下来,她已经成了我们共同的朋友。

我从美国讲《红楼梦》回来,带回一些纪念品,其中最贵重的是三件首饰,全是在夏威夷买的,一件是绿宝石坠链,给了老伴;一件是黑珍珠坠链,送给了姚老师。姚老师开头不收,我就解释说,夏威夷有三宝,一是火山熔岩里开采出的绿宝石,老伴最喜欢绿颜色,几件最常穿的衣服,跟这绿宝石坠链很般配;夏威夷的第二宝是黑珍珠,姚老师爱穿灰黄调子的休闲服,配黑珍珠更显高雅;第三宝是红珊瑚,我买回一个珊瑚须尖串成的手链,留给儿媳妇。我如实报出购买的价格,让姚老师知道那由一颗黑珍珠构成的坠链绝不昂贵,实在只是为了感谢她两年来给我们家带来的欢乐,她听了觉得我确实是把她当作亲人了,也就道谢收下。

我和老伴都希望姚老师接受礼物后,能马上戴到颈上,但她却收进了提包,而且,下一个周三来我家,虽然还穿着一袭灰黄相间的服装,却并没有戴我送她的那黑珍珠坠链,而是戴了一串白珍珠的项链,我和老伴交换了个眼色,没说什么,心里都有点疑惑,难道她忌讳黑色?

姚老师指导老伴练了约一小时琴,大家就坐到餐桌边喝下午茶。我注意到,她那串白珍珠项链,品相一般。三个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聊到了一位仍在电视上露面的著名资深歌唱家,老伴就感叹,说那么多唱歌的,能有几个达到那样的知名度啊!姚老师就说,那是她大学同学,毕业以后跟她一起分到合唱团,是一个声部的。老伴就直率地问姚老师:您是不是挺羡慕她呀?姚老师说:“为她高兴。一点不羡慕。”讲起当年情况,来了苏联专家,让合唱团的人一人独唱一曲,合唱团几十个人,足足唱了三天,专家也听了三天。本来,这样做是为了把合唱水平提得更高,没想到专家却从中发现了一个男中音和两个女高音,认为是三颗珍珠,值得培养为独唱演员,那两个女高音,一个就是姚老师,另一个就是现在的著名资深歌唱艺术家。我和老伴只是听,没提问题。姚老师就笑了。

又喝了一阵茶,姚老师主动接续忆旧,说那时候其实专家对她的潜力更看好,但是,她就是想站在队列里唱合唱,不喜欢站到乐队前领唱或独唱,她把自己的这种想法说出来,大家都感到惊讶,专家通过翻译跟她交谈后,说理解了她,还说,很难得,有这样的歌唱者,从灵魂深处体味到了合唱这种艺术形式的真谛。的确,大合唱是人类走向亲和的一种途径。姚老师说,从那以后她就一直留在合唱队,虽然永远不可能出名,却无怨无悔。“我不想做一颗单独闪光的珍珠,我总觉得,一颗珍珠还是跟别的许多颗珍珠串成链条,更有意思。”

在姚老师再一次来教琴前,我和老伴多次放送她赠我们的CD盘听,那是她参与的合唱演出的录音,我们原来提不起兴致听,现在却如闻天籁。

姚老师再来时,戴了一条完全由黑珍珠串成的项链,我送她的那一颗,串在正中间。她没问我们好看不好看,我们也没用语言去评论。确实,我们理解了,有的珍珠,是永远喜欢跟别的珍珠串在一起的。

5.姚老师接受黑珍珠礼物后没有马上戴在颈上而是放进包里,并且下周三再来时不但也没有戴,反而戴了一串白珍珠项链,作者为什么突出这些情节?

6.“为她高兴。一点不羡慕”姚老师的这句话显示了她怎样的性格?

7.黑珍珠在文中有没有特殊的寓意,如果有的话,请说明。

8.作者在文末说“有的珍珠,是永远喜欢跟别的珍珠串在一起的”,结合姚老师的做法,谈谈小说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三:挂

幅(夏目漱石)

大刀老人决计在亡妻的三周年忌日时,一定给竖一块石碑。然而靠着儿子的手腕,才能顾得今朝,此外再不能有一文的积蓄。又是春天了,摆着赴诉一般的脸,对儿子说道,那忌日也正是三月八日里。便只答道,哦,是啊,再没有别的话。大刀老人终于决定了卖去祖传的珍贵的一幅画,拿来作用度。向儿子商量道,好么?儿子便淡漠到令人愤恨的赞成道,这好吧。儿子是在内务省的社会局里做事的,拿着四十圆的月给。有妻子和两个小孩子,而且对大刀老人还要尽孝养,所以很吃力。假使老人不在,这珍贵的挂幅,也早变成便于融通的东西了。

这挂幅是一尺见方的绢本,因为有了年月,显出红黑颜色了。躺挂在暗的屋子里,黯淡到辨不出画着什么东西来。老人则称之为王若水①所画的葵花。而且每月两三次,从柜子里取了出来,拂去桐箱上的尘埃,又郑重地取出里面的东西,立刻挂在三尺的墙 壁上,于是定睛地看。诚然,定睛地看着时,那红黑之中,却有淤血似的颇大的花样。有几处,也还微微地剩着已是青绿的脱落的斑痕,老人对了这模糊的唐画的古迹,就忘却了似乎住得太久了的住旧了的人间。有时候,望着挂幅,一面吸烟,或者喝茶;否则单是定睛地看。祖父,这是什么?孩子说着走来,想用指头去触了,这才记起了年月似的,老人一面说道动不得,一面静静地起立,便去卷挂幅。于是孩子便问道,祖父,弹子糖呢?说道是了,我买弹子糖去,只是不要淘气吧,嘴里说,于是手里慢慢地卷好挂幅,装进桐箱,放在柜子里,便到近地散步去了。回来的时候,走到糖店里,买两袋薄荷的弹子糖,分给孩子道,哪,弹子糖。儿子是晚婚的,小孩子只六岁和四岁。

和儿子商量的翌日,老人用包袱包了桐箱,一清早便出门去,到四点钟,又拿着桐箱回来了。孩子们迎到门口,问道,祖父,弹子糖呢?老人什么也不说,进了房,从箱子里取出挂幅来,挂在墙上,茫然的只管看,听说走了四、五家古董铺,有说没有落款的,有说太剥落的,对于这画,竟没有如老人所预期的致敬尽礼的人。

儿子说,古董店算了吧。老人也道,古董店是不行的。过了两星期,老人又抱着桐箱出去了。是得了介绍,到儿子的课长先生的朋友那里去赏鉴。其时也没有买回弹子糖来。儿子刚一回家,仿佛嗔怪儿子的不懂事似的说道,那样没有眼睛的人,怎么能让给他呢,在那里的都是赝物。儿子苦笑着。

到二月初旬,偶然得了好经手,老人将这一幅卖给一个好事家了。老人便到谷中去,给亡妻订下了体面的石碑,其余的存在邮局里。此后过了五六天,照常的去散步,但回来却比平常迟了一些时间。其时两手抱着两个很大的弹子糖的袋,说是因为卖掉的画,还是放心不下,再去看一回,却见挂在四席半的啜茗室里,那前面插着透明一般的腊梅。老人便在这里受了香茗的招待。这比藏在我这里更放心了,老人对儿子说。儿子回答道,也许如此吧。一连三日,孩子们尽吃着弹子糖。

注:①王若水是中国元代画家王渊的字,号澹轩,钱塘(今杭州)人。尤精花鸟竹石,存世作品有《花竹集禽》、《秋景鹑雀》、《良常草堂》等图。9.小说中前后多次写到两个孙子吃弹子糖的事,为什么?

10.大刀老人提出要卖画时和卖画以后,儿子的反应各是什么?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11.小说为什么描写挂幅的“红黑”颜色和它“微微地剩着已是青绿的脱落的斑痕”?为什么描写老人看挂幅时的专注神情?

12.小说末尾画线句“这比藏在我这里更放心了,老人对儿子说”该怎样理解?1206语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①开着裁缝铺,却爱好弹琴、写字、作诗。②不听“俗人”朋友们的劝告。③为知音弹琴。2.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荆元的身份、爱好,突出荆元的“奇”。②通过写人物语言突出荆元的“奇”。他反驳“俗人”朋友们时可以说句句表现了自己的“奇”,导致朋友们从此“不和他亲热”;和于老者交往时的对话不涉及经济仕途金钱,只谈吃茶、弹琴。③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荆元的“奇”。反驳“俗人”朋友不再与他们交往和为于老者弹琴成为知己,二者形成对比。④通过弹琴的典型场景描写突出荆元的“奇”。为知音于老者弹琴,让于老者“不觉凄然泪下”。

3.①渲染弹琴气氛。弹琴之前先写于老者焚香,渲染了气氛。②大造声势,做好铺垫。先是于老者焚香,后是二人聊天,按位置坐好,可说是不紧不慢,有条不紊。③直接描写弹琴场景。鸟雀“都栖息枝间窃听”和于老者听得“不觉凄然泪下”都表现了荆元弹琴的高超。④弹琴后的补叙。一个弹琴,一个听琴,琴,成了二人联系的纽带,“自此他两人常常往来”。

4.作者写会弹琴、会写字、也喜欢作诗的荆元这类奇人操持着被士大夫所蔑视的裁缝职业,表面是说他们淡泊名利,自食其力,实际上是告诉读者荆元这类人从这低贱的职业中获得了真正的经济独立,可以说,此类职业是荆元这类“奇人”生存谋生的手段。

5.引出下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姚老师回忆年轻时候的事以及她的现在做铺垫。

6.为人真诚,不贪慕名声,不羡慕更不嫉妒同学的成功、出人头地,乐意为功成名就的同学鼓掌喝彩。

7.有,这里用黑珍珠比喻姚老师。作者特意指出黑珍珠是自己从美国带回的最贵重的三件首饰之一,当年姚老师执意不肯做领唱或独唱,把机会给了同样优秀的同学,自己愿做众多合唱队员中的一员,如果合唱队员是一串黑珍珠的话,那么,姚老师就是其中最美的那一颗。

8.领唱的只有一人,把机会留给别人,自己甘做合唱团的普通一员,当别人成功时,自己不争名夺利,而是真诚地为她高兴,这是何等的气魄。生活中出人头地的毕竟是少数,当机会来临时,把机会让给他人,自己甘愿平凡,做“喜欢跟别的珍珠串在一起的”珍珠,一旦他人成功,不去嫉妒,心态平和地去为他人祝福、喝彩。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是那串珍珠中最璀璨的那一颗。

9.①为贫困的家庭生活增添一些生活的温馨。②老人只能为孙子买弹子糖,借此反衬家庭的贫困。10.第一问:当大刀老人提出要卖画时,儿子是神情“淡漠”,赞同的腔调近乎“愤恨”;当老人卖画以后,回答老人的话时语气极其平淡。第二问:老人爱画如命,不是生活所迫不会轻易卖掉,可儿子关心的是画能换来金钱,在他的意识里,画早就该卖了;儿子不关心画在谁的手里,只要钱在自己的手里就行,所以回答老人的话时他会说“也许如此吧”。

11.第一问:是为了说明挂幅的时间久远,挂幅的破旧正暗合了他家住房的暗淡破旧,且为下文古董店不愿收购埋下伏笔。第二问:从侧面反衬老人对挂幅的重视程度,它能给老人为亡妻立碑带来希望,同时与古董店、儿子的课长不识货形成对比,此时的专注神情与下文老人的愤慨也形成对比。12.挂幅没卖时,是放在老人家“暗的屋子里”,“黯淡到辨不出画着什么东西来”,观赏时要从桐箱取出挂起来才行;现在人家是把它“挂在四席半的啜茗室里,那前面插着透明一般的腊梅”,存放的环境好了,而且想看的时候随时可以来观看。这反映了老人爱画如命,尽管挂幅不在自己的手里,但是既然挂幅有了更好的存藏处,他也就满足了。

高考语文议论文精彩语段及赏析

33、什么是骨气?“骨”借喻人的品质,“气”指人的精神;合在一起,就成为“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的代名词。孟子有三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可谓把骨气的三方面主要表现全概括出来了。(《谈骨气》)(此段开头采用了设问句,自问自答,引人深思;引用孟子的三句名言;文彩大增。)

33、在真实与虚伪之间,我唾弃虚伪;在忠诚与背叛之间,我厌恶背叛;在宽容与狭隘之间,我保留宽容;在自尊与阿谀之间,我恪守尊严。在成长的路上,有舍才有得,心灵的选择决定了一生的方向,心灵的选择是人的灵魂的集合。(《心灵绝唱》)(议论文中排比列举事例,可使立论大气磅礴,无懈可击。)

34、如果人生是一部史书,只有相信自己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品味出它的浩荡。如果人生是一泓清泉,只有相信自己并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品尝出它的甘冽。如果人生是一首乐曲,只有相信自己并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相信自己,听取别人的意见》)(此段开头采用了假设关系句,先由骈句提出条件话题,后面的正句则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揭示出了自信与听取的辩证关系,具有十分深刻的哲理意义。运用比喻兼排比形式的整句结构行文,气韵流动,给人以节奏鲜明、韵律铿锵之感,气势非凡。)

35、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人生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人生还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但人生更像一本难懂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人生更像一本难懂的书》)(议论文中排比列举事例,可使文章气势非凡。)

36、坚忍是什么?坚忍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忍就是夸父曰,精卫填海;坚忍就是突破,就是求,就是创收,就是希望。(《坚忍》)(作者结束全文的时候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点明了坚忍的特有内涵,尤其最后四个“就是,„„”并排,更显得透彻畅达,为整篇文章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和活力。)

37、还是要讲胸怀祖国,要讲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要讲振奋革命精神,要讲争挑重担,要讲勇攀高峰,要讲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一组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分句构成排比,集中地表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37、“还是要讲胸怀祖国,要讲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要讲振奋革命精神,要讲争挑重担,要讲勇攀高峰,要讲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一组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分句构成排比,集中地表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而且十分重要,不仅不能减弱,而且还要加强。)

38、年轻的桃花总是灿烂的,年轻的日子总是不知忧愁的。年轻的没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感,也没有“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感慨,更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激情澎湃,有的是“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迈壮志,有的是“欲与天公试比高”远大目标。(《积极思维,快乐青春)》文章运用处6句名言,将感伤、感慨、无奈的忧愁与激情澎湃、豪迈壮志和远大目标的年轻之心进行正反对比,在对比中突出轻年人的心态特征。)

39、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这些在大量短句中偶然使用的长句,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错落参差,富于变化,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激荡。)

40、年轻的桃花总是灿烂的,年轻的日子总是不知忧愁的。年轻没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感,也没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更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激情和“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迈壮志。(《积极思维,快乐青春》)(文中运用了5句名言,将伤感、感慨、无奈的忧愁与澎湃激情、豪迈壮志的年轻之心进行正反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年轻人的心态特征。)

41、“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忍;“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青翠的竹子昭示了生命的不屈与坚忍,浪尖的弄潮儿昭示着勇敢与无惧,骄傲的诗人昭示着坚定的信心„„(《谈意气》)(考生用形象化的诗句,深刻了阐明了“意气”的内涵。)

篇6:寒假散文小说阅读训练

(一)整体感知,概括主题

1、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内容;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

2、答题要点:概括文章内容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结合题目、人物(事物)、事件,抓住线索进行概括。

(二)品味语言,体悟作用

1、考题形式:品味词语(解释词语含义,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从内容上说,常考查散文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从结构上说,常考查散文中的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从表达上说,常考查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2、答题要点:解释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含义,即结合语境答题;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分析句子的含义与作用要二思考(一是句子自身的意思,这主要联系句子所在的段落进行思考;二是句子深层的意思,这要联系文章主题来思考),要三想到(“一想到”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二想到”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三想到”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需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态度、感情等内容加以理解)。

3、知识储备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文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

③文末: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②中心句和点睛句。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表达方式

1、考题形式:表达方式的作用。

2、答题要点: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散文考试重点是描写,主要是景物、人物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考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注意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

人物描写:主要是考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议论的作用:表达观点,点明主旨 抒情的作用:抒发感情,点明主题

(四)表现手法

1、考题形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答题要点: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卒章显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等手法。

(五)开放性考题

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名言或诗文回答。

(一)叙事散文

为我唱首歌吧„„ 〔英〕 安德里安

⑪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⑫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⑬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⑭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⑮“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⑯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⑰柯尔比找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

⑱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⑲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⑳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

⑴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⑵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再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⑶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3.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4.第⑵ 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请用横线在⑬、⑴两段中划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参考答案】

第1题,事件: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精神品质: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

第2题(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2)表现了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疾病、自豪快乐的情景。

第3题,“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

第4题,感受: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境。”)

第5题,写法分析。从要求的(3)和(12)中,先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然后看两段描写所表现的心情变化: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第6题,作品感受。紧紧结合故事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启示。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选自《读者》2009年12期)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

2.文中的“妈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你是怎样看待“妈妈”的这种做法?

3.文章先写母女俩每天在公交站学习的情境,然后才逐渐揭示出真实情况,文章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4.文中写景的地方虽然较少,但这些写景在文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试结合原文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一个普通母亲利用等车时间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学习的故事。

2.平凡善良,富有爱心,关爱儿童,乐于助人,默默无闻。“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在她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事情虽小,精神可贵。如果人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和谐。3.这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来写,既脉络清楚,又富有悬念,使文章曲折起伏,富有吸引力。4.开头写西湖一路景区,早晨阳光等,是通过美景衬托人物的美丽心灵;再写春寒料峭,反衬人物的精神品质。(二)抒情散文

泥土的声音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沾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着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3分,2.结合语境,揣摩第六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3.作者在第三段说“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第四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4分

4.文章一连四次写到“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写到“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5.本文在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请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举例分析。(4分)

《泥土的声音》

1、线索为作者对土地的感情,若答“听到泥土的声音”或“泥土的声音”也算对。

2、含义为憨厚朴实的庄稼人不单单是在耕耘土地,播种希望,也是在亲近和敬重生长希望、养育生命的土地。作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主题得到突出和升化。

3、第三段写“我”仰望,“我”远眺,“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土地所呈现的无限生机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所以“战栗”;第四段中,当“我”抚摸着稻穗和叶子,嗅着稻子所散发的幽香,看到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时,内心感到惬意和满足,心情自然安顿下来。

4、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亲近、挚爱、依恋和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

5、内容:作者多次写倾听泥土的声音,反复咏叹,层层递进,感情逐步深入。结构:首尾照应,脉络清晰,结构谨严。语言:富有感情,隽永深刻,耐人寻味。写法: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反复咏叹,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举例略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 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⑪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2分)

⑫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2分)

3.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

【参考答案】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人生路途上“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

2.(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3.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4.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他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三)哲理散文

常常爱惜

毕淑敏

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注视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孤苦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

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爱惜的大前提是爱。爱是人类一种最珍贵的体验,它发源于深刻的本能和绵绵的眷恋。爱先于任何其他情感,轻轻沁入婴儿小而玲珑的心灵。爱那给予生命的母亲,爱那清冷的空气和滑润的乳汁,爱温暖的太阳和柔和的抚爱,爱飞舞的光影和若隐若现的乐声„„

爱惜的土壤是喜欢。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希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我们会俭省珍贵的资源,我们会珍爱不可重复的时光,我们会制造机会以期重享愉悦,我们会细水长流反复咀嚼快乐。

于是,爱惜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当我们爱惜的时候,保护的勇气和奋斗的果敢也同时滋生,真爱,需用生命护卫,真爱,就会义无反顾。没有保护的爱惜,是一朵无蕊的鲜花,可以艳丽,却断无果实;没有爱惜的保护,是粗粝和逼人的威迫,是强权而不是心心相印。

爱惜常常发生。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打湿眼帘。

爱惜好比一只竹篮。随着人生的进步,它越编越大了,盛着人自身,盛着绿色,盛着地球上所有的物种,盛着天空和海洋。

1.文章开头的一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2.联系文章相关内容,品味下面句中的词语。

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1)句中加点的词语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为什么用“薄而透明”来修饰“温情”?

3.仔细阅读第⑧、⑨段,谈谈为什么“喜欢”是“爱惜的土壤”?

4.根据文中第⑩段的内容,谈谈“爱惜”和“保护”的关系。

5.我们爱生命,我们爱自然,我们离不开亲情、友情„„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但我们往往并不懂得爱惜。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感受。

《常常爱惜》1.通过一组具体的情景来表现什么是爱惜。2.(1)敬畏、珍爱、担心。(2)把无形的温情形象化;薄,表明“爱惜”这种情感易被伤害;透明,揭示了这种情感的纯洁。

3.由喜欢而吝啬;俭省资源,珍爱时光,制造机会重享愉悦,细水长流咀嚼快乐四点任一点均可。4.有了保护,爱惜才能真正实现。没有爱惜,保护就成了强权、协迫。5.所谈内容应是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惜而没有爱惜的事例的认识或感悟;语言表述通顺。

高原,我的中国色(节选)

乔 良(1)他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2)天可真低。他想,一抬手准能碰到老天爷的脑门儿。

(3)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金黄的晖光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样的颜色。他想,我的肤色和高原一样。

(4)豪迈的西风从长空飒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角同时低唱起喑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5)他不禁微微一笑。

(6)然而,只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落寞,莫名的苍凉。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于是他又想,这落寞、这苍凉不仅仅属于我,还属于遗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长史。(7)一千年。

(8)畏惧盗寇的商贾们抛离了驼队踩出的丝绸古道。面对异族的武夫们丢弃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胄。一路凄惶,簇拥着玉辇华盖,偏安向丰盈又富庶的南方。

(9)南方,绿油油、软绵绵、滑腻腻的南方。没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没有弥漫天际的黄沙烟尘,没有冰,没有雪,没有能冻断狗尾巴的酷寒,有丽山秀水,丝竹管弦,有妖冶的蛾眉,婀娜的柳腰,有令人销魂的熏风、细雨„„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春雨啊,竟把炎黄子民们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①)一并溶化!而历史,却在某个迷茫的黄昏,被埋进深深的黄土。

(10)有多厚的黄土,就有多厚的奥秘的高原,每一只彩陶罐、每一柄青铜剑都会讲一个先民的故事给你听的高原,沉默了。陪伴它的,是一钩千年不沉的孤月。(11)唉,南方,南方。

(12)他忽然想到了西方。当黄皮肤的汉子们由于贫血而变得面色苍白时,麦哲伦高傲的船队刚刚在这颗星球上画完一圈弧线。野心勃勃的哥伦布,正携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横渡大西洋,惊喜地打量着近在咫尺的新大陆。真是一群好汉子。有了他们,西方才后来居上。他感到胸口有一团东西被揪得发疼。

(13)他看到斯文·赫定、斯坦因、华尔纳们,正把成捆的经卷盗出敦煌,正把昭陵的宝马凿下石壁,而恭立一旁的黄种汉子,手里只有一杆能把自己打倒在地的烟枪!(14)他想喊。

(15)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着苍茫的穹窿嘶喊:(16)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17)没有风。没有声息。高原沉默着。

(18)一块没有精壮和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19)他想起了他那些戴着立体声耳机、抱着六弦琴横穿斑马线的兄弟们。他们全都身条瘦长,脸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他们要去参加这一年中的第三百六十七次家庭舞会吧?他们的迪斯科跳得真好。他们忧郁的歌声真动人。但,他们只从银幕上见过高原和黄土。他们不知道紫外线直射进皮肤和毛孔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黄土堆成的高原上埋着的古中国。

(20)可那才是中国,那才叫中国。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国。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21)真正的中国是一条好汉。

(22)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条好汉。

(23)他真想把那些整天价只会怨天尤人的小白脸们都带到这里来,染他一身一脸的国色──黄帝、黄河、黄土高原的本色。让他们亲近一下泥土的纯朴和漠风的豪气。

(24)他想,要使这片贫瘠的、失血过多的土地复苏过来,需要的是更强劲的肌肉,更坚硬的骨骼,更热的黄河一般湍急的血流。需要比麦哲伦和哥伦布们还勇健的如守护始皇陵的武士俑那样的壮汉。(25)他想,我也该是这样的汉子。

(26)他想,有了这些男子汉,高原,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会死去。因为轩辕柏在这里扎着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茎。注①:膂力:体力

1.第(9)段中,对南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如何理解第(12)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答:

3.第(18)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答:

4.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中国色”的理解。(4分)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与黄土高原形成对比;表现出“他”对统治者偏安江南,失去民族精神的愤慨。[评分]4分。每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表达了“他”对中国闭关落后的痛心之情。[评分]4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承上启下。[评分] 3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中国色”即指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三)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 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⑪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2分)

⑫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2分)

3.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

【参考答案】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人生路途上“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

2.(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3.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4.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他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小说阅读】

(一)雪 墙

号楼的供暖锅炉在天空第一次飘雪花的时候轰隆启动了。于是便从早晨四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一直发出呼呼啦啦的吼声。隔一两天还有一辆卡车碾过楼侧的地面,轰隆隆向锅炉房倾倒黑煤,于是粗大的烟囱冒出的黑烟和着呼啦啦的吼声,随着西北风劈头盖脸向 99 号楼压来。供暖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 号楼的二十几家屋门被人一一敲响了。从防盗门中间的猫眼向外看去,这是一个戴着眼镜露着七分微笑三分乞求的人。他自称是新搬来的 101,有事要商量。人们莫名其妙地打开门,得到的是同一个请求:在一张状纸上签名。101 起草了一份状子,向法院起诉供热公司这家供暖锅炉房噪音过大,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要求赔偿损失并改造锅炉减少噪音。

大家犹豫了,觉得这个已届中年的 101 是小题大做。大家都说忍一忍吧,你是初来乍到,习惯就好了。

耐心地听了人们的劝说并不服气。

说我测试过这锅炉声,分贝太高,属于噪音,我们已经受到侵害。我几次打电话到供热公司,他们置之不理态度蛮横,让我到法院告去。我们当然应该维护合法权益。面对 101 的理论,99 号楼的主人们在哈欠声中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 好吧好吧你就作为咱们 99 号楼的代表告吧告吧。”

两天后正赶上一场大雪,天寒地冻,99 号楼的暖气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起来,随后的一个星期天,暖气片干脆生冷冰凉的。99 号楼有人打电话到供热公司询问究竟,电话那边说去问你们同楼的 101 吧。99 号楼的居民听懂了供热公司的弦外之音,于是纷纷去敲 101 的门。101 听罢歉意地笑笑说对不起诸位,但是错的不是我们。101 说供热公司竟然用这种方式报复真是岂有此理,咱们更不能让步,这场官司非打不可。第二天暖气还是不热,101 室的天花板便丁丁冬冬一直响个不停。101 敲开了 201 的门。201 赔着笑脸说不好意思,屋子太冷只好跺脚取暖,注意点儿就是。等 101 走回自己的屋子,天花板上的跺脚声更是一阵紧过一阵。晚上 101 匆匆出门了,半夜回来的时候踩在门前的啤酒瓶子上重重地摔了一跤。天一亮,99 号楼的居民看见 101 抱着一摞纸一瘸一拐地走了。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 号楼的居民们忽然感觉久违的暖气又回来了,而且似乎比先前还热。锅炉的声音比以前小了一半。更让 99 号楼居民吃惊的是,当天晚上从本市电视台 “ 热点透视 ” 栏目里看见了 101 的形象。101 理直气壮地站在法庭原告席上慷慨陈词,历数供热公司对 99 号楼居民的噪音污染、对居民合法权益的侵害。99 号楼的居民们在暖暖的屋子里收看电视节目,兴奋难抑,纷纷拿出酒来庆贺。当夜,家家户户的防盗门又被 101 一一敲开。

这次是来分送供热公司的赔偿费,每户 50 元。101 瘸着腿退出了一个又一个屋门,最后来到了 201 户。201 的主人红着脸说,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101 说,没什么,跺跺脚其实没什么,那几天冷得实在受不了,我也是直跺脚。201 说,我知道是谁在你家门前放啤酒瓶倒臭垃圾,实在是太缺德了。101 说,没什么,都过去了,你就别说了。几天后刮了一场大风,之后又下了一场大雪。电视上说这是本市 50 年来的第一次。天亮的时候那雪把一号楼道快封住了。人们很奇怪,要在以往这雪早被 101 铲走了。被雪堵在楼道的人们便想起 101,只有 101 有工具。于是前去敲门。敲了许久没有动静。眼尖的在门上看见一张纸条:我搬家了。落款的时间已是两天前。人们都愣了。面对眼前这堵半人高的雪墙,大家一时束手无策。

1.小说题目“雪墙”有哪些含义?首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写到101两次敲开99号楼住户的防盗门,前后的遭遇有什么不同?这反映了住户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写了99号楼的两种人,请概括他们各自的特点。

(1)“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他住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发挥想象,为小说设计并续写一个不超过60字的结局,并简述你这样写的依据或理由。

(1)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既指大雪封门的雪堆,又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2)突出了天气和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人物的两种态度(特点)作铺垫(或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101这一人物的活动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小题中答出一层含义得1分,答出两层得2分;(2)小题答对一点作用即可得2分。)2.4分前一次受冷遇,后一次受欢迎。乐于享受成果,不愿付出,趋利避害(答“麻木自私”亦可)。(本题前后两问各2分,大意对即可。)3.4分(1)勇于抗争(答“维护自身权益”亦可),乐于为大家着想,宽容。(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2)麻木自私,冷漠,逆来顺受。(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4.(1)参考例子:①当晚,99号楼的住户开会讨论了三个小时,最后决定向110(或“101101”)打电话求救。②当晚,99号楼的住户的门被一一敲响,令人惊奇的竟是201,他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大堆铲雪的工具。半个小时后,雪墙消失了。③当晚,99号楼住户开会讨论到半夜,决定第二天晚上再议。幸亏老天爷帮忙,第二天一整天的太阳,使雪墙变矮了许多,人们终于可以跨过或爬进爬出了。④第二天早晨,大家正担心怎么出入的时候,才发现雪墙消失了,楼前出现了一个大雪人,样子像是七分微笑三分乞求似的。(本小题原为2分,能写出以上这一类或接近这类较好的结局的可在得2分的基础上加2—3分;但加分后的第二大题得分不能超过40分。只能写出一个一般性结局的可得2分。)(2)理由或依据:①结局符合99号楼人物特点,且文中倒数第二段有提示;②体现了一种乐观的情感,对人们抱有希望,可视为倒数第三段情节的发展;③符合99号楼人物性格,紧接“束手无策”一句延伸,加强了小说的讽刺性;④符合101的性格,且和文中第二、倒数第二段相呼应,显得耐人寻味。(本小题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最后一趟生意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

他开着那辆破旧的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

“该死的战争!”他暗暗地咒骂。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他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是能让他感到唯一欣慰的东西。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那长长的炮管和多边形的脑袋简直让人不寒栗。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边。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他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破车,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笑了笑,用那士兵能听懂的语言生疏地答:“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像是看到了车里的相框,“这烟还不错,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

“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士兵靠在车窗上,也许那么多天来,第一次遇上对他微笑的原住民,因而心情也不错吧。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 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人民,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的妻儿呢?”

他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依旧得意忘形的士兵,还有他身边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惊骇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

然后,他按下了按钮。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出租车司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划横线句子思考:“外国士兵”说这话时候的心理是怎样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①②段文字属于 __________ 描写和 _________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字第⑷段写了出租车司机“最后能看到的”,现在请你用一段话描写一下“他按下列汽车炸弹的按扭”后的场面会是怎么样的,想象要合理,不少于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个出租车司机引爆汽车炸弹,英勇打击入侵者。

2、是一个热爱家人,热爱祖国,敢于牺牲、英勇无畏的平民“战士”。

3、想念孩子和家人,希望出租车司机一家人能够团聚。

4、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突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故事清洁的展开做铺垫。

5、答案略。想象合理即可。

(三)父亲嘴里的鱼钩 顾振威

大学期间,薛松从来不吃鱼肉,这一直是我们的未解之迷。我们问,嫌鱼腥?薛松摇了摇头。又问,嫌鱼有刺?薛松还是摇了摇头。

我们就对薛松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鱼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外国好多人长寿就与他们多吃鱼肉多吃醋有关。尽管我们苦口婆心地教育,偶有聚会,薛松对色香味俱佳的鱼肉还是视而不见。

弹指间流逝四年岁月。毕业聚会,我们流了太多太多的难分难舍的泪,说了太多太多的暖人肺腑的话。今日一别各西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我们都毫无保留地敞开了心扉。

薛松颤着声告诉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我像是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把父母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把学校当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商店。顶撞老师是小菜一碟,打架骂人是家常便饭。为了使我走上正路,父亲饱含热泪恳求过,苦口婆心劝告过,声色俱厉恫吓过,义愤填膺打骂过,但这些都不起一丝一毫的作用。后来,我迷上了钓鱼。认为池塘边一坐,十多分钟就会有惊喜拽上岸,这要比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趣多了。学校后面就有个池塘,我每天都扛着鱼竿去钓鱼,学校是一分钟也不想进了。

这天,我刚走出大门,父亲就追上来拽着我扛的鱼竿不松手。我用力一拉,父亲倒在了地上。他老人家哽咽着说,薛松,我求你了,去学校读书吧。你不答应,我就跪在你面前不起来。我高昂着头望着蓝蓝的白云天,丝毫不为所动。别去钓了,父亲气愤地说,论岁数,爹比鱼大;论体重,爹比鱼重。你要钓就钓我吧。父亲说着就将鱼钩挂在他的嘴唇上,鲜红的血流了出来。

父亲可怜巴巴地跪在地上,是那样的凄苦无助。他才五十多岁,脸上却是沟壑纵横,半白的头发零乱在头上。为了这个捉襟见肘的家,为了不思进取的我,父亲真是操碎了一颗心。

醇浓的亲情使我的心不再坚硬如铁。泪水很快就蒙住了我的双眼,我也跪了下来,跪在了父亲面前。父亲笑了,尽管脸上热泪纵横。他忍痛拔掉嘴里的鱼钩,点点滴滴的血砸在地上,也砸在我心里。此后,我见了鱼肉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父亲嘴里的鱼钩,心中就会充满痛苦、不安和愧疚。你父亲太伟大了,我拍着薛松的肩膀说,参加工作后,你要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啊。薛松哭了,泪水狼藉满脸,哽咽道,我是想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可我到天堂里去孝敬吗?父亲坟前的柳树,已经有胳膊粗了啊!

1.文章为何以“父亲嘴里的鱼钩”为题?能否把标题改为“薛松不吃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点点滴滴的血砸在地上,也砸在我心里”一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章最后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也跪了下来,跪在了父亲前面”,此时,“我”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四段三次写到“泪水”,你认为分别是怎样的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父亲嘴里的鱼钩》

1、不能换,因以“父亲嘴里的鱼钩”为题,一方面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写出了薛松转变的原因,也从中体现了父亲无限的爱子深情。“薛松不吃鱼”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砸”字富有表现力,既表现了鱼钩挂在父亲嘴里造成的伤害,又表明父亲的做法对薛松心灵的震撼。

3、不多余,最后两段进一步写出了薛松不吃鱼的原因,也加深了他对父亲的愧疚之情,使人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进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亲情。

4、示例:为了这个捉襟见肘的家,为了不思进取的我,父亲真是操碎了心。我怎能如此不幸?我再这样下去,怎么对得起父亲的付出?

上一篇:初中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下一篇:女朋友早安暖心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