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2024-05-09

初中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共16篇)

篇1:初中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现在已经读到《平凡的世界》第三十章了,孙少安马上要和贺秀莲结婚了,读到这里我很开心,在这个穷困潦倒的家里终于要添一份喜气了,最重要的是这个贺秀莲现在看起来很好,很喜欢这个有人情味温暖的家,说现在很好,是因为我还没有读到后面,还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昨天是周末,我有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去看书,我以前幻想过很多次,我会在周末,或者闲暇的时候拿起书读很久,但是没有实现过,以前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好几个人住在一起,不是一块吃,就是一块聊,再不就是一块抱着手机,根本不可能一块抱着书。现在很好,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安安静静的竟然一个人可以看好几个小时,看到书中欢喜的情节一个人笑,看到悲伤的情节,竟留下了几滴眼泪,好喜欢这样的自己。当你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很多人做着和你一样的事情。

之前坚持跑步的时候,发现跑道上总能遇到好多人,现在看书的时候发现好多文章都在写“读书是最低的投资,却能得到最高的回报”,我喜欢这样的自己。我现在想,家里一定要有一个书房,不管以后会不会坚持看书,一定要有,这样看见书房不管你想不想读书,总会影响着你。

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玉厚一样,当初不管怎样一定要让弟弟孙玉亭读书;后来也是坚持让孙少安去读书,虽然后来迫于贫穷中断了,但孙少安终究是读过书的;现在也是坚持让孙少平和兰香读书,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读书。作者:芳香难忘

篇2:初中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全书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的可读性都极强,尤其是文中的年轻人,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聪颖美丽并时时给别人带来阳光的田晓霞,自尊自强想为自己拼出不同人生的孙兰香,热情善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金波……乃至纯朴憨厚却傻得令人心酸的李向前。限于篇幅,我今天只说说主要人物孙少平的形象带给我的心灵冲击。

孙少平,生于偏远山村,上完高中,就回家当了农民。但孙少平渴望知识,向往外面的世界。知识的熏陶,使他挣脱了命运的枷锁,带着一床破棉被走出山村去证明自己。粗重的工作磨破了他的皮肤,也磨光了他的稚气,将他锤炼成了一个铁铮铮的男子汉,也赢得了与他身份相差悬殊的田晓霞的爱情。后来,他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卑微的工作,他却做得充满激情和智慧。命运却一次次打击他:师傅遇难,晓霞牺牲……孙少平艰难地爬起,做所有力所能及的事:照顾师傅家人;在某时赶到与晓霞约定的地点,实现对爱的承诺。而命运似乎一心要把他打垮在地,故事的最后,为了抢救同伴,他严重毁容。

孙少平再次被命运狠狠击倒。可是,我相信,看过这部书的所有人也都会相信:他不会被打趴下。因为,在他的心底,总会响起不服输的声音,让他在苦难里挣扎着爬起,倔强地走下去。

孙少平给我的心灵启迪主要有两点。首先,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性格决定命运”。

我想,正因为孙少平性格中具有的执着和坚强、自信和坚定、宽容和善良,才使他在许多走投无路,甚而处境绝望的时候,都能及时获得别人真诚的帮助:偶尔帮工的雇主会真心实意地希望招他这个穷小子做女婿,素不相识的矿工师傅一家会不计利益视他如同亲人,原本不喜欢他的师兄和同伴最后都唯他马首是瞻。他的这些品质,会是每一个成就大事的人都必须具有的。至少,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人生的许多路口,会有更多选择:因为执着,所以他能勇敢的离家,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因为坚定,所以他能在困苦寂寞的小工生涯里,用书丰富心灵,以友振奋精神;因为坚强,所以他在黑暗的矿井下也能快速超越同伴,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领头人。

这些品质,是我所缺少的,也是我周围许多人们所缺少的。

其次,我也深刻理解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

这个贫困的年轻人,虽然高中毕业就离开了学校,但他心灵却从未缺乏知识的滋养:初入社会,身体因干重活而疼痛难忍,他就想方设法找一个角落读书;甚至宁愿挨冻,一个人在未竣工的大楼独居,只为了有一方安静的阅读天地;后来做了矿工,更如饥似渴地读书,用蚊帐把自己的小板床隔离出一方自由天空

— —物质上他确实比不上同屋的同伴,但在蚊帐里的他却有着同伴们不能企及的精神生活。这样一个在任何环境下都不放弃追求的年轻人,你会相信他会被命运击垮意志和精神么?你会相信他甘愿永远屈居人后、沉沦于平凡的世界么?

我不相信。

篇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 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 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 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反映人们的思想, 给人以亲近, 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 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 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 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高中教育, 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 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 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 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 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 摆脱束缚, 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学会生活, 懂得珍惜,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 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 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 丑与恶。

当我打开第一页的时候, 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 正纷纷扬扬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 给人美的享受, 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 春天到夏天, 夏天到秋天, 秋天到冬天, 冬天又到春天, 过度地非常自然, 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 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 让一览无余。

最让我赏识的是,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 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 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感悟, 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 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 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 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 眼中熟悉了平淡, 思想上甘于平庸, 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 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 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 它会让你懂得:不管命运如何, 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中穿插两个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 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 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 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 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 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 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 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让人惋惜。是的, 没有浪漫。少安, 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 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 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 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 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 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 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 可以这么说, 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 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 几度起伏。多么现实啊, 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 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篇4:读《平凡造就的伟大》有感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从前,我对这句话不以为然,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②(本段的出现显得突兀,与正文的衔接不够紧密。)

在那个年代,中国人是抬不起头的,可钱学森却在一年内取得了硕士学位,短短四年中就拿到了双博士学位,他用汗水挥笔写就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他是冯卡门的得意弟子,二人合作开创了著名的“钱——卡门”公式,三十六岁便成为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细细地品味着这些经历,我想,或许那时钱学森就像刚刚浮上水面的荷叶,虽然只是浅浅的一角,却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人们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我却不以为然。通过几年的拼搏,钱学森用他的智慧和汗水在美国占据了一席之地,世俗人所羡慕的功名利禄,他似乎都全部拥有了,可当祖国陷入水深火热中时,他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功名利禄和舒适的生活,选择报效自己的祖国。每当我读到这里时,总不免感慨万千,有多少人能够面对功名利禄而无动于衷,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③(文章第三、四两段写钱学森年轻时为求学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可合为一段;同时,“出污泥而不染”应为“出淤泥而不染”,引用名句要准确。)

钱学森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奉献给了祖国,却从来不求回报。通过五年的斗争,他重回故土,一心扑在科学上。他从不借工作之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新中国刚刚成立那会儿,社会风气很差,钱学森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就像那亭亭玉立的荷茎,不生茎蔓,不长枝节。

如果将中国文明比作一张画卷,那么钱学森无疑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许多国家都想用丰厚的待遇聘请他,他都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原则,笔直地站立在那里,站成一道中国科技史上永恒的风景。

篇5:高中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800字

我曾经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像他们生活在我的身边。正如路遥在书中写的“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过的不平凡”。

这个故事是由一个渺小而不起眼的小山村——双水村开始的。以父辈的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户贫农出身的孙玉厚一家人,刻画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众多普通的形象。以孙家两个儿子孙少平、孙少安为中心,把孙少安与孙少平在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安乐,日常生活与社会冲突纷繁的交织在一起。深刻的展示了普通人,在哪个年代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书中,孙少安为了摆脱贫穷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那股坚韧是让我最佩服的。孙少平如饥似渴从一本本好书中汲取生活的养分,他认为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几度落泪,里面每个面孔都鲜活的出现在我脑海中,我就像回到了那个年代一样陪着他们喜怒哀乐的生活着。其中少平和晓霞是我最喜欢的,他们是代表我们年轻一代的心声,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热情向往,也许这就是我们年轻生命的共鸣吧。他们充满激情充满热血是我们所共有的特性吧。这或许就是我喜欢他们的原因吧?或许是吧我也说不太清楚了。其中田晓霞的死让我痛彻心扉,久久不能平静,还伤感了好几天,她是一个多么有才华,多么智慧,多么善良的女孩呀,她才华出众富于激情,丝毫没有骄小姐的软弱,更没有高干子弟的飞扬跋扈。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小男孩,奋不顾身的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那一天。

读了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生活在温饱的日子里,没有吃不饱穿不暖的经历,也从没想过那一代人的生活是那么的苦难,在种种生活苦难的压迫下,他们顽强的奋斗着,为了自己的理想每一步都要走的踏踏实实。他们每个人鲜活的生命永远刻印在我的心中。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老一辈努力拼搏来的,也是他们赋予我们的,要更加珍惜和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要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出不平凡的一生!

篇6:初中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题记

这是我读过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最认真看的一本小说。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篇7: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一直到结尾,《平凡的世界》的作者,却并没有让我的担心成为现实,虽然中间有些人消失在了故事里,但是整体上他很爱护这小说里的人物,在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个故事里平凡的善良勤劳的小人物,不忍心让他们死,让他们受伤。在一般的故事中都会有一个中心人物贯穿着故事的始终,也许《平凡的世界》之中也有这么一个人物。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平凡的人物,无所谓中心,无所谓整个世界的支柱。一个人死了,地球照样运转,太阳照常升起。

反过来,平凡的世界也有人死去,这些人的死亡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而然的,就像生老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接下来的故事并不会因为这些人的死亡来个大转折,像金俊斌、田二的死亡。就算是田彩霞,秀娥的死也没有对平凡的世界有什么影响。影响到的是爱他们的人,而爱他们的人也只是平凡世界的一颗灰尘。

《活着》也有人死去,而且一个历史阶段死一个人,到了故事的最后,只剩下富贵和一头牛相依为命。《活着》讲述的也是普通人的命运,大的社会背景左右着富贵一家人的生死。但是,一个善良的相亲相爱的温暖和谐家庭是不应该有这样的不幸的。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看一家子凋零成土,心底里全都是沉重,从而对人物的悲惨命运有更深的悲悯,连着对他们所处的社会不满起来。这应该也是《活着》的过人之处。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一直都在努力的奋斗着,从未停歇过。即使是他与润叶的爱情从明朗到暗淡,这之间,他没有过多的沉浸在由此产生的喜悦悲伤里,仍旧为着孙家努力也许是作者同情孙少安,在故事里安排了秀娥,这个能干,俊俏,又专一的姑娘与他做妻子。努力的人结局大都不会太惨,孙少安的砖厂越做越大,即使中途有大挫折。在孙少安和秀娥穿戴整齐参加新校舍的建成仪式上,秀娥吐了血,她得了癌症。这些似乎在说,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都会经历生离死别。孙少安还不算悲惨,他失了妻子,还有儿子,父母亲,兄弟姊妹生活里,我们很容易掉到枯井里,本可以出来,但就是找不到出来的方法:像失恋,考试失利,掉了面子

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中田彩霞的死安排的特别突然。在孙少平和田彩霞的感情希望渺茫的时候,南方突发洪水,作为记者,田彩霞主动要求到一线采访,在洪水现场,为了解救一个被困的小女孩儿而牺牲其实田彩霞的死,也许是因为作者本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少平与彩霞的感情,才安排了彩霞的死亡,还有一层也许是响应当时社会上所倡导的罡风正气。

田润叶多次表示可以通过一些关系,将孙少平调回到城里工作。但是,孙少平认为他与城里的那些人或事格格不入,他觉得他属于煤矿,属于那个有温暖的地方。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他的思想竟像已过不惑之年的人,这真的是他读了非常多的的缘故吗?这是否是作者将自身的思想放在了少平的身上,不想流于世俗,虽然他本就是世俗之人。

篇8:初中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 读起来有一种发人深省的感觉。书中不乏至理名言, 但笔者却深深记住了一句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 就永远不要抱怨, 抱怨不如改变, 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 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抱怨, 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抱怨工作的繁重, 抱怨社会的不公, 抱怨人情的冷漠, 抱怨房价菜价涨工资没见涨, 抱怨自己没有别人那么幸运等。但抱怨之后会发现, 其实自己并没有得到和改变什么。正如书中所言, 抱怨往往只能得到一些同情心和注意力, 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能做的事情, 但对于我们改变现状, 取得进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那么该如何认知抱怨, 停止抱怨呢?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 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 而非抱怨的生命, 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 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心态看问题, 不要局限在眼前的微小得失里。比如, 感激斥责你的人, 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 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

篇9:初中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专家阿德勒认为自卑大部分是由先天因素形成的,现实生活中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压抑和排斥造成的。自卑常常是和个人的外貌因素、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等息息相关。《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自卑同样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家庭背景,二是当时社会发展给青年人带来的思想变化。

首先从他的家庭因素来分析。他在高中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让他感到自卑。已经十七岁的他,内心变得敏感又羞怯。他知道自己的家庭是完全不允许他有任何一点过分的想法、自己的这些实际情况所造成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会给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造成强大的内心压抑,进而产生自卑,长期的自卑最终也就凝结成通常所说的自卑情结。除了家庭条件以外,孙少平在家里的地位也是他产生自卑的原因。当孙少平不能再当老师的时候,他家里人决定让他在家当农民。作为一个已经意识到自己男性尊严的人,孙少平在心灵深处感到痛苦。他很快就满二十二岁,对于农村青年来说,已经完全可以独当门户了。可是,他现在仍像一个不成事的孩子一样生活在一大家人之中。父母亲和大哥是主事人,他只是在他们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干自己的一份活。

其次从孙少平所处的广阔的社会环境来考察。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叙述了1975-1985年间发生的重大变化,农村中的年青一代既受到中国传统农村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又接受了新时期社会思潮的冲击。孙少平在读书时期就非常爱学习,也看过很多书,视野变得开阔了,让他有了自己想要的新的生活模式。他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于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双水村,走向了大城市。

二、孙少平的自卑超越及其实现

人对某一目标的不断追求是因为人内心的自卑。自卑并没有让孙少平沉沦,而是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和自己的卑微。因为现实生活没有给他想要的生活所以他就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以改变自己的现状,这时自卑感就变成成就大事业的动力。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对生活目标的追求体现了他对自身自卑情结的超越的努力,同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释他的超越:孙少平对生活道路的抉择;孙少平对真挚爱恋的超越。

其一,生活道路的抉择:

在全书的第二部十一章,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按照现在的形势只要心头攒劲,哪怕纯粹在土地上刨挖,也能过好光景。可是,他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对孙少平来说,他追求的是一种更广阔的天地以及精神的自由,双水村的这种生活再怎样的安稳也不是他的追求,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独自去更有诱惑的黄原市闯荡。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真诚态度他终于由揽工汉成了一名煤矿工人。在他揽工期间他拒绝了金波向他建议的让金俊海为他走走关系让他也到邮政局来搬运。在小说快接近尾声的时候,他也以同样坚决的态度拒绝了吴仲平让他父亲把他调出煤矿,最终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对生活他总是遵循着自己的选择,愿意靠着自己的能力与力量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尽管现实的生活给他的痛苦是难以承受的,但他的坚毅的毅力与执着的精神正是他选择的超越自卑的方式。

其二,对真挚爱恋的超越

孙少平虽然少吃缺穿,站不到人前面去,但有一个相好的女同学在一块儿,倒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一些活力。他渐渐在班上变得活跃起来,并慢慢在班里也成了人物。在上学期中选班干部的时候,他被选成了 “劳动干事”。但甜蜜是短暂的,在被跛子女取笑之后,郝红梅与他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他们俩都明白其中的原因,孙少平也明显知道自己无法与顾养明比,就因为他的处境他无法获得一个女子的爱恋,这事实足以让他颓废、伤恨。可成熟的他接受了事实,并在突然而来的演出中忘却了这些不愉快,追逐着更加有意义的人生。如果说他与郝红梅的爱情是他乐观的超越,那他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却是他超越态度的集中体现。

自卑是普遍存在的,但自卑有时候并不是完全不好,它还能促进人,激励人。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自卑的感觉越强,有时促人奋斗的力量就越大。孙少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自卑而产生了超强的自尊心,这也是他所处那个时代农村青年的普遍感情,从这部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出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的心路历程,是时代环境让他产生自卑超越的感情。

篇10: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是由一些不平凡的人组成的,他们当中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理想,且总都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孙少安,是一个关心父母,关心兄弟,时刻为他人着想的硬汉。他12岁就辍学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庭重任,整天像牛一样的劳作却没有一声抱怨。这种精神品质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想想我们自己,我们现在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孙少安学习,自己丰衣足食呢?

孙少平,是一个意志坚强的男子汉。他从来不嫌苦。在黄原打工的时候,石头在他的背上画出了许多血痕,但他一句话也没说,第二天还是照常上工。在煤矿的时候,和他同去的一些富家子弟看着煤矿艰难的生活都想打退堂鼓,可他却毫不退缩,相反还比较积极乐观,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写分家的那一段了,孙少安的妻子秀莲执意要分家,父母也都同意了。可孙少安却死活不愿意分家,他不分家是有它的理由的,他不想让全家人吃苦,他担心分开家之后他的父母们无力照顾这么大一家子人。我看到这觉得孙少安很有孝心,他懂得体谅别人,体谅父母,宁愿让自己一个人吃苦,也不想让全家的一个人受累。

当我看到孙少平读到田晓霞牺牲之后,我的心情也悲痛到了极点。不知怎么了,我也为田晓霞的牺牲而感到惋惜,心都要碎了。但孙少平并没有被这个噩耗打倒,最终出人意料的站了起来,他的意志实在是太坚强了。

篇11: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如今之时代,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物欲模流,心中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们,都应该在重温一下《平凡的世界》着碗心灵鸡汤,每次重新拾起这本书,细细品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它会使你明白,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平等,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平凡的世界》会使你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生活,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与轨迹,让你更好懂得珍惜,珍惜生命,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爱情。

文中描绘的故事发生于文革后期1975年到1985年期间,在陕北黄土高原小山村——双水村的故事。正如书名平凡的世界那样,故事十分平凡,平凡得让我们感受到这些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一样,身为陕西农村的一名学生,对于书中的内容尤为亲切,本书以双水村为对象,以孙少安兄弟两人的命运为主线,以孙家及村子周围的人群的生活为半径,深刻反映此十年间我国的农村社会的发展变迁,深刻勾勒出了社会大环境下农村青年的不同成长轨迹。

路遥在书中以深厚的文笔功底与娴熟的写作技巧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形象丰满的人物,如;经验丰富的村支书田福堂,善良淳朴的田润叶,活泼激情的田晓霞,善于改革创新同时又保守的孙少安,敢爱敢恨的金波等。书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性格形象极为饱满,他反映的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么?他们是有性格的,人物的特征各异,有闪光的优美,有瑕疵,但他们通过对命运的抗争,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书中王满赢那种社会败类不务正业,最终也走上了正路,这正是我们社会另一类人群的典型代表。

纵观《平凡的世界》全书,情感溢于纸面。表现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感,作者倾注了大量的感情,书中有亲情,友情,爱情,激情。少安与润叶的亲情,少平与兰香的亲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书中最常出现的词语是:亲爱的,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弟弟.....总之,所有人世间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展现,无法忘却的事。孙少安成家之后,难以割舍的亲情,不愿放下父母与兄弟妹妹,而独立生活,无法忘却他与少平的浓浓的兄弟之情,一切的一切犹如一杯暖暖的牛奶,总是在喝下去之后暖人心脾。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路遥,一位从陕北农村走来的硬汉子,经历了悲惨的人生,走了短暂的43个春秋,但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不影响几代人的百万字巨著。

曾在CCTV-10的《大家》栏目中看到过对于作者路遥先生生前创作《平凡的世界》时过程的讲述,节目中说到路遥先生的书房除了资料就是书稿,其余什么也没有。他大约阅览了从1975念叨1985年10年间的所有的《人民日报》将这10年时间内国家的政策动向了如指掌,故而书中关于时事政治事件的穿插恰到好处,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引人入胜,路遥先生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工作,他总喜欢抽烟喜欢沉思,他把自己置身于整部作品之中,头脑混沌的时候。就将头伸进流着刺骨冰水的水龙头下,将自己浇醒,几十年如一日,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问世以后,得到了公众的认可,社会各界人士给予其崇高的评价,这部全景式的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篇小说,使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熟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与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的情感”,这是陈忠实对他的最崇敬的评价。这本书最终也摘取了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成为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1988年路遥完成了这部百万字的巨作,1992年,他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也许是天妒英才,路遥走了,但是他遗留给我们得精神将激励我们永远前行,他就像迷雾中的灯塔一样,以微弱的灯火却带给人们前航的希望,“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用臧克家的这句话来描述路遥的一生太合适不过了。

细读《平凡的世界》,收获远不止这些,路遥的书内容是庞大的全书分为163章,分上、中、下三部分,作者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快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的交织在一起,深刻的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琳琳的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是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故事就在这样的一个“严寒而又漫长的冬天”开始啦!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的求学拉开了双水村生活的帐幕,一场大戏吸引着人们,引人入胜,跌跌起伏,就像一道香味十足的陈酿佳酿,又似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珍馐。

孙少平,是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人物,他在县高中艰苦求学的过程,每天总是最后一个打饭的人,也只能享受着“非洲馍”,但是生活条件的约束并没有阻碍这个有志青年追求知识的进取心,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促使他的思想飞出了那个小山村,那个小自我,飞向外部世界,他有着自己的独立想法,和哥哥有所不同的是,孙少平的人生观视野开阔,他不想哥哥那样,在面对他心爱的女人是,选择逃避考虑自己的出身,而是大胆地接受那份爱,那份看似不可能却十分纯真的爱情,孙少平与晓霞在梨树下的约定,早就为后文两人的分离埋下伏笔。那个地方,那些曾经的美好,都消失了,少平承受着失去爱人晓霞的痛苦,人生有很多无奈。“夫妻们分生死人世至痛”。晓霞的离去少平很伤心,但是“人死不能复生”,生者只能继续奋斗,死者方能安息,生活还要继续,书中少平坚强的调整好了之后,迅速的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唯有工作才能使他渐渐忘却失去恋人的痛,这样有血有肉的汉子,怎能不让人佩服?

少平是个值得人敬重的人物,他的全部场景体现着一个青年与命运斗争的过程,他能较好的主宰自己的命运。对于人生中的艰难困苦,他自己都能应对处理,是个有血有肉的汉子,值得人们称赞。

少平是个平凡的人,但他也是个英雄,正所谓“平凡与英雄”,我觉得其实几乎无差别,平凡之中蕴含着伟大,英雄的人物也有平凡之处,拿破仑曾经骄傲地说自己成功的翻越了阿尔卑斯山,但是他忽略了自己身后无数个平凡的士兵的付出,平凡的岗位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就能做出伟大的事,少平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一辈子经历的事情已经让人们觉得他不平凡了,无形中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已经活在了读者心中。

少平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哥哥少安又何尝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呢?

少安和少平一样,同是孙玉厚的儿子,但是他们的为人处世的风格与气质却是不同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使得农村有了“长子责任制”。总觉得家里的长子就应该担负更大的责任,我不得不佩服少安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子汉。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他却永远没忘记他对于这个家的责任。

少安为家庭的付出体现了他的孝心,他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也是伟大的,无数次的挫折使他更加成熟,不管到任何时候,他的心里总存着对亲人深深的爱,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少安与少平比起来,其生活不是很精彩,但是并没有看过少安为家庭的牺牲是巨大的。正是因为少安在背后对这个满是创伤的家庭的扶植与付出,才使得这个家庭艰难的前进,少安与少平都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

读了这部小说后,充分地感受到孙家两兄弟的伟大,他们经历的一切着实令人敬重,值得我们学习,但正所谓一朵花没有绿叶相伴怎能算得上完美呢?

总之,《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品中流露了作者毕生的心血。它带给我们的东西太多,从《平凡的世界》中得到得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最后我想用陈忠实对于本书的评价作为我文章的结尾。

“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篇12: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高二五 郑权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路遥的世界是平凡的,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厮杀,只是在默默的诉说里倾诉着融融的亲情,没有荡气回肠的情节,只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里娓娓诉说着平凡的世界里平凡人们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的海誓山盟,只是在把爱的种种用那陕北风情徐徐道来。《平凡的世界》里全是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情节,双水村、垭子口,黄源县,以及那些窑洞,一种温馨瞬间袭来,无形中己温暖了我们的心,所描绘的是浓浓的爱,对土地,对父老乡亲,对亲情、对友情、对爱情以及对人生的追求与希望。

它描绘的是一幅爱的篇章,对亲情的爱,少安与他的父亲:当他在参加全县升初中的考试中,名列第三被录取的时候,但却由于贫穷无法继续上学,“他的父亲在他面前抱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到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将要和学校的大门永远的告别了,他是多么的不情愿„„”

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在生活的苦难面前,没有止步,他们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他们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和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 “相信自己能飞!”

少平与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作家倾注了毕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写作的焦点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强烈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意识。少平与少安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他们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应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面对生活的苦难,只要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一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实现“飞”的壮举与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如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来批判;曾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颤抖着„„

苦难是一笔财富,它不时地在我们心间颤动,“在拼搏中的追求,不单单是结果,还有奋斗的历程。”,“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苦难是一笔财富,只有在惊涛骇浪中磨练,在风雨中洗礼,才能开拓出美好的未来;只有在那泥泞的道路上行走,才能在人生大路上留下深深的、坚实的痕迹;只有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难,把它化作向前的动力,才能留下我们生命的幽香!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这一部伟大的巨着,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朋友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书

篇13:爱与罪——读《悲惨世界》有感

内心的光芒可以照亮世界,驱散阴云。人性的善良可以打破黑暗,融化磐石。细读《悲惨世界》,方知何为人,何为人性。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一部巨著,雨果以他特有的浪漫、细腻又充满热情的风格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书中的世界一向唯美,而雨果却在这本书里尽展人的丑陋,赤裸裸的表现。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称之为——苦难,《悲惨世界》正是在揭露苦难和罪恶,给我一个最真实的世界。

最可怕的东西正是人内心最深处的恶,哪怕是最善良和慷慨的人内心也会有一块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那里永远无法被阳光照耀,而邪恶的种子,正是在这块阴暗的角落悄悄滋生,最后它有毒的枝条将会缠住整个自我。但雨果也创造了一个相当可爱的人物——冉阿让。他是个完人,至少后来是完人,我看到的都是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光明磊落和真诚善良。

冉阿让是一个被假释的罪犯,他犯了偷窃罪,只为了一块面包。关进监狱后一次次的越狱。我理解他,也知道他为什么不等待刑满释放而铤而走险,因为他渴望光明,黑暗牢房里的一线阳光肯定非常耀眼和诱人。但最后他还是在监狱里绝望了,触手可及的自由就在眼前,却被粗重的铁栏杆挡住了。人可以消沉但是不能绝望,在绝望中人会变得消极而厌世。

当时法国的統治者用他们所谓的正义和伪善使无数像冉阿让这样的穷人们丧失了自由甚至生命,他们会为了一块面包而“大义凛然”,却在花天酒地中醉生梦死。这就是当时法国政府的腐败。

然后他遇到了一生中的转折点,他碰见了大主教,那个宛如天使一样的老人。

在他因为是假释犯人而屡屡受挫的时候,他看见了一扇打开的门,那是主教的房子,他收到了主教的招待,这位老人没有一点的矫情和不自然。但是冉阿让偷走了他值钱的银餐具,这个时候的冉阿让,一定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坏人,刻意地告诉自己:我是邪恶的。但我知道主教之前的表现多么感动他,所以他被抓回来的时候一定相当尴尬,但主教替他撒了谎,并把银餐具送给了他,并很动情地说:”我的兄弟,现在你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你了……”

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也许就能感化一个人,也许他需要的只是一点关怀。

此后的冉阿让完全蜕变了,他照亮了他内心深处的阴暗角落。洗心革面,成为了马德兰市长,最大的善人。

然后他收养了珂赛特,感化了沙威,为素不相识的老人承担罪过.......

这些无数的面孔出现在冉阿让的生活中,这些小人物们以他们特有的人性继续着这个波澜壮阔的故事,或 庸俗,或可怜,或悲伤,或.......

有时我捧着书感慨,没有绝对坏的人,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多面性,但书籍为了把要表达的内容表现得更直观,所以往往将某种性格浓缩成一个人物,这样能让人能更容易地理解故事的含义。

但我很容易地看出了故事中人物的挣扎,这正是雨果的伟大之处,他笔下的人物,都无比真实,就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们。例如书中的警官沙威,他最后也最终放弃了自己一直坚持的理念,痛苦地抉择着,但还是因为自己信仰的倒塌而跳入了汹涌的河水中,带着自己迷惑的灵魂顺水飘逝。

看书时有个地方令我落泪了,冉阿让被卑鄙的容得雷特夫妇绑架,以大笔的金钱和珂赛特作为要挟,冉阿让为了保护女儿而作出努力后,终于防止了可怕事情的发生,那时他沉默地把烧红的烙铁从胳膊上取下,我仿佛能看见他忧伤而又愤怒,他的形象一下子就像神一样高大。我看见他那么严肃又自尊地站在容得雷特肮脏的小屋里,就像一个圣洁的天使站在地狱里,带着慈悲和怜悯,还有看破世事的释然。烙铁散发出焦臭的味道,然后冉阿让转身离开,高大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把屋子里那些恶毒的人们都震撼了,我很激动,为冉阿让的冷静,也为他的行为。

没错,这部书的一个优点之一就是它的真实。

冉阿让他也有作为一个普通父亲的情感。他那么宠爱珂赛特,从初次见面时的胆怯的小女孩,到亭亭玉立美丽的少女,冉阿让见证了珂赛特的成长,所以当珂赛特和马吕斯彼此爱慕的时候,他才会显得那么激动和不满。

我知道冉阿让在想什么,他在嫉妒,他嫉妒马吕斯夺走了自己的珂赛特,他分明看见,珂赛特的眼睛里对那个年轻人溢满了爱慕和崇敬,而没有他这个父亲,女儿的心中盛不下他了。但他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在私欲吗、和女儿的幸福之间作斗争,最终还是满足了女儿。珂赛特毕竟还是个年轻的女子,不能读懂父亲的情绪,不会体谅父亲。冉阿让一定十分痛苦,额头上每一条皱纹里都有他对珂赛特的爱。

仿佛顺理成章似的,正如被我预见一样,冉阿让终于去世了,带着他被苦难与悲惨深深缠绕的灵魂。他的灵魂一定无比美丽,因为苦难雕刻了他,悲惨装饰了他,在多年的岁月流逝中,他已经越来越趋于完美。

因为苦难,所以美丽。

他在死前一定释然了。

世界是悲惨的,但是却因此而美好。

北京市101中学初一七班

篇14: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给所有人——一杯跨度十年的咖啡,好好享用。试问,苦中焉无甜?

我再次翻开《平凡的世界》,重新轮回七八十年代的生活,走进茫茫黄土高原,寻觅默默承受苦难的人们,试问他们记忆中这跨度十年的苦。

问孙少平的苦,他没有干净整齐的衣服,没有饱食终日的饭菜,没有像他人平常的家境,也没有对优越条件的奢望。在物质上,孙少平比他的同龄人缺少得太多了。他是地地道道的“非洲人”,在空无一人的食堂里,偷偷弯腰拾起两个黑色的高粱面膜——一种最没有营养的粮食,继而,他“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地上混合着雪水的剩菜汤入自己的碗里舀”我问他何苦如此?他却道:“因为贫穷,因为吃不起好饭,因为所轻而敏感的自尊心。”在精神上,他珍重自尊。他不是那种满口说吃的人。他追求劳动,日夜奋斗在漆黑的煤矿里。他尊重爱情,即使有巨大差异,田晓霞也被他折服,尽管最终悲剧落幕,他都要努力忍受。

问孙少安的苦,他就像顶着两座大山的人,双眸尽显沧桑。命运对他十分残酷。从他小时候起,便要挑起家的担子,为了帮助弟弟孙少平上学,他毅然辍学,做个农民,靠着浅薄的知识在社会上闯出一番事业。仅仅是家的大山而已吗?另一座大山——政治,也沉重地压在他的肩膀上。村书记田福堂利用狡猾的“阶级斗争”一次次打击孙少安,拆散了他与田润叶的婚姻。命运无情,少安不倒!孙少安没有丝毫的埋怨,坚韧不拔的性格加上天资聪慧,坚持党的新时期变革,打倒了田福堂,他的事业大有丰收。

问田晓霞的苦,她道出与少平的爱情悲剧。一个是高干之千金,一个是多难之少年,若说地位之差大,厚不过薄纱;若说相隔之地远,遥不过近邻。一个美丽潇洒,一个胸怀理想;一个舍己为人,一个舍己救人。快救这洪灾,她英勇牺牲;快救那徒弟,他面容尽毁。两个崇高的灵魂,终究是悲剧的收场!

问不完的苦!听到此,出于太多的同情,我突然想流泪了。我想,与其挣扎在苦难中,不如选择死亡,这时,孙少平说:“可这就是生命!没有什么力量能扼杀生命……你,为了这瞬间的辉煌,忍耐了多少暗淡无光的日月?死亡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槃,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就会有迎春花的花朵年年开放。”话音刚落,我身旁的人鼓起掌来,看着这些始终不屈于命运的人们,我终于明白,十年的苦根本没有击倒他们,而他们在尝那杯跨度十年的咖啡时,回味到甜的滋味。

篇15: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425班 杨勇

提起黄土地,我们总会想到:具有地域风情的窑洞,粗犷辽阔的大地,善良淳朴的农民……《平凡的世界》就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黄土地上的普通人的故事。

作者路遥先生通过双水村里各大家族的复杂的矛盾纠葛,以普通家庭孙家的两个儿子为代表,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

小说讲述了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世界,但却给了我不平凡的启示。

小说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

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鞯拇笤喊永锟瘴抟蝗恕K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

看到这一片段时,我心中不禁涌现出一股酸楚。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苦啊,我不由得对孙少平产生了同情。其他同学都是吃白面馍和玉米面馍,可是他却只能吃黑面馍,甚至连汤都喝不起,但是他的成绩却是全年级最好的。

他从没有对贫穷的生活有过丝毫怨言,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贫穷,相比他而言,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每天都妈妈抱怨说:“妈,这菜太淡了,不好吃,我不吃了!”“妈,读书好无聊啊,我不想读了。”通过读这本小说,我明白了,我们应该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认真读书,不能虚度光阴。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毁灭,但你不可以被打败。这是海明威作品里的一句名言。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完美诠释了这句名言。

“劳动就是幸福。”每当我看到这句话就会想起孙少平。虽然孙少平把平凡的生活托付给了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煤矿坑道,但是他每一次遇到苦难的时候都能继续向前。

比如,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让他的英俊面容尽毁,但他从医院出来后,还是面对了现实。他并未认输,而是继续回到矿山去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继续做他生活中的强者。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孙少安就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他年级轻轻就担负起了家庭的责任,他不畏辛劳,踏实肯干,领导着的生产队年年都是双水村的第一。

他还有发展的眼光,他开办了一个砖场,成为了双水村的第一个“万元户”。虽然自己发达了,但他还没有忘记双水村的乡亲们,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怎能说他是平庸呢?我们也要主宰自己的生活,做一个不平庸的人。

这本小说在写作上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这本小说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读起来让人觉得很自然,很流畅。所以写作不一定就要用华丽的语言,有时质朴自然的语言更能体现文章的中心。一篇好文章想要吸引读者,故事情节一定要曲折,让人意料不到结局。正如小说中,谁能想到女主人公竟会被洪水吞噬,年纪轻轻就凋谢了。

篇16: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又是断断续续的一段时光,终于把《平凡的世界》看完了。

在县府招待所看、在办公室看、在食堂等快餐时看、在火车上看、在C大西校园看,甚至端午节的时候在桂林鱼哥家发现正好有此书,洗了澡等头发自然干的间隙也抓起来看,有时候想掏手机来看,可惜手机没有电子书(我也不喜欢看手机,太小了,不美气!)。仅是看书的时间和地点都能写好长一段了。无论看什么书,我都是用“终于”二字。大学时有一次在榆中宿舍里看完了钱钟书的《围城》,我在窗前合了书站起来伸懒腰说,啊!终于看完了!同宿舍的王濮阳惊诧地说,什么?!这么好看的书你怎么会看得这么累呀?我说不是不好看,而是我真的终于把它看完了。我自认为还算是比较喜欢看书的人,但毛病是性子慢看书也慢,挑上喜欢的书还总是精读,一页一页的看,一字一字的读。《射雕英雄传》到现在我都没有看完,一是长,二是每次我都是从第一页看,看到几十页因事搁下了,下次拿起来还是想要从第一页开始看。所以,学生时代基本上都是看中短篇,每次看完一篇,我都有种解脱的感觉:终于看完了!

路遥。这两个字对于很多50后、60后、70后人来说是个神圣的名字。路遥英年早逝的时候,我们这一代80后人还在经历孩童时期最后一次尿床呢。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路遥的认识普遍是晚熟的,我想很多人不会知道路遥的原名叫王卫国,真是个土掉渣的名字。如果没有到西北上大学,我想,我还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去了解他,或者,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一样,不再想起他。

我现在已想不起当初窝在黄土高原那个偏远的校区时,为什么没有读一读路遥。也曾在同学手里看到过路遥文集,我仅是随手翻了翻,愣是没有看。唯一一次在课堂上听讲路遥,还是跑到低一级的班里去听赵教授的课,我不爱做笔记,课后忘得差不多。这些不好好读书蜻蜓点水似的虚度时光,终于让我在研究生复试时候的笔试中遭遇当头棒喝。题目发下来,一张纸,简简单单的两道题,第一道60分,请分析路遥的小说《人生》;第二道题40分,是赏析余光中的诗歌《乡愁》。第二题没有问题,还给出了原诗。第一道题呢?怎么办?赵教授在课堂上就讲过《人生》,可是我想了一刻钟,就是没想起来什么高加林啊巧珍啊。那时候是大四,也有了厌学的情绪,不是很想念书了,真想当场交了白卷。两道题,三个小时,白稿纸管够!我却是马马虎虎,甚至称不上马马虎虎地把第一道题分列成七八点乱涂了半页纸。后来在一分部办公楼4楼查看榜单的时候,前面的两个女生用指头滑着一个一个看下来,这个多少分那个多少分的念,看到后面,女生惊呼起来,哇,这个家伙好幸运啊,60分!我一眼就看到了她们指的那个60分,而我却不敢说她们惊叫的那个幸运的家伙正站在她们的后面探头探脑。复试中国共产党有三项:专业笔试、英语口语、面试,三项中的每一项都必须达到60分,否则没有资格录取。

涉险过关后,对路遥这个名字就刻骨铭心了。于是到资料室借来了路遥的文集,先把《人生》看了,又下载了电影来看,这可是1984年中国大陆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的影片,后来实习时有幸去采访过《人生》的导演吴天明。这些都让我对《人生》有了较深的理解。然而,《平凡的世界》却像《射雕英雄传》一样,看了开头搁下了,又看,又搁下。以至工作之后就不再想起来了。

去年去书市买书,看到三大本的《平凡的世界》,犹豫了一下,这才买下来了。说实话,对于这些太厚的书,心里有那么一点点的排斥,像我这种看书蜗牛的人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呐!真是愧对文科生的身份了。

很多人小时候最烦的事情之一就是“后感”,看了电影要写观后感,看了书要写读后感,出去旅游要写游后感。本来这些是值得动笔的事,但是大人老唠叨,就有了逆反心理。现在长大了,反而喜欢写点零散的读后感。分条把我的读后感罗列如下:

1、路遥“野心勃勃”。这是看完《平凡的世界》的第一想法。1982年中篇小说《人生》获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路遥再也无法超越自己。但是他却对当时的文学后辈陈忠实、贾平凹(这两位后来先后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说,你们好好捣腾中短篇,我来写长篇!《平凡的世界》,路遥准备了三年多才动笔,亲自深入实地体验生活,写作时又是及其悲苦的过程(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有详细描述)。整书的架构可说是鸿篇巨制,路遥用他的如椽大笔精细描摹,小到黄原市原西县石圪节公社双水村的沟岔枝叶,大到村、公社、县市、矿区、省委、中央的各个部门的行政职责、人事调动、政治纠纷,还有各个地方一年四季的节令、景致变化,路遥都信手拈来,这是跟路遥的准备密切相关,除了收集过去十年间的各类报纸来细看,他甚至把1975年至1985年的气象报导资料尽量收齐,所以才会出现某年某月某日什么天气的精准描写。

2、众多人物鲜活。《平凡的世界》描写了数十个人物,主要人物栩栩如生得益于路遥给他们渲染上浓墨重彩。时间顺序是主线,一年四季按顺序写下来,这方面没有太多的技巧。读起来显得很朴实。人物叙述又是一条线,一个人物牵出一个人物。当然,不少时候也是一章写了一段事,下一章又写另外一段事。这跟古代章回小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一个模式。《平凡的世界》的叙事有自己的特点,除了前面讲的两点,第三点应该是在时间主线上,事件和人物是重叠叙述,也就是后面一个人物出场必定会有与前一个人物相叠加的部分,时间重合是最明显的特征。这样读者读起来也会觉得哦,原来是这样的感叹。换一个说法就是悬念设置得合情合理。

3、波澜壮阔的背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文笔其实很不错,偶尔浏览朋友、学生的QQ空间或者博客,发现他们文采并不逊色,但是要写出长篇巨著却是勉为其难。究其原因,编写一段一个人的故事或者一个情节是不难的,但要将50个、100个人的故事有序的编写在一起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是要给这些人物一个故事展开的平台。像金庸,就是借用历史事件装武侠人物。路遥的目标是描写中国文革末期之后的十年巨变。这目标,够气魄!称得上波澜壮阔。农村里的庄稼、农活、信天游、婚丧嫁娶、矛盾纠纷,官场的场面文章、潜规则等等,路遥都娓娓道来。这对一个33岁的青年作家来说,绝非易事,需要多么大的热情和投入。路遥自己也说写作于他,倒更多成了体力活了。

4、苦难的主题。文学描写苦难,是常有的事。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在路遥之前,我看过广西作家鬼子的小说,因为他写得少,所以我把他发表的小说几乎全看了,他就说自己是要书写苦难的人。1995年他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在那么多当代作家里,还可以在苦难这一主题上大有作为。这说明中国当代描写苦难的作品实在是不多,至少是优秀作品不多。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则是描写在苦难中奋斗最为深刻最为曲折最为鼓舞人心的作品。当然,他可不像作家刘绍棠那样,总留个光明的尾巴。在110万字最后的结尾处,孙少平脸上留下一道骇人的伤疤(并拒绝了金秀的爱情),孙少安的妻子贺秀莲得了肺癌……

5、作品的真实。一方面是路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史实、数据等都是真实的;二是路遥的思想是超前的,阅读他的小说,不时被他描写的事件和人物震撼。隔了20多年来读他的小说,我感叹中国的很多很多现状还是路遥描写的那个样子,如人性的自私、官场的潜规则等等,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

6、路遥小说中的常与变。记得我在参加教师技能考试中讲的是作家沈从文。我在教案中设置了三个问题。最后一个是沈从文小说的常与变。考官很精明,就问了我这三个问题。我们常说沈从文的小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黯然失色,这是因为他的小说几乎没有政治描写。他写的是人生和人性。通过描写湘西世界的常态和变态,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自身的常与变。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是常与变描写得较好的一部作品。他的作品较之沈从文常态的湘西世界,更多的是描写激荡中国十年里发生的变化。但是路遥又是站在常态的基调上来写的变态,因此,他描写的一年四季的变化,社会政策的变化,人物命运的变化等等,我们还是能明显的感受到路遥想要描写的那种常态,那是人性的真善美、情感的爱恨、人在艰难苦难环境中的拼搏奋斗精神等等。路遥在小说中写道:没有永恒的幸福,也没有永恒的痛苦。曾经有一位朋友也曾对我说,只有变才是永远不变的。优秀的作品都试图在跌宕的起伏中描绘永恒的常态,路遥的这一部作品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值得我们高兴的是,路遥做到了,而且写得很不错。

太晚了,简单写几条不足:

1、小说的字数达110万字。我觉得太多了,要是路遥能够精简到80、90万字,甚至100万字,该多好。不能因为这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就不提这个意见。这跟路遥的写作状况有关,他是忍着病痛写的。叙述的文字还算是流畅、简洁的,就是太细了,显得有些啰嗦,有些地方不需要多提一遍读者也能懂的,他还说一遍。韵味不足。最近刚看完女作家王小鹰的一个中篇《点绛唇》,描写点到为止,我觉得文章很有李清照“点绛唇”那首词的韵味。估计是病痛让路遥无法细细删改了,加之当时是用笔写作,删改本来就不易。110万字,每一页稿纸300字的话,需要3667张,文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初稿到成品按照最低誊抄3遍,就是11000张稿纸,该是多少斤的稿件啊。

2、第二条忽然忘记要写什么了,哈哈~~~~~~~先空着,改天再写。

接着补第二、三条:

我认为《平凡的世界》是可以复制的。可以复制的东西就说明它不够独一无二。当然,这个复制是有前提的,起码要做到几点:

A:有深沉的情感。路遥小说中的人物时常因为感动、痛苦、兴奋、莫名其妙落泪,这对于我这种不善于表情达意的人来说是不好理解的,我基本上不哭,像安妮宝贝作品中的人一样,有点倔强、执拗。

B:有超前的思维。大家都会想到鲁迅。他太威猛了,不提他。我提萧红的《生死场》。最基本要求就是后来人看他们的作品,不会像看郭沫若的不少作品一样因为政治因素太多而看不下去(时代已经日新月异了啊)。

C:做好认真收集资料的准备。这种准备既要有板凳做得十年冷的毅力,还要去实地进行亲身体验。路遥写煤矿,就真的到矿区跟矿工们生活了一段时间,同吃同住同劳动。

D:要有开阔的视野。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专家不专博士不博。要想完成令人叹为观止的宏大巨制,没有宽广的视野是称不上的。要会哲学、历史、心理学、医学、天文学、农学等等,不说全部都会,至少精通几样。君不见侠者金庸,历史、武术、医学都是很令人佩服的。另外还要知晓经济、政治的具体内幕,甚至走江湖的行话也是必须的。

上一篇:关于要求瓶窑镇列入杭州市健康镇试点的申请报告下一篇:诗歌、小说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