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团队管理

2024-05-08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团队管理(共10篇)

篇1: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团队管理

每位幼儿园教师个体的成长总有值得赞赏和学习之处,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怎样才能更具可持续性是所有幼儿园教师都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园长都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一点,也许我们可以从大雁身上得到启发。

一、大自然中的雁阵精神

在北方,每当树叶开始变黄时,一群群的大雁都会有规律地向南方迁徙。在这一过程中大雁们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任何疏忽和懈怠都有可能葬送自己的性命。即使这样,大雁们依然能够克服种种挑战,成功到达目的地。值得注意的是,在雁阵中没有一只单飞的大雁能够飞得又高又远,只有加入到雁群中,它们才有可能跋山涉水、历经艰辛飞到共同的目的地。动物学研究发现,当大雁一只接着一只往前飞时,前一只大雁鼓动翅膀所带动的气流会让后一只大雁的浮力和飞行高度提升71%。显而易见,在雁阵里飞节省力气。如果离开雁群,每只大雁则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很快它们便会精疲力尽,无法对抗各种威胁生命的力量。因此,对于大雁而言,集体的力量是保证尽可能多的大雁安全迁徙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在这个漫长而艰苦的迁徙过程中团队的胜利才是个体的胜利,有了种群的延续才谈得上个体的生存。与此同时,每一只大雁都在团队中成长,它们在长途飞行的实践中学习改变自己,在危险来临之际学习协助合作,在遇见挫折困难时学习坚忍,在漫长的迁徙中学会奉献&&

二、雁阵精神的启示幼儿园中成功的团队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一)园长是教师团队中的领头雁

雁阵精神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团结,在大雁的智慧里没有个体,只有团队;没有作为个体的荣耀,只有团队精神的伟大。同样,幼儿园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其团队管理思想决定着团队专业成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团队专业成长的生命力。如何让教师们更团结是幼儿园团队管理的核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体现和落实管理思想的园长起关键作用。在雁阵飞行中领头雁是关键,领头雁要身先士卒,这意味着它要比别的大雁承担更多的困难和风险,因此领头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然而幼儿园园长必须长期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担负起领头雁的责任,所以在这方面幼儿园园长要经受更多的考验,只有经受住考验的幼儿园园长才能带领教师们走持续发展、高效成长之路。

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位幼儿园园长也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他们各自的管理思想及相应的管理行为影响着各自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的专业成长。

麦格雷戈认为,任何形式的管理都受到管理人员对人本性假设的影响。他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人性观:x理论和y理论。x理论是把人性建立在错误假设上的传统管理观点,将劳动效率或工作效率不高归结为人的本性不诚实、懒惰、不负责任等,认为必须进行强制监督,只有以惩罚为主要管理手段才能迫使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y理论则认为人性本善,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只要给予一定的外界条件,就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它是一种反对通过权利实现指挥和监督的管理方法,认为管理的任务应该是发挥员工的潜力,创造条件,将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通过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获得个人的满足。另外,约翰·莫尔斯又提出了超y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管理应该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对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笔者访谈的几所幼儿园中,有的园长的管理行为就反映出较先进的管理思想,以下以c园园长为例。

c园园长:我觉得幼儿园的环境很重要,我讲的这个环境不是幼儿园的硬件,而是一个幼儿园给予教师的心理氛围,它是教师在这个幼儿园能够感受到的东西。比如说某位教师刚来,要让她感受到被重视,有发展的空间,能预见自己的将来,等等。所以当教师刚来幼儿园时,我都会做些什么,不能马上给她们定一个方向,但是最起码会给她们提各种各样的建议,并鼓励她们多尝试,以达到目标。我可以给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或者实施多种策略让他们在能力范围之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比如幼儿园教师分组,各组都有特点。根据特点我们制定其力所及的目标,这样教师相对来说就比较自信,交流起来也能够讲出很多实在的东西。

在这位园长的团队管理观念中,幼儿园教师的需要和感受最为重要,硬件设施等外部环境退居其次。所以她很注重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让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这说明该园长充分信任每位教师,相信只要提供合适的平台和机会,他们定能发挥潜能。同时,该园长对不同特点的教师会给予不同的建议和帮助,使每一位教师都有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两种因素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一个是维持因素,即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有关的外部因素,这类因素改善时会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会促使职工积极工作;另一个是激励因素,即与工作本身的性质和内容有关的内在因素,它是激励动机之源,如成就、重视、提升等,当职工满足于工作本身,并受到高度激励时,他对外部环境引起的不满也能产生高度的忍耐力。

c园园长:我园是集体性质的幼儿园,大家都知道团结非常重要。相互体谅吧!教师带班不容易,我跟教师们讲我也不容易。为什么?每到10号你们都要找我要工资,教师就没有这个担心。但教师们挺不错,不管班里人多人少,都会跟我讲:又有生源了?要,要!多带一点!这就是和公办园的不同,我们也没有什么额外奖呀!具体到每个班的人数多少,也没有人跑到我这儿来计较,就是说教师们并不计较我多带一组,你少带一组。一句话:都不容易!只要相互体谅、相互理解,一切就好办了。

这是一所集体性质的幼儿园,完全自负盈亏,生存问题始终是园长面对的首要问题。但即使在这样比较困难的环境中,她依然能够把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放在首位,最大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归属感与使命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们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可以克服客观环境的限制,团结互助地投入到工作中。

然而,有的园长总是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认为严格的制度管理是保证教师们专心投入工作的唯一法宝,这也是x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根据艾里克·伯恩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从团队建设的角度来看,这种类型的园长更倾向于采用父母孩子型的交际方法,即园长以父母的姿态坚持让每位教师都尊重自己的地位和权威,不认真考虑别人的观点;而教师们则处于孩子的状态,他们容易变得依赖、情绪化,虽然身为成人却不主动,不愿意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偏爱让别人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于是在事情办糟的时候,就可以责怪别人而不会责怪自己。

某个幼儿园的教师们在谈到自己专业成长中的最大压力时是这样描述的:

a教师:我觉得幼儿园的环境无论是从领导对待员工的角度,还是教师对待孩子的角度,都具有较浓的家长式氛围。其实教师们都很自觉,是凭良心在做这项工作,但是领导的这种管理方式易使教师想尽各种策略去对付教师偷懒、不好好工作的情况。这往往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家长式的管理氛围会让人觉得始终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

b教师:那天园长批评我,因为我们班的小天很专注地趴在地上写作业,我已经提醒了,但是他很专注,所以我没有强拉他起来。园长看到后严厉批评:小孩趴在地上你不说他吗?我说:讲过了,但是他很专注地在那儿写。她说:专注地写也不行,要叫他起来。你说他又不是在地上打滚,他是在很投入地写作业,为什么不能等他写完了再叫他起来呢?

很明显这种管理方式让教师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园长有些做法让教师们感到自己是被监视和控制的,这使得主动的教师因自己的主动而受委屈,极大地挫伤了教师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教师们感到自己的想法是不被重视的,是没有价值的,只需要顺着领导的意思做就万事大吉了。这些想法易使教师们非常自然地产生孩子气的行为,产生大量的抱怨和不满,不愿意作额外的努力,对工作草草应付和懈怠,一旦出了问题不会反省,只会相互推诿责任,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是在团队专业成长中完成的

一只大雁单飞要独自克服空气的阻力,风力越强越费劲,中途休息时还需要其他大雁放哨,没有一只大雁可以做到既休息又放哨。幼儿园教师也是如此,没有一位教师可以脱离团体的力量而单独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成长不能只靠自己,与领导和同事携手一起进步才能得到持久的成长。因为无论你才智过人还是能力超强,总有一些方面不如别人,让某方面比自己强的同事帮助自己,不断取长补短,或者在与优秀同事协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使自己所在团队的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在团队成长方面,上文提到的c园长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根据年龄和自身特点,该幼儿园教师被分为青春组、智慧组和经验组,每一组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发展目标,例如智慧组主要负责教科研。每位新教师来了之后,园长都要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c园园长:例如有时是给他们一个主题,比如暑假给他们一个家长工作的点,经验组和青春组合在一起就这个点开展研讨活动。研讨之后,我会把我们幼儿园所有的后勤人员及智慧组的教师召集在一起,进行信息反馈。对于智慧组,我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因为他们主要搞教科研,基本上都是骨干教师,而且都有一定的工作年限,相对来说比较成熟。

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是相辅相成的,个人在团队中成长既可避免资源竞争引发同事间矛盾而造成的内耗,又可把竞争引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大家充满善意地在一起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互相提醒和启发,都可以从团队其他成员身上取得单凭自己难以取得的收获。无论从时间分配还是精力节省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成长范式都是高效合理的。综合实力才是最过硬的,只有在强大的团体下面个体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雁阵飞过,它们目标一致,分工协作,效率极高。虽然有时要为群体的目标而牺牲个体,但它们最终能靠团体的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在幼儿园中怎样向大雁学习,打造幼儿园教师团队的雁阵是每一位幼儿园领导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领头雁怎么做,群雁的积极性怎样调动起来,怎样让每只大雁在雁群中都有归属感和使命感,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篇2: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团队管理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中团队管理的思考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多种途径,其中幼儿园教师团队专业成长基础上的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成功的团队管理是幼儿园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一位园长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

作 者:刘芸 Liu Yun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刊 名: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PKU英文刊名: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 SCIENC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G615 关键词:幼儿园   教师专业成长   团队管理   雁阵精神  

篇3: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团队管理

一、建设墙壁书香文化, 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活空间

学校环境是一片土壤, 它能养育人;学校环境更是一种精神, 它能凝聚人。我校以创设书香环境、营造阅读氛围为重要理念, 引领每个人超越自我。在18米宽的校门上方, 立下熠熠生辉5个大字——“与太阳齐飞”, 激励师生奋进、超越;在正对大门的综合楼用钛金铸成两列“办有灵魂的教育, 育有心气的新人”大标语, 让师生耳熟能详, 净化心灵, 内化行为。校园一角, 设垂柳掩映、假山堆垒的洗墨池, 在旁边雕塑刻有“洗墨池”来历的大型翻开的书卷, 启迪师生“以书为友, 香远益清, 书香致远”。在综合楼、南北教学楼张挂大标语:“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飘溢校园”“书香与梦想齐飞, 读书与人生相伴”“阅读中华经典, 尽享读书乐趣”。充分利用校园围墙空间, 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本研训、活动开展、特长师生图片以多块橱窗展出, 并配以灯光装饰, 引领师生、家长和社会。学校还在走廊楼道开辟多块文化阵地:在通道口、楼梯间, 制作展板, 介绍世界著名大学、伟人名人、山川文物、书画常识、名家佳作;在走廊内、教室外张挂孩子们的书法、美术作品……为了张扬个性, 学校鼓励各中队自办橱窗、板报、小报;倡导各大办公室自己创作工作格言、选择名人标语。浓郁的书香墙壁文化浸润师生, 滋养师生心气。

二、将读书和学习作为教师的福利, 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空间

学校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让教师以读书学习引领教育自觉。一是重视教育报刊征订。学校每年都订有涵盖全国各地的数十种教育期刊和各种励志、怡情期刊, 及时给教师阅读“资料库”注入新鲜血液。二是推荐教师必读书目。领导、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只读两本书 (教材、教参) 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学校倡导教师必读三类书:所教学科的专业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方面的书;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书。由于小学教师所教学科特别多, 学校倡导教师多读综合性专业期刊。三是为教师“量身”推荐书目。对以课堂艺术见长的教师, 推荐教学设计、名优教师光盘;对以课堂及班级管理见长的教师, 推荐案例、专著;对思维活跃的教师, 推荐教育新理念书籍;对基本功差的教师, 推荐相关书籍, 并进行手把手训导。四是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和学校共享文档的作用。重视学校网站建设, 及时更新数据, 并开辟多个专栏。将教师们经过学校领导修改后的稿件、可以投稿的稿件分别以共享文件夹的形式, 学习、分组学习、教育教学实践, 以个体学习为主体, 结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学习。二是结合专家、专著、期刊杂志的引领学习, 每期至少研究一种杂志, 读一本教育专著, 熟悉一位资深专家的课改或课堂理念。三是结合热点话题、出现的问题学习。问题是重要的学习研究资源, 为解决问题, 坚持学以致用, 用以致学, 提高学习力、研究力。四是结合课例学习。通过校内外或教学光碟的实际案例、课堂情景的分析和观摩等让教师获得新的技法。五是校内的专家引领及同伴互助学习。以校内的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的多个专题讲座和示范课, 或指导兄弟学校的经验和体会等为内容或形式, 强化引领与合作探究。六是走出去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外出听课、评课、培训, 不断吸纳外界先进经验, 提高研究意识和素养, 创造地运用。七是请进来学习。采取专家学者“请进来”的形式, 如县教研室教研员到校指导, 教师们虚心聆听, 用心吸收, 把名人专家的先进思想融入自己的信念中。

三、坚持“学—教—研—写”, 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空间

教师要发展, 不仅要“学”理论, 还要通过“研”的实践把理论内化为“教”的行为, 进行反思。从经验中提升, 在反思中成长, “写”是有效形式。我校把“学—教—研—写”结合作为重要的校本研训形式。

让“学”成为教师的自觉。在建构书香校园中, 引导教师做热爱学习的典范, 时时捕捉新的信息、观念、模式、技术、方法, 让学习成为信念、行动、境界, 成为生命的状态, 不断拓展生活空间, 不断实现心灵转换, 不断更新自我、创造新我。

引导教师艺术性地“教”。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渠道,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校长期开展“四课”活动, 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一是“合格课”, 教师分批主讲,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把脉”与“会诊”, 找出问题, 挖出“根子”, 开出“方子”, 达到合格标准;二是“主题课”, 由教研组组织, 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就同一内容“异构”, 互相观摩比较, 取长补短;三是“竞赛课”, 每学期组织讲课比赛活动, 人人参与, 分年龄段评比;四是“示范课”, 由名优教师主讲, 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

让“研”成为教师习惯化、普及化行为。教学研究是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增长点。我们通过专题研讨促教师反思, 通过“教师论坛”让教师“同伴互助”, 通过“教研沙龙”聚教师智慧, 通过“教育博客”展教师风采, 通过课题研究伴教师成长。针对课改中碰到的一些难题或带有一定共性的问题, 我们总是适时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让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反思和省察自己的教学。比如“预设与动态生成”“动态课堂与课堂本原本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专题研讨, 让教师在研讨中澄清认识, 认清方向。

让“写”速成教师。教育写作具有研究性质, 能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合理, 使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 使教学素养不断提升。 (1) 实践中写作。把教育教学过程作为科研过程, 把自身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亦教亦研, 常写常新。 (2) 反思中写作。对教育教学过程得失进行反思、追问、总结, 写成反思性文章, 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能力。 (3) 教育教学过程中附生写作。公开课、示范课、重大活动等, 从理论的高度构思、全新的角度呈现, 既注重活动实效, 又兼顾理论提升。

篇4: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团队管理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团队管理;雁阵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1-0029-04

每位幼儿园教师个体的成长总有值得赞赏和学习之处,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怎样才能更具可持续性是所有幼儿园教师都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园长都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一点,也许我们可以从大雁身上得到启发。

一、大自然中的雁阵精神

在北方,每当树叶开始变黄时,一群群的大雁都会有规律地向南方迁徙。在这一过程中大雁们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任何疏忽和懈怠都有可能葬送自己的性命。即使这样,大雁们依然能够克服种种挑战,成功到达目的地。值得注意的是,在雁阵中没有一只单飞的大雁能够飞得又高又远,只有加入到雁群中,它们才有可能跋山涉水、历经艰辛飞到共同的目的地。动物学研究发现,当大雁一只接着一只往前飞时,前一只大雁鼓动翅膀所带动的气流会让后一只大雁的浮力和飞行高度提升71%。显而易见,在雁阵里飞节省力气。如果离开雁群,每只大雁则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很快它们便会精疲力尽,无法对抗各种威胁生命的力量。〔1〕因此,对于大雁而言,集体的力量是保证尽可能多的大雁安全迁徙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在这个漫长而艰苦的迁徙过程中团队的胜利才是个体的胜利,有了种群的延续才谈得上个体的生存。与此同时,每一只大雁都在团队中成长,它们在长途飞行的实践中学习改变自己,在危险来临之际学习协助合作,在遇见挫折困难时学习坚忍,在漫长的迁徙中学会奉献……

二、雁阵精神的启示——幼儿园中成功的团队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一)园长是教师团队中的“领头雁”

雁阵精神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团结,在大雁的智慧里没有个体,只有团队;没有作为个体的荣耀,只有团队精神的伟大。同样,幼儿园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其团队管理思想决定着团队专业成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团队专业成长的生命力。如何让教师们更团结是幼儿园团队管理的核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体现和落实管理思想的园长起关键作用。在雁阵飞行中领头雁是关键,领头雁要身先士卒,这意味着它要比别的大雁承担更多的困难和风险,因此领头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然而幼儿园园长必须长期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担负起“领头雁”的责任,所以在这方面幼儿园园长要经受更多的考验,只有经受住考验的幼儿园园长才能带领教师们走持续发展、高效成长之路。

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位幼儿园园长也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他们各自的管理思想及相应的管理行为影响着各自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的专业成长。

麦格雷戈认为,任何形式的管理都受到管理人员对人本性假设的影响。他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人性观:X理论和Y理论。X理论是把人性建立在错误假设上的传统管理观点,将劳动效率或工作效率不高归结为人的本性不诚实、懒惰、不负责任等,认为必须进行强制监督,只有以惩罚为主要管理手段才能迫使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Y理论则认为人性本“善”,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只要给予一定的外界条件,就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它是一种反对通过权利实现指挥和监督的管理方法,认为管理的任务应该是发挥员工的潜力,创造条件,将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通过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获得个人的满足。另外,约翰·莫尔斯又提出了超Y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管理应该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对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2〕在笔者访谈的几所幼儿园中,有的园长的管理行为就反映出较先进的管理思想,以下以C园园长为例。

C园园长:我觉得幼儿园的环境很重要,我讲的这个环境不是幼儿园的硬件,而是一个幼儿园给予教师的心理氛围,它是教师在这个幼儿园能够感受到的东西。比如说某位教师刚来,要让她感受到被重视,有发展的空间,能预见自己的将来,等等。所以当教师刚来幼儿园时,我都会做些什么,不能马上给她们定一个方向,但是最起码会给她们提各种各样的建议,并鼓励她们多尝试,以达到目标。我可以给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或者实施多种策略让他们在能力范围之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比如幼儿园教师分组,各组都有特点。根据特点我们制定其力所及的目标,这样教师相对来说就比较自信,交流起来也能够讲出很多实在的东西。

在这位园长的团队管理观念中,幼儿园教师的需要和感受最为重要,硬件设施等外部环境退居其次。所以她很注重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让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这说明该园长充分信任每位教师,相信只要提供合适的平台和机会,他们定能发挥潜能。同时,该园长对不同特点的教师会给予不同的建议和帮助,使每一位教师都有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两种因素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一个是“维持因素”,即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有关的外部因素,这类因素改善时会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会促使职工积极工作;另一个是“激励因素”,即与工作本身的性质和内容有关的内在因素,它是激励动机之源,如成就、重视、提升等,当职工满足于工作本身,并受到高度激励时,他对外部环境引起的不满也能产生高度的忍耐力。〔3〕

C园园长:我园是集体性质的幼儿园,大家都知道团结非常重要。相互体谅吧!教师带班不容易,我跟教师们讲我也不容易。为什么?每到10号你们都要找我要工资,教师就没有这个担心。但教师们挺不错,不管班里人多人少,都会跟我讲:“又有生源了?要,要!多带一点!”这就是和公办园的不同,我们也没有什么额外奖呀!具体到每个班的人数多少,也没有人跑到我这儿来计较,就是说教师们并不计较我多带一组,你少带一组。一句话:“都不容易!”只要相互体谅、相互理解,一切就好办了。

这是一所集体性质的幼儿园,完全自负盈亏,“生存问题”始终是园长面对的首要问题。但即使在这样比较困难的环境中,她依然能够把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放在首位,最大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归属感与使命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们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可以克服客观环境的限制,团结互助地投入到工作中。

然而,有的园长总是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认为严格的制度管理是保证教师们专心投入工作的唯一法宝,这也是X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根据艾里克·伯恩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从团队建设的角度来看,这种类型的园长更倾向于采用父母——孩子型的交际方法,即园长以父母的姿态坚持让每位教师都尊重自己的地位和权威,不认真考虑别人的观点;而教师们则处于孩子的状态,他们容易变得依赖、情绪化,虽然身为成人却不主动,不愿意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偏爱让别人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于是在事情办糟的时候,就可以责怪别人而不会责怪自己。〔4〕

某个幼儿园的教师们在谈到自己专业成长中的最大压力时是这样描述的:

A教师:我觉得幼儿园的环境无论是从领导对待员工的角度,还是教师对待孩子的角度,都具有较浓的家长式氛围。其实教师们都很自觉,是凭良心在做这项工作,但是领导的这种管理方式易使教师想尽各种策略去对付教师偷懒、不好好工作的情况。这往往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家长式的管理氛围会让人觉得始终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

B教师:那天园长批评我,因为我们班的小天很专注地趴在地上写作业,我已经提醒了,但是他很专注,所以我没有强拉他起来。园长看到后严厉批评:“小孩趴在地上你不说他吗?”我说:“讲过了,但是他很专注地在那儿写。”她说:“专注地写也不行,要叫他起来。”你说他又不是在地上打滚,他是在很投入地写作业,为什么不能等他写完了再叫他起来呢?

很明显这种管理方式让教师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园长有些做法让教师们感到自己是被监视和控制的,这使得主动的教师因自己的“主动”而受委屈,极大地挫伤了教师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教师们感到自己的想法是不被重视的,是没有价值的,只需要顺着领导的意思做就“万事大吉”了。这些想法易使教师们非常自然地产生孩子气的行为,产生大量的抱怨和不满,不愿意作额外的努力,对工作草草应付和懈怠,一旦出了问题不会反省,只会相互推诿责任,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是在团队专业成长中完成的

一只大雁单飞要独自克服空气的阻力,风力越强越费劲,中途休息时还需要其他大雁放哨,没有一只大雁可以做到既休息又放哨。幼儿园教师也是如此,没有一位教师可以脱离团体的力量而单独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成长不能只靠自己,与领导和同事携手一起进步才能得到持久的成长。因为无论你才智过人还是能力超强,总有一些方面不如别人,让某方面比自己强的同事帮助自己,不断取长补短,或者在与优秀同事协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使自己所在团队的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在团队成长方面,上文提到的C园长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根据年龄和自身特点,该幼儿园教师被分为“青春组”、“智慧组”和“经验组”,每一组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发展目标,例如“智慧组”主要负责教科研。每位新教师来了之后,园长都要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C园园长:例如有时是给他们一个主题,比如暑假给他们一个“家长工作”的点,“经验组”和“青春组”合在一起就这个点开展研讨活动。研讨之后,我会把我们幼儿园所有的后勤人员及“智慧组”的教师召集在一起,进行信息反馈。对于“智慧组”,我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因为他们主要搞教科研,基本上都是骨干教师,而且都有一定的工作年限,相对来说比较成熟。

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是相辅相成的,个人在团队中成长既可避免资源竞争引发同事间矛盾而造成的内耗,又可把竞争引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大家充满善意地在一起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互相提醒和启发,都可以从团队其他成员身上取得单凭自己难以取得的收获。无论从时间分配还是精力节省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成长范式都是高效合理的。综合实力才是最过硬的,只有在强大的团体下面个体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雁阵飞过,它们目标一致,分工协作,效率极高。虽然有时要为群体的目标而牺牲个体,但它们最终能靠团体的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在幼儿园中怎样向大雁学习,打造幼儿园教师团队的雁阵是每一位幼儿园领导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领头雁”怎么做,“群雁”的积极性怎样调动起来,怎样让每只“大雁”在雁群中都有归属感和使命感,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殷源.雁阵: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3〕谢秀丽.幼儿园工作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5: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团队管理

以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促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只有教师发展了,才会有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发展就要学习,而且要终身学习.学校要引领和组织教师开展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师资质量.

作 者:严子良  作者单位: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广东肇庆,52604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72 关键词:自主学习  团队学习  专业成长  

篇6: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管理

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管理

作者:胡晓立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3期

一、什么是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是一个通过对教师工作和学习成果的分析和记录,评价教师的工具。在一段时间里,对教师的工作表现,培训学习和教师的自我评价等信息收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评价。“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是一个带有教育性的评价工具,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资格或留任的参考以及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外国很多学校都把教师成长记录袋作为聘任教师的参考;另外,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提高他们的教学和专业水平。”[1]

二、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的运用

1.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要充分发挥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的积极作用,先要了解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里包含的内容。第一,新教师的背景信息。每个教师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在评价新教师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差异性。第二,工作和学习成果。除了对新教师的工作表现记录外,还包括新教师参加的培训或进修、参与的课题研究以及获得的奖状或证书。

2.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主体。成长记录袋评价以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以主体多元化为标准,除了要把教师的自我评价、管理者或学校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评价相结合,还应该把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考虑进去。

3.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的主要评价方式。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主要有教师自我评价、记录袋管理者或校领导的评价以及同事的评价。(1)新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里最基本、最普遍使用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评价环节。新教师要参与到建立自己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来,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和专业学习各方面做出客观的分析,形成自我评价,并根据自己的发展随时补充新的信息。(2)同事对新教师的评价。在做评价之前,管理者可以把教师分组以便评价的进行,并留出时间让其他教师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记录袋有所了解。新教师先向同事们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然后小组成员讨论,分析新教师的优缺点,提出建议。通过同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可以让新教师的思路更加开阔、明了,还能加强他们的反思和合作意识。(3)和管理者的对话。在谈话前,管理者要阅读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了解他们的特点。管理者要给新教师介绍一下专业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标准和实施准则,而新教师要把最近的工作业绩向管理者做个简单的汇报,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想法向管理者咨询交流,让管理者对新教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校方管理者通过这样的面谈方式缩短了和新教师间的心理距离,让新教师能够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4.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运用的原则。(1)实施评价要循序渐进。不管是作为教师人事决定的参考还是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都要留有充足的,至少一到两年的时间来建立、实施和管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2)取得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校方管理者和教师双方都认同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意义,这是很有必要。如果管理者没有把专业成长记录袋的重要性告诉教师,那么就很难保证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实施的有效性。同样的,如果教师不重视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他们也不会为评价的有效性付出努力。(3)保证教师的主体地位。从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开始,就要让教师亲自参与进来。在形成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评价对象,同时也是专业成长记录袋的形成主体和评价主体。[2](4)明确实施步骤。要想评价方法行之有效,教师们需要对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实施步骤有清楚的认识。(5)专业成长记录袋内容的选择性。成长记录袋不可能把教师所有一切的信息都记录下来,所以应该挑选那些能反映和证明他们工作成果和专业发展的信息。(6)联系实际,结合其他评价方法。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只是教师评价方法中的一种,在对教师综合评价时,还可以结合其他的评价方法,让评价结果更客观、具体。

三、教师专业成长袋对新教师的作用

1.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专业成长记录袋管理者和同事可以与新教师进行深入的谈话,通过专业成长记录袋的分析,找到新教师的优点和缺点,帮助他们规划将来的发展计划目标。其次,新教师通过对其他教师专业成长记录的观察、模仿、学习,扩展他们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第三,新教师、同事和管理者可以经常交流和合作,构建一个学习和发展的团体。

2.帮助新教师提升自我效能感。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新教师追求的,一个能不断地自我展示、自我反思、自我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教师不断检查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展示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塑造他们独特的教学风格,逐渐发掘他们的发展潜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3.有助于新教师反思实践。“就如美国教育家Mading Ke Neep所说,成长记录袋就好比一面镜子,把一些我们想看见的的和一些不想看见的东西都真实地反映出来。”[3]教师成长记录袋评价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教师能够联系实践去思考问题,学会反思或者说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不断地深入反思,并且联系到实际中去。

评价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运用得当无疑能帮助初任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属于一种发展性评价,或许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所以需要评价参与者都有耐心和恒心坚持下去,不要让其流于形式,要把它的有效性真正地,彻底地发挥出来。

注释:

篇7: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团队管理

——南充市科研型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西充县多扶镇小学 何茂生

何茂生,男,出生于1972年2月,1990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职称,自 年8月开始担任校长职务,先后在扶君小学、永清小学主持全面工作,所到之处,学校环境面貌、教育教学、教育科研都焕然一新,社会各界好评如潮。2007年调任西充县多扶镇小学至今。

一、何茂生校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在我县享有较高的声望和学术影响。

学校地处212国道线旁,是一所一千多人的中心小学,但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刚刚上任,何校长对此甚是忧虑,怎么办?经过多方筹谋,何茂生校长响亮地提出了“育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实施“科研强校,科研兴师”方略,引领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在校长何茂生的领导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教科研体系,使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已经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和科研兴校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有超前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四个一”和“四个风”。“四个一”即为:

1、“教育理念”:自主

学习,兴趣发展,立体教学,生有空间。其内涵体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价值,强调立体教学,就是让教师从科研型教师入手,让教改课改教研同时启动;

2、“指导思想”:重常规、抓特色、促幼教。九个字,三个工作重点,思想明确,意义深远。

3、“校训”:厚德、尚美、乐学、创新。要求师生要勤研、创新、心灵美和具有审美观、在快乐中学习,把校园办成乐园;

4、“目标”:在3—5年内把多扶镇小学打造成彰显特色,可与城市教育媲美的农村基础教育示范基地。“四个风”即为:

1、校风:德、敬、才、进;

2、教风:严、爱、精、细;

3、学风:搏、博、钻、专;

4、班风:富有人文关怀,凸显班级特色。

年,何茂生校长获得南充市“十佳校长”称号。2007年 10 月,校长何茂生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代表全区学校校长作题为:《提倡钻研,鼓励创新》表态发言。从理论、实践的高度对科研兴校进行了全面阐述,对集体备课、每月说课、课后点评等教研教改活动,详细介绍了我校经验。

2008年 5 月,全区的教育科研会议在我校设立分会场,校长何茂生在大会上作题为《校本开发与校本教研实施》发言。此次活动受到了县、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也确立了我校辐射全区,服务全区的中心地位。

何茂生校长,是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肯定的懂管理和懂教科研的双料校长之一。他所在学校曾多次承办市县级各类现场会,如:南充市农村幼教工作会议召开,南充市唯一一所乡村少年宫

2 的筹建,西充县安全工作现场会,西充县德育工作现场会,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等,在我县有较大的影响。

二、热爱教育科研工作,责任心强,多年来一直和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主抓教科研工作,同老师们奋战在教科研的第一线,在教科研方面很有说服力。

校长何茂生的座右铭是:心系教育、情结师生。他热爱教育科研工作,并付诸行动。在学校的教科研方面,他从2007年9月1日开始,就成立了教科研办公室,并先后由何勤安、谢洪麟副校长专程负责,并形成了完整的工作体系,有一整套的档案资料,受到了市县领导的肯定。

年8月任校长,现主持工作已经 年。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教科研活动。

三、学校科研管理卓有成效,且能以科学规范的管理获得市、县级校风示范校和市、县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

校长何茂生善于学校科研管理,并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亲自制定出了:制度约束人,活动锻炼人,交流提升人,科研塑造人的教科研管理模式。他深深懂得,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都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与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德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问题,有的他有教研课题,有的他做专题讲座。他要求老师们能够用

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分析解决问题。他能够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它不仅解决层面上的问题,并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我们认为这就是庸师和优秀教师的最大区别。

今年,我校参与了省级科研课题《学生自主教育 自主管理策略研究》的研究,申报了县级课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并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他都能为老师们指导并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实验和推广平台,课题研究在我校已经成长为耀眼的一枝独秀!

校长何茂生,从题目的遴选入手,到课题结题后的推广,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与指导,正是由于他的身体力行工作作风,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已经步入到科学规范化管理行列。

我校积极参加省市县的开题仪式,聆听专家指导,学习宝贵经验,结合校情,开展研究。

年 月份,我校被县教育局验收,被评为县级校风示范校。

年 月份,我校被市教育局验收,被评为市级校风示范校。

年 月份,我校被西充县委、政府评为办学先进集体。

四、擅长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使教育科研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主流。

何茂生校长非常强调教科研的专家引领作用、教师的实践作用。2010年3月,他邀请深圳市道弘教育集团专家史沛霖来校,为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专题讲座,并被区督导室扩大为全区范围的培训

会。这次培训受到了教育局何绍明股长、教研室领导及区督导室的高度重视,这次培训远远超出了预期效果。

3月28日,我校首次举办了大规模的中青年教师竞教活动,采用培训、竞教结合的方式,50岁以下教师全部参加,教研室领导任评委,在全县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借助我县连续两年开展的教育教学质量启动年和有效课堂的深入开展,我校的教科研也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在2011年上期,刚刚结束的小六毕业考试,我校在全区的综合评估中,创造了蝉联10连冠的佳绩。4个毕业班,语文数学包揽了前4名。学生囊括了前22名,前50名中我校占了40名,王娟同学并以196分的高分勇夺全区第一名。

正是因为教科研的工作出色,带动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才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战绩并获得市教育局和教科所的肯定。

年被评为市级教学管理先进学校;

年被评为 年被评为

五、教育科研意识强烈,科研成果较为显著。

校长何茂生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立项活动,今年主持开题了省级《自主教育 自主管理之策略研究》科研课题,并认真实验落实课题研究内容;

县级重点课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策略研究》已经申报并开始研

究,即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老师们自己确立的校本教育科研课题《劳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挽救乡镇学生网瘾初探》和《研究培养出小学生学习体育兴趣》都已经顺利结题;

国家级论文《 》发表在《 》杂志;

省级《 》杂志发表论文《 》;

县级《敢为潮头勇争先》发表论文在《西充教研》。

六、学校和何茂生校长还获得了很多殊荣

篇8: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团队管理

一、研磨教学理念, 领悟生本课堂

“以人为本”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堂, 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 是教育的本性, 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一) 以生为本, 唤起主体意识

在新课程提倡的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今天, 我们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落实与体现“以生为本”的质朴理念呢?原本对这个理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理论上, 在教研组师傅们的专业引领下, 我对这一理念更的理解加清晰了。

在《前滚翻》片段教学第一次磨课中, 首先导入的是一个热身小游戏———天地球:学生跟着老师绕着垫子“S”形跑, 当听到老师的哨声, 喊“天 (身体直立, 双手侧上举, 稍抬头) ”“地 (蹲撑、两腿蹲地, 同时曲臂) ”“球 (蹲撑、两腿蹲地, 同时曲臂、低头含胸) ”时, 学生停下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个游戏最初垫子是按四列横队摆放, 各排垫子之间的摆放距离较近, 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我的管辖范围内学习, 以便我掌控。结果出现了学生在慢跑过程中既要听我的口令做动作, 同时又要担心自己是否会踩到垫子的两难局面, 导致队伍拥挤。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到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较一般, 协调能力较差, 注意力分散、不易集中, 理解记忆力也不够完善, 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忽略了学生主体。

课后, 教研组同伴切磋琢磨, 纷纷献计献策, 我豁然开朗。马上修改教案, 将垫子的摆放改为两排半圆形设置, 并加宽了其相互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好处是便于学生活动和队伍的调度。在第二次磨课中, 第一次出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课堂队伍的组织与调度自然就可掌控了, 场地上学生跑得有序又尽兴。

(二) 以学定教, 关注学情分析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 教师不应再充当导演的角色, 而应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 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反思第一次的磨课, 我在备课时只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在上课时, 我主要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 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后我与教研组成员们进行讨论, 共同思考, 解决在试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讨论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确立、内容取舍与组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评价等存在的问题。

二、打磨教学设计, 建构简约课堂

所谓简约课堂, 是指一种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高度概括的课堂。这里的概括不是简单、空洞, 而是形式言简意赅, 内容文约义丰, 思维深入浅出, 道理通俗易懂。

《前滚翻》片段教学的磨课经历, 让我悟出一节好课, 并不是只追求外在的表现形式, 更应该注意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运用的有效性, 让课堂教学真正“沉”下来, 既简约又实效。

(一) 教学目标的有效预设

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条明确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孩子受益。但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却容易忽略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 在教学目标的预设时不仅要针对全体同学设定目标, 也必须对两头学生的差异给予关注和目标体现。在前两次磨课中, 我将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让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基本动作方法。调整后的目标指向更明确, 在课堂中更能有效地落实, 教学效果明显显现。

(二) 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

简约课堂里的教学内容要简要、精辟, 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 适量安排教学内容。在浙教版《体育与健康》 (水平一) 教材中, 对于前滚翻的内容, 教法提示有四种:一是以一定倾斜弧度前滚翻;二是不同预备姿势的前滚翻 (兔跳、持球、原地蹲撑等) ;三是前滚翻成蹲撑;四是抱球前滚翻、前滚翻接球。第一次试课时, 我全盘接受了教材的教学内容, 照本宣科, 结果由于教学内容太多, 影响了教学质量。之后, 我认真研读教材, 去了解学生情况, 教研组同伴们告诉我:只有适量选择教学内容,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之后, 果然如此。

(三) 教学环节的有效设置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 教学环节安排合理, 教学条理清晰, 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研组同伴们的智慧下, 在第二次磨课时我更改了第一次磨课中的几项教学环节;在第三次磨课中增加一个星级评价环节, 蹲撑一颗星, 低头一颗星, 团身一颗星, 这一环节, 不仅让学生对这个技术动作有了更深刻的记忆, 而且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磨课———无疑是我教学起步的奠基石, 夯实了我教学探究的前行道路!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如此, 磨课也是如此, 我将乐此不疲!

摘要:新教师参与磨课活动, 通过研磨教学理念、打磨教学设计、磨砺教学方法等形式, 打造生本、简约、灵动的课堂, 锻造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执行力, 助推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教师,课堂教学,磨课,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姜俐冰.回归教学本真, 回归本色课堂——在磨课中成长[J].教育管理研究, 2010 (34) .

篇9: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团队管理

关键词:个人博客;公共博客;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博客(Blog),中文意思就是网络日志,它是一种传播个人思想的方式,正确加以利用,可以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推动作用。正因为如此,教育部门纷纷倡导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希望以网络发表的方式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一阵博客热过后,教师的积极性逐渐减弱。如何借助教育博客,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师个人博客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四川省犍为职业高级中学的青年教师团队公共博客经过两年的培育,逐渐展现出了博客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巨大作用。

一、教师个人博客的弊端

1.写作缺乏深度和理性思考

博客本来就是一个网络日记本,博客书写成为个人情感的记录与抒发的必然。教师进入个人博客,不仅可以随意写下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更能随时抒发自己的情绪。教师在个人博客中撰写的内容主要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及其所携带的日常化情感,真正对工作的深度反思、对自己教育教学理念的质疑、对知识和观念的陈述倒成了少有的部分。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教师整理自己一年来的博客日志,对其中自己认为有再读价值,或对自己的工作有启迪作用的内容进行整理、完善。结果,最多的选出了三篇,大部分教师选出了一篇,三分之一的教师一篇都没有选出来。“开博,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读博,获取知识、信息和启发”在很大程度上说,只成了教育领导、教育专家的理想。

2.缺乏实质性的同伴交流

博客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分享”和“交流”。理论上讲,博客是一个多人浏览的平台,在这里发布反思日志,可以有很多人了解自己的做法,可以与很多人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有很多人给出更好的建议。然而,每位教师都抱着学习的心态,热心于名师博客、专家博客,对于一位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的个人博客,往往不屑一顾。青年教师在博客上发表的反思、提出的困惑,往往久久无人问津。如此,博客日志与传统的反思笔记又有什么区别?青年教师不能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不能通过写博获得成功的体验,更不能通过写博获得大家的帮助。因为不能写博与同行相互交流,共享智慧,不能在分享和交流中展现自我、激发灵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写博的热情。

3.缺乏引领和指导

通过与一些教育名家的链接,青年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能够快捷地吸收过来,成为自己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理论上讲,通过博客,青年教师可以与诸多教育名家直接对话,让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困惑和迷茫得到针对性的指导。而实际上,青年教师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发表的反思日志,提出自己的困惑,几时会有真正的教育专家甚至教育名师给指点和解决?在博客上发布某种情绪,反倒还能引来一些附和、一些批判。

因此,为青年教师组建包含骨干教师、经验丰富教师在内的专业成长实践共同体,建立团队公共博客,共同撰写、共同阅读,发挥博客的交流、共享功能,让青年教师通过反思、通过写博,获得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团队公共博客的建立方式

团队公共博客不能像个人博客那样随心所欲。要让其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必须对参与的所有成员明确要求。

1.团队约法三章

学校建立博客。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公共博客命名为“我们的教育故事”,将博客地址、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公布给全体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让这个博客成为整个青年教师团队的公共博客。团队博客建立之初,给团队成员约法三章。

一是撰写内容。让青年教师明白团队公共博客的设计意图,即展示、反思、交流、成长。对青年教师发表日志提出要求,即以故事的表达方法展示成功案例,发表个人观点,探讨教育手段,倡导先进行为,寻求解决办法,阅读评价借鉴。

二是日志格式。要求青年教师发表日志时必须有标题,标题上还得附作者姓名,以便青年教师将来整理自己发表的日志(特别是查找他人对自己的评论和指点)。

三是修改权限。博客主题、格式、栏目等形式由学校制订,任何团队成员无权修改;对于已发表博文的修改,只有作者本人才有权利,任何个人和管理者都无权修改;对于质量太低、无实质性内容或不适宜在本博客上发表的博文,管理人员有权删除,但要在删除之前与作者沟通。

2.青年教师共同撰写和阅读

为了督促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开展反思,及时了解他人的交流信息,团队公共博客始建之初,我们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发表一篇日志,同时评论三篇日志。教师从强迫自己坚持撰写(偶尔忘记),到现在经常有一位教师在一周内发表两三篇反思日志的情况;从偶尔阅读其他教师的博客,到现在随时阅读他人新发的日志,生怕漏过一篇精彩博文。

3.骨干教师参与阅读点评

为了给青年教师方向的引领和诊断性指导,学校邀请多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校内各级骨干教师,作为特邀评论员,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困惑,进行实名制评论,对青年教师展示的成功经验予以肯定,引导他们梳理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对青年教师描述的困惑,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措施,缩短青年教师个人摸索的时间。

三、团队公共博客呈现的效果

1.个人反思更加理性

团队公共博客是青年教师共享的,任何一位教师在上面发表的反思日志,都将被其他团队成员浏览。学校还组织了一群特邀评论员,可能随时浏览该博客,如果写得太差,这群特邀评论员的评论是不留情面的。所以,青年教师每周至少一次的反思日志,不管是成功的案例展示、教育手段探讨,还是工作困惑求助,基本能保证是该教师在自己一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理性思考后撰写的,可读性、交流性更强,容易引起大家的思考。

2.交流探讨更有深度

每位教师,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特邀评论员教师,只要打开该博客,就会浏览到每位青年教师发表的反思日志,避免了选择性阅读,也就保证了比较弱的青年教师和比较优秀的青年教师同样被关注,同样通过博客得到交流和展示。特别是那一群兢兢业业的特邀评论员教师,对每一位青年教师提出的困惑,进行分析,出谋划策,为青年教师解决了很多工作的难题,也与青年教师共享了很多教育资源。这种交流探讨很多时候已经从线上走向了线下——青年教师在博客上与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交流,延伸到了办公室面对面的请教和探讨,形成了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

3.集体智慧凝聚力量

由于每位教师发表的日志都可能被任何一位浏览博客的教师阅读,当大家对某一个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有困惑时,容易引发集体的讨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讨论,更容易打开教师的创新思维,形成崭新的教育方式。上学期,学校很多教师提出每天下午第七节课教学效果很差的问题,引发了热烈的集体讨论,教师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最终,将第七节课改为社团活动的提议,几乎得到了全体青年教师的附和。于是,本着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按照兼具趣味性和学习的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在本期开学就一举成立了三十多个社团,利用第七节课开展活动,丰富了师生的生活,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校呈现勃勃生机。

篇10: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团队管理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增城市富鹏小学数学科组创建优秀科组的实践与研究

增城市富鹏小学 陈红妹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在这一意义深远的转型过程中,处于教育实践最前沿的广大教师,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和教育改革的兴衰成败。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好的管理,一个优秀的团队,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正所谓的:管理出人才,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构建既符合于教育发展特点,又符合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的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构建有效的学习管理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发展

教师的成长源头在哪里?在学习。学习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就意味着停止了成长。尤其是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构建合理有效的学习管理机制,能促使教师有计划地自觉学习,提升的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因此,构建有效的学习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1.建立促进教师自学机制。

在很多教师的心目中,他们总认为时间和精力是那么宝贵,繁重的教学任务、不断改进的教育改革,都耗去了教师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哪有时间学习呀?所以教师的学习有很多是“被动学习”的。为了变教师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力营造“人人讲学习,时时讲学习,处处讲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首先要做到:(1)帮助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念。

针对教师不愿学习、没有学习意念的思想,我们首先要让教师转变观念,明确学习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工作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并促进专业知识的成长。让他们懂得:在与教师的工作交谈中多一分心思去思考,这是学习;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回放一下自己的方法、态度,反思一下自己的得与失,这是学习;在众多的传媒之中捕捉有益的信息,这也是学习„„

我们不仅积极鼓励教师捕捉各种机会主动学习,更从细微处见真情,把组织的学习意愿,植根于每位教师的学习意愿中,使其树立终生学习的意念,变教师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我们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每学期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增城市、广州市的教学研讨活动,邀请增城市教研室的专家到我校指导工作。为了鼓励老师多学习,科组订阅与本学科工作有关的报刊、杂志,并派发到科级组,供老师们阅读。还定期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并要求写读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0篇。每天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供老师借阅,并要求做好阅读登记。

2.建立交流与激励的机制。

有效的学习交流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我数学科组非常重视老师的学习交流活动。为老师们搭建多种学习交流的平台。每学期开展学科优秀教师经验交流活动、读书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学科专题研讨交流活动等,开展“一人一节优质课”的听课、评课活动,与兄弟学校进行“结对子”的学习研讨活动。为了提高科组老师学习的积极性,我校把老师的学习情况纳入到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并与期末的评先评优挂钩,力求提高老师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使老师们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成长。

二、构建实践反思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过程中的脱产培训,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教学实践与反思。学校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就必须为教师构建一定的教学实践机制,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融为一体,建立实践反思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

1.建立“学习—实践—反思”机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习、实践与反思。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是教师专业能力有效提升的途径。学习—实践—反思”是我校数学科组在提升教师专业能 2 力方面采取的一个有效的机制。

一学习。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实践,首先要学习。(1)每周五下午4:30—5:30为数学老师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我们采取学习与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老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为课堂教学实践做好铺垫。(2)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提高教师学习的机会。近年来,我校每学期都邀请有关的专家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或开展专题性讲座。为了增长教师的知识,开阔教师的视野,我校每学期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如:组织温淑珍、李巧玲等老师到广东韶关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派赖爱华、马伯莉等老师参加在东莞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教学研讨观摩会”等。

二实践。课堂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我校数学科实行“全员参与”与“练精兵”的实践机制。全员参与能为每位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老师们在实践研究中成长。我数学科组每学期都会开展”一人一节优质课“的活动,作为科组一项常规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形成了一项教学实践制度。学期初,学校都会在教学工作计划中规划此活动,并制定活动排期表,要求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活动。“练精兵”可以以点带面,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因此,我科组不但建立全员参与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建立“练精兵”机制,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发挥“精兵”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学期进行三个“练兵”课活动。分别是“专题研讨课”(针对日常教学中学科出现的教学问题而确定研究主题)、“课题研究实践课”、“教学技能比武课”,让学科带头人承担课例,其他老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活动。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但能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开放的、互动的、交流、沟通的平台,而且能培养出一批业务精良、专业水平高的学科骨干教师,促进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反思。要想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习惯必不可少,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第一写教学后记:授课后根据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撰写教学后记,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使教学后记为以后的教学起指导性的作用。第二写心得:教师把参加学习与培训中的所得,观课、听说课的收获等写下来,教学时就会不经意的用上,教师的教学技能将不断丰富。第三撰写教学随想: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记录自己成长历程,并撰写教学随想录,随时随地地捕捉自己在教学实践总的 3 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探索改进的方式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2.建立“互助”机制,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一部分来自于个人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同事以及专家之间的学习交流讨论,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

(1)结对子: 第一是师徒结对。让有经验的教师做青年教师或教学水平比较低的教师的师傅,让青年教师或教学水平比较低的教师做有经验教师的徒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以达到教学的双赢。具体实施方法是:

一、科组公布师傅的评选条件,发动本科组推荐和教师自荐。

二、组织科组进行考评,确定师傅名单,并颁发聘书。

三、制定师傅职责和签订师徒合同,规定每位师傅一对一结队指导1名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两年。师傅每学期至少为徒弟上两节示范课,跟踪听课5节;经常性指导徒弟的备课、改作业、课外学生等常规性教学工作;徒弟每学期要向师傅至少上两节汇报课。师徒结对后,青年教师能较快地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在互教互学中,师傅也从青年教师身上捕捉到闪光点和聪明才智,从中弥补了自己的某些不足,师傅与徒弟之间达到教学的互利共赢,达到了教学相长,双双飞跃,共同进步的目的。第二是兄弟学校结对。为了能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我数学科组分别与多间兄弟学校进行结对帮扶的活动,如与派潭育英小学进行为期两年的结对帮扶活动。活动中,建立与育英小学之间校际交流活动制度,每学期我校的数学骨干教师都要送教上门,并指导、参与它们的教研活动。育英小学的老师到我校上汇报课,并定期参与与本校专题研讨、课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每学期末双方还要进行总结交流会,力求通过互助互学共同进步,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

(2)集体备课:为了培养教师的合作技能,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每周二下午4:20—5:20是数学课集体备课的时间。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一模”。“四定”是指定时、定地、定内容、定单元主备人;“一模”是指集体备课的模式:①个人钻研。②集体研讨(根据个人钻研的情况进行集体研讨、交流,探讨备课的重难点、教法、作业设计等)。③试点实验。④个人反思。“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加强了老师们之间的 4 学习交流,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真正把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构建“研练”制度,促进教师理论修养和教研能力的发展

在我校积极构建“科研兴校”的运作体系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不在于科研课题的多少,而关键在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研机制。

1.建立有效的教研机制,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教科研一体化”校本教研的规划,是我校深入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工程的重要举措,努力促使教育科研校本化和常规化,为更多的数学老师提供平台,实现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改进教育教学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对接。为此,我数学科提出了专题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1+1”的校本教研模式。

(1)专题研究,以点带面,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教学既研究。专题研究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常态问题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能较快地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起到以点带面,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作用。

我们的做法是:有计划地先引导教师养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意识,再按照“课例+讲座+研讨”的程序进行专题研究活动。以我校三年级进行的“计算教学”专题研讨为例。数学科针对我校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对计算不感兴趣等问题,在三年级进行“计算教学”专题研讨:首先是组织三年级的全体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计算教学教材教法的学习研究,然后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再由两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的课例观摩,接着由负责数学教研的主任进行了《同课异构 殊途同归 演绎精彩》专题讲座,最后组合研讨活动。这样,让数学老师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既懂得了计算教学常用的方式方法,也感悟到不同的教学方式也能收到相同的效果,同时也掀起了全校数学老师针对不同年级的计算教学进行了研究的热潮,有效地提高数学老师的研究能力。

(2)小课题研究,逐步推开,促进课题研究常态化。

很多教师认为搞教育科研是教育专家们的事情,所以教师对搞科研的热情并不高。为了减低坡度,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我数学科按照“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思路,引导数学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提升 5 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课题研究的常态化。

根据我市小学数学学科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我校也申报了街级的研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练习的研究》。以此课题统领,我科组要求数学老师结合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立以级为单位的小群体式的小课题。如:《有效练习课的探究》、《如何设计单元练习课》、《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做练习的好习惯》《如何提高学习练习的效率》等。我们采取“草根式”科研行动,开展群体合作的教学研究,在合作的氛围中实现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促进课题研究常态化。以六年级确立的《有效单元练习课的探究》这一研究主题为例,说说小课题的探究过程:

①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六年级教师针对本年级学生对单元练习课兴趣不浓,练习效果较低,老师对单元练习课不够重视等问题,结合数学课的课题而确立了此研究主题。

②学习借鉴,初定方法。就是要学习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同行对于产生类似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策略,从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自己对问题解决的办法。六年级的教师通过网络和有关的报刊杂志学习有关的知识,通过参加荔城街、增城市举行的有关练习课的研讨活动、课堂观摩等活动,对有效的单元练习课的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形成自己观点。

③尝试实践,及时调整。就是根据自己初步的成因分析和策略思考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并及时调整,找出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六年级的全体教师都进行了课堂实践活动,选用不同的单元练习内容,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课例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④总结提升,形成成果。就是要把开展的活动形成结论,并以论文、案例或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成果记录与表述,便于自己在以后对此问题作进一步思考和提升。六年级的老师通过对《有效单元练习课的探究》这一研究活动,从中摸索出一套提高数学单元练习课设计的有效方法,不仅提高了老师对单元练习课的设计水平,大大提高了单元练习课的效率,还提高了老师们的研究能力。

2.建立练笔机制,催生教研成果,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实践探究,不断总结反思,才能一步一步提高自身的素养,形成良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 6 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勤于练笔,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理论素养上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发展。

(1)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练笔。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经常遇到一些教学问题、产生一些心得体会,如果能及时的记下来,不仅对自身的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催生教研成果。为此,我数学科建立教师的平时练笔制度,要求做到:

撰写教学后记:要求数学老师在每节课后都要撰写教学后记,反思每一节课教学中的得失。

撰写教学随想:为每一位数学老师建立成长记袋,每学期规定每位老师结合自己所教的科目,撰写两篇以上的教学随想,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感写进“教学随想录”里,作为个人成长的凭证。

撰写读书笔记:要求数学老师平时要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每学期至少写10篇以上的读书笔记。

(2)学期末进行总结性练笔。

老师们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在教学中肯定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思考、总结、改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研能力不断提高。我数学科组不仅注重老师的平时练笔,还强调期末的练笔,以此来促成数学科教研成果的催生,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

进行教育叙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的评比:每学期末,要求老师进行总结反思,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把值得发扬的教学经验记录下来,以论文、案例、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反思,进行总结性练笔。先科组进行评比,再将优秀的作品上送到街、市参加评比,并将评比的结果纳入到绩效评比中去。通过平时练笔与期末的练笔,我校数学老师的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数学老师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案例反思获得市级的奖项。

近几年来,我数学科组里涌现出一批思想上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生力军。科组的老师们参加各级别的论文、案例反思等评比均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项。其中有6 7 人次获得广州市级奖励、12人次获得增城市级奖励、25人次获得街级奖励;其中我校的温淑珍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如何在练习课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江鲜花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数学标准评价”走进我的课堂》分别获广州市论文成果评比二等奖,温梅芳老师所写的教育叙事故事《师爱铸师魂》获增城市市一等奖,并被编入增城“爱的彩虹”(增城市班主任教育故事集)中。科组老师参加各项比赛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在参加增城市的小学数学老师学科综合能力比赛中,有5位老师获得一等奖;在多次的数学教师的解题比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在增城市第五届的教学能手比武中,我科组的温淑珍老师获第五届教学能手的光荣称号。近几年,我校数学科的整体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六年级的综合成绩连续几年取得荔城街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连续几年被荔城街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实践证明:我校数学科组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了科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全面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上一篇:三讲一落实贯彻一周年概况下一篇:政府招标采购项目合同